《華爾街寫真》 [美]希拉里·戴維斯 著 曹德俊 付濤 肖榮 張放 譯
《華爾街寫真》 [美]希拉里·戴維斯 著 曹德俊 付濤 肖榮 張放 譯
第一章 巧取豪奪第二章 一諾千金第三章 買進沽出
第四章 一代天驕第五章 一人兩面 第六章 三位巨星
第七章 巾幗英雄第八章 錢無國界第九章 衍生工具
第十章 多方崛起第十一章 敗家之徒第十二章 量子基金
第十三章 電子交易第十四章 立足未來
這是叫人透不過氣來的奔忙,完全稱得上是狂奔。 一天下來,你會感覺自己給累垮了架,因為你一整天都 得保持亢奮狀態(tài)。簡直是奇跡,時間可以凝滯不動,又 可以轉瞬逝去。我的意思是說,你有時覺得一分鐘怎 么老是過不完,有時又覺得4個小時轉眼便消逝。全球之內(nèi),每分鐘的證券交易額可達若干億美元。交易之 所以能如此神速進行,且金額如此之高,全賴于電腦和通訊技術 的飛速發(fā)展,同時還得力于每天進出世界金融市場的巨額資金。這么多的交易這么快就得以實現(xiàn),就連股市老手們也覺得不可 思議,有時免不了周章失措。因為,倘若利潤就是這樣成倍增加,那么末卷入交易的人就會注定要落后——沒有哪個人甘心情愿當落伍者的,頭上頂著量子物理學和數(shù)學高級學位的“金融工程師們”,操縱著手上的電腦,買賣著愈來愈復雜的金融票據(jù)。電子交換的出現(xiàn),使得買賣可在電腦之間直接進行。資訊技術把金融世界融為了一個整體。印尼出現(xiàn)的動蕩,可在幾秒鐘內(nèi)影響紐約的股票價值。
——紐約加里·蘭佩奧爾
《華爾街寫真》
[美]希拉里·戴維斯 著 曹德俊 付濤 肖榮 張放 譯
第一章 巧取豪奪
金融市場的交易數(shù)量,遠不是人們想象力所能企及的。在全球貨幣市場上,年平均交易額超過了3萬億美元;全球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交易額,高達15萬億美元;債券的交易則達到了27萬億美元;單是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LIFFE)一家,每天就有2000多名交易商在里面忙不迭地交換著期貨合同,日成交額2700億美元。換一種說法讓你明白這些數(shù)字有多大,美國政府花去了整整200年的時間,才構筑出它的l萬億美元的債務。這么大的交易額,讓人無法理喻。它無疑對產(chǎn)品,對政府,對投資活動,對一切人每天都要接觸的領域,產(chǎn)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
電腦的演進鼎革,其運算速度和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的提高,在孕育一代新型交易商方面,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正是電腦技術使得交易商們能既快又多地成交。交易商已經(jīng)成了巨額資金流入市場的避雷針,要弄清他們把資金引向何方,弄懂他們這樣做的理由,弄懂他們的做法,是觀察金融市場和世界經(jīng)濟的題中應有之義。
硅谷稱得上真正隱遁山野,遠離世界任何一個金融中心。然而就是在硅谷,那里的人及電腦,利用“太陽微系統(tǒng)”工作站和中性網(wǎng)絡,悄無聲息地在從事著更快更有效率的交易。當然,最大量的交易,仍然發(fā)生在將電話當作最重要的交易工具的那些市場里。交易商們使用電腦,只是為了接收和處理即時的數(shù)據(jù)資訊。在人工交易的市場里,人們寫下報價單,面對面地叫買叫變。買進沽出則要用置放在大廳里人們身邊的電腦,向市場內(nèi)的其他人傳遞剛剛出現(xiàn)的新行情,及至人們垂下手來,表示同意某樁交易,新的價格便傳輸給電腦,并通過新聞廣播傳達給全世界。
這種電腦與資本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了金融市場的民主化。它擊潰了時間障礙,打消了地理間隔,填平了地位差別,消除了性別不同,打開了金錢的閘門,使之流向任何企業(yè)、任何國家與任何個人。它還允許資金自由流動,流向任何幣種、任何股票與債券.流向任何種類的期貨與商品。運轉中的國際民主化為企業(yè)的成長提供了資金。
如果你把“交易”視為兩個意見一致的成年人或都想獲得對方擁有物的雙方的交易,通過成倍增加每日在全球?qū)崿F(xiàn)的干百億美元的交易,那么你首先得想像這種交易給國際經(jīng)濟增長所來的好處。交易活動使無數(shù)先前并不認識的人走到了一起.使先前并不了解對方的人能聚首相會,使交易得以圓滿達成這些人或機構可能來自地球的另一半,可能操不同的語言,使用不同的貨幣。正是靠交易商發(fā)揮中心作用,才使他們能在幾秒鐘內(nèi)各有所獲。
保險公司、銀行和企業(yè),需要把多余的錢用來投資。交易使一切想買證券的投資者能把握最佳時機進出市場,實現(xiàn)投資計劃。沒有交易商,投資者就只好靠電話或書信,與每一家想賣股票的公司或個人聯(lián)系。這樣的做法勢必使價格難以出現(xiàn)變化。公司將根據(jù)公眾的供需狀況來決定股票的價格,而不是由公眾來決定究竟買這家公司的股票劃算,還是投資那一家的股票劃算。
有一個人想購德國馬克,而不是法郎,有人想要IBM公司的股票,另一個人則需要現(xiàn)金。有一家公司愿支付長期利息,而另一家公司則只想付短期利息。他們怎么才能各自找到自己的交易對方?
憑借一部電話,或者敲擊一下電腦的鍵盤,交易商就可在幾秒鐘的時間內(nèi),把上億元的資金,從一個國家轉移到另一個國家。做一筆交易只需幾分鐘,以合適的價格鎖定某種未來才用的商品,交易商在眨眼功夫,就可為公司及其股東賺上幾百萬美元。交易商給原本死氣沉沉的市場帶進了活力,每一個入市者都感到節(jié)奏明快,效率極高;
通過提供交易機制,利用交易過程給某種市場或某種證券帶來流動性,或讓其充分活動,從而使買賣得以毫無困難地進行,交易商就這樣促進了經(jīng)濟的增長。通過從交易對方那兒悟得一種創(chuàng)新,獲得生產(chǎn)某種產(chǎn)品的念頭,交易商們就能幫助建立市場,促進行業(yè)進步。
邁克爾·馮·克萊門是對歐洲資本市場的成長做出最初貢獻的人士之一。他回憶起一位叫奧斯華德. 格魯倍爾的交易商所做出的創(chuàng)造性努力。
奧茲一上午參加了兩個會議。他一直大聲疾呼“你們知道,我們極需最好是美國公司發(fā)行的5年期的3A歐洲美元債券。這么久來這種債券數(shù)量極少,有這種債券的人捂著不肯賣。”歐洲資本市場一百就存在流動性不足的問題。根據(jù)奧茲對市場看好的堅定信念,我們決定購買GMAC發(fā)行的全部新的5年期美元面額的債券。當GMAC聽到此事后,他們就發(fā)行了這種債券,滿足了我們的需要。這是歐洲資本市場的第一筆‘進貨’。
這個主意不光使GMAC公司籌措到了資金,通過一次次地發(fā)行債券,歐洲資本市場也就慢慢地活躍起來。需要某種特定回報以及某種特點的債券的投資者,由于歐洲資本市場發(fā)行的饋券能滿足其要求,數(shù)量也就日益增多。
交易商用手中的權力能做出什么事,已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這一點的確有必要弄清楚,也值得弄清楚,因為利害關系不明著實讓人擔心。許多人對交易商了解甚少,其實交易商是整個資本體系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們應該把他們當成人來看,因為正是人創(chuàng)造了市場。人的動機及其信念,決定了市場的活動,決定了市場未來的走向。
天啦,電話鈴響個不停。
布賴恩伸手打開床頭燈,笨手笨腳地摸到電話目
機。此時是凌晨3點。電話是從東京打來的。打電話
的是在東京辦公室的Y。布賴恩掌管著5000萬元10
年期的美國國庫券,期貨市場上套頭交易的情景不妙。
他可能面臨虧損一半的困境。在凌晨3點的肘刻,他
必須就這5000萬美元的事做出決定。
他感覺頭痛,但他明白他必須保持頭腦清醒。他
開始觀察床頭邊放的電腦屏幕。他想,這大概就是別
人給我發(fā)獎金的緣故吧。他點了一下鍵益上的空格
鍵,激活了6英寸x6英寸的電腦屏幕?,F(xiàn)在,價格下
跌22/32。事情糟透了!
他爬起來,沖了一個澡,在4點半時進入辦公室,
開始打電話。到了7點鐘,他已經(jīng)全部清倉,開始喝咖
啡了。7點半鐘,他參加了第一個會議。
此時,一天的工作日才叫真正開始。歡迎進入交
易商的世界! 又過了一個時辰,他知道他該“槍彈上
膛”,對付美林證券、戈德曼·薩克斯和所羅門兄弟公司
了。建倉時必須與他們進行競爭,一如在清倉時也必
須與他們競爭一樣。此時,他腦子里只有一個想法,上
帝啊,我可是凌晨3點鐘就起床的人呀!
在一個我們大家十分惶恐的環(huán)境里,交易商們則必須學會從容應對混亂。貨幣的價格可在突然間暴跌。交易商會在清早發(fā)現(xiàn),一夜功夫,他頭一天晚上才在另一個時區(qū)的市場上建的倉,此時已經(jīng)虧損了20%。股票價格也可能突變。在他回家途中,某家公司可能披露重大消息。其他上班的交易商,則可能得知股票的價格已經(jīng)下跌了30%甚至更多。如果那個交易商同時在世界各地的市場上都有買賣,那么這些價格的大變動就會合力成一個不間斷的巨變,造成一個又一個需要解決的新難題。市場本身的周期經(jīng)常要幾年才讓人看清,這一點大家都習以為常,問題是它可能在幾周或幾個月期間形成一個小周期。在經(jīng)濟學史書無法解決問題之際,確實需要保持極大的靈活性與寬闊的胸襟。
有些時候,這個世界看上去似乎失去了理智。埃里克·斯坦伯格說:
我必須對你說,我每天都與我的一些以前的同事
一道吃飯。我從來就沒有看到過,30多年都沒有看到
過,一個小時的時間,股票的價格就垮了50%。絕對
是瘋了。為什么用那種價格開益?這一定是頗有來頭
的投資者干的。他們只管在市場上買和賣。IBM的
股票為何今天大漲?甚至還未開盤就出現(xiàn)這種上漲趨
勢? 因為這是第三方市場交易的結果。如果你有它的
股票,你就贏定了。
這種看似亂哄哄的場面有時會進入工作環(huán)境。商品交易所易大廳是最大、真正最亂的交易場合。它有一座飛機庫那么大,可同時進行各種商品的拍賣活動。一旦跨進大門.撲面而來的是一股強大的聲浪。成百上干的交易員尖著嗓門在狂呼亂叫。等你走出大廳,嘈雜聲仍還在你的耳邊回蕩。
開展有組織的交易的交易大廳一般都十分寬敞,可以容納上干人同時進行活動。1983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新修了一座大樓,內(nèi)有一處4000平方英尺的交易廳。此大廳還可再擴展3000英尺。紐約商品交易所也于1997年搬進了一幢有2.5萬平方英尺的交易大樓。
這些當然都是巨型交易場所。諸如所羅門兄弟公司或美林證券這類大型國際資本銀行或投資公司,都擁有各自的大型交易場所,情形跟大家在電影或電視中看到的一樣。一排排的交易商坐在一排排的電腦面前,守著一部部的電話。交易在大庭廣眾中進行。經(jīng)紀商公司都是一些規(guī)模不小、能量頗大的推銷機器。他們的活躍勁,不亞于在大廳里上竄下跳的那些交易員。他們總是竭力想促成生意,達成交易,獲得好處,超越對手,從競爭者手中把業(yè)務拿過來。一天中交織著勝利的喜悅與失敗的沮喪,當歡樂與發(fā)泄消除了緊張,日子就過得忒有情趣。當然,所有這些宣泄,無不發(fā)生在眾目睽睽之下。
然而,當你走進因斯汀網(wǎng)絡公司時,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位于曼哈頓中心的由路透社擁有的經(jīng)紀人/交易商電子交易機構,活像肯尼迪航天中心的指揮室。這是一座象征未來空間的灰色鋼鐵建筑,三個大平臺架構成露天看臺,形成一個巨大的U型。每個人在干什么都一覽無遺,俯視則中心大廳的一切奔來眼底。開會時,交易商無需離開自己的電腦與電話,就能看到對方.并能與站在中央的講話者交談。由于這是一座由電腦統(tǒng)治的高科技建筑,因而大廳里看不見人頭攢動,聽不見嘻雜聲。
如果你走進斯庫德·斯蒂文斯和克拉克公司的交易大廳,你就會覺得,這個紐約的共同投資基金公司,竟有一種私人俱樂部的靜謐意味,這兒的交易大廳四面敞放,面積中等,長方型的房間中央是桃花心木的會議圓桌,周圍安放轉椅,可坐20余名交員。地上鋪著地毯,裝備著電子交易設備。整個色調(diào)是柔和的,甚至稱得上莊嚴肅穆。證券交易商儼然一副董事會候選人的樣。自命不凡、炫耀自己擁有高科技手段的愛來這個地方,因為這兒的交易員都愛追新鮮潮流。每一位交易員的面前都有一臺電腦,他們都獲得過很高的學位,對各個行業(yè)的前途態(tài)度審慎,且個個都是電腦專家。
我所見到過的最令人稱奇的證券交易大廳,設在D.E·肖公司里。交易廳又小又黑,猶如走進了女人的子宮。天花板與墻壁都漆成暗色調(diào),墻內(nèi)安放的電腦熒光屏幽光閃閃。進門時有一種要護著自己的頭的感覺。屋子里只有一個證券交易商在那兒扮演母親的角色,因為這里的一切交易,全由電腦自動操
現(xiàn)代市場的營運效率和雅致的裝飾風格與過去的市場不可同日而語。且聽美林證券公司的科林·泰勒講述1960年的倫敦證證交所的情形吧:
在我干這一行的時候,倫敦證交所可謂是一座老
市場了。證交所老態(tài)龍鐘,每個周五的下午,交易員們
都要燒一把火。有趣極了,跟小學的孩子們一樣頑皮。
有人點燃某個交易員桌上的報紙,扔在地上,其他人便
將自己的報紙丟在火堆上。我還沒有資格燒火,干這
種事的人必須要有高級的地位。有趣極了。那個老市
場。
的確是相當古老的市場。然而今天人們依然懷念那個市場內(nèi)洋溢著的同事情誼。在今天的電腦主宰一切的證券交易所內(nèi),人們主要跟電腦打交道,很少與人打交道。倫敦查爾斯。斯坦利公司的菲爾·內(nèi)森回憶說:
要知道,我那時跟人說話的語調(diào),就像眼下跟你說
話一樣。我可以湊近交易商的耳邊,與他討論一樁大
買賣。他只輕輕回應:“行,我干?!辈挥媒粨Q文件,他轉
身走開,只對你眨眨眼,或者做一個別的什么動作,生
意就成了;于是你走到電話機前,打電話說:“我們已
經(jīng)成交了某筆生意。。交易就是這樣達成的。梆!那真
是一種了不起的制度。當然,它可能已經(jīng)不適應今天
的世界了。
無論是太注重“電腦屏幕”還是太喜歡“大呼小叫”(在交易大廳進行面對面地交易),都可被視為一代人的偏愛。然而,人總得跟上技術的進步。究竟哪一種方法在市場上更有效率?兩者都在市場上有用武之地。兩種方法都還會繼續(xù)下去。不過,舊派”概念與市場結構顯然能從“新派,,那里獲得更多的好處。
在這個新的世界里做證券交易,而且權力越來越大的人,必需是那些能夠理解、且能跟上金融市場節(jié)奏,敢于利用新技術的人。俗稱的“老家伙網(wǎng)絡”統(tǒng)治金融市場己相當長的時間了,現(xiàn)在,新一代的證券交易商正在倔起,成為市場的新型推動力量。
走到他們前面的那些人,可以追溯到若干年前。盡管有種種不平,還是成功了。他們沒有背景特權,也沒有錢來吹噓自己。事實上,就在金融界、證券交易商們也被看作是與外界老死相往來之人。證券交易把人分成了不同類型,而不是形成了金融界的精英集團。他們以口音劃類,以教派分堆,以畢業(yè)學校不同構成自己的團體。他們是倫敦東區(qū)來的叫賣小販和帶布萊林口音的人與常青藤學校或伊頓公學的天才的區(qū)別。后者還常被當作投資銀行家與分析家受到歡迎。今天的大多數(shù)證券交易商,則受到過良好的教育,懂得操作電腦。今天,這兩類證券交易商仍然活躍在市場上。
新的精英們并不像握有世界金融市場權力結構的那些人。他們沒有經(jīng)理套間,也沒有董事會會議室的大沙發(fā)。他們極少召集客戶開會。只有他們達到地位的頂峰,這種情形才會稍加改變。即使如此,他們?nèi)匀幌矚g只穿襯衫、不著外套的氣氛,仍把他們的辦公桌搬到交易大廳。
相當多的人預測,證券交易的發(fā)展趨勢是電腦對電腦,人工干預會進一步減少。矛盾的是,盡管電腦化的效益明顯,電子交易己不可逆轉,但交易商作為最終交易工具的價值.卻依然在增加。你無法把無形的東西編進電腦程序,至少眼下還做不到這一點。你可以把過去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編入程序,可以把概率與非概率編進程序,但有直覺的,能感受市場的,還是交易商,因為交易商能夠思維。
證券交易商擁有推理和反應這種人的藝術,而且總是正確的。戈德曼·薩克斯公司的合伙人、頗具傳奇色彩的鮑勃·姆努欣告訴我:
我打開報紙,讀到一條消息。我下意識地對自己
說,呀,是不是在做空?我不是在對西北煙草或伊利諾
斯的什么生意評頭品足,因為我是一名交易商,我應該
想想那是不是在做空頭,那是不是一次機會。
倫敦太陽生活公司的首席交易商馬庫斯·胡珀,也對新派手法持相同見解:
交易商在談論交易成本時,常常忘記了最大的交
易成本并不存在于交易本身。該成交時你不成交,你
就完蛋了。流動性是一切。你必須讓其流動。如果你
未讓其流動,你就使公司置到了天下第一大的損失。
速度是關鍵。絕不能停下來賓思苦索。要在機會
未溜走以前就把握住它。電腦了不起,了不起的電腦。
讓電腦去做。你再快,快不過電腦。
盡管馬庫斯對電子化的未來充滿信心,他仍然清楚地看到,電子交易的好處在于能給交易商更多的時間思考:
倘若你問一位高素質(zhì)的交易商面對購買指示作何
反應,他會回答:“先看價格能不能再低一點,如果跌下
去,我就買一點。我就坐在那里,靜等價格下跌。這就
是我的全部策略?!彼f的他當時的感覺是十分真切
的。這是人性所為,你擺脫不了的。電腦拿它都沒有
辦法。當我招聘交易員時,我所考慮的只有一件事,他
會不會思考。只要他善于思考,那就成了。
歷史地看,只要你先于其他人幾分鐘就掌握了資訊,你就擁有了交易的優(yōu)勢。資訊融于金融電視新聞的攝像機的光亮中,來源于路透社的即時新聞報道,顯示在交易商工作臺前的布魯伯格電腦終端上。由于資訊是即時的,每個人都能及時獲取。它等于平整了運動場,加快了運動及反應的速度。
資金與價格也是資訊,轉眼間進了電腦和電視熒屏,一直受到人的跟蹤。不管交易商喜歡電子交易還是人工交易,只要他一起床,他就在吸收資訊。他們在思索,他們所獲得的資訊對白天將要進行的交易有何影響。由于世界市場是緊密相連的,一個地方的事態(tài),對另一個地方會產(chǎn)生影響。事物之間存在著復雜的因果關系,如果你弄清了這種關系,你干交易時就會變得游刃有余。這就是交易商一邊穿衣,一邊觀看金融電視新聞的原因。他們讀報紙,在上班途中不停地打電話,一到工作臺更是電話不斷——那時還沒有開盤。資訊一刻不停地流動:
……昨晚日經(jīng)指數(shù)飚升至20000點大關?!?br />
國東南部氣溫降至歷史最低點,農(nóng)作物嚴重受損。
……中東和談陷入僵局。……昨天IBM股票收益?zhèn)?br />
為98元,下跌1美元。關鍵就業(yè)指數(shù)周五下降,交易
商開始等待。GDP指數(shù)利好,債券價格上揚。……4
季度每股收益15分,但是,……德國聯(lián)邦銀行決定
你馬上就記住了這些資訊。當你必須作出反應時,你不是盲目做反應。有些資訊屬于內(nèi)部消息,有的則是你熟知的老一套。你可以立即利用,也可能等一天或等一周再作理會——不管你在家還是在上班途中,你一定會思考這些資訊的背景。事實真相,印象,過去的知識,經(jīng)驗與記憶,與你打交道的那些人的感覺.所有從電視屏幕上獲得的資訊都會一整天在你的腦海里盤旋。將無形的東西和感性的東西賦予理性,在市場的嘈雜聲和尋利的交易中,就能找到真實,獲得大不一樣的結果。
然而,有些成功的交易商則拒絕接收鋪天蓋地而來的太多的資訊。他們另辟路徑,選擇“自己的資訊”。維克多·尼德霍夫在其名著<教育投機家)一書中,就展示了一位大交易商的思想脈絡。他的交易法可否稱為反其道而行之?
我只讀(民族探索)這一家報紙。我沒有電視機,
不聽新聞,在交易日不跟任何人通電話。不是100年
前的書一律不看。
他把這場博弈,看成是一種奇特的大雜燴:網(wǎng)球,音樂,月亮的月相,跑馬,做愛,螞蟻的行為,世界風向,與他的家庭和朋友的關系。奇歸奇,但他是成功者。搞證券交易是要費一番腦子的的。紐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著名證券交易商直率地說:
我不愿這樣對你講,但凡在證交所取得成功的人,
比起其他行業(yè)的人的工作都要繁重得多。他們的活力
更強,擁有別的人沒有的內(nèi)在東西。這一點你沒有辦
法,完全是一種遺傳基因。生下來的智商只有100,你
就不可能將它搞成150。
他繼續(xù)發(fā)表高見。他說,大多數(shù)的人都無法了解,走上證券業(yè)的成功的頂點有多么困難。
比當體育明星還難,NBA也沒有這么辛苦。在這
一行里干一般工作的人,比其他行業(yè)干同樣工作的人
拿的工資要少。證券交易賠錢比賺錢的比例高。我今
年47歲了,比起跟我同年一道進入這一行的人,我算
是佼佼者。這意味著其他人都是失敗者。一半的人:
40歲就退出了證券業(yè)。
證券交易業(yè)當然無平庸之輩。許多人一到某個年齡段,便無法承受壓力,只好另擇出路。還有的人進入此行原本打算大攢一把,沒有想到他自身缺乏干這一行必需的才能與智慧。倘若賺錢輕而易舉,誰還會給交易商付那么高的工資?
拿別人的錢去交易證券,用別人的錢去投資,我承受著可能虧損的風險,接受這個事實,本身便給我上了嚴肅的一課。有些交易商和金融經(jīng)理最終離開這一行,就是因為他們感到不應該讓別人的錢遭受損失。他們心太軟。心軟是件好事。心軟才能在市場交易中以謹慎甚至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態(tài)度,嚴格遵守交易中的清規(guī)戒律。當然,無論動機如何善良,現(xiàn)實情況是,每次都贏聞所末聞,哪怕你是最杰出的天才。
對證券交易的一個重大誤解是,許多人認為,它是由一群涉世不深的年輕人以閃電般的速度進行的。這些年輕人的注意范圍只有小昆蟲那么大,卻敢挪動他人的巨額資金進行操作??梢赃@樣說,任何一家想保持自己聲譽的大公司,想讓自己的“底線”有盈余的大公司,都不敢讓沒有經(jīng)驗,或未被證明有能力的年輕人去操作證券的。這種事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除非這一行就沒有一個能人。絕大多數(shù)的年輕交易商在開始涉足證券交易時,動用的都是有限范圍內(nèi)的少量資金,以后才逐步加碼。當然,這一行中確有粗人,后面的章節(jié)將介紹他們的事跡。
在證券操作中,沒有哪種方法或所謂的秘密武器能確保光贏不輸。只贏不輸委實是特殊人才。每一個市場每一個交易商所做的事,所需要的東西都不一樣,要當一名好的交易商,就必須精力旺盛,聰明過人,敢于冒險,目的明確,眼界超群。有人可以教你一些基本常識,諸如承認虧損,不要再給虧損頭寸加碼,明確準備虧損的額度,遵守規(guī)則,勤奮工作等等,但要想獲得成功,光是這些還遠遠不夠。它需要驚人的心智修煉,出色地把握出入市時機相對市場的真正感知,需要承受高強度的壓力,而且在每一個壓力層次上都表現(xiàn)杰出等等。
證券交易商共同決定著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那些東西的價格?!鞍l(fā)現(xiàn)價格”的過程起源于交易(一個交易商出價購買,另一個交易商開價出賣。雙方同意的價格即為“發(fā)現(xiàn)的價格”),其影響從橙汁、面包到在冬天購買取暖的油等無所不包。貨幣市場上的買賣,決定著你度假旅行時的貨幣匯率,你想購買的日本汽車的價錢,以及你的公司打算出口的商品所預期得到的收入。
交易商的買賣形成了價格,其形成過程卻往往出自于一系列世界事件的復雜的因果關系。新聞與資訊對交易商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不敢掉以輕心,原因蓋出此。如果交易商聽到或讀:捌中東要開戰(zhàn)的新聞,他就會判斷,世界需要的來自那個地區(qū)的石油供應會受到嚴格限制,他就會立即決定購買石油合同。有些人是想趁價低時買入,價高時賣出,給自己的賬戶增加盈利;有些人則是想在價格還未被推到最高時,替自己的客戶買一點讓他賺錢。由于大家都這么想,于是油價便一路攀升。世界上發(fā)生的一些事使交易商們動作起來,形成共識,最終決定了諸如油價這類東西的價值。
但是,在考慮投資是一種值得的活動的時候,證券交易卻往往被視為投機。投機有高低之分,投機商有好壞之別。你最不想遇到的事情是,一個笨蛋或者一個根本就沒有理性的人拿著公司的大筆錢去搞投機。他們帶來的風險,比可能損失的錢還要大300倍。他們會讓你跟著他們一起倒霉。好在笨蛋的日子都不會太長。
投機一詞源于拉丁文,意即“偷看或觀看”,暗示進行思考或觀察某個問題,并根據(jù)觀察結果進行判斷,采取某種行動。在末做出決策前,如果你的判斷十分合理,十分正確,能充分利用到手的資訊,就能減少碰運氣的成份。這個理性化的過程可以允許你深信決策正確,增加贏利的可能性。
好投機與壞投機的區(qū)別,不只表現(xiàn)在擁有精明的交易方略,更體現(xiàn)在能承受多大的損失的現(xiàn)實估計上。評估市場狀況,在購買證券時對其加以理解,識別機會所在,在達到目標或少受損失時便敢于出手,就能使智慧融進決策過程。你對問題越深思熟慮,越能有效地限制風險。
好的投機家會把不測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納入考慮范圍。人的本性及天意都是可能性。政治動亂,貨幣政策的突然改變,臺風、地震,都是其中因素。你無法預測它們,只能將其考慮進去。正如一家人壽保險公司不能預測買了壽險的人能活多久,在什么時候他們該賠多少一樣,任何一種可能性、知識、風險以及一切無法預測的事,在交易時都應加以考量。
好的投機家對于做好一筆生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跨國公司與銀行都設立了一個專門的部門在金融市場上進行投機,希望他們購買的股票、債券和外幣能夠升值。他們受利益的驅(qū)動,不想虧損。一旦實現(xiàn)利潤,就能回報股東。一些小企業(yè)也在
不動產(chǎn)和高風險的業(yè)務上投機,一旦成功,就會躍升成讓人另眼相看的大企業(yè),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工作職位。消費品每年都被大量引入超級商場的貨架,商場每年都預先做市場調(diào)研,但他們?nèi)圆桓冶WC消費者就一定喜歡他們引進的商品。如果消費者喜歡這些商品,生意就會興隆。
這些就是投機。進行合理的猜測,仔細地思考,下一個經(jīng)過認真計算的賭注。風險總是避免不了的,不愿冒險便沒有進步,由于你結合資訊、直覺和經(jīng)驗進行評估,投機反倒有助于你獲得成功。
證券交易商賭博嗎?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假如他們是不問青紅皂白就瞎賭一氣,而不是有理性地猜測機會何在,那么,他們最好用自己的錢去賭,不要用我們的錢下注。絕大多數(shù)的人都在承受經(jīng)過計算的風險,他們?yōu)榇宋樟俗銐虻馁Y訊,比另一個利用形勢的好處撈取利潤的人更聰明。風險存在于每一樁交易的中心,誰也不敢保證,你購的股票一定會上漲。所羅門兄弟公司的前總裁湯姆·斯特勞斯從不同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
在你參加賭博時,你已無法控制自己的命運了,不
管你打什么牌,拋什么殷子。很明顯,好的風險承受者
感到,他們擁有知識或資訊流,足可使他們利用機會為
股東、為他們供職的公司賺取利潤。
我的感覺還要窄一點。我將其視為一種類型的賭博,不是將其認為是一種骰子或者吃角子機。它是結合了推理的賭博,更像打橋牌,可用概率與統(tǒng)計來幫助決定承受多大的風險,而不是眾多熱衷于此種賭博的交易商的偶然巧合。
如果貨幣交易商從可能妨礙經(jīng)濟健康運行的角度應付某條政府法令,特別是與其他國家的政府的所作所為進行比較,他們就會得出結論,一個不好的政府會窒息經(jīng)濟,阻礙社會實現(xiàn)繁榮。他們遲早會“投機”,從而危害國家。憑著這樣的推斷,他們會出售貨幣——離場。出售的最大理由將是保護他們的客戶或他們自己的資金,以免其價值在可能的暴跌中受損。投資人委托其資金的條件是存在著一個理性的環(huán)境,有一個負責任的政府,而且這個政府在盡力做好事,增加透明度和公開信息,使之為每一個人所獲得。如果這種形勢不存在,那么他們就會很有理性地再找一個更安全的地方投放資金。
人們對在銀行工作的交易商的最低期盼是他能保護銀行及儲戶的錢,最理想的是他還能用這些資金去賺錢。倘若投資者與交易商在同時得出相同的結論,即政府的導向出現(xiàn)了問題,他們就會被迫處置這個問題,而且宜早不宜遲。
當某一種股票在股市發(fā)行,股票交易商就會再去投機。假如數(shù)據(jù)顯示該股票的利潤很低,公司的產(chǎn)品銷售一路下滑;如果公司管理層非但不馬上采取措施扭轉這種局面,反而在官僚機構內(nèi)扯皮,那么交易商就會認為這個公司的股票不值另一家管理有方的公司的股票,因為那家公司的管理層雄心勃勃,踏實努力。他們會立即拋掉那家不好的公司的股票。這樣一來,這家公司的管理層便面臨著一種壓力,股東們也會因股票表現(xiàn)欠佳而大為不滿。這種壓力與不滿,對于公司搞好管理進而促進經(jīng)濟的發(fā)展.都會帶來好處。
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證券交易商在金融市場的活動一直是一個謎。參與炒作證券的公司也喜歡隱姓埋名,不愿曝光。他們覺得,報上發(fā)表文章,作者著書,導演拍電影,都可能影響公司的形象。他們決定少拋頭露面,在外界不知不覺中炒他們的股。本書將要對他們加以曝光,讓大家看清楚他們是如何在動作。
證券交易界的現(xiàn)實情況是,男人的數(shù)量正逐步在減少,女交易商正在登堂入室。數(shù)量雖然沒有激增,但畢竟勢不可擋??娎餇枴の鞑剡M入證券界,克服了自60年代起就存在于金融界的性別歧視,成為在紐約證交所占得一席之地的第一位女性。她把這個機會當作跳板,建立了當今美國首屈一指的令人稱羨的成功的貼現(xiàn)經(jīng)紀公司。有一批強有力的人物在背后為她撐腰打氣。讀者將會在后面的章節(jié)中看到她的活動。
有一些證券交易商是相當有眼界的。邁克爾·布魯伯格即為一例。他最初在所羅門兄弟公司炒債券。以后他發(fā)現(xiàn),證券商們離不開信息,于是他決定創(chuàng)辦一家媒體公司,將各種金融新聞與資訊直接送到交易商的辦公桌上。有的交易商的事跡充滿傳奇性,但他們喜歡當幕后英雄,至今不聲不響地在炒作。
看看利奧·梅拉米德的情況。他是一名大屠殺的幸存者,后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搞交易。當他聽說私人不能交易貨幣時,他冒火了。只有商業(yè)利率才能由銀行通融。他創(chuàng)辦了第一家成功的外匯期貨交易市場,然后在全球各地開辦了其他貨幣及衍生物交易市場。
在70年代,華爾街的一些公司拒絕了一些小公司或風險較大的公司從事資本經(jīng)營活動。作為回應,時任德雷塞爾·伯納姆·蘭伯特公司交易商的邁克爾·米爾肯,創(chuàng)立了一個高回報率的債券市場,實現(xiàn)了籌資民主化。CNN及MCI這些聲名顯赫的公司的高速成長,無不得力于他的幫助。
戈德曼·薩克斯公司的傳奇人物古斯·李維,首次提出大宗交易,交易商要成為交易一方,不再充任中間商。羅伯特·達爾和路易斯·拉涅里,原先在所羅門兄弟公司任職,后來發(fā)明了抵押證券。其他類型的以資產(chǎn)擔保的證券品種的出現(xiàn),均受此啟發(fā),它們無不成為巨大的、收益頗豐的行業(yè)。
有些交易商曾當過世界政治舞臺上的后現(xiàn)代政客。喬治·索羅斯即為他們的代表。他目前仍經(jīng)常就哲學、經(jīng)濟及證券市場監(jiān)管政策慷慨陳詞。還有一些人曾登上過世界橋牌冠軍的寶座,……當然,銀檔入獄者也不乏其人。
我們應把交易商當成普通人來理解,了解他們的生活觀,他們?nèi)绾嗡伎?,如何對事情作出反應,他們活動的動機是什么。洞察他們的那一方天地,有利用于我們了解金融市場的內(nèi)情。除非你本身就在金融市場中工作,否則你很難有這種機會。從眾多的交易商身上,我們實際上可以學到許多東西。從他們的帶頭人那里,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怎樣為其他交易商樹立了榜樣。他們同時還為我們看清世界發(fā)展大勢提供了線索。
《華爾街寫真》
[美]希拉里·戴維斯 著 曹德俊 付濤 肖榮 張放 譯
第二章 一諾千金
這個行業(yè)的運行靠的是誠信,因為你在交易時,一切都靠口頭約定。你對人家說,我要這樣做或那樣做,你不愿意一個鐘頭后被別人叫回來,指責你沒有履行諾言,言行不一。我一直就是這樣搞交易的。因而這個行業(yè)特別講究相互信任,講究承諾以及參加交易的組織的信譽。
——林達·斯特魯姆夫
從40年代的交易環(huán)境中長大的那一代人,形成了一種道德規(guī)范。這種規(guī)范至今仍是所有交易商的特點——一諾干金。交易所以能得以達成,而且交易數(shù)量極大,就是因為有這個規(guī)范。
貝爾·斯特恩斯公司的董事長阿倫·格林伯格這樣解釋了行為規(guī)范:
交易商生活的世界是一個重信譽的世界。生意的
本質(zhì)的一個部分是誠實與正直。在這一行,個人之間
可以打一個電話,就談好了一筆成百上千萬元的交易。
放下電話就算數(shù),沒有合同,沒有證人,也無需律師在
場。然而大家都充滿信心,知道生意成了。哪一個行
業(yè)能這樣做?美國一天成交的幾目億美元的股票,就
是對那些能讓這種制度得以順利運行的人的品格的一
個明證。
在其他行業(yè),如果同一家公司做一筆涉及金額很大的不動產(chǎn)交易,就必須召攏14個律師,寫出合同,否則無法成交。
一諾干金的行事規(guī)則來源于兩個方面:經(jīng)濟生活發(fā)展的必然性和做這種生意的人所形成的特殊行事方式。
從50年代和60年代起就在華爾銜證券交易區(qū)工作的大多數(shù)人,來自一個牧師居住的區(qū)域。那個區(qū)域的多數(shù)居民是猶太人、愛爾蘭人和意大利人。在那時,只有具有這種少數(shù)民族背景的人才能在華爾街找到這種工作。交易商們必須拼命干才能爬上去。他們中的許多人,就是從喧鬧的交易桌走上管理崗位的。他們管理其他人的交易,為公司打開新的業(yè)務,站穩(wěn)了腳跟,逐步消除了金融界先前存在的那些偏見,成為了金融界的英雄。
在許多方面,他們還是屬于外來者,必須抱成團。相互依賴意味著相信對方的承諾。
經(jīng)濟生活的必然性——指的是為了建立一個公平的市場,為了以公平的方式追求利潤。早在30年代,政府便公布了一系列的監(jiān)管條例,清楚地表明了政府的是非對錯標準。在此之前,這些監(jiān)管條例如果說有,也屬鳳毛麟角。
在倫敦和紐約,在有組織地開始股票交易的年代之前,交易是在街角巷尾和咖啡店進行的。它如同以前沒有規(guī)定行為舉止的西部蠻荒之地。不妨看看這個例子。1933年至1934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才宣布實行證券登記與信息披露等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在此之前,有關這些方面的規(guī)定竟是一片空白。沒有個人收入稅。任何人,只要有錢,都可入市進行交易。利用內(nèi)部消息炒作股票,糾集一幫莊家壟斷市場均是合法之舉。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亞瑟·列維持于1995年在弗吉尼亞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敘述了當時的情形:
偉大的經(jīng)濟學家和成熟的投資者約翰·梅拉德·凱
恩斯,將他所知道的股票市場稱為“賭場”。在1929年
股市大崩潰之前,股價基本上與公司的經(jīng)營狀況無關,
因為公司的經(jīng)營情況從來就沒有公開過。
不光股市是賭場,更可怕的是,在這個賭場中,輸
贏都是預先安排好了的。人們給《紐約時報》和《華爾
街時報》的記者大筆金錢,賄賂他們散布有關公司與股
票的假消息。
1869年,杰伊·古爾德和吉姆·菲斯克試圖壟斷黃金市場,引發(fā)了“黑色周五”的金融恐慌,許多人要求嚴懲這兩個人。美國眾議院認為,這兩個人并沒有犯法,不應受到懲處。30年代前的許多著名交易商都賺了錢。他們賺錢的方式在今天是難以想像的。這些人有:古爾德;伯納德·巴魯克;肯尼迪總統(tǒng)之父喬·肯尼迪;通用汽車公司的創(chuàng)辦人比利·迪郎;還有丹尼爾·德魯。他們都精于心理學,更是投機老手。
這些人的作用舉足輕重。他們的每一個活動,每一次共謀,每一條計策,都成為新聞界的追蹤報道熱點。他們一個人的收入,那伯以今天的標準來衡量,也屬高得驚人。威廉·克拉波·迪郎在60歲時從GM退休,像一只鳥兒似地棲息華爾街。1928年,他用10億美元的資金參加炒作。以后,他又為同伙湊集來的20億美元做投資指導。
這些人是當時的風云人物。他們在市場上興風作浪,最后都撈到了經(jīng)濟上的大好處。他們放肆地炒買炒賣,掀起一股股投機狂潮。他們的做法犯了眾怒,結果引發(fā)出一系列監(jiān)管措施出臺,以保護眾多的小投資者和小公司免受其害。
美國建立融資的公平與有序的市場,以壯大其工業(yè)經(jīng)濟的必要性,奠定了從1934年起延續(xù)至今的金融證券交易理念:一諾千金,信譽至上。
這種理念甚至決定了交易大廳的設計格式。你不妨對照比較一家傳統(tǒng)的公司的實際布局與交易大廳的布局思想。
公司的辦公地點通常由辦公室構成,辦公室都有可以關閉的門。房間的作用是把人分開而不是聚攏,這樣,人們就可以在辦公室開會討論問題,進行私人會見。在這種安靜的環(huán)境里,人們能進行思考,研究問題,起草報告、計劃和備忘錄。我參觀過大小不等、風格各異的交易廳,它們共有的特點是開放性,其隱含的意義是,公開與信譽是進行交易必不可少的條件。
我站在紐約商品交易所的觀眾席上。那兒一片昏暗,使我產(chǎn)生了孑然一身的感覺。接著,我注意到在我的身邊還有一位年輕女士,她目不轉睛地盯著下面的交易大廳,雙手緊緊地抓住面前的欄桿。
我們開始交談。她告訴我,她的丈夫是一個交易商,幾天前損失了40萬美元。他現(xiàn)在正在努力地想把損失撈回來。
他屬于大交易商們稱之為“老表”或“窮光蛋”的那類人,就是說,是用自己的錢進行交易的小商人。虧損40萬美元足可以把他擊倒,他完了。
在我靠近她的那個時刻,他拾起頭朝我們站的地方張望。顯然他完全清楚他的愛妻身在何處。只見他豎起大拇指,一臉推笑,示意他的妻子回家。
他本來每天都要賺5萬美元。上個星期五,他甚
至賺了8.7萬美元,簡直棒極了。誰知風云突變,我們
遭了大損失。我想是因為我們太貪了的緣故。我都快
受不了啦,可他還戀戀不舍哩。
我們回頭再看交易廳,里面歡聲雷動。整個大廳色彩斑斕,然而感覺中只有黑白灰3種顏色。市場的反復多變激起的陣陣狂熱,掀起了如林的揮舞手臂,人們大呼小叫,你沖我撞,那里有一絲一毫的雅致可言。
然而妙處剛好就在這里。發(fā)財?shù)拿缐羯焓挚善?。金錢如潮涌來,又如潮般退去。人們齊聚這里,因為他們有把握自己命運的確定感覺。那女人的丈夫一頭扎進市場,在里面苦苦拼搏。他明天和后天還會沖進來。你可以放心,甘冒風險者大有人在。
炒股不枯燥。證券交易充滿高壓,令人驚心動魄。無論你在交易大廳還是在電腦面前,你都得對這個變幻無常的世界做出反應。你本身便是這場大戲中的一個角色。這是交易商們的愛之所系。許多交易商甚至等不到周一早上開盤,就想承受那足可以使我們完蛋的壓力與緊張。如果我們頭一天虧損10萬美元,次日撈回5萬,下午又輸了回去,我們能不垮嗎?
證券交易可被比喻成當海軍陸戰(zhàn)隊——在對付壓力時不至于精神崩潰,同時還得在一剎那間做出應對飛速變化的環(huán)境的決策。1996年,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還真的找證券交易商學習在重大壓力下做出決策的訣竅。在進入紐約商品交易所大廳的時候,一位海軍陸戰(zhàn)隊的將軍在解釋他們來此學習的理由時,不無感慨地說:“因為證交商每天都在作戰(zhàn)?!?br />
在模擬天然氣期貨合同交易時,海軍陸戰(zhàn)隊士兵試圖弄清在一片混亂與嘈雜聲中如何進行操作,這樣他們就可以把這些經(jīng)驗,運用于戰(zhàn)斗環(huán)境中。并不是所有的交易都等同于在交易大廳商品“肉搏戰(zhàn)”,那是最極端的壓力測驗。但是,所有的交易商都知道,如果他們想獲得成功,就必須學會應付在壓力下產(chǎn)生的各種感情問題,將其疏導去爭取最佳結果——賺得利潤。
我采訪過的大多數(shù)交易商都宣稱他們喜歡這項工作。他們稱得上熱情奔放,那怕已經(jīng)賺了上億元,仍然熱情不減。沒有激情的人最終會被驅(qū)逐出局。
交易商們都十分自信。他們的所作所為以及將要達到的目標,可能會讓人覺得他們未免太自負了。但不管怎樣,他們的自信心,的確能使他們屹立于極其困難的環(huán)境而不倒。我很少聽說交易商對自己的能力與信心表示懷疑,這樣的心態(tài)只會招來危險。每一樁交易都包含風險,交易越多,金額越大,人就變得越發(fā)不怕冒險。在這個冒險的行當中,最佳的交易商,必定是那種善于將風險轉化成盈利的交易商。
證券交易商從接受訓練之初就在學習如何與壓力打交道。涉足交易時,最難逾越的障礙是不懂人們的談話。交易商都有自己的行話。行情發(fā)生變化時,分分秒秒事關大局。他們應對的是增量的數(shù)額巨大的資金的價格運動,每一分鐘都至關重要,因而交易要求嚴格的精確性。為了做到及時傳播信息,交易商就摘出了一種簡潔的交流方式。
達爾通一格賴納一哈特曼和馬厄公司的買方交易商霍利·斯培爾,在曼哈頓中心的一間辦公室里用電腦和電話進行交易。她描述了她初入此道的情形:
那一大堆交易術語對我這個新手而言簡直是一部
讀不懂的天書。聽電話時真不知對方在說什么。他們
的講話快的就是讓你不知他在說什么。
記得我剛上崗時,我發(fā)瘋式地記下一個電話,然后
說,行,我會給你回電話的。我掛斷電話,一屁股坐下,
說,他的開價是第八,上5點,漲25,他媽的究竟是什
么意思?難懂。我當然弄錯了。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
時候。
那是出現(xiàn)在紐約的情況。為美林證券倫敦公司工作的科林·泰勒,第一次走進倫敦證交所時,這個年輕的小伙子也給弄糊涂了:
進入證交所的第一天,一切都亂了套。你聽不懂
別人在說什么。相反,我們現(xiàn)在用的是輔市報價。它
們是1/4,3/6。在舊制度下,用舊的錢報價,給他們的
名字是:“近數(shù)”意思是3便士3先令。
也還有用輔幣報價的。你不能說2便土先令至3
便士3先令,你必須說3便士‘近數(shù)’。當然,在發(fā)音
時,不能發(fā)成3便土近數(shù),而應說“3便近”。
在這種場合是無人對你發(fā)慈悲的。如果沒有聽
懂,說:“對不起,我沒有……”。那么,對方就會回答:
“把單給我,伙計,我才不想再跟你饒舌哩?!?br />
由于證券交易已成為國際化,搞不懂文化差異便成了大問題——那怕大家講的都是英語。前瑞士聯(lián)合銀行商務文書經(jīng)理邁克爾·保羅,便講述了他親眼目睹的一次事故。他對這件事記憶猶新。當時,他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太平洋證券公司供職。英國的交易方式進入了倫敦。太平洋證券購買了霍爾·戈維持公司的25%的股票,公司把雙方的交易商都叫攏來開個會。會議在銀行的交易大廳召開。
我清楚地記得,一名叫邁克爾·佛蘭根的交易商那
時在美國國庫券柜臺做金邊債券交易;霍爾·戈維特
的債券交易柜,正對著我們的交易室。
佛蘭根見大盤上攻,便順勢抬價。這是無可非議
的。那時交易尚未達成。價格下跌,佛蘭根準備與投
資者成交。此時,大廳里喊聲如雷。語言所賦予的不
同文化含義,便在此時發(fā)生作用了。
佛蘭根是紐約人。他打起精神,站起身子,揮舞話
筒,大聲說:“你不想跟我再來一次么?。
買方的回答格外彬彬有禮:“我說,伙計,你的價格
不一致?!边@就是文化的不同?!皠e著急,伙計,你的價
格不一致。。
美國的交易方式會嚇壞一些人。交易中有怪話,語言一點也不婉轉,直來直去。如果你正在與他談話,他轉身離去,你一點也別見怪。這意味著他的生意來了,他必須走開。他們都是那么急不可待的模樣。當一筆交易的金額達到上千萬美元時,交易廳便籠罩著一種緊張的氣氛。交易廳沒有辦公室供人去爭淪,一切都是公開的,因此吵架也是公開的。
市場的變化隨時出現(xiàn),你沒有時間停下來思考你稱呼某人的方式是否得體,也沒有時間去照顧哪個人的情感。如果你的心思在這個上面,那么生意便會離你而去。人們就這樣養(yǎng)成了缺乏社交優(yōu)雅風度的習慣。不過,假如你十分頑強,人又聰明,工作努力,你就會有好名聲,就會得到別人的信賴,就會有人照顧你。沒有經(jīng)驗的交易商會被安排在有經(jīng)驗的人的身邊,讓他學到交易的本事。有些時候,他們也會讓你吃苦頭,這樣你就會牢記一輩子,這叫后事之師。
達爾文主義主導著證券交易。這個自由市場經(jīng)濟的基本理念,已為全世界的金融市場接受。競爭是一件大好事。只有那些更聰明、更強大和動作更迅速的公司,才能活得更好,那些動作遲緩且不聰明的人,只能一落干丈。
競爭出現(xiàn)在交易商中間,迫使交易商發(fā)揮全部才能勝出市場力量,才能存活下去。假如交易商表現(xiàn)欠佳,或者比另外的交易商稍遜一籌,那么他們的日子就不會太長。那些期盼辦公室的清靜,還有小秘和穩(wěn)定收入的人,是絕不敢來當證券交易商的。那些超級活躍的交易商的性格等級為A級,他們敢于迎接任何形式的挑戰(zhàn),對付任何壓力。在他們的眼中,成功是第一目標,金錢是極端要緊的。
穆爾資金公司的常務董事斯坦利·肖普科恩,過去曾經(jīng)擔任所羅門兄弟公司的權益交易、出售相對沖交易經(jīng)理。他說:
我所認識的大多數(shù)交易商,性格等級均是A級。
我認為必須如此,因為A級是想贏的那種人。A級還
能警告他們,他們可能面臨失敗。當他們行動時,這一
幕也就到頭了。然后他們準備再干。A級人物的心理
要求就是要做好,而且必須做正確。這一點太重要了。
成功容易使人變得自信。要行動迅速,即時決策,自信必不可少。猶豫不決肯定誤事。要相信自己的判斷,相信自己的智慧且能有勇氣認識到自己的失誤。但是,過于自信就成了狂妄,就會失去理智。這已不是什么自信了。最好的交易商是能分清二者的區(qū)別的。
如果交易商遭遇挫折,他不能諉過于人,只能怪自己。因此,與那些做錯了事就罵公司、罵老板的人的工作相比,證券交易商稱得上是高度個性化的工作人員,高度自我驅(qū)動的工作人員。每天下班,交易商都知道自己的成就幾何,是有所收獲還是一敗涂地。每天清早上班,一切又從零開始。
A級性格的人是受左腦控制的。這一點十分獨特。交易商把右腦的直覺,把記憶模式的能力,感受情感與抽象思維的能力,與左腦的冷靜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理解概率與統(tǒng)計數(shù)字的能力結合了起來。這是一種罕見的結合。將這種思維能力應用于應對萬分復雜、瞬息萬變的市場,從而取得成績。在這個過程中,交易商也自然形成了高低之分。它特別適合于將未曾預料助事情加以定量化,或者參加進去以便加以控制環(huán)境。
考慮到上面這些因素,想要在證券交易中勝出,就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你只能當常勝將軍,隨時賺錢不虧本。這一行對那些未賺到錢的人是不能容忍的。假如人們工作的公司是將賺錢放在首位的公司,則公司的人的生活中心就是盈利,特別是他們能為公司賺到數(shù)量極大的錢時,情形更是如此。沒有哪個證券交易商不了解自己的價值,金錢是為獲得成功而進行競爭的最大動力。
紐約威特利集團的加里·戈德斯坦多年來一直在干招聘證券交易商的工作。我問過他他付給證券交易商的報酬有多高:
70年代興起的CMDs(抵押責任)為超級證券交
易商的崛起創(chuàng)造了條件。抵押交易商成了這條街上工
資最高的人。以后才輪上業(yè)主交易和套利基金。掂押
交易風光了好些年。事實上,較之純粹的商品交易,他
們今天仍然是收入最高的交易商。在那個時代,一個
好的交易商的年薪是100萬美元或150萬美元(包含
獎金在內(nèi))。而大多數(shù)商品交易商的年薪才lO萬美
元,有的只拿到7.5萬美元。我想,在那些年頭,約翰·
古特弗雷奧一年也沒有掙到200萬美元。因此,他手
下最好的交易商,充其量只能掙到100萬或150萬美
元。
眼下不同了。貝爾·斯特恩斯公司的第一流交易
商的年薪是1200萬美元,而所羅門只弟公司的第一流
業(yè)主交易商的年薪可多達2500萬美元至3500萬美
元。套利基金中的一些家伙的年薪,超過了1億美元。
當然,這些都屬登峰造極之輩,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這種地步的。正常的情況是,紐約的一個好的交易商的年薪,差不多是100萬美元,包括獎金在內(nèi)。倫敦的交易商的工資較美國的交易商的工資要少一些,而法國巴黎的交易商的工資,比英國的還要少一半。
收入最高的金融家是邁克爾·米爾肯。當他在70年代在德雷塞爾·伯納姆·蘭伯特公司當交易商時,他的收入沒有鎖定在一個水平上。他交易的是高回報率的債券?!芭肿印辈{姆回憶說:
邁克從事的交易,沒有哪個人有興趣。我給他的
年薪是2.8萬美元。隨后,我授權他可以交易數(shù)額為
50萬美元至200萬美元的業(yè)務。我同意他每掙3美
元,就提成1美元。1年后,他的交易權力翻了一番。
但我們之間的交易沒有變。
1987年,邁克爾·米爾肯掙了5.5億美元。
加里·戈德斯坦這樣回憶道:
請看看壘球運動員的情況。請把現(xiàn)在的票價與5
年前或10年前的票價作一個比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
種情況?因為運動員的工資提高了。這其實是一個供
需關系。如果大家還是喜歡看壘球,仍然想用美元來
玩,那么市場就會自動糾正不足,找到可以容忍的價格
水平。假如大家不看球,還抗議說票價太貴,那么運動
員的身價就會掉下來。必須降價。
對大多數(shù)交易商而言,金錢是表明成功的一個標記。與其他人相比,你給公司掙的越多,說明你的成績越大。這樣也形成了攀比工資的壓力。沒有哪個人愿意自己的工資比別人少。通常的情形是,當你聽說某交易商轉到了另一家公司,得了100萬美元的簽約費,你一般就會另擇高就。當然,這決不是說,在華爾街和倫敦證交界內(nèi)長期盛行的那種合作精神已不復存在。那種宗族式的社會心理因素把人們集合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行為,使人們愿意呆下去與公司共存亡。邁克爾·布魯伯格在其名昨《布魯伯格論布魯伯格》中,就大談“作為所羅門公司的人”的榮耀。老派交易商們?nèi)匀粚ぐl(fā)他們向公司效忠的“團隊精神”懷念不已。
以往的許多公司都有一群合伙人。他們在公司、擁有股本,因而在公司內(nèi)就萌生出了其他公司難以出現(xiàn)的團隊精神。由于合伙人自己的錢面臨著風險,他們就抱成了一團。合伙人文化于70年代開始在華爾街走向衰落。那個時候,許多企業(yè)開始擴張,需要更多的錢,不得不引進更多的人。合伙人文化在倫敦不吃香,始于“大革新”(1986年10月27日英國金融市場停止執(zhí)行限制性措施,開始推行協(xié)商價格與競爭價格;取消固定傭金制;公司也可成為證交所會員;金邊證券市場上的某些壟斷也被打破等。這一重大革新被稱為大革新——譯注)以后。這個規(guī)定因允許各種企業(yè)參加交易而改變了市場結構。美國式的投資銀行活動成為時髦,將證券銀行活動與股票經(jīng)紀活動合并成了—塊。結果使剩余的合伙人制度,即那些從事股票經(jīng)紀活動的公司不復存在。
今天仍然保留合伙人制度的公司是戈德曼·薩克斯公司。但是,由于其他公司不再是合伙人公司,它的合伙制,正面臨著團隊精神的出現(xiàn)而引起的退化。因為業(yè)務的發(fā)展要求它必須從其他公司引進人才。
埃里克·森伯格在戈德曼公司干了40年。他指出,80年代公司的發(fā)展異常迅速,從而引起文化的變化:
我們必須聘用外人,因為業(yè)務太多,人手顯然不
夠。
過去,我們一直從大學畢業(yè)生中直接選聘人才,將
他們稍加培訓就上崗?,F(xiàn)在這樣做不行了,業(yè)務太多,
我們不得不從其他公司聘請入。這些人會帶進來什么
習慣,只有天才知道。 。
我們曾經(jīng)中止過一個交易商的聘用合同。此人把
政治活動帶進了我們從來沒有這種活動的辦公室。這
是一個悲劇。他經(jīng)常把工作人員帶出去,還把別人的
老婆也帶出去。他向這些人說,他要把他們的丈夫搞
成合伙人,他只想從他們的太太身上弄清楚她們的丈
夫的私人生活情況。我們無法理解此人為何要這樣
做。這與他的工作有何關系?討厭死了!
