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太上感應篇》講記
【太上感應篇】 (凈空法師講解)
這一篇文章不算很長,只有一千三百多字,題目叫『太上感應篇』?!柑稀惯@兩個字是尊稱,含義很深。佛菩薩為我們講經說法,完全是自性的流露,所以不是某個人講的;如果我們要以為佛經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那就錯了。我們在許多經論里面看到,佛自己說他一生沒有講過經,他一生沒有說過一個字。這個話是真話,不是謙虛,也不是隨便說說而已。凡夫執(zhí)著有我,所以說法,我說的、你說的、他說的。諸佛菩薩無我,《金剛經》上說得很清楚,不但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連念頭都沒有,所謂「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見是見解、念頭;不但不著相,念頭都沒有。他這是從哪里說的?真性的流露。真性不是別人的真性,是我們自己的真性,這個道理一定要懂。自性的流露,這是真實的。如果從意識心,意識是個人的,那個話就靠不住了。
出世間的大圣,佛法里面常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世間也有大圣,這些人有沒有見性?有沒有成佛?佛有方便語,說世間圣人沒有能見性,這是方便語。說真實語,大乘經論里面講得很多,諸佛如來應化在世間,隨類化身,隨機說法,怎麼知道他不是諸佛如來化身示現(xiàn)的?從前有人講孔子是童儒菩薩,有人來問我這個話靠得住、靠不?。课覀円勒兆鎺煷鸶驳膽T例,不能界定可否。因為你說他是菩薩,找不到根據(jù),我們就不能隨便說;你說他不是菩薩,從原理上來講,菩薩應化在世間也有可能。如果真正契入境界,一切眾生哪一個不是菩薩?哪一個不是如來?
此地題目上也是如此,本文也是如此,一開端冠上「太上」兩個字。我們學佛的同修就應該懂得,冠上這兩個字是自性的流露,性德是至高無上;換句話說,我們能夠理解,能夠奉行,就是順著性德。順性德這是真善,違背性德這才叫惡,這是善惡最高的標準,是善惡絕對的標準。這兩個字冠在此地,讓我們要警覺,不可以疏忽,用意在此地。
底下講『感』跟『應』。古人有個比喻,「感」,好比是種植,「應」,好比是開花結果。用這兩個字做這一篇文章的名稱,就說明了有感必定有應。這是什麼道理?感應都是依自性而起的,自性遍一切處、遍一切時;我們今天講時間與空間,在自性里面不分的,時空是一片的,所以有感必有應。在我們一個人的身體上,所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這一根頭發(fā)微不足道,如果我們動彈它的時候,一身都覺得不舒服。你動這一根頭發(fā),這是感;一身不舒服,那就是應。
由此可知,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要以為這是小事,這個無所謂;再微弱的念頭,都能夠震動虛空法界。我們不曉得,迷失了。就像我們身上這一根汗毛一樣,我們把這汗毛尖立起來,全身都能感覺到。這是大家知道,這是講我們的身體。但是你不了解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的清凈法身,是一體。正因為它是一體,所以感應就不可思議;有感必應,隨感隨應。
感應也可以說之為因果的關系,眾生有感是因,諸佛菩薩、天龍鬼神,他就有應。了解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你才懂得古德所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個比喻意思很深,告訴我們種善因一定得善果,你種的是惡因,你必定免不了惡報。
一切眾生無始劫以來,我們所造作的善因少、惡因多,所以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諸位如果是冷靜的思惟,細心的去觀察,在我們周邊惡緣多、善緣少。善緣促進我們的道業(yè),促進我們的善行;惡緣增長我們的惡念,增長我們的惡行。將來有什麼樣的果報,自己不就很清楚、很明白了。這都是感應的道理。古人又常說:「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這兩句話也是講的感應之理。這是真理,是事實真相。這一篇文字,總綱領就是前面的四句: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向下的文字,都是這四句話的發(fā)明,四句話的詳細說明而已。我們學習抓到這四句綱領,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性德相應不相應?與性德相應的,我們可以這麼想,可以這麼做;如果與性德相違背的,我們知道不能這樣想,不能這麼說,也不能這麼做。
佛在一切經論里面教誡我們,特別是末法的眾生,要想道業(yè)成就,第一個條件是親近善友,把這個列在第一。小乘經里面也不例外,我們過去讀過《阿難問事佛吉兇經》,佛在這個經上,也是第一句話教我們「親近明師」;明師就是大乘經上講的善友、善知識。因為六道凡夫,性識不定,這是《地藏經》上講的話;也就是諺語里面常講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個話的意思說明,我們凡夫決定受環(huán)境的影響,受外界的影響,我們做不到「境隨心轉」,而實在講我們是「心隨境轉」,那環(huán)境對我們就太重要了。
古來的祖師大德,真正有修行的人,有定慧的功夫,他能轉境界,不隨境界轉。但是他教學生、教徒弟,依舊要選擇環(huán)境,為什麼?這些人是凡夫,轉不了境界,決定受外境的影響,那就不能不選擇環(huán)境。而在選擇修學環(huán)境里面,善友是第一個條件。你能夠常常親近善知識,親近好老師,親近好的同參道友,對於你的道業(yè)決定有幫助。我們在《高僧傳》里面看到,在《居士傳》里面看到,古來這些大德親近善友,有十幾年,二、三十年,還有一生都不離開的。他學成了,可以離開了,為什麼還不離開?無非是給後學做個好榜樣。守在老師的身邊,給老師當助教,接引後來的同學,到老師往生了、圓寂了,他再離開教化一方。
我們看古來祖師大德,這種作法的人很多很多,也是將世尊的教誨真正落實了。除非是緣不足,那就另當別論。但是也必須自己道業(yè)真正有成就,才能離開。什麼樣叫成就?在佛法里面也有個標準,從智慧解門來講,你確實有能力辨別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第二個條件,你有定功,不會受外境的干擾,也就是說不會受外境的誘惑,「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具足這兩個條件,才可以離開老師。這兩個條件不具足,離開老師就很危險;因為你內有煩惱,外有誘惑,你敵不過誘惑,你就會墮落。
可是今天師道已經沒有了,我們想親近善知識,這個世間沒有善知識了,怎麼辦?如果能夠找到幾個志同道合的道友,大家能夠在一起學習,互相勉勵,以古大德為善知識。我介紹給同學們,以「阿彌陀佛」為善知識。阿彌陀佛在哪里?在《無量壽經》,在「凈土五經」。每天讀誦,每天講解,每天在一起學習,這樣我們就不離開善知識。我在這個地方用網(wǎng)路跟同學們結緣,對大家也有一點小的好處。我們距離雖然遠,利用現(xiàn)在科技的方法,把我們拉近了,我們也能夠每天在一起。
開端這四句話要常常記在心里,提高我們的警覺。各人有各人的報應,家庭有家庭的報應,社會、國家乃至於世界,都逃不出這一個定律。今天社會動亂,世界不安,我們知道是共業(yè)所感。如何能化解這個劫難?只要大家覺悟,明白這些事理真相,毅然回過頭來,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放下自己自私自利,一切為社會、為眾生,這個劫難就能化解。天災人禍都是惡業(yè)召感而來的,離開惡業(yè),不但人為的災難沒有了,我們今天講天然災害也沒有了。何以說天然災害沒有了?這是大乘經上常講的「境隨心轉」。唯有深深明了這個道理,他才相信,他才肯做。
這篇文章段落層次很清楚,古人分成幾個大段,我們看到《直解》里面分成十段。我們在此地共同學習,我們也把它分段,就像經典里面分科判教,將來我們講的時候,講到哪里,我就把段落再給諸位交代清楚、交代明白,這一段說的是一樁什麼事情。開頭這個四句是全經的總綱,全篇總綱。
中國古老的《易經》,說明「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必是必定,這是非??隙ǖ脑~句,也就是說因果報應是一定的事實。世間人所謂的真理,這就是真理。如果一個人能夠修善積德,這一個人一定發(fā)福,福報自然會現(xiàn)前。如果一個人造作都是不善,縱然他的家庭有福報,祖宗、父母有福報,生在富貴之家,必定也會有身敗名裂、家破人亡。這一些事蹟,不但在古代歷史當中記載得很多,如果我們細心觀察現(xiàn)前的社會,無論在中國、在外國,稍稍留意,你都能夠見到,證明古人所講的話決定是正確的。感應的道理,就是要我們認識因緣果報、了解因緣果報、肯定因緣果報的事實,作為我們這一生做人的準繩。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然就能夠收斂,就能夠約束,知道趨吉避兇,知道斷惡修善,這是圣賢人的教化,這叫做教育。
現(xiàn)代的社會有沒有教育?可以說沒有了。那國家辦了這麼多的學校,究竟是什麼?這總是四十年前了,記得我在初出家的時候,在圓山臨濟寺,院子很大,樹木很多,每天要掃除落葉。遇到幾個學生從那條路去圓山玩,他們的舉止行為不像是個念書人。我看了之後,很感嘆的和幾個一同掃地的師兄弟說:「可惜!這些人沒有受過教育?!?
這三個人聽見了,他們就回過頭來問我:「你說我們沒受過教育,是不是?」
我說:「是,沒錯,不像受過教育的樣子。」
他說:「我們是臺灣大學法學院四年級的學生,你怎麼說我們沒受過教育?」跟我理論。
我說:「好!你說你們受過教育,我問你,教怎麼講法?育怎麼講法?教育怎麼講法?你講給我聽聽?!?
他講不出來,於是他那個氣焰就下降了。那個時候的學生跟現(xiàn)在不一樣,氣焰下來了,反過來問我,向我請教。我就告訴他,教育是教你做人的道理。中國古老的教育,從夏、商、周三代,一直到清朝末年,宗旨都沒有改變。教育有三個目的,第一個是教你人與人的關系,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兄弟,和睦朋友,教你這些東西;第二個是教你明了人與大自然的關系;第三個是教你明了人與天地鬼神的關系。小學教育教你灑掃應對。都是落實到生活上,你們有沒有學過?沒學過。所以我看你們這個樣子就知道沒學過,沒有受過教育。
他又反過來問我:「我們現(xiàn)在念的大學算什麼?」
我說:「你問得很好,你們現(xiàn)在所學的是『知識傳習所』。這個名稱你覺得有沒有道理?那個大學的招牌要取下來,換上『高等知識傳習所』,那就名副其實。它不是教育。」
今天普遍的大眾都已經把教育舍棄掉、忘掉了,還談什麼?所以這個社會動亂,人民生活疾苦,不是沒有原因。社會上只知道科學技術的傳授,把教育根本失掉了。
佛家教育,青蓮大師在《地藏菩薩本愿經》綸貫里面節(jié)錄出來,佛家教育有三個目標,第一個教人「斷惡修善」,第二個「轉迷成悟」,第三個「轉凡成圣」。我在講經的時候也提到過,教你「轉惡為善」,就是幫助你決定不墮三惡道,你今世來生依舊能夠得到人天福報,這叫教育。第二個「轉迷成悟」,這是超越六道輪回,把你的生活境界不斷向上提升,至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這是教育。最後的目標是「轉凡成圣」,那是超越十法界,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教育。
我們反過來看看,現(xiàn)在社會上教的是什麼?科技,教你這些能力;你學會這些能力,然後造業(yè)。前幾天澳洲有個同修跟我講,社會的菁英分子、杰出人才,他指的是科學家,這些人聰明到絕頂,造原子彈,造核武器,一顆原子彈殺幾十萬人、幾百萬人,造出這個東西將來殺人。沒錯,它是可以殺這麼多人,果報在阿鼻地獄。這些菁英分子、杰出人才,將來到哪里去?到阿鼻地獄去,很快就去了。
我們中國儒家的教育,佛家的教育,絕對不教人干這種事情。在佛經戒律里面,制造殺害眾生的這些工具,都是殺生的重罪。從前造弓箭,殺一個畜生,造這些工具的罪過都極重了。佛經上講得很好,「人死為羊,羊死為人」,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你殺害一個畜生,業(yè)債都沒完沒了;你殺害那麼多人,怎麼得了?墮落地獄,世間人常講「永劫不得翻身」。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說過很多次,還要說很多次,為什麼?諸位記不住,體會不到這個意思。世界原本就是多元的,要想把它變成一元,不可能。怎麼知道不可能?我們這個身體是小宇宙,外面環(huán)境是大宇宙,大宇宙跟小宇宙完全相同,大宇宙如何復雜,我們這個小宇宙也如何復雜,佛家講依報跟正報是相等的。我們身體就是多元的,眼睛不是耳朵,耳朵不是鼻子,鼻子不是舌頭。既是多元的,你怎麼能統(tǒng)一?我這個身體什麼都不要了,只要眼睛,行不行?不行,你才曉得多元的。而且多元,還是個個第一,沒有第二。眼見第一,耳聽第一,鼻嗅第一,統(tǒng)統(tǒng)是第一,沒有第二;有第二就打架了。你從這個地方,你就體會到整個宇宙萬事萬法,個個都第一,沒有第二的。
所以我接觸其他的宗教,我跟這些宗教領袖就常常談,都是第一。我們佛教第一,你的基督教也第一,回教也第一,大家的問題就解決了。我們佛經第一,你的《圣經》也第一,《古蘭經》也第一,所有一切問題都化解了,就能夠和睦相處。我是真的,你是假的,怎麼不打架?打得死去活來,造作極重的罪業(yè),招來的是冤冤相報。
佛說迷悟,凡圣就在迷悟之間。一念覺悟了,就是佛菩薩,就是圣人。悟什麼?悟萬法平等,個個第一。諸位展開《華嚴經》,《華嚴經》自始至終有沒有第二的?找不到,個個第一?!独銍澜洝防锩?,你們也讀過「二十五圓通章」,這二十五個菩薩也是個個第一,沒有第二。知道法法平等,個個第一,我們才能夠互相尊重,對於尊重別人的心,敬愛別人的心,自然就生起來了。這才能解決社會問題,才真正能夠帶給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一切眾生平等,都能夠過幸福美滿的生活。
我們看到現(xiàn)在社會上各個階層的領袖,把這些話都常常放在嘴里,可是所作所為確實擾亂社會,破壞和平。所作所為跟他所想所說的完全相違背,這個原因在哪里?說老實話,沒受過教育。在現(xiàn)代這個時代,問題已經發(fā)展到極嚴重的階段,所謂世界要毀滅了,基督教、天主教講的世界末日。末日在什麼時候?一九九九年,就是今年。我們也算是很幸運,遇到這個時候。這個大災難能不能化解?能。佛告訴我們「依報隨著正報轉」,佛把這個原理告訴我們,天災人禍是依報,正報是人心,只要斷惡修善,破迷開悟,這個災難就化解了。
我們彌陀村的緣還沒有成熟,先建念佛堂,先建講堂。我在新加坡講經,到今年是十二年了,難得李木源居士熱心護持,莊嚴道場?,F(xiàn)在諸位看看居士林的講堂、念佛堂,我們?yōu)槭颤N要這樣作法?為一切眾生消災免難。我們講經為誰講?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而講,為諸佛菩薩而講。我們?yōu)槭颤N念佛?決不為自己,為這個世界一切眾生消災免難。不是為自己,為自己功德很小,為一切眾生功德就大了。佛法里面講「積功累德」,不在事相上,在心上。你的心量要大,什麼叫心量大?念念為社會,念念為眾生,這個心量就大;念念為自己,念念為我的家庭,為我小團體,為我小道場,這個功德就小。
這就是佛講的「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什麼?正報是心,一切萬法「唯心所現(xiàn),唯識所變」,所以心能轉境界,心能轉萬法。學佛從哪里學?學佛菩薩的存心,學佛菩薩的知見,學佛菩薩的行誼。這里頭最重要的是心愿,人家是存的什麼心?發(fā)的什麼愿?這是根本。根本正確了,沒有一樣不正。
《感應篇》這一篇文章是從圣賢立心發(fā)愿,一直落實到生活處事待人接物。古德說它的功用可以作為「超凡入圣」的階梯,「轉禍為?!沟年P鍵。在中國過去每一個朝代,依照這一篇修學的人很多,所感應的果報非常殊勝。我們看到《匯編》里面所引用的這些公案因緣,我們現(xiàn)在講故事,奉行《感應篇》這些故事,他們得的善報,造作惡業(yè)的人所得的這些惡報,蒐集的可以說是相當?shù)呢S富。實際上,蒐集這些篇公案因緣依舊很有限,而感應的事蹟不勝枚舉。只要我們細心去觀察,都在我們的周圍環(huán)境之中,我們怎麼能不相信?怎麼能不依教奉行?
印光大師以這個做為修學凈土的基礎,很有道理!一個人能真正奉行《感應篇》,念佛求生凈土,決定有把握;如果你所作所為與《感應篇》講的完全相反,念佛也不能往生。所以印祖一生極力提倡,這是他高度的智慧,是他的大慈大悲。我們應當要知道,應當要尊重,應當要感恩,應當要依教奉行,這才是報答。
《太上感應篇》這是中國自古以來,社會上一般大眾都非常重視,依這個方法修學的人非常之多,得到的感應也不可思議?!陡袘獏R編》就是蒐集許許多多感應的事蹟,績效非常的顯著。古人勸導我們,人心地要厚道。這一次我到澳洲,雖然只有四天,同修們還是不放過,要我將《了凡四訓》的大意,給大家做個介紹。
感應的道理,開宗明義就講得很清楚,《易經》上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存心厚道的一定有後福;存心刻薄的,縱然目前環(huán)境很興旺,但是不久也必定衰退。這個理論與事實,古今中外,只要我們細心去觀察都能夠見到,而且非常明顯。所以無論是個人、家庭、社團,或者是國家,要知道興旺全在存心厚道,斷惡修善。古人講凡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人,應當將這篇文字廣泛的流通。我們應當效法印祖,印光大師在一生當中,全心全力的流通這一部書及《了凡四訓》和《安士全書》。
這三樣東西,它的流通量遠遠超過佛法的經論,印光法師這麼做是什麼用意?無非是想挽救現(xiàn)前世間的劫難。這個劫難非常嚴重,我們要認識清楚。劫難從什麼造成的?人心、人行造成的,心行不善就造成劫難。佛家說「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是我們的環(huán)境,正報是人心、是行為。人心善,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就善;人心不善,環(huán)境就變惡劣。所以,這本書一定要熟讀深思,勉勵奉行。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想想與《感應篇》的教訓相應不相應?相應的,我們可以想、可以說、可以做;不相應的就不可以。所以一定先要熟讀,要常常思惟里面的義理,熟讀深思,努力奉行,你的前途無限的光明。
我二十六歲接觸佛法,許多同修都知道,我沒有福報,也沒有壽命。不只一個人給我看相算命,許許多多都說我過不了四十五歲。我相信,我家里面好多代都沒有過四十五歲,所以我能接受。沒有福報,是過去生中沒修福,幸虧還有一點善根,還有一點聰明智慧,能夠接受善法。當年朱鏡宙老居士將《了凡四訓》、《感應篇》介紹給我,我讀了之後深受感動,知道自己的毛病,改過自新,學忍辱,學忍讓?,F(xiàn)在還有這麼一點壽命,好像還有這麼一點福報,不是前生的,是這一生所修的;實在講,得力於印祖的教誨。這三種書我都講過好幾遍,這一次同修們請我再講一遍,我說好,也正是時候。大家學佛功夫不得力,念佛不能得功夫成片,參禪不能得禪定,研教不能夠圓解,原因在哪里?要把這個原因找到,消除這個因素,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功夫就得力。
尤其是現(xiàn)在世間,這個世界、每一個地區(qū)災難頻繁,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嚴重,我們要有警覺心。上一個月,有一位澳洲的同修,送了三大本《西方古老的預言》給我,我用了兩個星期讀完。過去我們看到是節(jié)錄的本子,不完整,看不出東西;也是我們自己修養(yǎng)不夠。看到全文,我們才明了了。西方諾查?丹瑪斯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大預言家,這個人跟《了凡四訓》上所講的孔先生是同樣的人物。他對於未來社會的變化,治亂的狀況,推算的非常正確,但是沒有辦法化解;《了凡四訓》孔先生把袁了凡命運算得很準確,沒有辦法更改。袁了凡先生很幸運,遇到云谷禪師教給他改造命運的方法,「命是自己造的,當然自己可以改」,他改成功了。在中國歷代像了凡先生這樣的人,不計其數(shù)。懂得道理,懂得方法,你就能夠改造命運,創(chuàng)造命運,前途一片光明。要明白這個道理難,那不是件容易事情,透徹了解方法也不容易,所以一定要認真努力學習。
這個道理非常之深,我們在新加坡有機會長時間細說大經,這些道理都跟諸位說明白了??墒锹犚槐椤杀?、三遍,你是不是真的就懂得?未必。一遍、兩遍、三遍聽說而已,你的信心都不能建立,何況了解?好在這部《華嚴經》分量大,我們眼前這種進度,我估計要講十五年。如果有這個緣分,十五年薰修下來,我相信開悟的人會很多;沒有這麼長的時間辦不到。不能在現(xiàn)場聽經,那是不得已而求其次,你聽錄音帶,看錄像帶,或者從網(wǎng)路上收看,這是不得已而求其次。果然每天不間斷的薰習,要想建立信心,也得要三年五載的功夫,你才能做得到。
現(xiàn)代人跟古人不一樣,古人心是定的,古人心很厚道;現(xiàn)代人心刻薄、浮躁,沒有三年五載,信心不能建立,有個十年、八年,你才真正能開解,真正能夠契入。我自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一生當中心地平靜,這一點比一般人要強一點。我沒有欲望,於人無爭,於事無求,所以心地比較平靜,這個對於修學就有很大的幫助。如果心不平,心地浮躁,欲望很多,你要爭取名聞利養(yǎng),貪圖五欲六塵,這是修道最大的障礙。這些東西只造罪業(yè),你的功夫不得力,道理就在此地。
一個人修行,一個人得福;一家人修行,一家人得福;一個地方區(qū)域修行,這一個地區(qū)免除一切災難。新加坡這個地方不大,我們在此地講經,先後也有十二年了。為什麼在其他地區(qū),同樣用十幾年功夫沒有效果,在這個地方我們看到一些效果?原因是新加坡的人跟其他地區(qū)不一樣,這個地方的人老實、守法,很規(guī)矩,聽了佛法之後,他認真思惟,他會去做。他覺得這是好的,他會認真去做,做的人多了,就形成一種風氣。這麼一個小的城市國家,能夠受到全世界的尊敬,自然有它的道理,可見得還都歸結在教育。我聽別人告訴我,李光耀先生曾經講,他是受過英語教育,如果他要是受華語教育的話,新加坡的治理比現(xiàn)在要好很多倍。這是真實智慧,真正過來人。
華語的教育教人什麼,我們要明了。中國自夏、商、周三代以來,一直到清朝末年,教育宗旨沒有改變過,只是三樁事情:第一,教你明白人與人的關系,你應該怎樣做人;第二,教你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第三,教你人與天地鬼神的關系。你能夠通達明了,你就是圣人。佛家的教育也是這三樁事情,不管是大小乘,不管是哪個宗派,教育的宗旨也是三條。第一條「轉惡為善」,在五乘佛法里面是人天佛法,你不會墮三惡道;第二條「轉迷為悟」,你就能夠超越六道輪回,超越三界之外,作羅漢、作辟支佛、作菩薩、作佛;第三個目標「轉凡成圣」,那就是超越十法界,《華嚴經》上講的法身大士。如果我們對於教學綱領都抓不到,你學些什麼?
真正明白、真正懂得了,才知道知恩報恩。世間人不知道恩,他報什麼恩?知恩報恩,在大乘佛法里面,這是二地菩薩必修的課程。諸位想想,這個地位多高。二地菩薩總共修學八個科目,這是其中之一,念念不忘「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是根本;然後從這個地方發(fā)揚光大,孝順一切眾生,奉事一切眾生?!惰缶W(wǎng)經》里面講「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是把報恩發(fā)揮到極至。
我們今天與許許多多不同的宗教接觸,不同的族群接觸,真誠的愛心,無條件無私的布施供養(yǎng),有很多人感覺到奇怪來問我:「法師,你為什麼要這樣做?」我說:「我們這是《華嚴》教誨的落實。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是自己的清凈法身,怎麼能不愛護?怎麼能不照顧?怎麼能不供養(yǎng)?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都知道這樣作法,天災人禍就沒有了,這就叫做佛法。」
佛法在世間,真正懂得佛法的有幾個人?我們所學到的教誨,必定要把它變成我們的生活,變成我們的思想,變成我們的行為,我們才能夠得到真實的受用。所以《感應篇》不能不學,不能不認真努力來修學?!秴R編》蒐集的公案,因緣故事非常豐富,一樁一樁的介紹,時間就會太長了。我在此地只是提醒同修們,要認真努力去讀誦受持,自求多福。
感應的道理很深,感應的事蹟很廣,古人對我們的勉勵很多,愛護備至。古書里面教導我們,世出世間法,尤其是善法,「信心」是成就第一個因素。無論是希求在一生當中,得到幸福美滿的果報,或者是學佛,希望這一生當中能夠往生凈土,親近阿彌陀佛,也都在「信心」。尤其應當警覺到,佛在經上常說:「世間無常,國土危脆。」人的壽命非常短促,一口氣不來就是隔世。所以我們有一念信心,就是一念善根,念念信心就是念念善根成長,應當及時努力,決定不能夠等待。如果你以為還有明天、還有明年,這個樣子悠悠忽忽,一生往往就空過了,到臨命終時後悔莫及。所以要建立信心,要精勤努力。
佛法無論是哪個宗派,顯教、密教,祖師大德都教導我們要從根本修。什麼是根本?心是根本。在世法里頭,管子說:「喜氣迎人,親如兄弟;怒氣迎人,殘於兵戈?!惯@話說得有道理。佛家教導我們「笑面迎人」。佛家的道場,第一個建筑物是天王殿,天王殿當中供奉的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的造像是布袋和尚的像,這就是教給我們要養(yǎng)心、要修心,心要大,要能夠包容,要能夠寬恕,要懂得以歡喜對待一切眾生,對待一切人,這在佛法教學是第一條。
一個人的成就是在德行,德行就是真實學問、真實智慧的落實??鬃邮瞧胀ǖ钠矫瘢瑳]有地位,沒有財富,他何以有這樣殊勝的成就?釋迦牟尼佛雖然出生於王族,可是地位財富全都舍盡,也過一個最普通平民的生活。他的成就是什麼?說實在話,就是一個清凈平等的愛心,愛護一切眾生。
我在將近五十年修學的過程當中,總結佛菩薩的教誨,挈出一個綱領;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夠不違背這個綱領,依教奉行,自然就有成就。我一生的修學,沒有一絲毫的隱瞞,都奉獻給大家。修心,第一個要修真誠心,不要害怕人家用虛偽對待我們,我們要以真誠心待人。要了解他以虛假的心對待我是應當?shù)?,為什麼?他對於事實真相沒了解,他不知道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同一個緣起,他不曉得虛空法界是一念自性所變現(xiàn)的,所以用不誠實的心待人接物,那是當然的。佛菩薩明白了,我們接受佛法將近五十年的薰陶,我們也明白了。明白之後,還要用虛偽的心對人,那是罪過;不明白沒有關系,明白了就不可以。
養(yǎng)自己的真誠心、清凈心,清凈心就是舍棄一切執(zhí)著,放下是非人我,這些東西不再放在心上,你的心就得清凈。養(yǎng)自己的平等心,離開一切妄想分別,離開一切是非高下,心就平等。清凈平等的心就是真誠心,就是覺悟的心,以這種心來看一切眾生,來看一切萬物,愛心自然就流露出來。所以《無量壽經》的經題,為我們舉出修行的綱領,「清凈平等覺」五個字。凈宗的法門就在清凈平等上下功夫,清凈平等就覺了。覺就是真誠,覺就是慈悲,這是養(yǎng)心。時時刻刻念念關懷一切眾生,尤其是關懷苦難的眾生。
苦難的范圍很深很廣,今天在社會上有地位、有財富的人,他也在苦難,這是世間一般人疏忽的。他的苦難在哪里?死了以後就墮三途,他怎麼不苦?他怎麼不遭難?這些人迷在五欲六塵之中,不能自覺。他學佛,實在講,他那種學佛是消遣佛法,玩弄佛法,對於佛法一無所知。聽經、研教他沒有緣分,他的緣分在世間歡樂場中。世間人看這個人生活好幸福,多少人羨慕,全都錯了。他那種歡樂的日子能過幾天?過完之後,淪落到三途惡道。這一樁事情佛菩薩看得清楚,這是苦難眾生。
現(xiàn)前衣食缺乏的苦難,那是很明顯看到的。大富大貴不知道學佛,不懂得修心,轉眼之間墮三途,這種苦難你沒見到,這是我們所忽略的。往往現(xiàn)在貧窮下賤,他一天到晚知道念佛,我們眼光放遠來看看,再過幾年,他就往生極樂世界作佛、作菩薩,他沒有苦難??墒鞘篱g人顛倒,只看眼前,沒有往深處看。我們要不學佛,沒有這些年的修養(yǎng),我們也不知道,我們哪里會想到這些事情?
世出世間圣賢、諸佛菩薩,就是一顆慈悲心,佛家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咕褪沁@個心;再以善巧方便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之中,那就是教化眾生。落實在生活是自行,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是化他,自行化他就本著「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心,成就圣賢的事業(yè),超凡入圣。所以事親他能夠盡孝,接物他能夠存仁,仁民愛物。遇到善生歡喜心,成人之美;遇到惡,他能夠忍受。你仔細去觀察,那些人一念真誠,一團和氣,所以他的福德不可稱量。
諸位從世尊、孔子,你就能夠看得出來。夫子一生,處世待人「溫良恭儉讓」。我們讀書修行,這兩位大德是我們的楷模。佛法不是宗教,佛法是師道;換句話說,孔子、釋迦都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是我們最好的模范。這兩個人用現(xiàn)代的話說,都是社會教育的工作者,世人尊稱他們?yōu)樯鐣逃?。我們?yōu)槭ベt的弟子,應當向他們學習,應當效法。印光大師特別介紹這本書,讓我們有一個下手之處,這就是佛法里面講的善巧方便,最初方便。我們現(xiàn)在看本文,第一句: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這四句是《感應篇》的總綱。實在說,全文就是這四句話的注解,這四句話詳細的說明。四句,前面兩句是主,後面兩句是陪襯。這兩句話諸位要參透了,你就能夠趨吉避兇,你就能夠成圣成賢,你就能夠作佛作祖。
禍福從哪里來?自作自受,自己造的,這是感應的根本原理。佛法所說的「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不就是這兩句話嗎?迷悟是能召,苦樂是所召;智跟樂是福,迷跟苦是禍。這是一篇主要的宗旨,總說圣賢人的存心。我們要想祈福避禍,求佛菩薩、神明保佑,求佛菩薩、神明赦免我們的罪過,能做得到嗎?這都是迷信,這不合感應的原理。諸位如果把這兩句參透了,你不會再去祈求神明保佑,知道那是迷信。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自己造的,自己修善,自己回頭,就得福;自己造惡,不能回頭,那就得禍,與別人不相干。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得,這是真理。所以大乘經上佛常講「佛不度眾生」,佛說的是老實話。眾生怎麼得度?眾生是自己覺悟,自己得度的。你是自悟、自修、自度,佛說的是真話。自悟、自修、自度,豈不是「惟人自召」嗎?你墮落到三途,墮落到地獄,也不是別人干涉你的,是你自己造作惡業(yè)招來的惡報,怎麼能怪人?佛菩薩雖然非常慈悲,也不能給我們添一點福,也不能代我們受一些罪,免除我們一點罪,那是辦不到的。佛菩薩要這樣說法,我們就不相信他了。佛菩薩教導我們,你今天享福,福從哪里來的?你今天受罪,罪從哪里來的?他把這個事實真相給我們說明白,道理給我們講清楚,讓我們覺悟了,我們不再造惡業(yè),禍就遠離,我們努力行善,福就現(xiàn)前,這是佛菩薩真實教誨。我們聽了、我們看了,合情合理合法,欣然接受,自求多福。個人如此,家庭也如此,社會、國家、世界無不如是,希望我們大家自己珍重。
? ?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這一句話是說明感應道交的原理,文字雖然簡單,道理非常深刻,用現(xiàn)代科學的眼光來看,所謂「心電感應」。心是真的,電是比喻,比喻總不能比喻到恰到好處,只能比喻彷佛。因為在世間物理的現(xiàn)象,似乎是電的速度最快,跟光速度相等。而心感應的速度,比光、比電不知道要快多少,簡直是不能比。電波的速度,一秒鐘才三十萬公里,心里面念頭的速度,念頭才生就遍虛空法界,這是我們在講席當中,多次跟諸位報告過的。這是感應的原理。
《匯編》里面內容非常豐富,舉出許許多多的公案故事來做證明。其實這些例證是舉不盡的,只要我們冷靜觀察,我們一生當中,自己跟周邊的環(huán)境,就能夠體驗到感應是真實的現(xiàn)象,西方人所謂的真理。
《匯編》里面第五段,舉唐代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里面一段話,這一段話說得很好。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這一句是總說,跟此地講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是一個意思。方寸就是我們的念頭,心里面起心動念就感得吉兇禍福;小的果報叫吉兇,大的就稱為禍福。佛在經上說,吉兇、禍福皆由心造;又說罪福這兩樁事情,苦樂這兩種果報,都是「身語意」三業(yè)造作所招感的。世間人不懂這個道理,如果明白這個道理,那才真正說得上自求多福;不明白這個道理,隨順自己的煩惱妄想造作,決定招感兇禍。
我們要想消除世間的天災人禍,能不能辦到?答案是肯定的,決定可以辦到。用什麼方法?教學。這一次在澳洲,昆士蘭多元文化局的局長來看我,談到種族融合,宗教的融合,大家能夠放棄自己的成見,互相尊重,和睦相處。因為他主管這些事務,所以他問我:「怎樣才能夠落實?」我跟他說了一句話:「教育」。中國古圣先賢教導我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你建立一個政權,建立一個國家,統(tǒng)治人民,用什麼方法?教學為先。今天要想達到社會和諧,世界和平,除了教學之外,沒有第二個辦法。教學的內容是什麼?就是感應的道理。要把這個道理搞清楚,事實真相搞明白,我們起心動念自然就收斂。
努力行善,善的標準是什麼?十善業(yè)道。人人都能奉行十善業(yè)道,天災人禍自然就不會發(fā)生,就沒有了。佛在經上講,如果我們的妄想念頭,隨著瞋恚,隨著嫉妒、邪淫,地獄道的境界就會現(xiàn)前。地獄從哪兒來的?你要明了。要是隨順慳貪,貪而無厭,自己有的舍不得布施,造的是餓鬼業(yè),鬼道的境界就會現(xiàn)前。如果隨順愚癡,畜生道的境界就會現(xiàn)前。什麼叫愚癡?世出世間法沒有能力辨別真假,沒有能力辨別邪正,沒有能力辨別是非,甚至於善惡、利害都顛倒,這是愚癡,愚癡是畜生的行業(yè)。所以「貪瞋癡」是三惡道的業(yè)因。
我們今天冷靜觀察,社會上廣大的群眾,誰沒有貪瞋癡?不但有,貪瞋癡還不斷的在增長;增長的速度,叫人可怕!貪瞋癡的念頭、行為增長,就是三惡道快速的形成,我們不必墮六道里面的惡道,恐怕我們現(xiàn)前這個社會就變成地獄、餓鬼、畜生,你說這個多可怕?
今天有一些覺悟的人,志士仁人,想挽救這個社會。印光大師給我們帶頭,給我們莫大的啟示,告訴我們救這個急難,儒家的道理來不及,佛家的大道理也來不及了,所以才提倡《了凡四訓》、《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來救苦救難。一切惡業(yè)當中,殺業(yè)最重、淫業(yè)最重,所以《安士全書》對於這兩種,用特別的篇幅來說明,提醒我們注意。這兩種是根本的大罪,是兇禍的根本。十善能挽救劫運,念佛是第一善法,所以末後的「西歸直指」,勸導我們念佛求生極樂世界。
三惡道的業(yè)因,我們明白了,還有三善道。三善道里面的阿修羅,雖然能夠行善,心行與十善業(yè)道相應,但是傲慢的習氣太重,脾氣太大,好勝心太強,墮修羅道。能夠堅持五戒十善,起心動念,處事待人接物,遵守這個原則,這才能得人身。如果再能把十善業(yè)道向上提升,做得非常圓滿,那是天道??梢姷梅鸱ń虒W,第一個目標教人「斷惡修善」,目的就是保證我們來生不墮惡道,還能夠得人天福報。但是沒有能超越三界六道輪回,所以更聰明的人知道,三善道不是辦法,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再向上提升,就超越三界了。像阿羅漢,阿羅漢知道人我事實真相,像《金剛經》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放棄對「我」的執(zhí)著,也就是佛法里面常講的「無我」?!赣形摇?,你就有六道輪回,「無我」六道輪回就沒有了,超越六道輪回這證阿羅漢果。
六道從哪兒來?十法界從哪兒來?這些現(xiàn)象從哪兒來的?如果他了解宇宙之間這些現(xiàn)象是同一個緣起,緣起性空。明白這個道理,連極其微細的執(zhí)著也舍棄掉,知道執(zhí)著是錯誤,這個境界比阿羅漢高了,能證辟支佛果。覺悟人空,又能夠發(fā)心幫助一切眾生,教導一切眾生,學習六度,那就是菩薩業(yè)。如果是以真誠的慈悲,平等的慈悲,自行化他,這就是佛的業(yè),佛的所作所為。
這些話都是講正報,佛是人作的,菩薩也是人作的,只要你一念回心就超凡入圣。我們?yōu)槭颤N不努力?為什麼不認真去學習?學習佛菩薩大吉大利,無邊的福報。
「無門」就是沒有一定,沒有定法,都在人心一念之間。凡人只知道一念善惡,不曉得善惡里面還有這麼多的差別,佛法給我們講得透徹、講得明了。
我們的正報轉了,依報就隨著轉。依報是我們居住的環(huán)境,如《華嚴經》上所說的華藏世界,那是毘盧遮那佛的生活環(huán)境。再看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生活環(huán)境,所謂香臺寶樹、清凈莊嚴,從哪里來的?都是從真誠、慈悲、平等教化眾生,所感召變現(xiàn)出來的。
我們今天居住的這個地球是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大家都看到,大家都聽到,多少人在說地球病了,病得非常嚴重,處處都是天災人禍。天災人禍從哪里來的?從「貪瞋癡」變現(xiàn)出來的。貪心重,貪心是水,水災就現(xiàn)前;瞋恚心重,火災就現(xiàn)前;愚癡是風災;心地不平是地震。現(xiàn)在社會大眾是什麼樣的心態(tài),就感召這些天災人禍。
我常說消災免難這件事情,政治辦不到,軍事武力辦不到,經濟辦不到,科學技術也辦不到。天災人禍是可以消除的,可以化解的,就在人心。要轉變人心,唯有圣賢的教學,圣賢的教學是平等的教學。
我接觸許許多多世界宗教領袖,我跟他們交談,現(xiàn)在大家都意識到這個世間災難太可怕了,所以都希求世界和平,和睦相處,互相合作。這個意識非常之好,在佛法講「始覺」,開始覺悟了,這是好現(xiàn)象。我們的愿望要能夠落實,只有靠教育。我跟他們講,現(xiàn)在宗教沒有辦法解決問題,是我們只有「宗」,沒有「教」,大家想想對不對?這是我在雪梨世界宗教和平會議里面所說的。
我們有「宗」,更要重視「教育」。宗教,教是教育,怎樣教導你們的信徒,發(fā)揮平等的大愛。天主教、基督教里面講「上帝愛世人」,你們想想這句話,信仰上帝的人上帝愛他,不信仰上帝的人,上帝還是愛他,因為他是人,他愛的是世人,沒有差別在里面;并不是上帝只愛他的信徒。佛家講真慈平等,愛護一切眾生,以真誠的愛心,無私的布施,無條件的為一切眾生服務,這個問題就解決了。有附帶條件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一定無條件的為一切眾生服務。我們學習到了,還要做到。學了做不到,那有什麼用處?你招來的還是災難。學了之後,立刻要落實,要做到。
我們今天訪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我們以真誠的愛心,無私的供養(yǎng),熱情的幫助,我們得到了回響。這就證明佛菩薩所說,證明「太上」所講,「惟人自召」,我們招感的是許許多多眾生也對我們熱愛。從這一點點,我們就能深深體會到,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要靠世界這些宗教家們熱心來教導,發(fā)揮大愛,這才能解決眼前的災禍。這個意思,我們要深深去體會。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在《匯編》里面所舉歷代的這些公案事證,不勝枚舉,每一條都應當熟讀深思。我們因為時間的限制,不能一條一條的介紹,只能夠選擇幾條,將重點跟大家說清楚。佛在大經里面常常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佛知佛見」,『惟人自召』也就是這個意思。古德跟我們說凡人妄想太多,這許許多多的妄想可以分為三類:過去妄想、現(xiàn)在妄想跟未來妄想。常常想到過去的榮辱,過去跟一些人所結的恩怨,悲歡離合,這一類的都是屬於過去妄想。尤其是年歲大的人,總是想到他少壯時候的那些故事,跟年輕人一遍又一遍的重復,永遠重復不完,老故事,這是屬於過去妄想。還有一些事情在眼前,或是應該做的,或是不應該做的,往往猶豫不決,這一類是屬於現(xiàn)在的妄想。第三類是想將來的事情,實在講未可預料,有許多不可能的事情他也想得到,或是財富,或是地位,或是權勢,這一類是屬於未來的妄想。這三大類的妄想無量無邊,念念不中斷,一個妄念接著一個妄念。這些妄念我們不能小看,以為這些妄念無關緊要,那你就錯了。一個妄念就是一個業(yè)因,業(yè)因遇到緣,果報就現(xiàn)前,善念則有善報,惡念一定感到惡報,善惡果報,絲毫不爽,這就是這一篇文章里面講的吉兇禍福的根源。世出世間的圣賢常常教導我們,我們要能記住,要能深思,要能力行。
《匯編》里面舉了一個故事,這段故事在《了凡四訓》里面也有。宋朝時候,衛(wèi)仲達這個人的故事傳得很廣,不但在當時知道的人很多,由於書本上的記載,後世人知道的也多。當年他在翰林院任職,有一天被閻羅王抓去了。這個事情,現(xiàn)在人聽起來似乎是神話,很難叫人相信,其實這個事情是真的。我在小時候遇到一樁事情,我記得非常清楚。我的家鄉(xiāng)是一個很小的城市,但是是座古城,漢朝時候建立的,到現(xiàn)在已經有二千年的歷史。我是住在鄉(xiāng)下,距離城里有二十五里路,那個時候進城是走路,大概要走兩個多小時,也不算太遠。我住在外婆家里,大概隔兩戶人家,有一個人生病,病得很重,他說城隍要拉他去當差。
人家問他:「當什麼差?」
他說:「去挑東西?!?
問說:「為什麼要挑東西?」
他說:「城隍老爺要搬家,抓很多人去作挑夫,也要抓我。」
問他:「那怎麼辦?」
他說:「你們可以給我燒紙錢,我去雇人,那我就不要去了?!?
所以家里人就給他燒紙的馬、紙人、紙錢,燒了很多。大概他雇了人,以後他的病就好了,回來了。
我們大家聽了都覺得很奇怪,城隍爺要搬家?三天之後城隍廟被軍隊占領,軍隊拿城隍廟當營房,里面一些神像都被毀壞,這才恍然大悟。城隍廟被軍隊占領,城隍老爺三天前就搬走了,這是我親眼看見的事實。
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管你信不信,你信有,不信還是有。現(xiàn)在人不讀圣賢書,不相信忠實的勸導,我親眼看到的事情很多,對於古人記載的這些典籍,我都深信不疑。這些神話小說,像《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子不語》這一類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事實,不是憑空捏造的,不是寓言。
衛(wèi)仲達被閻羅王抓去了。抓去之後,判官就調查他一生所造的善惡。結果他造的那些惡的案件,堆積如山,善的只有一卷;換句話說,他一生造的善只有一樁事情。看了這個情形之後,他就對判官講,他說:「我還不到四十歲,我造的惡哪有這麼多?」
判官就告訴他:「這些事的造作是你起心動念,你起一個惡念,陰曹地府里就有一個檔案存在那里,并不等待你造,起一個惡念,你就留了一個檔案。你造作,你的罪就更重更深?!?
在這之前善惡比較,惡念那麼多,閻王就非常生氣。閻王說,拿秤來秤一秤。天平上一秤,他那麼多的過失反而輕,這一卷善事反而重,閻羅王就歡喜了。
他就問閻王:「我那一件到底是什麼善事?」
原來在那個時候皇帝要興建一個工程,這個工程可以不必做的,勞民傷財。他上了一個奏摺,勸皇帝不要做。他是真心上這個奏摺。
他說:「但是皇帝沒有聽?!?
閻王說:「如果皇帝聽了,你的福報就大了。沒聽,是你真心,你有這個念頭,這一件善事把你許許多多的惡事都壓下去了。」
閻王告訴他:「因為你造的惡太多,你的前程有了障礙。本來命中作宰相,拜相你已經沒有分了?!贯醽硭墓僮龅嚼舨可袝?,吏部尚書相當於現(xiàn)在主管民政的部長,一般講內政部長,做到這個地位,這是降了一級。這一個公案很值得我們反省。
善惡的造作,我們常講三業(yè),我們從早到晚「身語意」都在造業(yè)。身體的動作,口里面的言語,心里面的念頭,與十善相應的是善,與十善相違背的就是惡。這是大的標準,細行那就不勝枚舉。
在佛法里面,實在講,戒律威儀現(xiàn)在沒有人能做到了。明朝時候,蓮池大師、蕅益大師極力提倡《沙彌律儀》,這已經把善的標準降低了。我們能夠把《沙彌律儀》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做到,你就是真正的佛弟子??墒堑搅私裉?,物質生活的水平上升,道德的觀念墮落,十戒、二十四門威儀也都做不到了。諸位都知道,弘一法師一生奉持五戒十善,對人自稱「出家優(yōu)婆塞」,這個人有德行,一生為人端正。比丘是假比丘,不是真的,做不到,做個出家的居士還能做到,所以受持五戒十善,名實相副。
其實用「出家優(yōu)婆塞」,不是弘一大師開始。我們在書本里面看到,蕅益大師的徒弟成時法師用這個名分。蕅益大師修行也是非常認真,他受了三壇大戒之後,把比丘戒退掉。為什麼退掉比丘戒?比丘戒確實做不到。而且比丘戒的承傳不如法,就是不可能得比丘戒。蕅益大師講中國從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到明朝末年,怎麼可能得比丘戒?有名無實。所以受了之後退戒,自己一生奉持菩薩戒、沙彌戒,他自稱「菩薩戒沙彌」,這個能做到。老師稱沙彌,學生就不敢稱沙彌,他的徒弟成時就自稱出家優(yōu)婆塞。所以稱出家優(yōu)婆塞,我在書本里看到成時是第一個;在晚近,看到弘一大師也是用這個稱呼,名實相副。
我們在現(xiàn)在這個時代修行,能夠真正把五戒十善做到,老實念佛,求生凈土,就決定得生。可是想生凈土的人很多,為什麼去不了?去不了,當然你有障礙。障礙是什麼?世緣沒放下,這一條很重要!凡是真正求往生的人,要放下一切,決定不沾染。我們在這個世間,如果自己有緣分,能替社會、能替大眾做一點好事,盡量去做,廣結善緣,在佛法里面廣結法緣。在近代,我們大家都很熟悉虛云老和尚,老和尚用他的法緣,用他的影響力,到處建立道場,幫助年輕出家修行人;道場建立之後就交掉,從來不過問。這是修大福報,我們應當學習。
我們的影響力比不上老和尚,影響力薄弱,我們勸導許許多多有能力的同修發(fā)心,建小型道場。現(xiàn)在全世界也有五、六十個凈宗學會,每一個凈宗學會都各自獨立。我們用影響力促成,成就之後要不要過問?不過問。如果你還想過問,你還有牽掛,不能往生。徹底放下,身心世界一塵不染,我們往生有把握,這一點非常重要。所以能不能往生,還在乎你自己,不在外境。
名聞利養(yǎng)、五欲六塵決不能沾染,佛在經上講得好,「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有一條你就離不開地獄,你怎麼能往生?要真正記住,不可以貪著。一生隨緣而不攀緣,隨緣歡喜,什麼都好,每天吃得飽、穿得暖,一心向道。
我一生就做一樁事情,講經說法,弘法利生,其他的一概不問。我一生沒有道場,一生也沒有徒眾。過去出家是館長收的,不是我收的;法名都是館長起的,不是我起的。希望大家好好的修學。我現(xiàn)在這麼大的年歲,古人講該死的時候,所謂「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還有什麼好留戀的?一生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到老的時候還管,那就大錯特錯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活一天為佛菩薩工作一天。
今年下半年,我們「培訓班」第五屆可能會開辦。楊厝港這個地方校舍拿下來之後,人數(shù)可能會增加。我想到第五屆,你們現(xiàn)在這些同學們都當老師,一個老師教兩個學生。我們這個制度很特殊,一個人教兩個學生。所以你們現(xiàn)在要做充分的準備,準備《實用講演術》跟《內典講座之研究》,這兩個科目要認真去研究。將來每一個同學帶兩個學生,頂多帶三個學生。我們的教學方法非常特殊,結業(yè)的時候我來驗收。
學生練習講經,你們這一套都可以傳授給他,至於選什麼樣的經論教材,可以斟酌。你們在這一段時期多想想,用《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甚至於短一點像《八大人覺經》、《阿難問事佛吉兇經》也可以,我們現(xiàn)在資料非常多,有幾十種。你們想用哪一種都可以,現(xiàn)在都有文字的部分,這是非常好的參考資料。
? ??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在《匯編》里面所舉歷代的這些公案事證,不勝枚舉,每一條都應當熟讀深思。我們因為時間的限制,不能一條一條的介紹,只能夠選擇幾條,將重點跟大家說清楚。佛在大經里面常常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佛知佛見」,『惟人自召』也就是這個意思。古德跟我們說凡人妄想太多,這許許多多的妄想可以分為三類:過去妄想、現(xiàn)在妄想跟未來妄想。常常想到過去的榮辱,過去跟一些人所結的恩怨,悲歡離合,這一類的都是屬於過去妄想。尤其是年歲大的人,總是想到他少壯時候的那些故事,跟年輕人一遍又一遍的重復,永遠重復不完,老故事,這是屬於過去妄想。還有一些事情在眼前,或是應該做的,或是不應該做的,往往猶豫不決,這一類是屬於現(xiàn)在的妄想。第三類是想將來的事情,實在講未可預料,有許多不可能的事情他也想得到,或是財富,或是地位,或是權勢,這一類是屬於未來的妄想。這三大類的妄想無量無邊,念念不中斷,一個妄念接著一個妄念。這些妄念我們不能小看,以為這些妄念無關緊要,那你就錯了。一個妄念就是一個業(yè)因,業(yè)因遇到緣,果報就現(xiàn)前,善念則有善報,惡念一定感到惡報,善惡果報,絲毫不爽,這就是這一篇文章里面講的吉兇禍福的根源。世出世間的圣賢常常教導我們,我們要能記住,要能深思,要能力行。
《匯編》里面舉了一個故事,這段故事在《了凡四訓》里面也有。宋朝時候,衛(wèi)仲達這個人的故事傳得很廣,不但在當時知道的人很多,由於書本上的記載,後世人知道的也多。當年他在翰林院任職,有一天被閻羅王抓去了。這個事情,現(xiàn)在人聽起來似乎是神話,很難叫人相信,其實這個事情是真的。我在小時候遇到一樁事情,我記得非常清楚。我的家鄉(xiāng)是一個很小的城市,但是是座古城,漢朝時候建立的,到現(xiàn)在已經有二千年的歷史。我是住在鄉(xiāng)下,距離城里有二十五里路,那個時候進城是走路,大概要走兩個多小時,也不算太遠。我住在外婆家里,大概隔兩戶人家,有一個人生病,病得很重,他說城隍要拉他去當差。
人家問他:「當什麼差?」
他說:「去挑東西?!?
問說:「為什麼要挑東西?」
他說:「城隍老爺要搬家,抓很多人去作挑夫,也要抓我?!?
問他:「那怎麼辦?」
他說:「你們可以給我燒紙錢,我去雇人,那我就不要去了?!?
所以家里人就給他燒紙的馬、紙人、紙錢,燒了很多。大概他雇了人,以後他的病就好了,回來了。
我們大家聽了都覺得很奇怪,城隍爺要搬家?三天之後城隍廟被軍隊占領,軍隊拿城隍廟當營房,里面一些神像都被毀壞,這才恍然大悟。城隍廟被軍隊占領,城隍老爺三天前就搬走了,這是我親眼看見的事實。
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管你信不信,你信有,不信還是有?,F(xiàn)在人不讀圣賢書,不相信忠實的勸導,我親眼看到的事情很多,對於古人記載的這些典籍,我都深信不疑。這些神話小說,像《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子不語》這一類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事實,不是憑空捏造的,不是寓言。
衛(wèi)仲達被閻羅王抓去了。抓去之後,判官就調查他一生所造的善惡。結果他造的那些惡的案件,堆積如山,善的只有一卷;換句話說,他一生造的善只有一樁事情??戳诉@個情形之後,他就對判官講,他說:「我還不到四十歲,我造的惡哪有這麼多?」
判官就告訴他:「這些事的造作是你起心動念,你起一個惡念,陰曹地府里就有一個檔案存在那里,并不等待你造,起一個惡念,你就留了一個檔案。你造作,你的罪就更重更深。」
在這之前善惡比較,惡念那麼多,閻王就非常生氣。閻王說,拿秤來秤一秤。天平上一秤,他那麼多的過失反而輕,這一卷善事反而重,閻羅王就歡喜了。
他就問閻王:「我那一件到底是什麼善事?」
原來在那個時候皇帝要興建一個工程,這個工程可以不必做的,勞民傷財。他上了一個奏摺,勸皇帝不要做。他是真心上這個奏摺。
他說:「但是皇帝沒有聽?!?
閻王說:「如果皇帝聽了,你的福報就大了。沒聽,是你真心,你有這個念頭,這一件善事把你許許多多的惡事都壓下去了?!?
閻王告訴他:「因為你造的惡太多,你的前程有了障礙。本來命中作宰相,拜相你已經沒有分了?!贯醽硭墓僮龅嚼舨可袝?,吏部尚書相當於現(xiàn)在主管民政的部長,一般講內政部長,做到這個地位,這是降了一級。這一個公案很值得我們反省。
善惡的造作,我們常講三業(yè),我們從早到晚「身語意」都在造業(yè)。身體的動作,口里面的言語,心里面的念頭,與十善相應的是善,與十善相違背的就是惡。這是大的標準,細行那就不勝枚舉。
在佛法里面,實在講,戒律威儀現(xiàn)在沒有人能做到了。明朝時候,蓮池大師、蕅益大師極力提倡《沙彌律儀》,這已經把善的標準降低了。我們能夠把《沙彌律儀》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做到,你就是真正的佛弟子??墒堑搅私裉?,物質生活的水平上升,道德的觀念墮落,十戒、二十四門威儀也都做不到了。諸位都知道,弘一法師一生奉持五戒十善,對人自稱「出家優(yōu)婆塞」,這個人有德行,一生為人端正。比丘是假比丘,不是真的,做不到,做個出家的居士還能做到,所以受持五戒十善,名實相副。
其實用「出家優(yōu)婆塞」,不是弘一大師開始。我們在書本里面看到,蕅益大師的徒弟成時法師用這個名分。蕅益大師修行也是非常認真,他受了三壇大戒之後,把比丘戒退掉。為什麼退掉比丘戒?比丘戒確實做不到。而且比丘戒的承傳不如法,就是不可能得比丘戒。蕅益大師講中國從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到明朝末年,怎麼可能得比丘戒?有名無實。所以受了之後退戒,自己一生奉持菩薩戒、沙彌戒,他自稱「菩薩戒沙彌」,這個能做到。老師稱沙彌,學生就不敢稱沙彌,他的徒弟成時就自稱出家優(yōu)婆塞。所以稱出家優(yōu)婆塞,我在書本里看到成時是第一個;在晚近,看到弘一大師也是用這個稱呼,名實相副。
我們在現(xiàn)在這個時代修行,能夠真正把五戒十善做到,老實念佛,求生凈土,就決定得生??墒窍肷鷥敉恋娜撕芏啵瑸槭颤N去不了?去不了,當然你有障礙。障礙是什麼?世緣沒放下,這一條很重要!凡是真正求往生的人,要放下一切,決定不沾染。我們在這個世間,如果自己有緣分,能替社會、能替大眾做一點好事,盡量去做,廣結善緣,在佛法里面廣結法緣。在近代,我們大家都很熟悉虛云老和尚,老和尚用他的法緣,用他的影響力,到處建立道場,幫助年輕出家修行人;道場建立之後就交掉,從來不過問。這是修大福報,我們應當學習。
我們的影響力比不上老和尚,影響力薄弱,我們勸導許許多多有能力的同修發(fā)心,建小型道場。現(xiàn)在全世界也有五、六十個凈宗學會,每一個凈宗學會都各自獨立。我們用影響力促成,成就之後要不要過問?不過問。如果你還想過問,你還有牽掛,不能往生。徹底放下,身心世界一塵不染,我們往生有把握,這一點非常重要。所以能不能往生,還在乎你自己,不在外境。
名聞利養(yǎng)、五欲六塵決不能沾染,佛在經上講得好,「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有一條你就離不開地獄,你怎麼能往生?要真正記住,不可以貪著。一生隨緣而不攀緣,隨緣歡喜,什麼都好,每天吃得飽、穿得暖,一心向道。
我一生就做一樁事情,講經說法,弘法利生,其他的一概不問。我一生沒有道場,一生也沒有徒眾。過去出家是館長收的,不是我收的;法名都是館長起的,不是我起的。希望大家好好的修學。我現(xiàn)在這麼大的年歲,古人講該死的時候,所謂「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還有什麼好留戀的?一生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到老的時候還管,那就大錯特錯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活一天為佛菩薩工作一天。
今年下半年,我們「培訓班」第五屆可能會開辦。楊厝港這個地方校舍拿下來之後,人數(shù)可能會增加。我想到第五屆,你們現(xiàn)在這些同學們都當老師,一個老師教兩個學生。我們這個制度很特殊,一個人教兩個學生。所以你們現(xiàn)在要做充分的準備,準備《實用講演術》跟《內典講座之研究》,這兩個科目要認真去研究。將來每一個同學帶兩個學生,頂多帶三個學生。我們的教學方法非常特殊,結業(yè)的時候我來驗收。
學生練習講經,你們這一套都可以傳授給他,至於選什麼樣的經論教材,可以斟酌。你們在這一段時期多想想,用《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甚至於短一點像《八大人覺經》、《阿難問事佛吉兇經》也可以,我們現(xiàn)在資料非常多,有幾十種。你們想用哪一種都可以,現(xiàn)在都有文字的部分,這是非常好的參考資料。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開端這四句是全篇的總綱,向下的文字都是這四句的詳細說明??偩V的前面兩句,「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這是講感應的原理;接著「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兩句是說明報應的事實真相。四句當中,有理有事。虛空法界依正莊嚴是一個大的感應果報,一個世界、一個社會是一個小型的因果報應,一個人、一個家庭是最小的業(yè)因果報。佛說的一切經也離不開這個原理,《華嚴經》講「五周因果」,《法華經》講「一乘因果」。由此可知,世出世法就是一個明顯的因緣果報,所以佛家常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昨天我們讀到宋朝衛(wèi)仲達的故事,實際上是舉他來做例子。哪一個人、哪一個眾生不如是?我們一生所造的罪業(yè),無量無邊。古時候人也造業(yè),就拿衛(wèi)仲達來說,他造惡業(yè)太多,可是比起我們現(xiàn)在的人,他還造得少。現(xiàn)在人所造的惡業(yè),比他至少要加上百倍、千倍都不止。什麼原因?古時候,從小接受圣賢的教育。所以衛(wèi)仲達所造的一切惡業(yè)是惡念,沒有成為行為;惡的念頭有,惡的事情不敢做。為什麼不敢做?圣賢人的教誨?,F(xiàn)在人不但有惡念,他敢造。
罪業(yè)最大的是不孝父母,侮辱三寶。這個事情,我們想想我們自己有沒有做?我們一生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自己想想能對得起父母嗎?能對得起三寶嗎?這個罪業(yè)就不得了,何況其他?!稛o量壽經》上講得好,「先人無知」,也不能太責備他,這是仁人君子之心,可以原諒一些造作罪業(yè)的人,可是鬼神不會原諒你。佛菩薩能原諒你,鬼神不會原諒你?!干茞旱筋^終有報」,所謂「只爭來早與來遲」。
果報這樁事情,理很深,事非常復雜,我們不能只看眼前。眼前那要真實的智慧,你才能看得出來,凡夫怎麼能看懂眼前?人家存心做事,你要看他究竟,然後你才真正懂得果報「如影隨形」。佛家講果報有三種,第一種是「現(xiàn)報」。凡是果報都有因、都有緣,因緣果報?!敢颉故沁^去生中所造的,「緣」是現(xiàn)前的,現(xiàn)在所遇到的機緣,把你阿賴耶識里面這些業(yè)因又牽引出來了,於是變成現(xiàn)前的「果報」。善的果報一定有善的種子,種子是因,遇到善緣,就得善果。緣有兩種,一種叫增上緣,有順境的增上緣,有逆境的增上緣。順、逆增上緣都有很好的果報,那是你的因好,阿賴耶識里有善的種子、善的因。如果阿賴耶識里是惡的種子、惡的因,遇到善緣也會變成惡事,也會有惡的果報現(xiàn)前。這些事實真相,我們只要稍稍冷靜觀察,你就很清楚、很明白。
我一生所遭遇的,諸位同修跟我很多年,你都看得很清楚。我遇的這些緣,有善、有惡。善的緣,遇到幾位好老師,方東美先生接引我入佛門,章嘉大師給我奠定根基,李炳南老居士成就了我,這是善因善緣。以後我在弘法過程當中,我自己出家的道場不能容納我,我被趕出來,這是惡緣。後來想想,這樣的果報好不好?果報好。我要不被趕出來,我這一生不能成就。為什麼?成就要在講臺上千錘百鏈。我那個道場縱然對我再好,不肯讓我講經,沒有講臺的機會。所以雖是惡緣,但是後來的果報好。
以後遇到韓館長,這一生當中,韓館長三十年來幫助我、成就我,給我講經的機會。道場管理的權,她完全拿去了,有很多人出家、在家跟我講韓館長奪權。我笑笑,有人管事不是更好嗎?我就不操心了。所以一般人看到這是逆緣,怎麼會遇到這麼一個人?對我講這是善緣,她成就了我。她什麼都要,我什麼都給她,我的貪瞋癡斷掉了。所以,你善的因遇到惡的緣,果報還是善的。我有今天的成就,別人說她不好,我感她的大恩大德,這是世間一般凡夫見不到的。
道場建立之後,用她的名義。她往生之後,這個道場的產權由她的兒子高貴民繼承了,我們沒法子,不得不離開。全部離開了,這個果報好不好?好。我非常感激高貴民,為什麼?如果高貴民繼續(xù)像他母親那樣的護持我,你們想想看,我這麼大的年歲,相當辛苦。館長往生之後,我的時間分配,美國三個月,臺灣三個月,澳洲三個月,新加坡三個月,這麼大地區(qū)來回跑,相當苦。他全部接收過去了,我們統(tǒng)統(tǒng)離開了,所以臺灣可以不去了,美國也可以不去了,不要受那麼多辛苦,我心定在新加坡了。所以才能夠講這部大經,我怎麼不感激他?我不需要那麼勞碌奔波,不需要再操這個心,完全定下來了。在此地,主人是李木源居士,我作客,不作主,樣樣不操心,專心教學,專心講經,還是我的三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所有一切供養(yǎng)紅包,我看都不看,全部拿到彌陀村去,一分錢都不沾,你說這個多自在!我怎麼不感激高貴民?業(yè)因果報,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看得清楚,才能明白。
最重要的是你的存心,心是因,外面是緣。你的心好、因好,遇到惡緣,後來結果還是好的。種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必定有惡報,這個道理,這本書上顯示的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所以,現(xiàn)報是你的因強,緣也殊勝。
第二種叫「生報」。生報是這一生沒有見到果報,果報在來生。我們在這個世間也看到許多這一類的事情,有善報、有惡報,似乎不是這一生的因。這個人是善人、好人,但是他的果報不好,生活貧困。這個人是惡人,但是發(fā)大財,大富大貴。這個我們知道,他富貴的因是前生種的,在這一生成熟了;這一生所造的罪業(yè),來生再受果報,果報通三世。
還有一種叫「後報」,第三世以後,不定什麼時候,有的時候是隔很多世,因緣遇會的時候,果報還是會現(xiàn)前。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起心動念要純,心地要厚。心地厚,這個人決定有後福;心地薄的人,決定有兇災。這個道理與事實真相,我們都要懂得。
注解里有一段說,「造作善善惡惡,報應如影隨形」?!溉缬半S形」是比喻,「形」是我們身體,身體在陽光之下有個影子,影決定隨著你的身形不離,說明報應就像這樣。
所以千萬不要誤會,造惡沒有看到惡的果報,於是信心就失掉了。古人講,造作罪惡的人,現(xiàn)在沒有受到惡報,是他前世的福報沒有享盡,等他前世福報享盡了,惡貫滿盈,他的果報就現(xiàn)前。同樣一個道理,心善、行善,而沒有看到他的福報現(xiàn)前,甚至看到他自己本身或他的家庭還遇到很多的兇災,很多人看到這個現(xiàn)象,對於因果報應的事不相信了。他不曉得,今天所受的這些兇災,是過去生中惡報的余報,等到這個惡報余報受盡了,福就現(xiàn)前,所謂「善果圓成」。善心善行絕不衰退,無論在什麼逆境逆緣之下,你的信心堅定,你的善行不會退轉,這個人真正有福。
過去在臺中求學的時候,李炳南老居士教我們讀陳弘謀編的《五種遺規(guī)》,老師特別注重里面有一篇陳希夷的「心相篇」,叫我們要細讀深思,努力的奉行、改過。真正修行人,天天檢點自己的過失,每天能發(fā)現(xiàn)過失,在佛家叫開悟,你開悟了。你每天把這些過失改過來,這叫真正修行,這是真實的功夫,後福無量無邊。改過一定從心地上改,心是禍福之根。一個善念是福之根,一個惡念是禍之根,所以「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實在說,我們現(xiàn)在這一代的眾生很不幸,沒有人教了。我這個年歲還沾到一點邊緣,小時候父母教,上學時有老師教,到臺灣還沾到一點師承的邊緣,這真是萬幸,佛法里講「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親近的老師,方東美先生的學生很多,章嘉大師的徒眾也很多,李炳老的學生也很多,成就為什麼不一樣?我曾經跟諸位說過,就是好學。你能夠好學,遇到這些善知識,你就有成就;你自己不好學,遇到也空過了。好學是自己的因,遇到這些大善知識是善緣。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要有深厚的因行,這個因行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所累積、所修成的,不是這一生。所以我們看到好的老師學生很多,真正有成就的不多,道理在此地。緣相同,因不相同,果報就不一樣。我們了解這個道理,明白事實真相,就知道自己應該怎樣修學。
諸位都曉得,世間會有災難,不僅是東西方古老的預言這麼說,我們也能看得出來。從什麼地方看?人心。中國古書里說得很多,人心厚道、老成,社會安定,人民有福。如果世人都充滿了猜疑猜忌、貪瞋癡慢、是非人我,這個社會不安定,這個世界不太平。要挽救這個劫難,實在講《了凡四訓》跟《感應篇》很有效果。我們每天讀誦受持,依教奉行,老實念佛,求生凈土,你就決定能作佛。所以同修們要求我講這兩樣東西,我也很歡喜。佛家講契機契理,這兩樣東西最契時機。
下面是第三小段經文,在全文里面屬於第二大段。第二大段里面所講的是天神鑒察世間,前面這一句是總說: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
天地有天神、有鬼神。天神、鬼神里面有一類專門做調查工作。『司過之神』,就是做鑒察工作的這些人,他們常常在世間觀察。
諸位要知道,佛在經上講天神跟鬼神都有五通,這五通是報得。他沒有「漏盡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他們統(tǒng)統(tǒng)都具足。地神通的力量比不上天神,當然天神這個能力又比不上修行證果之人。但是對我們世間人來說,他那個能力足夠了;我們起心動念,他都知道,都有檔案記載,死了以後必定受審判。
審判的事情,這本書里面講得很多。我們起心動念都是造作,至於行為就更嚴重了。明白這些事實真相,我們畏心就起來了,畏心是恐怖惡報。你起惡念,做惡事,將來惡報決定逃不過,所謂「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這個道理與事實,現(xiàn)在知道的人少了。沒有善根、沒有福德的人,你跟他講,他說這是迷信,這是神話,他不能相信,不能接受。等到果報現(xiàn)前,後悔莫及。他不能相信,這是疑,「貪瞋癡慢疑」這是重大的煩惱,障礙你的智慧,使你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yè)。佛在《華嚴經》上講,每一個人出生的時候就有兩個鬼神跟著你,一個叫「同生」,一個叫「同名」,一生不會離開你。這兩個神在肩膀上,我們自己不能覺察,人家也看不見。這兩個天人,也是算天神,他一生鑒察我們,日夜都不離。這兩個神,佛經上也有別名叫「善惡童子」,一個神看你一生行善,另外一個神看你一生造惡。你能逃得掉嗎?沒有辦法避免。大乘經上講的善惡二部童子,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同生、同名。
我們「信佛」太難了。我曾經跟諸位報告過,我出家後兩年才受戒。受戒後,到臺中去看李老師。李老師一見面,就指著我,說:「你要信佛。」我愣住了!我學佛七年才出家,出家就教佛學院,就講經,我講經教學是出家那一天開始。已經講了兩年經,李老師一見面的時候,指著我叫我「信佛」。然後跟我解釋,有很多出家人到七、八十歲,甚至老死,還不信佛。我才明了什麼叫信佛?佛所有的教誨,你能夠理解,你能夠奉行,這叫信佛;你不明白這些道理,你沒有做到,這是不信。我才明了,真的多少人一生穿著這一套衣服,住在寺廟里面,沒有真正依教奉行。出家人如是,在家人亦如是。這就是不信佛。
信里面決定有愿、有行,如果沒有愿、沒有行,那不叫信?!感拧估锩姹囟ň咦恪附?、行、證」,所謂「信解行證」。「解」是對於佛所說的理論、方法、境界明了通達,「行」是要把它落實,「證」就是契入,你才得真實受用,佛法里面講得真實的利益。
佛的言語,正如世尊在《金剛經》里面所說,佛是「真語者」,真就決定不假;「實語者」,實是決定不虛;「如語者」,決定與事實相應,不增不減;「不誑語者」,決定不欺騙眾生;「不異語者」,決定不說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的話,佛說的話非??隙?。佛給我們講,我們一個人一生,這兩個天人(善惡童子)日夜跟隨,一分一秒鐘都沒有離開過。如果你常常能想到,善惡二部童子在我身邊,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怎麼能不謹慎?佛這個話決定不是假話,決定不是欺誑我們的話。
眾生無始劫來,累積的煩惱習氣非常深重。在古時候有很好的修學環(huán)境,父母教導、老師教導、朋友勸導,所以我們的惡業(yè)少,善業(yè)比較多?,F(xiàn)在我們的處境不一樣,舊的文化、舊的傳統(tǒng),現(xiàn)在人不要了,不相信了,所以父母也不會教你,老師也不理會這些,於是我們這一生當中隨順煩惱、隨順習氣,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yè),怎麼會不墮落?怎麼會不受天地鬼神的懲罰?
個人如此,家庭如此,世界也如此。諸位看看現(xiàn)在一些書店出版的這些預言很多,說一九九九年、兩千年是世界末日,世間人造作罪業(yè)太多了,上帝發(fā)脾氣要懲罰世人。這個講法也符合感應的道理。為什麼世間人都造惡?沒人教。為什麼沒人教?佛菩薩大慈大悲,為什麼不降生在世間教導我們?世間人不肯接受,所以才有這個大劫難。昨天有一個居士來看我,問我這個劫難能不能避免?說老實話,很難避免。避免的理論方法決定是有,但是沒法子落實。誰能夠改過自新?誰能夠放棄自己的利益,為社會、為眾生服務?如果不肯放棄自私自利,依舊做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情,這個劫難就沒有法子避免。所以要懂得這個事實真相。
「天地有司過之神」,我們只介紹了兩位,《華嚴經》上講的同生、同名兩位;除這兩位之外,天地鬼神鑒察世間,記錄人的善惡,這一類的鬼神,數(shù)量不計其數(shù),各種宗教里面都講,都有記載。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能瞞得過誰?一定要懂得,自己克服自己的煩惱,克服自己的習氣,改過自新,努力修善。我們不求這一生的果報,求來生有大福報,來生必定向上提升,我們提升的目標都在極樂世界。想想我們自己的存心、自己的言語,處事待人接物,夠不夠資格到極樂世界去?然後就曉得,我們念佛往生有沒有把握?
這些都是事實,絕對不是佛菩薩、古圣先賢用這種方式來勸導世人斷惡修善。如果我們用這種態(tài)度來看這樁事情那就錯了,不知道圣賢人所說的都是真實語,決定沒有妄語。勸導世人的方法手段很多,決定不可以用虛誑不實的方法,因為世間人只要發(fā)現(xiàn)你一次妄語,以後說什麼人家都不相信。世界上有許多國家,譬如美國、澳洲也是如此,你跟政府公家機關辦事,有一次欺瞞、妄語,他都記錄在檔案,你以後說什麼,人家都不相信。世法尚且如是,何況諸佛菩薩這些大圣大賢,他們所說的話,我們要認真去奉行。
可是佛菩薩曾經告訴我們,天地雖然有這些鑒察世人善惡的神道,如果我們念頭轉一轉,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世間圣人教導我們「克念作圣」,念是妄念,克服妄念你就是圣人。天地神明對於圣賢人沒有不尊敬,沒有不保護,情況就完全不相同了。至於佛菩薩的境界就更高了,注解里面這一段是引用祖師大德對《華嚴經》的解釋,教導我們克己的功夫,要從最難克處去用功。克己就是改過自新,我們自己要反省,在日常生活之中,哪一個毛病最大,從最大的毛病那個地方下手。大的毛病很難改,如果我們都能改過來,小毛病就容易了。
尤其是在現(xiàn)前這個環(huán)境當中,我們看到古老的傳說,幾乎都集中在九九年、兩千年、兩千零一年這三年當中,這個世間有很大的災難會發(fā)生。災難從哪里來的?眾生惡業(yè)招感來的,這是感應之理。傳說未必是真的,但是我們仔細觀察這個社會,世道人心反常,排斥一切善法,歡喜接受一切惡法。十善業(yè)道聽了搖頭,造十惡業(yè)他點頭,你說這有什麼法子?貪瞋癡慢,欺誑別人,念念當中想控制一切人事物,想占有一切人事物,都干一些損人利己之事。我講過很多,損人決定不利己。他誤會了,以為損人可以利己,損人是害了自己。你現(xiàn)在得的利益很少,死後必墮三途,那個苦有得受。明白這些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眼前吃一點苦算什麼?來生人天福報,更殊勝的念佛往生,作佛作祖去了,這才是真正的大利益。
你要想獲得真實的利益,就必須要改正自己的毛病,不能不改,不可不改。一切眾生跟諸佛菩薩不相同的地方,佛菩薩是「真誠、清凈、平等、慈悲」心,凡夫與這個完全相違背,凡夫是「虛偽、虛假、染污、高下、自私自利」的心。真正改過要從心里面改,如果真正得「真誠、清凈、平等」心,無量劫的業(yè)障都消除了,如同大乘經上常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大家都聽過,佛教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真誠的愛心、清凈平等的愛心就叫慈悲,這個愛心是盡虛空遍法界。我們看到其他宗教里面也常講「上帝愛世人」。由此可知,虛空法界只有一個真實的東西,就是愛心。能愛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才是真正愛自己。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業(yè)因果報,經上講得太清楚、太明白了。我們這樣修學,諸位想想,這些「天地司過之神」,他還能夠錄你的過、奪你的算嗎?不可能,也就是你超越他權責的范圍。只要你用的是妄心,還有妄想分別執(zhí)著,還想一些、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你就在天地鬼神他的權責范圍之內,你沒有辦法超越他。這個事情要懂得、要知道。
注解里面有明朝王用予先生一段公案,這段公案講得很長,意思很好,很值得我們警惕。這段公案是事實,不是假的。世間人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誰定的?自己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所得的果報。王用予先生三代積德,從他的祖父、父親到他,一生當中從來沒有欺騙一個人,處事待人接物,用心純正,能夠舍己利人,歡喜幫助別人,克盡孝悌,所以感應的事蹟就非常明顯。古時候考功名,參加國家考試,我們也曾經聽人講過,參加考試能不能考中,第一個因素是陰功,你積的陰德。這個人祖宗幾代積陰德,到他身上發(fā)達了。所以吉兇禍福是修來的,這個要懂得。沒有明心見性,統(tǒng)統(tǒng)都是修德,我們要特別留意。
我前天聽說祥云法師生病,病得很突然,聽說現(xiàn)在在醫(yī)院里面人事不省。為什麼我們出家人走,比不上在家人?在此地,我們看到在家人念佛往生瑞相希有。去年「觀音救苦會」的會長林醫(yī)生往生,我去看他,你們有很多同學也去幫他助念。他走的時候神智清楚,告訴大家「我看不到你們,只看到一片金光」。見佛、見菩薩接引往生的,我們聽了很多,甚至於讀經、念佛,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感應。這些感應我們知道,我們不說,只要真誠心去修學,斷惡修善,改過自新,老實念佛,求生凈土,決定得生。
段末也舉了一個小故事。宋朝時候光孝寺有一位安禪師,他是在禪定里面,見到兩個出家人在談話。起初這兩個人談話,旁邊有天神擁護??墒沁^了沒多久,天神走了,來了一些惡鬼,鬼環(huán)繞著他,對他吐唾沫,罵他。這是什麼原因?這兩個出家人在一起談話,先是談佛法,所以天神擁護;佛法談完了,話家常,天神就走了。談什麼?談名聞利養(yǎng),惡鬼就來了。諸位要曉得,起心動念,你一念真善,諸佛護念,龍?zhí)鞊碜o;一個惡念才生,就把妖魔鬼怪都招來了。所以討論世間事,被鬼神譴責;如果想這些名聞利養(yǎng),這是造罪業(yè)。公案中的出家人,他們還討論佛法。我們看看現(xiàn)在人「身口意」三業(yè)所造的,實在講,比那兩個出家人,有過之而無不及?,F(xiàn)在見面就是名聞利養(yǎng),誰還討論佛法?所以這個世間法弱魔強,我們要清楚。
弘法利生哪有不遭障礙?只要我們心正、行正,有一天的時光做一天好事。好事當中,最殊勝的就是弘法利生。有些人來問我,我們要怎樣去建個道場?建道場不難,難在這個場有沒有道!什麼是道?一定要講經。今天海內外許許多多人到新加坡來參學,贊嘆這個道場殊勝興旺。它為什麼會興旺?為什麼會殊勝?這個道場每天講經,一年三百六十天從來不間斷,念佛堂念佛二十四小時不間斷,每天如此,是這樣帶動道場的興旺。上下幾千人,沒有意見,和睦相處。經天天要講,佛天天要念;三天不講經,三天不念佛,意見就來了,大家就胡思亂想,各人有各人的分別,各人有各人的執(zhí)著,那就不是道場。諸位要懂這個道理。
弘法的人才要積極的培養(yǎng)。弘法人才從什麼地方培養(yǎng)出來?講臺上鍛鏈出來的。你不能天天上講臺,你怎麼會講得好?你要想把一部經講好,一部經講得透徹,每天要上講臺練習,誠誠懇懇、恭恭敬敬接受大眾的批評指教,認真的改過自新,自己才會有進步。
真正要講得好,不但講經這套方法技巧要懂得,還得真正有道心,字字句句從心性里面流露出來,那才是真的。這就是自己要有真修的功夫,沒有真實功夫,你有這些技巧,依舊收不到效果。必定是自行化他,自己修行有功夫,才能真正幫助別人,才能起感應道交的作用。
《感應篇》這一句提醒我們、警策我們,使我們知道,真正如世人所說「舉頭三尺有神明」,決定不是妄語,決定不是欺騙人,我們應當有所警惕,認真努力修學,希望提升自己的境界,超越鬼神權限的范圍,那你真的成功了。
【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
這是一句,也是敘說一樁事情。從這一句到第九句「算盡則死」,都是詳細說明這個事實真相。什麼叫『算』?「算」是計算,也就是我們常講的加減乘除。命運固然是有,前世所造之業(yè),感得的果報。如果這一生當中,沒有大善、大惡,大概一生的命運確實是如定數(shù)在流轉,這就是一般人所講的定命論,諺語所謂「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這就是沒有大善、大惡??墒侨艘前l(fā)心行善,對你的定命,這個善它會增長;如果造惡,你前生修的福報會減少,所以天天都有加減乘除。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每天都有加減乘除,加減乘除的幅度不大,所以命運才會被別人算得那麼準確。個人命運如此,家庭命運也如此;團體也不例外,乃至於國家、世界。世界上有很多預言家講世界吉兇禍福,這是說大的,它都有個定數(shù)。
定數(shù)不是佛菩薩給你定的,也不是神明給你定的,誰給你定的?個人命運是自己造作,你的家運是你一家人的造作,一家人的共業(yè),國運是一國人的共業(yè),世運是整個世界人的共業(yè),看你造作的是什麼,就知道有什麼樣的果報。善因一定得善果,惡因一定感惡報,這是真理。諸佛菩薩出現(xiàn)在世間純善無惡,還是離不開因果的真理?!斗ㄈA經》講「一乘因果」,《華嚴經》講「五周因果」,都不能離開因果的定律。所以佛法才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挂蚬觞N不空?因果轉變不空,因會變成果,果又會變成下一個因,因果永遠在循環(huán),永遠在流轉,這叫「因果不空」。這些業(yè)因果報、吉兇禍福永遠在循環(huán),這就是「相續(xù)不空」。這是大道理,這是事實真相。
佛教給我們離相,世間相不能執(zhí)著,佛法相也不能執(zhí)著?!督饎偨洝飞险f得很好,「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正是因為佛法是因緣生,因緣生法沒有自性,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世法、佛法都不例外,所以都不可以執(zhí)著。分別執(zhí)著就錯了,果然能夠做到不分別、不執(zhí)著,世法跟佛法就沒有差別。這些道理,大乘經里面說得很多,我們要細心去體會,一切現(xiàn)象要細心去觀察,我們才能真正得受用,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我們觀察現(xiàn)在的大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整個世界都在動亂,最怕的是眾生造業(yè),業(yè)貫滿盈,果報就要現(xiàn)前了。古人所謂做惡的人,現(xiàn)在還沒有受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像這些事實,過去歷史上所記載的,整個歷史就是因緣果報的寫照?,F(xiàn)前這些現(xiàn)象,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我們看看現(xiàn)在一些人,他想什麼,他說什麼,他做些什麼,將來的果報是善是惡、是吉是兇、是禍是福,不都清楚明白了嗎?過去生中修福的人,這一生不曉得再修福,專門在做惡,他的福就逐漸減少,這就是「算減」。
『貧』是財富失掉,『耗』是耗損,耗損到最嚴重,家破人亡,乃至於國家滅亡?!憾喾陸n患』,我們今天生活在這個世間,這兩句話確確實實是我們自己一生生活的寫照,過去生中總算修了一些福報,今生作惡,惡報還沒有現(xiàn)前,還有余??上?,過去生中修的福報不小。由此可知,我們這一生當中,如果不作惡,如果努力修善,我們這一生的福報,決定勝過現(xiàn)前太多太多了。這些道理,如果不是真正參透了的人,你給他講,他不相信。為什麼不相信?他迷了,迷得太深。這種迷惑不是沒有原因,因為他現(xiàn)在所看到、所接觸到的,好像不是古人所說的,古人所說的話似乎是一種理想,不是事實,他所看到的事實不是這樣,他相信這些現(xiàn)象。
其實他看錯了,我們可以肯定他看錯,為什麼能這麼肯定的說?古人的心是靜態(tài),現(xiàn)在人是心浮氣躁,心是動的。就像水一樣,水在平靜的時候像一面鏡子,照東西照得清楚;如果水上起波浪,照東西必然是照不清楚。從這個道理,諸位細細去思惟,人心清凈,看東西看得清楚;人心浮躁,看東西決定看錯了。所以我們相信佛菩薩的教誨,相信古圣先賢的教誨,憑什麼相信?他們的心清凈,他們受染污比我們少,我們現(xiàn)在的心思是大風大浪,這個自己要清楚。我們的心被嚴重的污染,一天到晚是非人我、貪瞋癡慢天天在增長,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事理,怎麼可能看清楚?依照自己的妄想、執(zhí)著去行事,哪有不造惡業(yè)的道理?
今天學佛要想有成就,要想得一點受用,決定要放棄自己的成見,要承認自己的成見是錯誤的,要趕快回頭,回頭是岸,依照佛菩薩的教誨修學,從根本做起?!队^經》的「三福」教導我們,從「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做起。什麼叫孝?什麼叫養(yǎng)?沒人知道;什麼叫奉事?也沒有人知道。現(xiàn)在大家看到這些字樣,自以為我都做到了。這就難怪了,他以為自己都做到,都做得很好,都做得很圓滿,那他就成佛、成菩薩,其實不然?,F(xiàn)在這個世間,自己宣稱他是什麼佛再來,什麼菩薩再來,這不能怪他,他自己以為他成佛了。在經上佛告訴我們,四禪天人、四空天人以為自己成佛成菩薩,現(xiàn)在不必到四空天,就在現(xiàn)前他就成佛成菩薩。這都是誤解!
「孝」這個字,「養(yǎng)」這個字,意思深廣,沒有邊際,我們能懂多少?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孝養(yǎng)」兩個字還欠一分,還沒有圓滿,這個道理誰懂?證得如來究竟圓滿的果地,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才做到圓滿。由此可知,孝養(yǎng)、奉事真正做到得力,你就入圣人的果位,最低的水平是圓教初信位的菩薩。以這個標準來說,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沒有斷,佛所講的孝養(yǎng)、奉事你就沒有分;你那個孝養(yǎng)、奉事是世間法,是六道輪回邊事。八十八品見惑斷盡了,你的孝養(yǎng)、奉事才是佛所講的最低標準,我們能做到嗎?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正往生了,你的孝養(yǎng)、奉事可以說做到一半,這是佛的標準??墒悄隳罘鹨恍那笊鷥敉粒懿荒苷娴纳鷥敉??要真往生才行;念佛而不能往生,這個不行。為什麼不能往生?你要想想,你一定要把不能往生的原因消除掉。
智者大師教給我們的方法,我們細細想想,佛菩薩真是慈悲到了極處,用「五停心觀」的方法幫助我們,做助修,幫助我們破除是非人我、貪瞋癡慢這些煩惱。佛真的有好方法,但是這些方法我們不肯去做。如果依照這個方法去做會有效果,縱然不能夠了斷三毒煩惱,決定可以降伏,也就是讓煩惱減輕;煩惱輕,智慧就增長。你不肯認真努力修學,那有什麼法子!
我們往生要達到什麼水平?五品位是最低的水平,智者大師給我們示現(xiàn)。他老人家往生,弟子問他往生品位如何?他老人家說是「五品位」往生,五品位生凡圣同居土。五停心觀,五品位,說老實話,所有一切眾生個個都能做到。智者大師教給我們這個法子,他自己做出一個榜樣,慈悲到了極處。
我們冷靜的觀察這個世間,觀察我們自己生活環(huán)境,我們今天確實「多逢憂患」。在這個世間,今天有幾個人身心有安全感?活在這個世間沒有安全感,你說多可憐!你說多痛苦!這是我們不幸生於這個亂世。大亂之世,我們能不能得到身心安全?有。只有在佛法之中,只有在圣賢教學之中,我們可以得到。那就是一定要了解這些事實真相,知道自己從哪里來,知道自己往哪里去,知道世間種種業(yè)因果報,我們心才能安,所謂「理得心安」,道理得到、明白了,心就安了。這些道理與事實真相,你不明了,你的心怎麼可能會安?這些事情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清楚,不能不學習。你要想知道,要想清楚,不學習怎麼行?學還要習,習是真干,你才能有真的體會。
【人皆惡之?!?
『惡』就是厭惡。換句話說,造惡的人,善人、君子一定會遠離他,不會親近他。道教《玉樞經》里有幾句話,它說假如一個人不能夠修善業(yè),必定有這些鬼神來捉弄他,使他神魂顛倒,神智不清。無論他有多麼高的地位,有多麼大的財富,你冷眼觀察,他就不是一個正常的人。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很多,末代的帝王、亡國之君有這種情形,心術不善,行為不良,善神吉星離他而去,惡鬼惡神常常找上門來,所以他的行為會被世間人厭棄。這些都是事實,決定不能把它看作迷信。
今天這個世界,科學技術雖然相當發(fā)達,但是對於天地鬼神這一些事理,依舊非常模糊,勢必還要待科技再向上提升,才發(fā)現(xiàn)這個事實狀況,就會改變我們的看法,改變我們的行為??萍紱]有達到這個水平之前,我們相信圣言量,諸佛菩薩大圣大賢不會欺騙我們的。他教化眾生有的是智慧,有的是善巧方便,為什麼要欺騙眾生?一切眾生,如果發(fā)現(xiàn)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說法,里面有一句是假話、騙人的,他四十九年所說的,我們可以一筆勾銷,完全不要相信他。古時候賢人君子,尚且能守住一生不妄語,何況佛菩薩、大圣大賢。我們一定要記住,一定要明了,能夠相信圣賢人的話,這是我們的福報,能夠依教奉行,我們決定得大善大利。
從這些道理,古德教導我們,遇到人家對我們懷恨或欺負我們,在這種情形之下,應該怎麼辦?明理的人知道忍讓。我們以善心對待他,天神必定保佑我們。這個道理很深,不了解這個道理的人不肯做,他要反抗、要反擊。我們世間人同情弱者,低姿勢的人總是容易獲得大眾的同情,天道也如是。存心善良的人,不與人計較的人,縱然受欺負、受侮辱、受迫害,也都能忍受,還是以一顆善良的心對待人。如果我們被人害死了呢?害死是福氣,害死升天,不在人間再受罪,死的時候天神來接引,那有什麼不好!可是欺負人的人、害人的人,天也會懲罰他。古人常講「天心仁術」,這是講天神,一般宗教里面講上帝。這一些天道的善神,他都有愛心,絕對不會懲罰悔過的人。一個人做錯事情要知道悔改,悔改就能夠得到諸佛菩薩的護念,得到天地鬼神的饒恕,他不再找你麻煩了。
所以過去做錯了,沒有關系,「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世法佛法論修行,沒有別的,就是改過。我們每天反省檢點,知過必改。我常說,知道過失就是開悟,把過失改過來就叫做修行,要認真去做,要默默去做,你才得到諸佛護念,龍?zhí)焐粕駬碜o;而後才真正能如過去章嘉大師教導我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感應道交,你就證實了。
無論是我們有天賦,生而知之;或是我們愚癡,努力求學才知之,成就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自己應當要發(fā)憤、要努力。作惡的人,世間人常講:「公道自在人心」,我們對他何必多計較?所以這一念慈悲心,一念愛心,不但要永遠保持,還要叫它增長。佛法里面基本的教義,教導我們要斷「貪瞋癡」,貪瞋癡是三毒煩惱,「貪瞋癡慢」是與生俱來的大煩惱?!肝野V、我慢、我貪、我愛」,如果不斷,決定出不了三界;如果不斷,念佛往生也受到嚴重的障礙。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一定要警惕的。
人在世間短短數(shù)十寒暑,為什麼不做一個好人?這些年我們提倡「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四好運動,你一定得福報。吉兇禍福是我們自己造作的報應,不是別人給我們的,決定是自作自受。作惡,則有災、有殃、有禍害;作福,一定有吉、有善、有利。世出世間圣人給我們分析得太多了。不要看到別人作惡,好像他得福,日子過得很好,要知道那是過去生中培的福報大。作惡必定折損他的福壽,雖然折損了,他還有余福,所以他還在享福;他如果不造惡,他的福更大,他的壽命更長。我們沒有天眼,沒有宿命,不知道他的過去。行善的人,現(xiàn)在生活很貧困,好像沒有得到好的果報,這是什麼原因?過去世造的惡太多,這一生他受苦報;因為他行善,他的苦報已經改善了一些。這種加減乘除,我們肉眼凡夫沒有見到??墒悄慵毿娜ニ嘉屑毴ビ^察,也能看得出來。下一句講:
【刑禍隨之?!?
前面「人皆惡之」,這個報比較輕一點,「刑禍隨之」這個報就重?!感獭故切塘P,你觸犯國家的法律,國家有刑罰來制裁你;「禍」是大災大兇;「隨」是不離開你。太虛真人告訴人說:別人要以不善的心行來對我,給我一些災難、痛苦,我要承受;而且我以善心、以善行對他,福德之氣恒生於我,這是自己修福、培福最好的機緣。要知道人與人之間相處,就是一個緣分;緣分有善緣,有惡緣。早年我在香港光明講堂講經,在那邊住過兩個月,這個講堂是壽冶老和尚建的。老和尚現(xiàn)在應該有九十歲了,還住在紐約。講堂上有一副對聯(lián),我記得很清楚,上聯(lián)講的是「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下聯(lián)寫的是「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這一副對聯(lián)把人生究竟是怎麼回事情,統(tǒng)統(tǒng)寫清楚了。人與人之間就是「恩、怨、討債、還債」四個字。
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了解這些事實真相,無論跟什麼人相處,我們很清楚、很明了,就是這麼個關系。如果有恩,希望這個恩再加厚;如果有怨,怨要化解。這是智慧,這是真正的受用。我們欠人家的債,歡歡喜喜還人家;別人欠我們的,一筆勾銷,不要了,你說多省事。常常存這個心,就是好心;常常行這些事,就是好事。由此可知,善福自己修,自己得受用;禍福自己造,自己不肯接受這個道理,不肯接受這個事實。人有恩於我,當他在小小不如意時,就忘恩負義了;人有怨對我,念念在懷,總想報復;欠人家的債不還,人家欠我的想盡方法去逼債,這是造罪業(yè),這個罪業(yè)必定在三途。你跟這些冤家債主,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這是愚癡,這是佛法里面講的「可憐憫者」。我們學佛學到哪里去了?連這些道理、事實真相都不了解,我們如何自求多福!福報不是佛菩薩給我們的,不是上帝給我們的,也不是天地鬼神給我們的,是自己求的。種善因一定得善果,你造不善因必定有不善的果報。這是教給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怎樣做人,怎樣處事待人接物。
《華嚴經》里面有一段話,說到我們這個世間是「五濁惡世」,現(xiàn)在可以說是濁惡到極處。濁就是污染,不但現(xiàn)在地球有嚴重的污染,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許許多多人在研究討論,怎樣防止污染,改善生活環(huán)境。他們想得沒錯,可是這樁事情能不能做得圓滿?肯定不能。為什麼我們這麼肯定?因為佛經上講得很清楚,「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什麼?人心,從正報就污染了?,F(xiàn)在很少人提到,我們今天思想被污染,見解被污染,這是一切污染的根本,迷惑顛倒。我們的精神被污染,已經達到非常嚴重的階段,還沒有被人普遍發(fā)現(xiàn),還沒有被社會重視,這很不幸。
佛陀的教誨,圣賢人的教導,第一樁大事情,就是教我們修清凈心。心清凈,身就清凈,身心清凈我們生活環(huán)境就清凈。許許多多同修見到我,都很羨慕我很健康,好像看不出衰老,問我什麼原因?沒有原因,我生活跟大家一樣,過得非常簡單。但是我懂得一個道理,心清凈,身就清凈。如何修清凈心?讀經、念佛、講經。諸位要曉得,讀經、念佛、講經是親近佛菩薩,天天親近佛菩薩;一天不讀經,一天不念佛,一天不講經,跟佛菩薩就遠離了,佛像供在面前,沒有用。我們要跟佛菩薩心心相印,精神結合在一起,才得諸佛護念,這個世間名聞利養(yǎng)、五欲六塵、貪瞋癡慢自然就放下了。問題是你每天跟誰做朋友?跟哪些人在一塊?我大部分的時間跟佛菩薩在一起。你們同學曉得,從前館長在世的時候,我感她的恩,我還要用一部分時間去陪她,她歡喜到哪里去,我一定要陪她去玩。陪她去玩時,我的用功還是沒有間斷,我念佛,我身上還帶著經本,許多常常跟我在一起的同學們都知道。
現(xiàn)在館長往生了,我全部的精神都在讀經,因為我還要講經,講得雖然很熟了,還是要讀。不讀,怎麼能夠深入?經義永無止盡,深廣無盡。古人講「百讀不厭」,那是講世間典籍,佛經從初發(fā)心到如來果地都念不厭,都念不倦。一遍有一遍的悟處,一遍有一遍的受用,一個法門、一個方法,超凡入圣。我們知道,世間什麼人最有福?天天讀經的人有福,天天跟佛菩薩在一起過日子的人,這個人有福報。佛菩薩對人平等,我們?yōu)槭颤N不親近?佛菩薩從來不拒絕一個人,縱然是造作五逆十惡的人,佛菩薩也不會怪他,只要他肯親近佛菩薩,回頭是岸。我們了解這個道理,曉得事實真相,就應當發(fā)憤,應當趕快回頭,跟佛菩薩為侶,加入佛菩薩的俱樂部,你說這個多自在!
【吉慶避之?!?
造惡的人,心惡、言惡、行惡,『吉慶』是好的事情,他都遇不到,他所遇到的是災禍?!罕堋?,注解里講是「求不得」的意思,你的希求得不到,不能順心,不能稱意。注解里有幾句話說得很好,「天道無親」,親是私心、私情,諸佛菩薩沒有,天地鬼神也沒有?!肝┯H善人」,只要人心善行善,諸佛菩薩、天龍善神就自自然然親近你,這是同生相應道理?!兑捉洝防锩嫠v的「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也是這個道理,所謂「志趣相投」。佛菩薩善,天龍善神也善,看到你這個人是善人,自自然然就相投。你所行不善,格格不入,你不喜歡他,他也不喜歡你,這個樣子就「吉慶避之」。
所以一個人真正覺悟了,覺悟什麼?善惡利害,只要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常常能親近善神,就得佛菩薩的照顧。一個人果然能發(fā)心,有堅定的毅力改過自新,所謂「恭己順天」,恭是恭慎(恭敬、謹慎),「順天」,這個地方的「天」就是代表善行;修十善業(yè)道才能生天,天人是善心善行,自自然然就與佛菩薩、天地善神感應道交,你所遇到是吉祥、是福利。如果你的心行跟上面所說的相反,心惡、口惡、行惡,在這個世間你遇到刑罰的機會就很多。世間刑罰是法律的處分,判刑、坐牢有種種懲罰加給你,這是明顯的。你肉眼看不到的,有天地鬼神在計算你。你過去生中修的福,因為造作惡業(yè),這個福折損;過去生中所修積的壽命,現(xiàn)在也減短;好事、吉祥的事情,對你都遠離;兇災、禍事你就常常遇到,你沒有辦法避免。惡業(yè)招感,你應該要曉得。
在這段里面,注解里舉了一個公案,一個故事。這些故事都是真實的,實有其人,實有其事。這是說古時候有個讀書人心行不善,所作所為違背天理良心,但是這個人有才氣,文章寫得不錯。他去參加考試,考試考官對他的文章很欣賞,就錄取了他。到發(fā)榜要填榜的時候,他的卷子不見了,怎麼找都找不到,所以榜上就無名。到開榜之後,他的卷子發(fā)現(xiàn)了,在哪里?就在考試官袖子里頭,這是天地鬼神作弄他。考官有意要提拔他,想把他排在前面,特地裝在袖子里面,到開榜時忘掉了,好事這個機緣統(tǒng)統(tǒng)都喪失掉,所以他也很傷心??荚嚬賹λ冀K都很好,以後這個考官升官,總是念念想提拔他,好多次的機會來了都發(fā)生障礙,發(fā)生意想不到的情況,把他的事統(tǒng)統(tǒng)耽誤掉。這個人心里面非常難過,為什麼這麼多好的機會,明明這個機會看到要成就了,突然一個變化失掉了。這樣子郁悶不樂生病了,這個病病得不輕,躺在床上三年。有一天他忽然覺悟了,他說我過去一生的遭遇,都是我自己造惡累積的報應。他一明白,一後悔,他的病就漸漸有起色,以後病就好了。好了之後,他就努力改過自新,終身為善。
從前念書人,我們在此地能夠體會到,存心不良,行為惡劣,畢竟還受過家教,還受過老師的教誨,一時迷在五欲六塵里面造罪業(yè),遇到大苦難他還能夠覺悟?,F(xiàn)在人造作罪業(yè),死都不會覺悟,為什麼?覺悟的種子沒有。古人還有覺悟的種子在,現(xiàn)在人多可憐,覺悟的種子都沒有了。古德勉勵我們,天地之間的福祿,我們用現(xiàn)代話來說,大自然的資源就是天地之間的福祿,如果你不存些善心善行,勤奮努力好好的修養(yǎng)自己,這些資源的享受你是得不到的。你這一生沒修,前世修積的很多,所以你這一世能夠得到這一切福祿,我們講物質的享受。說老實話,今天如果談精神生活,誰懂得精神生活?現(xiàn)在的精神生活,大家以為是歡樂場中。你們看唱歌、跳舞、狂歡,那是精神生活嗎?那是在麻醉、在吸毒,那是在找刺激,他哪里懂得精神生活?精神生活要高度的文明,高度的修養(yǎng),他才會懂得,他才會體會得到。今天完全是物質生活,你要是得到了,不多做一點利益社會眾生的事業(yè),你消化不了。這是古人覺悟到、體會到的。
佛在經典里面講得更清楚、更明白,「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你以為出家人這碗飯好吃?細細看看《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你就明白了。但是這個經典,在《大藏經》里面,沒有人看。佛不只在這一部經上講,這類事情佛講過好多遍,好多部經,你不讀《大藏經》,你怎麼會知道?我們是在《藏經》里將這一部分抽出來,講了幾遍,也印出本子供養(yǎng)大眾。幾個人在這個教誨里面省悟過來,覺悟過來?這是值得我們反省,值得我們學習。真正懺悔,改過自新,時時刻刻警惕自己,不能再造惡業(yè)。要學諸佛菩薩以真誠的心待人,無論是什麼人,冤家債主也以真誠的愛心對待他,像佛菩薩一樣平等,一味真誠、慈悲對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有緣,他接受了;沒有緣,他不接受。哪些是有緣人?善心的人、善心善行的人接受了,接受佛菩薩的慈悲;心惡、行惡的人,排斥佛菩薩的慈悲。不是佛菩薩不慈悲,不是佛菩薩不愛護,是他排斥,他不接受。雖然排斥不接受,佛菩薩真誠的愛心,真誠的慈悲,對他并沒有減少一絲毫,我們學佛要從這個地方去學習
【惡星災之。算盡則死。】
最後這一句是這一段的總結。天地鬼神鑒察世間人造作善惡輕重,《感應篇》里面給我們講了六種果報,這是六大類,每一類里面都很復雜,都很繁瑣。第六句講的是『惡星災之』,它的意思也是很深很廣。注解里面講「惡星」是星宿,也是屬於天神一類,我們常講天神惡煞,他是掌管人間一切災禍厄難之神,專門對這些造惡的人,制造一些災難來懲罰世人。這個說法也能說得通,但是意思不夠圓滿。人與這些星宿有什麼關系?現(xiàn)在人把這樁事情可以說是完全疏忽了,不再討論這些事情。在中國古代的教育,尤其是佛法的教育,佛法說到究竟處,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包括這些天地神明在內,跟我們自己是一個整體,息息相關,這在佛法里面叫法身,叫理體,哪有不相關的事!不但相關,而且有密切的關系。
一個人生在世間,念頭不住,剎那剎那生滅。佛在經上跟我們說得好,虛空從哪里來的?世界從哪里來的?眾生從哪里來的?生命從哪里來的?這些現(xiàn)象的演變又是為了些什麼?佛在經典里面教人的都是這些大問題,把這些道理、事實真相一樁一樁給我們解釋清楚、解釋明了,讓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覺悟。覺悟的人就叫佛菩薩,不覺悟的人則叫凡夫,凡夫跟佛菩薩只是覺迷不同而已,除此之外沒有兩樣。天地鬼神、惡星都是眾生,眾緣和合而生,我們曉得都是從一念自性所現(xiàn),一念自性所變,這是佛經里面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要記住。
所以一切法跟我們關系密切,我們起心動念,一念善境界就善,境界是生活環(huán)境,大經上常說「依報隨著正報轉」。一個人心善行善,他的環(huán)境就好,他生活環(huán)境就自在。一個人心惡行惡,他的環(huán)境就不好,他的障礙就很多,就像此地所說的。所以善與善相應,惡與惡招感。中國人對星象的觀念比較差一點,中國人重視五行八字,重視這些。西方人對於星象非常重視,中國人迷信,西方人一樣也迷信,他們也算命,他們也占卜。而西方人算命、占卜,多半是用星象做依據(jù);中國人算命、占卜,多半是依《易經》八卦做依靠。這兩個看起來好像不同,實際上是一樣的。
星象與我們的確有關系。在新加坡有個同修送給我一本預言。這本書聽說是他兒子到莫斯科去旅游,在書店里面偶然發(fā)現(xiàn),買回來帶給我看。這是西方十六世紀法國一個預言家,諾查?丹瑪斯的預言,這個人他的預言在世界上非常著名,他就是根據(jù)星象。這個人學識很淵博,也有像我們中國人所說的特異功能,他的特異功能很強,能夠觀察到未來。他生活在十六世紀,距離我們現(xiàn)在大概是五百年前,他推論一九九九年七月世界有很大的災難,他說人類要毀滅。這個本子翻譯的很好,評論也相當?shù)目陀^正確。他雖然有特異功能,雖然對於星象非常精通,他的預言幾乎百分之九十九都說得很準。這個也好,還有百分之一沒有說準;如果今年七月不出事情,那就是百分之一他沒有說準。
評論里面講,他是基督教的背景,他的思想見解還是受基督教這個框框限制住,沒有辦法超越。佛教里面講的就不一樣,佛教講劫難是可以化解的。他這里面講劫難決定不能化解,人無論是怎麼樣的思想,怎麼樣的行為,都不能夠改變宿命,他的思想就是人一定是照著既定的命運去走。他有個比喻,好像舞臺上演劇本,劇雖然沒演到,但是劇本早就寫成了,一定依照劇本去演戲。一切眾生在這個世間生活,都照他這個劇本去生活,一點都不能改變,這是基督教的思想。就像《了凡四訓》里,孔先生跟袁了凡算這個命運一樣,「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你一生沒法子,就是這個思想。後來了凡遇到云谷禪師,云谷給他一開示,他覺悟了。
所以他們只懂得命運定了,誰定的?他沒有去問。你一生的命運,什麼人給你注定的?如果這一層深究,他就會開悟。命運不是神決定,神要是決定人的命運,人照這個去走作惡,神再要懲罰人,那神不是自己對自己過不去嗎?神寫劇本,為什麼不寫好劇本,而寫惡的劇本呢?這個神也不是個聰明神,是個糊涂神。
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命運是自己造的,佛法講的有道理。命運是你累劫今生造作一切善惡,所感得禍福的果報,是這麼來的?!陡袘非懊嬷v過,只要你回頭,過去造作的惡業(yè)再多,真正回頭、真正懺悔,天地鬼神絕對不會懲罰一個悔過之人。真正懺悔悔過,天地鬼神不會懲罰你。這個道理很深,你要真正能夠相信,真正能夠理解,改過自新,轉禍為福在人一念之間。他看到這些事實真相,這些事實真相有沒有?非??赡苡?,他沒有看錯,但是這個事實真相是可以改變的。如果諾查?丹瑪斯讀過佛經,接受過佛陀的教學,他的看法就不會是這樣的,不可能死在這個里面,一成不變。
今天講到「惡星災之」,我提出這本書,確實今年七、八月間星象很奇怪,這種星象過去所沒有的,這個書里面說得很多,分析的很詳細。太陽系九大行星,包括太陽,這是十個星球,在現(xiàn)在他們用電子計算機算出來,八月十八號在太空當中排成一個十字架,這種星象非常希有,很難有這個現(xiàn)象。星相家講這是最惡劣的星象,「惡星災之」。這個星象的排列會給地球帶來災難,我們用西方人的話來說,這是我們太陽系的磁場,星球這種排列的方式,造成一個最壞的磁場,最不好的磁場,我們地球上生活環(huán)境受極重大的影響。它會影響我們的氣候,影響我們無線電通訊的電波,會起很大的干擾,也可能引發(fā)地震、風暴,不曉得到時候是什麼樣的災難出現(xiàn)。對人的影響,不好的磁場會影響人的情緒,人在這個磁場里面心神不穩(wěn)定,顯得急躁,容易發(fā)怒。人在這種狀況之下,很容易出變化,很容易出情況。如果是個國家的領導人,在這個情況之下,神志不清,容易發(fā)脾氣,一個小不如意,發(fā)動核子戰(zhàn)爭,這個災難就大了。
我們曉得這是非常明顯的事實,我們走到一個地區(qū),或者走到一個房屋,這個房屋里面氣氛非常不好,走進去之後就感覺得很不舒服,毛骨悚然,外國人講磁場,我們中國人講氣氛。這個時候太陽系的氣氛不好,太陽系的磁場不好,容易出事情。他把這個災難就訂在這個時候,這個日期怎麼訂的?從星象上訂的。但是這個星象對我們究竟有多少影響,現(xiàn)在這個時代的這些科學家,甚至於這些西洋占星術,都沒有辦法估計。但是大家都承認,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現(xiàn)象,這是幾乎公認;究竟有多大的危害,沒有人敢說。諾查?丹瑪斯他肯定會有很大的災難,「恐怖大王從天而降」,這個世界上有空前的大劫難,這是他說的。
我們學佛的同學們聽到這句話之後要提高警覺,我們不像他那麼樣的灰心,那麼樣的消極。我們積極、我們努力斷惡修善,從內心里真誠懺悔,好好的念佛,斷惡修善,一定要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事無求,要把我們的愛欲斷掉,要把我們的嗜欲斷掉,嗜是嗜好。這兩種欲望斷掉,你的頭腦就清醒了,你就會覺悟過來,你就有能力應付這個災變。我在新加坡跟李木源居士兩個人建念佛堂,提倡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念佛,別的道場偶爾打個佛七,它是七天,我們這個打七是永恒的,不是七天,也不是七年,永遠打下去。諸位到新加坡念佛堂念佛,全都是精進佛七,二十四小時念佛不中斷。
我們在澳洲布里斯本有個小道場,我昨天通知那邊積極籌備打佛七,結七念佛,也是二十四小時不中斷。那個地方場地比較小,我們可以限定四十八個人,因為只有那麼大的地方。四十八個人念佛念四十九天,七個七連在一起,日夜不間斷。外面的人也可以去參加,要事先報名?,F(xiàn)在社會大家工作都很繁忙,能夠把工作放下,念四十九天佛,不太容易。所以澳洲四十九天的念佛法會,參加的人我們放寬一點,不要限制那麼嚴,他能夠參加一個星期也好,參加兩個星期也好,全程參加當然是最好。我們可以登記,如果人太多了,時間從容來分配,務必使念佛堂每天都保持四十八個人以上,不會少過四十八個人。
佛家說消災免難,念佛是第一殊勝的法門。眾生業(yè)障極重,在佛法里面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個法門都失去了效果,也就是都救不了他,最後還有念佛法門可以幫助他解救危難,他依念佛法門依舊可以得度,念佛在佛門當中是第一殊勝的法門。所以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來對阿彌陀佛贊嘆,稱阿彌陀佛為「光王極尊,佛中之王」,就是這個道理。
今天我們讀到這一句,就想到西方許多星相學家告訴我們,今年八月十八號太陽系星球是一個災難的排列。這個日期距離我們非常非常近了,我們應當有所警惕,知道太陽系的磁場對於我們確實有影響,只有對禪定功深的人、真正有定慧的人,他不受影響;沒有真實定慧的人,沒有不受影響的。
【又有三臺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
這一句是說人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一舉一動、起心動念都有鬼神看到。鬼神當中還有專門鑒察世人善惡,你的心善行善他有記錄,心惡行惡也有記錄。換句話說,天地鬼神那邊有我們一生起心動念、一切造作的完整檔案,比我們世間人警察局、調查局記錄的還要清楚。如果我們明了這一個事實真相,怖畏之心自然就生起來了,對於自己的心行一定會檢點。
『三臺北斗』,這是說四尊神明,在中國民間道教供奉的?!干吓_」管人的生死,「中臺」管人的福報,「下臺」管人的祿命。要用現(xiàn)代的話來說,下臺是管財富,中臺管的是社會的地位,上臺管的是命運。一個人生死壽夭,富貴窮通,都有鬼神在掌管。我們要問,這些人有沒有權力主宰我們生死禍福?說實在話,他們沒有權力主宰,但是他們管轄這些事情。吉兇禍福是我們自己定的,他們來執(zhí)行。就如同我們世間,像類似警察局、調查局這些機構,人要行善他們呈報上去獎勵,人造惡他們報上去執(zhí)行懲罰,他們是鑒察執(zhí)行的單位,并不是主宰。真正的主宰是我們自己,所以命運是自己造的,自作自受。這個道理與事實,我們都要清楚,都要明了??v然造作一些罪過,前面曾經說過,只要你知過能改,天地神明不會懲罰懺悔改過之人。至於佛菩薩更加慈悲,對於造惡墮落惡道眾生,依舊是以慈悲心看待,那是圣人。鬼神還是凡夫,情執(zhí)沒有放下,看人行善他歡喜,見到人造惡他厭惡,他是凡夫。我們今天也是凡夫,以我們自己心情去度量這些天地鬼神,也能夠略知一二。
『北斗』星君,在道教還有南斗星君。南斗主人生,北斗主人死,主就是主管。人到人道里面來投生,南斗星君他來記錄,這些資料留在他那里。人到壽終死亡的時候也有記錄,北斗管這些事情。俗話說,如果人有祈求於神明,應當要向北斗。這些天地鬼神常常輪流降臨在世間,他們的降臨有一定日期,大概每逢兩個月會來一次,或者來兩次,幾乎都是有一定的,好像他們的巡察,什麼時候到某個地區(qū)去巡察。兩個月來一次,這是用中國過去的甲子,六十是一周甲子,所以每兩個月至少他們會來一次。
《業(yè)報因緣經》說:「七星之氣,常結為一星,在人頭上,去頂三寸?!刮覀冎袊艜r候的諺語講「舉頭三尺有神明」,經上講不是三尺,是三寸。一個人心地善良,行為善良,這個人頭頂上有光,光的大小不一樣,色彩不一樣。人見不到,鬼神見到?,F(xiàn)在有一些修禪定的人能見到,心地清凈到某一個程度的人也能見到,還有像一些練氣功的,氣功也是修定的一種,他也能見到。光的顏色最好是金色的,其次是黃色的,最不好是灰色的、黑色的。到黑色這個氣,人的壽命差不多將要盡了。他們叫氣,在佛法里面叫光。由此可知,人不能不修善。
我常說人生實在苦短。我從香港回來,想一想第一次到香港是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去香港,我在那邊住了四個月,講《楞嚴經》。當時邀請我的是圣懷法師、謝道蓮居士,圣懷法師現(xiàn)在還在,謝居士已經走了,去年往生。許許多多當時在一起共修的同修們,一大半都不在了,人生就像一場夢一樣。過去他們居住都是上等高貴的住宅區(qū),我都去過,現(xiàn)在大樓還在,主人換了,使我們深深感觸到無常。自己也一年比一年衰老了,我初到臺灣的時候,我們同學差不多將近有兩百多人,現(xiàn)在剩下來大概五十個都不到,人到這種情形感觸就深了。
佛說得好:「萬般將不去,唯有業(yè)隨身」。為什麼我們還造業(yè)?迷惑。對於這些道理,雖然我們常常讀書、讀經,研教、聽經,總抵不住世間名聞利養(yǎng)、財色名食睡的誘惑,抵不過就造業(yè)。業(yè)是跟著你走的,你造作善業(yè),你有善報;你造作惡業(yè),那就有惡報。善惡報應不是鬼神加給我們,也不是佛菩薩,也不是上帝、閻羅王給我們,一切吉兇禍福全是自己造的,自作自受。只有真正明白這個道理的人,了解事實真相,心才平靜,縱然遭遇一切災禍,也不會怨天尤人;受到別人的侮辱、陷害,也不會埋怨於人,知道這是因果報應。我過去不得罪人,今天別人就不會得罪我;我過去沒有陷害人,今天別人怎麼會陷害我?我們受人侮辱,受人毀謗,受人陷害,都是自己造的,自己應當要承受,歡歡喜喜的承受,這筆帳就了了。欠命要還命,欠債要還錢,果報通三世,哪里能夠逃得過?