隨著工資的提高,合伙制開始解體。對公司的忠誠也不復存在。新的企業(yè)環(huán)境出現(xiàn)了,那就是以“我”為中心的環(huán)境。該不該對公司表示忠誠?難道這僅僅是一種懷舊情愫?這對交易商來說是一個特別有趣的問題。我們需要建立一個競爭性的環(huán)院,讓勞動力流動。另一方面,你也不得不考慮,別讓這些人把公司搞垮了。因為他們所以敢冒險,無非是想得到更高的個人報酬。
由此想到尼克·李森這個搞垮了倫敦的巴林銀行的交易商的事情。他對公司絕無忠誠可言,他與公司的利益格格不入。他只想到他能拿多少年終獎,能掙多少錢。在這種念頭的驅(qū)使下,他終于鋌而走險。
隨著大型外國銀行為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而進軍倫敦與紐約,他們?yōu)檠訑埲瞬挪幌ЩㄙM重金。人們?yōu)槟苓M入這種可以付重金而非精神獎勵的公司拼命競爭。問題變得嚴重起來。
增加工資和爭奪人才所帶來的另一個結果是,它有時讓交易商采取為交易而交易的態(tài)度,他們只想更多更快地賺錢。尋求競爭性的人才的環(huán)境強化了這種取向。
斯坦利斯拉斯·雅蘇科維奇在80年代曾任美林歐洲公司的董事長,他曾面試過一些大學畢業(yè)生。那些人“一切向錢看”的思想令他吃驚不小。而他們那一代人進入證券交易行時,卻全然不是這種動機:
有人對我說,這兒出現(xiàn)了三四個了不起的交易商
明星,我們必須得到他們。由于戈德曼·薩克斯及其他
公司也想獲得他們,我們就只能不惜一切代價先下手。
我對他們說,你們想要什么?
我的意思是,你們應當首先了解我們美林公司所
做的事,然后花一兩年時間到處轉轉,調(diào)查整個行業(yè)的
情況。
不行。他們回答說。我想交易土耳其里拉。
理由何在?因為有人對我說,這樣能掙很多錢。
他們還給我說,除非你派我去做那件事,否則我對一切
都不感興趣??傆腥艘胰プ鏊?。
我說,好吧,你們的長期打算是什么?想不想當公
司的經(jīng)理?不想當,我沒有興趣,沒有做經(jīng)理的野心,
我只想賺錢。
我可以想像,為個人獲取利益這個美國夢對一切人都帶來了好處。如果不想賺錢,我們還干這一行?盡管這種說法時常引起爭論,但面對今天邊個日趨復雜的市場,專業(yè)化對于交易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這與舊派交易商們的理念大相徑庭。鮑勃·姆努欣這位曾當過戈德曼·薩克斯公司合伙人的著名交易商告訴我:
你知道,世界正在飛快發(fā)生變化。當今世界的專
業(yè)化程度已經(jīng)相當高。在50—60年代,我們正在當學
徒,那時的專業(yè)化還未出現(xiàn)。我搞的工作涉及一些場
外交易股票,一些可轉換債券和普通股交易,全都搞在
一塊兒。于是,你不得不把每一種都搞清楚。
雅蘇科維奇也承認變化快得令人目不暇接:
過去我們都是多面手,然而現(xiàn)在的國際資本市場,
則是由專家在維系。我們這一代人,諸如邁克爾·馮·
克萊門等,也是在各方面都有所涉獵的多面手。我們
都懂得債券是如何交易的,如何出售,誰是買主,為什
么要買債券等。我們也懂得通過國際資本市場融資建
立公司,我們在沒有特殊技能的情況下從事一定量的
金融工程工作。今天,特殊技能顯得尤其重要。
工資誠可貴,名譽價更高。對一些人而言,在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名譽成了身份的象征。加里·蘭佩奧爾現(xiàn)任紐約商品交易所的副總裁,他告訴我他在交易所當交易商時的情形:
我在交易所干了許多年,我的交易商證章成了我
的身份象征。如果我的編號不是零號,我真不知道我
會成一個什么樣的人。
我問他零號是什么意思:
零號是我的交易商證章編號,也是我的交易員順
序編號。但我還是我,零不過是我在那里的號碼。零
比蘭佩奧爾還要厲害。16年了,沒人能把它與我分
開,要分開等于問我怎么是我這個問題。
零號非常出名。在這個國家乃至世界許多地方都
如雷貫耳。許多人不知道加里·蘭佩奧爾是誰,我遇到
不少人,他們并不知道我就是加里·三佩奧爾。他們只
會說:呀,你就是零號加里。不當零號加里,卻去當加
里·三佩奧爾,怎么可能?真是難事一樁。
這與當體育明星十分相似。你可以掙很多的錢,根據(jù)你的技能,工資也水漲船高。隨著工資提高,你的名氣、名譽也變得對你極為重要。
將證券交易與體育相比,似乎是對這個宗族似的行業(yè)的恰當比喻——盡管女性正在步入這個行業(yè),美國證券交易所的總裁湯姆·里安是這樣進行比較的:
當市場處于開放狀態(tài)時,你必須作出決策,確定正
確與否,決定自己是贏家還是輸家。要定性是相當容
易的。
因此證券交易行與打體育十分相似。我們盡量要
打好一場比賽,就可能出現(xiàn)一些失誤。我們都想打贏
這場比賽。你必須明白,競爭來自何處,市場會發(fā)生什
么變化,供需情況怎樣,顧客需要什么。必須明白,決
定市場走向的畢竟是各種變量。
然而當交易商又比當體育明星還要難。如果你成功了,你就贏得很多。贏多了,又怎么回頭?加里·蘭佩奧爾像個打壘球的小孩一樣興致高漲回答這個問題:
你開始取得成功,賺了一些錢時,就與打體育一樣
了,而且好像還在為某個隊打中鋒。當我們掙了更多
的錢時,我們就把自己與報紙上的那些網(wǎng)球明星加以
對比。我們議論說,瞧,我們是聯(lián)賽第4名。你就坐不
住了,你說,瞧,我與米奇·曼特爾掙得一樣多。太令人
激動了,太好了。
如同體育明星,交易商都知道自己一生中掙大錢的時間并不長。交易大廳里的白頭發(fā)并不多。每一天都要承受那么重的壓力,當然不可能持久。只有極少數(shù)的人掙大錢的時間超過10年。一如市場有一個周期一樣,他們也不可能永葆青春。
《華爾街寫真》
[美]希拉里·戴維斯 著 曹德俊 付濤 肖榮 張放 譯
第三章 買進沽出
在股票交易行中,你不再表示謙恭,以為自己掌握
了某種東西,你就基本上算是達到了活動的頂點。通
常的情形是,你也被拴住了牛鼻子。
——斯坦利·肖普科恩
他覺得這是他從未見過的最奇妙的情景。在一間挺大的、充滿汗臭的交易廳里,人們摩肩接踵,你推我搡。
有人從他的身邊擠過去。他抬眼望去,只見那人擠進一大群交易商中間,那群交易商個個揮舞雙手,好像壘球手在投球或接球。每個人都扯開嗓于吼叫,在一片聲浪中,他們怎么能聽得清相互的說話?
持到他走近那群交易商,他漸漸聽懂了他們在吼些什么。群交易商們吼叫的模樣,猶如一群狂吠不已的瘋狗。每一句話中都有一個“他媽的”,例如:“賣他媽的3000!”,“買他媽的3000!”他媽的不絕于耳。
他們活似一群退役的足球運動員。有的穿著棉布衫,有的人的衣衫上,印著熱帶魚和旗幟的圖案。他當過教師,覺得自己難以適應這樣亂糟糟的緊張的場面。這些人表現(xiàn)出來的緊張,來自于一種急切與局促不安,好像在等待某種不祥的事情的發(fā)生。一旦事情出現(xiàn),他們就要抽身先逃。
這時是1973年?,F(xiàn)任紐約商品交易所總裁的蘭佩奧爾,那時剛剛丟掉了工作。他雖然新娶了媳婦,卻仍覺前途渺茫。他的一位親戚在干證券交易,利用星期天吃燒烤的機會,說服了他來交易所碰碰運氣,看能不能掙到錢。他饑不擇食,每天坐火車從紐黑文到交易所,當上了一名收入微薄的跑單員。他心想,有這份工作至少不會吃虧。
下班回到家里已是半夜,一位先前在耶魯大學認識的學生與他談起了當資本主義走狗的事。那個時候,資本主義在校園里名聲并不好。學生們問他現(xiàn)在干什么工作,他竟然無言以對。在他眼中,交易所里面的人似乎都在購買自己并不需要的東西,而且對另外的人的倒霉,好像特別開心。
一干就是4個月,他多少懂得了一點人們在交易所干什么了。有一點他從來就不含糊,他進交易所的第一天起,他就覺得那里似乎有一股強大的電流,事情重要得很。他還喜歡上了那些百萬富翁們的談話及交友方式。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把話說到你想達到的程度。那伯你住在昆士區(qū)的普通公寓里,只要你聰明伶俐,他們這些住上東區(qū)豪宅里的人,也絲毫沒有瞧不起你的意思。
幾年后,他變得更聰明,進一步弄清了發(fā)生在那間交易大廳里的形形色色的事,以及這些事對相鄰的普通人家造成的影響。于是,在激動之余,他又對這些普通人產(chǎn)生了憐憫之情。
當他開始從事商品交易時,正值第一次能源危機爆發(fā)。他一周僅能得到夠開兩天車的汽費。還必須一大早起來去加油站排長隊。有時還得把妻子也叫去幫忙排班。接著,不可思議的事情發(fā)生了。由于擔心油價會上漲,商品交易所的人們開始交易油井,鎖定油價,以免自己遭受外面世界的瘋狂事情的侵害。
他漸漸明白,這一切都與經(jīng)濟的運行有關。經(jīng)濟運行對每一種日常消費品都產(chǎn)生著某種隱含的影響。他沒有參加石油交易,但他密切關注著這些交易的進展,知道這些都是極有用的經(jīng)濟指標。石油的意義不僅與供暖所用的油和開車的汽油有關,而且對日常生活的每一方面都有關。就連人們身上穿的化纖織物,也是從石油里提煉出來的。他的妻子所用的凡士林,也是石油的副產(chǎn)品。假如石油的價格上漲,他家用于取暖的油也會上漲。電費也不會停止不動,因為發(fā)電機是要用汽油來驅(qū)動的。衣服與食品的價格也會水漲船高,因為生產(chǎn)這些商品的成本會提高,廠商就會把成本想法攤到消費者的身上。
有趣的是.紐黑文的居民們每天都通過報紙了解汽油的批發(fā)價,只要這個價格一上升,不出一周,它就會反映在加油站的油泵上。
他告訴他的鄰居,去取暖燃油的供應商那里了解冬天的油價,這樣就可以預算費用。作為房產(chǎn)的擁有者,你不會卷進商品交易所,但你肯定希望分銷商能進去。如果賣油給你的那個商人在夏天搞了對沖交易,那么他就能保證無論出現(xiàn)什么情況,對每一加倫的油都不會加太高的價。因為他購買了那個稱為“期貨合同”的東西。當這個合同交割時,也就鎖定了他要支付的價格。如果與一個未進入商品交易所的汽油商做生意,他的成本無法固定,他就可能向你索要高價,因為他不知道明天的價格是一個什么水準。
不過,一旦天下大亂,那么油井交易就變得兇險難卜。加里記得: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發(fā)了海灣戰(zhàn)爭。每個人都
在擔心戰(zhàn)爭可能導致世界的石油供應出現(xiàn)短缺或禁
運,油價就會暴漲?;诖耍灰姿挠蛢r大幅上揚,
價格振幅劇烈。許多分析家和石油專家預測,油價會
漲到每桶100美元。交易所的人全都瘋了。
一天,就在收盤時,人們知道美軍開始進攻伊拉
克。美軍是那天深夜采取行動的。次日開盤時,交易
所的最初反應是油價先拉升,接著一頭扎下。原因是
大家都覺得戰(zhàn)爭結束指日可待,用不著擔心石油生產(chǎn)
可能出現(xiàn)混亂。交易所的油價下跌到往日的水平。一
周后,加油站的油價也開始恢復正常。
他同時也弄懂了,只要有一場豬瘟襲擊了美國的中西部地豬肉的供應就會隨之減少。在需要吃豬肉的人沒有相應減少的情況下,豬肉的供應就會出現(xiàn)缺口,這就會提高豬肉價格。與此同時,超級商場里的咸肉價格也不會不動。影響市場價格的事情可多著呢。例如,美國人時興吃無脂肪、低脂肪的食品,這種時尚也會給豬肉價格造成影響——在超級商場購買咸肉的人大大減少。
以前,當人們知道你在商品交易所工作時,會以為你是在副食品商場做事——交易一點鮮花、水果和蔬菜什么的,你就會對那些人說,你其實在華爾街做事。這就會馬上轉移話題?,F(xiàn)在,公眾幾乎都知道了商品交易所這個字眼。這個字眼之所以變得如此耳熟能詳,還與《交易所》這部電影的公映有關。美國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頓在證券交易所賺了不少錢,成了新聞采訪的重點。
然而,在交易大廳里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人們?yōu)楹我谀抢锟窈舸蠼?
美國原有6600多個商品交易所,交易黃油、奶酪、雞蛋、洋蔥和牛群等,甚至在圣·路易斯還有小狗小貓交易所。今大,美國只留下了9家商品交易所,英國則只剩下4家,全世界加起來一共47家。在紐約商品交易所內(nèi),人們還交易戰(zhàn)略物質(zhì),比如白金、黃金、紫銅、原油、燃油、天然氣和電能等等。代表全國各地商人的經(jīng)紀人在交易廳中從中撮合,鎖定價格、買進賣出。
擁有金礦的人會在交易所進行期貨合同交易,確定他們能接受的交貨價格。這不僅能使業(yè)主準確算出他們的收益,還能保證在價格下跌時免受損失。這樣的套頭交易能讓商品生產(chǎn)者固定其收入與成本,減少做生意的風險。
從事金融商品而非農(nóng)產(chǎn)品或能源商品交易的交易所,基本功能與上述的那些交易所相同。在這種情況下,公司需要購買或出售金融票據(jù),從而鎖定他們能確定并計劃的利息或貨幣成本,免得貨幣或利息的變動影響“底線”,最后損害消費者與公司股東的利益。
假如銀行是你的客戶,用這種辦法固定成本,就能為客戶提供利率固定的貸款及抵押。你進行的交易做到了這一點,客戶就能有把握獲利。
這些客戶來到交易廳,請你幫他們搞一點交易。一旦有了好的價格,你就適時地進行交易。他們請你為他們搞期貨合同交易。
在交易時,你通常站在一個半圓形的區(qū)域,大聲叫喊,揮舞手臂。如果你打算買,就用手心對著自己,要賣則手背對著自己。你的喊聲越高,越能惹人注意,效果就越好。你買賣的報價,由站在另一個半圓形的地方的人記錄下來,輸入手提電腦,報價送進了交易所的電腦主機里。
與此同時,主機把價格信息傳達給布魯伯格或路透社這類信息提供單位。在你的手垂下來后幾秒鐘,你報的價格便為全世界的炒家所掌握。這種方式的最大好處是即時,價格絕對不走樣。獲悉這一價格信息的交易商同時就能確定是否買賣——效率既高,又能保證不存在秘密交易。
交易所的另一種交易方法是由獨立的交易商完成的。他們對于交易所的正常運轉功不可沒。原因是他們促進了“流動性”如果沒有他們用自己的錢為自己的賬戶搞投機,市場就很難運轉。加里·蘭佩奧爾描述了這種交易的情形:
假如投機商是一個廠家,比如石油生產(chǎn)廠家,它就
能感覺必須保護它的石油生產(chǎn)的利潤。它就決定有必
要以每桶20美元的價格出售石油,以賺取利潤。
然而某個消費者說,我覺得那桶油連19美元都不
值。于是投機商便走了進來,說,你懂什么,我就是覺
得石油值20美元。他將油買走了。他有能力轉移風
險。投機商可能看錯行情,但畢竟是他自己在承擔風
險。他使交易市場得以轉嫁風險,為交易所提供了流
動性,使之能正常營運。
在金融交易所里,投機商是最不能讓人理解的交易商。然而他們的作用實在不可小視。且有相當重要的經(jīng)濟目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前童事長利奧·梅拉米德這樣對我說:
如果交易只在金融票據(jù)的使用者中間進行,事情
就辦不成。原因是,大多數(shù)的金融票據(jù)使用者在同一
時刻都走向同一方向。要么都當買方,要么都當賣方。
他們經(jīng)常都在一個方向上運動。
因此,一個相反的力量的出現(xiàn)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這個相反的力量便是投機商。沒有投機商,一個有效
率的市場就不會出現(xiàn)。必須要有投機商,在大多數(shù)情
況下,投機越多,市場就越有效率,變得更加富有競爭
性。
就是說,只有商業(yè)力量與投機力量的結合,才能創(chuàng)
造出一個既有活力又有競爭的市場。
在紐約商品交易所里,投機商被稱為“本地投機商”或“白天投機商”。這種人占了投機商的50%。他們掙錢的技術,源于他們對正在交易的商品的理解。同時也得力于他們對其他交易商的理解。他們能看別人的眼色,琢磨對方的心思,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建立交易關系。他們在其他市場上也發(fā)揮著相同的作用,即形成了將風險轉移到認為自己能從交易中獲利的人那里的機制,從而創(chuàng)造或生成了又一次交易。在此之前,還沒有哪個人擔當過這種角色。他們的出現(xiàn),決定了某些東西的價格。
交易商揮動手臂,大喊大叫的形象,已深深映在我的腦海中。不過,他們的那副模樣,主要出現(xiàn)在商品交易所,在證券交易所則有所收斂。商交所與證交所是兩大金融市場,交易都在正式的交易廳進行。
無論交易的是貨幣,是金融衍生物還是證券,不管是在交易廳進行交易,還是由大銀行、大公司或投資公司來進行交易,交易商起的作用及其交易的目的,在一切金融市場都是一樣的。
在交易所的大樓里,交易總會有雙方,交易商也因此分成兩大類,一類叫買方,另一類叫賣方。
我們不妨想像一下買方的思路。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買方一般都不做投資決策,不當風險的承受者。他們是可選方案的大集中的導航者。某個基金的投資經(jīng)理決定購買英特爾公司的股票,至于何時是購買這些股票的最佳時機,則要由交易商確定了。交易商的面前擺放著一排排電腦,鋪著一條條電話線,他面臨著一系列的選擇。他時刻不停地比較這些選擇方案,確定最好的價格和貼現(xiàn)幅度最深的票。
交易商深思熟慮,對市場保持著最高的警惕。他經(jīng)常更新交易策略,以適應隨時變化的各種因素。在一些大型公司,交易商一次就能運動價值幾億美元的證券。想想,這些交易商無人恨他。他得到業(yè)務,得到傭金。現(xiàn)在,這種交易商數(shù)量極大。
現(xiàn)在,我們設想一下賣方的思路。他想得到買方的業(yè)務,為此在與世界其他地方的人進行競爭。他知道,他將要進行一筆額度極大的交易,一次便可為公司撈上幾千萬元。如若不然,他就只能每天做若干次交易,每次都掙一點錢。最后為公司賺上一筆。他從事的交易并無輕松可言。大多數(shù)在美林公司這類經(jīng)紀公司工作的賣方交易商,都能對買方客戶產(chǎn)生很大用處。
在賣方營壘中,還有另一類交易商。這批人叫做業(yè)主交易商。他們用自家的錢從事交易。他們是風險承擔者,接觸的是“高壓電”,在垂直的風險/收益曲線上運作。倘若算計準確,保準能賺上一大筆。
一旦你超越了買方/賣方的最基本分界線,就會看到交易商其實是在極不相同的環(huán)境中做著迥然不同的工作。
我第一天遇到約翰時,他剛從睡袋里鉆出來。昨夜,他工作到很晚,只睡了兩個小時,便連忙起來,到電腦面前開始工作。他喜歡在D.E.肖的公司工作。在那兒工作猶如回到大學的學生宿舍。你大概不知道,這家公司是美國極為出色的一家對沖基金。它的交易商和電腦程序員,是這一行業(yè)收入最豐厚者。
他們都是一群年輕人,除了戴維·肖之外,我沒有看見過誰穿過西裝。只要你肯干事,有創(chuàng)造性,你就沒有假期,也沒有正規(guī)的上下班時間。肖挑選的為公司做事的人,個個技藝高強,全都長了一個極佳的數(shù)學腦袋。他們的辦公室,裝扮成了他們剛剛畢業(yè)的那些學校的教室模樣。墻上掛滿了標語,電腦終端上擺放著奇形怪狀的軟毛玩具。整個房間有一種凌亂的感覺。約翰以為這很不錯,因為他從未進入華爾街的任何其他投資銀行的大門,他不知道那里的擺設。
交易在那些屋子里靜悄悄地進行,由他們設計程序的電腦完成。在金融市場工作的相當數(shù)量的交易商,都跟約翰一樣在量子基金工作。他們是定量分析家,有時我們把他們叫做電腦蟲。他們閱讀《有線報》和《華爾街日報》。這批新人都獲得過高級的學位,有的是電腦科學、數(shù)學或物理博士。
量子基金交易商是新派交易商,對用電腦進行數(shù)學演算深信不疑。當電腦程序設計員是他們的首選。他們一門心思想當專家,除了精通他們活動其中的金融市場,他們對金融的其他領域全無興趣。他們交易著公司的股票,卻對公司進行的研究、銷售、公司開發(fā)的新產(chǎn)品,以及公司的內(nèi)部運作情況漠不關心。
這是沒有激情的交易。如果你試圖把這些“量子”從電腦面前拉開,就如要叫小孩子別看電視那樣難。如果叫他們不看電腦屏幕,重新關注現(xiàn)實,他們的眼睛與思維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適應。這就跟觀看電視播放的打斗片一樣,看多了就不再對打斗感興趣,他們對手上交易的巨額資金產(chǎn)生了免疫力。當然,光用看電視來比喻還遠遠不夠。他們的交談聲及其周圍環(huán)境都十分低調(diào),靜得你完全可以聽到蒼蠅飛過的振翅聲音。
與這種“高壓電交易環(huán)境”相對的則是另一個極端情形——在那種環(huán)境里,人與人的交往變得極為重要。摩肩接踵,大聲喊鬧,竟也被視為人際交流的重要手段。
許多交易商并不僅僅在交易大廳才從事交易。他們并肩坐在交易廳的工作臺前,如同養(yǎng)雞場雞欄里的雞群一樣。他們用電話和電腦展開交易。這種情形的交易,較之交易廳里的叫喊,聲音要小幾個分貝,然而它包含的激動、緊張和忙碌,并不比交易大廳的交易小。在實際的交易中,人們動腦筋,甚至直覺也派上了用場。他們的主要工具是電話與電腦,監(jiān)視著全世界的價格的變化。他們是介乎于“量子”新派與舊派交易商之間的人。
有多少種類的金融票據(jù),就有多少種類的交易商和交易風格。一些股票交易商“隨波逐流”,全憑他們的感覺買賣股票。假如他們覺得某支股票要漲,他們就買那支股。當然,只要覺得要跌,他們就趕快出手。
美林公司有一種喜歡“助人為樂”的交易商。他本人并不入市,卻喜歡幫客戶的忙。他們的用意是與客戶建立良好的關系,為客戶提供服務。
在對沖基金工作的交易商則是另一種類型。他們見啥做啥。交易貨幣,固定收入證券,權益股票,金融衍生品——哪樣能弄到錢就干哪樣。他們用研究宏觀經(jīng)濟的方法研究世界經(jīng)濟。他們本人就能做投資與交易決策,也可聽命與基金經(jīng)理的指示。
對沖基金的經(jīng)理都是交易商,至少是有交易頭腦的人。雖然他們把許多具體的交易操作都交給手下人去做,但他們通常都是一些極富冒險精神的人。邁克爾·斯坦哈特經(jīng)營著一家私人投資公司。他最初是一名分析師,后來轉而搞交易。當他經(jīng)營自己的基金時,膽子大得驚人。喬治·索羅斯在開辦自己的投資基金以前,曾在紐約的一家小型投資公司當交易商。對他眾口一詞的評價是,索羅斯是很懂交易奧妙的。他可以在一天之內(nèi)進行大筆買賣。紐約的一些名氣很大的對沖基金的經(jīng)理們,都經(jīng)常親自操作電腦,與手下工作人員一道進行交易。
一些在沒有公布價格的交易市場從事交易的人們,不得不到處打聽他們所要交易的品種的成本價。我們大家稱為阿里的那位女交易商,就職于一家兼并投機公司。假如她打聽到某家公司將來可能被兼并,她就買那家公司的投票。此外,她還搞高回報率的債券交易:
你沒有辦法看到價格。你只能相信給你傳遞信息
的那個人沒有扯謊,不存心欺騙你。在交易時,你只能
到處打電話??赡芤蛞粋€小時的電話才能做成生
意。
那些用電腦程序來進行交易的人,眼睛只管盯著
電腦屏幕。某只股跌得太深,他們就介入。如果超跌,
他們就大把買進,同時賣出期貨合同。反之亦然。他
們就這樣在市場上來回反復折騰,以期賺取利潤。
紐約證交所的專家都是交易商,或者說,是交易商的交易商。他們站在自己的交易席位上,為另外的交易商“供貨”。他們也給自己的賬戶做買賣。
投資公司的大宗股票交易商買賣的是“規(guī)?!?。他們調(diào)撥公司的資金,從愿意出售股票的機構那里收購股票,持倉待漲,瞅準時機拋出,以此來為自己的機構客戶服務。
銀行也有一些交易商,24小時都在忙碌。他們交易的是貨幣、債券、股票、期貨及金融衍生品。
還有的人專門從事企業(yè)與政府債券的交易。債券商們關注經(jīng)濟大勢、利率和政府的財政政策,作為進行交易的基礎。
有些人則坐在家里搞交易。例如馬特·施瓦茨就管理著投資者與自家的資金,積極地參加交易活動。
這些人的交易方式不拘一格。有人喜歡面對面交易,有人喜歡用電話交易,還有的人則只用電腦代勞。一談起對世界的看法,他們的觀點大都趨向一致。他們都相信開放與自由市場,信奉能人治世,一諾千金。
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密切關注交易所里的那些交易商的反應。當他們覺得政府的政策無力,有害于經(jīng)濟的健康發(fā)展時,當他們發(fā)現(xiàn)稅收太高,當他們看出某家公司的管理混亂時,他們就會拇指朝下。
他們帶頭為私有化喝彩,為自由貿(mào)易協(xié)議歡呼,為富于企業(yè)家精神的高科技公司的成長而贊不絕口。稅賦過重,增長遲緩,利率提高,感覺不對,所有這些情形都令他們不高興。他們堅信一生要有所建樹,如果某人干得不好,他們就對那個人不客氣。交易商都可能是最樂觀的人,同時也懷疑一切——尤其懷疑政客與公司的管理階層。
他們?nèi)绾伟l(fā)揮自己的影響力的?他們一旦沒有信心,就會把手中的相應的票給拋出去。一旦他們看出大勢有望激漲,他們就會大把買進。他們對經(jīng)濟增長和企業(yè)的發(fā)展興趣最大,因為這些與他們的生意息息相關。他們中相當多的人認為,政府介入經(jīng)濟活動越少,經(jīng)濟就越繁榮昌盛。
這些自由市場的斗士們在經(jīng)濟的第一線沖鋒陷陣,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讓外界感受到他們的意志。以后我們將介紹這些人的來龍去脈,看看他們是怎樣從默默無聞之輩,躍上權重一時的寶座的。
《華爾街寫真》
[美]希拉里·戴維斯 著 曹德俊 付濤 肖榮 張放 譯
第四章 一代天驕
在我涉足這一行的時候,一天能成交400萬股就
已經(jīng)是天量了。到了1966年,我們一天就要成交4.5
億股。技術的威力韋人嘆為觀止。
——比爾·約翰斯頓
“你上來嗎?”
我的眼前一片昏暗,只能伸出手摸著樓梯的扶手往上走。抬起頭來,我看見樓梯的上面那個招呼我的人身穿花呢衣服,頭發(fā)蓬亂。他的模樣好似一位潦倒的教書匠。在公園大街旁的一幢古舊的石頭大樓里,我第一次見到了鮑勃·姆努欣。他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交易商,60年代便涉足證券交易行。他的主要功勞是開辟了機構大宗交易市場。機構投機者可在一張價單上買入或賣出巨額股票。
眼下,此人又在藝術界嶄露頭角。他經(jīng)營著一家名為C&M的藝術投資公司。這個公司專門在世界各地收購最搶手的抽象派表現(xiàn)主義的繪畫作品,主要是馬克·羅斯科、威廉·孔林和杰克遜·波羅克的作品。他和他的妻子還在康涅狄格的起伏群山中,修復了一座歷史久遠、華麗氣派的鄉(xiāng)村酒店——五月花酒店。
我進了他的房間,眼睛仍然無法適應暗淡的光線。墻上的鹵素星燈映射著一幅幅油畫。人們必須事先預約方能進來參觀或購買。整個廳堂充滿著一種教堂般的莊嚴氣氛。
上了二樓,我們落座。舉眼一看,全是價值連城的藝術珍品。屋于里十分靜寂。房頂很高,使我們交談的聲調(diào)變得有些古怪。這兒的安靜與交易所里的喧嘩形成了多么強烈的反差?鮑勃居然從大學一畢業(yè)就呆在那種環(huán)境里,他怎么過下去的?我記得我當時就十分納悶:
我在華爾街的交易市場尋找工作。那時的華爾街
并不像如今這樣熱門。當交易商的人,多半當過打字
員或電報員。還有的人連這種機會都沒有。我畢業(yè)于
常青藤學校,會外語,要尋一份工作自然不難。我的工
資每周52美元(1957年),相當可觀了。
證券市場上有史以來的最大一個變革是開始了大宗交易。在債券市場上,這種交易是存在的。所謂的大宗交易,指的是交易商不再充當中介,而是站在交易的買方或賣方一邊進行交易。這種交易出現(xiàn)的導火線,似乎是1962年的“肯尼迪鎮(zhèn)壓”。當時;肯尼迪總統(tǒng)竭力勸說鋼鐵公司不要提價。市場對此十分反感。道·瓊斯指數(shù)像陀螺一樣的旋轉。8天下泄100點,接著又在3小時內(nèi)狂跌40點。那一天,紐約證交所創(chuàng)下有史以來的第二大天量。記錄磁帶跑了兩三個鐘頭才完畢。當天,人們觀察到,是機構投資者而非個人投資者購買的股票最多。戈德曼·薩克斯、奧本海默、史密斯·巴利和所羅門兄弟公司都大舉入市。
姆努欣當時在戈德曼·薩克斯公司當交易商。在交易的復雜性、規(guī)模及其范圍都大到叫人難以置信的時候,機構交易出現(xiàn)應運而生。姆努欣從開始便卷入到這種交易中。交易額從當時已經(jīng)夠大的5000股直線上升。古斯·李維和鮑勃·姆努欣這兩位交易商的功勞,不光使得戈德曼·薩克斯公司擁有了敢與機構交易商進行交易的名聲,而且使得這種交易方式得以存在并沿襲下去。姆努欣師從于李維,此人坐在交易大廳的玻璃窗后面搖扇指揮:
古斯·李維是個了不起的人,稱得上超凡脫俗。今
天,我懂得了耐心的意義,就是從他那兒學會的。一旦
我做錯了,他就要罵我。我認為,對現(xiàn)在的許多人來
說,古斯·李維才稱得上戈德曼·薩克斯公司的“交易商
先生”。是他率先搞起了機構大宗交易。古斯如果還
稱不上是華爾街的最大套利交易家,至少也是一位極
其嚴肅認真的投機家。政府的監(jiān)管措施將公用事業(yè)和
鐵路證券分成了兩個部分。你必須要有信用證券與保
證金,而目價格不同。你可以購買優(yōu)先債券,并按這種
價格將其售出。當時是1945年。
古斯說,這樣做好極了。但我把這些信用債券買
給誰呢?于是他向好些個機構打電話,對它們說,你們
應該關注這些票,它們的價格實在太便宜了。
有些票的價格低,但若無人問津還是沒有用處。古斯·李維就老想勸人賣掉他們手中的一些股票,換出錢來購買信用債券。他想起了一個主意。凡是因為要買他手上的信用債券而出售的任何種類的股票他都悉數(shù)收買。鮑勃繼續(xù)說:“這就是大宗交易的開始,是大宗交易的第一粒種子?!?br />
古斯力圖讓他的推銷術,在機構購買者那兒顯得十分得體。他宣布將買下機構售出的任何股票且立即付現(xiàn),而不是往常那樣等一個月甚至半年。這樣做增加了流動性,創(chuàng)造了一種令買賣雙方都覺得十分順利的環(huán)境。沒有流動性的市場就沒有交易,流動性對做成任何生意都必不可少。
我們將此作為增強流動性工作的一個部分宋對
待。在這些交易中,我們能找到買下他們的全部或部
分股票的買主,也能找到想買股票的機構,或者在兩邊
都建個倉。我們?yōu)榇说玫搅讼喈敹嗟膫蚪?。有些人還
希望我們能管理他們的資金,在我們沒有找到買家或
賣家時,這些錢便留在我們的賬上,我們的傭金也不減
少。
有一天,古斯·李維與他直接指揮的伙伴一道共進午餐。當時,除了姆努欣還在餐廳,其余的人都走掉了。這時,進來了一位年輕的機構推銷商。他對李維說,他要賣掉賬戶上的某支股票。當時,他們兩個都覺得十分突然,因為他們還沒有做過這么大的一筆生意:
拉里,你知道我們在干什么?我們向波土頓、費城
的所有入都打了招呼,我們真像一只高音喇叭:大家聽
著,我們得到消息,有人要出售大筆股票,大得不得了,
有人愿意買嗎?
古斯·李維掌管著好幾家的賬戶,而且有幾個年頭了。由于老板不在,姆努欣便去打電話:
電話那端的交易商問我,你有多少股票?我告訴
了他。他回答說,我們有興趣購買,但我不能主動出
價,只能聽你們的報價。我說,這個沒有問題。我馬上
打電話給你們報價。
他給他的推銷商拉里通了電話,詢問股價。拉里幾分鐘后回電話,告訴了姆努欣他的客戶的意思:
我們不能主動出價。我甚至不該告訴你我們有股
票要出售??梢钥隙ǖ卣f,我們不能先報股票的價。
姆努欣坐下來,想了幾分鐘,得出了一個結論。這件事是他一生中從來沒有遇見過的荒唐事。一方是個機構,給他講了有股票出售,這本來就不該講這件事。它這樣做了,卻又說不能主動報價。另一方也是一家機構,有興趣買股票,但仍不能主動出價。鮑勃繼續(xù)說:
我在干什么?我很快明白,這件事實際上是,第
一,我是否有權去做,其次,我有沒有勇氣去做我需要
做的事?
上次賣的股票的售價是525/8。我對賣方說,我
要給你的傭金比上次的傭金少1/2點。52 l/8賣你們
的5萬股股票。我出了價,心中暗自祈禱,上帝啊,希
望哪個機構能夠說,我要買你們的股票。他很快回來
對我說,我以52 1/8的價格售出了你們的52400股股
票。
現(xiàn)在,我馬上拿起電話,對那個機構的人說,阿里
斯,好消息,上次的售價52 5/8?,F(xiàn)在,我有52400股,
實盤價是52 l/4。她對我說,別掛電話。我問她,要等
多久,她說,不太久。
天啦,時間過得多么慢。她終于回電話了。好的,
我們愿意以52 1/4的價格購52400股股票。于是,我
連忙對賣家說,聽著,我有好消息給你。你不是有
52400股股票賣價是52 l/8么?你不會以這個價格賣
出股票。我讓你有1/8點的賺頭,買家出們是52 1/4。
他大為驚訝。我們把價一公布,所有的人都齊聲
高呼。他們一下?lián)磉^來,我的意思是說,簡盲像歡慶一
個重大的勝利。
古斯吃完午餐,把姆努欣召進辦公室。他說他聽到了RCA股票的事。他向姆努欣表示祝賀。姆努欣向他表示感謝,然后朝辦公室門走去。他隨后回過身,對古斯說:
古斯,我在想,這是否該這樣做?你知道,我沒有
人出價,也沒有一個客戶。是我自己在出價。如果沒
有客戶,我們就得自己把所有的股票都吃掉。能準許
我再做這樣的事嗎?
古斯說:“你無非是運用了你的良好的判斷力。是的,我想我會準許你這樣做?!蹦放赖贸鼋Y論:
我就這樣當上了交易商。因為,在這筆交易以前,
我不過是一名跑腿匠。
從60年代中期起,隨著保險公司與養(yǎng)老基金開始從購買債券轉而購買股票,交易的規(guī)模逐步增加。隨著貨幣投機商的胃口變大,大宗交易也越來越多。市場熱鬧非凡。道·瓊斯指數(shù)至1967年上升了45%。究竟什么東西造成這一局面,是貨幣投機商的需要與風格發(fā)生了變化,還是他們意識到企業(yè)是一種新型客戶?共同的看法是兩者同時造成了這一局面。在華爾街的公司每股可賺3角,于是幾家有實力的公司便參加進來,調(diào)撥資金擴大市場占有率。這就是交易商開始賺錢的時候。
在資金委托之前,當一名交易商并不特別需要交易技巧。交易商充其量在發(fā)揮秘書的作用。從1929年股市大跌之后,華爾街的臭名聲便一直延續(xù)到50年代。60年代始,紐約證交所的交易量開始攀升。大宗交易出現(xiàn)。機構開始積極地關注股市。它們研究工業(yè)集團,一旦他們認識到這些公司能把流動性帶給他們,或者通過購買這些公司的股票能立即兌現(xiàn),他們便能確定擁有那些最好的股票。及至60年代末,在紐約證交所的股票交易數(shù)量,就達到了1000萬股。
那時,交易商仍然使用著相當落后的工具。對我們大多數(shù)人來說,60年代意味著肯尼迪總統(tǒng)被刺與嬉皮士運動。但對交易商來說,那個時代的意義非同尋?!?967年出現(xiàn)了電話直接交易。交易點公司的斯坦利·羅斯當時在倫敦工作。他說:
1967年出現(xiàn)電話交易時,我立即懂得了技術可能
發(fā)揮的作用。當我們的交易室被電話線與世界相連
時,它在一夜之間就推翻了我們在50年代與60年代
大部分時間進行國際貿(mào)易所用的全部方法。你能想像
這是怎么一回事嗎?還有,電傳機能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
把我們與世界各國的資金相聯(lián),能用各種方法進行保
密,甚至還能計算各國的貨幣。
姆努欣記得,在紐約,他們除了用電話與股票行情自動收錄機進行交易外,幾乎沒有用別的什么方法來開展交易:
機器上有一大卷紙,那卷紙帶通過你的辦公桌。
你坐在桌前,目光注視看眼前的紙帶。一旦交易達成,
它就被傳送到這臺機器上,再打印到紙帶上。
老交易商們說,他們只要一聽到行情機轉動的聲
音,就能分辨出行情是否發(fā)生了變化。當機器運轉速
度加快,紙帶通過辦公桌前的速度也就加快,聲音就會
不同。此時,行情靠得住在發(fā)生變化。他們是靠聽紙
帶走動的聲音來感知行情變化的。我就是從那個時代
過來的人。我目不轉睛地盯住紙帶,與紙帶在進行交
流。
在60年代,商界開始學習使用電腦。電腦那時剛運用于商業(yè)運算。當時的電腦價格極其昂貴,而且體積龐大。1962年伯納姆公司安裝了第一臺電腦用于會計工作。1966年,公司擁有了第一臺巨型IBM主機。在60年代的股市熱中,由于交易量大增,經(jīng)紀人手忙腳亂。沒有電腦,經(jīng)紀人就無法應付這種局面。進入60年代后期,200多家公司要么倒閉,要么被人兼并。原因是這些公司沒有數(shù)據(jù)處理設備,更無能夠用電腦處理堆積如山的文件的人才。60年代后期,紐約證交所為了應付大宗交易,開發(fā)出了BAS系統(tǒng)(大宗股票交易自動化系統(tǒng)),用于大宗股票的自動交易。1969年,一個名叫“藍屋”的交易室開始投入使用。
如果辦公桌上不放一臺電腦,工作起來就令人覺得緊張。從60年代過來的交易商開始談論市場的神奇力量,談論它的聲音及氣氛,它的種種玄妙之處。他們其實并沒有今天那種叫交易商得益甚多的不間斷的資訊,他們無非是在黑暗中摸索,或者用自己的激情去推動市場,對各種刺激作出反應。他們的交易風格本質(zhì)上是一種直覺。對于電話的依賴,意味著必須要依靠一種關鍵性的技術。同時還要弄清電話那一端的交易商的手上掌握著什么樣的王牌,以便確定自己能走多遠,能不能嚇倒對方,能不能引他上鉤。因此,靈敏與聰明的作用舉足輕重。
一些曾經(jīng)當過郵差的交易商,一些曾在半夜打掃過清潔的人,只要腦子能勝任16位數(shù)的運算,能在眨眼功夫得出分數(shù)結果的人,都有可能走到交易商的辦公桌邊去學藝。一旦他們在市場上干得得心應手,他們就會獲得眾人的尊敬。當然,無論他們的才能如何出眾,他們都很難進入公司的權力機構。
在交易市場初露端倪之際,交易商們就立下了汗馬功勞。那些脫穎而出者開始控制了交易,進而控制了公司。姆努欣當上了首席交易員,繼而成為公司的部門經(jīng)理。然后成為合伙人,在董事會有了一把交椅。他最后在戈德曼·薩克斯公司的管理委員會有了立足之地,但他仍然沒有放棄親自參加交易。
隨著70年代一天天過去,“想法活下去”成為掛在每個人的舌頭尖上的詞。石油危機使我們在加油站前排起了長隊,消費指數(shù)翻了一番,通貨膨脹如脫緩野馬。“越戰(zhàn)”開銷更使通貨膨脹雪上加霜。債券價格變幻無常,利率則躍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到了70年代的最后一年,竟然高達20%。緊接著,欠發(fā)達國家又出現(xiàn)了債務危機。從1969年到1970年,股票價格下跌了35%。固定貨幣利率被迫取消.貨幣隨之實行浮動。1972年的商業(yè)一片蕭條,美國經(jīng)濟也于1973年和1974年進入衰退。“水門事件”曝光,尼克松下臺。1978年到1979年,通貨再次膨脹,市場深受其害。每個人的臉上都刻上了憤世嫉俗的情緒。
于是,在1972年和1978年之間,證交行掀起了兼并浪潮。生意難做使各家公司只有走合并之路才能茍延殘喘,擠出一條生路。金融市場的動蕩,給交易商們送上了一份厚禮。在那個時代,他們還沒有選擇這個詞語來表達他們的想法。不過,這種急劇變化給強者打開了一條道路,使之能走出困境。
在那個時代,強者開始嶄露頭角。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應算在三件事情的出現(xiàn)的賬上。第一件事是,在1975年前,美國的買方給賣方的股票傭金,一直是個固定數(shù)。1975年后,傭金則可以通過討價還價加以改變。討價還價是個關鍵字眼,意味著交易技巧變得重要。
折扣經(jīng)紀公司的發(fā)起人繆里爾·西伯特描述了當時的情形:
“埃里沙”來了。當肘,我們把“自亞當創(chuàng)世以來發(fā)
明的每件事都荒誕不稽”稱為‘埃里沙。。這就是說,你
必須想法以最低的成本得到你想要的每一件東西,以
最低的成本辦成每一件事。于是,在那個時候,專業(yè)的
交易商應運而生。
結果是能夠預測的。一旦可觀的固定傭金被取消,收入就會隨之下降。不能適應這一變化的公司,就只能退出證券交易行。傭金降低帶來收入下降,只能依靠增加交易活動來彌補收入的損失。
佩因·韋伯公司的董事長唐納德·馬雷在對《機構投資者》發(fā)表的談話中這樣評說道:
使傭金下降的最大的原因是證交行業(yè)的發(fā)展過
快。這一行中的公司數(shù)量太多了,旦增加勢頭不減。
要想從這個人為的結構中脫身出來,就只能鼓勵人們
多進行交易。事情的變化真是太快,太快。
代之而起的是具有交易性的資本密集型的交易環(huán)境。隨著競爭加劇,承受風險并戰(zhàn)勝風險的能力決定了哪些公司勝出,哪些公司敗陣。在華爾街的證交所里,許多人丟掉了飯碗。不少退出證券交易行的公司,甚至連他們是怎么失敗的都搞不清楚。當然,也有的公司是因為不愿意承擔風險,因而不愿意,也無能力從事大宗交易。凡是能干大宗交易,且干得十分出色的交易商,自然就成為了他們工作的公司的無價之寶。
我不想干律師這一行。但我又在華爾衡沒有找到
工作。日子真難呀。人們問我,干啥要當交易商呢?
你是一名律師呀,律師怎么能當交易商呢?要知道,在
那個時候,人們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并不看重,我想當
一名投資銀行家,卻上錯了學校。
他在勒勃·羅德公司打工,做查利·布來克和萊昂內(nèi)爾·史密斯的下手。他們對他進行各種處變不驚的訓練。他們不停地問他,當這種或那種情況出現(xiàn),你該怎樣對付?他們還教他識別陷阱。訓練起到了作用:
萊昂內(nèi)爾休假去了。全球航空公司與INA保險
公司開始進行交易。當我觀察紙帶上的行情時,我的 .
經(jīng)紀人在交易大廳與我通電話。我記得,當時的紙帶
上出現(xiàn)了N…A…了…E…R這幾個字母。我立即反應
出,這幾個字母應該是。完成。。
我立即對經(jīng)紀人說:。馬上購買30萬股INA公司
的股票?!蔽议_始查看紙帶,上面開始記下:10萬股43
1/4,20萬股43 1/2?!>驮诖藭r,查利走到我的
桌前,問我道:“情況如何?”
我說:“事情是這樣的。INA公司完成了兼并。”
查利問道:“你的反應是什么?”此時,INA公司的股票
已經(jīng)躍升到47元1股。我核實了一下經(jīng)紀人,我們買
的股票.比INA公司此時售出的票,每股要低4至5
元。查利看著我,夸獎道:“棒極了!但是,你為什么不
多買一點?”然而我知道,干我們這一行的人不能太貪
了。
我們在勒勃·羅德公司干可轉換債券買賣時,使用
的是可以自己印制的轉換卡。這張卡能告訴你在哪一
個價位上可轉換債券與股票等值。因而你必須將此卡
隨時放在交易桌上。你買多少種債券,就要在桌上擺
多少張卡片。你還可以把它們擺成一排,放在紙帶機
邊,一邊觀察紙帶上的價格,一邊把債券價格換算成紙
帶上標注的價格。
由于沒有電腦,每件事都得自己動手去做。美國
電話公司那時起的作用并不大。我們手上有卡,可以
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應該說,那時進行交易與現(xiàn)在
有所不同,主要的區(qū)別在于工具太少。今天的交易商
根本不會費神去更新什么圖表資料,只需在腦子里記
下一些數(shù)據(jù)就行了。我就能夠做到這一點,因此我的
動作是十分快的。在4年內(nèi),我一直在從事可轉換債
券與套利基金買賣。
1975年,斯坦利被調(diào)到所羅門兄弟公司從事大宗股票交易。所羅門兄弟公司一直在為成為投資銀行而努力拼搏,因此斯坦利的使命,就是要當好首席股票交易商,樹立有能力進行大宗交易的形象,為公司的投資銀行部門贏得委托權。他是敢冒風險的交易商的集中體現(xiàn)。在交易桌上,他們發(fā)明了債務轉股交易。就是說,企業(yè)可用發(fā)行股票來抵消其債務,再由斯坦利拿去進行大宗交易。在那個時代,這是大手筆。
在所羅門兄弟公司的成長過程中,這種形式的交易以及敢冒風險的壯舉,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所羅門兄弟公司的前總裁湯姆·斯特勞斯敘述了這些做法如何成為了公司傳統(tǒng)的一部分:
以理智的方式承擔風險,是我們公司的文化。我
們十分懂得這一點,知道承擔損失的意義。我們就是
在這種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這種氛圍需要若干年才能
形成。約翰·古特弗雷奧在此事上功不可沒。約翰在
奠定今天的辛迪加方式,并將其變?yōu)轱L險交易方面,比
公司的任何其他人都做得多。這種做法很快擴展到公
司的每一個層面。他們做好了把公司的錢拿去冒險的
一切準備。
當時.監(jiān)測大宗交易剛剛問世,通過看交易量的上升與下降就可確定其是積累還是分。今天,這一切均有電腦來做。用電腦來幫助交易商完成交易,是80年代才出現(xiàn)的事。及至80年代中期,計算器全部退出,一切計算工作都由電腦取代。
第二件大事的出現(xiàn),得力于人們重新關注新產(chǎn)品。新產(chǎn)品變得越來越精細了——金融期貨,衍生物,期權,抵押證券——需要更高級的數(shù)學與統(tǒng)計學知識才能把它們弄懂。1973年4月,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的期權掛牌上市。操縱電腦的交易商們開始關注這些新玩意兒,用HP手提計算器加以計算。這種老式HP計算器有一個卡片,當要轉換到另一個功能時,就需把這個卡片放進去。根據(jù)那個所謂的布蘭克一斯庫爾斯公式,60秒鐘就可計算出一個品種的期權的數(shù)據(jù)。當然,如果要計算更多種的期權,或者要大規(guī)模地開展買賣,計算器是難以滿足需要了。
10年后,PC機成為交易商進行交易的幫手。期權是十分復雜的,需要布蘭克一斯庫爾斯模型以及巧妙的定價結構。這些知識是傳統(tǒng)的交易商不具備的。能夠就這些新產(chǎn)品進行討價還價的人,立即成為公司的寶貝。到了1977年,期權交易大量出現(xiàn)。
交易商們面臨的另一個重大突破是抵押債券的問世。抵押債券是所羅門兄弟公司的羅伯特·達爾與劉易斯·拉涅里的發(fā)明。達爾與拉涅里將抵押加以分類,創(chuàng)制了一種可以出售的證券,這種債券大行其道。抵押交易商成了明星,是華爾街工薪最高的人。
證券交易行的電腦運用越來越普遍。1971年,直接交易的全國證券商協(xié)會自動行情報系統(tǒng)(NASDOQ)投入運行。交易商們可以根據(jù)電腦終端屏幕上的信息直接買賣股票。債券商則使用政府公債經(jīng)紀屏幕,后堂的買賣行為開始上網(wǎng),成為自動化,支持前臺的任何計劃的實現(xiàn)。進入70年代中期,交易大廳里擠滿了電腦迷。他們?yōu)樾录夹g能使他們大展才華而歡欣鼓舞。電腦的神力與大腦的神力相結合,產(chǎn)生出一種又一種的新產(chǎn)品來進行交易,而且交易的速度越來越快。
新一代的交易商除了其他的新鮮花樣以外,還能用電腦編制程序設計套利戰(zhàn)略。這使他們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到了70年代后期,他們中的一些人成為了超級明星。當了超級明星,工資支票數(shù)額與權力也就會隨之配套,至少在公司內(nèi)部與在華爾街是如此。劉易斯·拉涅里、約翰·馬爾赫倫、拉里·芬克、豪伊·魯賓、邁克爾·米爾肯以及斯坦利·肖普科恩等人的名聲如日中天。
回過頭來看,很難想像蘋果電腦是僅在1977年才橫空出世的。然而蘋果電腦很快流行開來。到了1979年,交易商們便都帶上電腦進入交易場所。這是因為蘋果電腦運行的軟件名叫VisiCalc,能夠以極快速度進行數(shù)字運算,還能勝任一般運算器無法進行的復雜數(shù)字運算。過去,多方交易商需要在記錄本上記錄下他們的買賣,在交易日結束時用計算器計算平均價格?,F(xiàn)在.他們可有了幫手了。
80年代是能人輩出的時代。這一方面得力于市場的快速發(fā)展提供的更多的機會,另一方面則因為美國經(jīng)濟環(huán)境的改變,同時,新聞界對金融市場的興趣大增,也起了催化的作用。伊萬·布斯基出現(xiàn)了,丹尼斯·萊文也出現(xiàn)了,在新聞界給我們經(jīng)常帶來反面角色的同時,金融界則因約翰·古特弗雷奧、劉易斯·格盧克斯曼、彼得·布坎南以及理查德·費雪爾的崛起而大獲好處。他們一躍成為他們公司的頂尖人物,堅定不移地把公司推向前
進。
巨大的變革,在經(jīng)濟技術兩個方面極大地影響了市場及其市場參與者。在里根執(zhí)政時期,不加拘束的資本主義精神達到頂點,稅率、利率和通貨膨脹率于1982年在美國開始下降,股市牛氣了5年。紐約證交所拿出2000萬美元進行技術改造,以便擴大市場容量。
隨著實時資訊的重要性在市場上日益明顯,根據(jù)證監(jiān)委415號預先登記規(guī)則,公司財務方應做的募股文字工作時間大大縮短。公司財務工作必須與之保持同步,因而更加依賴交易大廳里的交易商。時間表極大壓縮。所謂的預先登記,指的是公司可在證監(jiān)委預先登記未來兩年公司將要發(fā)行的股票的數(shù)量。根據(jù)市場條件,發(fā)股可在一天之內(nèi)完成。這同時說明。公司可在最后一時刻進行選擇,讓誰幫助它們發(fā)股。投資公司必須要有快速發(fā)股的能力。而在以前,提出登記及其他文字工作所需時間,一拖至少是好幾個月。
預先登記制度的引入,意味著投資公司與交易商必須步調(diào)一致地工作。如果他們做不到這一點,或者不愿這樣做,那么他們就沒有戲。這是一場大的改革,因為從歷史上看,這兩種公司從來沒有這樣干過。他們的背景與文化不同。
公司再也不只依靠一個精英,而需要的是一代新的交易商。這樣的調(diào)整在公司內(nèi)部帶來了若干文化問題。戈德曼·薩克斯公司的內(nèi)部,就無法接受聽命于交易商、交易商對企業(yè)舉
斯坦利·肖普科恩是另一種敢于面對風險的人。他現(xiàn)在擔任紐約資金公司的董事長。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他尚在勒勃·羅德公司工作。他對變革期間的交易情形記憶猶新:
我們的報價機還是紙帶機。你在紙帶上的位置代
表著你在交易大廳里的地位。紙帶是要走到紙卷軸那
兒的。四五個交易商坐成一排,地位最高的則距紙帶
機最近。獲取資訊的源泉,是一臺道·瓊斯股票報價
機。機器距行情收錄機很近。一旦有重要消息,機器
就會響起來,響三次意味著消息極端重要。
一號交易員萊昂內(nèi)爾·史密斯坐在離機器與紙帶
最近的位置。如果你的位置在最后,你必須反應極其
靈敏,因為等你看到了行情,別人已經(jīng)早你十幾秒看到
行情了。
關鍵是,每個人都想盡量靠近機器,占有好的位
置。我不知道你們看見那種老式的道·瓊斯指數(shù)機沒
有。那種機器的墨汁都要濺出來,我每隔一周都要弄
臟一件襯衫,因為我的地位低,要干給機器換紙的活
兒。
1973年以前,交易商每周都能得到一本圖表,你
自己得動手把圖表內(nèi)容翻新。如果不這樣,那么就只
能等到下局五才能看到新的圖表。每周的圖表都是用
特快專遞送到交易商的家里。大家都盼若那個東西能
在周五的晚上或周六的早上到手。
那個時候,人們能夠依靠的只有運氣、堅韌不拔和聰明才智。肖普科思最初是想當一名律師,他進了布魯克林法學院,考上了律師.還當了一陣子律師。然而,他覺得律師這一行索然無味,于是踏進華爾街:
易商,造成內(nèi)部沖突加劇。迪龍·里德沒有這么做,萊曼兄弟公司全力在解決這個問題。所有公司都面臨一個逐步適應新環(huán)境的問題。
造成交易領先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到了1983年華爾街已被新的個人電腦所淹沒。1981年,IBM公司便把PC機推了進來??邕M證交所的新人都熟悉電腦技術。倫敦證交所“大革新”后,市場監(jiān)管相對放松。這些年是交易商們發(fā)跡的好年景。他們?yōu)榻?jīng)紀公司帶來高額利潤。工商管理碩士過去一度所不屑的證交界,一下成為他們趨之若鴦的地方。
80年代的另一個景像是資金如浪潮般涌入股市,且一浪高過一浪。80年代末,共同基金平地倔起,交易量之高令人咋舌。1987年股市大跌,股民認識到,單靠他們自己的能力是無法管理好自己的投資的。于是,更多的資金流向共同基金。由于人都有跟風的習性,加上廣為流傳的購買產(chǎn)權、企業(yè)兼并等都可以賺錢,使股市熱浪滾滾。這個時代同時也是“垃圾公司債券”大發(fā)展的時代,所有這一切使得全世界都看清了股市原是很有一番作為的。
約翰·古特弗雷奧和斯坦利·肖普科恩在1982年開始炒石油股。油價直線上升,石油股票在全世界所有股市的價格都超過了100美元。斯坦利說:
我們覺得,石油股已經(jīng)炒得過熱。我們購石油公
司的股票只打算炒短線。事實證明我們的判斷是正確
的。1988年的石油股的流動性極強,炒短線的人如此
之多,以至于在差不多一年的時間里,我們基本上還是
美國市場上的石油股票的清算中心。我們在所羅門兄
弟公司進行的這些短線炒作賺了不少的錢。我們進行
的一些大宗股票交易,主要是為巴塞斯公司做的。我
們與萊曼兄弟公司和戈德曼·薩克斯公司一起,幫助卡
爾·伊卡公司丟掉了得克薩斯石油公司的重倉。我們
還協(xié)助費雪兄弟公司出手了阿瑪石油公司的大量股
票。從歷史的角度看,我們進入證交行,就有進行大宗
交易時冒風險的打算。
所羅門公司與約翰·古特弗雷奧都有過人之智。
一旦真要采取行動了,他們就會說,我們需要在旁邊觀
察三四周,或者說,我們需要從投資的角度思考一下這
個問題。我們在做得克薩斯石油公司與洛克希德公司
的股票時,也是這么干的。所羅門公司之所以能在交
易與投資上都有長足發(fā)展,跟這種態(tài)度不無關系。
一代新人,一代與前輩迥然不同的新人,定進了華爾街。當全世界仍為趾高氣昂的交易商所把持的時候,這批用技術武裝起來的新一代交易商,則不聲不響地進入了證交行。他們用新技術解決了搞幕后活動的人頭痛的種種問題,他們開發(fā)出專用軟件.擴大了人的技能,使之能在諸如風險套利交易領域大展身手。有一位交易商對我說,1986年她還在大通公司工作,那時,每6個交易商才能擁有一部PC機。而在以后的幾年,電腦大量運用于證券交易,各種各樣的應用軟件層出不窮。技術曲線的突變使得市場突破各自的地理界限,實現(xiàn)了全球化與自由化,推動了世界市場的突飛猛進。
于是,共同基金與養(yǎng)老基金的多方交易商,過去一直居于幕后,現(xiàn)在終于第一次跳上前臺,聚集在一起談論市場問題。他們不只是在高爾夫球場與宴會廳,而且還在會議室召開正式會議,大談如何成為一支指導市場變革的決定性力量。這些人已經(jīng)遠不是70年代那些多方交易商手下的職員形象,他們從一開始便以極其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看待自己的工作??辗浇?jīng)紀人與養(yǎng)老基金的多方經(jīng)紀人在報酬上的差別是十分大的。他們要追問為何會出現(xiàn)這種區(qū)別,尤其是當他們的桌上已經(jīng)擺滿了金錢時,更是如此。
當然,發(fā)生在80年代最大的事,莫過于1987年的股市大崩潰。在交易市場工作的人,至今對此記憶猶新。每個人都有一番經(jīng)歷,都有一段故事向人敘述。在股市崩盤時,有的人傻乎乎地望著屏幕,不知所措;有的人聚集在交易室,一個勁兒地喃喃自語:“喚,上帝!你能相信么?噢,上帝!”真是天下大亂。在交易市場工作了20年之久的人,也不敢相信他們的眼睛。損失是巨大的。它極大地挫傷了市場內(nèi)外的人氣。斯坦利·肖普科恩還記得交易所當時的情形:
震蕩,山崩地裂。在股市暴跌的曰子里,人們的情
緒也忽上忽下波動。個個斬倉出逃,保命要緊。大家
腦子里只有這個想法。
我敢說,比爾·約翰斯頓的日子也非常難過。因為
就在那一天,一些所謂的專門公司差不多瀕于完蛋。
然而,市場體系還是挺過來了。.所羅門公司的頭兒約
翰·古特弗雷奧給了交易伙伴很大的幫助。還助證交
所交易大廳里的交易商們一臂之力。他與證交所的管
理階層共渡難關。當然,政府本身也在密切關注股市
事態(tài)發(fā)展。
可能在紐約證交所當交易商的那些人受的打擊最大。比爾·約翰斯頓也是一名交易商。他現(xiàn)在則是紐約證交所的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在股市崩潰的那一天,比爾并不覺得有多么可伯,回到家里才越想越覺得事情不妙。明天他怎么還別人的錢?銀行還會給他貸款嗎?
那是1987年10月17日夜。在經(jīng)歷了一整天股價狂泄的折磨與混亂后,比爾回到家。在那一天,人們守在華爾街證交所門口,打探里面的消息。路邊上,停滿了電視臺的采訪車。車頂上架著巨大的拋物天線。電視記者四處亂竄,尋找他們的采訪對象,他們認為的知情者,或者有話要說的人。世界末日論者開始在華爾街游行,標語牌宣稱世界已經(jīng)完蛋。
在交易大廳里,經(jīng)紀人已經(jīng)無法跟上交易的節(jié)拍。賣單如瀑般泄下來,令他們忙得團團轉。依照交易規(guī)則,交易經(jīng)紀人必須為他們代表的股票,建立一個“公平與有秩序的交易環(huán)境”,這就是說,當股票下跌時,如果沒有買單,他們就得把股票包下來。于是,當災難降臨時,交易所的交易商們個個重倉在身。為此,他們必須要拿出錢來。比爾說:
1987年10月17曰是星期一。那一天收盤時,我
們手上的股票已經(jīng)多得不得了。我必須要在10月26
日,即一周后付清所有的錢。在那些日子里,我們的錢
一般只夠5個工作曰的清算之用。如果不從銀行貸
款,我就無法付清。盡管我可以使部分存貨變現(xiàn),但我
必須付清。
我連忙給倫敦證交所的朋友通了電話,想從他們
那里借錢。我知道,他們是不會見死不救的。我以前
也曾援助過他們。倫敦證交所的董事長約翰·費倫找
到聯(lián)邦儲備銀行,請聯(lián)儲開方便之門。聯(lián)儲找到一些
銀行,請他們出面解我的燃眉之急。我就是這樣沒有
被請出局。感謝上帝,一切全賴朋友們伸出的援助之
手。
股市還在下跌,只是跳水的速度有所放慢。這種情形還會重演嗎?可能,它畢竟傷了人們的元氣。在股市崩潰后進行的調(diào)查中,各種調(diào)查報告都談到了這個問題。它們紛紛提出建議,建立新的監(jiān)管措施,至少應該做好對付各種情況的計劃與準備。
有人把股市崩潰的責任歸咎于電腦程序交易商(即大機構用電腦程序進行的交易。大機構同時購入或售出15種不同的股票,金額達100萬美元,平均一天可有10%的賺頭——譯注)。在紐約市場上,每天至少有15個程序交易商在活動。他們的派頭很大。這些人不搞投資,只在市場之間搞對沖套利。如果市場不利于他們套利,他們就要想法改造市場。如果期貨相對于股票價高,他們就購進股票,做期貨空頭。反之亦然。他們的利潤是兩者之間的價差減去交易成本。這種套利行為從來就存在,且交易簡單,十分直觀。
而“程序交易”則是共同基金之類的大機構采用的交易方法或風格。他們通常所做出的決定,都是朝一個方向共同行動。例如,一齊動手出售股票。假如有34個基金經(jīng)理決定將其擁有的400家股票的投資組合賣掉,那么就通過與紐約證交所相連的電腦,在幾分鐘內(nèi)拋掉所有的股票。這是十分清楚的。一個普通交易商要在交易廳處理價值1000萬或4000萬美元的不同股票,會用相當長的時間,全然談不上什么效率?,F(xiàn)在,程序交易已經(jīng)占到全部股票交易總量的10%到12%。技術的進步使得這種方式的交易大行其道。錢的影響力以及場外資金滾滾入市,是技術進步的動因。
比爾·約翰斯頓1962年開始搞股票交易。時年23歲。
我15歲那年,媽媽借給我一些國庫券。以此作為
抵押,我開立了一個經(jīng)紀人帳戶,開始買賣股票。在我
小的時候,我爸爸在吃晚飯時,經(jīng)常大談股票的事。我
立下志向,大學畢業(yè)后就去華爾街工作。我想,這是受
了我爸爸的影響。
1964年,他成為一名交易商。1967年,他以交易商的身份負責5種股票。這些股票是:
大西洋城電力股票,橘城與羅克蘭公用事業(yè),舊金
山與圣路易斯鐵路,芝加哥與東伊利諾斯鐵路及克羅
格爾鐵路。眼下,兩支鐵路股已不復存在,公用事業(yè)股
還存在,大西洋電力于1996年與德爾馬電力合并。
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充當交易商,搞雙向股票交易。他居于一個拍賣市場的軸心買賣雙方都以某一種價格匯集于他的周圍。他一方面積極參與交易,一方面密切關注電腦屏幕上的各個市場的價格變化,因此能比別人快20秒做出交易決定。
如果你在交易市場上走一遭,你就會看見,交易商們站在他們的交易席位上,周圍擠滿了交易員,吵吵嚷嚷地買賣股票。在那個時候,他們都可能用自己的錢去平抑價格變化。一個好的交易商熟悉手中的股票,一如鳥兒熟悉天空一樣。他們懂得市場的變化,懂得經(jīng)濟運行對市場的影響,懂得在什么時候出手,懂得何時手上的股票會成為眾人追逐的對象。在過去的日子里,交易席是一個又高又圓的亭子,今天,這個亭子扯滿通訊電纜,頭頂上懸掛著電腦屏幕,有的屏幕直接與商務電視頻道相連。
我不清楚比爾是否還懷念以前的那個交易場合。大廳里人聲鼎沸,地上撒滿紙屑,一片狼藉?,F(xiàn)在,比爾的交易場所轉到了經(jīng)理區(qū)域,里面一塵不染,警衛(wèi)森嚴。那里的一切稱得上華麗,華麗的地毯,華麗而厚重的墻壁,高高的天花板,寬敞的過道。當人要進入總裁區(qū)域內(nèi)他的辦公室,就必須從一張很大的紅木桌子前經(jīng)過,桌上擺有一個水晶缸子,里面放滿了色彩絢麗的巧克力豆。在左邊,有一條長沙發(fā),緊靠一條同樣長的條桌,桌上放有兩臺電腦,電視則播放金融節(jié)目。房間里還有其他一些沙發(fā),墻壁上懸掛著古畫。
作為世界最有影響的市場里的一位外交官,作為美國資本主義的一位駐外代表,他需要一種靜謐與平和的氣氛來閱讀他桌子上的各種材料,撰寫向商界領袖發(fā)表演說時的文稿,擬定與各國政要保持接觸的計劃,以便讓他們有興趣與這個世界最大的股票市場保持聯(lián)系。從一個交易商爬上今天的這種地位,比爾的生活與過去有天壤之別。他成功了。
每天清早,一輛豪華轎車把他送到健身房,他先在那里鍛煉身體。接著,車子再把他接去與客戶或公司的代表共進早餐,然后他才去正式上班。在過去,他得先去交易席,看看買賣單有多陽,打聽他經(jīng)手的股票有何消息。這些東西是不可能先弄到手的?,F(xiàn)在,他只需去一下RAMP指揮中心便一目了然,指揮中心監(jiān)測著所有的系統(tǒng)的工作狀況。
余下的時間是一連串的會議,包括拜會上市與未上市的公司的代表。午餐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他通常在舊的交易所的樓上的午餐俱樂部與交易所的成員一道吃飯。有時,他也與客戶一道,在最有紳士氛圍的餐廳用餐。那間餐廳的一切都是老樣子,同樣是高高的彎頂,原木裝修的墻上鑲嵌著金葉。
如果你不尾隨著他進入午餐俱樂部,你就很難領略到他在交易所的重要性。從他經(jīng)過那座鑲有銅板的立柱進入大廳始,有的人就對他閃身讓道,有的人則擁上來與他握手,有的人則從座位上仰頭上望,高喊他的大名,希冀目光相會。他十分平易近人,不無幽默,但他還是得拿出領導人的那種儀態(tài)來。
一天工作的結束意味著他要在下午4:00回到交易廳,擂響收盤的木槌。在收盤鈴響起的時候,他那長有雜亂胡須的面孔,就會出現(xiàn)在交易大廳的陽臺上。他喜歡出頭露面,每晚他都要抽時間出去與客戶或交易所成員共進晚餐,傾聽他們的呼聲。夏天的周末,他會戴著駕駛帽,出現(xiàn)在充滿閑情逸致的曼哈頓的海灘上,以超過時限的速度開車兜風。
他爬上這樣的高位,克服的最大困難是什么呢?
我總是在與我認為的一種古老文化作斗爭。人們
以比我想像的更為平和的方式在做生意?,F(xiàn)在是后生
可畏,年輕人帶著各種新鮮的觀點在追趕老人。一年
前,我在我的公司的每一個層面都看到,年輕人在發(fā)揮
著更加積極的作用。他們所做的交易既快又好,大出
我們的預料。他們敢冒風險,善于冒險。對于股票交
易,他們并不那么沖動,不太容易“愛”上某支股票。一
旦他們發(fā)現(xiàn)哪支股票的走勢有違他們的初衷,他們就
會出手。在我的公司,我就提倡這樣干。
我不知道股票交易是否可以被人教會。從某種程
度上講,它憑本能行事。如果你喜歡炒股,善于炒股,
就不要怕受損失,要接著干。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敢于
面對虧損。一旦事態(tài)出現(xiàn)轉機,又回到股市中。
進入80年代,每個事物的運行節(jié)奏都在加快。電腦接手了過去最費時費事但又必不可少的工作——搜集信息。任何一位交易商或一群交易商,都沒有想到電腦會把這項工作做得如此之好,如此之快。沒有電腦,交易商只能管理好有限的幾只股票。有了電腦,他們就能有效地在同時料理多只股票,為公司賺更多的錢。若交易所里上千名交易商都這樣做,你就會明白交易量何以會大增,交易速度何以會加決。技術造就了交易所與交易商都能得到的第三種力量。
在紐約證所變得越來越強大的同時,倫敦證交所則問題多多。在倫敦證交所上市的外國公司數(shù)量激增,到處都在盛行兼并,鼓吹合并,但入市交易者數(shù)量卻在下滑。許多人認為,下滑始于1986年的“大革新”,股票交易從交易大廳移到電腦屏幕系統(tǒng)。老式的大喊大叫買賣法在一個星期內(nèi)便被廢除,代之而起的是新型的電腦遙控交易。此外,第二年開始啟用的新型“圖努新股票交易系統(tǒng)”運行不良,也造成了一些問題。這套系統(tǒng)的性能曾被大肆渲染過,結果它帶來的損失則相當慘重。
直到現(xiàn)在,交易所還安排了其他幾套交易系統(tǒng),因而對現(xiàn)在的這套交易系統(tǒng)構成了一種挑戰(zhàn)。例如“交易點屏幕系統(tǒng)”就能立即向交易商顯示倫敦證交所的最好報價以及他們的最好報價。這樣,交易商就可進行選擇。要么把自己的單傳給倫敦證交所,要么交給“交易點系統(tǒng)”。前者市場廣大,成交速度極快。后者費用低廉,成交速度較慢,因為只有出現(xiàn)了與你的價值相同的買賣對方才能成交。選擇何種交易系統(tǒng)取決于交易商對于成交的急迫程度。
埃里克·森伯格非常喜歡倫敦證交所的那種喧嘩。這個人有一副刻意修飾的外表,嗜酒如命,喜歡古玩。他是交易所一個令人可怕的人物,因為他太好競爭。他早期接受的是“大喊大叫訓練”,當時這種方式,跟今天的電腦訓練一樣重要。
埃里克告訴我,他于1956年起就一直利用暑期為紐約的戈德曼·薩克斯公司工作。他的老板是古斯·李維。
正當我快返校讀最后一學期的肘候,古斯把我叫
到他的辦公室,問我畢業(yè)后有何打算。我對他說,我想
回來干股票交易。他說,好極了,正中我下懷。今天,
人們說,如果不寫一個東西,嘴上說的什么都不算數(shù)。
他說是這樣一個人,叫做一諾千金。
埃里克回到了戈德曼·薩克斯公司,坐進了唯一的一個空缺的交易席上。在他的身邊是一個專門從事可轉換債券的交易商。此人已經(jīng)7l歲,在公司干了50年。埃里克當時只有21歲。那時不興什么專門培訓,所謂的培訓只有OJT在職培訓。于是,他就干可轉換債券交易,一直干到1975年李維叫他接管公司債券的交易工作。1984年,他被調(diào)去負責“非美國證券交易”,后來又干外匯買賣、債券買賣、股票和期貨交易。
這個經(jīng)驗豐富的美國交易商來到倫敦。他感到十分有趣的一件事是;倫敦進行的大宗交易方式,并不像他在美國紐約搞的那種方法。他把美國的交易方式帶給了倫敦,多少也搞了一次“小革新”。
倫敦所謂的大宗交易是,當有人要出賣大宗股票
時,必須要給10%的折扣。我覺得這是開玩笑。我與
姆努欣一道工作,我經(jīng)常對他說,這種交易方法全無道
理。因為如果有人在紐約售出大宗股票,假如他賣出
的股票比上次的少,或者比上次賣出的價低8%,你就
不會去做這筆交易。這種情形從1989年底一直延續(xù)
到1991年。
我們作為美國公司,很難理解一個客戶,無論是想
買公司的1%的股票還是5%的股票,都必須要給出低
于市場價格10%的折扣的原因。我老是在問,這樣做
怎么賺錢?當時把持著這種生意的公司是史密斯·紐
科特公司。他們精于此道。在我們到了那里以后,以
低于市場價格3%或5%的價格購入大宗股票,就等于
每天夜晚都有一個圣誕老爺爺?shù)侥愕募议T口一樣不可
能。如果你賣不出去,你就大禍臨頭。
他沉浸在往事的回憶中:
有一天,拉扎德來找我,帶來了埃塞維爾公司的大
宗股票業(yè)務。當然,對這支股票的競爭是相當激烈的,
但我并不了解內(nèi)情。我以為我們可以獨占這支股票,
實際情況并非如此,每家公司都把矛頭對準了我們。
當時是1991年,客戶們都知道這支股票在出售,我們
則沒有向任何一個人泄露消息。我們被告知,不得向
外界披露機密,然而我們的競爭對手卻已經(jīng)四處活動
收購這支股票了。
我們實在不明白市場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在一天
多的時間里,股票便從77盾下跌到71盾。我搞不懂,
只能對自己說,有人在搞鬼。
我以上次售出的這支股票的價格購買了大宗股
票,我以為我并未與人競爭。然而事后我發(fā)現(xiàn)人人都
在做空。因為他們的慣常做法是先做空,然后再買進
股票,因為他們預測,他們最終會以更低的價格買進股
票。我們則從不這樣操作。在美國,如果有誰這樣干,
那就非進監(jiān)獄不可。美國以外的情況就不同了,我想
他們這樣做是合法的??傊?,我購的股票占公司的股
份的10%。
這支股票在倫敦交易,我從紐約向倫敦的一個交
易商打電話,對他說:“現(xiàn)在,我要讓你看看什么叫做
CBOT?!痹S多入認為,CBoT是芝加哥交易所的縮寫,
其實,我這里的意思是案板上任入宰割的肉。
我下令:“購進xxx股”。接著出現(xiàn)的情況是,股價
立即從71眉上升到77眉。由于人
人都空,因此我控了盤。
這支股的流通數(shù)是6億,是很大的一支股了。
他越發(fā)神情煥發(fā):
另一支干得不錯的股票是法國的路易斯·維東公司股票
。維東家族想與阿勞德公司分
開,原因是什么,我不知道。
我想,維東是個聰明人,然而,他們都不再想經(jīng)營公司。
我也有一些怠倦,不同之處在于,我的競爭性太強。
我以市場價購了股票。我還了解到,給路易斯·維東公司
當咨詢的那個人,告訴維東家族的人說,他們必須拿出2000萬
元放在桌上,原因是市場報價就低了10%。真是瘋了??傊?,
這是一場相當大的交易。
我買下了這個公司5%的股票,而且還得在市場上收購1%
至2%的股票,因為每個公司都在拋股。后來,我們的主要競
爭者都預售了股票。他們到世界各個市場買這支股票。股票下
跌,我以上次的價格購進了股票,他們則在已經(jīng)降低了10%的
基礎上,又降價10%。市場瘋了,他們又一次全都空了。
現(xiàn)在,人們對這只股票的興趣大增。每個人都在
買它。只有我們才擁有這支股票。于是他們又猜測,
只要我們以那個價格支付,我們一定瘋了,因為我們會
資金短缺。然而我們所擁有的正好是資金。在證券交
易行,有效利用資金是最重要的事。資金運用不當,絕
對是一個最大失誤。這場交易比埃塞維爾公司的那筆
交易還要大。
我告訴你,我們成了贏家。我們冒了風險。假如
我們錯算,我們的虧損也金非常大。但這場風險值得
一冒。我從來就是用這樣的方式來看待交易的——我
不考慮我能賺多少,而是擔心如果我判斷有誤,我的虧
損有多大。我們就是這樣受的教育。我不想犯錯誤,
更不想傾家蕩產(chǎn)。
在倫敦,我看到了一個不同之處。當他們做交易
時,他們總是先預售股票。這佯看來,他們的交易風險
更高。然而,你總得找?guī)讉€大機構表態(tài),至少要買下交
易股票的一半。因此,他們的真正風險并不大,因為一
半已經(jīng)出手。在我看來,承諾并不等于已有買主,你得
自己作判斷,然后上市場去找那些承諾者,向他們推
銷。在1996年以前,他們習慣于干代理業(yè)務,因而談
不上有什么風險。這跟我們在談判傭金以前的慣常做
法極其相似。
對于埃里克來說,他如同在一間黑屋子里四處摸索。在一個不熟悉的市場環(huán)境里如果不懂游戲規(guī)則,或考不學習游戲規(guī)則,是沒有辦法把生意做好的。他卻能在半年的時間內(nèi)干得轟轟烈烈,其交易數(shù)量之大是前所未聞。他給市場帶來的另一個大貢獻就是,他使市場更富有流動性。一旦生意來了,他絕不會先等3天。如果是一筆大買賣,他會立即與他的合伙人商量。鮑勃·姆努欣即為其中之一。他通常立即做出決定,半個小時就會回話。這意味著生意會很快成交,機構能很快得到現(xiàn)金。
你現(xiàn)在知道了倫敦與紐約的區(qū)別了吧。關于大宗
交易的最大區(qū)別是:交易沒有傭金。在倫敦,如果你冒
險,潛在收益極高。你可以算算,如果你以3%的折扣
購得6000萬股,并有一個機構能在24小時內(nèi)動員全
球的股票市場,假如你購買的股票價格適當,就算3%
的折扣吧,然后以1%的折扣出手,你就可能在這次交
易中賺120萬美元。這可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呀。
“鷹已降落”這是他在《機構投資者》雜志上打廣告的用語。廣告畫面上有一只雄姿英發(fā)的老鷹,下面是他的家庭電話號碼?!皳P基債券商24小時服務?!彼蟾攀?4小時全球交易服務的始作傭者。這就是埃里克,一個絕對與眾不同的人物??梢岳斫獾氖?,他以為今天的交易商太倚重電腦,而不是自己對市場的理解。
機器告訴他們?nèi)绾蝿幼?。我曾?jīng)給這些人開玩笑
說,如果停電,你們就大禍臨頭,你們都得一命歸西。
這絕非危言聳聽。
再看程序交易商,或者“追勢交易商”。他們利用
電腦來查看股票交易量的上升下降,據(jù)此決定買賣股
票。他們不知道公司在干什么,這未免太輕率了。用
電腦搞交易或聽命于電腦,與聽命于圖表如出一轍。
電腦說,事情是這樣的,就參加這次集會。在這間屋子
里有一個集會,你被邀請參加10分鐘。請進。
有趣的是,森伯格本人就是一個電腦高手。
《華爾街寫真》
[美]希拉里·戴維斯 著 曹德俊 付濤 肖榮 張放 譯
第五章 一人兩面
新聞界采訪華爾街只為一個目的:煽情。無論《華
爾街日報》抑或《金融時報》,只要煽情就好賣。在你能
寫這個人的壞事時,為啥一定要寫這個人的好的一面?
——埃里克·森伯格
進入80年代,證券交易業(yè)火爆起來。從業(yè)人員也十分有錢。年輕的證券交易商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表現(xiàn)十分投新聞媒體的口味。他們抽雪茄,穿紅色吊帶褲,揮霍擺闊。這是他們的形象。于是,新聞界對投資銀行業(yè)的興趣大增。哪伯事情并非如此,他們也不惜筆墨大肆杜撰。交易商們也就照著記者們描述的那樣一發(fā)不可收拾。
80年代是一個瘋狂的時代。這一點是不容懷疑的。人們用種種笨拙的方式賺錢。我所認識的一些年輕交易商做得實在
太過火,花錢如流水。連倫敦也難幸免。查爾斯·斯坦利公司的菲爾·內(nèi)森說:
當“雅皮土。這個詞流行起來后,我以為這個城市
就糟透了。它拈污了交易商的形象。但有些交易商說
話大聲武氣,在酒吧狂啜亂飲,手上還捏著手提電話大
叫大嚷。
80年代中,交易商們受人崇拜的形象還持續(xù)了好幾年。人們都希望交易商的形象能被磨礪得更加完美。這是一場鏡子游戲。它養(yǎng)育了一種強悍的精神本性。而這種本性在以往一直被局限在某個界限以內(nèi)。里根的演說撰稿人佩格·努南曾說過,在這個社會里,我們這些人越來越像演員,老是從媒體那兒獲得采取行動的啟發(fā)。隨著金融媒體的實力增大,對國家的影響也水漲船高。它對交易商的形象的成型也起了極大的作用。據(jù)支持邁克爾·米爾肯的格倫·亞果說,邁克爾·米爾肯在未被判定有罪以前,新聞界便把他描繪成了罪犯。斯坦利·肖普科恩當時在所羅門兄弟公司工作,他認為新聞界是影響華爾街形象的重要力量。他同意“無冕之王”一說:
任何一個行業(yè)在發(fā)展時都會遇上那么一批人,他
們不顧事實,杜撰出電影制片與小說作家才喜歡的那
緋聞軟事來。硬幣的另一面是,如果你的生意取得了
成功,或者你掙的錢比記者或作家想像的多,閑言碎
語、飛長流短就來了?!澳憬^對發(fā)的是不義之財?!庇?br />
是,他們在頃刻之間被說成污穢不堪。
我極少接受記者采訪。能用公正的態(tài)度對待你的
談話內(nèi)容的記者實在太少。他們的興趣是編故事。這
一宗旨從來就沒有改變過。電影《華爾街》中的那個人
物實在少見。他對證交行的看法也實屬罕見。任何人
都能把自己的微觀生活拍成他想拍的那種影片,但這
絕不等于說,別人的生活就一定是那個樣子。
這樣說并非是指新聞界就毫無可取之處。伊萬·布依斯基就極善于把新聞界的注意力,引向他認為他的最輝煌的成就上。他宣稱的“貪婪可取論”便廣為流傳?!度A爾街日報》這類報紙報道他的成就,使他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不過,光靠閱讀報紙就以為懂得了市場,也是天大的誤會。
EASDAQ(布魯塞爾的泛歐股票市場,上市公司多為新興的高成長公司——譯注)的董事長斯坦尼斯拉斯·亞蘇科維奇告訴我,他的看法是:
倫敦的金融新聞界的質(zhì)量每況愈下。原因是它無
法吸引一流人土的注意?!傲锌耸?。欄目更是不堪入
目,他們把什么都搞錯了。他們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
證券交易。我想,是不是因為經(jīng)濟欄目太多,他們的實
力不夠,無法應付之故?
不暴露隱私、不接受采訪、不與作家交談,已成為金融界的行為準則。每家公司目前都設立了一個預算不菲的專職公共關系部門,以防衛(wèi)的態(tài)勢來對付傳媒。一位著名的交易商非正式地對我說:
我們不想通過媒體揚名。這有何用?我們要操心的事多得很。除非有助于公司的發(fā)展,我們都不想與新聞界的人打交道。
比爾·西蒙以前曾是所羅門兄弟公司的高級合伙人,在公司負責政府與城市債券部門,后來當上了美國的財政部長。他說:
有人在私營部門工作了一生,賺了一些錢,取得了
成功,這本是公平合理的事,然而新聞界的一些人就會
覺得,你肯定做了驚天動地的壞事,否則你怎么能有
錢?今天,新聞媒體的好故事,就是整倒一個人。
他繼續(xù)寫道:
新聞界似乎為其本質(zhì)的黑暗面所驅(qū)使,他們對失
敗情有獨鐘,幸災樂禍。他們想法設法讓人難堪。
近些年來,交易商受到新聞界的另一種禮遇,那就是在美國生活電視節(jié)目中播出有關交易商的情景喜劇。且聽《交易商》雜志所作的評論:
《交易商》這部連續(xù)劇,描述了一群惡魔,使得籌集
資金的過程從來沒有這么臭不可聞。讓我們還是保留
一點幽默吧。這部加拿大生產(chǎn)的拙劣鬧劇,是一種侮
辱,是對證券交易這種科學與藝術的污蔑。加拿大《多
倫多太陽生活》報的股票交易部主任桑德拉·麥克唐納
說:“我只看了第一部,心已被難堪與恐懼撕碎。它至
少違背了20條交易規(guī)則,洗涮了20個證券管理委員
會。嘿,不過不要擔心,它畢竟是一部鬧劇。。
金融新聞電視臺對證券市場及其從業(yè)者的報道,則又完全是另一回事。究其原因,是因為這家電視臺已成為這一行業(yè)的組成部分。金融電視將企業(yè)領導變成名流,煽起了人們對交易與投資的熱情。1981年金融新聞電視臺誕生,是這一行業(yè)的標志性成就?,F(xiàn)在,成立于1989年的CNBC電視臺,在這一行業(yè)擔綱。它向全美國的6200萬戶家庭播放新聞,在全世界收看它的人還更多。cNN的金融新聞也覆蓋了800萬戶家庭。你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當某一個公司的老總接受了某一家電視網(wǎng)絡的采訪,公司的股票價格就會出現(xiàn)波動。有些時候,價格雖然沒有變化,但人們?nèi)匀灰P注它,生伯出現(xiàn)變化時自己沒有抓住機會。因此,電視網(wǎng)絡以自己的方式對證券市場產(chǎn)生著直接的影響。
大多數(shù)交易商都以先看CNBC或CNN電視節(jié)目,或者收看布魯伯格財經(jīng)新聞開始自己一天的工作。他們首先要了解昨天夜晚發(fā)生什么事。紐約證交所辟出專門的地點以便讓電視臺進駐。這些電視記者如同一尊俄國雕像,蹲在房間的角落窺視著交易活動。在交易大廳的每一個交易亭上,在每一間經(jīng)理辦公室里,都裝有電視屏幕。在世界的每一個地方,只要衛(wèi)星訊號能夠到達,收看金融新聞便成了那里的人們?nèi)粘I畹囊粋€部分。
讓金融界的人在工作時打開電視始于海灣戰(zhàn)爭。在過去的日子里,零星投資者一天要給自己的家人打幾次電話報告股票行情。現(xiàn)在,他們只需打開電視,就能對全部交易情況了然于心。
金融新聞似乎是美國的特有產(chǎn)品。財經(jīng)電視新聞在歐洲的觀眾并不很多,因而那里的交易商,一般從布魯伯格公司或者路透社收看他們想看的新聞。
由于電視新聞幾乎是同時傳播給全世界的,因而它對世界市場的影響也是立竿見影。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fā)揮作用,迫使交易商們立即作出各種決定。他們在電視上的所見所聞,是否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在影響市場?他們是否應該馬上采取某種行動,還是等15分鐘再做出反應?
現(xiàn)在的問題是,金融新聞頻道對播出的新聞是否經(jīng)過編輯加工?假定有一些編輯成分在里面,那么是否準確地反映出了事件的真實性?一般來講,不攙雜的新聞是難以看見的。如果是如此,那么觀眾藉此得出的結論或者與人討論的那種影響,是不是該得出的結論或該產(chǎn)生的影響?
假如上述的推理正確,那么它就必然對投資行為帶來影響。多方交易商霍利·斯塔克發(fā)現(xiàn)金融電視節(jié)目對交易市場產(chǎn)生的效應十分明顯:
日本神戶大地震及中東油田大爆炸這類事件,對于股市造成的損害是十分直觀的。專業(yè)交易商都能得出直接的結論。但是,他們?nèi)匀灰^看金融電視節(jié)目,以便看看世界其他地方的人財這些事件的反應。交易商離不開資訊。資訊不一定只能從電視、報紙和收音機中才能獲得,還可以從電腦屏幕中得到,而且不間斷地對自己的頭腦產(chǎn)生撞擊。他們可以從數(shù)據(jù)庫中取出發(fā)生在10年前的金融事件,也可以得到10分鐘前的事情。金融新聞電視在揭發(fā)新聞的同時還穿插評論,沒有重大事件出現(xiàn)一般不會中斷節(jié)目。于是交易桌上的電腦屏幕就成了一切事件的匯集點。
顯然,這是我們時代的最重大的一個變革。在20年代、30年代和40年代,人們獲取的有助于交易的資訊少得可憐,因此謠言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謠言要經(jīng)過一兩天才能被驗證?,F(xiàn)在,是否是謠言只消幾分鐘就可到得證實。于是也就剝奪了一些人優(yōu)于其他交易商的交易優(yōu)勢。今天,每個人都在同時擁有同樣的資訊,資訊是公開的,不能隨意隱瞞。
80年代,貪婪是交易商的形象。它不光表現(xiàn)在金融界,而且以種種方式展現(xiàn)在這個時代的普遍文化中。里根主義與撤切薩主義對“求財觀”即財富是可以獲得的的形成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過于追財逐利便成為一種謬誤。倫敦城與紐約城的經(jīng)歷相似,這兩個交易市場的人員相互感染。隱密的事實是,在證交界工作的人掙的錢多得駭人聽聞。但他們也慷慨施舍,一邊掙大錢,一邊大花錢。
過去,在倫敦證交所的車易大廳,要定期舉行為慈善事業(yè)籌款的活動。查爾斯·斯坦利公司的首席交易商菲爾·內(nèi)森當時就在交易大廳從事交易活動,他清楚地記得有些時候,人們把一加侖的威士忌酒,放在交易柜臺上進行拍賣。今天,籌集善款主要是個人活動。內(nèi)森是“英格蘭之獅”的領頭人物。有時,他每天都要花一些時間到處打電話,為他以為值得一做的事業(yè)募捐。交易商們個個都極善于用電話辦事。1996年,他就幫倫敦城弄到一大筆錢援助克羅地亞。他和他的妻子率領40人,開著一隊卡車,給克羅地亞的難民營送去了10萬個包裹。1997年,他領導的團體搞來18個小孩在英國接受手術治療。他還在同年訪問波斯尼亞,監(jiān)督那里援建的一座兒童醫(yī)院的工程進展情況。用一周的工作日搞交易,在周末則搞募捐活動資助慈善事業(yè)。內(nèi)森說,他的公司的人對他的這種活動充分表示理解。在倫敦金融界,慈善募捐晚會及體育義賽是經(jīng)常節(jié)目,這些活動同時也給參加者帶來了極大的愉悅。
紐約華爾街積極支持為公眾喜愛的機構籌款的活動。這些機構包括紐約公共圖書館、都市藝術博物館、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等。我所看到的紐約與倫敦的區(qū)別只有一點,那就是紐約所募集的資金,較之倫敦的要多得多。許多套利基金同時也管理著一些慈善基金。朱利安·羅伯遜的老虎基金就經(jīng)管著為城區(qū)公益事業(yè)服務的慈善基金會。保羅·圖德·瓊斯也為城區(qū)的公益事業(yè)募捐。
扎根紐約的喬治·索羅斯也是一位聞名遐邇的慈善家。他已從個人資產(chǎn)中捐出10億美元給東歐,培訓教師,資助知識分子,創(chuàng)辦大學以及援助波斯尼亞。從1991年起,他用大量的援助款購置復印機、電動打字機、印刷機、電視攝像機和電腦,交給需要這些設備的人,促進資訊的自由流動。索羅斯的基金會單在1996年一年,就捐出了3.6億美元。索羅斯的家人也積極地資助紐約市的各種慈善團體與文化機構,花費時間幫助它們解決各種問題。
搞慈善是華爾街的傳統(tǒng)。曾任戈德曼·薩克斯公司老總、頗具傳奇色彩的交易商古斯·李維,就是一個著名的慈善家。埃里克·森伯格說,古斯·李維會把人叫去,開口對人說,請贊助一點。他的請求一般都不會遭到拒絕。森伯格擔任紐約警察體育協(xié)會的主席,他本人也經(jīng)常從他的合作伙伴,包括古斯那兒得到慷慨資助,支持他的慈善活動。
邁克爾·米爾肯在36歲時,與人一起組建了米爾肯家族基金會。這是美國最大的私家基金會之一。這個基金會贊助教育與衛(wèi)生事業(yè)。尤其幫助城里和少數(shù)民族的教育與衛(wèi)生機構。1965年,他談起打破個人之間的壁壘,人與人應該消除隔閡。他之所以產(chǎn)生這個念頭,是因為他和他的父親在洛杉璣參加一次橄欖球賽時受到的啟發(fā):
當時瓦茨暴動(瓦茨為洛杉磯地區(qū)一小鎮(zhèn),曾發(fā)生
過一次黑人暴動——譯注)剛剛平息,大街上滿是裝甲
車,上面架著機關槍巡邏。我清楚地認識到,這兒發(fā)生
過極其錯誤的事。如果我們沒有強大的社會與文明,
到頭來就沒有強大的私人企業(yè)制度。
球賽后,他便專注地把自己的時間與金錢,用于幫助居住在貧民區(qū)的人。在公眾并不知情的情況下,他竟給城里的窮苦人家的孩子,開了整整20年的數(shù)學課?,F(xiàn)在,人們都清楚這件事的重要性了。最近,他又把攻克癌癥列入了他的資助計劃。他捐出2500萬美元,成立了前列腺癌癥治療基金會。這個基金會從全球招攬第一流的研究者、思想家、醫(yī)生和實驗人員來工作。他還找來不少的制藥公司支持這項事業(yè),以期早日找到根治癌癥的有效方法。
比爾·西蒙將其慈善觀,實踐到大街上。他不光是認捐.還親自抽時間去做善事。他和他的家人定期去幾個貧民窟訪貧問苦,堅持了好幾年。他們還帶著孩子去一家湯菜館,下廚煮食,把飯食分發(fā)給窮苦人家。他們還給窮孩子們發(fā)放圣誕禮品。
西蒙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與圣餐牧師,經(jīng)常給紐約醫(yī)院的病人送圣餐。他常?;◣讉€小時訪問東哈萊姆的庫克紅衣主教中心,關懷愛滋病患者。1993年,他接受了一次記者采訪,談起了他對捐助的看法:
我深信安德魯·卡內(nèi)基在《財富的福音》一書中對
我們的忠告。有錢人應當把自己看成是財富的受托
者,應該把財富用于全社會的福利。我們必須把自己
的錢用來創(chuàng)造機會與工作,把它們放在樓梯上,讓往上
攀爬的孩子伸手就能得到它們。
發(fā)跡于所羅門兄弟公司的交易商邁克爾·布魯伯格,稱得上是金融界的科林·鮑威爾(海灣戰(zhàn)爭期間的美國三軍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主席——譯注),他在其著作《布魯伯格論布魯伯格》一書里,不借用整整一章的篇幅,告誡企業(yè)界的人要不計成本地用各種方法參加捐贈活動。作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校董會主席,他本人就拿出了6500萬美元,資助醫(yī)藥科研、公共衛(wèi)生及護理,還辦診所醫(yī)院。他還給錢給聯(lián)合黑人基金會等機構。單是1994年,他便將價值260萬美元的終端設備,贈給聯(lián)合黑人大學基金會,使學生能遨游信息高速公路,學習各種技能,以便他們能在華爾街找到工作。在華爾街工作的非洲籍美國黑人如鳳毛磷角。
當我問他對捐贈的看法時,他回答說: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我相信有錢的人跟我一
樣都覺得,當你給博物館買一幅畫,給學校修一間教
室,建一座醫(yī)學試驗室,給窮孩子設一個獎學金,應該
與你購買其他東西沒有兩樣,你應該問自己的是,你買
一輛“奔馳”車得到的快樂大,還是幫助療救癌癥病人
得到的愉悅大。
可惜的是,我以為有錢人捐贈的錢還是太少。許
多人只是說說而已,口惠而實不至,十分吝固。請記
住,紐特·金里奇,比爾·克林頓或羅納德·里根之流,經(jīng)
常在我們面前大談慈善高調(diào),據(jù)我所知,他們出手都十
分吝窗。克林頓無非是把內(nèi)衣、內(nèi)褲錢省下來搞慈善
而已。
斯坦利·肖普科恩組織了一群人給圣裘德醫(yī)院籌款。頭一年,他只籌到幾萬美元。到了1996年,他們就搞到了200萬美元,修了一座新實驗室。斯坦利經(jīng)常抽時間到圣裘德醫(yī)院以及其它慈善團體工作。他的女友過去也是一名交易商,若干年來一直利用周末上午陪伴殘障兒。他的高風亮節(jié)也打動了其他人。有人這樣對我說:
無論你信教還是不信教,許多人只想獲得。其實,
只問耕耘才是最好的因果報應。只有耕耘才會有收
獲。我是從我的一位最好的朋友那兒懂得這個道理
的。如果你不同意這個觀點,你就很難理解我們???br />
之,我們都慷慨好施。
當上貝爾·斯特恩斯公司的最高執(zhí)行官的“英雄”格林伯格,過去也曾是交易商。他被視為紐約的聯(lián)合猶太人吁請會的最大個人贊助者。他在公司定下一個規(guī)矩,每一個常務董事,必須把工資與獎金的4%捐贈給慈善事業(yè)。
繆里爾·西伯特則用的是另一種方法,她建立了一個西伯特企業(yè)家慈善計劃。公司凡承銷新股,其收益的一半,須交給慈善團體。成立的第一年,她就捐出了3l萬美元?,F(xiàn)在,她一共捐出了400萬美元?!斑@是我們的捐贈方法。我們將把90年代建成正派的十年。”
這些事例只不過是滄海一粟。有人會說,他們搞捐贈,無非想讓自己的巨額財富,獲得一種稅收優(yōu)惠而已。然而有些人出的錢,卻超過他們付稅金額的幾百萬。他們每周為慈善事所開的會,所打的電話,所做的計劃,他們個人為此付出的時候,卻是用稅收無法抵消的。這其實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方式。也許,這是從他們對工作的雙重觀點不輸就贏中派生出的生活方式。他們過這種生活的時間已經(jīng)夠長了,因此他們很可能習慣于把這種方式,看成他們生活的一個方面,因此他們的平衡,則更易于向另一邊傾斜。當然,也可能與他們中的一些人的出身有某種關系。
《華爾街寫真》
[美]希拉里·戴維斯 著 曹德俊 付濤 肖榮 張放 譯
第六章 三位巨星
本章將講述三位目光遠大的巨星的故事。三人都
是從交易商起步的。所以要選擇他們?nèi)?,是因為這
三人都有一個共同之處:他們通過將市場民主化從而
將自由市場精神融入市場。布魯伯格開放資訊世界,
讓全體交易商都能獲取他們所需的信息,今天,人人
都能同時獲取相同的信息。市場環(huán)境演變成這個格
局,他是這場變革的主要推動力量。梅拉梅德不滿外
匯市場僅向公司開放,他憤憤不平,創(chuàng)建了外匯期貨
市場,使人人都能從事外匯買賣。最后一位是米爾
肖,他使那些過去與資本市場無緣的新興公司與沒有
資格獲得貸款的公司能從資本市場上籌集到資金。
邁克爾·布魯伯格曾是所羅門兄弟公司旗下的一名交易商,是90年代極為重要的革新者,今天仍致力于改變交易商的交易大環(huán)境。布魯伯格是受理想驅(qū)動的人。當所羅門兄弟公司與菲博公司于1981年合并后,他帶著1000萬美元的分紅離開了所羅門,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公司。這家公司經(jīng)營電腦化的金融信息業(yè)務,通過電子信息高速公路發(fā)送商業(yè)新聞,通過自己的電視臺播放“布魯伯格商業(yè)新聞”節(jié)目。布魯伯格從未想過告老還鄉(xiāng),頤養(yǎng)天年。
布魯伯格發(fā)明了無處不在的“布魯伯格匣子”。一個擺在每個交易商辦公室上的電腦終端,將電子信息送到全球金融界的每個角落。金融界的重心已從者一代交易商那兒轉移到了新一代身上,布魯伯格正是這種權力轉移的化身。布魯伯格將他對市場的理解遠遠地超過了交易范疇,建立起一個遍布全球的傳媒帝國。從交易商布魯伯格到終端者布魯伯格,再到傳媒大王布魯伯格,他的下一個目標是什么呢?
布魯伯格先就讀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專修工程學.后又進入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攻讀MBA。他于1966年加入所羅門兄弟公司,職位文員,年薪9000美元。布魯伯格從交易商一步步干到了所羅門的股票交易部主任,那時他年僅32歲。55歲時,他已是一家年收入達10億美元的私營企業(yè)老板。1996年,他的公司盈利額為2億美元。全球雇員數(shù)超過了3000人。7萬客戶使用他的電腦終端。
我走進位于公園大道的布魯伯格金融公司總部的會客廳,穿過由旋轉式樓梯連接的6個交易大廳中的2個,我開始注意到,盡管這是一家信息產(chǎn)業(yè)公司,但都是與交易大廳設在一起的。公司沒有辦公室,沒有秘書。會議室用玻璃隔開,向所有隊開放,只需事先約個時間。在這里,人人相通,布魯伯格抬頭就能看到所有員工。
我對布魯伯格講,我覺得辦公室太擠了。人聲嘈雜,人來人往,跑個不停。來訪者不斷從會客室涌進大廳。布魯伯格說,這兒一點都不擠——這正是他想要的感覺。我清楚他是什么意思,這種工作氣氛蘊藏著一種忙碌感,一種能量。員工們無時無刻不在交流,討論,沒有人能躲在辦公室里不出來見隊。在這里,隨處可見大型養(yǎng)魚缸,里面放著藍寶石和金魚,同近乎瘋狂的工作環(huán)境形成鮮明對比,員工能在工作之余觀賞魚缸,放松自己。
在接待室的后面,仿佛是另一個世界。這里像是一個鄉(xiāng)間雜貨店,什么都是免費的:蘇打水,瓶裝飲料。咖啡壺里總是滿滿的熱咖啡;點心,爆米花和水果一應俱全。你還可以坐在舒適的沙發(fā)上,一邊享用一邊收看布魯伯格金融新聞。這是員工們聚集的非正式場所。雖然我懷疑這個社交氣氛濃厚的場所會把辦公室產(chǎn)生的緊張情緒消滅殆盡。當然,對于勞累一天后的記者與員工來講,這種輕松環(huán)境是大有益處的,布魯伯格本人每天從早上6:30就上班,很晚才回家。
我問布魯伯格為何總是這么干勁十足,他開玩笑似地回答:他有兩個十多歲的女兒一心想買最好的純種賽馬。
時至今日,布魯伯格仍像交易商那樣火爆焦躁,講話就跟打連珠炮一樣,一旦他開始講話,話題總是圍繞著他的公司和生意,表現(xiàn)出他的思維的復雜性以及他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布魯伯格性格呈多樣性,堅韌冷酷,固執(zhí)偏激。他能讓你隨時開懷大笑。要探究他的內(nèi)心也不難——布魯伯格每周花兩天搞慈善事業(yè)。
布魯伯格的管理風格在很多方面反映出他在所羅門公司當交易商時的習慣。在那里,他信奉樹立好榜樣,激發(fā)員工對公司的忠誠。這些都是所羅門的公司文化。他在《布魯伯格論布魯伯格》一書中這樣寫道:
我十分感謝威廉·所羅門以及約翰·古特弗奧德。
他們是我的良師。他們教給我道德、慈善、勤奮與關
心他人。
當他加入所羅門兄弟公司一年之后,布魯伯格在交易大廳當一名文員,他被分配與大宗交易部門的杰伊·佩里一道工作。對于布魯伯格而言,這段時間是終身難忘的。當他與佩里開發(fā)新市場時,競爭對手是傳奇人物貝爾·斯特恩斯公司的賽·劉易斯與戈德曼公司的古斯·李維。激烈的競爭令他們小心謹慎,加倍努力。1973年,布魯伯格成為所羅門公司的合伙人,負責所有的股票交易、套利活動以及可轉換債券買賣。
命運似乎總是站在他這邊。到了1979年底,布魯伯格被調(diào)到計算機部門,這在當時看起來多少有些古怪。他從此遠離交易大廳,宣告一個時代的開始。從此之后,布魯伯格埋頭苦干,鉆研信息系統(tǒng)及電腦應用。后來,他又開發(fā)出一種新產(chǎn)品。斯坦利·肖普科恩不得不承認:
布魯伯格是個值得關注的人物, 是個有理想的
人。他的產(chǎn)品連所羅門兄弟公司的交易商都不太搞得
懂。當布魯伯格在公司合并后離開時,人們并不在乎
他,他是否帶走了他的新產(chǎn)品。他帶走了東西, 因為
他有他的理想。布魯伯格大大改觀了金融業(yè)。以前,
誰有消息誰就掙得多;今天,每個人都能同時獲得相
同的信息。在這一點上他功不可沒。
布魯伯格最初的想法是給金融機構提供資訊,他也就是從這起步的。電腦軟件使人們能利用和分析信息。他的啟動資金僅為30萬美元,以后他的第一個客戶——美林證券公司又交來定購終端與軟件的訂金400萬美元。公司開張一年,員工人數(shù)僅5名,還包括布魯伯格本人在內(nèi)這5個人中的4個組成了一個團隊??蛻粼谧约旱霓k公桌上能用布魯伯格的終端干什么呢?
我們能使客戶選擇投資項目,對投資組合進行各
種可能的假設性分析。通過既保密又安全的電子郵件
與客戶、供應商和合伙人交流。我們使他們能單獨研
究市場和各種證券,也能相對于其他投資項目進行絕
對條件研究。他們能考查公司,買賣股票和債券,甚
至還能創(chuàng)造出新的金融工具。
即使像布魯伯格這樣堅信科技力量的人,也深信人與人的交流的重要性。他推向市場的電子系統(tǒng)正迅速地改變著傳統(tǒng)的交易模式,但布魯伯格仍不斷強調(diào):電子系統(tǒng)僅是執(zhí)行系統(tǒng)。自動化永遠無法代替人。人們需要在他提供的資訊的基礎上思考,倫敦太陽生活公司的頭號交易商馬可斯·胡彭對此解釋如下:
全球的股票交易所都逐漸失去對市場控制。這就
是我們所面臨的形勢。人們喜歡布昌伯格,喜歡路透
社。我們擁有了大量電腦系統(tǒng),這些人從傳統(tǒng)市場結
構中發(fā)財,他們之所以能發(fā)財,在于他們向公眾提供
電子信息,然而電子化本身卻并非股票交易的本質(zhì)所
在。
在10年內(nèi),這些電子系統(tǒng)是否會取代交易所呢?
誰弄得清楚?他們實際上在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市場結
構。而交易所在過去也創(chuàng)造了一個市場結構。誰實際
上控制著交易所?誰控制著市場?是交易所,還是信
息提供者、服務提供者,還是電腦公司呢?
當然,交易需要一定的監(jiān)督管理,但是你并不需
要一個龐大的交易所,其功能僅僅是搞點監(jiān)督管理。
你可能需要一個什么部門。但是,這些東西跟交易所
是不是一樣的呢?我就是這么看的。市場正走向布魯
伯格這類人身邊。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情形極像當初互聯(lián)網(wǎng)起步時那
樣,互聯(lián)網(wǎng)最初無非是個小網(wǎng)絡信息包,最終全面聯(lián)
網(wǎng),形成互聯(lián)網(wǎng)絡。今天我們看到的金融市場也是一
樣,只不過內(nèi)部結構尚未完全連通罷了。
這是否意味著傳統(tǒng)的股票交易所將不復存在呢?抑或僅是人們的作用在發(fā)生變化?