你就是成佛了,到六道里面示現(xiàn)度化眾生,也不能逃過先世的業(yè)報。我們在書本里面讀過,孔老夫子「在陳絕糧」,釋迦牟尼佛有三個月「馬麥之報」。佛在經上跟大家說過,前世的業(yè)因,這個時候緣成熟了,成佛都沒有辦法逃過果報。宗門里面野狐禪的公案,很多同修都熟悉,唐朝百丈禪師的故事。百丈大師每天講經,有一個老人住在後山,天天來聽經。到講經的時候他就來了,一般人不認識,百丈大師知道他不是人,我們俗話講他是狐仙。有一天這個老人向百丈大師請教,說明他自己墮落的經過,他前世是一位講經說法的法師,聽眾向他發(fā)問,他答錯了背因果,墮落狐貍身,已經有五百多年?,F(xiàn)在沒有辦法脫離畜生道,求百丈大師幫助他。百丈大師說:「可以,明天講經的時候你出來發(fā)問,你把過去那個聽眾問你的話,你照樣提出來問我?!沟降诙欤麄儍蓚€就表演,這個老狐貍精就提出來,請教大師:「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這個意思就是說,真正修行證道證果的人,證究竟圓滿的果是佛陀,佛陀還落不落因果?百丈大師答覆:「不昧因果」。從前那個法師(老狐貍)答覆:「不落因果」,就錯一個字,他把它改正過來,「不昧因果」。不昧是什麼?果報要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昧,不是沒有因果。
世間圣人,孔老夫子「在陳絕糧」是前世的果報。釋迦牟尼佛托缽沒得吃,遇到饑荒,人家把喂馬吃的這些東西拿來供養(yǎng)佛,佛也接受。前世造的不善因,這一生還是要受果報,他清楚、他明白。所以修行人接受任何逆緣、惡人,知道很清楚,還命的應該還命,還債的應當還債,歡歡喜喜還了之後就清楚了。安世高的傳記里面,我們看到那是個修行證果的人,到中國來還兩次命債。前生他是誤殺別人,這一生當中也會有兩次被人誤殺,傳記里都寫得很清楚。因此我們才完全肯定,人在世間若是說占人家的便宜,沒這回事情;你要是吃虧了,也沒有這個事情。你這一生占人便宜,來生還人家;這一生吃虧了,來生有福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天地鬼神看得很清楚、很明白。
造作罪業(yè)一定折福損壽,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記載這些事情很多很多?,F(xiàn)前這些果報,可以說是更明顯,我們沒有能覺察出來,這是我們太粗心、太大意了。只要頭腦冷靜一點,細心觀察我們周邊,因果報應,清清楚楚、歷歷分明。然後你就證明,佛的經典、古圣先賢的教誨,一點都不錯。我們疏忽,那只是自欺欺人。過去李老師常說,人要往遠處看。什麼叫遠處?來生是遠處。這一生是近處,看這一生,你看得太近了。你要往來生看,往後生看,你就曉得自己應該怎麼做。怎麼做對自己有利,怎麼做對自己有害,現(xiàn)在幾個人懂得利害?希望我們大家珍惜這段因緣,認真努力來修學。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
現(xiàn)代不但是年輕人,中年人也都包括在其中,聽到這些話總以為是迷信,用「迷信」兩個字就把這些事實否定掉了,而他的果報不堪設想,在明眼人的眼里是非常值得惋惜的一樁事情。古圣先賢累積千萬年的經驗,現(xiàn)代的科學技術它的歷史很短,還不足三百年,而科學技術現(xiàn)在還在不斷的發(fā)展??臻g的維次,他們是證實了,但是不能突破。假設科技再向前邁進,有一天有能力突破空間維次,這些鬼神的狀況、六道的狀況就可以見到。我在美國、加拿大住的時間長,那邊的人盛行催眠術,用催眠的方式叫受催眠的人說出他的前生,他的過去生。這些資料相當豐富,出版物也愈來愈多,他們證明確確實實有六道輪回的存在,有六道輪回的事實。可是鬼神對人間的鑒察這件事,催眠術達不到,也沒有辦法明了這些事實真相。從諸佛菩薩、古圣先賢教誨當中,我們知道人生在世,起心動念、點點滴滴都有鬼神在那里看。
我們佛法講有同生、同名這兩個神,常住在人的肩膀上。我們左右兩個肩膀,這兩個神常住肩膀,不會離開。「三尸神」是住在我們內臟里面,這個很不可思議??墒悄銈冊浛催^,從美國帶回來的《古老的預言》,《古老的預言》里面有一個人,他有一個特殊的能力,幫人看病。那個病人不在面前也沒有關系,距離他幾十里、幾百里都沒有關系,只要告訴他姓名、住的地址,他就能夠去看病。他到哪里看?到他五臟六腑里面去看,他能夠跑到人內臟里面,看你的心肝脾肺哪個地方不正常,他說出來後,旁邊有人記錄,那個錄像帶你們都看過。三尸神就是屬於這一類的。
從注解里面看,三尸神好像是姐妹三個在人身中。上尸神在人頭里面,他能夠叫人胡思亂想,能夠叫人眼昏,頭發(fā)脫落;中尸神住在人的腸胃里面,他叫你好吃,叫你健忘,叫你做壞事;下尸神住在人腳里面,也是叫你好色、好貪、好殺。三尸神希望你早一天死,死了之後,這三個神就變成鬼,鬼再受人家祭祀血食。所以一個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什麼人對你最清楚?三尸神非常非常清楚。
『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一個甲子有一個庚申,中國古代記年月日都是用甲子。你們算命排八字就曉得,年用甲子排,六十年一甲子,月也用甲子排,兩個月一個甲子,所以六十天當中有一個庚申日。
『上詣天曹』,這一天三尸神就去告狀?!柑觳堋苟喟胧侵杆耐跆旄崂欤剿耐跆?、忉利天那里去報告。
諸位要曉得,這樁事情不管你信不信,不是說信則有,不信則無。如果不信則無,圣賢人給我們講這些話,不就是找我們麻煩,那怎麼能對得起人。不信也有。中國人有,外國人也有,沒有一個能夠幸免。造作一切罪業(yè),還沒有得到惡報,這是什麼原因?過去生中,你造的福太大了,這一生當中造作的罪業(yè)當然是折福,折福之後你還有余福,還有多余的你還在享福,是這麼個道理。如果你明白這個道理,這一生斷惡修善,你的福報更殊勝,生生世世都享不盡,這都是實在話。所以人為什麼要造罪業(yè)?古人也有一個說法,三尸神就是一個人的三魂,我們常講三魂七魄,這是中國人古老的講法。道家有道家的說法,「因魄有精,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魂魄的來源是這個講法。
圣人對於一切境界,他不用妄想心,而用真心。什麼叫真心?沒有妄念的那個心,就叫真心。用這個心對外面境界是純善,誰會用這種心?說實在話,只有佛菩薩、真正覺悟的人?!肚鍍艚洝防锩嬷v:「人神好清」。我們的妄想心把清凈擾亂了,心本來是清凈的,欲望把清凈心動搖了,所以你的心不清不凈,不清不凈的心是凡夫。由此可知,清凈心就是自性,清凈心就是真心。我們要恢復到清凈心,能夠以清凈心處事待人接物,這個人就是佛菩薩。從經典里面,我們要體會這一層的意思。學佛最高的目的就是「轉凡成圣」。佛的教學教人三個轉變:第一個「轉惡為善」,第二個「轉迷為悟」,第三個「轉凡為圣」,你要曉得從哪里轉起。
我們的心本來是真誠的、是清凈的、是平等的、是覺悟的、是慈悲的,現(xiàn)在這五條全都沒有了,現(xiàn)在變成虛偽、變成染污、變成驕慢、變成愚癡、變成自私自利。我們想想是不是這樣?自己如是,再看看周邊的人也如是,所以這個世間會有劫難,會有天災人禍。我們今天生在這個大災難的邊緣,說不定很快就遭遇到了,怎麼樣來挽救?怎麼樣能夠避免?趨吉避兇這個觀念,古今中外一切眾生人人皆有,但是怎麼趨吉避兇不知道。這個地方有災難不好,我們另外找個地方去移民,行不行?不見得。諺語所謂「在劫難逃」,你在這個劫數(shù)之中,你逃到哪個地方都沒有用,你還是要受這個劫難,這是一定的道理,這是真理。
要怎樣才能夠避免?一定從心地里面做個轉變,這是正確的。這個地區(qū)遭難,你還能夠避免,這是佛家講共業(yè)當中有別業(yè),別業(yè)是不共業(yè)。所以我們如何恢復我們的清凈心、平等心?我說這五句,只要一句恢復,其他的四句統(tǒng)統(tǒng)都恢復了。一條就具足其他的四條,任何一條都圓滿具足其他的四條,《華嚴經》上講「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我們從這個地方做個轉變。一定要斷,要放下,從根本上下手,把愛欲放下,把嗜欲放下,嗜欲是嗜好,心里面所喜歡的,遠離名聞利養(yǎng),遠離「財色名食睡」五欲,這樣才能消災免難。如果你的愛欲、嗜欲不能放下,這個世間無論你躲避到什麼地方,你都逃不過劫難,我們要懂這個道理。
佛經常說:「以智慧劍破煩惱賊,以智慧刀裂煩惱網(wǎng),以智慧火燒煩惱薪」,這是佛在大小乘經論里常說,尤其是許多大乘經論佛說得很多。在《華嚴經》里面,佛教我們如何轉變。說到轉變道理方法之多,確實無過於《華嚴》,經文分量大,所以說得很詳細,不斷的重復,讓我們有機會長時間的薰修,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今天學佛這麼久了,為什麼得不到效果?實在說,薰習的時間不夠,我們的煩惱習氣太重,我們的意念太惡,縱然我們的口善、行善,可是意不善。意不善,行善、口善都不踏實,所以功夫不得力,劫難不能避免,道理在此地。
必須做一個真實轉變,真實轉變里面,關鍵的所在是深入經藏。深入經藏,談何容易?今天大家不讀古書了,不但不讀古書,不愿意讀書,看到書就厭倦,這怎麼行?現(xiàn)在科技發(fā)達,我們可以盡量利用現(xiàn)前的工具,錄像帶、錄音帶。諸位想想,過去的古人,幾千年前、幾萬年前,為什麼把重要的文獻刻在石頭上?我們現(xiàn)在明了,過去科技也有這樣發(fā)達,可能比我們現(xiàn)在發(fā)達得更高,一個大毀滅全就完了,唯有石頭存在?,F(xiàn)在科技這些東西,你們常常講VCD、CD可以保存兩百年,真能保存兩百年嗎?哪一天我們這個世間電力完全沒有了,這些東西全都不存在了,所以它不如書本,書本可以保存。可是書本保存也有限度,將來紙張會變成灰,幾百年之後紙張變成灰,書也沒有了。所以中國那些老祖宗把佛經刻在石頭上,可以永久傳下去。我們到北京房山去看看石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東西才能真正永久保存??萍紩绲?,我們能夠體驗到什麼叫真實智慧。現(xiàn)在有這些工具要盡快的去利用,不要想沒有關系,這個可以保存兩百年,今天不聽,明天聽,明天沒有時間聽,後天還有時間,慢慢來。到後天命沒了,你還聽個什麼?要懂得這些道理。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這八個字就是一段。這篇文字一開始,就給我們說明業(yè)因果報的原理,接著就給我們說這些事實真相,種善因一定得善果,造惡因決定免不了惡報,再緊接著就是天地鬼神的鑒察。這樁事情古人多半能夠相信,而現(xiàn)代人認為這是迷信,把這樁事情統(tǒng)統(tǒng)都疏忽掉了,所以才會感應得巨大的災禍。
有很多人認為這是自然災害,不是人為的。這種想法、說法決定是錯誤的,他不知道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我們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所以我們起心動念跟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都是息息相關、都是關聯(lián)的。這個道理,佛經里面講得多、講得詳細,如果我們不能夠深入經藏,對於這些理事就很難體會得到,再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自然就造很重的惡業(yè)。造這些惡業(yè)自己不知道,自己如果知道自己在造業(yè),這個人就開悟,佛家講就覺悟了。覺悟就能回頭,覺悟就能得救,回頭是岸,就能夠超越一切災難,就能夠脫離六道、十法界,他就作佛、作菩薩去了。
可是這種根性的人,在世間真的是鳳毛麟角,億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人。佛在經上講,這個人是過去生中,無量劫來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了,才會有這個現(xiàn)象。大多數(shù)人不覺,佛菩薩對於這些人并不舍棄,慈悲到了極處,依舊示現(xiàn)在眾生間、在六道,以種種方便啟發(fā)眾生的覺性。一時、一生做不到,可以用多生多劫。我們今天在這一生當中能夠省悟,又何嘗不是佛菩薩多生多劫的啟示,我們這才恍然大悟,這正說明了「佛氏門中,不舍一人」??墒窃谖覀儧]有領悟之前,沒有回頭之前,苦海茫茫,業(yè)報不可思議,有誰知道?
眼前我們也看到很大的災難,這些災難從哪里來的?業(yè)力造成的。誰的業(yè)力?真正契入佛法的人知道,自己的業(yè)力。為什麼眾生不能向善?我們再把范圍縮小,為什麼我們自己的同修不能好好的修行,不能夠如理如法的修行?我自己沒有做好,我不是一個好樣子,責任我要承擔,不能夠推卸給別人;自己一定要做一個很好的榜樣,就是自度度他。確實做很好的榜樣,這個眾生還不能夠感悟,那是他的業(yè)障深重,我們還繼續(xù)不斷努力幫助他。就像經上講用種種方便,長時間的幫助他,總有一天他明白了,他回頭了,我們教化的功德是有結果的,決定不是白費。
《感應篇》里面講這些鬼神鑒察人間,說了三段:第一段講天神;第二段講三尸神,三尸神是我們佛門講的識神,神識;今天我們看這兩句是灶神。灶神是鑒察一個人家的家庭,前面講的天神、三尸神是鑒察我們個人。這是鑒察家庭,你這一家行善行惡他都清楚。在中國,過去民間每一家都供養(yǎng)灶神,年歲大一點的人記憶應該很深刻,在過去一般家庭廚房里面都燒灶,不像現(xiàn)代化用電器。燒灶,建灶的時候就給灶神留了一個位置,留個小龕,里面供養(yǎng)灶神。我還記得灶神龕的旁邊有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叫「上天做好事」,下聯(lián)是「下地保平安」。習俗是臘月二十四,灶神就升天去報告你這一家人這一年所造的善惡?,F(xiàn)在人說這是迷信,每一家也不供灶神。不供灶神,灶神還管不管你家里?依舊照管,絕對不是你不供他就不管,不供他還是照管。所以從天地鬼神的鑒察,我們了解一個事實真相,吉兇禍福都有預兆、有預警,預先來警告你。這個預警,在我們現(xiàn)前環(huán)境里面太多太多了,只要你頭腦冷靜,細心觀察,幾乎我們六根所接觸的,無一不是預警。這個預警很不好、很不利,所以我們自己一定要做一個大轉變。
我二十六歲接觸到佛法,那個時候我感覺得已經太晚太晚了。我一接觸佛法,章嘉大師就把這些事情教給我,我能相信,我能接受,我能夠依教奉行。老師的教誨句句都是真實的,所以我感恩,一輩子生活在感恩之中。我?guī)椭鷦e人,我教導別人,也是過去老師教我這種心態(tài),真誠、清凈、平等,沒有分別,對世間一切人事物沒有需求。尤其現(xiàn)在年歲大了,晚年還有什麼放不下的?要依照業(yè)報,我早就走了,離開這個世間。這也是給諸位做一個樣子,諸位看看我這個樣子,你應該有所啟示。
我這一生沒有壽命、沒有福報,佛法講前世大概是修慧不修福,幸虧有一點智慧,跟眾生結了一些善緣,所以遇到都是很好的善知識。本身就一個條件,我跟諸位也講過好多遍,我好學,我肯學,歡喜親近善知識,歡喜讀善書,這是我本身具足的條件。但是我沒有福報,現(xiàn)在大家看到我有一點福報了。上個月裕民法師到這兒來看我,那個法師會算命,他給我算,他說:「法師,你走老運,你現(xiàn)在心想事成,做什麼都順利、都成就,壽命也延長?!刮叶紱]有求,我沒有求福,也沒有求壽。
往年李炳南老居士在臺中講經教學,看到學生當中有命薄的人、短命的人、沒有福的人,李老師特別勸導他們發(fā)心弘法利生,老師說:「弘法利生是世間第一大福」。我也是他勸導我,我才走上這條路,真有效果。但是一定要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發(fā)心為佛菩薩工作,為一切眾生服務。一切眾生有福,佛菩薩需要你服務,自然得到諸佛護念,天龍善神擁護,你不要去找他,他自然就來了。決不要用心機,自己要想做什麼、做什麼,那就錯了,那就決定造業(yè)。造業(yè)是減損自己的福報,這是說你過去生中修積的福報減損了?!读朔菜挠枴?、《感應篇》里面說這麼多話,實在講只是說一樁事情,「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都是你自己定的,說明世出世法就是一個大的因緣果報。你明白這個道理,你種善因,「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你的果報就殊勝。
學佛,佛就是我們的典型,佛就是我們的模范,佛的心清凈、平等、真誠,佛對於一切眾生慈悲愛護,照顧無微不至,真誠恭敬對人、對事、對物,我們要細心觀察,要知道怎樣去學習。佛不但是言教,佛有身教,佛教我們的都是盡善盡美。所以契入佛的境界,我們的活動空間就大了,活動空間是盡虛空遍法界,你所想的、所考量的絕對不是一個小圈圈,絕對不是一個世界,而是無量無邊諸佛剎土。這個胸襟多大,正所謂「量大福大」,所以佛的福慧圓滿,沒有不能夠包容的。我們今天看一個道場,幾個出家人住在一起,彼此都不能互相容忍,他還有什麼福報?他那個福報可憐,太小了;享盡了,三途去了。這些事理的真相,我們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了。
灶神真有,決不是假的。不但有灶神,這一個家庭里面鬼神很多,門有門神,諸位要是念念《禮記》,你就曉得原來是每一個房間、每一個角落里都住的有鬼神。我們起心動念、所作所為,人沒有看見,鬼神看得很清楚。明朝俞凈意居士遇灶神記,這一篇文字是他的同鄉(xiāng)記錄的,全都是事實。這篇文字附印在《了凡四訓》的後面,我們過去曾經講過一遍,也講得很詳細,可以做參考。遇灶神,不止俞凈意一個人,我們在古人的筆記里面看到很多,它這一篇寫得最詳細、寫得最精彩,是印光法師把它流通的。
讀書人、修行人往往自己以為很善良,別人看起來你也很不錯,每天都是做一些善事,說好話,行善事。俞凈意早年亦復如是。但是一生貧窮潦倒,自己以為自己都行善,沒有做過什麼惡,老天爺這個果報不公平。灶神很慈悲,灶神知道他是個讀書人,來點化他,他能接受,他能反省,這才示現(xiàn)。告訴他:「你的行為好像是善,你的念頭太惡了(意惡),你自己不能夠反省。因為你的念頭惡(意惡),你所行的善都不是實在的,都不是真的。所以天地鬼神鑒察你從年初一到臘月三十,沒有一樁是真的善事,全是敷衍,假的,做樣子給人家看的;假善,不是真善。」灶神給他這一點化,他恍然大悟,他才真正曉得。
人造作惡業(yè)不怕,怕的是不能回頭,怕的是不能覺悟??匣仡^,肯覺悟,都有救。個人如是,家庭也如是,社會、國家、世界都是一個道理。大家都知道現(xiàn)在劫難現(xiàn)前,這個劫難有沒有救?決定有救。從哪里救起?從人心救起,從自己心里面救起。自己的心必須要做一個大轉變,斷惡修善,破迷開悟,就得救了。希望大家要認真、要努力,要改過自新。不但自己得度,也幫助了別人,這才是莫大功德。
【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有數(shù)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
這兩句是鬼神鑒察這一段的總結。昨天說到灶神,《俞凈意居士遇灶神記》里面,灶神給他說的幾句話很值得我們警惕,他所犯的毛病也正是我們現(xiàn)前自己所犯的毛病。自己犯的毛病,自己確實不知道,總以為自己所想的、所說的、所做的都是對的,別人都是不對,這個問題非常嚴重,這在佛法里面就是迷惑顛倒。佛經上說到嚴重的地方,比喻「一闡提」,這就是一闡提人?!敢魂U提」是梵語,意思是沒有善根,佛菩薩都不能救他,他不知道回頭,不知道覺悟。這種原因要怎麼樣消除?我們冷靜的去思惟,依舊還是要讀書,不讀圣賢書怎麼可能覺悟?迷,說實在的話,就像泥坑一樣愈陷愈深,不容易出來。讀圣賢書,天天親近圣賢,長久薰習,慢慢就會覺悟。這是中國自古以來,老人為什麼叫小孩要念圣賢書,要讀佛經,道理在此地。
俞凈意能夠回頭,還是過去讀古書的底子厚。今人跟他說這些話,他為什麼不能回頭?他沒有這個底子,這是我們深深覺悟到的。灶神說:「你的意惡太重,專務虛名?!拐f的話很多,那都不必講,這兩句話是重點。你所行的善,做得很多,都不是真的,沽名釣譽。又說:「天地鬼神天天在鑒察,天天在看著你。你在鬼神面前的禱告,好像也很懇切,也有那麼一點誠意,可是你處事待人接物,與你在天神禱告并不相應。」天神慈悲,中國過去一般念書人都相信有玉皇大帝,這是其他宗教里面講的上帝。他說,上帝命令這些鑒察世間善惡的鬼神到這兒來看你,看你多少年來沒有做一樁真正的善事,你所做的善事是附和別人的;換句話說,別人不做,你決不會主動去做??茨阍谒骄营毺幍臅r候,看到你的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高己就是自己很高,瞧不起別人)、憶往期來念(想過去,希望將來)、恩仇報復念,你這些妄想雜念太多太多了,說不盡!這都是意惡。這種意惡固結在你心中,天地鬼神已經記錄在檔案里面很多很多了,你逃禍且不暇,你到哪里去求福?
這幾句話說了之後,俞凈意這才是當頭一棒,把他打醒了。他跪在灶神面前(灶神是示現(xiàn)一個人身)說,你一定是神仙,你對我知道這麼清楚。求他幫助,求他救援,他還有一念這個心。現(xiàn)在人聽到這個,絕不理會,也不會相信,認為是迷信。自己以為是個科學頭腦,世間人所不及,他怎麼能接受?現(xiàn)在人改過難,太難太難!他有一念悔改之心,灶神來幫助他,教他從今而後,凡是貪念、淫念、客氣念、妄想雜念,一概把它收拾得乾乾凈凈。
前天你們聽到悟正師報告他弟弟往生,他的修行過程沒講清楚,昨天補出來了,我還沒有聽??墒撬母改父嬖V我,他在修行過程當中,一天難得說兩、三句話,家人跟他打招呼說話他都拒絕,「不要跟我說話」,用心專到這種程度。這就是他往生的秘訣,他心定了,他萬緣真的放下了?!栋浲咏洝飞现v的時間比這個更短,你們大家都念得很熟,「若一日、二日到若七日」。有沒有七天念佛成功的?有,《凈土圣賢錄》上有記載,《往生傳》上也有記載。真肯回頭,徹底放下,這個人就能成就,所以這個法門殊勝到極處。
我常常勸諸位同學們,我們修行第一要「存好心」,心里面純善無惡,惡念、惡事、惡人都不可以放在心上,專門看別人的善處,專門看別人的好處,我們這一生就生活在純善無惡的環(huán)境當中。不要說其他的成就,你的心情多麼愉快,多快樂!每天想別人的壞處,記別人的怨仇,你這一生生活在極惡劣的環(huán)境里面,你活得好痛苦,活得好辛苦。由此可知,苦樂都在自己一念之間,不是別人加給你的,是你自己念頭轉變出來的。懂得這個道理,為什麼不把念頭轉成佛念?念念念阿彌陀佛,念念念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我們雖然沒有到極樂世界去,現(xiàn)前就生活在極樂世界了?,F(xiàn)前我們心情是生活在極樂世界,壽命終了,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所以萬緣要放下。龐居士教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無事不是我們什麼事都不做,你又把意思會錯了。什麼事情都照作,心里決定沒有牽掛。無事是講心無事,不是說身無事,身沒有妨礙,《華嚴經》上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什麼東西是障礙?心里有念頭是障礙。
俞凈意在傳記里面說到,他言也善,行也善,意不善,所以行善、言善都不生效,都變成虛偽的,假的,不是真的。如果心善、意善,那是真善,這是善惡的根源。灶神勉勵他,先要存好心,存一個純善之心,然後隨分隨力去做好事,你力量能做得到的盡量去做。做的時候要做得乾乾凈凈,決不求果報。為了果報去行善,你的意已經不善了,為什麼?有條件的。無條件的善是真善,不求果報的善行,果報最殊勝。不求名,不求利養(yǎng),什麼都不求,全心全力的幫助別人,能夠舍己為人。事情不管是難易、不管是大小,要誠誠懇懇、老老實實的去做。真正力量做不到的,我們要有這個好心,所謂「心有余而力不足」,這一念心就有感應,這一念心果然真純,諸佛護念,龍?zhí)焐粕駚韼椭?;換句話說,增加你的力量,使你的愿心能夠圓滿,你不是為自己,你是為眾生,你是為佛法。
今天在新加坡,諸位親眼看到,李木源居士不是一個有力量的人,他有個誠意,有真誠的心愿,為佛法久住世間,為眾生真實利益,所以感得諸佛菩薩幫助他,沒有力量也能滿愿,也能把這個事情做成。這不是我們空口在這兒說白話,這是一般宗教里面講的見證,佛法里面講的作證轉,證明擺在面前。我們讀經,我們聞法,我們看到這些事實,這還能不相信嗎?還能不覺悟嗎?我們曉得我們自己過去生中沒修福,這一生當中不知道惜福,不知道修福,而在糟蹋福報??墒俏覀兩钸€能過得去,諸佛菩薩慈悲,還常常給我們示警,來示現(xiàn)警惕我們,來示現(xiàn)勉勵我們,我們從這個地方要增長信心。
有一些護法菩薩,幾乎每個地方都有,來給我說,要送土地給我、送房子給我、送錢給我,這都是諸佛菩薩加持的。我可以接收,但是接收了有什麼用處?覺得沒用,於是我都謝謝,謝絕了。這里面有個什麼訊息,你們諸位能不能覺察到?只要我們需要助緣,立刻就現(xiàn)前,這是提供我們強烈的一個訊息。今天我們真的有三百人、五百人真正修行,一個大道場立刻就現(xiàn)前,幾百人住的地方,幾千人住的地方,不要操一點心。這些訊息告訴我們這樁事情,我們要不辜負佛菩薩,要不辜負這些護法的長者們,就要加功用行,認真努力。發(fā)心要幫助我們的人,都是誠心誠意,不是虛偽的,我們還要祈求什麼福報?沒有必要了。我們一心一意為佛菩薩工作,為一切眾生服務。你只要堅持這個理念,認真努力去做這樁事情,決定不自欺、不欺人,一切助緣自然成就。
那正是像俞凈意回過頭來之後,他能夠依教奉行,他深深了解因果報應的道理與事實,所以「動則萬善相隨,靜則一念不生」,這兩句話要緊,能夠改變他的命運,就是這兩句話?!竸印?,起心動念為眾生、為佛法,為自己一念不生,老實念佛。他活到八十八歲,生了四個兒子,死了三個,有一個從小就不見了,從他行善之後,這個兒子是不期而遇又找到了。他的小兒子是小的時候去玩,誤上人家的船,結果船開走了,以後就被當作人口賣掉。還算不錯,被一個太監(jiān)買去了。這個太監(jiān)也非常之好,太監(jiān)沒有兒子,買了幾個小孩當作自己的兒子,將來養(yǎng)兒防老。
以後俞凈意做了官,功名也成就了,行善積德,把業(yè)報整個轉過來了。就去拜見這個老太監(jiān),老太監(jiān)叫他收養(yǎng)的幾個年輕人跟他見面。一見面,看到一個跟他的兒子面貌很像,但是很多年沒見面,就問他:「你是哪里人?」這小孩就說出來,他馬上就流眼淚。他說:「你腳底下是不是有兩個痣?」脫下來一看,果然沒錯,真的是他的兒子。這個太監(jiān)就把這個小孩送給他,以後也讀書,也成名了。他這個小孩也生了不少小孩,兒孫滿堂,善有善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队醿粢夤鲈钌裼洝罚以浿v解過,好像有錄音帶。
在結論里面,這個人過失的大小、輕重都有鬼神在做記錄,都有檔案。諸位要曉得,閻羅王那里有我們詳細的檔案,四王天那里也有我們詳細的檔案,忉利天那個地方也有詳細的檔案,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決不是嚇人的。我們起心動念都在檔案里面,你往哪里逃?你逃不掉的。從前念書人相信這些事情,起心動念他會收歛;現(xiàn)在人真的是迷惑顛倒,胡作妄為,不知道果報的恐怖,不知道起心動念之可怕。
大的惡『奪紀』,「奪紀」是減壽,紀是十二年,你的壽命減少十二歲??墒悄阈奚品e德增紀,增一紀就是你的壽命增加十二歲,增二紀就是增加二十四歲,我們在古書里頭常??吹健?
小惡則『奪算』,「算」也是減損你的福報,減損你的壽命。
從這一段話里面,我們就曉得一個人一生、一心、一家、一個地區(qū),都有天地鬼神圍繞在我們的周邊。古圣先賢、諸佛菩薩無非是教我們斷惡修善,尤其是慎獨,獨是自己一個人相處的時候。人多顧到面子,總是要裝模作樣,沒有人的時候原形畢露,這是最可怕。能夠獨居一室,也沒有一絲毫欺罔之心,沒有一絲毫不善之念,這個修行才有根基,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其過大小有數(shù)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
過失大小有幾百種,這個『事』是種類,每一種里面,實在講都是無量無邊。古德說「非義而動」,那就是「過」。義是應當?shù)?。你的思想行為都是不應當?shù)?,那就是過失。過失有大小,大的就是罪孽,小的叫過失。罪過,天地鬼神都見到了,諸佛菩薩看得更清楚。說實在話,天地鬼神所見的,我們常講當然之事,諸佛菩薩還能夠看到所以然之理,就是你為什麼迷惑?你為什麼造業(yè)?你為什麼受報?
何以說諸佛菩薩能見到所以然之理?大家在《無量壽經》上讀過,極樂世界的人,即使是剛剛往生,下品下生,他們的能力都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心遍知;換句話說,對你這個人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那些情況,他都了解,所以他知道所以然的道理,累劫惡業(yè)的積習,累劫養(yǎng)成了一個惡習慣、惡習氣,不容易改掉。我們在《地藏經》上看到,世間有一些不善之人,業(yè)障習氣很重,過去生中從惡道中來,還帶著有惡道殘余的習氣。像這一些道理,天地鬼神就未必能看得清楚。阿羅漢他的能力能看一個人五百世,過去五百世他能看到,五百世以前,再往上去,他就看不到。所以必須徹底明了,說法才能夠契機,才知道用什麼方便法來幫助這一些苦難的眾生。《感應篇》在此地講的也是個原則,原則是一般性的,只要人能夠遵守,決定得利益。
在過去,中國「儒、釋、道」三教都是從事於社會教育工作,也都是多元文化一體的思想,對中國社會有很大的貢獻。三教雖然有別,但是也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無論修學哪一個道門,決定是以「積德」為本,這是三教公認的。積德從哪里積起?從心地上做功夫,心地一定要光明磊落。佛家講「超凡入圣」,凡是什麼?凡情,我們今天講情緒,情緒就是凡情。也就是說情緒在用事,情緒用事就有過失,我們常講感情用事。能夠把情執(zhí)放下了、舍棄了,這個人就是圣,圣就是個明白人、覺悟的人,圣的定義就如此。所以作圣,就是做個明白人,做個覺悟的人。如果不把情執(zhí)轉變成智慧,你就做不了圣;換句話說,你永遠不會明白,永遠不會覺悟。
情執(zhí)從哪里發(fā)生的?佛法從理上講,從你分別執(zhí)著四相上發(fā)生的。四相就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你分別這個四相,執(zhí)著這個四相,這是情執(zhí)的來源。因為你分別執(zhí)著,所以你才會有自私自利,你才會有是非人我,你才會有貪瞋癡慢;不但你的言行造業(yè),起心動念都造業(yè)。
前面跟諸位說了一個大概,起心動念是意惡,你心惡,心不好。佛菩薩覺悟了、明白了,覺悟的人,沒有我,沒有自己,所以才能夠真正的尊敬別人。明白人才能做到,儒家也是如此,明白之後才懂得「自卑而尊人」,自己謙虛卑下,尊重別人。只有迷惑的人才自高自大,自己抬得很高,瞧得起別人,受不得委屈。受一點點委屈,就懷恨在心,念念不忘,最後感召不如意的果報。大家都曉得,瞋恨墮地獄。所以佛菩薩為什麼不住六道?為什麼不住十法界?示現(xiàn)在六道里面,人家還是住一真法界。道理在哪里?沒有我,沒有我才能夠卑下。覺悟的人處卑下,他快樂,他自在;只有迷惑的人才高高在上。這個道理,諸位細細去思惟,細心的去體會,受用無窮。
真正了解三世因果,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提示,人與人之間決定沒有占便宜的,也決定沒有吃虧。你占人家的便宜,將來要還債,欠命的要還命,欠錢的要還錢,《紅樓夢》里說,欠人眼淚要還人眼淚,這個事都是真的,不是假的。唯有真正覺悟、真正明白的人,他不造業(yè)了,他才真正做到隨緣度日。
在隨緣里面成就自己的功德,「十大愿王」講的「隨喜功德」。功德是什麼?性德的流露就是功德。這里面最重要的一個觀念,我們沒有辦法建立。如果這個觀念能夠建立,菩薩道就不是個難事情,積功累德那是輕而易舉之事。什麼觀念?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這個觀念我們沒辦法建立,而諸佛菩薩都是這個觀念。佛證得清凈法身,法身是什麼?法身就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肯定是自己,決定沒有絲毫疑惑,就是自己,真是自己,這個人就成佛了,他證得清凈法身。所以他為一切眾生服務就是為自己服務,還有什麼話說?還有什麼好執(zhí)著的?不是為別人,是為自己。
我在講經的時候講過,宇宙是怎麼復雜,我們這個身體也是怎麼復雜,我們身體是宇宙的濃縮,宇宙是我們這個身體的擴大,這里面復雜的狀況不增不減,完全相同。所以我們這個身體是個小宇宙,小宇宙跟大宇宙是一不是二?!度A嚴經》上講「小大包容」,大能包容小,小也包容大,「芥子納須彌,須彌納芥子」,這才是不思議的境界。諸佛菩薩在無量無邊剎土里面,幫助一些沒有覺悟的眾生,就是從這個觀念上出發(fā)的,從這個觀念上建立的。所以法是不思議法,人也是不思議人。我們讀《地藏菩薩本愿經》青蓮法師的綸貫,他在「五重玄義」里面,每一條都加上「不思議」,很有道理。如果他自己沒有契入這個境界,這個話他說不出來。他對於事實真相體會到了,認知了,契入這個境界,所以他才能說得出來。
我們讀了,有幾成的體會?我們?yōu)槭颤N不能體會?這里面有障礙,障礙不外乎「煩惱障」與「所知障」。煩惱障就是是非人我、貪瞋癡慢,所知障就是對於學術知識方面的成見。如果是因果上面的成見,那還是屬於煩惱障,見思煩惱里面的一類。屬於知識的,這個叫所知障,自以為是,所以事實真相你就見不到。我們在這個地方要用功夫,去一分障礙,你的智慧就往外透一分。這個障礙怎麼去法,我們要明了。障礙的除去,就是對於這些情執(zhí)分別逐漸逐漸淡了,不像過去那麼嚴重,一年比一年淡,一月比一月輕,分別執(zhí)著輕了、淡了,這就是分分離開了。菩薩五十一個階級,凈土四土三輩九品,都是這個樣子。煩惱習氣少一分,你的品位就增高一層,到煩惱習氣統(tǒng)統(tǒng)斷盡了,你就圓滿成佛。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那就是他的煩惱,所以他還得不到圓滿,他的功德還沒有成就,沒有究竟成就;必須舍得乾乾凈凈,這才是究竟圓滿的成就。
所以我們要舍,要放下。如果不肯放下,那就是累積罪業(yè);放下,你就是積功累德。為什麼放不下?事實真相沒搞清楚,把這些假的當作真的,這是你看錯了、想錯了,所以你才會做錯,你才會招致惡報。可是「放下」跟「看破」是相輔相成的,你能夠放下一些,你就多看清楚一分;能多看清楚一分,你就又能夠多放下一些。換句話說,菩薩從初發(fā)心一直到圓成佛道,就是看破、放下相輔相成。六波羅蜜里面,般若波羅蜜是看破,其余的五度都是放下,你們想想對不對?布施是放下貪心,持戒是放下惡念,忍辱是放下瞋恚、放下嫉妒,精進是放下懈怠懶惰,禪定是放下散亂,統(tǒng)統(tǒng)是放下。般若是明了,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六波羅蜜歸納起來,就是「看破、放下」四個字,我們要真干。這些經論名相,絕對不是念念就算了,念念就過去了,那怎麼行?
你真看破,搞清楚,搞明白了,真放下,你的罪過就沒有了,哪能不長生!長生是無量壽。所以要求長生,要求福報,一定從心地上求,心生萬物,佛經上說:「心生則種種法生」,前面我們也讀過「一切法從心想生」。佛法叫內學,內里面圓滿了,外面境界就順心,所以說「心想事成」,在佛法里面講決定正確。你想惡,惡的事情成了;你想善,善的事情成了;你想佛,佛成了;你想貪瞋癡慢,三惡道成了。都是心想事成。你想貪,餓鬼成了;想瞋恚嫉妒,地獄成了。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里來的?你自己心里想出來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就變現(xiàn)出這個境界。既然是這麼一回事情,為什麼不想佛?為什麼想別的?想佛就作佛。心想佛,口稱佛,身做佛做的事情,口說佛的言語,這個人就成佛了。
我們要想作佛,經不能不讀,經要不讀就胡思亂想了。我們要把我們的思想與佛的經教完全相應。起心動念想什麼?佛在經典上所講的道理,所說的教訓,所說的境界,想這個,這是我勸大家把《無量壽經》念三千遍的道理就在此地。經不熟,你想什麼?你沒有法子想。首先要把經念熟,念得會背,背得很熟,起心動念,經里面的理論境界完全可以現(xiàn)前。「憶佛念佛,現(xiàn)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我教大家的,信不信由你!有人相信,他這麼做,他得好處了,他很歡喜來告訴我;告訴我,我也歡喜,我為他歡喜。不肯接受的,不肯干的,我看到也歡喜,為什麼?他心想事成。虛空法界就是這麼回事情,這一生不能得度,總算是種了善根,阿賴耶識里有一個得度的因緣,有個得度的種子,也好!只是得度不在這一生罷了!李老師以前講,還要長劫輪回,還要受很多苦難。所以我們真正相信,真正依教奉行,這一生就把這個事情辦了,這是善根福德因緣成熟了。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從這個地方起,一直到第三十六句,「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這一段都是講福報,在全文是第三大段?!菏堑绖t進,非道則退』,這八個字是總說。人應當斷惡修善,這是天經地義,一切眾生哪一個不求福報?哪一個希望遇到災禍?可是你得明白,福報從哪里來的,災禍又從什麼地方來的,這八個字就是吉兇禍福根源之處。可是這八個字里的關鍵,就是「道」。這個「道」怎麼講法?意思很深很廣。通常說「道」是理,道理,道也是一條路。什麼叫「是道」?什麼叫「非道」?這是我們要辨別清楚的。從因上說,善心善行就是「是道」,不善的心行就是「非道」。從果上說,是吉、是福這就是「是道」,是兇、是災、是禍這就是「非道」。這些理事因果,我們都要明了。
在佛法所立的標準就是性德,凡是與性德相應這就是「是道」,與性德相違背那就是「非道」。性德講到極處是一念心性,所以講到究竟,一念是道,二念、三念就是非道。這個標準高,這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的標準,只有他們才有能力保住一念,不落在第二念。所以他們的果報是大吉大福,不可思議的境界,大乘經里面常說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從哪里來的?從一念來的。如果一念我們守不住、保不住,變成三心二意,就會變現(xiàn)出十法界依正莊嚴;十法界依正莊嚴,對法身大士來講是「非道」。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自己做不到,但是不能不知道;知道的好處是在修學過程當中,不至於得少為足,知道現(xiàn)在的境界很有限,還要發(fā)憤努力不斷向上提升。
可是我們把「道」的水平降到最低了,什麼是道?五戒十善是道。什麼是非道?破戒、十惡是非道。標準降到這個地方,我們就清楚明白從哪里下手了,有了著手之處,這是講一般大眾。如果對我們念佛同修來說,你為什麼念佛?念佛的目的何在?希望求生凈土。換句話說,這個希望不能落空,一定要實現(xiàn),哪怕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不落空,你的愿都滿了。這個最低的水平是什麼?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上跟我們講的「凈業(yè)三福」,這是最低的水平,這是想在這一生當中求往生,不能不知道。「凈業(yè)三?!?,我們過去曾經講過多次,有錄音帶,也有錄像帶,好像也有小冊子流通。
佛說「三?!?,總共說了十一句,這十一句就是「道」,違背這十一句就是「非道」。第一福是人天福,也就是人天之道。你能夠奉行,你生生世世不失人身。你不能奉行,那就是非道;非道就是三惡道,必定墮三惡道。第一福這四句話是「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我們懂不懂這個意思?我們肯不肯去做?第一句里說明十善是根本的根本。什麼叫孝?什麼叫敬?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在這個地方我就不多講了。第二福是二乘人所修的標準,三句話:「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入佛門。第一福是入佛門的基礎,還沒入門,到第二福才入門。
做為佛的弟子、佛的學生,我們想想,我們有沒有資格做佛的學生?佛的學生必須遵守三皈的約束,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違背佛的教誨。三皈,第一個是「皈依佛」,我們在《三皈傳授》說得很清楚、很明白?!葛б婪稹故怯X而不迷,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是不是覺而不迷?覺,這是「是道」,迷是「非道」。我們的思想見解是不是正確?思想見解純正,與佛相應「是道」;思想見解不正,邪知邪見是「非道」;這是「皈依法」的意思。第三是「皈依僧」,僧是六根清凈,一塵不染。我們想想,我們的心清不清凈?我們的念頭清不清凈?我們身清不清凈?我們居住的環(huán)境清不清凈?清凈「是道」,不清凈就是「非道」。所以三寶弟子念念要與「覺、正、凈」相應,這是「是道」;如果念念是「迷、邪、染」,這是「非道」。
思想言行要依戒律,特別是初發(fā)心的人;實在說,從初發(fā)心到如來地,等覺菩薩都嚴持戒律。你們曾幾何時看到佛菩薩破戒、犯戒?沒有。佛菩薩的形象都是利益眾生的,佛弟子要以佛菩薩為榜樣,學佛學得要像。這個形象,給社會、給一切眾生做榜樣,做個好樣子,我們要懂這個道理。「不犯威儀」,威儀就是好榜樣。
第三福是大乘菩薩的基礎?!赴l(fā)菩提心」就是發(fā)四弘誓愿。愿發(fā)了要兌現(xiàn)、要做到,那個愿就不是空愿。所以菩薩有慚愧心,慚愧在策勵他,使他能夠發(fā)憤向上,勇猛精進。慚愧「是道」;無慚無愧,不知道羞恥,那是「非道」。「深信因果」,我這一句講得很多,這個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普通因果,菩薩焉有不知的道理?這個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確實這個道理知道的人不多。「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讀誦大乘就是親近諸佛如來,一天都不能空過,每天都要親近諸佛如來。諸佛如來在哪里?諸大乘經就是諸佛如來,每天要讀誦。讀誦的方法,先親近一位善知識,就是古時候所說的「師承」,這是世出世間求學求道的秘訣;一定是在一位善知識那個地方成就,然後才能夠遍參無量善知識;在一位善友座下成就參學的本領,才有能力參學。這個本領是什麼?《般若經》上講的「根本智」,遍參一切善知識是成就「後得智」,智慧才圓滿。
《華嚴經》末後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善財童子親近文殊菩薩這一個善知識,那是「師承」。在文殊座下得到了根本智,然後出去參學,在五十三參成就圓滿的後得智,這時智慧圓滿了。沒有根本智,你就沒有能力參學;根本智是實智,真實智慧,他有能力辨別真妄,有能力辨別邪正、是非、善惡、利害,他一接觸就明了。所以出去參學,無論遇到什麼人,無論遇到什麼事,對他都是開智慧,不會受到障礙。如果你沒有這個本事,你出去參學,一個善知識指你一條路,兩個善知識就是兩條路,三個善知識就是三叉路口,四個善知識就是十字街頭,你往哪里走?你無路可走了。你有本事,你能夠辨別,能夠認識,那就不怕了;親近再多的善知識,你的方向,你的目標,決定不會變更。
我們看善財童子給我們做的示范,善財童子親近文殊菩薩,文殊教他什麼?教他念佛法門。經文上沒看到,文字上沒有,意思具足。意思在哪里?文殊菩薩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他最得意的門生,如果不繼承他的衣缽,怎麼能說是傳法弟子。你要明白這個意思,世尊教給我們「四依法」里的「依義不依語」,你要體會到這個意思。再看看他出去參學那個形象,第一個善知識是吉祥云比丘,教他什麼?「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專念阿彌陀佛,也叫「佛立三昧」。最後一位善知識是普賢菩薩,「十大愿王,導歸極樂」。徹始徹終,就是一個念佛法門,他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那是「是道」,要進,勇猛精進;「非道」,趕快要退。這兩句話是總說。不但我們自己明白,而且還要常常勸導別人,幫助別人,這是三福末後一句「勸進行者」。
總而言之,這十一句,十句是自利,末後一句是利他。自利而後才能夠利他,自己沒有成就,想利益別人,佛在經上常講:「無有是處」。所以這兩句八個字含義很深很廣,這是善福的總綱,向下才教給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怎樣去修善修福,積功累德。
【不履邪徑。不欺暗室?!?
前面說過這一段是講福報,在全文是第三段?!甘堑绖t進,非道則退」,這兩句是總綱。『不履邪徑,不欺暗室』,這以下是講修積,我們佛家講修行。修行最重要是心地真誠,這兩句就是教我們誠意,正是從根本修起?!嘎摹故钦f身之所動,念頭之起;起心動念、身體動作就是履?!感皬健?,「邪」是對「正」說,就是邪知邪見、邪言邪行;邪徑是指三業(yè)違背了正理?!钙邸梗@個字的意思是明知故犯,欺騙自己,欺騙別人。「暗室」,指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也是善惡初分之界。斷惡修善要在這個地方用功,那是真正的修行。這兩句話就是真誠的落實,真誠的樣子。我們自己反省檢點,自己有沒有做到真誠,用這八個字就能夠檢查出來,我們到底是不是真誠,所以這兩句話八個字說得非常的精微、精細。
「不履邪徑」,也就是佛在《無量壽經》上所說的「端心、端意、端身」,端正之意;世間人所謂「堂堂正正」,中國古人對讀書人的期許,光明正大,堂堂君子。由此可知,儒家講君子的標準,要做到這兩句。儒家教學,在成績上也是三個等級:君子、賢人、圣人,這是教學的目標。所以讀書志在圣賢,作圣、作賢。君子是圣賢的基礎,要想作圣賢人,這八個字要做到。佛法講的更清楚,佛法教學成就也分三等:阿羅漢、菩薩、佛。阿羅漢就跟儒家講的君子一樣,菩薩是賢人,佛是圣人。
雖然成績三個階段相似,而實際上高下差別很大。儒家教學是一世的教育,始從胎教,終至老死,慎終追遠??墒欠鸱ǖ慕虒W則是三世,有過去世、現(xiàn)在世、未來世,在空間上來講盡虛空遍法界,這是儒家教學內容之所不及,所以佛法教學說得非常的詳細、非常的周到。明白之後,就曉得做個好人、做個善人是我們應當?shù)?,不應當做惡人,不應當做不善之人。善與人同,這是多麼快樂的事情。我們希求這一家善、一國善,這一個世界都善,你有這個心愿,有這種行持,與佛道就相應。當然此地講的邪徑、暗室,你確確實實都能夠做到不履、不欺。
在過去,世間人都知道為子孫求福,現(xiàn)在人少了。現(xiàn)在人實在講都顧自己,能夠顧到一家,顧到妻子兒女,就算是不錯了??墒亲鲀号哪軌蝾櫟礁改傅囊采倭?,實在講是不多見。這正是儒家所說的家不成家,國不成國。家是國之根本,是恩義的結合,彼此關懷,彼此照顧,彼此協(xié)助,這才有恩、才有義。如果只顧自己,自私自利,恩義就沒有了。恩義固然是天性,也得要後天的栽培。如果後天環(huán)境不利,恩義就被利欲蒙蔽了,於是人只知道爭名奪利,所作所為忘恩負義。他起心動念,一切造作,就是此地講這兩句,「履邪徑,欺暗室」,他不是不履、不是不欺。
所以教育就比什麼都重要,唯有教育才能夠彌補先天之不足,才能夠完成宿根的光大。因此,世出世間的大圣大賢,沒有一個不是全心全力從事於教育工作。尤其著重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只要把這兩樁事情做好,社會自然安定,世界一定和平。要怎樣做好?這兩句話重要,這兩句話是身教,是意教。佛家里面講三輪說法,三輪是講身、口、意。身要做一個好榜樣,要做模范,給你家人看,特別是給你的兒女。作父母要給兒女做好榜樣,他從小一天到晚看在心目之中,這個印象非常深刻。所以要想教子女做好人,父母就得做個好樣子,這個小孩將來長大自然賢慧。同樣一個道理,學校老師要想自己的學生將來有成就,對社會、對眾生有貢獻,老師要給學生做個好榜樣。
學齡這個階段模仿的能力特別強,在學校跟老師學,在家里面跟父母學。如果父母不能做個好樣子,老師不能做個好樣子,要想底下一代有成就,那就難了。今天大家的觀念,有一個錯誤的錯覺,以為你有技術,你有科學常識,就有能力可以賺錢,這就是好的兒女、好的學生,這個觀念錯了。今天世界先進的國家,確實有不少有能力、有技術、有科學常識的科學家,他們每天在發(fā)明、在制造,制造什麼?尖端武器,不是一般人能搞得出來的。制造這些東西做什麼?殺人,毀滅世界。父母有這樣的兒女,老師有這樣的學生,你能感覺得榮耀嗎?這是一個很大錯誤的觀念。如其養(yǎng)個兒子,教一個學生,將來他制造高科技武器來毀滅世界,自然不如養(yǎng)個好孩子,教一個好學生,能夠造福社會,造福人群。這兩樣要做一個比較,我們如何選擇?這是智慧,這是福德。
如果諸位要真正參透這個道理,凡是對眾生、對社會有負面影響的都是邪徑。佛家的戒律里面就嚴格禁止,不得制造殺生的工具。在古時候,你打造槍刀,制造弓箭,這都是殺生的。佛家戒律里面禁止,不但不能夠制造,連販賣都犯戒,都破戒。古時候這些兵器,殺生的工具,實在講,對眾生的傷害幅度很小,殺一個小畜生還要費不少力氣?,F(xiàn)在一按鈕,一顆原子彈爆發(fā),幾百萬人喪生,這是榮耀嗎?如果說榮耀,那是魔王的榮耀,鬼怪的榮耀,邪魔感覺得榮耀;不是人的榮耀,是人的悲哀,天人的悲哀。今天「邪徑」這兩個字,意思比古時候大得太多太多了。
「暗室」,這個意思也很深。人見不到的地方,你獨居一室,這是文字表面的意思。它的深義、它的精義是藏在你內心里面的念頭,光天化日之下,跟別人面對面,人家也不知道你藏的是什麼心,你動的是什麼念頭,這也叫暗室,可見得暗室的意思也很深也很廣。真正做到一切處、一切時,不自欺,不欺人,這是誠敬功夫。印光大師教我們「存誠盡分」,存誠是我們存心,這八個字是存心;盡分,分是本分,盡我們本分利益社會、利益眾生。決定不要為自己,為自己決定有過失,你要問為什麼?為自己是迷,為眾生是覺。為眾生,自己也是眾生之一,大公無私。由此可知,為眾生是為大我,是為真我;為自己是為小我,是為假我。
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事實真相一定要清楚、要明白,然後你才明白這兩句話的意思,你才知道這兩句話應該怎樣去做,而且是非做不可。這兩句話是菩提心里面的深心,深心好善好德,真正的好樂,沒有加絲毫勉強在里面,造福、積功累德都從這個基礎上光大。所以不是這樣的存心,不要說修道難了,你在這個世間想求趨吉避兇,消災免難,都辦不到。佛家無論哪一個宗派,修行都講求從根本修,這兩句是大根大本,意思無盡的深廣,希望我們同學要留意,要認真的學習。
【積德累功。】
這一句,《匯編》注解第一段里面有幾句話很重要。人都喜歡做好事,也都期望自己在這一生當中有所建樹,有所成就,而往往都是自己因循茍且不能夠奮發(fā)而墮落了。所以此地教導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一定要訂一個期限,必須在這個期限之內完成,這樣才有進步。譬如讀書,我這一部書要用多少時間把它讀完,這樣才能收到效果。如果是無限長的時間,人心就渙散了,精神意志就不能集中,所以許許多多人失敗是這個原因。所以學,它有學期,有期限的。我們上學念書也是如此,你念大學四年的期限,你要把它念完,這才能畢業(yè)。世出世間一切事,都要立一個期限,如期完成。
『積德累功』也是如此,一天能做一件善事,三年就可以完成一千樁善事,所謂「日行一善」。如果能夠精進努力,希望每天多做一些善事,像了凡先生最初發(fā)愿做三千樁善事,十年才完成;第二次發(fā)愿,行三千樁善事,三年就完成了。這就是一定要有一個期限。
在佛法里面,念佛法門是克期求證,經上給我們舉的例子,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大乘經往往講的十日、百日,百日就是三個月,這樣才見到顯著的效果。凈宗,諸位常常聽到佛七的法事有七天,實際上佛在經上講的七天是七晝夜。我們現(xiàn)在七天念佛,依舊感覺到非常的松散,原因就是沒有完完全全做到,不是七天七夜。七天七夜專心一致,一定會有感應,會有成就。要真正把萬緣放下,功夫才能夠得力;稍稍有一點夾雜,功夫就不得力了。
今天有個同學證陽師,他問了個問題,他的問題是說在念佛堂里功夫不得力。他沒有仔細去反省不得力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夾雜,再就是疑惑?,F(xiàn)在因為講堂天天講經,疑惑問題不大,夾雜的問題大。只要有一絲毫的夾雜,心里沒有放下,就有許多障礙,我們講魔障,魔障就現(xiàn)前。徹底放下,在念佛堂里面七天七夜,如果能像袁了凡那個樣子,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zhí)著,你這一句佛號念到底,哪有功夫不得力的道理!要放下,放不下我們吃虧就大了,所以要發(fā)勇猛心,真信心,精進努力。
在日常生活當中,這個地方勸導我們不要吝財,要歡喜布施。布施就是把吝財這個念頭放下了,歡喜布施。不要怕別人譏笑,我們就懷疑了。有一些人不明了這個道理,這種譏笑是屬於誤會,有一種人是嫉妒,有意來障礙、來破壞。無論他是什麼樣的存心,我們一概不予理會,我們所依據(jù)的是經教、是佛陀的教誨,依教奉行;到我們真正有成績拿出來的時候,這些人自然慚愧了。所以絕不怕別人譏笑,決不要動搖了我們的信心,更應當努力的奮發(fā)。實在講,菩提道上最大的障礙是私欲,自私自利,愛欲、嗜好放不下,這才是我們真正的障礙。我們要常常反省,我們這個障礙究竟在什麼地方?找到之後,要徹底把它放下,要有個勇猛心來對治,我們菩提道上障礙就減輕了。
佛經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遇到佛法機緣相當不容易。自己一個人不能克服自己的煩惱,所以古大德提倡共修,共修是依眾靠眾,靠大眾來勉勵自己,來警策自己,這是對治的好辦法,所以才有大眾在一起共修。澳洲布里斯本的凈宗學會,最近他們在積極籌備,下個月七月十八號開始打十個佛七,七十天。這七十天的佛七,我們是日夜不間斷,每天二十四小時念佛,這樣念七十天。佛七當中,除澳洲當?shù)?,還有各個地區(qū)念佛的同修來參加,也有從新加坡、從臺灣去的,從香港、從美國去的,我們歡迎,真正發(fā)心,一切放下,好好的用功。
注解里面有幾句話,我在這里念一念大家聽聽。「不要空為美言而實行不副」,希望我們都能夠說到做到,要有恒心,要始終如一。許許多多的人開頭還不錯,很像樣,但是時間久了,就懈怠了,就放逸了。我們不避嫌疑,也不避冤枉,不因循,不間斷。
世出世間法,諸位都要曉得,所謂「好事多磨」,尤其現(xiàn)在這個時代是末法時期。我們在經典里面讀到,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魔王波旬就跟佛陀說得很清楚。魔有意要破壞佛法,用什麼方法?末法時期,魔王叫他的魔子魔孫都出家,披上袈裟來破壞佛法。世尊聽了這個話之後,流眼淚,一句話不說。所以我們今天要想真正用功,真正修行,障礙的人很多,包括我們佛門自己的人。自己人是誰?我們曉得是波旬的子孫,他們出家不是為別的,就是為了破壞佛法的,我們心里清楚,心里明白。佛告訴我們,對於這些人要用什麼態(tài)度?「默擯」,默擯就是不理會。我們自己用我們自己的功,不理會他就好。
不因循、不間斷,不求名、不求利,老老實實,也不求果報。凡是遇到一切利益社會的事,利益眾生的事,我們很認真努力去做。有的時候還要委屈婉轉去做,避免障礙;近代的大德教導我們,低姿態(tài)去做。為什麼一樁好事,利益社會、利益眾生的事情,還要低姿態(tài)去做?避免一些嫉妒障礙。我們最近發(fā)心幫助澳洲那邊一個老人院,這個事情沒做成功,什麼原因?障礙的人太多了。這是我們自己的疏忽,如果當時低姿態(tài)來做這種事情,這個事情就做圓滿了。這是給我一個很好的教訓,也真正證實了「好事多磨」,我們有很深的體會。細細想想古圣先賢的教訓,真是大學問,真實經驗之談,不能不讀,應當依教奉行,要認真的去學習。
在古代,中國民間都曉得有一個竇燕山,《三字經》上有,「教五子,名俱揚」。竇燕山這個人是五代時候的人,他在三十歲的時候都還沒有兒子,這在古人就生煩惱了,結婚多年沒有小孩。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夢到他的祖父告訴他:「你命里頭沒有兒子,而且會短命?!咕徒趟骸改阋奚啤⒁e德、要累功,要修積功德?!顾詮脑趬糁凶娓附虒е?,他就非常認真努力。命里沒有兒子,以後有五個兒子,這是求得的。就像袁了凡先生一樣,袁了凡先生命里沒有兒子,以後他有兩個兒子,證實了「有求必應」,這才是求得。所以求,要以善心善行、要以真實功德做求的本錢。你沒有善心善行,沒有功德,你拿什麼去求?決定不是在佛菩薩面前天天磕個頭,燒幾支香,供一點香花水果,就求到了;沒那麼便宜的,一定要認真修行。
「有求必應」,這個道理是因果的道理,所謂「種善因一定得善果,造惡因一定有惡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有求必應」是這麼一個道理。佛法也不能違背這個道理,佛教導我們求,都是教我們發(fā)心,發(fā)菩提心;教導我們去做利益一切眾生的事業(yè),不要去做利益自己的事情,這樣才是真正的斷惡修善。為自己利益是惡邊事,為社會、為眾生那些利益,那才是善邊事,斷惡修善的意義我們才能體會。能夠損己利人這是大善,果報不需要求,自然現(xiàn)前,善因善果。如果我們所作所為,對社會對眾生是不利的、是有害的,對自己是有利益的,眼前你雖然得到一點小利益,大災難就在後面。最大的災難是死後三途的苦報,決定不能夠避免。這些道理,現(xiàn)在人懂得的愈來愈少。這些事實真相,佛在經論里面雖然說出來,現(xiàn)代人展開經卷看看,笑笑,這是迷信,他不能接受;等到自己死了以後,墮落三途,那個時候後悔來不及了。所以「積德累功」,世出世間的圣賢都是這樣教導我們,我們應當相信;相信的人,奉行的人,有福!
【慈心於物。】
向下這一段經文是講「養(yǎng)性」,修心養(yǎng)性,這一科里是講修敬?!捍刃撵段铩?,「物」就是眾生。佛法里面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是德,方便是功,我們常講功德。前面這一段教給我們積德累功,積德就是存心,累功就是行事。慈悲心就是世間人講的愛心。佛法為什麼不說愛,要說慈悲?這里面有一個原因,世間人這個愛是感情的,愛生於情。慈悲也是愛,但是慈悲是生於智,是理智而不是感情的。凡是感情的很容易變化,所以世間人講愛情是決定靠不住的,千變萬化,自己也不能控制。佛菩薩這個愛心是永恒不變的,叫做慈悲,它是理性的,它是心性、真理自然的流露。
真慈平等就是佛。在經典里面,佛給我們講十法界的因行,當然每一個法界要講因緣都非常復雜,《華嚴經》上所謂「無量因緣」。無量因緣當中,總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所以佛就將最重要的因素提出來教導我們。作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真慈平等」,真是純真,前面在「積德累功」的時候,我們曾經說過。
一個修行人,一個明白人,徹底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的人,他有三樁事情是我們一般凡夫所忽略的。第一,他的心是真誠至善。善心達到究竟圓滿,就是至善。儒家也教人「止於至善」,以一個純善的心,處事待人接物。純善心就是此地講的慈心,這是第一個特色。第二個,純是一個愛人之心。沒有想到自己,就像一個慈母愛護他的幼兒一樣,全心全力的照顧,把自己都忘掉了。佛與大菩薩是以這樣的愛心,愛護十法界的眾生。第三個,純是利益之心。
這三點,把諸佛菩薩的心行說盡了。而這三樁事情,我們細心去觀察,幾乎通於一切宗教。各個宗教的教義雖然不相同,儀式不一樣,但是這三點是有共通之處,宗教可以圓融和合;可以說這是根本法、基本法,從這個基本法上著手,發(fā)揚光大。
《華嚴》是一個例子,《法華》也是個例子,看看佛家的大乘經論,一乘教典,無不是以這三個因素,融合虛空法界種種不同的族類,我們今天講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宗教信仰,以這三樁東西融合了。至善、真慈、利益對一切眾生,真正做到舍己為人。佛是大智大覺,我們講他的覺行圓滿,凡是大智大覺的人,一定具備這三個因素,能與平等慈心為伍。
佛家教人養(yǎng)生,這是一切眾生,可以說是不分族類、不分宗教,最關心的事情,怎樣才能保持健康長壽,幸福快樂。要想身體好,健康長壽,最重要的就是慈悲心,這是許許多多人疏忽了,心地清凈慈悲就不會生病。所有一切病痛煩惱從哪里生的?我們要細心去觀察,從污染生的,這個道理不難明了。
這幾天,報章雜志里面刊載歐洲牛肉又發(fā)生問題了,又不能吃了。甚至於葡萄酒里面還摻雜著牛肉的牛血,把葡萄酒染紅,大家心里都慌了,很明顯的,污染就是疾病的根源。心地清凈,沒有污染,就不會生病。慈悲能夠化解一切不祥,不但能解毒,對自己來講有能力解毒,慈悲心能解毒,慈悲心能化解世間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之間一切誤會歧視。所以種種不祥,慈悲心能夠化解。
我這個妄想打了好多年,希望能辦一個多元文化的學校。多元文化教什麼?就是教導至善的心,慈悲的心,利益眾生的心。多元文化研究所,多元文化學系,課程內容就是這三點,這三點在佛法里面講就是菩薩。而慈心里面最重要的是不殺,「凈業(yè)三?!沟谝粭l,「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對一切眾生,「物」是講一切眾生,不可以有殺害的念頭。不但不能殺,傷害都不可以,這才是真正慈心,是所有一切戒律的基礎,戒行的根本。
佛菩薩教我們養(yǎng)生之道,特別著重慈悲心。世間人養(yǎng)生只懂得生理,飲食要衛(wèi)生,衛(wèi)是保衛(wèi),保衛(wèi)生理,求生理的健康。但是生理健康真正的因素沒有找到,雖然選擇最健康的食物,他還是會生病,他還是會老死。什麼原因?生理健康,對於健康長壽不是第一個因,它是第二個因;這是治標,不是治本。由此可知,講求衛(wèi)生的人是治標,不是治本。
本是什麼?本是心,佛經里常講「依報隨著正報轉」,心是正報。心理健康,我們生理就健康了一大半,飲食方面稍微注意一點,那就過得非常好。心理不健康,生理怎麼調養(yǎng),還是無濟於事。這種例子,我們看得太多了。古代這些帝王將相,對於生理上的保衛(wèi),都是找一些專家、第一流的人來照顧他,還不是一樣短命。歷代帝王,諸位去查一查看,活到七十歲有幾個人?沒幾個。大多數(shù)四、五十歲生命就結束了,五、六十歲就算長壽了,七十歲以上的,希有!古人稱為古稀之年。什麼原因?疏忽了心理的衛(wèi)生,他懂得生理的衛(wèi)生,他不懂得心理衛(wèi)生。所以慈悲心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養(yǎng)身體,還要懂得養(yǎng)性情。佛家的飲食為什麼選擇素食?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勸導我們素食,但是他自己沒有實行素食,那是生活環(huán)境不許可。佛是一個非常慈悲的人,慈悲的人就不愿意麻煩別人,佛每天出去托缽。托缽,人家吃什麼就供養(yǎng)什麼,這就方便了。如果佛要提倡素食,每一家都還要準備一點素食應付托缽的人,你說這多麻煩!不愿意給人添麻煩,所以這是隨緣。諸佛菩薩、那些修行人,行!隨緣沒有問題。因為他的心慈悲,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zhí)著,他的心清凈,不受污染。我們是凡夫,我們的心不清凈,我們的心會受污染,所以不能不有選擇。
中國佛教采取素食,始於梁武帝。梁武帝讀《楞伽經》,佛在經上勸勉菩薩不要吃眾生肉,他讀了之後非常受感動,他自己采取素食,勸勉出家人也采取素食,素食運動就這樣展開來。全世界的佛教徒都沒有吃素食,吃素食只有中國。
全世界出家的佛教徒,頭頂上沒有燃香的,燃香只有中國。頭頂燃香是什麼意思?佛在經上講,燃燒自己,照耀別人,是我們發(fā)愿舍己為人,懂得這個意思就行了。不是叫你真的把身體燒掉,身體燒掉了,你還拿什麼去幫助別人。諸佛菩薩,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服務眾生,為眾生服務,為人民服務。你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你拿什麼服務?佛家講燃身、燃指、燃臂,都是取舍己為人的意思。你要會錯了意思,真的把身體燒掉,手指燒掉,手臂燒掉,你變成個廢物,什麼事也不能做了。觀世音菩薩兩只手還不夠,要千手千眼,我們兩個手還要把它燒掉,這成什麼話!意思錯會了。
祖師大德教我們在頭頂上燃香,讓你時時刻刻記住,我曾經發(fā)愿舍己為人??墒穷^上有很多人燒了好多個,我還曾經看到有一位出家人,頭頂上大概燒了有三、四十個香疤,燃得那麼多,心里還是自私自利,貢高我慢。他燃得多,別人燃得少,「我比你多」,貢高我慢!完全不懂得燃香的意義。所以身上燃不燃沒有關系,心里要記住佛的教誨,真正發(fā)心,無條件的、無私的為一切眾生服務。
素食非常重要,素食養(yǎng)生、養(yǎng)心、養(yǎng)性。性,用現(xiàn)在話講,就是情緒。素食里面也有對性情不好的,佛都把它揀擇出來,大家曉得佛家講「五葷菜」。葷是草字頭,葷不是肉食,許多人講吃葷,以為是吃肉,錯了。葷不是肉,葷是蔬菜。肉在佛家講腥,葷腥。葷是五種蔬菜,大家都曉得,大蒜、小蒜(我們叫蕎頭),韭菜、蔥、興渠。興渠過去中國沒有,現(xiàn)在普遍了,我們叫洋蔥。這些東西影響生理,沒有功夫的人,沒有定功的人,吃它會產生不好的效果,所以佛家避免吃它。這五重葷菜,《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生吃容易動肝火,脾氣暴躁。所以佛才勸導初學的人,你要保護自己善良的一個情緒,飲食會影響情緒。素食保護慈悲心,不食眾生肉,所以素食衛(wèi)生、衛(wèi)性、衛(wèi)心,這是最好的選擇,最好的養(yǎng)生之道,養(yǎng)生、養(yǎng)性、養(yǎng)心,這是大學問。
從這個地方生起愛護一切眾生的心,歡喜、無條件照顧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菩提心就從這里生。佛常常勸我們發(fā)菩提心,我們菩提心不知道從哪里發(fā)?菩提心要從愛心里面發(fā)出來,這個愛心不附帶任何條件。有條件的愛心,不是菩提心;無條件的愛心,才是菩提心。無條件的愛心難發(fā),難在哪里?難在我們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如果你明白了,菩提心自然就發(fā)出來。
宇宙人生真相是什麼?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是自己,這才是真相。我這個講法大家好懂,佛經上的講法,大家聽了很難體會它的意思。佛經上怎麼說法?「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話聽起來不好懂。我把它變一變,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是自己。你們想想看,你什麼時候能夠體會到,什麼時候你承認了,你肯定了,你的愛心自然就發(fā)出來。那個愛心是平等的慈悲心,那是真正的菩提心。
【忠孝友悌?!?
這一句可以說是全篇的核心,關系非常之大。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都在這一句;出家人「修行、開悟、證果」,作菩薩、作佛,關鍵也在這四個字。所以世出世間的圣人,我說過太多次了,圣賢人的目的、愿望,無非是希望一切眾生,相親相愛,和睦相處。可是一切眾生族類果報不相同,這一些差別從哪里來的?是從他過去、現(xiàn)前的因行不相同。所以從果上我們能看到因,從因上能看到果,這個人就有智慧了。
這樁事情要真正達到目的,政治做不到。釋迦牟尼佛以王子的身分,他可以作國王,運用政治的力量來達到這個目的;但是他知道政治達不到。武力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我們在經典上看到,釋迦牟尼佛年輕的時候武藝高強,他可以作將軍,可以作統(tǒng)帥;他放棄了,他知道這個事情武力達不到?,F(xiàn)在人講經濟,講科學技術,統(tǒng)統(tǒng)做不到。唯一的方法,能夠收到好效果,只有教育。所以釋迦牟尼佛選擇社會教育這個工作,一生一心一意來從事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工作,釋迦牟尼佛是這麼一個人,我們要認識清楚。他的雄心大志是要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相親相愛,和睦相處,他選擇這個工作。
今天在現(xiàn)場許許多多的老師們,都是從事於教育工作者,這個工作非常偉大,今天世界上認識它的人太少了。我聽到有一些同學告訴我,現(xiàn)在老師不好做,學生不好教,這個問題我曾經也談過?,F(xiàn)在師道衰了,可以說已經沒有了,孝道沒有了。孝道沒有了,師道當然就沒有,因為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人不知道孝親,怎麼會尊師?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古時候,一個好的弟子是要父母跟老師密切合作,才能把這個幼苗培植起來,使他將來成為社會棟梁之材。
我記得大概是在七、八歲的時候,第一次上學,那個時候還有私塾,不是學校。私塾設在一個祠堂里面,一個老師大概教二十幾個學生。我的父親帶著禮物,到那個大堂,供養(yǎng)老師。那個大堂就是祠堂里面的大殿,當中供桌供養(yǎng)的有至圣先師孔老夫子的神位。父親帶著我,父親在前面,我跟在後面,先向孔老夫子神位行三跪九叩首的最敬禮。行禮完畢之後,請老師上座,我的父親在前面,我跟在後面,也向老師行三跪九叩首之禮,然後奉上禮物,把小孩教給老師。家長對老師這樣尊重,老師要不能把小孩教好,怎麼對得起家長?這個禮節(jié)現(xiàn)在沒有了。
我在臺中,李老師曾經開了一個班,叫「內典研究班」,這個班上有八個學生,他自己是這個班上負責人,請了五個老師,我也是其中之一。開學那一天,李老師代表學生家長,給我們這些作老師的頂禮三拜。這個現(xiàn)在家長也不懂。李老師代表家長,我們不敢接受;不敢接受也不行,依教奉行。他叫我們端端正正坐在那里,只好坐在那里讓他拜三拜。受這種隆重的禮遇,要不能認真教學,那就是罪過。現(xiàn)在沒有了,現(xiàn)在聽說老師管教學生,家長還要告狀。所以這個世間有極大災難要現(xiàn)前,這真是宗教家所講的上天的懲罰,上帝的懲罰。我們在預言里面看到,他說人家看到將來這個世間上有許許多多人死去,七個月都埋葬不盡。這個果報從哪里來的?不善的因。
在我們中國古時候,國家最重要的大事就是教學?!抖Y記》里面的「學記」,是我們中國古老的教育哲學,是古老的教育指導方針,里面很清楚、很明白的寫著:「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國家,統(tǒng)治這個國家,領導老百姓,什麼最重要?教學。一個家庭也是如此,家庭里面什麼最重要?教學最重要。人如果不能接受圣賢教育,實實在在講,跟禽獸有什麼差別?比禽獸還狠,還要毒。大家看到獅子、老虎吃飽之後,跟小動物相安無事,這些小動物在牠周邊走來走去,牠理都不理。人不一樣,不吃也要殺他。所以人一定要接受教學,要接受教育。在現(xiàn)前這個時代,能接受的,要盡心盡力教導他;不能接受的,那沒有法子,我們要少找麻煩。
儒家教學目的是教人作圣作賢,佛家教學的目的是教你作佛、作菩薩。佛家的教學,自始至終,實在講就是三樁事情:第一,教人斷惡修善;第二,教人破迷開悟;第三,教人轉凡成圣。什麼叫圣?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通達因緣果報的事理,這個人就叫圣人?!甘ァ垢《取阜稹惯@個意思完全相同。佛是個覺悟的人,圣是個明白的人,明白就是覺悟,覺悟就是明白。宇宙人生的事理太深太廣,不是學得的,學不到的;學,你一生所學的有限。要怎麼樣才能得到?要悟得。所以世出世間的教學,都著重在開悟。不僅僅是佛家講要開悟,儒家教學也講開悟,這不悟怎麼行!
我們今天為什麼不能開悟?煩惱覆蓋,妄想分別執(zhí)著使我們不能開悟。佛菩薩教給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zhí)著就開悟了;放下一分就有一分的悟處,放下兩分就有兩分的悟處。這個東西是障礙。覺悟是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不是外來的,為什麼我們要堅固執(zhí)著?執(zhí)著里最嚴重的是我執(zhí),有我就有私,有我就有欲望。私心是迷惑,欲望是罪業(yè)的根源,你造罪業(yè)了。
佛教導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學佛的佛弟子,都要擔負起社會教學的工作,這個很了不起。佛法要普度眾生,要救苦救難,怎麼救法?教學。出家,這就像社會上選擇了這個行業(yè),我們必須要有專業(yè)的精神,推動佛陀教育。佛陀教育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不分種族,不分地區(qū),不分宗教信仰,平等的教學。還得要自己以身作則,為社會廣大群眾做一個好榜樣。特別是在《華嚴經》上,我們看到虛空法界,形形類類,千差萬別,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佛都能夠圓滿教導他們,讓他們個個都能夠破迷開悟,個個都能夠作圣作賢。并沒有破壞他們的族群,并沒有障礙他們的宗教信仰,也沒有絲毫損壞他們的文化,只有幫助他們更廣泛的美化他們的生活,善導他們的文化,所以他成功了。
憑什麼?真誠的心,佛家講菩提心,真心待人,真誠接物。中國老子也說:「別人以善心對我,我以善心對人;別人以不善心對我,我還是以善心對人」、「別人信我,我信人;別人不信我,我還是信他」。所以圣賢人教導我們,我們要有誠意、有善意,純是愛人愛物之心,無私的布施,無條件的對一切眾生恭敬供養(yǎng)。諸位在佛經上仔細觀察,佛是不是這樣做的?這是佛的行誼,佛處事待人接物的原則,我們要在這個地方學習。所以我們四眾同修,不僅僅是出家,在家同修也要做,認真努力去做,要以身作則,才能挽救這個社會。
我現(xiàn)在在中國辦了十個中學,十個中學都叫「慈光中學」。你們從臺灣來的知道,我在「慈光圖書館」住了十年,我在中國大陸建十個慈光中學,這是紀念李老師,學生報老師的恩。貴州銅仁,這是我小時候念書的地方,我念書那個時候是國立第三中學,校長是周邦道先生,他的別號叫慶光,我在銅仁建一個「慶光中學」,紀念我的校長。我為什麼這麼做?今天學生對老師忘恩負義,我們怎樣教導尊師重道,念念不忘師恩?我們做出形象給大家看。我接受方東美先生的教誨,方老師的家鄉(xiāng)在安徽桐城,桐城只有一個中學,我在桐城建立一個「東美電腦教室」,送給學校一百臺電腦,建一個電腦教室,紀念方東美老師。在山東濟南的山東大學,我給他建一個「李炳南電腦教室」,還給他建立一個對民眾開放的閱覽室,這是紀念李老師。教我書的老師,現(xiàn)在還有一位在人間,我逢年過節(jié)都問候,也都有供養(yǎng),這是我在南京念書的時候,我的級任老師。這一次我想到了,我在南京母校里面也建一個電腦教室,送一百臺電腦,這個教室就用老師的名字,我的老師叫涂世澤,「世澤電腦教室」,尊師重道。
現(xiàn)在世間人把這些事情忘掉了,所以這個世間會有大災難。不孝父母,不敬師長,這個社會成什麼社會?我們看到這個現(xiàn)象痛心。我們全心全力想到,統(tǒng)統(tǒng)要做到。在中國大陸建立學校,希望政府幫助。上一次陳大使到這邊訪問我,我當面請求他,希望我這幾個愿望能夠讓我趕快落實?,F(xiàn)在這兩個電腦教室,這一、兩個月當中就落實了。我們教的是什麼?教忠教孝。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為眾生講經說法,也不過是「忠孝」二字而已。這兩個字,實在講認識的人愈來愈少,能夠做得到的人更少了。所以我們要教,要努力的去講解,深入的去講解,還得要做給別人看。
「友悌」這兩個字包括在孝道里,在這個地方為什麼特別要列出來?教我們行孝的方法。孝從哪里做起?從「愛」、「敬」做起,友悌是對家人。「孝」這個字,在中國制造文字的原則來說,它是屬於「會意」,中國古時候講「六書」,六個原則。這個符號是叫我們看到了,體會它的意思,上面是「老」,下面是「子」,合在一起這叫「孝」。這個意思很明顯的啟示我們,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上一代還有上一代,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正是佛家所講「橫遍十方,豎窮三際」,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是一個整體,這是這個符號象徵的意義。就是《般若經》上講的「諸法實相」,我們平常在講席里面所講的「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的法性」,哲學里面講的「宇宙人生的本體」。
從這個認知里面,才真正生出愛心、恭敬心。剛才我說的真誠心、至善的心、博愛的心,無私無條件幫助一切眾生的心愿,都是從孝心里生出來的。你不認識、不懂,所以佛勸你發(fā)菩提心。你的菩提心永遠發(fā)不出來,原因在哪里?你不了解這個道理,不了解事實真相,你的心怎麼發(fā)都沒辦法發(fā)出來。你不知道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不曉得。真正明白了,知道了,菩提心自然發(fā)出來。菩提心發(fā)出來,就是深心、大悲心。深心是好德好善,王陽明講的「良知良能」;大悲心是利益一切眾生的心,沒有條件的,不希求任何報酬的。所以佛從事的是義務教育,不接受報酬的;有報酬,人家懷疑。不希求報酬,人家才尊敬,你教我是真的,無條件的。
我們要想佛法興旺,真正能拯救這個世間,我們要不認真向佛菩薩學習,做不到!所以第一個要把自私自利那個念頭連根拔除。在過去,留一點,你還能有點成就。在現(xiàn)在這個時代,留一點點都不行,時代不一樣了。也就是我們面對這個環(huán)境,惡化到了極處,佛經上講「五濁惡世」,濁惡到了極處,要不是以極清凈的心,沒有辦法幫助這些眾生。我們面對著這些,佛家講面對著這些要度的眾生,比過去那個時代要困難太多太多。所以我們今天在品德、學問、智慧、善巧方便,如果不能超過古人十倍以上,做不到。
我們能不能超過古人?完全在自己一念,自己肯犧牲,就能超過。犧牲什麼?犧牲妄想分別執(zhí)著,舍棄名聞利養(yǎng)、五欲六塵,要把它舍得乾乾凈凈。釋迦牟尼佛當年在鹿野苑,五個學生起家的。我們今天也不求多,能有五、六個志同道合,就能把佛教再興旺起來。要怎麼做?學釋迦牟尼佛過最低水平的生活,於人無爭,於事無求,過原始的生活,游化世間,就能收到效果。
我們生到這個世間來,不是為自己,為苦難眾生,死也為苦難眾生,沒有自己。有一絲毫好的念頭為自己著想,你是凡夫,你不是圣人,你不是真佛弟子?!督饎偨洝飞险f得好,「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要舍離四相。使自己的心真正達到「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要真正做到,百分之百的做到;在外表表演的,是真的「看破、放下、自在、隨緣、老實念佛,求生凈土」。這是真佛弟子,這是真實教誨,對自己,對眾生,對社會,真實的教誨,決定得諸佛護念,龍?zhí)焐粕癖S印?
所以同學們,你們要努力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在講臺上兩個小時盤腿做不到,那怎麼行?拼命也要把它做到。心清凈,心定了,就不難。難,還是在妄想多,還是在欲望多,這是大障礙;不但障礙修道,而且還把我們送到三途,送到地獄。所以愛欲、嗜好不能夠不舍,要舍得乾乾凈凈,生活隨緣,絕不攀緣。
諸位在此地學成之後,游化在世間,最好能夠恢復托缽,晚上去住大樹底下,住小帳蓬就好,現(xiàn)在帳蓬都很考究、很輕巧。智慧開了,不要書本,為眾生講經說法也不需要預備,都丟得乾乾凈凈。釋迦牟尼佛當年一本書都沒有,孔老夫子也是一本書都沒有,要這些東西干什麼?你現(xiàn)在好好的做,好好的學,一定要開悟,大徹大悟之後,自性里的智慧就是圓滿的佛法。希望諸位同修要認真、要努力,時間非常寶貴,一分一秒都不可以空過。
【正己化人。】
前面所講的,都是完成自己的德行,目的是在幫助別人;自己的智慧德行沒有成就,就不能夠教化眾生。所以要想教化眾生,先要把自己修好,這是一定的道理。無論是中國的古圣先賢,印度這些佛菩薩們,每一個人都是這個作法,乃至於十方世界一切諸佛也沒有例外的,所以我們必須遵循這一條道路,一定要先把自己修好。
前面跟諸位提到四弘誓愿,四弘誓愿「眾生無邊誓愿度」的落實,一定是先斷煩惱,成就法門。斷煩惱是完成自己的德行,學法門是成就自己的智慧,我們中國人常說:「品學兼優(yōu)」,然後才能化人。我們身為佛弟子,無論是出家弟子,或者是在家弟子,都有度化眾生的使命,出家、在家都是菩薩,所以佛教育的成就是菩薩法界?!度A嚴經》的華藏世界是菩薩法界;《無量壽經》上說得很清楚,極樂世界不但是菩薩法界,而且是普賢菩薩的法界,諸位都念過「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我們想一想,我們有沒有普賢大士之德?如果沒有普賢大士之德,就不能往生,這一點要特別留意。
「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這是《無量壽經》經文里的第一句,前面所列的是上首大眾,經文這是第一句。佛是怎麼樣教導我們,我們應該怎樣學習,然後再想想,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為什麼那麼少?稍稍對經文上留意,就很清楚、很明白。念佛的人雖然很多,未具普賢大士之德,所以不能往生。
普賢大士之德,關鍵在哪里?就在心量。普賢菩薩的心量是跟虛空法界一樣,真正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那叫普賢菩薩。我們心量這麼小,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不能往生。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古大德講「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如果有普賢大士之德,念一聲佛號就往生了,哪里需要念那麼多!他的心行就是佛心、就是佛行,心行相應,愿愿相應,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我們要明白,天天念《無量壽經》,不修普賢大士之德,怎麼能成就?普賢大士之德無量無邊,諸佛如來共同來稱說也說不盡,世尊為我們歸納為十大類,稱作普賢「十大愿王」。歸納成十大類,我們修學起來比較方便。
第一愿「禮敬諸佛」,我們有沒有做到?這個意思就是以真誠恭敬心,對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那叫「禮敬諸佛」。我們沒有做到,我們要反省,我們對人對事對物這個心態(tài),恰恰相反,大不敬。天天兩個眼睛像小偷一樣,專門找別人的毛病,專門看別人的缺點,蒐集別人的過失,這就是大不敬。你喊破喉嚨也枉然!不要說是菩薩行,世間一個善人君子也不會如此。我們讀儒書,會集儒書德行教訓最具代表性的是《五種遺規(guī)》,清朝陳弘謀先生編輯,把儒家的經典,歷代這一些大德們的言行,真實的教誨,分類編輯起來。過去我在臺中求學,李老師指定這本書做為我們學生修身課本。早年我們讀的書,是哪一家書局出版的我忘掉了,字比較小,分量相當多,很厚的精裝一冊。以後中華書局從《四部備要》里面,抽出來印單行本流通,上下兩冊平裝本,中華書局印的字大,好看。
看看世間圣賢人是怎樣教導人?我們要常常反省,不可以做缺德的事情。修德都來不及了,還專門干缺德的事情,怎麼能成就?換句話說,世間善人、君子他們的條件,我們都不能夠取得,那距離菩薩、羅漢遠之遠矣!講臺上這些技巧,我們可以輕而易舉的學到,但是你在講臺上要能夠攝受大眾,那要靠你的修持功夫了;你沒有真實修持功夫,你就不能夠攝化大眾。換句話說,你所說的話,字字句句從你心里說出來的,不是從口皮上說出來的。心行不相符,言行不相符,沒有人相信你;說得再好,人家聽了,一笑了之。所以無論在家、出家,要有真實修行的功夫;自己不正,要叫別人端正,沒這個道理。在災難頻繁的時代,自己沒有能力消災免難,想要幫助別人,也沒有這個道理。
『正己化人』這一句就很重要了。在本文里面,從這一句以下,這是講化他。這一句是總說,《匯編》里面也注得很詳細,什麼叫「正」?「確不可易」,這是正;「化者,自然而然」,這兩句話說得很好。「正」是堅定的信心,堅定的愿心。我們的信愿是在求道,是在求證果。什麼是證果?在佛法里面,阿羅漢是證果,菩薩是證果,佛是證果。要想求得證果,先要斷煩惱,煩惱習氣不斷,我們的修學就談不上成績可言了。大家都知道,見思煩惱斷掉了,才能證得阿羅漢果。我們縱然斷不了,要向斷煩惱這條路上去走,一定要做到煩惱輕了,我們功夫才有成就。煩惱一年比一年輕,一個月比一個月少,你的生活就幸福、就自在、就快樂了;佛法里面常講「法喜充滿」,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學佛學得很歡喜,很有受用,同修當中有沒有?有,也不在少數(shù)。他們真有這個受用,來告訴我,我也為他歡喜。他得法喜,他真干!
從什麼地方干起?古德教給我們的很多,但是最要緊的還是從「不妄語始」,這是真實教誨。我們修行從哪里修起?從不妄語修起。符合世尊在《無量壽經》上跟我們講修行的綱領,「善護三業(yè)」,第一句就講「善護口業(yè),不譏他過」,古大德教給我們從「不妄語始」,從這里開始,跟經訓相應。
古德又教給我們修清凈心的方法,《阿彌陀經》上,凈宗法門修「一心不亂」。凈宗修學確確實實目的就是一心不亂,《阿彌陀經》上講「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一心不亂是定,心不顛倒是慧。如何能夠真正成就一心不亂、心不顛倒?當然善護三業(yè)非常重要??墒菑哪睦镩_始?古人也教給我們,「知事多時煩惱多,識人多處是非多」,何必要知道那麼多事情?到處去打聽,那你就完了。
在早年,我們出家受戒,大概受戒之後的兩年,我們有一個同戒的師兄(覺斌法師),他受了戒之後不久,大概是半年的時間,到南部去閉關。很好,我們很羨慕他,有這麼個福報閉關。過了一年,我有個緣分到南部去,我特別到關房去看他。他閉關的時候,向我借了一部《中觀論疏》,分量并不很大,線裝書十二冊,他要到關房里面去看。過了一年,我說:「戒兄,你向我借的書看多少了?」他說:「第一本還沒看完?!挂娏嗣嬷?,給我說天下事,說道場、說法師,他在關房里消息怎麼那麼靈通,我在外面都一無所知。聽他給我講新聞,那閉的是什麼關?所以一點成就都沒有。以後他跟白圣法師到南洋檳城極樂寺,白老是住持,請他作當家,在這邊沒多久就過世了。人是個好人,跟我交情也不錯,就是喜歡打聽。古人講:「知事多時煩惱多」,他煩惱多,心定不下來。
我們同修不論是出家、在家,清凈心重要,與自己不相關的事情,知道那麼多干什麼?很多人都曉得,多少人給我寫信,那些信我不看的。為什麼?我不想知道那麼多事。寫信給我干什麼?老實念佛就好了。我每天講經已經是多事了,還要搞這些不相干的事,大錯特錯!認識的人愈少愈好。我給你們看我身上帶的電話號碼的小本子,只有二十幾個人,這是有時候聯(lián)絡,非要記得的不可,我才記住,不需要的我不記。我們學會的、居士林的,我們樓上的電話號碼、傳真,我都不知道,記這個干什麼!人的名字我也記不得,見了面很熟悉,打打招呼,你姓什麼、叫什麼名字,我不知道。不相關,一個人多自在!如果記幾個人名字,為什麼不記幾個佛菩薩的名字?跟佛菩薩做朋友,跟佛菩薩打交道,我們前途才有希望。所以古圣先賢的教訓,常常記在心中,依教奉行。他們的教誨,都是幫助我們得「覺正凈」,這是真實教誨。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過失,最大的障礙,就是傳播是非。修行人為什麼不成就?你聽聽,在一塊所講的都是是非長短。前面我看到有一則公案,我也跟諸位提起過。他說有一個修禪定的法師,在定中看到兩個出家人在談話,護法神圍繞,過了一會兒,護法神走了,又一會兒的時候,妖魔鬼怪來了,圍繞著他們。這是什麼緣故?最初這兩個禪師在討論佛法,所以有護法神圍繞;過了一會兒,他們兩個話家常,護法神就走了;話家常之後,他們兩個在講是非,妖魔鬼怪來了。所以常常講是非、論短長,你要曉得你的周邊都是妖魔鬼怪,沒有護法神。如何能夠得到諸佛護念,龍?zhí)焐粕癖S??心在道上,這是感應道交,我們起心動念有感,諸佛菩薩就有應。如果我們是不善的感,妖魔鬼怪有應。妖魔鬼怪從哪來的?你自己把他招來的,不是他找你,是你把他找來了。起一個惡念,說一句惡言,都可以把妖魔鬼怪找來。修行人干這個事情,豈不是大錯特錯了嗎?
所以古人講的教訓非常有道理,「知事少時煩惱少」,與自己不相干的事情,用不著知道。不需要認識的人,少接觸,接觸沒有好處,是非多。古時候修行人,為什麼選擇在深山,人跡不到的地方?心清凈,容易成就。我們現(xiàn)在居住在都市是最不好的環(huán)境,最不好環(huán)境里面,你還要到處去打聽、到處去鉆營,這怎麼得了?你沒有成就的指望了。
所以我們要想成就,一定先要懂得怎樣保護自己;保護自己的方法,四天王告訴我們。四大天王的表法,我們要明了,他教我們怎樣護自己的法,我們要學。彌勒菩薩是布袋和尚的塑像表法,那是普賢的心,量大福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在《華嚴經》末後五十三參,最後的三大士:彌勒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最後善財童子參訪這三位菩薩,用意很深很深。彌勒是表心量,文殊是表智慧,心量不大,智慧不能圓滿;智慧的落實是普賢菩薩。末後用三大士代表大圓滿,我們讀經要能體會到這個意思,自己才知道怎樣去學習。
? ?注解里面說得很好,「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也。正己有許多功夫,化人有許多妙用,人能正己,未有不能正物者也」。這些話都說得非常肯定,要幫助別人,幫助這個社會。昨天我們也講了很多,最重要的還是在自己;自己不正,要想幫助別人,就非常困難,當然會遭遇到許許多多的障礙。尤其是在我們現(xiàn)代的社會,事與理自己都要很清楚、很明白,自己的心正、言正、行正,自然能夠得到大眾的尊重。不但大眾對你尊重,鬼神也對你尊重,冥冥當中自然得到擁護,更能得到諸佛護念。自己要行得正,最重要的是心正,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想學,很愿意學,為什麼學不來?學不來的原因,就是自私自利的念頭不能放下,都是被這樁事情障礙住了,所以要想自己心行得正,必須要把這些障礙舍掉。
可是有些同修說,我們也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這個原因在什麼地方?實在說,原因是對於諸法實相沒能夠了解。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說的是什麼?一句話,就是諸法實相。用現(xiàn)在的話來講,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了,自然就容易放下,一點難處都沒有??墒怯钪嫒松恼嫦嗉壬钣謴V,很難明了,所以佛要用那麼長的時間,尤其專說這一樁事情,就是《般若經》。佛說《般若經》說了二十二年,說法四十九年,《般若經》占二十二年,幾乎占全部時間的一半。用這麼長的時間,苦口婆心,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幫助我們看破;看破之後,修行菩提道上就沒什麼大障礙了。
菩提道是什麼道?是一個幸福美滿的生活之道。菩提是印度話,意思是覺悟。我們生活在朗然大覺之中,對人對事對物都不會迷惑顛倒,這就叫菩提道。所以菩提道就是生活,就是日常工作,就是對人對事對物一種正常的活動。正常的活動,就是菩薩的生活、佛的生活,我們學佛目的也就在此地。這是我們首先要認識清楚的,不可以把佛菩薩當作神明來看待,祈求神明保佑我們,這個觀念就錯了。
「正己化人」,在功夫上,當然首先要建立一個正確的宇宙人生觀;也就是對人生的看法,對我們生活環(huán)境的看法,有正確的認識,這是智慧。有了智慧,還得要有功夫,功夫是什麼?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這是功夫。煩惱習氣無始劫來養(yǎng)成的,必須要克服。儒家講「習性」,習慣成自然,這個習性很可怕、很麻煩,很不容易斷掉。可是要不斷掉,雖理解也沒用處,還是要搞六道輪回,還是要墮三惡道。三惡道怎麼去的?是非人我、貪瞋癡慢,這些觀念、這些行為是墮三惡道的業(yè)因。我們把這個因素消除了、舍掉了,這才不會墮三惡道。可是幾個人能消除得了?為什麼不能消除?他不肯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他自自然然生起貪瞋癡慢,自自然然生起自私自利,這個麻煩可大了!
佛教導我們要做一個轉變,這一句話說得好,一定要做一個轉變。在功夫上講,要轉惡為善。從哪里轉起?從念頭上轉起,從行為上轉起。以往我們念頭是為自己,行為都是為自己;把這個念頭轉過來,從今而後我們?yōu)閯e人,不為自己。念念為別人想,為社會想,為一切眾生想,世間可憐的人太多了。他們?yōu)槭颤N這麼可憐?沒有人教他,不知道行善,不知道積德,惡因感受的果報,雖得人身,衣食常常不足;我們看到了,要盡心盡力的幫助他。
釋迦牟尼佛在世,不但他老人家自己,他的一般學生,不是不能過一點富裕的生活,他辦得到,輕而易舉。他是王子出身,國王大臣是他的護法,物質上要什麼樣的享受,對他來說都不是困難的事情。他為什麼要去托缽?為什麼去過那麼清苦的生活?沒有別的,無非是想省一口飯,給那些沒飯吃的人,幫助他。他是不是真能幫得到?給諸位說,真能幫到,減損自己的物質受用,幫助那些缺乏的人。這個心,我們就沒有,那菩薩行當然就不可能了。先要有這個心,這個心是純善之心,純善之行,所以感動天龍善神都護持,一生當中教化眾生才能收到效果。我們學佛要從這個地方學起,才有真正的功夫。
我們今天在物質上的受用,以飲食來講,三餐飯還不飽,還要以零食來補充,這是什麼原因?這個身體就是業(yè)障身,心有業(yè)障,身也有業(yè)障。對一個人的生命來說,飲食是最重要的。我們的生命,身體是一部機器,這個機器不斷的在運作,需要能量補充,飲食是能量的補充。業(yè)障重的人,消耗量大,補充少了他就會生病,他就不能工作。消耗量少的人,工作一樣正常。
能源的消耗,到底消耗在哪里?學佛的人知道,百分之九十以上,大概總能達到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我們常講胡思亂想。修行人跟一般社會大眾比,心地總比較清凈,妄念少;妄念少,消耗量就少,所以補充的就少。世尊為我們初學的人示現(xiàn),教我們把一切憂慮牽掛這些煩心的事情放下,因為那都是不必要的,你的身心健康,你的消耗量逐漸就減少。所以一天一餐足夠了,這一餐不吃也沒有關系,也照樣的去運作,這是事實真相。
我們在經上看到,阿羅漢心非常清凈,妄想雜念幾乎沒有了,他的能量補充,一個星期托缽一次,也就是一個星期吃一頓飯。他那一頓飯,一個星期夠了,那個養(yǎng)分足夠了。辟支佛定功更深,比阿羅漢的心還要清凈,半個月托一次缽,兩個星期吃一頓飯,他也夠了。實在講,佛與法身大士他們要不要飲食?不需要,可以完全斷掉。佛陀在世是示現(xiàn)給我們做榜樣的,要是在他那個身分上,他可以完全斷掉。完全斷掉,我們凡夫看了做不到,那還得了嗎?所以告訴我們,修行人每天吃一餐夠了,修清凈心重要,禪悅為食,法喜充滿。用禪悅,用法喜,用清凈心,來滋養(yǎng)你的身體,這是消耗能量最少的,這都是行門上的功夫。
這個功夫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鍛鏈,鏈清凈心,鏈清凈行。清凈心,清凈行,沒有別的,放下而已。不相干的事要放下,不相干的念頭要斷掉,常常保持正念現(xiàn)前。正念,就是念佛;二六時中,時時刻刻心里只有一句佛號,這是正念。一切眾生不知道佛法的殊勝,不知道念佛的好處,我們以善巧方便幫助他,使他知道念佛的好處,也能夠學習效法我們念佛。菩薩幫助一切眾生的事說不盡,但是只有一個目的,最後誘導他念佛。這個目的是純正的目的,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目的。所以處事待人接物,你要慈悲,要寬宏大量,要認識大體,決定不能隨順自己的情欲;隨順自己的情欲,就是隨順煩惱,你會做錯事情,佛家講你會造業(yè)。
在日常初步功夫,我們要把是非人我淡化掉;斷不容易,先把它看淡。尤其是毀譽,遭到別人毀謗,或者是有人對你的贊嘆,毀譽不動心,你的心慢慢就會清凈。沒有必要的事情,不必要去知道;沒有必要接近的人,不必去認識。古人說得好,「知事多時煩惱多,識人多處是非多」,煩惱多,是非多,你的心怎麼能清凈?你的心不清凈,你的凈業(yè)就不能成就。我們希求的是西方極樂世界,早一天親近阿彌陀佛,「心凈則佛土凈」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唯一的條件。我們念這一句佛號,效果在哪里?是用這一句佛號,把我們的妄想分別執(zhí)著念掉。心里面才有雜念,「阿彌陀佛」提起來,雜念就放下了。果然二六時中只有一句佛號,妄想雜念不起來了,你的功夫成就,往生就有把握,你跟阿彌陀佛就感應道交。一面念佛,妄念不斷,功夫當然不得力。
有人問:「學教也分心,是不是雜念?」學教要為自己名聞利養(yǎng)是雜念,學教是為光大佛法、普度眾生,那是正念。由此可知,我不是為自己,我為眾生破迷開悟,這就是正念現(xiàn)前。如果為自己名聞利養(yǎng),那是輪回的念頭;講經說法還是造輪回業(yè),是輪回業(yè)里面的善業(yè),果報在三善道。如果名利心太重,大概三善道都沒有分,那到哪里去?惡道里面去享福了??傊?,弘法利生是修福,過分重視自己的名聞利養(yǎng),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到畜生道里享福,餓鬼道里享福,這個例子太多太多了,不勝枚舉。
諸位想想,安世高當年他的同學是共亭湖的龍王,墮畜生道,得蛇身。他造的什麼業(yè)?他是出家人,明經好施,佛法的道理通達,又喜歡布施。自私自利沒放下,托缽托的這一頓飯,大概不太好吃,不中自己的意思,心里面不太舒服,就造這麼個業(yè),來生墮畜生身。畜生福報大,他明經,他有智慧,所以墮畜生身作龍王,很靈。他有智慧,很靈!這是他明經。一千里內的信徒都去拜他,都去供養(yǎng)他,有福!這是他喜歡布施。去當龍王,苦不堪言!安世高去度他,給他講經說法,勸他回頭是岸,《安世高傳記》寫得很清楚。
小小不如意、不滿意,明經好施還要墮三途。我們今天經也不明,也不好施,脾氣比他大得多,你將來往哪一道去,不是很清楚、很明白嗎?你決定不如他。所以想想這些事情,實在可怕!知道可怕就回頭,就不敢起個惡念,不敢有惡的行為。所以傳記多讀有好處,能夠時時刻刻警策自己,勉勵自己。
? ???落實在生活行持當中,事相繁多,不勝枚舉,注解里面給我們舉了幾個例子,很值得我們學習。「清貴容,仁貴斷」,這兩句話往往是我們疏忽的。學佛的人跟世間人最大的差別,就是清高,諺語所謂「清貧濁富」,這些都是千古名言。可是清高的人,要緊的是要包容,要有度量。在佛法里面,確實世尊是顯示無比的清高,令人敬仰,而佛教教人也是把這樁事情列入教學第一課。我們到一般寺院庵堂,佛家的第一棟建筑物就是天王殿,我們一般稱作護法神,也能講得過去。天王殿里面,正當中供養(yǎng)的是彌勒菩薩。中國人造彌勒菩薩的像都取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出現(xiàn)在中國南宋的時代,諸位也許都熟悉,南宋有一位大將岳飛,他跟岳飛同時代的人,出現(xiàn)在浙江奉化。他臨走的時候,告訴大家他是彌勒菩薩化身來的,說了就走了,這是真的。如果說了不走,那是假的,那個不可靠?,F(xiàn)在我們聽說有許多法師、大德,說他是什麼佛再來的、菩薩再來的,說了不走,這就靠不住。他說了,就走。所以中國以後造彌勒菩薩的像,就造他的像。
他這個相很有特色,表法意思非常鮮明。他是個歡喜相,人家稱他作歡喜佛,笑面迎人,法喜充滿。第二個表法的特徵,他肚皮很大,表有容量,能夠包容。所以古德從他的形象題了兩句八個字,就是教導我們初學要「生平等心,成喜悅相」,這兩句是教初學的第一堂課。所以一定要有容量,要能夠包容;不能包容,就決定不能夠學佛。
為什麼?佛法我們現(xiàn)在搞明白了、搞清楚了,佛法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多元文化最重要的就是能包容;不能包容,就談不上多元文化的教學。所以把包容放在第一位,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學習的。學佛的人,無論在家、出家,學佛沒有別的,實在講,就是學一個與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怎麼樣能夠和睦相處,就是這個意思。因為這第一堂課我們都還沒有搞清楚,所以往後學佛才有許多障礙,才會感到許多困難。
第二句話,「仁貴斷」。仁是仁慈,仁慈所貴的是決斷。決斷什麼?是非、善惡、邪正,你要有能力辨別,這才是真正的仁慈。佛家常講:「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可是佛家又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沟菑姆疵婵矗缺拇_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這是什麼原因?感情用事,沒有智慧決斷。如果是智慧的決斷,這個事情就可以避免。佛法是智慧的教學,有真智慧才能融合不同的族群,才能夠叫法身健康。這個法身范圍太大了,我們把它縮小,社會健康,這個諸位容易體會。社會能夠和睦相處,這個社會健康;國家健康,世界健康,佛法教學目的在此。
對於個人智慧德行的提升要達到圓滿,圓滿的智慧德行有什麼作用?就是世界大同,一切眾生和睦相處。這個一切眾生,不僅僅是一切人類,還包括動物,包括植物,包括山河大地,都能夠和睦相處。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動物有靈性,植物沒有靈性,礦物沒有靈性,你要是這樣認為就錯了。植物也有靈性,礦物還是有靈性,石頭都有靈性;如果石頭沒有靈性,生公說法,頑石怎麼會點頭?所以礦物都有靈性。
你要問,為什麼它有靈性?同一個法性變現(xiàn)出來的。它的靈性跟我們動物的靈性,說實在話是沒有分別的,正是佛家所講的「不增不減」,動物并沒有增一分,植物、礦物也沒有減一分,靈性是平等的。這才是正理、是真理,知道的人不多,只有佛菩薩知道;菩薩里頭,尤其是法身大士。所以不熟讀經書,深解義趣,這一些大道理很少人知道。
西方有人說人類不愛惜地球,任意糟蹋地球,所以地球要報復,給我們很多的災難,洪水、地震、風災,所謂自然災害,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講植物、礦物對於動物的一種報復。所以我們不但要愛人、愛動物,植物、礦物樣樣都要愛護,以平等、清凈心去愛護,那就對了。
修學佛法要認識大體,要顧大體。什麼是「大體」?法界眾生是大體,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他們時時照顧到。對我們初學人來說,社會安全是大體,國家富強是大體,世界和平是大體,我們起心動念要照顧大體。識大體的人,就能夠舍棄自私自利。我們的私情,個人的愛好,如果與大體相沖突的時候,有矛盾的時候,一定要成全大體,犧牲自己,這是佛教給我們的。公道跟私情尤其要辨別清楚,絕不能夠徇私情而傷害公道。這個都是大的原則、大的前提,我們不能不照顧,不能不多想一想。
至於生活當中,古圣先賢也教我們一些處世待人的原則,所謂「處忙時更當以閑」。為什麼?以閑情逸致來處理繁忙的工作,這是高度智慧的表現(xiàn),忙才不至於亂,在佛法里稱之為善巧方便。遇到急難的時候,心尤其要平靜。急難的時候,如果是急躁的心,一定出亂子。所以在急難的時候,要用平靜的心來處理。特別是居於領導地位者,我們知道領導地位的人比一般人聰明,他帶頭,帶頭的人要一亂,下面的人就全都亂了。所以當急難的時候,帶頭的人要非常沈靜,非常穩(wěn)定,所謂穩(wěn)住陣腳。無事的時候,要多做防范,要多做檢點。有事的時候,要有耐心,要有定慧。
人與人之間相處,人與天地萬物相處,疑是大病。見思煩惱里面,思惑有五種:前四種是貪、瞋、癡、慢,第五種就是疑。通常我們介紹這些名相,這個疑都是指對於圣教的懷疑,這是大者,障礙我們開悟,障礙我們證果??墒切〉囊苫螅膊荒軌蚴韬觥P〉囊苫笫鞘颤N?對於人的猜疑,人與人之間互相猜疑,怎麼能夠相處?為什麼會懷疑?實在講,懷疑多半是起於自己的成見,自己成見太深,跟別人相處總是疑神疑鬼,心量窄小。菩薩教我們容人之過,你心量大能容人,這個煩惱就沒有了。心量愈是小,疑心愈重;疑心愈重,跟人就不能相處。
尤其是個領導的人,領導的人疑心重,他的手下決定沒有人才。他對於人才疑惑嫉妒,不用人才,則用奴才。用的人,智慧能力都不如他,怎麼能夠建功立業(yè)?真正有能耐的人,下面都是人才。我們讀古書,讀管仲,管仲是古時候了不起的一位大政治家,幫助齊桓公,所謂「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就像現(xiàn)在所謂聯(lián)合國的霸主。當時諸侯都尊敬齊桓公,都聽齊桓公的意思去辦事,這是管仲的成就。我們讀管子書,他所用的人都是一流的人才,個個能力都在他之上。好像無論做什麼事情,在行政上不如這一個人,理財上不如那個人,領眾上又不如別人,他樣樣都不如人,可是他作宰相。這正是從前孫中山先生所講的,領導人要的是權,他有權,下面的這些干部要有才。用人才,發(fā)揮人才,絕不嫉妒人才,管仲做到了。領導人要有這樣的容量,所以人才替他辦事,人才替他賣命。
在佛法里面講,這些人才過去生中都跟他有緣分,沒有緣誰替你辦事?佛法講因果講得深,世法只看表面,不講過去;佛法講得很深,過去世跟這些人緣深,結的善緣。所以結緣比什麼都重要,結善緣,絕不結惡緣。佛教給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冤家對頭,過去世結的不善緣,這一生遇到了,要把這個結化解;一定要懂得化解,以智慧,以善巧方便。實在說,是以真心、誠意、愛心,無私無條件的去幫助別人,幫助這些冤家債主,這個結慢慢的化開了。
冤親債主往往會跑到你家來,這個我們要知道。不是冤親債主,不會聚會在一家里。所以對於家人、父子相處,更要明白這個道理,要把無始劫以來的冤結化解。結法緣,把情緣化解,化成法緣,問題就解決了,就能夠得到幸福美滿,家庭興旺,社會和諧。這些是非常寶貴的教訓,我們要記住,要學習。
【矜孤恤寡。敬老懷幼。】
這八個字。這八個字是教我們行仁盡忠,推己及人,現(xiàn)在講是社會福利事業(yè)。「孤、寡」都是說人間最不幸的遭遇。男子太太死了,這稱孤;女子丈夫死了,稱寡。失去了伴侶,尤其是年歲大了,老人,這是人生不能夠避免的,必定會遭遇到。只有少數(shù)人,一生生活幸福美滿,這是過去生中修得好。鰥寡孤獨,在這個世間太多太多了。
現(xiàn)在世界上各個國家地區(qū),獎勵宗教界的人士,以慈悲愛心來幫助這些不幸的人。所以在新加坡我們也看到,幾乎每個宗教,他們都辦養(yǎng)老院,都辦孤兒院,收容社會上這一些不幸之人。
去年除夕,我們歡歡喜喜的過年,我們想到社會上這些不幸的人,所以我們邀請他們跟我們一起來過年,過一個溫馨的除夕。我們邀請各個宗教,他們辦的這些老人院跟孤兒院全體的人士,除了有病不能來的,或者行動不方便沒有辦法來的,我們將禮物派專人送給他們;能夠來參加的,我們都非常歡迎。
去年溫馨晚會,我們請的這些客人有三千八百人。李木源居士想得很周到,每一個老人、每一個孤兒,我們發(fā)一個正式的請?zhí)?,這個事情好像是小事情,意義很大。我們想想,住在孤兒院里的孤兒,住在養(yǎng)老院的老人,恐怕一年從來也沒有人去請過他,更沒有人正式去請他吃飯。所以這一份請?zhí)o他是無限的溫暖,是他一生當中美好的一個紀念。所以我們的請?zhí)皇前l(fā)一張給團體,每一個人都發(fā),這是愛心。我們每一個養(yǎng)老院,每一個孤兒院,我們送了很多的禮物,日常生活必需品,供養(yǎng)大眾。每一個團體,我們也都捐助一筆款項,送給他們,表示我們對他們的關懷、照顧。
有人來問我:「法師,你為什麼把佛教信徒捐獻的一些供養(yǎng),拿去送給別的宗教?」說這句話的人,有這些觀念的人,心量太小了,不是佛弟子。佛不是這樣的,佛是一視同仁。也不是菩薩、祖師的弟子,菩薩、祖師教我們念《感應篇》,教我們學《陰騭文》,這不是別的宗教、外教的嗎?可見得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完全沒有分別、沒有執(zhí)著,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一視同仁,哪有這種分別!
可見得我們心量太小了,我們學佛沒有成就,念佛不能得一心;別說一心得不到,功夫成片都得不到。參禪不能入定,學教不能夠圓融會通,學密不能相應,原因在哪里?分別執(zhí)著太重了。我們用心用錯了,還是用輪回心,用輪回心學佛法,佛法也變成輪回法了?!妇畴S心轉」,佛法也是境界,看你是什麼心,所以我們自己錯了。大道理跟他講,他聽不懂,我得跟他講一些淺顯的道理。
社會上這些老幼孤寡,我們學佛的人要不要照顧?要照顧。我們要不要辦養(yǎng)老院跟孤兒院?要。既然要,為什麼沒去辦?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們條件還不夠。別人辦的跟我們自己辦的有什麼兩樣?這一點我們要懂得,別人辦的就是我們辦的。我們送錢、送一些食物、日常生活用品,這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還有什麼話好說?他們辦的就是我們辦的,自他不二。佛法里面甚至於講到生佛不二,眾生跟諸佛不二。
我們今天壞就壞在分別執(zhí)著,分別執(zhí)著使我們墮落在六道,沈淪在三途。生生世世也曾經遇到佛法,也曾經種一點善根,可是就是沒有辦法出離六道。原因在哪里?分別執(zhí)著太重,心量太小,起心動念都為自己,自私自利。什麼都是為自己,為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團體、自己的宗教,壞了!這個念頭是虛妄不實。
佛教給我們用真心,用誠意?!刚\」是什麼意思?前清曾國藩先生講得好,他在讀書筆記里面說:「一念不生是謂誠」。由此可知,我們起心動念就不誠;要一念不生,那才是真誠。真誠起作用,儒家講的「正心」,佛法里面講的「深心、大悲心」。「深心、大悲心」就是前面我們講的「忠」,忠孝的忠,那是真誠的落實,真誠的起用。忠是什麼意思?沒有一絲毫偏邪。有一念自私,你心偏了,你的心邪了。念念為一切眾生想,沒有一絲毫為自己想,這個心叫忠心。盡忠報國那是什麼心?念念為國家想,念念為人民想,決定沒有一念為自己想,叫盡忠報國。起心動念把自己的利益擺在第一位,那是輪回心,造輪回業(yè),怎麼能夠脫離六道輪回?我們要學佛,要學菩薩,從哪里學起,自己要清楚、要明了。
所以這八個字意思好,讓我們常常想到這個世間,還有許多很可憐的人,迫切需要照顧的人。所以我們看到孤兒院、老人院,退休的老人,新加坡社會上常講的樂齡人士,從事這些社會福利工作的人,我們倍加尊敬,我們禮敬、贊嘆,他們將佛菩薩、古圣先賢的教誨,真正落實,真正在做。我們應當隨緣隨分,盡心盡力的來協(xié)助他們、幫助他們,怎麼可以有分別、有執(zhí)著?社會才能得到安穩(wěn),世界才有和平,這是佛法里面所說的「無畏布施」。唯有無畏布施,果報是健康長壽。
佛給我們講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這八種苦實際上都可以避免,都可以把它轉過來。聰明人、有智慧的人,他懂得果必有因,種善因一定得善果。我們起心動念都為自己,所以造作的是不善的因,才有這八種苦。如果能夠念念為社會,念念為眾生,這八種苦難自然就消除了?!鸽x苦得樂」是一句真實話,決不是空話,端在個人覺悟,真正回頭,認真努力的去做。
? ?? ?這八個字。過去我介紹的時候,曾經編了一個科判,前面「正己化人」這是「化他」,化他里面第一句是總說,「正己化人」是總說,往下再詳細列出科目。二十二段這是「行仁」,也就是仁慈、仁愛如何落實。這里面引用古人施政,「文王之政,不過曰,哀此煢獨」,言語很簡單,真正符合中國古時候「簡要詳明」的要求。這四個字,就將周文王治國的理念、目的完全說出來了。憐憫這些孤寡老幼,使他們都能夠免除一些憂患苦難,頤養(yǎng)天年,這是仁政。
做一個國家的領導人能夠行仁政,這就是圣王。由此類推,地方的官員也要懂得這個道理,推行仁政。在我們佛法里面,世尊教導從政的工作人士,佛經里面有一部《仁王護國經》,這在「般若部」《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里面,過去我們也曾經講過,介紹過。治理國家,領導群眾,應該做的是哪些事情?佛也是把這些鰥寡孤獨、老弱殘障,沒有人照顧的,要加以憐愛、憐憫、救濟,特別去照顧他們。在現(xiàn)在我們稱為社會福利事業(yè)、老人福利事業(yè),每個國家、每個地區(qū)都很認真的在推行。這些都是這一段里面所說。
接著他說「夫子之志,亦不過曰,老安少懷」。孔夫子是我們東方大教育家,他教育什麼?也是教人這樁事情。由此可知,世出世間的大圣大賢,都教導我們這樁事。尤其是佛法里面講因果,我們不尊敬老人,不愛護老人,不照顧老人,試問問我們自己會不會老?我們自己老了,很希望有年輕人照顧,有一般人尊重。佛常常在經論上教導我們「深信因果」,這個話的意思很深很長,我們要能夠深深的體會。所以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愛護別人就是愛護自己,照顧別人就是照顧自己。在這里面最重要的是真誠心,這就是菩薩道。
佛在經論里面,教菩薩修學的六個綱領、六個原則,在佛經的名詞稱為「六波羅蜜」。一般講經,只是把這六個名相粗描淡寫一下就過去了,讓聽的人聽起來似是而非,好像懂了,其實一點也不懂。這六個綱領說不盡的,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天天講。由此可知,它的意義深廣,尤其重要的要落實。
第一個是「布施」,對於這些沒有人照顧的老人,我們要特別關懷他。關懷是布施,愛心的布施,慈悲心的布施。布施愛心,布施慈悲心,布施真誠心,布施清凈心,這一類的布施,很少人說。只知道看到他沒有衣服穿,我們去買幾件衣服送他;他沒有吃的東西,我們送他一點糧食。沒有付出真誠的愛心,這個功德做得就不圓滿;不但是不圓滿,實在講,沒有功德。他所做的是屬於福德,還不是圓滿的福德;圓滿的福德里是有真誠的愛心,真正的布施照顧、慈悲救濟。
他為什麼會受這些苦難,我們學佛的人清楚明了。人到這個世間來是兩種業(yè)力。一種是「引業(yè)」,引導我們到人道來投生、來投胎的。這是過去生中五戒持得不錯,我們憑這個得人身。雖得人身,每個人一生果報不相同,果報是屬於「滿業(yè)」。滿業(yè)是過去生中所造的善惡業(yè),我們這一生的容貌,身體健康狀況,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種種條件的不同是屬於滿業(yè)。
這些鰥寡孤獨,他們的「引業(yè)」跟我們相同,都得人身,「滿業(yè)」不一樣,這個佛在經論里面說得太多了。他很貧窮,沒有財富,什麼原因?沒有修財布施,慳貪吝嗇,所以受貧窮的果報。他沒有智慧,沒有獨立謀生的能力,這是前生沒有修法布施。身體不好、不健康,多病,這是沒有修無畏布施。我們從果要看到因,從他的思想、言行、造作,現(xiàn)在是在造因,我們就知道他將來的果報。這個道理,說深很深,說淺也很淺。淺的道理與事實,我們有能力覺察得到;深一層的,更深的那些道理事實,我們初學的人體會不到。總而言之,六道、十法界,乃至於佛法講的一真法界,都離不開因果,所以佛家常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離不開因果的定律。我們要想自己生活得很健康、很美滿,你要修因。
幫助別人應該以什麼為主?幫助他開智慧,要以這個為主,這才是真正的慈悲救護。真正幫助他離苦得樂,永脫輪回,不再搞這些生死麻煩了,你是真的救濟他。不是缺衣送衣服給他穿,缺食送食物給他,你救他一時,你救不了永久。你幫助他這一生,他來生怎麼辦?