最有可能的是這些股票交易所的作用發(fā)生改變,因為傳統(tǒng)交易所僅給了人們一個進行交易活動的場所。隨著電子交易系統(tǒng)深入普及,一個電腦網(wǎng)絡就能將所有交易方式聯(lián)系起來,為大眾服務?,F(xiàn)今在布魯伯格的系統(tǒng)上,要是你愿意的話,你能找到倫敦交易點系統(tǒng)的報價,以及倫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價格。你能對各種價格加以比較,找出最合算的成交。
布魯伯格將他的系統(tǒng)與路透社系統(tǒng)嚴格區(qū)別,這樣你就能體會到為什么現(xiàn)在的交易商選擇面越來越廣。布魯伯格解釋說:
若你從路透杜購買信息,你實際上買的是新聞事
件,你能在自己的電腦中編制軟件,獲取新聞并研究
它們。我們的產(chǎn)品不是這么一回事。因此在許多方
面,我們并不與路透杜競爭,我們干的是兩碼事。
我們向用戶提供的是價格以及這些價格的衍生
品。你可用這些價格進行運算,得出收益率。我們大
大地提高了附加值,我們正在向平臺控制科技發(fā)展。
你能將這種平臺盲接與你的個人電腦相連,散熱較
少,輻射大大降低。鍵盤通過紅外線與你的個人電腦
聯(lián)通。于是你再也不會因?qū)懽峙_上有一根電纜老是撞
翻你的咖啡杯而發(fā)愁了。
交易將走向電子化,這個前景勢不可擋。布魯伯格雄心勃勃,要成為買賣雙方交易的最佳媒介。布魯伯格的電腦化信息系統(tǒng),真正將實時信息帶到了更多的人面前。這種系統(tǒng)也對新的交易方式產(chǎn)生了影響。布魯伯格的信息系統(tǒng)是發(fā)展中的證券市場的重要推動力且。
現(xiàn)在,布魯伯格的系統(tǒng)已容納了股票、資本市場、固定收入債券、外匯以及歐洲債券交易。你可直接用該系統(tǒng)交易,也能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交易。這是個巨大的信息庫,你下載到自己的電子表格程序內(nèi),利用它為自己謀利。你也可以利用它收聽布魯伯格商業(yè)新聞,觀看報告錄像,以及CEo們的記者招待會。它還能提供音樂、電影、書評、節(jié)目,你還可以訂購鮮花,收看體育新聞。你甚至還能在網(wǎng)上買床墊??偟膩碚f,這個系統(tǒng)正日益發(fā)展成一個無所不包的資訊提供商。
布魯伯格告訴我:我們有70000多位用戶,年遞增30%。難怪人們總是猜測他可能要賣掉公司。但不知怎么的,我認為與路透社這類企業(yè)在商戰(zhàn)中齊頭并進,比起賣掉公司,更能讓布魯伯格感到滿足。布魯伯格新聞廣告牌在紐約的火車站,倫敦的地鐵站臺上隨處可見。他致力于在公眾中樹立自己的品牌,在金融界確立自己的地位。
新聞使我們聲名遠揚。無論電視機還是互聯(lián)網(wǎng),
包括電腦終端上都有我們的新聞節(jié)目。
那些找上門來的人正好就是我們想采訪的人。全
都碰到一起了。記住,我們擁有全球新聞媒體中最龐
大的商業(yè)和金融新聞記者隊伍。
1992年,布魯伯格收購了WNEW。這是一家紐約電臺,他將其轉變成一座24小時都播音的新聞電臺,取名WBBR。布魯伯格制作電視商業(yè)新聞及布魯伯格金融資訊電視,通過衛(wèi)顯和光纖傳送到世界各地。1994年,布魯伯格創(chuàng)辦了一本個人金融雜志,并開始出書。
我猜想,布魯伯格將把他自己版本的新聞與電視節(jié)目,用口包裝和新渠道,傳送給更多的消費觀眾。簡單地說,就有點象CNN,只是更好,更加獨特。我想,一旦電腦、電話也被容納到電視中,布魯伯格的日臻完善的產(chǎn)品將逐步上市,隨叫隨到,隨選隨用,隨時隨地滿足你的需要,順應你的偏好。
我禁不住想,隨著布魯伯格新書問市,連同他無孔不入的布魯伯格新聞廣告牌,他的名字已走進千家萬戶,將萬眾帶進一個新的大市場。布魯伯格在這條道路上已揚帆啟程,盡管他目前的主要客戶仍是那些生意人和金融界人士。布氏說:
我們在直通TV上向北美傳送24小時英語節(jié)目。
在紐約,你能通過“自由光纖。和全美網(wǎng)絡系統(tǒng)收
看。光纖系統(tǒng)為每早5點至7點,全美網(wǎng)絡則24小
時不間斷。我們在亞太地區(qū)也有24小時英語節(jié)目。
歐洲有24小時歐洲英語節(jié)目,還有24小時日語節(jié)
目。
我們在“運河”上播發(fā)24小時法語節(jié)目。我們
與法新杜聯(lián)合制作法語新聞,法方搞國內(nèi)新聞,我們
負責國際新聞和金融新聞,他們還搞體育節(jié)目,雙方
都制作生活節(jié)目。所有節(jié)目都由法國人主持,法國氣
息濃厚。我們還推出了24小時意大利語節(jié)目。1994
年夏天,我們開播了荷蘭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及
德語節(jié)目。各地節(jié)目都要象從一個模子里倒出來那
樣。我要的是能跨越國界的節(jié)目,就像金融市場那樣
形成一體的全球化節(jié)目,只是語種不同而已。要是我
們外出拍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的電影, 我們就用這套節(jié)
目,在每一個網(wǎng)絡上用不同的語言播放。
我想通過電視,我們能建立一個絕對認真嚴肅的
全球網(wǎng)絡。
電視、電臺、互聯(lián)網(wǎng)、內(nèi)部網(wǎng)、出書、力、雜志,下一個會是什么?——辦報紙?這一切已將新的世紀,一個含義全新的多媒體帝國的基礎奠定完畢。布魯伯格這位老交易員,心滿意足地重塑了世界的證券交易方式。
一個戴眼鏡的小個子把我引進他的飯店房間。
我在大廳里給梅拉梅德打了半個小時電話,酒店接線員告訴的,梅拉梅德先生的3部電話線全部占線——而且一直占線,從未空過。我放下電話走進電梯。當我跟著梅拉梅德走進他的房間時,我悟出其中的究竟。
書桌上擺著一臺便攜式電腦,彩色屏幕上的數(shù)字閃爍不斷。這電腦連接一部電話。背景聲音是一位女士叫喊著不斷變化的價格與市場行情。顯然,這又得連著一條電話線。這位女士的聲音從一部擴音器里傳出。從我進去到離開,這部擴音器一直有聲音傳出,我想大概一整天都會是這樣,這位女士是梅拉梅德的助手,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大廳現(xiàn)場,向他傳遞著最新的日元行情以及道·瓊斯與s&P指數(shù)。
我能想像得出這位女士在大廳里的樣子。背景聲音里傳出的大廳內(nèi)別人的尖叫聲清晰可聞。這位女士由于不停地報價,聲音已有些嘶啞。她接收著梅拉梅德從曼哈頓發(fā)出的指令——曼哈頓,這個離芝加哥十萬八千里的地方。時不時的,梅拉梅德會沖著擴音器大喊,為的是讓他的助手能聽得清。
梅拉梅德坐在簡易桌前,對我講道:
我手上的電子設備比工程師手上的還要多,不論
我身處新加坡、捷克、中國、還是紐約, 我都要聯(lián)
網(wǎng),這并不總是一件容易事兒,因為有時是在深更半
夜。不論我走到哪里,我總會帶著調(diào)制解調(diào)器。
利奧·梅拉梅德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傳奇領袖??吹剿妥屛蚁肫鹆松蠞M了發(fā)條不會停息的玩具。我簡直不敢相信世界上有像他那樣精神飽滿的人。他不停地在進行交易。他一只耳朵緊跟著背景里傳出的聲音,另一只耳朵則專注地聽著我發(fā)問。梅拉梅德同我聊著市場動態(tài),他突然會一躍而起,沖著他的助手喊道:“買,不!你買了嗎?叫他等一會兒,好的,現(xiàn)在買進!你聽見了嗎?買了嗎?買了嗎?大聲點,我聽不清楚?!?br />
只要梅拉梅德一躍而起,我就能體察到交易大廳里的潮起潮落。我的心跳也加快了。我能從助手的聲音中感覺到她對于立即成交有些困惑。她累了,得休息了,于是另外一個助手來接她的班,我對每筆買賣都有點擔憂。我想我是沒有辦法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交易員的??粗麏W聲嘶力竭,不容爭辯地叫嚷著,而他同時又是那么冷靜,運籌幃幄。利奧把他手下的交易員累垮了,他自己卻一刻也未停下來休息。
真像在時間隧道里穿梭。前一分鐘利奧還站農(nóng)那里揮舞雙臂.對著擴音器大喊大叫,似乎他同助手一塊站在交易大廳的交易席上一樣,而后一分鐘他又完全平靜下來,坐在我面前,雙手放在膝蓋上,神態(tài)安詳。利奧利用業(yè)余時間創(chuàng)作科幻小說。現(xiàn)在他的第二本書已寫了一半。他不做交易時就在寫書,在空間邀游。利奧完全適應這兩種迥然不同的生活。這種生活對他來說再合適不過了。這正是利奧對未來充滿樂觀,為什么他是電子交易的熱衷擁護者,為什么他能領先一步的原因。同時也是他能創(chuàng)造一個全新的市場的原因。
我熱愛寫作。除了交易外,我想,寫作是第二快
事。我想多寫些科幻小說。
但是人的一生時間太不夠用,交易占去了我一大
半時間。行政管理工作也讓我不得空。我從未有時間
休息。你的腦子里充滿挑戰(zhàn)性問題:市場到底走向如
何干是漲還是跌?如何正確判斷,從中獲利是最讓人
興奮的。若你能掌握交易的武器,并把交易真正當成
嚴肅的生意來做, 那你會發(fā)現(xiàn),一切都是非常值得
的。
若對商品交易圈里的人提起利奧·梅拉梅德的大名,人們就會肅然起敬。加里.蘭佩奧爾就對1997年1月間利奧的一次大動作佩服不已。
上個月利奧導演了一出擁有席位的非交易會員的
奪權好戲。他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與前門生在這場政
治較量中針鋒相對。在不久前的選舉中,利奧推舉的
10名候選人中有6名當·選。當利奧發(fā)現(xiàn)芝加哥商品
交易所目光短淺,方向不明,沒有按照他在任時所取
得成就的方向前進時,他就奮起力挽狂瀾。利奧被任
命為交易所董事會終身顧問和管理委員會終身顧問。
他真是個了不起的人。
利奧是納粹集中營虎口余生的幸存考,他在美國開始了他的新生活,那時他年僅9歲,住在芝加哥市中心的貧民區(qū)。在這種不利的環(huán)境中長大,利奧為自己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殺出一條路,贏得了一席之地,成為舉足輕重的重要人物。他頭腦中的市場已成為現(xiàn)實。死里逃生的利奧最初是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擁擠的交易間內(nèi)從事豬胸肉交易。后來,他創(chuàng)建了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的外匯期貨市場。該市場于1972年投入運行,被稱為國際貨幣市場。
紐約商品交易所曾率先進行外匯期貨合同交易,但沒有成功。原因在于得不到整個金融界的認可。正是靠著利奧的堅韌不拔的意志與決心,國際貨幣市場才成功了。他忘我地工作,贏得金融界的支持。他說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那些習慣于從事實物交易的交易商——讓他們相信期貨這種新型交易會有騰飛之時,能從中賺大錢。
1986年,芝加哥大學著名的金融學教授、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默頓·米勒稱金融期貨為聯(lián)結過去與未來的“最重要的金融創(chuàng)新”。從1976年到1986年,金融期貨的年成交額從3700萬美元增長到2.16億美元。到了1996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日均外匯期貨成交額為120億美元。
當利奧絞盡腦汁,促進交易所的發(fā)展時,創(chuàng)立金融期貨的想法在他腦子里誕生了。1972年有金融期貨交易之前,芝加哥仍只從事實物交易。利奧一直關注著外匯行情,最后他得出結論:英鎊匯率偏高。他認為,只有兩種可能:要么英鎊貶值,要么英政府以強硬態(tài)度捍衛(wèi)英鎊。
令利奧吃驚的是,他被告知個人不得賣空英鎊,個人是不得從事外匯買賣的。銀行只同在遠期市場上買賣外匯的機構打交道,不與個人做生意。利奧把這一切告訴經(jīng)濟學家弗里德曼,弗里德曼本人也打算買賣英鎊,也未被允許。弗里德曼肯定了利奧的懷疑。固定匯率制即將解體。好極了!若固定匯率能壽終正寢,利奧希望能創(chuàng)造出一種以外匯為基礎的新金融產(chǎn)品,而且還要建立一個人人都能參與的外匯市場——外匯期貨市場。
這對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來說是個破天荒的革命性的構想。為了推行這種新產(chǎn)品,并使其一炮打響,利奧需要支持與信任。于是,他讓弗里德曼搞一項可行性研究。
世事難料。1971年,日本與西德的貨幣不再與美元掛鉤,聯(lián)系匯率開始浮動,緊接著1971年晚些時候,尼克松總統(tǒng)宣布關閉黃金窗口買賣,不再用黃金交換留在國外的美元??偨y(tǒng)所以要發(fā)布這項命令,主要是因為美國國際收支出現(xiàn)的巨額逆差,已接近美國黃金儲備總量。
1971年12月,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固定匯率制開始松動。利相信,總有一天這個體系會壽終正寢。他宣布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將成立一個有7種外匯的期貨市場。1972年,國際貨幣市場正式投入運行。利奧的推銷工作在于向整個國際社會證明:金融期貨市場能有效地降低外匯交易風險,對任何從事外貿(mào)或外匯業(yè)務的機構個人都有價值。
這個新市場的誕生標志著現(xiàn)代期貨產(chǎn)業(yè)的開始。該市場面臨的第一個重大考驗是在1976年,當時墨西哥政府讓比索貶值32%。人們無法計算出比索的遠期匯率,只能去求助國際貨幣市場,因為只有這個市場還在交易,還在報價。利奧認為這次事件是個重要的轉折點:
我認為從那天起,外匯期貨市場才開始大踏步前
進。我們的交易所成為當代期貨業(yè)的不可忽視的重要
力量,領導著市場變革的方向,今天仍然如此。
利奧創(chuàng)立的第二個新市場是基于90天的國債收益與100%的差額的指數(shù),它是收益曲線虧損的基準。指數(shù)點的作用表現(xiàn)在投資者能用它防范利率變動風險。國際貨幣市場的政府債券合同于1976年1月上市,這樣,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就有了兩個市場——外匯期貨與利率期貨。1981年又新辟了歐洲美元期貨合同交易。金融期貨的出現(xiàn)促進了國際貿(mào)易的發(fā)展,跨國公司在向海外擴張業(yè)務時更安全,收益更有保障。1982年,S&P標準普爾500指數(shù)又粉墨登場。
科技的發(fā)展使電子交易有了可能性。利奧·梅拉梅德認為這將是他的交易所附加價值的新源泉。于是,在1987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首創(chuàng)了全球交易所(GLOBEx)。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能在營業(yè)時間以外24小時通過計算機交易的期貨交易所,該系統(tǒng)的出現(xiàn)帶動了其他交易所蜂擁效法。他們紛紛建立了類似的電子交易系統(tǒng),在世界范圍推動著人們對電子交易的接受與參與。在利奧25年的苦心經(jīng)營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期貨交易市場。
然而,越來越多的評論家也開始發(fā)出責難:他們認為金融期貨交易形同賭博,瞬間輸贏巨大。利奧不這么認為。他對我講述了為什么金融期貨對經(jīng)濟發(fā)展十分重要:
這種機制在農(nóng)產(chǎn)品與非金融交易中早就存在了。
它使生產(chǎn)者能套期保值,防范風險。這樣他們就能最
有效、最科學地利用資本擴大經(jīng)營。對于金融業(yè)而
言,這種機制哪怕不一定特別有效,至少也能起到相
同的作用。
這種機制給公司財務主管,各種金融機構的經(jīng)理
們提供了一種有用的金融工具,使他們能在利率、幣
值,以及其他各種金融活動的動蕩變化之中立于不敗
之地。這些風險無時不在,無一不最終影響到公司的
利益。他們唯一的防范之法就是參加金融工具交易,
不管是在期貨市場還是涉足柜臺交易。
這些交易對公眾也帶來好處,因為它能降低稅
收。比方說,若你能使公司盈利增加,這些收入最終
會導致工資增加,就業(yè)機會增多。人們在日常經(jīng)濟生
活中對政府的依賴就會減少。
利奧·梅拉梅德從一名交易商起家,他認為他這一生經(jīng)歷了三次大轉變:
我最初在交易席當交易員,我所知道的就是對涌
向交易席的一切買賣單做出反應。我能從周圍人群的
眼神中察覺到他們的恐懼與貪婪,再想法擊敗他們。
當然,我對市場的大方向還是略知一二,然而,市場
方向常常被行情的瞬間突變打亂,被大量的買進賣出
活動打亂。在市場的漲落中,在買單與賣單的涌進涌
出中,我還是試看逐步加大交易量,我是一名優(yōu)秀的
交易員,掙了不少錢。
后來,我開始從事交易所的行政管理工作,離開
了交易席。這是我的第一次大轉折,我不能站在交易
席里了。我必須學會遠離大廳進行交易,在辦公室
里,在會議室里,甚至是在大廳,但卻不在交易席中
做買賣,我必須學會用不同的交易方式進行工作。我
必須對市場走向有更清晰、更堅定的認識,而不是被
小幅波動所左右。我不能再象現(xiàn)場的交易員那樣身臨
其境地體察行情變化。我得從事長線大宗買賣,我的
依據(jù)是市場的重大的根本性的發(fā)展。從更大的意義上
講,我更需注意頭寸,而不僅僅是日常的交易活動。
這是在1971年。我是從60年代初開始干交易的。10
年后,我必須有所轉變,因為我開始管理整個交易所
了。
這的確是很困難的轉變。我不能再靠當年在交易
現(xiàn)場的感覺了,不能再只依靠別的交易員的眼神了。
真是很難。事實上,我花了一年才學會該怎樣遠離交
易席進行交易。
大約10至12年之后,我又面臨一次大轉變,那
是電腦時代的來臨。我當時已相當忙,交易所的發(fā)展
遠遠超出了我的想像。我們是世界級的交易所。我基
本上天天都不在交易大廳。于是我得學會跟顯示屏上
的數(shù)字和資訊打交道。這不是一個很困難的轉變。
我的耳邊不再有噪聲,面前僅有一個不變的屏
幕,上面的價格變化和信息流動時刻不停。大約一年
以后,我才有了一點感覺,我能憑上面的數(shù)字作出判
斷,不再靠聲音吃飯,我靠的是信息。我更依賴于屏
幕上的們位變化。今天,我就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中從事交
易,我能變,我想別的交易員也能更新他們的技能。
利奧曾就金融期貨摘過講座,他引用了圣經(jīng)中約瑟夫告訴埃及法老收儲7年的豐糧以應付7年之荒的故事。美國的農(nóng)物主就一直是這么干的。他們用期貨合同來防范來年的豐收造成價格大跌、欠收引起糧價狂漲的局面?,F(xiàn)在,我們著眼于未來,想像期貨還能包括什么東西進去?會不會有電力、住房、保險,或是飲用水期貨合同的出現(xiàn)?
在利奧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這個新環(huán)境里不到一年,一種新穎的電子——迷你型S&P期貨期權合同引進了。合同標的5萬美元,保證金僅為2100美元,可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讓投資者購 得。這是一個劃時代的舉措,它第一次使小投資者有可能利用高科技手段進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隨著電子——迷你型S&P合同的開發(fā), 我們又
成為了期貨業(yè)的先驅(qū)。領導著這個行業(yè)邁向激動人心
的自由的天地。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將最復雜的電子交
易系統(tǒng)同互聯(lián)網(wǎng)相聯(lián),同時又保留了大額叫賣方式的
效率,從而把各種交易方式的精華帶入股票期貨市
場。
這種新的投資形式不僅會使市場實現(xiàn)民主化,同時也使電子交易走進了交易大廳。新一代精通電話的金融投資者將用Email代替書信,成為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提供的電子交易媒介的最大用戶。他們可以先在網(wǎng)上的模擬交易程序上進行操練,然后再進入新合同買賣。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網(wǎng)址主員上有現(xiàn)場報價,并且提供教材。喜歡電腦化交易的交易大廳交易席的交易員也能進入電子一迷你型交易席進行合同電子交易。人們預計,這兩大類型的交易員將創(chuàng)造市場流動性的基礎。
利奧·梅拉梅德的故事尚未結束,相反還在延續(xù)。最近,他被任命為最高掌權者,不僅能影響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走向,還能影響他深愛著的國際金融市場的走向。作為董事會終身顧問,利奧將一如既往投身于交易方式的推陳出新。請記住,他愛好寫作,不僅寫科幻小說,更在書寫歷史。
湯姆·斯特勞斯評邁克爾·米爾肯:
米爾肯被判有罪,我以為真是太遺憾了。在我看來,米爾肯對于現(xiàn)代金融業(yè)的影響,比今天任何一個人都大?;氖?,他總是在冒險。米爾肯認為,按資產(chǎn)負債比例借錢最符合他人的利益。當時的垃圾債券就是這樣存在的。
克里斯·安德森這樣評價邁克爾·米爾肯:
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時候,當米爾肯還在做債
券時,發(fā)現(xiàn)債券的大買主是美國那些最富有的家族,
那些最聰明的人。于是他也開始干起這一行來,成為
引人注目的對象。這些債券都是高回報信貸,自古代
兩河流域時代起就沒有聽說過這么高的回報。問題在
于,誰能理解這些交易?誰認真研究過這些交易?誰
最能承擔這些風險?是那些有錢人,而不是大基金,
也不是什么保險公司。
斯坦利·肖普科恩評價邁克爾·米爾肯:
我對米爾肯做生意的方法不敢茍同,但這并不能
抹煞這樣一個事實:他開發(fā)了一些了不起的金融產(chǎn)
品。他使許多公司明白:只贏不輸是可能的,擁有這
些金融產(chǎn)品就能賺大錢。他是金融業(yè)中很重要的人
物。但我認為他的具體操作方法不妥。一旦你試圖控
制市場,你就有麻煩了。米爾肯是個創(chuàng)新者,我們需
要這種人。
一位名叫安的女士評價邁克爾·米爾肯:
那時我并不在他的業(yè)務圈子內(nèi),只是與在他的圈
子里的人一道工作過, 因此也遭到盤問,真是倒霉。
政府官員在調(diào)查時使用了恐嚇戰(zhàn)術。我那時正在休
假,他們找上門來,是兩個稅務局和證監(jiān)會的官員。
我對事情一無所知。他們留下了名片,叫我給他們打
電話。你栽了筋斗了。這些人就要我講我離職的那家
公司的一些交易問題。我也沒想那么多。我到了他們
那兒,很快我就發(fā)現(xiàn)他們真正想問些什么了。真讓人
害怕。他們對每個人都采用恐嚇戰(zhàn)術,他們盤問了我
三年,也不給你講什么肘候是個頭。一年半后,這些
人又來找我。我什么錯事都沒干,真讓人搞不懂。當
米爾肯刑滿釋放后,他還是會以多種方式回來干的。
他雖不應當經(jīng)紀人了,那又怎么樣呢?米爾肯是個聰
明人,最精明人的生意人也有求于他。要知道,這些
人本身就已很了不起了。
要是你向業(yè)內(nèi)人士提起米爾肯,人們總會說他是個目光遠大的人,一個實干家和天才,敢想又敢干。但若你向圈外人提起他,你聽到的是另一碼事。報上的文章、電視上的記錄片我們也都看過。那么米爾肯到底是何許人也呢?
當我為寫這本書搜集素材時,我被告知:由于米爾肯刑期未滿,加上其他一些限制,我將無緣采訪他。在這段時間,他不能談生意。他可以談他的寵物,談癌癥研究,科技應用于教育,就是不準談生意。米爾肯最喜歡曲話題就是他的債券業(yè),但是人們對我說,生意的事一個字也不能提。
從“男子漢”的平常意義上看,米爾肯絕對不是個男子漢,杰西·科恩布魯能在《高度機密》一書中寫道:
米爾肯有一種氣韻,令人耳目一新。要是你找他
咨詢一種債券,他會給你分析利弊,然后,以紳士般
的風度讓你自己拿主意。
初來乍到的米爾肯并不為公司里的交易員所歡迎。米爾肯所在的德雷克斯公司的雇員均為WASP(盎格魯一撒克遜裔白人新教徒,居美國中上階層——譯注),而他是猶太人。米爾肯始終未融入公司,直到德雷克斯與伯爾曼公司合并后才有所改觀。他在角落里買賣著別人都不想干的債券。畢竟米爾肯獨具慧眼,工作勤奮。他跟交易所里的其他同事不同,天天都回家陪著妻兒,早上來得比任何人都早。他處事方式也跟別人不一樣,別人覺得他諱莫如深,直到他開始賺錢才讓人刮目相看。這是證券交易界,當你開始為公司賺錢時,你就算入門了。
米爾肯是這樣自己評價自己的:
從小我就愛跟父親一道出差,我父親是個會計兼
律師。剛開始時,我只是幫他提公文包,搞搞文字工
作,我喜歡同數(shù)字打交道。到了后來,我不僅要將支
票分門別類,我還要做銀行對賬及會計報表的初稿。
作為回報,我能問他一些問題。我父親是那種聽信廣
告的人,他的委托人也跟他差不多?!澳銥槭裁匆?br />
這種生意,為什么用這種方法來做?”,“你從哪弄
錢?”,“你有多少雇員”,“他們都是干什么的人?”,
“你的供應商是誰”’ “誰是你的客戶?”“為什么他們
會來找你?”這些問題就是我接受財經(jīng)教育的開端。
克里斯·安德森當時是德雷克斯公司的一名投資銀行家。他說,當米爾肯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開始從事高回報率債券交易時,根本沒有什么分析報告,沒有現(xiàn)成研究結果及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可供參考。克里斯跟我講了米爾肯當時是如何起步的:
米爾肯成了中心, 當然, 他還是知之甚少。于
是,米爾肯虛心向人請教,仔細傾聽別人的意見,什
么都學。這樣,他通過站在買方立場上看待問題,建
立起了自己的客戶網(wǎng), 了解客戶的需求。米爾肯逐漸
掌握了分析工具,并開始明白業(yè)內(nèi)人士的見解。這才
是真正的知識的核心。我們真正擁有了自己的結構分
析的基本知識,至少在一段時間內(nèi)如此。
當米爾肯還在沃頓商學院讀書時,他就被垃圾債券深深吸引。讀了布拉德多克·??寺?0和50年代寫的那些研究報告,他迷上了“墜落天使”,那些在投資等級以下,但又有高回報率的公司債券。1973年,米爾肯開始為德雷克斯公司買賣垃圾債券。其基本假設是:債券的信用等級越低,其違約后投資者得到的回報越高。??寺l(fā)現(xiàn)從本世紀初到二戰(zhàn)期間,情況一直未變。米爾肯從二戰(zhàn)后的年代開始搞這種債券,情況依然一點都未變。二戰(zhàn)后,許多監(jiān)管措施付諸實踐,意在保護投資者不因企業(yè)破產(chǎn)及拖欠債券而遭到損失。
安德森作了進一步解釋,道出其中的關系:
最好的例子是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它想破產(chǎn),但
政府不準。盡管這支票已低于投資等級,但人們?nèi)栽?br />
買賣這只票,公司還是不得破產(chǎn)。于是,出現(xiàn)了什么
情況呢?差價加大了,誰低價買進,誰就能賺錢。這
個道理在經(jīng)濟生活中多次被證實。公司越大,越不容
易破產(chǎn)。
1974年信用緊縮,剎那間,許多基金的投資組合中都出現(xiàn)了被債券評級機構認為是低信譽的債券。第一投資者基金手上就有一大堆這種債券,急于想出手,因為這些債券會影響基金的質(zhì)量形象。他們找遍了華爾街也沒有人要買這些債券。只有米爾肯例外。于是,第一投資基金求助于米爾肯。后來人人都找米爾肯,整個華爾街都來找他。因為他們都不想沾上低等級債券。
米爾肯在研究了第一投資者基金的投資組合后,對基金經(jīng)理講:你們不應把這些債券賣掉,相反,應專營這些高回報債券。米爾肯讓第一投資基金相信:既然基金是以高回報為口號招攬客戶,若將高回報率的債券拋掉,基金的效益會下降。基金接受了他的觀點,從1974年一1976連續(xù)三年,該基金為全美業(yè)績最佳的基金。第一投資者基金的銷售量大增。德雷克斯公司也因參與其中而聲名遠揚。此后,有7家基金開始經(jīng)營垃圾債券業(yè)務,德雷克斯公司參與了其中5家的活動。
米爾肯成了經(jīng)營高回報率債券交易的焦點。這時,他已錘煉出了準確判斷買主身份的本領。這種技能使他建立起了一個龐大得驚人的客戶網(wǎng)。安德森講,這時他們碰到了一個新問題:
到了70年代末,我們已使這種高回報債券市場
十分搶手。你再也不能僅僅靠自然災害來創(chuàng)造高回報
債券了。到那時,我們手頭有大量基金等著購買高回
報債券。若企業(yè)再不出現(xiàn)信用危機和債務危機,我們
也就沒有足夠的高回報債券供應客戶。
于是,我們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與其坐等公司
信譽滑坡,信用降級,我們不如自己去找那些正在發(fā)
展的公司。若你放債給他們,他們的信用同那些發(fā)高
回報債券的公司差不多,但他們是欣欣向榮,不是每
況愈下。如果一家公司正處在發(fā)展階段,他們的債券
質(zhì)量就比那種效益下滑、拼命減虧的公司的債券好得
多。于是,我們開始創(chuàng)建高回報債券包銷市場。
新市場就這樣誕生了,德雷克斯公司一頭扎進去,搜索那些沒有達到投資等級標準或是被其他證券公司拒之門外的公司,還有那些風險很大的小公司,這些公司從未想到過自己能利用華爾街的資本。
在德雷克斯公司這樣做之前, 已有別的公司涉足這個行業(yè),其中一個是萊曼兄弟公司。1977年,萊曼兄弟公司為札巴塔石油公司與泛美航空公司公司包銷了高回報債券。這兩家公司都是萊曼兄弟公司的客戶,當時都經(jīng)營困難。安德森回憶說,他們處理債券的方式讓我著實吃驚:
萊曼兄弟公司應該占有這個市場,有利條件都在
他們那邊。他們應是老大,但是,在包銷札巴塔石油
公司的債券后,卻沒有在二級市場上給予它們足夠的
支持,原因出在萊曼兄弟公司不愿拿自己的資金去冒
險。很快,這些債券在二級市場上等級下跌。后來我
還聽人說,合伙人開始相互指責。萊曼兄弟公司也就
退出了市場。但是繼萊曼兄弟公司之后,第二個本應
是貝爾·斯特恩斯公司。多年來,我問自己:他們究
竟是怎么搞的?他們應當有市場,但他們從來沒有真
正干好過。天才知道這是為什么。他們錯過了機會。
我們便接著開始創(chuàng)造這個市場。從一開始,米爾肯就
控制了這個無人能跟他的卓越交易與推銷本領相匹敵
的市場。由于有令人信服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德雷克斯公司
給予米爾肯包銷支持。市場上每個人都搶540家上了
投資等級的公司,剩下了21000家上市公司,年收入
均超過3500萬美元,但就是不能發(fā)行債券。1977年
到1987年的10年間,米爾肯籌集到了930億美元,
德雷克斯公司在垃圾債券市場上的份額增長到了
2000億美元。
米爾肯是怎樣白手起家創(chuàng)建了這個巨大的市場呢?幾乎沒有人從事無等級或等級不夠的高回報債券交易。別說你想買這些債券,就是打聽一下它的價格都十分困難,因為這些是沒人要的債券。米爾肯找到了愿意買的人。這些人并非是傳統(tǒng)的買主。米爾肯找到了這些人,這些人成了他的委托人。德雷克斯公司再把這些人變成高回報債券的發(fā)行人。米爾肯向高回報互助基金說明了買這些債券的好處。同那些注重短期效益的傳統(tǒng)債券交易相反,米爾肯真正搞透了這些公司,把他們的高回報債券捧成是值得擁有的“所有權債券”。他宣布說,這些債券在利率風險很大的時期反倒能保持穩(wěn)定,因為其回報是與公司的發(fā)展前景相連,而不是同利率掛鉤。米爾肯認為購買高回報債券比買股票或是買有信用等級的公司的債券風險更小,特別是在市場行情下跌,或行情劇烈動蕩的時候更是如此。
米爾肯把購買高回報債券看成是新興公司,甚至是高風險公司在資本市場上融資的一條途徑,這些公司通常被排斥于華爾街之外。向新興工業(yè)融資,促進其發(fā)展,人們將這一功勞歸于米爾肯,如光纖業(yè)與移動通訊業(yè)的發(fā)展就得益于他的努力。他對麥克勞移動通訊公司創(chuàng)建人克萊格·麥克勞和cNN老總特德·特納的發(fā)展前景充滿信心。米爾肯還幫助過MCI公司。這家公司創(chuàng)立于1963年,僅靠3000美元起家。后來,這家公司成了打破AT&T對長途電話市場的壟斷。MCI的比爾·麥克勞恩曾這樣講:
MCI向世界上最大的公司發(fā)出了挑戰(zhàn),這是一
家受政府保護的壟斷公司。我們最大的困難并不是宋
自政府的阻力或者AT&T的壟斷地位, 而是缺乏資
金。當我們起家時,新興公司可從風險資本公司那里
獲得最初的一部分資金,但當這些公司想大展鴻圖
時,他們的選擇就極為有限了。問題的關鍵在于銀行
及金融機構不信得如何向新興的發(fā)展公司融資。
米爾肯后來籌得了20億美元的垃圾債券,令大衛(wèi)擊敗歌利亞的夢想成真。當然,米爾肯也從中大撈了一筆。米爾肯在投資之前問這些私營老板的第一個問題是:“你的希望—與夢想是十十么?”
聽起來真是不錯??墒菫槭裁春髞砉娬J為垃圾債券有害呢?可能是因為在80年代中期,垃圾債券被大量用于兼并。然而,《垃圾債券》一書的作者格蘭·雅戈講道:
盡管人們后來的認識與報道與之相反,但是在兼
并中,高回報債券從來就未主要用于敵意目的公司兼
并。1980—1886年間共發(fā)行了1100種高回報債券,
僅有不到3%被用于出于敵意目的交易。
那么,企業(yè)是如何使用發(fā)行這種債券所得到的錢呢?從1980一1886年間,73.7%的資金被用于業(yè)務發(fā)展,21.9%用于收購,可見沒有多少錢是拿去搞兼并的。即使有這種情況,也主要是那些被頻頻曝光的大公司干的。雅戈接著寫道:
米爾肯最初不贊成在兼并市場上發(fā)展,但他的同
事鼓動他這么干,這些人認為這將是垃圾債券的新增
長點。
1984年,兼并數(shù)額大得驚人,并購風潮席卷大地。德雷克斯公司當然也不甘落后。正是從米爾肯的垃圾債券合同中.信賴保險公司和快速一美國公司等企業(yè)大得好處。德雷克斯公司創(chuàng)立了垃圾債券包銷業(yè)務。
1984年,德雷克斯公司為金塊賭場公司包銷了債券。1985年,又在皮肯斯向昂諾科公司投標過程中包銷了債券。德雷克斯公司一口氣干了許多筆買賣,一直干到1986年。那一年,鮑斯凱被定有罪,為了得到寬大處理,他把米爾肯也供了出來。1990年,米爾肯承認犯了六項重罪,但沒有哪樣跟內(nèi)部交易、操縱股價以及受賄有關,這些都是鮑斯凱的罪名。米爾肯的罪名都是沒有先例的,以前也沒有任何人因為這些罪名受指控:他掩蓋股票頭寸,幫助委托人逃稅,隱藏會計記錄。認罪后,米爾肯被判罰2億美元。民審賠償金額為5億美元,向政府納稅4億美元。米爾肯雖被判10年監(jiān)禁,但他只在監(jiān)獄里呆了兩年。
1989年,《華爾街日報》評論道:“米爾肯是最偉大的金融思想家?!彼弧渡睢冯s志評選為改變了80年代的五位人士之一。身為一名交易商,米爾肯開創(chuàng)并占領了整個垃圾債券業(yè)。
米爾肯的新構思什么?其中之一就是搞房地產(chǎn)。米爾肯與臺伙人一起,在全球共投資了10億美元。他講道:先把房地產(chǎn)包裝一下,再分成股票,賣給機構投資者。這樣一來,這些機構就可以通過分散投資來防范風險。這種證券很容易買賣,很快就能有一個新的資本市場。
米爾肯評論自己說:
我認為獲取資本是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的首要因素。我
相信,80年代過去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關于資本市
場的概念都被人們誤解了,其結果是,我們制定了許
多法律條款,給經(jīng)濟帶來了負面影響。
《華爾街寫真》
[美]希拉里·戴維斯 著 曹德俊 付濤 肖榮 張放 譯
第七章 巾幗英雄
你的聲音必須讓人聽見,你得勇往盲前。我認為
很多女性會被交易大廳里的男人嚇住。我從來沒有被
嚇倒過。實際上,同男人一起工作,我感覺很好。我
想說:只要你干好工作,清楚你在干什么,周圍的人
就不會瞧不起你。我想我已贏得了他們的尊敬。
——路易絲·瓊斯
婦女漸漸地以堅定不移的決心打入了交易圈。那些成功的人是相當不簡單的,她們不僅得比大多數(shù)人更聰明,而且還得問問自己:“我能承受得了嗎?”長時間的工作,難以想像的工作壓力,交易大廳那種鎖閉的緊張氣氛,使她們不得不推遲結婚,延后生兒育女。她們覺得生活缺乏平衡。但這些女人經(jīng)受住了考驗,她們熱愛她們的交易工作。
我坐在穆里爾·賽伯特那灰色調(diào)的三角形辦公室外的椅子上等著她接見。透過玻璃,我看見地上有個黃色的狗食碗,里面有幾根骨頭。一下子,我就覺得我肯定會喜歡這個女主人。十分鐘后,我被人領著穿過門,我面前的灰色辦公桌后坐著一位身材嬌小的女性,頭發(fā)略有些凌亂。她戴著眼鏡,一邊接電話,一邊示意讓我走近。在她的旁邊,有一位會計俯身在辦公桌邊寫著什么。
很快,我與穆里爾坐在一張圓形會議桌前,桌上攤著她的大堆文件。面對面打量,穆里爾比她的實際年齡顯得更年輕,這讓我有些吃驚。她身著精心裁剪的亞麻套裝,發(fā)型整理了一下,比先前規(guī)范得多了;她冷靜的外表并不能掩飾她眼神里滾露出的內(nèi)心熱情。這種激情只是在她的那條長像奇異的寵物狗“巨人女孩”跑來查看我時,才稍微有些減退。
坐在我面前的這位女人,也是交易員出身。那時的華爾街還沒有聽說過,也根本沒想過女人也能當交易員。穆里爾現(xiàn)年65歲,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一個經(jīng)紀人公司,權勢可謂如日中天。穆里爾已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人們對她出現(xiàn)在電視廣告上早已不再陌生,對她從電臺廣告中傳出的聲音也相當熟悉。穆里爾可能是華爾街最素盛名的女性,有第一金融女人或第一營銷女人的美譽,她還經(jīng)常當舞會女王。總之,她的名謂多得隨你怎么想。
寵物狗玩弄我掉在地板上的鐵夾??粗男」?,穆里爾掩藏不住內(nèi)心的驕傲與興奮,滔滔不絕地給我講她將要拍的一幅照片?!缎腋!冯s志正在搞一個帶寵物狗上班的名人圖片專輯。下周二穆里爾的豪華房車將把她與“巨人女孩”帶到發(fā)型師那里做頭發(fā),然后去攝影棚,在那里,《幸?!冯s志的攝影記者將拍下她的玉照。穆里爾簡直有些等不及了。
穆里爾講起她帶著小狗一塊兒出差旅行的有趣故事,我被深深吸引住了。她喜歡在恰當時候表現(xiàn)人情味,有時,她又希望自己看起來就像外人評價的那樣:做起生意冷酷無情,不擇手段。一位與她共事的朋友這樣評價說:
穆里爾·賽伯特對著一大群人講話的情形有意思
極了。在場的每個人都很會感覺愉快。穆里爾會給你
講二戰(zhàn)時的事,你得讓她進入角色。她經(jīng)歷的事太多
太多。我的意思是:你必須清楚,當她開始涉足證券
交易時,她是唯一的女性。
穆里爾的眼睛從小狗身上抬起來,講起她的往事:
1954年,我開著一輛二手車從克利弗蘭來到了
紐約,身上僅有500美元。那時我父親剛死于癌癥,
我剛從大學輾學出來找工作。我在紐約的第一份工作
是在一家研究機構里任實習生,周薪65美元。我坐
飛機,拍電影,搞研究,寫報告。我為別人賺錢。我
的第一份訂單來自一個叫麥迪遜基金會的金融機構。
他們對我講:我們從你寫的一份報告中得到啟發(fā),賺
了一筆。我們欠你一份訂單。從那時起,我開始為自
己賺錢,因為我有了傭金,我不再靠固定工資吃飯。
我只向客戶推薦我精心研究過的股票。
我運氣很好。由于我結識了芬科的兒子,我成了
芬科公司的一名合伙人。我從大衛(wèi)·芬科那里學會了
怎樣成交,怎么處理訂單。有一次,我發(fā)現(xiàn)并做成了
一筆大衛(wèi)沒能發(fā)現(xiàn)的大生意。他于是對我說:“你過
來,跟我一起干。”我第一天上班的時候,居然被交
易商說的話嚇壞了?,F(xiàn)在,我也用這種方式說疾話。
對我來說,這種語言并不意味著什么。這就是華爾街
的語言。要是你接受不了的話,你就不要上華爾街
來。這僅是華爾街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什么都不
是。
當然,那時壓根兒就沒有給女交易員安排指導老
師。我的意思是,大衛(wèi)就只坐在他的辦公室里,打電
話間我:“你給格里·察打了電話嗎?”我間大衛(wèi):。我
在電話里跟他講些什么呢?”大衛(wèi)答道:“我才不管,
給他打電話!”他的意思是,你給察先生打了電話,
當他下一次要買股票時,就會想到我們。大衛(wèi)經(jīng)常奪
過我手里的電話,對著聽筒大罵我搞不懂怎么成交。
后來,我漸漸學會了如何做交易。我從事調(diào)查研究,
把研究結果給別人看,因為我想從他們哪里獲得訂
單,那時。我只做我搞懂了的東西。今天的情況已不
大一樣了。
穆里爾未婚,沒有子女。她總是忙個不停。她得殺出一條路來,加入世界上最有錢有勢的男人組成的俱樂部——紐約股票交易所。穆里爾打算在芬科公司一步步干上去,她開始打聽怎樣才能在紐約股票交易所買個席位。這件事還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女人想要試一下。格里·察也建議她買個席位。那是在1967年。穆里爾找了10個男人當她的贊助人,前9個都把她拒之于門外。
我沒有辦法得到任何一個交易所會員的贊助。我
找的都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當他們會見我的時間一
結束,他們總是急匆匆地沖出門去,連看都不看我一
眼。
埃德·墨克爾時任麥迪遜基金會的董事長,所羅門兄弟的合伙人吉姆·奧布萊思,以及海登·斯通公司的分析家肯·沃德,這三個人最終成了穆里爾的保證人。當她弄好推薦信與各種表格之后,一個似乎無法逾越的障礙又擺在了她面前。
交易所決定啟用一條新規(guī)定。穆里爾得向交易所提交一份銀行出具的保證信,保證她有30—45萬美元買席位,而銀行拒絕這么干,除非交易所先保證接收她。穆里爾花了幾個月才湊齊了這筆貸款和必需的推薦信。
好事多磨。穆里爾·賽伯持公司終于開張了,這是紐約股票交易所內(nèi)第一家女性所有的公司。那是在1967年,穆里爾是交易所1366名會員中唯一的女性。穆里爾毫不掩飾:我在那時是相當“有爭議的”。當我得到會員資格后,交易所主席問我:“你背后有多少人支持你?”到了1970年,第二名婦女才被吸收進交易所。大約到了1990年,交易所的午餐俱樂部醫(yī)才有了女衛(wèi)生間。
最初幾年什么事都難辦。穆里爾最后還是加入了午餐俱樂部,但那已是兩年后的事了。至今穆里爾對當初女人做生意時蒙受的羞辱記憶猶新。其中有一次是她要參加一個金融協(xié)會會議,她是該協(xié)會的董事。當她打算進入俱樂部大門時,門衛(wèi)把他擋住了,要她走傭人樓梯,穿過廚房,從后面進去。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在于會議結束后,穆里爾的男性同事們同她一道從傭人樓梯走了出去,以示抗議。
1977年,穆里爾被紐約州州長休·凱瑞任命為紐約州銀行業(yè)總監(jiān)。她是第一位擔當此職的女性。在此后的五年內(nèi),穆里爾是銀行監(jiān)管業(yè)有史以來職位最高的女性,憑著這一點,她為自己掙得了名譽。穆里爾表現(xiàn)出了創(chuàng)新精神,她的工作高效,若不是有爭議的管理風格,也許她聲名還要大。
身為一名徹底的女權主義者,穆里爾投入了大量時間與精力宣傳給婦女一個機會,社會也將為此大大受益:
美國企業(yè)將發(fā)現(xiàn),他們的女性管理人員將成為挫
敗日本、德國以及其他國家的有力競爭武器。這些國
家仍將他們的管理人才來源局限在50%的人口范圍
內(nèi)。
穆里爾是婦女論壇的現(xiàn)任主席,她是這個機構的奠基人之一;她還是200人委員會的委員,這個委員會由一流的女商界人士組成;她同時是婦女金融協(xié)會會員;婦女經(jīng)濟圓桌顧問委員會會員;有成就婦女學院會員;她加入的俱樂部數(shù)不勝數(shù)。穆里爾還是第一位職業(yè)婦女協(xié)會選出的“成就杰出”獎得主。
談到華爾街的女性,穆里爾說還太少了。對大多數(shù)婦女來說,現(xiàn)在仍然很難。她承認有不少女交易員,但大部分都任職于買方機構,也有在賣方干的,都不是在大公司的要害位置擔任職務。她們不在并購部門任職,而是在研究所或資金管理部門工作。在這些部門里,她們的薪水不錯,而且與男同事同工同酬。婦女雖在資金管理上大有作為,但在交易工作中仍無大的突破。
現(xiàn)在,穆里爾在網(wǎng)上交易方面居于領先地位。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交易意味著穆里爾“在線”。她的公司向客戶提供24小時適時交易。現(xiàn)在,穆里爾還擁有一家市政府債券交易公司,名叫賽伯特·布蘭特福特·申卡公司。這家公司是證券交易行業(yè)內(nèi)唯一由女性擁有的美籍非洲婦女公司。只說穆勒爾對前景充滿信心,那簡直是太不到位了:
這些女孩子太不簡單了。我們是加州政府1.75
億美元債券的第一委派包銷商。真了不起。蘇姍·申
卡這個美籍非洲人簡直是個奇跡。她先在喬治亞理工
大學學工程,畢業(yè)后干了五年工程,干煩了,又到華
頓學了兩年MBA。五年后,她們或許會問:“這一切
究竟是怎么來的?”看吧,這一切正在發(fā)生。
穆里爾遞給我了一份放在她身后的簡介單,上面列著她的獎項,董事會席位,特別榮譽稱號,名譽學位,慈善事業(yè)清單等,足足有3頁。
我問這位了不起的女人。在我走之前,她想讓讀者知道些什么。穆里爾答道:“埋頭苦干,一往無前?!?br />
霍莉·斯達克是最耀眼的買方交易明星之一。她為共同基金工作。這意味著,霍莉位于今天金融界的頂峰,因為買方手頭有巨額的資金出入市場。
霍莉有著中西部人的那種姣好的面容和爽朗的笑聲,讓你很容易產(chǎn)生一種印象,覺得她無法適應交易大廳的嚴肅緊張的工作。然而在霍莉溫和的外表下,我卻看到了一個極富進取心的女性的內(nèi)心。她在紐約的代頓—格賴納—哈特曼—馬厄公司做交易商,還擔任有2l位成員的交易集團副總裁。該集團代表全美最大共同基金及公共與私人退休基金,在市場運行及大機構需求等事上極有發(fā)言權?;衾蛴握f的許多東西在今天已成了SEC的新規(guī)定:
我們?nèi)即蟪砸惑@,感到很滿足。我們工作得十
分賣力。作為一個整體,我想我們在華爾街贏得了應
有的尊敬。
霍莉是70年代末開始干這行的,那時候,大部分投資機構顧來的婦女都只能當秘書或助手。
1978年大學畢業(yè)后我就開始從事證券交易。但
當時我干的是市場管理與經(jīng)濟分析,我與公司主席蒂
姆·達頓一道負責澳本哈默資本金管理公司的工作。
當他受命去組建一個叫做迪龍里德資本公司肘,他對
我說:霍莉, 你來干吧, 你能當交易商。在那個時
候,他能這么講,真有點像神話——我也成了個交易
貝。
俗話說:傻人有傻福,這話一點兒也不假。要是
那時我清楚我要干什么,我肯定會夾緊尾巴就往山上
躲。我無知得驚人,但同時我并不羞于承認我的無
知。我問別人:我什么都不懂,所以請不要介意我問
你這些愚蠢的問題。事實是:絕大多數(shù)人都十分樂意
幫助你。
證券交易這一行,或者說我最喜歡這一行的地方
是,你學得越多,你越覺得不夠,要學的東西反倒越
來越多。這是一個生機勃勃的行業(yè)。我今天的交易方
式同我剛起步那會兒簡直是天壤之別,原因在于有了
電子交易。由于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因而這個市場特
別激動人心。
我太幸運了。我有一個大多數(shù)人不可能得到的機
會。一般來講,交易本領是通過接電話、通過跟老手
一起干學來的。很難找到一本書教你如何干。
我記得有個人跟我講:交易圈里,你的信用就是
一切。你想想,數(shù)十億美元瞬間轉手,憑的就是一個
電話。所以你一定得有把握,電話那頭的人必須是完
全信得過的人。
霍莉的交易室位于曼哈頓中心,交易桌上四臺電腦。房間不大,最多容納三四個人?;衾虻墓臼窒矚g購買小公司的投票——市值不到5億美元的公司。情況好的話,一天可成交5000股。最難的一點在于,當霍莉需要購買的公司的股票數(shù)目出現(xiàn)時,她必須要在場。要是她錯過了——比如說有75000股,這極可能是三個月中最大的一筆交易——若是她錯過了,她就失職了。什么地方都能買賣股票,因而買方交易商必須隨時關注市場,尋找流動性最大的股票。在一個地方錯過了,意味著錯失良機,那就什么都做不成了。
我每天早上6點起床。稍微清醒點后,就開始收
看CN&C與CNN新聞,了解海外行情。(華爾街日
報)送到我家,我一邊喝早茶一邊迅速瀏覽。7:45
分我來到辦公室,進一步了解國際市場以及我們自己
的股票,我察看英斯汀網(wǎng)絡,它們都向你提供所有的
分析數(shù)據(jù)和圖表及新聞回顧。8:15分,我開始從經(jīng)
紀人那里接電話,聽聽他們的看法直到9:10分。
這一切完畢后,我們就要商量上午干些什么,怎
么個干法。9:20分,你收到開市前的電話。9:28
分到9:31分,大家忙得一團糟,你得迅速把手下人
打發(fā)到交易大廳。
有時候,你也不用慌,后退一步靜靜關注行情。
我最喜歡這樣的一句問話:“你在干啥?我說我在積
極關注行情。有時你只能關注行情,因為你不想草率
入市,必須等著時機來臨。中午我吞下一塊三明治,
沒有時間出去吃飯。下午6至7點下班。若這時有什
么大事出現(xiàn),我則可能接著在英斯汀網(wǎng)上交易。周末
是我休息的時間。我丈夫也是干這行的,我們經(jīng)常談
論市場行情。周末我們來到鄉(xiāng)間,什么事都不干。我
做飯和料理花園。
盡管霍莉事業(yè)家庭兩不誤,但她本人仍認為,女性要在金融界站穩(wěn)腳跟,特別是在交易大廳里占有一席之地,困難還是要比男人大得多:
過去婦女從事證券交易,通常都是當助手或搞些
文字工作。只是從前幾年起,她們才開始接受訓,但
仍有很多婦女不愿從事交易工作。因為你要想顧家的
話,干證券交易這行就太難了。工作時間不固定,只
要沒收市,你就得堅守崗位。你沒有辦法出去吃午
飯,你得隨時呆在那兒。話又說回來,市場瞬息萬
變,你想走都無法脫身。你一離開,5分鐘后市場就
變得面目全非。
婦女在交易廳這個封閉環(huán)境里被粗暴對待。這點
是毫無疑問的。這種情況多出現(xiàn)在賣方身上。我同別
人一樣愛開玩笑,喜歡幽默。但幽默歸幽默,不能出
格。這一行畢竟容不得溫良謙恭。你不能漂漂亮亮地
抱手坐在那里,裝出一副大家閨秀的模樣。你必須得
充滿信心,你得相信你的判斷。交易員必須迅速做出
決定。當然,你的每個決定不可能都是正確的,但是
你得從錯誤中吸取款訓接著干。你不能坐在那兒某件
事情傷心兩個鐘頭, 你沒有時間。對于很多婦女來
說,做到這一點是十分困難的。
新年前一天,在加州的卡梅爾西班牙灣的高爾夫球場上,路易絲·瓊斯在134碼外一桿將球擊入洞。接著,她又開始從500碼外擊打,準備讓球入進第18洞。整個俱樂部的人都在觀看這位有著運動員般矯健身姿的金發(fā)女郎的精彩表演。她動作優(yōu)雅,技法嫻熟。
路易絲32歲,單身一人。她是紐約股票交易所的一家公司的業(yè)主。她早年的生活距優(yōu)越的高爾夫球場實在太遠。她出生后兩天,就被拋棄在紐約一座電話亭里。那天寒風刺骨,兩天后就是圣誕節(jié)。路易絲讓我大吃一驚的是,她至今不知她是哪國人。她仍想知道她親生母親是誰。有一次,她徘徊在當年那個電話亭邊,希望奇跡能夠出現(xiàn)。她希望有一位女士走來,而這位女士就剛好是她的母親。
不可思議的是,在路易絲身上,我找不到一丁點兒痛苦的表情。她那雙淡藍色的眼睛里總是閃爍著熱情與喜悅。
我5歲時,養(yǎng)父把我?guī)У疆數(shù)氐囊患毅y行,把我
放在柜臺上,開了我的第一個賬戶,他向我講什么是
利息。當我聽到錢也能賺錢時,我著實嚇了一跳。從
那一刻起,我對金錢的興趣便濃厚起來,而且從小就
雄心勃勃。
路易絲是交易大廳的經(jīng)紀人。她的委托人期望她能在交易大廳中察顏觀色,體會行情,了解對手,為他們賺錢。
我早上6點起床,7:15分到交易所。我在晚上
鍛煉身體。我十分注重保持體形與健康。我只喝姜汁
麥芽酒。要沾染上華爾街的那種習氣很容易,下班后
坐在外面喝酒,放松。我寧愿工作也不愿在家獨飲。
7:15分,我來到午餐俱樂部, 讀《華爾街日
報》、《投資者曰報》、《紐約時報》的商業(yè)欄和(今日
美國)。我要了解歐洲市場,看看外匯和商品交易所
行情。我試圖發(fā)現(xiàn)當天市場的熱點。爾后,我打電話
給我的委托人,告訴他們我對市場的判斷。用這種方
式開始一天的工作真是不錯。我給每個委托人打電
話,他們把我的電話接到揚聲器上,于是整個交易間
的人都能聽見。我愛在交易大廳打電話,我喜歡呆在
大廳里,那里有熱情,有沖動。開市后,我泊不及待
地跑進大廳。
交易的全部竅門在于保持平常心,你不能跟你的
頭寸結婚。要是你有一個好主意,你就干,若行不
通,掉頭就走。只有持這種態(tài)度,你才能賺大錢。要
是你手上有什么東西不對,你仍說:“我想我是對
的?!币沁@樣,你就是太固執(zhí)了,太動情了,太投
入了。你真的不能這么干,有時你真得橫下心腸。你
得天天無數(shù)次這么干。只要你有一個計劃,就能這樣
干。
交易商通常把大買賣分成小額合同,以掩人耳目。要是不這么干,價格就會受到影響。干這一行得有靈敏勁,還得保密。
與她的童年生活一樣,路易絲的問題往往出在個人生活上,而不是工作中。她十分著迷打高爾夫球,然而卻找不到哪個俱樂部會吸收單身女性。而且她能加入的那些俱樂部,僅限女性在下午打球。路易斯萬分沮喪,她雖然掙錢成堆,卻不能按她希望的方式來花錢。在她的海濱夏季別墅里,路易斯一打網(wǎng)球就是幾個小時,算是出口氣。
蘇珊·奧莉娜頭上吊著一枝巨大的活動吊燈,同她面前的辦公桌一樣大。她望了一眼窗外,臉上容光煥發(fā)。她開始回憶起她是怎么加入證券交易行的:
剛開始時,我并沒有太大的期望。聽起來很不可
思議吧。那時我甚至搞不清我到底要不要我自己的事
業(yè)。象許多人一樣,我很好奇,愿意努力工作。我不
著于提問,因為我沒有什么值得我去保護的。我從不
會過分地迫使別人努力工作,也從不強人所難。這
樣,你看起來也就不那么有威脅。人們對我也很開
放。在W·R·格列斯公司時更是這樣,我是公司里任
職時間最長的副總裁,我得間公司里的一群老家伙匯
報,這些人很早就在公司工作了。在討論聘用我時,
彼得·格列斯也有份。這些人給予我事業(yè)極大的幫助。
要是她不清楚自己應不應該有一番作為,蘇珊又怎么能成為紐約福特基金會固定收入投資部的主管?她掌握20億美元的投資,能完全獨立進行交易。
我那時在銀行受訓,被調(diào)到信托部工作。那時候
沒有多少固定收入投資基金拿給你管理。人們?yōu)樾磐?br />
賬戶購買市政府債券,因為那時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
退休基金。我弄懂了債券是怎么一回事。這段經(jīng)歷太
寶貴了。
我為GE退休基金工作時,掌管著一個很大的固
定收入投資組合項目。后來我又為w.R.格列斯干,
一面當固定收入投資部的經(jīng)理,同時還管理退休基
金?,F(xiàn)在,我在為福特基金會工作。我比投資業(yè)中工
作的大多數(shù)女性都年長。當我開始進入這一行時,人
們還沒有把婦女看成是可以從事這一專業(yè)的人。婦女
被認為只配搞后勤,是輔助人員。我想我很幸運。在
當年那家銀行里,我的上司是個很不錯的人。他是我
的良師,他鼓勵我,讓我自己干,讓我自己清楚自己
的能力。他能做到這一點,實在難能可貴。我想我的
經(jīng)歷很特別。
蘇珊的辦公室看來絕對不像是個交易場所。一臺電腦放在卜邊,在諾大的房間里很不起眼。后面的書架上擺滿了書,前面除了沙發(fā)外,什么都沒有了。后邊是一堵玻璃墻。這間辦公室是一個更能讓人冷靜思考的地方。
蘇珊捋了捋她的紅頭發(fā),繼續(xù)對我講起她的經(jīng)歷,似乎她自己仍想把它全部搞懂似的:
我從來沒有為我的事業(yè)定過方向,我從沒說過我
要這么干,我要那么干。也沒說過幾十年后我退休時
會是什么樣子。我想,部分原因在于,當我回想起我
在1967年時,我不清楚這個世界能給我些什么。我
對將要出現(xiàn)在我身上的事都持開明態(tài)度。我沒有自己
的小算益。只要房門是敞開的,我就愿意走進去。我
認為只要愿意去尋求,生活中機遇很多,你不知道機
遇將把你帶到什么地方。不管我做什么,我總是盡可
能地做完它,盡可能獨立地完成。
現(xiàn)在,蘇珊還是一家專門捐助資金的慈善機構的一名成員。這個機構所在的大樓共10層,其中的9層賺來的錢都用于捐贈。蘇珊一個人掙的錢就足以支持起整個機構了。
我在世界各地投資債券,在各個時區(qū)做生意。我
還得管理外匯,我得學會怎樣套期保值。這正是固定
收入投資組合管理方式的一大變化。市場全球化的確
效力非凡。
另外一個變化就是美國及其他一些國家抑制通貨
膨脹能力的提高。70年代, 固定收入投資市場天天
都在貶值,高額通貨膨脹席卷了全球。于是出現(xiàn)了房
地產(chǎn)暴漲,因為人們都向?qū)嵨锿顿Y。隨著我們對通貨
膨脹的理解進一步加深,政府采取各種措施戰(zhàn)勝通貨
膨脹,固定收入投資市場也大大變了樣。
固定收入市場對利率風險總是特別敏感,但是現(xiàn)
今的利率變化也不像物價以兩位數(shù)上漲的年頭那樣
了。通貨膨脹被馴服給固定收入市場帶來了極大的影
響。如何組合固定收入投資,才能使固定收入證券如
期地在一個均衡的投資組合里帶來風險降低后的回
報。
我看了下蘇珊的電腦,想知道她是怎么交易的:
我同經(jīng)紀人打交道,經(jīng)紀人是資金來源,我本人
也是資金來源。我買他的頭寸,也向他賣我的頭寸。
在我看來,達成一筆交易實際上是我對來自經(jīng)紀人的
信息作出的反應。在很多情況下,我的反應還取決于
經(jīng)紀人本身的頭寸。這種方式利弊均有。你應清楚市
場行情,你的目標, 向那些有頭寸的人購買,這才是
最有利的。若是我決定買德國債券,我正打算同所羅
門兄弟的一位經(jīng)濟學家的一起干,我們則知道所羅門
手頭有這種債券,但卻向戈德曼購買,而戈德曼可能
有貨有限。若是我這樣做,會對我十分不利的。這樣
價格也會大不相同。
樓下我看到了瓊安娜,她在交易股票,她同蘇珊一道管理著30億美元。1978年,瓊安娜在福特基金以一名臨時工的身份開始交易。開始時她僅是一名助手,誰不在辦公室,她就去填補。后來,瓊安娜也成了一名交易員。
我認為在買方這邊,婦女有許多機會。在賣方,
婦女還未發(fā)展到那一步。我想賣方婦女也很多,但沒
有買方這邊的婦女得勢。
同蘇珊恰好相反,瓊安娜的辦公桌上堆滿了電腦,布魯伯格、市場行動、第四市場等等各種交易系統(tǒng)。但我注意到瓊安娜,大部分交易是通過經(jīng)紀人成交的。
每天早上8:15,我們的每個經(jīng)紀入都會給我們
打電話,給我講她們的研究結果、策略、經(jīng)濟動態(tài),
債券市場行情,任何剛剛公布的經(jīng)濟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有
時,這些電話很管用,有時則沒有多大用處。但給我
打電話是我對他們的要求,每天早上都得打。即使什
么消息也沒有。我已要知道他們沒有什么好講的。一
無所有,有時這意味著有些別的東西。
9點過一點,我就同資產(chǎn)組合投資經(jīng)理討論,看
看他們手上有什么東西。,我們在一起商量,決定早上
買賣些什么債券。我有時會讓CNBC的新聞節(jié)目一
直開著,這樣,若有什么大事,或是海外市場有什么
出入意料的波動,打開電視,我就是要聽那些人七嘴
八舌地講些什么。
這種保守、注重長期效益的投資方式意味著福特基金會的回報率也不是那么高。她們每天的交易量也不過幾十萬股。在蘇珊看來,10至20種股票就夠她忙一整天了。
只要是可能的話,我會在市場允許的范圍內(nèi)盡量
抓緊成交。有些生意要難做些,你甚至連2500股也
賣不出去。你只能等,盼著買主或賣主出現(xiàn),才能做
成一筆交易。我們對價格相當敏感,我們也不會一次
性大量成交,而是將大折小,看看長期效益如何。
我在這行里已干了很久了,長期的經(jīng)驗讓我清楚
這時別人在干些什么。若出現(xiàn)的是個新面孔,我會特
別小心。這兒賣5000股,那賣5000股,這樣一來,
他們也就大概清楚我是怎么做生意的,也清楚我希望
他們?nèi)绾翁幚砦业挠唵?。時間長了,你也有了關系。
若是個老手,我給他們的自由也就多些。
比起分析家或資產(chǎn)組合經(jīng)理而言,我更愿意做交
易員。原因在于,市場每天4:00收市,這之后你什
么都干不成了。當然我也還能通過電子交易繼續(xù)干,
但我的意思是,我的工作在4點也就結束了。我無法
再回到四點之前。我能判斷我每筆交易是好是壞,或
是說這個交易能維持多久?,F(xiàn)在,要是一筆交易能管
半小時,你就是個天才了。我特別喜歡這點,這是種
瞬間的滿足感。我回到家,我清楚自己一天都干了些
什么,我也清楚這一天是怎么過來的,每筆交易是怎
么做成的。
紐約市中心的摩天大樓,卡羅琳·杰克遜的豪華頂公寓。寬敞的起居室里,地上擺滿了各種健身的器材,啞鈴,墊子,太陽光暖暖洋洋地照進來,房間里回蕩著新時代的流行音樂。
衍生工具行業(yè)的每個人似乎都知道卡羅琳·杰克遜是誰。她曾是國際換匯與衍生工具協(xié)會的執(zhí)行主管與董事?,F(xiàn)在,卡羅琳已改頭換面。身著短褲T恤,她的打扮著實讓我意外。她的實際年齡年輕得多,身材苗條勻稱,金發(fā)大眼。我想卡羅 琳是從工作中退出了,從壓力中解脫,放松一下自己,看來我是錯了,在這張漂亮的面孔下,是雄心勃勃,壯志凌云。卡羅琳只不過是稍適片刻罷了。
我想寫書。我參加了一個寫作班,還有一門短篇
故事寫作課程。大家一起寫,一起討論,這對我很有
幫助。我真的很喜歡寫東西。我在前三個月內(nèi)寫的東
西比我這輩子寫的加起來還多。我很高興。我的書已
寫了幾章。我還要寫兩幕戲劇,三個短篇故事。我想
再多也不夠。
卡羅琳想以紐約的大環(huán)境,以及她在金融業(yè)的經(jīng)歷為背景,創(chuàng)作通俗小說。現(xiàn)在她一周教五次健身課,有時是在紐約體育館上課。
生活中有三件事對我來說很重要:寫作,派生工
具與健身。我希望我能很好地平衡這三樣,而不是太
投身于衍生工具。
卡羅琳是個復雜的個體,對生活充滿熱情,這種激情讓她對生活充滿了好奇,想一一嘗溫百般滋味。在我看來,交易員都是性格單一的人。他們總是專注于他們的工作,沒有時間干別的事。當卡羅琳身為交易員時,她也是如此。然而突然之間。她真情流露,唯一未變的是她那股從未停下來過的沖勁。
電話錄音機響個不停,里面的聲音讓我看到了她的生活的縮影。一個男人的聲音,約她出去;生意場上的聲音,請她在什么會上發(fā)言,給予支持,以專家身份出席一個衍生工具案例的調(diào)查,其余的就是舊時好友打電話詢問請私人健身教練的事。她會不會出去吃比薩餅,看電視呢?大概不會,卡羅琳僅是休息片刻,但很快又有新的目標在等著她了:
前兩年在國際換匯與衍生工具協(xié)會那會兒,一個
月我得抽出三個周末為之左右奔波。若是給我的生活
畫個圈,只有兩部分,國際換匯與衍生工具協(xié)會,還
有就是唾覺,要是我在睡覺—N話。生活中還有很多事
情也是很重要。在交易圈里,我發(fā)現(xiàn)我對法律的興趣
越來越濃。我也報名參加了法律學習班。我也不想與
衍生工具市場一刀兩斷, 但我想要能自主我的時間。
衍生工具是個韋人嘆服的行業(yè),它在我心目中有著極
其重要的地位。我能成為它的一分子, 我深感激動,
而目我希望,我能以某種身份一直是它的一部分。
那為什么卡羅琳要離開這行呢?
首先,說我一勞永遠永遠地離開是不恰當?shù)?。?br />
我個人而言,寫本書十分重要。不管這本書是好是
壞,出版界會作出評判的。自打我8歲起,我就有寫
本書的想法,但始終抽不出時間。直到我翻過40歲,
想想我的個人生活目標,才發(fā)現(xiàn)在這點上我差得太遠
了,盡管這一直是我的頭等大事。
我在衍生工具行業(yè)干了15年,從它誕生之初我
就開始了。我簡盲覺得自己像是它的相母。我對這行
有一種主人般的自豪感,我絕不會一定了之。15年
過去了,回想起當初,我確實體會到我盡了全力。我
是曼哈頓銀行最初的那批人之一,這真是太好了。我
從最底層干起,要多底層有多底,底到什么地步,我
會為了保證電報發(fā)了出來而加夜班。
我從1982年開始干,但衍生工具小組盲到1983
年才成立。我親身經(jīng)歷了曼哈頓銀行信貸部門整個發(fā)
展規(guī)劃過程。我的開始困難重重。當時,我正在寫勒
斯特讀博,24歲。一切都很好,我通過了所有的考
試,我正在讀博,這意味著你在寫博士論文。24歲,
博土,從未工作過,聽起來真是有點荒唐可笑。
于是我找到我的博土論文導師克利卡·史密斯,
跟他講我真的想先工作一段時間。他幫我安排了一次
面試,在曼哈頓銀行的金融公司。公司里的人都是從
芝加哥大學或羅切斯特大學畢業(yè)的。那里效率至上,
所以我想這對我很適合。而目我能邊干邊寫博土論
文。不幸的是,我才到那兒兩周,這個公司就被解散
了。
我放棄了我的全額獎學金,在紐約租了套月租
800美元的公寓。我有點兒擔心。還好,那是在80
年代初。我到了那兒.對自己講:我要參加完這個信
貸發(fā)展規(guī)劃的全過程。當我離開時,這個小組重新組
成了一個叫做換匯集團的小組,沒人愿意去干, 因為
都搞不懂,而且人人都想去辛迪加、規(guī)劃融資及貸款
部這些大通曼哈頓銀行名氣最大的部門。我說:你們
不干我干。因為我喜歡能固定在一個上司手下工作,
當然到了后來,這個行業(yè)成了大熱門。由于其顧客基
礎出類拔萃,曼哈頓銀行成了這個行業(yè)的領頭羊。
一切都是那么的令人激動,很難描述那些曰子。
一切都是新的,每天都不可預料。你真的覺得你處在
一個了不起的新生事物的最最開始。我天天都能感覺
到這點,能感到我是多么的走運。我不停地間自己:
要是衍生工具如此之好,能好多久呢?想到這里,我
現(xiàn)在就會覺得自己那時有些天真。我沒有想到這個行
業(yè)能存在這么久。我當時想會有新東西代替它。我們
所干的一切就會象M&A計劃融資那樣,光輝歲月終
會過去。但是我們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又添了新產(chǎn)品。
所以在那里很有意思。我能干很多事,因為衍生工具
不斷地在向前發(fā)展。最初,衍生工具是為企業(yè)融資機
構服務的。你可能四個月才有一筆買賣做。那是一段
好時光,我們賺了很多錢,但卻沒有人買賣衍生工
具。
后來,我們開始少量買賣衍生工具,也不那么有
融資結構的味道。我的老板走了,新來了一個。他說
我們要開始交易衍生工具了。由于我擅長定量分析,
他要我主持交易大廳的工作。當然我那時從未干過交
易員。我得從頭干起,管銷,計算方法,一切從頭學
起。我那時才28歲,身負如比重擔,有點不可思議。
但卻非常有意思。我熱愛這一行, 因為它總是嶄新
的,變化的,發(fā)展的。
蓋爾·潘凱是紐約股票交易所的大廳經(jīng)紀人,冷峻,職業(yè)化,頗像瞬間新聞節(jié)目里的評論員。當我還在倫敦做基金經(jīng)紀人,把買賣單發(fā)向紐約時,我就盼著能親眼目睹大廳經(jīng)紀人是如何處理越洋交易電話傳遞的訂單的。我要是想買賣某種股票,我就先遞給我的交易員一張訂單,我的交易員再次電告?zhèn)惗亟?jīng)紀公司的交易員,經(jīng)紀公司的交易員又打電話給身處紐約股票交易所的場內(nèi)經(jīng)紀人,讓他來執(zhí)行訂單。這就是蓋爾的工作。
人們往往把大廳經(jīng)紀人看成是在傳遞訂單,而非真正在交易。而事實上,他們每天都在以驚人的速度進行著交易,其工作是繁重費力的。經(jīng)紀入的藝術在于精確地判斷何時出擊,何時伺機不動,這意味著他們必須能一方面判斷入市,一方面又能耐心等待,能攻能守,伸縮自如。市場行情瞬息萬變,而股價能在一秒之內(nèi)翻江倒海。
我同蓋爾一道穿過鋪著叫不出顏色的亞床油地氈的大廳,路過一個擦皮鞋的攤子,經(jīng)過許多道門后來到了主交易大廳。一下子,我們就從悄然寂靜進了人聲鼎沸、人頭攢動的大混亂中。
交易大廳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每次當交易大廳出現(xiàn)在電視屏幕上時,觀眾看到的都是一座七層高的大樓。每次提到道·瓊斯以多以點報收時,都是大鐘一敲,鐘聲一響。這些形象與聲音成了我們心目中的“市場”。你能感覺,能目睹,能聆聽。紐約股票交易所是世界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人們?nèi)阅苊鎸γ嬗憙r還價進行股票交易的場所之一。
一隊攝制組擋住了我們的去路,請蓋爾現(xiàn)場談談她對市場行情的看法。我后退一步,腦袋里有了這么種想法;在這個被理性占據(jù)的交易世界里,蓋爾還是個新面孔;年輕,自信,腳踏交易實地,一步步干上來的非洲籍美國女性。蓋爾連珠炮的分析實事求是,一針見血。當攝制組退去后,我發(fā)現(xiàn)電視機在交易大廳里太顯眼了。陽臺上就有電視間,電視屏幕隨處可見,交易員只要一抬頭,就能看到屏幕上滾動播出的股價變化,幾乎沒有必要去看大老遠掛在墻上的巨幅液晶顯示屏,上面有道·瓊斯指數(shù)的變化。
蓋爾對我講了她的經(jīng)歷:
我17歲高中畢業(yè),就得立即工作。我周五剛從
一所天主教女子中學畢業(yè),周一我就開始在紐約股票
交易所上班。那天我?guī)缀跏且粓F黑地定了進去,你知
道,梳著兩條豬尾巴辮子。渾身濕透。那里的人都是
男人,個人身高六尺。說什么文化沖擊?;氐?971
年,這里是男人的世界。
開始是很難的,比什么都難。
一個女人,背景完全不同,高中畢業(yè),要定到今天這步,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我很早就被告之我不能上大學,不是什么老師,
而是我母親。我的姐姐上了大學,但輪到我肘,家里
已經(jīng)沒有錢了。我只能工作掙錢。
交易所的經(jīng)紀人周末在新澤西部外打完高爾夫球,周一回到紐約;而蓋爾,乘地鐵從市中心的貧民區(qū)來到紐約證交所。
這些人都是精英,人人都高人一等。即使是他們
的消息也讓我吃驚,這意味普不同的方式。當別人介
紹我時,他們的對話風格都是我從未體驗過的。真的
是太難太難了。
我就是這么到了華爾街。我先前申請了三份工
作,兩個都是保險公司。因為在那個時候,高中生都
想進銀行,進保險公司工作。我根本不知道紐約股票
交易所是怎么回事,什么是股票、債券、外匯、金融
風險,學校里又不教這些。
從蓋爾剛起步到現(xiàn)在,25年了,現(xiàn)在她已有了自己的“席位。。對一個人黑人,婦女而言,這簡直不是玻璃板,而是水泥板——她壓根就看不到出頭之日。顯然,蓋爾毫不在意。
當蓋爾回憶起她第一次交易時,她的神態(tài)不再那么自信,而是有點畏懼:
我被嚇死了,真的是嚇死了。真讓人害怕,你做
一筆幾百萬美元的買賣,你沒有辦法不想到這點。你
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你用的是別人的錢,
你可不想出什么差錯。我記得我能在同時既得意又害
怕。你的感情是那么豐富,那么激烈,但是你必須控
制好,一是你闖過了這關,你就會愛上這行的。
周圍的人來人往,一片混亂,實際上這些人是在對市場的起浮做出反應。一切都好,這意味著買賣做成了。表面的混亂是有組織、有計劃的精確活動。人們趕到某個交易點買賣他們的下一個股票。因為在大廳里,只有到某個地方才能買賣某種特定的股票。你就得擠開眾人,找到地方。主持交易的專家代表了若干種股票,這些股票只能是由他負責。你也只能從這個人中買賣。
我們?nèi)サ氖荌BM。當我們到了那兒,蓋爾把我拋在一邊,為她的委托人買賣IBM股票。她鉆進人群。一大堆交易員圍著IBM專家,焦急地等待成交??隙ㄓ惺裁葱侣劇總€人都爭著引起IBM專家的注意。專家面對交易員,就像個拍賣師那樣,大廳里進行著數(shù)百個類似的迷你拍賣。只不過大廳里的拍賣太快了,很難隨時跟得上行情。
幾分鐘前還又說又笑的蓋爾,現(xiàn)在已板著臉開工作了。她高聲報價,聲音蓋住了交易員,她要擊敗對手。在這種地方交易股票得有牌手察顏觀色的技巧。人人都帶著假面具,他們越是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們在干什么,就越是讓人捉摸不透。經(jīng)過幾年來在大廳里的翻滾,蓋爾已能看出對手是誰,并已學會揣測對手的意圖,他們手里到底拿著哪張牌。蓋爾注意聆聽周圍人群的談話,她審視著他們的表情。比起商品交易員揮舞著手臂示意是買還是賣,這里的身體語言沒那么多,更多的是眼神交流與音調(diào)的細微變化。
蓋爾從未厭倦過——她一直旋風般地忙碌著。她在人群中穿動,示意我她又要到下一個交易席去了。路上,我們經(jīng)過了蓋爾的交易間。她手下的文員正在接電話,記下訂單,等著她去成交。這個場面讓我想起了接力賽跑。蓋爾交給手下已成交的訂單,手下又給她要成交的訂單。咽下一口可樂,蓋爾又風般沖進大廳。她的手下能通過電話和傳呼與她聯(lián)系。由交易間的文員一張張累積起數(shù)百萬美元。切忘注意力分散。有選擇地集中精力最為重要。要是她老是回想起上筆交易,那注意力肯定是要分散的。
蓋爾一邊對我講著,一邊又走進了大廳:
我愛這里洋溢著的那種能量。它讓我著迷。即使
交易廳十分寂靜的時候,也總有一些激動人心的東
西。總有新聞。我喜歡這里,因為我不可能在別的任
何地方學到交易所在過去25年里的教我的金融學知
識。這像是文學與金融合二為一的大學課程。
我的工作讓我對人很敏感, 因為你同別人緊密合
作,一整天你都跟人眉碰房地工作著。交易有很多規(guī)
矩,你不能胡來,你得很專業(yè)化。
蓋爾一邊抬頭關注價格,一邊同我講話。她的眼睛又在外匯、股價上滑過,很快又注視到頭上的CNBC新聞。通過不停地注意屏幕上的各種變化,蓋爾同交易所里其他人一道同時吸引著信息。這時,她對我倆周圍的事無動于衷。要是她發(fā)現(xiàn)價格變化會影響到委托人的股票哪怕只比別人早20秒——蓋爾就能找到更好的價錢。掌握的信息越多,越有競爭力:
我每天上班前就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我5:30
起床,讀完(華爾街日報》,收看CNBC、CNN新
聞,一邊還得梳洗打扮。要是我發(fā)現(xiàn)IBM有新聞
——我關注所有的技術股——我就會再去看看DEC,
你必須得有全局觀念。
對于我來說,股票交易是毅力、智慧、膽識的結
合。你吸引信息,分析信息,付諸于行動。在外行看
來,股票交易就是一大群人那兒大喊大叫,而實際
上,這是個思維過程,你不停地想:我該不該這么
干?那樣干又好不好?與此同時,你又不得不受制于
委托人對你的要求。都不容易呀。
一天結束后,我累垮了。我們從來沒有停下來過。蓋爾沒出去吃午飯,她手下的文員也一樣。連續(xù)6個小時的肉搏式的讓人胃痛的高強度勞動,市場行情就像環(huán)滑車道般的時起時落,忽好忽壞。道·瓊斯指數(shù)上午上場80點,下午又跌落43點。有時我覺得我們是緊抓著市場不放。
在交易大廳出口處,蓋爾向我吐露心聲:
我夢想著成立自己的公司,我也這么干了。公司
尚處于萌芽階段,仍是嬰兒,需要關心呵護,細心照
料。我今年42歲,5年前我開了自己的公司。我縱
身跳下懸崖,還好,至今一直都有降落傘。
《華爾街寫真》
[美]希拉里·戴維斯 著 曹德俊 付濤 肖榮 張放 譯
第八章 錢無國界
當投機商贏利時,政府當局總是在這樣或那樣的
地方?jīng)]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但政府卻不愿承認自己的
無能。他們寧愿高聲叫嚷著把投機商全都絞死在電線
桿子上,也不愿稍微認真反省一下自己究竟錯在哪
兒。
——喬治·索羅斯《索羅斯論索羅斯》
你非得身臨其境目睹外匯交易的全過程,才會清楚交易過程進行之快,才能了解相互影響在交易過程中起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能感受到交易商與推銷商之間的緊張氣氛。推銷商與交易商各事其主,前者為其客戶賺錢,后者則是捍衛(wèi)各自銀行的資本。打個比方,一個委托人打電話說想出手價值5億美元的日元,交易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交,將其全部買下。現(xiàn)在他手上已有價值5億美元的日元。下一步要干的就是全部脫手,而且要快。
他起身喊道:“賣日元?!绷⒖蹋灰状髲d里的每個人都會打電話詢問日元價格。當這些人弄清行情后,就開始報價:“1美元93.5日元?!薄俺山?”“成交50”,又有一個人喊道:“l(fā)美元93日元,買50!”交易商又喊回去:“你50!”。交易就這樣一筆筆繼續(xù)下去,直到交易商對他手上所持的日元數(shù)量滿意為止,例如只剩下一半。
交易商的藝術在于對他所持的頭寸保密,不能透給市場半點風聲。頭寸的大小也是每個交易員所需保護的最關鍵的信息之一。成功的交易商中極善操縱賬戶上的頭寸,以擊敗市場上的那些對手。
邁克爾·保羅曾在瑞士聯(lián)合銀行負責管理交易商,對交易商的這一種看家本領有這樣的描述:
交易商可能會直接與同行打交道,但更為常見的
是通過經(jīng)紀人來做買賣。你讓經(jīng)紀人為你在市場上找
到愿與你成交的人,你也不必去同任何交易商討價還
們。這樣一來,你就不會被自己的聲音中的某種不
安,自己所表現(xiàn)出的猶豫不決,甚至是感冒癥狀而暴
露秘密。對方對你的一切也無從知曉。此外,經(jīng)紀人
還能把某個人在市場上干什么的事情掩蓋起來。你的
頭寸大小也就得到了保護。要是你想大規(guī)模調(diào)動資
金,肯定不愿讓他人知道,因為別人會趁機調(diào)價,跟
你對著干。
人們普遍認為,只有年青人才能承受全球最大的證券交易市場的工作壓力。日均成交額上千億美元,數(shù)十億的美元在數(shù)秒鐘內(nèi)從一國流向另一國,又流向第三國。交易商進入他們的金融世界的方式跟我們上網(wǎng)差不多。顯示器上跳動的數(shù)字把你同全球經(jīng)濟緊緊相連,這個看不見的金錢世界是如此富有生氣,如此真實,就連周圍的現(xiàn)實世界也望塵莫及。交易商瞬間就能察覺到反常之處,并能立即調(diào)動數(shù)千萬美元。與此同時,他們密切關注著和分析著潮水般涌來的信息。交易商不僅靠信息發(fā)家,也在變化與混亂的游渦中致富。
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后,匯率從固定變?yōu)楦?,外匯交易商們開始嶄露頭角。浮動的美元使得其余的貨幣也跟著波動,匯率變動令交易商烽擁奔向市場。
交易商操縱著一個“日不落”的市場。從東京到倫敦,到紐約,外匯市場24小時都在營運,交易不間斷進行。倫敦時間早晨8點開市之時,東京與香港則正是一天的打烊之時;倫敦時間下午l點,紐約的外匯交易卻剛剛開始。表面上,外匯交易是沒有國界的,由于你能通過電話、電腦在任何地方進行任何一種交易,盡管如此,在許多情況下,外匯交易也主要集中在相關貨幣所有國。例如,法蘭克福的外匯買賣差不多都是與德國馬克相關的。擔任倫敦市長的保羅.紐沃爾爵士一直密 切關注著金融市場動向,他這樣評價說:
倫敦是歐洲唯一的真正意義上的多種外幣交易中
心。其他的外匯交易中心基本上都是買賣本國貨幣。
然而在倫敦,僅有10%的外匯交易是與英鎊有關的。
國際清算銀行3年發(fā)表一次調(diào)查報告, 其1995年秋
發(fā)表的報告表明:在過去的3年中,倫敦在全球外匯
市場的市場份額從27%上升到30%,且日均成交額
攀升50%,達到1200億美元。
倫敦的市場份額同紐約、東京、巴黎加起來差不
多大,是法三克福的6倍。倫敦是流動資本所在地,
是上演重頭戲的地方。
你可能會認為,隨著全球貿(mào)易的發(fā)展,新興民主國家的加盟,大部分外匯買賣將服務于進出口之類的經(jīng)濟學概念。而事實上,在全球30萬億美元的外匯交易中,僅有5000多億是同商品與服務貿(mào)易有關。
貨幣買賣本質(zhì)上是出于金融的需要,而不是商業(yè)的考慮。更為恰當?shù)谋硎鰬?,貨幣在哪里能賺取最高利息的問題,或者說是由于某個國家經(jīng)濟狀況好轉,該國貨幣有升值的可能,而資本能從這種可能中賺錢的問題;或者資本在出現(xiàn)政局動蕩之時,能在哪里找個避風港的問題。資本會因為當局可能出臺更多的管制措施而外流,也能從一個經(jīng)濟狀況每況愈下的國家撤走。大部分資本都被被用于外匯投機,做這種錢生錢的生意。
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想到外匯買賣主要是出于投機就感到非常不安。而且在當權派中,還存在這樣一種普遍擔憂,那就是外匯交易商在摘投機的同時也在掠奪著政府的權力。反過來,政府也感到自己權力受到侵犯。外匯市場是全球性的、公開的、自由的,其主人不是政府,而是市場參與者。
斯坦利拉斯斯·雅蘇科維奇在倫敦開了一家銀行——歐洲銀行公司。該銀行在外匯市場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特別反感政府對外匯交易商的攻擊:
每當出現(xiàn)英鎊危機時,工黨的部長們就會指責外
匯交易商。這些交易商大多是倫敦人,歷來干這行。
這些人的父輩推著手推車在街頭叫賣,他們是活躍的
交易商。他們對外匯買賣這行有看真感情。他們是不
遺余力,甚至是極端的親英派。若有什么情況,他們
很可能是賭英鎊漲,而不是賭跌。你必須包容他們的
這種樂觀態(tài)度。
鑒于這種情況,我過去在給這些部長們的信中曾
這樣寫道: “你們清楚,我認為你們的指責是沒有根
據(jù)的,你們指責的是一群實際上從事著一項十分有價
值的工作的人。是這些人使倫敦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外
匯交易中心。為什么你們不親自來交易所,看看他們
是如何工作的呢?。你知道,部長的回答總是。我沒
時間?!彼麄儗τ诮灰咨唐婎H深,執(zhí)迷不悟,這令
我十分惱火。因為在我看來,交易商是本分的公民,
從事著一項有益的工作。
我們不妨把外匯交易商比喻成CNN的記者。新聞記者目睹事件發(fā)生,于是發(fā)布消息,這其實是他們對于事件的理解。CNN記者的觀點,以及外匯交易商的觀點,都要求立即作出反應。這些事件要是沒有他們的介入,往往會被束之高閣。有時,我把CNN看成是新時代的“世界政府”——從抽象意義上來看——克里斯蒂安娜·阿曼波爾是國務聊。這不是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政府,而是一個更富現(xiàn)代感的政府。它與選民相互作用,有力地影響著大眾的思想、注意的焦點及行為。傳統(tǒng)的政府正被要求對這個“世界政府”負責。當CNN將攝像機鏡頭轉向波斯尼亞,政府迫于壓力,不得不有所表示。當外匯交易商把他們的注意力投向一個經(jīng)濟不景氣的國家,認為該國貨幣匯率過高,他們就會將價格壓下去,因為它根本就值不了那么多錢。這促使該國政府關注此事,并采取措施。CNN的記者與外匯交易商手里有著政府所畏懼的權力——全世界加快發(fā)展的能力以及對外交事務的影響。
這會不會讓我們感到坐立不安呢?自由市場經(jīng)濟正在運轉,遍布全球的數(shù)以千計的外匯交易商對經(jīng)濟作出各自的判斷,用錢說話。他們決定公道的市場價格。從他們的計算機上就能看到這些價格。交易商使某種貨幣貶值,正好說明究竟是 什么促使他們首先使出了這一招。
斯坦利斯拉斯·雅蘇科維奇繼續(xù)說道:
人們應讓政府對他們的失誤負責。要是一家公司
管理不善,股東減倉,股價下跌,那么公司要不是換
經(jīng)理,就是被兼并。對于這點,政客們是感到再自然
不過了。
同樣也是這些政客,當他們管理不當造成嚴重后
果——匯率受到不利影響肘,他們就會怒不可因???br />
的說宋,政客們極不情愿對金融工作的管理不當承擔
責任,所有的錯都是外匯市場的錯。
當他們談及外匯交易時,就像是愚蠢的國王殺死
帶來壞消息的臣子那樣——外匯交易商不過是在把供
需真實地反映出來,我要高呼交易商萬歲。他們的目
的可能是要讓政府負責。他們是誠實的最后一道防
線。
但在穆里爾·賽伯特的眼中,凡是不服務于貿(mào)易的外匯買賣都是值得懷疑的:
若你生產(chǎn)面包、銅或別的什么東西,你得耗費大
量人力、物力、財力宋沖銷成本。有人出于政治動機
買賣外匯。他們認為:這個國家經(jīng)濟不好,因為……
于是他們便開始大量賣空。每筆交易的金額都是巨大
的。
我直到去了法國,才開始意識到這點。我在里昂
信貸銀行吃過飯的第二天,法國法郎就受到了對沖基
金的沖擊。你可能還記得這件事。法國央行數(shù)次干預
市場,然而面對外匯投機商的進攻, 他們無能為力。
要知道,法國還是個大國呀…。
由于交易商決定著某種貨幣的價值,因而會加快這種連鎖反應。匯率的動蕩將加劇國際貿(mào)易中的不穩(wěn)定因素,使貿(mào)易雙方無法同時獲利,只能是有輸有贏。由于正是一國經(jīng)濟本身決定了外匯交易商將如何估計這個國家的商業(yè)與消費狀況,于是問題也就成為到底該不該準許外匯投機。我們打個比方:在股市上,當某公司的利潤不及預期時,股民們就會迫使其股價下跌。若該公司狀況持續(xù)不濟,股價還會進一步下跌。近些年來,這種現(xiàn)象已成了促使管理上臺階、公司增加盈利和股票升值的一個重要推動力?;杌栌?、平庸無能的經(jīng)理們必須面對現(xiàn)實,要么改觀,要么走人。
不論是一個公司還是一個國家,不可避免性是問題的突出之處。若市場不能像現(xiàn)在這樣迅速對經(jīng)濟作出評判,改革的時間就會拖長。但是變化總會發(fā)生,只是時間問題。靈敏的市場和高效的電腦,及大額資本大大縮短了時間。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有利條件能有效地把公眾注意力吸引到這種不斷惡化,不得不想辦法解決的經(jīng)濟問題上來。匯率不穩(wěn)對于那些從事國際業(yè)各的公司是最頭痛的。這也正是衍生工具市場欣欣向榮的原因——在匯率動蕩時保護自己。
匯率大起大落將不可避免地影響人們的生活,改變進出口商品的價格,然后影響進出口量,最后反映到就業(yè)機會及個人收入上。但是匯率制度在外匯投機商嶄露頭角之前早就有了。當央行和政府聯(lián)合控制匯率時,就曾出現(xiàn)過競爭性或突發(fā)性的貨幣貶值。這種貶值的后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研究外匯投機的經(jīng)濟學家們認為:宏觀經(jīng)濟政策缺乏連貫性及市場預期是促成外匯危機的主要原因。拉蒙·莫勒諾是舊金山聯(lián)邦儲備銀行的高級經(jīng)濟學家,他在考察了1980—1994年的東亞外匯投機后,這樣寫道:
我們進行了調(diào)查統(tǒng)計,試圖發(fā)現(xiàn)在投機壓力與一
國不同尋常的貨幣及財政政策及經(jīng)濟狀況之間是否存
在聯(lián)系。我們的統(tǒng)計表明:東亞國家的貨幣貶值是與
同期的巨額央行預算赤字及內(nèi)債增長聯(lián)系在一起的。
然而在匯率較為穩(wěn)定期間,預算赤字,央行內(nèi)債增長
也都緩和得多。這點同投機壓力加大是相符的, 因為
宏觀經(jīng)濟政策沒有與盯住匯率制保持一致。
加州大學貝克利分校的經(jīng)濟學教授莫萊斯·奧布斯持菲爾德這樣解釋道,即使一個國家的宏觀經(jīng)濟政策與該國外匯體制步調(diào)一致,經(jīng)濟不景氣,或者政府不愿捍衛(wèi)本國貨幣的市場預嘲,都可能增加對外匯市場的壓力。
市場預期在外匯投機中舉足輕重,也正是基于此,一些國家持“強硬”態(tài)度就不難令人理解了。維護本國貨幣的理想?yún)R率,在這點上,他們從來都是堅定不移的。通過各種會談、討論、講話,把匯率說高說低,是當局慣用的手法。然而理想中的外匯投機商卻會這樣想:盡管有這樣那樣的談話、會議,一且政府在捍衛(wèi)本國貨幣時耗盡外匯儲備,當下次外企風波來臨時,它就會力不從心了。
私人資本在外匯市場上起了多大作用呢?穆里爾·賽伯特在前面提到的在法國活動的對沖基金就是為私人客戶工作的。要是這些交易商為知名人士的話,他們是會被其余交易群起效法的。1992年,當歐洲開始推行他們的ERM(歐洲外匯機制)時,(該機制預計在1999年完成),外匯交易商往往跟隨大的美國私人基金旗下的交易商一塊動作。這種一窩蜂上的后果是有些國家的貨幣貶值,而另一些國家的貨幣則被炒作的走了樣。
就在這時,喬治·索羅斯及他的頭號交易商斯坦利·德魯肯米勒為英鎊定價過高,必跌無疑。德國開始執(zhí)行高利率政策,而英國經(jīng)濟持續(xù)蕭條,形成索羅斯所描述的“歐洲匯率機制的動態(tài)不平衡”的情形。英德間的政治較量,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的簽署,以及市場認為英國可能不會加入該條約,都給英鎊帶來了壓力。于是,人們開始拋售英鎊。
索羅斯不僅從拋售英鎊中凈賺10億美元的交易利潤,而且成了外匯交易商中的龍頭老大。這些交易商都是大戶,指揮巨額資金流東向西。索羅斯在為他的做法辯護時這樣講,基金總是不會在他們看來是非理性投資或不穩(wěn)定資本流動上下注的。他們所做的實際上是為了穩(wěn)定、市場。公眾認為1992年的英鎊風波將索羅斯及他的量子基金推上了外匯投機的頭把交椅。然而不管有沒有索羅斯,這場英鎊風波也是在所難免的。大跨國公司也預料到了英鎊疲軟,因而事前就大量拋售英鎊。他們先走一步。除了強行實行外匯管制外,當局是無法命令外匯投機商住手的。實踐證明,管制對于一國經(jīng)濟的好轉并無多大幫助。索羅斯式的人物僅是在煽風點火。不過,大批的外匯交易商早就把一切看在眼里,一有風吹草動便傾巢出動。有時私人資本比起公共資本風險更大。私人投資由富有的私人投資者組成。由于這些人想獲得比共同基金更大的回報,也清楚他們得承擔更大的風險。風險會以多種形式出現(xiàn)。在外匯交易中,一些私人基金使用期權,有的用衍生工具,甚至連他們的銀行貸款也被安排得能賺取更大利潤。在暫時的外匯風波中,這些炒家也確實加大了漲跌幅度。但是市場是如此之大,這些大戶的作用不過是暫時的,有時甚至是無用的。
不僅是對沖基金和英國財政大臣辭職加速了英鎊的貶值,全球各大跨國公司的外匯交易商及英國本國的大公司也加入了拋售英鎊的行列。
1992年,外匯交易圈中逐漸形成了一種共識:德國馬克將成為堅挺貨幣。西班牙比塞塔對德國馬克的匯率下跌25%,意大利里格匯率也急劇下滑,法國及葡萄牙貨幣也在貶值。國際資本從這些貨幣疲軟的國家大量流出。要是這些國家執(zhí)行那 些能讓他們加入單一貨幣體系的條款,其貨幣還會進一步走低。打那以后,法國由于失業(yè)率持續(xù)上升面臨更大的壓力。僅僅是出于法國銀行的干預及法政府的強硬立場才使法郎免于進一步貶值。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們預計法德兩國會采取一切措施,只準許兩國貨幣在較小范圍內(nèi)浮動。
法國總統(tǒng)希拉克曾把外匯投機稱作是“經(jīng)濟中的愛滋病”。他在鼓吹法郎及擁護歐洲貨幣聯(lián)盟方面不遺余力。外匯交易商一度很看重巴黎——波恩同盟。一旦法國失業(yè)率達到12.9%,希拉克的政策面臨來自新社會主義反對派的挑戰(zhàn),人們的看法就變了。法國法郎的價值并末突變,但其對美元、英鎊的比價多次下跌。當人們對一國經(jīng)濟及該國領導人信心下降,感覺不穩(wěn)定性增加時,外匯交易商們就會撤走資金,直到危機過去,形勢好轉。
1994年,當墨西哥政府出爾反爾,出人意料地宣布比索貶值之時,暴發(fā)了對比索的信任危機。當時人們對新當選的墨總統(tǒng)也信心不足,人們還預計通貨膨脹會升至20%以上,經(jīng)濟將萎縮2%。對外貿(mào)易逆差加大,農(nóng)民騷動不安,政府負債累累。這時的墨西哥看起來還象是個投資的好地方嗎?顯然人們是不愿上沉船的。
交易商及投資者難以寬恕糟糕的墨西哥經(jīng)濟,他們撤資了。墨西哥股市頓時下跌50%。股票及其他投資都被兌換成更保險的貨幣了。美國給予了墨西哥多達幾十億美元的緊急援助。資金流向了在投資者看來更穩(wěn)定的德國馬克。社會對此是會作出反應的。難道那些為了吸引外資并保留外資的行為是不對的嗎?你能指責那些為了保全資本而撤出墨西哥的公司與投資者嗎?外匯交易商及投機商僅是這個過程中的一個部分,造成問題出現(xiàn)的并不只是他們這個因素。
讓我們再來看看1995年的日本。那時外匯交易商們均看好日元,對日本經(jīng)濟充滿信心。他們認為日本消費考將從廉價的進口食品、原油及紙張等商品上受益。日本企業(yè)通過降低國內(nèi)成本,加大向馬來西亞、泰國等貨幣低于日元的國家出口。日本企業(yè)似乎沒有受到日元升值的影響。也是在1995年,資金流出加拿大魁北克省,因為外匯交易商們對該省脫離加拿大的運動深感憂慮。1996年,美國國會與總統(tǒng)就1997年預算草案達成一致部分原因是出于這樣一種畏懼:要是國會與總統(tǒng)不共同努力避免政府癱瘓的話,外匯交易商就會拿美元開刀。每次達成預算的最后期限到來之前,美元匯率都會大幅下跌。要是再往后推,美元將繼續(xù)下跌,因為外匯交易商及投資者將轉移其資金,移到經(jīng)濟前景更好、政府更可靠的國家。說白了,轉移到對投資更有利的地方。1997年,泰國遭到了投機泰銖風暴的打擊。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后建立的IMF,湊集了170億美元的緊急貸款幫助泰國渡過難關。在此之前,泰國中央銀行已動用數(shù)十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試圖阻止泰銖匯率下滑。這是至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機后IMF最大的一筆緊急援助。這之前的一年多時間里,IMF就曾敦促泰政府及央行緩慢調(diào)低匯率,泰銖匯率過高使其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相對昂貴,特 別是比起低成本的中國貨。泰國的貿(mào)易逆差不斷擴大,14個月內(nèi)連換四任財長,銀行系統(tǒng)不堪一擊,房地產(chǎn)價格暴然下跌——這一切都不是什么好事。泰國當局之所以態(tài)度強硬,置本國經(jīng)濟遭到破壞于不顧,是因為泰國大公司必須加大盈利,才能償還成本升高的外債。泰國政府及央行面對本國經(jīng)濟一步步滑向深淵,競持置之不理、棄之于不顧的態(tài)度,不愿采取任何措施,這些措施不僅對泰國經(jīng)濟有益,還能向國際金融界證明泰國經(jīng)濟掌握在謹慎的人的手中,有好轉的可能。
當外匯投機升級時,最具破壞性的后果出現(xiàn)在那些貧富懸殊的國家。正如我們在80年代目睹的發(fā)生在較不發(fā)達國家的債務危機那樣,我們又在泰國及其他一些亞洲國家那里再次看到了危機重演;為應付危機而必須執(zhí)行的緊縮的財政政策給那些貧窮無助的大眾造成巨大痛苦。然而,正是這些國家急需外資,迫切需要外資流入其證券及股票市場。這些國家只有成為全球經(jīng)濟及國際金融的一部分才能有所發(fā)展,才能更合理地廣泛分配財富。無法獲得國際貸款,不能進入資本市場的代價是生活水平的下降。融入全球經(jīng)濟的門票是好的政府。若一國的經(jīng)濟政策挫傷國際資本的流入,這種管理方式將會剝奪中下層人民的發(fā)展機遇。保護投資者利益是成功的關鍵。建立理性的政治與經(jīng)濟領導層,奉行廉潔、透明的經(jīng)濟政策,這兩者的結合才能鼓勵風險資本的投入。
泰國的情形是,來自外匯投機商的壓力迫使政府作出反應。我們不認為外匯交易商們動機純善,或是他們能幫助泰國擺脫困境。事實是,在他們買賣外匯的同時,不論出于個人利益還是保護其客戶、公司的投資,他們也是變化的催化劑。外匯交易商提供了流動性,有效地引導資金流動。沒有他們的參與與他們的利益,流動性就會枯竭。市場不能沒有流動性,經(jīng)濟不能沒有市場。
金融危機給泰國的打擊是沉重痛苦的,毫無疑問,境況還會進一步惡化。自從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之后,IMF通過監(jiān)控貨幣疲軟國家,給予警告,并向投資者公布金融信息等一系列措施來防范潛在的外匯危機。泰國就被多次警告,甚至泰國央行還將其金融機構的財務數(shù)據(jù)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公開,向全世界公布。萬事俱備,空缺的是泰國當政者采取措施的主觀愿望。在泰銖狂跌之后,金融危機從泰國波及到了印度尼西亞及周邊國家。從1997年7月以來,馬來西亞元已嚴重貶值,當局宣布了一條出人意料的消息:將出臺外匯管制,限制股票交易的政策。這條消息使市場的懷疑加深,政府官員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模棱兩可,閃爍其辭。整個市場,特別是在馬來西亞有大量投資的外國公司感到他們的投資受到了威脅。這時的馬來西亞經(jīng)濟極不穩(wěn)定。由于缺乏信心,馬來西亞人也開始拋售本國貨幣。
由于該地區(qū)金融界透明度不夠,流動性不足,要想重新樹立起投資者對該地區(qū)的市場信心異常困難。由于當局依靠提高利率來應付外匯危機,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及中國香港的股市都大幅下跌。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對本國持續(xù)6年的經(jīng)濟穩(wěn)定迅速增長深感自豪。他以反西方意識形態(tài),主張限制新聞自由而著稱。他在申討外匯投機商時言辭激烈,毫不留情。馬哈蒂爾在對世界銀行的講話中說:
外匯買賣是不必要的,非生產(chǎn)性的,不道德的。
應禁止外匯交易,使其非法。我們不需要外匯交易。
我們只有在向真實貿(mào)易融資時才會購買外幣。
即使是被馬哈蒂爾罵作“蠢材”的索羅斯,也認為馬氏“有點歪理”。他說:
金融市場有內(nèi)在的和固有的不穩(wěn)定性,國際金融
市場更是如此。國際資本流動從宋就以其大起大落而
臭名昭著。在金融市場上從來就無均衡可言。讓市場
自行其事的放任主義影響深遠,我本人認為這是個十
分危險的觀念。金融市場的不穩(wěn)定性能造成嚴重的社
會,經(jīng)濟混亂。
斯坦利斯拉斯·雅蘇科維奇的觀點是,外匯交易商能使為所欲為的政府變得規(guī)矩,穆里爾·賽伯特則認為,應當運用法律手段來限制純粹投機的外匯買賣,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的爭論,歸根結底是自由市場主義與政府應參與管理市場的觀點的較量。雅蘇科維奇涉市多年,深深信奉放任自由的市場經(jīng)濟,賽伯特是紐約州銀行及其下屬國際分支機構的總監(jiān)理。她 的觀點更富管理者色彩,側重于從政府的角度來看待問題。這;是一切私營經(jīng)濟與政府公共經(jīng)濟間的辯論。雙方都不乏支持者。
國際外匯市場容量巨大,央行有時自然而然地感到無能為力。在這點上,賽伯特是正確的。向市場傾倒資金來打擊投機商,這樣做往往會嚴重地削減外匯儲備,而且也可能于事無補。面對劇烈的外匯市場動蕩,外匯交易商常常為千夫所指,他們沒有央行的種持尊貴。從另一方面來看,外匯交易商也是自由市場的參與者,同銀行及大公司的金融業(yè)務部門一樣,能監(jiān)督政府官僚機構的一舉一動。他們的自由市場主義信仰自然而然地延伸并影響他們?nèi)绾螌徱曉u判外部世界。其結果不外乎兩種:一些國家從中受益,而另一些則受損。
我們是因外匯投機商操縱市場,賺錢謀利而受害,還是由于他們作為金融中介,滿足日益增加的全球資本自由流動需求,監(jiān)督無能的世界首腦而受益呢?論其本質(zhì),我認為,指責外匯交易商及投機商是治標不治本。
政府的財政政策和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是一個國家經(jīng)濟狀況的決定者。外匯交易商,以及在該國營運的外國公司僅僅是對已有的經(jīng)濟形勢做出反應,從而是買還是賣。政府對嚴峻現(xiàn)實猶豫不決,金融界就要嚴密觀察并認真審視。過去央行通過人為控制市場來制定并貫徹貨幣政策。實際上其能力也就局限于此。
自由市場對于市場的管理能力實際上超過中央銀行。成百 上千的外匯交易商買賣外匯,與此同時,央行作為孤家寡人也在買賣,試圖控制匯率。想到這點時,上面的那種觀點也就不難理解了。央行的能力還被市場參與者漸漸吸干,這點同傳統(tǒng)意義上的外匯交易所的作用正逐漸轉移到最終消費者身上十分類似。一種新理念已在我們大腦里牢固樹立起來了。
美國聯(lián)邦儲備銀行的官員不是普選產(chǎn)生的,因而也就不會對選民負責。經(jīng)濟的實際走向,以及應如何為其導向,這些問題的思考及答案都取決于華盛頓總部。美聯(lián)儲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保護國民利益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該機構與美國政界及央行參股銀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一不爭的事實卻讓人不得不三思。
事實上,美聯(lián)儲對于美國經(jīng)濟增長有一個速度限制。從歷史上看,他們制定的這些限制不一定正確,經(jīng)常不為公眾接受。美聯(lián)儲在其神秘的面紗下操縱經(jīng)濟,對外匯交易商產(chǎn)生的作用,猶如西班牙斗牛士在公牛面前揮舞紅色披風一樣。秘而不宣與外匯買賣的本質(zhì)是背道而馳的。央行越神秘,外匯交易商及廣大公司就越覺得如坐針氈。
美聯(lián)儲于1913年成立之時,英格蘭銀行已有300年歷史了。美聯(lián)儲買進外匯,存款于聯(lián)儲銀行系統(tǒng)以增加國家的貨幣供應量,與之類似,英國中央銀行也發(fā)行國債,定利率,或在外匯市場上買進賣出以穩(wěn)定英鎊。英國央行幾乎沒有什么成文的規(guī)章制度。在影響經(jīng)濟形勢這點上,美英中央銀行都對公眾及整個國民經(jīng)濟肩負著巨大的責任,因為最終這些人是央行政策的接受者。外匯交易商則是央行權威赤裸裸的競爭對手。
除了有害的經(jīng)濟政策外,政府還會出于政治目的“說高”或“說低”匯率,給經(jīng)濟造成不利影響。1987年,當時的美財政部長詹姆斯·貝克威脅說,如果德國膽敢提高短期利率,他就要“說低”美元。此言一出,投資者在股市上狂拋美元,他們害怕美元的進一步貶值會令那些已開始從美國撤資的外商更加恐慌。美元的低匯率會抬高物價,帶來高利率,因而財長的“說話”是極為危險的。有人認為是這次事件引發(fā)了1987年10月19日道·瓊斯指數(shù)暴跌508點。在這種政客們用外匯來打政治排球的氣氛中,投資者及外匯交易商只能采用這種唯一合乎情理的方法來保護他們的投資。外匯市場的影響力完全來源于資金在該市場上流動的數(shù)量及速度。外匯市場上的資金量是嚇人的。大的機構外匯交易商就像稻田里的一陣風一樣,來勢兇猛,轉眼卷走數(shù)十億美元。大的國際銀行及跨國公司是市場上的大玩家。
制定政策的政府官員、外匯交易商都能影響利率及匯率。商界、公眾及國際投資者只能是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求生存。當匯率固定或是較為穩(wěn)定時,制定長遠規(guī)劃就容易,但卻無法避免政策失誤,競爭性的貨幣貶值和貿(mào)易戰(zhàn)。總而言之,各國的國家利益踐踏了金融體系平穩(wěn)運行的本意。中央集權式的匯率機制早已瓦解,就連歐洲貨幣同盟也是舉步維艱。
于是公司通過套期保值使交易獲利,將生產(chǎn)設備轉移到別的國家或是就地建廠,親自出馬或是雇傭金融行家來幫助他們管理匯率及外匯風險。而小公司則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學會了八面玲瓏。這意味著要向他們的銀行及客戶討教經(jīng)濟走向,通過外匯經(jīng)紀人及銀行買賣外匯或期權。抵御外匯投機風暴的第一道防線是客觀地面對市場動態(tài)與經(jīng)濟走向。如今,一個精明的商人能通過關注市場信息,分析評論,研究金融警告來保護自己的資產(chǎn)。蕓蕓大眾應付利率及外匯劇烈波動的能力已大大提高,因為電視、報紙及互聯(lián)網(wǎng)都能向他們提供大量有用信息。信息隨時都有,且通常都是先兆。
從事外匯買賣的埃里克·森伯格發(fā)現(xiàn):
如今從事外匯買賣的人不單是對)中基金。這部分
人的數(shù)量固然驚人,但大量的跨國公司的財會部門都
以對沖基金的方式來運作。不論是明尼蘇達礦業(yè)公司
還是褐特汽車公司,都用數(shù)十億美元的資金來進行市
場運作。在我看來,大多數(shù)人還不知道有這么多錢在
外匯投機市場上存在。
所有大型跨國公司都有從事套期保值或買賣外匯
的部門。買賣比套利多。你若是把這些公司的資金全
部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所有央行的總供給還要大。外
匯交易就是投機,有人看漲,有人看跌。這是一個
24小時營業(yè)的賭場,而過去僅為8小時。
在這個賭場上,貨幣的價格不單是由某個政治實體決定,而是蕓蕓大眾同時下注的產(chǎn)物。從理論上講,這種方式是管用的。然而在實際中,人們的判斷往往會受到自私的政客及國際金融合作兩者間無休止的利益沖突的影響。盡管我們期盼一個理想的和平世界,但企業(yè)與個人卻不得不應付現(xiàn)實世界的諸種難題。
《華爾街寫真》
[美]希拉里·戴維斯 著 曹德俊 付濤 肖榮 張放 譯
第九章 衍生工具
我從不認為金融衍生工具是什么壞東西, 而目在
我看來,那些試圖用強硬手段取締或限制其發(fā)展的作
法都是錯誤的。同時,我覺得人們不應去占那些弄不
清情況的金融機構的便宜。最為棘手的可能是賣掉你
認為不是一筆好交易的金融產(chǎn)品。
——大衛(wèi)·肖
最讓人震驚的市場可能應算衍生工具市場。代理權、替代衍生工具等抽象概念給金錢玩家?guī)砹藵L滾財源。但是,衍生工具也令人們憂喜參半。一方面它賦予人們增加利潤的巨大靈活性,在匯率波動或其他金融風險中捍衛(wèi)資產(chǎn),另一方面,衍生工具也會因操作失誤帶來不堪設想的慘痛損失。由于衍生工具的杠桿作用,用一小筆錢賺取巨額利潤或筑成巨額虧損的可能性都是巨大的。我們注意到了這樣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公司財務人員,退休基金經(jīng)理,及銀行經(jīng)理并未真正搞懂衍生工具。然而,這些人也用,也允許,甚至是鼓勵他們的手下使用衍生工具。真正摸清的人出于兩個目的使用衍車工具:一是用于防范風險,一是為了投機。不論是哪種情況,都會涉及到投機。要是你投機不當,你就好比是處于杠桿上的一點,但這點不僅在輸?shù)囊贿?,而且已偏離支點太遠。換句話說,虧損已超出了你的承受范圍。
我們均可通過經(jīng)紀人,或直接在網(wǎng)絡上買賣外匯衍生工具。然而并不是任何人都能這么干。若你懂行,也清楚風險,使用衍生工具能使你的資產(chǎn)增值。
簡單地講,衍生工具是那些從現(xiàn)有證券,如債券、股票、商品或貨幣的價格中衍生出自身價值的金融產(chǎn)品。當你買股票時,你就購買了一家公司的一部分。當你買衍生工具,你就購進了一張合同,其價值同現(xiàn)有資產(chǎn)相關。你并未擁有任何東西,僅有一個一定期限的產(chǎn)品。舉個例子來講:一個股票期權就是一種衍生工具,其價值取決于現(xiàn)有股票的價格變動。這種股票期權賦予你在股價到達某一點時買進或賣出的權利?!捌谪洝倍际茄苌ぞ?, “外匯期權”也是,還有“股票指數(shù)期貨”、“互換”、“互換期權”等都是衍生工具。
人們之所以使用衍生工具,背后是大有道理的。公司企業(yè)利用衍生工具防范風險及不確定性,用衍生工具來防范一切不可預見的變化,例如利率上升、匯率波動或別的什么事情。比如說,美元匯率上升,就會影響象通用汽車公司汽車公司這樣一個在世界轎車市場上競爭的公司。通用汽車公司將不得不降低價格,同別國汽車價格看齊。這時,通用汽車公司公司就可能會考慮涉足外匯買賣來防范由于匯率的不可預見變動而帶來的損失。
還有這種情形,由于利率上升,通用汽車公司公司貸款成本增加,因而總成本增加。于是,公司就會用衍生工具鎖定利率,從而依據(jù)固定的利息編制預算。
在上述各種情況下,通用汽車公司所進行的都是風險管理:公司分析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風險有多大,以及如何防范風險。問題的關鍵在于當公司的財務經(jīng)理使用衍生工具時,能否對可能的風險做出正確判斷。要是他判斷失誤,反倒會得不償失。
跨國公司、銀行、及基金經(jīng)理也大量從事衍生工具投機。他們估計市場、利率、外匯或某種證券的走向。若這些人是這方面的行家里手,就能為他們工作的公司或基金賺進大把鈔票。當然,他們賺錢與否兩樣取決于他們能否對風險做出正確評估。若使用的杠桿比例不當,又下錯了注,損失將是慘痛的。若你用的是自己口袋里的錢,賭輸了,且又輸?shù)闷鸬脑?,損失是一種罰金。若用的是別人的錢——不管是股東的還是委托人的,還是退休人員的——后果就大不相同了。
從歷史上來看,金融期貨的產(chǎn)生及科技進步推動了衍生工具的發(fā)展。亞瑟·D·李特耳公司的顧問費雪爾·布萊克,與邁倫·斯考爾公司的咨詢專家、。麻省理工管理學院的年青教授邁倫·斯科爾斯,于1973年發(fā)表了一篇論文,他們在論文中闡述了人們可用數(shù)學公式來計算期權的觀點。這個公式催生出一個嶄新的金融產(chǎn)業(yè)產(chǎn)品,人們能通過風險的大小算出這個金融產(chǎn)品的價值。
高科技的發(fā)展是通往衍生工具市場的跳板。交易商利用電腦進行復雜的計算,分析金融風險,再創(chuàng)造出新的衍生工具。希瑟·皮利是在倫敦從事衍生工具業(yè)務的律師,在談到他的個人經(jīng)驗時講:“衍生工具賦予人們高度靈活地組合其金融資產(chǎn)的能力?!?br />
70年代的經(jīng)濟需求也推動了衍生工具的發(fā)展。在一段時間里,市場相對穩(wěn)定,動蕩較小。然而情況很快發(fā)生變化。1972年,美國最優(yōu)惠貸款利率為5%,及至1973年底,利率翻倍至10%。1974年,在經(jīng)歷工資上浮,控制物價,以及后來的石油危機后,價格開始一路攀升。利率又進一步提高到與物價上漲同步。1974年又出現(xiàn)了信用短缺。從1977年一1981年,長期利率翻倍,最優(yōu)惠貸款利率翻了三倍。通貨膨脹使得物價上漲。石油首當其沖。接著,以固定匯率為核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于1973年瓦解,匯率的動蕩使得各家公司危機四起。變幻莫測的經(jīng)營環(huán)境使企業(yè)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來對付不斷升級的風險,否則無法贏利。
衍生工具出現(xiàn)的另一個歷史原因是國際格局的變化。利奧·梅拉梅德認為這個原因使衍生工具越發(fā)顯示出重要性:
我們在80年代開始面臨全球化的挑戰(zhàn)。競爭在
世界范圍內(nèi)展開。每個人都在想辦法保護他們的資本
和防范風險。無論有無金融風波, 情況都是一樣。
接下來是東歐國家的土崩瓦解,原來的市場人口
又增加了30億新成員,占到世界人口的70%。而原
來的市場經(jīng)濟國家的人口僅占世界人口的25%。競
爭一下變得空前激烈,世界經(jīng)濟的全球化程度比起
80年代高出許多。舉目四望,幾乎所有國家都在搞
自由市場經(jīng)濟,人們?yōu)橘Y本,為資本市場,為利潤而
競爭。造成的結果是,90年代的風險管理較之80年
代更重要,也更富競爭性。與此同時,資本流動更加
便利,幾乎是暢通無阻。
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的衍生工具市場于1972年出現(xiàn)在美國。當時,芝加哥國際貨幣市場開創(chuàng)了英鎊、加拿大元、德國馬克、日元和瑞士法郎的期貨交易。這些交易使你能在某個時候以固定價格買進或賣出一種外匯。這樣一來,公司也就能在將來某個時候按計劃以固定比率兌換外匯,或是把外匯換成美]廈二。
金融期貨能被用于沖銷風險,把風險從一家公司轉移到另一家公司,從一個不愿擔風險的人那里轉移到一個愿意冒險的人那里。這時,不論是冒險的還是避險的,雙方都認為自己能從中賺錢。這樣,金融期貨就有效地降低甚至是消除了不愿冒險的人的風險。當一家公司或個人全面套期保值,那就既不會賺錢,也不會賠本。愿意冒險并能從中賺錢的公司或個人是投機商,而避免冒險的另一方則是在進行風險管理或是套期保值。倫敦的勞埃德保險公司為一條貨船安全返航承保,這時勞埃德就是在投機,認為自己會賺錢。而船主則在防范風險,通過購買保險將自己完全置身于風險之外。
后來,貨幣互換這種衍生工具出現(xiàn)了,它可使一家持有德國馬克的公司將手頭的馬克同另一家持有美元的公司的美元進行交換。雙方都想要對方的貨幣。要是你認為法郎匯率有變的話,外匯期權使你能按固定匯率買賣法郎。費城交易所于1982年開辦了這項業(yè)務,商業(yè)銀行緊隨其后。80年代初又出現(xiàn)了利率管理衍生工具。據(jù)說IBM與世界銀行是世界上第一筆利率互換交易的買賣雙方,此事發(fā)生在1981年。利率互換使得交易雙方能在一段時間內(nèi)交換現(xiàn)金流動,其動機在于人們愿付固定利息而不是浮動利息。于是你把你的浮動利率同別人的固定利率交換。很顯然,這種交換要求你的成交對方喜歡浮動利率?;Q交易雙方按貨幣互換協(xié)定規(guī)定的各自固定利率支付利息。利息取決于利率的變化,同本金無關。J·P·摩根公司、美林公司、摩根·斯坦利公司、瑞士銀行以及戈德曼·薩克斯公司等大銀行,通常是自己一方面當賣家,同時又當買家。
卡羅琳·杰克遜是原大通曼哈頓銀行第一個從事互換業(yè)務的交易員,在互換開創(chuàng)之初就活躍在這個市場上。他講道:
互換市場初始于1983年,主要進行大額外匯互
換。人們之所以要這么做是出于套匯的需求。在沒有
互換業(yè)務的時候,要是你是美國公司,你可能會局限
在本土搞貸款,因為你不想在外國,比如說瑞土賺
錢,這樣做你不得不面對瑞土法郎的風險。
于是人們想出了這么個辦法,若你是一家瑞土公
司,你在瑞土以瑞士法郎借錢。有意思的是, 有了互
換,美國公司就能以法郎貸款。而目在整個合同期將
法郎換成美元。與此類似,瑞士公司也能在美國借
錢,然后再換成法郎。由于在整個交易期間,瑞士投
資者手上持有的僅是瑞土法郎,那么美國方面的利息
開支就低得多,比起先借法郎,最后再換成美元的老
辦法,這是全天候、全方位、全球化的市場。但是同
任何套利方式一樣,互換業(yè)務也隨著時間推移發(fā)生著
改變,現(xiàn)如今人們也從事類似交易,不同之處在于這
僅是通向更大機遇的跳板罷了。
到了80年代后期,銀行開始在衍生工具市場上大展手腳,以彌補被非金融機構搶走了基本銀行業(yè)務而帶來的損失。公司客戶購買銀行的衍生工具以套匯或套利。后來衍生工具成了人見人愛、有利可圖的買賣。從那以后到1994年,象城市銀行、銀行信托這樣的大銀行,也參加了衍生工具交易。衍生工具業(yè)務蒸蒸日上。1993年,銀行信托三分之一的利潤來自其衍生匯具業(yè)務。1994—1995年后,有關衍生工具的事件成了頭條新聞,并且吸引了公眾的注意力。1994年是個分水嶺。美元利率突增。美聯(lián)儲在12個月內(nèi)連續(xù)7次提高利率。德國金屬公司、阿斯金公司、寶潔公司、吉普森公司、哈理斯信托、巴;林銀行、格拉斯考銀行控股公司等眾多銀行和大企業(yè)紛紛在做衍生工具生意時觸礁翻船。于是,人們展開了一場衍生工具到底是有用,還是一個有著重大杠桿效應的定時炸彈的激烈辯論。投資者開始對衍生工具避而遠之,銀行損失慘重。摩根銀行的衍生工具業(yè)務1994年度盈利下降17%。大通曼哈頓銀行利潤也明顯下滑。1994年頭9個月,城市銀行衍生工具盈利下跌50%。銀行信托本是衍生工具市場上的大玩家,也被金融官司、顧客投訴弄得焦頭爛額,市場占有率銳減。謹慎的顧客雖然最終還是回來了,但比起以前顯得更為保守、審慎。
市場觀察家們認為,衍生工具帶來的巨大的杠桿作用是其問題所在。當利率較低時,經(jīng)過復雜的數(shù)學計算,衍生工具的杠桿作用能給你帶來比其他金融工具更大的回報。但是人們則忽略了這么一點,利率可能突然上升,且居高不下。
現(xiàn)在,幾乎所有的銀行及金融機構都有內(nèi)部規(guī)章制度,要求他們的推銷員在向客戶出售衍生工具時,說明其包含的杠桿效應有多大。對于真正需要它的人來說,衍生工具是個好東西,但這點并不放之四海而皆準。有的衍生工具杠桿效應巨大,有的中等,有的很低??傊I主當心。顧客應對他們選擇的杠桿效應作出科學明智的估價。這一點十分關鍵。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要是客戶對衍生工具很內(nèi)行,他的判斷也就不會總是明智的。正如希斯·皮利指出的那樣:“盡管衍生工具好處頗多,但它同其他金融工具一樣,也會被人濫用。”
1994年,美國加州橘城的240億美元的資產(chǎn)蒙受了170億損失,該市被迫宣告破產(chǎn)。這就是決策者失策造成的結果。這個城市的財務長官羅伯特·西特倫,將該市的投資通過杠桿作用放大到200億,他下的賭是利率不會上升。事實相反。當局意識到斯頓造成了巨大損失,只好把他解雇了。西特倫被判一年監(jiān)禁,緩期5年執(zhí)行,罰款10萬美元,同時還受到1000小時無償社區(qū)服務的懲罰。