佛菩薩幫助這一切苦難眾生,跟我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佛家的教學是教人明了因緣果報,知道我們現(xiàn)在這個狀況是什麼因緣造成的,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方法來修正、來改善,這是真正的救濟。不了解因緣果報的理論與事實,他很難做到斷惡修善。不要說我們勸別人,人家不容易做,我們自己都發(fā)心出家了,穿上出家人的衣服,我們有沒有天天認真在做斷惡修善?沒有,惡習氣還是天天在增長,沒有減輕。什麼原因?因果的道理沒有透徹。所以學佛不是個容易事情。
我學佛,在一般人講很幸運,緣殊勝,遇到的緣好。年輕的時候,遇到朱鏡宙老居士這一位長者,我那個時候二十六歲,他老人家大概是七十歲、七十一歲的樣子,他跟李炳南老居士同年。他送我一本《了凡四訓》,我學佛第一部念的就是《了凡四訓》,從這里下手,好!這是從因果下手。我念了幾十遍,深信不疑。從深信因果上紮根,然後就曉得毛病習氣要改正、要斷。隨順自己煩惱習氣,後果不堪設想;能夠把這些毛病習氣徹底改過來,前途一片光明。
《了凡四訓》的落實,就是《感應篇》。云谷禪師送給了凡先生功過格,功過格依什麼來定的?依《感應篇》定的,所以《感應篇》是《了凡四訓》里面講的因緣果報的落實。我們在《了凡四訓》里面看到,他在寶坻作縣長的時候,推行的是仁政,就是此地所講的,自己生活特別節(jié)儉,以他的俸祿來幫助這些孤寡貧窮。收養(yǎng)這些孤兒,天資聰明的請老師來教導他,稟賦遲鈍的幫助他們學一些技能,使他長大的時候,有一技之長,可以謀生,可以獨立,這才是真正的救濟。
所以世出世間的圣人,他們所做的布施,純粹是法布施?!镀召t行愿品》諸位都念過,《金剛經》大家也念得很熟,佛講較量布施(財布施),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都不如經中四句偈布施的功德大。那是什麼道理?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供養(yǎng),只不過養(yǎng)身命而已,與慧命不相干。養(yǎng)身命,你得一生豐衣足食,物質上的享受,你只能得到這些,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佛經的四句偈,你要真正明了,真正通達了,的確轉境界,確確實實可以幫助你超凡入圣,永脫生死輪回。這是大布施,怎麼能比得上!
我們今天學佛,現(xiàn)在諸位同修都知道,這個世間有災難。昨天還有人問我:「這個災難是真的嗎?有沒有方法避免?」方法有,太多了,可以完全不受這個災難。什麼方法?提升自己境界,你就不受了。你現(xiàn)在在人間要受災難,如果境界一提升到天界,這災難與你不相干。如果再提升到阿羅漢的境界、辟支佛的境界、菩薩的境界,你就有能力救苦救難,你怎麼會受這個災難?所以我說我們生在這個世界,對我們修行人來講,未嘗不是好事。沒有遇到這些災難的時候,我們還因循茍且,還想著今天過了還有明天,今年過了還有明年,慢慢來。現(xiàn)在遇到這個事情,知道不積極認真努力,不行!這個屬於逆增上緣,能夠把我們的境界,在短時間加速度的向上提升,這是好事情。
我們想提升,升不上去。升不上去原因在哪里?執(zhí)著放不下,是非人我、貪瞋癡慢,這個東西是累贅。如果能把這些東西放下,提升不難!難在你不肯放下自私自利,不肯放下堅固的我執(zhí)。這種堅固的執(zhí)著,就像冰凍一樣,中國人常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現(xiàn)在那個堅固的執(zhí)著,無量劫來的冰凍。我們都知道冰凍不是真的,遇到暖氣它就化解了。暖氣是什麼?智慧,智慧一開就化解。今天大家堅固的執(zhí)著,是你智慧不開。
章嘉大師教我,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沒有智慧,你決定放不下。但是放下幫助你開智慧,智慧又幫助你放下;看破放下,放下看破。菩薩道里面,從初發(fā)心一直到如來地,他們用的什麼方法?就是這麼個方法。由此可知,我們學佛最重要的是真干,我知道多少,我就做多少。當你做到的時候,你智慧又開了;智慧開了,又可以多做到一分。這兩個方法永遠在輪轉,在相輔相成,把我們境界往上提升。不肯放下是最糟糕的事情,縱有智慧,你的智慧停在這個地方了,不會再向上提升。因此,不斷的放下,你也就會不斷的增長智慧。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一定要認真努力去做。
我們今天在社會上,看到世間苦人多。古時候有兩句話說:「歲時春日少,世間苦人多。」在一年當中,好風光的日子不多;在世間,苦人多。我們要想想,他受苦跟自己受苦沒有兩樣;我們看到他受苦,就想到我們也有像他那種日子,過去有,將來還有。我們在過這個日子,希求別人幫助,希求別人憐憫;我們今天看到了,如果不生憐憫心,不生幫助的念頭,我們受苦受難也沒有人理會,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遇到世間苦難的時候,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不分恩怨,一律平等,盡心盡力伸出援手去幫助。這是你真正覺悟,你真正明白了,知道自己應該怎樣作法。
【昆蟲草木。猶不可傷?!?
這兩句話就是說的仁民愛物,平等的慈悲?!豪ァ皇嵌嗟囊馑?,也就是一切小爬蟲之類的。小動物都不愿意去傷害,何況大的動物!這是真正養(yǎng)我們的慈悲心。在三種布施里面,這是屬於無畏布施。無畏布施的果報是長壽、康寧,中國人講「五福」有這兩種果報,所以我們見到果,就要知道怎樣修因。真正肯修因的人,往後一定有好的果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感應篇》這部書都是勸人修善因、斷惡緣。無量劫以來,我們起心動念、一切造作,實在講善少惡多。在佛經論里面跟我們講的煩惱頭數(shù),就像《百法明門論》歸納來講,煩惱有二十六大類,善法只有十一類,所以我們惡的習氣比善的習氣確實要嚴重很多。對於小動物,尤其像蚊蟲、螞蟻這些小動物,見到的時候或無意當中就把牠殺害了。有沒有理由?并沒有理由。什麼原因?惡習氣。所以世出世間圣人教我們培養(yǎng)慈悲心,從哪里培養(yǎng)起?愛惜小動物的生命。學佛的人知道,那也是一條命,牠受這麼一個小身是牠過去造的不善業(yè)。我們過去生中,不知道多少次跟牠們一樣。再小的身相,再小的動物,牠還是一個神識,怎麼能夠殺害?不但不能殺害,讓牠生煩惱,我們都有過失。連這些小動物都有識,怎麼能用惡心對人?
佛告訴我們,動物愈小愈是愚蠢、愚癡,大的動物靈性高一點,也就是比較聰明一點,這是一般講法。而實際上,我們仔細思惟,這種說法很難成立。因為我們觀察螞蟻也很聰明,牠的社會組織很嚴密,有蟻王分工;懂得分工,可見得牠并不是很愚癡。飛蟲里面,像蜜蜂,牠有組織,牠也有牠們的一個社會,怎麼能說牠完全是愚癡?這些事實真相,我們仔細去觀察。世間專門研究動物的動物學家,他們的觀察比一般人要細膩,研究牠們的生活動態(tài),從生活動態(tài)里面能夠體會到牠們的心境。所以決定不要以為殺牠們大概沒有關系,牠們很愚癡,不知道報復,我們這個念頭想錯了。古書里有記載,小朋友救螞蟻。螞蟻被水淹沒了,小朋友把這些螞蟻引到岸邊,螞蟻會報恩,可見得牠有靈性。於是我們從這里就能體會到,牠既然知道報恩,你要殺害牠,牠也會報怨。這麼小的動物都有靈性,都知道報恩報怨,那何況是大的動物?所以佛在《楞伽經》里勸大家,不要吃眾生肉。佛經里又說得很清楚,說明世間戰(zhàn)爭根源是什麼?就是吃眾生肉,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墒墙裉焓篱g人,誰相信這些話?我們勸別人,人家說我們迷信,諷刺我們,有什麼法子!
世尊當年在世,生活的方式是托缽,托缽總得要給人家添麻煩。實在說,世尊一生都不愿意給別人添一絲毫的麻煩,我們在經上看到,一切隨緣,恒順眾生,隨喜功德。托缽時,人家給什麼就吃什麼,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zhí)著。所以人家給什麼吃什麼,給肉就吃肉,決不是提倡肉食,要明白這個道理。那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不必叫人家單獨給出家人做素食,添一層麻煩,是這麼個道理。
佛在《楞伽經》里勸人素食,中國梁武帝讀到這個經文深受感動,他自己就吃長齋,吃長素了。他是佛門的大護法,對佛教全心全力的護持。他自己吃長素,勸導出家人也應該吃長素,所以中國佛教吃素是梁武帝提倡的。這個提倡非常正確,隨順佛陀的教誨。我們知道全世界的佛教,只有中國佛教吃素,其他的佛教都沒有素食。這是隨順佛的教誡,我們要能夠體會到。
再小的動物跟一個人完全一樣,牠不幸輪回得這麼一個身相,我們決定不能看牠弱小就欺負牠,那是決定的錯誤。注解里面說得很清楚,不但牠有靈性,牠也有佛性。佛在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辜扔蟹鹦?,皆當作佛,我們怎麼可以害佛?怎麼可以殺佛?我們自己修行想成佛,還要去害佛、殺佛,你怎麼能成得了佛?所以佛制定戒律,第一條是不殺生,這個意義太深太廣了。如果不是讀誦大乘,深解義趣,不殺生這條戒很難體會。真正做到不殺生,試問問這些小動物還會傷害你嗎?不會,可見得牠有智慧,牠有選擇。近代《高僧傳》里面,諸位熟知印光大師,小動物不傷害他,無論到什麼地方,他住的房間,蚊蟲、蒼蠅、跳蚤、螞蟻一個都找不到。平常很多,他到那兒去一住就沒有了,這些小動物搬家了,我們佛家講遷單,牠自動搬家了。
為什麼老法師能夠有這樣的感應,我們沒有?這值得我們深思,我們要多想想。這是什麼道理?真誠、清凈、平等、慈悲。真誠心,上能感動諸佛菩薩,下能夠感動天地鬼神,連餓鬼道的鬼神都能感動,何況畜生道這一些小動物都會受到感動,這是我們應當要知道的。所以真正有修行的人,看到這些小動物都是合掌念佛,給牠三皈依:「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旁生(畜生)」。我想大家都聽過,我們有沒有實實地地去奉行?很多人常常把它忘掉了,這三句話是對這些小動物的祝福,也是提醒牠們。牠懂不懂?言語不懂,靈性是貫通的。我們那分至誠的心,至誠的祝福,牠確實能夠感受得到,只要真誠。什麼是真誠?一心是真誠。我們?yōu)闋8#瑸闋钊б?,這個心不誠、夾雜、散亂,那就沒有效果;如果果然是真誠心,有效果!
真誠心,不是對一樁事,要把這個心平常就培養(yǎng)出來,「真誠心、清凈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這是我們的真心,自性本具的性德;我們有,諸佛菩薩有,一切眾生皆有。聲聞、緣覺、菩薩、諸佛,他們的性德現(xiàn)前,性德自在;我們的性德被埋藏在煩惱習氣里面,雖有,不起作用。所以佛教我們要克服煩惱,克服障礙,要讓性德現(xiàn)前;儒家所說的「克念作圣」,也是這個意思;克服煩惱,克服習氣,比什麼都重要。每個人根性不相同,善根福德厚的人容易;善根厚的人一聽就明了,他能做得到;福德厚的人,雖然對這個道理沒有通達,聽了之後,他生歡喜心,他也很愿意做到。我們天天在聽經,天天在讀大乘,而不能夠做到,自己就曉得,我們自己的善根福德多??!那怎麼辦?多聽、多讀,培養(yǎng)我們的善根福德。緣成熟了,自自然然很歡喜的把不殺生做得徹底,做得究竟圓滿。不但不殺害一切眾生,決不會讓眾生生煩惱。不殺害眾生,得長壽的果報;不惱害眾生,得康寧的果報??祵幨巧硇陌矘?,一個人一生沒有煩心的事情,沒有煩惱的事情,這是康寧??祵幨枪麍?,因是不愿意給一切眾生生煩惱,什麼樣的果,就有什麼樣的因,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因果這樁事情,歸結到最後,真的就是「自作自受」四個字。我們自己修善,我們自己就受福報;我們自己造惡,我們一定要受惡報。千萬不可以怨天尤人,怨天尤人是造大業(yè)、造罪業(yè)。世間許許多多人不懂這個道理,以為一切不如意事是別人給我的,別人找我麻煩的;錯了!自作自受。別人找我的麻煩,為什麼不找他的麻煩,單單找我?我跟他過去有惡緣,他找我的麻煩是報復;我明白了應該接受,承受果報而沒有一絲毫怨恨的念頭,這個結就解開,化解了。世出世間圣賢教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不要跟人結怨,菩提道上才一帆風順,在一生當中,真的是吉祥如意,都是自己修得的。
? ?? ? 『昆蟲』是動物,『草木』是植物。昨天我們講到這些小昆蟲,蚊蟲、螞蟻之類的。世出世間的圣人讓我們養(yǎng)慈悲心,不僅是小動物要愛護牠,草木、植物也要慈悲愛護,這個慈悲心才是真的??墒菒圩o動物的人有,能夠連植物都不傷害就比較少了。
注解里面引用《圓覺經》的話,說明「情與無情」是一個共同生命體。這個話很難懂,但是佛在大乘經里面講得很多,我們仔細去思惟、去體會,這是事實真相。佛給我們講的總原則,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這個一切眾生是廣義的講法),一切眾緣和合而生的物象,都是「唯心所現(xiàn),唯識所變」,都是從心想生。由此可知,確實是一個生命的共同體;也是大經上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咕褪枪餐粋€生命體。植物當然也不例外?!独銍澜洝飞细f得好,他說:「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xiàn),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這幾句話可以把它用來解釋《華嚴經》上「唯心所現(xiàn),唯識所變」的八個字。所以這兩部經合起來參看,意思格外明顯。
《楞嚴》上還說得更微細,他說:「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咸有體性」。草葉是植物,縷結是事相。我們拿一個繩子、拿一條線打個結,這是事相,都有它的根源,都有它的體性?!阁w性」是什麼?法性。「根元」是什麼?自性。所以我過去曾經說過,「肯定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是自己」,這就是「佛知佛見」。入佛知見的人,就是天臺大師所講的分證佛位,《華嚴經》上所說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的見解就是這個樣子,這就叫做「入佛知見」。如果我們真的肯定了,你就是上上根人,上上乘法,我們從凡夫地頓超到如來地,頓超到法身大士的地位。這個事情能不能做到?問題就在我們這一念能不能轉得過來。
大乘經教薰習久了,這個光是會像閃電一樣,暫時放出來。個人善根不一樣,善根深厚的人,放光的頻率增加,次數(shù)增多??上П3植蛔?,這一念覺悟,點頭肯定,第二念又忘掉了。這是什麼原因?煩惱習氣太重,轉眼他就迷了。如果能將這個光源保持住,你就證果,你就入佛位,「分證佛位」,你的行持跟諸佛菩薩就沒有兩樣。你對於一切小動物、植物一片慈悲,跟對諸佛如來,跟對自己父母,決定沒有兩樣。愛護蚊蟲、螞蟻,愛護一些花草,都像照顧父母、奉事諸佛一樣,你就是法身大士。如果你還有分別心,你是凡夫。
我們這一生得人身、聞佛法,這個緣是無比的殊勝。我們看看過去這兩千年當中,在中國這些祖師大德們,在家的善男子、善女人修行證果的人不少。他們也是凡夫,為什麼能證圣果?就是聞法無間,修行不斷,所以才能成就。我們?yōu)槭颤N不能成就?我們聞法跟修行這兩方面,常常間斷,間斷力量就削弱了。如果再加上內里面的煩惱習氣,外面五欲六塵的誘惑,我們解行兩方面的功夫幾乎等於零;不但不能進步,天天在退步,一直退到阿鼻地獄。
這個現(xiàn)象也在我們眼前,我們也看得很多很多。新加坡這個地方算不錯,每天有兩個小時講經,實際上講夠不夠?決定不夠的。兩個小時聽經,還有二十二個小時打妄想,所以佛法抵不過世法,清凈心抵不過染污意,我們不能成就的原因在此地??墒峭瑢W們,你們每天在經教上下功夫,至少要八個小時,才能把我們的解門維系住、鞏固住。八個小時研教,八個小時念佛,果然能夠這樣老老實實認真的在干,三年五載,我們不會輸給古大德。這個事情要靠自己,不能靠別人督促。
現(xiàn)在這個時代,督促已經不可能了,督促的教學是過去那個時代行得通,現(xiàn)在是民主、自由、開放,任何一個人沒有權力督促你,也不敢督促你。在美國,作父母的都不敢訓斥兒女,連五、六歲的小朋友,父母要是打他、罵他,鄰居會到警察局告狀,說那一家作父母的虐待小孩,他還被判罪去坐牢,你說糟不糟糕!作父母的不敢管兒女,老師怎麼敢管學生?現(xiàn)在是什麼社會?父母跟兒女是朋友,老師跟學生也是朋友,真正做到朋友的標準,那算不錯了;說實在的話,朋友都談不上。今天是這麼個社會,所以修行能不能成就,完全靠自己。
我們勉勵大家,勸導大家,只有在講經說法的場所說說而已;你聽了,就給你做這麼一點增上緣。你聽了歡喜、明白了,你照這個話去做;你聽了不滿意,你下一堂課可以不來。所以了解我們現(xiàn)前社會狀況,真的,能不能成就全靠自己的覺悟,全靠自己克服自己的功夫。
我常講這個地方的緣無比的殊勝,能夠在這個地方修學,無量劫善根福德因緣的成就。這個地方有熱心的護法護持,生活起居一點都不要操心,可以將全部的精神,全心全力來辦道,希求解行相應。能夠抓住這個機會,拼命努力,三年五載,必定有不可思議的成就。我們要想到,世間有許許多多人想求這種機緣,求不到!我年輕的時候在臺中學習,覺得那個機緣是相當不錯了,比起你們充其量只有七分之一。什麼是七分之一?我們每個星期只有一次跟老師、同學在一塊上課,研究討論,你們現(xiàn)在每個星期七次,所以我的緣分只有你們七分之一,你們比我多六倍,你們的成就應該也超過我六倍才對。不能超過,那是你們不用功,你們把機會放棄掉了。我在臺中搞了十年,你們在今天這個機會、這種緣分里面,一年等於我七年,兩年超過我太多了。
我們那個時候同學都是在家居士,都是有家庭、有事業(yè),每個人要忙著照顧家,要忙著工作,一個星期抽三個小時時間跟老師在一塊聽教、學習,一個星期上一堂課。我們學講經,也是一個星期上一堂課,一堂課是三個小時。天天上課,哪有那麼好的命!由此可知,這個機會難得。難得,我們得到了,正如同佛在經上常講:「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不但是今已聞,天天可以聞。這麼一個小道場,一切經典具足,一樣都不缺乏;缺乏的是我們對於機緣的認知,怕的是這麼好的機會,你不認識,你不能把它抓住,你不能好好的利用,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我曾經勸過悟道師、悟行師,還有現(xiàn)在在馬來西亞的悟教師,他們現(xiàn)在在全世界各地方講經說法,這是修一點福,在解行上是重大犧牲。我也常常勉勵他們要認真努力;否則的話,他們將來必定落在你們後面,而且有很大的差距。你們天天在此地進修,鍥而不舍,他們要到處勞碌奔波,在解行上進步很緩慢,你們在這里解行進步快。
世法、佛法都要往遠處看,看得太近了,不會有成就,要往遠處看,往深處看。真實的成就,?;垭p修,福中有慧,慧中有福,?;凼且徊皇嵌?。他們幾位法師在全世界弘法利生,?;凼嵌皇且唬喜黄饋?,可以說是福多過慧。福報,不能夠超越六道,在六道哪一道里面去享福,就難說了,要看你的功夫。五戒十善能夠達到九十分,你所修的福在人天;五戒十善達不到這個標準,你在哪里享福就很難講了。佛在經上講的話句句真實,沒有一個字是欺騙眾生的,我們要能想得到。福慧雙修,福里面沒有私心,福里面保持「清凈、平等、覺」,那個福里面有慧,能解決問題。福里面有私心,名聞利養(yǎng)、五欲六塵的享受沒有徹底放下,就不能夠脫離六道輪回。
這里面舉了兩個公案,諸位好好的去看,很值得我們反省。前面舉了一個,佛說法的時候,有一個小蚌蛤也在旁邊聽佛講經,偶爾被人無意當中踩死了。因為牠聽經的緣故,所以牠命終之後生忉利天,作忉利天王;以後以忉利天王的身分,再來聽佛講經說法,證須陀洹果。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小動物有靈性,怎麼可以傷害牠?
另外一個故事,有一個出家人,道眼未開,接受一個齋主(父子)常常供養(yǎng)他。這個齋主是吃長素的,死了以後要還債,就在他們家菜園現(xiàn)草菇身,那個草菇就是他,每一天這個草菇供養(yǎng)他們父子。這說明什麼?說明植物有靈性。這個父子每天到菜園去摘草菇,沒有想到是以前供養(yǎng)的那個法師;天天去摘草菇,他天天還債。佛法里常講「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那是講變畜生,這說是變植物,要還債!
世出世間法里,我們很清楚、很明白,決定沒有占便宜的事,誰能占誰的便宜?也決定沒有吃虧的事情。誰吃虧,誰上當?沒有,因果通三世。這一生人家占我們便宜,我們吃了虧,沒想到來生還有人還帳的、報償?shù)?,要懂這個道理。當然我們也不需要人家來還債,這個東西還來還去,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不是好玩的事情。開悟要緊,證果要緊,往生要緊,這才是究竟了脫;然後回過頭來,幫助這些有緣眾生。佛法說得很好,「佛不度無緣之人」。哪些人與我們有緣?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冤親債主有緣。結的有恩是緣分,結的有怨也是緣分;我們欠別人的是緣分,人家欠我們的也是緣分。所謂的緣分,還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這麼一套。我們結的緣很多,趕緊要成就,再回過頭來幫助這些冤親債主,統(tǒng)統(tǒng)得度。
所以自己一定要著重解行并重,定慧等學。尤其在現(xiàn)前這個社會狀況,不認真努力,必定墮落,而且快速的墮落,時時刻刻要提高警覺性。放下經本,佛號就提起來,就念佛;放下佛號,就展開經卷。每天我們能夠研教八小時,念佛八小時,我們的妄想自然就少了,沒有時間去打妄想。希望我們同學們認真努力,不要辜負希有難逢的機緣。
【宜憫人之兇。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
兇災危急在今天可以說到達了極處,人已經不是一個、兩個人,也不是百人、千人,今天我們看到這四句話,幾乎是指地球上整個人類遭遇到大災難。憐憫,不是只有一個憐憫的心,那有什麼用處?憐憫是要拿出行動來。這個行動是從內心里面徹底的懺悔,宗教里面所講的「悔改」,那才是真正生起憐憫心。
全世界的大災難怎麼形成的?我們在講經之中講過很多次。首先你要認識,我們現(xiàn)在居住這個地球、這個太陽系、這個銀河系是我們的依報,「依報隨著正報轉」,佛在大乘經里面講得太多了。你要真正懂得這句話的意思,你就曉得全世界的災難、太陽系的災難、銀河系的災難,根源從哪里來的?是我自己行的不善,因為這是我的依報,依報是隨正報轉。
眾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一定要受這個災難、要受果報。他的認識錯誤了,以為這個事情與我不相干,「這些人做錯了,我沒有做錯」,這個觀念錯誤了。一切人是我們自己的人事環(huán)境,一切物是我們生活當中的物質環(huán)境,今天人事環(huán)境、物質環(huán)境都不好,追究起根本的原因,我們自己存心不好,我們自己做人沒做好,所以我們依報環(huán)境如此的惡劣。這是消災免難根本關鍵之所在,所以自己要認清楚,自己要知道回頭。以往起心動念無不是為自己,自私自利,心量太小了,所以才造成今天這個局面,搞成這個樣子。
在這個大劫難來臨的時候,這一棒很重,終於把我們打醒了,徹底的改過自新,為一切眾生受苦受難。這是真的明白,真的醒過來,真的悔改了。大乘經教佛菩薩的教誨,果然有機緣落實,我們赴湯蹈火,在所不惜,我們要去做。與佛教誨不相干的,決定不能做,對於自己這一生有大利益,我們也不能要。我們知道那些東西是誘惑,那些東西是眼前的甜頭,名聞利養(yǎng),世間人羨慕的榮華富貴,這些東西轉眼云煙,後果是在三途,是苦報。迷的時候不知道,覺悟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們自己覺悟了、明白了,要把這些道理、這些事實告訴有緣人。佛家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是有緣人?他肯聽,他能夠理解,能夠接受,能夠依教奉行,這是有緣人。所以我們自己到各個地方去弘法,首先我們要懂得觀機。觀機里面最重要的是常住大眾,這是給信徒們結緣。常住大眾如果缺席,不喜歡聽,外面信徒還不少,這個地方不能去。常住沒有意思學佛,常住還搞自私自利,常住還搞名聞利養(yǎng),沒有把佛法當作一回事情,這怎麼能去?
我們在居士林講《華嚴經》,你們看到李木源居士每一堂都到,一堂課不缺,這一天如果有事情沒來,他還向我告假?!稛o量壽經》這是講過多遍,他在家里聽錄像帶,他《無量壽經》念得很熟,每天念三遍。他告訴我,他每天只睡兩個小時,所以我看他肝火很旺,睡眠不足。他為什麼這樣做?護持正法。希望你們大家有殊勝的法緣,在此地好好的學習,續(xù)佛慧命,將來弘法利生。
居士林跟此地凈宗學會,所有工作人員沒有不聽經的,沒有不念佛的。為誰做的?為全世界苦難眾生,不為自己。這是個什麼道場?有許多從中國來的這些老法師,到這邊來看到了,贊嘆這是「世界第一道場」。這話是真的嗎?我們聽了很慚愧,我們做得還不夠好。如果真的做得很好,世間哪有這些災難!實在講很難得,李居士在此地領導,有這麼一班真正肯發(fā)心協(xié)助的,可以說全是義工。李木源本身是義工,一分錢、一分待遇不拿,頂多只在居士林吃一餐飯而已。我也是義工,人人都是義工,這里沒有待遇的。大家能夠這樣做,認真做,拼命在做,我們是報佛恩,報眾生恩。真正能做到「上報四重恩」,才能夠「下濟三途苦」,所以我們把「知恩報恩」擺在第一位。
有許多地方想邀請我,想把我留住,我不是人情能留住的。我很感激你,留住我要正法,你這個地方行的是正法,你不叫我來,我也要來。如果你存的是自私自利,為自己這個小道場、小團體,你跪在地下哀求,我也不去。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我也沒有那麼多的精神。
今天書上講到什麼是兇?什麼是危?什麼是急?我們要認識清楚,這不是小的兇災,不是輕緩的危急,非常嚴重。我們今天教人,苦口婆心教人,幾個人相信?教人家要怎樣怎樣做,自己做不到,人家聽了打很多疑問,許多問號擺在那里,你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當年在世,說到做到;實在講,他是做到之後才說的。我們是粗心大意,將釋迦牟尼佛一生的行誼忘得乾乾凈凈,他的行誼就是我們的表率,就是我們的榜樣。世尊為教誨眾生,為宣揚正法,不辭辛勞,我們在經上沒看到「佛太辛苦了,佛太累了」,一大藏教沒有這種字眼。我們今天怎麼可以說累?怎麼可以說辛苦?怎麼可以說受不了?這不是佛弟子的話,這是魔的話。魔王里面有這些字匯,佛菩薩沒這些字匯。
所以在大災難嚴重危急之時,我們今天還有機會在這個地方學習,這是三寶加持,這是大家過去生中,無量劫累積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往後這些苦難眾生如何得度,要靠你們,你們有沒有想到?如果想到這樁事情,焉能不努力?焉能不發(fā)憤?也許同學們要問,我們善根福德很薄,智慧很少,我們能辦得到嗎?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善根福德智慧跟如來無二無別。可是現(xiàn)在沒有智慧?現(xiàn)在沒有智慧是你的煩惱蓋覆住,你對自己沒有信心。學佛第一個是恢復自信心,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決定得到諸佛護念。福報不夠,自有龍?zhí)焐粕癖S幽?、加持你,絕不求人。世間福報再大的人,不可以開口向他要一分錢,那是他的事情。我們向佛求,向佛求是正理正法,這是章嘉大師當年教給我的,我們的心永遠清凈,永遠是自在的。
佛教人「斷惡修善,破迷開悟,轉凡成圣」,我們所學就學這三樁事情。緣具足,我們對於這一切苦難眾生多做一點事情;緣不具足,少做一點事情;沒有緣,不做。哪里可以強求!有一絲毫強求的心,你就不自在;換句話說,你就沒有智慧了。我們今天求,為一切苦難眾生求,決不是為自己求。為自己求,這是造業(yè)。為一切眾生求,這是福德,這是功德。學佛學了這麼多年,連這一點道理還不懂嗎?所以我們今天怎樣救苦救難,那就是真正回頭,把自己從前所造的一切惡,一定要斷,要斷得乾凈;還沒有修的一切善,從今天起努力去奉行。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感應篇》是最好的標準,印光大師為我們介紹的。佛講了許多標準,散在大乘經論,不容易讀誦。《感應篇》這一千多字,它把善惡集中在這里面,句句都是佛經上所說的,所以這一部書就是佛經。我們修行第一步「斷惡修善」,就依照這個本子來奉行就行了?!皋D迷為悟」,《華嚴》是最好的教材,《般若》也是最好的教材?!皋D凡成圣」,《無量壽經》是最好的教材。我們不必涉獵太多,涉獵太多分神,還要費許許多多的時間,在佛法里抓住重要的綱領,懂得一句就做到一句。
注解里面舉了很多例子,都是講古大德怎樣去幫助別人的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可以做參考。我在此地跟大家講的是總綱領、總原則,是從根本救起。根本法里面,「依報隨著正報轉」,這決定是事實真相?!敢磺蟹◤男南肷梗度A嚴》講「唯心所現(xiàn),唯識所變」,我們對於這個基本的理論,萬法的根源,要把它參透,我們就曉得應該怎麼做,我們也有信心去做。真信切愿,怎麼不能轉境界?希望同學們,把這一樁事情多想想,多觀察,多體會。
這四句當中,有一句『樂人之善』。什麼是善?也要把它認識清楚。世間所有一切好事,夾雜著私心在里面,就是不善。他有百分之九十是為公眾,里面還夾雜著百分之一為自己,這就不善。毫無私心,那叫純善,我們要把標準提到這個境界。也許同修說這個境界太高了,一般世間人做不到。我也曉得,我們自己要提升到這個境界,要求別人就不必了。要求自己要純善,要求別人,人家百分之九十為自己,百分之十為別人,不錯了!很難得了。為什麼?他沒覺悟,他不了解事實真相。覺悟的人決定不可以,夾百分之一的私心都不可以。
我們在這里天天講、天天勸,總希望諸位一下省悟過來。勸的時候好像醒了、明白了,離開這里,又糊涂了、又迷了。所以世尊勸人要勸四十九年,四十九年究竟有多少人省悟過來?不多。真正省悟過來的是少數(shù),這些少數(shù)人就是根熟的眾生。還沒有回頭的人,那沒成熟。沒成熟,讓那些成熟的人繼續(xù)再幫助他們,正法久住,代代都有傳人,眾生才有福。
現(xiàn)在教學比過去要艱難得多,無論在德行、在智慧,說實在話,都要超過古來的祖師大德才能挽救世運,跟古來祖師大德同樣的智慧德能,救不了這個世界。我們不真干,怎麼行?不真干,不但幫別人的忙幫不上,救自己也救不了。真正有能力幫別人忙,你自己就能得度,自他不二。這四句話的注解,同學們自己看看,如果有問題提出來,我給你們解答;如果沒有問題,這四句就講到此地。
【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
這一節(jié)講「得失」。佛在經中告訴我們,得失不是真實的,可是世間人都迷在其中,因此造出許許多多的罪業(yè)。在二十四個不相應行法當中,「得失」是列在第一條,可見得眾生對於這個問題,迷的是多麼的深、多麼的嚴重。
《感應篇》這四句講得好,世間人對於這樁事情,他們的看法、想法不正常,見到別人有得就生嫉妒,見到別人有失就生歡喜心,這一念心就造無量罪業(yè)?!柑暇咳酥^」,這四句是究人的過失。教人看別人跟自己沒有兩樣,見到別人有得能生歡喜心,見到別人有失能生憐憫心。得失的范圍非常廣大,在世法里面得名聞利養(yǎng)、得五欲六塵,在佛法里面得禪定、得覺悟、得證果,世出世法都包括在其中。
佛告訴我們,得失也是因果的關系,沒有種因,是決定得不到的。世間一切眾生所希求的,無非是富貴、聰明智慧、健康長壽,中國人講「五福」,前面跟諸位介紹過了,都是有業(yè)因的。所以種善因得善果,種不善因,希求得善果,佛經里面講:「無有是處」,哪有這個道理!我們希望要得到什麼,就得好好的造因;你造的因殊勝,你的果報殊勝;你的因美滿,果報也美滿。這兩句話就非常重要了。這兩句話里面,我們能夠看到決定沒有嫉妒心;不但沒有嫉妒心,而且有隨喜心。隨喜心是菩薩法,普賢菩薩所修的「恒順眾生,隨喜功德」,菩薩的大行。我們學佛同修往往疏忽了,把這個大利當面錯過,這是我們應當要省思的。
學佛的同修都知道要斷惡、要行善,可是善往往不能成就,惡天天還繼續(xù)在造。特別是口業(yè),人與人接觸之中就造口業(yè),批評別人的是非得失。你的批評是不是正確的?就是正確的,是事實,都不應該說。如果不正確的,你不就是冤枉人了!冤枉人所造的罪業(yè)就重。如果你的批評對社會沒有什麼影響,你的罪過就??;如果對社會有很大的影響,不良的影響,你的罪過就大了。如果你毀謗三寶,讓一切信眾退失道心,諸位看《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就曉得,這是墮地獄的罪業(yè)。不要輕看了,隨便談談,好像沒有什麼多大關系,一時快意,阻斷別人的善根,招來阿鼻地獄的罪業(yè),干這些事情。我們在社會上常??匆?、常常聽見,佛菩薩看在眼里,很痛心,很憐惜,正是經上講的「可憐憫者」。
為什麼會造這個事情?聽信謠言,不去問問這些事實真相。我這一生當中,這些事情遭遇得很多。我有個原則,與我不相關的不理會,沒有理會的必要,一笑了之。也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也是罪業(yè),希望自己的心清凈,希望自己的心純善,一絲毫惡念都不要放在心上,這叫「存好心」。你把這些是非人我、拉拉雜雜的東西放在心上,你的心就不善,你的心就不好了。如果與自己、與大眾有關系的這些傳說,我們一定要查證,去調查一下、證明一下是不是事實,然後再批評。所以不能聽一面之言,聽一面之言,愚癡、迷惑。尤其是做領導人,我們讀古書,看看古代這些帝王,在他耳邊講話的人太多了,他是不是全信?他拿來做參考,他一定去查證,所以他不會冤枉好人,也不會上壞人的當,這個聰明。這些都是老師教導他的,父母教導他的。
古人有所謂「謠言止於智者」,但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他才懂得怎麼處理??墒菦]有智慧的人多,沒有智慧的人聽信謠言,造謠生事。現(xiàn)在這個世間有智慧的人太少太少了,你要問為什麼沒有智慧?沒有圣賢的教誨?,F(xiàn)在全世界的教育,絕大多數(shù)是什麼教育?功利的教育,急功好利,對於名聞利養(yǎng)、五欲六塵,競爭的教育。只要有競爭這個念頭,決定就干損人利己之事,傷天害理之事,這是現(xiàn)代教育?,F(xiàn)代教育,說個不好聽的話,增長輪回心,幫助眾生造輪回業(yè),干這個。學佛的人雖多,幾個人真正在經典上去研究、去討論,認真去學習?諺語講:「地獄門前僧道多」,這個罪過就太重太重了。打著圣賢的招牌,依舊還造輪回業(yè),所以他墮得就很重,他墮阿鼻地獄。這個招牌不可以仿冒,現(xiàn)在世間法律,對於一切仿冒都要治罪的,佛這塊招牌是世出世間第一個「正」字招牌,你隨便仿冒,這個罪業(yè)比什麼都重。
我們今天既然捧了這塊招牌,就得依教奉行,認真的向佛菩薩學習,總要學得幾分像,完全不像就有罪過。不可以說我沒有造罪業(yè),我沒有害人;沒有害人,捧到這塊招牌,沒有依教奉行,就造罪業(yè)了。什麼罪業(yè)?把佛法的形象破壞,就是這麼個罪名,這個罪名就擔當不起了。佛菩薩是什麼形象?我們今天起的什麼心?動的什麼念頭?干的什麼事情?今天在社會上,佛法為什麼這樣的衰弱?我們讀古書,在古時候朝野對於出家人,沒有不尊重的?,F(xiàn)在的社會對出家人輕視,原因在哪里?古時候出家人學佛,像佛菩薩,所以大家尊重,大家敬仰,確確實實是人天師范?,F(xiàn)在社會上為什麼對出家人瞧不起?出家人沒有依教奉行,沒有學佛菩薩。向誰學習?這個話我們不必講了。我們要反省、要覺悟、要回頭,學習的對象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不向佛菩薩學習,就錯了。
高僧大德是我們的典型,但是得仔細觀察,知名度高的是不是真正有德行?名實相副的是我們的榜樣,我們應當向他學習。我初學佛的時候,李炳南老居士推崇印光法師,叫我向印光法師學習。與印光大師同代的高僧大德太多了,他為什麼不介紹別人?為什麼偏偏介紹印光大師?這當中的道理,這當中的苦心,我們知不知道?出家人多,我們在佛經上看到,這麼許多出家人當中,有真佛弟子,有魔王子孫。末法時期,魔發(fā)了大愿,叫他的徒子徒孫統(tǒng)統(tǒng)到佛門出家,披上袈裟來毀滅佛法,這是佛經上有記載的。我們生在末法時期,所以出家人當中,有佛也有魔,我們要有慧眼要能辨別,我們向佛學習,不能向魔學習。向佛學習,我們這一生當中會成就;向魔學習,我們這一生當中,必定墮三途。切身的利害,怎麼可以不知道?
這四句話,我們要拿來當座右銘,要常常記住,決定要舍棄自私自利,念念為利益眾生,念念為幫助別人。雖有這種心,可是這個心落實,也不是容易事情。你想做好事,沒有緣,沒有機會,緣不足,總有許許多多人障礙你,不讓你做好事,不希望你成就一樁善行,想盡方法來阻礙,這個事情太多太多了。由此可知,緣就非常重要了。要與一切眾生廣結善緣,這一生當中做不成,還有來生。菩薩度眾生,生生世世永無休息。諸位同修知道,上一次,我是誠心誠意想幫助澳洲人建個養(yǎng)老院,就被人破壞。破壞的那些人,他們能不能做好事?他們也不能,自己不能做,也障礙別人做。
評論一個人的是非不容易,相當不容易。觀察一個人,前後左右、面面看清楚,還不敢下斷語。古時候人講得好,「蓋棺論定」,才可以評論你的人品;你還沒有死,都不敢說。為什麼?一生造惡,臨終懺悔,改過自新,還是好人。這樣的人念佛依舊能往生,依舊能作佛,所以回頭是岸。死了也不能回頭,那就斷定他是不善之人。所以斷定一個人,你就曉得有多難。古人給人寫傳記,都是死了以後,後人寫的。一個朝代的歷史,這個朝代已經滅亡了,下一個朝代人寫。這都是「蓋棺論定」的意思。我們障礙別人行善,果報是別人障礙我們行善,因緣果報,絲毫不爽;尤其在現(xiàn)代這個社會,太明顯了,太快速了。
所以同學們要記住,遇到有這個機會,好事趕緊做,看到別人做好事,我們要幫助他、成就他,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他做的事情,對於社會、對人民、對眾生不利的,我們決定不去幫助他。如果是有利益的,我們要全心全力照顧,全心全力協(xié)助,決定沒有嫉妒障礙,只有恒順隨喜,這是行菩薩道。歸結到最後,一定要有真實智慧,決不能摻著有「情見」在里面。情見是癡迷,真實智慧是正大光明,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不彰人短。不衒己長?!?
這兩句話看起來很平常,對於真正修行關系很大。注解一開端就說得很好,「人之有短,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這個話,古時候的社會能體會,現(xiàn)在我們很難體會了。古時候,可以說中國從漢朝以後,一直到清朝,始終維持禮制,所謂「以禮治天下」,這句話的意思就很深了。在古代稱「名」,是關系非常密切的才能稱名。普通一個人的名字,在一生當中只有兩個人可以稱,一個是父母,一個是老師,可以稱你的名字。古禮,男子二十歲成人,行冠禮;冠禮就是戴帽子。二十歲成年了,這才戴帽子,表示他成年。從這一天起,他的同輩,即兄弟、朋友、同學,大家在一起為他祝賀,同時送他一個「字」。所以有名、有字,名不能稱,稱字,這個對他尊敬。所以成年之後,能稱他名的,只有父母,只有老師??v然是在朝廷作官,皇帝對他也稱字,也不稱名,這是對他尊敬。如果皇帝稱他的名,不稱他的字,這個人就有罪了,不把你當作人看待;換句話說,你就等著判刑。普通一個人,名都不是一般人隨便稱的,何況兒女對於父母之名,不敢稱。別人叫他父母之名,他可以聽,他決定不能說。
這個地方講『不彰人短』,用這個比喻,這個意思很深很深。聽到別人說是非、說長短,意思講如同聞人家說你父母之名一樣,你只能聽,你不能說。說了是對父母大不敬,那就大不孝。注解用這個比喻,比喻得好!可是現(xiàn)在沒有人學禮,也沒有人講禮,念到這一句,現(xiàn)代人懂得就不多了,也沒有辦法體會得到,甚至於這個意思究竟有多大,現(xiàn)在人也想不到。古時候,對於稱呼非常講求,決定錯亂不得,這是倫理教育的基礎。但在西方人沒有,連這個概念都沒有,西方人兒女隨便稱父母之名,這在中國古社會里見不到的。
中國古時候,對一個人尊敬,剛才講稱字,這是一般的。如果他有道德、有學問,對社會國家有貢獻,大家也不稱他的字,另外給他起個名號,叫「號」,這對他更尊敬了。最極尊敬,連號也不稱,稱什麼?稱他的地名。像李鴻章,鴻章是他的名,他做到宰相,得到社會大眾的尊敬,人家連他字、名、號都不稱,稱李合肥,他是合肥人,稱他的地名。這個不但對他尊敬,連對他的家鄉(xiāng)都尊敬,合肥出了這樣的大人物,整個合肥人的光榮,稱這個意思。出家人,一般社會也是用這個方法來稱呼。隋朝智者大師,「智者」已經是對他很尊敬了,他的法名叫智顗,不稱智顗,稱智者,這很尊敬了。最極尊敬的,連這個都不稱,稱天臺大師,他住在天臺山,稱天臺大師。最極尊敬是稱他的地名,他生長的地方,或者他常住的地方,我們在古籍里看得太多太多了。凡是這種稱呼的,都是受當時社會普遍敬仰的人。舉這個比喻。
更進一步,不但口不可得言,「耳亦不可得聞,則更上也」。更上一層,不但是聽了不能說,最好聽都不要聽,這一點很重要。我們修行最重要的修什麼?清凈心。佛法歸結到最後是「覺、正、凈」三個門?!赣X門」,性宗修的、禪宗修的,要上上根人才得力;不是上上根人,不能入門。要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中下根性的人一生做不到。所以走覺門固然是快,決定是少數(shù)人。在中國歷史上,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會下得度的人最多,也只有四十三個人。諸位想想,接受六祖能大師教誨的有多少人?我們概略估計一下,幾十萬人決定是有的。幾十萬人當中,只有四十三個人開悟,少數(shù);不是上上根,決定做不到。六祖以前,從達摩祖師到中國來,一生只得一個人,所以單傳。六祖以後,這些祖師大德會下開慧,三個、五個,從來沒有超過十個人,三、五個就很多了。所以覺門雖然好,很難走。
「正門」也不容易,正門是研究教理,漸修。覺門是頓修,頓超。禪宗以外的,全是屬於教下,天臺、賢首、三論、法相、唯識,都是屬於教下,典籍太多了。就跟讀書一樣,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逐漸逐漸向上提升,中下根性的人走這個路是方便,但是耗費時日太久了。時間長了,相對的障礙就多了,人事上的障礙,環(huán)境上的障礙,總是在所不免,所以進得少,退得多,成就也相當艱難。我們在史傳里面都看到的,沒有恒心,沒有毅力,不能真正做克己的功夫,都不能成就。所以教下的路非常遙遠,也不是容易學的。
第三個是「凈門」,凈是修清凈心。從這個們,在大乘佛法里有兩個宗派,凈土宗走這個門,密宗也走這個門,都是修清凈心。修清凈心的人,如果常常夾雜著是非長短,你的心怎麼能夠得清凈?常常聽是非,常常說是非,口業(yè)就造得重,不但心不清凈,將來造的果報也很難想像,佛經里面講拔舌地獄。拔舌地獄是口業(yè)的果報,你所造的業(yè),對別人、對社會如果有大傷害,不只拔舌地獄,可能由拔舌地獄就轉到無間地獄去了。
《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里面,一開端就講清楚了。這部經它真正的宗旨在什麼地方?是教導一個修行人,深信因果,斷惡修善。尤其是口業(yè),能夠知道常常保護自己的清凈心,保住自己的厚道,這個人即使道業(yè)不能成就,也是人天的善人。佛家講的善,古人總結佛陀一代的教法,佛菩薩講的理不外乎心性,所講的事相不外乎因果,因果如果與心性完全相應,這是大善,那是佛菩薩的行持。
我們學佛,貴在能掌握到綱領,我們修學就不會感到困難。明白因果之後,你就會肯定種善因得善果。我們希求善果,為什麼不去種善因。我這一生對這一點知道保全,別人講是非,我趕快離開,我聽都不想聽,聽了心地被污染。別人有破壞我的,有說我是非的,有同修拿到這些錄音帶,或者記下一些文字,拿來給我看,我從來沒有看。錄音帶把它拿去錄別的東西,文字的部分丟到垃圾桶,不希望阿賴耶識里落下這些種子,這是不好的種子。別人造謠生事、毀謗,都是冤家,「冤家宜解不宜結」,讓他去造作,我們不要聽。我們只記別人的好處,不要記別人的缺點;只聽別人的善行、善事,不聞別人的惡言、惡行。這不僅是修清凈心,也是修自己的厚道。人在一生當中,常常保持清凈、保持厚道,你的物質生活縱然再缺乏、再辛苦,精神生活豐富,會過得很快樂,理得心安,道理明白了,心安!
尤其是你已經聞佛法,發(fā)愿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要想想,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的心行不善,怎麼能去得了?阿彌陀佛雖然慈悲來接引,接引還是有條件的。你本身心行不善,你念佛念得再勤,你的愿心再懇切,跟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環(huán)境不相應,阿彌陀佛把你接引去了,你天天跟別人吵架,天天跟別人生是非,你不把極樂世界給鬧翻了。你對於阿彌陀佛的情再深厚,阿彌陀佛也不會因為你把極樂世界毀掉。所以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本身的條件是善心、善行??追蜃咏涛覀儭钢轨吨辽啤?,跟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的條件一樣。我常講,一絲毫的惡意都不可以有,有一絲毫的惡意、惡念,就不能往生。不要以為這個法門不靈,我修一輩子,念一輩子佛,天天拜佛,天天念佛,到臨命終時還是不能往生,認為釋迦牟尼佛騙人。其實佛沒有欺騙你,你自己錯會了意思。真正希求西方極樂世界,絲毫惡意都不可以有。這兩句話就重要了,絕不可以說別人的短處,最好聽都不要聽。
下面一句,『不衒己長』,自己有好處、有優(yōu)點,不必炫耀,不必去夸張,沒有好處。這一句我們明天再說,今天時間到了。今天就講一句「不彰人短」,絕不說是非,絕不批評人;尤其我們對於別人知道的很有限。又何況佛在經典里面說,許許多多佛菩薩、圣賢應化在世間,他們種種作為有很深的意義,我們是凡夫,我們看不出來?!度A嚴經》上我們看到,甘露火王瞋恚,勝熱婆羅門愚癡,好像缺點過失很多,那是菩薩作為,他用這種方法度一類眾生,我們哪里知道?怎麼可以隨便批評?所以深入經藏的人,聽佛菩薩教誨多,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自然然就懂得收斂,懂得在一切人事物當中如何去學習,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智慧、道業(yè);不再像世間人,任意再造作罪業(yè)了。
【遏惡揚善?!?
注解里面一開端講得很好,「凡人之惡原非性成,習染既深,滔滔莫救。或明知故犯,或不知誤為。究其成,造下彌天罪案;原其始,止因一念差遲」。這幾句話,我們要冷靜的去思惟,細心去體會。中國古時候兒童上學,大概第一部念的書就是《三字經》?!度纸洝芬婚_端,就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跟這段話的意思完全相同。
人為什麼會造惡?人性本來是善的,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惡之善,已經是第二義,不是第一義。所以儒家大圣孔子說「性相近」,而荀子、孟子所講的,那就是「習相遠」。孟子主張性善,荀子說性惡,這個善惡是相對的,是習性,不是本性??鬃又v的是本性,本性一切眾生都一樣。佛法里面講十法界依正莊嚴,同一個心性,造善、造惡都是習性,所以這里講「人之惡原」,就是造惡的根源,不是自性。
諸佛菩薩明心見性,不但決定不作惡,給諸位說,惡的念頭都沒有。不但沒有造惡的念頭,行善的念頭也沒有。為什麼?習氣斷盡了。行善造惡是習氣,我們講「習性」,習慣成自然。這種習性,不是一生培養(yǎng)的,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無始劫以來養(yǎng)成的,養(yǎng)成一個習慣。不知道的人以為是天性,只有徹底覺悟、明心見性的人才知道,天性里沒有。從哪里來的?習性薰成的,「習染既深」,無量劫起了薰習。凡夫不能夠作佛,不能夠作菩薩,就是被這個習性障礙了。這里用「習染」,用得好!無量劫這種習氣,染污自己的真性,於是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yè)。造罪的時候,有的時候自己知道,知道就是明知故犯;有的時候自己不知道,不曉得造作的是罪業(yè)。不管你知道,還是不知道,這里說如果追究它的根源是「一念差遲」。一念差遲就是佛家講的「一念迷惑」。
為什麼會迷?習染太深。世出世間圣賢教我們改過,教我們回頭。從哪里回頭?從習染回頭,這才叫真回頭,徹底回頭??墒腔仡^也得有下手之處,《楞嚴經》上所說的「最初方便」,我們從哪里下手?這四個字,就是教我們下手的方法。這四個字,淺深都沒有止盡。我們初學功夫淺,到菩薩地那個功夫就深了。惡要用力制止,也就是說要把它克服,要把它壓住。壓住什麼?惡念、惡行。不但惡的行為我們要控制住,不能造作,惡的念頭都不可以有。惡念,不是無明,就是妄想。這些東西,害得我們生生世世在六道里受苦受難??嚯y不是別人給我們的,是你自作自受,就是你起心動念與自性不相應。如果與自性相應,自性里沒有善惡,自性是清凈的。所以不但是惡念傷害我們,善念也傷害。佛在經上講得太明白了,惡念感得三惡道的果報,善念感得三善道的果報,三善道跟三惡道就是六道輪回。
禪宗常常教人,「莫思善,莫思惡」,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把善念、惡念統(tǒng)統(tǒng)斷掉,這個時候你的本來面目就現(xiàn)前。本來面目是什麼?明心見性。菩薩示現(xiàn)在六道度化眾生,確確實實善惡念都沒有,所以菩薩「不住生死,不住涅盤」。善惡念都沒有,就是「不住生死」;菩薩度化眾生的手段方法,善惡事都有,「不住涅盤」。生死、涅盤兩邊都不住;兩邊都不住,就是兩邊都住。所以教化眾生要看眾生的根性,眾生根性善良就用善法度他,眾生根性不善就用惡法度他。菩薩度眾生善惡事統(tǒng)統(tǒng)有,那只是事,沒有心。事是教化眾生的手段,不是目的。大圣大賢心地永遠「清凈、平等、覺」,是非善惡的念頭已經斷盡了,不同凡夫。我們凡夫無始劫這個習染,一時決定斷不掉,古德常講:「理可頓悟,事須漸除」,道理你要聽懂了,你可以很快就覺悟了;可是你那個習氣不是一下能斷得了,慢慢斷。
斷的方法,首先要把惡的念頭、惡的行為控制住,不讓它發(fā)生,不讓它起來。念佛人,我們常說念才起,立刻就把「阿彌陀佛」提起來。第一個念不管是善念、是惡念,第二念就是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這個念頭,把你前面的念頭換過來,這就是『遏惡』。諸位要曉得,這個「惡」就是指念頭,這是從根本上修。惡的行為,凡是對人、對社會、對眾生有不利影響的,這種行為都是屬於惡的,決定不能做?!競旌怼?,你要是去做,都是極重的罪業(yè)。人造惡,無非是想自己得一點利益,這一點利益,說老實話很微薄。古人有個比喻,你冤枉殺一個沒有罪的人,你把他殺掉後,你就可以作皇帝。他也不干,寧愿不作皇帝,不肯冤枉殺一個人,這是有智慧。
人有罪了,自然有治罪的人去對付他,國家有法律制裁,我們不是執(zhí)法的人,不是立法的人,看到人家造罪業(yè),我們沒有權力制裁他,這個道理要懂。立法的人、執(zhí)法的人制裁他,那是不造罪業(yè)的。我們不是執(zhí)法的人,他有罪,我們去懲罰他,我們自己就有過失。在這種情形怎麼辦?看他造作罪業(yè),如果是他個人的,受害是他個人,受害是他的家人,隨他去!如果他造作的罪業(yè)很大,受害的是社會,受害的是許許多多的眾生,我們可以向執(zhí)法的機關去檢舉,我們不可以去懲罰他,這是對的。佛法是教你用智慧,用高度的智慧,決不是感情用事,我們一般常說的合情、合理、合法,這就是佛法,這就是佛菩薩教導我們的。
一個修行人,修行是修正自己錯誤行為,叫做修行。修行沒有止盡的,為什麼?我們行為都有錯誤,有錯誤就要修正。等覺菩薩還要修行,為什麼?他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那就是他的過失,還離不開修行。到如來果地,過失完全沒有了,這個修行功德圓滿,沒有什麼行可修了。諸位要曉得,等覺菩薩還要修行,我們豈可以不修行?等覺以下的九法界眾生,我們要認識清楚,我們今天從哪里修?我們是凡夫,在九法界里面,我們的地位很低,我們的業(yè)障習氣很重,從「斷惡修善」下手。我們善惡還不能斷掉;換句話說,六道還沒辦法超越。在六道里面,我們斷惡絕不落三惡道,修善可以得人天福報。這是小果,在佛法里面講,不能比這個更小了。
注解里引用道家講的,《感應篇》是道家的;佛說「止惡行善」,儒家講「隱惡揚善」,這是說三教的圣人,對於這個問題的說法完全相同。由此可知,我們見人之惡,要懂得隱惡,絕口不提。不但口不能言,最好不要放在心上,我常講我們的心才會清凈。你心里有這些東西,你的心怎麼會清凈?心不清凈,就不生智慧,你的心生煩惱。以煩惱的心來學佛,怎麼學也學不像;以煩惱的心來研究經教,怎麼研究也研究不通。所以從心底里面把它斷掉,見人之善要贊嘆,為什麼?勉勵大眾行善。
昨天晚上我看到鍾茂森居士,這是個年輕人,才二十多歲,很難得!他是廣州人,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前幾年我在美國的時候,他聽我講經,聽完之後他很受感動,發(fā)了九條大愿,「要孝順父母」,他寫出來給我看?,F(xiàn)在博士學位拿到了,回家來探親,所以昨天晚上講經,我又遇到他。他帶了一家人,他的爺爺、奶奶、父親、母親,還有姑媽來看我,他的爺爺八十歲了。這個年輕人難得,很不容易。他昨天又把他寫的九條帶來念給我聽,我說好,拿給我,我放在我們《佛陀教育雜志》上發(fā)表;揚善,勸大家效法。中國古人常講:「忠臣出孝子之門」。他現(xiàn)在在德州大學教書,不容易。他何以有這麼大的成就?從他這一份孝心,我們就明白了。了凡先生常??垂γ毁F的人,看什麼?看他的德行,德行太難得了。知識、技術算不了什麼,德行難得。人有德行,一定諸佛護念,一定善神擁護。這個年輕人值得我們贊嘆,值得我們表揚,是年輕人的表率,是年輕人的模范。今天晚上講經,他一家人還會來。
所以這四個字,我們一生受用不盡。不但是一生,生生世世,一直到如來地,都不能離開。永遠記住,時時刻刻、在在處處,要知道斷惡修善
【推多取少?!?
前面教我們斷惡修善,斷惡修善如何落實?這一句就是真實的教誨。人要不能夠相讓,斷惡修善就決定做不到,所以要懂得讓,相讓是美德。在中國古書里面記載,孔融四歲就懂得謙讓,這是善根非常深厚。當然後天的教育,也占了決定性的因素。人皆有善根,這是我們不能否定的,他的善根淹沒而不彰,這是過在沒有機會接受圣賢的教誨。
中國古圣先賢明白這個事實真相,所以對於教育看得非常重要,不但童年教育重要,實際上他已經把它引申到胎教。當母親懷孕的時候,她的心情、舉止對胎兒都會產生影響,所以儒家的教育是從胎教開始。懷孕的時候,做母親的人思想就純正、就清凈,真正要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這才是對子女照顧的無微不至?,F(xiàn)在人哪里懂得這個道理?所以縱有深厚的善根,被這個社會風氣習染,他的善根福德不能現(xiàn)前,惡的習氣都被勾引出來,這才是真正社會動亂的根源,一切不安定的根本。
儒家、道家、佛家,可以說都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他們在社會上有能力競爭,放棄競爭,有本事取得功名富貴,他也把這個完全舍棄了,過著隱居的生活,清貧的生活,樂於從事社會偉大的教育,真正做到奉獻自己、造福人群。他們的眼光遠大,不是看到這一世,看到往後生生世世,久遠劫後,所以他們的成就,備受世人崇敬。幾千年來,提到這些古圣先賢們,即使在現(xiàn)前的社會,還是有許許多多人尊敬、贊嘆、向往,向他們學習。
《太上感應篇》是道家的教學,文字雖然不多,義理非常豐富,非常圓滿,字字句句都說之不盡?!和贫嗳∩佟?,就是斷惡修善的落實。注解里開頭第一句說得好,「此句所指甚廣」,理跟事都是深廣無盡。他舉一個財務上的往來比喻,「兄弟分家,朋友交財,要懂得謙讓」,這是美德。如果說爭取,諸位要曉得,貪瞋癡煩惱就現(xiàn)前,這是佛家最大的忌諱。三毒煩惱如果不能夠遏止,果報在三途。所以眼前得的一點便宜,算什麼?得不償失。
朋友共財,更要相讓。有一些同修問我,朋友來借錢,我們要不要幫助他?我告訴他,你有能力就幫助他。但是要記住,借給他,就決定不要想他還來,這個朋友愈交愈厚。借給他,還想要還,還要討債,好朋友反目成仇,這又何苦!所以借給他的時候,決定不要想他會還我,借給他就是送給他,就是贈與,你的心多安,你多快樂!他將來還你,很好,歡喜;不還你,決定不要再提。所以幫助人,事先要想到自己的能力,盡心盡力幫助人,養(yǎng)自己的厚道,後福無窮。你能常常這樣做,你在社會上建立了公信力,你辦事,有很多人擁護,有很多人幫助你。你樂意幫助別人,這是種因,別人幫助你是果報,種善因得善果,要懂得這個道理。
我們人生活在世間,實際上自己生活所需非常有限。古大德常講,活在世間也不過是「日食三餐,夜眠六尺」,你就能安安穩(wěn)穩(wěn)、舒舒服服過一輩子。為什麼不肯相讓?所以要知道相讓。
健康長壽最重要的因素,是心地真誠、清凈、慈悲,這是健康長壽真正的因由,不是在吃得好,不是天天進補。諸位細細去觀察,在歷代帝王將相之中,那是大富大貴,他們生活條件富足,飲食起居講求是世間平常人望塵莫及的,我們看看歷史上幾個長壽的?三十、四十、五十死的占大多數(shù),活到七十、八十,非常希少!反而不如民間的老農。農村里面活到八十、九十、一百多歲的,我們常常聽說。你再去看看他的飲食起居,粗茶淡飯。他為什麼那麼健康?為什麼那麼長壽?可見得健康長壽不是進補得來的,不是用醫(yī)療手段可以獲得的。老農何以能夠健康長壽?他心清凈,他誠懇,他慈悲。懂得這個道理,生活起居一切隨緣就好。而且飲食起居是愈少愈好,心愈清凈,清心寡欲,自然就健康長壽。
他引用《遺教經》上一段話,這是佛說的,佛講:「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佛這句話,我們聽起來不難懂,欲望多的人,貪心重。沒有得到的想得到,所得到的又怕失掉,心理負擔就太重了,煩惱太多了,患得患失。他為什麼短命?原因就在此地。諺語所謂「憂能使人老」,這話是古人經驗之談。一個人憂慮操心的事情太多了,容易衰老、多病,壽命自然就不長。
從這些事實真相、這些道理上來觀察,我們就曉得儒家、道家、佛家這些真正聰明人,他們懂得養(yǎng)生,盡可能把憂惱的事情丟掉,身心自在。教化眾生是他們的事業(yè),雖然做這份事業(yè),認真努力去做,但是決定沒有希求。為什麼?有求就有煩惱,無求無煩惱,多求多煩惱。教導學生,教導子弟,對學生、對弟子決定沒有希望。為什麼?有希望就有失望。你能有成就,你的善根福德因緣好,我們看到歡喜。你不能夠依教奉行,不能夠接受教誨,還是造作一些罪業(yè);他們看到點點頭,習氣煩惱太重。所以心里痕跡都不沾,這才真正懂得養(yǎng)生之道。我們?yōu)樯鐣?、為人民、為眾生做一些好事,有緣去做,眾生有福,我應當做,多做一點;沒有這個緣分,眾生沒福,落得清閑自在。決定不攀緣,我一定要做這樣,那你就有憂惱,你就有欲望了。
我們在經上讀到,諸佛菩薩在十法界,隨類化身,隨機說法。是不是他自己想到這個地方來教化眾生?不是。如果想到,他是凡夫,他不是圣人。他怎麼來的?眾生有感,他是應來的,我們今天講應邀、應聘。這個應是被動,不是主動。我們眾生有感、希求,他就來了;眾生要沒有這個念頭,不會來,他來干什麼?他來,不是找麻煩。所以諸佛菩薩,連儒家、道家教學,或者是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為眾生服務,全是被動,決定沒有主動,「我要怎樣怎樣,我還要制造一個機會要怎樣怎樣」,哪有那麼多的事情?這種作法,這種念頭,違背了自然的法則;自然的法則,就是自性的性德。儒、釋、道心地都是清凈無為,無為而無所不為,那是感應。
我到香港來為大家講經,不是我要來的,是你們想聽經找我來的。你們既然想聽經,我不來,對不起你們;你們不找我,我絕對不會來。往年,有一位雷太太每年都邀請我,我每年到這里來講一個月。雷太太過世之後,沒有人再請我了,所以我有好幾年沒到香港來了。到香港回歸,我來看看,過去在這里講過十年,總有這麼一段感情,所以香港回歸,我到這邊來參觀一下。又遇到一些老同修,過去的老聽眾,來告訴我:「法師,你已經七年沒有來了。」我說:「哪有這麼長?」算算果然是七年。我說:「不是我不來,你們沒有找我,我怎麼能來?」於是同學有幾位又來找我。你來找我,這是感;我來,這是應。我們跟釋迦牟尼佛學習,永遠是被動的,永遠不是主動的;主動的有煩惱,主動心不清凈,完全是被動的。佛教導我們隨緣而不攀緣,隨緣是被動的,攀緣是主動的。所以這句話意思就深長。
佛又說:「少欲之人,無求無欲,則無此患」。這是佛教導我們,我們要怎樣在這一生當中,過得很自在,過得很幸福。常言說得好,「理得心安」,道理明白,心就安了。道理明白之後,欲就沒有,欲望就沒有了。跟一切眾生相處,他要的,我們盡量給他。他要名,名給他;他要利,利給他;他要財,財給他,跟眾生結歡喜緣。我們所需要的,他不要;他所需要的,我們不要。他需要的是名聞利養(yǎng)、五欲六塵,這個東西我們不要,我們要的是清凈心,清凈心他不要,所以我們跟一切人相處沒有沖突。世間人為什麼處不好?利害沖突,彼此互相競爭,所以不能相處。我們跟一切眾生能相處得好。
現(xiàn)在你們看到我跟許多不同的族群處得非常好,不同的宗教也處得非常好。什麼原因?你們要的統(tǒng)統(tǒng)給你,你不要的,我要,所以決定沒有利害沖突,我們才能相處這麼好。我?guī)椭蠹?,是我接受佛菩薩、古圣先賢教誨,這一生所得到的真實利益,我貢獻給大家,跟大家分享這一份利益。如果你也覺悟,你一定也能夠「推多取少」,我們生活所需極其有限,很容易滿足。
我跟李炳南老居士求學的時候,那個時候大概三三十二、三歲,李老師日中一食,每天吃一餐。我二十六歲學佛,那一年下半年,我把晚餐斷掉了,佛家講「持午」,我這樣生活不少年。到臺中跟李老師時,李老師吃一餐,我就想這個對我來說不難,我也把早餐斷掉了,我也一天吃一餐。吃到第八個月,我才告訴老師,老師問我:「你覺得體力怎麼樣?」我說:「體力很正常,沒有什麼不舒服的狀況?!顾炎雷右慌?,告訴我:「永遠這樣下去,一生不求人,生活容易?!苟嘤鸵笕耍儆磺笕?,古人講得好:「人到無求品自高」。所以我那個時候一天吃一餐,吃了五年。
以後到臺北去講經,韓瑛居士邀請我住到她家里,她看到我每天吃一餐,她說:「法師,不行!這樣將來你的身體要是有什麼問題,我們全家擔當不起。你如果答應在臺北弘法,你一定要吃三餐?!刮蚁胂耄敕ㄖ匾?,隨緣,我就把一餐分做三餐。過去我年輕,普通的飯碗,我一餐吃三碗飯?,F(xiàn)在吃三餐,每一餐吃一碗飯。跟她相處三十年,蒙她的照顧,現(xiàn)在她往生了,再不會限制我了,所以我應該再恢復吃一餐。省事!省掉許許多多的麻煩。所以生活所需愈少,我們貢獻別人的就愈多,這是好事,對自己決定有利,對別人也有利益,自利利他。
一定要懂得謙讓。過去我跟大家講過,人與人交往要懂得禮讓、忍讓,居於領導地位,要懂得謙讓、謙虛,樣樣讓人。我們與一切眾生交往,沒有利害的沖突,就不會有任何的矛盾,不會有任何的誤會,就能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對於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一切眾生的福祉,自然就能夠圓滿成就。
【受辱不怨?!?
這一節(jié)是講無瞋,斷貪瞋癡,無瞋?!喝琛唬袊俗怨乓詠砜吹梅浅V兀湃怂^「士可殺,不可辱」。在古代的中國,讀書人講求的是道義?!甘俊?,現(xiàn)代的話就是知識分子,古時候說讀圣賢書的人;殺頭無所謂,侮辱不能接受,把侮辱看得非常嚴重。
佛法傳到中國,佛教菩薩,教菩薩就是教學生,佛家的術語,菩薩就是佛的學生;教學生修養(yǎng)德行有六條綱領,就是經典里面所講的六度,「六波羅蜜」。「波羅蜜」是梵語,翻成中國是「度」。這六個綱領就是學生的守則,你既然做佛的學生,一定要遵守這六條。這六條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里面就有「忍辱」這一條。實際上,佛說的并不是忍辱,佛講的是「忍耐」,忍是忍耐的意思。翻經的大德,看看中國國情,中國人的習尚,把侮辱看得這麼重,就把「忍」後面加了一個「辱」,所以翻「忍辱」是專門對中國人講的。這種翻譯符合世尊教學的總原則,就是應機說法。這個譯法適合中國人的根機,也就是適合中國社會的需要,翻得非常好!辱都能忍了,還有什麼不能忍的?沒有事情不能忍。
而且「忍」是修學成功必要的條件,《金剛經》上,佛說:「一切法得成於忍」,在中國古人有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由此可知,世出世法成就的大小,完全看你忍耐的功夫。你忍耐的功夫大,你的成就就大;忍耐功夫小,你成就也??;不能忍耐的,什麼成就都沒有。這些事實都擺在我們面前,諸位只要冷靜觀察我們周邊這些人物,你看看哪些人能成就?哪些人不能成就?都在眼前。佛菩薩的教訓,我們讀了、聽了,細細思惟,再仔細觀察周邊這些成功、失敗的人物,看看歷史上記載那些成敗的人物,我們就證實佛菩薩的教誨,古圣先賢的教誨是真實的,對我們有大利益。尤其是這地方教得好,「受辱不怨」,這是真實的德行。
怨是怨恨;一般人受辱,受人侮辱,說實在的話,縱然能忍,不加以報復,但是怨恨的念頭多少還有。這種怨恨的念頭,說實在話,是將來報復的業(yè)因、根源。這一生沒有報復,讀圣賢書忍過去了,下一次碰到,他又發(fā)作了。學佛,諸位都能夠相信,人決不是只有一生,還有來生。人如果只有一生,來生都沒有了,那這個事好辦,麻煩的就是人有來生?,F(xiàn)在在西方,我們在美國、加拿大弘法多年,外國人對於前生後世他們相信,對於佛經里面講的六道輪回他們承認。承認是哪些人?基督教徒、天主教徒。他們從前不相信六道,現(xiàn)在相信有六道。怎麼相信的?通過深度的催眠,他們相信了?,F(xiàn)在在外國,催眠這一些案件有幾十萬案例之多,他們出版的書也相當豐富。通過催眠,這個人說出他前生。他說出來之後,記錄下來,然後去調查。
說前生,多半都是一、兩百年之前的事情,但是在政府里面這一些檔案資料還都保存,果然查出來了。他這一生當中,從來沒有到這個地區(qū)去過,對這個地方非常生疏,完全不了解。他居然說出一、兩百年前那個地方的社會狀況,他的名字叫什麼,他住在什麼地方,問他都市街道的名稱,他使用的錢幣,他都能正確的說出來。經過查證,果然沒錯。問他生死的狀況,他死的時候什麼狀況,投胎出生的時候什麼狀況,都說得很清楚、很明白。這些書,我們中文有翻譯的,翻譯得不多,我曾經看過。還有前生是畜生道,前生是鳥、是蟒蛇、是動物,這就證明是畜生道轉到人身。還有一些,數(shù)量不算太多,不是我們地球上的,他前生是其他星球上的,從這個地方證明有高等生物,決不是地球一個星球。別的星球上的人,他說的語言我們完全不懂,從其他星球投胎到地球上來的。所以經過這些科學的試驗,證實人有前生。既有前生,當然就肯定有後世。
佛在經典里面,把這個事情講得太清楚、太明白了。宇宙怎麼起源的?生命怎麼起源的、怎麼演變的?後來究竟是怎樣一個結束?只有佛在經典里面講得透徹。我們讀了能不能真正明了?很難。實在講,佛法非常符合科學精神。甚至於今天科學里發(fā)生許多的錯誤,佛經里沒有。佛經里佛所說的每一句話,每一樁事情,都教我們通過實證。所以佛家講「信解行證」,最後你要把它證實。如果你沒有證實,你就相信他,這叫迷信。通過證實,確實是如此,這個信才叫正信。
但是你要想見到過去,要想見到未來,你必須有能力突破空間。空間確實它是有個范圍,好像有一道墻一樣。今天科學家逐漸發(fā)現(xiàn)空間不是簡單的,所謂發(fā)現(xiàn)的三維空間、四維空間、五維空間,也說三度、四度、五度。從理論上來推,空間是無限度。但是現(xiàn)在科學家,確確實實證實有十一度空間的存在。黃念祖老居士在《無量壽經》注解後面,附有他的報告,這是西方人科學研究的報告,與佛經講的有類似的,他把它附在這個本子後面。注經的時候,他沒有寫進去,我到北京的時候,他突然想到這個事情,他還有幾篇文章交給我,我把他印在這個經的後面,提供給大家做參考。但是空間是發(fā)現(xiàn)了,有這種情形,究竟怎麼樣突破,現(xiàn)在還沒有技術,還沒有這個能力;但是在佛法里面,早就被突破了。佛用什麼方法?用禪定。這個道理,我跟諸位說過。這麼多維次的空間從哪里來的?科學家不知道。佛告訴我們,時空本來沒有。
你們讀《百法明門論》,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想到這些事情?!栋俜ā肪褪墙忉層钪嫒松模f明整個宇宙人生的真相。彌勒菩薩很了不起,將佛在經論里面所說的,把它總歸結起來,歸成了六百六十法,在《瑜伽師地論》里?!惰べ煹卣摗肥菑浝掌兴_的著作,天親菩薩讀到這部書,看到六百六十法還是太多了,不便於初學,所以他把六百六十法再歸納成為百法,便利教學。百法分成五大類: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無為法,分成五大類。這個五大類,就是整個宇宙人生的說明,所以他解釋釋迦牟尼佛講:「一切法無我」,「一切法」就是歸納這個百法,「無我」就是講人無我、法無我。你必須透徹了解事實真相,才真正懂得什麼叫無我,講得清楚,講得徹底。
時空的維次,在《百法》里屬於哪一類?歸納在「不相應行法」里面,不相應行法總共有二十四個,里面有時分、方分,時分是講時間,方分是講空間。時分跟方分,時間跟空間,假的,不是真的。不相應行法,用現(xiàn)代的話來說,就是抽象概念,不是事實,是個抽象概念。概念從哪里發(fā)生的?從妄想、分別、執(zhí)著。一切眾生妄想分別執(zhí)著無量無邊,所以變成無量無邊維次的空間,這是佛才能把它說出來。你既然懂得它怎麼形成的,那你就能想方法把它突破。怎麼突破?你只要把妄想分別執(zhí)著放下,就突破了。所以人在入定的時候,他的意志集中,他沒有妄想。意志集中,逐漸逐漸就突破了,從三度看到四度,從四度看到五度,隨著你定功的淺深,你突破的層次大小不一樣。佛家講突破時空是有道理的,有理論根據(jù);理論跟事實,完全結合成一體。
大家都知道,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方法門徑雖然多,它的原理原則是一個,那就是修定。諸位同修必須要記住,絕對不是只有禪宗修禪定,其他的法門不修禪定。我們念佛「一心不亂」,不就是禪定嗎?教下提倡的「止觀」,止觀就是禪定。密宗的「三密相應」,相應就是禪定。所以要曉得,八萬四千法門是用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統(tǒng)統(tǒng)修禪定。這才是經上講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你所用的方法手段不相同,你的方向目標是一個,成就完全相同。方法手段不相同,是因為個人根性不一樣,習染不一樣。順著自己的根性,修學容易成就;不順自己的根性,修學就會困難。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佛法永遠是隨順眾生根性來教導,這種方式順乎自然,不加絲毫勉強。我們現(xiàn)在講勉強,佛經里面講意思,不加絲毫意思。所以佛不度眾生,佛對於一切眾生,沒有絲毫勉強,沒有絲毫意思。你說這個多自在!
我們今天講「真善美慧」,只有在佛陀一生生活行誼當中,在他所使用教學方法之中,我們能體會「真善美慧」。現(xiàn)代人講高度智慧,我們實在體會不到,也看不到。但是在佛陀經典里面,確確實實體會見到了高度智慧,這是我們要學習的。能隨順大自然,這是最健康。自己加一點意思,這是病根,所以佛說「貪、瞋、癡」三毒。三毒是什麼?現(xiàn)在的話叫病毒。你心里有了嚴重的病毒,外面風寒感染,你就容易得病。內里面沒有貪瞋癡,你內里面沒有病毒,外面這些東西不會有什麼感染的。
侮辱是外面境界,內里面如果有瞋恚,外面受一點侮辱,你馬上就發(fā)作,這個發(fā)作就是病。這個病不能輕看,不能小看。為什麼?有意無意當中,給人結下了深仇大恨,這個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很多。無意當中得罪人,到以後人家有力量報復的時候,招架不住,甚至於惹下殺身之禍。在古時候遭滅族之禍,都是小不忍,無意當中得罪人,歷史上這種例子太多太多。注解里面,舉的例子很多。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尤其是對惡人,心量窄小的人,一定要對他謙虛、要恭敬,不結怨。普賢十愿就教我們「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yǎng)」、「懺悔業(yè)障」,我們能把這四句十六個字做到,你一生受用不盡。無論對於什麼樣的人,都要謙虛,都要恭敬,決定不可以有傲慢的行為,不要自以為是,不要自以為了不起。哪一尊佛,哪一尊菩薩,甚至於哪一個阿羅漢、須陀洹,我們跟人家比都比不上,有什麼值得驕傲?常常向佛菩薩看,我們傲慢的心就沒有了,自自然然養(yǎng)成謙卑。
謙卑屬於性德,佛教我們,孔老夫子也是這樣教我們。一部《禮記》,講的是什麼?無過於「自卑而尊人」。這是一部《禮記》精神之所在,教我們自己處事待人接物要卑下,要尊敬別人。孔老夫子做到了,我們在《論語》里面看,夫子接見任何一個人都謙卑。佛經上面我們見到了,釋迦牟尼佛無論見什麼樣的人,態(tài)度也是謙卑。世出世間大圣大賢尚且如此,我們有什麼值得驕傲?人一有驕慢這個念頭,就完了。
孔老夫子看人,《論語》上有一句話說,那是夫子對人的觀察。他說假設,未必是真有,實在講,他也是教學生,勉勵學生。假如有個人,他的德行才華如周公之美;孔夫子最佩服的就是周公,在記載里對周公的贊嘆很多。周公實在了不起,在我們中國歷史上來說是最偉大的政治家,周朝立國能夠八百年不衰,得力於周公的制度。周公的著書流傳到今天,就是《周禮》?!吨芏Y》是什麼?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周朝的憲法,那個憲法是他制定的。
我在年輕的時候,喜歡讀書。方東美先生問我:「你有沒有念過《周禮》?」我說:「我沒有念過。」他說:「要念?!顾搬岣铱傊v了有十幾遍,勸我看《周禮》。可是我喜歡讀《禮記》,《周禮》翻翻,《儀禮》翻翻,興趣不大,所以沒有去念。他告訴我,這是全世界最好的一部憲法,如果周朝後世的子孫統(tǒng)統(tǒng)照這個做,周朝萬萬年也不會改朝換代,方先生對這部書贊嘆到這種地步。但是我們對政治沒有興趣,我們還是搞佛法。所以經過他給我們介紹,知道這是一部好書。
所以夫子對於周公贊嘆備至,假如一個人,德行、學問像周公之美,「恃驕且吝,其余則不足觀矣」。他說有兩個毛病,一個驕傲,一個吝嗇,這個人就不必看了,那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你就曉得,驕慢對一個人的德行有多大的傷害。吝嗇就是貪,貪煩惱,驕就是瞋煩惱。儒家雖然沒有講這是三毒,佛家講得透徹。你三毒煩惱還沒有斷,你的道德學問都是假的,不是真的??鬃又v這句話,我們從這個地方去體會,意思就很鮮明。
怎樣斷貪?布施。我學佛第一天見章嘉大師,他老人家就把這個教給我。世間人吝財,不肯放棄,佛跟我們講財富從哪里來?從布施來的,愈施愈多。如果你不肯布施,你的財?shù)酱说亟K止了,就這麼多。你肯布施,像流水一樣,活的,永遠享受不盡,為什麼不干?吝嗇是把這個堵塞住了。堵塞住了,後面就不會進來,你所有的就這麼多,用完就沒有了。這些道理都要懂得,愈施愈多,永遠用不盡。
道場也是如此,你們看新加坡居士林,這是你們親眼看到的,居士林一點吝嗇都沒有,大布施?,F(xiàn)在每天供應三餐、兩道點心,無條件的,不管你信不信佛,你罵佛、毀謗佛、侮辱佛,到這來吃飯,都歡迎你來。每天平均一千人吃飯,法會期間現(xiàn)在打佛七,每天三、四千人吃飯,沒有買過米,沒有買過菜,沒有買過油,什麼都沒買過,永遠吃不完,愈吃愈多。但是這些菜、米又不能放久,放久會壞掉,每天一車一車往外面送,送孤兒院,送養(yǎng)老院。不但送佛教的,其他宗教辦的養(yǎng)老院、孤兒院,我們都送。佛講得很清楚,愈施愈多,你不肯布施就沒來源。還是古人話講得對,古人懂得道理,古人有這些經驗。
所以我們要想一生物質生活不缺乏,能做得到,只要你肯布施,你決定不會缺乏,永遠受用不盡。但是得愈多,你施的也要愈多,所以佛家講「舍得」。舍得是兩個意思,淺的意思,你舍你才能真正得到;深一層的意思,你得到的趕快舍,,你就永遠享受不盡。得到了不肯舍,那你的福報就那麼大,小福而已。所以得到的統(tǒng)統(tǒng)舍,決定不留。財富如是,智慧也如是,樣樣皆如是。佛教菩薩學習的六個綱領,第一個就是布施。
第二個是持戒,持戒就是守法,意思一定要了解。國家的法律決定遵守,決定不做違法的事情,心安理得。好事,他有命令禁止不讓做,就不做。不是我不做,眾生沒福。我自己樂得清閑,樂得自在,有什麼不好?好事,有緣我們就要盡心盡力去做;沒有緣,獨善其身;有緣,兼善天下。決定不做違法的事情,我們到任何地方受人歡迎。法律是有文字記載的,還有沒有文字記載的道德、風俗、習慣,入境要問俗,入門要問諱,人家有什麼忌諱的,決定不犯。這是佛教給我們的。
第三個就是有耐心,心平氣和。我們以禪宗為例,達摩祖師到中國來,梁武帝的時代,跟梁武帝談話不投機,梁武帝不護持他,跑到少林寺去面壁,等待機緣。沒錯,等到一個慧可,一代一代的單傳。傳到惠能大師,緣才成熟,你說他多有耐心。他把佛法傳到中國,要等到第六代才能夠利益一切眾生,這是忍辱最好的例子。我們縱然有大心、有大愿、有大德、有大能,要利益一切眾生,緣不成熟,要學達摩祖師,能有一個傳人、兩個傳人,代代傳下去,總有一天機緣成熟了,可以能夠利益一切眾生。何必一定要自己一生去做?沒有這個必要,這才是真實智慧。不必自己去做,傳給學生,學生沒有機會,再傳給學生。由這里你看到古圣先賢他們那個耐心,不是平常人能夠相比的,才能把這個事情做得圓圓滿滿而沒有缺陷,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受辱決定沒有怨恨之心,這一句意思深,對我們修學關系重大。我今天跟諸位講的,只講一半,明天我要跟大家舉一些事例來說明。我們要非常重視,否則的話,不但對道業(yè)有重大的障礙,就是對讀經,深解義趣,也產生了妨礙。你讀經不會開悟,為什麼不會開悟?有這些煩惱存在,它在這里作祟,做障礙,所以這些一定要講清楚、講明白。
? ?? ? 這一樁事情很難做得,但是必須要做到。為什麼?與我們切身利害關系太大了。世間一般人,哪一個人在一生當中,不是遭遇到許許多多恩怨的這些事故?佛法里面跟我們說的八苦,「怨憎會、愛別離」,這是古今中外無不令人感嘆的事情。這兩樁事情,都不是我們愿意遇到的,可是在一生當中,偏偏會遇到,時時會遇到,處處會遇到。原因是什麼?就是不能夠忍辱,從小怨結成深仇大恨。
我們看《文昌帝君陰騭文》一開端,文昌帝君敘說他過去報恩報怨的這些事情,慘不忍睹。如果不是遇到佛法,很難覺悟,很難回頭。這是真正的癡迷,他才會造這種惡業(yè)。佛菩薩、圣賢人教導我們,決定有道理的,決定有好處的、有利益的,教我們常常想著別人的好處,不要記別人的惡;常常念別人之恩,不要記別人的怨。這兩句話很重要,你要能真正做到,生生世世享福,生生世世會得到許許多多人的愛戴、幫助。可是偏偏有許多人忍不過。
我過去說過一些例子,我自己學的,我能夠忍辱。我這個忍辱是在學校里作學生學來的,是我一個同學教我的??箲?zhàn)勝利之後,我在南京念書,我們有個同班的同學白振寰,這名字我記得非常深刻,他教我忍辱。這個人不知道現(xiàn)在還在不在了?這個人有修養(yǎng),我對他非常佩服。我在學校里面,年輕好勝,也確實得到老師的愛護,同學們的尊敬,現(xiàn)在講是學生領袖。我這個白同學,我是最瞧不起他,時時給他難看,侮辱他。他一點都不生氣,這一點很難得,而且在背後對我贊嘆,從來沒有說我一句壞話。一個學期下來,我被他感動了,他是用身教教我的,太難得了!
所以這一套本事,我就學會了;學會之後,我的確得很大的受用。任何場合當中,人家無禮,當面侮辱我、罵我、毀謗我,我若無其事,我一句話不說。你罵,讓你罵;罵累了,你就不罵了。你要打,我就讓你打,絕不還手;等到你打累了,你就不打了。我學了這招。我是一個學期,大概是四、五個月,我才被他感動,所以我這個人很難感化。我的同事罵我、打我的時候,不出三天,他們覺悟特快,三天之後,就買了禮物來看我,向我道歉,說他錯了,我說你沒有錯。他們比我厲害,不到一個星期,他就感動、就回頭。其實他們這樣對我有沒有好處?好處太大了,我的考績第一,就是他們幫助的。所以你能忍,不但不吃虧,占大便宜。
你在一個公司行號里面服務,經理、老板覺得你有涵養(yǎng),你有修養(yǎng),賞識你;同事尊敬你。升遷,你的機會都列在第一。是誰幫你忙?罵你的那些人,打你的那些人,侮辱你的那些人,幫了大忙。如果你不能夠忍,你要爭,你要吵,你要鬧,對你自己就造成重大傷害。這個是眼前的事實,眼前的利害,有幾個人能認識?知道「受辱不怨」。
我跟你講的,佛家講花報,果報更殊勝?;▓笫沁@一生,果報在來世。你的冤家,你的對頭,都化解了,都變成朋友,都變成熱心幫助你的力量,無論你做什麼事情,你都容易成就。所以佛菩薩常常教導我們,寧舍生命,不跟人結怨仇。生命算不了什麼?舍身受身,一切眾生都不能避免,這是小事。所以「生死」是小事,「死生」是大事,這兩個字顛倒,意思就不一樣了。生死是這一生的事情,小事。死了以後你會生,你生到哪一道?這個是大事。這個身死了,他變畜生、變餓鬼、墮地獄,你說這個事大不大?這個身體死了,你作佛去了,作菩薩去了,生天去了。所以死了以後到哪里去,這是大事。這個事情幾個人懂?幾個人相信?
在過去古老的社會,受過圣賢教育,大多數(shù)的人都相信。現(xiàn)在相信的人愈來愈少了,但是只要他頭腦冷靜,思惟縝密,這些人還是會相信?,F(xiàn)在人學科學的多,迷信科學,科學要拿證據(jù),沒有證據(jù)就不相信。所以從前李炳老講經提到這個事情,他就說了一個笑話,他說:「你有爸爸,你相不相信?」「相信,見過了」;「你有祖父相不相信?」「相信,也見過」;「你有曾祖父相不相信?曾祖父沒見過,沒見過就沒有,就不相信,這個符合科學。世間沒有見到的事實太多太多了,沒有證明的事情也太多太多了。
兩百年前,你說這個地球是圓的,誰相信?沒有證據(jù)。到後來科學技術發(fā)達了,證實了,說出事實真相。六道輪回的狀況,現(xiàn)在科學技術還沒能達到,等科學技術再升級,確實證實了,這時候你怎麼說?所以決定不可以說,我沒有親眼見到的,我就不相信,這種信,真正叫迷信。
聰明人可以推理,我想許許多多同學都有經驗,我們到一個生疏地方,第一次去,突然感覺到這個地方很熟悉,好像從前來過,甚至於街道建筑都能夠判斷得出來,從哪里走、有什麼樣建筑物,確確實實第一次來,以前沒來過。我們常常出外去旅行,見到風景優(yōu)美地方,突然之間好像有這個念頭,這個地方過去生中好像來過。如果沒有過去生中,怎麼會有這個情形。
過去在美國達拉斯,有位蔡文雄居士,他就是從這個地方相信人有過去世。他告訴我一樁事情,他說最初到舊金山,開車的時候迷路了,走到一個小鎮(zhèn),突然感覺到這個小鎮(zhèn)很熟悉。他告訴同車的人,車怎麼樣走,有什麼建筑物,果然沒錯。確確實實他是第一次到這個小鎮(zhèn),所以他很迷惑,為什麼會有這個情形?我告訴他,舊金山在從前那個地方是淘金的,大概你是淘金的工人,你住在這個小鎮(zhèn),你死了以後這次投胎過來的。他想想,很有道理。蔡文雄居士你們都認識他。所以大家在一起,想想自己在旅行當中的遭遇,如果沒有過去生,怎麼可能有這個現(xiàn)象?幾個人同時開車到那個小鎮(zhèn),為什麼他有,別人沒有?過去生中在那里住過。
在美國很盛行催眠,用催眠的手段讓這個人說出他的前生。前生有從人道投胎來的,有從畜生道投胎來的,還有不是這個地球上的生物,到這兒投胎來的,這一種案例,在美國已經有幾萬個例子。透過媒體報導出來的也有一、兩千條,有一部分我們見到了,所以他們相信佛家講的六道輪回。
知道有六道輪回,我們就想到來世怎麼辦?這一世時間很短促,縱然活上一百年,真的也不過是一彈指而已。我活到七十多歲了,五、六歲的事情我都還記得,就像在昨天一樣。所以想想人生有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造惡業(yè)?為什麼要跟別人過不去?要多想一想。與人為善,決定不跟人結惡緣。人家惡意對待我們,我們一定要回頭反省,不要一味的只是他的錯事,不見得。他惡意對我,為什麼不用惡意對別人?所以自己冷靜想想,心就能平靜下來,平靜就生智慧。不是我們自己做得不好,就是言語說錯,無意當中得罪人。人家對我們不好的態(tài)度,我們覺得那是應該的,我做了不善的因,應當要接受這個果報。事事都推到對方,都責怪別人,這是重大的過失??v然這一生沒有跟人結怨,大概總是前生,我們學佛的人都相信有來生,有前世。這個怨我們承受,決定沒有報復的,這個帳到這就清了,一筆勾銷。
忍讓比什麼都重要!特別是小事,微不足道的事情,更不可以計較。重大的侮辱都不計較,何況是細小的。一定要用智慧,要用慈悲去化解,人沒有不能感化的。不能感化人是我們自己的德行功夫不夠,我們的智慧不夠。
在中國歷史上,諸位都知道堯、舜、禹、湯,古代的大圣人。舜王,你看他家庭的處境,他的父親、繼母,後母生的弟弟,家庭環(huán)境我們今天看到是惡劣到極處,他能忍。他最大的一個長處,就是見不到別人的過失,只見到自己的過失。人家能成為大圣,原因就在此地。所以他能夠感動他的父母,能夠感動他的鄰里鄉(xiāng)黨,最後感動了國王。堯王聽到有這麼一樁事情,召見他,把王位讓給他,把兩個女兒嫁給他,他繼承王位。在中國二十四孝,他擺在第一個。
他為什麼有這麼大的能力?沒有別的,就是自己反省,一切過失歸自己,一切善利歸別人,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六祖惠能大師講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誰做到了?舜王做到了,你們想想對不對?六祖惠能大師他本人做到了,我們在《壇經》上看到,他老人家處事待人接物,多麼謙虛,一絲毫我慢的態(tài)度都沒有。我們學佛,從哪里學?這些人都是我們的榜樣。而這一條,在所有教誨里面最重要的了。
我們在《金剛經》上讀過,佛教菩薩修學的六個綱領,布施跟忍辱講得最多;換句話說,佛對於這兩條綱領最重視。布施是教你放下,忍辱是成敗的關鍵。能忍,你就有成就;不能忍,你就不能成就。所以說「一切法得成於忍」,這個一切法包括世間法、出世間法。世出世間法能不能有成就,關鍵在忍耐;大忍有大成就,小忍有小成就,不忍就不能成就。這樁事情,我們多想想。
古今中外居於領導地位的人,他要選擇幫手,選擇干部,忍耐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條件。這個人有才華,但是凡事不能忍耐,沒有用處,再聰明也不能夠擔當重任。才華欠缺一點,但是他能忍辱,這個人就可以擔當大任。才華欠缺一點沒有關系,找一些有才能的人給他當參謀,來幫助他,能夠成就。能忍耐的人,頭腦清新、清楚,不迷糊,他的心思不亂。不迷、不亂,就有智慧,就能夠做決斷。多聽一些人意見,他就曉得哪個意見將來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他可以選擇,他做最後決斷。這個例子太多太多了。
所以這一句的教訓,我們要特別重視,希望同修們要記住,記人之善,不記人之惡,成就自己的大德大行。記人之恩,不記人之怨。人家對我有怨、有不善,一筆勾銷,絕不存在心上。別人的善要記住,別人對我們的恩德,不能忘記,知恩報恩。別人有過、有不善,要知道人會改過的,所謂「浪子回頭」。古人教我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v然他有惡,他如果真正改過遷善,可能超過我們,我們還比不上人家,怎麼可以輕視?
我們看看世出世間的圣賢,他們的胸懷,光明磊落,從哪里修的?就從這修的。一個人心地純善,沒有惡,遇到的惡人、惡事、惡境,不放在心上;善人、善事、順境,常常放在心上。你說他這一生過得多美滿!過得多幸福!好事不放在心上,心里面盡記壞事,這個人生活多痛苦,晚上都做惡夢。誰找的?自作自受,不是別人給他的。
吉兇禍福,在於我們自己一念之間,一念純正,我們一生幸福,一生過得美滿;一念不善,一生過得非常辛苦。《感應篇》里面,給我們細細說明這些道理與事實真相。
【受寵若驚?!?
這一句跟前面兩句連起來,它是講「無癡」,所以這三句就是佛家講的三善根。這一句話的意思很深,很不容易體會。榮寵,現(xiàn)在人講的榮譽,別人加給我們的榮譽,我們自己要想一想,這個榮譽該不該得?如果不應該得而得到的,決定不是好事情。老子說:「福兮禍所伏」,這個話講得非常有道理。即使應該得的,也要盡量的謙虛;否則的話,也會惹來禍害。什麼禍害?諸位如果冷靜觀察,你不難見到,嫉妒障礙太多,你是做的好事,你是好人,社會各地方給你表揚,很多人看到心里不舒服。尤其這個時代,古時候人心厚道;換句話說,嫉妒的人少一點,不是沒有?,F(xiàn)代的人,已經完全沒有緣分接受到圣賢的教育,他從小所見所聞,所學習到的,都是爭名逐利,看到別人的榮寵,他能放得過嗎?所以在現(xiàn)在這個世間,做好事很難很難。做好事,受人毀謗,受人侮辱,他還可以存在;做好事,常常受人贊揚,恐怕他就不能長久了。你們想想看,現(xiàn)在是不是這個社會?所以這一句話我們今天看到了,感觸尤其是深,我們要懂道理。
理明白之後,就曉得我們應該怎樣做。無論做什麼好事,愈是大的好事,姿勢愈要低,愈低愈好。做好事,愈不讓人知道愈好?!陡袘方o我們講的積陰德,陰德就是做好事不必讓人知道;讓人知道的,已經不是好事了。可是今天資訊很發(fā)達,做了一點點好事,就有些新聞記者他們打聽到了,來給你報導,來給你表揚,讓別人看到生嫉妒、障礙,來找麻煩。這些事情,我們有沒有想過?壞事決定不能做,好事應當要做。做好事,最重要的一樁事情,決不求果報。如果有希求福報的因,不但福得不到,得到的是災禍。古時候有,現(xiàn)在更多。這樣說起來,好事應不應該做?還要不要去做?給諸位說,好事應該做,一定要做。為誰做?為社會做,為眾生做,希求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決定不是為自己做。
昨天我看了齊居士的錄像帶,她講的是最近真實的事情。一個人在夜晚拉車,拉了五個人,結果這五個不是人,五個是鬼,拉到一個人家門口,他們進去了,去投胎,投豬胎,那個人家生了五個小豬。這個說明了六道輪回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些事情很多很多。上一次香港雷居士在此地,她也給我們講六道輪回是真的,親身經歷的,給我們做了一個報導,我們也把它用錄像錄起來。諸位常??纯催@些,聽聽這個,這不是假的,不是迷信。
所以眼光要看遠一點,我們來生到哪里去?會不會變成豬?會不會變成毒蛇猛獸?死了以後到哪里去,都在一念之間。佛給我們講,最後一念決定你到哪里去。佛菩薩、祖師大德勸我們念佛,好事情!念佛能不能往生?決定在最後一念,最後一念還是念佛,就決定往生。如果最後一念變了,一個不高興,佛號忘掉了,一念瞋恚心,就三惡道去了。一念貪愛心,也許你三善道去了;你貪愛人天富貴。決定在最後一念。因此,我們學佛的人知道,信的力量、愿力要強,無論是順境、逆境,永遠不變,我們才能達到自己希求的目標。所以斷惡修善、積德累功,我們常講以這些功德回向凈土,回向菩提,回向眾生,不為自己。不為自己,我們自己這一生所受的吉兇禍福就無所謂了,心地坦然,不放在心上。可是一定要斷惡修善,一定要積德累功,遵照佛菩薩的教誨去做,一定是正確的,心量一定要拓開。
諸位要曉得,所有一切的罪業(yè)從哪里來的?心量太小,容不得人,容不得別人的意見,那就錯了。一定要學佛菩薩,佛菩薩自己沒有意見,所以能夠容納一切眾生的意見。佛菩薩沒有意見,佛菩薩容納一切眾生意見,我們怎麼會知道?我們看到佛菩薩說種種經,就是容納別人意見,佛所說的經法,就是聽別人意見的反應。他的反應是真實智慧,究竟智慧,圓滿智慧,所以能令眾生聽了之後,就開悟,就證果。雖然開悟了,證果了,改變了眾生對人生宇宙的想法看法,并沒有改變他的生活,并沒有改變他的習尚。他所崇尚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沒有破壞。改變眾生的是什麼?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是佛法,這是佛法的教學,所以佛法能令一切眾生歡喜信受,原因在此地。
話再說回來,總要我們現(xiàn)前能得受用,說得太高、太玄,我們得不到受用,這個話叫廢話,佛不說的。最低的教學,最切實的受用,佛告訴我們,要把自己的意思放下,這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證得阿羅漢果之後,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我們想想為什麼?阿羅漢是正覺。沒有證得阿羅漢之前,你雖有聰明,雖有智慧,在佛法里面講是「世智辯聰」。諸位知道,「世智辯聰」是八難之一。那是什麼難?所知障。為什麼阿羅漢的智慧算是真智慧,能夠相信自己?阿羅漢已經做到「無我」,所以能相信自己。我們今天起心動念「有我」,既然有我,當然你這個念頭一動,不知不覺,不管你有意無意,決定是符不符合我的利益,有意無意這個東西在作祟。
什麼是「我」?法相唯識經典里面講的第七末那識,執(zhí)著阿賴耶識的見分,以為是我。相宗解釋得更清楚,「四大煩惱常相隨」。什麼是我?癡是我,愚癡。見是我,見是什麼?成見,我的想法,我的看法。外國哲學家說:「我思故我在?!鼓銈兿胂?,這不是我見嗎?他說得沒錯。相宗講的「我」是什麼?我是我見,就跟他講的是一個意思。他只講一個,佛講四個:我癡、我見、我慢、我愛,慢是瞋恚,愛是貪愛。什麼東西是「我」?貪瞋癡是我,成見是我,你有這些東西,你的思想見解就不會正確。阿羅漢沒有了,阿羅漢這四大煩惱斷掉了。諸位要知道,我見,須陀洹就斷了。我見是屬於見惑,我癡、我慢、我愛是屬於思惑,經上講得這麼清楚。所以佛法講邪正的標準是正覺,正覺的標準必須這四個煩惱斷掉了。諸佛如來、法身大士,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量大福大,我們要懂這個道理。榮譽不好當,世間人看到好事情,大家都要爭;有智慧的人、聰明人,總是想盡方法回避,我們一定要曉得。
注解里引用了一段故事,「周成王封伯禽於魯」,周公有幾句話開導他,這幾句話節(jié)錄在此地,值得我們學習。他說:「子無以魯國驕人」,那個時候魯國的文化鼎盛。周公是大圣人,孔老夫子一生最景仰、最佩服的??鬃邮囚攪耍攪幕皆诋敃r非常高。你千萬不要以為你是魯國人而驕傲,總是教誡他。周公則說:「吾聞之,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我們想想這個道理,真正有德有行的人,什麼是「德」?我們總結佛法的修學,我們寫了二十個字,我相信大家都記得很熟,「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是德,心里常常有這十個字,這是德。什麼是「行」?「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是行。真正有德有行,那個人表現(xiàn)在外面是恭敬,對待一切眾生都恭敬,這個人是真正的榮耀。我們想想他這句話,孔老夫子做到了,學生贊嘆夫子的德行∣「溫良恭儉讓」。夫子對人恭敬,不管什麼人,決不敢輕慢一個人,成就他的德行。千年萬世,後人都把榮耀歸於夫子。
第二句說:「土地博裕,而守以儉者安」。古時候,對國家、對人民有功,封賞就封土地。今天我們把這一句看作財富,你有很大的財富,很多的財富,你能守之以儉(節(jié)儉),你才能得到平安。如果你有財富,你的生活奢侈,禍害就來了。在中國上最有名的石崇,大富大貴,生活享受奢侈糜爛,到最後身敗名裂,他被殺了,財產被沒收。
財富從哪里來的?過去今生財布施得來的。中國過去供財神,財神是誰?范蠡。現(xiàn)在聽說財神換了關夫子,不知道誰給他換過來的?沒有道理。關夫子講義氣、忠義,這是他名實相副的。理財,沒有聽說關老爺做過財政部長,做過經濟部長,沒聽說過他有理財?shù)哪芰?,我們沒聽說過。你看看歷史,范蠡幫助越王句踐打敗吳國,他知道越王這個人,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他忠心為國,不為自己。國家復興之後,他知道辭職辭不了,越王不會答應,偷偷的溜了、走了,改名換姓去經商、做生意。沒有多久他發(fā)大財,發(fā)財之後,把他所得的財物統(tǒng)統(tǒng)拿去布施,救濟貧苦,然後從小生意慢慢又做起,三聚三散,自己生活節(jié)儉,幫助社會。所以中國後人知道他理財是成功的,是社會的好榜樣,供奉他作財神爺。那個意思是你們想發(fā)財?shù)娜?,要向財神爺學習,向范蠡學習。發(fā)財不是為自己享受,發(fā)財是為救濟社會的貧苦,這個財值得,有意義,有價值。發(fā)財是一個人享受,一家人享受,一小撮人享受,決定錯誤,那會帶來災難。
下面說:「祿位尊榮,而守以卑者貴」,祿位尊榮是你官做得大、地位高,愈是高官厚爵,愈是卑謙,不敢在人上,自卑而尊人,你這是真正的貴人,你的富貴不會失去。這些是真實教誨。
下面說:「人眾兵強,而守以畏者勝」,這是講國家的軍備武力,雖然非常強大,常常懷有畏懼之心,這是真正的勝利。要以這個強大,處處欺負別人,處處壓別人,終歸於毀滅,所謂「驕兵必敗」。這個在歷史上我們看得太多了;現(xiàn)實這個世間,我們也看得很清楚、很明白。
下面說:「聰明睿知,而守以愚者益;博聞多記,而守以淺者廣」。周公教伯禽這六樁事情,金玉良言,這是『受寵若驚』的落實,真正懂得怎樣處事待人接物,怎樣能保全自己的功名富貴,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弘法利生,決定不為自己,為一切眾生的福祉,為整個世界和平幸福。諸位要曉得,一個國家富強,周邊國家不富強,中國古話講:「一家飽暖千家怨」,這是事實真相。大家都好,我們這個好是真的。我們一個人好,大家都不好,災難就來了。你是眾人之敵,遭人嫉妒,遭人瞋恨,你還會有好日子過?所以要幫助一切不同的族群,幫助一切不同的宗教,幫助世間一切苦難的人,大家才會有真正幸福美滿的生活,這是古圣先賢教導我們的。只有不為自己,才是真正的積德累功;有絲毫私心摻雜在里面,就把你的功德破壞掉了,這是我們要記住的。
【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
過去我講《感應篇》編了一個科判。這兩句經文是講布施達到真正圓滿的境界,佛家講「三輪體空」,這是三輪體空的前方便,也是三輪體空的初步落實,是我們可以做得到的。「施恩求報」,注解注得好好,「貪心未忘,與人追悔,吝心未化,貪而且吝,君子不為」,這是儒家講的最低的標準。儒家最高的是圣人,其次是賢人,再其次的是君子。從前人讀書,讀書志在圣賢。讀書人要把自己的境界,最低限度要提到君子這個境界,你讀書才算真正有受用。由此可知,儒家的君子,雖然三毒煩惱沒有斷,他能夠伏得住,我們佛法講伏煩惱,他能伏得住。煩惱習氣伏不住,君子以下,這是小人,這是我們一定要清楚、要明白的。為什麼讀書?讀書的真正意義、目的何在?儒佛所說的無非是做個明白人而已。明白事理的人,就稱之為圣賢;懂得分寸的人,這是君子。
所以布施決定不要求果報,佛在經上確實有說,布施佛陀、菩薩、阿羅漢的果報不可思議,所謂「施一得萬報」。其實那個「萬」是形容詞,不是數(shù)字,決定不止萬倍的果報。於是許多人把這句話錯會了意思,以為佛門的生意好做,一本萬利,所以大家都到佛門里面來布施、來修福。目的何在?求發(fā)財,求升官,求佛菩薩保佑,全是為了貪心。為了貪心,能不能得果報?實在講,施是因,果報決定有,哪有沒有果報的?不過果報沒有那麼大。
布施這個道理講起來很深,要看你是什麼動機?你用的是什麼心?你的動機是純善,你的用心廣大,你的果報就大了。你的動機是為了求自利,心量很窄小,你布施的果報也就小了。佛家講的布施,少施得多的果報、得大的果報,那是說人心清凈,真誠清凈,廣大心修布施,這個布施果報就不可思議。同樣的一塊錢,佛布施一塊錢,我們也布施一塊錢,我們布施一塊錢的果報可能就是一塊錢,佛布施那一塊錢的果報不可思議,無量無邊。什麼原因?佛用真心,佛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怎能比得了?所以佛家講:「施一得萬報」,不是假的。但是你要懂得人家用的是什麼樣的因心,才能得到無比殊勝的果報。
我常常教同學,人家問你借錢,你歡歡喜喜借給他,絕對不可以想著他將來還給我。借給他的,就是送給他。他還我,很好;不還我,也很好,你就沒煩惱,你這個朋友會交得很厚。你看看多少好朋友,為了借錢財,到後面反目成仇的,歷史上有,我們現(xiàn)前環(huán)境上也看到不少。為什麼會成這樣?就是借出去還想還回來,這個決定是錯誤。連借都不求還,何況布施?布施要求果報,你的心就不清凈;不清凈,果報?。磺鍍粜?,什麼都不求,果報大。我們現(xiàn)在講無私的布施,無條件的布施,這個果報就殊勝了。
你送給人家,還附帶很多條件,人家對你的報答,往往都是不如意。現(xiàn)實上的例子,諸位如果細細反省一下,你就能夠觀察到。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大戰(zhàn)之後,美國對全世界經濟的援助,有的是借,有的是贈與,對全世界許許多多受災難戰(zhàn)爭災禍的國家,都采取經濟的援助,這是布施,但是都是附帶很多很多的條件。結果所受贈的國家,沒有一個不討厭美國人,沒有一個不埋怨美國人。什麼原因?求報。如果美國人要是念《太上感應篇》,要是懂得佛法,他今天的的確確是可以統(tǒng)治全世界;全世界的人對他,沒有不感恩戴德的,沒有不擁護的。為什麼?布施不求報,布施恩德能感動人。他不懂這個道理。你今天有困難,我以錢財幫助你,附帶許許多多條件,你當然會接受。為什麼?接受,先解決現(xiàn)前的困難,但是心里不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果附帶條件太苛刻,怨恨心永遠化解不了。這是沒有智慧,沒有讀圣賢書,不懂這些大道理。
佛家講統(tǒng)治世間的這些帝王,佛經里面最大的是金輪圣王,他統(tǒng)治一四天下,我們今天都被他統(tǒng)治,但是我們自己不知道,我們也沒聽說過。正如同我們這個國家土地太大了,住在農村里面,一生也沒有出過遠門的,他哪里知道什麼皇帝?什麼總統(tǒng)?他不知道的,他天天過他的太平日子。佛經告訴我們,金輪圣王統(tǒng)治的范圍有多大?一個單位世界。從前我們認為這個單位世界是個太陽系,他統(tǒng)治太陽系,我們是太陽系的一個小星球。
所以有人講看到飛碟,我聽到有飛碟,我也曾經見過,可能是金輪圣王派人到這兒巡察的。佛經講,為什麼稱他作輪王?他有輪寶,這個輪寶是圓形的,是他的交通工具,也是他的兵器,像我們現(xiàn)在講的戰(zhàn)斗機一樣。飛碟是圓形的,不是很像個輪寶嗎?飛行的速度非常快,佛經里面講,一天當中,他就能夠飛行巡察整個太陽系,這麼大的范圍是他統(tǒng)轄的。這是我們從前的解釋,要是依據(jù)黃念祖老居士的解釋,那個范圍大了。黃念祖老居士的解釋,一個單位世界是我們現(xiàn)在講的銀河系,銀河系的王是金輪圣王?,F(xiàn)在科學家計算整個銀河系里面,大大小小星球至少有一百億個,我們這個地球在銀河系里,還算是個小星球,不大!這是佛講的最大的國王,福報最大的;其次是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我們這個世間的國王,都不在數(shù),都算不上的。富是財富,貴是地位,無論是人間天上,那都是果報?!父?、貴、壽、考」都有因緣的,如果不修因,你怎麼能得到果報?地位愈高的人,聰明智慧超過常人,德行也超過常人。他從哪里來的?不是天生的,都是受到良好的教育,教出來的。
過去演培法師在世的時候,好像是我第二次到新加坡來的時候,大概是一九七九年,他請我吃飯,他問我:「凈空法師,你是贊成民主制度,還是贊成君主制度?」
我跟他講:「我贊成君主制度?!?
他說:「你落伍了?!?
我說:「我并不落伍。」
君主制度的帝王,希望保持他的傳統(tǒng),希望他那個朝代子子孫孫都能夠維系下去,他有這個心,所以對於繼承人的培養(yǎng),可以說用盡心血。因為有好的繼承人,他的政權才能保得住。如果是個敗家子,一定是家破國亡。所以對於繼承人的培養(yǎng),繼承人的教導,都是請國家第一流有德行、有學問的人來教太子;換句話說,他是受最好教育的。這個就太難得了,別人沒有這機會,他有這機會。他只要不被這些「財色名食睡」迷惑顛倒,他統(tǒng)治這個國家,決定不至於到敗亡的地步。
國如是,家也如是。所以從前父母全心全力教導子女,這種現(xiàn)象在民主里已經沒有了。說老實話,民主里的責任心絕對比不上從前帝王。民主一任三年、四年,下一任能不能連任選上是未知數(shù),所以我總是覺得民主比不上君主。尤其是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跟西方不一樣,西方確確實實那個帝王都是獨裁。中國政治制度,可以說周朝時就相當健全,漢朝時那就是確立了。你看看古時候,諸位讀歷史,君權跟相權分得很清楚。君權跟相權那種關系,就像現(xiàn)在公司一樣,君權是董事會,這是權力機構;相權是辦事的機構,總經理辦事。宰相等於總經理,皇帝好像董事長,權責劃得很清楚??梢娀实鄄⒉皇峭耆珜V?,還要聽別人意見,接納別人意見,這都是從小教的。不能接納別人意見,不能夠尊重別人,你這個皇帝位子一定做不久,一定有人起來取而代之,把你推翻。所以中國的政治制度,非常好!
過去方東美先生至少給我講過十幾次,可是我對這個沒興趣。他叫我讀《周禮》,他說《周禮》是全世界最好的憲法制度,這是周公制定的。如果周朝的後代都能夠遵行,不違背,他說可能到今天還是周朝天下。子孫不照這個做,那就沒法子,那就亡國。商殷紂王的敗亡,在於妲己,寵愛女人;周幽王的敗亡,也是寵愛女人。那個皇帝一寵愛女色,就完了。他不是別的原因,樣樣聽他寵愛人的話,真正忠心謀國的這些大臣,他都不理會;不但不理會,有的時候討厭,還把他殺掉,怎麼會不亡國?所以諸位要曉得,朝代的滅亡,不是制度的問題,而是末代帝王昏迷,它才會亡。他要能守住祖宗的成法,不會亡。守住圣人的教誨,就能得到天下人對他心悅誠服。
圣人的教誨,居高位的要對天下人布施恩德。你看佛教菩薩,第一個「布施」;第二個「持戒」,持戒就是守法,守法這個意思深廣無盡;第三個「忍辱」,要有耐心,要能忍;第四個「精進」;第五個「禪定」,禪定就是心里有主張,不輕易被外面境界動搖;第六個是「智慧」。什麼是智慧?不求報是智慧,不追悔是智慧。幫助別人,還附帶許多條件,這是沒有智慧。所以唯有高度的智慧,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注解後面,引《金剛經》上一句話,「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而行布施」,這個境界比這兩句又要高得太多?!笩o所住」是完全不住相,真的做到三輪體空。所以經上又說:「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這些話都是真實話。解決這個世界的紛爭,領導世界,主持這個世界,佛家「六波羅蜜」就行了。
我過去跟諸位講過多少次,你們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海灣戰(zhàn)爭,我們買這些VCD,你們都看過了。問題有沒有解決?不但不能解決,愈搞愈復雜。戰(zhàn)爭要能解決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問題就解決了,不可能再有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問題還是解決不了,那還有第三次,後頭還有第四次、第五次、無數(shù)次,這就是說明了戰(zhàn)爭不能解決問題。什麼能解決問題?『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問題就能解決。美國人打韓戰(zhàn),花了一百八十萬億美元。這一百八十萬億要拿去布施南北韓,我想問題馬上就解決了,這是無條件的布施。你布施之後,來調停他們,誰不尊重你?誰不聽你的話?你是好人。越戰(zhàn)花了十倍,一千八百萬億美元,不但不能解決問題,永遠結怨仇,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誰愿意干這種事情?這一千八百萬億美元送給越南,我相信越南人看到美國人都喊老祖宗,大恩人!所以我們冷靜想想,無私、無條件幫助別人,真正是為別人利益著想,才能解決問題。
今天這個世界紛爭解決不了,為什麼?任何人他考慮問題,第一個觀念是對我有沒有利。我們常常在報紙上看到,美國人處理問題跟外面交涉的時候,先考慮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這一念就解決不了問題,問題結癥在此地,無論用什麼手段都解決不了問題。解決問題,圣賢教誨說,你要考慮到為他的利益,符不符合他們的利益?符不符合大眾的利益?不要把符合我的利益擺前面,我的利益是自私自利,你怎麼能服人?念念想到他的利益,社會大眾的利益,把自己的利益拋棄掉,給諸位說,自己真正得最殊勝的利益。於是我們就明白過來了,真正能解決問題的是圣賢的教誨。
我們中國人講話,現(xiàn)在真的是人微言輕,沒有人相信。英國人湯恩比說話人家就相信,他說的話很好,一點都沒錯,他說:「真正能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大乘佛法跟孔孟學說?!惯@是他指出來的。大乘佛法是什麼?孔孟學說又是什麼?到哪里去找?現(xiàn)在找孔孟的書不難,找大乘佛法也不難,找到之後不懂。佛家常講:「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找到了看不懂,或者把意思看錯了、曲解了,還是不能解決問題。
所以總結這是一個教育的問題,要解決教育問題,第一個是師資的問題,如何來培養(yǎng)師資?今天這個世間第一等的大功德是培養(yǎng)師資。諸位一定要明了,今天亡國滅種不怕,小事!道統(tǒng)斷絕是大事,佛家講:「法身慧命」,這個不能斷;道統(tǒng)斷了,這個世間人苦難無邊。能有一、兩個人續(xù)佛的慧根,一切眾生就有得救的希望,就有一線光明。
這個機會也不是容易遇到,我們遇到了要珍惜。綿延諸佛菩薩圣賢的道統(tǒng),要擔負起這個使命,這個使命是世間第一等偉大的使命。你能不能做這個工作?那就在你發(fā)心。你真正要發(fā)心,一定要具足清涼大師所說的「信解行證」,這四個字統(tǒng)統(tǒng)具足,你都能夠做到,你就能承擔這個使命。無論你現(xiàn)在過的是什麼生活,無論你是在什麼樣的工作崗位,都做得到。貧窮淪落到乞丐,也能做得到;乞丐里也有佛,也有菩薩,也有圣賢。問題就是你有沒有這個心?你肯不肯去做?還是我們現(xiàn)在講經「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題目,自己總想想,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能不能為別人做好樣子?果然能夠為一切眾生做好榜樣,你就是圣,你就是賢,你就是佛、就是菩薩。這些話我們講得很多很多,諸位一定要細心去參究。
圣人他的心行與性德相應,「性德」是什麼?性德是真誠、清凈、平等,決定沒有高下。你們曾經有幾個同學跟到我參觀澳洲雪梨的一個電視公司、廣播公司,總經理來接待我們,告訴我他們這個公司,從總經理到員工,一直到清理衛(wèi)生的工人,他說:「我們都是第一,都是平等。」我們去的時候,正好清潔工人拿著清潔工具在那邊掃地,他掃得很乾凈,第一;柜臺里面站的服務員,接待些顧客親切,辦事認真負責,第一;作經理的,第一;他們公司個個都第一,這是對的。所以總經理進了門的時候,跟正在掃地的員工,彼此親切打招呼。為什麼?個個第一,沒有第二,這個公司叫「第一公司」。每個人把每個人自己本分工作盡心盡力做好了,他是第一。人人都第一,每一份工作都是第一,這個公司才真正叫「第一公司」。所以我們帶一些佛法贈送他們,他們很容易接受,佛的教誨跟他所想的、所做的相應。
職務上有階級,人格上平等的。階級是職務不一樣,人與人之間平等,沒有兩樣。階級有沒有?有。平等有沒有?有。正是《華嚴經》上講的「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行布就是階級,有董事長、有總經理,有科長、科員,一直下來到員工,這是行布。但是他有平等,無論在什麼場所當中,你看到他們都是平等親切的。所以職務有高下,職務并不妨礙平等,平等沒有妨礙職務。我到那里去看,沒有想到《華嚴經》居然在他們的公司里落實了,我很佩服,非常贊嘆。我那天還希望他能夠將這種精神、理念,推廣到每一個政府的機構、私人的機構。能推廣,澳洲是第一,世界第一。所以一進去,就感受一種祥和的氣氛,團結的氣氛,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這是他們總經理領導有方,這是智慧,把智慧真正落實在生活里,落實在工作里,值得人贊嘆。我們居士林、凈宗學會也在做,一般看起來還算不錯,實際上做得不夠,還要認真,還要努力。
【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wèi)之。】
到這里一段。善人標準很多,最高的標準,那是大圣大賢。往生經里面所講的「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佛說這句話,不是隨便說的,確確實實給我們立下了標準,這個標準就是《觀無量壽佛經》里面的「凈業(yè)三?!?。這三條總共十一句,都做到,這是上善;如果做到前面兩條,後面一條沒有做到,這是中善;只能做到第一條,第二條、第三條沒有做到,這是下善??墒堑谝粭l做到的人就不多,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為什麼?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是善人。
第一條里面有四句話,第一是「孝養(yǎng)父母」,第二是「奉事師長」,第三是「慈心不殺」,第四是「修十善業(yè)」。我們這四句話有沒有做到?這四句做不到,說老實話,念佛怎麼樣去念,日夜不間斷,古人講你念到銅墻鐵壁,還是不能往生。為什麼?你不是善人,人家那個地方是善人俱會一處;不但是善人,「上善」俱會一處。你怎麼能去得了?《無量壽經》上跟我們談的條件,「發(fā)菩提心,一向專念」,「發(fā)菩提心」這一句在哪里?三福第三條的第一句,「發(fā)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上善!所以發(fā)菩提心,這個人就是上善之人。
什麼叫菩提心?菩提心是真正覺悟的心。菩提是梵語,意思是覺悟,真正覺悟了。覺悟的是什麼?《金剛經》上所說的就是覺悟的標準,「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真正覺悟了。如果諸位真正對這句話覺悟了,你什麼都放下了,還有什麼放不下的?都是虛妄的,沒有一樣放不下。放下就不是凡夫,大圣徹底放下了。
我們這一句經文念得很熟,其中的道理沒有參透,我們沒放下,這就是沒有覺悟。佛用比喻告訴我們,宇宙人生的真相,「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教給我們「應作如是觀」。這樣的看法,是諸佛如來的看法,是最真實的看法,一點都沒有看錯。果然把一切法看清楚、看明白,你還會有憂慮,還會有煩惱嗎?你心里還有牽掛嗎?沒有,什麼都沒有了。那真是惠能法師所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埂K麨槭颤N能夠做得到?他對於佛講的兩句話真的明白了,這就是菩提心現(xiàn)前,這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現(xiàn)前,落實在生活當中,孝養(yǎng)父母才能做得圓滿。什麼叫孝?前面跟諸位說過很多。古人講得好,「孝」這個字,合父母兄弟、妻子兒女為一人,這是孝。它不是分開來的,它是一個整體的,父子兄弟、妻子兒女是一個整體。我們看起來沒錯,說的是有幾分像了,小孝。你看看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他們合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為一體,這個孝才圓滿。如果我們對於父母兄弟、妻子兒女,你是你、我是我,大不孝!怎麼能做得到?這一個字什麼意思都不懂,你怎麼落實?諸佛如來、諸大菩薩,他們當然是這里所講的『人皆敬之,天道佑之』。那個天道是天神,保佑他,護衛(wèi)他。他合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為一體,所以才有這樣的感應,那才叫真正的善人。我們自己想想,什麼時候能達到這個水平?