事后,西特倫指責美林銀行向他兜售高風險的投資項目。該市政府起訴美林銀行,要求賠償30億美元。美林公司則稱自己是替罪羊,且稱銀行多年來一直在警告西特倫,他的買賣風險太大。但西特倫是個“專制武斷”之人。西特倫從來就認為他比手下的投資專家更內(nèi)行。他購買了期權、股票及其他衍生工具,均掛靠不同的利率。他甚至不惜舉債來撬起杠桿。
有一位交易商這樣評價西特倫的投資組合:“它的投資組合里面有復雜的分期付款條款的倒掛浮動債券,,還有倒掛杠桿息票等?!?0%的資產(chǎn)都投在了倒掛浮動債券上,若利率下降,這種債券就讓你賺大錢,否則就虧老本。早在1994年,他的投資組合就被放大了300%。使用倒掛浮動債券到這個份兒上,還要賭利率,杠桿放大3倍,簡直是瘋了。
問題多半是出在基金經(jīng)理和公司財務主管身上。這些人要么搞不清白己在干什么,要么是對他人的財產(chǎn)極不負責。這種圈子比比皆是??_琳·杰克遜是這樣看待西特倫一案的
西特倫清楚他在干什么,我認為他肯定清楚。只
要利率保持在3%,他就在3%的大環(huán)境中賺著18%
的利潤。最復雜的算術也不過是求出了平方。當然你
能算出萬一利率升高,你的虧損有多大。這一點不一
定得是數(shù)學天才才搞得清。
西特倫沒有受到監(jiān)督。我肯定他想都不會想到向
別人解釋一下他的投資的杠桿作用有多大。同李森一
樣,只要他還在賺錢,人們也就懶得多管閑事。當他
在低利率的情況下,賺的錢堆積如山時,人們還覺得
他是個天才。可惜,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要是你發(fā)現(xiàn)誰跑
得太遠,就應有所警惕。這是在拋硬幣呀。
利奧·梅拉梅德對于所謂的衍生工具大膨脹自有他的看法,他認為規(guī)章制度也無法阻止不測事件發(fā)生——這些人都是投機客。你沒法約束投機。犯錯誤的人就是犯錯誤的人。西特倫判斷失誤,德國金屬公司也是如此。
德國金屬公司的問題出在它向客戶簽訂了長期固定價格石油供應合同,然而它并不能履行合同,因為公司擁有的油不多。于是該公司通過購買短期石油衍生工具合同,利用其杠桿效應試圖保值。公司認為石油價值會漲,這樣一來,從衍生工具中賺的錢就可填補因石油不夠而必須高價購買出現(xiàn)的虧空。然而,當短期石油價格下降后,衍生工具不是賺錢,而是賠錢。德國金屬公司由于賭注下錯損失了13億美元。
吉普森公司損失了2000萬。在這個案子中,美國證監(jiān)會判定銀行信托對吉普森購買的衍生工具價值進行了誤導。銀行信托從內(nèi)部錄音中發(fā)現(xiàn),下屬的一名推銷員沒有對吉普森的虧損講真話。銀行將損失掩蓋了2年,最后導致吉普森虧損2000萬。銀行信托并未認罪,而是向吉普森賠償1400萬,向政府繳納1000萬罰金。
這件事同交易本身無關,而是不斷撒謊的推銷員的錯。銀行信托的另一名推銷員曾這樣講:“先誘敵深入,再一網(wǎng)打盡”。雇用這種類型的推銷員意味著什么?信譽受損,員工背叛,客戶投訴。銀行信托啟用了一名新的金融經(jīng)理,還出臺了培訓計劃。推銷員按規(guī)定,應不遺余力地向客戶解釋清楚各種風險。同時;該銀行還劃出4.23億美元專項資金,用于填補潛在的衍生工具業(yè)務虧損。
寶潔公司損失1.57億美元。公司使用了一種叫做差額互換的衍生工具。在5年的時間內(nèi),賺錢與否將取決于美德兩國的3年期利率。寶潔公司認為,相對于推算出的遠期利率利潤曲線,德國的利率下降同美國的利率上升幅度都較小。然而事實卻不是如此。這不僅僅只是判斷失誤,后來據(jù)報道,寶潔的財務主管在簽署互換合同時連看都沒看合同,而且事發(fā)后也沒向上司匯報。在大多數(shù)與衍生工具有關的丑聞中,都是經(jīng)理、公司主管和銀行啟用了衍生工具。盡管交易員要對個別問題負責,但1994年的道德大崩潰卻讓衍生工具交易商普遍受到不利影響,薪水下降,有的還丟了工作。在1993年掙100萬至50萬的人,到了1995年只能掙50萬至70萬了。再加上報界曝光,這些人成了眾矢之的?;瘜W銀行的杰弗利·拉森抱怨說:我過去常講:“我在做衍生工具買賣?!爆F(xiàn)在,要是我再談及衍生工具,人們就會用異樣的目光看我。我就只好對他們說:“你的住房抵押貸款附有提前付款期權。你認為銀行會怎么應付不確定性——還是衍生工具?!?br />
衍生工具在公眾心目的不良形象使得交易量普遍下降,不論是在交易大廳內(nèi)還是在交易場外交易市場上。
衍生工具丑聞帶來的好處則是它促使人們重新審視風險管理,并真正采取措施對付風險。一連串的問題爆發(fā)后,銷售衍生工具的公司在管理上下了更多功夫。管理當局也更加注意這個問題,他們同銀行和證券公司一道,對交易與銷售環(huán)節(jié)都加強了管理。高級管理人員還運用一種被稱為“風險價值”的機制來監(jiān)督并控制衍生工具風險。金融公司及銀行用這種方法來計算自己有多少資金面臨衍生工具風險。這種方法實際上是通過計算你的貨幣、利率和商品的平均風險度,告訴你虧損可能有多大。新的證監(jiān)會法規(guī)要求企業(yè)公布其財務報告,在年度報告中詳細指出衍生工具風險,這些風險均可由“風險價值”計算得出。衍生工具與其到期日一起羅列出來,還連同由于利率變動而可能出現(xiàn)的升值與貶值。個人投資者就可以從報告中清楚地了解情況。若你很在乎退休基金或共同資金對衍生工具的使用的話,打電話或?qū)懶旁儐査麄兪欠駨氖铝搜苌ぞ哔I賣。若回答是肯定的,而你又討厭冒險的話,你就可以把錢轉移到別的基金去。
直至今日,監(jiān)管當局仍只是進行了相應調(diào)查,并未要求管理衍生工具市場。他們這么做,是有他們的道理的;英國的期權與期貨協(xié)會公布了一條新規(guī)定,其中列出了公司及投資者應遵守的操作程序,以及使用衍生工具時應該注意的有關問題。1995年,來自16個國家的期貨監(jiān)管官員一致同意合作,改革危機管理監(jiān)管機制,以及加強衍生工具的信息交流。由30人組成的銀行家及政府官員的智囊團G—30還發(fā)表了一份報告,專門討論這個問題。國際清算銀行總經(jīng)理,安德魯·克羅克特、就不贊成約束衍生工具市場,認為這么做沒有必要。但他強調(diào),公司應自己加強內(nèi)部管理。咨詢公司及軟件開發(fā)商向出售衍生工具的金融機構賣去了各種風險管理軟件,大大撈了一筆。對于那些使用衍生工具的人而言,有一點是很清楚的,沒有人想再次深陷泥潭了。
除此之外,交易規(guī)模也變小了??_琳·杰克遜這樣評價貨幣互換市場的轉變:
當公司剛開始涉足大額互換交易時,如果是在市
場發(fā)售債券,債券量一般都在1億美元以上,這一般
是平均數(shù)。當然也有5000萬美元的。現(xiàn)在,我想平
均成交規(guī)模應為2250萬美元。人們主要是在邊際上
進行交易??偨灰琢亢艽螅灰滓?guī)模卻變小了。
衍生工具市場的創(chuàng)建者之一利奧·梅拉梅德,從G—30的報告及美聯(lián)儲報告中找到了答案。這些報告中提出了健全科學的風險管理觀點。利奧于1994年指出,需要特別對期權加以完全的了解,出臺完善的內(nèi)部監(jiān)管機制:
衍生工具,特別是場外交易市場的金融期權交
易,有很多未知風險,涉及到從標準期權一直到復雜
的集期貨、互換、期權于一體的各種衍生工具。
現(xiàn)在又出現(xiàn)了一種權變期權,其付款依據(jù)是多項
概率的函數(shù)。由于權變期權的風險不能通過套期保值
加以防范,因而它帶來的風險就應通過動態(tài)套期保倡
過程來加以管理——這種動態(tài)套期保值仍是一種模糊
概念,能加劇價格變動,后果難以預料。
衍生工具的使用者應記住這些建議。對于提供該項服務的公司而言,應加強內(nèi)部管理,加強對銷售人員的培訓。政府金融官員協(xié)會的成員則要求通過立法來規(guī)范衍生工具交易。他們在對美國國會做證時這樣講道:“許多謹慎的金融官員認為他們被銀行銷售人員誤導了?!毖苌ぞ哒谡块T中加以推銷。銷售人員向客戶擔保說:“衍生工具安全,有政府擔保,本金得到保護?!蓖其N員是在存在壓力的情況下說服顧客購買衍生工具的。因為要是他沒有客戶,也就丟了飯碗。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向推銷人員傳授必要的規(guī)定:不應向客戶撒謊,他們自己應弄清他們的產(chǎn)品是怎么回事,應讓客戶清楚其中的風險。
絕大部分的衍生工具交易是銀行及經(jīng)紀人在場外交易市場上進行的。這是個私人市場,成交額之大,令交易所自嘆不如。1996年,全球未到期的場外交易市場衍生工具合同金額為4100億美元,其中包括外匯、利率、證券、股票及商品。
場外交易市場交易與交易所交易有著天壤之別,這種差別也促使人們在二者間選擇其一。場外交易市場交易沒有固定場所,是個無形的市場。一臺電腦、一部電話就是一個市場,數(shù)百萬美元的交易幾秒鐘就可達成。在交易所內(nèi),衍生工具買賣是在大廳里進行的,面對面,金額也較小。你甚至無法將兩個市場的成交額及性質(zhì)拿來對比,好比是兩頭野獸,一個是林,之王,一個是籠中困獸。
場外交易市場交易意味著私人性。這是一個用電話或電腦進行交易的金錢網(wǎng)絡,而不是在大廳里公開的交易。一般的做法是,你打電話給經(jīng)紀人,讓他幫你找成交對像。場外市場交易可根據(jù)顧客的不同需求設計交易方式,因而是與外匯、商品、股票等有關的風險管理的非標準金融工具。這些都不在交易大廳內(nèi)成交。在美國,場外市場交易不受政府監(jiān)管。在英國,場外市場交易則是在央行頒布的“準則”的指導下運行。在美國,你可看到受到監(jiān)管約束的交易所有著明顯不滿,因為他們的生意像流水那樣,源源流向場外交易市場。
被監(jiān)管的交易所感到他們無法競爭。場外交易市場能構思出一個新產(chǎn)品,向客戶提供專門為他設計的金融產(chǎn)品。要是交易所也有同樣的想法,它首先得費盡周折,使其符合法律規(guī)定,進行大量文字工作,才能將想法落實成真正的合同。在交易所看來,管束讓他們很不得勢。兩個市場的競爭愈演愈烈,雙方在談到對手時都頗有微詞。
卡羅琳·杰克遜本人同意交易所的這種看法,即交易所創(chuàng)新難度很大。但他同時又指出,大額交易并不來自新產(chǎn)品,而是來自那些簡單的傳統(tǒng)的產(chǎn)品。他還指出,場外交易市場還給交易所帶來了新買賣。
國際貨幣市場的歐洲美元業(yè)務部門應感謝其手下的干將們發(fā)明了互換。因為沒有互換的話,市場上至今也可能只有4個沒人愿用的工具。隨著互換的發(fā)展,歐洲美元成交量上升,又開發(fā)了提供相應的套期保值服務的新產(chǎn)品。
要是沒有互換,歐洲美元本身決不可能有這么大的成交量。據(jù)我的經(jīng)驗,人們不愿卷進歐洲美元這個爛攤子,合同是市場對市場,天天在變,又不能真正滿足現(xiàn)金流動的需要。場外交易市場的發(fā)展是有多種原因的。其中一個就是我們剛才談到的無政府監(jiān)督。紐約的證券公司已著手強化內(nèi)部管理,并主動向證券會提供報告。即便如此,對其有約束力的法律條文仍是微乎其微。第二,交易所的衍生工具是標準的、規(guī)范的,他們的價格、期限都是固定的。而場外交易市場能為客戶提供專門服務,量身訂做。交易所至少在一個領域開始發(fā)起了反擊,現(xiàn)在,它在大額股票期權交易上給予客戶更大的靈活性。
第三個原因是合同金額。以場外交易市場的外匯交易為例,合同金額可達數(shù)百萬美元。在芝哥商品交易所內(nèi),平均合同金額為20萬美元。第四,交易所能交易的短期上市衍生工具的數(shù)量是充分的,但長期合同交易則相當費時,場外交易市場在這一方面有其長處。第五,交易所有保證金限制條件。還必須在撤資的頭寸上注入資金。(倫敦金屬交易所沒有這種保證金要求。)在場外交易市場中,你就沒有必要這么做了,銀行與大的經(jīng)紀公司會提供一系列貸款,因而也就不存在最初保證金。取而代之的是與合同期與交易類型有關的付款期限。
第六,進行大額買賣的金融機構會出于多種原因選擇場外交易市場交易。因為場外交易市場交易是不記名的,從而避免了可能受到的價格影響。假設交易大廳里某個交易商推測有筆大買賣正在成交,或是可能發(fā)生,那么這種衍生工具的價格就會因這種推測而出現(xiàn)漲跌。這樣一來,這筆大買賣就不能以最優(yōu)價格成交。
加里.蘭佩奧爾談到了交易所的憂慮:
場外交易市場交易已深深涉足期貨市場,事實上
已搶走了芝加哥金融期貨市場的很多生意。這正是為
什么芝加哥的金融期貨成交量急劇下滑的原因。由于
場外交易市場交易要價更低,又沒有向政府匯報的必
要,使得交易所的很多交易商感到很惱火。最令期權
交易商憤憤不平的是這樣一個事實:交易所缺乏推動
前進的力量,我們保證金很高,收費也很高。交易所
失去了很多辛辛苦苦贏來的生意。
而且場外交易市場交易成交量很大,因而也就不
會像期貨那樣暴漲暴跌。驚人的成交量配合統(tǒng)一的價
格。這點很受退休基金與共同投資基金經(jīng)理的歡迎。
因為統(tǒng)一的價格使你在給數(shù)量極多的投資者分紅時容
易得多;在同一個基金里。不管你買進的價格怎樣,
對基金成員,你都只支付同樣的利潤。
由于衍生工具能根據(jù)顧客需求專門設計,因而要理解和估價交易衍生工具就可能很專業(yè)化。有數(shù)學天才的交易商得具備極高的分析技能,能迅速抓住他們手頭的資產(chǎn)與資產(chǎn)的可能走向之間的關系。計算不斷變化的衍生工具價值都是通過各種運算模型完成的。這些數(shù)學模型要么是來自軟件,要么就是交易商們自己摸索出來的。太陽工作站使交易商能以極高的速度運算衍生工具的價值。戈德曼·薩克斯公司有一個在伊曼紐爾·德爾曼領導下由30人組成的“量子小組”。德爾曼是個粒子物理學家,曾在貝爾實驗室做過研究工作。他于1990年推出了一個被稱為“黑德爾曼玩具”的模型。該模型現(xiàn)已成為計算利率期權的標準模型。要學會運用這個模型,交易商自己就先得是個“量子”。他們必須學會判斷市場中的其他變量將如何影響模型的取值。而且,這些交易商并不只是一次從事一種衍生工具買賣。有些人得管理整個投資組合——不同貨幣中的不同證證券。
衍生工具的開山鼻祖至今仍活躍在市場上,如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外匯期貨交易的利奧·梅拉梅德;同費雪爾·布萊克共同開發(fā)出第一個期權標價模型(布萊克·斯科爾斯模型)的邁克·斯科爾斯;還有設計了最初幾種利率互換工具的亞倫·惠特。大多數(shù)交易商的平均年齡為30歲。他們通常把他們的工作稱為風險管理,他們自己則是金融工程師。如果干得好.這些人能掙數(shù)百萬美元。例如在1992年,據(jù)估算戈德曼·薩克斯銀行40%的交易利潤來自衍生工具。能為公司掙大錢的交易商也能掙大錢,而且他們在交易所的地位也與日俱增。
對于一個交易商而言,能否準確預測市場的動蕩程度對于能否賺錢至關重要。通常的做法是對照過去的動蕩度。如今的“量子”們則要注重也要經(jīng)常比較市場最近的變化,看這種變化是如何影響當前行情的,再據(jù)此來推斷將來行情。也許這種新作法反映了市場周期的變化以及金融工具的發(fā)展演變。市場周期也從過去的幾年縮短到現(xiàn)在的幾個月、幾周,甚至是幾天。將最近的市場動蕩程度包括在數(shù)學模型里,能使交易商迅速捕捉市場信息。一些“量子”還將動蕩度輸入電腦,程序能自行依據(jù)原始量計算將來變化。
風險與風險管理是衍生工具交易的核心。買賣雙方一方承擔風險,一方避開風險,這個過程由于交易商參加工作也被大大簡化了。對風險的重視及了解仍是交易商工作的一部分,特別是對衍生工具交易商更是如此。風險一方面隨資金的流動加快而產(chǎn)生,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另一方面,若杠桿大小與你的·承受能力失衡,風險也就越來越大。盡管我們能透徹分析影響風險大小的各種因素,但這并不能改變風險存在這一客觀現(xiàn)實。你能降低風險,也能加劇風險。唯一的辦法是事先想清楚:你能承受多大的風險,你能接受的具體金額是多大,不管是賠是賺。
《華爾街寫真》
[美]希拉里·戴維斯 著 曹德俊 付濤 肖榮 張放 譯
第十章 多方崛起
馬特·牛頓脫去外套,靠在辦公桌前,拿起電話,
以一副專業(yè)人員的氣派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他收到了
“第一批電話。這些電話是打給交易商與基金經(jīng)理的,
不是提醒他們注意開市前經(jīng)紀公司可能會推薦些什
么,就是交易商分析的公司股票會有新排名。還有直
接來自交易大廳的電話。這些電話能讓人在開市前幾
分鐘感受一下市場氣氛。馬特早就盼著這些電話來,
因為要是能在華爾街開市之前察覺到某些情況,就能
爭取主動。
馬特從這些電話中獲取他想要的信息。一大早,
他就在電腦里輸入了一個價值4億美元的投資組合,
一開市就會自動投入運行,不需他的干預。雖然馬特
仍能監(jiān)控程序運行,改變某些參數(shù),但已不費多少事
了。
馬特在頭號交易商手下工作,接電話,沖咖啡、
關注電腦屏冪上的信息流動,什么都干。差不多他想
知道的所有問題,都能從電腦屏幕中找到答案。要是
馬特不這么干,他的飯碗就保不長。干這行的人多的
是。馬特工作的公司是斯庫德—史蒂文森—克拉克基
金公司,這是一個擁有1000億美元的共同投資基金。
馬特工作的城市是世界上最富競爭性的城市——紐
約。他很清楚,他必須一直是最棒的,一直是最優(yōu)秀
的交易商。
90年代最具歷史意義的事件應是多方交易商的倔起。他們用尖端科技賺取大量利潤,他們的努力不斷創(chuàng)造奇跡。證券交易正處于一場大的變革之中。隨著多方力量不斷壯大,他們改變著市場,塑造著它的未來。
讓我們來看看事情的起因。美國退休基金及共同投資基金的發(fā)展是驚人的。從40至50年代起,這些基金就在發(fā)展,但直到1974年,由于通過了雇員退休收入保障法案,基金才有了長足的發(fā)展。該法令允許公民開設自己的個人退休賬戶。另一個大的飛躍出現(xiàn)在1978年,那時出臺了401K雇員(公司)退休計劃。從此以后,共同投資基金及退休基金越來越受到公眾歡迎。1996年底,共同投資基金資產(chǎn)達3.5萬億,個人退休基金達3萬億美元,政府退休基金為1.7萬億美元。在英國,信托及投資公司資產(chǎn)達2000億美元,退休基金也達到了7000億美元。
為什么共同投資基金會成為個人的主要投資方式?穆里爾·賽伯特女士道出了其中的原因:
公眾現(xiàn)在意識到柱會保險不再是個人永久性退休
基金了。在他們的相父和父輩時期,情況可能如此。
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貸款已全部償清,如果賣掉房
子,這些家庭可在弗羅里達、亞里桑那或加州另買一
幢住宅。這些州氣候宜人,物價較低,很有吸引力。
這樣一來,這些家庭還可以從賣房中賺進5至6石美
元。有杜金保障體系,再加上退休基金, 曰子就會過
得更好。對于二戰(zhàn)后生育高峰出生的中年人而言,杜
會保障是不夠用的。80年代,人們購買房子,還搞
裝修,因為隨著通貨膨脹,這些東西也在增值。若房
子在兩年內(nèi)升值30%,他們就金賣掉房子?,F(xiàn)在不
會再有這種情況了,因為房地產(chǎn)市場較為低迷,通貨
膨脹也得到了控制。人們面臨的情況已是今非昔比。
于是這些入直接把錢投入共同投資基金。很多人都把
這種投資當作首選投資方式。
隨著大蕭條的陰影離人們越來越遠,1987年股市暴跌的痛苦記憶更是越來越淡漠,人們的行為變得越來越富有進攻性,眼界越來越短視,也更愿意冒險。人們的觀念與偏好變了,經(jīng)濟受損的記憶及痛苦的感覺對個人來講已不復存在。這代人比起他們的父輩更膽大。父輩在個人經(jīng)濟問題上表現(xiàn)出的謹慎小心是這輩人沒有的。生育高峰時出生的人以及現(xiàn)在的年青人更愿超前消費、貸款消費,把錢投入市場賺錢,而不是存進100%保險的銀行。這批人將“風險”這一概念與“儲蓄”混為一體,這種觀念極大地推進了共同投資基金的發(fā)展。
大型噴氣式飛機及彩電的出現(xiàn),讓人們感受到了科技的突飛猛進,對于生育高峰時期出生的人來說,科技進步改變了他們對未來的態(tài)度與處事方式。短期行為比比皆是,長期行為也被改裝得符合短期行為的需要。對于時間的態(tài)度的轉變——時間被大大縮短了——使得人們更容易接受高速運動、動蕩和變化。他們認為這些都是正常的,而不是什么令人恐懼的事。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一代人大且投資共同投資基金,為退休作準備,這意味著他們認為共同基金是安全的投資,同時也接受了市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動蕩、風險更大這一事實——有時市場甚至是無法控制的。
老一代的業(yè)內(nèi)人士對這種趨勢甚感擔憂。他們的焦慮是:大多數(shù)入市者都太年青,還從未遇到過一個不景氣的市場。而且從老觀點來看,這些人對市場的判斷天真得可怕。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們有可能血本無歸。我們這一代人是無可奈何地接受風險。經(jīng)驗與知識告訴我們,在70年代,你得等上差不多10年才能看到你的投資升值。1987年股災后,等待時間縮短了。我們能等,我們還很年青。更為重要的是,在我們平靜地接受風險的同時,我們完全清楚我們也賠得起。
下面的數(shù)據(jù)能讓人看到資金是如何越來越快地流入共同投資基金與退休基金的。40年代,全美的基金不到80家,總資產(chǎn)為5億美元。60年代資產(chǎn)上升到170億,80年代達1350億,到了1996年,資產(chǎn)就躍升到了3.5萬億。
再來看看成交額的增長。多方機構占了整個成交量的最大比例?;鸾?jīng)理們買進賣出股票——并非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隨著基金經(jīng)理們手頭可調(diào)用的資金越來越多,新的競爭對手也越來越多。全美基金數(shù)同基金掌握的資金量一樣令人眩目。1987年,投資者只能在2000多家基金中選擇,今天,選擇范圍已擴大到7000多家。這意味著基金管理的競爭也更為激烈,更趨白熱化。各家基金只能花大錢打廣告,搞宣傳。紐約的英斯汀網(wǎng)絡公司的人告訴我:
經(jīng)營得最好的基金經(jīng)理與次好的經(jīng)理在5年經(jīng)營
期間的業(yè)績差距僅為30個基準點,這好比奧運會水
平的游泳選手之間的差別。這些選手竭盡全力,僅是
為了比對手搶先百分之一秒。今天的資金管理者的情
況與此完全一樣。
經(jīng)營業(yè)績每月都要檢查,有時甚至頻繁,這就給共同投資基金的經(jīng)理們帶來了極大的壓力,迫使他們都想以最快的速度把自己的排名擺在競爭對手的前面。排名的高低將決定他們能給基金吸引來多少資金。由于基金經(jīng)理在夾縫中求生存,他們的注意力也就不僅局限于買的股票比別人好,競爭擴大到了交易本身,就是說,他們要在實際交易中也要多掙一點業(yè)績分。在這一點上,多方交易商的作用舉足輕重,他不僅要注重短期效益,這跟他的經(jīng)理一樣,還要注意降低交易成本位贏利增加。
退休基金或共同投資基金的經(jīng)理負責將巨額資金導入市場,他們做出購買決定,多方交易商則負責在何地、用何種方法向誰購買股票。
多方交易商與空方交易商從來就相差甚遠。多方依賴空方——大銀行及大的經(jīng)紀公司——為他們的買賣提供服務。有時把大宗買賣分成小額合同以不引人注意,有時又干脆一次性大量購進。出于雙方最后的不同目的,他們吸引并需要兩類迥然不同的人在他們的交易桌前工作??辗浇灰咨毯苋菀妆幌氡3捎钪嬷髟?。干這行需要勇氣與意志,要富于進取心。巨大的壓力迫使他們鋒芒畢露。這些交易商被看成是光彩奪目的明星,他們敢于冒險,用大筆鈔票承接多方的大宗股票。他們必須聰明過人——特別是那些業(yè)主交易商,這些人用公司的錢而非委托人的錢自主決定購買什么股票。
對一般的空方交易商來說,在他們看來似乎虛張聲勢的交易下面,隱藏著復雜的綜合技能。他們是在公司與客戶之間走鋼絲繩,兩邊都要求他們盡全力,雙方的目的又是背道而馳。這需要強硬的手腕,不妥協(xié)的執(zhí)著,才能勝出對手。還需要得體圓滑的為人處事技巧,才能贏得公司同事的支持與尊敬。
一個優(yōu)秀的空方交易商背后有一大批幕后人員??辗浇灰咨绦枰治鲅芯咳藛T,以取得最佳信息;需要前臺交易商與他們一道工作;需要傾聽他人的建議;需要大廳里賺錢的合同??辗浇灰咨炭傇诿半U,他面臨日益增加的壓力,要為公司日進斗金。從整體上來看,空方交易商也是掙大錢的。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他們的利益完全同他們創(chuàng)造的利潤緊密掛鉤。干得好的話,每年能掙數(shù)百萬美元。這一點也是其工作中最誘人的一面。
然而多方交易商也在奮起直追。他們的觀念與技能要求與空方交易商明顯不同。這里沒有空方所面臨的高壓。多方是主宰,是資金流向的關鍵媒介。隨著共同投資基金及退休基金的驚人發(fā)展,多方交易商逐漸取得了曾屬于空方的生殺大權。
惟一尚不能反映多方勢力增大的是兩者的薪水。盡管薪水一直在漲,但大多數(shù)多方交易商仍掙得比空方少。在紐約,一流多方交易商的年薪大概在10萬至60萬美元之間,但一流空方交易商的獎金一項就令多方交易商垂涎三尺。在倫敦,一流多方交易商的年薪大約為10萬至18萬美元。多方交易商代表全球個人投資者的利益。這些投資者把本打算存進銀行的錢投進了共同投資基金。交易商對投資者有中世紀武士般的忠誠,為他們賺取最大的利潤。對于基金而言,若這些交易商善于壓低傭金,在開市前搶先從空方處獲取消息,也能增加收入。他們在市場上有自己的直接情報來源,這些情報反饋到基金后,就能在戰(zhàn)略上推陳出新。若多方交易商們在市場的紛繁混亂中看準方向,就算是一把好手。他們中的佼佼者還用最新科技使自己領先一步。
馬特·牛頓的上司彼得·杰金斯是斯庫德—史蒂文森—克拉克基金國際業(yè)務部主管,他還是證券交易商協(xié)會機構委員會主席。被得與多方交易商霍利·斯達克這位多爾頓一格賴納一哈特曼一馬厄公司的副總裁,一道推動著市場演變,在投資基金的爆炸性增長中讓金融界刮目相看。他們還是促進市場規(guī)則變化的先驅(qū)。這兩個人都涉足政治,都是有影響的人物。兩人連同投資者研究公司的哈羅德·布萊德雷,時常在證監(jiān)會游說,起草各種文件,發(fā)表講演,讓公眾意識到多方力量的壯大,意識到他們的新要求。所有這一切都能改變游戲規(guī)則。在多方看來,這些規(guī)則以前都是偏向空方的。
今天的多方交易商手里掌握著龐大的資金,因而他們得看準大買賣。10年前,多方的頭寸不過幾千上萬股,如今則是數(shù)百萬股。這就造成了一個尋找流動性的問題。錢很多,但流動性不夠。這么說有沒有道理?大機構認為英雄所見略同。他們一古腦兒都想同時買IBM的股票,然而卻找不到有足夠多的票的空方。
這樣一來,每天早上多方交易商都要坐下來解決這個難題。他們要決定在哪個市場去買賣證券。以前只有紐約證券交易所這個中心市場可供選擇,現(xiàn)在有了為小公司服務的NAS—DAQ,于是他的選擇多了一個。當非證交會成員的公司也開始買賣股票時,他們的選擇增加為3個。于是這些多方交易商可從“第三方”購買。
大的經(jīng)紀公司提供一種被稱為“樓上”的服務,為多方提供大額合同。戈德曼·薩克斯公司,摩根·斯坦利公司和所羅門兄弟公司,都開始運用手頭的資金與多方迅速達成交易,為市場提供流動性。在實際操作中,多方會在他們需要時跟任何一方做買賣,只要成交額較大,價錢劃算就成。他們最看中的是流動性。他們想立即獲得流動性,立即成交。如果英斯汀網(wǎng)絡有他們需要的股票,‘他們就去那兒購買;如果機構交易投資系統(tǒng)(POSIT)有流動性,他們就去機構交易投資系統(tǒng)進行交易;若交易大廳有流動性,就去交易大廳做生意;若需經(jīng)紀人來做一筆大買賣,就去找經(jīng)紀人。多方交易商的選擇越來越多。
選擇多方一方面是件好事,另一方面又讓多方交易商的日子更難過——他們必須決定選擇對象,同時還得密切注視所有可能的選擇對象的動態(tài)。市場細分能使事情變得更復雜。隨著機構交易投資系統(tǒng)、英斯汀網(wǎng)絡交易系統(tǒng)以及布魯伯格這類的交易體系的出現(xiàn),交易商能通過電腦直接操作。交易商身處紐約證交所大廳,當他注意到英斯汀網(wǎng)絡交易系統(tǒng)上成交股票比市場上的價錢更劃算,他就會取消紐約的訂單,掉頭轉向后者。電話十分重要,交易商手邊的電話不計其數(shù),一條電話線就是一條生命線。這樣,不僅多方的選擇在增加,市場運行速度也在加快,市場也更富有變化。交易商們隨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一捕捉到機會,抓住就不放手。
當然,采取哪種操作方式取決于你的交易策略。不同的交易商的交易方式可能大不相同。要是某交易商想用高存椒,他就會找紐約的投資技術集團公司(1TG),請那里的“量子們“設計一個程序,自動根據(jù)投資組合的參數(shù)交易。用最簡單的話講,你得讓程序清楚什么時候進行交易,如何操作這些交易。程序可以設計得來滿足人的需要,實現(xiàn)攻守兼?zhèn)?,自動運行。它能同時處理100種甚至1500種股票。通過Unix操作系統(tǒng),高效迅速地進行計算,接收信息,處理信息,形成交易單,處理交易單并發(fā)送給交易大廳。這種程序還具有特殊功能:比方說在賣單涌出時暫時不買,一旦賣單枯竭時就大口吃進。
若搞人工交易,想買30萬股,你就打電話給經(jīng)紀人。經(jīng)紀人清楚怎么應付大廳里的情況。要是他發(fā)現(xiàn)賣家太多,就會稍等片刻,待價格回落再出手。
如果你是個大基金交易商,想買幾百萬元的股票,同時也想賣幾百萬元的債券,你就不可能親自觀察各股的情況。你不得不使用電子系統(tǒng)。你可以通過超點陣(Super Dot)系統(tǒng)把訂單發(fā)給紐約證券交易所。你還能使用別的電子交易系統(tǒng),如英斯汀網(wǎng)絡交易系統(tǒng)或機構交易投資系統(tǒng)來辦這件事。
隨著資金象雪崩一樣壓向他們的交易桌,多方交易商不得不辟新路。有的就用“一籃子交易”方式來應付。這是一種系統(tǒng)交易方法,同時買進賣出好幾種股票與證券,成交額可達數(shù)億美元。交易商之所以要用這種方法是想讓股票迅速出手,以便為新的買賣籌資;或是新入市的資金必須立即投入運行;或是想重新組合投資。由于能高速度完成買賣,交易商就能更快地從市場中調(diào)出資金,另行他用,或是滿足客戶對套現(xiàn)的需要。如果沒有高科技手段幫助他們分析風險,分析流動性和動蕩程度這些“一籃子交易”的基本特點,也就不會有“一籃子交易?!边\用電子交易系統(tǒng),兩家機構能直接交易,只支付一筆服務費。彼得、霍利及哈羅德都是電子交易系統(tǒng)的熱衷擁護者,因為這樣有利于掩蓋他們的身份。由于這些人成交量巨大,要是哪個經(jīng)紀人知道是這些公司在做買賣,他就會先發(fā)制人。因為一筆大額買單將抬高市場價格,這不僅會使交易商的經(jīng)營業(yè)績受損,最終還會讓個體投資者蒙受損失。走漏風聲或是讓經(jīng)紀人猜到他們的動向都是麻煩事。搞大買賣的人如果不隱姓埋名,大機構就無法以最合算的價格成交。1996年由證券交易商協(xié)會國際委員會進行的一項調(diào)查中,78%的受調(diào)查的多方交易商經(jīng)常使用電子交易系統(tǒng),如英斯汀網(wǎng)絡交易系統(tǒng)等。彼得這樣講:
科技的進步使得多方交易商距交易現(xiàn)場更近。通
過英斯覆網(wǎng)絡交易系統(tǒng)以及布魯伯格電子交易系統(tǒng),
我就能入市報價。我的報價在瞬間擺在了千萬名交易
商面前,只要這些人有英斯汀網(wǎng)絹交易系統(tǒng)。我能直
接入市買進,這對于多方交易商來說是如虎添翼。我
的英斯汀網(wǎng)絡交易系統(tǒng)系統(tǒng)就是我的經(jīng)紀人。我有我
的方法,不需誰告訴我該怎么做。同時紐約證券交易
所也令電子輸入訂單更為容易。交易大廳做了很多努
刀使訂單操作更為簡便,助多方一臂之力。
’
由于多方的錢大量流進流出,市場的起浮更快,市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加動蕩。交易商必須緊盯行情,運籌帷幄。1997年1月發(fā)生的事就是個例子,這個月小投資者投給了共同投資基金24億美元,是1996年12月的兩倍。水漲船高。浪高不僅意味著多方的大量購進能拾高價格,人們也能預料實際成交量的上升。
交易商也緊盯那些大炒家的動向。他們能在電腦顯示屏上捕捉到不同尋常的成交量變化,以及異樣的交易行為。要是一家金融機構察覺到另一家機構在大量買進賣出,它可能也會效仿——當然有時也可能先按兵不動。例如,若一些“重量級”投資者或交易商明顯地在某個股上做文章,市場異常動蕩,交易商就會坐到他的電腦面前調(diào)查分析。他不僅能立即查到可疑的成交量、成交價、交易記錄的具體情況,還能立即從證監(jiān)會檔案中查出買主是誰。
從買主名單中.交易商能迅速判斷這些人是不是那些市場風云人物。若答案是肯定的,他得更加關注該股。這時,這個交易商就會被迫立即做出決定:是“隨波逐流”,還是反向操作,還是坐等著這些人操縱股票。若這位交易商手頭持有這種股票,而大炒家又令行情看跌,他就大難臨頭了。
一旦大炒家看準某個股,決定拋售時,其效應是成倍的,50元一股的股票可在一天之內(nèi)跌至7元一股。共同投資基金的交易商會不會趁低價買進呢?也許不會,因為第二天還可能跌到3元,虧去一半。當大炒家在某個股上做文章時,散戶們就好比是聚光燈下的兔子,驚恐萬狀,不知所措。從另一角度來看,若散戶仔細研究大戶走向,猜測正確的話,他們就可以乘風破浪而不是葬身魚腹。
由于科技發(fā)展及資本擴大,多方勢力大增,空方不再像以前那么走俏了?;衾麑ξ抑v,他只在迫不得已時才同空方打交道:
我們并不象空方想像的那樣依靠他們??辗綘庌q
說他們提供了資金,給交易提供了便利。然而就今天
機構的頭寸而言,一個經(jīng)紀人是不太可能有足夠的資
金來滿足其需要的。
于是你需要經(jīng)紀人來幫助你物色成交對手??辗?br />
干這個并不十分在行, 因為他們不愿付出太多的勞
動。有時,你會找錯了對象,價格也會受到不利影
響。于是你干脆親自出馬找賣家。這種方法是最理想
的。你若不想暴露身份的話,就用英斯汀網(wǎng)絡交易系
統(tǒng)。
是否是空方明星正漸漸暗淡呢?鮑勃·施瓦茨這位紐約大學的金融教授的見解如下:
多方是大贏家,空方不輸也不贏。這完全是出于
科技進步。你不能為生產(chǎn)馬鞭、馬車的人感到憂傷。
你怎么可能有讓這些人在一個汽車時代仍然歡天喜地
呢r問題在于隨著共同投資基金的發(fā)展及成交量的猛
增,經(jīng)紀人所需的臨時成交資金也急劇膨脹。過去的
風云人物古斯·李斯和杰伊·佩里斯可能會對他們的公
司時下的頭寸實力驚嘆不已。
彼得說:
交易流向偏離了空方。空方之所以能在過去壟斷
市場是因為他們手頭的資金。要知道,他們用這些資
金來為多方的購買提供便利?,F(xiàn)在假設我有350萬股
股票,不管是買是賣,我要做的都是向我的股票要成
效的地方打電話,告訴我的成交方。這點正是多方的
威力所在。經(jīng)紀人如今沒有那么大的資金保證成交。
要是他們真的大量買進,這會在空方的賬戶上構成大頭寸,筑成大風險。
另外還有一些原因令多方更為強大。1975年5月1日是多空雙方力量變化的分界線。游戲規(guī)則變了,固定傭金制被取消了,傭金從40美分一股跌到了15美分,現(xiàn)在大約僅為5美分。從那天起,買方不斷壓低交易費用,造成空方盈利下降。多方之所之如此注重降低交易成本,是基于這樣一種觀念轉變:今天的世界已是一個人人都能獲取信息的世界了。透明——沒有陰影,無秘密可言——這意味著單個交易商在信息方面的優(yōu)勢也消失了。于是,他就不得不另辟路徑來提高自己的經(jīng)營業(yè)績。
對于空方而言,這無疑是個重創(chuàng)。有保障的傭金一去不復返,交易的內(nèi)涵今非昔比??辗秸e極努力想方設法減少損失??死锼埂ぐ驳律赋?,在1972年有23家次一級的投資銀行,4年后只剩下3家了。
這好比是有人在盒子里扔了一枚炸彈,受傷的多
為合伙性銀行。3年來事情就是這樣的。過去受固定
傭金保護,這種好賺的錢讓他們忘記了究竟附加價值
是什么?
盡管作用變了,但空方仍然認為多方需要空方。埃里克·森伯格是這樣回應霍利的評論的:
他們需要空方的原因在于,若戈德曼·薩克斯要
在拉爾夫·勒倫股上做一筆買賣,投資組合經(jīng)理就會
對手下的交易商說:“我要這個股票,20萬股。”這
就是為什么多方需要我們的原因。試問,多方到哪兒
去弄這么多股票?這也正是為什么新股發(fā)行特別重要
的原因,這是空方業(yè)務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斯汀
網(wǎng)絡交易系統(tǒng)也不是萬能的。這種電子交易系統(tǒng)只會
在交易一方已存在的情況下才有用。若沒有這一方,
除了等之外你毫無辦法。你不能通過電子系統(tǒng)逼別人
干他不想干的事。
由于買賣雙方不可能總是配對成雙,你就需要中間人。這個中間人就是空方。福特基金會的琳達也看好空方.她說:
就我們而言,我們通過空方做成了好一些買賣。
但我們?nèi)缘猛A爾街保持友好,才能獲得分析報告。
我們并不是股市中的寵兒,為了吸引注意,我們得善
待空方,空方也一報還一報。
在倫敦,多方交易商更為主動,聲勢也更浩大。英美差距頗大,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倫敦比起紐約來是小巫見大巫。紐約云集了數(shù)以千計的基金,競爭激烈,資金雄厚。讓我們先來比比兩個城市的規(guī)模。以美林銀行這家美國公司為例,在私人客戶一個部門,其雇員就多達三萬八干人,包括銷售人員與后勤人員。這比整個倫敦私人客戶業(yè)的從業(yè)人員加起來都還要多。美林銀行的私人客戶有7500億美元的資金,這是英格蘭銀行儲備的兩倍。
盡管規(guī)模與資金差異很大,倫敦多方的變化象鏡子一樣反射出美國多方的演變。阿倫·內(nèi)利是倫敦外國與殖民公司的首席交易商,就是一個空方改行當多方的例子:
我在一家經(jīng)紀公司工作了6年,我的薪水與收益
緊密掛鉤。在我改行當多方時,大部分交易商在很大
程度上僅是接收訂單?,F(xiàn)在情況已大有改觀,多方越
來越強。薪水在漲,我們在公司里的地位也在上升,
這一點可從許多多方交易商已成為部門王管上得到印
證。阿倫認為倫敦多方交易商的變化源于美式交易法
的影響。
在他看來,這是因為咨詢專家說服了公司建立評估機制衡量交易商業(yè)績的結果,這種機制推動著美式交易法的發(fā)展。這樣一來,一家機構就能同其競爭對手有所比較。這當然會加大壓力,壓力促使空方的作用從中介轉變?yōu)樵鲋?。阿倫還為行業(yè)增值工作。1994年3月,他成立了機構交易商集團,該集團同政府部門及證交所舉行會談,反映交易商意見與市場可能出現(xiàn)的變化。亞倫還是倫敦國際金融信息交換委員會的主席。該組織是個信息庫,活躍于行業(yè)論壇,研討交易電子化及計算機化。阿倫相信,同他的美國同行一樣,電子科技也會促進倫敦證券業(yè)的發(fā)展:
倫敦的股票交易發(fā)生了變化,我們引入了股票交
易電子服務系統(tǒng)。這是一個由訂單啟動的系統(tǒng)。比起
1986年的‘大革新”,這項改革將對市場運作方式產(chǎn)
生更為深刻的影響。交易涉及的中間人越多,成本越
高。一端最終用戶需要盡快找到另一端最終用戶,這
樣才能盡可能地降低成本。電子交易能給我們提供這
種不需中介的服務。在鍵盤上敲擊幾下后,你就能在
報價范圍之內(nèi)很快找到成交方。電子交易能使你的買
賣不受市場影響。盡管電子交易系統(tǒng)并非萬能,但我
確信我們會越來越離不開它。
行業(yè)內(nèi)將會有更能干的人。這些人懂電腦,能用
結構性的定量方法分析風險。人們必須清楚倫敦買方
交易商也在轉變觀念以及交易的方式,因為若這些人
不能只按市場的現(xiàn)狀來預測將來,否則他們就大錯特
錯了。
《華爾街寫真》
[美]希拉里·戴維斯 著 曹德俊 付濤 肖榮 張放 譯
第十一章 敗家之徒
1994年,基德·皮博迪基金的一名年輕債券交易
商約瑟夫·杰特偽造一筆交易,造成的后果是:該基
金會損失2.1億美元。
日本大和銀行的另一位交易商筑成了11億美元
的虧損,然而他的上司還伙同他掩蓋事情真相。后
果:大和銀行被驅(qū)逐出美國市場,所有在紐約分部工
作的大和員工丟了飯碗。
當一名交易商行為不軌時,情況會怎么樣呢?
1995年2月,英格蘭銀行的董事們面臨困境,他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終于發(fā)生了:巴林銀行搖搖欲墜。
英格蘭銀行行長埃迪·喬治是巴林銀行主席彼得·巴林的好友,深感“道德危機”迫在眉睫。喬治清楚,要是他忽視嚴峻的現(xiàn)實,援助巴林銀行,就等于向倫敦所有銀行發(fā)出一個信號:你們可以為所欲為,央行會給你們收拾爛攤子。這好比是在一艘正在迅速下沉的船中不斷向外排水。另外,喬治深感憂慮,要是籌不到解救巴林銀行的緊急貸款,國際金融市場就有可能面臨一場機構風險。
喬治面對聲名顯赫的巴林銀行即將倒閉的殘酷現(xiàn)實,感到十分為難。巴林銀行是倫敦一家最古老的商業(yè)銀行,它比起它曾給予貸款的大多數(shù)企業(yè)及政府機構都更歷史悠久。二戰(zhàn)大空襲和無數(shù)次金融危機巴林銀行都挺過來了。
而現(xiàn)在,巴林銀行的光輝將因一名交易商的行為而消失。不采取任何挽救措施,眼睜睜地看著巴林銀行倒閉,就好比是為了修一座摩天大樓拆掉一座古城堡?,F(xiàn)代塑造著我們,歷史也在塑造我們。巴林銀行在倫敦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地位不得不使人們深思掂量。
巴林銀行的輝煌歷史引人入勝。多年來,巴林銀行家族共獲得了5個不同的爵位。在過去的100年中,共有5位巴林家族成員分別出任英格蘭銀行行長及董事。威爾士王紀戴安娜身上都流著巴林銀行家族的血液。
巴林銀行為杰弗遜總統(tǒng)的“路易斯安娜“購地合同提供了貸款,該交易使美國面積擴大了一倍。拿破侖也就用賣地所得的1500萬美元同英國打仗。巴林銀行在全世界向貿(mào)易融資,在對中國的茶葉貿(mào)易中開著自己的茶船。還向葡萄牙、法國、俄國、印度、伊拉克、埃及和比利時等無數(shù)國家放過債。巴林銀行不僅是造就國王的銀行,有時它甚至比國王及英格蘭銀行更加財大氣粗。
報紙是這樣報道的:
一位28歲的交易商賠了10億美元,葬送了曾向
路易斯安娜購地合同融資的銀行。
巴林銀行遭受4億英鎊重罰。英格蘭銀行介入以
避免世界市場恐慌。
巴林銀行注定要破產(chǎn),市場人心惶惶。
5億英鎊的詐騙案搞垮了女王的銀行。
周末舉行的英格蘭銀行緊急會議,以及那一夜在彼得·巴林銀行的辦公室進行的最后會談均告失敗。各大傳媒爭相報道。數(shù)字屏幕從左向右掃出一行字:在新加坡的28歲“瘋狂”交易商打個賭,輸?shù)袅算y行的全部自有資產(chǎn)。債主紛紛上門,圍攻這家最古老的商業(yè)銀行。這對于巴林銀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4000多名雇員來說簡直是個晴天霹雷。女王陛下、查爾斯王子及其皇室成員個個龍顏失色。巴林銀行家族的尊嚴同銀行命運息息相關,現(xiàn)在則威儀掃地。巴林銀行的員工面對這個巨大打擊,頭低下了,眼睛蒙上了,有的干脆坐在地板上目瞪口呆,不敢相信這是事實。
最初,尼克·李森的工作僅是接受處理訂單。他在新加坡國際貨幣交易所大廳接電話,確保巴林銀行交易商得到期貨和期權買賣單,以便決定委托人到底是買是賣。
后來,李森也開始從事交易工作。通常,巴林銀行在新加坡的期貨分支是在大阪與新加坡兩個市場間套利,從細微差價中賺錢。該分支剛從這些交易的傭金中賺錢。在巴林銀行看來,這種交易是沒有風險的。李森看漲日本股票市場,他未經(jīng)授權大量購買,在日經(jīng)225指數(shù)上積累了一個多頭,又沒有套期保值來防范風險。表面看來李森在賺錢,而實際上偽造了一個假賬來掩蓋虧損。李森之所以能蒙混過關,是因為他身兼二職,即是交易商又是會計師。這種做法在銀行業(yè)是反常的。
李森的交易虧損不斷加大。到1993年底,賬面上的虧損額為2300萬英鎊,1994年底則升為2.08億英鎊,1995年2月是8.27億英鎊。李森賣出了期權向假賬撥錢以減少虧損,試圖平衡賬目。然而此時的巴林銀行卻面臨更大的風險,因為其期權交易的成敗將取決于日經(jīng)指數(shù)不能跌破18500點。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戶發(fā)生了大地震。由于地震造成了巨大損失,以及對經(jīng)濟前景的擔憂,市場變得動蕩起來。李森猜測市場會出現(xiàn)反彈,又買進了更多期貨。1月23日,日經(jīng)指數(shù)跌至17800點。李森不但沒有收手,反而加倍下注,他孤注一擲,認為自己有回天之力。到了2月23日,李森手上有6萬多份期貨合同。在他的自傳“瘋狂的交易”一書中,李森這樣回憶起當天的情況:“我把市場上能賣的都買了?!?月23日收市后,李森手頭僅開放利率期貨合同就有50%,還有25%的另外的合同。這天晚上,李森離開了交易大廳,再也沒有回來。他的虧損太大,拖垮了巴林銀行。到了2月26日,巴林銀行正式破產(chǎn),損失總額高達9.27億英鎊。
審計員是干什么的?內(nèi)部審計及外部審計都到哪兒去了?當這些審計人員在1995年1月向李森質(zhì)疑時,李森假造了一封客戶信件為其賬戶上的損失辯護。2月份,他又偽造了一些文件與客戶信件。審計人員也就當了真,全然沒有注意到在信箋紙上方有“發(fā)自尼克與莉莎”的傳真抬頭。最初,李森的新加坡之行完美之極。這個講土話,沒有任何文憑的窮小于,在28歲時本應為自己、為巴林銀行賺進大把鈔票。哺育他長大的沃特福特小城已被遠遠拋在腦后了。
李森于1989年受雇于巴林銀行,擔任清算文員。1992年,他被調(diào)到新加坡。1993年,李森領導的小組為巴林銀行賺取了近20%的利潤。李森本人得了20萬美元獎金。1994年,他又為巴林銀行賺進3000萬美元,領到了72萬美元獎金。新加坡國際貨幣交易所是李森成長的沃土,為他迅速發(fā)跡創(chuàng)造了絕好的環(huán)境。
在市場看好,新加坡國際貨幣交易所的成交量不斷上漲時,當?shù)亟灰咨剃P注著李森的一舉一動,因為他們知道李森能領導市場。巴林銀行總部本應有所警覺,特別是管理人員不應不斷匯款滿足他追加保證金的現(xiàn)金要求。隨著李森迅速積累起大量期貨合同,亞洲其他銀行開始有所注意,外界傳聞四起。1月17年,摩根·斯坦利銀行及戈德曼、薩克斯銀行在他們的早報中警告說,利用巴林銀行可能會有反風險。亞洲傳聞終于大白于天下。李森承認了兩項罪名,一是欺騙巴林銀行的審計員,二是在新加坡國際貨幣交易所作弊。李森被判6年半監(jiān)禁,至今他仍在新加坡服刑。
,
在李森的自傳中,他不是怪自己,而是無休止地指責他人。盡管李森寫道:“我是個騙子?!彼械氖切÷斆?,這點是毫無疑問的。李森被丟進一個機會遍地的環(huán)境。終于混出了頭。但問題在于他是怎么個奮斗法的。李森工作十分努力,早·晨6點至晚上7點,他一直在交易大廳工作。這僅僅是因為他的價值觀同別人不同。
李森從事的未經(jīng)授權的業(yè)主交易,據(jù)說他沒有用價格模型,沒有套期保值,終于釀成巨額虧損。他還居然造假賬加以掩蓋。損失太大,巴林銀行無力償還,只好破產(chǎn)。
消息傳出后,國際傳媒不斷強調(diào)說他太年輕(28歲在這行中不算小),有的又說他賺了太多錢,因此貪婪是問題關鍵,(比起其他行業(yè),證券業(yè)人士大都能掙大錢)。這些都沒有抓住問題的要害。李森從不認為他的自定規(guī)則有哪不對,若這些操作非法,他就會為其行為其辯護。李森寫道:謊言,統(tǒng)統(tǒng)都是謊言。我在筑起一座謊言之塔,一旦其中一個被揭破,整座塔就會倒塌,將我掩埋。證券業(yè)是個脆弱的行業(yè),經(jīng)不起像李森這種人的破壞。而這些人所從事的交易又都是建立在信用基礎上的。是信任的紐帶連起了金融界。紐帶的斷裂也會摧毀金融界。很顯然,巴林銀行管理階層都忽視了一連串的警告。李森每天向倫敦要錢來交保證金,這些錢筆筆數(shù)目龐大,不斷累積。倫敦清楚,李森的交易額是他許可范圍的至少4倍。李森最多只能從事200份日經(jīng)期貨合同買賣,實際上他進行的交易遠不止這些。哪怕僅有一次,李森都應請示上司,然而他卻是無數(shù)次這樣干。
任何時候,只要有一個交易商賺取引人注目的高額利潤.就應亮起紅燈。必須得有人監(jiān)督他。因為高利潤也就意味著高風險。在巴林銀行,李森被同事視為專家。電話記錄顯示,他的上司多次接受了他對市場的分析。當李森不斷推遲削減頭寸時,上司也相信了他的判斷。
巴林銀行的管理失敗是令人詫異的。李森的頭寸根本就不應有那么大,若有人在虧損四千或五千萬英鎊時打住他,巴林銀行能輕而易舉地消化吸引這個虧損。與市場對著干是發(fā)瘋。整個市場都知道李森的頭寸。所以只要李森指揮手下交易商進入交易間,人人都知道他們要干什么,人們也會隨行報價。一旦市場清楚你的頭寸,知道你的一舉一動,你的交易成本就大了。
另外,之所以李森未受監(jiān)督,還存在這種可能,即經(jīng)理們也要分享他的利潤。這點著實令人不安。只要李森還在賺錢,經(jīng)理就不會管他。當經(jīng)理們在交易商的交易中也有一份時,他們也就缺乏主動監(jiān)督手下人的動力。倫敦的巴林銀行退休員工的獎金多少也取決于李森的貢獻大小。
斯坦利斯拉斯·雅蘇科維奇對飛黃騰達的交易商持這么一種看法:
我記得我有一位老友叫哈羅德·門德爾森,他是
懷持威德人。他很早就告訴我,管理交易商的訣竅其
實十分簡單。一個交易商越賺錢,你越監(jiān)督他;當他
賺的錢太多時,你就炒他的魷魚。我一直記著這點,
事實上,人們恰好相反。當一個交易商發(fā)跡時,他所
受的監(jiān)督也相應減少了。他會對經(jīng)理說:不要管我,
要是你插手我的業(yè)務,你就會降低我的盈利。若交易
商越這么講,麻煩也就越大。
巴林銀行的破產(chǎn),責任全都在管理層上,把個年
輕人派到新加坡,特別是在他的SFA申請已被推翻,
本身就有問題的情況下。這個年輕人從未在國外工作
過,他對行情一無所知,他天真得不得了。把他遠遠
地丟在一邊,沒有任何培訓、監(jiān)督,什么都沒有,是
對雇員的犯罪。我的意思是,巴林銀行這么干是個重
大的管理失策。
利奧·梅拉梅德在事后也發(fā)表了他的看法:
巴林銀行是我所知道的缺乏內(nèi)部管理的一個最好
的例子。缺乏內(nèi)部管理只會自食惡果。你怎么可能讓
經(jīng)理對危險置之不理,他們無法監(jiān)督交易商。經(jīng)理必
須察覺到風險,巴林銀行、住友、大和的問題都向金
融界說明了一點:你必須有足夠的內(nèi)部管理,才能使
經(jīng)理及公司不被任何一位交易商的花言巧語所蒙騙。
埃里克·森伯格則是這樣看待巴林銀行一事的:
在美國,很難會發(fā)生一個李森拖垮一家公司的
事。當然我們也有我們的問題,像基德·皮博迪基金
會的杰特發(fā)生的這種事。但3億美元不至于讓一家公
司破產(chǎn)。我認為真正的原因是今天的變化太大了。當
李森遠在新加坡大買特買時,可能大多數(shù)巴林銀行人
還根本搞不清“期貨”是怎么回事。只要他的賬戶還
看得過去,也就沒有多嘴。我不知道為什么巴林銀行
等了這么久才開始詢問李森。
卡羅琳·杰克遜認為李森事件是迫使他離開衍生工具行業(yè),到國際換匯與衍生工具協(xié)會工作的一個主要原因:
我在市場上滾了13年。新聞界都逮著李森不放。
首先,這僅是一個市場的問題,但新聞界想把人人都
牽進去。我真的認為是時候了,我應把衍生工具帶給
我的都還給這個行業(yè)。我會盡全力游說,努力讓監(jiān)管
當局理解衍生工具,看到它是多么重要,多么寶貴,
發(fā)揮著多么重要的作用。然而條條款款太多,這對任
何人都沒有好處。尼克·李森的頭像出現(xiàn)在《時代周
刊》的封面上。我們又讀到了另外兩名交易商——俊
井彥口和濱岡泰夫的故事。我們從中知道了他們的背
景,以及他們?nèi)绾蚊沈_管理人員的伎倆。
據(jù)稱,濱岡泰夫有“百分之五先生”的雅號。他擅自從事銅交易,給住友公司釀成了26億美元的損失。美國的對沖基金在進行市場調(diào)查后認為,濱岡會因預期的銅供應增加而不堪一擊。于是,這些基金大量拋售,基本上完全挫敗了濱岡,給他的頭寸造成巨額虧損。濱岡可能是有史以來損失最大的單個交易商。
濱岡是世界上最大最有影響的銅交易商之一。交易最大令他信譽卓著。濱岡的大成交量早已不是什么秘密。這正是為什么他得了“百分之五先生”這個綽號。據(jù)估算,他擁有世界銅市場交易量的5%。據(jù)說,日本住友公司擁有或控制了倫敦金屬交易所置放在美國加州庫房里70%的銅。掌握如此大量的銅,很顯然,濱岡能影響銅價,人為地抬高價格。
住友董事長披露,盡管公司報告1995年銅交易額為1994億美元,實際上濱岡有一個秘密的獨立賬戶,該賬戶上的年銅交易額為200億美元。據(jù)稱,濱岡在10年間一直從事著未經(jīng)授權的銅交易,與之相關的全部信函都直接寄給他本人而不是公司會計部。與此同時,濱岡還有秘密銀行賬戶。
濱岡的操作如下:以低于成本價出售銅,給顧客提供方便,保證客源。再進衍生工具交易來彌補損失,并把虧損記錄在獨立賬戶上。在佛蒙特的一位交易商大衛(wèi)·斯雷爾克德察覺到有點不對勁。斯雷爾克德早在1991年就收到一封濱岡寄給他的信,要他書面證明一樁根本不存在的價值5億美元的交易。大衛(wèi)稱他把信交給了倫敦金屬交易所,但交易所未采取任何措施。
美國的監(jiān)督機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手頭掌握了一些材料,懷疑濱岡與市場反常有關,并向英國方面施加了壓力。美英聯(lián)手說服住友官員調(diào)查濱岡的交易。當濱岡得知住友對銀行記錄的調(diào)查會導致盤問他本人時,向上司坦白了一切。在濱岡向上司承認他的巨額虧損后的第二天,銅價暴跌10%。1990年11月,濱岡以詐騙罪在東京被捕,1997年2月,東京地方法院開始了審判。
住友清不清楚濱岡在干什么?他們是清楚還是有意掩蓋.以待行情好轉?或僅是由于監(jiān)督不力或是內(nèi)部管理不善?濱岡劣跡敗露讓人們不禁要問,到底是濱岡一個人的行為,還是有一大群同謀?該不該指責濱岡工作的東京?