在理上講,一念之間,只要你把念頭轉過來,你就轉凡成圣,轉迷成悟。念頭轉不過來,永遠淪落在生死凡夫;念頭轉過來了,就超凡入圣。從哪里轉起?就是把妄想分別執(zhí)著轉過來。這個東西害得我們無量劫來生生世世搞六道輪回,與一切眾生結下無量無邊的恩怨債務,能還得清嗎?不可能的。這個恩怨債務,只有一世一世的往上增加,決定消除不了。諸位想想,是不是這種情形?好在佛把這個事實真相給我們說明了,這一些恩怨債務就同暗影一樣,雖然生生世世在累積、在增加,雖是一片黑暗,但是一盞燈就把它照破。所謂千年暗室,這一盞燈就能把它破除。這是說回頭了,一回頭就沒有了,墮落在里面就酬償無有盡期。可貴的是在回頭,佛對我們的恩德,就在此地。不是佛的教誨,我們哪里知道這些事實真相?怎麼會知道回頭?這是佛對於我們的大恩大德,回過頭來,這才叫真的善人。
於是我們知道,我們自己有無量無邊的罪過,這個哪里是假的?我自己有無量無邊的罪過,一切眾生也有無量無邊罪過,跟我沒有兩樣。我能夠原諒自己,能夠饒恕自己,為什麼不能夠原諒別人,饒恕別人?古人教人教得好,教我們以恕己之心恕人,跟別人的怨結就能化解;以責備別人的心來責備自己,才能改過自新。教得好!我們要能記住,要能夠依教奉行。
孝養(yǎng)父母,是「養(yǎng)父母之身、養(yǎng)父母之心、養(yǎng)父母之志」,把父母擴大到一切眾生,一切眾生皆是我父母,一切眾生皆是諸佛如來,孝養(yǎng)、奉事就達到虛空法界,這個善行才圓滿。佛做到了,法身菩薩做到了,我們?yōu)槭颤N做不到?就是妄想分別執(zhí)著在作祟,害得我們做不到,害得我們永遠在作惡人。以佛法里面那個善人的標準,我們邊都沾不上,這是佛法的難處。
可是這種難處,不是不能克服的,在自己有決心、有毅力、有智慧,你就能克服。智慧是了解事實真相,決心毅力克服自己的妄想分別執(zhí)著,境界就能提升,大幅度的去提升。我們今天雖然講是發(fā)心了、學佛了,要幫助眾生,其實是有這麼個念頭,這個念頭非常非常薄弱;換句話說,沒有把眾生看在眼里。自己看得很重,看自己總是百分之九十九,眾生只占百分之一,沒有替別人著想,沒有真正幫助別人的念頭,所以智慧不開。別人沒有過,過都在自己。
真正要修善,佛法教學三個階段,第一個是「斷惡修善」,善惡最低的標準,就是十惡業(yè)、十善業(yè),還沒有達到五戒。我們有沒有做到最低的標準?這一門課程真正做好了,學習圓滿了,才從這里提升到五戒,提升到十戒。諸位如果想到這個地方,我們怎麼能不慚愧?受戒了,受的什麼戒?世間人的十善都做不到,還有什麼戒!
現(xiàn)在大家在一起混日子,沒有認真在干;真正認真干,決定不可以好高騖遠。你出家,人家叫你一聲「師父」,這一聲「師父」,就把你送到阿鼻地獄去了。為什麼?你是不是個師父?你配不配做個師父?師父,最起碼的五戒十善要做到;做到十善,還做不到五戒,還不能稱師父。這是我們把標準降低到不能再低了,比佛的標準還低。
佛的標準叫你「小師」,「小師」是什麼?沙彌。試問問,《沙彌十戒》、《二十四門威儀》,你有沒做到?你做到了,稱你「小師」。人家稱呼你,如果名實不相副,你就要墮落。這個稱呼是好稱的?
稱「大師」,那還得了!什麼人能稱「大師」?法身大士才能稱大師。在我們佛門里面,諸位看看《高僧傳》,哪個人敢稱大師?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都不敢稱,人家稱「大士」,不敢稱「大師」。誰稱大師?只有佛稱大師。這個名稱敢隨便稱的?你不是佛,人家稱你大師,那你就是冒充佛。你走在外面冒充總統(tǒng),馬上就被抓去坐牢判罪了。你冒充佛,還得了?
所以我們總要明了,學佛就是學一個明白人,不要學成個糊涂人。人老實,依舊還得到許多人尊敬,為什麼?尊敬你是個老實人,你是個本分人。要老實、本分,決定不能狂妄,不能虛偽,不能夠驕慢。認真努力向佛學習,一定要斷習氣,習氣煩惱太重太重。最不好的習氣,就是喜歡打聽別人的事情,一腦袋的是非人我,這是最不好的習氣,最容易造業(yè)。如果是做破壞三寶的事,那個罪業(yè)就重了?!栋l(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里面,佛講罪在阿鼻地獄。為什麼要造業(yè)?有這一張口,為什麼不多勸人做好事?為什麼要說人家的過失?要造無量無邊的罪業(yè)?一個人聰明糊涂,在這個地方非常明顯暴露出來了;善人惡人也在這個地方辨別出來。
讀經講學無非是明理,世出世間第一大善事,就是講學。孔老夫子一生講學,釋迦牟尼佛一生講學,他們自己教人就是兩樁事情,一個是講學,一個是改過。學之不講,有過不能改,孔老夫子一生憂慮的就這兩樁事情。學之不講,你學了就要講,你懂得這個意思嗎?學了就要講,多多的講給別人聽,到處勸勉別人;有過就要改。你學了不肯講,就是你最大的過失。你說我沒有機會講?今天從早到晚,你沒有遇到一個人?遇到一個人,就對著一個人講;遇到兩個人,就對兩個人講;實在遇不到,像生公一樣,對石頭講。喜歡講,喜歡度眾生,喜歡幫助別人。要知道,勸別人也勸自己。勸的遍數(shù)多了,時間久了,潛移默化,不知不覺當中,自己起了變化,自己真的省悟過來。可見得講學的效果是多麼大!怎麼能不講?
實在講現(xiàn)在比過去方便多了,你買個錄音機,買個錄像機,沒有人講,對著它講。講完之後,再放開來,你再聽它講;你講給它聽,它再講給你聽。這在現(xiàn)代這個時代,要利用高科技修學。
規(guī)過勸善,我們用這種方法來幫助自己,有機會要幫助別人,決定不能把機會放過。我知道多少講多少,不知道的不講,免得講錯了。知道的就應當要講,有疑惑的一定要問,向別人請教,多聽聽別人的開導。不同的意見,要有智慧能力去辨別,要有廣大的心量包容,我們才能開智慧,在道業(yè)上才會有進步。
後面這幾句都好懂,就不必多說?!溉私跃粗?,這是顯而易見的。像孔老夫子、釋迦牟尼佛、諸菩薩們,幾千年之前的人,現(xiàn)在人提到還是尊敬。
「天道佑之」,天神保佑他。
「福祿隨之」,真正心善、意善、行善,沒有福報的人,你也得福報。福從哪里來?福從善來的,善的感應就是福祿。
「眾邪遠之」,邪是指妖魔鬼怪,自然他就離開你。
「神靈衛(wèi)之」,護法神保護你。
【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
文到這個地方是將善報講完,往下這是惡報,第四個大段。我們過去有一個科判,把這一段文字判作「成所作」,成就自己所做的?!核鞅爻伞?,這一句話非??隙ǎo我們說明善因善果。這一句話的范圍非常廣大,注解里說「世間無不成之事,天下皆可作之人」,這兩句話說得好。人人都能夠行善,人人都能夠成就他所期望的事業(yè),所謂「有愿必成」。這是古往的圣賢、諸佛菩薩,都是這個說法。
可是我們自己在一生經驗當中,好像要做一樁好事情,困難很多,所謂「好事多磨」,這也是事實。這兩種說法,究竟有沒有矛盾?哪一個說法是正確的?我們仔細去參詳,也就是現(xiàn)在人講仔細去研究。好事多磨是事實,磨從哪里來的總要知道,魔障要不能克服,好事也不能成就。特別是現(xiàn)代的社會,為什麼?你做一樁好事,決定妨害一些人既得的利益,這些人一定出來障礙,我們常講嫉妒障礙,這個話意思也很深廣??墒鞘ト酥v的話,種善因得善果,善行必定有成就,這個話也是正確的,問題是你發(fā)的心純不純?正不正?發(fā)心純正,所謂「得道者多助」。魔障決定有,世尊示現(xiàn)成佛還有魔障。菩薩修行證果哪里有惡意?心地真是純善,還有魔障。我們曉得,魔障來自無始劫以來跟眾生結下的恩怨債務。恩報不盡的,怨也是沒有法子了斷的,債務還不清的,你就曉得恩怨債務的糾纏,這是菩薩成佛還要遭魔障的原因。
我們過去生生世世無量劫來也干這些事情,今天在菩提道上,即使要做利益一切眾生的事業(yè),沒有絲毫的自私自利的念頭,魔障還是不能夠避免。菩薩有智慧,學佛的人就是要學智慧,智慧的起用,怎樣消除魔障?如何轉魔障為助力?這是智慧,這是我們要學世尊的。世尊能夠使魔王轉變?yōu)樽o法,就是真誠感化人心,我們缺乏的就是沒有誠意。好心,是不錯,還不夠好,所以還沒有辦法感化眾生心,這是我們要認真、要努力的。
注解底下有幾句話說得好,「惟以實心行善」,這個實心就是真誠心,在佛法里面講菩提心,儒家講的誠意、正心,以誠意正心行善,「則人事既合天心」。此地講的「天心」,就是佛家講的性德,你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與性德相應。「而天意豈違人愿」,這個「天意」是指的天地鬼神,你是真心,真誠心、清凈心、平等心、慈悲心,鬼神敬仰,你的冤親債主看到了也佩服、也敬仰,縱然不幫助你,他也不妨害你,這是一定的道理。
實在說,古時候教育跟現(xiàn)在教育不一樣,古時候人懂得這個道理,即使這個人跟我有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之仇,一定要報復的??墒沁@個人今天他為社會做事情,為大眾服務,這個仇現(xiàn)在不能報。為什麼?我們要報仇,把他殺掉,眾生就沒有福了,他現(xiàn)在是真正為眾生做事情。等到什麼時候報?等到他工作放下退休的時候報復他,他不為大眾服務的時候,這個時候才報,這是中國的古禮。譬如他現(xiàn)在做個縣市長,做縣市長為一個縣市人民服務,不但不能報仇,還要幫助他,還要成就他。為什麼?為眾生,為社會,不是為他個人,這才叫懂道理。但是現(xiàn)在人沒有受過這個教育,哪里懂這個道理?不知道障礙這一個人的善行、善舉,是對整個社會一切眾生造成重大的損害,你報仇是對的,這個因果責任你要背。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看得清楚,那個帳他才會算得明白。一般的愚人,他怎麼會懂得?
這些事情,歸根結柢,還是一個教育的問題。所以孔老夫子給我們的啟示,學不可以不講,天天講學,這就是教化眾生。講學,不一定要有一定的場所,也無需要一定的聽眾,隨時隨處,我們今天講機會教育,佛法講隨緣,隨類現(xiàn)身,隨緣說法。三個人、五個人,無論什麼地方。我小時候在農村里面,看到老先生講學,多半在哪里?茶館,三、五個朋友在一起喝茶,他在那里講大道理,旁邊喝茶的人也都在聽,非常有趣味,聽聽他們的談話,長學問、長見識,茶館就是課堂。不過其他的農村,可能沒有這個現(xiàn)象,我們家鄉(xiāng)文風比較盛,大家曉得清朝有個桐城派,就出在我的家鄉(xiāng)。所以農村里的小朋友都念書,都會寫字,我們以為別的農村也是,聽說其他農村跟我們不一樣,我們的文風很盛。一直到現(xiàn)在,雖然少了,還是有點根底。所以夫子講的這兩句話的意思,我們就有很深的體會。古人這種作法,很值得我們效法,我們應當要向他們學習。
佛家四無礙辯才,末後一個是「樂說」,就是喜歡說,喜歡教人。人家來請教,當然你要教他;人家沒有來請教,菩薩作不請之友。人家不請,你不能拉他來教他,那個不像話。你跟熟人講,讓他在旁邊聽,這就是為他作不請之友。其實眾生的疑慮無量無邊,幾個人懂得向佛請法?我們在經典上看到,向佛請法的人,都是佛菩薩化身示現(xiàn)的。由此可知,世尊也常常作眾生不請之友。這里面的深義、密義,這個密不是秘密,是深密,我們要有能力去體會。總之,念念希望一切眾生能破迷開悟,啟發(fā)他的真實智慧;念念希求一切眾生斷惡修善。破迷開悟是智,斷惡修善是德。佛菩薩、圣賢人在世間,他們做的就是這麼一樁事情;除這樁事情之外,他對這個世間確確實實是一無所求,真正徹底做到「與人無爭,於事無求」,這是我們修學真正的好榜樣。
所以我們要真正發(fā)菩提心。佛家講菩提心,實際上儒家也是講菩提心,諸位把儒家跟佛家所講的對一對就明白了。儒家講「誠意」,《觀經》里面講「至誠心」,你想想,「誠意」跟「至誠心」一樣不一樣?儒家講「正心」,經上講「深心」、「回向發(fā)愿心」;儒家講一個,佛法講兩個。深心是自受用,回向發(fā)愿心是他受用,儒只講一個正心。所以世出世間的圣人,都是以菩提心做基礎。正心的自受用就是深心,深心是好善好德,心里沒有絲毫的惡意?;叵虬l(fā)愿心就是《起信論》里面講的「大慈悲心」,以慈悲心對人。至誠是菩提心之體,深心是菩提心的自受用,回向發(fā)愿心是菩提心的他受用。儒家講的簡單,誠意是體,正心是起用,然後才能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平天下,是天下一切眾生得到平等的意思。以清凈、平等心對一切眾生,這是平天下的意思。後面這兩句,「自然默助,行無不通,作無不成」。我們佛法里面講諸佛護念,龍?zhí)焐粕駧椭?,沒有別的,就是一個誠心。
齊居士給你們講故事,天目山那個道場有一些鬼住在那里。那是什麼鬼?剛從地獄里出來的。諸位要曉得,造作罪業(yè)墮地獄,那是經歷很長很長的時間,從地獄出來也住在那山上。這些鬼神也并不是很善,但是看到她在那里護持道場,一點私心都沒有,所以這一些鬼神護持她。問她要一個房間,她跟你們講是八號房間。那個八號房間關起來,一年開一次,只準她一個人進去,別人不可以進去。
從地獄出來的一些鬼,住在那個地方修行,這些鬼也護持道場。所以你心地真誠,為佛法,為眾生,這些鬼神看得清楚,他幫助你。你不是真正修行,住在山上,他作弄你,你根本在這個山上不能住。你們將來有機會,到山上住住看,考驗考驗看看,你們是真的、是假的?你們能不能得到這些鬼神幫助,還是鬼神戲弄你們?她講許多法師想到那個山上去住,住不了兩、三天,自己就下山了。這個事情說明六道輪回是真的,天地鬼神幫助人、作弄人,這個事情也是真的,我們自己要知道警惕,要知道發(fā)憤向上。
道家是希望作神仙,所以末後一句『神仙可冀』。我們學佛,志不在神仙,也不在生天。學佛的人,志在作佛,只求往生凈土,跟他們所希求的不一樣。但是作佛作祖,往生,我們的善心善行要超過他。這個地方講求天仙要立一千三百善,地仙也要立三百善,這給我們說明一個事實,神仙都是善人。心行不善,只有去作鬼,神仙沒有分。
【茍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
【剛強不仁。狠戾自用。】
是講的大惡?!陡袘啡睦锩?,無非是勸善止惡,勸善的文字少,止惡的文字多,他的用意我們能夠體會得到。正如佛在《地藏經》上所說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百法明門論》里面為我們顯示,善法只有十一個,惡法有二十六。由此可知,荀子所謂「性惡」,不是沒有道理。這個性,是習性,不是本性;本性,善惡都說不上。所以孔夫子說的性,跟孟子、荀子講的性不一樣??鬃又v本性,所以說「性相近」,一切眾生的本性都很接近。而在佛法里面說本性是一不是二,那個意思更深。「習相遠」,孟子、荀子講的性是習性,習性逐漸逐漸遠離了本性,「相遠」是遠離了本性,佛法里面講迷失了本性,所以習性迷失了本性。
一迷就不曉得回頭,迷而不返,不知道回頭;不回頭,就愈迷愈深。從佛法界、十法界,十法界從佛法界到菩薩、緣覺、聲聞,到六道,一直到三途,愈迷愈深,真的是一世不如一世。這是實實在在的現(xiàn)象,一世不如一世,所以勞累諸佛菩薩,在六道、十法界里面教化眾生。根性利的,與佛菩薩有緣的,聽到勸告,容易覺悟,肯回頭,這就是所謂得度了。緣分淺的,遇不到佛菩薩,那就沒法子了。遇到佛菩薩,聽佛菩薩的教誨,不能夠深信,不能夠奉行,雖然依舊造業(yè)墮落,但是阿賴耶里面總算種了善根,只是善根薄弱,煩惱習氣強大,善根敵不過煩惱習氣,還是要長劫輪轉。我們這一生遇到佛法,很幸運能夠信受奉行,要知道那是無量劫來生生世世聞法累積的善根,這一生起作用,起作用就得度。
諸佛菩薩慈悲,所謂「佛氏門中,不舍一人」。昨天李會長告訴我,前兩天有一位老居士,這個老居士六十多歲,常常在我們念佛堂念佛。她有病,病也很重,告訴李居士她要往生,請李居士替她辦後事。李居士說:「我二十六號要到中國去,那你要往生,一定在這個時間之前,我才能替你辦事。你要是在這個時間之後,我就幫不上忙了?!顾f好。她講了昨天的日期,昨天是二十號,她說下午五點鐘往生,是前幾天跟他說的。昨天下午五點鐘,一分一秒都不差,她就走了。李居士答應替她辦後事,他說後事辦好之後,二十五號才辦圓滿,二十六號到中國去。
這個事情不止一次,過去也遇到好幾次。不但預知時至,可以提前走,也可以延後走,佛法里面講的「生死自在」。念佛堂念佛的老太太,她可以提前,可以延後,想哪一天走,就哪一天走,這就是生死自在。諸位要知道,這叫根熟的眾生,她真正成就,她到西方極樂世界作佛去了。我常說,道場殊勝,念佛堂殊勝,殊勝不在人多,真正往生的有多少人,這個叫殊勝。我們看《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他們那一幫人,在一塊共修只有十二個人,十二個人都往生,你說這個多殊勝!殊勝要從這個地方看。人多是熱鬧,那是什麼殊勝?
念佛何以能往生?這些道理、方法、境界,我們現(xiàn)在已經相當清楚了。如理如法的修學,正是古大德所說的「萬修萬人去」,都是事實真相。凡是修行不能去的,是你對這個世間有所留戀,也就所謂是「放不下」,這才是真正的障礙。我們每天在讀誦大乘,一定要了解這個世間是虛幻的,不是真實,「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無論什麼事情,都不能當真。只有念佛往生,這樁事情是真實的,下定決心,這個人就是無量壽,就是無量光。昨天往生的這位老居士,她沒有往生之前,在念佛堂念佛繞佛的時候,就是無量光壽。往生是活著往生,不是死著往生,這個佛法叫當生成就的佛法,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個臭皮囊不要了、丟掉了。換一個身體,換的身體跟阿彌陀佛一樣,經上給我們講「紫磨真金色身」,相好光明跟佛完全相同,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這才是真的,除這個之外,全是假的。假的,放在心上干什麼?我們要懂這個道理,要了解這些事實真相。
斷惡修善是學佛的根本,是往生必須具備的條件。我們在講席當中也特別強調,凡是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每一個人都是上善之人,必須具備上善的條件。上善,我說過是心善、意善、行善,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沒有絲毫的惡意,我們具備這種條件念佛才能往生。由此可知,許許多多念佛人,一生念佛最後不能往生,占大多數(shù)。往年我在臺中,李炳老常給我講:「一萬個念佛人,真正往生的兩、三人而已?!篂槭颤N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現(xiàn)在這個原因我們曉得了,念佛念得好,也非常勇猛精進,持戒精嚴,依舊不能往生,這個原因是什麼?心善、意善、行善沒有達到標準。順境里面還有貪愛,逆境里頭還有瞋恚,這個不能往生,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什麼是惡念,什麼是惡行,尤其要清楚。
惡斷盡了就是善,所以此地講惡報講得多,分量多過善報一倍都不止,我們從分量上看,講善報的分量只有四分之一,講惡報有四分之三。
第一句是總說,『茍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注解里說得很清楚,他說「自此至死亦及之,詳言為惡召禍之事。二句是總攝提綱」,這兩句是總綱。注解里說得好,「動者萌於心,行者見於事」。動就是起心動念,這是惡心,這是惡意;「背理而行」是惡行,跟三善完全相反?!阜橇x而動」,義是義理,這一個字里面淺深的標準很多。大乘的標準,這個義理就是性德,凡是不合於性德的念頭,這就是意惡、心惡。
性德的標準高,菩薩的標準。我們以《壇經》做比喻,惠能大師講:「本來無一物」,只要有一物就錯了。所以禪宗講念佛一聲,漱口漱三天都漱不乾凈。他說的有沒有道理?有道理。心里本來無一物,哪來的佛?你看看連念佛都是過失,心里動個念頭,動佛了,都錯了,何況其余?我們再問,心里什麼都沒有了,一樣也不想了,對不對?不對,還是錯誤。什麼錯誤?你落在無明里了。你要真的什麼都不想,你將來到哪里去?生到無想天,無想天是外道天。你說起心動念錯了,不起心不動念也錯了,到底怎麼辦?祖師大德常常到這個關鍵就不說話了,你自己去參!
佛法的修學,無論是大乘小乘,記住一個總綱領、總原則,就是「定慧等學」。有定沒有慧,就墮無明;有慧沒有定,就墮妄想。無明、妄想兩邊都不住,這是「定慧等學」,也叫「?;垭p修」。樣樣明了是慧,如如不動是定。如如不動的時候,就是樣樣明了的時候;樣樣明了的時候,就是如如不動之時。這是真功夫!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對他總沒有妨礙,外不著相,內不動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經常講「寂寂惺惺,惺惺寂寂」,寂就是如如不動,惺就是清清楚楚。所以那是生活在定慧之中,跟凡夫完全不一樣。
這個境界高,我們初學決定達不到。達不到,那這個「義」的標準,我們就往下降,降到最低的標準,我常常勸大家,隨順佛陀教誨,這就是「義」,是我們現(xiàn)前的程度。我們依《無量壽經》、依《感應篇》,《感應篇》雖然不是佛經,但是印祖提倡,里面所說的都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匯編》的注解里面就有「自凈其意」,那跟諸佛如來所說的沒有兩樣,這是我們應當要依靠,成就我們善心、善意、善行。所以起心動念,常常想到我這個念頭、我這個思想,佛允不允許?如果佛在經上不允許我這樣想,不允許我起這個念,這個念頭趕快就要放下;佛在經上許可我們起這個念頭,勸勉我們起這個念頭,我們這個念頭一定要提起。
今天實實在在講,只有凈宗法門的「帶業(yè)往生」,我們才能做到。帶業(yè)往生,佛教我們執(zhí)持名號。所以禪,真的我們連邊都摸不到,那個境界太高了,人家是從空到有,我們今天這個方法是從有到空。佛教我們念佛,佛教我們憶佛,憶就是想佛,我們天天想佛,想佛的相好,想佛的光明,想佛的存心,想佛的行誼。想多了,我們漸漸就跟佛相似,發(fā)愿求生,就能得生。如果違背佛的教誨,違背性德的行為,這是大惡;我們平常講這是過失,《太上感應篇》這個地方講是大惡。
這兩句是大惡的根源,「非義而動,背理而行」。這兩句話聽起來還挺溫和的,責備我們的意思太深太深,我們要能夠體會得到。
【非義而動。背理而行?!?
『義』、『理』兩個字很深很廣,能夠明了「義、理」這是大學問。中國古人所謂「實學」,實學就是真實的學問。真實的標準是什麼?完全可以得到受用,不是玄學,是我們切身的吉兇禍福,這才叫實學。我們以出家人來做個比喻,「義」就是應該要做的,應該要做的你要做?!悍橇x而動』,「非」是不應該做的,不應該做的你要去做,這是惡;不但是惡,大惡!順著理去行,這是善。這個理是什麼?理就是性德。如果違背理,那也是大惡。雖然有的時候好像不見得這是很大的惡,殊不知累積起來就變成大惡,積小惡就變成大惡,積大惡就變成極惡,道理在此地。
我們出家人如何隨順義理?佛給我們做了樣子,菩薩給我們做了樣子,歷代祖師大德都給我們做樣子。佛菩薩的樣子是絕對的標準,祖師大德的樣子放寬了,為什麼?怕我們做不到,所以尺度就放寬。放寬了,但是還沒有太大的違背,所以他依舊能成就。如果把「義理」兩個字忘掉,心行完全相違背,這個出家人必定墮阿鼻地獄,這個我們要知道。
佛給我們的榜樣是什麼?一心求道、修道、行道。道是什麼?道是真實的戒定慧,這是大道。如來一生所說的一切法,歸納起來就是「戒定慧」三學。由此可知,義理也有三層,最高的義理是慧學,其次的是定學,最下的是戒學。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三學相應不相應?我們要從這個地方著眼。定慧太高,雖高要學,為什麼?不學就不能成就。要想了生死、出三界,非定慧不可;戒學最殊勝,只是人天福報而已,免墮三途。諸位一定要清楚,要想在這一生當中了生死、出三界,縱然是念佛求生凈土,也要定慧。念佛最低的功夫,也要念到功夫成片,這才能往生。功夫成片,就是初級的定慧,沒有這個就不能往生。你念佛念得再好,持戒再嚴,念佛還是人天福報。所以什麼叫定?什麼叫慧?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中國無論哪一個宗派,無論哪一個學佛的人,沒有不讀《金剛經》,《金剛經》就是定慧的標準?!覆蝗§断啵缛绮粍印梗褪嵌ɑ郏蔷褪嵌U定;一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就是慧。如果我們對於外面境界還會受誘惑,六根接觸六塵心還會動搖,這個人持戒再好,念佛念得再好,不能往生。所以要往生一定是禁得起誘惑,不為境緣所動,一向專念,這個人就決定得生。我們學佛終極的目標是在此地,決定不能搞錯了。
非義、背理,在今天的社會,我們看到太多太多了。最顯而易見的,信徒喜歡某一個法師,親近某一個法師,那個喜歡有感情在里面,那是非義、是背理。法師去巴結信徒,這個信徒有權有勢、有財富,唯恐這個大護法跑掉了,這是非義,這是背理。給你四事供養(yǎng),讓你過得舒舒服服的,道心完全沒有了。一般人看,這個大護法好。在我們眼中看,那是大魔王,不是大護法。你無量劫來,這一生好不容易得人身,聞佛法,有個解脫的機會,他一下把你拉住,那是魔王。今天有許多人把魔王當作善知識,把十惡業(yè)當作善知識,這就錯了。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好榜樣,出家人這一生,你究竟干的是什麼?我們細細想想佛陀的一生,世間名聞利養(yǎng)、五欲六塵舍得乾乾凈凈,這是我們第一樁要學的。第二、幾乎用全部的時間,日夜不休,勇猛精進,修「戒定慧」三學。自己修學有心得,教化一切眾生,那是無量功德。自己生活非常簡單,三衣一缽,心永遠是「清凈、平等、覺」。我們凡夫看到他的生活很清苦,他心里那個樂受是我們沒辦法想像到的,這一點我們要清楚。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給諸位講,沒有經營過道場。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道場,竹林精舍與只樹給孤獨園,這一些場所都是有主的,他們邀請佛在那里弘法,佛是在那里暫住的。所以我們看到佛經上「佛在」,佛在什麼地方;沒有說「佛住」,住就是他的家了,家才住?!冈凇垢缸 雇耆灰粯樱冈凇故菦]有家,「住」是有家。
所以修行人、諸佛菩薩都是再來人,尚且如是示現(xiàn),我們想想我們是什麼人?業(yè)障深重的凡夫,如果有這些事務來勞累,我們的道業(yè)決定被毀棄掉。所以我常常勸同學們,真正學道,不要管事。像我這種程度,我很幸運,一生當中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沒有事務上的操心,才有這麼一點點成就。如果你管人、管事、管錢,就完了。我們自己要想一想,細細想想,我們出家為的是什麼?不能違背了本愿。出家是不是去經營一個道場,占有一個道場,像社會一般人一樣,在這個行業(yè)中爭名奪利,是不是搞這個?搞這個,如果你有這個福報,你也能得到一點,但是轉眼之間阿鼻地獄去了。
我在這一生當中,有人送道場給我,我不接受。簡豐文當年送杭州南路這個道場給我,我問他:「你是不是想害我?」
他聽了愣住,他說:「法師,我怎麼會害你?」
我說:「你送道場給我,就是害我。道場要不要管理?」
他說:「當然要管理?!?
我說:「道場要不要開銷?」
他說:「當然要開銷?!?
我說:「那你不是害我?」
最後我跟他談條件,你送道場給我可以,道場你管理,開銷你負責。他全部答應了,那我可以點頭,行!我還是不管事。這個等於是掛個虛名而已,決定不管事情,我們的心才能專一。
每天讀經,不讀經的時候思惟經義,時時刻刻佛陀的教誨盤旋在心中,宗門叫疑情,久而久之,不一定遇到什麼緣就有悟處,佛這個意思懂得了。所謂「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這個疑不是懷疑,是理太深了,不懂!但是常常想著,不定什麼時候遇到機緣就明白了。如果你有事務操心,你一天到晚想的是亂七八糟事情。這些事務,不但障礙開悟,障礙定,也障礙戒,「戒定慧」三學統(tǒng)統(tǒng)被障礙住。一天到晚生起來的是煩惱,是妄想分別執(zhí)著;換句話說,你在造業(yè),這是大錯而特錯。我講經的時候常說,道場決定是在家人的、居士的,在家人建立道場,禮請出家人來弘法利生。
像釋迦牟尼佛當年一樣,道場都是國王大臣、大富長者的他們的,他們禮請釋迦牟尼佛來講經說法,度化眾生。出家人對於五欲六塵,絲毫不沾染,這個好!清凈自在,永遠保持你高度的智慧,一絲毫都不沾染,所以一定要有個出塵之心,超世之心。還想爭奪道場,霸占道場,據(jù)有道場,控制道場,這是輪回心;輪回心,參禪、念佛、講經說法,都是輪回業(yè),還是出不了六道輪回。而且罪業(yè)還非常重,重在哪里?你打著佛的招牌干輪回業(yè),所以果報在地獄。如果不是佛的招牌,果報不定在地獄。只要是打著佛的招牌干這些事情,沒有一個不墮阿鼻地獄,我們要清楚、要明了。
「義理」兩個字要搞清楚,這兩個字深廣無盡,古德教我們「窮理盡性」,到達最圓滿的,那就是如來果地。佛弟子,無論在家、出家,「義理」兩個字要搞清楚、要搞明白,我們知道多少,一定要做多少,最淺的五戒十善,大家都知道。順從佛的教誨,那是順義理;違背佛的教誨,那就是「非義而動,背理而行」。佛教我們「孝養(yǎng)父母」,我們做到沒有?佛教我們「奉事師長」,我們做到沒有?你能夠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這是小義理。更深更廣的,佛在經上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你能夠把孝養(yǎng)父母的心,推廣到孝養(yǎng)一切男子、女人,那是大義理。這還不是究竟圓滿,《華嚴經》上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不但對一切人要孝養(yǎng),跟對父母一樣,對一切畜生、對一切眾生都要孝養(yǎng),那才叫究竟圓滿。那是佛菩薩的大義,佛菩薩的真理。我們現(xiàn)在做不到,能夠做到把孝養(yǎng)恭敬大到整個人類,你就算不錯了。暫時不說十法界,只說人法界,你能普及到人法界,就算不錯了。
怎樣才叫孝順?前面「忠孝」那一段講了很長,順性就是孝順,順性德。不是順情,順人情錯誤了。哪些是性德?五戒是性德,十善是性德。換句話說,我們殺生、偷盜、邪淫,這是違背了義理,這是不孝;我們妄語、兩舌,違背性德,這是不孝、是不順。
世出世間圣人教導我們的標準已經建立了,我們一定要順從符合這個標準,不可以違背,這是善惡的分水嶺??墒俏覀冃猩齐y,造惡容易,原因在哪里?無量劫的習氣。佛在經上說得好,我們煩惱心所二十六個,善心所十一個。你去想一想,惡多善少,所以造惡太容易,造善就太難了。在這個地方必須要有高度的覺悟,要真正的醒過來,這人叫開悟、覺悟了。把自己煩惱習氣控制住,順著義理而行,我們就會有成就。
出家人要記住,我是說老實話,如果你有個道場,你決定墮阿鼻地獄。什麼人可以有道場?大徹大悟之後。古時候佛教傳到中國,出家人才管理道場,管理道場的是什麼人?都是佛菩薩再來的,管理道場是為修行人服務的,是佛菩薩,不是凡人。我們是佛菩薩再來的,那行!沒有問題。你大慈大悲,你作護法,管理道場是護法,不是修法,你是菩薩,你是佛陀再來的。如果我們知道自己是凡夫,煩惱習氣沒有斷,不干!煩惱習氣真的斷掉了,還要看緣分,沒有緣分勉強不得。我們這一生時光有限,太短了。如果你是中年,你曉得將來還有幾年好活?以為自己可以活到八十、九十,靠不住;四十、五十走的太多太多了。我學佛出家那個時候的同參道友,差不多四分之三都不在了,他們都是四十、五十走了,「黃泉路上無老少」,所以每一分命光,我們都要把它掌握住,不可以浪費。
我們今天在新加坡,這是真的如法,機會難得,我們在這修行,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一心辦道,到哪里去找這個道場?找不到了。這個護法都是佛菩薩再來的,絕對不是凡夫,凡夫做不到。凡夫要拖你下水,請你作住持,請你作當家,請你管這個、管那個,不是好人。不要以為他這麼多權力給你,就是他對我好;你要看清楚,那不是好人。我就是有這種能力,看得很清楚,邊都不沾。
這一次我到澳洲參加天主教召開的宗教會議,開得很好。我講過幾次,你們也都聽到了,在圖文巴買了一個小地方,當作茅篷住。我在那里搞了一個小茅篷,擺在那個地方,哪一天此地的緣分盡了,我就到山上住小茅篷去。我不會住道場,我不惹那些是是非非,一切放下,求了生死,求往生凈土。
【以惡為能?!?
我們決定不可以輕看這一句,為什麼?這一句正是我們自己的毛病。惡的范圍太大太廣了!佛法對於善惡的標準,起心動念為自己是惡,起心動念為別人是善,為什麼用這個標準?世間人聽到疑惑,哪一個人不為自己?為自己這算錯嗎?每一個人都認為為自己是對的,特別是現(xiàn)代社會里面還有「隱私權」,處處要講求怎樣保護自己,不受別人的傷害,法律也保障。為什麼佛說這是惡?佛的標準、用意我們要懂得。世間法的標準是不出輪回、不出三界。佛法的標準是教我們了生死、脫輪回、出三界。三界六道的業(yè)因是什麼?就是「我執(zhí)」。我們要了解這個道理,你就曉得佛定這個標準是正確的。佛將這些因素歸為三大類:妄想、分別、執(zhí)著,我們現(xiàn)在用這個話說大家好懂,佛經里面的術語是「無明、見思、塵沙」煩惱。無明就是妄想,塵沙是分別,見思是執(zhí)著,這三種煩惱你都具足,這就是六道眾生。
執(zhí)著里面最嚴重的就是「我」,起心動念都是「我」,「我」這個執(zhí)著是萬惡之源。今天『以惡為能』,我們想想我們是不是?是的,一點都不錯,自以為是,自以為能。哪一天覺悟了,放棄我執(zhí),不再執(zhí)著我,不再執(zhí)著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都能夠為一切眾生,這是善。所以佛講「貪瞋癡」是三毒煩惱,反過來,「無貪、無瞋、無癡」是三善根,所有一切善法從「無貪、無瞋、無癡」生起的。佛這才說得清楚、說得明白,真正為我們解決了問題,我們自己要明了,總要把這個事情搞清楚。
佛教給弟子們,至少每天要做早晚課。早晚課的意思,我們也說了很多遍,早課是提醒自己,晚課是反省、檢討、懺悔,改過自新。天天懺悔,天天反省,天天改過,這叫真修行,我們「戒定慧」三學才能夠增上。義理見得愈透徹,你放下的就愈多。放下自私自利,這個人才叫始覺,你開始覺悟,從這個基礎上要不斷的向上提升。以大乘菩薩果位來說,始覺是初信位的菩薩,往上去還有四十二個階級,這才能達到究竟圓滿。然後你才曉得,我們佛家講見道,什麼是道?義理就是道,見得愈透徹,你的品位就愈高,從十信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到等覺、妙覺,圓滿了。諸位想想看,這是不是《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點都沒錯。
注解說:「此四字,乃千萬世大大小小惡人受病之根也,故列於諸惡之首」,這話講得好,一點都不錯。六道眾生哪個不是「以惡為能」?誰覺悟了?誰回頭了?古時候讀圣賢書、讀佛書,這才開悟,開悟就是對於這樁事情總算是明白一、二分?,F(xiàn)代人不讀圣賢書,也不講求佛法,這個病根以前已經養(yǎng)成習慣,像吸毒一樣,他已經上癮,沒有法子斷掉。這個時候怎麼辦?佛菩薩慈悲,所以今天挽救世道人心,教導人明了義理,勸導人斷惡修善,只有靠宗教教育。社會教育已經不講這個,似乎已經不可能了,只有靠宗教教育來彌補。
這一次我在澳洲,聽到澳洲同修們告訴我,澳洲政府已經有法律規(guī)定,學生在學校念書,小學生有兩、三個人信一種不同的宗教,學生家長就可以向學校要求,請宗教傳教師為這幾個小孩上課。他們現(xiàn)在已經考慮到了,宗教教育從什麼地方開始?從幼稚園開始,從小學開始,了不起!真正覺悟了。所以他們要求我們,幫助他們編小朋友的宗教教學的教材,我們將這個訊息帶回來了?,F(xiàn)在他們在小學里面上的課,是臺灣印的一本《釋迦牟尼佛傳記》,用這個做教科書。幼稚園小朋友用的教材要以圖畫為主,文字愈少愈好,對幼稚園小朋友展開教育。今天在外國,我相信澳洲受英國人的影響,他們已經想到了,道德的教育要從小教起,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都有宗教課程,你是信仰哪個宗教,就可以請宗教里面的傳教師來給你上課。這是值得我們尊敬,值得我們贊嘆,也值得我們普遍去宣揚,人家這個好處我們要學習。
我們中國是個佛教的國家,現(xiàn)在還沒有想到這個事情。外國基督教的國家、天主教的國家,他們已經想到這個問題,而且心量大,能包容,無論哪一個宗教,不管你信什麼宗教,你都可以要求學校去請傳教師來上課,并不局限於多數(shù)的學生,兩、三個學生就可以要求學校請傳教師上課。如果這個學校里面,學生當中有幾個是學佛的,家里是學佛的,家長就可以請法師去給這些學生上課。我們看到了、聽到了,值得我們深深去反省。下一個世紀,國力的增長,國力的強大,不在科技,在道德??茖W技術再發(fā)達,工商業(yè)再發(fā)達,道德沒有了,人與人之間愛心沒有了,一切的交往都以利害做標準,有利的就是朋友,沒有利的就是敵人,這還得了嗎?這個社會怎麼會不動亂?這個國家充滿了危機,危機不是從外面來的,危機是在內部。所以世間有這些高度智慧的人,志士仁人,看到這個問題結癥之所在,以宗教教學來彌補,來培養(yǎng)道德教育。
中國自古以來,漢武帝正式以「孔孟思想」做為國家教育的方針,這個政策一直到滿清都沒有改變,足足推行了兩千年,一直到民國,一味向西方學習,把古圣先賢的教誨舍棄掉了。我們國家近百年來遭受這麼大的苦難,要知道苦難的根源從哪來的?我們把祖宗的成法舍棄掉了,所以才遭難。日本人那麼個小國家,能夠在世界上稱為一等強國,靠什麼?靠中國儒家的教育。我們丟掉了,他們在奉行,他們保持不失,一方面來學西洋的科學技術,所以日本稱為世界第一強國,西方人對它望塵莫及。我們真的好東西,現(xiàn)在西方人發(fā)現(xiàn),他們采取,他們學習,我們如果還不覺悟,還不能迎頭趕上,二十年、三十年之後,他們都起來了,我們中國又衰落下去了,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希望我們大家都有警覺心。
讀《感應篇》要像讀佛經一樣,要深解義趣,要認真反省,把我們一切不能修善、不能開悟、不能成就的根源找出來,然後把它改正過來,這叫從根本修?!陡袘访恳痪涠加性S許多多的事例,也就是在日常生活行持上,舉出許許多多例子來,提供給我們做參考,給我們學習。哪些是善?哪些是惡?哪些是覺?哪些是迷?我們都得搞清楚,都要搞明白,然後斷惡修善,才不至於變成一句空話;認真去做,才得到真實殊勝的功德利益。
注解里面也舉了很多例子,我們不能夠細講,總得舉出幾條,使我們讀了之後,心里面感覺得很踏實。想想「以惡為能」,我在什麼地方,哪些事情里面觸犯了。
【忍作殘害。】
【陰賊良善。暗侮君親?!?
【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誑諸無識。謗諸同學。虛誣詐偽。攻訐宗親。剛強不仁。狠戾自用?!?
? ?? ?到這個地方這是一大段。這一大段,幾乎每一句就是一個小段,都是說大惡,舉的幾個例子。
這一句注解上講「專就物命上說」。殺生、害命這一樁事情,現(xiàn)在世間人幾乎已經受不到圣賢的教誨,對於三世因果幾乎完全不能接受,再加上現(xiàn)在的社會風氣崇尚於功利,只求個人的利益,不顧眾生的死活,對於一些動物那就更不必說了,可以說是恣意的殺害、食噉。
這一生時間很短,但是在這個短短生命之中所造的惡業(yè),跟眾生結這些怨仇,生生世世累劫都償還不清。這個道理與事實真相,只有佛經里面講得透徹,《感應篇》里面也講得很明白。這些行為,實在講都出自於殘忍,沒有一絲毫惻隱之心,到自己受到災難,也不會有別人來憐憫你。為什麼?業(yè)因果報,絲毫不爽。
注解里說得好,「諸善本於一慈」,一念慈悲是眾善的根源?!钢T惡本於一忍」,殘忍,所以他敢造一切惡而沒有顧忌?!溉ト绦写取梗@是圣賢、佛菩薩的功德之所在,我們學佛,希圣希賢,就要從這些地方去做起。
可是什麼叫慈悲?什麼是殘忍?粗相是顯而易見,細相就不容易看清楚了。《了凡四訓》里面說得好,善「有真有假、有偏有圓」,他說得很多。可見得像這些地方,微細的地方,你沒有智慧、沒有學問,你就看不到。在現(xiàn)前的社會,似是而非的事太多太多了,不勝枚舉。我們要相信自己的眼光,相信自己的看法,相信自己的想法,往往鑄成大過,無可挽回。我們看看歷史上這些人物,殺害千萬人的、億萬人的,你要追求他的根本原因,就是他相信他自己的想法,相信他自己的看法。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就是幾個人相信自己的看法想法,讓億萬人受到災害,造無量無邊的罪業(yè)。我們今天沒有他那樣的權力,沒有他們那樣的地位、威勢,可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不知道謹慎,不知道求智慧,隨著自己的妄想分別執(zhí)著,一樣造罪業(yè)。罪業(yè)的影響,我們哪里知道?所以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不謹慎。
從前讀書人以孔夫子、以孟夫子為榜樣,學佛以本師釋迦牟尼佛以及佛的十大弟子為我們修行的榜樣,我們有一個依靠,有個依歸,要真學才行。口頭上學佛,形式上學佛,不是真正用佛菩薩這個模式來塑造自己,這一生當中就很不容易成就,充其量是跟佛結個緣而已,像我們往昔無量劫來生生世世跟佛結緣而沒有成就。我們再想想那些成就的人,有兩種:一種菩薩示現(xiàn)的,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我們也非常向往,但很難做到;另一種,確確實實是當機眾,那些人的成就,總不外乎沈默寡言,老實修行。
諸位要仔細觀察我們的念佛堂,你看念佛往生的人,往生是成就,瑞相希有。然後再想想這個人的生前,尤其是往生最近一、兩年的表現(xiàn),我們可以觀察出來,凡是修行有成就的人,省心省事,真的是「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他的心才清凈;清凈心就是念佛三昧,所以他功夫得力。妄想很多,雜念很多,廢話很多,你在佛門里面,無論出家、在家,修福而已!講經說法,如果妄念還是多,妄想還是多,外緣還是多,也是世間有漏的福報,不是功德。諸位一定要搞清楚,功德是清凈心。你的妄想一年比一年減少,一月比一月減少,這是功德。外緣也少,這是功德的樣子。
我們是凡夫、是初學,不是菩薩應世。菩薩應世沒有關系,人家心地清凈平等,不落兩邊,這個行!我們功夫沒有達到這個境界,要想在這一生成就,一定要靠自己智慧的選擇。七覺支第一個是「擇法」,選擇對於自己有利的修學法門,選擇對自己修學有利的生活環(huán)境,避免誘惑,避免困擾,希望這一生不至於空過,那是真實智慧的人,真正有成就的人。自己要有這個心愿,決定要求佛菩薩加持,沒有佛力加持,我們凡夫做不到。我在過去求學的那個時代,剛剛出來弘法的時候,困難重重,我一生都在受折磨,但是我愿意承受,我的老師告訴我,這一生都是佛菩薩給我安排的。所以無論什麼環(huán)境,我都樂意接受,我在這里面磨鏈自己,把自己的煩惱習氣磨平、磨掉,才能得這一點成就。禁不起考驗,決定不能成就。
選擇修學環(huán)境是我們一生當中成敗的關鍵。我一生當中也遇到很多熱心的人想幫助我,我沒有接受,我只接受韓館長一個人照顧,這個道理懂得的人不多。一個人照顧,我感恩只要感謝一個人,十個、八個照顧,我將來要感恩感十個、八個,不累死了!這個道理要懂。有很多人有比韓館長更好的環(huán)境,我都如如不動,人家布施恩惠不好接受,將來要報恩的。一個地方住不好,再換個地方;又住不好,再換個地方,你的一生就完了,誰敢惹你?中國在古老的時候,出家人掛單,掛單是知客師的事情,知客師一定會問你,你從哪里來?你在那里住多久?過去住過哪些地方?如果你每一個地方住的時間都很短,知客師心里很明白,你這個人不好處,不會留你的。你在一個地方都住上三年、五年,你這個人不錯,跟大眾能相處,人家愿意留你。從這些地方就能觀察,你能不能忍辱,你有沒有耐心。我們想想我們自己,我們有多大的耐心,你就有多大的成就;你有多大的忍辱,你就有多大的定慧。與人相處不能忍,工作環(huán)境不能忍,這個人的成就決定有限。
這一句經文里,不但於「人」、「事」要能忍,於「物」也要能忍,這個物通常是指小動物??吹竭@些小動物,我們有沒有動一個念頭,過去生中我也曾經跟牠一樣,有沒有動過這個念頭?這一生如果不能往生,來生來世跟牠一樣的機會還很多。如果這個念頭現(xiàn)前,這叫始覺,你開始覺悟,我們就會勉勵自己、會警惕自己,不敢懈怠。我們生生世世做過螞蟻、做過蚊蟲,也做過蒼蠅,什麼身都曾經受過,忘掉了!曾經墮過地獄,也曾經做過餓鬼,也曾經當過天王,夢一場!還繼續(xù)要做這些惡夢嗎?所以對於一切動物要有慈悲心,要愛護牠,要照顧牠,想到我跟牠沒有差別,只是身相不一樣而已,生活方式不一樣而已。殘忍是三惡道的心,六道里面的下者,心里常懷著兇狠殘忍,轉眼之間地獄、餓鬼去了,畜生的身都不容易得到,我們怎麼能不警惕?
【 是非不當。向背乖宜。】
這一節(jié)只有兩句。從這個以下到第五十六節(jié),這一段經文是講「仕宦之惡」。「仕宦」用現(xiàn)代的話來說,就是從政人員。佛給我們說,一切眾生無論是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從事哪一種行業(yè),都不免造作惡業(yè)。正如《地藏經》上所說:「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這個話說得一點都不過分。即使在今天,出家修行的人,還是不免造作罪業(yè)。我們從《彌勒菩薩所問經》里面讀到的,這一部經里面所說的,全是講的末法時期出家人所造的罪業(yè)。菩薩慈悲特別為我們提出,每一條業(yè)報都是在阿鼻地獄,所以諺語常講:「地獄門前僧道多」,都是講的實話。
我們出家,糊里糊涂出家了,不曉得這一種身分最容易造作罪業(yè)了,而且受的果報比任何一個行業(yè)都嚴重,事先沒有搞清楚,沒有搞明白。既然出家之後,遇的緣不殊勝,沒有能夠正確了解佛法,不知道佛是什麼?佛弟子是什麼?究竟要怎樣修學才如法?如法是無量功德,果報也是無比的殊勝??墒遣蝗缋聿蝗绶ǎ莻€得罪也很重。出家修行人尚且如此,何況世間人?何況從事世間種種行業(yè)?世法里面的行業(yè),行善容易,造惡也容易,無過於從政。所以太上在惡報里面,首先跟我們講的是「背逆大惡」,那是萬惡之根源。說完之後,再接著分別說明世法里面,一切眾生很容易造作種種的惡行,第一段就講仕宦,這是從政人員。我們雖然沒有從政,但是都值得我們做參考,都值得我們學習。
第一節(jié)講:『是非不當,向背乖宜』,這八個字我們也要常常記在心里,就是說要有能力辨別是非,要有能力辨別邪正。古圣先賢,無論是世法佛法的教學,首先就是教我們有能力辨別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什麼是邪,什麼是正;什麼是是,什麼是非;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甚至於什麼是利,什麼是害。如果對於這些沒有能力辨別,那就是愚癡到極處了。古人常講人與禽獸、畜生不同的地方,人有智慧能夠辨別這些,畜生不能辨別。
注解里面注得很好,這一段注得分量雖然不多,但是很重要。他說:「君子豐仁義之干,固禮義之防,則可以審好惡之公,定是非之當?!惯@幾句話尤其重要。在世間,從前讀書人,不是在求取功名,讀書志在圣賢。讀書為的是什麼?為的是想作圣人、作賢人、作君子,這是我們讀書的目的。圣、賢、君子是什麼個意思?「圣」這個字的定義,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明白、覺悟了,這個人就叫做圣人。明了不夠透徹,不夠徹底,就是賢人、君子。換句話說,讀書就是為了明理,明理就能辨別是非邪正,不一定要作官。
真正明白道理的人,明了是非的人,無論過什麼樣的生活,即使是作乞丐,他也是圣人,他也得人生最高的享受。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釋迦牟尼佛所示現(xiàn)的就是乞丐,每天出去沿門托缽,出去討飯,他是大圣,他的生活是真正幸福美滿,我們世間人哪里懂得?世間人愚癡,沒有智慧,不能辨別是非邪正,所以世間人迷惑,這才迷在名利之中,迷在五欲六塵之中。佛經上講的沒錯,他所受的是「苦樂憂喜」,身有苦樂,心有憂喜,苦多樂少,憂多喜少,這是眾生的生活。圣賢君子的生活,他身沒有苦樂之受,心沒有憂喜之感,那個叫大樂,那叫真樂,我們佛經里面講極樂,誰能體會到?
這些圣賢君子在世間教化眾生,他們的身分,他們的方式,千差萬別。在中國,我們過去讀書讀過武訓,那是個乞丐,是個圣人,他以乞丐的身分教化眾生,教導世人斷惡修善,教導世人要接受圣賢的教誨。
這幾句話里面,「君子豐仁義之干」,豐是豐富。社會能夠安定,能夠繁榮,眾生能夠和睦相處,能夠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合作,這里面最關緊要的就是仁義道德。誰來教?誰來做示范?圣賢人教,君子要做榜樣,做模范。換句話說,要提倡仁義。
「固禮義之防」,防是防范,唯恐禮義有了差錯。所以要求行仁、行義、守禮,佛家講的持戒,持戒就是守禮,現(xiàn)在的話是守法。佛在經論上,無數(shù)次的教導學生,做佛的學生一定要守法。不僅僅要守佛的教誡教誨,我們居住在這個地區(qū)、這個國家,國家的法令規(guī)章,地區(qū)的風俗習慣,決定要遵守。若有違背,統(tǒng)統(tǒng)都算是犯戒、破戒。
所以什麼是佛?什麼是菩薩?佛菩薩就是社會大眾最好的榜樣,經上常講天人師范,人間天上的表率;師是表率,范是模范。我們學佛,做佛的弟子,自己冷靜想想,我們的思想、見解、行為,能不能做為社會大眾的模范?社會大眾都像我這樣學習,行不行?我們要常常這樣的反省檢點,才算是一個學佛的學生,佛的弟子。如果我的想法、看法、說法、作法,對社會大眾有危害,就趕緊把它改正過來。我的思想行為對社會大眾有利益,我就應當努力去做。佛教給我們一個根本理念,就是決定不能為自己,佛給我們說,自私自利是眾惡的根源。如果為自己想,這就叫凡夫。一切不為自己想,為眾生想,為社會想,這個人就是佛菩薩。社會的利益是自家的利益,大眾的利益是自己的利益,一切為眾生,一切為社會,這是佛菩薩。佛菩薩跟凡夫差別就在此地。
菩薩弟子在生活當中,在工作里面,在處事待人接物,要做出一個「是非之當」給人看。尤其是在現(xiàn)代這個社會,古圣先賢的教育被大眾遺忘了,無不是趨向於名利,爭名奪利,是非顛倒。不當就是顛倒,以非為是,以是為非。我們今天學佛,如果有人聽到了,不為自己,只為別人,「你錯了,你迷惑顛倒了」,說我們迷惑顛倒。什麼是正?要自私自利。外國人連法律上都制定「隱私權」,隱私權就是自私自利,以這個為是,這就是是非顛倒,是非不當。
『向』是去向,是方向;『背』是背道而馳。這個「向背」也錯了,但是現(xiàn)代人不知道。我們學佛,佛告訴我們要向什麼?要向佛道,成佛之道,要向著菩薩道,這是正確的;永遠脫離六道輪回,脫離十法界,我們要向這個方向,這個才對。可是世間人的方向是什麼?世間人的方向,現(xiàn)在不是六道輪回,現(xiàn)在是三惡道。所以世間人是違背了佛道、菩薩道,他們趣向三惡道,連人天兩道他都違背了?!短细袘方虒覀兊氖侨颂靸傻馈N覀兠刻熳x誦,仔細去思惟、想一想,我們的心行跟太上所講的相應不相應?如果相應,我們走的是人道、天道。如果相違背,我們走的是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在現(xiàn)前這個階段,印光大師特別為我們提倡《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真正是大慈大悲。他是佛門的祖師大德,為什麼不提倡佛法?這三樣東西都不是佛家的。佛法太深了,太廣了,時間短不容易理解,不容易契入,所以用這三樣東西。這三樣東西比較淺顯,救急!希望大家把這三樣東西做到,穩(wěn)住人天兩道的腳跟,不至於下陷,然後再學佛。
於是我們明白了,這三本書是學佛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你在佛法上無論怎麼樣用功努力,最後都不能成就。佛法三乘是建立在人乘的基礎上,人都做不好,還談什麼?所以這一句里面,首先給我們拈出來「是非」、「向背」,我們要留意,決定不能夠看輕了。
【虐下取功。諂上希旨?!?
這兩句話,也是嚴重的過失。我們仔細觀察古今中外,多數(shù)人都有這個習氣,由此可知,這是無始劫來累積的煩惱。而佛在經教里面,常常告訴我們事實真相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如果我們明了事實真相,這個心就定下來了。讀《了凡四訓》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了凡先生二六時中,他的心是清凈的,不生一個妄想。這是什麼道理?追究根源,并不是他修學的功夫,只是明了業(yè)因果報的事實真相而已,他就能做到了??紫壬o他算命,每一年他的境遇、吉兇禍福,絲毫不爽,他相信了,所以心定下來了。他要不遇到云谷禪師,他是個標準的凡夫,完全被命運主宰了。標準凡夫有他的好處,一切善惡業(yè)都不造了,也不容易!遇到佛法之後,才曉得其中所以然的道理。
人有命運,命運是自己造的。一個家庭有家運,一個國家有國運,整個世界有世運,這個命運誰定的?誰在主宰?佛告訴我們,自己決定的,自己主宰,主宰之權不在別人手中,在自己。好運是我們的善心善意所造的,惡運是我們的惡念惡行所感的,這是真理。明白這個道理,那個人怎麼會造惡!不但不會造惡,連一個惡念都不會生起。何以故?他知道一個惡念會招來一次的惡報,一個善念會給我們帶來好運。佛把這些所以然的道理給我們說明白了,我們才肯轉惡為善,斷惡修善,功德自然成就,一絲毫都不要勉強。
《匯編》注解里面注得很好,引用的例子也好,都是講過去業(yè)因果報的事實。理,我們讀了會相信,所舉的這些事,現(xiàn)代有不少年輕人說這是寓言,未必是真的,很難采信。什麼原因?是自己不老實,總想到別人也不老實,我們現(xiàn)在人都騙人,古人難道不騙人嗎?所以對於古圣先賢,乃至於佛菩薩的教誨,都不能完全相信。所以蕅益大師給我們講信心,你仔細去思惟,有道理!《要解》里面講信心,第一個要相信自己,唯有相信自己才會相信別人;不相信自己的人,怎麼會相信別人?自己天天騙人,總以為別人也是天天騙我。唯有自己能夠相信自己的人,他才相信別人;我一生不騙人,別人也不至於騙人。他講的這個信,把「信自」放在前面,有大道理!唯有「信自」而後「信他」,那是真實的信。不相信自己而相信他,那個信靠不住。這是我們細細觀察許許多多宗教信徒,包括我們佛教徒,你看看他們對神相不相信?對上帝相不相信?對佛菩薩相不相信?都是半信半疑,那個信心是古德所講的「若有若無」,所以他的學習不能成就。佛在《華嚴》、《大智度論》里面,以及其他經論里講得太多了,「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yǎng)一切諸善根」,信心建立最難了。
我們學佛也有年了,知道信心建立是有條件的。第一個條件是上根利智、聰明絕頂?shù)娜耍宦勄?,他不懷疑,他有自信心,他能夠信佛菩薩的教誨。第二個條件是下愚之人,佛菩薩教導他,他雖然在理論、事實真相沒搞清楚,他也能夠決定相信,毫無疑惑,所以他也能成就。這兩種人是最容易得度的。當中這個階段人多,既非上根又不是下愚,我們常講中下根性的人,妄想雜念、煩惱習氣太多太多了,很難相信。諸佛菩薩示現(xiàn)在世間,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苦口婆心教導,是為這群人,最難度的人。這些人都是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都是自以為是,自以為聰明,不肯信受圣賢教誨,所想的,所做的,與真理完全相違背。
『虐下』,虐待在下位的人,篡奪功勞;諂媚巴結在上位的人,希望他能夠提拔自己。這一種心理,幾乎在任何處所都能看到。他們不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他不懂這個道理,以為巴結上司就可以升官發(fā)財,掠奪別人的功勞,就能夠成就自己,這是錯誤的。雖然是錯誤,似乎在古今中外,這種行為的人確實得到利益,好像他真的得到好處,所以才有這麼多人干。這是什麼道理?他所得到的功名富貴是他命里原來就有的;命里如果沒有,用任何手段都得不到。所以他非法所取得的,還是命里有的。作強盜能夠搶奪財物,作小偷能夠偷到一點東西,都是命里有的。命里沒有,你不相信試試看,你去作強盜,看你能不能搶到東西?你去作小偷,你偷偷看,還沒有偷到手就被警察抓去了。命里沒有!所以古人講得好,君子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君子樂得作君子」;小人不懂這個道理,所以「小人冤枉作小人」。規(guī)規(guī)矩矩去做,該發(fā)財?shù)綍r候自然發(fā)財,該升官到時候自然升官,不必用這些非法的手段,我們要細心去思惟人生宇宙的道理。
注解說:「燭遇夜,則成破暗之功?!範T是燈,燈在夜晚,它有「破暗之功」。「舟得水,則成載物之功」。這是舉這個例子,順理成章,自自然然成就功德,這叫「水到渠成」。何必要有意去攀緣?沒有必要。有意去造作的,底下舉了個例子,將軍縱容他的部屬、他的士兵去搶奪,特別是在戰(zhàn)場上打仗的時候,造業(yè)!文官以他的權勢,加重老百姓的賦稅,加重老百姓的勞役,這都是過失。刑官,這是法官,收受賄賂,加重人的刑罰,這都是造業(yè)。雖然眼前得一點小利,剛才說過,那個利益、升官發(fā)財,都是命里注定的,他如果不造這個罪業(yè),他的爵位更高,他的福祿更大;因為造作罪業(yè),已經減損了。幾個人懂這個道理?
這個地方舉了一個例子,宋朝曹彬在歷史上是一名大將,下江南,不冤枉殺一個人,很不容易!在中國歷史上,凡是武將善終的人不多。曹彬不但善終,子子孫孫都好,他懂得積功累德,愛惜人命,一絲毫不妄求,人家也是一樣高官顯爵。這是後世應當要效法的,規(guī)規(guī)矩矩的做人,把自己本分事情做好,如理如法,這是積功累德,這才是善因善果。他這個地方也舉了很多公案、故事,大家可以看,可以做參考。
後面一段講諂媚巴結,也說得好!特別是古時候的帝王,他在處理國家大事,還沒有做最後決定,如果碰到有人逢迎巴結,一樁善事變成惡事,惡事再加重過失,那就大錯了。為什麼會犯這種過失?追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自私自利。我們看看歷史上忠臣孝子,人家何以能夠留芳百世?只是在存心正直,為國家,為人民,為社會,沒有為自己想,心善、意善、行善,所以他造的善業(yè),縱然在當時果報沒有形成,千年萬世,永遠被人尊敬懷念,那也是福報。
諸位想想,宋朝的岳飛,他確實沒有顧到家,沒有顧到自己個人的利益。他被秦檜陷害,但是死了之後,千年萬世,提到岳飛,哪個不尊敬?哪個不贊嘆?這是他的果報,果報有在當時,有在後世,後世之報更甚於當時。文官里面,諸位知道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個人有義氣。劉備厚待他,看他為知己,這個人知恩報恩,盡心盡力輔佐後主。岳飛是將軍當中的典范,在我們佛家講:「菩薩」,菩薩就是世間人的好榜樣、好模范;諸葛亮是文官里面的菩薩,我們應當要學習的。這是講高階層的。
以此類推,講到我們平民,說到我們自己,我們今天是站在哪個工作崗位,我們應當怎樣效法古圣先賢?怎樣發(fā)菩提心,修菩薩道?我們要多體會,多多的學習、領悟,反省,改過自新。這里面只有一個大原則,念念為眾生,決定不為自己。為自己決定免不了過失,為眾生才成就功業(yè),成就善行。在我們學佛的人來說,成就菩薩行,成就菩薩道。成就別人,才是真正的成就自己;只顧自己,不顧別人,決定是傷害自己。
學佛久的人,都懂這個道理。人生不是這一世,這一世太短暫了,幾十年真的一轉眼就過去了,一百年在我們眼光里面看太短暫了;何況有許許多多人,壽命不能夠到一百年。這麼短暫的過程當中,何必要造作罪業(yè),給自己帶來無窮的後患,這真是愚癡到極處。
【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這都是惡業(yè)當中的大惡。注解里面前面三行說得非常好,「一飯之恩,古人必報;報即無力,心必銘感;念茲在茲,不可或忘」。這是中國古圣先賢,不但是教導我們,而且做給我們看。「《智度論》曰,受恩不感,甚於畜生」,這是佛經上說的。受人之恩,沒有感念這個心,連畜生都不如。畜生,就是家里面許多人養(yǎng)的寵物,養(yǎng)的狗,養(yǎng)的貓,都知道感恩。世尊在《大智度論》里面說二地菩薩所修學的四個科目,其中有一條是「知恩報恩」。趙樸老寫的四個字,他是給雜志上題的,我看到之後,把它剪下來放大,做成一個匾額,你們大家都看到了。這一句話在現(xiàn)前社會,我們要特別提倡。一個人能夠「知恩報恩」,縱然不學佛,不求出三界,來生也必定是人天大福報;反過來,忘恩負義,決定在三途。諸位在許多因果感應事蹟里面,你們都看到。
我一生實在講沒有什麼大智慧,也沒有什麼真正修行功夫,我就是一點誠心,真誠,知恩報恩。我走過的地方,跟我見過面的人,我這一生當中都念念不忘,一生確實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別人對我們的好處,對我們多方的照顧,我們只記人家的好處,絕不記別人的缺點。你們跟我時間長的同學,應該能覺察得到。往年我在美國達拉斯,悟本師跟我住在一起,有人問他對我的觀感。悟本師跟別人說,他說:「凈空法師絕不記怨,可以得罪他,他不會懷恨,他不會報復,凈空法師是個君子?!惯@是我聽其他信徒告訴我的。我點點頭,悟本還算能認識人。但是後面這個話不太好,君子可以欺負,因為他不會報復,得罪他不要緊,沒有關系;小人不能得罪,小人得罪的時候會報復。已經算是很難得,不容易了。說實在話,我這一生受很多委曲、屈辱,沒有放在心上,所以我們就很開心,日子過得很自在。
從學佛那一天起,實在講都是受嫉妒;嫉妒當然就有侮辱,甚至於陷害,什麼樣的苦日子我都能過。我一生當中沒有架子,一般社會人講榮譽,我沒有榮譽感。榮譽感就有高下心,就是今天講的他要出一個特權階級,就有高下心;高下心,心就不平,「我站在人上面,別人都不如我」。我們學佛,佛是平等心,佛是清凈心。我們學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心地跟佛一樣清凈平等,這個要懂。
世出世間大圣大賢,教導我們只有一樁事情,就是真正發(fā)心。這個發(fā)心,佛家叫「發(fā)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為一切眾生服務的心。儒家講「禮」,禮的精神是什麼?自卑而尊人,他不是傲慢。你看佛法,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每一位善知識都說他自己不如別人,在無量法門里面自己只知道一門。以吉祥云比丘來說,修一門,就是「念佛法門」,念佛法門也有很多種,在念佛法門里面只知道一種。不如別人,智慧德行樣樣都不如人,那是諸佛如來的表現(xiàn)。如果覺得樣樣都比人強,值得驕傲,這跟佛道、跟儒家的大道,恰恰相違背。
佛給我們講「貪瞋癡慢」是惡道的業(yè)因,貪是餓鬼道,瞋恚是地獄道,愚癡是畜生道,傲慢是修羅道。傲慢還要修福才是修羅道,不修福,三惡道去了。世出世間圣賢教導我們,修什麼?無非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把「貪瞋癡慢」修掉,就是修這個,除「貪瞋癡慢」。佛在一切經論里面常常教我們回頭,「返至本處」。本處是什麼?本處是一念不生,本處是清凈心,是真如自性。諸佛菩薩也為一切眾生服務,事情做完了,能夠返歸本處,都能夠回到「清凈平等覺」,這是本處。真正能夠回到本處,就是「知恩報恩」。
我為眾生服務,還要講條件,還要講代價,那不是服務,那是交易,是有條件的。我一定要接到豐厚的供養(yǎng),一定要得到相當?shù)淖鹁?,這不是談條件嗎?孔老夫子跟釋迦牟尼佛都不談條件,一切都隨緣。世尊的示現(xiàn)是托缽,人家給什麼就吃什麼,哪有選擇的?他們生活方式非常簡單,晚上樹下一宿,走到什麼地方隨遇而安,整個身心奉獻給一切眾生,為一切眾生服務。
服務里面,最殊勝的、最有價值的是什麼?教化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這是真實功德,無比的功德,無量功德。為什麼?唯有開悟才能真正離苦得樂。覺悟的人,不管過什麼樣的日子,不論自己是什麼身分;我前面跟大家舉例,乞丐都好,他都快樂。為什麼?他覺悟了,作乞丐都快樂,他所享受的那個快樂跟諸佛菩薩沒有兩樣。迷了就苦,迷了作天王還苦,人王更不必說了。真正樂是從悟當中得來的,苦是從迷當中得來的。
誰能幫助我們破迷開悟?佛陀、菩薩,我們稱為老師,稱為善友。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本師,阿彌陀佛也是我們的本師,所以我們受恩,要知道什麼是恩、什麼是德,明了就覺悟,不明就迷惑。幾個人真正能明白?明白的人少。天天讀經,天天接受佛法薰修,是不是真的覺悟過來了?沒有。真的覺悟過來,他的思想行為不一樣,他所表現(xiàn)的是佛菩薩,是「覺正凈」的行為,是「清凈平等覺」的思想,那怎麼會一樣!覺悟的人,舍己為人;迷惑的人,決不會犧牲自己。
諸位要知道,犧牲自己是相似的覺悟,不是真正覺悟;真正覺悟,連那個犧牲的念頭都沒有。他還有犧牲念頭,有犧牲念頭,自己就很委曲了?!肝笕梗谌寮抑v這是君子,不是圣人。圣賢連這個意念都沒有,他才是真正「清凈平等覺」,這才報恩。
佛祖對我們的期望,是教我們成圣成賢,是教我們成佛成菩薩。我們真正成佛成菩薩,這是真報恩。絕對不是說,我們今天宣揚佛法,把佛法介紹給廣大的群眾,我們就算報佛恩了。也算是報恩,報得太少了,不是佛的意思。佛的意思是叫我們自己成佛,叫我們自己成菩薩,這是真正報恩。你要如果真的成佛成菩薩了,你就會跟佛菩薩一樣普度一切眾生,這才是名真正的報恩者。如果能夠少許契入這個境界,我們感恩的心自然就生了。
我受的屈辱,在臺灣,在家的同修心不平,出家的法師心也不平,打電話給我,寫信給我,我過去講過很多。我心是平靜的,我深深的記住老師對我的教誨,章嘉大師給我說:「你一生當中,都是佛菩薩替你安排的?!刮页3O脒@句話。韓館長往生了,「圖書館」變成今天這個樣子,這是佛菩薩安排的,我一絲毫的怨言沒有。
我對於高貴民、高貴宇兄弟,非常愛護,非常尊敬,我也對他們非常關心。他們的作法不是館長的意思,館長在生病的時候跟我講過好多次,她要把溝子口住的房子送給我,「圖書館」交給我接管。我這一生學印光法師,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所以我非常感激她。我說:「我不要,你的房子可以贈送給圖書館,做為圖書館的招待所?!箞D書館我不愿意接手,年歲太大了,我不能管事。我如果在五十、六十還勉強,七十歲決定不考慮。所以我勸導她,「圖書館」所有的出家人,組成一個董事會來管理「圖書館」,將弘法利生的事業(yè)繼續(xù)發(fā)揚光大。最後她也同意,她說好,等她病好之後就來處理這個事情。沒有想到她一病不起。
可是我們想想,高貴民這個處置,對整個佛法來講是有利的,對我來講更是感恩不盡。他不這樣做,我們在情理上、道義上,決定不能離開臺灣,我一定要照顧到。所以那個時候我就分配,一年在臺灣住三個月,美國住三個月,新加坡住三個月,澳洲住三個月,報護法的深恩。高貴民這個作法,使我心有余而力不足,我退出臺灣,退出美國。但是對我來說利益很大,我可以專心,所以才能夠長住在新加坡。唯有長住,身心才安穩(wěn),我們的《華嚴經》才能完成。館長最後的愿望,就是希望《華嚴經》能夠講圓滿,希望《無量壽經》的易解能夠做成功。這一部分是已經做成功了,現(xiàn)在我們全心全力都在《華嚴》上下功夫,沒有別的事,其他的事情都是附帶的,可做可不做。
晚年黃念祖老居士勸導我,要寫書、要培養(yǎng)人才。他的關懷,他的囑咐,我絕對不是聽了就算了,我一定要做到。這個囑咐是祖祖相傳的,對待底下一代人的期望,我全心全力做這兩樁事情。生活方式我沒想到,一切隨緣,我沒有任何要求。我今天一天吃一餐,我覺得吃了很舒服。晚上有人做一點東西給我吃,一夜都睡不好覺,所以飲食愈簡單愈少,對身體愈好。瘦一點沒有關系,中國古人常講:「有錢難買老來瘦?!刮业睦蠋熇畋侠暇邮烤秃苁?,他活到九十七歲,身體健康,身體輕力。從哪里看得到?從爬山,多少年輕人一起爬山,他在頭一個,他走到山頂,等了好半天,下面才有一個人上來。所以吃的東西太多,吃得太好,這個身體很重,上山就很吃力。他居住的環(huán)境,你們到臺中去看過,十五坪,很小的一個小房子,一生就住在那個地方。所以生活是隨緣,絕不攀緣。別人供養(yǎng)他的東西都拿出來供眾,自己沒有一絲毫的享受。我們看了他十年,十年如一日,不是裝出來的,養(yǎng)成一種生活習慣了。所以一切都隨緣,我們就得大自在。一切為眾生,決定不為自己。
昨天我到樓下去看看,我們制造VCD這套機器送來了,他們的動作很快,昨天就裝好了。昨天有回教的幾位領導人,他們到這里訪問也參觀了。聽說下個月我們就可以生產,這個對於弘法利生有大幫助,這是流通法寶,高科技的技術,將我們講經、修學種種活動做成光碟,向全世界介紹佛法。更歡迎他們到新加坡來共修,把這個地方的經驗,帶到其他國家地區(qū),吸取我們好的東西,我們的缺點希望他們能改進,這就是後來居上。將來他們所建立的道場,一定比我們更殊勝,更美滿。做的跟我們一樣,那個不希奇,不是我們的愿望;我們的愿望是他做的比我們好,眾生才有福。
所以心量要大,念念為整個社會著想。整個社會是整個世界的社會,為一切眾生著想,這是菩提心,這是報恩心。處處為了自己的方便,為自己方便決定就妨礙眾生的方便,一定的道理。處處要講求為自己的享受,決定妨礙一切眾生的享受。大家只要冷靜思惟就明了了。
佛的心是「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佛的行是「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我這二十個字,總結《大方廣佛華嚴經》,也是總結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亦是總結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教誨,我們修行要抓到綱領。這二十個字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我們自己有疑惑,所以這才深入經藏。深入經藏的目的是破迷開悟,破迷開悟的目的是這二十個字的落實。真正做到了,這個人就叫佛陀,就是佛家講的超凡入圣,這才叫真正的知恩報恩。這兩句意思很長很深,是我們當前迫切需要的,我們明天還要續(xù)講。
現(xiàn)在世間人真的是太上所說的『受恩不感,念怨不休』,這不得了!造這種重業(yè),他的前途都在阿鼻地獄。佛菩薩慈悲,如何挽救?就是要好好的來教導,苦口婆心的勸諭,希望他迷途知返。他能回頭,能改過自新,一心要向佛道。
【輕蔑天民。擾亂國政?!?
這是「仕宦」第四種惡。注解里面說得非常好,「帝天之命,主於民心,凡此蒼生,皆上帝之赤子,故曰天民,天之愛民至矣」。這幾句話我們要常常讀誦,常常存在心中。在佛法里面,我們與一切眾生的關系,就說得更透徹。這個道理古人也很清楚,我們常常聽到所謂「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我人是一,即是法身。佛家講的法身,就是合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體,人我是一體。換句話說,我們輕視別人就是輕視自己,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這個道理要懂,這是事實真相。
人不能沒有尊嚴,尊嚴從哪里建立的?尊嚴是尊重別人,尊嚴不是狂妄自大。自以為是,狂妄自大,輕視別人,實在講這是嚴重破壞自己的尊嚴。一個人處處叫別人怕他,這個人就完了;如果這一個人在在處處都受到人家的尊敬,他就成功了。尊敬從哪里的?絕對不是作威作福得來的,都是從真誠、尊重別人得來的。古人說:「敬人者人恒敬之」,你不敬人,人家怎麼會尊重你?有意無意的得罪一切眾生,後患無窮。這些道理說起來我們都能夠理解,也能接受,可是在生活上,處事待人接物,依舊還犯過失,這是什麼原因?懂得不夠透徹,不夠徹底,境界現(xiàn)前,自己轉不過來。這就要知道,要學!我們現(xiàn)在求學,就是古人講的「亡羊補牢」。小時候沒學,沒人教,青少年的時候沒有學,現(xiàn)在學太晚了。但是不能不學,不學就是一身罪業(yè),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罪業(yè),這怎麼得了!所以不能不學。
我在今天實在講是不怕得罪人,都說一些不好聽的話,可是於大家有利益。在我求學的那個年代,李炳南老居士是我的老師,我跟他的時候,我才三十一、二歲,他老人家七十一、二歲。教導我們都非常含蓄,跟我說過多少次,教人二十歲以前可以嚴厲的教誨,二十歲以上不可以。二十歲以上要婉轉委曲的勸導,說話點到為止,讓你聽了會覺悟。四十歲以後不能教了,有什麼毛病都不可以講,已經成年,不可以教了。所以從前老人教人,你想想看,二十歲之前,三、四十歲的人都是用暗示,絕不明說?,F(xiàn)在別說四十了,六十、七十暗示也不懂,怎麼辦?只好明說,明說就得罪人。不說,不行!他過去沒有學過。別人對我們的暗示,我懂。
由此可知,無論世法佛法,談學習都在少年時代。少年失學了,中年沒有遇到善知識,四十以後就是晚年了,「人生七十古來稀」,不足一甲子過世的人有多少?如果你們留意一下,你就明白了。每天看到報紙上的訃聞,那些過世的人,年歲多大?你做個統(tǒng)計,你就知道了。所以四十以後是晚年,晚年求學,一定要出於自動自發(fā),真正覺悟回頭了,遇到善知識,人家看你的虔誠,印祖講的「一分誠敬就教一分,兩分誠敬教兩分」,言語教學都有分寸。
世法佛法的教導,說到究竟處,就是一個真誠、一個愛心。所以佛法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就是真誠的慈悲心,一片慈悲,慈悲一切。念念為一切眾生,這個心就是菩提心;行行為一切眾生,這就是菩薩行。決定不能輕視一個眾生,給一個眾生結下怨仇,後面的麻煩都是沒完沒了。
我聽杜居士給我講,他的弟弟輕視鬼神,結果被鬼神打了,打了受傷送到醫(yī)院。我從這個地方省悟過來,今天世間的劫難,為什麼會有這麼嚴重?我們對鬼神輕視了,口口聲聲說這是迷信,他真的存在。我們氣盛的時候,他不敢找麻煩;我們運衰的時候,他就來了。所以人走運的時候,鬼神也讓你三分,也回避你;你倒楣的時候,他都來了,都來找你麻煩。
我就聯(lián)想到,這是我講過多少次,有同修勸我,應當對大眾公開說說,提醒大家。臺灣的大地震,決定與這些冤鬼鬼神有密切的關聯(lián)。大陸解放之後,國民黨退守到臺灣,帶去的人力、物力、財力,全部貢獻給臺灣,建設臺灣,臺灣才有今天的局面。但是現(xiàn)在臺灣政府、臺灣人民痛恨大陸上這些人。我都聽到很多,「蔣介石一個人來就好了,為什麼帶那麼多軍隊」?這些老兵都死了,幾十萬人,我們這樣輕視他,批判他,這些人心里不甘心,不服!你國運昌隆的時候,他低著頭不敢動;到你衰的時候,他們統(tǒng)統(tǒng)都出來作怪了。
我想到這樁事情,不僅僅是杜居士弟弟被鬼打了,我想到朱鏡宙老居士早年給我講一個故事,是我剛剛學佛的時候,我那個時候二十六歲,那時候老居士將近七十歲。他告訴我,宣統(tǒng)末年,他是浙江溫州人,他們住鄉(xiāng)下。鄉(xiāng)下鄰村,距離不太遠,看得到的那個村莊,那個村莊上有個舉人,是個讀書人中舉了。但是家庭生活還能過得去,雖然中舉,沒有作官,非常孝順父母。這個舉人有一天中午睡午覺做了一個夢,夢到有個人牽著馬,那個時候交通工具馬是最好的代步,送一張請?zhí)?,上面是他的名字,敲他的門,他來開門,看到有人拿請?zhí)埶?
舉人說;「什麼人請我?」
他說:「我們家的大將軍請你?!?
舉人說:「大將軍?我從來不認識,你是不是送錯了?!菇挥褕鏊斨?,沒有跟這些武將往來過,文官武將他都不接觸。
他說:「這個名字是不是你?」
舉人說:「名字是我,沒錯,可是這可能是同名同姓的。」
他說:「那就不必管了,既然名字對了就請你上馬?!?
這一上馬之後,他就感覺到這匹馬不是在地上走,好像在空中飛一樣。沒多久到了,看到富麗堂皇的宮殿,很多人在談話、在議論。他就打聽這位將軍是什麼人?人家告訴他是岳飛。他一想,那我不是死了,岳飛是宋朝人,岳飛來找我,那我不是死了,那不行!我上還有父母,下還有妻子兒女,這怎麼可以!
一會兒岳飛就升帳了,召集大家來開會,請這個舉人來當秘書。討論什麼?北伐,去打金兵,去干這個事情。見到岳飛,心里一想人早晚總要死,死了能夠替岳飛辦事也很光榮,所以他就下定決心,愿意追隨民族英雄。他就跟岳飛講:「我家里還有父母,還有妻子,還有個小兒子,我總得交代。」岳飛就同意了,他說:「我送你回去,等到我們出發(fā)的那天,我再派人請你,大概有四個月的時間,你先回家去處理後事?!惯@就把他送回去了。
送回去後,他一覺醒過來。醒過來之後,覺得這個境界太清楚了,不像是在作夢,他就跟父母說這個事情。他的父母說:「這是作夢,哪里可以當真?」但是他自己不把它當作夢境看待,一切家里後事他就開始做準備。到了約定的那一天,他很清楚,約定的那一天通知親戚朋友。朱鏡宙老居士那個時候十五、六歲的樣子,他也去看熱鬧!看活的好好的一個人,怎麼死法?又沒有生病。
他那一天在家里召集親戚朋友,跟大家辭行,大家送他。吃完飯之後,跟大家等於是告假了,他要走了。他就回到房間,房間門也是開的,大家也都能看到,他躺在床上,他的父母在床鋪邊很難過,很不痛快。沒有一會兒,他說:「接我的人已經來了,在門口。」他的父親大罵,只有這麼一個獨生子,要他去服役,非常不甘心!最後他勸導他的父母,他說:「能夠追隨岳飛也是非常光榮?!顾母赣H就下了一個狠心說:「好吧,你去吧!」他立刻就斷氣了。他說當時大家親眼看到的。
半年之後,十月十日辛亥武昌起義,革命成功。所以他就講陽間還沒有開始動蕩,陰間鬼已經先去打仗,去征服了。這個故事絕對不是朱鏡宙老居士編的,那個時候我初學佛,他都講這些故事給我聽,講得很多,事情真有。你想想看,岳飛那股怨氣,一千多年都還沒有消,他還在餓鬼道里作鬼王。我們學佛人聽了之後,知道岳飛這個念頭錯了,他這個怨氣要是消掉,他就生天。愛國愛民,盡忠報國,這個功德決定生天,不至於落在鬼神道,他就是這個念頭沒有能夠放下。
佛法里面,諸位常常念到的《慈悲三昧水懺》,你看看悟達國師那個怨家,幾百年當中,轉世已經轉了十次,那個冤家債主常常在這里等機會,決定不放松。所以古德教導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你有意無意,很容易結怨,怨結解開可不容易,沒那麼簡單,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人不可以得罪,鬼神也不能得罪;不但鬼神不能得罪,再跟諸位同修說,動物也不能得罪,都是人轉世的。你欺負牠,牠那個報復的心、報復的念頭,永遠存在,所以菩提道上魔障多。
魔障從哪里來的?都是我們生生世世跟一切眾生的過節(jié),造成的魔障。覺悟之後,就要以真誠心、慈悲心善待一切眾生。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禮敬」、「稱贊」、「供養(yǎng)」,供養(yǎng)就是為眾生服務,無私的服務,無條件的服務,才能讓累劫的冤親債主看到你,他的心平下來,心平氣和,不來找你麻煩,這個道理要懂。
【賞及非義。刑及無辜?!?br />
這兩句就是賞罰不明,是非顛倒。注解里面注得非常好,我們要常常讀,常常把它記住?!纲p之為道,崇德報功,朝廷激勸人心之大典也,不宜及而及之曰非義」,不義是不應該,不應該賞的你賞他,這叫非義。義就是應當?shù)?。這是不明是非,不尊重法律,這個行為決定增長自私自利。自古至今,社會上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結黨營私,破壞國家的體制,擾亂社會,損害善良的百姓,都是這些人做出來的。
末後這兩句話說得非常好,「舉枉錯直,最干天怒」,這個話說得是真話,可是世間人聽到以為這是迷信。古時候,圣人雖然對這個事情不常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夫子對於天道講得不多,但不是沒有講。而中國人對天地鬼神、因果報應的理論與事實,知道得很多,我們在古籍里處處幾乎都能夠見到。但是圣人對於這些事情不提倡,不提倡有不提倡的道理在,希望把我們的智慧知識水平更向上提升。天地鬼神這些事,世間人只知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佛在經論里面將所以然的道理,說得清楚,說得明白,說得透徹,這是佛經不可不讀。唯有真正徹底明白了,你在念頭上才能做一個大轉變。
佛法教人從初發(fā)心一直到如來地,修學的總綱領、總原則,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宗門六祖惠能大師就在這一句開悟的。這一句經文,跟末後佛說的「離一切相,修一切善」是一個意思?!笐獰o所住」就是離一切相,「而生其心」就是修一切善,可以說後面這兩句就是前面兩句的注解。諸佛菩薩跟一切凡夫不同的地方,凡夫著相修善,所以果報有限,絕對不出你所著的。九法界都叫眾生,九界眾生分別執(zhí)著有廣狹淺深不同,執(zhí)著很狹隘的,執(zhí)著很深固,這個福報就很小很小,修再大的善,所得的福都很小。為什麼?你的分別執(zhí)著就畫了個圈圈在那里,不會超過這個圈圈。九法界愈往上面去,分別執(zhí)著的念頭愈淡,所以他的心量也就大,他所修的善得福也大,完全與心量成正比。如來果地上,妄想分別執(zhí)著舍得乾乾凈凈,所以一絲毫的善,他得的福都是盡虛空遍法界,圓滿的。
佛這樣教導我們,這些是事實真相,我們?yōu)槭颤N不肯學?還是斤斤計較,念念不肯放下。不但名利放下,愛欲放下,嗜好放下,我們常聽佛家講,「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放下不是沒事了,放下之後要為一切眾生服務,修一切善,利益一切眾生。利益還講究饒益,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最大的利益,最圓滿的利益,最究竟的利益,才叫饒益。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廣大眾生,為一切眾生,絕對沒有為自己的念頭;為自己,自己還沒有放下,這是佛與眾生不同的地方。
我們發(fā)心學佛,要想作佛,作佛就得要破四相,四相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是祖師大德常講的身心世界。「我相」是指自己的身心,身體是四大和合的,這是我相。起心動念,分別執(zhí)著,這是意識在作祟,凡夫把它當作心相,佛法里面講這是妄心,不是真心,這是講身心。身心之外就是世界了,這個世界里面,從空間上看,有「人相」,凡是與自己對立的是人相。除了人相之外是「眾生相」,眾生相就包括今天講的植物、礦物,乃至於自然現(xiàn)象。凡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xiàn)象,都叫眾生相。由此可知,人相是我們依報里面有情眾生,眾生相是我們依報當中無情的眾生,今天講的植物、礦物、自然現(xiàn)象。末後「壽者相」是講時間,過去、現(xiàn)在、未來,這些統(tǒng)統(tǒng)都是從妄想分別執(zhí)著里面變現(xiàn)出來的,不是事實。所以佛才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個相就是這四相,這四相把虛空法界所有一切現(xiàn)象統(tǒng)統(tǒng)包括盡了?!阜菜邢唷咕褪侵高@些,統(tǒng)統(tǒng)是虛妄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你什麼時候能把事實真相看清楚,這是大學問。你把這四相放下了,不再執(zhí)著它了,真功夫!從這個地方「生心」,生什麼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生這個心。這個就是行一切善,這是真善,里面絲毫邪惡都沒有。什麼是邪?違背事實真相的就叫做邪。換句話說,你還有四相的念頭,這個念頭就是邪念;邪念所產生的行為(惡作),這是惡。
這一樁事,只有佛才能說得出來。世間人、天人,乃至於十法界里面聲聞、菩薩都說不出來。為什麼?四相沒有舍盡。雖然四圣法界里面的眾生,他們跟我們比較,那是放下太多了;不究竟,不徹底,佛經里面常講:「我執(zhí)雖亡,法執(zhí)猶存」,這就是放得不徹底。用我們現(xiàn)在話說,執(zhí)著是沒有了,完全放下了,分別還有,妄想未盡,所以它也有個范圍是十法界,他們所修的善絕不出十法界。六道凡夫里面所修一切善,也決定出不了六道。六道里面還有三界,我們要記住,欲沒有斷,欲是欲望,對於名聞利養(yǎng)、五欲六塵的貪念,這個心沒有斷,出不了欲界。你所修的一切善法,在哪里享?在欲界享。如果你把愛欲嗜欲斷掉了,修一切善,依舊著相,這個果報可能在色界天,在無色天,出不了三界,脫不了輪回。這是很明顯的說出,你修再大的善,你得的福是有限的。所以學佛的同修要明白這些道理,要記住佛的教誨,要認真努力去學習。
大乘確實是方便門,古人講得沒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不像小乘,小乘一定要破自己的我執(zhí),很不容易,非常困難!大乘用的方法巧妙,把這個念頭換過來,轉過來。迷的時候,念念為自己;覺悟之後,念念為眾生。自己沒有身,也沒有命。身是誰的?身是一切眾生的,命也是一切眾生的,只有一個念頭,為一切眾生服務。
服務里面最重要的一個項目,幫助眾生覺悟。我們在《般若經》上看到,其實任何大乘經都不例外,只不過《般若經》上講得明顯。釋迦牟尼佛在世,你看他在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都是幫助一切眾生覺悟。穿衣、吃飯,《金剛經》大家念得很熟,佛每天著衣持缽,入舍衛(wèi)大城乞食,那是什麼?那是究竟圓滿的佛法,我們凡夫粗心大意,沒看出來。須菩提尊者他看出來了,他明白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為眾生所說無量的佛法,都在穿衣吃飯上表顯無遺,圓圓滿滿。
當然只有看出來的人會學,他也就學會了。我們要想學,看都沒有看出來,到哪里去學?那我們要問,須菩提到底看出什麼苗頭來?須菩提看出來,就是看出「無住生心」,所以不斷的贊嘆「希有世尊」?!干摹梗褪侨粘I罡蠹彝耆粯?,沒有兩樣。眾生生心就住,什麼是?。客胧亲?,分別是住,執(zhí)著是住,住得可牢了。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表現(xiàn)的是「無住」,這個希有!我們從這里體會,你就學會了。你就知道該怎麼生活,該怎麼做人,這個是大圓滿,大自在,真正幸福。沒有圓滿的智慧,你就不能辨別是非利害,你去執(zhí)法,賞罰就不公平,就造無量無邊罪業(yè)。明了之後,無論在什麼崗位,都是行菩薩道,都是修積無量無邊功德。須菩提看到之後,也贊嘆希有。
這個地方講宰官,那是「希有宰官」,跟世尊沒有兩樣,這是我們要體會,要學習的
【殺人取財。傾人取位?!?
這是「仕宦之惡」的第六條。《感應篇》注解里面說得很多,舉的因果報應事情也很多。實在講這些例子是舉不勝舉,太多太多了,只是我們一般人粗心大意。如果稍稍細心留意,你就能夠看出這些因果報應,都在我們的周邊。書上寫的是古時候的事情,我們現(xiàn)在所接觸的是眼前的事情。我們應當要明了,法律決定不是盡善盡美,所謂法律有漏洞,聰明人鉆法律的漏洞,犯科作奸,這是世間以為聰明人,在佛法里面看這些人是最愚癡之人。為什麼?世間人眼光短淺,只看到眼前的小利,喪失了未來的大利。這不是愚癡,是什麼?
所以反而不如老實人,老實人在現(xiàn)前吃一點虧,上當了!厚利在未來。如果積植德行,不把得失放在心上,晚年就得大利。佛家講這個利益是屬於花報,果報在來世,來世所得的殊勝利益福報,遠不是我們能夠想像的。所以佛教人要積德累功,決定不可以做傷害社會、傷害別人的事情,這個對自己決定有大損耗。我們聽了這些話能相信,但是信心不深,信心里面還夾雜著懷疑,所以常常會退心,道理就在此地。這是我們沒有把這些理論搞透徹,沒有將這些現(xiàn)象看清楚,所以才猶疑不決,聽了佛菩薩、圣賢人的教誨,半信半疑,不能成就自己真實功德。
諸佛菩薩常常勸人發(fā)心念佛,「發(fā)心」兩個字意思很深。發(fā)心是說發(fā)菩提心,菩提心是真正覺悟的心,幾個人能發(fā)?真正覺悟了,就一切都會為別人著想。因果的道理,我們常常為別人想,別人也就常常為我想。如果只為自己想,不為別人想,同樣的道理,別人也不會為你想,這個理我們應該懂得。世出世間賢圣所為,我們仔細觀察,不同的地方就這麼一點。大圣大賢、英雄豪杰,常懷十方,常念眾生;尤其是念苦難的眾生,念念不忘,念念總是想幫助他們,決定沒有傷害,沒有殺害的道理。
『殺人取財,傾人取位』,奪取別人的地位,陷害別人,這個事情古今中外史書上,我們看得很多,現(xiàn)實的社會也不在少數(shù)。他能逃得了法律的制裁,能逃得了一般人的耳目,決定逃不了因果,決定逃不了惡報,所以我們要冷靜細心去想想。佛法、世法,諸位常讀《了凡四訓》,要深深的記住,明了「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懂得這個道理,人心就安了,安分守己,所謂「理得心安」。理要沒有得,不能夠通達,心是安不下來的;安不下來,他就胡作妄為,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yè),還自以為聰明,自以為得意,錯了!
先賢有所謂「愛人者人恒敬之」。我們要奪別人的,奪到手保不住,也會被別人奪去;我們騙來的,到後來也會被別人騙去;然後才曉得因緣果報,絲毫不爽。佛在經上尤其說得好,「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世間人貪戀,用佛法的眼光看,他貪戀什麼?他貪戀「地獄五條根」。那還能逃得過地獄的果報嗎?這些教誨,大小乘經論里面太多太多了,我們要深思,要省悟。無量劫來我們在六道里輪回,哪一道都曾經去過。不但去過,佛告訴我們,佛講的話都是真話,我們在三惡道的時間多、時間長,在三善道的時間短,這是一定的道理。從我們起心動念,處事待人接物,我們的用心,我們的行為,冷靜反省就知道了。經上雖講不退轉,不退轉談何容易?深明其理的人不退轉,要深明!
「四弘誓愿」里面,為什麼那麼樣強調斷煩惱?「煩惱無盡誓愿斷」。同學們都知道,我們的心性,我們的智慧德能,跟諸佛如來果地上沒有差別?,F(xiàn)在為什麼落得這個樣子,搞得這麼可憐,這麼凄慘?《華嚴經》上說:「皆以妄想執(zhí)著而不能證得」。妄想是無明煩惱、塵沙煩惱,執(zhí)著是見思煩惱,所以才說「煩惱無盡誓愿斷」。煩惱斷了,你就證得法身,自性就是法身。學法門是成就報身,度眾生是成就應身。佛有三身,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三身?,F(xiàn)在我們的三身不能現(xiàn)前,現(xiàn)在這個身相是業(yè)報身。造善業(yè),人天兩道得福報;造惡業(yè),三惡道里受報。阿修羅也不算是善報,為什麼?阿修羅的福報雖然大,享福的時候就會造更大的惡業(yè)。福報享盡了,惡報現(xiàn)前,時劫之長,我們沒有辦法想像。他造業(yè)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造極重的罪業(yè)。底下一句說:
【誅降戮服。貶正排賢?!?
我們看看太上所講的這一段,用佛法來看,這是修羅造的業(yè),羅剎造的業(yè)。雖然是個人身,他造的業(yè)跟修羅道沒有兩樣。所以古禮,打仗戰(zhàn)勝了,戰(zhàn)勝了是用喪禮來處置。仗打贏了,不是歡喜,要曉得在這個戰(zhàn)爭當中,雙方死傷多少人,所以是用悲哀憐憫的心情來處置這樁事情。至於投降歸服了,更是用憐憫心來安慰他,來幫助他度日。如果還以貢高傲慢之心,虐待這些人,任意的殺害,這個造的業(yè)就大了。為什麼?這些人已經失去抵抗力,失去抵抗力你再要殺害他,這個造的業(yè)就大了。不但是個人,對畜生都如是。
世間為什麼有戰(zhàn)爭?為什麼有刀兵劫?這是因果報應。佛在經上講得很好,如果要世間永遠沒有戰(zhàn)爭,沒有刀兵這些災難,佛講了一句話,「除非眾生不食肉」,這個怨結才能化解。你吃的這些眾生肉,他不甘心,他現(xiàn)在是沒有抵抗的能力,但是他一轉世,所謂「人死為羊,羊死為人」,一轉世,到他有能力的時候,他就來報復。報復絕對不會報到恰恰好處,總是要過分一些;每一次都過分一些,這個就不得了。
所以我們從歷史上看,看近代史,最近這一百年當中,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這眼看的有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一次比一次殘酷,我們想想這些原因從哪里來的?殺業(yè)來的。為什麼會有這些殘酷的事實?追根究柢,教育失敗了,沒人教。古圣先賢的教誨,諸佛菩薩的教導,沒人相信了,都說這個東西是迷信。不但是迷信,而且還要把它打倒,把它拋棄,完全隨順貪瞋癡慢,完全遵從弱肉強食。外國人提倡的「進化論」,不懂得因果的道理,不知道報應的事實。
所以今天的世界瀕臨滅亡的邊緣,誰能夠救?宗教徒們祈望上帝能救。但是上帝發(fā)脾氣了,上帝發(fā)怒了,要懲罰世人。上帝不是佛菩薩,佛菩薩慈悲憐憫世人,所以要教。今天唯一的一條道路,我們要順從佛菩薩,順從古圣先賢的教誨。印光大師為我們選這個《感應篇》,教導我們學習,人人能夠依《感應篇》的教誨來學習,這個劫難可以挽回。一個人修,一個人得度;大家學習,大家都能夠得度。
這一篇的經文不長,只有一千三百多字,要熟讀!不但要讀,要認真反省檢點,改過自新,這是消災免難之道。災難是自己造的,化解還是要靠自己。自己不肯回頭,求神、求佛菩薩都是枉然,自作自受。所以還是要自己來化解這個問題。
【凌孤逼寡?!?
【棄法受賂?!?
世間最苦的人莫過於孤寡,古圣先賢教導我們,對於這些人要特別憐憫,特別的照顧。佛法里面的福田,這些人是福田里面的悲田。我們看到眾生在遭難的時候,必須要想到我在過去曾經遭過這個災難。我們在未來這樣災難困境,必定還是很多,只要不出六道輪回,肯定是不能夠避免的。我們怎麼曉得?我們從因果上去看?!读朔菜挠枴分T位念得很熟,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誰定的?我們自己造作業(yè)因注定的,所以這個非常公平。不是上帝定的,不是閻羅王定的,也不是佛菩薩定的,自己造作的,自作自受,我們要明了這個道理。遭遇這些苦難的人,我們很清楚、很明白,他過去一定造作這些業(yè)因。造作業(yè)因的時候,無知!我們今天有幸遇到佛法,能夠受到一些圣賢人的教誨,我們明白了。明白了之後,對於這些苦難眾生,一定要幫助他,要救度他,要照顧他,怎麼可以欺負他?怎麼可以逼迫他?欺負逼迫這些人,那個罪孽比欺負普通人要加很多倍,果報不堪設想。
昨天我們去訪問基督教,參觀基督教所辦的這些社會慈善福利機構,我們看到他們的老人院,他們照顧一些樂齡老人,照顧孤兒,這個功德很大。在佛法里面說,如果著相,這一些慈善事業(yè)是三界的福報;如果離相修善,他們所作所為就是無量功德。功德跟福德的差別,一個是著相修,一個是離相修,差別在此地;事相上沒有差別,用心不一樣。在事上做的,他們經驗很豐富,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到人家去參訪一次,就是上一堂課。
昨天,他們教會會督,這是教會地位最高的;會督下面他們有會長,有牧師,它的組織一級一級分得很清楚;跟李居士的一番談話,很重要!我昨天四面看,沒有人把它錄下來,這是我們訪問的重心,是我們學習的課程。我們可以反覆的看,反覆的聽,初學的同學可以放給他們看,非常好的教材。這就說明我們學佛的人,沒有智慧,沒有慈悲心,到那里去看看就算了,不知道我們每到一個地方去參觀,都是去上課,都是去學習,取人之長,舍人之短,我們才有進步。
佛教給我們「精進」,精進從哪里來的?精進從這些地方來的。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與善知識這一問一答,記錄下來都是經典。我們昨天去參訪,一問一答沒有人記下來。現(xiàn)在借重科技不需要記了,我們把它錄下來,音聲也錄下來,現(xiàn)相也錄下來,這是最好的教材了,我們不知道去采取。在這些地方,我們要吸取他們幾十年的經驗,古人所謂:「聞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樣寶貴的資料,我們不知道蒐集。我們還常常發(fā)心要普度眾生,拿什麼去度眾生?我們用古人的原理原則,用現(xiàn)行的方法手段,這樣結合就契機契理。古時候的那些方法現(xiàn)在不適用,那些原理原則必須要遵守,契理!現(xiàn)代人做事的方法、手段,我們學會了,契機!這是在此地特別提醒諸位同修,不僅我們正式拜訪其他宗教,會學的人,像善財童子,一切時、一切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教材,都是菩薩學處。
基督教不像我們說同參、蓮友,他們不是,他們講兄弟姊妹,跟我們講同參、同學是一個意思。跟我也談了很多,我也很誠懇的告訴他們,你們對於老人的照顧已經盡心盡力了,我們看了很感動,很敬佩,但是宗教家所做的事業(yè),不能僅僅限於物質精神生活的照顧,不夠!世間慈善事業(yè)做到這里,可以的,我們要幫助他真正升到天堂。
你們基督教是升天堂,你要不能幫助這些老人升天堂,你就失職了,對不起上帝。所以我提醒他們,對於老人要特別留意機會教育。我們在人家那個地方,一定要順從他們,我們不能教他念佛,求生極樂世界,這不可以的,這是破壞人家的道場。道不謗道,行家贊嘆!決定沒有毀謗。你們要求升天堂,要幫助那些人個個都要升天堂,一定要對老人做機會教育,勸導他們,引導他們生起信心,增長信心。為老人開示,時間要短,一句廢話都沒有,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十分鐘。一天當中,至少做三次到五次的開示,一次不要超過十分鐘,他聽了很歡喜。講長了,他嫌你羅嗦,他的精神也不夠用,五分鐘到十分鐘最理想。
幫助老人運動,我們昨天看到了。讓老人看看他們喜歡看的電視節(jié)目,我們要替他選,這是他們都沒有注意到。像上一次我們去訪問天主教的老人院,他們的院長非常謙虛,來問我,我就跟他說了。我說你們物質生活照顧非常周到,天主教的確不錯,有愛心,精神生活缺乏。他說我們也有,常常找一些年輕的學生、年輕人在這里唱唱歌,帶領他們,可是他們不喜歡聽。我說我也不喜歡聽。現(xiàn)在年輕人唱的跳的,是噪音!你一定要懂得這個老年人是什麼年代的人,你要拿半個世紀以前那些老歌來唱,他們就歡喜了,他們會懷念。不能用新的東西,新的東西老年人決定不能接受。
所以一定要想到他是什麼時代的人,我們要給他什麼樣的娛樂。我們自己不懂,問問他,請教請教他,「你們喜歡聽什麼?喜歡看什麼?」他會告訴你。你依照他們喜歡的去蒐集這些資料,來幫助他們,他就歡喜了。你不了解老人的心情,所以你做的不但不能幫助他,反而使他聽到見到更痛苦!他們這時明白了。
我說你找那些古老的潮州大戲,他們這里潮州人很多,這個他喜歡看。所以決定不能搞現(xiàn)代西洋的這些東西,這些對老人格格不入。昨天到那里的時候,我說我們的「濟公傳」忘了帶去,它會很受歡迎的,我們這里現(xiàn)在有很多。所以處處看,細心去觀察,去學習。
昨天,李居士也透露了一個消息,我們要搞「多元文化村」。昨天人家問我們,各個宗教這些慈善福利,照顧老人,照顧病苦,照顧孤兒,很多!他問:「你們佛教有沒有做?」如果是問你們,你們怎麼答覆?李居士說得好,事實!我們佛教每一個寺院都是養(yǎng)老院,每一個寺院都是社會慈善福利機構,比你們做的還要殊勝。我們這個老人在寺院是自由的,到居士林去看,確實如此。每天那麼多老人到那邊,他們聊天,他們在那里作義工,在那里洗菜,生活得非??鞓罚┙o那麼多人吃飯,在廚房里作義工,修福!
祖師也不例外,六祖惠能大師當年在黃梅八個月,在碓房舂米劈柴,也是干這個粗活。你們看傳記里面記載的,天臺山國清寺的寒山、拾得,在廚房里打雜,豐干和尚干的活跟六祖惠能大師一樣,舂米、推磨。到以後人家才曉得,豐干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菩薩,佛菩薩在廚房里修福供給大眾。我們看到這些事情不愿意做,佛菩薩做。
所以我們照顧老人,跟他們照顧老人方法不一樣,一面揀菜,一面念阿彌陀佛。這樣念阿彌陀佛不要去撥念珠,摘一片菜,阿彌陀佛!洗一個菜,阿彌陀佛!你看看,不一樣。
我昨天晚上去看居士林一樓也裝上電視了,電視里有講經,聽經、念佛、工作都在一起。還有這些老同參們,天天在一塊聊天,比起他們辦的老人福利事業(yè),我們的確有我們的特色。我們也歡迎他們來訪問,來看看我們這些老人生活。
所以昨天我就想到,我跟會長講,我要把我們這一邊老人生活狀況,「耕心園」小朋友的生活狀況,特別做一個光碟,送給其他各個宗教去看。他們平常跟我們不接觸,不來往,不知道我們干些什麼,只是在憑空想像,大概都是燒香拜拜,沒有看到我們的內容。我們去訪問他,我們看到他們的,他們沒有看到我們的。這樣互相的交流,互相的觀摩。
對於鰥寡孤獨,要特別的憐憫,特別的照顧;不但要照顧他,還要教導他。儒跟佛教導我們,儒家是說出來了,「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明顯的教出來了。佛教了沒有?佛教我們也是如此,散在許許多多經論之中。佛家最殊勝、最偉大的理念,是一切眾生同一體,這個理念偉大!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一個心,一個自性,一個法身。如果我們不能從這個地方認知,就不是真正學佛。真正學佛,《華嚴經》上有條件的,甚至於你還有一個妄想,「這個佛殊勝,那個佛差一點;這個佛大,那個佛小」,你是凡夫,你永遠不會覺悟,你的悟門堵塞了,這個我們要懂得。
佛法是平等法,世尊在《無量壽經》上,贊嘆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要曉得是方便說,諸佛如來平等的。為什麼說這個話?鼓勵我們依靠阿彌陀佛,帶業(yè)往生,這一生才能得度。如果不親近阿彌陀佛,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修學任何一個法門,都要斷煩惱,斷惑證真,這個事情難了,恐怕我們這個世間,沒有一個人能做到。這是諸佛如來不得已的苦心苦語,大慈大悲,我們要懂得。所以往生是不難,提高品位可不容易。你有正確的認知,知道佛法是平等法,對於提高品位就容易了。還有差別,還有等級,品位沒有辦法向上提升。
【以直為曲。以曲為直?!?
注解里第一節(jié),「兩訟在官,曲直未定,生死與奪,在吾一言,豈可輕忽。今乃曲直顛倒,非因受賂,即是徇情,否則率意魯莽,有一於此,豈宜居官為民上乎」,這是舉為官斷案做一個例子。其實這些事情,在現(xiàn)代社會幾乎每一個人都會犯這種過失?!呵?、『直』,也就是是非,如果沒有真實智慧,很難斷定。尤其一些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如果沒有智慧,沒有學問,就很不容易判斷;往往判斷錯誤,就造很重的罪業(yè),自己還不知道。
同學們念過《了凡四訓》,《了凡四訓》對這些事情,說得很詳細,說得很廣泛,也說得非常深入。它的原則我們要學習,要能掌握到,那就是「是非」、「曲直」;不僅僅是現(xiàn)前,要論它的影響深廣。有一些事情,眼前似乎是不利,但是將來的利益很大;在此時此處不利,其他的地方利益很大。我們有沒有思考到這個問題?佛說一切法,從空間上來講,「橫遍十方」,他要利益十方一切眾生;從時間上來講,「豎窮三際」,這個才是真實利益,永恒的利益。凡夫思考沒有想到這麼多,只想到眼前此時此地。想到此地,這個地區(qū)還很小,甚至於只想到自己一生,於我現(xiàn)前有沒有利益?我往後的利益都沒想到,這個眼光可以說是短淺到了極處。古大德教導學佛的同學要有「前後眼」,佛在經教里面更是教導我們「五眼圓明」,我們對事情才能看得清楚。
我們常常講,常常提示。什麼是佛法?真實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就叫做佛法。人生是自己,宇宙是我們生活環(huán)境。你能夠認識自己,認識生活環(huán)境,你就是菩薩,你就是佛。一個人不認識自己,不明了自己生活環(huán)境,這個人叫凡夫。這一樁事情,幾個人認真思考過?認真去思量過?「我」是什麼?什麼是「我」?只有真正學佛的人,才會想這樁事情。這個身是不是我?身不是我,六道凡夫都執(zhí)著這個身是我,這個錯了。因為這一執(zhí)著,《金剛經》上說:「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統(tǒng)統(tǒng)起來了。四相的根本,就是我相,我相的根本就是執(zhí)著。相宗講得很好,末那是執(zhí)著,四大煩惱常相隨?!肝摇故鞘颤N?我愛、我見、我癡、我慢,「愛、見、癡、慢」這是我。
佛要不給我們說清楚,我們怎麼會知道?成天就是生活在「愛見癡慢」里面?!笎垡姲V慢」,說實在話,就是平常講的「貪瞋癡慢」,原來這個東西是「我」。人人都希求滿足貪瞋癡慢,貪瞋癡慢果然滿足了,阿鼻地獄去了,六道里最下面一層。換句話說,貪瞋癡慢愈輕,就往上升;貪瞋癡慢愈重,就往下墜,六道就是這麼一個現(xiàn)象。天道,貪瞋癡慢最輕的,無色界天最輕。色界天比無色界天重一點,欲界天又更重一點,修羅跟人道比,欲界天又要重,愈重愈往下墮落;最重的,地獄道去了,阿鼻地獄。所以還要去搞貪瞋癡慢嗎?
佛教人修行,修什麼?修正你錯誤的見解。我見就是見解,見解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愛見癡慢,這個叫我執(zhí)。執(zhí)著愛見癡慢,永遠脫離不了六道輪回,過這個日子,太辛苦、太可憐了。佛教我們覺悟,教我們回頭;覺悟就是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回頭是再也不干了,把這個舍得乾乾凈凈。
學佛的同修都希望放下,都希望把它舍掉,可是偏偏舍不掉。你舍掉,你就成佛了。佛跟眾生就這一念之差,轉過來,就轉凡成圣,轉迷成悟。為什麼你轉不過來?為什麼你不覺悟?你的執(zhí)著太重了,念念希求自己的利益。這個自己是私心、我愛、我癡、我見,念念為這個造業(yè)。
大乘佛法,世尊教誨高明到了極處,迷惑到極深極重的人,如果能夠相信佛陀的教誨,都能轉得過來。你不相信,不肯學,那就沒法子。只要你肯相信,肯依教奉行,凡夫一生成佛,不但在理論上是可能的,事實上也決定可以辦得到。
佛怎麼教給我們的?《金剛經》上教的就是極高明的方法?!督饎偨洝纺畹娜硕?,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修學哪一個法門,幾乎沒有不讀《金剛經》。《金剛經》上講的原理原則,佛說了,發(fā)心度無量無邊眾生,這個心一發(fā),念頭就轉過來了。凡夫念念都是為自己,現(xiàn)在把自己放下了,度無量無邊眾生是為一切眾生,不再為自己了。肯為一切眾生的人,把自己舍掉了,絕對沒有一念為自己,這個人就轉識成智,轉迷為悟。要知道迷悟,為自己就是迷,為眾生就是覺悟;為將來是迷,為現(xiàn)在是覺悟。這個話同學們能聽懂嗎?為什麼說為將來就是迷?將來是「壽者相」,你四相沒破。為現(xiàn)前,沒有將來,「壽者相」就沒有了,時空就突破了。
《華嚴》里面講的「三際不離一念」,這話怎麼說?一念悟了,三際就沒有了;一念迷了,就變成三際,過去、現(xiàn)在、未來,迷了才有。一念迷了,產生三際的妄念;覺了的時候,只有一念,決定沒有三際。換句話說,覺悟的人沒有十方,迷的人才有十方;十方三際都是在一念。一念能現(xiàn),一真是境界,一真法界是所現(xiàn);能所是一不是二,你真覺悟了。所以迷的人,迷了能現(xiàn)所現(xiàn),迷了能所是一,在這里面才產生十方三際這個錯誤的認知?!栋闳艚洝飞现v得詳細,講得明白,這是是非曲直的根源。入這個境界,《華嚴經》里面講入法界,哪里還有是非?還有曲直?沒有了。是非曲直對凡夫說的,什麼是「是」?什麼是「直」?與性德相應的是「是」、是「直」,與性德相違背的是「非」、是「曲」。凡夫哪里曉得?不明了事實真相,哪有不造業(yè)的道理!
可是你要知道,「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也是屬於萬法之一,萬法皆空,因果哪有不空的道理!為什麼說因果不空?是說因果的相續(xù)不空,因果的轉變不空,因果的現(xiàn)相還是空的,還是不可得。為什麼?因變成果,因空了;果又變成因,果也空了;但是因果相續(xù)的現(xiàn)相永遠不中斷,因果轉變也是永遠不中斷。所以說因果不空,不是說因相果相,不是的,是講它的轉變、相續(xù)。善因決定感善果,惡因一定得惡報。
佛菩薩心地清凈,觀照微密;眾生起心動念造業(yè)之時,即是受報之時,這我們凡夫見不到。佛法里面給我們講現(xiàn)報、後報、生報,這一世的報應,來世的報應,後世的報應,這是講的粗相。極其明顯果報的現(xiàn)相,極為細密果報的現(xiàn)相,佛菩薩知道,跟凡夫講他也不知道,他體察不到。實在講,起心動念就是受報之時。佛家講到極真實之處,跟人講「因果同時」。所以佛家表法用蓮花,為什麼不用別的花?蓮花比較明顯,花開的時候蓮子就在里面,因跟果你都看到了。幾個人一下省悟過來?蓮花因果同時,哪一法不是因果同時?法法皆是,只是蓮花的因果同時明顯,一切諸法因果同時不明顯,其實沒有兩樣。我們怎樣能夠把是非曲直搞清楚、搞明白,至少你不造惡業(yè)了,你不會受苦報。
這一段解釋講得好,「曲直顛倒」的原因,大概不外乎三段。第一個是受了賄賂,昧著良心說話,你得到他的好處;第二個是人情,徇情,也昧著良心以曲為直;第三個原因是太草率、太魯莽,沒有認真去觀察,太大意,把是非顛倒了,都是過失??辞楣?jié)輕重,造作這個過失有大小不一樣,看到這樁事情影響有多廣,有多深遠,結罪不相同,果報不一樣。如果它的影響面愈廣,時間愈長,你造的罪就重;如果影響是一個人,是一時,這個罪就輕,我們都要明了。所以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不謹慎。
特別是謠言,佛經上講「無根的謠言」,無根是什麼?造謠生事,沒有這個事實。謠言很可怕,古德常講:「謠言止於智者」,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不相信,不聽信謠言。一個人來給你造謠生事,說一遍,沒這個事情;第二個又來說一遍,也沒這個事情;第三個人再跟你說,你就不敢說沒有這個事情了;十個、八個人都來跟你說,你就懷疑了,是不是真有這個事情?所以大智慧的人,才能夠面對著造謠生事不為所動。什麼是大智慧的人?沒有自己的人,沒有私心的人,就不會為外面境界動搖了。諸佛菩薩不為所動,為什麼?諸佛菩薩沒有身,不但沒有身,連命都沒有,他的身、他的命為一切眾生服務的,決定沒有自己,所以才如如不動。只要有絲毫自私自利的念頭,就不可能不為外境所動搖。
我們學佛的同修,要往這些道理深處、精微處去想,去觀察,向佛菩薩學習,希望在這一生當中圓成佛道。關鍵就是我們能不能轉得過來,轉自私自利為一切眾生,念念行行都與性德相應。為廣大眾生是性德,為自私自利是迷惑,這一點總得要辨別清楚。
【入輕為重?!?
【見殺加怒?!?
到這個地方,前面總有十二句。這十二句雖然說的是「仕宦之惡」,實在講在現(xiàn)前社會幾乎每個人都常常犯,只是輕重不同而已。我們知道這本書的完成,年代相當久遠了,那個時候的社會跟現(xiàn)代完全不相同。古時候,教育雖然沒有現(xiàn)代這樣普及,而實際上教學的效果,近代遠不如古時候。古時候家庭有教育,父母、長輩普遍都有一個概念,給子弟、給年輕人做一個好榜樣,都有這個概念。而機會教育尤其為國家各個階層領導人所尊重的,極力提倡的,表現(xiàn)在戲劇、歌舞、音樂、美術,各個方面都含著有很深刻的教育,「寓教於樂」,不是以娛樂為目的,娛樂當中要達到教學的目的。現(xiàn)代的社會不一樣了,提倡的是民主、自由、科學、技術,古圣先賢的教育完全放棄了,這才造成現(xiàn)代社會的危機。
我們都曉得,東方教育跟西方教育根本差別的地方,東方著重於道義,西方著重在功利。我們現(xiàn)在舍棄了道義,模仿西方人,人人都變成急功好利。社會,在現(xiàn)在已經是人人都具有「競爭」這麼一個觀念,不競爭就沒有辦法生存。競爭到最後是什麼結果?整個世界同歸於盡。爭到最後就打,核子大戰(zhàn)怎麼發(fā)生的?競爭最後的結果,跟東方道義的思想不一樣。道義思想是彼此禮讓,哪有競爭!中國幾千年古圣先賢教人,都是忍讓、禮讓,從來沒有聽說過「爭」這個字,這一爭還得了?這是東西方在教學基本上差別的地方,我們要認識清楚。仁義道德可以能夠維系社會長治久安,急功好利那是曇花一現(xiàn),後面就沒有了,一定要認識清楚。所以此地這十二句所講的種種惡行,在今天社會上一般人普遍都犯了。
『入輕為重』是什麼意思?注解里講得好,「書曰」,書經上講的,「罪疑惟輕」,一個人有過失,犯罪了,我們應該怎麼想法?不要去想「他犯的這個罪太重了,大惡不赦」。這個人心一點慈悲都沒有,我們常講「心狠手辣」,不是個仁慈的人。仁慈的人,看到犯極重的過,也要想這個過失不是很嚴重,處處往輕的地方去想。一個仁慈的法官來斷這個案子,處處總希望把他那個罪洗刷乾凈,而不是看到犯罪的人,小罪給他罪加重。但是現(xiàn)在我們一般人,對自己犯重大過失,自己可以原諒自己,別人小小的過失,就把他那個罪過要加重多少倍。為什麼會有這種心理?為什麼會有這種現(xiàn)象?這個根源,實在說就是舍棄了自己傳統(tǒng)的文化教育,受到外國人的影響。
我早年初到美國,那一邊的同修告訴我,美國的政府,美國的海關,對於任何一個人他都懷疑,你是個犯罪的人,你是個行為不端的人,你要用種種方法證明你沒有犯過罪,證明你自己是好人。因為他的觀念就是你不是個好人,所以你要拿出種種證據(jù)證明你是個好人,證明你沒有犯過過失。這跟我們中國人不一樣,我們中國看任何人都是好人,他看任何人都是壞人。所以人生在這個世間,生在這個社會,還有什麼意思?
我們想到這些地方,看到這些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尊敬佛菩薩,佛菩薩在這個社會里面還一樣信任,還一樣慈悲救護。諸佛菩薩純善無惡,幫助大家,大家對佛菩薩還是惡意相向,毀謗、陷害、擾亂,層出不窮。佛菩薩要像我們這個態(tài)度,「算了,走吧!何必在這兒多住」?可是佛菩薩不如是,怎麼樣的侮辱他,他承受,善心、善意、善行教化一切眾生,還要受眾生的侮辱。我們對佛菩薩不能不尊敬,不能不稱贊。真的像佛經上講的,他不是凡人,不與凡人一般知見,這是我們要學習,我們要效法的。
《無量壽經》上講得好,佛說這一些眾生「先人無知」,「先人」是他的上一代,他的父母,他的祖父母,他的長輩,他的老師,「不識道德」;都被西方文明迷了,被功利主義迷了,被功利的意識形態(tài)迷了心竅,起心動念,自私自利。中國自古以來,諸位翻翻中國的典籍,沒有「隱私權」這三個字。司馬光告訴人,他一生「事無不可告人言」,坦白的,公開的,沒有一樁事情不能告訴別人,正大光明。外國法律上有「隱私權」,這是文化不同的地方,差異的地方。一個人一生當中,事事都要瞞著別人,都不能讓別人知道,你說這種心情多苦悶!活得多可憐!不敢告訴別人,不能告訴別人的,當然不是好事;好事,哪有不能讓人知道的!總是見不得人的事情。所以我們要細細觀察,要好好的學佛。
昨天晚上念佛堂的法師、護法們,一定要請我吃晚飯,我跟他們聚會比較少,我同意跟他們做個聚會,也順便跟他們談談怎樣去念佛?念佛也不能為自己,我們念佛堂的設施,領導大眾在那邊薰修,為一切苦難眾生。念佛要有感應,感應是從真誠心來的,有口無心,哪來的感應?口念佛號,心里要想佛。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憶佛念佛,現(xiàn)前當來,必定見佛」,「憶」是心里想著,心里常常有佛,念佛的功夫才得力。所以念佛不能不聽經,不能不明白道理,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舍棄,佛號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
昨天晚上我去看李會長,他告訴我上個月底他帶了個團到中國大陸去朝山、參訪,這個團一百多人,都是念佛人,都是念佛念得不錯的。結果在朝山旅途當中,看到同修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他說吃飯,圓桌有人就選座位。
會長說:「你為什麼要坐那個位子?」
他說:「這個位子安全?!?
會長說:「什麼安全?」
他說:「那邊有人上菜、端菜、上湯,不小心會把衣服染著搞臟了,這邊不會。會長,你要坐這邊來。」
會長說:「你決定不能往生。」
為什麼?從這些地方看,自私自利。菩薩要把好地方讓給別人,苦難自己來承當,這種人決定能往生。處處要占小便宜,這種人佛念得再多,李會長講:「肯定你不會往生?!刮覀兂Vv起心動念為自己的人是凡夫,起心動念為別人的人,這個人是菩薩,迷悟就從這里看。上巴士,第一個上,先去占好位子。所以從這些地方看,都不知道照顧年歲大的人。
你看李居士,他樣樣走在人後面,他不在人前面,他所贏得的是廣大群眾對他的尊敬,處處為別人。處處想到自己,占到有利的地位,把別人擠下去。不錯,你是可以能夠得利於一時,你輪回的日子有得過,三途的日子有得過。能在這一生當中,處處讓別人,處處走在別人後面,眼前看到好像是吃虧了,將來決定得生佛國。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懂得這個事實,要能夠原諒一切人的過失,不要去責備別人。
說實在話,我們沒有資格責備別人,為什麼?我們自己本身有過失,本身沒有過失才可以責備別人。誰沒有過失?佛沒有過失。所以菩薩見人都謙虛,為什麼?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他還有慚愧心。如來果地才沒有過失,可是諸佛如來責備人都非常慈悲,我們學佛要從這些地方去學習。
末後一句,『見殺加怒』。這是講犯罪了,判了死刑,執(zhí)行死刑的時候,沒有憐憫之心,反而是瞋恨之心,這個心不好。古時候,執(zhí)法的人員在執(zhí)行處決死囚,都流眼淚。雖然他是罪有應得,但是總是不能忍心看到人家死。尤其是無辜的、冤枉的,更是令人痛心,千方百計去救護他,怎麼可以還加怒?還動瞋恨心?這種心非常殘酷,果報我們可想而知。所以對於遇難的人,應當要有憐憫心,應當要有同情心,要生救護心,這是仁心。貪瞋癡的心,是三途惡道之心。菩薩的心仁慈到極處,佛心是真誠平等,我們要認識清楚,要知道如何去學習。
知過不改。知善不為?!?
這是惡報里面的第三段。這一段文字,第五十七到第六十,到「侵凌道德」這一句。我讀這一段經文,感慨非常之深;讀了之後,仔細想想,經都不能講了。圣賢的功夫,沒有別的,就是在改過。注解里說得好,一開端「文殊菩薩白佛言:少年造孽,到老修行,得成佛否?佛言: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回頭就是改過。圓悟禪師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唯君子能改過遷善,則其德日新。」什麼是君子?在佛法里面,真正發(fā)心修行的人,這個人就是君子。佛法修學有三個階段,天臺家講「六即佛」,「名字位」那是不能改過的,有名無實,決定不肯改過遷善,這種人是假的學佛,不是真學佛?!赣^行位」是真學佛了,觀行位是落實,把佛陀的教誨去做到,依教奉行,這是觀行位。我們念佛求往生,要做到觀行位往生才有把握,生凡圣同居土。要是「相似位」,那你就生方便有余土;「分證位」則生實報莊嚴土。所以要改,知過就是覺悟,這個人覺悟了;改過就是用功,功夫落實了。
我讀了很難過,我剛才講我不敢講經了,我只有回去住小茅篷,閉關靜修。為什麼?跟我學的人不知道改過,不知道自新,我講經說法全盤失敗。我清楚,我明白,為什麼還厚著臉皮在這里講?沒有機緣接近我的人,有不少人想學,我們利用網(wǎng)路、利用錄像帶傳播,送給真正有心想學的人,為他們,所以厚著臉皮在這里干,不怕人恥笑。自古以來,唯有好學才對得起老師,而一個老師一生當中能收幾個學生,太難了!現(xiàn)在人了解事實真相,所以也就能原諒我,不再羞辱我了。
過去我在全世界許多地方,說得好聽一點,弘法利生的事業(yè),自己總感覺得非常孤單,非常辛苦,沒有志同道合的。所以每一次回到臺灣,我一定去看老師,我總是勸老師,希望老師能多栽培幾個學生,我們在海外能有點助手。老師也很感嘆,是??!許多年當中,每一次見面我都會提這個問題,大概總提了七、八次。最後老師跟我說:「我不是不栽培學生,你替我找學生。」從此之後,我不敢再說話了,為什麼?我找不到學生。我才明白,他不是不教,是沒有人學。學要真聽話,真依教奉行。陽奉陰違,我們還干欺騙老師的事情,老師曉不曉得?曉得、明了。聽李老師講經的人,在臺灣超過五十萬人,常常跟他身邊常隨眾二十多個人,一天到晚不離開老師的。這二十幾個人,哪個真學,哪個假學,他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知道,我也知道。李炳老在臺中,後半生全部貢獻在那邊,真正跟他學的人,幾個人?三個人而已,他已經就相當安慰了。
以後我到北京訪問黃念老,黃念老是我在美國跟他聯(lián)系到的,那個時候我是「美國佛教會」的會長,掛名的會長。那邊同修對我很尊重,說他們要請一個密宗上師到那個地方來傳法,跟我商量。我不同意,我說我們祖祖相傳,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要再搞其他的。然後我就問他,這個上師從哪里來的?他說從北京。我就問他這大名。他說:「黃念祖?!刮乙宦犝f黃念祖,這個人的名字我印象很深,從前李老師曾經跟我們提過。我就問了一聲,我說:「是不是梅光羲的外甥?」他說:「是的?!刮艺f那請他來。梅光羲是李炳南居士的老師,這是我們同門的,同門不管講哪一個法門,路不會走錯,不會指錯。我們并不是排斥哪一個法師,我們怕把自己所修學的法門搞亂了。這是我們一個師承,他是夏蓮居的傳人,梅大師的外甥。我說這個人雖然沒見面,知見一定不會錯誤,歡迎他來。
來了之後,他帶了一部《無量壽經》的注解,油印的本子,鋼版刻字油印的本子。我們曉得,那種印刷不會超過一百五十部,一百五十部以後就模糊不會清楚,所以數(shù)量很少,只帶了一部。他把這本送給我,我看了之後非常歡喜,我弘揚這部經,他也弘揚這部經,當時在全世界弘揚這部經的就這麼兩個人,所以看了非常歡喜。
在美國沒有機會見面,他在美國住一個月就回北京去了,所以我一定要到北京去看他。我們一見如故,同一個師承,他很感慨說:「李炳老有你這一個學生就夠了?!刮覀兏粋€老師,要知道老師的恩德,要報恩。用什麼方法報恩?依教奉行。佛教我們「息滅貪瞋癡」,教我們「勤修戒定慧」,我們貪瞋癡還天天增長,戒定慧忘得乾乾凈凈,對不起佛菩薩,對不起歷代傳法的祖師大德。李炳南老居士在臺中教學三十八年,能夠遇到這三個學生真正肯干。怎麼干法?就是這兩句,「知過能改,知善肯為」,沒有別的。不能改過,不肯為善,這是自暴自棄,怎麼能有成就?
我這一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承蒙老師的教誨,我明白了,知道自己怎樣修學。得韓館長三十年的照顧,我們辛苦經營一個「圖書館」。韓館長往生了,當時「圖書館」注冊產權是用館長的名字,走了之後,走得也很突然,就沒能移交清楚,那麼是她自己私人名字,當然繼承是她的兒子。她兒子繼承了這個產權,他不希望我們在那邊繼續(xù)再做弘法利生的事情,我們全部退出。我沒有一句怨言,你們大家看到的,我對他歡喜贊嘆,你們能學得到嗎?你們能做到嗎?我覺得高貴民的所作所為是菩薩示現(xiàn),看看我們自己學佛功夫到什麼程度,是不是真放下了。所以我歡喜,我合掌贊嘆,我心很平靜,我歡喜讓給他,不但沒有怨言,一絲毫怨的念頭都沒有,這一關我很平穩(wěn)順利通過;通過這一關,樣樣放得下,分別執(zhí)著斷掉了。
你們同學聽我講經,也有人跟我說,說我講經這個風格,館長在世跟館長過世之後,完全不一樣,有人聽出來了,境界大幅度的向上提升了。怎麼提升?改過、放下,放下名,放下地位,放下權力,一切統(tǒng)統(tǒng)放下,你就成就了。還要抓得緊緊的,不肯讓給別人,那是抓住三途六道。曇鸞法師在《往生論》注解里面講,末法時期修羅、羅剎太多了。什麼是修羅?嫉妒、瞋恚是修羅。我們想想自己有沒有嫉妒、瞋恚?什麼是羅剎?貪瞋癡是羅剎。所以祖師講這些話,我們讀了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是修羅、是羅剎,不要緊,回頭是岸,這是佛講的。
一定要放下,為什麼?「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土耳其大地震,臺灣的大地震,過去中國唐山大地震,那不就是佛菩薩示現(xiàn)給我們看,幾秒鐘身家性命全沒有了,我們從這個地方體會佛講的「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學佛人有智慧,什麼是智慧?抓住現(xiàn)前這一剎那,成就就在此地,念頭一轉,超凡入圣??墒沁@個念頭怎麼轉都轉不過來,習氣煩惱太重。
早晨忍師來問我,要我說他的過失。我告訴他,從前李老師教給我們,教導學生在學生什麼時候?二十歲以下的可以教訓他。二十歲到四十歲不能教訓,要顧全人家的面子,只用暗示,不可以明說。四十歲以上的,他有過失都不能說了。古人處世待人的心態(tài),四十歲以上定型了,暗示尚且不可,怎麼能說?忍師超過四十歲,問我,那怎麼辦?讀書,只有在讀書里面,印光大師教給我們這三本書,好!《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天天讀,讀的時候對照自己的起心動念,對照自己的言語造作,好的要保持,明天還要這樣作法,錯誤的趕緊改,四十歲以上只有這個辦法。所以對於四十歲以上的人,犯過失還有批評,這個人也是無知,沒念過書;念過書的人不會說。
所以我們想想,從前弘一大師在南普陀教學,學生有過失,弘一大師一句話不說,這一天不吃飯。學生看到老師今天沒吃飯,大概我們自己犯了過失了,自己去反省,去改過、懺悔,老師明天吃飯了。不知道改過,不知道懺悔,老師明天還不吃飯,後天也不吃飯,念佛往生了。不肯說你,說了有什麼用處?說了又不能改。李炳南老居士看到學生有過失,年歲小的教教,講經當中暗示,四十歲以上的人,決定不說。我跟他的時候還算不錯,我跟他的時候是三十二歲,蒙他特別愛護,他還肯說。說了我們就能改,他還可以再說;說了不能改,他下次再不說了。
所以各地的同學,頭腦一定要清楚,絕對不是跟在我身邊的都是圣賢人,沒有這個話。跟在李炳南老居士身邊的都不能成就,一定要聽其言而觀其行,辨別這個人賢與不肖。千萬不要誤會,常常跟在法師身邊的這個人一定就了不起,這是你們的錯覺。我今天不得已把話說清楚,說明白,千萬不能產生錯覺。為什麼?誤了你們自己的前程。這不是我一個,自古以來,要看他是不是真正肯學,真正好學。我們常常圍在李老師身邊二、三十個人,這里面也有行邪道的,也有不如法的。黃念祖老居士曾經告訴我,他也有幾位同學在佛教界里也負盛名,修學不如法,走上邪道,走到名聞利養(yǎng)里面去了,名字我就不必說了。他所說的這些人都不在了,都已經過世,黃老居士自己也往生了。
過去這樣的情形,就常見,就不少,現(xiàn)在更多。什麼原因?現(xiàn)在人煩惱習氣比古人重,現(xiàn)在社會這些五欲六塵的誘惑,比過去增加許許多多倍,能在這個環(huán)境里把持得住,不是凡人。所以他依舊起惡念,造惡業(yè),我們看起來很平常,不足怪也!能敵得過,那我們恭敬禮拜,他是圣賢降世,他不是凡人;凡人不能夠避免這個過失的。我們清楚,我們明白,千萬不要認為在我身邊這些人各個都是圣賢,那你就完全錯了。
我自己還是凡夫,我的好處能聽老師的話,念念感老師的恩,不敢做對不起老師的事情,我的長處就在此地,我知恩報恩。韓館長照顧我三十年,我念念不忘,我坐在這個地方,她的照片掛在我對面,我講經我看到她在笑,我看到她的歡喜相。我決定得生凈土,而且告訴同學,我隨時隨地都可以往生。我是凡夫,業(yè)障深重,我能夠修成這樣,各個人都能修成,你們肯不肯干?憑什麼有這個把握?憑放下,世出世間法我一法都不沾染,就憑這個。有一絲毫的沾染,你就去不了?!肛斏乘?,地獄五條根」,染上一條,這個染是什麼?念頭,不是在行為,行為太粗了。念頭上有那麼一絲毫念頭,你還沒有放下,你就去不了。
這是惡報第三段,「世俗之惡」,世是讀書人,俗是平民,一般讀書、平民的惡,這是第一條。這一條要做不到,所有一切修為全是假的,你必定還是隨業(yè)流轉,該受什麼報應,還是受什麼報應,我們不能不留意,不能不認真去思惟。
【自罪引他。壅塞方術?!?
字字句句含義非常的深廣?!秴R編》注解里面引用經典的話,以及古圣先賢的教誨很多,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因為時間的限制,不能夠一一為大家介紹。這部書是好書,印光大師監(jiān)定的,我們應當常常讀誦。學佛先要學做人,做人先要學做好人。如果人都做不好,這個佛法決定是有名無實,天臺大師所說的「名字位」中,這個意思就是說有名無實,得不到佛法真實的利益,所以一定先把人做好。
印光大師不但是一代的祖師大德,傳說當中他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這個事情也可以相信。他為什麼用《感應篇》、《了凡四訓》、《安士全書》來教化一切大眾,而不用佛家的經典?這一樁事情我們要多想想,大師用意何在?我在二十多年前,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講經,住在「中華佛教圖書館」,這個小圖書館里面收藏了不少印光大師「弘化社」所印的書籍,他印的書印得好,校對相當認真,錯字少。這三本書,我在發(fā)現(xiàn)他老人家印的數(shù)量最多,我概略的估計應當超過三百萬冊,其他的佛教經典的量都很少,跟這個相比幾乎十分之一都不到。於是我就想他老人為什麼要這樣做?現(xiàn)在事實證明了,世間有很大的劫難。
劫難是怎麼造成的?佛經上講得很清楚,講得很明白,《華嚴經》上說:「唯心所現(xiàn),唯識所變」。佛這兩句話,把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根源為我們說出來了,「心現(xiàn)識變」。誰的心?是我們自己的心。心是講真心,識是講妄心,是我們真心所現(xiàn),妄心變化出來的,這是一句話把宇宙人生的根源給我們說出來了,一語道破。大乘經論上佛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句話跟《華嚴經》上講的兩句完全相同,「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是唯心所現(xiàn),想就是唯識所變。換句話說,我們這些人,世界上這些眾生想的是什麼?我們生活環(huán)境隨著我們思想在變化。
現(xiàn)在這個世間人不再接受圣賢的教誨了。中國嚴格的說,從漢武帝開始一直到清朝末年,國家教學的政策,雖然在這兩千多年當中,有朝代的變更,可是教育政策始終沒變。不管是哪個朝代,元朝蒙古人入主中國,清朝滿州人入主中國,教育政策沒有改變,一脈相承。國家正規(guī)的教育都遵行孔孟,這是漢武帝定下來的,兩千年都遵守。社會教育采取佛家、道家,所以「儒、釋、道」在中國稱為三教,這是圣賢教育,所以國家這兩千年長治久安,有它的道理存在。民國建立之後,打倒孔家店,把佛跟道都看成迷信,於是傳統(tǒng)的教育政策被廢除了,迷信西方的物質文明,迷信西方的功利主義,我們自古以來講的「道德仁義」都不要了,造成今天國家的困境,社會動亂不安。
印祖對於這個事情知道得很清楚、很明白,用儒家的方法來教學,現(xiàn)在政策不許可;佛道的教育雖然好,現(xiàn)在社會大眾很難接受,所以先教你做人,做好人。《了凡四訓》里主要的宗旨,是教我們相信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種善因必定得善果。可是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大師提出了《感應篇》。《感應篇》不是從外國來的,佛經是從外國翻譯過來的,《感應篇》是中國人自己寫的,文字不多,只有一千三百多字,這里面就是善惡的標準。如果認真的讀誦,每天依照這些教訓來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斷惡修善,先把人做好了。人做好了之後才能學佛,佛是好人做的。惡人明白之後能夠回頭,回頭是岸,這一回頭就是好人。諸佛菩薩是以這個為基礎,所以我們必須要懂得。
《感應篇》、《了凡四訓》確確實實可以挽救現(xiàn)前的劫難。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楞嚴經》上講得很多,洪水、水災從哪里來的?貪心感得的。今天全世界的人,幾乎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地區(qū),哪個人不貪?這個事情麻煩大了?,F(xiàn)在海水的水位已經逐漸上升,科學家的估計,五十年後南北兩極的冰完全融化了,海水上升至少是五十米;換句話說,全世界沿海的城市統(tǒng)統(tǒng)被淹沒掉了。如果要是依照外國人預言上所說的,沒有那麼長的時期,科學家認定是五十年,外國預言里面所講的是十年,十年海水會漲五十米;換句話說,海拔五十米以下的全部會被淹沒。人要能夠把自私自利,把貪心舍棄掉,這個災難就能轉,南北極的冰不會融化。我們今天要是這樣子宣說,人家說我們頭腦有問題,你們迷信。他們決定不承認自然災害與人的思想有關系,不承認!深明佛法的人不懷疑,相信。一個人相信,這一個人得救了;不相信的人,那只有遭難了。
火災是瞋恚心所感得的。我們這個世間人都有瞋恚,瞋恚心而且很重,所以我們居住這個地球,地心是溫度極高的火。我們在佛經上讀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世界地心是琉璃的、清涼的。為什麼我們這個地心是火球,人家那個星球那個地是清涼的?那個世界上的人心地都是清凈的,沒有貪瞋癡,所以他居住的環(huán)境不一樣,我們這個世間眾生充滿了貪瞋癡。愚癡感得的是風災。貪瞋癡感得的是「水、火、風」這三災。貢高我慢,心地不平,感得的是地震;心平氣和就沒有地震。唯獨佛法里面跟我們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所以佛講境隨心轉、相隨心轉、體質隨心轉,居住環(huán)境也隨心轉。佛菩薩住極樂世界、住華藏世界,心好!所以他居住的環(huán)境就變成極樂世界,就變成華藏世界。我們如果從心地上改變,我們的色身相好,居住環(huán)境也就都改變了。
佛法的殊勝,不是佛這樣說說就算數(shù)了,佛叫我們去證明,證明你才曉得這是事實真相。所以佛不勉強,不是說「我說的是真的,你們說的是假的」,佛不如是說。佛說:「我說的這個,你可以證得?!鼓愕男睦镆霅?,言惡、行惡,你所感得的是三途地獄的苦報,佛都叫你去證。你造十惡業(yè),你看看地獄境界會現(xiàn)前。佛給我們講的句句是真實話。佛陀的教誨,實在講就是三樁事情,第一樁大事教我們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這是佛法教學的大根大本。宇宙從哪里來的?虛空從哪里來的?生命從哪里來的?你把它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叫大徹大悟,這叫作佛、作菩薩。
如何能明了事實真相?從禪定當中去求。《楞嚴》里面講:「凈極光通達」,你心清凈到極處,智慧就現(xiàn)前,世出世間一切法,你就能通達?,F(xiàn)在科學家跟我們講空間有許多維次,三度空間、四度空間、五度空間,科學家證明確確實實有十一度空間存在,但是沒有方法突破。在理論上講,空間維次是無限度的。佛經上不說空間維次,佛經上講法界,那個法界就是現(xiàn)在科學家講的空間維次,法界也是無量無邊。佛說法為了方便起見,把它歸納為十大類,所以稱十法界,十是代表無盡。法界怎麼形成的?佛給我們講是一切眾生妄想分別執(zhí)著變現(xiàn)出來的。科學家知道有這些東西存在,不知道怎麼形成的,所以他沒有辦法突破。佛告訴我們是妄想分別執(zhí)著造成的,你懂得它的形成,你就有辦法突破了。用什麼方法突破?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zhí)著,不就破了嗎?放下妄想分別執(zhí)著,在佛家講這是禪定的功夫。所以禪定功夫愈深,突破的層次就愈廣,虛空法界這一切真相你就明了了。佛是樣樣叫我們親自證得,這個不騙你,你自己證明。
人一定要保持清凈心,要修清凈心,清凈心能生智慧,這是佛法根本的教學。佛法在世間教我們怎樣過日子,怎樣生活,使你這個一生,不但一生,來生、後生、生生世世,你的生活真正過得幸福美滿、自在快樂。
佛的教學,首先你要了解人與人的關系。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族類,每一個族類里又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族群,我們今天講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民族,我們怎樣能夠和睦相處?你要相處得不好,就起沖突,就有戰(zhàn)爭,就有流血。第二是教我們怎樣與自然環(huán)境相處。自然環(huán)境里面有動物、有植物、有礦物,你要不懂這些道理,任憑自己的意思,作賤大自然,破壞大自然,就有自然災害發(fā)生?,F(xiàn)在人不懂這個道理,自然環(huán)境被破壞了,地球生病了,我們居住環(huán)境不好了,我們中國人講風水被破壞了,今天是整個地球風水被破壞了,還會有好日子過嗎?
這一次大地震發(fā)生在埔里,我是四十年前住過埔里,那個時候我沒有出家,我跟懺云法師、跟普妙法師一起在埔里住茅蓬,那個時候埔里好,山青水秀,福地!都知道是臺灣的福地,真的是風調雨順。我離開那個地方很多年了,好像是十年,大概有十年的樣子,十年前有同修找我到埔里去講經,去講了幾天。我到埔里一看,我看了很傷心,埔里的風水完全被破壞了,觀音山那個地方蓋了許許多多的小廟,我在遠處一看,是什麼樣現(xiàn)象?亂墳崗。它怎麼會不遭難!每一個道場自私自利,不能夠協(xié)調做整體的規(guī)畫,建可以建,建得整整齊齊,那就很壯觀。每一個人彼此互相不相讓,建得凌亂不堪,那個地方遭難,那麼好的風水都破壞了,人不懂得跟大自然相處。
第三個教我們人如何與天地鬼神相處。天地鬼神,近處講就是各個不同的宗教,他們所祀奉的神明都不相同,我們如何跟他們宗教神明相處,跟他們宗教徒相處。這三個關系搞好了,社會安定,世界和平。這三個關系搞不好,社會動亂,世界永無寧日。佛菩薩、圣賢的教誨,我們要懂,要明了,要學習,要落實。
我在新加坡,在澳洲、馬來西亞,我接觸各個不同的族群,接觸各個不同的宗教,跟他們非常和睦相處。有很多人問我:「法師,你怎麼會有這個念頭?你為什麼這樣做?」我學佛,這是佛法的落實,佛教我這麼做的,我就應該要這樣做。心量要大,要拓開心量,決定不可以自私自利。
臺灣的同胞,我在臺灣住了五十年,怎麼能不關心?心量小會帶來無比的災難,心量要拓開。我好,別人跟我一樣好,就太平了。我好,別人不好,就有人偷你,就有人搶你;中國古老的諺語所說:「一家飽暖千家怨」。新加坡這個地方政府領導人懂得,新加坡好,也要馬來西亞、印尼周邊統(tǒng)統(tǒng)都好,新加坡人才有好日子過。周邊環(huán)境不好,每一個人眼睛瞪著你,都想把你吃掉,你還會有好日子過嗎?大家都好才行。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地區(qū),每一個民族,統(tǒng)統(tǒng)都好,這才行,要有這樣的心量。
我講經常說,我們愛這個地球,世界一家,整個世界都好,別的星球不好,還有麻煩,還有星際戰(zhàn)爭。愛我們這個地球,要愛所有的這些星球,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真誠的大愛,才能解決問題。所以你看大乘經上佛常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才是解決問題根本的辦法。如果沒有這樣的心量,你想脫離六道輪回,就難了!
印祖叫我們讀《感應篇》,依照《感應篇》學習,這是真實智慧,針對現(xiàn)前我們眾生所造無量無邊罪業(yè)而說的,所以要多想一想,要認真努力學習。
【訕謗圣賢。侵凌道德?!?
這兩句八個字,我們要很重視它,決定不能夠大意疏忽,這是我們自己立身修行成敗的關鍵。我們大家都知道,眼前這個世間災難非常嚴重,在佛法里面說,再大的災難都是屬於花報,果報在來世,果報比花報一定更為嚴重。災難怎麼發(fā)生的?清涼大師在《華嚴經》注疏里面,引經據(jù)典,多次的給我們說明,「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仔細觀察世人,反省自己,我們的想法看法不善。諸佛菩薩對我們苦口婆心的教誨,我們也聽得耳熟了,可是就是做不到。佛陀教誨里面,最重要的是個基本的概念,這是吉兇禍福的根源,也是凡圣迷悟的根源,佛說:「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我們是一體的」。我們有沒有這個認知?「六和敬」里面「見和同解」,就建立在這一個基礎上。所以佛菩薩展現(xiàn)給我們看的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特別注重「同體」,體是什麼?體是性體,同一個真如本性。所以經論上才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三世佛就是指一切眾生,包括有情、無情,《華嚴經》上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真誠心、慈悲心、愛心遍虛空法界,這是大乘教里面的基本概念。清凈是決定不染,平等是決定沒有分別,「見和同解」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今天所有一切的錯誤,與這個基本的理念偏差了,甚至於顛倒了;顛倒是完全相違背。佛菩薩他們的念頭叫正念,正念是念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念整體。我們今天起心動念為自己為小團體,而且是非利害往往因為自私自利這個錯誤觀念,就沒有能力辨別。所以我們學佛,說實在的話,基本的東西沒有學到,沒有落實。我們將佛法精髓歸納這個十句,常常記在心里,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用這個標準來對照、來修正,我們對人對事對物有沒有用真誠心?如果用的是真誠心,這個心就是道心,菩提心之體。至誠是菩提心之體,深心是菩提心的自受用,大悲心是菩提心的他受用。什麼是深心?清凈、平等、正覺是深心。所以這十個字就是菩提心。我們起心動念,處事待人接物,時時刻刻用這十個字來對比,相應不相應?不相應的就是輪回心,相應的是大菩提心。
為什麼知道而做不到?諺語有所謂「看得破,忍不過」,看得破是明明曉得,明知還要故犯,這是忍不過。所以佛在《金剛經》上教人「一切法得成於忍」,世出世間一切法要想成就,關鍵就在忍辱波羅蜜,小忍就有小成就,大忍就有大成就,不能忍就沒有成就,要能忍受。彼此不能容忍,不但自己不能成就,還害了社會,害了別人,貽誤眾生。所以世尊在六波羅蜜里面,對於忍辱波羅蜜講得多,特別重視,特別勸勉,讓我們平心靜氣,這樣對於一切法才有能力融會貫通。忍耐是修定的前方便,也就是修定的預備功夫,定能生慧,慧才能解決問題,才能夠自度度他,這個重要!
人生在這個世間非常短促,佛在經典一再提醒我們,「人命在呼吸之間」,千萬不要想錯了,還有幾十年,還有幾百年,那是作夢!妄想!真正有智慧的聰明人,他只是把握眼前這個剎那,這是真實智慧,決不會因為任何障難而放棄了修行,而放棄了積功累德,那是世間最愚癡的人,沒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一定把機會抓住,所以忍辱比什麼都重要。
昨天有個學生來看我,他明年大學畢業(yè)了,問我畢業(yè)之後怎麼辦?父母有意見,長輩有意見,不知道走哪一條路好。我就告訴他,人生一世,你看看古今中外、世出世法,凡是有成就的人,他一定有一個方向,有一個目標,一生循著這個方向,向這個目標努力精進,他會成功。如果沒有方向,沒有目標,天天去摸索,摸了一輩子,一事無成。又要想到我們的能力有限,精力有限,光陰有限,所以目標不能太多,太多了做不到;而且要懂得隨緣,勉強又做不到。
我問他,我說:「你念大學目的何在?」他說:「想賺大錢。」我說賺大錢哪有那麼容易!我們在美國看到許多拿到博士學位的,生活困難得不得了。臺灣王永慶小學畢業(yè),大富翁!可見得賺大錢不是從學校念書念來的。錢從哪里來的?前生修的因。換句話說,命里有,你才有;命里沒有,怎麼賺也賺不到。觀念錯了,對於道理、事實真相都不懂。
財富是財布施的果報。我們看到現(xiàn)在社會上發(fā)大財?shù)膬|萬富翁,我們很清楚,這是過去生中佛門里面種福,他才有這麼大的福報;聰明智慧是法布施得來的,健康長壽是無畏布施得來的。你不懂得修因,貪圖果報,佛法講:「無有是處」,沒有這個道理!世間人迷在這些果報當中,果報享受完了之後,這一生當中沒有修福,所以來生就不如今生,一世比一世差。如果造作罪業(yè),這個罪業(yè)是非常容易造,不知不覺造無量無邊的罪業(yè)。尤其是有財富、有地位的人,他對社會有影響,一個錯誤的影響就不得了。單單這個發(fā)大財?shù)挠绊?,就害無量無邊眾生,這不是救人,是害人。能把這個念頭轉過來,服務一切眾生,造福社會人群,這個功德就大了!福報也就大了!
現(xiàn)在人懂得的很少,不讀圣賢書之過,不讀書,不講學了。什麼叫修身?懺悔、反省、改過,這是真修行,真正做功夫。必須知道我們沒有成佛,沒有成佛等覺菩薩都有過失,人家的好處是天天檢點自己的過失,天天改正自己的過失,所以他能成佛,菩薩這個地位一直往上上升。我們不知道,我們很可憐,只見他人過,不見自己過,所以我們的前途每況愈下。見他人過,免不了要『訕謗』,貢高自滿,這是造業(yè);不見自己過,自己過失永遠改不掉;不但改不掉,天天在增長,這怎麼得了!
會修行的人,看到別人的過就是自己的過,自己看不到自己過,看到別人過就是自己過。自己想想,我有沒有這個過失?我有這個過失趕快改正,沒有這個過失,勉勵自己不犯這個過失。所以我們在《華嚴》上看到,真正修行人只有自己一個人,除自己之外,都是諸佛菩薩,都是自己的善知識,善財是這樣成就的。
善財這個理念有沒有錯?是不是所謂「阿Q精神」?決定不是的。為什麼說不是的?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唯心所現(xiàn)」,心是佛,佛所現(xiàn)的;「唯識所變」,識是菩薩。所以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真是佛菩薩。他給我們做種種示現(xiàn),幫助我們斷種種煩惱,成就我們種種德行,可惜我們讀《華嚴》沒有學到。你要學到了,你就是善財;你要學到了,你也跟善財一樣,一生圓滿成就,不需要三大阿僧只劫。如果你說我是人,他也是人,我看他沒什麼了不起,這個樣子,你學佛就要三大阿僧只劫。一生成就的人,肯定自己一個人是凡夫,除自己一個人之外,統(tǒng)統(tǒng)是佛菩薩大慈大悲的示現(xiàn),這個話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決定不是妄語。無論男女老少,各行各業(yè),乃至於樹木花草、山河大地,一切現(xiàn)相統(tǒng)統(tǒng)都是諸佛如來慈悲示現(xiàn)度化我的,我們能夠用這種心態(tài)來學,這是真正大乘學人,成就自己就是成就眾生。為什麼?自他不二,自他一體。
所以佛在經上常講:「欲度眾生,先度自己。」實在講度自己就是度眾生,自己真正做出好樣子來。我們看到眾生覺,想到自己有沒有覺;看到眾生迷,想到自己有沒有迷?;仡^回得快,所謂「回光返照」,我們才能得真實受用。
【射飛逐走。發(fā)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
這是惡報第四個段落「殺生之惡」?!猴w』是飛鳥,『走』是獸類,『蟄』是還沒有出生的小動物,『棲』是棲息,像鳥棲息在樹枝,獸棲息在洞穴。『傷胎破卵』,「胎」是走獸,「卵」是飛禽。殺生,古時候過游牧的生活,也是不得已的事。所以在中國,古圣先王打獵的時候有「網(wǎng)開三面」,這是仁慈,絕對不是把這些禽獸一網(wǎng)打盡。那個心、行為,設身處地的想想,別人傷害我的時候,我們心里是什麼滋味?別人殺害我們的親屬,甚至於殺害我們自己身體,決定是懷著深仇大恨,報復的心理永遠不會消失。
學佛的人都明了,人不是死了就完了。如果死了就了了,這個事情就好辦。現(xiàn)代的人迷信科學,說信仰宗教的人是迷信,這個話實在是太武斷了。我們冷靜思惟,這個話講不通。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真理。你心里面想神,就有神出現(xiàn);你心里面想鬼,就有鬼出現(xiàn),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有許多的念頭,我們自己都不能夠覺察。微細的念頭從哪里來的?無量劫以來累積來的。佛給我們說得好,阿賴耶識就像一個倉庫一樣,無量劫來你的念頭統(tǒng)統(tǒng)在里面落下了種子,種子遇緣就起現(xiàn)行,非常微細。十法界從哪里來的?從心想生。我不想,有沒有這個事實?還是照樣有。我不想是我現(xiàn)在沒想,我這一生沒有想,前生有沒有想?
現(xiàn)在人迷信科學,不相信天地鬼神的報應。而實際上在西方世界,鬼神報應的事情,我們常常聽說,常常在報紙新聞里面看到。他們也報導,這是科學不能理解的??茖W不能理解的事情多了,這就說明科學并不是萬能,科學還沒有達到究竟圓滿,今天還在摸索,還在推測。知識的領域是沒有邊際的,今天科學的成就是有界限的。不僅是佛法,所有的宗教家都具有真實智慧,許許多多宗教家都有相當深度的定功。雖然他不是像禪宗盤腿面壁,但是他心地清凈,清心寡欲,對於世間名聞利養(yǎng)、五欲六塵看得非常淡薄。這種人就有定功,定是清凈心,清凈心就能夠突破時空的障礙,六道里面他能看得到天道,他能看到鬼道,他能夠看到地獄道。這是什麼?時空的維次突破了。功夫愈深,突破的層面愈大,愈深愈廣,深廣無際。佛法的殊勝,佛的定功達到究竟處,時空的維次破盡了。
佛告訴我們,這種功夫、這樣的見解智慧,不是他獨有的,他也不能夠獨占,他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佛法講是平等的。問題是你現(xiàn)在的心是亂的,只要你能夠恢復平靜,也像他一樣清凈到極處,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就明了了。所以佛菩薩跟我們說的,都叫我們去證明、證實,我們可以證實他說的不是假的。怎樣證實?「息滅貪瞋癡,勤修戒定慧」,你就了解事實真相,了解六道里面因果報應,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人不但不能殺害眾生,戒經上常常勸導我們,惱害眾生都不可以,無意尚且不可以,何況有意?起心動念,都有報應,善因善果,惡因惡報;明白這個道理之後,自自然然他就斷惡修善了。
人生在世間,上古時代他們就懂得選擇居住的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什麼是好環(huán)境?諺語常講:「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是我們選擇生活環(huán)境的指標。哪個地方是好環(huán)境?人和,這個地方的人和睦,這個地方的人和善,這個地方的人仁慈,不傷害眾生。
前些年我初到澳洲,聽說澳洲人愛護動植物。修公路要砍樹,看到樹上有鳥窩,這個樹就不能砍,要等鳥長大,等牠飛走再砍,有的時候等好幾個月,我們聽了深受感動。其他地方,好像這是公家的工程,哪里顧及這個。所以從這個地方來觀察,你就曉得那個地方人的愛心,對動植物尚且如此,那何況對人?所以這個地方是好的生活環(huán)境。那個時候館長和我們一道到澳洲去參學,館長看了之後,她說這才是真正的人間天堂,非常羨慕。她感嘆的說,可惜她在美國投資了,在美國建了道場。
所以我們選擇生活環(huán)境,選擇居處,第一個條件是人和,這個地方的人非常善良,非常和睦。在虛空法界里面人和達到至善,諸佛都贊嘆給我們介紹是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是上善,不是普通的善。我們要想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自己要想想是不是做到了上善?如果做到上善,那就是四十八愿第十八愿講的十念一念必定往生凈土。如果不是上善,起心動念還是惡念,言語造作還是惡行,自私自利,貪瞋癡慢,這樣的人念佛,一天念十萬聲也不能往生。這個話不是我說的,古來祖師大德說的,人家講:「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
所以《無量壽經》往生的條件說得很清楚,上品、中品、下品,講「三輩往生」是上中下三輩,都是說相同的八個字,「發(fā)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八個字就是「止於至善」。什麼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正的善心?!队^無量壽佛經》上世尊給我們講的菩提心,「至誠心」是真誠到極處,我們有沒有發(fā)這個心?要用這個真誠心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決定沒有欺騙,這是真誠,決定沒有虛偽?!干钚摹?,深心是真誠心的自受用,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離一切相才是深心。古人有解釋「好德好善」,這是深心。什麼是德?離一切妄想分別執(zhí)著是德。什麼是善?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是善,有這個心。第三個是「回向發(fā)愿心」,要把你的善心善行落實,落實才是發(fā)愿回向。
沒有菩提心,一向專念也不能往生。往生的條件你只具備了一半,你還缺一半,你怎麼能往生?換句話說,菩提心具足了,就決定有資格往生。後面為什麼還要一向專念?你要不一向專念,我有這個資格,我不想去,那也沒辦法!所以「發(fā)菩提心」是你的條件具足了,「一向專念」是我愿意去,我有條件又愿意去,那當然就往生了。因此蕅益大師在《要解》里面給我們說得好,「能不能往生,全在信愿之有無」,信愿是什麼?信愿就是菩提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正的條件是菩提心;「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淺深」,他這兩句話說得好。
真正發(fā)菩提心的人,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依照慈云灌頂法師教給我們「十念法」就可以了。早晨念十念,灌頂法師教給人的一念是一口氣,一口氣里面佛號多少不拘,念十口氣,這個時間不長;晚上在睡覺之前也修十念法,這個人決定往生。符合經典里面的教導,不間斷,每天都做,一天不缺,一生不間斷。這個十念法好,時間短,你念佛的時候,「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
我教給同修用的「十念法」是十句佛號,更簡單,更容易受持,一天修九次,有許許多多同修用這個方法。這對於工作繁忙的人,不耽誤他的工作,效果很殊勝,這都是說明發(fā)心重要。唯有發(fā)心念佛才能往生,要斷惡修善,知道什麼是惡的根本,什麼是善的根本。會修的人從根本修,根本是心,是一個善良的心,真誠心、清凈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這是至善。以這個至善的心,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那叫修一切善。
不但是動物,連植物都不可以傷害。佛家戒經里面講得很清楚,「清凈比丘,不踏生草」,草長得很茂盛,你從它上面經過踏它,你就不仁慈,你沒有慈悲心;花開得很好,你把它摘下來,沒有慈悲心。所以戒經上告訴我們,有路一定要走路,不能夠走到草地上;除非這個地方你必須通過,又沒有道路,行,這是開緣。如果這個地方有路,你再踏生草,你就破戒,你就傷了慈悲心。這些微細小小戒,幾個人還記得?還個人還能遵守?草木尚且愛護,那動物哪有不愛護的道理!
我們今天采取素食,這是大善,不跟一切眾生結怨仇??墒窃陲嬍车臅r候,有意無意的傷害一些小動物,還使一些動物生煩惱,我們立刻要警覺到,這是我們的過失;知道懺悔,知道改過,這樣就好。
【愿人有失。毀人成功?!?
從這以下有八節(jié),都是說的「柔惡」,剛柔兩種。注解里面告訴我們,「人之有失」,這是一樁不幸的事情;這個「失」是有過失,或者是遇到了損失。人在遭遇到這些不幸事情的時候,賢人君子看到了、聽到了,總是有憐憫之心,決定不會幸災樂禍,這種心理是不善的。太上在此地告訴我們,這個也是惡,雖然沒有在行為上,這個起心動念就不善了。一個人在世間,災禍是不能夠避免的,這是什麼原因?無量劫來,六道眾生起心動念、造作行為,決定是惡多善少。我們在佛教典籍里面,最常讀的《百法明門論》里面告訴我們,眾生煩惱的心所有二十六種,善心所只有十一種,可見得煩惱是惡心所比善心所多了一倍還要超過。又何況惡的習氣勝過善的習氣,所以如果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沒有好的修持功夫,「起心動念,無不是罪」,《地藏經》上說的話是真實的。
不但佛法如是說,其他宗教里面也是這個說法,也是同樣的看法,所以幸災樂禍是很不好的一個習氣??吹絼e人有難,看到別人有不幸了,他在那里拍掌大笑。這些情形,從小朋友就可以看見,對於人的成就、善行,贊嘆得少;看到人家有不幸的時候,表現(xiàn)出這種心態(tài),很多很多!我們自己細細的想一想,自己在童年的時候,在做學生時代的時候,是不是常常有這個現(xiàn)象?當我們自己遇到不幸的時候,別人用這種心態(tài)來看我們,我們自己作何感想?能夠想到這一層,才知道惡作劇對人心靈、精神上的傷害,這是我們不應該做的。
『毀人成功』,「毀」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毀壞,一個是毀謗。「成功」,功不論大小。在經營的人都希望他有成就,尤其這種功是為社會、是為眾生的,固然這里面因緣非常復雜,個人經營的事業(yè),哪一個不希望有成就?我們要是毀壞,這是造業(yè)。事業(yè)的成就必有前因,毀壞的人只是做增上緣,幫助他也是增上緣,毀壞他還是增上緣。實在講對於經營事業(yè)的人,究竟有多麼大的傷害,阻撓是有的,破壞在佛法里面講是不可能的。你把他的成就延緩,這個有可能;真正是阻擋,不可能,那違背因果定律了。所以真正通達因果報應的道理與事實真相,人心就平了。他過去種的善因,這一生當中一定有善的果報;現(xiàn)前善的果報被人障礙了,也許五年、十年之後,他善果報還是會現(xiàn)行,這個道理要懂。
如果我們以善行,成人之善,成人之美,這是我們自己的修德,何必去造業(yè)?成人之惡,這是造業(yè)!障礙別人的好事,幫助別人的惡事,我們自己在造業(yè)了。如果人家這樁事情是造福社會的,是有益於眾生的,那你就要看影響的大小,影響時間的長短;如果影響的面大,時間長,這個罪業(yè)就造重了。千萬不要認為,我們自己有意無意造的這個業(yè),大概是不會太嚴重,那是我們自己想錯了;想錯了,往往就做錯了,到自己果報現(xiàn)前的時候,後悔莫及。所以一定要有慈悲心,要有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起心動念要常常知道省察,我應不應該有這個念頭?應不應該說這些話?應不應該做這個事情?下面一句:
【危人自安。減人自益?!?
這個意思都很明顯,都不難懂,而且常常是我們所犯的。遇到有危險的事情,總是叫別人去,有利益的事情,總是希望自己多占一點便宜?!簻p人自益』就是損人利己,都是錯誤的觀念。這個注解第一句說得好,「千經萬典,只論個心字」,這不僅在佛教,所有一切宗教,說實在的話,都論一個「心」字。宗教能不能夠和睦相處?族群能不能夠團結?從佛法的理論來講,決定是可能的,決定是肯定的,只要大家覺悟了,只要大家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可以說世間許許多多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學說,正如我們站在各個不同的方位看一樁事情;事情只是一樁,我們站的方位不相同,所以大家看的不一樣,其實是一樁事情。譬如這個茶杯蓋,我們這邊拿著,你們兩邊的人看,這邊人看是突出來的,那邊人看是凹進去的,那兩個人要爭論了,永遠誰也不服誰,因為沒有看到完整的。再翻個面掉過頭來看,大家的問題不都解決了嗎?每一個宗教里面看的神、看的上帝就是這麼回事情,其實是一個。
佛法講得圓,講得透徹,佛給我們講到最極究竟處,「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個心,一個智慧。所以佛告訴我們事實真相,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這不就全部都包括了。這個事是真的,《華嚴經》上說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唯心所現(xiàn),唯識所變」,「心」是自己的心,「識」是自己的識,離開「心識」無有一法可得。所以佛法講到真諦都說自性,三寶講自性三寶,念佛的人講自性彌陀,自性凈土。我們這個世界,你要是明白這句話的道理,豈不是自性娑婆,自性釋迦。延申到其他的宗教,你也就懂得自性上帝,自性基督,你就恍然大悟,一切妄想分別執(zhí)著就放下了。
妄想分別執(zhí)著從哪里來的?只看到局部,沒有看到圓滿,是從這里發(fā)生的。這個我們叫誤會,佛法里面說偏見,沒有見到圓滿。所以佛法的教學是圓滿的,不是偏在一邊的,這才能夠解決一切問題。佛法講修行證果和證道,果跟道就是事實真相;真相明白了,妄想分別執(zhí)著盡了。可是怎樣了解事實真相?必須要破妄想分別執(zhí)著;換句話說,妄想分別執(zhí)著要放下,愈淡薄你明了的事實真相就愈多,愈深入。堅固的執(zhí)著,嚴重的分別,障礙我們的智慧。智慧是本有的,不是從外面帶來的。智慧是能證,法界(也就是事實真相)是所證,能所是一,不是二。這個境界是諸佛如來果地上的境界,佛為我們說出這是他證得的,勉勵我們自己也要證得,這樣才能得真實的利益,真實的受用。
從這些地方我們才真正體會到,諸佛如來他們?yōu)槭颤N要幫助一切眾生,而且是無私的、無條件的幫助一切眾生。這是我們凡夫無法理解的,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體,大乘經上講的「法身」,一個法身,像我們的身體一個身體。一個身體有一部分有痛癢了,有麻木了,其他的部分要不要幫助它?我們左手這個地方麻木了,右手自自然然去幫助它,還要談條件嗎?還要索取代價嗎?佛知道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體,所以無條件的去幫助他,這才說出利益眾生就是真正利益自己。但是一切眾生無量劫來墮在妄想分別執(zhí)著,不了解事實真相,不知道法界是一個整體,所以看到左手有痛苦,右手不肯幫助它,幫助它要談條件,要代價,要問:「我為什麼要幫助你」?不知道是一體。
佛家講:「無上菩提,究竟圓滿」,就是真正徹底明了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體,「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這些過失自自然然就沒有了;不了解事實真相,才會產生這些過失。所以佛教導我們認識事實真相,才知道怎樣幫助自己,怎樣使自己得到真實的利益;沒有別的,就是全心全力幫助這個社會,幫助一切眾生。
確實有一些迷失自性的眾生,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佛菩薩在所有一切幫助當中,最重要的是幫助眾生明了事實真相,這是我們在經典上常??吹降模鎸嵉拇缺?,無盡的慈悲。我們自己修學、修養(yǎng),也是以這個為中心,這個方向目標就正確了,這一生才可能得到成就。方向目標錯了,在大乘佛法里面講不相應,所成就的不是佛法而是世法。佛法是覺,世法是迷,不同地方在此地。
【以惡易好。以私廢公?!?
【竊人之能。蔽人之善?!?
這些事情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容易犯,所謂「挑剔」。無論在什麼樣的場合,在什麼樣的環(huán)境當中,覺悟的人跟不覺悟的人的差別,就在此地。覺悟的人是為眾生活在這個世間,迷惑的人是為自己利益活在這個世間。為自己利益活在這個世間,當然他要受輪回果報,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六道輪回是他的家。如果為眾生活著的,一切為眾生,六道跟他就不相干了。所以迷的人,無論在什麼環(huán)境當中,遇到好的總是要自己占有,把次一等的、不好的推給別人。我們很冷靜的觀察,就能看到。
看到之後,回頭想一想,我們自己處事待人接物又如何?有沒有犯這個惡?所以冷靜想一想,自己就明白了。我們是輪回中人,還是真的所謂極樂世界的人?如果真的是極樂世界的人,到這個輪回里面來是幫助別人的,所謂救度一切眾生。救度一切眾生,要拿行為表現(xiàn)給人看,世間人貪愛,我們施舍;世間人要好的,我們要不好的;樣樣東西你們不要的,我要;你們要的,盡量的供養(yǎng)你們。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僧團里面出家人穿的衣服叫「糞掃衣」。什麼叫糞掃衣?人家穿破舊的衣服不要了,丟到垃圾堆,出家人把它撿起來,還可以用的,一塊一塊剪下來,裁下來,拼拼湊湊這樣縫成一件衣。所以我們看出家人披衣一塊一塊的,那一塊是什麼?是到處撿來的。因此質料不一樣,顏色也不一樣,穿起來很難看,必須重新染一染,所以叫「染色衣」。這是世尊、佛菩薩做了榜樣給我們看,教化世人,這一個惡的習氣才能夠斷絕。
『以私廢公』,也是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有一點地位,有一點權勢,就盡量來利用,利用自己的權勢,求取自己的利益。賄賂,不錯,是人家送來的,接受賄賂在佛法里面是盜戒,「我沒有去偷盜,是他送來的」,他不是甘心情愿送來的,他是有求於你,不得已而送來的,這是犯盜戒。盜的手段很多,方法很多;換句話說,凡是不應該得到的,無論用什麼手段,你得到了都叫盜戒,偷盜戒。
「以私廢公,以惡易好」,要看這個事情的大小,影響面廣狹、影響的時間長短來結罪。所以在佛門里面,前面我們曾經讀到「壅塞方術」,我跟諸位報告過,幾乎每一句都有連帶關系。
像我們現(xiàn)在流通佛法,無論是流通經書,流通錄像帶,我們以這個做例子。這些事情大眾委托你去辦,涉及到錢財,你如果偷工減料,在這里面以這些財物據(jù)為己有,這個罪過已經很重。我們印書,你有沒有認真去選紙張,有沒有認真去想一想。考量有很多方面,如果希望這本書能夠傳之久遠,那你一定要想到紙張要好,要能夠保存年代久。西方人的紙張,現(xiàn)在高級的是圣經紙,可以保存兩百年;通常一般的紙張,它的壽命頂多是一百年,到那個時候這個紙變成粉了。但是中國的紙張沒有外國紙張那麼好看,可是耐久,中國的毛邊紙可以保存五百年,中國的宣紙、連史紙,都可以保存一千年。連史紙不知道你們懂不懂?連史紙很薄很軟。我們要印書,有沒有考量到這些地方。如果這是善本,希望它保存永久,這個書給誰?給圖書館收藏,這是傳之永久,我們對紙張就要考慮,不能計較成本。如果是為普及,這是為宣傳,希望很多人都能夠得到,紙張差一點沒有關系,量要大。所以要考量重點擺在那里,我們要怎樣去做,一定要做到盡善盡美,人家拿在手上能生歡喜心。用錢,一分一毫都不能夠糟蹋,糟蹋都是造罪業(yè),所以公私要分辨得很清楚。
佛祖不但教我們要修福,最重要的要惜福。這個世間知道修福的人,有;知道惜福的人太少太少了??梢哉f在開發(fā)中的國家懂得惜福的人愈來愈少,未開發(fā)的那些地區(qū),懂得惜福的人很多。為什麼?物資非常缺乏,所以對於物力還能夠愛惜,這些道理我們要懂?!秴R編》里面的注解舉了個例子,「以惡易好,如鐵易金,石易玉」,這些事情多了。尤其現(xiàn)在的商場,這個還沒有什麼,把鐵鍍成金,當作金子騙人,把石頭當作玉騙人;人家歡喜買玉,騙他也無所謂,反正他有錢。可是造業(yè)最深重的是造些假藥,這個罪過重,這是眼前雖然圖一點點小利,決定墮阿鼻地獄。你賣假藥,你是害命,這個罪過大了。凡是於眾生百姓生計的這一方面,你要是「以惡易好」,這個罪就特別重。因為它是生活所必需的,生命所依靠的,修德都要從這個地方來做功夫。
此地引四祖一段話,這是禪宗的,「境緣無好丑,好丑從心起,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佛法修的是什麼?清凈心,平等心。你的心里面還有好丑,還有好惡,這是你的煩惱現(xiàn)前,自己一定要覺悟,這在造業(yè)。
這里還有一段故事,元曉法師是韓國的一位高僧,唐朝時候人,這也是凈土宗的大德,他到中國來尋師訪友,吃了不少苦頭。夜晚睡在郊外墳地,半夜渴的時候沒水喝,看到坐的旁邊有水,他把這個水捧起來喝。到第二天早晨天亮的時候,起來一看,這是死屍流下來的水。他這時一看到這個,心里就覺得惡心。然後就豁然大悟,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美惡自我,何關水乎?」他喝的時候不曉得,以為是泉水,喝得非常舒服。第二天早晨一看,不對,是死屍流的,泡在水里,從這個地方覺悟,一切唯心造,你的心是清凈平等,死屍的水也是很好喝。
所以「以私廢公」,完全顧慮到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方便,不顧大眾,自己多一分方便,大眾就受一分損害。這個地方,我們要建立一個概念,我們是學佛,還是愿意繼續(xù)不斷再去當凡夫?如果愿意學佛,要作佛,眾生第一,一切為眾生,舍己為人,活在世間都是為眾生。一定要讀經,要解義,要依教奉行,在生活當中去修,離開生活沒有地方修行。修行,就是我們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把我們錯誤的想法、看法、作法修正過來,這叫修行。諸佛如來所表現(xiàn)的完全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最完美的德行,沒有一絲毫缺陷。我們凡夫沒有見性,沒有見性就學佛菩薩那種行為。學佛菩薩,我們要記住,不是跟那個人學,他的行為是自性自然的流露,我們跟他學,就是我們自性的流露,所以要懂得這個道理。佛法決不是牽著鼻子跟他走,不是的,那個錯誤了。是他見性了,我們沒有見性,我們學他這個模樣,自己會見性。所以一定要放下自己的成見,放下自己的見解,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聽從佛的教誨這叫皈依。從哪里皈?自己要曉得。從自己妄想分別執(zhí)著、從自己錯誤的想法看法回過頭來皈依,依佛菩薩的教誨。我們初學佛,沒有見性,一定要用這個方法。下面一句:
【竊人之能。蔽人之善?!?
『竊』是偷竊。這個例子舉得很好,譬如「竊人之文,以為己作」。這個事情自古以來也常見,別人寫的文章,據(jù)為己有,把人家的名字去掉,用自己的名字來發(fā)表,人家辛辛苦苦經多少年的研究,發(fā)表一篇論文,結果被別人竊取了。我在美國洛杉磯就見過,趙立本居士是個大學教授,多少年努力辛苦,寫出幾篇論文,結果發(fā)表一看,不是他的名字,別人的名字。所以他非常不平,以後工作辭掉了,去開餐館,他把這個事情告訴我。諸如這一類的,冒別人的功勞,古今中外,我們在歷史上都看到,這是自欺欺人。我們仔細觀察,看看他有沒有好的結果?大部分晚年都遭遇到果報,縱然這一生當中沒有敗露,《感應篇》里面講得好,你能夠瞞得過人,瞞不了天地鬼神;天地鬼神真有,不是假的,那不是嚇人的。這些道理事實,我們都要懂得。
尤其我們生在現(xiàn)前這個時代,諸位只要冷靜觀察各個方面資訊的報導,我們就明了我們現(xiàn)在處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災難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嚴重,我們還不覺悟,還在那里造孽,後果不堪設想,而且這個後果會很快就要到臨。我們生在這個時候是共業(yè)所感,我們能幸免嗎?如果要求幸免的心,有這種念頭,那也是個錯誤。我們很清楚,不可能幸免,我們怎麼辦?我們一定順從佛菩薩的教誨,活著一天,這一天積功累德,斷惡修善,不怕死。人哪個沒死?死很平常,問題是死了以後到哪里去。世間人不懂,我們懂,抓緊機會斷惡修善,你就決定正確了。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要搞清楚,利益社會、利益眾生的是善,利益自己的是惡,一定要把它搞清楚,全心全力為社會、為眾生,舍己為人,為他們服務。你誠心誠意為他服務,他未必感謝你,可是我們知道應該要做的,一定要做。我們并不求人家感激,只把我們自己本分的事情做好,我們本分事情就是舍己為人,為眾生服務。
在服務里面,最重要的一個項目是幫助別人覺悟,幫助別人斷惡修善,幫助別人破迷開悟。我們能這樣做,這是真正佛弟子,真正的菩薩道。所以經不可以不讀,理不能夠不解,明白這個道理之後,一定要依教奉行。
【形人之丑。訐人之私?!?
《匯編》注解里面第一段說得非常好,「人之丑行,所謂言之辱而不可聞於人者也。爾乃形容暴露之,則厚道既傷,陰騭隨捐矣。」這一段已經把惡作都給我們說出來了。古人常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試問世間人,哪一個人沒有過失?誰沒有私隱?所以揭露別人的丑行、私隱,這是最不道德的事情。一般講最傷感情的事情,喪失自己的厚道,喪失自己的陰德,而跟人結下了深仇大恨,這個我們要知道。言語傷人往往在不知不覺之中,結下來深仇大恨,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從前讀書人知道,都能夠謹守。古德講修行人最大的忌諱就是說別人的好丑,乃至於一切世事與自己不相干的?!缚诓豢烧f,心不可思,但口說心思,便是昧了自己」,這個昧就是昧了自己的良心。後面說得好,「若專鏈心,恒搜己過,哪得有功夫管他家屋里事」,這就是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他不是沒有眼睛,不是看不見,是沒有時間問別人的過失,自己一身罪業(yè),一身過失,改過自新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管別人的事情!
所以一個修行人,在一生當中道業(yè)有沒有成就,這是個關鍵。喜歡說別人過失,喜歡打聽別人過失,這種人決定不是修行人,這種人決定是三途的人。所以我們自己在六道里,將來的前途如何,自己心里比什麼都清楚,比什麼都明白。過去有人問我:「我會不會墮地獄」?我回答他這個話不必問我,你自己好好檢點檢點就知道了?!栋l(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給我們所說的毀謗三寶,毀謗修行人,毀謗之罪都在阿鼻地獄,我們要相信。破和合僧,破壞道場,尤其是一個正法的道場,你一個念頭贊嘆,得無量無邊的福報;一個惡念的毀謗、嫉妒、障礙,造阿鼻地獄罪業(yè)。禍??傇谝荒钪g,人就是這麼愚癡。
我們想想,我們自己有沒有造作這個罪業(yè)?自己不是圣賢,必定有造作,只是輕重大小有差別。學佛的人,甚至於出家的人,埋怨釋迦牟尼佛,批評祖師大德,多得是。批評經教,批評古大德的言論著作,我們常??吹?。而沒有去深思,不必說佛經了,古德語錄里他說的這些話,他為什麼要這樣說?他對什麼人說?他說的用意何在?我們沒有去深刻的求了解,任意加批評,就造罪業(yè)。我們不了解人家的用心,不了解當時的環(huán)境,佛說法,佛常常告訴我們「佛無有法可說」,祖師大德也無法可說。為什麼說法?替眾生治病,所以說法他一定有對象,那個對象是什麼毛病,對象執(zhí)著空,佛菩薩就說有;對象執(zhí)著有,佛菩薩就說空,所謂說法無非是對治毛病,把他的妄想執(zhí)著打掉而已。其實他哪里有法好說,何嘗說過一句法,破一切眾生執(zhí)著而已。而我們後學的人很糟糕,把佛那些說法就當作證詞來審判他,說他說錯了。不但自己犯了大病,在這些地方生起妄想分別執(zhí)著,還叫一些人來附和,叫一些人生起妄想分別執(zhí)著,你說這個罪過重不重?
我們今天學佛稍稍明白一點意思,諸佛是隨類化身,沒有一定的身相,隨機說法,無有定法可說;說真的話,無有法可說。所以佛在《般若經》上說,有人以為佛說法了,這就叫謗佛,何況其他。你要說佛有法可說,已經就謗佛了,這個意思很深很深。讀《般若經》的人多,都沒有想到佛這個教訓,佛為我們大家的申明,世間人的言行,我們都不能夠批評,最好是不批評。所以古德、儒家教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儒家教世人,不合禮的不能看、不能聽、不能說。
天主教里面,我看到他們所讀的經,也是這個說法。這段感謝經里面幾句話說得很好,「主扶救我」,我們很容易被一切人事物迷惑,喪失了理性,求上帝幫助,「俾知痛悔改過,專心憶主」,我們念佛,他們念上帝,念要專念,專念就產生效果?!肝倚囊炎恪?,這是知足?!覆粓D外物」,對於其他的一切人事物都能夠放得下?!钢髟涛摇?,原本教我們,「毋聽淫聲,毋視邪色,毋道非禮之言,毋取非義之物,毋踐非禮之地,心毋妄思,意毋妄動」。你看看人家所講的,我們跟外教少接觸,接觸之後,我們會五體投地,他們如果能夠依教奉行,這是世間的大圣大賢。
天主教里面我看到很多句子,要求信徒要做社會的好榜樣,跟我們提出的「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完全相同。我們凈宗講「信愿行」,他也講信愿行,他們有三德│信德、望德、愛德,望是希求,信德是「信」,望德是「愿」,愛德是愛天主、愛人如己,這是「行」,他們也有信愿行。我們講六波羅蜜,他們講四條,四種樞紐的德行是「智、義、節(jié)、勇」。智是智慧;義是布施,不希求回報;節(jié)就是忍辱;勇是持戒,勇於改過自新,他們也都有。和平禱詞里尤其殊勝,非常感動,它能成為世界大宗教,擁有那麼多人的信仰,有它的道理。我們今天講學佛,實實在在跟人家比,遠遠落在人家後面,人家決定能升天,我們落阿鼻地獄,這是我們要深思反省檢點。他們早晚祈禱,他們有早晚課,早晚祈禱,時時刻刻省察檢點自己的過失,改正自己的過失,比我們認真。佛陀雖然有非常殊勝的教誨,可是在末法時期多數(shù)流於形式,所以「信解行證」這四個字有名無實。
所以我常常提醒同學們,我們死了以後往哪里去?不要以為自己很年輕,「黃泉路上無老少」。尤其現(xiàn)在世間災難很多,你看最近臺灣的地震,幾秒鐘的時間,一家人都死了,我們看到還不能警惕?所以印祖指示人,大眾學佛要把「死」字貼在額頭上,常常要問問自己,怎麼辦?要真干。實在講我們很想真干,為什麼自己毛病習氣改不過來?不是不想改,真想改。我們在大乘經念了很多,仔細思惟改不過來是聞經太少,我們聞法的時間太少。
居士林老林長陳光別居士,最後這四年,他聽錄影帶,每天聽八個小時,四年沒有間斷,每一部經都聽很多遍,這是佛家講的「一門深入,長時薰習」,他成功了。他的成功,他抓住了機會,深入經藏,學這一部經。一部經要緊是深入,要能透徹了解經義,我們的信心愿心才生得起來,然後把自己過去的妄想習氣才能夠糾正過來,這叫真修。時間不算太長,四年的時間,一天用八個小時,這個也是示現(xiàn)給我們看的,八十多歲的老人開始用功還來得及。他本來早兩年就求往生了,為了護持居士林,多住兩年。由此可知,這種聞薰的功夫,兩年就能成就。
由此可知,我們今天的毛病就是不肯真干,過失在自己。我們沒有把自私自利忘掉,沒有把「貪瞋癡慢」舍棄,對於佛陀的教誨若有若無,讀誦的時候好像有悟,境界現(xiàn)前忘得乾乾凈凈,一切還是隨順煩惱,還是隨順習氣。所以我們晚課認真去思惟、去反省,這一天有多少過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一天當中想了幾樁好事情,做了幾樁好事情,兩相一比較就知道了,我們應該往哪里去,這個事情哪里要問別人!所以真正覺悟的人,自己改過自新是我們第一樁緊急的事情。如果起心動念,還去求別人的過失,就是我們自己最大的過失,沒有比這個罪更重的,這個心濁惡到極處。今天的社會為什麼敗壞到這樣的地步,就是整個社會大眾人人都學會批評別人,輕慢別人,所以才感召這個報應。
我們看看諸佛的凈土,世尊給我們說,那個社會是人人彼此互相贊嘆,沒有攻訐別人。我們再看看基督教、天主教的經典,他們經典里面所形容的天堂,也是一片贊美的音聲,沒有毀謗,沒有攻訐,值得我們深思,值得我們反省。
這兩句教訓我們要常常記住,決定不能犯。如果犯了這個過失,念佛決定不能往生,為什麼?你是惡人,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雖然念佛,念得很不錯,念得很多,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二十萬聲佛號,但是你心惡,你的行為惡,往生凈土的條件是「心凈則佛土凈」,心地穢惡,不能往生。
【耗人貨財?!?
【離人骨肉。侵人所愛。助人為非?!?
我們今天讀這四句。這些過失在現(xiàn)代的社會非常普遍,在佛門里面也常常見到?!汉娜素涁敗?,注解里注得很多,諸位自己可以做參考;總而言之,就是不知道珍惜物力。特別是在一些已經開發(fā)中富裕的社會里,沒有過過苦的日子,不知道財物的艱難,也沒有人教導你這個事情是最折福的。學佛的人多少有一點概念,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我們這一生所受用的都是過去所修積的福報;福報畢竟是有限的,如果不懂得惜福,任意的糟蹋,隨便的濫用,你的福報就會提早耗盡了。
所以我們看到社會上許許多多人,可以說到處都能見得到,年歲老了之後,受貧窮的困苦。實在講他晚年應當享福,不應當受這個苦報,為什麼受這個苦報?年輕的時候不懂事,把福報耗盡了,所以到年老的時候求別人救濟?,F(xiàn)在這個世界許許多多國家照顧老人福利,有些地方做得很好,實在講這是治標,不是治本。如何從根本上照顧老人福利?從小教他惜福,教他節(jié)儉,這個道理幾乎所有宗教里面都說到。要節(jié)儉,要惜福,要造福,你年老的時候才有福報,你的財用不會缺乏,你會有很多年輕人照顧你。這里面的因果我們要清楚,當我們自己有能力的時候,我們不知道照顧老人,自己老的時候就沒有人照顧,這是因緣果報。我們肯用財力幫助別人,自己衰老的時候,也會有人以財力幫助你,回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尤其是道場常住物,經論里佛說得太多太多了,不知道愛惜常住物,折福比普通要超過很多很多倍。所以佛在經論上常講,什麼樣的重罪佛都有辦法幫助你,唯獨偷盜常住物,十方一切諸佛都沒有辦法救你,沒有辦法幫助你。為什麼?偷盜的那些物有主,你偷盜一個人的,你將來還一個人,這個債好還,不難!如果這個人寬宏大量說:「免了」,你就沒事了。如果是個團體,這個財物就屬於整個團體所共有的,你要偷盜它的物品,那你欠的債可麻煩了,這個團體有多少人,都是你的債主。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對於公共設施要加倍的愛護,功德最大!如果這是一個城市的公共設施,你要偷盜了,結罪是這一個城市的市民都是你的債主。如果是國家的設施更麻煩了,你要是偷盜,這個國家有多少人,那都是你的債主。像中國是個大國,人口十幾億,你要偷盜國家這些設施的話,你的債主就有十幾億,還不清!但是十幾億人還是有數(shù)量的,佛菩薩還是能幫得上忙,還是能救你。寺院常住物,佛不能救了,為什麼?寺院常住物是通十方三世的,這個麻煩就大了,這個結罪是無量無邊,所以是地獄果報。我看到居士林跟凈宗學會這邊,常常貼著《地藏經》上的一段話,警惕大家常住物千萬不可以侵犯,這個警惕做得好,許多人疏忽掉了。為常住節(jié)省,這個福報都不可思議;浪費常住,折福同樣也不可思議,這個我們要懂。養(yǎng)成節(jié)儉的習慣,養(yǎng)成愛惜人力物力的習慣,這個人就有福了。
底下一句『離人骨肉』,這個造業(yè)。現(xiàn)在這個社會離婚率非常之高,還有許多律師專門幫助人離婚的,就犯這個罪。將來他的果報是妻離子散,造什麼樣的因,必定受什麼樣的果報。挑撥是非,破壞人的家庭,破壞一個團體,佛法里面五逆罪有「破和合僧」,這三句與這個都有密切的關聯(lián)?!呵秩怂鶒邸?,別人所愛的,你在旁邊看到嫉妒,不擇手段去間離、去破壞。『助人為非』,幫助人為非作歹,古德教我們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助人為非」是成人之惡。這都是屬於大惡,果報都在地獄。
地獄也很復雜,里面受苦種類不一樣,時間長短不相同,看他造作罪業(yè)的輕重。如果他的破壞,無論是一個家庭,是一個團體,看他的影響面,如果影響面大,影響的時間久,這個罪業(yè)就重了。看破壞的是什麼人,他這個人對社會、對眾生影響的大小,影響的久遠。
《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里面,世尊給我們舉了個例子,兩個說法利生的比丘,受到別人的嫉妒。世出世法這些事情我們常見,出家人講經說法,如果法緣很勝,聽眾很多,再有皈依的多,供養(yǎng)的多,嫉妒就更多了,想種種方法來破壞,讓這些聽眾對法師喪失信心,破壞這個道場,這是斷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果報在阿鼻地獄。地獄里面感受時間長短,跟我們人間時間不一樣,現(xiàn)在人所謂「時差」。佛說以我們人間這個時間來算,他墮在地獄一千八百萬年,而實際上他在地獄里面感受那個時間是無量劫,我們常講「度日如年」。所以造作罪業(yè)很容易,時間很短暫,挑撥是非幾分鐘、幾個小時,就能把人家非常好的關系破壞了,造口業(yè)!三業(yè)里面口業(yè)最容易犯,不知道這個罪過的輕重。所以世尊在《無量壽經》給我們講善護三業(yè),把口業(yè)放在第一,第一句「善護口業(yè),不譏他過」。
別人沒有這個過失,你造作無根的謠言,破壞別人,罪過極重??v然別人有過失,你知道真的過失嗎?他真有過失嗎?菩薩、善知識接引眾生,「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甘露火王,我們看起來這個人有過失,瞋恨心那麼大,嚴重的刑罰對待眾生。他是菩薩,他用那種手段度那一類的眾生,我們凡夫哪里曉得?看那是過失。勝熱婆羅門的愚癡,伐蘇蜜多女的貪愛,這是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菩薩用貪瞋癡這個方法度眾生。我們沒有智慧,沒有法眼,看不出菩薩的用意,隨便造作口業(yè),隨便的惡意批評,間離中傷,造無量無邊罪業(yè)。
所以佛在經上勸我們,提醒我們,我們沒有證得阿羅漢的果位,見思煩惱沒斷,決定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不要相信自己的看法,不要相信自己的判斷。真正的是非善惡,我們沒有辦法明了,我們看到外面的形象,我們不知道人家的用意。學佛的人要用什麼方法處事待人接物?沒有這個能力,看到人行惡事,我們合掌念「阿彌陀佛」,這個正確。
所以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的原則,我們要記住,「禮敬諸佛,稱贊如來」。他行的是善法,與社會、與眾生有正面影響的,我們不妨贊嘆;他行的是惡法,好像對社會、對眾生有負面影響,但是我們不知道他的用意,不贊嘆,禮敬而不贊嘆。佛教給我們這個態(tài)度,我們要學會。所以善財童子參訪善知識,對於勝熱婆羅門、甘露火王,這些人好像做的是負面,他有禮敬,他沒有贊嘆。
他教給我們、示現(xiàn)給我們看的,他們所作所為諸佛如來贊嘆,手法高明,這就是「四攝法」里面的「同事攝」,我們凡夫做不到。他用的手段好像是非法,用意非常好,效果非常好,他能教人在苦難當中覺悟回頭,給他苦受,這是我們凡夫做不到的。凡夫不但做不到,我們想都想不到。眾生根性不一樣,習氣不相同,所以菩薩接引眾生的方式也就不一樣,手段也就不相同,他可以做,我們不能做。
基督教里面說耶穌被釘在十字架,我們佛法里就看得很清楚,代眾生苦布施,代眾生苦供養(yǎng)。那個害耶穌的人,判他刑的人,執(zhí)行刑法的人,我們看到這是惡人,佛菩薩看到他是善人,我們怎麼會懂?沒有一個不是善人。正如同我們在經典上念到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的身體一樣,那比耶穌釘十字架還要殘酷。耶穌釘十字架沒有什麼了不起,四個釘子釘在十字架而已,忍辱仙人被歌利王用刀一片一片割死,凌遲處死,比耶穌那個還要殘酷。忍辱仙人成佛了,忍辱仙人發(fā)愿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他。那是什麼人?釋迦牟尼佛的前世。歌利王是什麼人?佛的第一個得度的弟子憍陳如尊者。菩薩示現(xiàn),我們怎麼會知道!沒有歌利王這個緣,菩薩忍辱波羅蜜就不能圓滿,他是幫助菩薩成就圓滿波羅蜜,大功德一件,這個我們凡夫怎麼會知道!
世出世間諸法無量因緣,理太深了,事情太復雜了,不是我們凡夫智慧能理解的。所以我們信奉佛陀的教誨,老老實實依教奉行,決定遠離一切惡業(yè),積功累德,成就自己的法身慧命。這些事情別人做,我們不知道他是不是佛菩薩再來的,他是不是來度眾生的。我們自己是凡夫,決定不能造;我們要是造作,必墮地獄,這是千萬要記住的。注解內容非常豐富,諸位自己去讀。
【逞志作威。辱人求勝?!?
【敗人苗稼,破人婚姻。】
我們先看前面這兩句。《匯編》注解里面說的是「君子正直律己,和惠待人,人自畏而愛之」,到這里是一小段。這是古圣先賢教我們做人的原則,也是做人的本分。儒家將讀書人、有德行的人也分為三個等級,圣人、賢人、君子。君子之稱,就是你的學問已經有了成就,像現(xiàn)在學校讀書你已經拿到學位了,君子是最初的一個學位,像我們現(xiàn)在講的學士,大學畢業(yè)了,古時候稱為君子。他做人的標準是正直、端正,心直、行直就是佛法里常講的如理如法,合乎理論,合乎道理,合乎法度,合乎人情,「情理法」都能做得很圓融,這是對待自己,律己。對待別人是和惠,和是和平,惠就是恩惠,與人相處一定和睦,一定平等,一定肯幫助別人,這個惠就是幫助別人,能成就別人,這是君子的德行。儒如是要求,佛也如是要求。佛法里面講得更詳細,講的是「三福、六和、三學、六度」,佛家這些科目都離不開「正直和惠」這四個字。
我們學佛的同修尤其要注意,如果人都做不好,怎麼能夠成佛?太上這兩句話,實際上的意思是勸我們處世待人要謙虛,要恭敬??v然有了紛爭,我們有理,以理說服人都唯恐引起別人的怨恨,何況我們的理要是不充足,那就造罪業(yè)了。所謂仗勢欺人,這個「勢」范圍很廣,現(xiàn)在一般多半都是自以為是,所以『逞志作威』,作威作福?!喝枞饲髣佟桓豢梢粤?,刻意的侮辱別人,他為什麼要這麼做?把自己的身分抬高。我們曾經聽說過,有一些人遇到與自己身分地位相當?shù)模蛘哂斜茸约荷矸值匚灰哌^的,他在大眾之下批評侮辱。他的目的何在?叫別人看到自己比他們都高。這個作法,實際上只能夠自欺欺人。真正有德行、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看見了,聽到了,就明白了,你將來的前途,人家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實在講,這是自己侮辱自己,別人有沒有受到損害?沒有。
注解里面說「若動逞威棱」,以行動逞威作福,凌駕於人,「即有懾服,而人不懷德,何以居人上乎」。這種行為,縱然別人表面上對你這個威德好像服了,其實那個心不服。這樣你怎麼能夠領導別人?你怎麼能夠去領眾?一個成功的領袖人物,一定是非常謙虛,懂得忍讓,以禮待人。這個地方講得好,以正直對自己,以和惠對別人,這種人無論在世法、在佛法里面,決定成就。儒家講的「正心、誠意」,遵守圣賢的教誨,圣賢人對一切眾生基本的教導,幾乎是相通的;儒家教人守禮,「仁、義、禮、智、信」,儒家講五個字,這是做人的基礎,做人的根本,能夠遵守,就是正直對待自己。佛家講五戒,天主教、基督教《新舊約》里面講的十誡。
十誡里面,前面的三條是侍奉上帝。我讀過,我們佛法里面講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它就是這個意思。不過他們對的是對上帝,對上帝不懷疑,敬仰上帝的心不夾雜、不間斷。第四條是孝順父母,後面就是佛家講的五戒。五戒我們佛家講「不殺生」,他講不殺人,這個不一樣;我們的范圍大,他的范圍窄小,只是講不殺人。其余的「不邪淫、不偷盜、不飲酒」都有。他們酒是允許可以飲的,但是決定禁止酗酒,決定禁止醉酒;你可以飲酒,不能喝醉。所以我們看到世出世間這些圣賢教化眾生,總原則、總綱領都相同的,違背這是大惡。
和惠待人,佛給我們制定對待一切眾生以「六和」、「六度」,佛家講得非常具體。尤其是以「六和」做基礎,我們今天為什麼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就是「見和同解」這一條做不到;這一條做不到,往後統(tǒng)統(tǒng)都做不到。為什麼諸佛菩薩做得那麼完善?他第一條做到了。第一條很難,就是你的見解、你的想法看法是相同的。跟誰相同?跟諸佛菩薩相同。諸佛菩薩對宇宙眾生的想法看法是一體的,現(xiàn)代人講的一個生命共同體,所以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的清凈法身。我們沒有這個觀念,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各人有各人的看法,總不能夠等同。真正覺悟了的人,見才能夠同解。
可是佛法教初學,那就要受過很好的教育。教初學在什麼時候?兒童的時候;成年之後,沒有法子教了。古人明白這個道理,教人一定在孩童的時候,在這紮根。他天真爛漫,他能聽話,你可以逼迫他,塑造他的模型,容易!人長大了,他有他自己的想法,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不會接受別人的意見,那就沒有法子教了。我們過去跟李老師學習的時代,老師常講真正教學是在童子,二十歲以前,這是正規(guī)的教育;從二十歲到四十歲,這個階段是補習教育;四十歲以後就不能教了,那個人已經定型,什麼都隨順了,縱然他有惡業(yè)惡行,也只好隨順,不能跟他結怨仇。四十之前還可以勸導勸導,四十以後不可以了,只會給人結怨仇。能夠接受別人勸告的,那是善根非常深厚的人,沒有深厚善根,四十以上他還會聽你勸告嗎?不能接受。這些道理我們都要懂得。你作惡,你做錯事,不敢講你,隨你去!在這個地方修我們自己的忍辱波羅蜜。古人都是經驗之談。
所以我們對人、愛護別人,特別是童年,要好好的教導他,這是真正的愛護,真正的慈悲??墒墙裉爝@個社會非常非常困難,他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是不善的,所以教一個人學好,真的比登天還難。你的家庭教育再好,小孩一出家門接觸社會,社會是個大染缸,你說他不被污染,那個人是佛菩薩再來,決定不是凡夫。凡夫不受社會污染,不可能!社會教育崩潰了,何況今天家庭教育也沒有了。
所以自古以來東方西方講的預言,我們這個時代要遭劫難,我相信,我完全肯定。我不是相信他們那些預言,我看到現(xiàn)在社會教學的狀況。你看看現(xiàn)在年輕人,他想的是什麼?他說的是什麼?他表現(xiàn)的是什麼?我們就很清楚、很明白,這是非常不吉祥的預兆?,F(xiàn)在人看不出來,沒有讀古書。為什麼說讀古書的人就會看出來?讀古書是吸收古人的經驗,他們一生的經驗。換句話說,增長我們的見識,你看東西就能看得遠、看得深、看得廣。我們中國人講史實,讀歷史就是吸收古人的那種經驗常識。經是長學問,是智慧、定慧,讀歷史是長見識。見識的依據(jù)是什麼?就是因果。所以中國一部《二十五史》,就是講的因果報應,幾千年記載,善因善果,惡因惡報。你真正通達明白了,你看看現(xiàn)代人造的是什麼業(yè)?他想的是什麼?意業(yè)。說的是什麼?口業(yè)。一舉一動是身業(yè)?!干碚Z意」三業(yè)都不善,會有好果報,這是佛經常講的「無有是處」,這個一點迷信都沒有。
中外這些預言提供我們做參考,提起我們高度的警覺,我們再冷眼細觀這個社會現(xiàn)象,就知道了,這個大災難不能避免。怎樣避免?除非一切眾生都能夠覺悟,都能夠回頭,斷惡修善,這個災難就化解了。但這個事情不可能,做不到!所以佛菩薩教我們自度,我們幫不了別人忙,要幫自己的忙。一個人回頭,一個人得度;十個人回頭,十個人得度。佛度有緣人,誰肯聽佛陀的教誨,誰肯依教奉行,這個人得度了。
所以我們不能看到社會亂,這個社會要遭大劫難,我們自己很不幸遇到共業(yè)。但是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生在現(xiàn)前這個世間,未嘗不是好事,對我們有高度的警覺心,逼著我們非用功不可,非成就不可,這是好的增上緣,是逆增上緣。不處在這個環(huán)境里面,我們的警覺性沒這麼高;生在這個環(huán)境才知道,非成就不可,非快速成就不可,慢了一定卷入這個漩渦。趕緊跳出,趕緊脫離,這是智慧的選擇,這是真實的利益,我們才體會到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的恩德。
不是佛菩薩教誨,我們實在講沒有能力脫離這個苦難。我們得到佛菩薩的教誨,佛菩薩的教誨是平等的,有人樂意接受,他就得到;有人還不愿意接受,還在那里徘徊,猶疑不決,那他得不到。所以佛心清凈,佛心平等,在乎我們自己有沒有善根福德。因緣我們今天具足了,遇到了,就看自己有沒有善根福德。自己有善根,能信、能解;自己有福德,肯干!肯依教奉行,這是有福,知道自己怎麼修學,怎麼樣幫助別人。
所以無論跟什麼人相處,跟一切眾生相處,決定不能夠違背六和、六度,六和、六度就是這個地方講的「和惠待人」。這個「和」要用佛家來看,就是六和;惠就是六度。處處要學謙虛,要學忍讓,不能跟人相爭。
現(xiàn)在社會提倡一切「競爭」,這兩個字太可怕了,我們聽到這個音聲,看到這兩個字,感到恐懼;彼此互相競爭,互相不忍讓,這個世界走向毀滅。所以這種名詞,在中國古籍里找不到。
【茍富而驕。茍免無恥?!?
【認恩推過。嫁禍賣惡?!?
太上所給我們舉的這一些例子,都是一切眾生在日常生活當中,不知不覺常常觸犯的?!浩埜弧皇巧陨愿挥?,并不是大富,稍稍富有就顯得驕傲了?!好狻皇切颐?。夫子說:「行己有恥」,上一次也跟諸位提到,人不能不知恥,不知恥的人,永遠不會上進。《禮記》里面講:「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惯@就是「行己有恥」的具體現(xiàn)象。不僅是財富,功名利祿都包括在其中,有得到的機會,要想一想我應不應該得到?這個就是有恥。不應該得到而得到,甚至於不擇手段爭取得到,那更是無恥到極處了。
所以從前賢人君子接觸過圣賢良好的教育,縱然有機緣得大富大貴,他也能夠在一生當中安貧樂道,將他的富貴與社會一切大眾共享。在中國歷史上,印光大師最佩服的是范仲淹,這個人是得大富大貴,他將他的富貴施舍給他的宗族,給他的鄰里鄉(xiāng)黨,給社會一切大眾,所以印祖十分贊嘆,我們在《文鈔》里常常看到他老人家提起。他的家道八百年不衰,范仲淹是八百年前的人,子子孫孫到現(xiàn)在家庭都興旺,子子孫孫都能守住祖宗的成規(guī),「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這是家庭教育好。
所以古人講,對人對事對物恭敬、節(jié)儉這是福報的根;驕吝、傲慢是災禍的根源。我們在生活當中,不知不覺種下這些禍根,到果報現(xiàn)前的時候,不知道兇災是從哪里來的,怨天尤人,罪上再加罪,這怎麼得了!所以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要能夠與社會大眾共患難,決不求幸免,一定要幫助社會苦難的眾生度過災難。我們看看,這是諸佛菩薩,這是大慈大悲,念念為眾生想,為社會安全想,為眾生利益想,沒有替自己想。社會上多一個這樣的人,這個社會安全就多一分保障。
我們希望富有,富有可以有力量布施,有能力幫助別人,自己要節(jié)儉。我自己能夠節(jié)儉一分,對社會就能多幫助一分;我們節(jié)儉兩分,對社會就幫助兩分。長存此心,無量的功德。我們多浪費一分,眾生的福利就減少一分,我們把它浪費掉了,不知不覺就造罪業(yè);縱然是我們本分應當享受的,也不應該。我們看世出世間大圣大賢,諸位都知道,佛是「?;鄱阕稹梗5率菆A滿的,圓滿的福德他為我們所示現(xiàn)的還是惜福,還是節(jié)儉,我們沒有看到一尊佛菩薩浪費過。
注解里面引用古人處事待人接物的規(guī)范,我們要多讀,要認真的學習,這里面所說的全是因緣果報。存心仁厚,待人厚道,都是得福;稍稍驕慢,輕視別人,都種下了禍根。你在得勢的時候,別人不敢動;你在失勢的時候,這些人報復就來了。人如是,得罪鬼神亦復如是。我們學佛的人都知道,自己無量劫來冤親債主很多,這些在我們周邊無形的一種壓力,我們自己走運、氣旺的時候,他不敢動,他潛伏在那里,沒有消失;等到我們的運衰了的時候,他就來干擾了。特別是在病重的時候,垂危的時候,我們在《地藏經》上讀到,在這個時候冤親債主都現(xiàn)前了,善惡的業(yè)力這個時候統(tǒng)統(tǒng)都出現(xiàn)了,所以凡夫哪有不隨業(yè)流轉的道理,隨業(yè)流轉非??膳隆5紫聝删洌?
【認恩推過。】
這個就是一般講的「冒功」。好事不是自己做的,自己要把它冒認,別人做的好事?lián)榧河?,自己有過失推給別人,嫁禍於人,這一類的事情我們也常常見。德行的修養(yǎng),一定要從童年開始,讓他養(yǎng)成一個習慣,能夠辨別邪正是非。我們中國古老的教育,從童子就開始,所以這個社會能夠長治久安,這個民族能夠綿延幾千年而不會被消滅,不會被淘汰,原因就在此地。
可是今天我們這個民族遭遇到空前的危機,危機不是列強欺負我們,這個不在乎,危機是我們把祖宗教誨疏忽了、舍棄了,這個才是真正的危機,這個危機會導致亡國滅種。亡國不怕,還會復興,滅種就可怕了。所以夫子教學第一個是德行,有道理!
我們再看看古今中外,所有宗教教育,都是把德行擺在第一。儒跟佛的教學非常圓滿,我們不能不知道。這個世間、古今中外圣賢的教學,我們也要細心觀察,也要彼此了解,要真正做到知己知彼,你對於自己的文化才真正產生了信心、愛心,樂意依教奉行,樂意將它發(fā)揚光大,利益一切眾生,佛家常講:「眾生無邊誓愿度」,我們對他輕視,原因就是了解得太少了。
這個也難怪,你沒有學過,沒有人教導你,沒有人給你講,自私自利這個意念,永遠不能夠放下。如何修學,成就自己的德行、學問,也沒有人教過你,現(xiàn)在要找到一個善知識教導你,幾乎已經不可能了。李老師從前教我們,說得非常坦白,真正學習的年齡是二十歲以前。那我們要問一問,現(xiàn)在二十歲的這種青少年,誰肯聽從善知識的教導?這個年齡是血氣方剛,很不容易接受善導。人到四十歲的時候,習染已經成了習慣,很不容易改過了??v然遇到善知識,我們知道古今中外的善知識,自己都非常謙虛。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五十三參,你看每一個善知識,自己謙虛,尊重別人。他們有智慧,有德行,有修養(yǎng),有見識,看到你這個人可教,幫幫你的忙;不能教,那就惠能大師所說的,「合掌令歡喜」。各人造各人的業(yè)因,各人受各人的果報,諸佛菩薩有耐心,等你在業(yè)報受盡了的時候,你回過頭來,佛再來教你,所以這個期間往往是經過多少大劫。
這一生之中給你種個善因,阿賴耶識里給你種一個種子,這是佛菩薩對得起眾生了。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見到阿彌陀佛的形像,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古德告訴我們,這是善中之善,沒有比這個更善的。這一生縱然不能得度,久遠劫之後,必定還是這個種子起現(xiàn)行,能成就自己的道業(yè)。但是要等待多久,那就很難講了。
如果在這一生要想得度,「信愿行」必須要具足??墒俏覀冏屑氂^察,仔細反省檢點自己,「信愿行」三方面具不具足?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佛的教誨相應不相應?念念相應,行行相應,這一生決定得度。偶爾相應,這一生就很難得度,但是得人天福報是肯定的。真正依教修行,《無量壽經》講得好,「發(fā)菩提心,一向專念」,你菩提心沒有發(fā),一向專念做到了,你得天人恭敬,得人天福報,不能往生。諸位要記住,往生一定要發(fā)菩提心,菩提心是真正覺悟,徹底覺悟;菩提心一發(fā),《太上感應篇》里面所講的一些過失都沒有了。
所以這個小冊子對我們來說,非常有用,我們常常讀誦,常常檢點,如果還犯這里面的過失,自己立刻就要警覺到,我沒有發(fā)菩提心。我修凈土,沒有菩提心,你看看歷代祖師大德告訴我們的,不要說祖師大德了,「四十八愿」里就講得很清楚,你得天人恭敬,你不能往生。換句話說,你得人天福報,脫離六道輪回、十法界,做不到!
所以我們有沒有真正發(fā)菩提心,可以從《感應篇》里面的善與惡,善能夠奉行,惡能夠改過,這樣的人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凡圣同居土決定有分。如果斷惡修善,又能離一切相,念念不離清凈心,這個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在實報莊嚴土。所以經上講娑婆世界修行一天,抵得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你們想想看這話什麼意思?細細想來,娑婆世界修行比極樂世界還殊勝,問題就是你會不會。你要會,比極樂世界殊勝;不會,那就遠遠不如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有進無退,進步得非常緩慢;娑婆世界是大進大退,會的人大幅度的進步,不會的人是大幅度的退轉,這是大進大退,極樂世界是有進無退,但是很緩慢。
我們明白這些道理,知道事實真相,要會!利用這個短短的機緣,要大幅度的精進。好,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有個同學提了個問題,他說他非常慶幸遇到凈宗法門,天天聽經,天天念佛。他說為了要抓住機會,早一天有把握往生極樂世界,普度苦難眾生,他已經把工作放下了,想長時間在這個環(huán)境里面薰習佛法。他說生活費用他沒有問題,而且在這個地方修學,世緣減少了很多。他說請問我的作法如法嗎?
如法。如果你有這個環(huán)境的話,你的家庭眷屬不障礙你,就很如法。
他說:如果有人毀謗,怎麼處理?
毀謗隨他毀謗,不聞不問。聽到人毀謗,你就念阿彌陀佛,不要去理他,這樣就好,你就會有成就。如果別人毀謗,你要是在意,放在心上,就把你整個道心毀掉了,那非??上?。
【沽買虛譽。包貯險心?!?
這兩句話用現(xiàn)代的話來說,就是打知名度。注解里面引用孟子、莊子的兩句話,說得很好。孟子說:「有諸內,必形諸外」;莊子說:「名者,實之賓也」,這是古大德的見解,所謂「實至名歸」,何必要去求知名度。有心去求知名度,這個心已經不善了,所以下面說『包貯險心』,儲藏在里面的心不善。名,自己有時候覺得是個好事情,而實際上名與實要是不符,鬼神都嫉妒,也可以說一切障難的根源。所以古人所求的是德行的建立,決不求名聲的遠揚;諸佛菩薩為了教化眾生,自己也不宣揚自己。我們在經典里面看到,在古籍里面看到,世出世間的圣賢,沒有一個不是自己謙虛而尊敬別人,抬舉別人。我們想想其中的道理,果然能夠參透,我們也就學會做人了。
心善、行善,我們得的果報善;心行不善要想得好的果報,沒有這個道理。世間為什麼會這樣的濁惡?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災難?學佛的人曉得,「一切法從心想生」,種種災變都是由於我們心想而顯現(xiàn)出來的,我們包藏不善的心,自然就有不善的果報。我們學佛,佛菩薩用的是什麼心?佛菩薩所用的心,佛經里面常講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誠心,好善好德之心,成就別人之心,這是真善,所謂「止於至善」,在果報里面也是第一殊勝的果報。我們要明了,要覺悟,要認真努力去求,「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希望我們深深體會這個道理。
名聞利養(yǎng)應當遠離,這些都不是好事情,世間人追求是迷惑顛倒。我們看古今中外,世出世間的圣賢,從來沒有去追求名聞利養(yǎng)的,從來沒有去追求五欲六塵的享受,所以他們的道德能成就,功德能圓滿。這個功德是幫助社會,幫助一切眾生,建功立業(yè)。雖有殊勝的功德,也沒有把它放在心上,所以永遠是那麼樣的謙虛,永遠節(jié)儉,永遠對人對事對物恭敬,這是我們應當學的。下面兩句:
【挫人所長。護己所短?!?
這也是大病。從什麼地方來的?從嫉妒障礙來的,看到別人有好處勝過自己,想盡方法去障礙,自己的缺點也盡心盡力去遮蓋,這是大惡。可以欺騙世間人,但是欺騙不了佛菩薩,欺騙不了鬼神。總而言之,都是我們自己迷惑顛倒,念頭錯了,錯在自私自利。
從這些地方,我們能夠體會到堅固的「我執(zhí)」,一切都是為了「我」?!肝摇故鞘颤N?佛法里面講得很清楚「我見」,我見就是執(zhí)著,我們講的「成見」,執(zhí)著有個我,執(zhí)著這個身是我,這是所有一切錯誤的根源。從這里面生起了「我愛」、「我癡」、「我慢」,唯識經論里面講:「四大煩惱常相隨」,這四個東西就是世間人執(zhí)著是我。我們細細想想對不對?佛說的這四個字,其實就是「貪瞋癡」,我愛是貪,我癡是癡,我慢是瞋,瞋恚生的傲慢,這是我們無量劫來生死輪回的病根,這個根要不能夠拔除,念佛也不能往生,這是我特別提醒同學們的。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希望真正能夠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一點不能不留意。只要不能放下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還是為自私自利,對待別人嫉妒障礙,自己的缺點盡量的掩蓋,這種行為怎麼能往生?念佛念得再好,一天念十萬聲,也不能往生。必須要知道,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心地都是真誠、清凈、慈悲。由此可知,我們如果具備了真誠、清凈、慈悲,念佛就決定得生。第十八愿「一念、十念」必定得生,它的條件就是真誠、清凈、慈悲。
真誠、清凈、慈悲是菩提心,真誠心是菩提心的體,《觀無量壽佛經》上講的「至誠心」,清凈心就是「深心」,慈悲心就是「回向發(fā)愿心」,所以具足這三心,念佛才能往生。這三個心沒有,完全跟這三心相違背,處事待人接物虛偽,不誠實,自私自利,貪圖名聞利養(yǎng),處處總是希望炫耀自己,自己在別人之上,錯了!「深心」沒有了,對待別人不是真的慈悲,假慈悲。什麼叫假慈悲?對我有利的,對他就好一點,慈悲一點;對我沒有利的,置之不問,一切都是利害作為衡量的標準。其實他的想法看法全錯了,他所看的利是眼前的小利,這個看錯了;眼前小利你得到了,往後的大害你必須要承受。
佛在經典當中對我們的教誨,佛的確是苦口婆心,教化一切眾生,可惜眾生麻木不仁,體會不到。佛法徹始徹終就是孝親尊師,「凈業(yè)三?!沟谝粭l是「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從這個地方做起,做到究竟圓滿了,就證得無上菩提,所以佛的果位是孝道跟師道的圓滿。我們不能夠依教奉行,不能夠改過自新,這是不孝不敬?!陡袘防锩?,太上訓示世人的,善法我們不能行,是不孝,是不敬;惡法不能改,是不孝,是不敬,所謂忘恩負義,背師叛道,這樣的人還會有什麼成就?
首先我們要救自己,要知道自己無量劫墮落在生死輪回,永遠沒有出頭的日子。這一生當中非常幸運遇到佛法,佛的教誨我們懂了沒有?我們信了沒有?有沒有去依教奉行?首先自己要做到,這是第一要緊的事情。別人能不能做到,我能幫多少忙,只要盡心盡力,功德就圓滿了。他肯不肯聽,肯不肯做,是他的事情。
特別是在現(xiàn)代這個時代,社會上提倡的民主自由開放,誰也沒有權力干涉誰。所以在這個時代,父母不能夠管教兒女,老師不能夠督促學生,自由開放。能不能成就?完全靠自己努力了。自己能不能體會?自己肯不肯發(fā)憤?肯不肯學圣人、學賢人、學作佛菩薩?古時候父母師長可以勉強學生、弟子去做,現(xiàn)在不能勉強了。不但青少年不能勉強了,兒童都不能勉強。過去我們住在美國,隔壁是些當?shù)氐拿绹耍袊诉@個父母管教兒女,罵他幾聲,打他幾下,他哭了,隔壁人聽到了,跟小朋友說:「要不要我?guī)椭悖掖螂娫捜ソ芯?,把你爸爸、媽媽抓去坐牢,他們虐待兒童。」你看看有什麼法子!兒童都不能管教?,F(xiàn)代的社會跟我們中國古時候觀念,完全相違背,一百八十度的違背,這怎麼得了!要說這個世界上沒有災難,我不相信。我看到《慕西》里面美國的一些統(tǒng)計數(shù)字,我很擔憂。即使我們現(xiàn)前能勉強平安度過,二、三十年之後怎麼辦?現(xiàn)在這些兒童長大了,那是什麼樣的社會?不堪設想。
所以現(xiàn)在古圣先賢這些道理,我們唯一能做得到的就是多講,多多的勸導大家,希望廣大群眾當中,能有幾個覺悟的,能有幾個回頭,給沒有覺悟的人做一個好榜樣,這就是大慈大悲。決定不能再做壞樣子,做壞樣子那就是惡魔,陷害這些苦難眾生,我們要從這個地方覺悟。太上教導我們,善行我們要認真努力去做;惡心、惡行,我們要常常反省、檢點,改過自新,不辜負印祖一生極力提倡。
從這個地方我們也能夠認識,也能夠體會到,印祖的悲心超過同一個時代的所有的這些法師、大德,他的智慧能夠見到世間這一些狀況,悲心提出這些東西來救,救護!唯有我們有這個深刻的認識,甚深的體會,我們才能夠發(fā)心繼續(xù)祖師的弘愿,把他的教學發(fā)揚光大,幫助這個苦難的世界,幫助苦難的眾生。
首先要自己成就,自己不能成就,要想幫助別人,佛經上常講:「無有是處」,所以自己必須覺悟,痛改前非。
【乘威迫脅??v暴殺傷?!?
? ???這是我們平常所謂的「仗勢欺人」,也是一般人很容易犯的,不知道這些事情跟眾生結下了怨仇大恨,引起對方強烈的報復,而這個報復生生世世,沒完沒了。所以古圣先賢教人,在你有權力的時候,你有地位、你有威勢的時候,你要懂得修福,要懂得積德,不應當乘勢去欺負別人。你看,禍福就在一念之間。我們看《了凡四訓》,了凡先生作寶坻知縣的時候,這個時候有地位、有權力,他利用他的權勢做好事,減租。他本來發(fā)心要做一萬件好事,這一個舉止受恩惠的人家,不止一萬人,全縣里面這些農民統(tǒng)統(tǒng)都受惠了。如果不懂這個道理,作威作福,欺壓百姓,造作的罪業(yè)是地獄的果報。我們從這個明顯的例子,就應當深深的省察,深深的去思惟,吉兇禍福確實是在一念之間。
我們也看到西方有一些傳說,說人的一生從出生下來起,就完全按照自己命運去走,一生決不能改變。在古老的預言里面,我們也是這樣看到的,好像依照劇本去演戲。我們要問,這個劇本是誰寫的?是不是上帝寫的?鬼神安排的?如果這是事實,人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完全聽別人擺布,聽別人玩弄。這個話講不通。所以有人來問我,西方這個說法根據(jù)什麼?我說他這個說法跟《了凡四訓》里面孔先生的講法,沒有兩樣??紫壬鷮⒃朔惨簧\都算定了,而了凡先生從自己實際生活上去對比,果然不錯。每年去考試,考中第幾名,跟命里算的一樣;每年所得的俸祿,也跟命中所說的一樣,一點都沒錯,這是宿命論。人有沒有命運?有,只有迷惑的人,按照自己這個劇本去表演。了凡先生沒有遇到云谷禪師之前,亦復如是。遇到云谷禪師後,云谷禪師把這個道理說清楚了,劇本是誰寫的?自己寫的,前世所造的。所以佛家講「業(yè)力牽引」,這是真理。
因果報應,佛說得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要想到你前世造的是什麼業(yè),我們這一生所受的就是,這一生所受的果報。「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你要問我來生怎麼樣?你這一生起心動念、處事待人接物,這是你的修因。因好,果當然好。所以我們曉得過去迷惑顛倒,沒有善知識教誨,錯了!這一生很幸運遇到佛法,遇到經典,逐漸逐漸我們明白了、覺悟了,痛改前非。迷的時候,我們不知好歹,以為人人都是壞人,人人跟我都是敵對,一天到晚小心去防范;覺悟之後知道了,這是自己的錯誤。日日是吉日,人人是好人。哪個人不好?我自己不好,我對人懷疑,我對人猜忌,我對事猶豫,對理迷惑,我自己不好。人哪有不好的!這一回頭,就是學佛了,學佛就是學覺悟,學佛就是學做好人。迷惑的時候,起心動念總是欺負別人,總是傷害別人;覺悟之後,我們才真正懺悔,從今而後,處處忍讓、禮讓。
佛是一切人中至善之人,佛眼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有人告訴我,我們在新加坡聽到很多,甚至還有人到居士林去質問李木源居士,我們佛教的供養(yǎng),為什麼送給外道?好像我們犯了很大的過失。李居士有智慧,給他詳細說明,他才明白了。四弘誓愿里面,「眾生無邊誓愿度」,這句話怎麼講?是不是不信佛的人我就不度他,信其他宗教的我就不度他,不是我們同一個族群的我們不度他,是不是這個說法?那這個愿那就要改一改了。眾生無邊,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佛家還常常提放生,連那些動物你還要救牠,跟你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信仰,那是人,你的眼光當中,這些人連畜生都不如了。畜生我還幫牠忙,還救牠,這些人都不問了嗎?哪有慈悲心!這學佛學到哪里去了,心量變得這麼小。自己也會念,佛寺當中常常念疏文,疏文一開頭,「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口會念,不知道什麼意思。心量那麼小,甚至於小到連自己都不能包容,你說可憐不可憐?
菩薩六波羅蜜里面的「布施」,有沒有界限?有沒有分別?普賢十愿里面「廣修供養(yǎng)」,有沒有差等?常常讀這些大乘經,我們天天在這邊研究討論,如果還有這樣的分別執(zhí)著,那就肯定你對於佛法一絲一毫都沒有契入。不但境界不能契入,佛法所講的你也一竅不通,你沒有懂。大乘戒經佛教導我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那個「一切」怎麼講法?不同族類的,那就不是了嗎?不同宗教的,那也不是的了?那「一切」就講不通了??梢姷谩敢磺小估锊环肿孱悾环肿诮绦叛?,只要是男子,就把他看作是父親一樣;只要是女人,就要把她看作母親一樣的孝順。我們是佛弟子,我們的財物怎麼能說是不可以供養(yǎng)其他宗教,不可以供養(yǎng)其他的族群,佛的心量怎麼會這麼小,這麼可憐,講不通!連基督教經典里面,上帝還勸世人,「你愛人,也應該愛你的仇敵」,你看人家心量多大!我們佛教徒比上帝差太多了。
這個過失是我們讀經白讀了,完全不解如來真實義,起心動念都在造業(yè),念念都是妄想分別執(zhí)著,輪回心造輪回業(yè),不要說將來的果報,眼前的果報就有許許多多的苦難。這個苦難是人為的,彼此不能相容,彼此不能相讓,那就要斗爭了。斗爭演變就是戰(zhàn)爭,以自己的威勢逼迫勢弱之人,所謂「弱肉強食」,進化論這些知見大有問題,誤導了許許多多眾生他們的思想、行為的方向,這個過失大了。佛法跟我們講業(yè)力,跟我們講因果,跟我們講感應、報應,這是事實真相,這是真理。所以自己在自己本位生活上,若有方便應當多多幫助別人,決定不要有分別執(zhí)著,這樣就好。
佛在經教里常常勉勵我們「積德累功」,積德累功的根本是覺悟;覺悟之後,你才有真誠心,你才有恭敬心。沒有覺悟的人,他的心是虛妄的、不實的,他那個恭敬是感情的,不是真實的,所謂「虛情假意」,《地藏經》上才說:「起心動念,無不是罪」,我們想想佛菩薩的話不為過。
《感應篇》到這個地方是一個段落。下面這是講不知道愛惜物力,就是浪費資源,要給我們說這一些過失。這個以上是對人,下面這一段是對物。諸位仔細去觀察,世出世間圣賢教導我們,我們把它總歸結,不外乎教我們怎麼做人,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底下一段再教給我們,人與大自然、與這些萬物如何相處?人與天地鬼神如何相處?
天地鬼神,決定不迷信,雖然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現(xiàn)在我們清楚,我們生活空間維次不一樣。我們生活在三度空間,他們可能生活在四度、五度、六度,或者是更高維次的空間,我們看不到他,高維次的他能看到我們,低維次的他看不到我們。古人常說:「舉頭三尺有神明」,那就是不同空間維次的眾生,我們怎樣跟他相處?我們看不見、聽不到、接觸不到,但是知道他存在,我們用真誠的心、恭敬的心,禮敬他們,平等的禮敬。不僅是禮敬,贊嘆!高維次時空眾生,他們的智慧福德高過我們,值得我們贊嘆,值得我們學習。
所以佛在「六念」里面教我們「念天」。「念佛、念法、念僧」,這是念三寶;念天、念戒、念施。天修上品十善業(yè)道,天人修慈悲喜舍,念天是念上品十善,念慈悲喜舍。念念當中要效法,要向他們學習,這是真正的尊敬,禮敬贊嘆,以我們的修德回向供養(yǎng)。我們拿什麼供養(yǎng)?我們自己修得很好,就是對他的供養(yǎng)。普賢菩薩講:「如教修行」,就是供養(yǎng)。
這三種關系搞好了,很清楚,很明白,做得很圓滿,天下太平,身心安樂,煩惱自然不生,智慧自然增長,何樂而不為之!為什麼要造作惡業(yè)?對待任何人,感恩戴德。人有恩於我,一餐飯的恩德,一天接待的恩德,終生不忘,時時刻刻有圖報之心,這樣就好。別人侮辱我們,陷害我們,決定不要放在心上,把它忘得乾乾凈凈。我們才真正體會到,人人是好人,人人是佛菩薩。世出世間圣賢是這樣教我們的,時時要懂得忍讓,決定不可以有意或者是無意的傷害別人,傷害萬物。不但人不能傷害,樹木花草都不可以傷害,這是佛菩薩、賢圣教我們做人之道。
【無故剪裁。非禮烹宰?!?
【散棄五谷。勞擾眾生?!?
? ?? ? 一切眾生生到這個世間都是有業(yè)因的,佛家跟我們說明這個事實真相。六道的凡夫都是受業(yè)力主宰,一生之際遇,榮華富貴、壽命長短都有個定數(shù),所以在世間高明的算命看相,往往都看得相當準確。正如同《了凡四訓》一開端,袁了凡先生為我們敘說,他早年遇到孔先生給他算命,算他的終生休咎,幾乎是絲毫不爽,確確實實證明一點差錯都沒有。這不是一般江湖的算命先生,那一些說法未必可靠,不負責任的??紫壬嬲怯袑W問,有見識,也有修養(yǎng),所以能夠算得這麼準確。由此可知,一個人的一生,真的就像西洋人所說的,我過去看法國的預言家諾查?丹瑪斯就說過很多次,人的一生就好像劇本早就寫好了,按照這個劇本去表演,誰也沒有辦法改寫這個劇本,這個都是屬於宿命論。佛法里面承認命運是有的,但是命運決定可以改變,絕對不是說一成不變。
首先我們要曉得命運從哪里來的?是自己造作的,這里面的業(yè)因跟果報都非常復雜。業(yè)因涉及到無量劫前,生生世世累積的這些習氣、煩惱,還與一切眾生結下了恩怨債務,來生後世因緣聚會的時候要償債,所謂「欠命的要還命,欠錢的要還錢」。
往昔的業(yè)因,如果我們自己冷靜的觀察思惟,在自己這一生當中就得到了證明。我們這一生當中,所遭遇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細細想來,有人對我好的,過去我們有恩;有人對我不好,相處不好,過去有怨。有時候我們得到財物,心里曉得是別人還給我們;有時候我們有損失,知道是我們還人。佛家講得很明了,人生在世只不過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就為這個來的。所以佛總結一句,人生什麼意思?人生酬業(yè),酬是報酬,業(yè)是過去造的業(yè)。過去造的善業(yè),你這一生享福;過去造的惡業(yè),這一生生計艱難。
可是業(yè)不斷的造,果也不斷在受,因果循環(huán),享福的時候決定又造業(yè)。我們不說別人,在中國歷史上稱為十全老人,論福報,古今沒有能夠跟他相比的乾隆皇帝,福德、聰明智慧、健康長壽,他統(tǒng)統(tǒng)具足,那真是多生多劫修來的。做了六十年皇帝,做了四年太上皇,他這一生當中也造了不少惡業(yè),福享盡了,惡報就現(xiàn)前。所以從這個地方來觀察,夫子給我們說:「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這兩句話說得很有道理。人要不覺悟,不可能不造業(yè);福報愈大,造業(yè)愈容易,而造的惡業(yè)更嚴重。世間小民沒有威德,沒有權勢,一生所造的業(yè)比較少,也比較小。我們冷靜細細觀察就知道。我們有幸得人身,得人身又何幸之有?得人身而聞佛法,這個人身就有幸。得人身不聞佛法,得這個人身很不幸,豈能不造罪業(yè)?正是《地藏菩薩本愿經》里面所講的「頭出頭沒」,立刻又墮落了,轉眼之間的事情,所以多麼可悲!多麼可怕!