倫敦金屬交易所的銅及其余5種賤金屬的年交易額為2.5美元。全球90%的銅交易是在倫敦金屬交易所成立的。多年來,新聞界不斷批評交易所監(jiān)督無力。去年,交易所后院起火,一名交易商胡安·巴勃羅·達維拉使智利的國有銅公司科德爾公司損失2億美元。在濱岡丑聞的陰影還未散去之時,交易所的形象又再次受到打擊。
倫敦的一位消息靈通人士的看法則迥然不同:
當人們知道那個人在東京,但卻在倫敦進行交易
的住友交易商的丑聞后,銅價暴跌,倫敦金屬交易所
設法保持了市場秩序,能做到這點已經(jīng)很不簡單。然
而我沒有在任何一張報紙上看到有人提出我們應加強
監(jiān)督,一點都沒有提到這件事。倫敦有生意做。倫敦
金屬交易所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再度上升, 因為人們看
到交易所有戲。銅交易是倫敦金屬交易所的一個大項
目。
但媒體卻不這么看。一切都是灰蒙蒙的,不,簡
盲是一片漆黑。人們學到了這么一點,要是你要做大
買賣,就去倫敦。倫敦金屬交易所有自己的規(guī)矩。世
界上任何一個人都可與交易所的公司做生意,只要你
是個客戶就成了。問題在于——交易所的主要目的就
是滿足客戶的需求,提供流動性,并維持市場秩序。
倫敦金屬交易所完全符合這些要求。
住友公司不是倫敦金屬交易所成員,僅是個客戶,不受其規(guī)定約束。是美國商品交易監(jiān)督機構介入,施加了壓力,讓倫敦交易所著手調(diào)查在美國方面看來是反常的操縱市場行為。
濱岡事件之后,許多觀察家認為也許住友應承擔部分責任。公司對濱岡太放任自由了。住友制定了一個新的流通機制,外匯或商品業(yè)務的首席交易商不得在同一位置上坐4年,其下屬員工不得超過3年。公司認為這樣做能減少象濱岡那樣一個交易商長期掩蓋虧損的可能性。日本大藏相還呼吁金融機構設立交易額上限,制定切實可行的規(guī)則,并要做到有法必依。
井口俊彥則是另一位所謂的大師級人物。在令人難以置信的8年間,他偽造交易,隱藏了3萬份未授權就簽訂了的合同。井口是日本大和銀行在紐約的資深債券交易商。大和是日本第五大銀行。最初,井口只是想掩蓋一筆20萬美元的虧損。后來虧損就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一發(fā)不可收拾。累積的巨額損失迫使大和銀行不僅向美監(jiān)管機構繳納3.4億美元罰金.還得從收入中劃掉11億美元賠償,最后關閉其在美國的全部業(yè)務。井口本人以貪污、金融詐騙及陰謀罪被判4年監(jiān)禁,并處260萬美元罰款。這件事令金融界大為震驚,一個交易商顯然有足夠的能力給整個市場帶來麻煩。不僅如此,更令人不安的是井口及其上司還合謀將真相掩蓋達兩個月之久。大和員工作證說,管理層在井口坦白后參與策劃掩蓋真相,并讓井口保持沉默,好讓他們有時間找出對策。
還有非洲籍美國人約瑟夫·杰特,此人是在麻省理工大學與哈佛大學受的教育,是基德·皮博迪基金會的一顆冉冉升起的耀眼明星。據(jù)稱,杰待在任政府債券部門主管的兩年半間期間,編造了3.48億美元利潤,并掩蓋了8300萬美元的虧損。有時,杰特代表著50%一60%的市場份額。同巴林銀行一案類似,在某種程度上.杰特的頂頭上司也會因杰特創(chuàng)造的利潤多寡決定自己的獎金數(shù)量。
紐約證監(jiān)會的報告顯示,杰特的上司僅僅檢查他每天的凈庫存,對他的訂單、清算情況及成交方從不過問。顯然,這位上司從未調(diào)查過杰持有什么本事能賺那么多錢。據(jù)檔案記錄,L992年杰特的利潤,比基德·皮博迪歷史上最高的各式債券交易利潤還高出100%。
杰特從事的是美國聯(lián)邦政府債券交易。這些債券中的零息債券被稱作條式債券。據(jù)稱,杰特使用了一種極不尋常的會計方法。在這種方法下,交易看起來都在賺錢。杰特將條式債券交易輸入公司的電腦,并指令系統(tǒng)在第二天結算。該系統(tǒng)認為杰特的指令都是真實交易,于是系統(tǒng)發(fā)出訂單,會計記錄也會相應地在公司賬戶上記錄在案。該系統(tǒng)認為這些交易都是賺錢的,而實際上都是不賺錢的買賣。杰特在兩年內(nèi)從一個毛頭交易商爬到了政府債券業(yè)務的部門主管位置,領導著15名交易商。常人看來,他的升遷實在太快了。1993年,杰特就得了900萬美元的獎金?;隆てげ┑匣饡€授予他“主席獎”,認為他是公司頭號賺錢高手。
后來呢?基德·皮博迪基金會說該杰特個人負全責,并炒了他魷魚。基金的母公司通用電氣公司,劃定了2.1億美元的收入,把大部分基德·皮博迪基金股份賣給了派恩·韋伯。杰特作證時說他是替罪羊,他的上司對他的交易一清二楚。
就算上司們真的不知道詳情,他們也是難辭其咎。這沒有什么借口好找。杰特的老板愛德華·塞魯羅,于1991年以未認真監(jiān)督手下交易商為由,被全國證券交易商協(xié)會責罰,證監(jiān)會取消塞魯羅證券交易資格1年(他管理固定收入證券部門,同時擔任管理及執(zhí)行委員會成員)。1996年5月,證監(jiān)會開始了有關杰特欺詐案的聽證會,但杰特仍不停叫冤,為自己開脫罪名:“我要同指控我的人抗爭到死”。在查特看來,他沒有欺詐,因為他所有交易都被記錄在案,隨時可供檢查。
湯姆·雷恩現(xiàn)為美國股票交易所董事長。當他在基德·皮博迪基金工作時,干的就是風險管理:
情況還是老樣子,不管是濱岡、井口,還是李
森,問題總是相同的。這些人相對自由獨立,很少有
人監(jiān)督他們,甚至根本沒人監(jiān)督他們。有個監(jiān)督辦法
就是看交易商的存貨清單,每個交易商都有隔夜存貨
清單,可以搞清楚次曰早上手上有些什么東西。每個
交易商只能被賦予一定的權力,從事一定種類、一定
數(shù)量的交易,若他要越界就得經(jīng)批準。
交易商有賠錢的時候,這是他們工作的一部分。市場風云變幻,人際關系也在變,因此也就會有虧損,這同有贏利一樣正常。但為何出現(xiàn)非同尋常的虧損,問題就是因為太多自由,太少監(jiān)督。
在雇傭一名交易商之前,一定要知根知底。現(xiàn)任福特基金會首席投資官的琳達·斯待魯夫就是這樣做的,即使這個人已涉市多年:
我記得我剛到福特基金會時,第一件事就是得雇
傭一名高級交易商。我著手的第一件事就是致電跟我
們有業(yè)務往來的主要公司,詢問他們最佳人選是誰,
必須是個誠實正直的人。另處還發(fā)生過許多交易丑
聞。總的說來,買方交易商沒有賣方交易商薪水高。
于是也就會花樣百出得回扣,在交易中私自分成,或
固定從一家公司購買股票。若你沒有適當?shù)谋O(jiān)管機
制,就會出現(xiàn)李森、杰特這類案件。你怎么可能知道
你的交易商把買單遞給那個人,是因為他們是好朋
友,還是他能從中得好處?
這得靠你的判斷。你應該心里清楚,你雇傭和保
留下來的員工是真正為公司利益著想的員工。我認為
許多監(jiān)督人員并不清楚實際交易情況,沒有人愿意承
認他們搞不懂手下入的業(yè)務。于是他們會說:“只要
你能賺錢,就只管干。”
沒有人敢擔保交易丑聞不再發(fā)生,只能說有程度上的差別。我們完全有能力控制交易量,監(jiān)控每天的頭寸,設立風險管理機制。若你能學會更好地運用高科技手段,就能防范很多不幸事件發(fā)生。你能將損失控制在最小程度,避免問題越來越大。許多公司只注意獲取最快、最先進的交易系統(tǒng),卻不愿獲得同樣高級程度的監(jiān)管系統(tǒng)。這種系統(tǒng)能監(jiān)督交易大廳里的一切活動。然而,監(jiān)控系統(tǒng)總是跟不上交易系統(tǒng)的發(fā)展。李森、井口和濱岡丑聞中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既要交易又負責記賬。一般說來,這兩項工作是分開的,能有效地監(jiān)督交易商。若會計工作獨立在外,交易商就無法隱藏私立賬戶,掩蓋虧損。為什么交易商會陷入這種困境?老實說,他們有時犯一些愚蠢的錯誤,事后羞于見人,就想法掩蓋。有的人手頭拿著大量合同,企圖等著行情看漲時再出手。有時這些人會承認失敗,承擔損失,第二天照常上班。有的人則干脆撕毀記錄,能把事情掩藏多久算多久。為什么公司又會陷入這種困境呢?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監(jiān)督,沒有有效的內(nèi)部管理,沒有向交易商提出足夠的警告,寧愿讓交易商自行其事,只要他還在賺錢。憤憤不平者告訴我們,有些丑聞中的交易商,不過是他們背后的大經(jīng)理們的替罪羊。
將來,新興市場可能出現(xiàn)比成熟市場更多問題,它們是金融公司擴展業(yè)務的地方。新興市場在瞞珊學步時就被拉進了世界市場,國際大銀行及投資公司峰涌而至,搶占市場份額。1994年,新興市場交易額達到2.8萬億美元。為了規(guī)范市場,1992年新興市場交易商協(xié)會制訂了“行業(yè)規(guī)范”,作為行業(yè)標準,被用于自我監(jiān)督,以促進市場的健康發(fā)展。
任何時候,只要市場在擴大,新的金融產(chǎn)品就會被推出。在這個時候,大多數(shù)使用者對此還不太熟悉,但又把它吹得天花亂墜。在這個時候,交易商就容易出現(xiàn)用高額利潤的期望掩蓋了巨額虧損的可能性。當人們躍躍欲試時,混亂也就在所難免。新市場中的新手運用新工具只能是增加風險。你可能會因為沒有人懂行而出問題。真正的監(jiān)控只能是源于公司的管理階層。確保手下人清楚并有動力承擔起他們的職責。尼克·李森是在一個受監(jiān)督的交易所從事最簡單的期權和期貨買賣。這些交易本身沒有什么大問題,然而巴林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卻被指責說他們沒有搞清楚李森在搞什么交易。
亞倫·惠特是第一波士頓銀行的CEO、衍生工具的發(fā)明考之一。他這樣講道:銀行的高級管理層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清楚什么是風險。10年前,這些人什么都不懂,無知得驚人?,F(xiàn)在一切都變了。高級經(jīng)理們懂得風險、系統(tǒng)風險,什么樣的風險都懂。他們能運用各種電腦工具軟件將風險分解處理。但是,瘋狂的交易商仍敢胡作非為,釀成巨額虧損。總是有這樣的可能的。從外部來看,管理者監(jiān)督著交易商,看他們是否串通一氣,形成對整個系統(tǒng)造成損害的風險。新加坡與大販的交易所之間的競爭導致兩個交易所信息不暢,這就使得李森這類人的陰謀更易得逞。問題在于,每個國家都對境內(nèi)的市場有這樣那樣的規(guī)定,然而金融市場是沒有國界的。若哪個國家試圖加強管制,生意就會跑到?jīng)]有管制的國家去。歐洲美元市場就是這么產(chǎn)生的。
交易所之間的緊密合作與信息交流是個辦法。管理當局若能用更先進的技術、更優(yōu)秀的人才武裝自己,又是另外一條路。監(jiān)督當局以及他們訂的各條規(guī)定的一個不足是它們是不同時代的產(chǎn)物。管理者似乎從來就沒有完全理解當今市場的復雜性,做到與市場同步,更不消說領先一步了。隨著金融市場不斷起用最優(yōu)科技手段與人才,監(jiān)督機關總是占下風,總是趨于被動或束手無策。我并不是說管理當局應斷然加強管制,在危機期間停止一切交易。這樣做只會使危機擴散升級。最糟糕的事莫過于市場沒有流動性。相反,我們應給管理當局提供最新科技手段,鼓勵他們加強對話,加強合作,制定跨越國界的全球性規(guī)則。這樣,他們才能在危機愈演愈烈之前有必要的手段加以應付。這種管理不是過去那種居高臨下的管理,而是平等地協(xié)調(diào)、教育、溝通以及引導。
1997年,G—30建議私人投資部門加強自身管理,這十分令人鼓舞。G—30還建議全球50家最大的金融機構制定共同遵守的一套標準,它跨越國界,超跨職能,適用于整個金融體系,而不僅是銀行業(yè)。銀行業(yè)已有巴塞爾委員會的監(jiān)督。同時,該標準對資本市場也應適用。卡羅琳·杰克遜堅決認為正式條款不會有用,她以自己的市場為例:
事實是,若對現(xiàn)金交易市場無能為力的話,對衍
生工具市場也會一樣。如果你去管理衍生工具市場,
人們就會去現(xiàn)金交易市場。人們用衍生工呂而不是現(xiàn)
金。是因為前者更經(jīng)濟,這意味著衍生工具價格更合
理,人人都從中受益。他們能為公司降低成本,增大
調(diào)動資金的能力。邁倫·斯科爾斯也說,在一定時候
一定情況下,人們在繞了個大圈子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可
以在現(xiàn)金交易市場而不是衍生工具市場做成更多的
事,且成本更低。
加強證券公司及銀行的內(nèi)部管理,就必須鏟除從前的那些自由散漫作風。當然,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監(jiān)督機制,總會有人要生亂子。但更多的人會以李森、井口等人為前車之鑒,不守規(guī)矩的人會越來越少。由于損失慘重,目前管理層已著手加強管理,防患于未然。例如,忠誠投資公司的一名交易商若要超過其交易范圍違章操作,他的電腦屏幕上就會有紅色閃爍,以示警告。事后,一份書面報告將自動送交到公司監(jiān)管部門。另外,人們還可使用“交易點”交易系統(tǒng),這種系統(tǒng)能有效地防止交易商越界,交易主管能在自己的電腦上隨時監(jiān)控手下任何交易商的交易情況?,F(xiàn)在,要想再隱藏什么東西就困難得多了。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沒有人能找借口說管理人員不能有效地監(jiān)督交易情況。對于市場上多數(shù)甚至是全體交易商來講,都清楚這么一點:照章辦事也能掙大錢,何苦去挺而走險呢?
90年代中期的交易丑聞給我們指明了交易界的癥結所在。這些丑聞也提醒眾人,所謂“魔術師”、“市場之王”、“牛仔”、“明星”之類的人物還會出現(xiàn),但僅是曇花一現(xiàn)。一個交易商單槍匹馬肆無忌憚地調(diào)用巨額資金炒作股票確實了不起,但一個人很難長期操縱市場。再說,這也不是一個人干得了的事,管理人員不同意,他就難以成功。
加里·蘭佩奧爾對前景充滿了信心:
每個行業(yè)都有害群之馬。總有那么些人不太誠
實,不按道德規(guī)則辦事。實際上,我認為我們在消除
這些不良分子上干得十分出色,比大多數(shù)行業(yè)都好,
當然,更不用說與國會相比了。
《華爾街寫真》
[美]希拉里·戴維斯 著 曹德俊 付濤 肖榮 張放 譯
第十二章 量子基金
這是一個處于數(shù)學、物理學及金融諸學科最前沿
的高風險游戲。各種證券在不同時點有著紛繁復雜的
關聯(lián)。如何實現(xiàn)最優(yōu)化,如何推行成功的市場策略,
需要我們用制導導彈那種相同技術,才能擊中一個移
動目標。
——安德魯·勞
我正在會見大衛(wèi)·肖。他是一位秘密私人基金交易商,紐約D·E·肖基金的創(chuàng)建人。
在肖的辦公室里,平靜與動力融為一體。這可不是什么尋常的地方。映入眼簾的都是粗獷的線條,沒有什么細節(jié)供你細細品賞。黃綠條紋相間的白色光潔墻壁給人一種建筑美感與震撼力。肖的辦公室是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建筑展區(qū)的一部分。
我此時能想到的全都是信息與金錢。大衛(wèi)·肖是個金融“量子交易商”。通過定量分析,運用復雜的數(shù)學模型,肖在電腦上捕捉國際金融市場間的細微差別,給他的投資者以豐厚的回報。從根本上說,肖是在套利——在一個市場上低價買進,在另一個市場上高價賣出——兩者同時進行。這種做法是統(tǒng)計套利,或者說是找準市場上的無數(shù)的細微差別與市場無效率的地方,這種差別與無效率是由貨幣、利率、交易關系等多種因素造成的結果。這些變量均能輸入電腦加以分析。
就像沙中尋寶一樣,肖的基金一天24小時密切注視著全球范圍內(nèi)100多個市場。他們的交易同其他私人基金很不一樣。肖并不預測貨幣、利率或是某個股的走向,他的基金對于個股以及所屬公司也不甚有興趣。肖干的是“居中市場”,找出差別,利用這個差別賺錢,而不是根據(jù)行情走向建倉。
肖的腦袋里裝滿了信息。取得斯坦福大學電腦博士學位后,他到哥倫比亞大學當了助理電腦教授,研究大型平行超級電腦以及該技術在人工智能或者神經(jīng)網(wǎng)絡系統(tǒng)上的應用。1986年,肖下海到了華爾街,加入摩根·斯坦利公司搞定量分析,在行業(yè)頂尖高手之一紐熱奧·塔坦格利亞手下工作。當時,塔坦格利亞正運用規(guī)則系統(tǒng)在電腦上從事業(yè)主交易。
肖發(fā)現(xiàn)他的電腦知識大有用武之地。在摩根學到的金融本領也令他大開眼界。一年半后,肖離開摩根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對沖基金,從事風險套利。不過這是對沖基金的舊定義,為規(guī)避風險而采取對沖交易。然而我們今天看到的很多所謂的“對沖基金”,實際上極少從事真正的套利交易,而是在運用杠桿效應進行單向賭博。
1994年,肖的套利策略大功告成。那時,一些著名的基金僅有小幅增長,或是毫無增長,因為這些基金并沒有全部套利,或是在貨幣、利率走勢上下錯了賭。相比之下,肖的“居中市場”基金的稅前回報率為30%。在他成立肖公司的8年間,年平均回報率均在20%以上。在這8年問,基金由最初的2800萬美元發(fā)展到了8億美元。據(jù)報道,肖的交易量有時占到整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5%,日均交易量上千萬股。肖講:
我們的另一種業(yè)務是一籃子交易,一個籃子里可
能有100種或200種股票,我們從一家機構買進,報
個價,盡量讓這個報價比華爾街的市價更有競爭力。
我們之所以能這么做在于我們運用了與被用于業(yè)主交
易相同的電腦科技。通常,我們的交易額為2.5億或
5億美元,有時甚至達到10億美元。
我坐在肖的辦公桌邊,不得不瞇縫起雙眼。陽光照進來,就像個光潔的鋁制大機翼,直射我的眼睛。肖現(xiàn)年45歲,是個細致、文雅的金融學、工理學雙料天才。千般能耐均掌握在他的手中。肖不僅深深投身于克林頓總統(tǒng)的一項政府規(guī)劃,同時他還得照看他的生意,并忙著開展新業(yè)務。從1994年起,肖一直擔任電腦在教育中的應用這一課題的總統(tǒng)顧問,為克林頓發(fā)展科技規(guī)劃撰寫了許多戰(zhàn)略指導文章。1997年,肖完成了一項報告,該報告協(xié)助總統(tǒng)獲得20億美元的國會撥款,用于在2000前讓全美所有公立學校的電腦都與互聯(lián)網(wǎng)接通。肖與克林頓總統(tǒng)都深信,必須要讓美國的下一代做好迎接新的軟件一知識經(jīng)濟的準備。
肖對金融界的未來激動萬分:
現(xiàn)在,金融界正處于一場徹底轉變的開端。人們
正在理解科技能給金融生活帶來什么改變,如何用一
種更系統(tǒng)的方式取代他們的做事方式。
肖正處于這種轉變中。他推出的“第三市場”就是一支新秀。這是一個在紐約證券交易所與美國股票交易所上市股票的場外市場。在他的高科技幫助下,肖能使交易成本更低,交易更快,能把交易單從傳統(tǒng)的交易所搶到他這邊來。
肖對華爾街前景的激進看法促使他用他的知識,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建立起一個新時代的投資銀行,讓交易方式連跳幾個臺階。肖對互聯(lián)網(wǎng)十分著迷。肖深信運用信息科技,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他能重塑傳統(tǒng)的金融業(yè)。
我們要搜尋那些能被電腦科技徹底改變的領域。不僅僅是使其更高效,而是讓整個產(chǎn)業(yè)改頭換面。一方面,公司的部分資金已投入興建網(wǎng)上交易公司,另一方面, 肖正初步涉足于通訊業(yè)。
肖在信息產(chǎn)業(yè)里的第一炮是“俱樂”在線服務。這是一個向所有人提供免費電子郵件服務的公司,目前已有70萬用戶。軟件與服務是免費的,給用戶提供信件夾、拼寫檢查、通訊簿等工具。公司利潤來自登載在“俱樂”系統(tǒng)上的廣告。它不再有服務提供者,用戶也沒有必要像使用電腦服務或美國在線那樣需要付費。你是購肖的軟件,拔個800,然后就通過你的調(diào)制解調(diào)器與肖的服務公司相連。
“遠大前景”系統(tǒng)是肖的第二招。這也是一個在線的實時的金融服務操作系統(tǒng),在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上一覽無遺,向個人投資者開放。客戶能通過鼠標操作大大簡化其金融活動。該系統(tǒng)能隨時隨地向客戶提供服務。無論是存錢取錢,投資于互助基金和投資組合管理,還是設立信用卡賬戶,無論是在線付費、投保,還是貼現(xiàn)證券交易,均能通過該操作系統(tǒng)完成。
我們希望能通過我們的軟件,讓用戶完成差不多
所有在以前得通過基金才能完成的事,說不定還能找
個辦法讓客戶完成他們的納稅報表。問題的關鍵在于
嘗試。設計出一個系統(tǒng),讓你能自己當家理財。人人
每個月都得完成4張不同的報表,年末再把這些報表
匯總,填好納稅報表。許多人都希望能有個軟件打理
好這一切。用戶需要一個軟件,該軟件不僅精通此
道,而且便于操作。也許該軟件還有些教育性輔助內(nèi)
容,比如說教給你互助基金的運作原理。
肖坦白地給我講,他想要改變我們今天所認識的這個金融界,他對那些老掉牙的華爾街式方法十分不滿:
老實說,我認為,華爾街里的最大量的錢都流向
了給個人投資者提供服務。對于經(jīng)紀公司而言,個人
投資者是比起機構投資者有更大的收入來源。然而并
沒有什么切實的證據(jù)能向我們證明:這些個人投資者
從經(jīng)紀公司那里獲得了什么附加值。經(jīng)紀公司的推薦
也沒能使他們勝出一籌。我想,也許他們投資于一個
“先鋒。這個低成本指數(shù)基金還好一些。
肖認為我們應該運用電腦取締那些在他看來是費錢費時的中間過程。他的理念是讓客戶直接與金融市場相連,并延伸出去。這意味著互聯(lián)網(wǎng)將替代傳統(tǒng)的市場創(chuàng)造者和金融公司。這些東西將統(tǒng)統(tǒng)被清除出局,這樣顧客就能面對面地進行交易。
肖在很早就在不知不覺中從其繼父那里獲得了他創(chuàng)業(yè)者的天性:
我的繼父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金融學教授。
我從他那兒不僅學到了金融學知識,還有很多關于企
業(yè)如何運作的技術。當我還只有10多歲,繼父就帶
著我去開董事金,沒有哪個董事像他這么干的。要是
他在什么地方講話,他也會把我?guī)?。要是我們路過
一家店鋪,我問他:“他們?yōu)槭裁匆u這個東西?”繼
父回答說:“我不太清楚,但是這個商店從這項銷售
中賺取它大部分收入?!苯?jīng)過無數(shù)個類似的小型案例
分析,我開始有那么點兒感覺了。我想我的右半腦挺
得行。我決非是完美的商入,但在某些方面,我比一
般人要強。
在讀研究生時,我有家很不錯的公司,但我還是
把它賣了,回去接著讀博土,因為那時我有了一些新
想法。我真的想搞些科研。那時我是個教授,我愛這
么干。我十分幸運,干每一樣都是那么有意思。
圍繞著肖的辦公室轉了一圈,我發(fā)現(xiàn)自己又回到了那種老式的“關門辦公”的企業(yè)理念,這一點同金融圈里其他人大不一樣。突然我又意識到:這種“關門辦公”同老式的“關門辦公”簡直是兩碼事——交易商不在這里交易,電腦從事著所有的交易。人們在這里思考,他們需要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肖雇傭的員工與華爾街不同,他在全世界搜尋最優(yōu)秀的火箭專家、工程師及數(shù)學天才,然后教給他們必需的金融知識。
肖的公司文化同其他的投資公司也不一樣。這里同華爾街是脫節(jié)的。員工們身著牛仔褲、運動鞋。肖給予他的天才們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環(huán)境。肖這樣講道:
我們不是那種典型的華爾街類型的公司。我們更
像是一個學院。我們這里有八九人寫小說,其中一人
已聲名鵲起。有幾個嚴肅音樂家。還有人在業(yè)余時間
搞戲劇創(chuàng)作。所以這里的閑談同別的公司也大不一
樣。這里的格調(diào)與眾不同。杜因恩·法默與諾曼·帕卡
德曾是職業(yè)賭徒,他們把計算器夾帶在鞋子里以求在
輪盤賭中獲勝。這兩人也是物理學家。兩人將混沌理
論融入數(shù)學模型,他們銷售的軟件能讓交易商知道該
在什么時候出手。他們的公司——預測公司位于新墨
西哥的桑塔菲,其經(jīng)營的軟件能預測金融市場及金融
產(chǎn)品的走向。他們不單是占據(jù)著一般化的優(yōu)勢,而是
別人無法企及的優(yōu)勢。
布萊爾·休是美國最大的獨立交易公司之一,占每日指數(shù)期權交易量的7%,權益期權的3%。學物理出身的程序設計員推出的數(shù)學模型在市場上獨占鰲頭。他們在芝加哥交易所的交易席通過電腦,接收來自公司總部的信息,然后再進行交易。布萊爾本人善于玩21點,同肖的做法相同,他也用電腦尋找細微差價,同時,又通過套期保值消除風險,或是將風險降至最小。走進交易間,你會看到幾個人湊在一臺電腦面前。這臺電腦的交易量,占紐約股票交易所1%的交易?!?br />
桑塔菲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fā)了一種軟件,能通過規(guī)則系統(tǒng)創(chuàng)造出從事交易的人工智能。輸入交易規(guī)則,以及如何對新聞與市場變化做出反應的程序,就能通過評估每筆電腦交易結果自學交易本領,然后將其調(diào)整到能獲得更好的效果。
全美有許多公司都在開發(fā)自己的定量分析軟件。這些軟件不是賣給交易商,就是在這些軟件公司之間交流。其中的高手借鑒同太陽黑子運動一樣的隨機運動,創(chuàng)出新的數(shù)學模型、人工智能、電腦模擬人類行為系統(tǒng),這些研究對有些人而言是f成功的。通過數(shù)學模型,他們能編出具備人類思維模式的程序。
休斯研究實驗室是一家位于馬里蘭的國防承包商。它也嘗試著進行人工智能開發(fā)。該公司開發(fā)出了一種進行債券交易的軟件。該軟件是以倫敦帕萊多合伙人克里斯蒂娜·唐頓公司的軟件為藍本的。兩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追蹤克里斯蒂娜在進行債券交易時分析、推理、決策的思維過程。如今,帕萊多合伙人公司用這種軟件經(jīng)營著5億美元的投資組合。他們發(fā)現(xiàn)這種軟件最大的好處在于能使他們的時間更寬裕,因為該程序能快速處理大量信息。
高科技加定量分析已在今天的交易圈里大展手腳。隨著工具的變化,交易方式也在改變。人們對于時間和風險的理解也在變。例如,以前人工交易的交易商現(xiàn)如今使用電子交易系統(tǒng)。過去的做法是,他們先填好買賣單,再給在交易大廳的交易商打電話,讓他們同時買賣上百種股票。而現(xiàn)在,電腦能進行一籃子價值數(shù)億美元的證券交易,一瞬間工夫買賣均妥,更高效,更快速。當電腦在評估一籃子交易,進行定量分析時還將風險也考慮在內(nèi)。
定量分析與電腦,大大加快了市場的套利速度。市場間的細微差別僅能持續(xù)幾分鐘,甚至幾秒鐘。讓電腦自動套利,并將貨幣交易與成本也計算在內(nèi),這種軟件能讓交易商快速持續(xù)地交易,而且同時關注多個市場與多個變量。
兩種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股票,一種債券與一種貨幣,都可能隨市場風云變幻產(chǎn)生聯(lián)系,其速度如閃電。“居中”網(wǎng)絡能在瞬間捕捉這種聯(lián)系,并自動利用這種聯(lián)系開展交易。人工是沒有辦法在數(shù)百個市場間如此高效地進行交易的。
交易商能運用隨機微積分應付價格的隨機性與不確定性,用特定的變量為參數(shù),推測商品及股價。他們還可以運用這種軟件判斷投資的風險,若該投資受到利率的影響的話。一個被稱為“動態(tài)設計”的數(shù)學模型能決定何時賣出大量股票。若一時間大量股票出手,股價會被打跌。交易商得決定如何拆大為小,何如出手,才能將價格效應降低到最小程度。
有的程序能使人捕捉到那些價格被低估的股票,有的能抓住價格迅速攀升、成交量猛漲的股票。從大范圍來看,交易商及其他市場參與人,正在運用定量分析工具與電腦代替人工,為的是能得到更大的利潤。這些人正想法在不必要或是費時的時候,消滅錯誤并取締文字工作。當然,我們也會出錯,產(chǎn)生這個問題在于我們太依賴電腦交易,用電腦取代人的基本常識。作為工具,電腦是個奇跡。但必須心智、金錢與電腦三者相結合,才能共創(chuàng)佳績。
倫敦的量子交易商比紐約要落后一截,但其中也不乏出眾者。1996年在倫敦舉行的一次會議上,身先士卒者發(fā)誓,要把這種高科技趨勢引入倫敦。其中之一就是斯坦利·羅斯,倫敦“交易點”系統(tǒng)的奠基人。他還是全球資本市場的元老級人物。他曾擔任過荷蘭銀行資本市場部經(jīng)理,最行交易歐洲美元債券。1951年他開始干這行,數(shù)十載矢志不移。羅斯不間斷地探索著電腦在金融中的應用的途徑。
羅斯于1979年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公司,名為羅斯合伙人公司。之后,他率先用電腦進行歐洲美元債券的報價。電腦屏幕上顯示出雙向交易方的報價,而以前這里只顯示發(fā)行價。一下子,交易商紛紛發(fā)現(xiàn)這種方法能降低成本。羅斯的照片也出現(xiàn)在路透社的報道中。1980年,羅斯在路透社的采訪率雄居榜首。羅斯在一次會議上宣布,將同美國的布魯伯格系統(tǒng)聯(lián)網(wǎng),以便交易商能通過布魯伯格系統(tǒng)在交易點系統(tǒng)進行交易。
年輕的量子交易商馬庫斯·胡彭同他的美國同行不同。馬庫斯沒有工程、電腦或物理學方面的高等學歷,但他從18歲開始便干這一行:
我選擇了證券業(yè)。我對電腦有些了解,不過都是
我在家里搞的那些玩意兒,我太愛電腦了。
馬庫斯在塔里斯曼從一名程序設計員起家的。這是一家清算系統(tǒng)。一年之后,他有幸成為希爾·薩繆爾公司的交易實習生。當時是1986年。
在我到公司時,根本沒有什么電腦。我們有個內(nèi)
部系統(tǒng),但不怎么先進。后來,我們買了很多電腦大
量使用。我們用電腦進行程序交易,或是對買賣單進
行內(nèi)部監(jiān)控。這一切都不復雜。我在交易席干了6
年。從內(nèi)到外什么都做過。但我最終加入了量子交易
商的行列。這多少有點兒不同尋常。在公司里,量子
交易商較為獨正,自由度也較大。
馬庫斯開發(fā)出了交易程序,還推出了股票管理程序,用來控制量子部門的交易:
我們將一個投資組合的風險盡我所能降到最小,
然后我們再根據(jù)變量的變化,使之在一段時間內(nèi)創(chuàng)出
最佳業(yè)績。我們在不同的變量間移動。我們用的是分
析工具。
后來,馬庫斯又跳槽到了太陽生活公司。他察覺到有機會同交易組合作。交易組對于交易過程還沒有什么先入為主的概念。
馬庫斯是最先加入交易點系統(tǒng)公司的人之一,因為他認為這種交易方式將在證交界得到最快發(fā)展,與屏幕的界面交流也令馬庫斯興奮不已:
你看,許多電腦系統(tǒng)的問題在于它們不夠靈活。
它們除了按固定程序運行外,什么都不能干。你無法
與之交流。現(xiàn)在這種格局正在改變。我們已目睹了
windows是如何改變我們同電腦的交流能力的。我們
能在不同環(huán)境里自由獲取信息。這種自由性正是金融
系統(tǒng)所缺乏的,而且在很多產(chǎn)業(yè)里都有這個問題。你
需要的是個信息來回流動的管理。這是問題的根本。
沒有任何一種系統(tǒng)有這種功能。
馬庫斯用的是英斯汀網(wǎng)絡系統(tǒng),在他看來,這個系統(tǒng)很不錯。但他同時也指出,英斯汀網(wǎng)絡系統(tǒng)太局限于自身,與外界交流的能力趕不上其他系統(tǒng)。這是輸入輸出能力的差別。系統(tǒng)能把信息輸入自動管理系統(tǒng),但卻不是雙向的。這像是上載下載那種。你回答它,而不是它回答你。馬庫斯所需要的是能與系統(tǒng)進行交流——我指的是使信息來去自由。把指令輸入系統(tǒng),從系統(tǒng)得到反饋,在線,現(xiàn)時,電子化。英斯汀網(wǎng)絡能提供這種電子信息,盡管英斯汀網(wǎng)絡系統(tǒng)局限于它自身。你必須首先與它兼容。但是交易點系統(tǒng)就不一樣了,它以Windows為操作系統(tǒng),有Excel,有報表,交流起來更容易,方式也更多樣化。
這是個交流問題。人人都不得不關注這點。它取決于人們打算在將來如何運用電子交易系統(tǒng)。我很高興有機器為我服務,但這并不意味著機器告訴我該怎么干。我之所以需要Excel,是因為我自己還得下功夫,動腦筋,作判斷。若情況僅是這樣:好,現(xiàn)在漲了2分,我賣一單——我要的不只這些。目前,最清楚的一點是我們得再進一步。我們已看到,主要是賣方交易員熱衷于神經(jīng)網(wǎng)絡。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本質(zhì)應是一個能思考的系統(tǒng)。系統(tǒng)能自動將買賣方搭配成對。至少是我們能對電腦講:把這筆買賣給我留著,有這種情況時就這么干。若我們能做到這點,我們就大大領先了。這意味著在交流性的背后有著極為復雜的程序。當然這得花上好幾年。首先你得讓程序識別數(shù)百萬個變量。
盡管馬哥斯在交易中與量子交易商持相同的態(tài)度——極為重視高科技,但同布魯伯格一樣,他堅信電腦也不能沒有人:這么干感覺如何?只有人才能感覺好還是不好。我們?nèi)孕枰@種感覺,這太重要了。你在處理大筆交易時仍得有自己的策略。若你間一名優(yōu)秀的交易商:你的交易策略是什么?他會說:我想價格會略有下降,我先等一下。等價格降下來再買。我會坐著等,慢慢等。這都是策略,這都是電腦無法表達出來的。事實是交易商說他現(xiàn)在感覺好極了。這才是絕妙之處,這是人做的。你不能沒有這種感覺。這就是為什么電腦也得靠人。
交易臺的問題是首席交易商對市場了如指掌。他有的是經(jīng)驗,他是大額訂單策略的謀劃人。電腦可以處理些小額交易,通常這些交易都是交給初級交易商的。他們能從中學著該怎么干。好了,現(xiàn)在問題來了:要是越來越多的工作都由電腦承擔了,交易商上哪兒去學交易本領呢?
答案可能是這樣:初級交易商在開初時吸收不同技能。他們提供信息,分析信息,給首席交易商出點子。他們能有更多時間接電話,隨時關注行情與大炒家的動向,同時學習行情會怎么發(fā)展。他們的工作會更像是個信息經(jīng)理,處理著各種關鍵數(shù)據(jù),不管是研究報告,頭條新聞,技術報表,經(jīng)紀人的只言片語,還是什么別的什么感覺,而且他們也有更多時間觀摩首席交易商的交易技術。
轉向定量分析,這一趨勢在美國比任何地方都普遍。它反映了金融界更多地從理工科院校吸納賢才。1996年麻省理工學院報道:16%的畢業(yè)生去向是金融公司,這個數(shù)字是1983年的3倍。隨著科技正日益成為金融界的競爭性武器,電腦知識、電腦構造、數(shù)理分析問題方式,將同金融管理知識一樣,受華爾街追捧。
《華爾街寫真》
[美]希拉里·戴維斯 著 曹德俊 付濤 肖榮 張放 譯
第十三章 電子交易
歷史學家芭芭拉·塔奇曼曾說過,人不會做不符合
他預先安排的事。換句話說,人希望的是維持現(xiàn)狀。
因為他們的賺錢方式歷來如此,為什么要改變呢?