人之所以為貴,就是在接受圣賢的教育。圣賢的教育淵源有兩種,一種是大徹大悟,從自性里面流露出來的,這是真實智慧,徹底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人生真相是什麼?從根本上說,宇宙的起源,宇宙怎麼生起來的;生命的起源,宇宙跟生命的關系,這是大根大本。明了之後,圣賢人教我們做人之道,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人與天地鬼神的關系。如何相處?這就是大學問。世出世間古圣先賢對於後人的教誨,對一切眾生的教誨,不過如是;明白之後,這個人就能夠趨吉避兇,自求多福。我們沒有明心見性,我們只有仰信明心見性人的教誨,跟著他走。
太上在這一篇里面所教導我們的,跟諸佛菩薩、大圣大賢的教誡,沒有兩樣。太上這一篇,理論上說得不多,事相上說得不少,對我們非常切用。如果在事上不能改,我們就是接受佛菩薩的教誨,我們也很難開悟。這是什麼原因?煩惱業(yè)障障礙了悟門,不能開悟。什麼條件能開悟?古德常講:「煩惱輕,智慧長」。我們有這麼重的煩惱,怎麼會開悟?依照太上的教誨去修學,這是斷煩惱的好方法。佛家講修學的總綱領是「依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是一個明確的道路,成佛之道!太上這一篇文字就是戒律,我們能夠遵循,能夠奉行,心就定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個準則,這個道理要懂。
愛惜物力,雖然只說了四句,這四句是個原則,我們必須能夠融會貫通,要知道物力的艱難,得來不易?,F(xiàn)在雖然科技發(fā)達,生產力提高了,不需要像古人那樣的操勞,使用機器大量的來制作??墒俏覀円3O氲剑F(xiàn)在在這個世間,還有多少人缺乏日常的用品?我們得來的容易,這是仰賴過去修了一點福報,今生也能夠斷惡修善,感得的報應??墒窍胂朐S許多多在生活困境那些人,我們自然就懂得愛惜物力了,生活只要能過得去,平安就是福。人生在世,三餐能吃得飽,穿得暖,有一個小房子可以休息,足矣!如果有多余的福報,要知道布施給眾生,要懂得惜福,懂得培福。
『無故剪裁,非禮烹宰』,太上在此地教我們,古人殺生吃肉,肉食也有一定的時節(jié),絕對不是暴飲暴食。此地「剪裁」是說做衣服,「烹宰」是飲食,穿衣吃飯,從這個地方學節(jié)儉,這是日常不能缺少的物質生活。圣賢人在此地勸勉我們,我們能省一分,就能幫助別人一分,要常存此心。我們看看現(xiàn)前這個社會,這兩句觸犯了,犯得非常嚴重,於是福享盡了,災禍就現(xiàn)前。
古時候,衣決定是為自己之必需。佛為出家弟子所制定的三衣一缽,這是古時候居住在印度這個地區(qū),三衣就夠了。我們新加坡是熱帶,靠近赤道,沒有四季,所以在此地居住衣著非常簡單。如果在中國北方,你必須要具足「春夏秋冬」四季的衣裳。可是我們雖然居住在這個地區(qū),要到北方去旅行,還是要添衣服,這就是有理由去添衣服;沒有理由,就不必找這個麻煩。
飲食,殺生、肉食,在古時候都是祭祀鬼神,獻祭。完了之後撤下供,這時大眾才享受,不是天天有肉吃。我在童年作學生的時候,那個時候抗戰(zhàn)初期,我們生長在農村,農村里面吃肉一個月只有兩次,初一、十五,大家祭神、祭祖先買一點肉,量很少,所以小孩都希望過年,過年那幾天每天都有一點,時間也很短,也不過十幾、二十天時間而已,這年過去了?,F(xiàn)在是每一餐都有肉食,你說怎麼得了!儒家雖然不禁止,但是也不是教你天天殺生肉食。佛家曉得這個道理,肉食是冤冤相報。為什麼世間有殘酷的戰(zhàn)爭?這個戰(zhàn)爭我們能夠回憶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很殘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比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不知道加多少倍,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要起來的話,有很多人說這是終末的戰(zhàn)爭,就是這個戰(zhàn)爭打完之後,世界上再沒有戰(zhàn)爭。為什麼?人都死光了,還打什麼仗,是毀滅世界的戰(zhàn)爭。
佛在經上說是「刀兵劫」,如果要世間沒有刀兵劫,佛說了一句話:「除非眾生不吃肉」,世間就沒有刀兵劫了,這個話的含義很深很深。刀兵劫是怨恨累積而成的,怨恨從哪里來的?吃眾生肉。牠不是甘心情愿給你吃,真的是弱肉強食,那個弱者牠心里的怨恨,永遠不能消除。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在六道里是流轉的,於是就產生報應,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個只有佛講得透徹。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不敢再吃眾生肉了,希望我們跟一切眾生這個怨仇能夠化解。我們認真努力修學,把一切功德回向給眾生,是懺悔,是贖罪。所以愛惜物力,要從日常生活當中下手。
【無故剪裁。非禮烹宰。散棄五谷。勞擾眾生?!?
這都是一般人認為的小事情,微不足道,確是最容易犯的過失,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不知道節(jié)儉。佛在經教里面教導我們「食存五觀」,每天吃飯用齋的時候,都要有觀想。觀想的內容,就是讓我們知道愛惜物力人力,生起感恩的意念,一絲一縷,一茶一飯,得來都相當不容易,要知道農夫、工人他們的辛勞,我們才得到日常生活當中的便利。今天雖然是科技發(fā)達,人工大大的節(jié)省,利用機械來種植,產量增加了,可是還是一樣要懂得節(jié)儉。節(jié)儉是美德,節(jié)儉是性德。我們看看諸佛菩薩,看看許許多多宗教的圣人,幾乎沒有一個不是安貧樂道。他們?yōu)槭颤N要做這樣的示現(xiàn),我們要多想想,要細心去體會,有此必要嗎?冷靜的觀察思惟,我們就曉得,他不是為自己,是為苦難眾生。
科技縱然高度的發(fā)達,眾生還是敵不過業(yè)力。每一個人,說實在話,如果不能夠轉迷成悟,一生都是被命運所拘束,就如同法國預言家所說的,人逃不過命運的主宰,人的一生都是受命運的安排,好像演戲照著劇本來演。有幾個人在一生當中,能夠改造自己的命運?那是每一個宗教的真正修行人。不管是哪個宗教,總而言之,都是教你斷貪瞋癡,都是教你念念行行為一切眾生造福。真正修行人,必定歡喜給社會大眾做一個好樣子,這在佛法里面講叫「真實功德」。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能不節(jié)儉。日常生活一飲一啄懂得節(jié)儉,他為社會大眾服務就決定不會浪費,決定知道愛社會、愛眾生,幫助他們惜福、培福、造福。眾生得福,修行證果的人歡喜。眾生在受苦受難,他們看到難過,但是也無可奈何,為什麼?一切眾生一生的際遇都是自作自受。諸佛菩薩、大圣大賢們能夠幫忙的,是教學、是指導。有智慧的人、有福德的人遇到了,他能夠依教奉行,能信能解能行,這個人命運就轉過來了;不肯相信,不肯依教奉行,轉不過來。
會轉的人,從念頭上轉,永遠保持一個善念,這個人是真正會修行。眼不見邪色,盡可能的避免;耳不聞惡聲;口,世尊在《無量壽經》上教我們修學的原則,「善護口業(yè),不譏他過」。我們是業(yè)障深重的凡夫,業(yè)障深重從什麼地方看?我們的念惡,古人常講:「意惡」,從來沒有把人看作好人,這個就是意惡??吹降亩际莿e人的過失,聽到的(傳說的)皆是是非長短,我們不曉得這是大惡。再仔細觀察,他們那些修行人為什麼能作菩薩、能作佛?實在講就是六祖惠能大師講的一句話,「不見世間過」,這一句話我們要把它當作座右銘,真正放在心上,認真學習「不見世間過」,我們就會成就??v然世間人有過失,過失是他的,與我有什麼相干;我要把他的過失放在我的心里,就是我的過失了。為什麼做這種傻事情?
我學佛四十八年,在佛法里得到一點利益,也就是從這個地方得到的。別人毀謗我、侮辱我,有人來告訴我,我不聽,「不必說了,我都知道,不要再講了」;甚至於文字拿來給我,我把它丟到字紙簍里;還有人送錄像帶給我,我把這個錄像帶退回去,我不聽,我不看。為什麼?心里面永遠保持人最好的印象,這樣我們自己心才善,絕不容許心地里有絲毫惡印象落下去。
我知道阿賴耶識落的惡印象,將來果報是在惡處,我為什麼這麼做?別人毀謗我,我絕不毀謗別人,我對別人贊嘆;別人侮辱我,我感謝他替我消災,替我消業(yè)障,感恩都來不及了,怎麼會有絲毫惡念、惡意。我懂得我們的修學方向、目標,「真誠心、清凈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我天天培養(yǎng)這個。喜歡聽這些是非人我,喜歡打聽這些事情,這五種心破壞了。誰破壞的?不是別人能破壞的,自己破壞自己,你怎麼能怪人家!我懂得守護,別人破壞,我一概拒絕。有人來給我說:「法師,某人說你的壞話」,我能夠不聽,我能夠用其他的話把他岔掉,不讓他再說下去,這是保護自己,保護自己的真誠、清凈、平等、覺。
不會的人,傷害自己,聽到別人說某人說你壞話,「你說,你說給我聽」,聽完之後,想辦法報復他。你看看,這是造作惡業(yè)。人家傳來的話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不加思索,不加考慮,全盤接受,你說這個人愚癡不愚癡?毀棄自己的道心,百千萬劫難遭遇的佛法,輕易的毀棄掉了。魔來破壞,魔的能力也不過就這麼大,你要不接受,他一點能力都沒有。你歡喜接受,你跟他合作,他的能力才顯示出來。你不跟他合作,不聽他的,不理會他,魔的法力再高,對你也無能為力。這一點世尊在八相成道降魔,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樣子。我們?yōu)槭颤N不記得?為什麼不學習?所以我們處事待人接物,境界現(xiàn)前,想一想佛遇到這個境界,他是怎麼處理的。我們向佛學,不能向魔學。
諸佛如來永遠生活在慈悲之中,佛家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是無私無條件的愛心,真誠的愛心,清凈、平等的愛心,愛護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決定沒有一絲毫分別執(zhí)著,念念為別人利益著想,為別人福德著想,自己能忍受,忍受是示現(xiàn)忍辱波羅蜜。
佛是最完美而沒有缺陷的德行,都在經教之中。我們每天讀的《無量壽經》,我說過很多很多遍,能夠把《無量壽經》上的教誨,依教奉行,百分之百做到了,這個人就是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能做到一半,雖做不到圓滿,這個人真正是極樂世界的菩薩,決定得生凈土。他要不生凈土,愿意在娑婆世界廣度眾生,一定也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這是一定的道理。
佛力加持是好事情,自己如果不具足戒定慧,佛力縱然加持,還是一樣會退轉,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知道。你真誠心發(fā)心的時候,得佛力加持;這個心退了的時候,佛加持的力量也不見了。必須我們自己有一分的功德,佛就加持一分;我們有十分的功德,佛就加持十分。什麼時候我們的功德消失了,佛力的加持同時消失。
功德相當不容易保持,佛在經上多次給我們警惕,「火燒功德林」。功德不同福德,福德能保得住,功德很不容易保住。功德是什麼?功德是戒定慧。你破戒,功德沒有了;你心一散亂,定就沒有了;一迷惑、愚癡,慧就沒有了。功德不容易保持。福德能保得住,三善道可以享福,三惡道里,除了地獄之外,餓鬼、畜生里還是能享福。但是要記住,福德不能幫助你超越三界,不能幫助你修行證果。
所以我們修行人,鎖定自己的目標是「戒定慧」三學。戒學是什麼?守法、守規(guī)矩,而不是死在戒條之中?!稛o量壽經》翻開,從「如是我聞」到「信受奉行」,字字句句都是世尊對我們的教誡,我們能信能解能行,就是持戒。三學里面,戒學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我們把佛陀的教誨,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這叫持戒。在這個同時能保持自己心地清凈、平等,這是修定。《金剛經》上講修定的原則要懂,「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個話要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這是修禪定。
我們最大的困難,就是見色聞聲馬上著相,這一著相定沒有了;不但定沒有了,心里面生起煩惱,喜怒哀樂、七情五欲隨之生起,戒沒有了,全都破掉了。你的戒定慧被外面境界干擾破掉了,外面境界叫魔境。如果外面境界不能破壞你,你堅持戒定慧三學,外面境界是佛。所以佛境界跟魔境界是一,不是二。你用戒定慧的心面對外面境界,外面境界是佛境界;你用貪瞋癡對外面境界,外面境界是魔境界。所以佛跟魔從哪里來的?從你心里面生的。一念覺,都是佛境界;一念迷,佛也是魔,要懂得這個道理。
我們真正才能夠做到「至善」,真正做到愛人愛物,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那個善心生起來了,善念天天增長。對於陷害我們的人,我感恩,消我的業(yè)障,成就我忍辱波羅蜜,成就我禪定波羅蜜,成就我般若波羅蜜,也成就了持戒波羅蜜,也成就了布施波羅蜜,六度全了。什麼布施?無畏布施。他侮辱我、毀謗我、陷害我,我以感恩的心對待他,他不恐怖,他不報復我。否則的話,他天天提心吊膽,「這個人將來要報復」,他心不安。沒有報復,反而有感恩,這叫無畏布施,六度圓滿了。這是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勉勵諸位同修的,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起心動念,無一不具足六波羅蜜。
具足六波羅蜜的心行,這個人是菩薩。菩薩待人接物,永遠是慈悲,永遠沒有傷害,絕不『勞擾眾生』,用現(xiàn)在的話說,決定不找眾生的麻煩
【破人之家。取其財寶。決水放火。以害民居?!?
我們在科判里面的標題是「顯橫之惡」,顯是明顯,橫是橫行霸道,欺負別人。注解里面也說得非常好,「事出無心」,偶爾做這些破壞的事情,損人而不利己,這個已經是過失了,如果要是為了奪取別人的財寶,而令那個人家家破人亡,這個罪過就非常重。或者是明顯的仗勢欺人,或者是用陰謀詭計,縱然能夠逃過法律的制裁,但是逃不過鬼神的懲罰,也逃不過冤冤相報。
水災、火災,水火無情。這些年來我們在資訊里面常??吹?,許許多多地方發(fā)生水災、火災,有些天然的災害不謹慎而招致火災,已經就很不幸了。如果是有人故意的放水,這個放水像長江黃河的堤防,有意把它破壞,或放火燒毀別人的居住,這個罪過我們凡夫不知道,可是《地藏經》上說得非常詳細,《地藏經》上告訴我們,放火燒山損德最嚴重。你想想看,山林里面居住的這些野獸、蜎飛蠕動,不知道有多少,這一把火要燒死多少生命,這個罪還得了!比發(fā)動一場戰(zhàn)爭,殺死幾千萬人,那個罪過還要嚴重。
世間人不曉得,不明白這個道理,為了小小的利益,放火燒山。這種人縱然能得到眼前一點小利,死後沒有不墮三途的。三途罪受滿之後,冤冤相報,佛法里面所說的,欠命的要還命,欠債的要還債,幾時你才能還得清。我們學佛,諸佛菩薩、古圣先賢的教誨,這一類聽得太多了??傄涀?,要時時刻刻多想想,把這些道理想通了,因緣果報的事實觀察清楚了,然後擺在你面前再大的利潤,你也不敢做這些事情,你就有警惕心。
人在世間,只要你稍稍細心觀察,你看到蕓蕓眾生,每個人的際遇不相同,業(yè)報不一樣。有些人一生過得很幸福,家庭事業(yè)很美滿;有一類人,人生一生都不如意,災禍綿延不斷,一生困苦不堪。同樣是人,為什麼際遇這樣的不平等?佛菩薩告訴我們,各人造的業(yè)不相同,不平等不是人為的,縱然遇到有些人來障礙,那是緣,不是業(yè)因,那是屬於外緣,決定是自己造的業(yè)。所以佛說人生在這個世間來為什麼?佛的答覆就四個字,「人生酬業(yè)」。你來到世間干什麼?你來受果報的。你過去生中造善業(yè),你這一生得善果報;你過去生中造惡業(yè),你這一生遇到惡的果報。人到世間來就是為了這個??墒侨嗣曰箢嵉梗軋蟮臅r候他又造業(yè),所以因果就不會斷了。在我們一生當中,沒有徹底覺悟的時候,惡業(yè)多,善業(yè)少;只有徹底覺悟之後,才把惡業(yè)斷掉,認真努力修善,要徹底覺悟,真的覺悟了,才能轉得過來。
一生際遇不幸,這種事情自古至今,中國、外國,處處都有,我們看在眼里沒有感觸,真正所謂麻木不仁,愚癡到極處。聰明人、利根人看在眼里,他就覺悟了。為什麼一切眾生有這麼多不同的種類,不同的形狀,不同的遭遇?利根人一觀察他就覺悟了,他就明了了。鈍根人、愚癡人,他不懂。利根、聰明人看到之後,他就回頭。
尤其是有殊勝的機緣聽到圣賢的教誨。什麼叫圣賢?什麼叫神明?什麼叫上帝?什麼叫佛菩薩?名稱盡管不同,境界完全一樣。這些人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因緣果報的事實,他們通達明了,觀察入微,我們尊稱他作圣賢。我們不明了,他們明了,他們告訴我們的都是事實真相。我們迷惑顛倒的人,以自己的凡夫知見,測量圣賢人的見解,對他真誠慈悲的教誨,我們還加以批評,不能夠接受,認為他這是騙人的,用種種手段無非是勸人行善而已。我們用這種心態(tài)來對圣賢,這是很大的罪過,這個人是沒有福報。真正福德深厚的人,接觸到圣賢教誨,決定不懷疑,而能夠生起尊敬心,依教奉行。
明白這些惡行,我們自己要認真反省,我們有沒有?大概重大的我們沒有犯,但是在日常生活當中的小事情,有意無意障礙別人,欺騙別人,難免!不但我們會欺騙人,還會欺騙父母,欺騙師長,欺騙諸佛菩薩,常常犯這種過失。我們又希望自己每天能夠積德累功,這些小的過失不能夠防止,不能夠杜絕,我們積功累德那只是一句空話,決定沒有事實。
但是世間人,無論古今中外,哪一個不希求福報?哪一個不希望避免災禍?事實上福德求不到,災禍常常遇到,這究竟是個什麼原因,沒有認真去想想。這個愿望,可以說是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乃至於不分族類,畜生也有這個希求,鬼神還有這個希求。如果一切希求都能夠滿愿,不聽從圣賢教誨是決定做不到的。所以佛教導我們,起心動念,日常生活行為,時時念著利益一切眾生,決定不做缺德破壞的事情。
在佛門里面,尤其我們看到出家人,出家人有些行持不如法,我們可不可以批評他?決定不可以。他再壞,他再惡,他將來自己受果報;我們批評他,我們的罪過就不知道有多重。什麼原因?實在講很少人懂得。出家人這個形象,穿上這個衣服的形象,你想在外面走一圈,有多少人看到,阿賴耶識里佛的種子種下去了,一看,這是佛,他那個佛的念頭起來了;他所做一切惡我們不談,這個形象會叫許許多多眾生種善根。縱然他有惡的行為,我們如果到處給他宣揚,讓社會大眾看到所有的出家人都不是好東西,都在那里造業(yè)毀謗,這個罪過你要負責。所以往往我們造的這個惡因,自己完全不知道,自己認為很小的事情,沒有想到這個影響這麼大。無論是善是惡,我們一定要能觀察到、體會到它影響面有多大,影響有多深,影響時間有多長,你從這上面一想,自然就收斂了,我們就會做善的影響,不善的決定不敢做。
尤其在今天的社會,現(xiàn)在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善惡的報應非??焖伲貏e明顯。一念善心善行,善的果報立刻就現(xiàn)前了;一念惡心惡行,災禍立刻就遇到。怎麼能夠不謹慎,不小心。尤其要慎獨,我常常勸勉同學們,我們身為佛弟子,活在世間一天要盡一天的職責。佛弟子的職責是什麼?如來家業(yè)。如來家業(yè),最低限度對社會廣大群眾規(guī)過勸善,這是我們的職責。不但我們常常勸導大家,我們自己要做一個好樣子給別人看;至少我們要能做到一個樣子,一生不說任何人的過失,我們帶頭。看到社會人與人相聚的時候,就是是非長短。今天社會為什麼會這樣子亂、不安,都是出於口舌。我們看到這個病態(tài),就能夠反省,就能夠檢點回頭,從自己本身改過來,那就是勸導社會大眾?;钜惶炀妥鲆惶?,在這個世間決定沒有一天空過的;一天空過,我們一天就造罪業(yè)了。好事情有別人做,我們歡喜贊嘆,立刻就讓給別人做,道家老子說過「功成身退」,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絕不居功。
昨天李居士告訴我們,新年舉辦的「溫馨晚會」,去年辦過一次,今年擴大。聽說「佛總」也辦了,小乘法師們也在辦了,我聽到非常歡喜。我給李居士說了,既然他們大家這麼熱心來辦,明年我們就不要再辦了,讓他們來辦,我們隨喜,我們就很輕松。我們記住圣賢教誨,「但開風氣不為師」,只要帶頭、帶動了,我們立刻就退下來,我們去做他們不做的事情;已經有人做的我們不做,沒有人做的我們來做,這個就非常有意義。什麼事情沒人做?講《華嚴經》這個事情沒人做。我們可以全心全力來做這樁事情,其他的事情都讓給他們去做,好!我們修隨喜功德。
佛教給我們在世間,一切隨緣而不攀緣,真正發(fā)心學佛的人,章嘉大師說過一生都有佛菩薩的安排,不要自己操一點心。所以你的心是清凈的,心是定的,常生智慧,不生煩惱,絕對不做損人利己的事情,只有犧牲自己成就別人,我們干這個。我們來到世間就是幫助眾生的,就是利益社會的,決不求自私自利,這是佛菩薩、古圣先賢對我們的教誨。所以《感應篇》里面所說的種種惡行,我們要記住,決定不可以違犯。
【紊亂規(guī)模。以敗人功。損人器物。以窮人用。】
這也是很缺德的事情,可是我們在不知不覺當中,很容易違犯?!阂?guī)?!痪褪墙裉熘v的制度、規(guī)矩,所謂「家有家規(guī),國有國法」。人是一個群居的動物,大家在一起生活,就一定要有規(guī)矩,沒有規(guī)矩就亂了。團體愈大,當然這規(guī)矩就多,也要嚴格。我們是團體當中一分子,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身分,破壞規(guī)矩的就是現(xiàn)在所謂的特權階級,自己以為自己有特權,可以不遵照規(guī)矩來辦事,這個錯了。團體的興旺,社會的安危,都是這一些法令規(guī)章在保護。一個有德行的人,有學問的人,有良心的人,一定非常尊重制度,遵守規(guī)矩,決定不敢紊亂;紊亂不但破壞這個團體,實實在在是傷天理、壞良心。
我們聽了這個話,哪有這麼嚴重?細細思惟確實如此。你做一個不好的榜樣,你能夠用特權,別人也能用,於是國家法令規(guī)章雖然有,不能執(zhí)行。團體雖然訂得有規(guī)矩,我們寺院里面有「常住公約」,如果大家不能夠遵守,這個規(guī)矩、規(guī)約等於一張廢紙,這個團體哪有不亂的道理!我們要能想到這個道理,知道這些事實真相。特別是佛門,我們遵守戒律,遵守規(guī)章,就是尊重佛法,就是尊重社會,尊重一切眾生。理與事都必須通達明了,決定不敢違越,豈敢破壞!
這些事,實在講古今中外都有,這是人類一種不正常的心理。這個心理從哪里生的?從驕慢生的,驕傲!我比別人強,別人不如我。這個事情我可以做,別人不能做;別人要守規(guī)矩,我可以不守規(guī)矩。從驕慢心生的,極重的煩惱。沒有智慧的人,沒有受過好教養(yǎng)的人,貪瞋癡慢不但伏不住,實在講天天在增長。他也習以為常,不知道改過,縱然天天讀圣賢書,甚至於天天有機緣聞佛法,聽到圣人教誨,他已經養(yǎng)成習慣了,已經養(yǎng)成習氣了,諺語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雖不是本性,他養(yǎng)成習性,習性時間久了,也不容易改掉。也因為這個事實,所以古人垂訓教學要從孩童教起,好教!中國的圣人更是了不起,從胎教開始,母親懷孕就開始教育她的小孩了。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要純正,情緒要溫和,舉止要安詳,影響胎兒,所以從胎教始。
現(xiàn)在人不懂這個道理,以為這個好像太過分了。作父母只顧自己,不顧下一代,這是對社會不負責任,對於國家民族不負責任,對一切眾生的福祉不負責任,不負責任就造罪業(yè)。所以今天這個世界有許許多多的災難,天災人禍,追溯其原因,就是不負責任造罪業(yè)所感得的果報。雖然佛菩薩慈悲,《無量壽經》上講的幾句話,「先人不善,不識道德」,先人是長輩、前輩,他們沒有教我們,我們怎麼會懂得?
像我這個年齡還受了幾年教育,不多!二、三年而已。以後就遇到日本人侵略中國,八年抗戰(zhàn)期間流離失所。我們很小離開家庭,跟著學校,不錯,學校的老師好。那個時候的老師跟現(xiàn)在作老師的人不一樣,所以我們對老師的恩德,永遠不忘。老師代替了父母,這個樣子常常聽老師教導,懂得一點道理,這個根是從這里紮下來的。像這樣的好老師,把學生當作兒女看待,認真負責的教養(yǎng),現(xiàn)在也遇不到了。實在說有這種熱心慈悲的老師,學生也找不到,世風日下。
所以我跟李老師在一起的時候,李老師就常常感慨,他真的是想傳道,沒有人接受,沒有人真正肯學,沒有人依教奉行;不能夠依教奉行,佛菩薩來了也沒有辦法教。你所愛的,你所喜歡的,不過是表面上一點常識而已,喜歡聽,喜歡說,你做不到,你也不愿意做,你還是隨順煩惱習氣;換句話說,你還是造輪回業(yè),你還是免不了三途果報。這個叫真正善知識看到寒心,善知識慈悲不能不教,總希望聽眾當中有一、兩個覺悟的。如果你說有很多人覺悟,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十萬人當中,有一個覺悟就了不起,這個善知識到這個世間來,就算沒有白來了。所以我們看古今中外,大善知識傳道,一生能得一個繼承的人就非常滿意了。一生遇不到一個傳人,這個例子很多很多,一生都遇不到一個。
我們如果真的覺悟了,真的明白六道輪回生死之可怕,了凡先生講「畏心」,造作一切惡業(yè),惡報的可怖,我們就不敢了。這些果報都擺在我們眼前,只要你頭腦冷靜一點,你就會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纯磩e人的苦報,想想他是什麼業(yè)因造成的,我有沒有造這個業(yè)?我將來會不會受他同樣的果報?看看地獄,看看餓鬼,看看畜生。所以古時候每一個縣城都有個城隍廟,城隍廟里面都塑造地獄變相圖,它的教育意義非常之大,讓你看看地獄里這些狀況,告訴你什麼樣的因,感什麼樣的果報。不是嚇唬人的,是教人去反省,這是事實,不是想像。
學佛從哪里學起?從改造心理做起,現(xiàn)在人講的心理建設。心理建設最重要的一部經典是《地藏菩薩本愿經》;地藏有三經,《地藏十輪經》、《占察善惡業(yè)報經》,這是地藏三經。大乘佛法建立在這個基礎上,常常讀誦,明了業(yè)因果報的道理,你自然就能夠肯定種善因得善果,種不善的因決定得不善的果報,讓我們在這里面回頭,務必要心善、念善、行為善,先做一個善人。
佛菩薩教化一切眾生,第一步是教你能夠保住人身,不墮惡道,把墮惡道的業(yè)因統(tǒng)統(tǒng)戒除。太上這一大段,他講的善不多,講的惡比善要多兩倍,為什麼?用心我們很清楚、很明了,希望我們不要墮惡道。「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得人身,遇到佛法,選擇出家這個行業(yè)。這個行業(yè)是什麼?續(xù)佛慧命,維持發(fā)展如來家業(yè),我們?yōu)檫@個。出家之後,我們做到了沒有?我是個好人,心也好,念頭也好,行為也好,我出家了,我沒有認真去做續(xù)佛慧命,去顯揚如來家業(yè),我已經就有罪過了。我們舉個簡單例子,譬如你被任命為一個學校校長,你心也很善,念頭很善,行為也很善,沒有一點缺點??墒悄銢]有教學,你沒有為學生聘請好老師,讓學生天天荒蕪功課,你不能說:「我很善良,我沒有過失」。你沒有盡到你的職責,那就是你的過失。這個道理不難懂,大家都能夠理解。
我們今天穿上這個衣服,衣食住行接受善信的四事供養(yǎng),我們做了些什麼?如果沒有認真努力去做,我們穿這套衣服騙取善信的供養(yǎng),這在佛法講是「盜戒」,我們是盜心,我們假藉佛菩薩的幌子,欺騙一切眾生,沒有把自己本分事情做好,還要破壞規(guī)矩,還有嫉妒障礙,干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情。為什麼做這個事情?愚癡。為什麼愚癡?貪瞋癡慢的煩惱太重了,自私自利的念頭太深了,念念總是想壓過別人,念念總是希望享受特權階級,不知道這個念頭是罪,正是《地藏經》上所說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你要是發(fā)展到行為上,那罪就更重了。我們這一生還求得度,求了生死,出三界,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希求是個夢想,怎麼能實現(xiàn)?
如果真的要使我們的愿望成真,沒有別的,唯有依教奉行。圣賢的教誨天天要讀,思惟經義。將這里面精要的義理付諸實施,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一定要守規(guī)矩,要成人之美,一定要愛惜器物,希望人人都能夠享受到。常存此心,常修此行,我們前途是光明的;如果違犯,眼前圖一點痛快,後果不堪設想,這是我們要記住的,要認真好好的去學習。
【見他榮貴。愿他流貶。見他富有。愿他破散?!?
這以下是「陰藏之惡」。注解里面第一段說得非常好,「凡人榮貴,皆非偶然,皆其昔有善緣,宿植德本,更其祖宗積德,乃能如是。見之者,當起追慕之心,非慕其榮貴,實追慕其前修也」,我們就看這一段。這種惡意情執(zhí),古今中外皆有;不但人道有,畜生、餓鬼、地獄里也有,這是迷執(zhí)太重。世間人哪一個不貪財?他要不貪財,他就不是凡人,他是圣人。凡人起心動念,為煩惱所蓋覆。什麼是煩惱?貪瞋癡慢,凡夫生活在貪瞋癡慢里,他怎麼不苦!貪瞋癡慢的心念,能不能得到富貴榮華?給諸位說,決定得不到。注解里說得好,佛菩薩如是說,我們再看看每一個宗教,他們的上帝、神圣也都是這個說法,富貴榮華不是偶然的,都是過去生中培植的。
佛家講得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這個話的意思就是說明,你要想知道你前生修的是什麼因,這一生你所得到的、你所受用的,就是果報。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前世種的是什麼,這一生的受用,這一生的享受,這一生的際遇,就是前生造的因。佛又說了,「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你要想知道我來世怎麼樣,來生好不好,那就看你這一生所造作的。你這一生種的善因,你來生一定得善果;這一生你的心行不善,來一世哪里會有善果!這個大道理,我們要懂得。
佛跟我們講財富,你這一生發(fā)財了,不管你是用什麼方式,你是經商也好,做工也好,從政也好。今天我們都知道,許多地方政府的官員收受賄賂;收受賄賂還是命里有的,命里沒有的,才收一點,馬上就出事情,就觸犯法律,接受法律制裁處分。賄賂收得再多,一生都沒出事情,命里有的,他不受賄賂,他命里還是有那麼多財富,不過來得晚一點而已,這是早遲的事情。命里有的,丟都丟不掉;命里沒有的,求也求不來。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自己細心想一想,我像不像是個富貴的命?再仔細去深思,我該不該得富貴?大家念過《了凡四訓》,了凡先生就能夠反省,這是聰明人,這是有智慧的人。
佛告訴我們,財富是怎麼修來的?財布施修來的。佛勸我們種福,世間有三種福田是我們種福修福之處。第一個福田是父母,父母是「恩田」,孝養(yǎng)父母的人有福了。第二是奉事三寶,三寶是「敬田」。可是三寶要重實質,不重形式,這個道理幾個人懂?明理的人懂。我在講席跟諸位說過幾次,現(xiàn)在新加坡的納丹總統(tǒng),我很欽佩他,他告訴我他很尊重佛教,「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這一句話是內行話,我們佛門里多少出家人都說不出來,所以三寶重實質,不重形式。
這一次臺灣遇到的大地震,南投埔里一帶許許多多的寺廟在地震當中毀掉了。有人就問,這麼多修行人,為什麼還遭這個難?有人告訴我,人家問悟道法師,悟道答不出來。其實很簡單,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換句話說,重視真修,不重視外表,外表裝的那個樣子,不行!
懺云法師也住在南投地震區(qū)這一帶,他的道場為什麼沒事?他是一個真正修行人,自自然然有諸佛護念,龍?zhí)焐粕癖S?,真修行?
前幾年,我聽說「世樺印刷廠」倉庫附近遭遇到火災,那個倉庫周邊周圍的房子統(tǒng)統(tǒng)燒掉了,只有他的倉庫沒事,倉庫里面放的是《大藏經》,剛印好的《大藏經》放在那里面,有龍?zhí)焐粕袷刈o。我們深深相信他這一批經典,決定起很大的作用,必然將來供養(yǎng)真修的人、祖師大德,才會有善神守護。經的數(shù)量很多,散在四方,不知道哪個地方有真修行人。
所以建一個寺廟,穿上出家人的衣服,這種形象、心行都不像佛菩薩,這個沒有用處。從前李炳南老居士講:「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該怎麼遭難,還是怎麼遭難」,所以要真修實踐。
試問問,我們有沒有孝養(yǎng)父母的心,有沒有孝養(yǎng)父母的行為,你做到了沒有?是不是真正的恭敬三寶?恭敬三寶,天天香花水果供養(yǎng),每天磕三千個大頭,心里面還是貪瞋癡慢,沒有用處。假的!我們拿什麼來供養(yǎng)三寶?要拿真正的修持。佛在經上教我們做的,我們做到了沒有?佛講得太多了,我們選擇了五個科目,「凈業(yè)三?!棺龅搅藳]有?「六和敬」做到了沒有?「三學」、「六度」做到了沒有?普賢「十愿」做到了沒有?其他的不說了,就這五個科目我們都能夠做到,就是奉事師長,這是真正皈依三寶,敬田里面種福,這個福大。
第三個是「悲田」,悲田是救濟一切苦難眾生,這是種福。
所以你財布施得財富,著相布施是福報,離相布施是功德;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世間人都貪圖財富、聰明、健康長壽,這是果報,你不肯修因,哪來的果報?你要想得果報,一定要懂得修因。所以財愈布施愈多,布施是修因;你因修得多,果當然多。法布施多,聰明智慧增長。無畏布施多,無畏布施是真正以慈悲愛心,照顧一切需要照顧的人,年老的人,殘障的人,需要照顧,需要幫忙,你真有這個心,遇到了真肯做,你的果報是健康長壽。種善因一定得善果。
佛菩薩教誨我們,所有宗教神明都教給我們,不義之財決定不能取。不義是什麼?不應該得到的。不義之財你要得到了,往往有很難想像的災難,這個事情古今中外都有,都很多。前天我們在報紙上看到,澳洲政府準備立法,禁止賭博?,F(xiàn)在澳洲在網(wǎng)路上發(fā)現(xiàn)有賭博的行為,許多人因為賭博而傾家蕩產、離婚、自殺,造成社會嚴重的損失,他們要制定法律來禁止,這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這是一個真正保護人民的措施。
我們從《了凡四訓》里面得到啟示,袁了凡作縣長的時候,發(fā)一個善心,減免全縣人的田賦,就是田租,減租幾十萬人得利益,他這個義舉就行了萬善。澳洲政府這些官員,他們懂得這個道理,立這個法來執(zhí)行,這一念也是積萬善,不止萬善,多少人得利益。
沒有一個宗教不禁止賭博的,中國古圣先賢苦口婆心勸導大家,安分守己,積德修善,你的前途一片光明。哪一個人發(fā)財是靠賭博起家的?哪一個人發(fā)財是靠偷竊起家的?古今中外找不到,我們要明了這個道理,知道事實真相。
佛菩薩常常教給我們,安貧樂道,知足常樂,我們在其他宗教典籍里面也看到,所謂「神貧」;貧是物質生活不豐足,神是精神生活充足。在中國儒家孔老夫子常常贊嘆顏回,顏回是物質生活貧乏,「一簞食,一瓢飲」,吃飯連飯碗都沒有,用竹子編一個竹簍盛飯;喝水連個杯子都沒有,用葫蘆挖空做個瓢來喝水,貧窮到這種程度??墒穷伝刂畼窙]有人能夠跟他相比。他樂的是什麼?樂的是道,安貧樂道,這是圣賢之樂,貪瞋癡慢的煩惱統(tǒng)統(tǒng)斷掉了。他的樂我們凡夫不知道,他的心境跟虛空法界融合成一體,這個境界誰能想得到?誰能體會得到?這是他學養(yǎng)的功夫,智慧的圓滿。
讀書、學佛,無非是提高這個境界,讓我們在這里面得真樂。物質受用是假的樂,我們講席當中也講過多少次,這種樂等於世間人吸毒、打嗎啡,不正常的樂。正常的樂是覺悟、明理、了解事實真相,這是真樂;決定不在物質生活的厚薄,而在自己的心地清凈光明,遍照法界,表現(xiàn)在外面,佛家講一片慈悲?;浇獭⑻熘鹘汤锩嬷v的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他們表現(xiàn)在外面,神圣表現(xiàn)在外面是大愛,愛護一切眾生,關懷一切眾生,照顧一切眾生,全心全力幫助一切眾生。神圣們對眾生的幫助,著重在幫他離苦得樂。
離苦得樂要從根本上幫助,根本是什麼?根本是破迷開悟??鄰哪睦飦??苦從迷來的。樂從哪里來?樂是從覺悟來的。佛菩薩、神明都有神通,他要去賭博,那穩(wěn)贏錢。為什麼不用這個手段,多贏一點錢來布施,做好事?這是個不正常的手段,這是個罪惡的手段,所以諸佛菩薩、神明絕不采取這種手段。佛菩薩教人是從正面的,不是從負面的,這個作法有流弊,會害人,佛菩薩決定不做。我們學佛菩薩,就要從這些地方學。
一定要修的是正法,正中之正;正中之邪,除非在很不得已那個手段之下,決定不用它。諸佛菩薩有神通,神通能力太大了,但是決定不用神通,用教學,用示范。為什麼?這里面沒有流弊。如果用神通,我們曉得妖魔鬼怪也有神通,用這種方法來接引眾生,眾生會受迷惑,邪正不分,魔佛不分,這個麻煩就大了。魔有的能力,佛有;佛有的能力,魔沒有。心善行善,以身作則,魔做不到;以正法勸告大眾,魔也做不到。佛與魔的分辨,我們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我們跟佛學,決定不能跟魔走。財富、智慧、健康長壽,一定要遵從佛的教誨,決定可以取得;違背佛的教誨,用非法的手段去取,縱然得到了,災難還是在後面,你不能保有,不能長享。
我們讀了這幾句文的教誨,感慨非常之深,我們一生決不做非法、違背佛陀教誨之事,這樣就對不起三寶,對不起父母,也對不起一切眾生。
【見他色美。起心私之。】
這個現(xiàn)象的惡業(yè)不但是非常嚴重,在今天社會上已經到泛濫的程度了,所以社會不安定,動亂頻繁,天災人禍,追究起根源,這未嘗不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中國古人常講:「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怪袊糯慕逃?,我們在《禮記?儀禮》里面看到,「男女五歲不同席」,五歲男女就不可以坐在一起了。為什麼?防微杜漸。今天我們在報紙上看到,十三歲到十五歲的女孩懷孕墮胎,比比皆是,這還得了嗎?要想這個社會不動亂,幾乎是不可能的。民主自由開放的後果是社會大亂,人心不安。現(xiàn)代人都說專制不好,古時候這些帝王是不是專制?細細去讀歷史,去探討,古時候這些典章、文物、制度,我們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人把專制這個帽子加在他們頭上,非常不公平。他們不是專制,他們真正有慈心,有愛心,保護社會,為人民幸福著想,雖然有一些措施,大家感到不方便,這個不方便是小事,你得到一生的安定、和平、繁榮、興旺,這是大幸。換句話說,犧牲小的自由,得來是大的自由;忍耐一點小的限制,得來是永恒的幸福。
我們看看現(xiàn)在這個社會上,放縱貪圖名聞利養(yǎng)、財色名食睡,你得的是小利益,你自己身心不安,生活在恐懼之中,也讓整個社會不安定。人人都生活在苦難當中,諸位細細想想,你這一點的民主自由開放,付出了多大的代價。我們仔細思惟,得不償失,你所得到的十分之一,你所失掉的十分之九。所以我們細心去省察,還是古人的方式有道理,古人叫你犧牲忍受十之一、二,你所得的幸福榮幸十之七、八。從比例上來計算,這是人力可以能夠控制的,世間要想做到十全十美,決定不可能。
人不讀圣賢書,不知道圣賢的大道,將佛菩薩世出世間最極究竟圓滿智慧的教誨,看作迷信,看作落後,看作不合時宜;古圣先王的制度典章,稱之為專制,稱之為獨裁。我們現(xiàn)在人所立的這些法律,所制定的這一些規(guī)章,以為這是先進的,符合民主的,符合科學精神的。可是實施的效果,跟古代的社會兩下一對照,相差的距離太大太大了。原因到底出在什麼地方?古人所說的,不讀圣賢書之過。
注解里面,在這一段引用佛經里面一段話,說得很好,「佛言,人於世間,不犯他人婦女,心不念邪僻,從是得五善」。世出世間大圣大賢教導我們的,總離不開善因善果,惡因惡報。能夠遵守佛的教誨,五戒里面「不邪淫」的戒,十善里面「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佛講他有五種善果。第一種、你可以保住你的財富,不至於失掉。第二種、你守本分,守規(guī)矩,你不怕縣官。從前縣官是管司法的,像現(xiàn)在的刑警,你不會怕他們,你不犯法。第三種、你不畏人,你的心行正大光明,沒有做過見不得人的事。這是世間之善,我們講的花報。他沒有學佛,他沒有求生凈土,果報在人天。第四種、佛說得生天上,天上玉女作婦。第五種、從天上來,下生世間,多端正婦。佛講五種果報,三種是現(xiàn)世人間的福報,兩種將來死後生天,享天福。
佛又說:「人於世間淫佚,犯他人婦女,從是得五惡」,這是你破戒作惡,你也得五種惡報,也分今世後世。第一種、家室不和,數(shù)亡錢財。你的財產會流失,你一家不和,這個果報就很可怕,諺語里面常講:「家和萬事興」,家不和,這一家必定敗亡。我們仔細觀察現(xiàn)在的社會,犯這種過失的,鬧婚變、離婚,現(xiàn)在在這個社會上離婚率多高,離婚是家庭就散掉了。如果有妻子兒女,這是對兒女不負責任,給兒女最嚴重的傷害,最嚴重的打擊,這個罪過後報就不得了,今天社會上沒有人講這個道理。第二種、畏縣官,常與捶杖從事。在現(xiàn)在表面上是看不見了,在從前你這是犯法的,一定要受法律的處分,要坐牢、監(jiān)禁,還要懲罰,現(xiàn)在這個跟古時候的法律不相同了。雖然現(xiàn)在果報沒有像從前那麼樣的嚴重懲罰,可是陽間不懲罰你,陰間懲罰比陽間還要嚴重。
第三、自欺欺人,在大庭廣眾之下,身心不安??墒墙裉爝@個現(xiàn)象似乎也很淡薄了,為什麼?臉皮愈來愈厚了。從前人還有一點良心,做了壞事情還心不安?,F(xiàn)在沒有了,良心沒有了,所以他也不懂什麼安與不安,貪瞋癡達到了極處,可是將來的果報一定比古時候造作這種惡業(yè),要重很多很多倍。第四種、來世的果報,佛說了死入太山地獄中,受炮烙的刑罰,千萬億歲才能夠離開地獄。第五、從地獄出來之後,墮落在畜生道。畜生道里面,我們曉得有許多畜生道,淫佚不避母子,亦無節(jié)度,墮落在這一類里,佛說果報之凄慘,果報之苦,說之不盡。
凡夫肉眼見不到因緣果報的真相,其實這些因果報應都在現(xiàn)前?!陡袘愤@一句里面,注解的文字特別多,我們翻開來有很多頁,舉出歷史上這種果報的事相,目的無非是警惕我們,凡夫沒有看到實際上果報的事例,他很難接受。這個書上所引用的幾十個古人的例子,現(xiàn)代一些人看到古人所寫的這種情形不相信,認為這是古人勸人為善的,未必真有這個事實??墒锹斆魅耍憧纯垂湃怂鶎懙倪@些,然後再冷靜觀察現(xiàn)實社會,兩下一對照就明了了,就知道古人所說的是可以相信的,我們應當信守,自求多福。
佛法講修行,修行是第一樁大事,修正我們貪念的習氣,修正我們淫佚的行為,你能夠得健康長壽之道。每一個人都喜歡自己健康長壽,健康長壽第一個因素是心地清凈,如何得清凈?寡欲就清凈了,欲望少,欲望很低。色欲是其中重要的一個,「財色名食睡」都要淡,愈淡愈好,愈少愈好,你的身心健康。
飲食,素食好!素食當中,為什麼世尊教誡初學遠離「五葷」?諸位要知道,那個「葷」是素菜?!溉潯故遣葑诸^,葷不是肉食,肉食叫「腥」。葷辛是素菜里面的五種,學佛的同修都知道,這五種是韭菜、大蒜、蔥、小蒜、興渠。佛經里面講的興渠,過去中國沒有,現(xiàn)在有了就是洋蔥。為什麼佛要戒除這五種?《楞嚴經》上講得很好,把原因說出來了,這五種蔬菜,熟吃會引起性沖動,生吃會引起肝火,發(fā)脾氣,是這麼個原因,這些東西對我們生理上有刺激,佛都禁止。但是諸位在中藥里面,藥用可以,不是藥用最好都要禁止,這就是防微杜漸。
佛把這些不善的增上緣都把它杜絕,這叫大慈大悲,沒有一樁不是為眾生著想的,希望眾生都能得真實利益,都能夠生活幸福美滿,這是圣賢的教誨。
【負他貨財。愿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
這一節(jié)說了兩樁事情。『負』是欠的意思,像借錢不還。凡是借別人的器用(器皿用具),沒有償還的意愿,都是屬於這一類,這一類都是屬於偷盜的業(yè)行。佛家講偷盜范圍非常的廣泛,古德跟我們說明盜戒叫「不與取」,這個意思非常的完備。凡是有主之物,無論你用什麼手段得到,主人沒有答應給你,你得到的都叫做偷盜,都屬於這條戒律范圍之內。我們向人借東西,借錢也好,借物品也好,主人同意借給我們的,不是給與我們的,將來一定要奉還。如果沒有還的心,這個心就是盜心,也是犯偷盜之罪。如果說借人的財物不想還,還希望他早死,這個罪過就更大了,佛在經上說,生這種心的人,已經是畜生了,來生的果報必墮惡道。
所以世間人眼光很淺,只看到眼前的小利,不知道後患無窮。墮落到畜生道容易,要想在畜生道再回來作人,可就難了。原因在哪里?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畜生道的業(yè)因雖然很復雜、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愚癡。諸位想想,欠人財物不想還,這個心就是很愚癡;再要咒人死,這是愚癡到極處。所以墮落到畜生道,畜生的愚癡要是跟人比,超過很多倍。
愈是低級的動物,愚癡愈嚴重。我們在佛經上看到一個故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只樹給孤獨園,孤獨園修房子,佛跟幾個弟子們在一起,看到地上一窩螞蟻,佛看了之後就笑笑。弟子們在旁邊看到佛笑這一窩螞蟻,就向釋迦牟尼佛請教,佛為什麼要笑牠們?佛就告訴大家,這一窩螞蟻七尊佛出世都過去了,牠還沒有離螞蟻身。一尊佛是三個阿僧只劫,七尊佛是二十一個阿僧只劫,牠還沒有離螞蟻身,不是說牠壽命長,螞蟻死了來生還作螞蟻。這個道理我們能夠體會得到,什麼原因?過分的執(zhí)著,牠執(zhí)著那個身就是自己,所以永遠換不了第二個身體;執(zhí)著那個窩是牠的老家,永遠不離開牠這個處所,死了以後投胎,還投在螞蟻里,這真是愚癡到了極處。
所以佛在大小乘一切經論里面告訴我們,我們要能體會、要知道佛的苦口婆心,三惡道易入而難出,這是事實真相,很容易墮三惡道。三惡道的業(yè)因是「貪瞋癡」,佛教我們修「戒定慧」,「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目的在哪里?不墮惡道。
所以人一定要守住人的本分,人的根本是什麼?在佛家是五戒,在儒家是五常,五常是「仁義禮智信」,這是人道的基本條件,如果我們把基本條件失掉了,來生決定不能得人身。諸位要曉得,我們這一生能得人身,是過去生中修的有這個條件,這一生當中遇到了緣,父母跟我們有緣,父母屬於增上緣,真正到人道投生,是過去生中五戒十善的業(yè)因,所以到人道來。
但是我們這一次到人道來,就相當不幸,什麼原因?社會環(huán)境不好,沒人教我們?!抖Y記》這部書要以現(xiàn)代的學術界來看,它是屬於雜志,古老時候的一本雜志,里面記的東西很瑣碎、很多,是一份非常有價值的雜志。在這個里面,我們可以看到從前人生活狀況、文物制度。你看看古人多麼重視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縱然從前人念書的機會比較少,有很多父母不認識字,但是他受到社會上一代教育的薰陶,他懂得做人的道理,他懂得基本的圣賢教誨「五倫」、「五?!?,他懂得給兒女做一個好榜樣。
五倫是講人與人的關系,你一定要認識清楚,五常是基本做人的道理。第一個是「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沒有念過書的也懂得,他也能把這幾句話記住。對待任何人,他會設身處地的想,我這樣對待別人,人家愿不愿意接受?人家不能接受的,我們就不可以做;別人這樣對待我,我不能接受,我就不可以用這種心態(tài)對人。「義」是為社會、為別人服務,不求報償?shù)?,我們今天講盡義務。我們這個道場有許多義工來為道場服務、為大家服務,不求報酬的。「禮」是有分寸,有節(jié)制,自卑而尊人。「智」就是今天講的理智,而不是感情,感情里面過失就太多了,凡事他有理性。最後這是講「信用」,「人無信而不立」。這是中國古圣先賢教人做人的道理,這五個字總要守住。所以在從前古老的那個時代,無論念過書沒念過書,識字不識字,都懂得這個道理,而且都能夠遵守,所以社會安定。
現(xiàn)在科學技術發(fā)達,物質文明有了大幅度的進步,可是人與人的關系不知道了,道德更是疏忽了,甚至於遺忘了。尤其現(xiàn)在社會提倡競爭,這一爭,「仁義禮智信」都沒有了。所以我們生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是動亂的時代,後人寫歷史,寫這個時代是亂世,人不懂得人與人的關系,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今天我們念這一段,可以說這是社會上常常見的,許許多多人都是這麼一個心態(tài),我們要曉得,這樣的心態(tài)後果不堪設想。用偷盜的心,這個人哪里能發(fā)財?哪里能過幸福的生活?不可能的事情。
第二樁,『干求不遂,便生咒恨』,這也是我們今天很常見的。有事要求人幫忙,別人不能夠滿足你的需求,你就生怨恨了。注解里給我們提示得很好,「干求指一切大小之事,凡有干懇求托於人者皆是」,所以這個范圍很廣泛?!覆凰臁故遣蝗缫?,你求人幫助,人家沒有滿你的愿望,於是你就詛咒他,你就恨他,這是自己造罪業(yè)。後面這一段,「君子達理安命,豈肯向人干求」,這是個明理的人。明理的人,自己一生縱然窮困潦倒到極處,自己曉得這是自作自受,也不會去求人,能夠安心隨緣,知命樂天??v然有不得已的時候要求人,人家肯幫助,很感激;人家不肯幫助,是他的本分,決定不可以有怨恨之心。如果稍稍有怨恨之心,古人說這是小人,不是君子。什麼叫君子?明理的人叫君子。小人是什麼?迷惑顛倒,不懂道理,怎麼可以責怪於人。
學佛的人更不可以有這種念頭,如果有這樣的念頭,他不是一個學佛的人,他對於佛法、對於佛陀的教誨,根本就沒有能夠理解。不要說做了,佛所講的這些教誨,他不懂!我們在經典里面看看佛菩薩,他們用什麼樣的心態(tài)來對惡人,諸位都念過《金剛經》,《金剛經》里有個例子,歌利王割截身體?!督饎偨洝防锩嬲f得很簡單,這一段公案詳細記載在《大涅盤經》里面,忍辱仙人是釋迦牟尼佛前世,沒有成佛之前,在修學過程當中,修忍辱波羅蜜,大家稱他作「忍辱仙人」。歌利王,歌利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是我們常講無道之君,暴君,橫暴而不講理的。忍辱仙人沒什麼過失,將他凌遲處死,仙人對他有沒有咒恨?沒有,不但沒有咒恨,而且非常感激。感激什麼?感激他這種心態(tài),自己能忍受得了,這是忍辱波羅蜜圓滿之相。我們明白了,如果沒有歌利王這種橫蠻無理,加給他這種最嚴厲的侮辱,怎麼知道他忍辱的功夫?這等於考試一樣,他能忍,絲毫怨恨的念頭都沒有,而且還發(fā)愿,將來成佛第一個要度他。所以世尊成佛第一個度憍陳如尊者,憍陳如就是當時的歌利王,釋迦牟尼佛就是忍辱仙人,他說的話兌現(xiàn)了,成佛第一個度他。
所以古德教導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人生在世決定不要跟別人結怨;跟別人結怨,錯了!別人縱然對你不滿意,侮辱你,毀謗你,陷害你,我們學佛的人,知道這是過去生中造的業(yè)報,過去造的不善業(yè),今生受的果報,歡喜接受,罪報就報掉了,沒有一絲毫怨恨之心,結就解掉了,就化解了,這是好事,不是壞事。如果有一念心不平,這個結還在,沒有解開,沒有解開將來還要報,所謂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個多可怕!我們學佛最低限度的受用要能夠獲得,這是最低限度的受用,我明白了,所有一切冤親債主加給我種種不如意,我都歡喜承受,恭敬贊嘆,我們的帳結了,也成就自己的忍辱行。
六度的「忍辱度」到哪里修?就在這個境界里面修,所以那些人是我忍辱波羅蜜的老師,是我修忍辱度的善知識。我們恭敬感激都來不及了,怎麼可能有絲毫怨恨之心?這是我們得佛法真實受用,我們要明了,要理解,使我們自己一生都能生活在感恩之中,我們的道業(yè)就不難成就了。
【埋蠱厭人。用藥殺樹?!?/p>
這在整個大段落里面,這是第十一個大段?!笩o因」,換句話說,沒有原因,無緣無故造作的惡業(yè)?!郝裥M厭人』,在新加坡這個地區(qū)我們很少聽過,我在少年時代,抗戰(zhàn)期間在湖南、在貴州,在讀書的時候,這些事情常常聽到。是不是真有其事?我沒有見過,但是我聽說的就太多太多了??赡苡羞@些事情,這些事情在從前帝王專制時代是犯法的行為,國家法律所不容許的。「蠱」,聽說有許多許多種,古大德告訴我們,凡是蓄意去養(yǎng)蠱,放蠱害人,都有很深的過失。他為什麼要放蠱害人?聽說蠱毒到一個階段,如果不放,不害別人,它反過來傷自己。所以這種事情,不害人就害自己,有什麼好處!我曾經聽說養(yǎng)蠱的人家,家里非常乾凈、非常整齊,真的像一塵不染一樣。蠱毒有很多很多種,大概都是些毒蛇之類,有的像蜘蛛、蠍子,這一類都是有毒的。
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在佛法里面講,過去世的業(yè)障,他沒有這個業(yè)障,不會干這些事情。過去生中業(yè)障是因,現(xiàn)前的是緣,年輕人喜歡希奇古怪,好奇!可是你走進去之後,出來就很困難了。這也是沒有善友教導他,做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情。這一句我們做何解釋?廣義的講,凡是損人不利己的事,都在這一句范圍之內。損人利己的事情,尚且不可為;損人不利己的事情,更不應該造作。我們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常存一個愛心。
下面一句,『用藥殺樹』,這是傷慈悲心。在我們現(xiàn)前環(huán)境里面來說,這個意義就更深了,沒有正當?shù)睦碛?,破壞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不懂得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密切關系。佛菩薩教導我們,世間古圣先賢教我們「仁民愛物」;換句話說,圣賢的教育無他,啟發(fā)我們愛心而已,培養(yǎng)我們愛心而已。今天我們接觸的宗教很多很多,我們發(fā)現(xiàn)這許許多多的宗教有個共同點,共同點是什麼?愛的教育,佛家講慈悲,一片慈悲,一切慈悲。天主教、猶太教、基督教,這算是一個系統(tǒng)的,「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印度教、婆羅門教,大梵天也是愛世人。綜合所有的宗教教學,圣賢教育,就是這麼一句話。我們不但要愛人,還要愛物,佛經菩薩戒里,佛勸導我們,「清凈比丘,不踏生草」。那個小草,它長得活活潑潑,你怎麼忍心踩到它頭頂上?人的愛心到這種地步,連一草一木都愛護,他怎麼會不愛人?怎麼不會愛動物?怎麼會傷害人?人生活在愛的世界里面,這是真正幸福。
前幾天,我們這里有一些同修跟隨李木源居士,我也參加了,見到此地一位一百零一歲的老修女,她叫許哲,她的一生就是生在愛的世界里,幸福美滿。她給我們講,她是一百零一歲的年輕人。她真年輕,我們看她的身體也不過是四、五十歲的樣子,怎麼說也不能相信,拿出身分證來給我們看,真的,不是假的,她是一九00年出生的,今年兩千年了,照中國算法一百零一歲。她是廣東潮州人,所以她懂廣東話,懂潮州話,懂英語,也懂普通話。這麼大的歲數(shù)了,我們從她身體體能上看跟年輕人一樣,我仔細觀察她牙齒掉了一顆,她告訴我,牙齒全是真的,只掉一顆牙齒。視力很好,天天看書,不戴眼鏡。耳目聰明,反應敏捷,非常有智慧。每天還作義工,昨天我講經,本來要請她到我們講堂跟大家見見面,她昨天上課去了,她現(xiàn)在每個星期還有幾堂課,教別人靜坐。我們去看她,她翻筋斗給我們看,我們一般人五十、六十不敢了,她還可以翻筋斗給你看,表演給你看。
告訴我們,她一生心地清凈,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這是養(yǎng)生之道。一生不見世間過,我說:「你看到一些不好的事情,看到惡人,你有沒有感受?」她說:「沒有,見如不見。」她舉個例子給我們說,就像我們走在馬路上,看看來來往往那些人一樣;馬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很多,心里面不落印象。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什麼叫不落印象?不落印象就是轉識成智。我們凡夫是用識,第六識是分別,第七識是執(zhí)著,第八識是落印象。交光法師在《楞嚴經》注解里面教我們「舍識用根」。舍識,我們不用第六識,也就是我們不分別。不分別,你用的是什麼?妙觀察智。我不用第七識,第七是執(zhí)著,你就不執(zhí)著;不執(zhí)著,你就用平等性智。不用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落印象,她不落印象;不落印象就是大圓鏡智。所以她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她用的是智慧,正如佛家講的,她用四智菩提,所以她健康長壽,一點毛病都沒有。我們四十、五十腰酸背痛,人家一點病都沒有,完全正常。所以她說她是年輕人,這是名實相副,她真的是年輕人。
我親眼看到,我也就真正證明了。過去李老師跟我們說,中國醫(yī)學的根本典籍《黃帝內經?靈樞》里面所講的,人的壽命正常應當要活兩百歲,你壽命活不到兩百歲,是你自己把身體糟蹋掉了。我們同學問她:「你會不會生氣?」她說:「不會?!挂簧鷽]有發(fā)過脾氣,沒有生過氣。她告訴我們,一分鐘的發(fā)怒,要三天才能恢復正常。這個話我聽了相信,我懂得。佛家、道家都講求養(yǎng)生之道,什麼是最健康?人的身體、心情跟大自然融成一片,這是真正養(yǎng)生之道,完全是合乎於自然的;七情五欲都是擾亂自然,破壞自然環(huán)境。在七情五欲里面,七情是「喜怒哀樂愛惡欲」,我們佛法講「貪瞋癡慢」,最嚴重的,就是破壞力量最大的是瞋恨、是發(fā)怒,其他歡喜、愛好,這些是小的震動,破壞的面小,不是太嚴重的,都是會有傷害。
真正修道人,他心清凈,決定沒有五欲六塵的意念,所以人家長生不老。但是在接觸外面環(huán)境里面,好像也有喜怒哀樂的表情,那是應付人情,不是真的有喜怒哀樂,那就是佛家講的「恒順眾生,隨喜功德」。你有憂慮,我總不能在這里笑,在人情上講不過去;你有悲哀的事情,我也有悲哀的樣子給你看,而這是發(fā)自於內心,不是虛妄的。眾生有喜怒哀樂,但是她脫離了,她是真心,不是虛偽的。這里面的道理很深,不是深入經藏,你體會不到。所以一個人心地清凈,他就永遠生活在大慈悲的境界里,這個人不老,這個人不衰,這個人不迷、不邪、不染,佛法講究竟圓滿殊勝功德,真實的快樂,是說的這個。凡夫沒有,贊嘆你幾句,就歡喜得不得了;說幾句不好聽的話,要生好幾天的氣都擺不平,這都叫自殺,於自於他都沒有利益。所以佛在經上常講世間人是「可憐憫者」,真的可憐!
這位老修女一生當中,有沒有遭遇這些事情?太多太多了,有贊嘆她的,有毀謗她的,有侮辱她的。不管你贊嘆也好,侮辱也好,她無動於衷,她不著心,決定不放在心上,決定不把它當作一回事,而一個心只有愛。她什麼宗教書都念,對佛教特別有好感。她的教友說:「你怎麼常??葱┠Ч淼臇|西?」她回答,說:「我看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一片光明?!埂度A嚴經》上說:「圓人說法,無法不圓」,這是一個圓滿智慧人所講的。她沒有學佛,她實際上是菩薩,真的,一點不假,五戒、十善、三福、六度,要我給她打分數(shù),都可以打滿分。
自己生活非常簡單,一天吃一餐,她的生活回歸到自然。我們也有吃一餐的人,菜里面還要放一些油鹽醬醋,還有一些調味。她統(tǒng)統(tǒng)都沒有,只有生菜,頂多生菜用水把它煮熟,什麼佐料都沒有,完全回歸自然。衣服,撿別人破舊的衣服穿,不是沒有錢,供養(yǎng)她的人好多。她說了,別人給我這麼多錢,是要我替他做好事的,替他修福的,這個錢自己不能用。衣服撿破舊的,她說:「我要做一件新衣服來穿,打扮打扮自己穿得漂亮,世間還有很多人沒有衣服穿的,沒有飯吃的,這怎麼對得起他們?」你就曉得她的愛心是真的,不是假的,愛一切眾生。我們天天講「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我們沒有做到,她完全做到了;「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她也做到了,學佛的好處,學佛的利益,從她身上我們得到見證,得到證明。生活那麼樣節(jié)儉,我們看起來好像很清苦,她在這個世間是第一快樂人,第一幸福人,沒有人能跟她相比。
她一百零一歲,自己住一個房子,沒有人照顧。她照顧別人,每天都出去,有些貧窮清寒的人家,她都去幫助,都去照護。她告訴我,有人租房子繳不出房租,她去替他繳房租;有人家里面水電費沒有錢繳,她去幫人繳水電費;沒有吃的,她就送米。我那天去看,她那個房子大概堆的有二、三十包米,都是人家送給她的;送給她,她去布施,到處布施。這是仁民愛物的好榜樣,修行證果,我們親眼看到了。我跟李居士說過,邀請她到居士林道場,在我們講經的時候,請她上臺跟大家見見面。我們如果真正能夠接受佛法,依教奉行,也能像她這個成就,也能像她這樣真正幸福美滿。
她一生建了十幾個養(yǎng)老院,一生的工作,照顧老人,照顧病人,在佛法里面講這是「無畏布施」,得的果報是健康長壽。所以我們看她,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她是以無畏布施為主,財布施、法布施是附帶的,總而布施,「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她以這個為主。所以這個果報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我們對於佛陀的教誨深信不疑,應當要努力依教奉行,拓開心量,愛護眾生。
那天我們問她:「你到底信什麼宗教?」她說:「我信愛的宗教。」這話說得有道理,愛的宗教把所有宗教都包括了,一個宗教都不漏。言語簡單,義味無盡,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恚怒師傅。抵觸父兄?!?
這兩句注解里面講得很清楚,「此與慢其先生有別,慢是無故而慢之」,慢是輕慢,我們一般講沒有把師父看在眼里?!喉E瓗煾怠?,「此是因教責而恚怒之也」。老師教訓學生,學生不服,心里面恚怒,恚是心里面的憎恨,怒是表現(xiàn)在外面?!腹湃耸聨熤溃瑹o犯無隱」,這是古時候學生對待老師的態(tài)度?!阜灿兴?,皆當虛心和氣以受之,何可恚怒乎。恚怒者,必是薄德無福之人也?!惯@一段話我們應當記住。 現(xiàn)在世風日下,師道已經不存在;不但師道沒有了,實在說孝道也沒有了。今天的社會我們普遍可以看到、可以聽到,兒女不孝父母,學生不敬師長,已經形成了風氣。我們處在這個社會里,應該怎樣去做,那就要問問我們自己是不是想在道業(yè)上有成就。如果在道業(yè)上有成就,還是要遵循古德的教誨;如果不希望在道業(yè)上有成就,那就可以隨順世風。所以自己要有一個了斷,我們自己應該走哪一條路。
老師的責備教誨,如果我們覺得老師錯了,古人有涵養(yǎng)的,「無犯無隱」;我們涵養(yǎng)不夠的,可以向老師請教。老師的責備,我犯的什麼錯,我自己覺得我沒有犯錯,老師認為我犯錯,錯在哪里,可以請老師講清楚、講明白。老師畢竟年歲比我們長,學識閱歷比我們豐富,看問題比我們看得深、比我們看得遠,這是實在的。有些時候我們自以為是,只看到目前,深遠處看,這才知道有過失,這是往往我們自己不能理解而怨恨老師。諸位要知道,你怨恨老師,老師會不會教你?決定不會,老師對你很客氣,不會再教導你,因為你器太小了,你容納不下,於是乎老師不教了。
我在年輕的時候,親近李炳南老居士,追隨他老人家的學生很多,他對學生的教誨有區(qū)別,能夠接受責備,真的是「無犯無隱」,老師對他責備教訓就特別多,幾乎常常見面,常常聽老師的訓斥。如果有一、兩次表現(xiàn)不太愿意接受的樣子,老師看出來了,從此以後不再說他,有過失也不說,為什麼?不跟他結怨。你常說,他又不能接受,而且有怨恨,這不就是結了怨仇?所以老師聰明,不跟人結怨仇,你能接受的我教你。印光大師講:「你有一分誠敬,教你一分;兩分誠敬,教你兩分;你沒有誠敬心就不教了?!股险n、講學,你在旁邊旁聽就好了,絕不把你當作教學的對象。由此可知,損失在哪里?損失在自己。
下一句,『抵觸父兄』。這八個字是佛法的根本,佛法的教學是從孝敬開始。諸位曉得,「凈業(yè)三?!沟谝痪涫恰感B(yǎng)父母,奉事師長」,佛法從哪里開始?從這里開始,佛法也是從這里圓滿,圓滿是成佛了,成佛是孝親尊師達到究竟圓滿,這是成佛了。所以佛教以此為始,還以此為終。人家要問,佛教是什麼?孝敬而已矣!這是我們學佛的人一定要懂得的,學佛學什麼?就是學孝學敬。不孝不敬,無論他修什麼法門都不可能有成就,這是我們必須要懂得的。千萬不要認為「凈業(yè)三福」第一條四句,這個很淺,微不足道,那你就錯了。一切諸佛如來證得究竟圓滿的果位,還是「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這四句。
大家看到彩畫的佛像,佛的頭部有圓光,圓光上面常常寫了三個字,這三個字有用梵文寫的,有用藏文寫的,也有用中文寫的,這三個字是「唵、阿、吽」,表示圓滿。什麼圓滿?「唵」是身業(yè)圓滿,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圓滿了;「阿」是口業(yè)圓滿,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吽」是意業(yè)圓滿,不貪、不瞋、不癡。諸位要曉得,這三個字就是十善圓滿,十善圓滿的這個人就叫佛陀,我們怎麼能把這個看作小事?甚至於一般人看作這是小小戒,小小戒無所謂,不知道小小戒的圓滿是佛陀,這是根!今天孝道、師道衰微了,我們如果真正發(fā)菩提心,真正想自利利他,從哪里做起?就從孝敬做起,做出一個好榜樣給社會大眾看,你就是菩薩了,你就是在弘法利生。
我們去訪問許哲修女,這是一百零一歲的年輕人,我們到她住的房間里面去看,乾乾凈凈,什麼樣擺設都沒有,只看到她的桌子上有一張照片,床頭上有一張照片,這是她母親的照片。我們就曉得她是孝女,自己一百零一歲了,寫字臺、床頭還不離開她的母親。孝親必定能尊師,孝親尊師必定能夠友愛一切眾生,這是菩薩!真菩薩,不是假菩薩。所以我說凈業(yè)三福、三皈、五戒、十善,我們現(xiàn)在要來評分,她得滿分,她得一百分。她沒有受過三皈,沒有受過五戒,她全做到了,所以諸佛菩薩、眾神保佑她,這是事實。
我們今天弘法利生、一切作為,我們這個小教室為什麼把老師照片都掛在這兒,韓館長的照片也掛在這里,知恩報恩,念念不忘。我們能夠認識佛法,能夠理解佛法,能夠修學佛法,從哪里來的?老師指導的。我們今天能有這點兒成就,韓館長三十年給我們修學的環(huán)境。老師好比是生我的父母,護法是養(yǎng)我的父母;老師能生,如果沒有人護持,沒有修習的環(huán)境,那還是枉然,還是一無所成。
今天的社會,大家所見到的是忘恩負義,我們要挽救這個社會,那一定要對癥下藥。他忘恩負義,我們提倡知恩報恩;他輕慢、恚怒師父,我們對師父特別恭敬;他不孝父母、抵觸父母,我們要特別做出孝順給世間人看。這就是世尊在經典上常常叮嚀我們的,「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演是表演,說是解釋,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看看古人是怎樣修學成就的,那些人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典型。在世尊教學當中,他們?yōu)槲覀冏髯C,使我們聽到了、看到了就能夠斷疑生信,能夠精進不懈,學業(yè)道業(yè)自然就有成就了。
古人說:「父兄五倫之首,孝弟人道之先」,縱然父母師長不公平,有偏心,有偏愛,我們也決定要和顏悅色,承事受教,這是自己得利益。這正是印光大師所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所以無論世出世法,你求學能得多少利益,完全在你對於老師的尊敬,決定是成正比例的;絕對不可能有一個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他會有成就的。諸位翻開歷史去看,一個也找不到,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深深反省了。
注解里面有不少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都很能感動人,你不要把它看成神話故事,那你就錯了。故事第一條,講明朝時候汪會道?!竿魰?,性穎悟」,很聰明;「書過目輒成誦」,讀書一遍就能夠背誦,天賦好;「八歲能文」,能文就是能寫文章,八歲就能寫文章;「然事師傅,則傲慢異常,稍拂意,則背師怒詈」,詈是罵,背後罵老師;「一日獨坐書齋,忽呵欠」,打哈欠;「口中躍出一鬼」,哈欠一打的時候,口里吐出一個鬼出來,這個鬼指著他說:「汝本大魁天下」,大魁天下,在古時候考試中狀元,狀元叫大魁天下;「因汝恚怒師傅,上帝削去祿籍,吾亦從此去矣」,因為恚怒師傅,上帝把他的名字勾消了,這個鬼也走了;走了之後,「尋翻故篇,茫然不識一字」,再看書的時候,不但記不住,連字都不認識了。
大家念這一段,你把它當神話看也可以,這是反面的,後面還有幾則正面的。我們從這些地方深深去反省,縱然老師多次的責備教誨,他還是溫和承事,這種人後來決定有成就。
佛法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所以人不能孝順父母,絕對不會尊敬師長,道業(yè)學業(yè)當然就很難成就了。不論古今中外或是現(xiàn)在,諸位只要細心去觀察,你就能明了,然後知道圣人的教誨是真實不虛,我們應當虛心去學習。
【強取強求。好侵好奪?!?
注解里面前面兩段很重要,也很有意義。什麼叫『強取強求』?「分所不當?shù)?,而必欲得之,謂之強」,分是本分,你本分里面不應該得的。這里面的范圍就非常廣,把名聞利養(yǎng)、五欲六塵都包括在其中了。你不應當?shù)玫呢敻?,你一定要得到;不應當?shù)玫降牡匚?,你也一定要奪得。凡是屬於這一類的就叫強。這合不合乎因果的道理?決定不符合。如果這個事情是真的,命里沒有的,我一定要得到,真的會得到了,因果定律就被推翻了。不但佛法給我們說,世出世間的賢圣,一切宗教里面的神圣,無一不是闡揚因果的真理。換句話說,你本分不應該得的,你現(xiàn)在勉強一定要得到,你果然得到了,還是你命里所有的。所謂「分所不當?shù)谩梗悄悻F(xiàn)前;譬如財富,你命里面有,不是你現(xiàn)前得到的,也就是時節(jié)因緣沒成熟,你偏偏在這個時候爭取,你得到了,你所得的財富,可能是十年之後、二十年之後、三十年之後,你會得到,你現(xiàn)在不過是提前拿到而已,依舊是命里所有的。所以諺語有所謂「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強求也強求不到的。
世間自古以來,中國、外國強求的人太多太多了。如果一百個強求的人,一百個人都得到了,那這似乎是有道理的;一百個強求的人,真正能得到的一、兩個而已,可見得這不是真的。我們從這個地方很冷靜的去觀察,《了凡四訓》里面跟我們說得很清楚,對於因果的道理,因果報應的事實真相,說得很透徹,舉了許許多多的例子,我們應當把它參透,然後希求的這個念頭自然就息掉,就沒有了。這是「強」的意思,勉強的意思。
底下又說,「以人供我曰取,以我干人曰求」。別人供養(yǎng)我的這是「取」,我求助於別人這是「求」,都不能夠勉強,佛法給我們講隨緣隨分,這是真正明理的人。
「以詭計暗取曰侵,以勢明取曰奪。如此得來,自難消受,將必并其本有者而失之矣」,這個話講的真實不虛。以你的陰謀、詭詐、欺騙而得到的,這是「侵」,侵略別人,以你的勢力,你的權力,你的地位,明目張膽奪取的。
這些事,古今中外,尤其是現(xiàn)代的社會,幾乎成了普遍的風氣,能夠強取強求,能夠侵犯別人,奪取別人,社會上尊之為英雄好漢,大家都佩服,他行,他有辦法。沒有想到你奪取來的是一時,你能夠享受幾天?禍患就在後面。我們看到的後患是你犯罪了,你被判刑,在佛法里面說這是現(xiàn)報;現(xiàn)報完了之後,還有後報?,F(xiàn)報,佛法里面用個比喻叫花報,好比開花了,花開後面就結果,果報。這些人在花報里面,我們所看到的很不好,可是世間人不知道警惕,果報都在三途,地獄、餓鬼、畜生。人,實在講迷惑顛倒,不知道因果之可畏。
接著舉了許許多多的公案,我們一般人講故事。第一條「鄭瑄曰,余觀錢之為物,人所共愛,勢所必爭」,後患無窮!這不必要很高深的學問,也不必很廣的見識,只要我們冷靜去觀察,都在我們眼前。中國人造字,古人造的文字含著有高度的智慧?!稿X」是會意,在「六書」里面它屬於會意。你仔細看看那是什麼意思?這一邊是「金」,金錢;那一邊是「戈」,戈是武器,不是一個戈,兩個在相爭。這叫錢。換句話說,錢的意思就是為了財富而斗爭,你說這個東西多麼可怕!古人造這個字,讓你看到這個字,你就曉得趕快遠離、避開,這是禍害,不是好東西。即使在我們佛門同修當中,有些人雖然學佛了,名利還沒有放下,兄弟姊妹還為了財產、為了遺產上法庭,六親不認,只認得錢。實際上,他也沒有真正認識錢,他真正認識了,他就不爭,他就放下了,想一想這個東西多可怕。
我們中國古代的老祖宗,有智慧,真有學問,遺留給後世子孫真正的財產是智慧、是經驗、教訓,表現(xiàn)在文字符號之中,讓你看看,你就覺悟,你就體會到,你就懂得怎樣生活,怎樣處事待人接物,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幸福。
印光大師觀察現(xiàn)代世間人缺少智慧,這些智慧符號擺在面前,看不出它的意思,所以依舊是迷惑顛倒,想錯了,做錯了,結果是不善的,結果是悲哀的。於是極力提倡因果的教育,他用《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這三種東西做教材,教導初學。《了凡四訓》是教我們認識因果的道理與事實真相;《感應篇》幫助我們辨別是非邪正,使我們有一個斷惡修善的標準,先教給我們立足於人天道,不至於墮落三途,這是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真實慈悲的教誨;然後《安士全書》再進一步幫助我們破迷開悟。
世間人沈迷在殺生好食,口腹的欲望不能夠克服,貪吃一切眾生肉,感召來世間的刀兵劫,我們現(xiàn)在講戰(zhàn)爭、人禍,從哪里來的?從殺生吃肉來的,所以佛勸人不吃眾生肉。如果你說沒有肉食,我們身體得的營養(yǎng)不足;諸位昨天看到許哲居士,她昨天皈依的,一百零一歲了,一生素食,她是屬於「胎里素」,一出生聞到葷腥她就嘔吐,她有強烈的反應,所以一生素食。中年以後,生活愈來愈簡單了,昨天你們聽她自己說的,她一天吃一餐,就是生菜。生菜煮一煮、炒一炒不好嗎?太麻煩了,浪費很多時間,所以生活愈簡單愈好。
我過去跟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三十多歲才開始學佛,他學佛沒有多久就素食,而且也是一天吃一餐。他跟許居士不一樣,他吃的不是生菜,是煮熟的,生活非常簡單。他有個帶把的小鍋,鍋、碗都是一個,為什麼?省麻煩,要洗,一道就洗完了,鍋碗統(tǒng)統(tǒng)洗乾凈了。他是山東人,喜歡吃面食,所以生菜下面,一餐飯十分鐘就夠了,不浪費時間。
我在臺中看到他那種生活方式,我就學會了,我在臺中住十年,其中有五年的時間,我學習李老師的生活方式一天吃一餐,我也買一個帶把的小鍋,我煮這一餐飯需要多少時間?五分鐘。我們都很喜歡吃面,大陸叫掛面,臺灣叫線面,很細的,營養(yǎng)好。放到開水里面一滾,然後火就熄掉,菜也不必切,掐斷之後放在里面,鍋蓋子蓋起來,五分鐘它就燜好了,所以用的燃料很節(jié)省,一餐飯十分鐘就解決了。
我們看到這位許哲居士,她比我們更簡單,她完全吃生的。她家里有沒有廚房?有,廚房里面乾乾凈凈,一塵不染,就知道她的廚房大概是燒水的。人家活了一百零一歲,大家昨天看她的身體跟年輕人一樣,她跟別人介紹,她說:「我是一百零一歲的年輕人」。昨天請她表演打坐,你看她雙盤動作多快,坐的姿勢多麼標準;是在講堂里面不太方便,沒有要求翻幾個筋斗給大家看看。你看人家耳目聰明,看報紙,那麼小的字不需要戴眼鏡。非常喜歡讀書,常常讀書讀到兩、三點鐘,忘了睡眠的時間,她睡得很少。工作量絕不亞於現(xiàn)在任何一個年輕人,每天還要到處去奔波,照顧那些病的人,窮苦的人,幫助他們。一般人去看她要預先約時間,不約時間不知道她到哪里去辦事去了。
由此可知,我們平常所講的健康維生素,在她全是假的,她沒有這個概念。她一餐吃生菜,油鹽醬醋統(tǒng)統(tǒng)沒有,她都不吃,糖也不吃,幾十年如一日。我們一般人身體缺少這一樣,缺少那一樣,這身體會產生毛病,人家什麼都不要,身體那麼健康。我們如果不吃鹽,不吃油,馬上問題就來了;她可以不要,這是什麼道理?佛法里有一句,「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里想著「我沒有吃鹽,恐怕身體發(fā)軟」,身體就軟了,就不行了。從心想生!她的心地清凈,什麼都不想,所以人家那個身體完全回歸到大自然。我們不吃油,不吃鹽,不吃糖,這個身體養(yǎng)分就缺乏很多,這就有病,身體就不健康。你仔細看看牛羊,牛羊天天吃青草,牠吃什麼油?牠也沒有吃糖,牠也沒有吃鹽,牠身體很健康。從這個地方證明,佛所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是決定正確的。我們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所以把這個身體搞壞,想的時間太久了,養(yǎng)成習慣,變成習氣,稍稍缺乏一點,這個身體一檢查毛病就出來了??墒强梢曰仡^,只要你有決心,慢慢的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改變我們錯誤的認知,恢復到自然,身體自然就健康長壽。
我看到她,我對於佛家講的「富貴」的意思,了解得更深入、更透徹了。許多人對「富貴」這兩個字認識的不清楚,狹義的解釋,所以說到佛家的富貴,大家都搖頭。但是現(xiàn)在說佛家富貴,大家還能夠相信,為什麼?出家人都很富有,住的是宮殿房子,比一般人是好??墒轻屽饶材岱鹉莻€時代,富貴從哪里講起?三衣一缽,日中一時,樹下一宿,天天出去托缽。那個富貴,我們怎麼講法?看到許哲居士我們明白了,「富」是你的物質生活不缺乏,一天吃一餐夠了,不缺乏這就是富足,富是知足;「貴」是受到社會大眾的尊敬,不一定有地位,不一定有權勢,大家都尊重你,這是貴。不但大眾尊敬,千年萬世,只要提到你這個人,人人都尊敬,這是真正的富貴,帝王將相所不及,沒有法子跟你比。這一些宇宙人生的大道理,我們要細細去參究,明白了,要認真努力學習,把競爭的念頭要化解掉,欲望不但要降低,融化了,沒有了。
昨天看到許哲居士,她的欲望沒有了,與我們四十八愿的「不貪計身愿」很相應,「我執(zhí)」放下了。我執(zhí)放下了,最低限度是證須陀洹果,須陀洹是位不退,決定不會退到凡夫位;三不退里,她得到位不退。所以她相信老天也會保佑她,她有這個信心。我們要有信心,佛菩薩會保佑我們。如果你,「我」沒有放下,佛菩薩想保佑你也無能為力,為什麼?不相應,必須破我執(zhí),跟佛菩薩才有一條管道相通,才能得感應,這個道理要懂。
「身」是什麼?我昨天說得很清楚,身是「工具」,不是「我」,是我為一切眾生服務的一個工具,把它當工具看待,不要把它當作我?!肝摇故鞘颤N?虛空法界是我,一切眾生是我,我用這個工具來成就我,來服務於我,這就對了。
【擄掠致富。巧詐求遷。】
注解說:「所謂擄掠,非因兵火,安得有之。然居官吞剝百姓,私竊公帑,豪強重利舉債,皆擄掠也。以此致富,悉出家破人離,妻啼子泣之余,豈能安享」,這一段已經把『擄掠』的意思說得很透徹了。這個在佛家里面就是屬於「盜戒」,盜戒的范圍非常廣泛,不論用什麼樣的手段方式奪取別人的財物,或者是剝削別人的利益,都是屬於盜戒。盜戒果報之嚴重,如果不是佛說,世間人確實沒有法子理解。
佛在經論上說得非常清楚,也說得很多、很詳細。如果我們盜一個人的財物,結罪比較輕,將來還債還一個人的。如果是公共的設施,像世人所謂的貪官污吏,他所侵奪的是人民的稅收,國家的財物,結罪將來要還債,所有納稅人都是他的債主,這個事情就麻煩大了。我們要看看債主是誰?債主有多少?國家的公共設施,債主是全國人民,你說怎麼得了!什麼時候你能夠還清?比這個更嚴重的,佛講「常住物」,就是僧團里面的財物?!兜夭仄兴_本愿經》里說得好,佛說五逆十惡之罪,佛有辦法救度,盜常住物佛不能救。為什麼?寺院里面公共設施這些財物,它這個范圍就是十方常住,債主比一個國家人多,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出家人都有分,這個債主的數(shù)量比我們整個地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還要多很多很多倍,這個數(shù)字沒有人能夠計算。但是今天侵奪寺院庵堂財物的,不知道這個利害,不曉得這個果報。我們讀佛經,深入經藏,才明了事實的狀況。
佛教我們布施,教我們放下。布施是福德之因,你能夠修因,當然就能夠證果,你能夠得果報,經論里面說得太多太多了。施財?shù)秘敻坏墓麍螅载敻粵Q定不是以不正當?shù)姆绞娇梢匀〉玫?,在前面我們也說得很多了,任何手段取得的財富,都是你命中所有的;你命中沒有的,什麼樣的手段你也得不到。這個道理,諸位應當多多去研究《了凡四訓》。《了凡四訓》流通得很廣,這一個小冊子很容易獲得,細心去讀,仔細去研究,你就明白了。
六道眾生,誰沒有欲望?誰不想得財富?誰不想得聰明智慧?誰不希求健康長壽?這是六道眾生的大欲。「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教給我們求得的道理,教給我們求得的方法。如果我們如理如法的修學,你一定能夠稱心如意,你所希求的決定能夠得到。如果是非理的祈求,像這一段所講,這是「奪志之惡」,違背了道理與方法,縱然得到,還是命里有的,你說這是不是冤枉?不過是把命中所有的提前得到了。譬如你命里面,五、六十歲才發(fā)財,你用不正當?shù)氖侄?,三、四十歲就得到財富了,提前了,只能做到這個。但是你所造的罪業(yè),把你命中應該所得到的,或是財富,或是聰明智慧,或是健康長壽,都已經打了很大的折扣,實實在在是得不償失,我們應當深明其中的道理。
眾生何以造惡?眾生造惡,情有可原。何以出家人修學佛法,甚至於佛門四眾老修行人,還是不能夠斷惡修善,依舊是明知故犯,這個原因何在?我們細細的去思惟,都是阿賴耶識里面,無量劫來薰習的惡習氣在作祟。這個惡習氣,就是自私自利,使我們明知故犯,造作更深重的罪業(yè),自己不能夠覺察,到果報現(xiàn)前的時候,後悔來不及了。而果報現(xiàn)前之快,我們往往疏忽了,這一口氣不來,果報就現(xiàn)前,你說多可怕!
我們如何對付自己的惡習氣?必須要看破。我昨天早晨跟諸位說的,幫助大家看破的一個方法,方法無量無邊,我只舉一個例子來說,說明一切眾生執(zhí)著這個身是「我」,這是決定錯誤。在這個身相當中,「我」確實不可得,為什麼要為這個不可得的身相,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yè)?這個身相是我所,不是我。一切眾生迷惑,根本的迷惑就在此地,把這個身相執(zhí)著以為是我。我們應該怎樣把這個謎揭穿,把這個謎底揭開,你什麼時候找到真我,你就是法身大士,你就是諸佛如來。
宗門里面常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就是真我。這個東西是我所,不是我,我們要把它辨別清楚。我所有的,這是個工具,佛在大乘經里面說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前五根是物質,末後一條那是心理,身心里面都沒有我。西方哲學家說:「我思故我在」,他已經知道物質里沒有我,那什麼是我?我能夠想,我能夠思惟,這個思惟、想像的是我,其實還是錯了。思惟是什麼?我的思惟,我的想像,還是屬於我所,不是我。換句話說,我們今天講從物質現(xiàn)象、從精神現(xiàn)象里面都找不到我,物質、精神都是屬於我所有的,是我所,不是我。我昨天跟同學們說,「我所」拿掉,「我」就現(xiàn)前,真相就顯露出來了。
真的我是什麼?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那是真我。我們在很多宗教書籍里面也看到這個意思,真我只有一個,他們稱為造物主,稱為神圣,佛教里面稱為自性,稱為法身,那是我;從我變現(xiàn)出無量無邊一切眾生,虛空法界都是我所。我既然是一,我所是從我變現(xiàn)出來的,你們想想看,一切諸法怎麼會不平等?佛家有所謂「平等真法界,無佛無眾生」,這個「無」是無妄想分別執(zhí)著,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zhí)著,真相才現(xiàn)前。
佛家講善惡,與性德相應的是善,與性德相悖的是惡,究竟的標準在此地。相應的是什麼?悟,相背的是迷。通常我們講斷惡修善,這是對初學,不究竟;究竟說法是轉迷為悟。迷就是惡,悟就是善,佛家的教學自始至終,沒有離開這個原則,沒有離開這個目標,所以這是至善圓滿的教育。果然轉迷為悟,《感應篇》里面所說的一切惡,全都銷熔了;《感應篇》里面所說的一切善,自自然然就圓滿。
這是過去宗門教下的祖師大德們,常常說的「從根本修」,根本就是迷悟。迷悟之相,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提示,一念起來為自己,就是迷;一念起來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那是悟。為自己是私,為眾生是公。大公無私,這個人覺悟了;還有一絲毫私心在里面,這個人沒有覺悟,不是究竟覺,不是圓滿覺。迷,分分在減少;悟,分分在增加。所以大乘佛法里面才說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五十一個階級從這兒來的,小乘四果四向也是從這兒來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這些事實真相。果然覺悟過來,就是佛家講的「乘愿再來」。迷的時候是業(yè)力,業(yè)力在作主;悟的時候,就是愿力作主,愿力作主就自在。
我們用這個工具,成就無量無邊功德,也不執(zhí)著功德之相;迷的時候,這個工具造無量無邊罪業(yè),可見得關鍵都在迷悟。迷的時候,對於事實真相茫然無知;悟的時候,對於宇宙人生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然轉惡為善。
【賞罰不平。逸樂過節(jié)。】
這是說兩樁事情。注解里面說得很好,「失輕失重」,失就是過失,這是講『賞罰』,「略錯一分,便是不平」,賞罰要拿到很公平,確實是一樁相當不容易的事情。它的標準,在世法里面這是法律,在佛法里面這是戒律。可是執(zhí)法的人,不僅要懂得法,還要明理,還要通情,所以「情、理、法」這三樁事情,你都能看得很透徹,才能做得圓滿。否則的話,很不容易做得圓滿,稍稍有差錯,這就是不公平。不公平,下面這幾句話就說得很嚴重了,「公道不存,人心弗服」,人心不服;「非特無以旌功懲罪,且反足積怨招禍矣」,這一句話說得很重,說的是事實。
我們看看古今中外的歷史,特別是朝代的興替,國家的存亡,在這個時候特別明顯。在上位的人「賞罰不平」,所以激起民怨,最後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小是一個家庭,一個小團體,今天說是公司行號、商店的老板,對於你的員工獎懲,如果做到非常公平,下屬員工必定對你心悅誠服,能為你效忠,為你盡力;如果賞罰不平,憑著自己的好惡,以這個標準來作獎懲,人心就不服,到最後一定是眾叛親離。所以無論事業(yè)的大小、久暫,要把這樁事情做好是相當不容易的,這是大學問。不但是學問,而且還要有豐富的閱歷,我們平常處事待人接物,這一點不能夠不認真的去學習,佛法在弘法利生也不能離開這個原則。
可是現(xiàn)在的世道比古時候艱難多了,古時候的人都有機緣接受過圣賢的教育,今天所謂的人文教育,讀書明理。換句話說,他對於一切人情事理,比較通達,比較客觀,人與人之相處容易融洽?,F(xiàn)代的社會不然,人文、倫理、德行的教育,可以說是全面的廢除,我們大家接受的是西方功利主義的教育,所以對於人情很薄、很淡,不但對外人,就是自己父子兄弟也非常淡薄,在現(xiàn)代社會我們看到太多太多了。
譬如為爭奪遺產,遺產分配不公,鬧到法庭里面,這些事情我們常常聽到,常常見到。這在古時候很難看到的,現(xiàn)在變成一種常理,常常能夠見到了。這在古時候講這是大不孝,大不敬,現(xiàn)在的人哪里懂得?出家人有道場,老和尚圓寂了,也留下了一些產業(yè),他的徒弟們也互相不能容忍,彼此爭奪,也鬧到法庭,這在過去歷史上沒聽說過。兄弟爭財產,歷史上偶爾有之,出家人爭財產,歷史上沒有,可是在今天我們也常常聽到,也常常看到,這是非常非常不幸。人心不平,累積的怨恨,發(fā)作就是禍害,這是我們不能不留意的,不能不小心謹慎去對待的。
下面一句『逸樂過節(jié)』,這是講享樂。哪一個人不求享受?「樂」是人之大欲、欲望。注解注得好,它引用《禮記?曲禮》的一句話,「禮曰,樂不可極,欲不可縱」,這是圣賢人的教誨,享樂一定要有節(jié)制,不可以過分;過分就樂極生悲,那個效果是相反的,所以一定要懂得節(jié)制。人有欲望,欲不可以縱,不可以放任,放任害就來了。
它又引用《國語》兩句話,「民勞則思善,逸則思淫,是不欲人逸也」,這兩句話也說得好。勞是勞苦,民勞是生活過得太苦了,他就回心轉意向善,勸善很容易接受。為什麼?他有吃過苦的經驗?,F(xiàn)在這個社會,特別是所謂已開放的國家地區(qū),勸善非常艱難,他不肯接受,他每天的生活過得很自在,過得很快樂。所以在未開化的這些地區(qū)、半開化的地區(qū),人民生活很苦,生活很艱難,勸他斷惡修善,他能聽得進去。為什麼?所說的正是他現(xiàn)實的遭遇,他想想有道理,所以能夠聽從。為什麼佛陀的教誨,在世界上開發(fā)中的國家,我們去宣揚很難收到效果,一般生活比較貧困地區(qū)的反而容易接受,道理在此地。這正是古人所謂的,已經開發(fā)的地區(qū)樂極生悲,貧困地區(qū)苦盡甘來,不是沒有道理。
所以佛說法他很有技巧,他先說果後說因,因為果是你現(xiàn)在所受的,一講你立刻就能體會到。佛說法他的原則講「苦集滅道」,然後再給你分析,苦從哪里來的?你就能聽得進去。反過來今天在歐美開發(fā)中的國家,你給他講苦,他體會不到,他覺得他生活很自在、很幸福,他聽不進去。像這些地方,我們出家的法師,在外面講經說法,法要說得契機,對於這些地方不能不留意。我們對富貴人說法,要勸他積德修善,這個對他輕而易舉的,他有這個能力,多做好事,多幫助一些苦難的人,多布施恩德,這個說法就比較容易契機。說明福、樂的由來,你今天享福,你今天有財富、有地位,過去生中修的這些因,這一生得的果報;可是果報是享得盡的,如果不繼續(xù)修,你享盡就沒有了。對於這些受苦難的人,我們遇到了,首先要展開救濟的行動,他缺衣缺食,我們首先要幫助他,然後慢慢再教導他,如何改變生活的品質,如何提升自己,這個樣子教化,就能夠收到好的效果。
此地也引用《孟子》一句話說,「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所說的非常之深刻,跟佛法講的不謀而合。我們一生修福,修福不要享福,福報到什麼時候享?死於安樂,這是真有智慧,真有聰明,福報在臨終時候享。臨終時候享的是什麼福?什麼樂?臨終沒有病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自己到哪里去,這是真的福報。如果在平常把福報享盡,臨終的時候糊里糊涂死去,去到哪里自己不知道,這就是佛法講的墮三途。一般人死了以後來生能得人身,走的時候瑞相都很好,神志清楚,不迷糊顛倒。積功累德能生天的,臨終的時候都有天樂來迎接,我們在古人讀書筆記里面看到很多。念佛往生,有佛菩薩來迎接。那都是真的,不是假的。
今年是兩千年,前年,九八年,新加坡有一位林醫(yī)生往生,年歲也不是很大,虔誠的佛教徒,一生行醫(yī)為病人服務,他創(chuàng)辦了一個「觀音救苦會」,他作會長。臨終的時候,跟李木源居士說想跟我見一面,那時候體力不行了。李居士告訴我,我說不必他來,我去看他好了。我送他念珠,送他佛像,大概我跟他見面一個多星期之後,他就走了,走的時候瑞相希有。有一些助念同修在他身邊,最後他說:「我看到一片金光,我看不見你們了,我看到一片金光。」安詳自在的往生了。
一生當中,所謂「生於憂患」,這個憂患不是為自己,是為社會,為眾生,為人民服務,唯恐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夠好,認真努力把服務的工作做好,臨終必定得安樂。所以孟子這句話是經驗之談,這個道理很深,我們要細心去揣摩,好好的來學習。只有這是真實的福報,你一生所享的不見得是真實的,臨終走的時候手忙腳亂,迷惑顛倒,那叫真正可惜,這一生空過了。
【苛虐其下??謬橃端??!?
這兩句惡作也是我們很容易觸犯的,多半是屬於習氣,苛刻虐待下人。過去官吏虐待平民,苛刻平民,家庭里面,中上等的家庭用的奴婢都很多,對於這些人往往也加以虐待,沒有想到作下人的也是人,也是人之兒女。我們學佛之後,對於這些事情了解更深,過去生中行業(yè)不善,所以才感得這樣的果報。讀書明理、一般真正學佛的人,對待下人都非常厚道。我們從這個地方回過頭來想,我們修學,哪一個不希望在這一生有成就,但是為什麼不能成就?實在是不能克服自己的煩惱。如果我們用苛刻虐待別人這種手段來對付自己,道業(yè)沒有不成就的。過去、現(xiàn)代我們看看,凡是有成就的人,對於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對別人能寬恕。
在日常生活當中早睡早起,這是生活里面很重要的一條,可是在都會里面生活確實比較上困難,可是還是有。我們曾經看到早晨四、五點鐘,在新加坡、在臺灣也是的,我們到公園、公共場所,就有很多人在那里練拳,在那個地方練功,這些人目的不過是為身體健康而已。我過去在加州,我們鄰居有一些老先生,大概是八十出頭的樣子,他們每天早晨也是三點鐘起床,結伴到外面去走路,每天大概要走一個小時才回來,都是為了鍛鏈身體。我們講修行,每天這樣子懶散,怎麼能成功?
真正修行道場,老和尚對於同學都有嚴格的要求。我在初學佛的時候,那時候沒有出家,以居士身分跟懺云法師在埔里住茅篷,那個時候埔里是鄉(xiāng)下,水電都沒有,所以晚上沒有電燈,懺云法師買了個汽車上用的電瓶,用小燈泡,手電筒的小燈泡,每一個房間用一個小燈泡,佛前面點蠟燭,所以在山上晚上八點鐘就睡覺,三點鐘起床,三點半鐘我們就做早課。早課是各人做各人的,在山上做早課,那個時候就拜佛。早晨起來拜三百拜,每個人自己定自己的功課。懺云法師年歲大了,其實那個時候他才四十多歲,他拜佛的動作很慢,我們拜三百拜,他大概只能拜一百拜。住山上有個達宗法師,體格很好,他拜的速度比我們都快,拜得最快,他一天拜一千二百拜,我在山上一天拜八百拜,這是我們的定課。拜佛完了之後,大家在一起打一個三皈,這是早課。每天規(guī)定有兩個小時讀經。讀經也是各人讀各人的,你自己喜歡讀什麼經,喜歡研究什麼經,自己做自己的,生活非常有規(guī)律。茅篷雖然小,只住五個人,可是相當精進,時光沒有空過。如果有絲毫放逸,道業(yè)當然就不能成就,所以為什麼不苛刻虐待自己?
那個時候在山上,飲食起居愈簡單愈好,懺云法師很重視營養(yǎng),也不能說沒有道理。我在山上作義工,照顧三位法師、一位老人,老人是朱鏡宙老居士,他那個時候已經七十多歲了,在山上照顧四個人。這樣在山上住了半年,半年當中我拜佛超過十萬拜,確實把心安定下來了,所以有這麼一個基礎。以後到臺中去學教,我每天還拜三百拜。在埔里每天拜八百拜,到臺中之後,每天拜三百拜,拜佛是個很好的運動,對於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幫助。所以人要想成就,應當對自己苛刻,對自己嚴厲;不必用這種方式對別人,對別人是過失。
注解里面引用佛一段話,這段話是《尸迦羅越經》里面的經文,這是一部小乘經,我們過去在臺中學過這部經。「佛告尸家羅越言,一切世人,視其奴仆,當有五事」,這是佛教給我們怎樣對屬下?!敢徽呦纫酥漯嚳屎?,然後驅使」,這一條很重要,先要照顧他的生活,然後才可以使喚他。「二者有病當為醫(yī)治」,一定要盡心盡力幫助他治病。「三者不得妄用鞭撻,當問虛實,然後責治,可恕者恕,不可恕者訓治之」,下人有時候有過失,這是在所不免。他為什麼會淪落作童仆?我們能想像,他沒有智慧,愚癡、魯鈍,做事哪里會沒有過失!即使有了過失,應當仔細觀察,可以原諒的,原諒他;不能原諒的,要教訓他,不能夠隨便的鞭打。尤其在現(xiàn)在的社會,不要說鞭打了,你是犯法的,國家法律所不許可的,要是嚴厲一點,都與對方結怨仇?,F(xiàn)代這個社會普遍存在報復的心理,報復的行為,所以社會大亂。我們處事待人接物,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謹慎,有的時候這個禍害不知道從哪里起來的,這是自己疏忽。
「四者若有纖小私財,不得奪之」,下人有的時候他積蓄一點財物,這是他所有的,決定不能夠奪取?!肝逭呓o與物件,當令平等,勿得偏曲」,家里用的人多,賞罰要公平,給他們的東西要平等,衣食日用或者零用錢都要平等,才不至於引起他們內心的不平、怨恨。
我們讀這一段經文,不僅是用在對屬下,在這個社會,我們現(xiàn)在接觸的面很廣,尤其是這一個世紀,我們冷靜的觀察,就像外國人所說的,進入一個多元文化、共存共榮的社會,佛這些教誨,我們更應當牢牢的記住,要依教奉行。
『恐嚇』,注解里面說有兩種:第一種是遇到人有急難,他不去安慰他,故意裝腔作勢來嚇唬人;第二種是圖利,所謂損人利己,損人的手段,恐嚇是最常見的。這些事情古今中外都有,尤其是有權有勢力的人,欺壓平民百姓,這個手段是最常見的。注解里面引用觀世音菩薩在眾生怖畏急難當中,以無畏施於眾生,觀音菩薩修行證果,這是第一個因素,救苦救難,所以我們稱觀世音菩薩為「施無畏者」。所以對於人在危急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安慰他,要幫助他離苦得樂。當然這里面必須要有高度的智慧,要有很深遠的見識,開導於人,讓人覺悟,把劫難化解。
一般劫難因素當然是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執(zhí)著,堅固的執(zhí)著,彼此不能相讓,災難就發(fā)生;兩邊都能夠讓一步,天下太平,災難就化解了。人為什麼不能夠放下執(zhí)著?這里面的因素也很復雜,佛說得清楚,堅固的執(zhí)著是從「我見、我貪、我愛、我癡」里面所生的,相宗經論上說:「四大煩惱常相隨」,從這個地方產生執(zhí)著,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妄想分別執(zhí)著這是造業(yè)。
既然造的業(yè)因,決定不能夠免除果報。所以人生到這個世間來,為的是什麼?佛的答覆我們愈想愈有道理,佛答覆「人生酬業(yè)」四個字,你過去造的業(yè),你這一次來受果報,就是這麼回事情。過去造的善業(yè),這一生得善報;過去造的惡業(yè),這一生得惡報。六道眾生,如此而已。真正參透,明白了,從此之後不再造惡業(yè),任何人加害於我,我也能夠忍受,不怨天不尤人,知道這是自己過去造的業(yè),今天應當受的果報;果報受完了,我不再造惡業(yè),前途一片光明。稍存怨恨不服之心,那個業(yè)報沒完沒了,所以冤冤相報何時了?
我們常??吹叫游铮松谑篱g跟這些小動物沒有兩樣,多看看,多想想,人就會覺悟了,「人命無常,國土危脆」。六百卷《大般若經》里面給我們講的,我把它總歸結六個字,「無所有,不可得」,無所有是說現(xiàn)相,《金剛經》上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無所有!所有一切諸法擺在面前,就像幻化一樣,夢境一樣,不可得!我們把這個真相看清楚,心就平靜,智慧就開了,煩惱就滅了,處事待人接物,自然像佛菩薩那樣的和藹慈悲,怎麼會有不正常的手段去對人?不可能的。
所以不接受佛菩薩、圣賢的教誨,我們不懂這個道理,隨順煩惱,意氣用事,沒有不造業(yè)的。
【怨天尤人。呵風罵雨?!?
注解里面注得好,「閻浮世界,素號缺陷」,閻浮是梵語,含有欠缺的意思。這個世界的人,古人常講:「不如意事常八九」,所以這叫娑婆,不叫極樂,稱心如意的事情太少太少了。我們不能夠稱心如意,一定要曉得這是業(yè)因果報,我們造的因不善,我們累積的福德不厚,怎麼能稱心如意?佛給我們講的,我們確實要記住,不但要記住,要認真努力去學習、去做。
太上也勉勵我們「積功累德」,這句話重要。如何積累?佛教菩薩六波羅蜜,那就是累積之道。第一條教給我們「布施」,布施我說得很多,用現(xiàn)代的話說是為社會服務,為一切眾生服務。我們用財,這是財布施,我們用我們的勞力去服務,作義工,這是內財布施;用我們的智慧是法布施,替人家解決困難是無畏布施。布施里面都講圓滿了,其他的都是講布施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布施這一條是總說,後面五條是別說。別說里面第一個是「持戒」,持戒就是如法,布施要如法,我們今天講合法、合情、合理,這就是持戒波羅蜜。為別人服務,也要有方法,有程序,有次第,有條不紊,這些都是在持戒波羅蜜的范圍之中?!溉倘琛梗@要耐心?!妇M」是不斷在求進步,天天反省,天天改過,天天求進步。「禪定」是自己心里面有主宰,不會受外面境界誘惑。「智慧」是對於一切事理通達明了。由此可知,後面這五條都是講幫助布施波羅蜜,使你布施做得圓滿,你的功德踏實、真實。
一切時,一切處,遇到有困難的人,我們自己還有一點力量,就得要盡心盡力幫助別人。幫助別人,決定不希求果報,我們這個布施是清凈的;布施決不分別貧富貴賤,這個布施是平等的;清凈平等的布施就是菩薩行,常存此心就是菩薩道。
所以我們在不稱心的時候,一切事情不能如意的時候,要反省我們自己積功累德很薄,這一切不如意的境界,這是果報,應當要受。在受里面要反省如何來改進,提升自己的境界,累積更大的功德,這就正確了。如果小小不如意,就埋怨老天不公平,別人對不起我,錯了!這是自己在造罪業(yè),不但不能夠轉禍為福,而且加深自己的罪業(yè)。
可是這種現(xiàn)象,我們在社會上看到很多很多,為什麼?那還是佛祖、古圣先賢所說的,沒有人教他,他不懂事,佛經上常說:「可憐憫者」,這種人真正是屬於可憐憫者。
『怨天尤人』,我們一定要懂得,這是決定的錯誤,而且這種惡業(yè)我們決定不能犯,時時記住佛對我們的教誨。
第二句『呵風罵雨』,風雨是自然現(xiàn)象,這有什麼過失?在現(xiàn)代人講,這個沒有過失,而在佛法里面來說,這個過失很重。為什麼?佛法的修學教人轉凡成圣,千經萬論所說的,實在講只有兩個字,一個是「誠」,一個是「敬」。你看看這個現(xiàn)象,誠沒有了,敬沒有了。古時候,不要說是修行人,讀書明理之人,遇到自然的災變,這個時候心特別真誠,特別的恭敬,以「誠敬」來對一切災變,他的心是定的,不驚不怖。
在這里面也引用古時候《曲禮》里面所說的,「若有疾風迅雷甚雨」,甚就是大雨、豪雨,「則必變」,必變就是格外的恭敬,格外的謹慎。在這個時候,縱然是夜晚,多半他也起來,衣服穿得整整齊齊,靜坐在那邊。這個現(xiàn)在人不懂,現(xiàn)在人也不會這麼做了,縱然是讀古書的人,也不見得這麼作法??墒欠痖T里面還有少數(shù)人,在突變的時候,他會起來,衣袍穿得整整齊齊、恭恭敬敬,到佛堂里面去靜坐,或者是念佛,或者是經行,佛門里面還有。
這個地方引申的意思,告訴我們遇到任何的災變,都要以誠敬心來應付,可以化大災難為小災難,化小災難為無災難,誠敬能轉變。
所有這些災難,我們在楞嚴會上都曾經說過,它的原理就是佛說的「依報隨著正報轉」,所以是境隨心轉,這是真的。可是我們凡夫不行,凡夫是心隨境轉,遇到這個境界恐慌、驚嚇,這是你心被境轉了。如果你冷靜下來,思過、懺悔、反省,改過自新,能化解這些災難、災變。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得。注解里面,諸位自己可以去看。下面一句,九十一節(jié):
【斗合爭訟。妄逐朋黨?!?
這是造業(yè),千萬不要把它看成這是小事。第一句就是喜歡『爭訟』,遇到別人有爭執(zhí)的時候,不知道勸解,而且還縱容他、幫助他,使兩家結怨?;蚴菫闋庁敭a,爭奪名利,爭權位,這些事情太多太多了。在近代,甚至於出家人里面也不免,一個寺院里面,爭住持,爭當家,爭廟產,甚至於還鬧到法庭。在古時候出家人從來沒有上法庭的,哪有這種事?大笑話!現(xiàn)在常常聽說,甚至於報紙上還有披露的,還有報導的。佛教我們放下,那哪里是在放下?遇到這些事情,我們以善言勸解,不但兩方面得福,自己也修積功德了。如果挑撥、離間,幫助爭訟,無論你存的是什麼心,無論你求的是什麼目的,這是很重的罪過。
尤其在佛門里面,叫「破和合僧」,世尊在戒律里面結罪,破和合僧是五逆罪。這一個僧團,無論它如法不如法,我們都不能夠干預。如法修行的僧團,利益社會,利益大眾,你破壞這個僧團,結罪不是這幾個人,與這幾個人不相干。這個僧團里面住眾,如法修行,弘法利生,這一個地方的眾生得利益,不但我們眾生得利益,連鬼神都得利益。我們這次在新加坡,許多同修們都去過、都知道,過世的陳光別老林長冤親債主要求到道場來聽經,我們就可以證明,道場真正弘法利生,鬼神都得利益。你把這個道場破壞,你結罪是跟所有一切眾生結罪,不是跟一個人結罪。你對於這個法師不高興,你恨他,你毀謗他,侮辱他,你把他驅逐出境,你傷害他,不跟他一個人結罪,要看他的影響力多大。所以破和合僧這是五逆罪之一,果報在阿鼻地獄,沒法子救,諸佛出世都不通懺悔,所以這個事情我們不能做。
如果這個道場出家人做得不如法,破戒、犯規(guī),我們也不需要干涉,我們不是執(zhí)法的人,就正如世間犯法的人一樣,有法庭,有刑警,他們執(zhí)法的人管,我們不是執(zhí)法的人,我們要干預,我們也犯法了,這個道理大家懂。佛弟子犯法,自然有他們佛法里面去糾舉,與我無關,我也不應該管這些事情。如果自己看見了,或者是聽到了,這個出家人跟我關系還很好,彼此相識,可以詢問他,這是不是事實?外面謠傳太多了,一定要問問是不是事實。如果是事實,好言勸導;不是事實,好言安慰,不必去追究,這個就對了,決定不可以爭論。
儒跟佛都教我們忍讓。諸位一定要知道,諺語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自己命里面有的,別人能奪去嗎?奪不去。自己命里沒有的,你想保也保不住,那有什麼好爭的?別人要爭,讓給他就好了。如果我命里有的,我這里讓掉了,那個地方就來了,這證明你命里確實有,別人奪不去。所以懂得這個道理,明白這些事實真相,就會歡歡喜喜的忍讓,哪里會有爭執(zhí)!
何況忍讓也是屬於布施。你要名,名給你;要利,利給你;要什麼,我統(tǒng)統(tǒng)給你。菩薩修布施波羅蜜,布施的果德,我們知道愈施愈多,不是布施完了就沒有了,愈施愈多。世間人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不夠深,不夠透徹,所以他不敢布施,怕布施之後,自己沒有了,他不曉得愈施愈多。所以我們在新加坡弘法勸勉同修們,我們做出樣子給大家看,個人愈施愈多,團體也是愈施愈多。居士林是個團體,在新加坡,不但佛教,在所有宗教里面,居士林是最興旺的一個團體。怎麼會興旺?布施,無私的布施,無條件的布施,這個果報大家看到了。
佛在經上給我們說,我們依教奉行,果然沒錯,證實佛所講的話句句真實,我們可以放心,認真的依教奉行。
【用妻妾語。違父母訓?!?
【得新忘故。口是心非?!?? ???
? ?? ?我們看這兩段。注解說:「妻妾之語,甘而易入;父母之訓,正而難從。妻妾之語,未有不與父母之訓相反者,世人所以孝衰於妻子也。夫父母閱歷既多,見事必當,愛子又切,為謀必周,豈有年少女子,而所見反勝於老成練達之人乎,事理亦然,不但為勸孝說法也?!惯@個話一般講是敏感問題。尤其是在現(xiàn)前的社會,大家都曉得,學佛的同修,女眾超過男眾,成就亦復如是?!陡袘穼懗傻哪甏@是在古時候。遠古時代也有賢妻良母,這個與古德所說的有沒有違背?我們要明了,社會大眾非常復雜,現(xiàn)在復雜,過去也復雜,我們讀到這些敏感的詞句,一定要用智慧去衡量,我們要把這個意思廣泛的引申,凡是自己親愛的這些人物,多半容易感情用事;感情用事,是非、利害、得失往往就疏忽了。應當怎麼學法?佛菩薩教導我們,古圣先賢教導我們,愈是親近的人,常常接近的人,愈要有理智,愈要冷靜,在言語行為當中,我們才能真正得到如理如法的辨別,親疏要等同的看待。
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是屬於修養(yǎng)上的問題。父母沒有不愛兒女的,古時候這個教育,無論是家庭,無論是社會,古時候沒有學校,多半是私塾,教導的都不外乎倫理道德。即使在娛樂方面,我們看看古時候這些戲劇,古老的崑曲,到以後演變的京劇,乃至於地方戲曲,諸位仔細去觀察,它的內容不外乎「忠孝節(jié)義」,為大眾宣揚善因善果,惡因惡報。在那個時候教育不普及,但是這種以娛樂的方式來表達教學的方式,對於世道人心產生很大的作用。所以中國過去這些戲劇、舞蹈、音樂,都是教學的手段,它不是在娛樂,跟現(xiàn)前這個社會完全不相同。所以老年人沒有不關心底下一代,不僅是自己的兒孫,對於整個社會所有年輕人都能關懷,總希望下一代比我們這一代有進步,比我們這一代更幸福,這是絕大多數(shù)的人都有這種心態(tài),都有這個理念。今天不一樣了,現(xiàn)在社會這種理念,可以說非常非常淡薄,我們所感觸到的是自私自利,只有自己沒有別人,甚至於只有今天沒有明天。你想想,這是多麼可怕的思想,多麼可怕的行為。
可是在一個讀書明理的人看到了,我們如何來處這個時代?如何來幫助這個時代?那就不能不明理,不能不明法度。法度有善、有不善,如何能夠勸導社會大眾轉惡為善,轉迷為悟,這要高度的智慧,在行持上要高度的藝術,我們不能不認真努力。今天作父母的理念,教學不見得是正法,鼓勵兒女升官發(fā)財,謀取一家的利益,這些觀念都有問題。今天有幾家作父母的人,勸勉兒女犧牲自己,服務社會,已經是不多見了。。所以我們今天這個『違父母訓』,應當是把它說成違圣人訓,違佛菩薩、祖師大德的訓誨。古人懂得舍己為人,我們以這個為標準。在佛法里面最低的標準是「五戒十善」,如果說得周全一點,「凈業(yè)三?!咕头浅V?。所以親近人常常在耳邊甜言蜜語,我們要想想,他所說的、所做的與佛菩薩的教誨相不相應;如果不相應,就不能接受。所以要互相勸勉學佛,皈依佛法,這就正確了。
一定要知道人生苦短,我們常??吹接H朋好友、故舊知交,年年月月都有凋零的,警覺性高的人,真是怵目驚心。時間過得非常快,轉眼自己就是老年,就輪到自己,這個時候我們怎麼辦?不學佛的人,對於來世他在懷疑,他不能肯定;學佛的同修,對於這樁事情,大致上都能夠肯定,人決定有來世,這一世時間短促,來世的時間長。能夠想到來世,這個人就有智慧,在短短數(shù)十年當中,吃一點苦頭算什麼!一定要懂得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為來世著想。
世間第一善法是佛菩薩的教誨,為什麼稱佛菩薩的教誨為第一善法?佛菩薩是徹底覺悟的人,對於宇宙人生真相,究竟圓滿的明了,這是一般人比不上的。他的話真實,他的教導沒有錯誤,我們能信、能接受,那你就有福,這個福報是真實的福報。佛家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逢」,佛菩薩是真善知識,我們遇到之後一定要親近,不能夠輕易放過。我們常常勸導大家,放棄自己的成見,放棄自己的想法、說法、作法,隨順佛菩薩的教誨,我們這一生就不會空過,這一生就不會墮落。建大功,立大業(yè),大功大業(yè)是指弘法利生,首先要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學問。當然這必須要仰仗三寶加持,只要我們真正發(fā)心,真正肯干,一生由佛菩薩照顧,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決不要為自己去著想,佛菩薩都給你安排了,你自己有什麼好想的?自己全心全力去做弘法利生的事情,這才相應。
下面一節(jié),『得新忘故,口是心非』,這是大惡。注解里面說得很好,「小而衣服器用,大而朋情親誼」。古人常說朋友是老的好,我們也不能說新交的朋友不好,但是交新朋友把以前的老朋友疏遠,這是錯了,這是社會大眾看到你寡恩。人不忘本,人常常念舊,從這個地方看到你心地厚道、老成,在社會上真正得到幫助的。實在講,老朋友交情深,念念不忘故交,培養(yǎng)自己的厚道。
心口尤其要相應,佛在《無量壽經》一開端,真的是教我們修行下手之處,轉惡為善的起點,佛教我們善護三業(yè),第一句就教我們「善護口業(yè),不譏他過」。我們在新加坡看到許哲居士,在這里許多同修你們都見過,一百零一歲的年輕人。她今年一百零一歲,看起來也不過就是四、五十歲,身體那麼好,她怎麼修養(yǎng)成功的?一生沒有煩惱,一生沒有發(fā)過脾氣,一生沒有見過別人的不是。所以《無量壽經》佛所講的「善護口業(yè),不譏他過;善護身業(yè),不失律儀;善護意業(yè),清凈無染」,這幾句話她都做到了。雖然她不是佛教徒,她也沒有念過佛經,可是人家做到了?!秹洝防锩?,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她做到了。我們去訪問她,跟她交談,她所見的是自己過,不見別人過。跟別人相處,相處不來,回頭想,我自己做得不夠好,從來沒有說是別人不對我對的,那是個修行人。
我們今天修行為什麼不能成就?我們起心動念是別人不對,我對。諸位同修冷靜去想想,到底哪個對,哪個不對?這里面有大學問在,這個義理很深很深。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我們仔細去觀察他怎麼學的?善財童子能一生成就,就是不見世間過。只見自己過,不見世間過,所以天天能夠反省,能夠改過,能夠自新,一生成佛了。
我昨天跟諸位說的是真話,順境、逆境都是修學成就的好環(huán)境,善人、惡人都是修行人的真善知識,怎樣修行功德圓滿?順逆境界生平等心。我們的真誠、清凈、平等,從哪里修的?順逆境界里修的,善惡是人事上修的,從這里面入不二法門,我們才得大圓滿。常常想到《壇經》上六祖所說的,如果是順境、逆境,那六祖一定會這麼說:「順逆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善人、惡人,「善惡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你從這個里面去體會。
什麼是大乘佛法?多元一體是大乘佛法。有沒有順逆?有沒有善惡?有,多元的,但是多元是一體的,我們從多元能證得一體就成就了,你就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止於多元,不能夠契入一體,你是凡夫;換句話說,你出不了六道輪回,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業(yè),這個麻煩大了,業(yè)就感果報。你要是入一體,就得解脫,超凡入圣,關鍵在此地。希望大家多想想,怎樣契入?
【貪冒於財。欺罔其上。造作惡語。讒毀平人?!?
注解里注得非常清楚,「索取無厭曰貪,昏昧無恥曰冒,事上忠而持己廉,人臣之大節(jié)。今也以貪冒之故而罔上,臣節(jié)安在?縱令一時富貴,多見旋踵破敗,子孫狼狽矣」,這些事情在現(xiàn)代的社會可以說非常普遍。
昨天三重廖居士來看我,談到最近臺灣的社會狀況,告訴我比起《慕西》第四十一期對於世紀末的統(tǒng)計的數(shù)字,主要是美國的青少年,他說有過之而無不及,從這句話我們就驚警到末日確實不遠了。他最近大量的印送「百過格」,他說已經印了六十萬冊,臺灣兩千一百萬人,六十萬冊「百過格」能不能產生效果,也只是盡人事而聽天命了。所以我告訴他,李老師在往生前一天下午,告訴學生說:「這個世間大亂,即使佛菩薩、神仙降世,都救不了。唯一的一條生路,老實念佛,求生凈土。」我現(xiàn)在愈想李老師的話愈真實,再想到明續(xù)法師給我們傳遞的訊息,北朝鮮的山神也透露了消息,天上不安全,地上不能住,想來想去還是西方極樂世界好。這些訊息絕不平凡,在我看來這是諸佛如來大慈大悲的示現(xiàn)。
六道凡夫,原本煩惱就重,我們在《百法明門》里面看到,善心所只有十一個,惡心所有二十六個,惡心所的力量遠遠超過善心所。所以古圣先賢無不重視教學,尤其重視兒童的教學,善的理念,善的行為,一定要從小培養(yǎng)。中國教育始從胎教,對小孩教育什麼時候開始?母親懷孕的時候就開始了,用心良苦。目的何在?我們現(xiàn)在很明白,目的是希求社會祥和,眾生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互相尊重,互助合作。稍稍受過圣賢教育的人懂得舍己為人,所以社會秩序才能維系幾千年。每一個時代,國家的領導人,社會上志士仁人,無不重視教學,所以教育工作就如同河堤的防患一樣,稍稍不謹慎,這個堤防就崩潰,洪水成災,無法挽救。
今天這個時代,很不幸我們沒有重視這個堤防,沒有用心去防患,倫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人與人的關系,全面崩潰了。我們展開《感應篇》,《感應篇》里面所說的善,在現(xiàn)代的社會很難得見到;《感應篇》里面所說的惡,在這個社會普遍、而且加速度的在蔓延、在增長。佛告訴我們,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人心,是社會大眾的思想、見解、行為、造作,如果這一切都是不善,那就是佛在經上常常講的「五濁惡世」,今天濁惡到了極點。天災人禍是果報,這個果報如何能夠避免?我們冷靜思惟,幾乎是不可能的了。在這個時候怎麼辦?我們實在沒有能力幫助別人,回過來要知道救自己。救自己,唯有深信切愿,這一句佛號,二六時中,不可間斷,真正要放下身心世界,一心向佛,一心向阿彌陀佛,這是自救之道。
天目山齊素萍居士,最近給我送來一個錄像帶,告訴我她自己學佛這些年親身的感應。其中有一條敘說她的父親附在她小兒子身上,告訴大眾地獄的恐怖,他非常幸運有齊素萍這樣孝順的女兒,認真努力在修學,護持正法,以這個功德,他能夠從地獄超生,附在她小兒子身上,把這一段公案因緣給我們說出來,勸他女兒要把這些事實多多的告訴世人,勸勉世人斷惡修善,回頭是岸。
以往我們愚癡蒙昧,造作許多惡業(yè),只要這一口氣沒斷,回頭都來得及。這是大乘經里面,特別是《觀無量壽佛經》,佛給我們說得很清楚,也舉出很多的例子。佛陀在世的時候,阿闍世王造五逆十惡罪,我們回想我們這一生,縱然造作許多罪業(yè),還沒有像阿闍世王那樣嚴重。佛在經典里面告訴我們,阿闍世王臨終的時候懺悔,知道自己一生做錯了,回心轉意,痛改前非,念佛往生,他如愿以償;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他是上品中生。
我讀到這一段經文,非常驚訝,我驚訝的不是別的事情,五逆十惡懺悔往生,我相信,我不驚訝,但是品位居然這樣高,這是我意想不到的。我才了解求生西方是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我們平常薰修,依照經論的教訓,老老實實依教奉行,積累功德,求愿往生;另外一種,這是造作罪業(yè)臨終懺悔往生。懺悔的功德不可思議,我們決定不能夠輕視;也就是我們見到一些造作罪業(yè)的人,不可以輕慢他。我們是肉眼凡夫,他要在臨終真實懺悔,可能他往生的品位還在我之上,這是很有可能的,我們怎麼可以輕慢別人?所以學佛最重要的,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處處謙虛忍讓,事事尊重別人,對自己決定有利益,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三重廖居士道場幾百個同修,每天用「百過格」來反省,檢點自己這一天當中的過失、懺悔、改過,這是學《了凡四訓》,把《了凡四訓》落實到自己生活行持之中。這個修行法很有效果,但是一定要持之以恒,才能夠收效。沒有恒心、沒有耐心,在佛法里面講這是薄福之相,也就是說沒有福報,福報非常淺薄。這樣的人,縱然發(fā)愿想修行,依然天天在造業(yè),我們以很客觀的來觀察,絕對不是詛咒他們,他們的前途一片黑暗,不免三途。這是自己不能夠奮發(fā),不能夠克服自己毛病、習氣。
什麼是真正有福的人?古人所謂「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個人有福報。對自己要嚴格,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如果煩惱習氣重,業(yè)障深重,古德教給我們,用拜佛懺悔的方法,這個方法有效。萬緣放下,每天禮佛三千拜,古人用這種方法,三年業(yè)障消除,智慧現(xiàn)前的,比比皆是。我在初學佛的時候,懺云法師教我這個方法。那個時候我跟他一起住茅篷,他老人家每天拜佛三百拜,他拜的速度很慢,我在他茅篷里面,每天拜八百拜,我住了五個半月。我們茅篷里面有一位達宗法師,東北人,他每天拜一千二百拜。我們拜佛的時間分三次,早晨三點鐘起來拜佛,拜到五點鐘,兩個小時;中午,吃過午飯之後,經行回來之後,拜佛拜一個小時;晚上吃完晚飯之後,六點鐘拜到八點鐘,山上九點鐘就休息了。九點鐘休息,兩點鐘起床,生活非常有規(guī)律。所以住山,確實能夠懺除業(yè)障。
知道一個方法,只要能夠堅持不變,這個人就有福報,這個人一生就走向成功之道、解脫之道,所以我們讀《感應篇》,這是印光大師教導我們,用這個小冊子,每天來反省、檢點。如果自己還常常犯這些惡業(yè),自己心里很清楚,必墮地獄。如果要畏懼地獄苦,趕緊回頭。
【毀人稱直。罵神稱正。】
注解里說:「士君子立身行己,要當行其在我者,必使正直無邪,斯為直矣?;蛏砦茨苤保詺藶橹眲t良心已喪,烏得謂之直耶。且正直之人,心必忠厚,當言即言,使人知改,要在誠有余而言不足,所謂直也。彼毀人者,污人之名,快己之怒,而乃自謂直道,豈不可痛可恨。老子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譏議人者也」,我們先看這一段。
這是我們許多人,特別是現(xiàn)代人,常常犯的大病,毀謗別人。別人有過失,一定要把他的過失加重,要加多少倍;沒有過失,也把過失加在人身上,這是自己稱為正直。古德教導我們,從前讀書明理的人,我們講學佛的人,學佛的人德行學問在士君子之上。這一樁事情,印光大師常常責怪順治皇帝把考試制度廢棄了,所以佛門的素質一落千丈。如果在古代那種制度之下,我們這些人想出家,沒有資格;你考試不及格,通不過的!經典里面贊嘆出家人是「天人師」,你不但是人間的師范,還是欲界天、色界天天人的師范。為什麼?正直無邪,所以得到天地鬼神、社會大眾的尊敬,你的心真誠,你的言詞正直。
如果自己身不直,心邪曲,你有什麼資格責備別人?你看看許哲居士,一百歲,沒有發(fā)過脾氣,沒有責備於人;跟人不能相處,回過頭來自責,「我自己做得不好,讓別人嫌棄」。我們聽到她的說話,一生不記別人的過失,不記別人的惡言惡行,一生心里只記別人的好處善處,你就想這個心多善良,行為多善良,所以人家一百零一歲,精神體力跟三、四十歲的人一樣。悟泓師見到了,自嘆不如!他才四十幾歲。自嘆不如不夠,要努力學習,要向她學習,還來得及。我常常在講席當中說,你二十歲學,你永遠是二十歲;你三十歲學,你永遠是三十歲;你四十歲學,你永遠是四十歲。你要真肯學。
如果自己心地邪曲,身不正直,毀謗別人,表現(xiàn)在外面以為我很正直,注解講你的良心已經喪盡,你造作極重的罪業(yè),果報在阿鼻地獄。佛經里面講的拔舌地獄、刀山地獄、油鑊地獄(下油鍋),這都是這種罪業(yè)所感得的果報。地獄里面的果報,不是閻王設置的,是你自己惡心惡行變現(xiàn)出來的境界,自作自受。
這個地方說得好,「正直之人,心必忠厚」,厚道!現(xiàn)在心地忠厚的人少了?!钢摇故鞘颤N?忠是心正,一絲毫不偏,一絲毫不邪,這叫忠。實在講,忠就是誠,誠就是忠。你心里面有邪曲,有偏邪,你就不忠,你也就不誠,你的言行自然輕薄,厚重就沒有了。
「當言即言」,言語要思考,《論語》里面講:「三思而行?!归_口說話,先要想一想,這個話當說不當說?應不應該說?佛的「四攝法」里面教我們「愛語」,愛語是什麼意思?決定是愛護對方。愛語不是好聽的言語,不是諂媚巴結的言語,是愛護眾生的言語。規(guī)過勸善,那是真正的愛語,使人能改。而言語點到為止,所以言語「要在誠有余而言不足」,你內心真誠幫助別人改過自新,真誠心成就別人,你的心有余,言點到為止,才能感人,這是「直」。毀謗人的,侮辱人的,罵人家,這個地方說得好,「快己之怒」,自己罵人很痛快,以這個為「直道」,這里講「可痛可恨」。
老子這句話說得好,「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譏議人者也」?!嘎斆魃畈臁故欠鸺抑v的「世智辯聰」,深察是什麼?觀察別人的過失,喜歡打聽別人過失,喜歡蒐集別人過失,喜歡聽別人過失,這種人是「近於死者」,不得好死!程子說:「君子於人,當於有過中求無過,不當於無過中求有過,而責己當反是?!乖觞N樣對人?怎麼樣對己?對待別人,要在別人有過失當中去觀察他的無過失,也就是觀察他的好處;對自己恰恰相反,在自己無過失里細心檢點,把自己的過失找出來。
末後這個結語好,「世間之人,口業(yè)無窮,故太上再三嚴戒也」。佛經亦復如是,第一句話「善護口業(yè),不譏他過」。
天天造作罪業(yè),尤其是一個出家人,出家人造罪業(yè)比在家人重十倍,你要問為什麼?因為你穿上這個衣服,這個形象是代表佛菩薩,你造罪業(yè)就侮辱佛菩薩,佛經里面常講毀謗佛法,破和合僧,你把佛教的形象破壞了,讓社會許許多多大眾看到你的行為不敢學佛了,於是他們也謗佛謗法謗僧。他們?yōu)槭颤N謗?因為看到你這個樣子才毀謗,這都是你的過失,都是你的罪業(yè),所以果報在阿鼻地獄,要出頭那就太難太難了。諸位可以看看《地藏菩薩本愿經》,看看《地藏十輪經》、《彌勒菩薩所問經》,里面有詳細的說明。所以我看到這些人膽大妄為,真有膽子,不怕墮地獄,不怕地獄苦,敢造罪業(yè)。我們要知道警戒。
第二句是『罵神稱正』,注解說:「聰明正直之謂神」?!干瘛惯@個字本意是什麼?聰明正直,說得好!本意,我們看「神」這個字的寫法,它的左面是「示」,「示」字是什麼意思?上面這一點一劃,古時候這個字叫上,上天;下面有三條,這是垂象,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講是自然現(xiàn)象,古人講:「上天垂象」。右面是「申」,申是什麼意思?通達的意思。用我們現(xiàn)在最簡單的話來說,通達宇宙人生的真相,就叫神。哪個人能通達宇宙人生真相,我們稱他作神圣,圣也是這個意思。所以「神」這個字是會意,讓你看到這個字的形象,體會它的意思,一切通達明了。這樣的人,「君子所當敬畏」,讀書人、知識分子對於這種有學問有道德的人,哪有不尊敬的!
「乃有無忌憚之小人,自謂正直無邪,可以屈服鬼神」,這是小人,不相信有鬼神,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可以降伏一切鬼神。
「不知其心術之微,鬼神早已窺破」,你的起心動念,鬼神早叫看破了,早就看穿了,你在那里造作業(yè)。
果報在這個世間,特別是在現(xiàn)在,報得太快,諸位只要細心觀察一下,你看看造作罪業(yè)的人,你就明白了。如果諸位看到天目山齊居士的報告,她經營道場沒有幾年,才四年多,還不到五年,感應果報的事蹟太多了,數(shù)不盡。我們今天造作一些罪業(yè),好像果報沒有現(xiàn)前,經上講這是靠你過去生中所修的一點福德,你這一點福報還沒享完,等你福報享完,惡報就現(xiàn)前,那個時候後悔莫及了。
人要明理,你們過去生中修福,造罪業(yè)不怕,還有余福保護你。我不敢,我在年輕的時候,多少看相算命的給我算命,我前生沒有修福,所以年輕時候過得非??嗟娜兆?。很多同修知道,我學佛度過十五年非常艱難的生活。也有一些出家的朋友,看過我在臺中過那種生活,看了都搖頭,任何人不能忍受。我沒有福報,前生沒有修,現(xiàn)在到晚年,大家看到我生活還不錯,是我這一生學佛以後才懂得修福,所以我是現(xiàn)世修、現(xiàn)世報,你們所看到的。你們是靠過去生中的余福,你們如果肯修福,你們的晚年決定超過我太多太多了。人為什麼不知道修福,而去造罪業(yè)?
太上跟我們說的,《文昌帝君陰騭文》里跟我們說的,「舉頭三尺有神明」。佛給我們說的,有兩個神一生跟到我們不離開,一個叫「同生」,一個叫「同名」,這兩個神住在我們身體當中,形影不離。我們造善造惡,這兩個神立刻就上天去報告,我們起心動念,甚至於自己還不曉得,他已經知道了。人不可以不存善心。我一生自己修學、勸告別人,存心就是「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里面,落實在應酬、處事待人接物,不管別人用什麼心對我,我用「真誠、清凈、平等、慈悲」心對他。他造惡,我也不會記他的惡,我總是想人家好處。人家對我有一天的好處,一個小時的好處,極其微細的好處,我都記在心里,感恩戴德!他對我怎麼樣的害處,毀謗我,侮辱我,陷害我,我統(tǒng)統(tǒng)不記得,修自己圓滿真實的善心,讓自己一生、生生世世永遠生活在善的境界里。我們跟佛菩薩學,我們跟圣賢學,學的是什麼?就是這些。在這個世間,一生一世,我們認真努力學習看破放下,自在隨緣,遠離是非人我、貪瞋癡慢,讓自己煩惱不起,我們的修學就有了成就。如果每天還是起煩惱,每天還是看到別人不對的地方,我們就錯了,我們就不像佛、不像菩薩了。
「凈宗學會」成立,我為了勉勵同修們的修學,提出修學的五個綱領,又將《無量壽經》上佛陀重要的教誨,節(jié)錄下六十幾條,將《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里面的教訓,節(jié)錄了四十幾條,印成《凈宗同學修行守則》一個小冊,這是屬於行經,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可以違背,那我們就真的學佛了,我們發(fā)愿求生凈土,必定往生。這個小冊子印得很多,分發(fā)得很廣,可是幾個人認真修學?幾個人認真天天把它看一遍,拿它來反省反省,一條一條反省,我有沒有做到?
現(xiàn)在臺北三重廖居士他們那些同仁,用「百過格」反省,天天反省,你是世間的好人。我們要用《凈宗守則》每天一條一條反省,你就是真的學佛,你是如來第一弟子,諸佛護念,龍?zhí)焐粕駬碜o。如果違背了,你是魔子魔孫,你是來破佛法的,你是魔王波旬派來破佛法的。破佛法沒有好處,死了之後必墮阿鼻地獄。
【棄順效逆。背親向疏?!?
這都是惡行。注解里面引用古人的教誨,「周衛(wèi)石碏曰,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六順也」,說順、說逆都說得非常具體,這是儒家所說的。佛家則說得更深,說得更透徹,佛家是以法性為標準,儒家則是以「道、德、仁、義、禮」為標準,這是一般講世法與出世法差別在這個地方。人能夠順世法得世間福報,能順法性得出世間無比的福報。出世間佛講得太多太多了,我們要懂得出世間不離世間,決定包括世間,但是世間法不能包括出世間。這里面有淺深廣狹的差別,廣能包狹,深能包淺,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佛陀常常教導我們,修行的根本是「三福、六和」,這是大根大本?!溉!估锩媸痪?,我們能夠隨順,這是向道,向菩提大道;如果我們違逆,不但世間善法不能成就,往往墮在三途。這些理事,我們同修都非常清楚。
順逆的根在孝敬,「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是世出世間大圣大賢教給我們的根本,隨順法性,隨順「道、德、仁、義、禮」,諸佛如來教化一切眾生從這個地方開始,也在這個地方圓滿,孝敬達到圓滿就成佛了。我們可以這麼說法,佛家的教育徹始徹終就是「孝敬」而已。佛將孝敬擴大,戒經里面常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把「孝養(yǎng)父母」擴大了,擴大到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我們在《華嚴》上看到「一切眾生,情與無情,皆我善知識」,《華嚴》上講的善知識就是老師,不但虛空法界一切有情眾生是我的老師,無情眾生也是老師,這是把「孝親尊師」講到究竟圓滿,講到究竟處。我們能把這樁事情落實,這個人就成佛了;認真努力去落實,還沒有達到圓滿,這個人叫菩薩。落實到究竟圓滿,就稱為佛。違背這個教誨,這個人叫凡夫。
六道眾生講孝敬,不能達到一切眾生,止於自己的父母、尊長,甚至於說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個境界不錯了;往往限於我們自己一個國家,一個族群,不能達到像《華嚴》里面所說的「不分國土」,它那個地方講的國土大,它是講諸佛國土,每一尊佛教化區(qū)域是一個大千世界。不分國土,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信仰,真誠、清凈、平等的去盡孝,去修敬,這是大乘佛法。
因此學佛要學得跟佛一樣,念佛常常想著佛,佛是存什麼心?佛動什麼念頭?佛是怎樣生活?佛是怎樣處事待人接物?我們能常常這樣想,就叫做念佛。念佛絕對不是口里止於佛號,止於佛號像唱歌一樣,什麼意思茫然無知,你怎麼會得受用?念佛的名號,想佛的存心,想佛的行誼,想佛怎樣處事待人接物,這叫真念佛?!赣^像念佛」是看到佛像也想到這些,這是「觀像念佛」。所以我們要會念,會念念久了,我們的念頭就轉變成佛的念頭,我們的心就變成佛心,我們的行就變成佛行。佛的心是「孝」,佛的行是「敬」,這兩個字把諸佛如來所說無量無邊的法門全包括盡了。
我們做佛的弟子,無論在家、出家,自己一定要曉得,我們是佛的形象,是佛的代表。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到底有幾分像佛?我們能夠做到一分兩分,就不錯了;做到百分之百,你成佛了;大概你能做到個百分之三十、四十,你是真菩薩;必得依教奉行。同學們現(xiàn)在大多數(shù)都受持《無量壽經》,我講《無量壽經》的時候多次勸勉同學,我們能把《無量壽經》上講的理論明白了,通達明了,智慧開了。能把經中所有的教誨都落實,百分之百落實,你將來往生決定是上上品往生,有把握,有信心。你能夠做到百分之九十,上中品往生。要做!最低限度也要做到百分之二十,下下品往生。至於西方世界講的四土,那是菩提心上的問題;上上品菩提心是常寂光土,上中品菩提心是實報莊嚴土,中品的菩提心是方便有余土,下品的菩提心是凡圣同居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擺在我們面前。
經,不是止於念,念給佛菩薩聽,錯了!在佛菩薩面前讀經是修孝敬,如同佛菩薩在我面前,我讀經是接受佛菩薩的教誨。我真的聽懂了,我真發(fā)心去照作。從哪里做起?《無量壽經》真正是圓滿到極處,序分里面就把答案告訴我們,第一句「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這是凈宗修學的總綱領。經文一展開介紹聽眾,聲聞眾、菩薩眾、在家菩薩眾介紹完了,第一句「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凈土宗修什麼?這不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從哪里下手?「善護口業(yè),不譏他過」、「善護身業(yè),不失律儀」、「善護意業(yè),清凈無染」,這是教我們從哪里下手。善護三業(yè)把口業(yè)放在第一。今天社會為什麼這樣的動亂?大家不懂得「善護口業(yè)」。造業(yè),「身語意」都造業(yè),最容易造業(yè)的是口業(yè),所以他不說「身口意」,說「口身意」。我們如果身能夠守住「不失律儀」,律儀引申就是法律,我們一個人生活在世間,一生不做犯法的事情,遵守國家的法令規(guī)章,遵守社會上的風俗習慣、道德的概念,我們一切都不違犯,這個人是好人。「善護意業(yè),清凈無染」。經典一開端,就把修學的綱領告訴我們。「身語意」到最極清凈之處,這個人就成佛了。
我們常??吹椒鹣?,特別是畫像,畫像佛頭部有圓光,圓光頂上寫了「唵、阿、吽」三個字?!竼啺恕故鞘颤N意思?身、口、意,「身口意」做到究竟圓滿。所以佛陀的教誡,教初學從十善開始,到最終極是十善圓滿,十善圓滿是「唵阿吽」,就是無上的果覺。千經萬論是講細節(jié),這是講總綱領,我們掌握著總綱領,然後慢慢再學細節(jié)。在大乘里面,細節(jié)有五十一個菩薩階位,每個階位的境界不相同,無論在理論上、在行持上,有淺深廣狹的差別。由此可知,最低的階位是初信位的菩薩,這是最低的階位,要發(fā)菩提心,要行菩薩道。
什麼是菩提心?經論里面講得太深,不好懂!佛有無量無邊的方便,佛教我們發(fā)愿,「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每一愿里面都包含著,《起信論》里面所說的「直心、深心、大悲心」,《觀無量壽佛經》里所說的「至誠心、深心、回向發(fā)愿心」,這四愿愿愿都具足。所以真正發(fā)四弘誓愿,第一愿「眾生無邊誓愿度」,眾生無量無邊,度是什麼意思?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幫助他、為他服務,要發(fā)為一切眾生服務的心,這個心一發(fā),真的你就成菩薩。凡夫念念是為自己服務,為我的家庭服務,這是凡夫,增長身見,增長我執(zhí)。增長身見,增長我執(zhí),怎麼能脫離六道輪回?我們現(xiàn)在懂得六道怎麼形成的,六道就是我見、我執(zhí)形成的,破我見、破我執(zhí),六道就沒有了,就超越六道。所以人一發(fā)菩提心,六道就超越了。
我們這個身現(xiàn)在在六道,在六道不是我的身,我這個身是為眾生服務的,是為眾生服務的工具,不是「我」。如何為眾生服務?四弘誓愿下面三條就說出具體的辦法,第一個「斷煩惱」,斷煩惱是不是為自己?不是,為眾生。做給眾生看的,是為眾生斷煩惱。第二個「學法門」,也不是為自己,是給眾生做樣子,好學,希望他看到我這個樣子,他也能好學。斷煩惱是培養(yǎng)自己的德行,學法門是成就自己的學術,第三個「成佛道」是轉凡成圣。你們大家仔細想想,是不是這樣的?「煩惱無盡誓愿斷」是轉惡為善,「法門無量誓愿學」是轉迷為悟,「佛道無上誓愿成」是轉凡成圣。我們真的明了、真的肯干,我們就像佛,就是代表佛的形象。佛菩薩在哪里?佛菩薩就在我們這個形象里。自己每天去塑造這個形象,這個形象總有一天被你塑成,你真的就超凡入圣了。
佛家講得圓滿,我們要認真努力去學習。經要多讀、要多聽、多思惟、多體會,然後把它落實在我們的生活行為,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是真正學佛。
【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監(jiān)猥事?!?
【施與後悔。假借不還。】
這以下是「不仁恕之惡」。前面兩句的意思好懂,就是我們世俗一般講的發(fā)誓、賭咒、求神明來作證。自己作惡多端,還以為自己所行都是正法,可以對質天地神明,這個惡很大很大。注解里說:「天地無私,神明正直,順吉逆兇,其應如響」,這四句話我們要牢牢的記住。前面我們讀過「聰明正直之謂神」,你真正明了之後,才曉得我們做人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tài)面對天地神明。
佛家的教學,我們在講席里面講得很多很多了。諸佛菩薩教學的內容,不外乎三樁事,第一樁事教導我們人與人的關系,我們應當怎樣處事待人接物。這個「順」里面的學問就大了,世法是「道、德、仁、義、禮」,與這個相應是順,你得的是福;與這個相違背,你所得的是兇災。諸位可以從歷史上看到,如果我們頭腦清楚一點,現(xiàn)實社會里面尤其顯著。但是也有作惡的人現(xiàn)在享福,行善的人現(xiàn)在受苦受難,這又是怎麼一回事情?於是我們對於善惡報應就存了懷疑的態(tài)度。佛在經上給我們說得很明白,作惡的人現(xiàn)在還享福,是他前生修的福報大,他的余福沒有享盡,是這麼個原因;修善的人現(xiàn)在還在受苦受難,是他前世所修不善的余殃未盡;因果通三世,要懂這個道理。所以佛在經上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今生所受的是前世所修的;「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們在這一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現(xiàn)在是造因,果報在來世。
如果這個因力量很強,這一生也能夠得報,你刻意努力去修,行!你的命運會轉掉。大家讀《了凡四訓》就是非常明顯的例子,了凡先生前世所修的善不大,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努力修學,這一生就改變了。佛家常講「逢兇化吉」、「遇難成祥」,他這一生就轉過來了。這一生轉過來在佛家講是花報,花報好,花報殊勝,他來生的果報就可想而知,來生的福報必定比這一生的福報殊勝多多。如果這一生作惡而不改,縱然過去生中的余福,還能維持衣食不缺,可是這一生壽命盡了,來生的苦報就不堪想像。
世間人有幾個想到這個問題?不學佛法的人想不到,你跟他講他也不相信,他也不能接受。其實真正學佛的人,又有幾個有這樣高度的警覺心。為什麼提不起警覺?迷於現(xiàn)實環(huán)境,這個很可怕很可怕。所以為什麼經天天要讀,道天天要講,沒有別的原因,喚醒我們覺悟而已。自己做錯事不承認,還可以發(fā)誓賭咒,諸佛菩薩、神明來給我們作偽證,哪有這種道理!這種的心行是極大的惡。天地鬼神來給你做證明,證明什麼?證明你作惡多端,證明你作惡不知悔改。
前幾天有一些同修來見我,問我一個問題:南投埔里一帶,佛法鼎盛,廟宇林立,是臺灣佛教最殊勝的一個地區(qū),為什麼那里會發(fā)生大地震?於是大家對於佛法產生疑惑,佛法不靈。這個還是讀經太少,聞法不夠,你不了解其中的因緣果報。絕對不是蓋一個寺廟,塑幾尊佛菩薩的形像,這個地方就靈,沒這回事情。諺語常講:「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哪里是這種道理!佛法興不興盛在人心,人心向道,佛法就興旺。過去古人常講:「有廟無道,不能興教」,那個廟里有沒有道?有沒有一個真正修道人?你說廟里那麼多人,但是各個人修道難,不容易,總得有一兩個真正修道的,這個地方就有福。如果真正修道的一個都沒有,災禍不能夠避免,所以要問有沒有真正修道的。諸位從這里去觀察,業(yè)因果報你就明白了。我也跟大家舉個例子,懺云法師住在南投,也住在這個地區(qū),為什麼他的道場沒事,你們不去想想嗎?
上一個月,世樺印刷廠的老板到此地來看我,跟我談到前些年他們在三重的倉庫鄰居失火,附近的房屋全部都燒掉了,他的倉庫沒事,他的倉庫在失火的當中,四周都燒掉了,獨獨他的倉庫沒燒,不可思議!他的倉庫里放的是《大藏經》,就是上一次跟「佛陀教育基金會」合印的一千套《大藏經》,放在那個地方,正法所在地方,龍?zhí)熳o持。所以他給我們印佛經,成本都訂得最低,他曉得做好事有好的果報,哪里會沒有感應!感應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尤其從中國傳來的,常常中國的同修到這邊來,給我們講許許多多不可思議感應的事情,問題你是不是真修?出家穿這個衣服,沒有用處,穿這個衣服就能成佛嗎?諺語說的話不是沒有道理,「地獄門前僧道多」,這一句話的意思我們要懂得,什麼人下地獄?出家人下地獄,地獄里出家人最多。所以我不勸人出家,何必勸你墮地獄。
出家人為什麼會墮地獄?我們這幾天也講過幾次,出家人是佛菩薩的形象,是佛菩薩的代表,你能夠讓社會一切大眾看到你恭敬贊嘆,你是替佛像貼金,好的形象,你無量功德。你要是讓社會大眾看到你,批評你,指責你,那就是讓社會大眾因你而侮辱三寶,這個罪過就墮阿鼻地獄了。并不是說你怎麼樣破壞佛法,你的形象壞了,招牌壞了,出家人是佛菩薩的招牌。由此可知,出家人形象的重要。大庭廣眾當中,我們保持好的形象,沒有人的地方也要保持好的形象,為什麼?有鬼神監(jiān)督,鬼神要瞧不起你,鬼神要侮辱你,你還是破壞了三寶形象;不是說沒有人的時候就可以隨便一點,還是要墮地獄。
佛教化眾生,不是一個地區(qū),不是一個小范圍,我們常常在經論上讀到,佛偉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佛是「普度眾生」。我們歸納起來講十法界眾生,佛是普度。佛的弟子,十法界的眾生都尊敬,所以他看到你這個形象值不值得他尊敬?持戒修定,依教修行,我們常聽祖師說,這樣的人諸佛護念,龍?zhí)旃砩駬碜o、尊敬你,你是佛弟子,你成就無量功德。如果你放逸,你隨便,不守戒律規(guī)矩,隨順自己煩惱習氣,你就破壞佛法的形象,將來墮落阿鼻地獄,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墮落的,你說你可憐不可憐!
今天這些出家人,包括我們自己在內,冷靜反省佛的教誨,我們做了幾句?我們念念還以為自己了不起,在社會大眾當中以為自己是代表佛法,貢高我慢,輕視信徒,實際上我們的行持遠遠比不上在家人。從前黃念祖老居士說,現(xiàn)在這個世界顛倒了,古時候學佛修行論成就,出家男眾排名第一,成就最多;其次是出家女眾,再其次是在家男眾,最末後的是在家女眾。這是古代,無論論質論量都如此?,F(xiàn)在這個時代顛倒了,他講的話沒錯,我們細心觀察,以念佛往生而論,在家女眾最多,其次是在家男眾,再其次是出家女眾,最後的是出家男眾,現(xiàn)在世界顛倒了。這些話深深值得我們反省、檢點,我們將來到底想到哪里去?如果還是想到地獄,想到餓鬼、畜生,那就好,你就可以隨順習氣,隨順煩惱。你要想不墮三途,超出三界,你要不守規(guī)矩,你決定達不到。
印光大師大慈大悲,教我們學習《了凡四訓》,教我們學習《感應篇》。學習《了凡四訓》的目的在哪里?深明因果,目的在此。學習《感應篇》的目的何在?不墮三途。所以我們看看《感應篇》里面這些教誨,善的我們有沒有做到?我們做到幾條?惡的我們犯了多少?所以拿《感應篇》仔細對照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我們就明白死了以後到哪里去。印祖示現(xiàn)在末法,大慈大悲,用這兩樣東西來幫助我們反省檢點。如果我們漫不經心,不把這個教誨當作一回事,可以說肯定墮三途;現(xiàn)在還是個人樣子,轉眼三途去了。
這個地方當中這兩句話,「順吉逆兇,其應如響」,其應如響就是講報應。我們根據(jù)經教編訂的《凈宗修行守則》,諸位如果能將這一百多條每天反省都做到了,你決定得生凈土,分量并不多,我們要認真干。做不到,這一生當中縱然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不能往生,古德講:「喊破喉嚨也枉然」。念佛往生凈土,不在你念的佛號多少,要在你心地清凈,心凈則佛土凈。要在相應,阿彌陀佛、世尊的教誨,我們做到多少,是從這地方而論;不是我每天拜多少佛,念多少佛號,不在此地。蕅益大師給我們講:「往生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深淺。」功夫是什麼?功夫是清凈心、平等心,這是功夫。我們要在這個地方著眼,千萬不要誤會、不要錯過。
【分外營求。力上施設。】
這兩句話也是屬於「不仁恕之惡」?!悍滞狻皇潜痉种?,也就是過分的去營求?!毫ι鲜┰O』,「力」是說你能力所及的,毫無保留,所謂不留余地,這個也是錯誤的。換句話說,不知道謙讓,這是一個總的意思。注解里說得很好,諸位看看就明白了,這種心態(tài)、作為都是折福。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之後,一定要覺悟,人在世間時間是很短暫的,百年一彈指,何必在這短短世間不饒恕別人,而去造作一切罪業(yè)?這是佛在經論上常講愚癡之極,「可憐憫者」。仁人君子,事事忍讓,事事退後,所獲的福報無有窮盡。凡是不讓人,這樣的人都是薄福之相,這樣的人,不必去跟他計較。
現(xiàn)代這個社會,如果諸位冷靜去觀察,你就曉得有極大的危機在埋伏著,而且這個危機我們觀察當中,不會太久它就會爆發(fā)。前幾個月,我看到洛杉磯《慕西》雜志,里面有一篇「美國青少年犯罪的統(tǒng)計」,我看了非常驚訝,這個事情如果不能改善,美國二十年到三十年之後,就不堪設想。不但美國會毀滅,世界都會毀滅,問題嚴重到了極處。我為這樁事情,特地到加州去了一趟,在電視臺跟當?shù)刈诮填I袖、社會領袖舉辦了兩次座談會,主要的就是討論這個問題?,F(xiàn)在大家對這問題都非常憂慮,沒有法子解決。這是什麼問題?教育問題,涵蓋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也包括宗教教育,四方面教育結合,做好了還能挽救;但是這四方面的教育要想結合,就是很困難的事情。所以我祈求電視臺多放一些正面的內容,善導人心,功德無量。電視臺的董事長、總經理也都非常難得,他們同意了,我們提供講經的錄像帶給他們。實在講這種作法也是杯水車薪,只是盡人事而已,希望社會大眾都能覺悟,都能反省,都能回頭,這個世界才有救。
上個星期,臺北三重廖居士到這邊來看我,我把這些事情告訴他。他跟我說:「臺灣青少年犯罪這種行為跟美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父母教導兒女,父母講一句,小孩頂十句?!刮衣牭竭@些說法,臺灣問題嚴重,一定有大災難?,F(xiàn)在人不讀書,中國古圣先賢教導我們的,不是預言,不是迷信。古圣先賢讓我們觀察社會吉兇禍福,從哪里看?從人心看,你仔細觀察,他想什麼,他說的是什麼,他做的是什麼。如果三業(yè)善,這個社會好;如果三業(yè)不善,這個社會一定有災禍降臨,這不是迷信。古人所講的,我們再拿佛的經論來對照一下,使我們就堅定信心,深信不疑。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是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世界,這是我們生活環(huán)境,環(huán)境隨著人心轉,隨著人的念頭轉。心念善,環(huán)境是吉,環(huán)境是福;心念不善,那是災、是兇、是禍害。
所以世出世間的圣賢,他們出現(xiàn)在世間,做些什麼事?古今中外,幾乎他們做同一樁事情,教學、傳道。禍害的根源在哪里?佛法說得清楚,根源在「我見」,這個名詞真正能體會得到的人不多。它的作用是什麼?起什麼作用?自私自利,這個大家就好懂。我們今天看看,全世界的人哪一個不自私自利?哪一個不是在拼命的追求名聞利養(yǎng)、五欲六塵?「分外營求,力上施設」這兩句話就從這上說的,不擇手段,巧取豪奪,爭名逐利。
昨天晚上,北京何云居士到新加坡來訪問,晚上我們一同在「金山閣」吃晚飯?!附鹕介w」是一個素食餐廳,這里有很多電視,我看看電視里面有歌女在唱歌。我一看,那個歌女是魔鬼,不是人。聽說這個歌女在外面唱歌的時候,門票都賣到一千塊錢一張,這還得了嗎?我們這里講經說法不要錢,人還不進來;那里一千塊錢一張,拼命往里頭鉆。我們就想到現(xiàn)代人頭腦想什麼?不得了,群魔亂舞?!独銍澜洝飞现v的「邪師說法,如恒河沙」,哪些是邪師?這些全都是邪師。他們這樣教導社會,社會如何會不亂?
災難頻繁,一次比一次嚴重,我們就曉得它從哪里來的,「道德仁義禮」已經廢棄了,滅絕了。這一些蕓蕓眾生的前途在哪里?如果你稍稍明了佛法,都在三惡道!這種現(xiàn)相露出來,這就是地獄相,地獄相現(xiàn)前。我們還能不覺悟嗎?怎麼樣救佛法?怎麼樣救眾生?我們實實在在不明白,怎麼救自己都不知道,你說可憐不可憐!
從哪里救起?佛在《觀無量壽佛經》上給我們講的「凈業(yè)三?!?,這三條的重要性有幾個人知道?佛說得很清楚,「三世諸佛凈業(yè)正因」,這句話你懂嗎?三世是過去佛、現(xiàn)在佛、未來佛,所有一切修行人成佛都是這個基礎。不管你是修哪個法門、哪個宗派,顯教密教,宗門教下,統(tǒng)統(tǒng)以這個為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你就決定不能成就。我們的修行先在這里紮根,這個根紮下去之後,你才會有成就,你用功才得力,你才能得諸佛護念,龍?zhí)焐粕駬碜o。你要是放棄這個基礎,不管你怎麼精進修學,諸佛不會護念你,龍?zhí)焐粕褚膊粫S幽?。為什麼?你走的是邪道。這是正法的根。
根之根是什麼?「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就是這八個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化法界無量無邊眾生,教什麼?就教這八個字。這八個字如果我們再把它省略起來,「孝親尊師」四個字;再省略的講,「孝敬」兩個字。世出世間的圣賢教化,就這兩個字,這兩個字做圓滿就成佛了。我們把這兩個字丟掉了,我們不孝父母。如果孝父母,你就不敢打妄想,就不敢做錯事,為什麼?做錯事,打妄想,對不起父母;不能依教奉行,對不起老師。今天我們說這個話,非常痛心,感慨無窮。今天孝道、師道都沒有了,今天誰聽誰的?誰也不聽誰,都希望別人聽我的。普賢菩薩教我們「恒順眾生」,現(xiàn)在恰恰反過來,希望眾生恒順我,我不會順眾生。這就是天下大亂,所有災難禍害都降臨了。
補救之道,那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世間人不孝,我盡孝,我做給大家看;世間人不敬,我修敬,做給大家看。這就是佛菩薩再來,現(xiàn)身說法。必得再來人才能做到,不是再來人做不到,他沒有這個智慧,他也沒有這個福德。這是大智慧、大福德,他才能做到。眾生善緣成熟,才有這些大善知識、再來人出現(xiàn);眾生沒有福,造業(yè)要受難的時候,這些人退隱,妖魔鬼怪出現(xiàn)了。所以大家記住《楞嚴經》上這句話,說的是我們現(xiàn)前這個世間,妖魔鬼怪,如恒河沙。我們聽到這句話要冷靜反省反省,我自己是不是妖魔鬼怪?這個重要。如果自己是妖魔鬼怪,趕快回頭,回頭是岸!佛與魔一念之差,一念覺悟,魔就成佛了;一念迷惑,佛就墮成魔道。所以宗門大德常說:「無佛亦無魔」,在一念之差,要認真學習。
我們?yōu)閮糇谕瑢W編訂的《凈宗同學修行守則》,很要緊!那是少到不能再少,最低的限度。我們能夠做到,這一生必定得生凈土,必定得諸佛護念,龍?zhí)焐粕癖S?。我們在這時代的巨浪當中,不會被淹沒,我們能夠保住。如果不能夠依教奉行,必定被時代的浪濤所吞沒,你的前途決定是黑暗的。我年歲大了,隨時可以走,我自己知道我到哪里去,我的前途一片光明。這個身體還留在世間,全心全力幫助大家了解眼前的事實真相。眼前種種危難,能不能產生效果,是你們同修們有沒有警覺。果然警覺到了,你有福;依舊麻木不仁,我對你也盡到責任了。你將來如果墮落在三途,你不能怪我,我早就說過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我常講放棄自己的成見,自己的見解,自己的思想,都是罪惡?!兜夭亟洝飞险f:「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這是佛說的,不是我說的。我們想想,沒錯!要舍棄,一切隨順佛菩薩的教誨,依教奉行,我們才有救。
所以一定要放棄自私自利,放棄名聞利養(yǎng),放棄貪瞋癡慢,一切為眾生、為佛法,決定不為自己,我們這條路走出來了,解脫了。解除我們錯誤的觀念,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脫離自私自利,脫離名聞利養(yǎng),脫離五欲六塵,就脫離六道輪回了。
【淫欲過度?!?
? ?【心毒貌慈。穢食餧人。左道惑眾。】
《感應篇》第九十九節(jié),『淫欲過度』。注解說:「邪緣外合,滅德喪心,太上固已垂戒於前矣」,這個前面說得很多很多?!钢领斗驄D正色,尤須有節(jié)。若云正色非淫,豈免縱欲殺身之禍」。後面注解得很多,諸位同修自己去看。
佛法里常說愛是六道輪回的根本,「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凈土」,這個愛就是愛欲,這兩句話重要,凈宗法門「欣厭」兩個字圓滿的包括了。厭是什麼?厭離娑婆,厭離六道輪回,首先就要把愛欲斷掉。你有這個東西,事上沒有,念頭上還有都不行。你有這個念頭,你就出不了六道輪回。你要想往生極樂世界,專念阿彌陀佛,《無量壽經》上教我們「發(fā)菩提心,一向專念」,所以念不一不行。怎樣才一?二六時中只有這一念,除這一念,別無二念,那個念才一。這樣的人決定得生凈土,真的叫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
如果有緣,一定要廣度眾生,為什麼?與菩提心相應,發(fā)菩提心。沒有緣分廣度眾生,他有堅固的誓愿,他沒有緣,沒有機會,但是他有堅固的誓愿,決不是沒有度眾生的愿;沒有度眾生的愿,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也不能往生。所以往生的條件是「發(fā)菩提心,一向專念」,你發(fā)菩提心,你不能夠專念,不能往生;專念不發(fā)菩提心,也不能往生,這個我們要記住。
所以愛欲一定要斷,要從心地上去斷,知道這個後患無窮,無量劫來生生世世修行,出不了六道,就是被這樁事情害了。如果在這一生當中還不放下,那就跟過去一樣,跟西方極樂世界結個緣。你要問哪一天能往生?哪一世能往生?你哪一個時候把這個愛欲斷了,就是你往生極樂世界的時候,這個我們一定要懂得。注解很長,就是說明這句話的重要性。
再看底下這句,『心毒貌慈,穢食餧人,左道惑眾』,這些事在現(xiàn)代社會里面常常見到,我們自己要細心反省,我們有沒有犯這個過失。外面容貌裝的和顏愛語,這種偽裝可以欺騙世人,欺騙不了真正有道行、有學問的人。世間愚人容易上當,太多太多了!末法時期,佛說:「邪師說法,如恒河沙」,魔王外道很會偽裝,很容易誘惑人。我們看到他的徒眾很多,財力、物力非常雄厚,我們弘揚正法的四眾弟子,遠遠比不上他。他會裝,我們不會裝;他用手段,我們沒有用手段。我們遵從佛的教誨,隨緣而不攀緣;他們是攀緣,決不是隨緣。
「穢食餧人」,這一句話引申的意思就很廣了,凡是不能用的、不堪用的,拿這個東西來布施供養(yǎng)都是罪過。
「左道惑眾」,那就更廣了。尤其是佛門,我們如何辨別?佛教給我們一個基本的原則、方法,與戒定慧相應的是正法,與戒定慧相悖的是邪法。戒定慧的范圍也很廣,我們凈宗同學所依據(jù)的經論是「五經一論」,我們從經論里面摘出五個科目,這五個科目諸位要是能善於利用,邪正、是非、善惡、利害你自然就能辨別。你用「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愿」做標準,與這個相應的是正法,與這個相悖的是旁門左道。
過去李炳老常常教我們要提高警覺,門內外很不容易辨別。佛門之外的這些外道,你很容易知道;佛門里面的外道,這是古德講叫門內外,愈是親近自己的,他這個思想不純正,都變成門內外了。甚至於我們同一個凈土宗、同一個凈宗學會,還有門內外的。為什麼會變成外道?他也在這里修凈宗,也跟我們在一起,他的心要當領袖、要抓權,這個心就壞了,心就毒了。毒是什麼?貪瞋癡是三毒。不能夠放下名聞利養(yǎng),在這個道場里爭權奪利,制造小黨派,毀辱與自己對立的,都犯了這個罪。如果我們拿這五個科目一對照的時候,你就發(fā)現(xiàn)了。你要有標準,你才能辨別邪正、辨別善惡、辨別是非。
我們自己純一的善心,自然有諸佛護念,龍?zhí)焐粕癖S?。縱然受到傷害,也不怨天、不尤人,自己回過頭來反省,重報輕受。如果我不認真修持、修行,報得比這個不曉得要重多少倍,這是屬於重罪輕報。所以心里面自自然然就能做到逆來順受,我們的怨可以化解,災難可以消除;不能消除,也能夠減輕。心善、言善、行善,必定有利益。世出世間法里面,決定不爭權,決定不奪利,不與人爭權利,不與人爭名位,我們要顧著道義。無論是什麼身分,無論自己居在什麼樣地位,都可以貢獻自己的心力,為一切眾生服務。居在職位上,要負起服勞役的使命;不在這個職位上,我們盡力協(xié)助。像我們這個道場,我們全心全力協(xié)助李會長,他在領導,全心全力幫助他,他有多大功德,我們跟他的功德是相等的,無二無別。你明了這個事實真相,有什麼好爭的?
佛教給我們要忍讓。但是今天的社會,小孩從生下來,大概就教他要競爭,你說這怎麼得了?以為擅於競爭,不擇手段能夠爭得到的,被社會大眾所贊嘆,這個社會前途可悲。孟夫子過去跟梁惠王說:「上下交征利,其國危矣」,那是講一個小國家,上是帝王,下是百姓,大家都爭利,競爭名利,這個國就危了。我們看看現(xiàn)在全世界上下交征利,所以外國的預言說世界末日到了,世界危矣!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來干什麼的?來到這個地方受苦受難的嗎?那你就是應劫而來的。如果不是應劫而來的,你在這個里面決不受這些災難的影響,勸導大家回頭。勸人回頭,首先自己要回頭,給人做個榜樣;自己不回頭,如何能夠勸醒別人回頭?所以自己要回頭,要表演於人無爭,於事無求。我們把「發(fā)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兩句話做到,對眾生來講,我們真的有了貢獻,這個行持就是貢獻。你不要認為,我這樣做沒有人曉得;沒有人曉得,有鬼神曉得。鬼神今天學佛的人數(shù),聽經念佛的人數(shù),比我們看得見的這些眾生,不知道要超過多少倍,怎麼會沒有人知道?福不唐捐。
我們念到「左道惑眾」,就想到還有人來批判《無量壽經》的會集本,這是「左道惑眾」里與我們最接近的、最貼近的了。我們同學當中還有猶疑不決的,所以前幾天我跟大家報告過,你們可以聽信妄言,可以跟他去學,我不可以。我怎麼不可以?我曾經拜過老師,做過學生,你們沒有。我拜過老師,我就得聽老師的。我對這個老師不佩服不尊敬,我何必拜他做老師。我拜他做老師,我一生都要聽他的。你們跟我的關系,不是師生的關系,我講得很清楚,我們是朋友關系,不是師生關系。我們是朋友的關系,你在我這兒聽聽,不合適,他那里有道理你可以去。我不行,我有老師,我如果要是跟他去的話,我就背師叛道,這個罪就足夠墮阿鼻地獄了。老師如果把我這個路指錯了,他負責任,我沒有責任。那他墮阿鼻地獄,我不負責任,沒有責任。所以老師對於學生要負完全責任,這不是一個容易事情。我有師承,我不可以忘恩負義,我不可以背師叛道。我有父母,我不可以不孝父母。你們可以,我不可以。
你們仔細想一想,正法出世,決定有魔來擾亂。魔為什麼來擾亂?世尊在世的時候,魔王波旬就說得那麼清楚,魔不希望這些眾生超越三界,他喜歡魔子魔孫愈多愈好,愈多愈歡喜,多福多壽多男子,這是魔的觀念;不是佛法的觀念,佛要度眾生出三界。就等於有一個人移民出去,離開我們國家,這個國王痛心了,「我的國民又少了一個」,所以魔很執(zhí)著,他也護持佛法,他也禮請法師大德佛菩薩講經說法,就是不希望人出三界。你行善積德他歡喜,你要是了生死出輪回他不歡喜,總給你做種種障礙。
我們曉得,夏蓮居老居士會集這個本子,不曉得要度多少眾生,魔看到這個本子多討厭,總想盡方法讓大家對這個本子喪失信心,去念其他的本子。其他的本子果然認真來念,也能成就,但是我們能夠想到,他很不容易往生,因為他沒有定功,他沒有智慧,他沒有信根。今天人說這個好,他相信了,違背了那個相信的;明天再有個人說,還有個好的比這個更好,他又舍棄這個。他的心是浮動的,他沒有主宰,很容易上魔的當。今天遇到這個魔,告訴你這個不好,你要學那個本子;學了一兩年,又來一個魔,告訴你這個本子不行,還有那個本子好,讓你一生當中常常換法門,你就一個成就都沒有了,一事無成。
不管哪一個法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就決定有成就,這個原理原則,我們一定要明了。所以諸位就你自己程度、你的生活環(huán)境,你所歡喜的法門選定一個,一生不變,你決定有成就。常常改變法門,這個人決定沒有成就,諸佛如來都度不了他,都幫不上忙。
【短尺狹度。輕秤小升。以偽雜真。采取奸利。】
注解一開端就講:「四句,皆小人貪利之事也。尺度升秤之類,所以平物價,一人情。世人或二樣,大入小出,重入輕出,其設心,只要便宜耳。孰知得半分便宜,卻損一分福德,況益我損人,必有天殃雷火之焚,未必非為此也。或有主人不知,而司出入之子弟臧獲潛為之,其罪終歸家主,不可不察也」,這一段已經把這個意思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了。世間人,現(xiàn)代的社會,這些事情太多太多了,幾乎是不勝枚舉。至於以偽亂真,古時候有,但是很少,現(xiàn)在就是連藥物買真的都不太容易了。我記得有一年在美國中藥店里面去買兩粒片仔黃,回來之後一看,里面一粒是假的,你說有什麼法子!我在香港,很多同修告訴我,香港買東西不是內行買不到真的。世風到了這種地步,使我們想起鬼神所說「天上不安全,地上不能住」,這個話很有道理!鬼神都聚眾念佛求生凈土,這也應了李炳南老居士往生前一天下午,給身邊同學們說:「世界已經亂了,諸佛菩薩、神仙降臨都救不了,唯一的一條生路,念佛求生凈土?!惯@是真正有德行、有成就、有慈悲心的人說的話。
這個地方有一段說,近來市場里面的東西,幾乎假的比真的多,從這個地方看,世道人心變了。凡是飲食、醫(yī)藥這些用品都有假的,而且假的數(shù)量多過真的,「喪心害人,莫此為甚」?!钢领妒褂眉巽y」,現(xiàn)在用假鈔票、偽造的這些證件,「其惡更甚,天誅尤速」。天誅是什麼意思?就是外國人講的世界末日。所以我們凡是做一樁事情,總得要想想,能不能對得起天地良心?這句話比什麼都重要。我們起個念頭,這個念頭該不該做?能對得起天地良心嗎?能對得起蕓蕓眾生嗎?如果自己覺悟到這是不善的,趕緊制止,決不能再做。
末後舉了古人一首詩,「越奸越巧越貧窮,奸巧原來天不容,富貴若從奸巧得,世間呆漢吸西風」,這是古人的一首詩。我們看看這首詩講的話應驗不應驗?似乎今天愈奸愈巧的人,他愈富貴,所以相信因果的人少了,認為因果之談沒有憑據(jù),看看世間許多積德修善的人,反而落得貧苦不堪,作奸犯科的都好像是洋洋得志,這是今天社會上中國外國普遍的現(xiàn)象。這一樁事情,只有佛說清楚了,為什麼會有這個現(xiàn)象?佛講那些作奸犯科的人是過去生中修大福報,雖然今天愈奸愈巧,這是折福,折掉福之後,他還有余福,還有剩下來的福,他享他的余福。決不是作奸犯科能夠得福報,沒這個道理!積德修善的人現(xiàn)在還很貧窮,這是過去生中沒有修福,他要不修福,他的生活比今天還要艱難。我們想想佛所說的這個話,有道理!如果這些前世修富貴的人,他要不作奸犯科,安分守己,他的福報大了,他的福報享不盡,這一生到壽命終了之後,他的福還享不盡,來生還有大福報。縱然這一生不修福,光享福都享不盡。如果這一生再能修福,生生世世福報無有窮盡。
可惜現(xiàn)在世間人不讀佛書,不但佛書不讀,圣賢書都不讀。不僅是圣賢書不讀,好話聽不進去,見到人勸善的話,他趕緊躲開了,走得遠遠的。如果教他作奸犯科,他歡喜接受,親近惡知識,遠離善知識,所以我們知道他的福報享不久,真是古人所謂「石火電光」。福報大的,能夠享一輩子;福報要不夠大,到中年、晚年就衰了,這個我們今天在社會上也看到許許多多,四、五十歲就衰了、衰敗了,公司倒閉了,債務累累,到處躲避。這是過去生中福報不是很厚的,作奸犯科很快就享受掉了。我們看到有許多作奸犯科的,到了晚年七、八十歲福報還是很大,那是過去生中積累得厚,雖然做種種惡事折福,還折不盡,那個底子太厚了。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知道自己應該怎樣作法,應該如何修學,如何教人。在今天這個社會,勸善規(guī)過,大難!大難!實在不是一個容易事情??墒俏覀円灰??一定要做。有機會隱居,有機會住山,有機會不聞世事,獨善其身,你有這個機會也要舍棄。世間善人教導我們「安安而能遷」,我們的心安身安,可是社會不安、眾生不安,我也要舍棄安穩(wěn)的生活,去奔走,去幫助別人,這是慈悲心。菩薩更是「作眾生不請之友」,比儒家、比任何人都來得積極。佛菩薩示現(xiàn)在人間,為什麼?不是隱居的,不是來過一個安定舒服生活的,那哪里叫菩薩!是為一切苦難眾生服務的,這是菩薩。菩薩遇到困難絕不躲避,勇往直前,代眾生苦?!缎性钙贰防锩妫召t菩薩講供養(yǎng)的時候,「代眾生苦供養(yǎng)」,就是指的這一樁事情。
我們到這個世間來,大家都一樣,都是業(yè)力受生。業(yè)力可以轉變成愿力,轉成愿力就是乘愿再來。修成菩薩才能轉,我是凡夫,我這個條件能轉嗎?天臺家講能轉,《華嚴經》里面講能轉,凈土宗里面講的轉得更快。天臺家給我們講「一心三觀、一心三諦」,那就是我們凡夫也能轉。當年天臺宗的祖師慧思,隋朝時候人,讀《法華經》、讀《中論》,讀到「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他就悟了,他就轉了。傳到智者,智者奠定了天臺宗理論的基礎,成為大乘一個學派。怎麼不能轉?要悟入「三輪體空」。三輪體空就是四相破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心地當下清凈平等,不生煩惱了,常生智慧。他們能,我們?yōu)槭颤N不能?不能的原因在哪里?煩惱習氣不肯放下;換句話說,起心動念還不肯為別人著想,念念都想到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好處,這就沒法子了!
祖師大德跟我們的差別就在這一念之間。如果我們一念回頭,放下自私自利,起心動念想社會大眾苦難眾生,你就轉凡成圣,你就作佛作祖,你智慧就開了,煩惱就斷了。這個一念轉不過來是什麼原因?我過去講過很多,兩個原因:第一個煩惱習氣太重了,第二個讀經太少了。煩惱習氣重,不怕!只要常讀經,多讀經,多親近佛菩薩,讀經就是親近佛菩薩,多聽佛菩薩教誨。煩惱習氣重的,講一遍兩遍不會悟,講百遍千遍也不會悟,講上萬遍、十萬遍、百萬遍,也許豁然開悟了,自古以來這種例子很多。我們今天親近善知識是讀經,所以不親近善知識永遠不可能開悟??吹竭@個世間蕓蕓眾生,哪一個不是隨順煩惱?哪一個不是自私自利?甚至於還有人說:「人不自私,天誅地滅」,聽到這個話,應當要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真理。這些言論是似是而非的謬說,我們要有智慧辨別。
在新加坡,許哲居士、李木源居士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你看人家表現(xiàn)的沒有私心、沒有自利,一切為眾生。生活所需已經到了最低的水平,工作量超過常人許多倍,人家身心健康,無有病苦。不但沒有病苦,沒有老苦,你再問問他們,將來有沒有死苦?沒有死苦。「生老病死苦」離開了,「求不得」也離開了,「愛別離」也離開了,「怨憎會」也離開了,「五陰熾盛」也離開了;你看看人家,八苦現(xiàn)前就斷了。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榜樣,我們時時看到,為什麼不肯學習?為什麼還是不能放下是非人我,不能夠放下名聞利養(yǎng),依舊是作賤自己,這是佛法講的愚人,也就是經上常講的「一闡提」。
所以我們自己冷靜認真反省,我們是不是經上說的愚人、一闡提?縱然是一闡提,也有救?!斗ㄈA經》說:「一闡提也有佛性」,問題是你有沒有緣分遇到大乘佛法,遇到了義佛法;若能遇到,又有機會長時薰修,一闡提也能在這一生成佛,這是我們要記取的。決定要把這一些惡習全部都改過來,念念為社會,念念為眾生。
我們也不求好處,不是為福報我們才干的,為利益我們才干的,這個心已經不善了。我們?yōu)橐磺锌嚯y眾生做,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而做,不是為自己利益,不是為自己有什麼好處,這個與佛法才相應。
【壓良為賤。謾驀愚人?!?
這兩句在我們現(xiàn)代社會里面,幾乎是很常見的。這是「不仁恕之惡」最後的兩句。我們《感應篇》讀到這個地方,深深的感觸到現(xiàn)前社會造作惡業(yè)所感果報的可畏。為什麼現(xiàn)在社會一般大眾對於造作惡業(yè)習以為常,絲毫警覺的念頭都沒有,幾乎把造作惡業(yè)當作正常,偶爾行善會令大眾感覺得奇怪,好像那是反常,這個現(xiàn)象決定不是好現(xiàn)象。由此可知,現(xiàn)前社會,中國、外國都一樣,善惡的標準沒有了。換句話說,人不知道什麼是善,不知道什麼是惡,把惡當作善,把善當作惡,善行不屑為,惡業(yè)競爭著去做,所以世界才會有末日,前途并不可觀。西方宗教家說這個世紀末是世界末日,「世界末」,諸位要知道不是一九九九年,是今年,二十一世紀要從明年開始算起,不能把兩千年算到二十一世紀,你算帳的時候,你算一到一千才是整數(shù),你不能算到九百九十九。
今年才是真正的世紀末,可不可能有災難?我們把《感應篇》拿來對照一下,心里就明白。為什麼善惡的標準喪失了,佛在《無量壽經》里面說得很好,佛講:「先人不善(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狗鹬v這幾句話,非常沈痛,非常婉轉,提醒我們要警覺?!赶热藷o知」,這是講上一代,上一代的人只著重爭名逐利,把教學這個事情疏忽了。當然人人都趨向名聞利養(yǎng),鼓勵競爭,這是反教育。中國幾千年來,古圣先賢、諸佛菩薩都教人忍讓,教人退讓,沒有教人競爭的,所以教人競爭是反教育。爭是惡念惡行,換句話說,提倡惡念惡行的教育,把善念善行的教育打壓下去了,這還得了嗎?世出世間圣賢都教導我們,種善因才得善果,造惡業(yè)必定感惡報。今天是什麼社會?我們再回頭想想自己,自己存的什麼心?是不是天天在社會上競爭,不擇手段的競爭?所以今天家庭教育沒有了,社會教育也沒有了,學校教育也沒有了,而且這三方面都是反教育,這個社會還有前途嗎?
諸位也很景仰的臺南開心法師往生了。我聽那邊的同修告訴我,他在走之前,說:「臺灣上空一片烏云籠罩著?!古_灣如是,今天全世界、整個地球都籠罩著一片烏黑。智慧是光明,貪瞋癡是烏黑。我們想想,幾個人真正「息滅貪瞋癡,勤修戒定慧」?戒定慧放光,貪瞋癡冒黑氣,這個問題非常嚴重,就在我們眼前。
十三年前,李炳南老居士往生了,往生前一天,他告訴同學們:「世間已經亂了,佛菩薩、神仙來都救不了,我們唯一一條生路是老實念佛,求生凈土?!惯^了十幾年,現(xiàn)在看看這個社會,想想李老師這句話,完全應驗了。我們除了念佛求生凈土之外,還有什麼好辦法?發(fā)大慈悲心,幫助這個社會,也只是盡人事聽天命而已。怎麼能不悲哀!
『壓良為賤』,注解里面這是狹義的,我們看現(xiàn)前社會這現(xiàn)象是廣義的,欺壓善良,諺語所謂「好馬被人騎,好人被人欺」,於是大家不愿意做好人,好人受人欺負,好人社會瞧不起??墒亲约阂溃覀內W作惡人,也占別人的便宜,這一生短短幾十年過去之後,來生怎麼辦,有沒有想到?來生是三途地獄。如果能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我們這一生做好人是受人欺負,不要說世間好人被人欺,在佛門里,你想做個好人,憑良心來修行,也受壓迫,也受侮辱,也有人欺負你。諺語常講:「同行相嫉」,障礙重重,我們只有祈求佛菩薩保佑。實在講,做一天算一天,不敢想明天怎麼樣,有機會就做好事,沒有機會就老實念佛,只能做到這樣。
底下一句『謾驀愚人』,這是以自己的小聰明、小智慧,佛家講「世智辯聰」,用些陰謀巧計欺騙眾生,使這些愚人不知不覺都上你的當,都被你利用了。注解里有幾句話說得好,愚人不是指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的,沒念書、不認識字的這里面還有很多有高智慧的人。什麼叫愚?沒有能力辨別真妄,沒有能力辨別邪正,沒有能力辨別善惡,沒有能力辨別是非,他大學畢業(yè),他拿到博士學位,還是個愚人,很多很多!這個世間有很多邪教,他們信邪教去了,就是這一句里所講的,邪教傳教師用這種方法欺騙他們,他們沒有能力辨別,把邪當正,似是而非,這些人跟著他毀謗正法,欺壓、侮辱真正的修行人。他以為自己是真修,自己得神明保佑。這個話不假,得哪些神明?邪鬼惡神保佑他,所以他也很有勢力,我們凡夫惹不起。他不是真神,不是佛菩薩,妖魔鬼怪跟他結合在一塊,往往我們看到人眾勢大,現(xiàn)在人講財力雄厚,氣勢很大,信徒很多,分店遍滿世界。這是古德所說,在這個時代「法弱魔強」,魔的氣焰高漲,佛弟子可憐,真正修行人可憐。這些人欺壓善良,他的罪過非常非常重。干這些事情的人,必定有惡報,被欺騙的人蒙昧無知,他不知道上當,也不知道吃虧,當然更不可能跳出魔掌,可是妖魔鬼怪必定受到因果的報應。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自己感到很幸運,這一生得人身能聞到正法,相當不容易,古人所謂「百千萬劫難遭遇」,這是真的。聞到佛法之後,如何能在這一生當中成就,完全靠自己的信心,要真信,還得隨緣隨分求解,佛家的理很深,要明了,要通達,理明白了,你的信心、愿心才會堅固不退。
為什麼聽信別人謠言?妖魔鬼怪天天散布謠言,你為什麼會聽信?是你對於經論的道理領悟太少了,你禁不起誘惑,原因在此地。佛在經上常常教給我們「廣學多聞」、「深解義趣」,果然能夠深解,智慧開了,你就有能力看穿妖魔鬼怪的伎倆,你不會為他所動。他的勢力再大,徒眾再多,我們生活在周邊皆是魔境當中也能成就,這才不辜負我們這一生得人身、聞佛法。而自己要守住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的教誨,他們的教誨是真實智慧,無盡的慈悲。經常常要讀,天天要讀,不能一天不讀,讀的時候要解其義,要依教奉行。不必讀多,貴精不貴多,一天能學一句,落實一句,那就是無量功德了。念得太多,一句都做不到,等於是白念了,那就是古人所說的「并無功德」。一定要做到,認真努力去做。我們自己做到了,就是勸化別人,我們自己做好榜樣給別人看,周邊的人看到不覺悟,還有鬼神,鬼神也看到。
三天前有同修作夢,說臺北「佛陀教育基金會」佛堂上所供的那些牌位,「佛陀教育基金會」里面供牌位是不收錢的,供的數(shù)量很多,這一些人托夢把話傳來,要求要到「新加坡居士林」來聽經念佛,打電話來告訴我。我聽了之後,我在這邊念佛堂、講堂跟大家說,我說:「也許你們修得還算不錯,還有鬼神要來參學。」所以我們供了幾個牌位,「臺北佛陀教育基金會往生堂上眾靈等」,給他供一個往生蓮位。偶爾聯(lián)想到我們臺北還有「華藏圖書館」,「圖書館」我們在的時候供的往生牌位不少,我們也把他們請來了,所以這個地方也供「臺北華藏圖書館往生堂上眾靈」牌位,還有這兩個道場四眾同學冤親債主,我們也供一個超度的牌位。我們肉眼凡夫見不到,有些人能夠見到的給我講,每一個人那個冤親債主後面排隊有幾里路長,看都看不見!你說可怕不可怕?這個話我相信,無量劫來的冤親債主。我們在菩提道上,為什麼走得那麼辛苦?冤親債主太多了,你想成就,你想解脫,他不甘心,他要報復,報仇、報怨、討債、還債,這些恩恩怨怨沒完沒了,麻煩事情可就多了。我們學佛的人相信,這個決定不是迷信。
我們要怎麼作法?因已經種了,唯一的辦法從緣上解決,我從今之後再不造惡了,痛戒惡言惡行,更重要的把惡念戒除。真正做到心善、言善、行善,三業(yè)皆善,把這個功德回向給冤親債主,我拿這個還債、抵債。我相信冤親債主絕大多數(shù)愿意接受,這才化解,菩提道上才能夠一帆風順。所以我們常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就是釋結解怨。
但是你要想想,我們拿什麼功德?念一遍經,沒有功德。拜個佛有沒有功德?沒有功德。心行不相應,起心動念還是自私自利,所作所為還是損人利己,哪來的功德?禮佛,怎樣禮佛才有功德?拿禮佛這分恭敬心,恭敬一切眾生,這個禮佛就有功德了。我對佛這麼恭敬,我對一切眾生都是這樣恭敬,這才是功德。對佛很恭敬,對人不恭敬,這個沒有功德。念經,解義、奉行就有功德。光念不解其義,也不知道落實,念經沒有功德。沒有功德,那個回向是打妄語,打妄語就有罪過,鬼神譏笑你,鬼神不會原諒你。
所以我們要真修,從心地、從言語、從行為要改過自新。善惡的標準,《感應篇》是非常好的教材,印光大師為我們介紹,為我們推薦,讓我們讀這個本子,這個本子就是善惡標準。這上面所說的善,我們做到沒有?這上面所說的惡,檢點我們自己有沒有犯這些過失?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這就是功德。
【貪婪無厭。咒詛求直?!?
第一句這個意思就是貪心太重了,注解說:「以口取物曰婪,言人之貪,如口之食物,無有厭止,無有窮極」,這幾句話已經就說得很透徹了。貪而無厭,這個罪過極重極大。下面引老子一句話,「罪莫大於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世人貪求數(shù)盈,終歸耗散,固不必言,且又落下一場禍孽,更難了耳」,這段話我們要多念幾遍,細細的去體會文里面的意思,再仔細觀察現(xiàn)前的社會,我們就了解古圣先賢確實具足真實智慧。今天這個世界貪婪之人為什麼多?這是造罪業(yè),這是罪根禍端。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在做,不曉得回頭?原因在什麼地方?沒有人教導。
我們在講堂上時時刻刻提醒同學,我們同學自己能不能回頭?有沒有覺悟?很難說。天天在聽,天天在學,還是不能回頭,還是不能覺悟,或者是明知故犯。這個原因又在哪里?外面社會誘惑的力量太強大了,我們自己的智慧非常薄弱,敵不過!如果遵守佛菩薩的教誨、古圣先賢的訓導,好像我們在眼前就吃了大虧,上了大當,便宜都被別人占去了,自己總是不甘心、不情愿,於是明知故犯。甚至於疑惑古圣先賢的教誨,那已經過時了、過去了,現(xiàn)在不適用,有這種見解的人太多太多了!又有幾個人了解事實真相?真正了解事實真相,肯吃虧,也愿意上當,便宜讓別人去占,虧我們自己來吃。他為什麼肯這樣做?他曉得前面的環(huán)境不一樣,我們今天吃虧,來生占大便宜;世間人現(xiàn)在占便宜,來生就吃大虧了。這個道理,必須深入經藏、深解義趣的人,他才懂得,他才肯做。解得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沒有看到將來的利益。
我們眼前是處在一個什麼時代,自己要清楚。民國初年,丁福保居士是個很了不起的人,儒、佛都有相當深的造詣。四十歲的時候,就把人生的真相看清楚,對於世間一切諸法就沒有留戀了。他跟朋友說:「我住在這個世間,就像旅游作客一樣,知道這個家、財產、事業(yè),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埂督饎偨洝飞纤f的「夢幻泡影」,一絲毫執(zhí)著留戀的念頭都沒有了,他心得清凈,智慧開了,所以專心在佛法;專心在佛法是為前途著想。
人有來世,來世什麼時候來臨?誰也不知道,剎那之間。這一剎那什麼時候到,沒有人知道,也許幾十年之後,也許三、五年,也許三、四天,也許就在現(xiàn)在,一定要明了。尤其是我們現(xiàn)前這個社會,這個社會像什麼?像一顆原子彈已經點燃了,立刻就要爆炸了,我們在這里茫然不覺,今天我們居住這個世界是這麼一個狀況。西洋人講的世界末日,很多人不相信,我相信。全世界所謂先進國家,擁有核武的國家愈來愈多了,大家都知道,單單美國擁有的核武就能夠毀滅地球幾十次。這些東西是電腦控制,哪一天電腦要發(fā)生故障了,說不定一個飛彈跑出去了,引起世界毀滅。世界怎麼毀滅的?莫名其妙毀滅的??刹豢赡??很有可能。世紀交替,全世界人都怕千禧蟲。千禧蟲是什麼?電腦故障,電腦失靈。怕什麼?怕原子彈滿天飛。這個情形現(xiàn)在過去了嗎?還沒過去,科學家告訴我們,大概還要過兩個月這個危機才算過去,才能到正常,全心全力在控制。所以我們自己曉得危機在眼前,眉睫之間。
李炳南老居士往生前一天,告訴學生:「世界亂了,諸佛菩薩、神仙降臨都救不了?!埂兜夭亟洝飞现v:「眾生的業(yè)力,能敵須彌,能深大?!梗瑯I(yè)力不可思議,諸佛如來也不能轉眾生的定業(yè)。這不是諸佛菩薩不慈悲,「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的業(yè)力要能跟佛法結合起來,還能有救,但是眾生今天的業(yè)力跟佛法完全脫節(jié)。上個星期,有臺灣的幾位出家的比丘尼來問我:「埔里寺廟那麼多,出家人那麼多,為什麼還有大地震?為什麼有這麼大的災難?」我反過來問她:「為什麼懺云法師沒有災難?他也住在那個地區(qū)?!箯那袄畋侠暇邮砍Vv:「有廟無道,不能興教」。不是廟多,佛像多,那個地方就叫有佛法,錯了!問你這個地方有沒有真正修行人?沒有真正修行人,雖然出家了,還是爭名奪利,還是互相毀謗,彼此爭信徒,不擇手段,哪里有道?現(xiàn)在大家有一個很錯誤的觀念,以為多建幾個廟,多造幾尊佛像,佛菩薩就來保佑我們,自己就可以毫無忌憚,為非作歹,佛菩薩還保佑他,哪有這個道理!我們自己要清楚,要明白。甚至於現(xiàn)在許多人出家了,出家的意義都不曉得;學佛,佛是什麼不知道,問題非常非常嚴重。
『咒詛』,就是我們講的賭咒。在臺灣很風行,你看哪一屆選舉的時候,他們都賭咒,還斬雞頭,在神前賭咒,這是造孽。不賭咒罪過已經很重了,賭咒還求神明來包庇你,掩飾你的罪過,哪有這種道理!中國古書里有解釋,「聰明正直謂之神」,神聰明正直,神會接受你的賄賂嗎?神會包庇你嗎?接受你的賄賂、包庇你、戲弄你,那不是神,那是妖魔鬼怪。
今天這個世間,我們要問有沒有神?給諸位說,佛、菩薩、神都遠離了。包圍在這個世界里的是什麼東西?妖魔鬼怪。為什麼妖魔鬼怪來了,佛菩薩、神仙都走了?感應道交。人以真誠善心,就能感動諸佛菩薩;人要是自私自利,以惡心惡行,你所感得的是妖魔鬼怪。佛家常講:「眾生有感,佛就有應」,善的感,佛菩薩應;惡的感,妖魔鬼怪應?!兑捉洝防锩嬲f:「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我們要懂這個道理,善與善感應,惡與惡感應。我們學佛的同修,天天讀經,天天念佛,絕對不會到跳舞廳里面去,絕對不會到賭場里面去,你到那里面去找,一個都找不到,不是一類,他不同類,我們懂得這個道理。
賭咒,這是侮辱正神,巴結妖魔鬼怪。諸位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是不是這個事實?他的後果,我們不說大家都清楚。所以我們細讀《感應篇》,熟讀《感應篇》,今天社會上種種現(xiàn)象,你一目了然,吉兇禍福,你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怎樣趨吉避兇,你也知道了,理論方法都明白了。
我們學佛,特別是印光大師一生當中提倡《了凡四訓》、《感應篇》,他的用意在挽救當前的劫運。我們現(xiàn)前有空前的大災難,這個災難是非常非常明顯,普通人都已經能夠覺察到了。我們要掌握住機會,有一天的機會,認真干一天,老實念佛,求生凈土。絕不隨順眾生作惡,一定要隨順佛菩薩的教誨,從心上改起。尤其是學佛人,學佛人當中尤其是出家人,從哪里改?不為自己著想,一切要為苦難眾生,貢獻我們一點心力,正是古人所謂「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這是一念慈悲。
我這麼大年歲了,為什麼天天還要在這個地方講經說法,還有一些地方邀請,還要勞碌奔波,你們諸位能體會嗎?不為自己,為眾生,為佛法。如果為自己,我跟很多同學講過,我希望早一天能夠隱居,遠離都會,找一個小鄉(xiāng)村去隱居,你說多自在!讀書、誦經、念佛,這個機會我有,我可以做得到,安享晚年。為什麼還要這樣辛苦奔波?因為這個世間沒有人講經說法,如果有人講經說法,我決定不干這個事情了。我希望這邊培訓班的同學能夠好好的學幾年,我們可以把這個事情交下去了,我不再在講臺上了,總得有人接替。我接替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師一生講經說法,九十七歲往生,往生前兩個星期還在臺上講經,他老人家給我們做榜樣,給我們做示范,決不求自己的安樂,舍己為人。我們學佛菩薩,我們將來的去處是西方極樂世界,前途一片光明。這一生當中受一點辛苦,算什麼!
我在這里看到達拉斯的悟教法師,悟教法師你也能聽到,你能不能早一點回來?五月份古晉有一個法會,今年馬來西亞丹斯里李居士辦三個法會,五月在古晉,九月有兩個會,一個在吉隆坡,一個在檳城,估計大概都有一萬人到兩萬人參加。希望你也發(fā)發(fā)心,不要為自己的安樂,為眾生多盡一點心力來服務,那個地方你比較熟悉。
【嗜酒悖亂?!?
酒在佛法里面是列入重戒,雖然不是最重的戒,除了「殺、盜、淫、妄」四重戒,最重的就是酒戒,所以五戒末後有酒戒。世尊為什麼把這個看得這麼重?實在講佛家的戒律,「殺、盜、淫、妄」是性罪,本身就有罪,不管你受不受戒,犯了本身就有罪??墒蔷?,如果你不受這條戒,沒有罪,所以酒是屬於遮罪,跟前面四條不一樣。世尊把這個看得這麼重,就是凡是犯四重罪的,大概是先犯酒戒,酒能亂性。好飲酒的人,酒醉了,智慧不能作主,才會干「殺盜淫妄」。因此,佛家戒酒就是防范不要去犯「殺盜淫妄」這種重罪,是這麼一個原因,我們要懂得。所以清凈比丘,滴酒不沾。
可是在戒律里面,酒的開緣也最大最廣。所以世尊教人修學,合情、合理、合法,不是不通人情的。許多藥里面,需要用酒來調藥的,這個不犯,這是藥酒。在菜里面,配菜做為佐料的,這個不犯,這是料酒??偠灾?,你要想想,它不會讓你醉的,不會讓你迷惑的。還有身體虛弱,血液循環(huán)不好,尤其是老年人,七十歲以上的、年歲大的,出家人都包括在內,世尊有開緣,你可以喝一杯酒,幫助血液循環(huán)。七十歲以上可以穿皮毛衣服。如果七十歲以上,身體很好,很強壯,那就不需要了。所以一切都要斟酌自己的情況來做決定,不是說到七十歲就可以了,那就錯誤了。像許哲一百零一歲都不可以,為什麼?她身體好,她不可以。甚至於也有五、六十歲的人,身體很不好,他也可以用。所以這是活的,不是死的,每一條戒律都有「開、遮、持、犯」,一定要懂。
懂得佛為什麼制定這條戒,它的作用究竟在哪里?我們修學利益何在?如果犯戒,我們自己的損失在什麼地方?不要說過失,我們有哪些損失,一定要懂得。然後才知道佛制戒這個心是真實慈悲,真實的智慧,沒有一樣不是幫助我們成就。佛注重我們身心的健康,幫助我們斷煩惱、開智慧,成就道業(yè),照顧得可以說是無微不至。我們要懂得,你才會生恭敬心,才會生感恩之心,遵守佛的教誡。飲酒要是變成嗜好,嗜酒如命,這個人不能修行;不但出世法不能成就,世間法也不能成就,這是我們要懂得的,要了解它的深義。再看下面一百零五節(jié),有三句:
【骨肉忿爭。男不忠良。女不柔順。】
這一段是倫理的問題。國家社會的基礎是家庭,這個道理現(xiàn)代人知道的少了。我們家不和,不要以為這是我們家自己的事情,與你們不相干,那你的想法看法完全錯了。家不和,社會就不安定,世界和平就沒有了,家是社會、是國家、是世界的根本?,F(xiàn)在人對「家」的觀念完全破滅了,我們看中國的古禮,你去看看男女結婚的婚禮,為什麼那麼樣的隆重?那麼樣的繁瑣?古人為什麼這麼作法?古人曉得這是社會安定、世界和平的基礎,不可以不隆重,不可以不謹慎。所以在古代,諸位讀讀歷史,就是看看古人的筆記、小說之類的,古代離婚很少聽到。我們小時候住在農村里面,七十年前那個社會還沒聽說有離婚的。離婚造成什麼現(xiàn)象?世界大亂。你要不要背這個因果?你沒有想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兩個人離婚了,如果你還留下有兒女,兒女就變成了單親的家庭,或者得不到父愛,或者得不到母愛,他的性情就產生變化,悖亂的因素從這兒種下去了。
哪一個人會想到後果有這麼嚴重?佛菩薩知道,圣人知道。圣人是明白人,對於宇宙人生理事因果透徹明了的人知道,所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家庭好像是我們身體一個細胞,這個細胞壞了會影響到全身,不是你一個人的事情,不是你一家人的事情,古人看得這麼隆重。教育從哪里教起?從教你了解人與人的關系教起。這個東西是相連的,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人與天地鬼神的關系是一個關系,整體的關系。儒、佛的教學,道家的教學,都沒有例外的。
現(xiàn)在教育沒有了,整個崩潰了,所以社會動亂,世界不安。雖然科學技術發(fā)達,我們在物質受用上帶來一些方便,可是所蒙受的損失有多大,無法想像。人普遍不懂得做人,我如果說是「忘恩負義」,那是恭惟他,為什麼?他還知道有恩有義?,F(xiàn)在人「忘恩負義」四個字談不上了,他不曉得什麼是恩,不知道到什麼是義,沒有恩義了,還談什麼忘恩負義!我們不幸生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是大亂的時代,將來後世人寫歷史,這是「黑暗時代」,自古以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種狀況。什麼叫黑暗?沒有教學,人們沒有智慧,這叫黑暗,愚癡!光明是人有智慧,人懂事,人明理。
這一節(jié)注解開頭舉了一個公案,好!這在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唐朝張公藝,九世同居,只一個「忍」字,忍為大德?!督饎偘闳艚洝飞?,佛給我們講:「一切法得成於忍」,忍是大德,所有德行里它是第一,能成一切善法,能遮一切惡法;遮是把它止住。佛教菩薩六波羅蜜,忍是核心,如果沒有忍辱,你的精進、禪定、般若統(tǒng)統(tǒng)沒有了。精進、禪定、般若是從忍辱波羅蜜里面生的,你能布施,你能持戒,你不能忍辱,你所修的是三界有漏的福報。由此可知,忍辱重要。這一部《金剛經》,佛教菩薩六波羅蜜,布施、忍辱說得最多,我們要懂得佛說法的義趣。
不但是骨肉,父子、兄弟之間,世出世間的圣人教導我們,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擴展到親戚朋友,決不能爭,爭是罪業(yè)。現(xiàn)在這個社會不講忍讓,小孩從小就教他要競爭,這還得了嗎?現(xiàn)在青少年跟父母爭,跟兄弟爭的就更不必說了,在學校念書跟老師爭,將來長大到社會上,他只有一個觀念,就是「競爭」。人人都在爭,世界末日來了,孟子所謂「上下交征利,其國危矣」,這個國就沒有辦法了。
今天是全世界競爭,沒有一個人不爭。所以外國宗教里面,像基督教、天主教的《新舊約》,最後一章講世界末日。世界末日什麼時候發(fā)生?這個世紀末。這個世紀末,我們今天正好遇到了,不是一九九九年,兩千年才是世紀末。世間有很多人對這個話非常忌諱,不愿意聽這個話,也不愿意說這個話。你不愿意聽、不愿意說是另外一回事情,事實存在。古代的預言,中國、外國都說到這個時候,我們今天決不是危言聳聽,不是這個意思,我們是就事論事。佛法是講因果,今天世界上人種的是什麼因?我們看他想的是什麼,他說的是什麼,他做的是什麼,這是因。從他的心行,我們就知道會有什麼樣的果報,種善因一定得善果。善里面,第一大善是忍讓;惡里面,第一大惡是競爭。舉世之人,都在講競爭,想競爭,不擇手段去競爭,這個世界還會有前途嗎?競爭到最後是同歸於盡,這就是世界末日了。
所以有人說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是地球上最後一次戰(zhàn)爭,叫做終結戰(zhàn)爭,這個戰(zhàn)爭打了之後,再不會有戰(zhàn)爭了。為什麼?人都死光了,還有什麼戰(zhàn)爭!法國的預言家諾查?丹瑪斯他講這個戰(zhàn)爭之後,地球上大概剩下來的人數(shù),他是含糊籠統(tǒng)的說,沒有說得清楚,他說「大七之數(shù)」,有些人認為可能只剩下七千萬人,頂多只剩下七億人,這最大的了;也可能說的是七千萬人,也可能說的是七百萬人。
我們要覺悟,我們要好好的學習,不違背古圣先賢的教誨。什麼是忠?什麼是良?什麼是柔?什麼是順?你能夠依教奉行,對你決定有好處。縱然災難來了,我們有好地方去,決定不會貪生怕死,知道自己有非常好的地方去。佛菩薩不騙我們,太上老君也不騙我們,我們依教奉行,決定得利益。
? ?? ???
? ?? ? 我們看到這十二個字,再想想我們現(xiàn)前的處境,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災難,根本原因,這十二個字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不能把我們的心行轉變過來,我們的苦難決定是有增無疑,決定不可能有好轉的一天。
也許有同修要問:「我能改過,別人不改,那有什麼用處?」有這種念頭的,并沒有覺悟,也不是聰明人。諸位想想,大家都爭著往地獄、餓鬼這兩條路上走,大家都走,那我也只好跟著走了,這不是愚人嗎?大家都往地獄道上走,我能夠覺悟了,回過頭走菩薩道,這是多麼的幸運!所以我們今天不論別人能不能改過,從我們自己本身改起。我們本身能改,徹底改過來,就是佛法里面講的自度度他。不要認為我做的與別人沒關系,關系很大!我們天天念回向偈,「若有見聞者,悉發(fā)菩提心」,有見、有聞的,這麼多人當中,總會有一兩個見聞到之後,他發(fā)菩提心,發(fā)菩提心就改過自新,就會對社會產生影響。尤其是我們肉眼見不到的天地鬼神,鬼神見到了也贊嘆,惡神看到了還是贊嘆,你難得!
所以在今天,第一樁要緊的事情是明辨是非,息滅爭論,這是在我們現(xiàn)前這個社會對癥下藥。今天李木源居士給我看一個小冊子,叫「獅子吼」,里面有不少篇文章全部都是嚴厲批評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這個小冊子,我聽說送到許許多多雜志社要求他們刊登,此地的雜志也有刊登,責備我宣揚這個本子。我宣揚這個本子也有一個好處,尊師重道,我的老師教我學這個本子,教我宣揚這個本子。我對於老師有信心,我就是做錯了,墮地獄,這一條可以給社會大眾做榜樣,一生決定不違背老師。我的老師一生的行誼,我見到了,我敬佩,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誼,不論是文章道德,他的修持,他的弘法護法,許多出家人都比不上。所以今天天下人都指責我,我也不會改變。我如果改變,那我就是背師叛道,我就錯了。你們可以批評,你們可以侮辱、毀謗,我不可以。因為你們不是他的學生,我是他的學生,子不言父過,學生不能稱老師的過失,我能做這個好榜樣,我想也就夠了??v然墮地獄,我也歡喜。希望舉世之人,都懂得孝親,都懂得尊師,息滅紛爭。所以別人怎麼樣對我,我不會回一句話;別人打我,我不會回手;罵我,我不會還口。我沒有學問,沒有智慧,沒有德行,這幾句老師教我的,我一生奉行,我決定不會違背。忍讓,重要!
一樁事情,理事因果深廣無際,我們看清楚了嗎?佛在經教里一再告訴我們,佛無有定法可說,佛的說法只掌握到一個原則,就是治眾生的弊病,眾生有什麼病,就要用什麼方法對治。每一個時代眾生的病不一樣,祖師大德代代承傳,他們有智慧,他們了解現(xiàn)前的狀況,如何依據(jù)佛陀所講的原理原則,靈活運用方法技巧,這叫善巧方便。否則的話,善巧方便怎麼講?
宋朝時代,王龍舒居士會集,就是善巧方便。那個時候的書籍流通量非常稀少,宋朝時候還是手抄的,沒有印刷。一個人想在一生當中,五種原譯本都讀到,幾乎都是不可能的。以王龍舒這樣的身分、地位、財富,都沒有辦法完全蒐集到,五種原譯本他只看到四種,這個艱難可想而知。他是什麼心會集的,我們要能體會。龍舒居士站著往生,他要是有罪,他怎麼能往生?他怎麼能預知時至?他怎麼能夠生死自在?
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對於會集本的紛爭還有幾年,夏蓮居老居士往生的時候說過,這個爭論大概要到二千零四年。他講底下一個猴年,所有妖魔鬼怪會在這個世間消失,正法逐漸逐漸會復興。在這個時代法弱魔強,佛弟子很可憐,要受盡一切侮辱,受盡一切災難,只要有堅忍不拔的信心,我們把這燈火傳下去。
《無量壽經》這個會集本,實在講我們也非常歡喜,今天在全世界流通的數(shù)量,我們概略的估計,差不多有一千萬冊,這是十年的流通量。一千萬冊的本子流通到全世界,我想魔有再大的神通法力,要把它全部消滅,是很不容易的一樁事情。何況有三寶護持,龍?zhí)鞊碜o,我們有信心。
今天我們處世,我們講經說法,總標題「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這兩句話的意思,就是要我們心行給社會大眾做個好樣子。今天社會大眾競爭,不擇手段的競爭,我們要做個什麼樣子?忍讓,不念舊惡,不憎惡人,我們要落實。毀謗我們的人,侮辱我們的人,陷害我們的人,我們對他尊敬,決定沒有一絲毫的怨恨;有一絲毫的怨恨,我們就不是世尊的學生。在順境里面不起貪愛,逆境里面不起瞋恚,常常保持自己的清凈平等覺,以真誠慈悲處事待人接物,這是佛教我們的,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什麼是『忠良』?什麼是『柔順』?「忠」,我們看看這個字,這個字也是會意,這個心要中,不能偏,偏就邪了。所以忠跟誠是一個意思,要把心擺在正中。佛家講中道第一義,儒家講中庸,不可以有絲毫的偏邪。什麼是偏邪?順境里面歡喜,你的心偏了、邪了;逆境里生煩惱、生瞋恚,你的心偏了、邪了。你在這里就體會什麼叫中?中就是《阿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一心是中,二心就不中,二心就偏了。誰能做到中?在《華嚴經》上,「法身大士」那是個標準。離妄想分別執(zhí)著,你的心才中;你有分別執(zhí)著,這個中就沒有。
「良」是善良,「忠」落實在形象上是善良,這個意思我們要懂。
柔順,「柔」是柔和?,F(xiàn)在這個世間,稱「女強人」,不好聽,強是剛強,嚇死人!「順」是什麼?隨順性德。這個說法標準太高了,我們凡夫做不到。我們把標準降低,隨順世出世間圣賢的教誨,這個我們可以做到了。世出世間圣賢存心、行事,他們都是隨順自性,都是性德的流露。尤其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表現(xiàn)的是性德圓滿的顯露,世出世間圣賢已經給我們做了個榜樣,孔老夫子示現(xiàn)給我們的是五德,我們要記住、要學習,「溫良恭儉讓」。溫就是柔,「溫柔、善良、恭敬、忍讓、節(jié)儉」,這是夫子五德,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柔順」兩個字都在五德之中。所以字的意思我們要懂,我們要清楚。
男女結成夫婦,不是你們兩個人的事情,是菩薩事業(yè),是教化眾生的,是給世間所有家庭、所有夫婦做模范的,是這麼一樁事情。你懂得這樁事情,一切眾生得度了,一切眾生都離苦得樂了。這個功德利益是這一對菩薩夫妻修的,他是行菩薩道,他是來示現(xiàn)度眾生的、是給世間人做好樣子的,這叫在家學佛。如果不懂這個道理,我們這個佛不是白學了!
甚至於我還聽說有一些學佛的同修,不學佛的還沒事,學了佛之後,家里不和,天天吵架,他還以為自己修得不錯,修得很好,認為一家人不學佛,都要墮落,將來都要墮三途,這對佛法完全是誤會。開經偈上的「愿解如來真實義」,你就知道這多難!把佛的意思解錯了。想想經教里,佛常說:「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這一位學佛的菩薩,在家里叫一家人都生煩惱,他這個佛怎麼學的?他真正學佛,家里有一個人學佛,一家人都和樂,這才如法。為什麼一家人和樂?六和敬。
我們看看今天,學佛的家庭,學佛的寺院,居士學佛的道場,像蓮社、居士林這一類的,我們仔細觀察,哪個道場和和氣氣?這個道場的大眾一團和氣,和氣決定興旺。做生意也說「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有一個人真正在修,他就是以身作則,自己做個典型、做個榜樣,決定能感化一家。你要不相信,你去念一念古書,舜王何以能感化一家?那一家人是最難感化的,最不容易感化的,他居然能感化。什麼原因?真誠、慈悲、智慧,你只要有這三個條件,沒有不能感化的。不能感化,我這三個有缺陷,我做得不夠好。果然做得很圓滿,哪有不能感化的!
所以我們要認真努力,依教奉行,要做到。男要做到忠良,女要做到柔順,處事待人接物,決定要學忍讓,決定不爭。好,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不和其室。不敬其夫?!?
這兩句是講夫婦。夫婦是人倫的根本,中國幾千年來古圣先賢的教育,把這個問題做為核心。儒佛的教誨,我們在講席里面常常提到,他教導我們的實際上只有三樁事情,第一樁是讓我們明了人與人的關系,這就是倫理的教育;第二樁是教我們明了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也就是我們面對著的現(xiàn)實生活的社會;第三樁是教導我們明了人與天地鬼神的關系,與整個宇宙的關系。這些都明白了,這是真實智慧,在佛家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這些關系里面,真實的核心是在夫婦,這是倫常教育,夫婦是同住在一個房間,這是圈子最小的。房間之外這是家,家里上面有父母,下有兒女,平輩有兄弟姊妹。家的外面是社會、是國,國里面在上面是有領導人,有領導與被領導,平輩有朋友、有同學,這是五倫的社會。用現(xiàn)代話來講,這自自然然是一個多元文化,絕對不是一個單一文化,它是多元。如果核心都做不好,夫婦不和,這個家還能和嗎?社會還能安定嗎?國家還能太平嗎?統(tǒng)統(tǒng)都談不上了。所以吉兇禍福的根在哪里?在家室。
明白這個道理,才曉得中國古時候男女結婚婚禮為什麼那麼隆重,為什麼那麼樣的繁瑣,無非是表示這是人生一樁大事。這個人生不是指你們結婚的兩個人,是整個人類的大事。你們想想看,家的興衰,社會的安危,國家的興亡,世界的和平與動亂,根在這個地方,這叫大事。我們再看看現(xiàn)代社會,中國、外國這個根沒有了,連根拔除了,要想社會不動亂,這是不可能的。古人所謂「家不家,則國不國」,家不像家,國就不像國了。家怎麼樣才像家?夫妻要和睦。所以從前縱然夫妻有爭論,或者有不愉快的事情,他會想到這個影響太大了,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安危,影響到一切眾生的禍福,想到這一點,心平氣和了,也就什麼都能忍,什麼都能讓了。彼此都能忍,彼此都能讓一步,這個家就和睦了。
現(xiàn)在這個道理沒有人講了,也聽不到了。古時候的社會,一個世紀之前,父母還用這些道理來教子女,老師也會以這個道理來講給學生聽,我們從小還聽到一點??墒潜任倚∥鍤q的,大概都聽不到了;比我大五歲的,聽得比我多,印象比我深刻。韓館長比我大五歲,她對於這些道理聽得比我多,知道做人的根本,這是倫常大道。中國古代的教學,可以說一直到清朝末年,民國才把這個事情疏忽了。近代半個世紀,沒有人再提起這個問題了,目光所注重的是科技、工商業(yè)、如何致富,上下爭利,這還得了嗎?居上位的爭名奪利,在下的小民看到上位,他就學習、去模仿。今天舉世之人都在爭逐名利,這怎麼得了!這個世界還能住嗎?
我們說不幸生在這個時代,要受盡折磨;也可以說我們有幸生在這個時代,盡心盡力為正法做一點事情。究竟能做多少,不必去問,「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甚至於像古圣先賢所謂「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這是菩薩,這是大慈大悲,這真正是救世的事業(yè)??v然我們在這一生現(xiàn)前看不到果報,我們的果報在來生,在來世。這一份耕耘,如佛所說給眾生種下菩提種子,這個種子在他阿賴耶識里面不會消失的,當他受盡苦難之後,業(yè)障消除了,這個善根種子會發(fā)現(xiàn)。諺語常說:「風水輪流轉」,這是一個大的風水,大的轉變,一般人常講一千年一個轉變;中國人所謂三十年一變,那是小的轉變。這個世紀是大世紀,這是個大的轉變。我們有幸得人身、聞佛法,還能聽到這一點道理,這很難得!很不容易!
注解里面一開端,「夫婦和而後家道昌」,這一句話是真理,永恒不變,這個道理用在任何地方都是正確的、準確的。這一個小團體里面上下都能和睦,這個團體興旺。許許多多我們同參道友,從世界許多國家地區(qū)到新加坡來參學,看到居士林這麼多人,上上下下一團和睦,沒有爭論,沒有吵架、沒有打架的,非常羨慕,都向李會長請教,「你們怎麼能做到這麼好」?這值得我們深思,值得我們反省,能夠做到這一點成績,有兩個因素:領導的人大公無私,這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第二個因素,這個道場天天講經,大家對於這些深的道理不能明了,粗淺的道理都懂,這兩個因素是非常非常重要。人有私心,弊病叢生,什麼毛病都生出來了。人不好學,決定一天到晚打妄想,每個人打的妄想不一樣,於是就有爭論,就有矛盾,就有沖突,怎麼能夠和睦相處?
我們是凡夫,凡夫每天讀經、研究討論,最淺近的目的就是建立共識,消除我們的妄想雜念,逐漸深入之後,自自然然就能夠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別執(zhí)著,隨順佛菩薩的教誨,這樣建立共識了,這個團體才能和睦相處。我們做得夠不夠?做得還是不夠,比起其他地方是要好些,可是我們要跟古大德相比,我們差得太遠太遠了。名聞利養(yǎng)、五欲六塵要徹底放下,我們四眾同修都要記住,放下之後前途是一片光明,心地自然清凈自在,常生智慧,不生煩惱。有一毫自私自利,你就沒有辦法不墮落。墮落在哪里?墮落在煩惱憂慮之中,這個東西障了你的智慧,障礙你的福德因緣,佛在經上常說善根福德因緣都沒有了。所以這一句,它的大道理,它的利害,我們要深思,要細心去領會。
古人夫婦一生相敬如賓,家庭教育比什麼都重要。一個兒童從出生到六、七歲,接受的是父母的教育,這個教育是根。六、七歲之後再親近老師,老師是從這個根上幫助他茁壯,開花結果。今天再好的老師都沒有辦法教學生,為什麼?根沒有了。佛家的教育還是從這個根本上發(fā)展出來的,沒有良好的家教,你出家,佛也教不了你。所以佛法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諸位要是念古書,讀中國的小學,這不是現(xiàn)在小學校,中國的小學就是怎樣教育童子、兒童。童蒙的教學,屬於小學,特別著重在倫理德行、言語,知道怎樣說話。父母、尊長,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給家里面的兒童做好榜樣,他都有責任的。所以小孩每天眼睛看的、耳朵聽的,這里紮根了,一生都不會改變,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從小薰修的。
我們到現(xiàn)在這種年齡才聽到這些話,聽了之後能夠接受,能夠相信,能夠思惟,能夠去奉行,這是佛法里面講的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我們這一生沒人教我們,我們過去生中還是有這個根,所以接觸佛法之後,聽到佛的教誨,我們這個善根發(fā)現(xiàn),這個善根不是今生的,過去生中培的,還是有用,能起得了作用的。善根福德深厚的人,聽了明白這些道理,這是善根;懂得之後向往,一心一意要去做,把它落實,這是福德。我們能夠聞到佛法,能夠讀古人的書籍,這是緣分,這個古籍非常非常重要。
我們今天道場的面積太小,我們也有一些書籍沒有地方放。泓師你注意一下,我們從美國運回的那些書籍,如果一直放在倉庫里面,恐怕會被蛀蟲、白蟻毀掉了,要去檢查。我過去有幾箱書放在朋友家里,半年沒有去照顧,他打電話給我,全部被白蟻蛀掉了,幾箱子全部都毀掉了,非??上?!東西放在這個地方潮濕生蟲,那就太可惜了。如果沒有地方放,我們可以把它捐贈給學校,不要讓它毀掉,毀掉我們有罪過。我們自己沒有地方放,趕緊捐贈出去。
所以人要讀書,要發(fā)憤去讀書,要明理。如何在這個時代拯救自己,幫助別人,這就是菩薩事業(yè)。真正發(fā)菩提心,行菩薩道,從最基本的倫理落實。
【每好矜夸。常行妒忌?!?
注解里面引用古德的話,「《老子》曰,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兑住吩唬斓捞澯嬷t,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大禹不矜不伐,愚夫愚婦,皆謂一能勝予,而鑿龍門,排伊闕,地平天成,功被萬世。周公不驕不吝,勞謙下士,而東征破斧,卒安周室」。這是引古書、引古人的事蹟來證明。後面做了個結論,「故曰,真正大圣大賢,都從戰(zhàn)戰(zhàn)兢兢,臨深履薄處,做將出來」。這一段也是日常生活當中常常犯的毛病,我們自己有沒有?不可能沒有,只是程度上的差別而已。如果真正能把這個毛病消除,自己的德行就有根底。如果心里面還擺不平,必須知道我們在德行上沒有根、沒有本;換句話說,無論是求學修道都是嚴重的障礙??偟膩碚f,這是教我們謙虛、恭敬,要從謙敬里面才能真正有成就。
後面有一段講妒忌,「妒忌者男女俱有」,這是人之常情?!改凶右娙斯γ麆t妒,見人富貴則妒」;地位接近自己,嫉妒心生起來了,怕別人把自己擠下去,才勝己也嫉妒。這里有個總結,都是心量太小,「局量褊淺所使」,我們今天講的心量太小,不能容人。這都是學沒有根基,學不得受用。真正學問有根基、得受用,就像佛講的,不但沒有嫉妒、沒有傲慢,謙虛還能修隨喜功德,看到才干比我高的決定能夠讓賢,不會去競爭。你做得比我好,我應當讓你,權位都讓給你,為什麼?人民得福,社會得福,能夠為眾生想、為社會想、為人民想,你就會讓了。這個道理我們要懂,這是大德,這是大成就,為什麼?別人的成就就是我自己的成就,我自己不如人,居這個權位不肯讓人,害眾生!你們想想因果,因果就是墮地獄。我能讓給別人,別人做得比我好,比我更有成就,就是我的成就。
在佛門里面,印宗跟六祖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印宗在南方是當時的高僧大德,信仰他的徒眾不知道有多少。遇到六祖之後,他給六祖剃度,印宗是六祖的剃度師,他知道惠能大師德行、修持在他之上,剃度之後,反過來再拜他為師,把地位讓給他,讓能大師在南方教化一切眾生。你們想想,那個成就到底是惠能的成就,是印宗的成就?實實在在講,從形式上看是惠能大師的成就,從實質上看是印宗的成就,印宗決不在惠能之下。這是大德,一般人做不到的,不是真正有德行的人做不到。世法里面,我們看古時候管仲與鮑叔牙,管仲的成就其實是鮑叔牙的成就,讓賢!自己還不費功夫,別人替他做了,這叫真正真實的成就。佛教給我們修「隨喜功德」,隨喜功德就是對治驕慢、嫉妒這個毛病的。我們現(xiàn)前社會里面,無論在世法、在佛法,總是居在自己的位子到死都不肯讓,這是絕大的錯誤。
我在初學佛的時候,一出來講經,我在講席里就常說,四十歲以前是我們認真努力學習的階段;四十歲到六十歲應當修福,為僧團服勞役,也就是擔任僧團里面的執(zhí)事,為大眾服務;六十歲以後要修慧,要把自己這個職務讓給別人,辦自己的生死大事,充其量講經教學而已,一切行政事務完全放下,使這個僧團領導層、行政層的人員,永遠是年輕化。中國在古代退休是七十歲,我們在古書上常??吹健钙呤率恕?,但是在修道人來講七十歲太晚了,應當六十歲就退休,全心全力辦自己的事情,可以做傳道、教學、講經,自己好好的修行,要為來生著想。決定不可以居在自己這個位子不讓人,這個不讓的念頭、這個行為,就墮三惡道。諺語常講:「地獄門前僧道多」,出家了,我們要想到出家意義在哪里?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yǎng),放下貪瞋癡慢,這叫出家。出家再去營建道場,我們在旁邊冷眼旁觀是個笑話,你出了你的小家,結果經營了一個大家,你怎麼能得解脫?你的心怎麼能夠得到清凈?換句話說,你怎麼能夠與道相應?
在我們現(xiàn)前這個時代,不但證果的人沒有了,開悟的人也沒有了,修學如法的人不多了。什麼原因?被家累住了,出了家實際上并沒有出家,收了一些徒子徒孫,比一般人家里那個業(yè)還要大。你在家里,你有幾個兒女,幾個親戚朋友?出家沒幾年,家業(yè)愈來愈大,愈來愈操心。
現(xiàn)在的道場跟古時候不同,古時候道場是十方道場,真的是選賢與能。我們看古時候規(guī)矩,執(zhí)事任期是一年,臘月三十,寺院執(zhí)事主持等所謂一百零八單的執(zhí)事總辭,重新選舉。所以選舉制度佛門用得最早,真正的民主。選出來之後,大年初一移交,任期一年。不像現(xiàn)在,現(xiàn)在有很多好像是終身職,所謂子孫廟,家大業(yè)大,於是出家分子就復雜了。有很多人為什麼來出家?看到你家業(yè)很大,出家之後,目的想繼承這個財產,是為這個來出家的。如果你這個老和尚什麼都沒有,連個茅篷都沒有,恐怕沒有人會跟你出家。為什麼?跟你出家要受苦受難。所以今天這個廟蓋得愈大,愈富麗堂皇,跟你出家的人愈多,你就想想他為什麼來的?可是我們沒有聽到有人去問他,你為什麼要出家?
我們天天在讀經,天天在念佛,有這麼一點覺悟,這不是大徹大悟,這是小小的覺悟,我們深深相信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我們在這個道場,這個道場得力於李木源居士的護持,他真的是把家放下了,一切為佛法,一切為眾生,全心全力來服務,這是凡夫做不到的。為什麼做不到?放不下名利,放不下權位,放不下五欲六塵的享受?,F(xiàn)前是得一點名聞利養(yǎng),將來問題就大了,這一口氣不來到哪里去,有沒想到?如果能夠想到這一層,這個人在佛法里面可以說他開始覺悟了,始覺。不覺則迷,永遠迷下去,這還得了嗎?人生很短,經上常講:「人命在呼吸之間」,佛這個開示是給我們提出了高度的警覺,讓我們珍惜每一分鐘、每一秒鐘,我們才能得度。該放下的必須要放下,自己一定要明察「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為別人辛苦的經營,值不值得?
世尊當年在世給我們做了榜樣,世尊沒有去建一個道場,他老人家一生過著最低物質生活的水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那一些親近他、跟他的弟子,那真的是慕道而來的,決不是貪圖享受而來的。跟到釋迦牟尼佛都一樣,都是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真正是慕道而來的。講堂精舍的建立是居士們做的,我們要從這些地方體會,當時世尊的在家弟子,這些國王、大臣,禮請佛去講經說法,供養(yǎng)居住的地方。道場是別人的地方,自己沒有,自己一心在辦道。有人供養(yǎng),我們可以接受,要安心辦道,我們才對得起供養(yǎng)的施主;我們道業(yè)不能成就,那就欠施主的債,欠債將來要還債的。所以江味農居士在《金剛經講義》里面提出,出家人要是不能恢復托缽的制度,正法要想住在世間就非常困難。他提出的是托缽制度,我們讀他的《講義》深受感動,沒有人提倡。
早年我在臺灣,香港洗塵法師來看我,這是一位精明能干、充滿活力的法師,我鼓勵他,我說:「你老人家肯不肯帶頭?你帶頭,我們追隨你,不要多,我們找五個人,五比丘。」現(xiàn)在樹下一宿我們的體力不行,現(xiàn)在可以住帳篷,你看那個露營的帳篷做得很精致,也做得很好,又很輕巧,一個背包背在身上,晚上樹下帳篷遮起來,很好!我說我們采取托缽,你帶頭,我跟你去。他聽了之後也點頭,好!可是回到香港之後,消息就沒有了。真有人帶頭去干,好事情!托缽不要怕托不到飯,我相信真正發(fā)心托缽,沒有人供養(yǎng),諸佛菩薩會化身來供養(yǎng)你,我有這個信心。
佛法要真正興旺,真正能起來,江味農居士講這個話有道理。刻意貪圖享受,貪圖名利,不但不能夠興教,怕的是過失很難避免。出家跟在家學佛不一樣,在家學佛問題不大,出家學佛不容易,相當艱難。
【無行於妻子。失禮於舅姑?!?
這一段是講「家庭之惡」。家庭是人倫社會的根本,家要是出了問題,社會就不會有安定,世界也就失去和平。我們今天觀察這個世間,大多數(shù)家庭都有問題,所以社會動蕩不安,天災人禍頻率增加,災害的程度加重了,原因都出在這些地方。我們再仔細觀察,這個問題是愈來愈嚴重,我們從因上果上都明顯的能看到。夫妻不和,這在前面已經跟諸位說了很多。注解里面注得很好,「待妻宜和而敬,待子宜嚴而正」,這是古時候不但是圣賢人的教誨,諸佛菩薩也沒兩樣,但是現(xiàn)在的這個社會上看不到了,心行與圣教完全相違背?!覆灰远Y待妻,則失唱隨之義」,現(xiàn)在誰懂得禮?什麼叫禮?禮失掉了,這是非??杀默F(xiàn)象。古德教人德行的標準有五個層次,「道、德、仁、義、禮」,道失掉之後還有德,德失掉之後有仁,仁失掉之後有義,義失掉還有禮,禮要再失掉了,天下大亂!今天我們看到這個世間的亂象,就是沒有禮。
在中國的歷史上,諸位如果細心去讀誦,這兩千多年來,這是有歷史記載的,一個政權的建立,五年之內,帝王一定是制禮作樂?!付Y」是一個人生活行為的標準,大家都懂得,都能夠遵守,這是法度;「樂」是調心,人是凡夫總有情緒,情緒不穩(wěn)定的時候,用什麼東西來調和?音樂。所以禮跟樂都是教學的落實,跟現(xiàn)在不一樣,現(xiàn)在叫娛樂。從前在中國種種的藝術,像戲劇、歌舞、音樂、美術,都是教學的工具,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高度藝術的教學?,F(xiàn)代人不讀圣賢書,對於這些事情完全不知道,也不曉得這樁事情對於整個社會的關系,對於一切眾生吉兇禍福真實的因素,要想世界安定和平,要想人民幸福,是很難做得到的。
接著說,「不以道教子,則傷生育之恩。不義不慈,總曰無行」。這些話我們今天念了,就是現(xiàn)前社會的寫照。如何挽救社會?如何避免劫難?我們讀這個書才真正體會到印光大師的用心。佛陀的教誨是散在經論之中,必須要讀誦相當分量的經論,你還要能記得,還要能夠深解義趣,而後才能夠依教奉行,這是一樁難事情。《感應篇匯編》是把「儒、釋、道」三家的教誨,都會集在這一篇文字之中,綜觀全篇的大意,文字并不多,不到兩千字,全文分成七個大段,第一段是總綱;第二段是示警,警告我們;第三段是善因善果;第四段講惡因惡報,這一段長,這一段里面總共分為十七小段,我們現(xiàn)在念的「家庭之惡」是第十五小段?!陡袘穼懙煤?,以這麼短的文字,「儒釋道」三家重要的教誨,基本的倫理德行,都在其中。
我們看底下這幾句話,「今之待妻者」,刻薄寡恩,這是功利社會的現(xiàn)象。「待子者,姑息太過」,「苛責太甚」很少了,姑息太過。後面結論兩句話說得好,「己實無行,何以責妻子乎」,這兩句話無窮的感慨。自己無行,你怎麼能把妻子、兒子教好?所以我們讀這一句感到莫大的悲哀。
第二句『失禮於舅姑』,注解里也說得好,「婦事舅姑」,這是媳婦怎麼樣待她的公婆,舅是公,姑是婆,先生的父母。今天看到婆媳不和,沒有辦法相處,在全世界幾乎每一個角落,我們都可以看到。圣人教給我們「婦事舅姑,一如子事父母」,現(xiàn)在談不上了,現(xiàn)在兒子不懂得孝順父母,媳婦怎麼會懂得孝順公婆?哪有這種道理!父子不相容,母女不相容,今天是這個社會。人與人之間完全是利害,有利的時候彼此利用,利失掉之後,反目成仇。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今天是蕩然無存,正是古人所說的「父不父、子不子、家不家、國不國」,大亂之世!李炳南老居士往生的頭一天,跟學生說:「世界已經亂了,諸佛菩薩、神仙降凡都救不了」,我們想想這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什麼人有力量能教化一切眾生「回頭是岸」?他回不了頭,他往什麼地方走?這是睜著眼睛看到他往地獄走,他不是往天堂走,他是往地獄走。諸佛菩薩看到這個情形也無可奈何,只有等待,等待他墮地獄,等待他在地獄里面吃盡了苦頭,哪一天悔過,這才能再教化他。他不能悔過,佛菩薩對他也無可奈何!