——利奧·梅拉梅德
1986年“大革新”后,許多證券交易商感到猶如當面吃了舊友的閉門羹。倫敦這家曾被譽之為“永恒”的機構倒閉了。股票交易大廳的交易商們?nèi)瑛B獸散,轉而受雇于處理案頭工作。那一代交易商正逐漸成熟起來。過去10年,他們都以同樣的方式進行交易,而現(xiàn)在形勢變化速度之快,令一些交易商不愿接受。倫敦股票交易所已將“福脫西100”交易切換到了電腦屏幕訂購簿的形式。這是一個艱難的轉換過程。因為交易商們所熟悉的交易方式在改變。這樣的情形好比有一天,有人對你說,從今以后用意大利語開展你所有的業(yè)務。如果你的意大利語水平僅限于會說:“喂,你好”,那么可以理解你的焦灼不安之態(tài)。新一代電腦和新一代交易商將逐步在市場中占據(jù)首要地位——過渡時期對于那些不愿意學意大利語者是最艱難的。
史蒂夫·威爾遜向一些城市證券商介紹新的交易點系統(tǒng)交易系統(tǒng)時,對方的態(tài)度令他驚詫不已。在紐約,電腦化交易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在倫敦,電腦化交易對一些人來說更像是一場革命,尤其表現(xiàn)在股票市場上。倫敦大多數(shù)交易商在電腦屏幕前關注著股票價格和信息流量,然后進行電話交易。直接在電腦屏幕上交易,與設定電腦程序?qū)崿F(xiàn)無人交易不是一回事,這種交易方式要一段時間后才能為人們所接受。史蒂夫指出:
在很大程度上,人人都已經(jīng)習慣于在交易大廳交
易或電話交易。所以,確切地說,我希望你們使用點擊
鼠標,輸入命韋。這是一種信念的突然轉變,是巨大的
文化躍進。
年齡和經(jīng)驗是個問題。一定年齡以上的人很難把
這種操作作為一個觀念接受。而一定年齡以下,在PC
機的伴隨下成長的一代不僅熟悉Windows,而且通曉
空白表格程序。因為這一代人習慣了PC機,所以他
們往往偏向于使用PC機,并預言運用電腦交易方式
的那一天會來臨。
第一個步驟是,大革新取締了交易廳交易,讓交易在一種稱之為SEAC的電子屏幕系統(tǒng)下進行。股票經(jīng)紀入不再面對面報價,他們將股票價格顯示在電腦屏幕上,以屏幕上顯示的價格為指示,通過電話談判。如果你看中某個價格,你可以打電話成交。你無需通過股票交易所交易,事后也無需通知。
除“福脫西100”外,這種交易方式仍然存在,并且已經(jīng)成為新的SETS(股票交易所電子交易服務)屏幕訂購簿的必備條件。經(jīng)紀人輸入各自的標價和報價,如果標價和報價相符則成交,且從屏幕上消失。余下部分成為新的標價和報價。這頗似記事簿和公告牌。
該種交易方式讓你不知道你究竟要等待多長時間才能成交。你有耐心嗎?或許你決定還是進行電話交易,尋求一種更為直接的成交方式和賺錢方式?倫敦股票交易所的史蒂夫·韋爾斯認為,新的定購簿系統(tǒng)更適用于股票交易業(yè)務:
有了這個系統(tǒng),由于你不知道是誰的標價,如果你
需要買入,就不得不通過我們這一關。因此,我們作為
一個組織在引入業(yè)務和鎖定業(yè)務方面帶有明顯的戰(zhàn)略
含義。顯然,從一開始引入業(yè)務就可以開始收費了。
這就是我們賺錢的方式。當交易商通過我們的系統(tǒng)交
易時,我們可以向他們收費,同肘還可以征收某種形式
的稅。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將擁有壟斷權。
人們希望股票交易所電子交易服務能為倫敦股票交易帶來更快的速度、透明度和效率。但在倫敦,公司與客戶之間,公司與公司之間,大量的股票交易仍然靠電話進行。在提供及時性(根據(jù)客戶需要買賣股票的能力)和流動性方面,倫敦證券商是獨一無二的,其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電子交易很可能要經(jīng)過一段時間才能為人們所接受,尤其在已成立多年的英國公司那里更是如此。查爾斯·斯坦利公司的首席證券交易商菲爾;內(nèi)森采取了以下手段:
當務之急是取消交易商插手買價和賣價。這就是
為何我們要適應訂購系統(tǒng)的原因。這是美國人的做
法。采取這種做法的人相信,倫敦市場會變得象美國
市場那樣,創(chuàng)造流動性和更便捷的交易方式。與此同
時,我們引進了無紙交易。因此,這兩年都會受到人們
注的。我認為還存在著幾處遺漏。
一段時期以來,股票交易所一直試圖把這一切強
加于我們頭上,最終他們獲勝了。但眾所周知在傳統(tǒng)
上,這一點對于交易所都行不通。他們浪費掉的達天
文數(shù)字,之后又不得不加以掩飾。證券交易商們的信
心大失。終有一天,證券交易商會聚集成一個足夠龐
大的組織,要求重新開交易廳。會不會有那么一天,這
很難說。你可以反抗,說不定交易廳會再次出現(xiàn),為小
公司之類的服務。交易點系統(tǒng)一形成,股票交易所就
對這個訂購系統(tǒng)惶恐不安。
交易點系統(tǒng)是一種新的交易方式,它完全是自動的,并且向買方公開。任何人只要擁有布魯伯格電腦終端就有機會根據(jù)交易點系統(tǒng)交易,這同根據(jù)交易點系統(tǒng)屏幕交易是一樣的。史蒂夫·威爾遜解釋該過程如下:
使交易過程自動化有一定的范圍,從一開始有買
入的打算,到你希望交易的某一特定股票的交易點系
統(tǒng),無不通過訂購程序。通過買賣單入手,然后公開披
露買賣單,執(zhí)行指令,最后交易證實,成交信息按程序
處理,最后是付訖和交割。
像這樣的系統(tǒng)最終會削弱傳統(tǒng)的會員交易,當然現(xiàn)在還達不到這個程度。交易點系統(tǒng)有一些看來十分精密的軟件。電腦屏幕易于使用,并附有各種各樣的特點。但由于倫敦的交易點系統(tǒng)交易量仍然低,倫敦方面有可能不愿以這種方式交易。EASnAQ———歐洲一新的電腦化股票交易系統(tǒng),提供了泛歐股票。EASDAQ著重于入市價格(entry—level)水平,市場風險資本,為公司提供進入市場的通道,籌集資本以及擴大知名度。兩種系統(tǒng)都為交易商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便利,讓交易商在需要交易時能找到最佳的價格和市場。
在美國,自1971年以來,為柜臺交易設立的NASnAQ市場已投入運行,該市場以電子設備聯(lián)系了股票經(jīng)紀人和證券經(jīng)紀人,二者都被聯(lián)接到一個能記錄和傳送價格和信息的主要電腦中心。NA且DAQ市場最初是為增幅小的證券公司服務的新興市場,后來其他國家以此為模型。倫敦的SEAQ便是仿效NA且DAQo巴黎證券交易所認為他們的訂購系統(tǒng)是第二代NA且DAQ模型。
巴黎證券交易所的M·貝爾加德解釋道,同NASDAQ相比,CAC的不同之處和優(yōu)勢在于:
你可以利用任何軟件使用我們的系統(tǒng)。還可能要
求巴黎的軟件公司為你建立一個屏幕。你的經(jīng)紀人也
業(yè)已建立起了他們自己的屏幕。因此,你不僅僅窺見
市場一斑。市場設有官方干預。你得把買單顯示在一
邊,而將賣單顯示在另一邊?;蛘吣氵€可以以你自己
偏好的色彩顯示。你要看10種不同的買賣單還是只
看1種,都取決于你。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每個經(jīng)紀人面前
的屏幕內(nèi)容是不同的。
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可以進入我們的市場。市場上
沒有任何形式的中間人。買單和賣單交叉,盲接在該
系統(tǒng)上交易。交易還是得通過經(jīng)紀人進行,但比較通
過像倫敦的中間人,費用低得多,有中間人的情況下,
有人替你買扦成為所有交易的交易方。即便是在紐
約,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商也要向你收費。而在我
們的系統(tǒng)下交易,無人收取任何費用。
在意大利、德國和西班牙也有類似于巴黎證券交易所的電腦交易系統(tǒng)。他們也向經(jīng)紀人提供屏幕廣告牌,但只能用于顯示買和賣,并且限制了買賣單。在巴黎,你可以顯示停止買賣單,分割買賣單和不記名買賣單。
直到1985年,歐洲大多數(shù)股票交易所仍然實行“公開喊價”和私有會員資格。1986年倫敦大變革后,大多數(shù)歐洲股票交易所以及世界其他地區(qū)直接進入了電子交易時代。來自私有交易系統(tǒng)的競爭壓力促使歐洲證券交易所提供“遠程入口”,允許外國公司通過跨國電子入口在他們的系統(tǒng)上交易,而外國公司不必實際到達歐洲證券交易所所在國。
這反而又加劇了歐洲大陸證券交易所之間的競爭??鐕灰滓馕吨C券交易所現(xiàn)在要爭取更多的買賣單。德國一家期貨交易所——德意志AG期貨交易所擁有電子屏幕交易系統(tǒng),我們可以在倫敦訪問該系統(tǒng)。巴黎經(jīng)營著各國公司的股票,從意大利、瑞典、西班牙到瑞士和英國。正當歐洲交易所爭奪同種業(yè)務之時,紐約證券交易所正著手讓外國公司掛牌上市,忙于交易外國公司的股票,并從歐洲交易所拍走了美國公司交易份額。
隨著歐洲的機構資金積聚增加,市場結構將繼續(xù)得到改進,可能最終會不得不開放,讓機構性買方直接訪問交易所的系統(tǒng)。企業(yè)越來越注意到,傳統(tǒng)交易所的交易費用與低成本的可替系統(tǒng)間的對比。傳統(tǒng)的交易所將被迫在競爭中求生存。原因不僅是可替代系統(tǒng)迫使交易所考慮變革,而且一旦歐洲貨幣生效,交易所之間的差異將是微乎其微的??赡艹霈F(xiàn)的情況是:一些交易所決定合并,另一些交易所則關門大吉。隨著退休基金在歐洲私有化和私人退休資金的增長,買方將會愈加控制市場結構的演變方向;交易所會被迫向買方開放。否則,買方會被可替代電子交易/傭金系統(tǒng)吸引走,這個系統(tǒng)正迅速地建立起通向市場的高速公路,實現(xiàn)屏幕交易。
電腦交易的擁護者們信心百倍是有理由的。采取這種方式交易可以增加交易量。不采用電腦技術是不可能完成美國今天如此大的交易量的。電子交易大大地降低了成本,尤其是有益于直接的、類似于商品的交易。
例如.關于美國短期國庫券(TB)你不僅了解息票,還知道發(fā)行日期和發(fā)行者。TB與你的距離就如同你到達一個完全市場那么近。在同一時刻向市場提供所有的信息,市場上的價格是所有信息的匯總。所以,有理由認為電子交易可以讓市場產(chǎn)品隨意波動。顯然,你仍然需要交易商根據(jù)他們對政治環(huán)境、貨幣政策和新聞報道的判斷為你軋進頭寸。你需要交易商替你出主意。交易過程還不能完全排斥人的參與。彼得·唐金斯是這樣評價的:
在交易商人數(shù)不變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增加買賣
的數(shù)量以提高邊際利潤。交易商越多,顯然成本就越
高。而你所希望的是,隨著資產(chǎn)增長,交易規(guī)模增大,
而交易商人數(shù)不變。唯一不同之處是,交易商將從事
大批量交易而非小額交易。
這里存在著速度因素,這是巨大的優(yōu)勢。你可以使用電腦先選定交易機會,讓電腦繼續(xù)運行替你交易。電腦交易的速度比你親自交易的速度快。你不會錯過機會的,當你正準備挑選下一個交易機會時,你已經(jīng)獲取利潤了。電子交易把你從整天盯著電腦屏幕選擇交易機會中解脫出來,節(jié)余時間你可以做分析和研究策略。
蓋爾·潘基回顧數(shù)年前紐約證券交易所尚未自動化時的情形:
1987年,股市行情大跌后,紐約證券交易所大廳
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時正值星球大戰(zhàn)計劃開
始。現(xiàn)在的行情報告機紙帶有記錄23億股的能力,過
去是根本不行的。他們在技術上投資了大量的資金。
如果以人工完成我們今天做的交易量,那么人人都休
想回家,得倒兩次班。我經(jīng)歷過那個時代,我們做每件
事都靠手工操作。每一件事。
想一想,當我在從這里開始搞業(yè)務時,大多數(shù)業(yè)務
是零售業(yè)務,一次交易100股,因為沒有電腦系統(tǒng)。成
交易從100股、500股到2000股不等。交易量就這么
多。我想說是,如果你發(fā)現(xiàn)有100萬股出現(xiàn)在紙帶上,
每個人都會驚喜得尖叫喝彩?,F(xiàn)在都不一樣了,100
萬股這個量顯得太平常了。
紐約證券交易所付出了13500萬美元用于更新系統(tǒng)和軟件技術。買賣單仍然通過場內(nèi)經(jīng)紀人的電話通知交易所,但幾乎80%的買賣單是通過超級點陣系統(tǒng)(Super—Dot system)登記到交易商處。具有會員資格的公司可以在電腦上敲入命令,這些指示會出現(xiàn)在專業(yè)技術人員的電子工作區(qū)上等待執(zhí)行。1996年,超級點陣系統(tǒng)處理的交易量達803億股。因此,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地融電子技術和充滿生機的拍賣市場于一體。
今天,美國股票交易所70%以上的買賣單是通過電腦送達交易大廳的。場內(nèi)經(jīng)紀人使用的手提式無線電設備超過了100種,這些設備用于股票經(jīng)紀人之間、經(jīng)紀人與職員之間接收和發(fā)送指示和信息。股票交易所正致力于研究一種新的無線電腦系統(tǒng)。有了這樣的系統(tǒng),交易商可以在場內(nèi)隨意走動。世界上任何地方的買賣委托指示都可以直接進入該系統(tǒng)并顯示在電腦屏幕上。交易商還能在這個手提式小箱上書寫,輕輕敲擊,可能的話還可以對著說話。這樣的無線設備將同交易所計劃提供的其他系統(tǒng)結合使用。
紐約最知名的一位交易商將小小的手提式電腦發(fā)給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大廳的雇員,便于他們在擁擠的人群中向他報告信息。而他自己的電腦能夠?qū)⑺闹甘痉答伒焦蛦T的手提式電腦上。過去看得見的交流方式為觸摸電腦鍵盤所代替。他必須解決的問題是,他發(fā)出的指示并不總是能顯示在雇員能看到的屏幕上,因為屏幕是一個視窗組合畫面。如果他的指示所在的那一屏被雇員們注視的另一屏所遮住,那么他可以以短促而尖利的信號聲提醒他們,但人聲嘈雜,信號聲總是不夠大,很難聽到。現(xiàn)在雇員們有了視覺、聲音和觸覺,當他需要引起他們的注意時,手提式電腦以顫動的方式提醒。
在美國,各商學院長期以來在模擬交易環(huán)境下訓練下一代適應電子交易的學生。位于波士頓的麻省理工學院商學院的地下室里,就有世界一流的價值350萬美元的電子交易教室,由安德魯·勞教授負責管理。學生們在1500英尺見方的教室里做電腦模擬交易。交易室配備有電子指示器、新聞面板和電腦工作室。電子指示器的數(shù)據(jù)可回溯到20年前,以便于學生們能制定定量交易策略,然后在模擬環(huán)境下運行,看看交易策略是否真正起作用。麻省理工學院商學院并不是唯一一所搞模擬交易的學校。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多年來堅持在電腦化交易實驗室里培訓學生。1993年,沃頓商學院也準備開始搞電腦模擬交易室。
邁克爾·布魯伯格及其他軟件商正迫不及待地向?qū)W生們提供所需設備。實際上,他們在期待學生們走出校園從事真正的電腦交易那一天。各種電子交易系統(tǒng),諸如布魯伯格、英斯汀網(wǎng)絡、機構交易投資系統(tǒng)、亞利桑那股票交易所、交叉網(wǎng)絡、EASDAQ和交易點系統(tǒng),都正在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用戶和市場份額。據(jù)彼得·詹金斯估計:
目前,35%一40%的市場交易份額首先通過英斯
汀網(wǎng)絡系統(tǒng)完成??磥恚瑢⑹且粋€曰漸重要的市場。
其倡導者創(chuàng)造了同股票交易所即證券經(jīng)紀人市場結構
展開競爭的一種技術。效果很好,應讓這種技術更有
效。
例如,英斯汀網(wǎng)絡這種電子經(jīng)紀人/交易商屏幕系統(tǒng)對于急于成交的交易商來說實在是一個有價值的工具,因為也許他很熱衷于某種股票,希望在開市和閉市(在紐約為下午4點)期間成交。如果他在閉市后仍急于脫手某一股票,比如是原因是從該公司傳來重大的利空消息,那么他可以在交易系統(tǒng)中輸入開價,等待銷售。他希望脫手的股票數(shù)量和價格立即顯現(xiàn)在屏幕上,如果別的交易商對此感興趣并希望買下,他只需“點”一下即可完成。如果這是一支非常活躍的股票的話,那就要求動作必須快。
英斯汀網(wǎng)絡系統(tǒng)還是監(jiān)測其他買方和賣方有較大動作的一種很有意思的方式,該方式也可以監(jiān)測到影響次日開市的行情因素。據(jù)《華爾街日報》記載,1996年7月的某一天,可能有超過200人的交易商在閉市后通過英斯汀網(wǎng)絡清除頭寸,這種情況反映了交易商試圖拋售股票的勢頭。
投資技術集團開發(fā)的機構交易投資系統(tǒng)是一種電腦匹配系統(tǒng),一日內(nèi)可“買進”或拍賣4次。一次可聚集大量流動性資金,排斥了專營特定證券的經(jīng)紀人作為中介人。各機構按照某一價格交易,付出的傭金甚少。在美國,大約有300家機構在此系統(tǒng)上利用電腦下載他們想要買賣的每種股票。機構交易投資系統(tǒng)將所有的信息存入電腦,在電腦內(nèi)建立起一套規(guī)則系統(tǒng),以便盡可能地與更多的買方和賣方配對。該系統(tǒng)基本上是為難以成交不活躍的股票而設計的一種工具。有了投資技術集團開發(fā)的批量交易系統(tǒng)后,各機構可利用電腦將指令傳送到各個股票交易所,選擇范圍很廣,包括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美國股票交易所;可進入機構交易投資系統(tǒng)網(wǎng)絡,并可隨時查看交易清單——交易的內(nèi)容、地點和價格。
雷·克里安說明了機構交易投資系統(tǒng)的優(yōu)點:
每一支單獨的股票都有一種非線性變化的特點,
都有特別的交易方式。現(xiàn)在你可以想像一下,我要準
備做100種不同的股票的交易。假設股票3的交易特
征是在上午10:30至11:00交易活躍,而這段時間內(nèi)
往往是線路最繁忙的時候,于是你無法做這只股票的
交易。你得讓交易過程自動化。你得讓電腦替代你思
維,思維方式不變,但電腦的思維速度是你的成百上千
倍,運算速度比你快得多。
這些交易系統(tǒng)緣何如此成功呢?原因在于這些系
統(tǒng)履行了一種真正的經(jīng)濟職能。中間商被逐出了交易
過程。專管特定證券的經(jīng)紀人也起不了作用。你現(xiàn)在
能直接在交易中定價,而無需付給經(jīng)紀人傭金讓他站
在那兒代替你買賣。是經(jīng)濟學推動了交易系統(tǒng)的發(fā)
展,而不是系統(tǒng)本身的創(chuàng)造能力。這些交易系統(tǒng)和大
多數(shù)商品一樣,如果反映良好,就會在市場上掙得一席
之地。
美國的大經(jīng)紀公司之間已設立了聯(lián)網(wǎng)交易。如美林公司、所羅門兄弟公司、摩根·斯坦利公司和佩因·韋伯公司,以及誠信公司和機構交易投資系統(tǒng)公司。他們都利用電腦網(wǎng)絡輸入交易命令和清除命令,以及做會計報表。
商品市場的變化更為緩慢,但仍然有很大的進展。再也不會象15年前那樣,紐約商品交易所的人們把價格寫在黑板上,在擦掉前用寶麗來一次成像照相機拍下照片?,F(xiàn)在是用數(shù)字屏幕顯示價格。技術上有了大發(fā)展。電腦系統(tǒng)不斷升級。現(xiàn)在,利奧·梅拉梅德已回到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商品市場注定會發(fā)生重大變化:
所有在1987年后發(fā)展起來的新市場都實現(xiàn)了電
子化。我本人毫不懷疑這種業(yè)務的發(fā)展方向。我認為
商務電子化時代終究會到來。不管“公開喊價”的期貨
市場是否承認這個現(xiàn)實,世界還是朝著那個方向發(fā)展。
也許再過10年或15年,交易方式會完全轉換為電子
交易。
我倒希望我能成為“將未來寄予電腦屏幕”理論的
倡導者。我堅信我們必然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在這點上,利奧·梅拉梅德并不贊成成關閉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大廳,他認為應當把電子交易和交易商結合在一起。為了更方便交易商開展工作,我們正著手改造交易大廳,拓寬通道和空間便于交易商走動。我們還重新修改大型數(shù)字屏幕,以提供易于辨認的最新信息。首次使用的新型電子微型SCP期貨合約在芝加哥交易廳實行電子化交易,這是邁向商務電子化的第一步。1997年,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LIFFE)作出一項重大舉措,廢除了面對面的“公開喊價”交易方式,并宣布把日元利率期貨的交易方式切換為電腦交易。有消息說,這家交易所還考慮為芝加哥交易所的國庫券交易部門提供電子交易方式。電子交易的發(fā)展動力之一是,法蘭克福特DTB期貨和期權交易完全采取電子交易,且在債券交易方面從LIFFE那里攫取了市場份額;LIFFE實行電子交易方式的一個原因或許是,其他期貨交易所(如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紛紛采取行動走電子結合傳統(tǒng)交易方式的道路。不過,關于有形交易和電子交易的好處意見尚未統(tǒng)一,將來自然會見分曉。
在貨幣市場上,電腦交易的第一次突破性進展是在路透社系統(tǒng)的基礎上取得的。在一種首先由美國銀行集團創(chuàng)造的電子經(jīng)紀人系統(tǒng)(EBS)上,交易商只需輕擊鍵盤,就可“點”出標價和報價,達成一筆交易并可得到一張打印好的記錄單。路透社所有的名為證券交易2000—2的電子交易系統(tǒng)在市場上占有很大的份額。該系統(tǒng)讓交易商們在屏幕上相互“呼叫”,如果雙方在某一價格上達成協(xié)議,可在屏幕上鍵入文字,進行會話式的雙向協(xié)商。成交后,電腦自動打印出記錄單。
許多人認為電子交易系統(tǒng)能為市場提供更大的資產(chǎn)流動性和價格透明度,即公開價格。公開喊價的經(jīng)紀人仍然是市場的一部分,電子經(jīng)紀也同樣成為外匯市場的一部分。電子經(jīng)紀業(yè)在節(jié)假日期間越來越活躍,此時外匯市場或許已經(jīng)閉市了,很難找到電話交易商。
你知道交易商從電腦屏幕交易系統(tǒng)上呼叫“顏色”是什么意思嗎?“顏色”是同一地點的交易商從其他交易商那里獲取的信息,注意交易廳人群中標價的緊張狀況,或者是在人潮涌動中辨認出其他交易商,并判斷他們可能交易的數(shù)量和原因?!邦伾贝_確實實是出自屏幕的,但又是一個迥然不同的吸收信息的過程。你會發(fā)現(xiàn)市場閃爍不定,價格和交易量在變化。你還會看到行情時漲時落,呈奇異的運動趨勢,這對你頗有某些啟示。電腦屏幕告知今天的交易商信息的方式類似于過去的行情報告機的紙帶。自稱無需用屏幕交易“顏色”的人們,通常會錯過收聽信息的機會:聽不到交易廳的嗜雜聲,聽不到電話另一端說話人的聲音,也就無法猜中對方的所欲所為。但通過屏幕色彩卻可以獲悉以上信息。
量子交易商則對電腦交易系統(tǒng)的數(shù)學模型十分滿意。他們索性完全排除電腦化交易過程中的人為干預因素。雷伊·克里安告訴我,他認識的量子交易商使用投資技術集團的量子交易機的情況:
你可以在量子交易機框內(nèi)運行數(shù)學模型,量子交
易機框經(jīng)設計與紐約證券交易所接口。你還可以設計
你自己的系統(tǒng)程序來系統(tǒng)地發(fā)出指令,告訴系統(tǒng)如何
執(zhí)行命韋。如果你采納的模型很成熟,就可以讓運算
模型代為生成指韋,將模型連接到量子交易系統(tǒng)上,就
可自動地進入交易并根據(jù)一套規(guī)則執(zhí)行命令。完全沒
有人的介入。有人開了8個量子交易框,全天候發(fā)出
指令。大衛(wèi)·肖也會告訴我同樣的事實,但信不信由
你。一些入仍希望在自動化中加入人的操作。
在電腦和交易發(fā)展方面,我們已經(jīng)邁出了第一步:將堆積如山的信息組織為可理解的數(shù)據(jù)庫,同時讓人人都能獲取這些信息,開發(fā)電子訂購簿和便于查看價格的電子屏幕牌即為一例。但目前數(shù)據(jù)處理的應用還停留在現(xiàn)有的水平?,F(xiàn)在,世界上最有效的交易工具仍然是電話。但目前形式上的電話很快會過時,就像行情報價機紙帶演變?yōu)閿?shù)字數(shù)據(jù)那樣。電腦與電話的結合會改變一切。有些系統(tǒng)本來就配有電話,你可以對著屏幕說話,屏幕也會反過來和你交談。系統(tǒng)還可以配備可視電話。電腦交易會變得更加直接,屏幕界面對用戶更加友好。
在直接性和友好性這個概念基礎上,全球權益公司(設在紐約,隸屬威特資本公司)的克里斯·基思開發(fā)出了這樣的一種系統(tǒng)。今天,你使用電話做交易,一次只能和一個人談。但試想你能夠同時向200個不同的人說明75,000股的發(fā)行量會是怎樣的情形?在電子交易方式下會產(chǎn)生選擇表,將交易商按不同條件分組,有的按關系,有的根據(jù)是否為風險套利商,有的則看經(jīng)營指數(shù)基金,總之向每個組顯示的商品價格都不同。甚至可以把商品價格不同的變化量化向不同的組顯示,同時即刻進行聯(lián)機操作。
電腦會顯示數(shù)據(jù),系統(tǒng)內(nèi)的電話功能最終會促成交易。屏幕要大,并分割為許多小窗口,讓你立刻能看到多項顯示。這種屏幕可以懸掛于墻上,或置于桌面的大型嵌板上,或嵌入桌面。不可避免的是大家將會更樂于使用大型平面屏幕,主要是因為陰極射線管會產(chǎn)生輻射。下一代電腦將會把先進技術與交易和清算功能統(tǒng)一到一個平面上。有了新一代電腦,電子交易會滲到這個行業(yè)。業(yè)務會更快更靈活。紐約一交易商稱,他現(xiàn)在可同時看10至12個屏幕:說實話,我愿意的話,可看整堵墻上的屏幕,大概有40到50個吧。我喜歡就這么坐著,讓整個會議室墻壁嵌滿了屏幕。一旦換成了平面屏幕,我就真要全力以赴了。實際上,你不想只有一個鍵盤,那是不可思議的。原因是有時你需要兩到三個鍵盤。因為你可同時瀏覽所有不同的內(nèi)容,然后分析出各種情況之間的聯(lián)系。你需要把各種情況都同時列出。你得讓所有信息都同時出現(xiàn),這樣你才能同時收集各種信息,了解到從交易廳傳來的消息。電腦和電子交易究竟會帶我們走多遠呢?這還是個懸而末決的問題。我們可以構想一個完全計算機化的市場而無需人的干預。但是,從現(xiàn)實角度出發(fā),甚至從理論上看,世界上大多數(shù)市場還遠遠達不到完全電腦化的程度。況且兩種交易形式都各有優(yōu)點。在向客戶提供資本時,經(jīng)紀人總會發(fā)生錯配現(xiàn)象。買方和賣方在時間上、數(shù)量上和價格上并非完全統(tǒng)一。因此仍然需要人為因素的介入。
斯坦利·肖普科恩尤其針對證券交易談了他對人的因素和完全電腦化兩方面的看法:
我并不是完全同意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做法。我認為有形拍賣市場系統(tǒng)可能是最強大、最深入人心的市場。雖然今天市場上有了電子接口,但是總的說來較大的指令仍然由廉價的經(jīng)紀人和專業(yè)人員操作。這是一種發(fā)指韋和接收指令的形式,有人為干預成份,加入了委托因素。但我認為,人為干預為主、電子設備為輔才是最佳市場體制。
《華爾街寫真》
[美]希拉里·戴維斯 著 曹德俊 付濤 肖榮 張放 譯
第十四章 立足未來
從總體上看,公眾越來越適應電子設備,許多人的
確樂于以此方式積極地在各自賬戶上交易。他們甚至
還可以在凌晨3點鐘,趁著小孩啼哭的當兒,迅速上網(wǎng)
買賣幾支股票。這簡盲太妙了。
——霍利·斯塔克
上互聯(lián)網(wǎng)后,你可點出財經(jīng)一欄。點擊美林公司、迪安·威特和戈德曼·薩克斯公司。看看“內(nèi)部交易報告”欄,再上美聯(lián)社網(wǎng)查找你感興趣的公司的最新消息,點擊報價,看看當前個股交易的行情,回頭再讀讀早晨的《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或《新加坡商業(yè)時報》。最后點擊《幸?!冯s志,了解最新熱點。
只需輕輕點擊一下,就可以向華爾街高層分析員訂購報告書。訪問交易與投資論壇,了解市場上人們正討論著的各種思想觀點和傳聞。進入一家公司的網(wǎng)站,或者闖入與投資考關系密切人士的主頁,或是給財務主管留個便條等待答復。點擊“埃德加”就可以讀到證券監(jiān)管委員會的最新文件,點擊布魯伯格個人主頁可瀏覽世界各地金融市場的報價。打開電子交易對話框,就可以輕松自如地在你自己的賬戶上做交易,進入市場后,接通后幾分鐘,你就知道交易結果。
“電子交易”是成本最低廉的電腦化經(jīng)紀人公司之一。它提供報價,專門圖表,鏈接新聞線,分析家報告和登錄賬目。你也可以通過倫巴第銀行、查爾斯·施瓦布系統(tǒng)、達特克系統(tǒng)和阿克特雷德系統(tǒng)在網(wǎng)上聯(lián)機交易。有30個以上的折扣經(jīng)濟公司為你提供聯(lián)機交易服務,這些經(jīng)紀人之間為爭取客戶賬戶而不斷升級的價格戰(zhàn)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客戶從中受益?;ヂ?lián)網(wǎng)上,你能訪問多達400個網(wǎng)站,得到各種股票行情。據(jù)互聯(lián)網(wǎng)的一個主要的搜尋工具Lycos報道,人們從Lycos查找的10大問題中,就包括商業(yè)課題和股票交易。有消息稱,一個名為莫特利傻瓜網(wǎng)頁(Motley Fools Web Pase)的投資站點接受訪問的次數(shù)居整個萬維網(wǎng)之首。
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做交易的人們都知道,這樣的交易方式成本便宜。人們感到仿佛有了更多的控制權。他們認為自己對一些公司相當了解,即便僅僅因為喜歡公司的產(chǎn)品,就經(jīng)常買這家公司的產(chǎn)品。人們可以聯(lián)機研究各自的股票,直接調(diào)動自己的資金,而無需證券公司的銷售商為他們解釋。這種電子交易方式讓交易活動民主化。從尼泊爾到格陵蘭,不論任何地方任何人,不管是學生還是商人,都可以利用電子交易方式為自己服務。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這成了一種消遣方式,比好萊塢還好玩。通過衛(wèi)星電纜CNBC到達千家萬戶,進入全球各行各業(yè)。CNBC模仿電視情景喜劇——一個長得像羅伯特·雷德福特的家伙坐在交易桌前,上氣不接下氣地告訴你市場風云變幻,眼睛忽閃忽閃間夾雜著興奮;直接來自于世界各地的股票交易所和商品交易所的報告;一個“權勢人物的午餐”區(qū),在此你會碰上商界名流,還會看到記者非常專業(yè)化地向他們提問。所有一切都以富于情節(jié)和充滿誘惑力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真是一個新天地。
金融——這個雞尾酒會上枯燥的老話題,能真正地捕捉到世界各地的人們的想像力嗎?能夠讓人們坐在電腦前,全身心地投入進去,一坐就是數(shù)小時嗎?我們現(xiàn)在是在屏幕前做交易,未來會不會通過我們的電視搞金融呢?我們觀念上的金融會不會變成一種消遣娛樂方式,有多少類似于人的愛好呢?隨電腦成長的一代會不會發(fā)現(xiàn)金融成了我們?nèi)粘I畹淖匀谎永m(xù)呢?在此之前,投資者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動的,受中間人(他們的經(jīng)紀人)的意見左右?,F(xiàn)在,投資者得到了專家的指導,如彼得·林奇這些人。他撰寫的《倔起華爾街》一書多年來一直暢銷。投資者還可以從大量的相關書籍中得到啟示,這些書鼓勵投資者自己做交易,或許比專業(yè)人士做得更好。
現(xiàn)在,電腦交易時代將會平靜地來臨。下班后或放學后喝上一杯酒,晚上給弗吉航空公司的總裁留訊息;或者加入最新的會話新聞組,討論家用倉儲公司的股票價格回落的可能性及原因;或者與另一新聞組討論員工如何發(fā)現(xiàn)公司存在的問題并提醒在線投資者。這種人對人的方式真有意思。你可以讀到在線地區(qū)性報紙,從現(xiàn)場記者那里了解到公司在當?shù)氐男畔?。你甚至可以向這些記者發(fā)電子郵件向他們提問。你有權這么做,許可你這么做?!白约簞邮帧痹诰€投資/交易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相比之下,傳統(tǒng)交易中的客戶只是電話另一端的接線員,聽著經(jīng)紀人寫好的獨白,被動地向共同基金交付資金。
據(jù)位于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福雷斯特研究股份公司預測,1996年在線投資賬戶達150萬個,到2001年將增至195萬。人們相信:“潛在的轉換是巨大的。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投資考將會是同行中的佼佼者……”據(jù)另一項研究計算:到2001年,17%擁有電腦的家庭將使用電腦在超過1000萬個賬戶上交易股票、基金和其他證券,經(jīng)營著價值在5,240億美元以上的在線賬戶。
大打折扣的交易傭金是促進人們使用屏幕的因素之一。我們討論的是權限大轉移問題,權力從站在賣方角度的傳統(tǒng)的市場專業(yè)人員轉移到操縱電腦的個別投資者手里??赡苁?,一旦投資者進行在線交易,他們會繼續(xù)聯(lián)機操作,即便是他們的資產(chǎn)在增長。
據(jù)美國股票交易所于1996年進行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年齡在25歲至34歲之間,昵稱為“下一代投資者”的這一代人,有著與生育高峰期出生的那一代人截然不同的特點。同社會其他人相比,他們在家擁有電腦的比率大到為2:1。他們中29%的人能上互聯(lián)網(wǎng),而對所有家庭而言,這一比例才8%。接受調(diào)查的人中,有一半人寧愿在投資決策前自己搞分析研究,僅有39%的人委托經(jīng)紀人辦理。
據(jù)福雷斯特研究股份公司預測,另一重大轉變將會發(fā)生,屆時不管是傳統(tǒng)經(jīng)紀人還是折扣經(jīng)紀人都會受挫。該公司還預見“中層經(jīng)紀人”會出現(xiàn)。他們能提供全面服務經(jīng)紀人所能提供的大多數(shù)在線服務,而索取的費用卻低得多。“中層經(jīng)紀人”能夠向投資者提供分析模型,用于評估投資者的投資組合和幫助投資者進行資產(chǎn)分配。這些模型還可以幫助投資者瀏覽只符合某種標準的公司。將來還會出現(xiàn)研究助理、交易助理、新聞助理和互聯(lián)網(wǎng)投資助理。
需求和偏好的變化將塑造新的金融體系。華爾街不可避免地也會改變,因為越來越多的零售客戶通過電腦找到了新的交易渠道,包括通過折扣經(jīng)紀人交易,比起全方位服務經(jīng)紀人可另節(jié)約90%的費用。
小型的地區(qū)性經(jīng)紀人更類似于大學,經(jīng)紀人希望充當教育和顧問的角色。他們更樂于以直接向客戶發(fā)送電子郵件方式向客戶提供咨詢,在其他經(jīng)紀人猶豫時,他們爭取到了業(yè)務。這些經(jīng)紀人如果是以始終如一的友好形象出現(xiàn),為客戶考慮周到,則會吸引新的投資者。雖然觀念的轉變是困難的,不僅僅是意味著一些股票經(jīng)紀人將會丟掉飯碗,但是如果傳統(tǒng)的經(jīng)紀人能重新調(diào)整其功能和思路,以預知新市場的需求,那么獲得業(yè)務增長的機會是巨大的。
目前經(jīng)紀人逐漸在回應市場,但仍然是以傳統(tǒng)的眼光看待市場。傳統(tǒng)經(jīng)紀人帶著幾分惶恐不安問道,誰來教育客戶呢?誰又能保護客戶的利益呢?傳統(tǒng)經(jīng)紀人就像木納的天主教牧師一樣.以懷疑地眼光看看教徒們紛紛走出教室大門自尋精神之路,尤其是那些持懷疑態(tài)度的經(jīng)濟入,往往會失去客戶的信任。經(jīng)紀人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也玩一些騙人的伎倆。但是在奸詐的經(jīng)紀人面前,投資者的利益從來沒有完全得到保護過。自私自利的經(jīng)紀人會設法繞過這個問題。證券交易委員會下屬市場規(guī)范部的資深會員霍華德·克萊默,談到他對零售互聯(lián)網(wǎng)交易的看法:我認為在線交易的增長并非困難重重,而是很有希望。在線交易為技術應用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增加了投資者服務項目,傳播了信息。大衛(wèi)·肖這樣評價傳統(tǒng)經(jīng)紀人逐漸定向衰落:
把錢用于作無效的文件處理的情況將一去不返。
隨著自動化的發(fā)展,需要的中間商更少。預期成本還
會下降。通過競爭,自由市場的好處在于節(jié)約的成本
會自動轉到客戶頭上。因此,現(xiàn)在的折扣經(jīng)紀公司大
大地減少了傭金,比10年前低得多,原因是削減了許
多中間商,連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也不例外。在第三市
場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網(wǎng)縮小,更多地使用計算機,
減少錯誤,節(jié)約資金。節(jié)約的資金又會轉到客戶頭上。
我們金看到節(jié)約的成本越來越多。
邁克爾·布魯伯格相信,只有那些出類拔萃、受到良好教育且為數(shù)不多的投資者,才會對在無共同投資基金和傳統(tǒng)經(jīng)紀人服務的約束下親自做交易感興趣,因此我認為低估了全球零售投資者的才智是個錯誤。人口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時代變遷和技術革新將會從根本上改變一般人觀念中的投資行為。金融/商業(yè)電視會是把個別投資者的利益推向新水平的動力,較為突出的是,電視、電話和電腦結合在一起,我們就可以在屏幕上相互影響。這將是金融互聯(lián)網(wǎng)中心的生命力所在。
加拿大的電視情景喜劇以交易桌的生活場景為中心,易于產(chǎn)生類似的更佳的情景喜劇。這樣的情景喜劇捕捉了生活中的興奮點和現(xiàn)實的一面,喚起了電視觀眾的想象力,盡管目前公眾對于電視還沒有這方面的興趣。今天,如果你去紐約證券交易所交互中心的來訪者走廊看看,你會發(fā)現(xiàn)大批來訪者是如此的年輕,他們不時提問,如癡如醉地看教育錄像,使用點屏幕式的問詢亭,在一列列電腦終端上探求實時交易信息,焦灼不安地密切注視著交易廳的動向。
機構交易投資系統(tǒng)的雷·克利安告訴我:
第×代不會員正對和經(jīng)紀人打交道感興趣。但總
有一部分投資公眾需要更多幫助。也總會有象史密斯
巴尼這樣的公司為高級的網(wǎng)絡投資個人提供詳實的
研究。一些公司的主管工作繁忙得不能親自做分析。
我認為經(jīng)紀人將會是這樣一種情形:零售型買方和賣
方越多,他們手頭的時間越多,就越喜歡使用電腦。
彼得D·哈特研究協(xié)會針對NASDAQ市場進行的一項全國性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
49%的人偏向于“多學習投資知識以便管理好自
己的投資業(yè)務”這種投資方式,而認為注重“委托顧問
替你投資”這種方式不可取。在這個問題上,投資者之
間存在著真正的代溝。但新一代投資者和生育高峰期
出生的投資者都喜好自我管理這種模式……這說明了
今天的投資者——特別是年輕一代投資者——希望投
資顧問能傳授投資知識并授權給他們,而不是為他們
作決策。
老年投資者中流行起了投資俱樂部。他們都讀過《比爾茲城的淑女們》一書。這本書的作者是一群老太太,她們定期聚會,研究金融產(chǎn)品,然后進行投資和交易。這群老太太現(xiàn)在成了知名人士,還上了美國的脫口秀節(jié)目,即便是在證券交易所大廳隨便走走都成了美國廣播公司新聞攝像機的追蹤對象。這就是自己動手稿投資。據(jù)美國投資者團體協(xié)會(NAIC)報告,1996年四月,大約有1000個新的投資俱樂部形成。MAIC的科恩·杰恩克指出:
太多的人希望自己選擇把握未來。他們愿意冒更
大的險。他們樂得這么做。
希望這些人以審慎的態(tài)度冒更大的險,只要有可支配的收入就行。
個人投資者下水的第一步是批且地狂熱涌向共同投資基金。在此前,他們已留心閱讀金融商業(yè)欄目。自然地他們會部分或全部完成下一步。專家學者們擔心固有的風險,但他們卻著有許多關于探求“冒險”的書,并且這種觀點已深入大多數(shù)民眾心中。既得利益集團聲稱,大家都冒險不是件好事。但事實上,經(jīng)指導的冒險行為是一種實在的力量,它不僅為個人產(chǎn)生了更佳更謹慎的收益,而且為經(jīng)紀人帶來了更多業(yè)務。這將會是一個不同類型的行業(yè)。
人們還擔心個人投資者習慣性地把資金投入市場,敢于最大限度地冒額外的風險。這是千真萬確的。如果在行情暴跌期間,投資者需要從市場抽定資金,那么短期市場風險極大和行情暴跌是令人擔憂的。從長期看影響不會那么大。一般從上一次行情大跌中總結出的經(jīng)驗教訓是,市場上出現(xiàn)一些搶手貨,而共同投資基金卻毫不畏懼地在市場上兌成現(xiàn)款。彼得·D·哈特研究協(xié)會的一項名為《證券投資者》中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如果市場出現(xiàn)大回落,那么:
僅有8%的投資人愿意賣掉手頭的股票以避免進
一步損失。大多數(shù)投資者(54%)預計股市下挫不會對
證券投資造成重大影響。
對金融市場感興趣并希望親自參與投資/交易的公眾正在努力尋求不同的方式搞他們的投資研究。有一種方式是研究他們熟悉的當?shù)毓?,然后投資。另一種方式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搞研究?;ヂ?lián)網(wǎng)上產(chǎn)生的信息要比利用歷史數(shù)據(jù)經(jīng)數(shù)日才撰寫好的年度報告更新穎、更有價值。做年度報告僅僅是為了符合會計要求,簡要報告特定的某一天某公司的數(shù)據(jù)。年度報告也是促銷公司的產(chǎn)品和服務的公開宣傳冊。此外,經(jīng)紀人的傳統(tǒng)分析報告的首要目的還是銷售公司股票。在線投資人對華爾街分析家的動機和經(jīng)紀人的“現(xiàn)時”評論表現(xiàn)出明顯的懷疑態(tài)度。在線投資俱樂部研究公司季度財務報告,閱讀NASDAQ主頁和在線投資新聞信札,密切注意布魯伯格個人主頁。有時俱樂部的會員來自世界各地,他們可向其他會員報告在當?shù)亟?jīng)營良好的公司,也可為其他會員做研究。一些會員聚集在一起只討論和研究高科技公司,一些會員則只對保健公司感興趣。他們很愿意彼此共享信息,因為他們很快會獲得巨大的收益。這些投資者在獲得了最新的現(xiàn)時信息后抓住了機遇,發(fā)揮了潛能。誠然,從整個市場看,這樣的投資者為數(shù)不多。但重要的是這一比例在增長。他們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獲取信息并把互聯(lián)網(wǎng)作為指令路線系統(tǒng)。
斯坦利·羅斯指出,最近的一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一般的投資經(jīng)理一年要訪問240家公司。斯坦利對投資經(jīng)理們訪問的要點并不清楚,因為不允許他們查看和使用那些不能立刻向公眾開放的任何信息。令斯坦利感到不解的是,快速訪問究竟能告訴你多少有價值的東西。他還想知道投資經(jīng)理們?nèi)绾蝺H憑看看公司提供的充斥陳舊信息的報告,就敢決策購買某公司股份。斯坦利的觀點很獨特,但在原則上,逐漸地與新投資者獲得信息和基金經(jīng)紀人得到在線公司的信息相差無幾。唯一的區(qū)別在于,當?shù)赝顿Y者可能實際上認識公司雇員,每天開車都會路過這家公司,因而能注意到這家公司的業(yè)務層次,但是一個專業(yè)資金經(jīng)理在一天或一小時內(nèi)做訪問就辦不到這一點。在線投資者已經(jīng)能夠進入多媒體公司觀看“巡回演出”和下載內(nèi)容簡介。他們有機會得到深入的免費分析,用于決定投資組合中(任何股票、任何貨幣)的風險/收益的價值及其變動。
在英國,同過去相比,在新股票的發(fā)行及其宣傳效應下,公眾對股票交易的警惕性大大增強。為方便新投資者,有許多自己動手的股票交易服務公司不僅對用戶友好而且價格便宜。你可以操起電話,直接通過一家服務公司交易。服務公司會教你如何投資,向你提供免費軟件,并給予你能在家交易的在線能力。
你可以光顧威斯敏斯特國家銀行,通過納特威斯特快速股票交易服務買賣股票。納特威斯特快速股票交易的業(yè)務有時占了倫敦證券交易所零售股票交易的十分之一。在英國,我們可以在“直接線”上看到直接交易的成功和直接購買的趨勢。通過電話,我們可以在“直接線”上銷售保險或推銷養(yǎng)老金。
相比之下在法國,盡管個人能夠通過迷你特爾(電腦終端,在法國人人都可以用電話接收信息),在巴黎證券交易所在線上購買那伯一股股票,但是法國人對自己動手交易方式的興趣不大。
在美國,施瓦布占了在線自己動手交易市場近50%的份額,擁有712,000個在線賬戶。施瓦布免費提供來自道·瓊斯、商業(yè)線和新聞字節(jié)新聞網(wǎng)的公司新聞和信息.每15分鐘更新一次。這家經(jīng)濟行還提供“市場信號”,獲取來自有線新聞網(wǎng)的財經(jīng)新聞、市場邊緣和“首次電話”有關證券、公司和市場的信息。穆里爾·賽伯特提供5分鐘傳真免費研究,信息多來源于獨立的信息資源,如標準普爾、收入預測和阿耳戈斯研究。
未來世界里,美林公司將會發(fā)展到在互聯(lián)網(wǎng)電視方面有廣泛的深入的家庭基礎。甚至還有講解員解說。美林公司的用戶可以連接到獨立的金融內(nèi)部網(wǎng)和金融機構中心,通過電腦網(wǎng)絡連接為個人提供有關交易、證券和信息的最新消息。銀行、中央銀行和經(jīng)紀人在未來的發(fā)展狀況、證券交易所的新形式、商品拍賣和不動產(chǎn)拍賣、財務數(shù)據(jù)庫、金融新聞信札、雜志、金融智囊團和專家學者,以及現(xiàn)時會議,所有方方面面都會連接到一塊。個人銀行賬戶、稅收、股本賬戶持有的不動產(chǎn)——所有這些信息都將相互聯(lián)系,并以簡易的報告形式獲取。信貸聯(lián)結有助于在數(shù)秒內(nèi)促成交易。
將來會出現(xiàn)進入全球金融市場的快速入口,借此可以通向墨西哥、新加坡、德國等各國市場,了解市場所有產(chǎn)品,包括比較和分析市場的軟件——協(xié)助你買賣?;ヂ?lián)網(wǎng)會是出色的指令線路系統(tǒng),將個人投資者的指令輸送到世界各地的傳統(tǒng)和非傳統(tǒng)交易所。英斯汀網(wǎng)絡交易系統(tǒng)也可繼續(xù)開發(fā)為零售交易商服務?,F(xiàn)在,這種系統(tǒng)服務于買方交易商,直接促成共同投資基金與個人,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交易??肆_斯·霍姆爾斯曾說過,如果能安排調(diào)控機構和銀行上網(wǎng),希望美國在線(ADL)能夠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為投資者提供股票電子交易服務。
家庭交易者和買方交易商這兩股孿生力量改變著金融界的運轉方式,而金融界又會影響著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有趣的是,家庭自己動手型交易方和代表基金利益的買方交易商之間的力量均衡,在未來的市場周期中不同的時間點上向其中一方傾斜。以總裁拉斯熱洛·比里益命名的研究將進一步證實,同以往比,更多人希望能支配自己擁有的證券,而不是把選擇權拱手讓給無名的基金經(jīng)理。
這在市場行情看漲時是自然的。但是一旦市場行情下跌,人們將轉而投入受管資金這個庇護所,力量均衡又傾向買方交易商一邊。毫無疑問,現(xiàn)在是買方交易商和退休基金在操縱著市場。要比較家庭交易者和買方交易商這兩股力旦的大小是不可思議的事。家庭在線交易者是市場的一部分,但比例甚小。然而,這個比例正以驚人的速度在增長,將會象買方交易商那樣成為影響未來發(fā)展方向的動力因素。
有專門交易商參與交易的未來市場會是怎樣的情形呢?在紐約,市場的發(fā)展將會與技術進步和直接用戶偏好的變化齊頭并進。受托資金基金的發(fā)展非常迅速,數(shù)量不斷增加,激烈的競爭tS使它們朝著高效、低成本、高利潤方向進取。更加有效地運轉的一個途徑是電子化。
賣方的未來會怎樣呢?推動著股票交易發(fā)展的電子革命造成了利潤率縮減。賣方市場交易商在市場上交易,但市場對他們的期望不一樣,要求也不多。因而促使了賣方交易商以提高技術和批量的方式增值。賣方就業(yè)機會減少是因為經(jīng)紀公司將不得不削減交易費用,尋求其他途徑得到研究報酬。專賣交易將會是重要的收入來源。由于力量對比偏向于直接客戶一邊,證券市場將繼續(xù)向非會員和所有金融機構開放。毫無疑問,會出現(xiàn)失業(yè)現(xiàn)象,這是因為持續(xù)的一體化將不可避免地造成失業(yè)和人員的精簡。
一個新的市場結構已形成,市場多樣化,而不像過去只有幾個傳統(tǒng)的中心市場。電子交易市場相對于傳統(tǒng)市場是在作非居間化投資(即直接從銀行提款進行證券投資),為直接用戶帶來了利益,本身能夠很好地充當較大的“交易所”的角色。交易商不應當對新市場上的電子交易方式憂心仲仲。抵制變革是自然的——尤其是當這種變革發(fā)生在你身上,且速度快如高速公路上你從汽車后鏡看到的向你逼近的汽車。但電腦永遠不可能代替人。電腦可以進行邏輯運算,但不能像人一樣思維。
斯坦尼斯拉斯·雅蘇科維奇舉了這么個例子:
還記得大陸銀行破產(chǎn)這件事嗎r人們驚目地發(fā)現(xiàn)
這家銀行的大股東之一竟然是一個并不在芝加哥的、
完全由一個電腦程序營運的專門基金。有人確信完全
有可能制訂完善的資產(chǎn)管理一攬子計劃程序。電腦一
直報告大陸銀行的股票價格是最便宜的,結果這個專
門基金成了大陸銀行的大股東之一。由電腦經(jīng)營的專
門基金只管買進大陸銀行的股份。
倫敦所有市場上,買方過度發(fā)展同樣也呈自然縮減狀態(tài)。邁克爾·保羅這樣闡述道:
你如果對倫敦市場了如指掌,你金發(fā)現(xiàn)美國供應
商要做大量重復的工作。你如果想做歐洲債券交易,
你得跑15至20個經(jīng)紀行。在倫敦大概有30個具有
專用功能的中期債券交易專柜。曰本人也提供類似服
務。此外還有瑞士信貸銀行和瑞典銀行等等——存在
著大量的重復工作和重復設備。
現(xiàn)在歐洲貨幣成為可能。歐元一旦啟動,整個歐
元區(qū)都將集中使用一種特殊的貨幣,法國法郎交易專
柜和德國馬克交易專柜都會并入歐洲貨幣聯(lián)盟交易專
柜。以上情況令經(jīng)紀人對就業(yè)形勢甚為憂慮。
股票債券交易商和其他證券交易商應該為貨幣統(tǒng)一后交易業(yè)務量的猛增而高興。過渡時期會引起外匯市場動蕩,同時也為交易商們帶來了異乎尋常的機會。美國前貨幣審計員約翰·黑曼認為,1999年離我們越來越近,過渡時期將會問題百出:
過渡時期內(nèi),所有成員國的貨幣都能交易嗎?各
國政府能夠盡快轉換到使用歐元嗎?現(xiàn)有債務能兌換
成歐元嗎?仍然保持以當前幣種計算債務不變嗎?因
此,歐洲貨幣統(tǒng)一后難免會產(chǎn)生意外的后果。在統(tǒng)一
貨幣步履蹣跚地走出陰影過程中,過渡時期為交易商
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機會,顯然會存在套利的可能性,也會引
發(fā)市場混亂,這一切注定要發(fā)生。
任何擁有歐元基金的一方都不得不考慮市場影響力這個問題。這喻示著歐元核心國將成為鄰國的大買主。而他們又是國內(nèi)自然市場上的大賣家。例如,里昂信貸資產(chǎn)管理公司打算減少其投資組合中法國法郎股票的比重,而增加核心歐元股票、債券或其他證券的比例。一旦投資組合轉化為歐元投資組合正?;?,初期的交易迅猛增現(xiàn)象會消失。
歐洲貨幣統(tǒng)一后,未來的貨幣市場與今天相比將會大不一樣。利奧·梅拉梅德認為歐洲貨幣的統(tǒng)一是遲早的事。他將世界劃分為三大貨幣集團——美元集團、日元集團和歐元集團——貿(mào)易支付工具會圍繞著這三大貨幣發(fā)展。
歐元集團、美元集團和日元集團之間存在著大量的兌換。我不認為世界會朝著靜態(tài)的方向發(fā)展。各貨幣集團之間,各個國家之間,各種金融變革中,都存在著無窮無盡的機會。這種機會不同于過去,它極具高度復雜性和競爭性。加里·蘭佩奧爾對此表示懷疑,他認為如果這樣的情況真會發(fā)生,也會是困難重重——假設簽訂新的歐洲貨幣單位合同。試試借這份合同從事所有貨幣的投機活動。在此銀行和個人都有大量的資金擱死在國外。同這些國家有大量業(yè)務往來的制造商也在此投資,因為這是他們?yōu)楸3置涝杀九c銷售價格之間的利潤差而采取的保護措施。要試著推算出這些制造商是否解除合同、何時解除合同是一件難以想象的事。許多人在海外簽有不同幣種、不同利率的合同和協(xié)議。怎樣固定這些合同和協(xié)議的價格呢?怎樣合并呢?怎樣兌換成對等的日元和美元呢?
一俟歐洲貨幣單位生效,市場會變得相對平靜。貨幣兌換業(yè)務會縮減8%,結果會減少所需貨幣交易商的人數(shù)。
蘇珊·奧利娜認為可能會產(chǎn)生這么一個結果:
促進歐洲公司債券市場的發(fā)展。此時的歐洲公司
債券市場發(fā)展并不充分。因此你得準備增強市場的流
動性。一旦減少了市場的不穩(wěn)定因素,就能夠創(chuàng)造具
有更大深度的市場。我懷疑如果減少不穩(wěn)定因素,人
們會開始把目光瞄向同邊市場。我想他們會發(fā)展起一
個東歐集團。今天的有們證券投資的整個本質(zhì)都會有
所不同。
歐洲的法國馬蒂夫(巴黎一家期貨期權交易所)提供了部分最新金融商品,其中包括讓投資者賭歐洲貨幣聯(lián)盟未來的可能性的期權。有一種歐洲通貨單位(ECU)產(chǎn)品,它是在歐洲通貨單位計值的十年期債券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哪個歐洲期貨T商場能贏得新的歐洲貨幣單位市場業(yè)務呢?這還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各個期貨市場都在爭奪新市場的霸主地位。結果是其他市場的需求和業(yè)務減少,僅有一個市場繁榮。倫敦的LIIFFE期貨交易所極有機會成為歐元利率期貨(即歐元衍生品)的歐洲交易中心,僅僅是因為LIFFE的商品品種繁多,有很強的變現(xiàn)力。
即便英國不加入貨幣聯(lián)盟,倫敦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會對倫敦有利,理由是倫敦不受布魯塞爾機構的干涉,行動自由,能夠更迅速、更靈活地適應市場環(huán)境的變化。長期傳統(tǒng)上,倫敦就具有維持金融服務部門的各種基礎設施。倫敦已經(jīng)是最大的外匯市場,一個與亞洲、紐約和歐洲并駕齊驅(qū)的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倫敦的文化和語言也是適合與其他文化共處的。
倫敦的買方交易商將會迎頭趕上紐約的買方交易商。基金會膨脹,交易商的薪水也會提高;他們正進軍責任更重大的位置。買方交易專柜會發(fā)展得更成熟,更加依賴于技術,每股交易員更大。未來的經(jīng)濟行(不管我們?nèi)绾味x),會成為較大的實體,其中極少數(shù)可能會象獨立的證券商行那樣運作。金融服務業(yè)的合并——大銀行、保險公司、經(jīng)濟行和基金管理公司——注定將繼續(xù)下去。在由電子信息提供者和交易所構成的網(wǎng)絡協(xié)助下,超級機構的出現(xiàn)將會縮小傳統(tǒng)的成本結構,并產(chǎn)生少數(shù)處于金字塔頂端的強大的世界性機構。其間的優(yōu)點不勝枚舉——分配更有效,流動更暢通——但這會尤其損害到過渡期賣方的利益,如果賣方適應速度不夠快的話。
大多數(shù)交易商有了桌上的屏幕,就能周游世界做買賣,交易僅僅是依據(jù)成本或?qū)δ骋唤灰紫到y(tǒng)、對某個國家的資產(chǎn)流動性或稅收環(huán)境的偏好。例如,一交易商要在法蘭克福股票交易所買進丹麥股票,因為他喜歡使用法蘭克福股票交易所的系統(tǒng),而且丹麥股票在法蘭克福上市,因此他可能選擇法蘭克福為交易地點。交易業(yè)務會隨之流向他認為可使其資產(chǎn)增值或減少市場風險的交易所系統(tǒng)。如何減少交易成本,提高業(yè)務水平,為所在經(jīng)濟行和客戶帶來收益,這是交易商自己應當做出的選擇。
交易地點將是星羅棋布,大家都競相爭奪流動性資金。到一定的時候,布魯伯格、路透社、英斯汀網(wǎng)絡、機構交易投資系統(tǒng),亞利桑那證券交易所,EASDAQ和其他末測的交易系統(tǒng)之間要相互商榷,讓各自的系統(tǒng)能夠相互兼容。隨著其他交易系統(tǒng)的不斷涌現(xiàn),交易商們談論得更多是希望看到增強電子交易系統(tǒng)、信息系統(tǒng)和分析系統(tǒng)的統(tǒng)一性。系統(tǒng)的統(tǒng)一并非人為設計的,可能會是在極偶然的情況下發(fā)生的。直接用戶或許會產(chǎn)生推波助瀾的作用。直接用戶,也就是系統(tǒng)客戶會稱,“我是你們系統(tǒng)的大客戶。我希望你們系統(tǒng)能與另一個用戶的系統(tǒng)通話,因為我同時也是這個用戶的大客戶?!币虼?,兩個系統(tǒng)必須要聯(lián)合起來,才能實現(xiàn)通話。
由于交易系統(tǒng)的統(tǒng)一,市場中介人的作用已大大降低。此外,大的跨國公司之間也進行業(yè)務往來。如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和枚邦公司在證券交易方面的技術很先進,擁有信息入口,可得到經(jīng)紀人的“首個電話”。這些公司開始自己擔當起經(jīng)紀人/證券商的角色,很像是客戶成了經(jīng)紀人/證券商的競爭對手。傳統(tǒng)經(jīng)紀人/交易商和傳統(tǒng)交易所面臨的挑戰(zhàn),也是中央銀行、各國政府和金融機構不得不面臨的問題:如果以過時的定義詮釋影響力則會喪失影響力。面對技術的發(fā)展,以及技術對企業(yè)、對個人的普遍影響,傳統(tǒng)經(jīng)紀人愈發(fā)顯得無能為力,終會落后于技術派。
在買方的對抗影響力和來自非傳統(tǒng)電子交易所和信息提供者的競爭壓力下,傳統(tǒng)交易所和調(diào)控機構所制造的人為障礙很可能會被掃除。商業(yè)性投資交易所最終會向所有的有希望獨立發(fā)展的金融機構開放,但是調(diào)控機構很快會為這一新事物設置許多障礙。隨著傳統(tǒng)經(jīng)紀人面臨的業(yè)務競爭升級,迫于壓力,交易費用會降低——客戶受益,卻苦了經(jīng)紀人和傳統(tǒng)交易所。
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詹姆士·夏皮羅表示異議:
我們可以設想英斯汀網(wǎng)絡系統(tǒng),或布魯伯格或某
些人能夠設計出一種證券交易方式將世界各地的交易
商和各大交易所的入口鏈接起宋。這是完全可以想象
的。但可能性不會很大。有許多實際問題亟待解決,
目存在著大量的監(jiān)控方面的爭議,如清算股本賬戶。
還有慣性問題,要轉移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票交易業(yè)
務是很困難的。此外還存在著政治方面的爭議。法國
不會在意布魯伯格系統(tǒng)有多么優(yōu)良,他們?nèi)匀幌M?br />
易地點為巴黎證券交易所。因此我認為這決不可能一
蹴而就,但其本身還是具有一定的邏輯性。
考慮到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前景,霍利·斯塔克補充道,世界上大多數(shù)證券交易所現(xiàn)在都實現(xiàn)了電子化。由于技術的進步,在過去五年內(nèi)紐約證券交易所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霍利質(zhì)疑道,交易廳真有必要是有形的嗎:
我想如果你是希望專業(yè)人員實際到場,那么你會
認為有形的交易廳是不可或缺的。但交易商可不可以
就坐于電腦終端前通過電子網(wǎng)絡進行買賣呢予我想這
是有可能的。但這種交易方式隨時會發(fā)生嗎?我可不
這么認為。
這里存在著新舊對比主題:老式證券交易所對新式電子交易所;傳統(tǒng)交易商對電腦輔助下的新一代交易商;舊條款對新條款。許多年青一代交易商認為舊秩序會被推翻。交易所改朝換代,年輕一代交易商中的佼佼者正在順起,坐上了交易專柜上頗有影響力的位子。他們熟悉電子設備和電腦。他們否認在紙上書寫委托指示是唯一的交易方式。對他們來說,這種傳統(tǒng)交易方式好比清教徒背負基督遺物。
事實證明紐約證券交易所是新舊過渡時期地幸存者。它走的是一條合并各種市場的道路。它采取一種指令驅(qū)動系統(tǒng),大多數(shù)指令通過電子超級點系統(tǒng)輸送到交易廳。紐約證交所非常成功地經(jīng)營了處理大型機構訂單的證券商市場和一個拍賣市場。超過10,000家美國機構管理著5萬億以上的證券基金,他們使用的正是紐約證交所市場。該市場提供的巨額流動性資金是世界上其他市場無與倫比的。紐約證交所的日平均資金流量達218億美元,這個數(shù)字還在增長。1995年以前,僅有8天的日交易量達到或超過4億股。到了1997年,一個普通交易日也能達到這個量。
沒有紐約證券交易所,沒有這個主要市場,就不存在市場。因為絕大多數(shù)美國公司(超過2675家)在紐約證券所上市;有235家以上外國大公司也在此上市??傆嬙诩~約證券所上市的近3000家公司發(fā)行了1760億股,價值超過7萬億美元。實際上,紐約證交所的交易吞吐能力會越來越強。
讓我們討論一下一些抽象的、無形的東西。傳統(tǒng)交易所采取的交易方式,尤其是紐約證交所的交易方式所具有的某種價值是完全電子化交易無可比擬的。這是一種附帶有感情色彩的人文機構。紐約證交所的交易廳是美國資本主義的象征和核心。我認為這就是一個說明其有形形式的重要的原因,足以說明為何每天有3000人以上云集于此,為何全球千千萬萬觀眾從電視上關注著這里的動向。比爾·約翰斯頓倒不擔心紐約證交所的繼續(xù)生存問題:
天啦,我簡盲無法想像我是如何渡過了那段艱難
歲月。那時我們好象是舊時代的恐龍,交易所毫無生
存下去的能力。但再看看今年,我們的平均曰交易量
為4.2億股。當我才開始涉足證券交易時,那時曰交
易量達4百萬股就很不錯了。到1990年,形勢好時可
達1億股。
紐約證券交易所主席理查德·葛雷索談到他對交易所的看法,他認為紐約證券所越來越全球化,上市了更多的外資股,并向延展交易日開放。該交易所賦予會員四個標識時間段。標識一是交易的黃金時段,從上午9:30至下午4:00一正常時間。標識二也是交易的絕好時機,從下午4:15至晚上9:15;標識三是從晚上9:30至次日凌晨1:00;標識四是從凌晨1:15至上午7:00。會員們在任何一個標識時間段內(nèi)都能交易,也可以將他們不愿參加交易的時間段出租。雖然這不是一個24小時市場,但也近乎于24小時市場了。
另一方面是世界其他地區(qū)的發(fā)展方向是什么呢。讓我們看看亞洲。香港算得上是一個電子交易所。幾乎所有的新興市場國家都有電子證券交易所。投資技術集團的雷·克利安稱來自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日本和瑞典的人們都求助于他開發(fā)他們的線路系統(tǒng)和電子交易技術。如果你打算建立一個新的交易所,但又缺少象紐約證交所那樣成熟的交易所所具備的文化、傳統(tǒng)和現(xiàn)存的流動資金,那么考慮在現(xiàn)代技術基礎上建立一個電子市場是再好不過了。
對商品市場的前景,加里·蘭佩奧爾持激進的觀點:
我相信科學的想象、真的,很可能有那么一天,我
們今天在有形場地做的所有交易都會遷移到網(wǎng)上,你
沒有必要必須實際到場。這或許會以另一種奇特的方
式逐漸發(fā)展。可能有一天就會變成現(xiàn)實。你可以想象
所有人仍然是在同一個地方,但實際上,你只需帶上你
小小的筆記本電腦,在廁所里也可以交易,余下的工作
都由電腦處理。這將是一個由有上網(wǎng)機會的個人構成
的更廣泛的網(wǎng)絡。你將會擁有查清某人償債能力的各
式手段。
雖然真正的大商品市場的主流是“公開喊價”的市場,有有形的交易廳和擁擠的人群,但是你會越來越多地看到整夜系統(tǒng)的出現(xiàn),商品交易所之間一接一的鏈接。例如,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在下午3:10關門,而其電子交易系統(tǒng)則從下午4:00點工作到次日清晨8點。不僅在美國國內(nèi),而且在倫敦、悉尼和香港都設有終端。當紐約還在沉睡的時候,悉尼在白天也能夠買賣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的商品。
世界各地交易所聯(lián)網(wǎng)后最終會在世界范圍內(nèi)形成24小時全天指令輸送。每一個交易所的商品都可以在其他時區(qū)的其他交易所買賣。交易所間聯(lián)網(wǎng)看來將會成為商品市場的運作方式?,F(xiàn)在的交易商倒寧愿采取“公開喊價”的交易方式而不使用電腦。他們認為有形的交易場地會帶來更多流動性資金,交付速度也更快——他們就喜歡這種交易方式。時間會說明一切。
邁向全球聯(lián)網(wǎng)的第一步在歐洲時區(qū)國家問展開,這一地區(qū)的大多數(shù)證券市場實現(xiàn)了電腦聯(lián)網(wǎng)。其中最先進的國家之一瑞典于1989年取消了有形的交易廳,直奔電子化。1993年瑞典又鼓勵其他國家的經(jīng)紀人和金融機構在本國取得會員資格。因此瑞典現(xiàn)在擁有的非本國會員比歐洲任何其他證券交易所都多。EASnAQ提供了泛歐洲股票,交易點提供了英國股和非英國股。
各國交易所的交叉上市股票的傾向是一個持續(xù)的跨國市場的開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跨越國界跨越貨幣種類實現(xiàn)投資多樣比,過去純粹的地區(qū)性市場通過提供多種選擇涉足跨國業(yè)務。美國公司的股票可以在香港上市,日本的股票可以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交易。即使是其他各時區(qū)也能逐漸聯(lián)網(wǎng),全球化也還需假以時日,因為巨額資金往往是滯留在國內(nèi)市場的。但無論如何,全球化終有一天會到來。電腦升級不僅把證券交易推向新領域,而且在全球范圍內(nèi)創(chuàng)造了更多業(yè)務機會。斯坦利·肖普科恩的理論是:
電腦使長時期高潮式發(fā)展成為可能。美國現(xiàn)在就
處于這種高潮式發(fā)展中。20世紀50年代,由于二戰(zhàn)
后我們幫助曰本人重建工廠,我們目睹了日本的長時
期高潮式發(fā)展。當時日本的勞動力廉價,日本比美國
發(fā)展得更富有效率。日本經(jīng)歷了30年的經(jīng)濟高潮式
發(fā)展,結果卻陷入災難性危機。我們同樣目睹了19世
紀英國工業(yè)革命時期也有類似的情況發(fā)生。對于我們
目前所處的長期高潮,工人擔心的是他會被機器所替
代。因此工人并不迫切要求加薪,因此美國沒有出現(xiàn)
工資膨脹現(xiàn)象。
今天管理看一個多面業(yè)務公司的財務主管,如果
是在25年前,他對所有銅的倉儲位置會不知所措。如
今他只需打開一個軟件組合程序就可以準確地知道倉
儲位置了。因此,他沒有必要購買多余的銅,他只需把
銅從一個工廠運到另一個工廠。這就節(jié)約了勞動成
本。今天的礦產(chǎn)與物探技術比過去大有進步,以至于
礦物產(chǎn)品供過于求。
我們正經(jīng)歷著一段非常甜美的時期,但好景不會
常在。今天人們已經(jīng)學會了固守市場的某一側面,你
只有承認他們的觀點才被認為是正確的。但金有那么
一個時刻市場又恢復舊貌。正所謂市場沉浮不定。
技術在經(jīng)濟長期高潮式發(fā)展中起了一個非常重要
的作用。世人也逐漸認識到這一點。我看我們或許還
能渡過一段時間的甜美時光,但回頭看看歷史事事變
化無常。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