我們這一生得人身、聞佛法是大幸,生於亂世,從經教里面還懂得一點道理,別人不做,舉世之人都不做,我們知道利害、知道得失,我們要認真努力去做。果然能夠依教奉行,我把《感應篇》列在教學七門功課里面的一門,我們學佛這七種書不能不讀。七種書里面,四種是佛經,《阿難問事佛吉兇經》、《阿彌陀經要解》、《普賢菩薩行愿品》、《大乘無量壽經》,總共四部經;另外三種,《了凡四訓》、《感應篇匯編》、儒家的《四書》。我希望我們的同學熟讀這七種,我們在這一生就決定不墮三惡道。不但要熟讀,而且要深解,解得淺不行,要解得深,認真的依教奉行。分量太多,我們的能力時間都不夠,這是少到不能再少了。這七門功課如果還沒有能力受持,你就受持兩種就好,經里面選一樣,《彌陀要解》、《無量壽經》、《行愿品》,選一種就行,再加上《感應篇》?!陡袘凡荒苌伲陡袘窂姆鸺矣^點上來說,它是戒律,它是修心修身的根本、基礎,我們要非常重視它。往年在臺北「華藏圖書館」,我要求同學們晚課做完之後,《感應篇》念一遍,對照自己今天一天的心行,有則改之,無則嘉勉。
佛陀教我們、世出世間大圣大賢教我們「轉惡為善」,這一本書是善惡的標準,它不是佛教的,它是道教的。佛家的教學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不分宗教,不分族類,只要符合佛家講的法印,也就是說佛家講的原理原則,佛就承認這是諸佛如來的經典。佛的原則是什麼?「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不是一尊佛,十方三世所有諸佛教化一切眾生的綱領,就是三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我們看看《感應篇》里面,字字句句符不符合這個標準?完全符合,圓滿的符合,這是佛家給它印證的,就是佛經。我們要把它看作一切諸佛如來所說之法,等量齊觀,不能有分別心去看它。世出世間的賢圣,都從這個地方學起,在家同學學佛,是從你家庭修起。換句話說,「家庭之惡」文字不算多,從「貪婪無厭,咒詛求直」到「損子墮胎,行多隱僻」這一段,總共二十幾句,不到三十句,如果這一段做不到,你就不是佛弟子。說老實話,念佛念得再好,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這是事實。為什麼不能往生?經上說得很明白,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人住的?「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的心行都不善,「口念彌陀心不善,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這一段文尤其要注意,要認真去求解,認真去奉行。這一段文字二十二句,比什麼都重要,真正發(fā)愿要求生凈土,你說哪里修起?就從這二十二句修起,先把你的家治好,然後才能學佛。
這部《感應篇》,說實在話,就是「凈業(yè)三?!估锏谝粭l「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的詳細講解,就是這四句經文的注解,我們要特別重視。否則的話,這一生修得再好,充其量能得人天有漏的福報,殊勝的佛法功德利益決定得不到。
【輕慢先靈。違逆上命?!?
第一句『先靈』是祖先。注解里面說得簡單明了,言語雖然簡單,意思非常的深長。「先靈,祖先之靈也。凡殯殮無禮,居喪無制,安葬不速,齋祭不誠,拜掃不勤,祠廟不整,香火斷續(xù),皆輕慢也」,這是舉出這幾個例子?!阜蛩茨颈?,豈敢或忘,若於此有失,吾不知其可也」,末後這一句是無盡的感嘆。這些話在中國文化里面是主流、是核心,可是外國卻很不重視,他們沒有這個觀念,也就是他們沒有孝道的觀念,「孝、悌、忠、信」的觀念非常薄弱,這跟中國文化完全不相同,所以思惟也是相悖的。我們不能說現(xiàn)代中國人,現(xiàn)代中國人幾乎逐漸被外國同化了,從前的中國人觀念當中,見一切人都是好人,一切事都是好事??墒峭鈬^念跟這個一百八十度的相反,外國人起心動念,人都是壞人,事都沒好事,所以他一定要你舉出很多證據(jù)來證明你是好人,這個跟中國不一樣。
所以這個根本的觀念在祭祖,愛父母,敬祖先。外國人對中國人祭祖,他是大惑莫解,常常問到:「祖先幾百年、幾千年,你都沒有見過面,你祭他干什麼?他又不知道你,你也不知道他?!顾运杏X得很詫異。可是中國人飲水思源,我們有個根、有個本。這個根本是遠古的祖先,幾千年、幾萬年,我們這一脈從哪里來的?對這個非常重視。應不應該重視?應該。為什麼說應該?像一棵樹木一樣,我們一個身好比是樹上一片樹葉,我們要尋根。葉從哪里來的?葉是樹梢生的。梢從哪里來的?從枝里長出來的。枝從哪里來的?枝從干里來的。干從本里來的,本從根里來的,尋根!然後才知道整棵大樹是一個。外國人不懂這個道理,也不懂這個方法。
佛在大乘經教里面告訴我們,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個身。整個大樹就像是法身,我們這個身是這棵大樹里的一片樹葉而已,這一片樹葉跟整個大樹是一體,不是二體。我們稱這個大樹,在佛家里面稱為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佛才把根源找到。所以經上常講:「徹法底源」,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知道人與人、人與一切眾生是什麼樣的關系,這是其他宗教里有說,沒有說得這麼清楚,沒有說得這麼明白。世間學術達不到,中國的古圣先賢所說的,雖然講到根本,但是講得不清楚,對於枝與干可以說說得相當清楚,再往深處的時候就很模糊,佛法講得清楚。中國人講到愛人,佛法講到一切眾生,不是我們這一個世界,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的世界,一切眾生跟我們是同一個根,同一個本。根是什麼?佛法里面講的心。本是什麼?佛法講的識。《華嚴》上講的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唯心所現(xiàn),唯識所變,這個心跟識是根本。
中國古禮里面,五禮第一條是祭禮,祭祖先,愛祖先。千百年的祖先,你都那麼敬愛,現(xiàn)前父母哪有不孝順的道理!孝道從哪里建立的?孝道從祭祀上建立的。今天人不孝順父母,祭禮失掉了,他怎麼會孝順父母?祭禮是父母做榜樣,做孝順的榜樣給下一代看,意義非常非常重大。老人自己的父母、祖父母都已經過世了,你說你孝順,你的兒孫他沒看到,他從祭祀上看到,齋戒沐浴,祭祀先靈。它的效果,夫子說得好,「民德歸厚」,效果是助長社會淳厚的風俗,這個社會才安和樂利,人民才有幸福美滿的生活,這是眼前的效果。深遠的利益,無盡!我們在整個佛法里面看孝道達到究竟圓滿,這個人就成佛了。
佛家的教學始於孝敬,你看「凈業(yè)三?!梗谝痪洹感B(yǎng)父母,奉事師長」,從這邊開始;到最後的圓滿,還是這兩句。修行證到等覺菩薩位,孝敬還欠一分,還沒有達到圓滿。為什麼?你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還是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老師,必須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破盡,證得圓滿的佛果,孝親圓滿了,敬老師也圓滿了。佛家教學,不僅是釋迦,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教學,如此而已!我們要清楚、要明白,學佛學什麼?學孝養(yǎng)父母,學奉事師長。
你的修養(yǎng)提升到普賢行了,普賢行里面講的父母,「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把孝養(yǎng)父母這個心、行為對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這是普賢行。如果不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我們這一個世界,這一個地球,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那是菩薩行,不是普賢菩薩行;普賢菩薩行是盡虛空遍法界,這個孝心擴展到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皆是我的善知識。善知識就是老師,《華嚴經》上我們看到善財童子,除了自己一個是凡夫、是學生之外,皆是善友,這是敬師的心,也擴充到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這叫普賢行。普賢行不容易修,你還對一切眾生有分別、有執(zhí)著,就不是普賢行。
修行從哪里起?太上此地所說的,對於老人、對於父母尊長,決定不能有『輕慢』這個念頭?!篙p」是什麼?輕視,沒有放在心上,俗話說沒有放在眼里。「慢」是傲慢,無禮?,F(xiàn)在人難了,現(xiàn)在人說「無禮」這兩個字都講得太過分了。無禮是什麼?他還懂得禮,他沒有去做叫無禮?,F(xiàn)在什麼叫禮,他根本不懂,「無禮」兩個字都談不上了。所以今天的社會,悲哀!
我常常想,外國宗教何以說世界末日?世界末日這個念頭從哪里來的?我想大概是現(xiàn)在世間人什麼都不懂,「道、德、仁、義、禮」全不懂,那怎麼辦?只好把這個世界毀掉,重新再來過,我想世界末日的思想從這兒來的。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xiàn)象?中國古人常講的失教,教是教育,把教育丟掉了。《無量壽經》上講的「先人不善(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沒有人教你。舉世之人都不懂得教下一代,我們能理解的,為什麼?不知道教自己,他怎麼會教別人,他怎麼會教下一代。
古圣先賢的書擺在面前不念,念了也不懂,這個問題嚴重了。我們這一生當中,真正能夠受持這樣的書一本、兩本就足夠了。特別是對於這個時代,稍微是有一點深度,一般人沒有法子接受,根本他就不懂。佛幫助一切眾生,非常著重於根機,現(xiàn)代人是什麼樣的根機?應機說法才能收到效果。圣賢之道的承傳,傳到今天何以會變成這個樣子?我們細心去觀察,當中難免古德承傳疏忽了現(xiàn)實,談玄說妙、不切於實際。這個風氣到現(xiàn)在還有,我們看到很多出版的這些書,這不是舊書,是新書,再看到許許多多的雜志,佛教里面的雜志,都在研究一些理論,談些心性之學,沒用!不切實際,所謂搔不到癢處。說得是沒錯,不能拯救社會大眾的弊病,這就是佛家所講的契理不契機,理上講得沒錯,不契眾生的機。
所以我們想到印光大師為什麼特別提倡《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栋彩咳珪肥侵馨彩烤幍囊徊繒?,這一部書里面,實際上是四樣東西。第一篇是「文昌帝君陰騭文」,性質跟《感應篇》完全相同,是講善因善果、惡因惡報,善惡的標準,這是我們切身的利害,不可不知。第二篇是「萬善先資」,勸人戒殺。第三篇是「欲?;乜瘛?,勸人斷淫。殺、淫是所有一切惡里最嚴重的兩大惡,這兩個惡要是斷掉了,其他的惡容易斷,那都是枝枝葉葉,這是根。第四篇是「西歸直指」,勸人念佛求生凈土。所以印祖提倡這些書,沒有提倡一些經論,我們就曉得那是真實智慧,真實的教誨,確確實實可以挽救現(xiàn)代的劫運。我
們如果懂得大師的意思,懂得大師這個作法,我們就歡喜接受,依教奉行,在濁惡到極處的這個時代,我們還能自救,我們也能幫助一切眾生,這個意思我們要深思,要力行。有能力可以涉獵一些經論善書,幫助我們修學,幫助我們弘法;沒有能力,就這幾部書,遵循古大德的注解,也就夠用了,就很好了,理機雙契。
? ?? ? 談到輕慢祖先,現(xiàn)在因為沒有人教,也沒有人講,把這樁事情疏忽了。在中國文化里面說來,這是大不孝,這個問題非常嚴重,知道的人實在是太少了。祖先到底有沒有?學佛的人,修道的人,中國佛家跟道家對於這樁事情相信,真有!印度一些宗教家,他們都修定,在定中能夠與六道交通,與六道往來。我們在近代看到章太炎先生一些事蹟,他的女婿朱鏡宙老居士跟我很熟,我初學佛的時候,他對我的幫助非常多。那個時候我二十六歲,他大概是七十歲,把我當小朋友看待,非常愛護。他給我講章太炎先生在世的時候,曾經做過東岳大帝的判官。一般講判官,就像現(xiàn)在這個世間的秘書長一樣,地位很高,用現(xiàn)在的話,就是東岳大帝的秘書長。他在陰間里面還見到隋唐時候的人,他是位讀書人,古人的文章讀得多,他說韓愈、柳宗元他都見過面,現(xiàn)在還在鬼道。佛在經上給我們講鬼的壽命長,章太炎給我們證實了。餓鬼道的一天是人間的一個月,以他們那個地方來計算,他們的壽命一般來說,大概是一千歲。所以隋唐一千多年死的那個人在鬼道里,居然現(xiàn)在還在,章太炎先生見到了。
我們要想見難不難?不難,跟鬼道往來是很容易的事情,你只要好好的修行,把妄念放下,少許一點清凈心,這個頻道就打開了,你也就可以跟鬼往來了。我過去有個老同學,也是老同參,明演法師,往年他在桃園大溪,住在那個地方跟屈上師學密,他修行非常認真,大概十個月的時間他跟鬼就往來了。他告訴我,當然決定不是假話,這個人是很誠實、很好的人。他說晚上黃昏的時候,下午五、六點鐘街上就有鬼出現(xiàn)了,很少!那是他們的早晨。他說到晚上十點鐘之後,滿街都是鬼,人鬼雜居。所以跟鬼道打交道,不要什麼上乘功夫,稍稍有一點功夫就見到了。他說真有,不是假有。子孫不孝,這一些先靈他們心里非常不舒服,非常難過。如果是大逆不道,我想這一些祖先對於這些後世的兒孫,一定也有懲罰的措施。
中國古代對於祭祀祖先是列在第一個、第一條,你們讀《儀禮》、讀《禮記》,第一篇就是祭禮,祭禮也稱為吉禮,吉祥的吉,這是孝道,這是人倫的根本。如果人對於祖先都忘掉了,用輕慢之心,這個社會就有問題,而且會有嚴重的問題。今天大家只知道社會動亂,災難頻繁,不知道它怎麼來得,兒女為什麼不聽父母的,學生為什麼不聽老師的,這個根就是「輕慢先靈」。
第二句『違逆上命』,用現(xiàn)代的話講,就是不服從領導。在社會上,被領導不服從領導,兒女不服從父母,學生不服從師長,員工不服從老板,這個社會像什麼社會?古人講:「亂臣賊子」,亂臣賊子從哪來的?就從這個地方來的。為什麼下不能服從上?中國諺語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居上位有上位之道,你能夠明其道、行其德,在下哪有不服從的道理!這是所謂「以德服人」??墒乾F(xiàn)在道沒有人講,德也沒有人行了,天下大亂。
我們要知道今天整個社會動亂的根源在哪里?實在講是「父不父、子不子、家不家、國不國」,今天是處於這麼一個時代。上能夠行其道,下必定能夠敬之以禮。可是今天明道行義也實在不是一樁容易的事情,真正通達的人,要有非常的耐心。整個社會群眾,沒有受過圣賢的教誨,學佛的人雖然多,只知道念經,只知道祈福,對於經論的大道也不明了。面對當前的社會,名聞利養(yǎng)、五欲六塵在誘惑,這個誘惑的力量比起過去增加千百倍都不止。什麼人能夠不受誘惑?太少太少了!大家在今天所看到最佳的榜樣,許哲居士不受誘惑,但是今天社會像這樣的人太少太少了。古時候這種人比例占多數(shù),十個人當中就會有一兩個,所以天下太平,國家大治。
佛在經論里常常勸導四眾同學,「發(fā)菩提心」,什麼叫菩提心?不受五欲六塵的誘惑,不受名聞利養(yǎng)的誘惑,這個心就是菩提心?!赴l(fā)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們才能永脫輪回。這個世間不能住,許多親近我的同學都知道,我多麼想隱居,多麼想早一天往生凈土,我不愿意在這個世間多留一天。為什麼還不走?看到還有一些真有心想學的人,我們不能不幫助他,所以在這個世間住一天,不能不認真工作一天。臺南開心法師、韓館長希望我把《華嚴經》講圓滿,開心法師給我講了十幾遍,我很感動。我希望在此地年輕的法師努力學習,講經的技術不難學,最重要的是德行,沒有德行自己不能成就。
首先我們要有能力辨別利害、辨別善惡、辨別邪正、辨別是非,你要有這個能力,你才能自度,你才能幫助別人。實在我們沒有這個能力,諸位能夠盡形壽,受持《阿彌陀經》、《感應篇》這兩樣東西就夠了,佛家講的持戒念佛,這就夠了。并不是每天把這兩本書念個幾遍,那個沒有用處,要明其義,這里面講的道理、方法、境界要明了,要行其道。把佛陀的教誨,《感應篇》這一千七百多個字,字字句句都落實在我們生活上,我要把它做到。
我們待人以誠,人家待我們虛偽;我們所作所為真實利益眾生,眾生對我們懷疑,對我們沒有信心,我們還是要認真的去做,決不為外境所動,這就叫禪定。一切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是智慧,定慧等學。這一生度不了眾生,也給眾生阿賴耶識里面種下金剛種子,這一生他的緣沒有成熟,他的業(yè)障習氣太重。我們同學當中,我看得很清楚,他們聽我講經聽多了,有一些聰明人,我講到前面,下面要講些什麼話,他都知道了,毛病習氣就是改不掉。這是什麼原因?習氣太重,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這兩句話是古人說的。我們學習最好是從年少,但是少年、青年的時代我們都空過了,沒有緣分接觸正法,中年以後才遇到。我二十六歲遇到佛法,我就非常感慨遇到得太遲了,能讓我早十年聞法,我今天的成就不止這個樣子?,F(xiàn)在我們都進到中年了,只有所謂「亡羊補牢」,自己要珍惜往後這一點的命光,我們還有多少日子?要好好的善於利用,成就自己的道業(yè),免墮三途。能夠奉行《感應篇》,你就決定不墮三惡道。
諸位在這個書里,你也能夠很明顯的體察到,世法、佛法都是建立在「孝親尊師」的基礎上。而孝親實實在在是不忘祖宗恩德,怎麼敢輕慢先靈?不忘老師的教誨,報師恩!如果你的修學功夫稍稍得力,從哪里見?從這個地方見。如果你的心、行為具足「輕慢先靈,違逆上命」這八個字,你不論怎麼用功學習,全都落空了,假的,不是真的。世法佛法真正有一點心得,表現(xiàn)在「孝親尊師」上。諸位細細想想我這句話,細心去體會,必然的道理。不懂得孝親,不懂得尊師,這是無學之人,讀書也是白讀了,求學也是白學了。你要問為什麼?讀書的意義在哪里?明理,道理真正明了了,哪有不落實的道理!不能落實,那是空的。所以世出世間法,理要是真正明白了,決定落實。
看他學問到什麼樣的層次,最低的水平是「明禮」,古圣先賢的教誨他都能做到,但是他著相,禮是著相的,禮尚往來。比這個水平高一點的是「行義」,行義是義務,我為眾生服務,只盡義務,不享受權利,這是行義!不要求我對別人好,不要求別人同樣來對我,這是行義,比禮高了一層。再往上提升是「行仁」,仁是真正有愛心,真正有恭敬心、有愛心。再往上提升是「行德」,最高的是「行道」。在佛法里面講能夠行道的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行道,四圣法界行德,聲聞、緣覺、菩薩、十法界里面的佛,他行德,談不上道。天人行仁,你看看天人,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天心是「慈悲喜舍」,慈悲是仁,他行仁。在我們人間能夠行到義,行到禮,就天下太平,社會安定,人民才能過幸福美滿的生活,我們不能不懂。諸佛菩薩、大圣大賢示現(xiàn)在世間,內里面行的是大道,外表上示現(xiàn)的是「仁、義、禮」。你看看諸佛菩薩的示現(xiàn),世出世間圣人,是不是這樣為我們表演的?是不是這樣教導我們的?通達明了,我們就清楚了。
【作為無益。懷挾外心?!?
注解里面講得很好,「世間萬事,轉頭即空」,稍稍頭腦冷靜一點的人,都能夠體會得到。尤其我們生活在亂世,回想想自己過去的幾十年,漂泊不定,「轉眼即空」的體會,非常非常的深刻。我這幾十年當中,還能記得家鄉(xiāng)的事情,九歲離開家鄉(xiāng)就再沒有回去過了,每住一個地方,總住了幾十個城市、地區(qū),深深體會到這個世界是來作客的,是來旅游的。佛在《般若經》上講的「不可得」、「無所有」,我們體會得很深很深。佛告訴我們,唯有積德行善、為人民服務,幫助大眾解決困苦,這些事情生生世世能帶得去的。所以古圣先賢教導我們,能帶得去的要多做,帶不去的不要做。財產帶不去,妻子兒女帶不去,你所喜愛的這些物質上的受用,一樣都帶不去,如果只是在這個地方用心去經營就錯了。我們看看這個世間,做錯事情的人有多少?比比皆是。世出世間的大圣大賢,都是教導我們要做能帶得去的事情。積德累功從哪里做起?佛在一切經論里面教我們發(fā)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很少人能講得清楚,講得明白。儒家教學,在過去從童子七、八歲的時候,就要念《四書》,《大學》里面給我們講的綱目,就是佛法講的菩提心。
我們「凈宗學會」總務李文發(fā)居士最近要結婚了,我送個禮物給他,他要我寫幾個字送他。我寫了八個字,祝福他、勉勵他、期望他,這八個字前面四個字是「治平初基」,恐怕現(xiàn)在懂得這個意思的很少,「治國平天下的基礎」在家庭;後面一句「大道之始」,大道是什麼?成佛之道,轉凡成圣之道,這是開始。婚姻是大事,家庭是世出世法的根基,我們現(xiàn)在在《感應篇》念的這一段,全是講的家庭。所以世出世間圣賢教化眾生,教的是什麼?教我們做人。沒有接受過圣賢教育,不會做人;不會做人的人就造業(yè),造業(yè)的果報在三途。
往年我在臺中求學,我請求李老師給我們講《禮記》,我請了好像是六、七次,李老師才答應。跟啟請講其他的經論不一樣,其他經論一次啟請,老師就答應了。他不肯講,然後告訴我們?yōu)槭颤N原因。他說:「我給你講,你們肯學嗎?《禮記》要在佛法里面講是行經,你是要做到、落實的。給你講不能落實,那就算了,不如不講。」我們啟請的次數(shù)太多了,老師勉強給我們說。開頭第一句話,他老人家講:「我講《禮記》不是讓你們懂禮,目標不在此地。目標在哪里?希望你們在社會上做人,不至於被人討厭,目標在此地?!惯@是把禮的水平降到最低了,你能夠懂一點禮,在社會上不會被人討厭,不會被人厭棄。我們學了這麼一點,也很認真努力去做,在這個社會上做得圓滿不圓滿?不圓滿,這個社會上討厭我們的人還是很多,誤會的人很多,毀謗的人很多。什麼原因?我們要回過頭來自己反省,我做得不夠好,永遠在反省。諸佛如來、孔夫子、孟夫子,這是世出世間的大圣大賢,那做得夠好了嗎?現(xiàn)在人毀謗佛的還很多,侮辱孔老夫子的我們還常常聽到。就是連諸佛如來、像孔子這樣的人,做得還是不夠好,沒有辦法做到讓天下人都贊嘆??墒?,一定要認真努力向善。
我們怎樣才真正讓德行在心行里面生根?儒、佛所講的完全相同。齊家,你要有個家庭,先修其身;身不修,你那個家就不成家了。先修身,怎樣修身?先要修心,身的根是心。心要怎麼修?儒家講的「格物、致知」,這是根本,德行的大根大本。我們不在這上面認真去做,一生無論你修什麼法門,世出世間法,你的德行決定沒有,你還是造業(yè),還是一身無量無邊的過失。犯這種過失自己不知道,自己知道了,那你就覺悟了,你就是個明白人;自己不知道,自己是個糊涂人。
格物是什麼?放下物欲。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勉勵同學的,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yǎng),遠離五欲六塵的享受,這才行。如果對這些放不下,你的心就不正;心不正,身焉能得正?所以儒家也是第一個「格物」,物就是物欲。我剛才講的那三句,就是儒家講的物。格是什麼?要跟它格斗,用現(xiàn)在的話說,戰(zhàn)勝物欲。我們要有能力戰(zhàn)勝自私自利,戰(zhàn)勝名聞利養(yǎng),戰(zhàn)勝五欲六塵的享受。新加坡許哲居士做到了。這個在佛家講先斷煩惱,四弘誓愿的「煩惱無盡誓愿斷」,就是儒家的格物;「法門無量誓愿學」,就是儒家講的致知。假如你的煩惱沒有斷,你想學法門,決定不能成就。這個不能成就,就是說你決定不能夠開悟。為什麼?你有障礙,你有煩惱習氣的障礙,你怎麼能懂圣賢之道?所以你不能成就。這個道理我們能懂嗎?懂得的人他肯干。
尤其是我們讀佛書,佛書講求開悟,不但是禪宗要求「大徹大悟」,教下也要求「大開圓解」,念佛也講求「一心不亂」,這是真實的功德。積德累功要從這里做,不能夠放下物欲,什麼都不能成就。世法都不能成就,何況佛法?這個世法講的是什麼?人天果報,也就是人天果報你決定不能得到,你死了以後三途去了。這個事情我們要清楚,要明了,不要搞了一輩子,將來果報還不能夠脫離三途,這個冤不冤枉?這樁事情大意不得,為什麼?許許多多學佛人都落在三途。諺語所謂「地獄門前僧道多」,這是實話,不是假話,出家人十個人死了,九個墮地獄。什麼原因?把經論念一遍,仔細想想,你就恍然大悟,自己起心動念跟佛菩薩的教誨完全相違背。你不學佛,你是一重罪過,學佛是雙重罪過。為什麼?破壞佛法的形象,破和合僧,這個罪過不得了!
但是現(xiàn)在一般人對於這些事情疏忽了、遺忘了,縱然讀經、聽講,自己也沒有把這一些教誨當作一樁事情。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依舊隨順煩惱,不肯改過習氣;換句話說,他還是走的三惡道。三惡道是貪瞋癡,想想我們生活處事待人接物,是不是依貪瞋癡?果然依貪瞋癡,那你走的是三惡道。貪瞋癡三樣都具足是地獄道,三樣里面沒有瞋恚是餓鬼道,三樣里面貪瞋都沒有,還有愚癡,這是畜生道。愚癡是對於理事、真妄、邪正、是非、善惡搞不清楚,顛倒了,這是愚癡。
我們冷靜反省想想,自己起心動念是不是貪瞋癡統(tǒng)統(tǒng)具足?果然如此,我們心里就清楚了,我決定墮地獄,前途一片黑暗。前途一片光明的人,決定是放下貪瞋癡慢,一心念佛,求生凈土。還沒去之前,還留著這個身體,這個身體為一切眾生服務,現(xiàn)在這邊人說作義工。作義工就是行善,念念息滅貪瞋癡,一心向佛,求愿往生,這是積德。積德修善,前途是一片光明,我們這一生沒有空過了。
時光有限,人生苦短,一定要把機會抓住,每天讀經。我跟同修們說得很清楚、很明白,早晨讀經,做早課是提醒自己今天一天生活言行不違背經典的教訓,晚課讀完之後反省,佛教給我們做的,我們做了沒有?佛教給我們不可做的,我們有沒有遵守?晚課是反省、是檢點、是懺悔,改過自新,這個早晚課就是功德了。絕對不是早晨、晚上把經念給佛菩薩聽聽,佛菩薩就喜歡你了,哪有這個道理?這個觀念是錯誤的,經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是念給自己聽的。教誨必須要記住,依教奉行,這是佛對於我們的大恩大德。我們報答佛菩薩,就是信愿受持,這是真正報恩者。
【自咒咒他,偏憎偏愛?!?
這些都是惡行。注解里面說得好,「此句是咒詛而無直可求者」,這個事情古今中外都常常有,自己受了委曲,沒有法子辨別,就賭咒,發(fā)誓、賭咒?!阜才灾?,又兼咒他人者是也」,這個現(xiàn)象我們常??吹?,這種行為決定不是好的行為。佛在經論里面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不好,怎麼能感召好的果報?真正有學問、有德行、有修持的人,他明了念頭要清凈、要善良,言語心態(tài)要柔和,這個感應是善的果報。在新加坡,我常常提到的許哲修女,她是我們修行人最好的榜樣,這個人現(xiàn)在還活著在,人家一生都能保持著心平氣和,所以她健康長壽。健康長壽不是別的來的,是你自己保持的。
為什麼我們常常心不平?心不平這個根從哪里來的?妄想分別執(zhí)著來的,全是假的。人要真正明了佛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心就平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他心就平了。你恭惟我、贊嘆我,笑笑,阿彌陀佛,假的;你毀謗、侮辱、陷害我,阿彌陀佛,也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何必要執(zhí)著?何必要分別?佛菩薩如是教導我們。我們再看看許哲居士,她怎樣讓她一百年當中保持著心平氣和?沒有別的,她懂得這些是假的。你侮辱我、罵我;你侮辱別人、罵別人,我為什麼不生氣?與我不相干,罵的是他;為什麼罵我,我生氣?執(zhí)著有個「我」,這就錯了。分別有個我,執(zhí)著有個我,哪里曉得分別執(zhí)著都是屬於妄想。我們學佛要在這個地方覺悟了、明白了,就得大受用,得失這個念頭就放下了。沒有得失心,就不犯這個過失,這種過失都是從得失、分別、執(zhí)著來的。
人這一生活在世間,為什麼不快快樂樂?為什麼自己要給自己過不去?實在講確實是自己給自己過不去,別人沒找你,是你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我們同樣生活在這個社會里面,尤其新加坡這個國家成立才三十幾年,未成立之前,在此地這些華人受歧視。你聽這個老修女講,在這個地方做工,一個月工資多少錢?兩塊錢。她說得很好,不是一個星期有一天休假,一年休假一天,沒有休假的。而且兩塊錢工資自己還舍不得用,還要寄回中國幫助更苦更窮的那些兄弟姊妹。這是她過去親身所經歷的,在社會上沒地位,怨恨不平的心當然是有。她能夠把這個心境擺平,這是什麼樣的學問?什麼樣的功夫?她告訴我們,她沒有文化,沒有念過書,這是真的。在那個時代,婦女受教育的幾乎是沒有,一百年前很少很少。除非是富貴之家,才請個老師到家里面來教。一百年前還沒有學校,她從哪里學來的?她不是天生的,她是學來的。她好學,常常向別人請教,她聽了之後她就能有受用,她就能記住。她這一生最大的長處,聽善不聽惡,記善不記惡,這是她一生成功的地方,所以能保持一生當中心里沒有惡念,只有善念;一生的行為,只有善行,沒有惡行。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好好的學習,這是自己得福,自己得利。
『偏』是偏心,『憎』是瞋恨、不喜歡、討厭,從哪兒來的?偏見。喜歡一個人,討厭一個人,你的心地不公,是偏私。注解里面講:「偏憎偏愛,所指甚廣」,底下舉了幾個例子,「凡君之於臣,父之於子,夫之於妻妾,主之於仆隸,皆有之」,這也是事實真相,也是古今中外我們都常常能夠看得到的,常常聽到的。我們學佛,在一個道場老和尚徒弟很多,信徒很多,也有偏憎偏愛,可見得這個煩惱習氣有多重。你要是問為什麼會產生這個現(xiàn)象?不公平,沒有平等心,所以才會有這個現(xiàn)象。如果你是用平等心,這個現(xiàn)象就沒有了。
最近從中國來的幾個訪問團,福州這個團三十多個人,今天回去了;北京這個團五十多個人,還要住一個星期;明天是二號,明天遼寧有一個團來;還有從臺灣來的團。這些同修們到居士林看了之後,感觸很深。居士林這麼大的一個團體,每天進進出出上千人,他們所感觸到的是大家一團和氣,看不出歧視;領導人李木源居士看不出他有偏憎偏愛,這是叫參訪的人從內心里面佩服。這里面人沒有鬧意見,沒有哪個跟哪個不合,沒有吵架,沒有鬧事,一團和氣。李木源沒有私心,你到這里來供養(yǎng)、修功德,你是為三寶的,你不是為我的,所以對居士林布施、供養(yǎng)再多再大的,決定沒有特別接待。你一分錢沒有供養(yǎng)的,也絕不輕視你,一律平等看待,這個不容易。居士林有很多大護法,吃飯的時候,自己拿一點菜,在拐拐角角上,李居士要不指給我們看,我們都不認識。真正有力的大護法,他們不會爭在前面,都退到後面,都懂得謙讓,這都是圣賢的教誨。
所以中國同修要特別學習,中國同修只知道往前面鉆,決不肯讓人。所以他們要請我回國去,我說你們能學到新加坡的謙讓,我就回去了。每個人都要往前面站,交通阻塞路都不通了。我說我不是不想回去,非常想回去,想了幾十年,不敢回去,為什麼不敢?你們的熱情我很感激,熱情太過分了,每一個都爭先恐後到前面來看我,我受不了,造成秩序混亂,引起公安的問題,這怎麼可以?如果像居士林這邊的同修,每個人都知道忍讓,人都希望往後面退,不希望往前面站,我早就回去了。這是成就自己真實的德行。
世出世間圣賢教我們積德,積陰德。陰德是什麼?做了好事不要讓人知道。不必造成自己特殊的地位,不必自己造成一個顯著的目標,大家看到你,恭敬你,恭惟你,你修積的功德全報了。退在後面的那個人,他積的功德存在,他沒有報掉,後報不可思議!那才叫真實功德、真實的利益。
所以我們在世間,處事待人接物,心要平、心要公,接近一切人事物大公無私,這才能成就德行。決定不能夠偏心,偏心縱然有大福報,那個成就也不是真實的,正是所謂他發(fā)得很快,他敗得也很快。凡是接觸他偏愛的那些人,那些人都是為了利益而來的。與他有利,他來了;與他沒有利,他掉頭就走了,絕非道義之交。真有道義,你在敗的時候他還來照顧你,還來看你。你們大家看過《紅樓夢》,《紅樓夢》里有一個道義的人劉姥姥。賈家敗亡的時候,原先那些趨炎附勢的人,一個都沒有了,平常來巴結的人統(tǒng)統(tǒng)沒有,一個都不見了,只有劉姥姥還帶著一點衣服,省吃儉用帶著一點錢來照顧他,這是什麼?這有道義!這些人現(xiàn)在說是沒有文化水平、沒有念過書的,鄉(xiāng)下人、老實人他懂道義。她進大觀園拜訪這些親戚,決不是趨炎附勢,沾到一點親戚的關系,一點邊緣,去探訪。
我們要認識清楚,特別是你將來在社會上有名聲、有地位了,稍稍有一點德望,你要知道這一類的人很多。如果你的心不平不公,這些周邊的人就是將來你失敗的因素,我們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你敗,敗在哪里?敗在最貼近的人。這是古今中外都不能避免的,只有真正有智慧、真正有學問的人,他能看得出來。佛跟我們講八苦里面「怨憎會」,所以凡是很親近的人,一定要懂得佛說的「怨憎會」,這些都是冤家對頭,都是等著機會來報復。
用什麼方法能把「怨憎會」解除?公正、平等、廉明、廉潔,這些名詞有智慧,完全用智慧去觀察,用智慧來處理。要特別提高警覺,就是對常常接近的人特別提高警覺。常常親近的人,要對他無私無求,我們偏心就沒有了。無論他有再高的地位,再多的財富,我們對他無私無求,你的心才能擺平。你要常常依賴他護持,依賴他護法,你就完了。眼前是得一點小利,最後要吃大虧,這個例子太多太多了。注解里也有舉例子,我們不妨多看看,知道這個利害。
佛菩薩之所以能夠成就道業(yè),那個根本就是在無私無我,《金剛經》上所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是成就道業(yè)的根本在此地。在世法里面,如果建立不朽的德行、功業(yè),也是以這個為基礎。有一絲毫為自己的心,你的成就不是真實的,為什麼?這很容易理解,自欺欺人,自欺欺人的事情,沒有不被揭穿的。縱然你在一生當中,隱瞞得很好,沒有被人揭穿,死了以後,還是會被人揭穿。被人揭穿之後,一文不值!所以真實的事業(yè)、功德,是要用真誠心去做,決定不能用虛偽的心,虛假的心成不了實德,真實功德是決定不能成就的。所以我們讀這兩句,感觸很深!注解里面,諸位自己去看,自己去反省,特別是在現(xiàn)實社會里仔細去觀察,這些事情都在我們周邊,不難發(fā)現(xiàn)。
人無論是善人、是惡人,不能不接觸。學佛菩薩,學圣賢人,對善人,對惡人,總是用一個真誠平等心,決定沒有「偏憎偏愛」,這就對了。
【越井越灶。跳食跳人?!?
這些事情也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見到。『越』是跨越?!壕唬F(xiàn)代的井跟古時候不一樣,現(xiàn)代的井多半是深水井,用電動馬達來抽水,這是現(xiàn)代的井。古時候的井都比較淺,我們用水桶去打水。井水,在中國民間也用這個水供奉鬼神,供奉佛菩薩;換句話說,是眾生的受用,我們對它應當有尊重心。所以井不能夠跨越,遇到有井的地方繞過去,不可以跨過去,跨過去這是不敬?!涸睢唬F(xiàn)在的灶跟從前也不一樣了,以前是燒柴、燒草,可能在中國大陸鄉(xiāng)村里面還能見到。越灶,跨越灶比較少,不是沒有,有小灶的時候,確實他也從上面跨越,這都是不敬。
我們知道恭敬是性德,世出世間圣賢教人都把這個當作第一堂課,由此可知,它的重要性。儒家教學,諸位翻開《禮記》第一句話,就是「曲禮曰,毋不敬」,所以世出世間的學問,從哪里做起?從恭敬做起,你沒有恭敬心,你什麼都不能成就。我們常講對人要恭敬,對事要恭敬,對物也要恭敬,這是對事物。人要把恭敬心疏忽了,不但道業(yè)沒有指望,世間事業(yè)也一事無成。你們看看凡是有成就的人,不要說在佛法里的修行人,就是世法里面,他們的事業(yè)有成就的人,都懂得恭敬,他們都敬人,人會為他盡忠,會為他負責辦事。如果常常擺上一副居上位的那個架子,對底下總是命令呵斥,這個人的福報決定不久。為什麼?在你有權勢的時候,大家畏懼你、怕你,不能不服從,為了討生活。你的權勢一衰的時候,不會再有人理你了。尤其是現(xiàn)代的社會,道義沒有了,所以這是自取失敗。
人與人之間的結合是恩義。我們常??吹接行┤宿k事情,高聲顯示他的威德,指著人、命令人去辦事,我們一看就知道這種人是薄福之人,沒有福報。那個福報厚重的人不一樣,事必躬親,他自己去辦;指使屬下去辦,那個態(tài)度也非常溫和,也非常謙虛。老一輩里面,我們看到長官對部屬,這個文件交代辦下去,人家寫「某某兄辦」,對他這些部下稱兄。我的先父是公務員,職位不高,他的長官交代他去辦事,都是寫「我兄」,那麼客氣,所以辦事的人感恩,一定盡忠負責,把事情辦好。動不動用權勢壓人,他心不服,辦事敷衍塞責,出了亂子,你負責任,他不負責任。古圣先賢教人,教什麼?就是教你怎麼處世、怎麼待人,你能夠把人際關系搞好,世出世法都會成就。所以對人對事對物,不可以無禮。
『越井越灶』引申出來,就是對事對物不可以無禮?!禾程恕?,這都有罪過。諸位讀《禮記》,古時候講禮,現(xiàn)在不講禮了。中國的習慣,吃飯是共席,不像西方,西方這個自助餐分開來吃,有好處。中國大家在一起吃,一盤菜擺在上面,你要懂禮的人就知道,菜取哪里?取靠近自己邊上的,擺在遠的菜,決定不拿,這是禮節(jié)。吃東西不挑,挑食是喜歡吃的他就多吃。尤其一盤菜決定不可從中心拿,這是非常不禮貌,要拿靠自己邊上的,你坐在哪一邊,靠你邊上拿,決不取中間的?,F(xiàn)在這些小的禮節(jié)已經沒有人講,也沒有人知道。
「跳人」,跳人就是對人輕慢的意思。在佛法里一切眾生是平等的,諸佛菩薩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所以高級的菩薩們,他們修行是修普賢行,普賢行沒有分別執(zhí)著,普賢行就是平等行。權教菩薩、聲聞、緣覺也修平等,但是還沒有達到真正的平等。為什麼?妄想未斷,就不能夠達到真平等;妄想斷盡了的時候,平等心才現(xiàn)前。所以我們現(xiàn)在學,妄想是沒斷,盡量的學,往平等上接近,這樣就好。不能不學,學多少總會有進步。這一句里面講的這四樁事,總而言之,就是我們所謂的失敬,你的「敬心、敬意、敬德」失掉了,不要以為這是小事,小不敬,大的災難就來了。所以圣賢人都從很微細之處,小心謹慎,從這個地方修起。再看底下一段,一百一十三節(jié):
【損子墮胎。行多隱僻?!?
這是在我們這一節(jié)里面最後的一句,在這個段落里面,這是屬於家庭生活里的這些過失?!簤櫶ァ皇菤⑷?,不是殺別人,是殺子女,子女至親,這個罪過極重,現(xiàn)在人往往都疏忽了。這個冤冤相報,不得了!子女到你家來投胎,佛法里講得很清楚,四種緣來的: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他要是報恩來的,你把他殺掉了,變成將來仇了,恩將仇報。他是報怨來的,這個怨就更深了,以後這個毒害沒有法子想像。他還債來的,你把他殺掉了,從還債又結了怨仇。從討債來的,你殺掉他了,怨中又加上了仇殺,不得了!後果不堪設想。世間人見不到,不曉得因果通三世,不知道一時所造的罪業(yè)會招來生生世世的後患,這個事情怎麼能做?
『行多隱僻』,這句話的范圍包括的非常之廣?!鸽[僻」是什麼?你所作所為都是見不得人的事情??墒俏覀儗W佛的人知道,信佛的人知道,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你能夠隱瞞世間的愚人,世間有德行的人、有智慧的人,你就沒有辦法隱瞞他。何況天地鬼神?你隱藏得再好,能夠在這一生當中都不會暴露,沒有人知道,你要曉得你逃不過天罰,惡因惡報的這個結果,你沒有辦法逃避,你一定要承受。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報。
所以佛教人發(fā)露懺悔,發(fā)露懺悔是什麼?絕不隱瞞,做錯事情向大眾懺悔,向大眾道歉。我們前幾天看到報紙上登羅馬教皇公開向世界人懺悔,求上帝赦免天主教徒所犯的罪過,尤其是對其他宗教的過失,這個很難得。中國古人所講:「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教宗這個舉止,無量無邊功德,教人不怕做錯事,怕的是做錯事情不知道懺悔,不敢面對大眾懺悔,那個過失才重。所有宗教里面教人修行,你要把它歸納成一個總綱領,就是「懺悔」兩個字。普賢十愿里面,「懺除業(yè)障」!懺悔過失,你能夠向大眾宣布,大眾責備你,這就報掉了,所謂重罪輕報。如果做的惡事隱瞞,這個惡事愈積愈厚,將來的果報就不堪設想。
反過來,《感應篇》前面教導我們,所做一切好事不要叫人知道,要積陰德,陰德的果報厚。好事都宣揚,都讓人知道,人家見到你,恭惟你,贊嘆你,報掉了!世間愚人才干這個好事,干這種事情。有智慧的人,決不是這個作法。我們在居士林,在我們同修當中,有不少人做好事,真正在做好事,絕不宣揚,默默在做,沒有人知道。你要給他宣揚的時候,他就不干了,這種人很可愛,他明理。所以真正懂道理的人,真正修行的人,所有一切過失一定要讓大家都知道,別人責備你一聲,「原諒你!原諒你!」這都報掉了。惡報趕快把它報掉,不要等來生。善的報最好不要現(xiàn)前去報掉,留到後世,你的前途就一片光明,這是聰明人做的。
這一段注得不少,由此可知,過失的嚴重性?!鸽[僻」,注解說:「非止一事,如奸盜邪淫等類,凡不可與天知,不可對人言者皆是也」,這個事情太多太多了;換句話說,都是損人利己之事?!笓p人利己」是我們隨順世間人說的,不是真的;「損人決定不利己」,這個才是真的。損人害己,害自己墮三途,害自己墮地獄,哪里是利己?眼前得到什麼利?真的所謂是「蠅頭小利」、「刀頭舐蜜」,這是佛經常常舉的例子,後患無窮。誰知道?這個事情只有佛知道,佛慈悲為我們說出來,勸勉我們決定不能犯這個過失。已經犯了,要懺悔,要改過;沒有犯,決定不可以犯,要知道這個事態(tài)的嚴重。眼前無論什麼利益擺在面前,都不可以做,要知道後患比眼前利益,要多過億萬倍都不止,怎麼可以貪圖小利,做這種缺德的事,做這個惡事。
【晦臘歌舞。朔旦號怒。對北涕唾及溺。對灶吟詠及哭?!?
向下幾段,從一百一十四到一百一十八,是「不敬天神之惡」。這四節(jié),從一百一十四到一百一十七,一百一十八是總結。在現(xiàn)代人講到天地鬼神,一般人都不相信,都認為這是迷信??墒窃谏鐣嫌性S許多多矛盾的現(xiàn)象,你說他沒有,好像又有,像輪回轉世,奇奇怪怪不可思議的事情,超越我們世人常識的事情,常常有。我們在報紙、在資訊里面常??吹剑降资钦娴?、是假的?是存在,還是不存在?古時候讀書人他不下結論,他存疑,這個事情沒有搞清楚,再繼續(xù)不斷去觀察、去研究,不能夠下定論??墒乾F(xiàn)在一般人,他肯定這是迷信,這個是虛妄的。真正的科學家,幾乎西方許多這些大科學家,都是深信宗教,他們相信有上帝,相信有神明。中國、印度、埃及,這是世界上古老的國家,文化歷史悠久,可以說累積幾千年的經驗,幾千年的學術,告訴我們這個事情真有。
現(xiàn)代科學家的講法與古圣先賢的說法,確實有不謀而合之處,科學家不叫他做鬼神,叫他做不同空間維次的生物??茖W確確實實證明到空間是多元次的,黃念祖老居士在《無量壽經》注解末後附了一篇文章,他是學科學的,在天津大學他也是教這一門學科的,那個文章里面說明,西方科學家已經證實有十一度空間的存在,我們常講三度空間、四度空間、五度空間,到十一度空間,這是科學家證明確實存在。在理論上講,空間維次在理論上講是無盡的,事實上證明有十一種不同的空間。就像我們電視機一樣,證明有十一個不同的頻道,頻道不同,彼此就不能相知,彼此不能相見。大概高維次空間的生物,他們的智慧高,能夠知道低維次的,低維次決定不能知道高維次的。動物里面,很多低級的這些爬蟲類,像螞蟻、微生物,牠們生活空間是兩度空間;也就是在牠們感覺當中,只有長度寬度,沒有高度。所以螞蟻爬到屋頂上,我們覺得牠怎麼會在上面,牠沒有高的感覺。我們有高的感覺,是三度空間的生物,所以我們能夠知道牠,牠不知道我們。我們從這里面去聯(lián)想、去推測,比我們維次高的這些生物,就像我們看螞蟻一樣,他們能看到我們,我們沒有辦法覺察他們的存在。
這個跟古老的傳說里面講的這些鬼神相應,非常接近,只是名詞不相同,事實確實沒有兩樣。如果用我們佛法勉強的來會通,諸位要聽到,這只是勉強,科學家講有十一種不同維次的空間,我們佛法講十法界,每一個法界時空的維次都不相同。但是這個說法需要證明,需要證實,科學家有沒有真的了解有十個法界的存在?而佛法里面對十法界講得非常透徹,這比哪一個宗教都講得清楚。我過去住在臺灣,韓館長家附近就有一個天主教堂,這個天主教的神父也是個學者,方豪院長,在臺灣很多人知道他,他是政大文學院的院長,我們很熟。他向我借《大藏經》看,看了之後,他來對我說:「你們這個經典對於天堂里面的記載,比我們《圣經》講得詳細,好像是去過似的?!刮艺f:「沒錯!你們沒去過,聽說的,所以記載不詳細。我們這是真去過的,所以連天道的生活狀況都說得很清楚?!惯@是說明天地鬼神確實存在,我們對於不同維次空間的眾生要尊敬。
這幾段所說的都是不敬,人對天地鬼神不尊敬。天地鬼神是眾生,不是佛菩薩,他們也有喜怒哀樂。換句話說,他歡喜的,他會贊嘆你,會幫助你;他不歡喜的,他會遠離你,他不會幫助你。人祈求天地鬼神的保佑幫助,也是有條件的,不是無條件的;無條件的只有大乘佛法,諸佛菩薩幫助人是無條件的。給諸位說,天地鬼神幫助人都是有條件的。為什麼?沒有離開六道,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這一段的注解,希望諸位用心的看一看。
『晦』是一個月的終了,『臘』是一年的終了。晦是一個月最後這一天,沒有月光;臘是一年最後的一天。這一天,注解里面所注的是道教的,「司命灶君,奏言世人功過之日」,現(xiàn)在這個事情都沒有了。我在小時候,這是中國人的習俗,無論是都市、鄉(xiāng)村,每一個人家都有灶,爐灶在那個時候燒柴,所以有樵夫在山上砍柴,挑到城里面去賣。我們讀《六祖壇經》,惠能就是個樵夫,砍柴到都市去賣。我記得我在十三、四歲的時候,住在福建建甌,這個城市里面還沒有自來水,水也要買,有人挑水在街上賣的,挑柴在街上賣的,那個時候燒的爐灶都是燒柴火。以後我們到臺灣,臺灣比較進步燒煤球,比燒柴火要進步多了。
灶都有供一個灶神的地方,造爐灶的時候,大概有一塊磚那麼大地方空起來,做一個小佛龕,里面供養(yǎng)灶神。灶神旁邊有一副對聯(lián),那個對聯(lián)是一樣的,大概是走遍中國都是那副對聯(lián),「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所以中國從前對於灶神很恭敬的,現(xiàn)在這些統(tǒng)統(tǒng)沒有了。所以有人問我,現(xiàn)在不供養(yǎng)灶神,灶神還有沒有?這個事情,不是說你供養(yǎng)他就有,你不供養(yǎng)他就沒有。如果要是這個說法,這個事情就好辦了,我們對於天地鬼神一概不要供養(yǎng),他不就沒有了!不供養(yǎng)還是有,不是沒有。看看道家的書,看看中國古老這些傳說,門有門神,就是居住環(huán)境里面,要是把這些神算一算,比我們家里人口還要多,大家都住在一起,人與鬼神雜居,個人的頻道不相同,但是不能說沒有關系,確實它有個微妙關系存在其中,因此古圣先賢教我們要敬?!概D」,在習俗上講有五種,這里記載著有「正月初一日,名天臘;五月初五日,名地臘;七月初七日,名道德臘;十月初一日,名歲臘;十二月初八日,名侯王臘」,這是中國五臘?,F(xiàn)在這種說法已經很少人知道了,也沒有人講了,我想除了算命、看相、看風水的人還講講之外,其他場合當中已經沒有人說了。
我們今天讀這一節(jié),會通它的大意。諸位看《禮記》,《禮記精華錄》大家都有,第一篇第一行第一句,「曲禮曰,毋不敬」。在佛法里面,佛教給我們,對人對事對物,天地鬼神包括在物里頭。物范圍就大了,物里包括十法界,人里只概括一個法界,人道。對人對事對物都要恭敬,道教教人敬天地鬼神,目的是趨吉避兇,希求天地鬼神降福保佑。大乘佛法里面教我們一切恭敬,你們在懺儀里面常常念到「一心頂禮,一切恭敬」,這些意思從哪里來的?從「普賢十愿」第一愿「禮敬諸佛」來的。佛法講的意思深,講的意思透徹,虛空萬象、一切眾生,都是性德的流露,恭敬是性德之擴充。我們學佛終極的目標是要明心見性,你不從這上面認真修學,明心見性就難了。「普賢十愿」,那是個方法,是明心見性最基本的條件,到普賢這一個階段,目的就是見性成佛。大乘的階段,還止於菩薩的地位,目標還沒有定在圓滿的佛果。一般大乘希求的登地果位,就是菩薩的十一地,果位在這個地方,不是講到究竟圓滿的佛果,但是普賢他的目標是究竟圓滿的佛果。換句話說,要用究竟圓滿的性德,才能夠彰明究竟圓滿的佛果,道理在此地。
『朔旦』,「朔」是初一,「旦」是早晨,太陽剛出山的時候,這是對日月星辰的恭敬。『北』是上方,我們居住在北半球,北半球的上方是北,南半球上方是南,這是我們看到地球自轉的軸心。你在晴天夜晚觀看星象,所有星都在那里旋轉,北極星不轉,那個不動的地方稱為上方,對上要尊敬,取這個意思。
『涕唾』是不敬的行為。
『灶』,灶神是司命之主。人以食為天,人養(yǎng)活生命最重要的是飲食,這就是對於飲食的尊重,不可以放肆,不可以輕慢,培養(yǎng)自己的敬性。
能夠尊敬天地萬物,對天地萬物你都能尊敬,對人你當然會尊敬,對人會尊敬,對於你的父母長輩,你當然懂得尊敬,你就曉得古圣先賢教學宗旨義趣之所在。這個教學是好的,不要把它看作是迷信;即使是迷信,它的效果非常殊勝。何況我們智慧、經驗、常識還沒有達到,達到之後才了解事實真相,圣賢所說的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很深的道理,很廣的道理,要我們細心去體會,要落實,對於自己的修持,我們講功夫得力,自然就有效果。
今天我們修行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里?看看就曉得了。所以我常講,我們都隨順感情,隨順情執(zhí),沒有能夠隨順佛菩薩的教誨,我們的過失在此地。
【又以灶火燒香。穢柴作食。夜起裸露。八節(jié)行刑?!?
這都是說明對於天地鬼神的失敬?,F(xiàn)在在我們這個時代,可能在比較落後的地區(qū)還是用灶,但是用灶火燒香已經很少見了。過去有這個情形,但是也不太多?!悍x柴作食』,就是不乾凈的燃料,從前燃料用柴火,柴火也要乾凈。無論做什麼都要存一個「敬」,所謂「存誠、存敬」,它真正的原因,都是幫助我們明心見性,這才是主要的原因。
性德第一條就是恭敬、誠敬,普賢菩薩十愿,第一愿就是「禮敬諸佛」,這些全都在「禮敬諸佛」范圍之內。因為「諸佛」,不但是過去、現(xiàn)在佛,未來佛是指一切有情眾生,無情眾生也包括在其中,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要以平等的禮敬、真誠的禮敬、清凈的禮敬,性德才能透得出來。對一部分敬,一部分不敬,性德不能開顯。如果諸位要證得法身大士,你一定要學。不想出三界,不想出十法界,誠敬心沒有達到這個程度。如果真正想脫離十法界,去證得一真法界,這是決定要學的,一定要很認真努力在學。
注解里面說得很詳細,多半都是從前的事情。現(xiàn)在科技進步,我們用火,現(xiàn)在用火柴的機會都比較少,火柴就相當乾凈了。注解里引用《諸經集要》里面一段話,這段話很好!「夫因事悟理」,這是說一般修學的過程,為什麼修行要著重在事相?事相幫助你開悟,幫助你明心見性,所以一定要「藉相以導真」,用意在此地。我們一定要曉得,這不是迷信。所以底下講「瞻仰圣容」,這是講佛菩薩形像,我們供奉佛菩薩形像,用意在哪里?有人來問,你要能夠答覆得出。供養(yǎng)佛菩薩形像,「賴花香以供奉」,香花代表我們自己一點敬意。香與花都要潔凈,不能污穢,一定要處理得很乾凈,佛家講很莊嚴,表示我們的恭敬心。接著又說「佛言如來滅後」,世尊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若復有人以一華一香」,一花一香是少,量少,以一朵花、以一支香,這是講最少的,「用作供養(yǎng)」,「以一掬水,除去不凈,舉足一步,詣諸佛前,一稱南無佛,世人若墮三惡道者,無有是處」,這是講禮敬的功德。這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話,我們決定不能夠疏忽,「除去不凈」,你看看這樣的作法,藉著形像來作法是除自己不清凈的心,「心凈則佛土凈」。又肯念佛,「一稱南無佛」,這就是歸依三寶,「南無」是歸依的意思,當然不會墮三惡道。縱然造作三惡道的業(yè)因,他沒有緣,現(xiàn)前的緣殊勝,心緣三寶,他不緣三惡道。三惡道的業(yè)因,諸位記住,是貪瞋癡慢。
我們自己在平常生活當中,要養(yǎng)成一個好的習慣,整齊、潔凈、清凈,要養(yǎng)成這個習慣,這個習慣養(yǎng)成了,果報就是決定不墮三惡道。諸位曉得惡道污穢,我們一般人講骯臟、凌亂。餓鬼、地獄,我們沒有見到,你看看畜生居住的環(huán)境凌亂。我們的行為要是跟畜生差不多,那就墮畜生道;過分了,那就餓鬼道、地獄道。這是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謹慎的。
像供佛的香,諸位要記住,一定要好香。我們過去在臺灣,我們曉得有很多做香的、買賣香的這些店,有很多是用很臟的東西來做的。這種香燃燒這個香氣,現(xiàn)在人講不衛(wèi)生,呼吸對人、人體都有傷害,怎麼可以拿來供佛?為什麼一般人要買這種香?這香便宜。如果是寺廟里也買這種香給信徒來供佛菩薩,這個罪過很大。我們從前在寺廟里看到出家人買很便宜的香,知道這個里成分不好,貪圖便宜。買好的香一斤要幾千塊錢,甚至現(xiàn)在臺灣有幾萬塊錢一斤的,那是用檀香,用楠木,那是好的質料。所以香不必燃很多,一支就夠了,這是我們必須要懂得選擇的。
「穢柴作食」,現(xiàn)在都市里面已經沒有了,必須要曉得煙火是往上升的,這些燃料不乾凈,不但是對鬼神不恭敬,對人也不恭敬,這個我們一定要曉得。我們燃香是表我們恭敬心的,如果用質料非常低劣的香,反成了我們大不敬,不如不燒香,這個道理要懂。特別是住在現(xiàn)在這個都市,住在公寓的房子里,現(xiàn)在的公寓愈來愈小,人口愈來愈密集,我們燒香鄰居不歡喜聞,他就會來干涉。尤其現(xiàn)在的房子建筑為了空調的關系,房屋建筑愈來愈低了,像我們這個房子蓋得很矮,個子高的站著,伸手就摸到天花板了。我們居住這個環(huán)境就可以不必燒香,我們有這種真正恭敬心就可以,要注意維持大家的健康,不要讓別人起反感,這條很重要。世出世間法,你要能成就,一定要得大眾的歡喜心,大眾對你尊敬,你的事情容易成就。你所作所為讓大眾心理起反感、厭惡,你就得不到任何人的援助,無論做什麼事業(yè)都很難有成就。這個道理古今中外一樣,沒有例外的,所以古德常講:「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注解說:「正人君子,明則畏人,幽則畏神」,「畏」是什麼?怕別人指責,我們做錯了事情,別人指責我們,現(xiàn)在講輿論。所以他不敢做錯事,做錯事怕別人指責他,這是明的;暗中沒有人見到,鬼神指責他。人能夠相信這些道理,相信這些事實,無論在明處、在暗處,決定不敢起一個惡念,決定不敢為非作歹?,F(xiàn)在有不少年輕人說這是迷信,說這是過去人用這些東西來約束人,讓人不敢為非作歹,這是一種手段,不是事實。中國人、外國人,迷信了幾千年、幾萬年,現(xiàn)在這個時代的人自以為聰明,他不迷信了。一個學說,一個修學的方法,能夠傳千百年,假如它沒有真實的理論與事實來支持它,早就被人淘汰掉了。它能夠延續(xù)這麼長的歷史,幾千年當中就沒有聰明人?你比他們聰明,這個話我很難相信。
經過歷史的證驗,天地鬼神這些事情,雖然現(xiàn)在人都說它是迷信,可是我們在報章雜志上、資訊上常有傳聞。最近我們從悟行師送來一個訊息,從美國報紙上傳來的,一個一歲的女孩能夠講古老的印地安的土話,這怎麼解釋?沒有學過,不但沒有學過,她才一歲,現(xiàn)在說話還說不清楚,怎麼可能說一口古老的印地安的語言?這個語言現(xiàn)在已經很少人懂,我們看到報紙上登的,全美國能夠懂這個語言的只有十幾個人。她前生是美國土著轉世過來的,足以證明人有前生、有後世,說明輪回是事實。許許多多科學家現(xiàn)在在探討,希望能把這個事情證實,這些年當中,他們努力在做,也有一些成效。在美國書店這一類的書很多,常??梢钥吹剑嬗?!
所以在明處、暗處,不但不能做不善的事,不善的念頭都不可以起。我們起心動念,自己以為別人不知道,天地鬼神知道。這些道理實在講也不難懂,起心動念都有形相,你心里想什麼事,你想它就有相,這個相凡夫看不到,鬼神看得到。真正有修行的人,在定中看得到,功夫高的得清凈心了,所謂行住坐臥都在定中,這些人你不能瞞他,你起心動念現(xiàn)的相,他統(tǒng)統(tǒng)看見,統(tǒng)統(tǒng)明了。這就是說高維次空間的人能夠看到低維次的,看得很清楚,起心動念,一切行為,哪里能夠瞞人?果報,說實在話,不是天地鬼神主宰的,佛經里沒有這個說法,果報是你感召的,善因一定得善果,惡因決定有惡報。
『夜起裸露』,這都是對鬼神的不敬。大概現(xiàn)在也很少了,現(xiàn)在人夜晚睡覺,也都是穿著很講究的睡衣。夜晚雖然沒有別人看到,要知道鬼神跟我們是雜居,確實是住在一起。
『八節(jié)行刑』,「八節(jié)」注解上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這八個節(jié)日。這八個節(jié)日,道教里面講有諸天天神到人間來巡察、來巡視,所以在這幾天當中,一定要以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縱然是死囚,也不應該在這個時候行刑,可以把行刑的時間延後,這是慈悲心。換句話說,天地鬼神降臨巡視的時候,我們在他的面前行刑,這是很不禮貌的一樁事情。譬如有貴賓、貴客到我們這個地方來,我們在他來的時候,在他面前懲罰一些人,你說這個多難看!這不是好事情,決定延後,讓他看到我們社會現(xiàn)象一片祥和,大家都歡喜。我們要以這種好的景象供養(yǎng)天地鬼神,不應該在這個時候處理死囚犯,當然更不可以在這個時候造作一切惡業(yè)。這一段我們就說到此地。
今天有一位同學問了兩個問題,順便答一下,從天津來的方居士。
第一個問題:我們家鄉(xiāng)有個助念團,他們說《中陰自救》書上說,人斷氣數(shù)小時之後,還可以往生極樂世界。這種說法是否正確?
有可能。能不能往生還在他自己的意念,如果他在臨命終的時候迷惑,把求愿往生這個事情忘記掉了。但是人斷氣之後,佛經上講八個小時神識沒有離開。雖然斷氣了,神識沒有離開,我們中國人講靈魂,魂沒有離開,這個時候別人給他助念,他能聽見。所以助念的時候,提醒他。如果提醒他在這八個小時之內,他要是覺悟,要是發(fā)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行!因此我們對於亡人,幫他助念的時間,最好能夠延到十二個小時,這是最安全的。他斷氣之後十二個小時,我們幫他助念,念佛的佛號不中斷,這個很有利益??v然他不能往生,他在惡道受的苦難輕,決定有好處。
第二個問題:自己開了一個中醫(yī)門診,在給病人用草藥的時候,草藥有一些昆蟲做配藥,當然不是自己親自殺生的,是否有罪過?應如何去做?
這個沒有罪過,藥用沒有罪過。中藥里面有很多配的這些昆蟲、鳥獸都有,這個沒有過失,可以用。還有很多藥需用酒做藥引,這個也沒有過失。在戒律里面這叫開緣,因為這是治病的,你把你自己的病治好,你好好的修持,以你的功德回向一切眾生,所以這是一樁好事。
【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
這些都是屬於不敬。如果是講天地鬼神,現(xiàn)代科學們不能夠接受?!毫餍恰唬瑤缀趺刻於寄軌蛞姷?,在晴朗的夜晚,這是太空物理的現(xiàn)象?!汉缒蕖唬@是空中水蒸氣受陽光反射而產生的現(xiàn)象?!喝狻?,是指日月星。整個合起來,我們用合理的解釋,無非古德都是教我們修敬,就是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萬物,常存恭敬心,這是教學的原理。是不是像道教里面所講的,這是由司命之神在主宰,像陰陽之氣,這又是一個說法。如果歡喜研究,也是一門學說,我們聽他們也能夠講出一番很完美的道理,有興趣可以去研究。如果對這個沒有興趣,知道教學整個的大宗旨,無非是教誠教敬而已。誠敬是性德,誠敬能夠開發(fā)自性,誠敬到極處,就是佛家講的「戒定慧」三學,也就是自性的流露。下面一節(jié)是一百一十七節(jié):
【春月燎獵?!?
『燎獵』,就是現(xiàn)在印尼講的燒巴,就是屬於這一類,火燒山。這樁事情非常殘忍,為什麼?山上小動物一個都跑不掉,這個殺傷力比什麼樣的戰(zhàn)爭還要殘酷,佛在《地藏菩薩本愿經》上講得很清楚,果報在地獄。地獄罪受滿之後,你欠的這些眾生的命債,欠命的要還命,欠錢要還錢,這一把火燒死多少這些動物,將來償命的時候可麻煩了,你要償多久才把這些命債還清?這個事情不能干,萬萬做不得,即使無意也要背這個因果責任。所以在山林當中,用火一定要小心謹慎。我們生火有許多因素,我們煮東西吃會生火;如果夜晚在野外露宿,一定要生火,野獸看到火牠會回避,所以叫營火。但離開的時候,這個火一定要熄滅得很乾凈,不要在無意當中引起災難,要小心謹慎。還有抽煙習慣不好的人,煙蒂隨便丟,如果在乾旱的氣節(jié)當中,也能夠引起火災,這火燒山,都必須要小心謹慎。注解里面注得很詳細。下面兩句:
【對北惡罵?!?
『北』,在前面我們讀過,代表上方。
【無故殺龜打蛇。】
龜跟蛇在動物里面,壽命都很長,靈性很高。你們聽到天目山齊居士給你們做的報告,他們放鱉,鱉跟龜是屬於一類的,放生的時候,牠們懂得。在船上放生,放完了之後,牠會繞那個船繞一周,然後回頭看,再離去,牠有靈性,牠很感激你。只是牠不通人類的語言,語言上面沒有交通,但是你看牠的表情,牠跟人有什麼兩樣!決定不能夠殺害。
人要真正懂得愛人愛物,決定不會去吃眾生肉??墒怯械娜艘矄?,動物有生命,植物也有生命,為什麼你不吃動物,你還吃植物?當然一個真正仁慈的人,植物也不吃??墒俏覀兪欠卜?,我們還沒有能夠到達這個境界。在六道里面,色界天離開了,色界天不需要飲食,真的連植物他也不吃了,飲食都可以離開。人家養(yǎng)分從哪里得來?諸位在經上??吹?,「禪悅為食」,他的養(yǎng)分是從禪悅里面得來的,不需要從外面的物質。我們今天沒有到達這個境界,沒有飲食不能維護這個生命,因此我們的選擇是非不得已,我們決定不傷害它。佛在戒經里面告訴出家人,「清凈比丘,不踏生草」,那些草是植物,它長得活活潑潑,你怎麼能忍心從它上面走過?除非一定要從這里走,沒有道路,這個可以,有開緣。如果有路,你就一定要在路上走,不能夠踏生草。這是對於植物的愛護,花草樹木的愛護,非不得已決定不可以傷害。
戒經里面告訴我們,從前出家人住山,住山總要搭個茅篷,就地取材,一定要砍幾棵樹。砍樹的前三天,要給它誦經、念咒、給它祝福,請樹神搬家,這一般人很難理解。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樹木高度超過一個人就有樹神,現(xiàn)在我們跟年輕人講,他不相信。何謂樹神?實在是說有鬼神依附在樹里面,那個樹是他的家,他住在那個地方,依附樹木花草,就變成了花神樹神。哪一類的眾生?特別喜歡樹木花草的,喜歡樹木花草,死了以後還喜歡,還離不開,就變成花神樹神,精靈附在這些物體上。我們要毀壞他居住的所在,他也生煩惱,他雖然會離開,但是他會生煩惱,所以必須預先要去告訴他,預先去祭祀,誦經、超度、結緣,讓他離開搬家,他另外再選一棵樹木。
這些事情決不是迷信,諸佛菩薩他們心地清凈,耳目聰明,我們凡夫見不到的,他能見得到;我們聽不到的,他能聽得到。他教我們這種作法,決定是有道理,決定對我們有利益,對於樹木花草都愛護,哪有不愛護動物的道理!
所以凡事我們都要細心去思惟,冷靜的去觀察,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不可以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強詞奪理。這些動物是應該被人吃的,生下來就是被人吃的,人也是動物,那為什麼不吃人?你的父母、兄弟、妻子、兒女都是動物,你為什麼不吃?怎麼講也講不通,純粹是一個滿足自私自利的欲望,造無量無邊罪業(yè),還以為他有理,這個錯了!明白的人,有道心的人,對於飲食這一方面都生慚愧心,我們今天在遇難,不得已,沒有法子。所以飲食所需慎重的選擇,盡量減少對人對物的傷害,盡可能的減少,這是慈悲心的流露。壽命長的更不可以傷害牠,這個地方特別說明龜蛇,這都是壽命很長的。
「燎獵」,為什麼講『春月』,不講夏月、秋月,一定要「春月」?春天是萬物生長的時期,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個季節(jié)是一切萬物生長的一個季節(jié),怎麼能夠忍心殺害?這個心是很殘忍的心,沒有仁慈,沒有愛心。我們讀古圣先賢的教誨,從這些地方體會到他們的仁慈博愛,也要從這個地方來學習,養(yǎng)成習慣,仁民愛物的習慣。
這里講的『唾流星』,這是很小的事情,極其微細的事情?,F(xiàn)在是文明社會,大家都懂得不隨地吐痰,這是個好習慣,這是養(yǎng)成自己的恭敬。實在要吐痰的時候,我們用衛(wèi)生紙包起來,也不隨便丟棄。沒有垃圾桶的地方,包起來放在口袋里面,必須到有垃圾桶的時候才可以丟棄,一定要養(yǎng)成習慣。很小的事情,在這里能夠觀察,你對人事物的敬心、敬意。這些要教,不但要教,而且要知道把敬意擴大,從這個極微細之處,擴大到敬一切人、敬一切事、敬一切物。
今天我們在新加坡,經常與九大宗教往來,每一個宗教所奉祀的神圣都不相同,我們平等的恭敬,清凈贊嘆,普同供養(yǎng)。我們的目的是希望求得,不同的國土,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在這個社會上都能夠和睦相處,都能夠彼此尊重,互助合作,平等對待。這是所有宗教所希求的天堂,佛家講的極樂世界、華藏世界,穆斯林講的天園、天國,說法雖然不一樣,但是那個社會狀況是一樣的、祥和的,沒有一絲毫的缺陷,美滿的!
怎樣能夠達到這樣理想的目標?必須要有行動,接受古圣先賢教誨,我們要做到。特別是佛家的《華嚴經》,《華嚴經》里面多少不同的族群,不同的種類,天地萬物、一切眾神,都包括在其中,大家都能和睦相處,平等對待,這是最好的教學,最好的示范,我們應當要學習,應當要落實。不但我們對於不同的宗教,對於一切萬物都要以大慈悲心、真誠的愛心,將我們這個身體做出全面的貢獻,為一切大眾服務,這是佛陀教導我們的。
這個書到此地是一個大段落,把善與惡都介紹了一個大概。下面是善惡兩大段的總結,差不多占全書十之七、八,這是結罪。文也有幾段,并不是很長,後面特別又把「殺、盜」這兩條給我們做了一個詳細的勸勉,這很難得!
【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死有余責。乃殃及子孫?!?
這幾句我們細分它有兩段,前面這一段是正明「罪報」,後一段是別明「余殃」。『如是等罪』,這是總結上文,這是作惡,造作種種惡業(yè)?!陡袘飞纤f的,幾乎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不知不覺去造這些罪業(yè)。為什麼會造?在前面我們也曾經研究討論過,總結原因不外乎兩種,一種就是無始劫以來的習氣,壞習氣。佛在經論上告訴我們,譬如大家常常讀的《百法明門論》,這是我們佛教屬於佛學常識的教材,不管是學哪一宗、哪一派,都應當要學習的。這個小冊子里面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八識五十一個心所法里面,惡心所就二十六個,善心所十一個,這個比例超過一半都不止。又何況善心所的力量薄弱,惡心所的力量強大,通常我們講的惡習,在佛家講的惡心所,六個根本煩惱,二十個隨煩惱,不知不覺它就起現(xiàn)行,所以人很容易造惡是有道理的。
在外緣上來說,尤其是今天的社會,惡緣多,善緣少,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境界,可以說無一不是叫我們去作惡。所以里面有嚴重的煩惱習氣,外面有惡緣的誘惑、勾引,他怎麼會不造罪業(yè)?造罪業(yè)的時候無知,果報現(xiàn)前的時候就可怕了,這個時候恐怖也來不及了。所以我們這些人是極少數(shù)、極少數(shù)的人,非常幸運能夠讀到佛的這些教誨,讀了之後,就應當生起高度的警覺,知道這個事情的恐怖,後果不堪設想。人能夠有畏懼之心,他自然就不造業(yè)了,想到果報之可畏,不敢造作。念念有畏懼之心,才能夠防止造罪,念念能想到佛菩薩、圣賢人教導我們要勤修善業(yè),我們希求得善果,一定要斷惡修善。惡的心、惡的念頭、惡的行為,希求善果,哪有這個道理?
這本書我們快要念完,到這個地方總結,不是書本上做總結,我們自己要好好反省,在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上做一個總結,然後才真正明了善不可不修,惡不能不斷,我們這一生還有救。如果繼續(xù)像以往迷惑顛倒,隨順自己的妄想分別執(zhí)著,這上面所講的果報,決定不能夠避免。文字上說「如是等罪」,這是總結「造惡」這一個大段,也是《感應篇》里最重要的教誨。
『司命隨其輕重』,「司命」是講鬼神,現(xiàn)在人不相信了。這個事情不是說不信就沒有,信就有。不信就沒有,那這個事情好解決了,我們不相信就沒有了。不相信他還有,他真有。司命鬼神很多,欲界有天神,道教講的玉皇大帝,佛法里面講的忉利天主。他們講玉皇大帝就是佛教講的忉利天主,一般宗教里面講的上帝,這是司命之神之大者。其次、再其次的,有許多天神,還再加上鬼神,我們六根接觸不到,但是他們看得清清楚楚,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
與我們最接近的是三尸神,前面我們講過了,介紹過了。在佛經上告訴我們,有兩個神常常跟我們在一起,一時一刻都不離的,一個叫「同生」,一個叫「同名」,我們起心動念、所作所為,他們都看到,他們都做記錄,都做報告。我們做善做惡,他們兩個作證,決定不要以為我們起心動念沒有人知道,這個想法就錯了。
人有命運,所以一般看相算命,真正高明的人算得很準,諸位讀《了凡四訓》,孔先生對袁了凡算得就非常準確,不是對一個人,對所有的人都能算得很準確,這就說明人有命運。命運從哪里來的?要知道。命運是過去生中所造善惡業(yè),業(yè)力主宰著命運。命運不是鬼神主宰的,不是司命之神主宰的,是自己主宰的。自己能夠斷惡修善,你的命運當然好;你如果是毫無忌憚,隨順自己煩惱習氣,無惡不作,那你的命運當然不好。佛菩薩不能為我們增減一絲毫,司命之神也沒有權力增減。就如同我們世間司法人員、執(zhí)法人員,不可以隨便加給一個人之罪名,也不可以隨自己意思去獎懲一個人,必須他對社會有貢獻,做很多好事,政府執(zhí)法人員獎勵他;他造作惡業(yè),根據(jù)他的惡業(yè),所作所為,法律來判斷,來懲罰他。由此可知,他雖然主管執(zhí)行獎懲,他并沒有權力隨便獎勵或懲罰一般人,一定依他的造作。司命之神亦復如是。
所以「隨其輕重」,隨著我們造作惡業(yè)的輕重,『奪其紀算』,「紀算」是講壽命,這是懲罰之大者。人能行善可以延壽,所謂「延年益壽」。造作哪些善能夠延年益壽?《感應篇》前面講的善行,利益社會,利益一切眾生的事,多多的去做。利益最大的是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明了因果的理事,這是大善,幫助眾生轉迷為悟,人要是能行這個大善,決定延年益壽。
長壽是一切眾生希求的,如果自己不多多的積德累功,壽命長而身體不健康,那是苦報,那不是善;必須壽命長,身體又健康,這是福報。我們在新加坡看到許哲居士,這是我們學《感應篇》最好的活榜樣,人家長壽健康,一百零一歲了還跟年輕人一樣,她怎麼修的,我們每一個人都能修,決不是她的專利。我們看這個樣子,仔細問問她的生活、思想、行持,我們從這個地方就能學到,一定要力行善事。如果造作一切不善,你不相信因果報應,這個罪惡做多了,你的壽命就減少了。
這些事情是比較不容易理解,古書里記載得很多,《感應篇匯編》里面所引用的公案因緣也非常之多,我們看了信不信?袁了凡先生遇到云谷禪師之後,明白這個道理,所以非常認真努力改過修善,他的命運轉變了,他的壽命也延長了。孔先生算他的壽命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多歲才念佛往生,這一類的事情,自古以來很多很多。下一次遇到許哲,問問她有沒有算過命?以前算命的人算她壽命多少?我相信她這個壽命是積善而延長。我年輕的時候,很多人給我算命,說我活不了四十五歲,四十五歲一定要死。我很相信,我一絲毫都不懷疑。我學佛沒有求長壽,現(xiàn)在能活到這個年歲,這也是延年益壽。所以造作惡事,『算盡則死』,所以造是損壽之死。這幾句是說的罪報,這正是給我們講的罪報,這幾句。
下面兩句這是「余殃」,『死有余責,乃殃及子孫』,他的子孫不幸??墒俏覀円獣缘茫缸?、兄弟、夫妻都有過去生中的緣分,不是偶然的。一個人修善積德,自然有過去生中修積善業(yè)的這些人到你家里來投胎,善與善感應。你造作的不善,決定有一些不善的冤親債主到你家里來投胎,作你的子孫。由此可知,「死有余責,乃殃及子孫」,子孫也不是冤枉受先人之殃,也不是冤枉的,必有業(yè)因??墒沁@一些作子孫的人,如果有善緣,遇到善知識的開導,他能夠接受,他能夠相信,他能夠轉惡為善,他的前途還是光明的。
由此可知,功德里面,最殊勝的功德是教化。古代這一些帝王,乃至於地方政府的首長,都是把教化做為他們施政最重要的一條,所謂「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我們民間稱為父母官,官是我們人民的父母,他愛人民就像子弟一樣,教人民就像自己學生一樣,那個有功德。死後他要是不念佛往生,都生天作神明,接受後人的奉祀,這些事蹟在中國民間很多很多。如果是貪官污吏,必定墮惡道。
這一節(jié)文里面,注解注得非常之多,這里面很長一篇擷取《楞嚴經》上講的「十習因,六交報」,佛在這經典里面講這個講得太清楚了,所以這一段諸位同學自己可以做參考。
【又諸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喪。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值。】
以下兩段,這是重申偷盜的果報以及殺生的果報,這是把這兩種罪業(yè)又重復的提出來?!笟ⅰ垢副I」是世出世間德行最大的障礙,而一般人很容易犯這些過失,所以太上非常慈悲,前面詳細的開導之後,到最後又特別提醒我們。盜是負債,負債一定要還債,不能說是負債就不還,沒這個道理!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欠命的要還命,欠錢的要還錢。所以對於這兩樁事情,無論是世出世法,修行人以及讀書人、明理的人,決定不愿意做。唯有讀書明理才真正通達因果的事實真相,所以這是修行重大的障礙,注解里面這個文雖然不長,但是非常重要。這樁事情前面已經講得很清楚,已經說明隨事受報,講得很多。
這一節(jié)里面,特別著重在『橫取』。「橫」是什麼?蠻橫霸道,以種種不正當?shù)氖侄伪破戎?,不敢不將財物奉獻給你,但是決不是甘心情愿的,是被逼不得已的,這叫「橫取人財」。當然這種人是有勢力的,我們講有威德、有勢力,他取財容易,可是果報也夠他受的。具體的事實,在現(xiàn)在社會到處都能看到。特別留意的是我們自己,自己有一點權勢的時候,是不是也是仗著自己的權勢欺壓別人?這是我們特別要留意的,往往我們自己做了,自己不知道,不能覺察,也不知道這樁事情的嚴重性,總是疏忽了,做這些罪業(yè)。造罪的時候容易,要知道受害的人心有不甘,縱然這一生他不能報復,待來生「因緣相遇時,果報還自受」,這是千古的名言。
我們要記住,決定不可以說這是迷信,這只不過是勸人為善的,并非事實,我們這樣想法就錯了,要知道這是事實真相,佛家常講「因果通三世」。細細想想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接受佛菩薩的教誨,勉強可以說心善、念善、行善,照理說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應該沒有障礙,應該一帆風順才對。何以我們的障緣還是這麼多,這是什麼道理?不要說我們自己了,我們從佛經里面看到釋迦牟尼佛,這是已經證得究竟圓滿菩提的果報,他在這個世間教化眾生,真正徹底做到了無私無我,純善之心,純善之行,在當時還有許多嫉妒障礙找麻煩的。有人批評他,有人毀謗他,有人去障礙他,這又是什麼原因?我們明白了,世尊在未成佛之前,在凡夫地修行的時候,也是得罪了不少人;成佛之後,冤親債主還是會找上門來。世尊在物質生活上,經典上記載有三個月「馬麥之報」,圓滿福德的人居然沒有糧食,那麼簡單的生活,吃的東西得不到,這是遇到饑荒的時候。佛家常講:「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們今生所受的是過去生中造的業(yè)因,現(xiàn)在所現(xiàn)的果報,過去生中的業(yè)因不好,所以才遭受這個不好的果報。
可是我們再細細想想,我們這一生所造的因好,沒有冤枉一個人,沒有瞋恨一個人,完全是以善心善意處事待人接物,這是我今生修的因,果報在來世,果報在後世。第三世往後都叫做後世,後世的果報好,這一生遭遇一些不幸,這個帳就了了,那個不善的因果,一筆一筆勾銷,前途是光明的。這個理很深,要參透我們才肯行善,知道行善對自己有大利,決定不作惡。這一生行善受盡艱難困苦,我們這個行善的念頭,決定不會改變。這是佛家所說的「不昧因果」,不是沒有因果,是不昧因果,受報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怨天、不尤人。我對他真誠、對他好,他為什麼惡意相向?過去生中的怨結,我們承受、歡喜接受,仍舊以真誠至善相待,這個結就化解,所謂「冤家宜解不宜結」。決定不可以說,別人以不善對我,我也以不善對他,那就錯了。太上在此地舉出這個例子,這個例子意思非常深廣,果報很可怕。凡是仗勢欺人,有時候不知不覺。
下面講的是果報,『妻子家口以當之』,就是你的家親眷屬。你造罪業(yè),為什麼牽連著你的家親眷屬?你所取得的財,你的家親眷屬都受用,不是你一個人享受,你決定有家親眷屬受用。所以這個地方我們想到,不義之財我們要沾一點,將來也受牽連,是這麼一個道理。不義之財,人家送給我們,我們都不能接受,會牽連受果報。所以佛家講布施要凈財、凈施,不可以搶別人的錢、偷別人的來布施供養(yǎng),這是不凈財,這要受惡報。你供養(yǎng)佛,佛會接受嗎?佛要接受,將來被你牽連,業(yè)因果報,諸佛如來也不能避免,這是真理。不能說成了佛、成了菩薩,欠錢就不還帳,欠命就不要還命,哪有這種道理!我們在《高僧傳》里面看到,安世高是得道的高僧,過去生中曾經誤殺兩個人,不是有意的,到中國來還兩次命債,也被別人誤殺。他清楚,他明了,這個帳非還不可,才知道這個事情的嚴重可怕。
非義之財我們不可以用。我們今天出家了,自己不做營生謀利的事業(yè),一切財用是四眾同修供養(yǎng)的,供養(yǎng)時你要冷靜清楚觀察,他這個錢乾不乾凈,不是凈財不可以收,避免將來我們受累贅。人家供養(yǎng),尤其供養(yǎng)數(shù)字多的,要問他:「你的錢從哪來的」?往年韓館長她就有這個智慧。有一次在「圖書館」,有一個居士送了五十萬來供養(yǎng),她就問他,你的錢從哪來的?你做什麼事情?你家庭環(huán)境生活如何?這一打聽他很平常,館長講你這個拿回去,我不接受你的。不是說見錢就眼開,那還得了!那開的是三惡道的門。一定要知道他的錢從哪里來的,我們然後才考慮可不可以接受他的,以免受連累,後患無窮。
『漸至死喪』,我們現(xiàn)在講家破人亡,這個世間古時候有,現(xiàn)在更多。有一些經營很大的一個公司,用種種不正當?shù)氖侄纹垓_顧客,現(xiàn)在這個股票就是不正當?shù)氖侄?,沒有幾年他的公司倒閉了、破產了,人受到法律制裁。法律制裁是花報,果報生生世世要償債,何必干這個事情?這個事情在今天真的是有能力、有機會騙人的人,把別人的財騙到自己口袋里,世間人都說這個人本事大,這個人有智慧,非常高明。哪里知道他造惡道罪業(yè)?世間人愚癡,都有這麼一個錯誤觀念,你說怎麼得了!我們也以為這個是有本事,他能騙,我還騙不到。這種業(yè)因果報,如果我們稍微冷靜一點,就在我們眼前,我們看到太多了。想想佛菩薩,這是古圣先賢跟我們講的這些話,完全正確,完全相應?!喝舨凰绬?,水火盜賊』,也有災難常常跟著他。
如果沒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這也常有。我們看到許多富貴人家,今天在全世界許多風景好的地方,他置的有產業(yè),建的有別墅,到死了之後,他別墅一天也沒去過,一天也沒住過,這就叫「遺亡器物」,這個事情多了。我在很多年之前在臺北講經,大概應該差不多有三十年了,有一位居士帶我到陽明山,住在一個非常豪華的別墅。是誰的?陳查某的,那棟別墅確實非常豪華,我在那里住了一天。建那麼大的別墅,他沒有時間去住,請兩個人住在里面給他照顧。那兩個人有福報,住那麼好的房子,還要給他錢,請他去住。而他自己,我聽說在他一生當中,在那個別墅只住過一晚上,造業(yè)!這個錢為什麼不拿去做好事?世間苦的人很多,為什麼不去幫助別人做真實功德,干這種傻事。我們曉得這些人,在全世界許許多多地方他都有別墅,他都有產業(yè),這一口氣不來,死了的時候,一樣也帶不走,都是為了自私自利,沒有替社會想,沒有替眾生想,這些事情多了。
『疾病口舌』,「口舌」是遭受別人批評,遭受別人毀謗、侮辱,這個事情太多了。
『以當妄取之值』,你為什麼會有這些障難?是你過去生中,以你的威勢強迫取得別人的財物,你遭受這些果報。
這段文不長,已經給我們顯示果報的廣泛,果報的復雜。我們回頭想想自己,在這一生當中,我們在生活上遭遇的,工作上遭遇的,處事待人接物遭遇的,你去想想種種不如意,都是過去生中造的罪業(yè),這一生當中應該接受果報。決定不可以說,一切造作沒有果報,這是邪知邪見。只有真正明了業(yè)因果報的道理與事實真相,那個人才真正會回心轉意,不再起一個惡念了。為什麼?起一個惡念替自己找麻煩。惡念尚且不起,哪里會有惡念?哪里會有惡行?菩提道上才一帆風順。
諸位要知道,自從開悟這一天起,生生世世才不作惡。成佛之後還遇到這些果報,是沒學佛之前干的,沒有懂得這些道理以前所干的,成佛之後還要受。成佛尚且不免,行菩薩道的時候,那還用得著說嗎?所以菩薩應化在世間,雖然是四相四見破盡了,他過去世的業(yè)因果報,依然現(xiàn)前。這個現(xiàn)前,就是百丈大師所說的「不昧因果」,他知道,他清楚,他知道什麼樣的果報,是過去什麼樣的業(yè)因現(xiàn)在起現(xiàn)行。我們凡夫不知道事實真相,就是怨天尤人,怨天是罪上又造罪,這個罪業(yè)就重了。
人要不覺悟,說實在話,一世不如一世。為什麼?他累積的是罪業(yè),不是功德。只有真正覺悟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積德累功,不再造罪業(yè)了,什麼樣的災難,什麼樣的屈辱,甘心情愿的忍受,就是接受果報,我過去造的不善,我今天接受果報。要不是真正覺悟人,他不肯,他心不平,不平就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而冤冤相報太可怕了,這是一世比一世嚴重,它不會減輕,它會加重的,所以非常非??植?,最後必墮地獄。冤冤相報,兩個人都會墮地獄。
我們非常幸運讀到佛書,明白這個道理與事實真相,從此之後,一定要把這個事情戒除、斷絕。
【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饑。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
注解里面一開端告訴我們,「此節(jié)又申明貪利之害,以世人好利心重,故不憚詞之重而言之復也。太上婆心,反覆叮嚀,至矣盡矣」,這個話說得非常懇切,句句真實。圣賢人的教誨,不怕重復。它跟世間的文學不相同,文學著重在美,避免重復,中國古人要求簡要詳明。佛菩薩是勸化眾生,眾生習氣非常重,決不是幾句話、幾遍就能夠叫他回頭,所以竭盡苦口婆心不厭其煩重復的教誡,我們在佛經里面看到太多了。一部《大般若經》,「無所有」、「不可得」這兩句話,重復了幾千遍,給人最深的印象?!督饎偨洝冯m然不長,只有五千多字,而「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重復了幾十遍。凡是重要的開示,佛菩薩總是不厭其煩,一再重復?!陡袘愤@個文章是中國人做的,重復的地方不多,跟佛的經教不相同,但是重要的講到「殺盜淫妄」的業(yè)因果報,還是重復了幾遍,這個意思我們要深深的去體會。尤其是對現(xiàn)代社會的人,他迷得太久了,社會誘惑的力量太強,如果不是天天反覆叮嚀,在這個社會上不被誘惑,不知墮落,這個人決定是再來人,決定不是凡夫,凡夫肯定做不到。
我聽一些同修們給我講,大陸上有很多很好的年輕法師,有志於經教學習,發(fā)愿弘法利生,他們很難得的有個機會,到香港、到海外來學習,但是沒有隔多久,聽說他還俗了,他退墮了。原因是什麼?禁不起外界名利的誘惑,禁不起五欲六塵的誘惑,這充分顯示出佛法里面所說的,末法時期法弱魔強。什麼法弱?我們對於佛法修養(yǎng)學習的這個力量弱。什麼叫魔強?外面誘惑的力量太大,這是魔強。發(fā)的是好心,禁不起誘惑,古今都不例外。古時候社會人心淳樸,也具有誘惑的力量,沒有這麼強大,稍具道心的人,還能夠把持得住。在那種情況之下,祖師大德建道場、培育人才,還要在深山里面,與都市、與農村隔絕,我們就想像到他們的苦心。住在深山里面,物資的供應極不方便,都需要人工搬運,為的是什麼?我們現(xiàn)在明白了,盡量對初學減少外緣,減少外在的誘惑,讓他們心定下來,一直到真正對於宇宙人生的理事因果明白通達之後,能夠禁得起考驗了,這才讓他下山,肩負起教化眾生的使命。如果沒有這個能力,沒有這個智慧,決定不能夠離開寺院,決定不能夠離開老師,這是道場師友的大恩大德,給我們最殊勝修學的增上緣。
古時候行,現(xiàn)在難了?,F(xiàn)在難在哪里?社會風氣變了,潮流變了,現(xiàn)在全世界都在講求民主自由開放。佛法里講不講民主自由開放?給諸位說,講。到什麼時候講民主自由開放?到明心見性之後。所以華藏世界、極樂世界、一真法界是開放的、是自由的,一絲毫的限制都沒有。但是在十法界、在六道里面教學,不行,這些眾生沒有覺悟;沒有覺悟,那就要認真管教,不聽管教決定不能成就。提倡民主自由開放,現(xiàn)在是風氣,如果我們反對,這是不合潮流。而實際上破壞正法就是這個口號,破壞社會的安定,破壞世界和平。
諸位要是很冷靜的去思惟、去觀察,你才能曉得。人在沒有覺悟的時候,還有自私自利,還有名聞利養(yǎng),還有貪瞋癡慢,世出世間大圣大賢,給你有限度的自由,民主自由開放是給你有限度的。就像學校管理學生一樣,小學生無知,管教就要很嚴格;換句話說,民主自由開放的幅度很小。到念中學,年齡漸長,智慧逐漸開了,民主自由開放再給你放寬一點;到大學,你已經有能力辨別邪正是非,這個開放就更大一點。圣賢人教化眾生,亦復如是。所以到完全開放,這是法身大士,你見思煩惱破了,塵沙無明都破了,才可以。如果在凡夫地就無限制的開放,這個東西障礙我們的修學,決定增長煩惱。它不是增長智慧,讓你的私心,自私自利的心,貪瞋癡慢的心,與日俱增,這是障道。凡是障道的,都是魔害眾生的方法,不是佛救度眾生的方法,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去體會。
圣賢人的教誨跟世間人的文學,完全不相同。佛經在中國翻譯,多少要遷就中國人的愛好,已經將重復的地方減少了不少,簡化了。古德已經想到這一層,依舊還保存一部分的重復,這是不能不保存的,如果完全依照中國的標準,佛法就度不了中國人。所以佛經的體裁,在文學史上稱之為「駢體文」,不是中國正規(guī)的文法,是屬於駢體文,一般講是通俗的、白話的,比中國古文淺顯多了。總而言之,希望別人一看都能夠明了,都能夠得受用,這是譯經大師的智慧,善巧方便。所以《太上感應篇》在末後將「殺盜淫」又特別重復,這是以比喻來說明造作「殺盜淫」有極重的罪業(yè)。
古時候,『脯』是肉乾,『漏』是壞了的、腐爛的,現(xiàn)在人講這里面有細菌,這不能吃?!壶c酒』,這諸位都知道是毒酒。你餓了,你渴了,你以這些東西作飲食,不但你不能得到『暫飽』,『死亦及之』。注解里面說,「人世淫殺兇逆等罪,其事不易為,其人不多見」,這是從前人說的。現(xiàn)在人「淫殺兇逆」之事,這個逆就是違背倫常,現(xiàn)在在這個世間,我們常常聽說,兒女殺父母,兄弟互相殘殺,同學互相殘殺,這個事情很常見。從前是不易為、不易見,現(xiàn)在是很容易看到,我們常常在報紙上看到,你說這個社會怎麼得了?「惟取財一道,千變萬化,不可窮詰」,但是非義取財,古時候也常見。「天下無不用財之日,則天下無不取財之人」,不義為不應該取的,不是你應該得的,總是用種種不正當?shù)氖侄蝸慝@得,他不知道後果災禍之大,他沒有想到。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因果通三世,欠命決定要還命,欠錢決定要還債,逃不了的,何必要欠來世債?這是最不智之舉,最愚蠢之事。
有人告訴我,今天報紙上聽到韓國殺了幾十萬頭牛。殺生是要償命的,這幾十萬頭牛難道沒有報仇的心?牠要來報復,你怎麼能夠承當?佛在經上講,殺生所招致的災難是刀兵劫、戰(zhàn)爭。戰(zhàn)爭怎麼起來的?冤冤相報。怎麼化解?慈悲心去化解。這些牛羊,你所養(yǎng)的家畜牠生病了,都是屬於業(yè)報。牠為什麼會生病?人的貪心導致牠生病。中國古人說得好,「病從口入」,你們喂牛羊的飼料是些什麼?現(xiàn)在是人工化學培養(yǎng),所以牠吃的東西不衛(wèi)生,牠的病是你導致的。你讓牠生病,你不給牠治療,反而把牠都殺掉了,這一口怨氣怎麼出?所以想到這些地方,就知道後果可畏,這些事情不敢做。稍稍明理的人,決定不敢做。遇到這個情形,通情達里的人,決不用這種手段來處理,應當研究改進牠的食物。
朝野上下要修慈悲心,這是佛法里面說的。現(xiàn)在世間人心目當中,佛法是宗教、是迷信,完全不能接受,這就沒有法子了!我們從很小的地方來觀察,我們一般家庭廚房里面都會有些小動物,蒼蠅、螞蟻、蟑螂,這都常常出現(xiàn)的。不懂佛法的用殺蟲劑來對付這些小動物,把牠殺死、消滅,可是還是常常有。學佛的人用的方法不一樣,決定不殺牠們,決定用慈悲心對待牠們,反而過一個時候之後,自然沒有了。牠有靈性,牠會受感動,你對待牠好,牠不會來擾亂你。你對牠不好,輕慢牠,殺害牠,牠是沒有力量來報復;一旦有力量的時候,決定來報仇。
所以「不殺生」要嚴格受持,「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佛家講的四重戒,這四條是根本戒,決定要受持。以持戒的心、持戒的意念,去修十善業(yè)道,這個十善才能夠修得圓滿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蛐钠痨稅骸弘m未為。而兇神已隨之?!?
這兩句話絕對不是勸善的話,決定不是危言聳聽的話,是真實的道理,是實實在在的事實,我們一定要明了、要記住,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盒摹皇侵v念頭,念善,雖然你還沒有做到,你有個善念,你善行還沒有能顯現(xiàn)得出來,可是諸佛菩薩、天地神明已經看到了。一個人通常講練氣功的,他能看氣,在中國也有不少特異功能,他能看到人的光。確確實實不但是人,任何一個物體,它都有氣,它都有光,心善的光好、光明顯、光的色彩好。過去有些特異功能的人告訴我,佛菩薩的光是金色的,金光。黃光、白光,都好。灰色的光,黑色的光,就很不好,那是心胸險惡、邪惡。所以一般他能看到,辨別這個人是善人、是惡人。這些具有特異功能的人,普遍有一個特色,心地清凈。我們也曾經跟他們交談過,「你這個能力會不會失掉」?他說:「會。隨著年齡增長,慢慢就失掉了。社會上事情知道太多,心地被污染了?!顾远喟胗羞@個能力的人,都是年輕人,二十歲左右的,二十歲以前,三十歲以後就很少了。只要他能夠保持著清凈心,這個能力就能保持;一旦被名聞利養(yǎng)、五欲六塵染污,這個能力立刻就喪失。這個道理正確,我們佛法里面講的禪定、三昧,所以你能夠得定,你能得三昧,這個能力是本能。換句話說,一切眾生個個都有的,我們能力為什麼喪失掉了?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妄想分別執(zhí)著把我們的本能喪失掉了,我們要懂這個道理。
現(xiàn)在世間很亂,張德聲的太太在十六年前,一九八四年我在舊金山講經,她在當?shù)亍甘澜缛請蟆辜袅艘粋€方塊送給我,這個方塊是「扶乩」,一般人叫「扶鸞」,里面一則預言,這個扶乩的日期是光緒末年,公元一九0四年,一共有七首詞,講一百年的事情,就是里面的內容講到二00四年,幾乎都相當準確。我有這麼個印象,現(xiàn)在這個局勢很亂,所以我就想我應該有這份東西,我就找,在舊書里找出來了。找出來之後,我讓他們重新打字,把它影印出來,提供諸位做參考。從他這個預言里面來說,這世紀末就是講一九九九年到二00四年這個當中,世間有災難。幾乎現(xiàn)在這個災難不需要人說,我們已經能感覺得出來,整個社會在動亂。動亂的原因在哪里?人心思惡、念惡、行惡,這還得了嗎?佛法講因果,業(yè)因果報這是真理,這決定不是迷信。
印光大師一生當中極力提倡《了凡四訓》,《了凡四訓》這部書是教我們認識因果,深信因果。斷惡修善,善惡的標準,他老人家為我們提出《感應篇匯編》,提出《安士全書》。這三樣東西看起來好像都不是佛法,實在講能救現(xiàn)前的社會,能救眾生的災難,比佛經效果還來得快,還來得顯著。為什麼?佛跟我們講善惡標準是散在許許多多經論里,你要看很多經論,你才懂得。他這個是把這些業(yè)因果報全部集中起來,你讀這一部書,等於讀了幾百部書。尤其是《匯編》的注解,在中國講的「儒、釋、道」所說的善惡標準,全都蒐集在這個地方,這是一部好書。對現(xiàn)代人來說,可惜是文字深了一點,雖然極力的把它簡化、淺化,畢竟還是文言文。所以我們這一次有這麼一個緣分,大家在一起做一次研究討論,研究討論所取的注解,還是極少數(shù)。如果注解完全來講,那要很長的時間。注解很多,我們往往只取一條兩條,重點意思跟大家介紹出來。
這是講我們起心動念,諸佛菩薩跟天地神明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人可以欺騙愚昧的眾生,不能欺騙佛菩薩,不能欺騙神明,你造的善惡業(yè),決定有果報。注解一開頭,「拈出心字,示人以善惡之幾,欲人知謹於源頭處也」,這才是從根本修起。轉惡為善,要懂得從根源處轉,根源是起心動念,從這個地方轉,這是上上乘人,純善之人,必得諸佛護念,龍?zhí)焐粕癖S?。學佛的人也知道要斷惡修善,往往境界現(xiàn)前把持不住,還是去作惡了。這個原因在哪里?第一個是讀經太少,佛法薰修的力量敵不過煩惱習氣,因素在這個地方。所以佛在根本教學當中,教導我們讀誦大乘,天天要讀經,讀經是親近佛菩薩,聽佛菩薩教誨。我們每天讀《感應篇》,這是親近世出世間大圣大賢,這是超越一個宗教。我們今天在新加坡接觸九大宗教,九大宗教都是勸人斷惡修善。所以我們讀《感應篇》,信《感應篇》,依《感應篇》來修正自己的過失,就能夠得到九大宗教的神圣保佑你。我們?yōu)槭颤N不干?
過失當然有,凡夫!天天懺悔。我教同學們,早晨早課讀經提醒自己,記住佛菩薩的教誨,今天一天哪些當做的,哪些不當做的。當做、不當做在起心動念,哪個念頭可以起,哪個念頭不可以起;哪一句話可以說,哪一句話不可以說;哪一樁事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要在這里下功夫,真修!夏蓮居老居士給我們講「真干」!一定要約束自己。晚課懺悔、反省我這一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沒有違背圣人的教誨?有沒有昧著自己的良心,欺騙佛菩薩,欺騙眾神,欺騙眾生?如果要干這樣的事情,果報必在三途。自己前途自己曉得,用不著問人。過去有人問過我,「我會不會墮地獄」?我說你會不會墮地獄,我不知道,你多看看佛經你就曉得了。如果是毀謗三寶、破和合僧,我就勸他,你去讀《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你就知道你會不會墮地獄了,不必問人,問自己比什麼都清楚。
注解里面引用佛經,「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作」,《華嚴經》上講的,大乘經上佛常說十法界依正莊嚴,一切眾生,唯心所現(xiàn),唯識所變,是我們自性里流露出來的。明白這個道理,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是自己,我們?yōu)橐磺斜娚?,就是為自己服務。如果只知道自私自利,把眾生遺忘掉了,那是自己害自己,為自己個人自私自利,這是六道輪回的根。
本來沒這個東西,為什麼會變現(xiàn)出六道輪回?六道輪回我講得很多,是從妄想分別執(zhí)著里頭變現(xiàn)出來的。假如我們沒有執(zhí)著,輪回就沒有了;沒有分別,十法界就沒有了,四圣法界沒有了;妄想沒有了,一真法界四十一個位次沒有了,果報是究竟圓滿佛。所以六道是三樣東西變現(xiàn)出來的:妄想、分別、執(zhí)著。四圣法界我們講:聲聞、緣覺、菩薩、十法界里面的佛,是妄想分別變現(xiàn)的,他沒有執(zhí)著。一真法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四十一個位次是妄想變的,他們沒有分別,沒有執(zhí)著。這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
佛教導我們終極的目標是教我們證得究竟佛果,究竟佛果之證得,最重要的是個「認知」,觀念轉變過來。認知什麼是事實真相,真實的認知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你有這個認知,你的慈悲心才真正發(fā)出來,大慈大悲,對一切眾生無條件的尊重,無條件的愛護,無條件的協(xié)助,自自然然能夠舍己為人,這里面有個大道理在。凡夫迷,迷在哪里?不了解事實真相,嚴重的執(zhí)著自私自利,這壞了!自私自利執(zhí)著到嚴重的程度,就決定是地獄;能夠稍微放寬一點,從地獄出來了,在餓鬼道、畜生道,理跟事我們一定要懂。這里引用得好,又說「能隨緣染凈,遍造十法界」,說明十法界怎麼來的?十法界是隨染凈緣而造的。所謂染緣,染是執(zhí)著,是見思煩惱。見思煩惱第一個是「身見」,執(zhí)著身是我,我們一定要舍棄,再也不干這個傻事情了。
再過兩天,上海那邊有個團要來,我們幾乎是每一個星期從外面都有團來。他們打電話問我,想帶一點東西給我,我說我什麼都不要了,如果你們想帶,我們這邊同學很多,帶一點東西供養(yǎng)同學們,我什麼都不要了,萬緣放下,身心世界、世出世法統(tǒng)統(tǒng)放下。只要有一樁放不下,就受累贅,你往生沒有把握;統(tǒng)統(tǒng)放下了,往生有把握,隨時可以走,隨處可以走。你說多自在!這個我們一生沒空過,其他全是假的。
人與人之間,人與一切眾生之間,就是一個「緣」字,為什麼不與眾生結善緣?為什麼跟眾生結惡緣?所以順境逆境、善人惡人,決定不放在心上,你心就清凈了。善人,我們尊敬、贊嘆;惡人,我們尊敬,不贊嘆。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的「禮敬諸佛」,里面不分善惡,統(tǒng)統(tǒng)要禮敬,決定要尊重。但是贊嘆,「贊嘆如來」,如來是什麼?善的,與性德相應的言行,我們贊嘆;與性德不相應的不贊嘆,就這麼一點點差別。供養(yǎng),惡人我們也要供養(yǎng)他,不能不供養(yǎng),平等供養(yǎng)。他有苦難,我們還是盡心盡力幫助他,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zhí)著,一律平等對待,你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
這里講得好,作佛、作眾生,作天堂、作地獄,都是一念之間。一念善,人作佛、作天堂;一念惡,作地獄,所以十法界的升沈都在一念之間。這里面他又引用憨山大師一句話,「念從起處須看破,事未至時莫妄生」,這兩句話說得好,所以真正用功在這里?!笎耗钇饡r,一刀斷絕,則業(yè)根當下消除,妄念何處安著,超凡入圣之幾,全在於此」,這幾句話我們要記住。真正修行人在我們眼前有榜樣,只要我們眼根清凈,你就能看見。新加坡大眾曉得許哲居士,她的錄像我們做成了光碟,諸位同修回去,每個人都帶一片回去。
長春那一邊?;鄯◣熚已埶齺砹?,她現(xiàn)在正在辦手續(xù),我請她到這邊念佛堂給大家做個榜樣。她念佛已經四百多天沒有睡覺,完全依照夏蓮居老居士《無量壽經》會集本修學,我們看她的行持,最低限度她得「念佛三昧」。她今年六十五歲,給我打電話,我聽她的聲音像三、四十歲的人一樣,那邊同修告訴我,她的身體輕飄飄的。她所修的念佛法門,就是《華嚴經》吉祥云比丘所傳「佛立三昧」的法門,她是繞佛經行,沒有坐下來,沒有躺下來,四百多天了,一天吃一餐,身心清凈,一個妄想都沒有。
我讓她到這兒來給大家看看,念佛的見證,她能做得到,任何一個人都能做到。你做不到的原因是什麼?妄念太多,妄念叫身體沈重,妄念沒有了,身體是輕的,要真干!不要自欺欺人,這個最重要了。
【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全文總結前面一小段「推本念初」,接著教我們「改過遷善」。改過遷善的道理,都是前面所說的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唯心所現(xiàn),唯識所變,這是原理,這是事實的真相。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吉兇禍福,都在一念之間,心變法界,心轉法界,這個道理總要明了。於是我們才真正體會到,真正的觀察到,諸佛菩薩、大圣大賢他們的一片悲心,看到蕓蕓眾生迷惑顛倒。他迷在哪里?不了解事實真相,這是迷。顛倒在哪里?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事實真相完全相違背,這是顛倒,造成災難,造成苦報。在事實真相里面來說,不但沒有六道輪回,四圣法界也沒有,心性所現(xiàn)的唯有一真法界,這個我們總要曉得。不學佛的時候不知道,學佛總算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唯有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從哪里變現(xiàn)的?一心變現(xiàn)的,境界都是心現(xiàn)識變的,所以一心就現(xiàn)一真法界。
念佛這個法門何以殊勝?到底殊勝在哪里?它的殊勝處是直截了當,教你修一心不亂。我們念佛目的何在?目的要念到一心不亂,念到一心不亂就現(xiàn)一真法界,十法界就變成一真法界了,就這麼回事情。修學其他法門,到最後還是入這個境界,但是一切法門沒有這個法門直截了當。佛在大乘經論里跟我們講得很多很多,我們的心想什麼就變什麼,念什麼就現(xiàn)什麼?,F(xiàn)在這些眾生心里想什麼?想「財色名食睡」,想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是欲望,想這個東西變欲界,從這五種、五大類里面起貪瞋癡慢。貪瞋癡慢變什麼?貪心變餓鬼,瞋恚變地獄,愚癡變畜生。六道三途從哪里來的?從心想生,從識變現(xiàn)出來的,自己作自己受,與別人不相關,你心想天堂就現(xiàn)天堂,想菩薩就現(xiàn)菩薩,想佛就現(xiàn)佛。所以凈宗法門教我們什麼都不要想,天天想佛,想佛就變佛,想佛就變極樂世界,就這麼回事情。這從原理上說。
今天念這一段,重要!『其有曾行惡事』,我想我們每個人都如此,每個人過去今生都曾經做了許許多多的惡事。為什麼會做惡事?沒人教,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不了解這些道理,所以才作惡。造作惡事,你要能夠悔改。圣人告訴我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有過不怕,貴在能改。我們在《觀無量壽佛經》里面,讀到阿闍世王造五逆十惡罪,我們所造的罪業(yè)要跟他相比,我們很輕,他造得重,他的果報在阿鼻地獄??墒沁@個人過去生中善根深厚,他在臨命終時後悔,以真誠心懺悔,念佛求生凈土,他往生了。釋迦牟尼佛把這一樁事情告訴我們,這就是《大藏經》里面的《阿闍世王經》。佛告訴我們,他不但往生,他是上品中生,真正出乎我們意料。這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造極重罪業(yè)都能往生,問題是你真的要改,從內心里改過,知道自己錯了,往後永遠不犯這個過錯。
毀謗三寶,這個過失也在阿鼻地獄。歷代祖師大德沒有學佛的時候,都造這種罪業(yè);學佛之後,懺悔!天親菩薩早期學小乘,毀謗大乘,以後接受他哥哥的教誨,知道自己錯了,他在佛面前發(fā)誓割舌頭懺悔。他的哥哥就告訴他:「你過去用舌根毀謗大乘,你現(xiàn)在為什麼不用舌根去贊嘆大乘?為什麼把舌頭割掉?」他這一省悟過來,從今以後贊嘆大乘,這是改過遷善的好榜樣。假如我們過去曾經做過謗佛謗法謗僧的罪業(yè),我們今天反過來,贊佛贊法贊僧,這就對了!這就是天親菩薩給我們示現(xiàn)的模范、榜樣?;仡^,要以行為回頭,心行都回頭,這才能消業(yè)障。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兩句話現(xiàn)在已經變成佛家的口頭禪,誰都會說;「自凈其意,是諸佛教」,誰都會講。不但現(xiàn)在人會講,古時候人也會講。在古代唐朝時候,白居易遇見鳥窠和尚,這個法師為什麼叫鳥窠?他在樹上搭個小篷,住在樹上像鳥窩一樣。你就曉得他生活多簡單,萬緣放下,是個老修行人。白居易遇到他了,那個時候他是杭州太守,太守就像現(xiàn)在市長一樣,遇到鳥窠和尚,向他請教什麼是佛教大意?鳥窠和尚就說這四句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白居易聽了笑笑,這個話三歲小孩都會說。鳥窠和尚回答一句話,「三歲小孩雖然能說得,八十老翁還做不到」。白居易聽了之後,想想很有道理,要做到。怎樣才能做到?這個事情非常非常重要,關系我們前途,關系我們來生,來生是果報,今生是花報。換句話說,不但關系來生,也關系我們現(xiàn)前,現(xiàn)前可以趨吉避兇。
世尊慈悲到極處,在《十善業(yè)道經》里面,有一段非常重要的開示,針對我們現(xiàn)在人怎樣斷惡修善。佛說菩薩有一個方法,可以永斷惡道苦,這不但是三惡道,六道都苦,菩薩有一法能離一切惡道苦。在佛菩薩眼光里面,十法界都是惡道,所以這個惡道不是指三途、三善道,連聲聞、緣覺、菩薩、十法界里面的佛道,都是惡道。為什麼?沒有明心見性,沒有契入一真法界,只有一真法界是正道、是善道,十法界都是惡道。
佛講菩薩有一法,這個菩薩是法身大士,一真法界的菩薩。這個法是什麼法?他教我們「日夜」,日夜就是不能間斷,「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夾雜」,這一句話重要。我們晝夜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常常想到善法。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你一天到晚所接觸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常常念他們的善,不要念他們的惡。念他們的惡,把他們的惡變成自己的惡了,你說這個人多愚癡!每一個人的心都是至善的,跟佛沒有差別。
現(xiàn)在我們懂得了,佛與法身菩薩他們心里所裝的全是善法,一絲毫的惡法都沒有。凡夫錯了,錯在哪里?心里面全裝惡法,不去裝善法,眼睛看,專門看別人的壞處,專門記別人的惡行,口里專門說是非。你天天是心惡、念惡、行惡,你怎麼會不墮惡道?菩薩何以能夠離一切惡道苦,十法界他都超越了?他就是憑心里絕不容納絲毫惡法,這個方法好。你能做到這一點,佛就說了,你常得親近諸佛如來、菩薩、圣賢,你跟他們做朋友,入了他們的俱樂部。
我們?yōu)槭颤N不把念頭轉過來?這比什麼都重要!別人造惡與我不相干。別人有善,我們記取、學習、效法;別人有惡,絕不放在心上,絕不放在口上,這是積德累功,要從這個地方做起。惡人也有善行,贊嘆善的,決不提惡的;不但口里不提,心里根本沒有。能不能做到?有人說很難做到,我看了之後,印象就很深。那個印象為什麼深?你把它裝到里面去了,所以你才有印象。你要不把它裝到心里面去,哪來的印象?
我們新加坡這一邊有位許哲居士,今年一百零一歲,她是一百零一歲的年輕人,一生沒生過病,一生活得非??鞓贰R惶斐砸徊?,這一餐只吃生菜,油鹽醬醋調味的,她一律都不吃,完全吃生菜,回歸大自然。我們錄的有錄像帶,做成光碟,你們大家每個人都帶一片回去。人家一百零一歲,只掉一個牙齒,身體完全沒有毛病,耳目聰明,看報紙不要戴眼鏡,反應跟年輕人完全一樣。人家怎麼修的?佛在經上講這些話,她沒有念過,她沒有聽過,但是她做到了。她唯一的一個好處,就是專門記別人的好處,絕不記別人的惡事。李木源居士問她,那你看到這些惡人惡事,你怎麼看法?她舉個比喻,我看到惡人惡事,就像在馬路上看到來來去去的人一樣,這個比喻得好。你們到馬路上來來往往那些人,回來之後問你,你記得嗎?記不得。為什麼記不得?你沒有把他放在心里。由此可知,我們是可以不把他放在心上。你偏偏要放在心上,那有什麼辦法!
我們從馬路上走過,好多人走來走去,也聽到他們在那兒說話,要問你他說什麼?明明聽見,但是你不知道。這是為什麼?沒有注意。注意是什麼?你心里把意思注到里面去了,裝到里面去了,叫注意。沒有注意是什麼?沒裝進去,雖然見了,雖然聽了,不知道。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我們每天都做。如果能保持對一切人事物都這樣作法,你的心多清凈!你多自在!你多快樂!為什麼要記別人的過失?為什麼要記這一些不善?佛菩薩這個法子好極了。
善惡的標準是什麼?佛說「十善業(yè)道」。身:殺、盜、淫,這是惡,決定不走心,決定不放在心上。口:你聽人家的妄語;惡口、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綺語是花言巧語。意:貪、瞋、癡。這是十惡,佛講的這個標準。十惡決定不許可有一分一毫夾雜在你心里,心里面完全充滿了十善,這樣修學就能成無上道,就能成佛。
我們看許多畫的佛像,佛像頭部畫個圓光,光頂上寫三個字,這三個字有用中文寫的,也有用梵文寫的,還有用西藏文寫的,都一樣,「唵、阿、吽」。這三個字是什麼意思?十善業(yè)道的圓滿?!竼啞故巧順I(yè),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阿」是口業(yè),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吽」是意業(yè),不貪、不瞋、不癡。這十條做圓滿,就成佛了。所以佛講法身菩薩這一法是正確的,我們在佛像圓光上看到,這個方法是修行的根本,從這里開始,也到這里圓滿。
『久久,必獲吉慶』,只要能夠斷惡修善,斷十惡,修十善,你一定獲得吉慶,諸佛護念,龍?zhí)焐粕癖S幽?,『轉禍為?!弧OM覀兺瑢W們要好好的記住,認真的修學。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兇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前面這一段「改過遷善」,這一段很要緊。注解里面說得很多,很重要,這個里面也引用了《了凡四訓》跟古大德講的懺罪的一些方法,很值得我們參考,值得我們學習。今天我們講到總結,『故』這個字是總結全文?!杭恕?,這是吉兇禍福,也就是我們常講的善人。講善人還不太恰當,講福人,很有福報的人。這個「吉」跟「福報」非常貼切,很有福報的人。有福之人,他一定具備這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是語善,言語善,善的標準就是佛給我們講的十善業(yè)道。此地注解也注得非常好,語善他講「如非禮勿言,樂道人善,開發(fā)人之善心是也」,這三句講得好。換句話說,不應該說的話決定不說,非禮勿言,喜歡稱贊別人,喜歡說別人的善事,決定沒有嫉妒,沒有隱瞞。喜歡說別人的善事,喜歡開發(fā)別人的善心,這就是常常能夠教誨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斷惡修善,勸導一切眾生明了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非常重要,這是「語善」。
太上在前面一再教導我們積德累功,積德累功最重要的就是語善。實在講許許多多人心地也不錯,做人也很好,就是言語不謹慎,所有的功德都從言語上漏掉了,你說這多可惜!所以《無量壽經》上佛教給我們「善護三業(yè)」,把口業(yè)擺在第一,這不能說沒有道理。太上也把「語善」擺在第一,跟《無量壽經》上不謀而合?!稛o量壽經》佛教導我們,「善護口業(yè),不譏他過」,我們在前面說過了,不但不能說,決定不能把別人的惡放在自己心上。把別人的惡要放在自己心上,我們的心就壞了,這很冤枉的事情。我們心原本是善的,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現(xiàn)在我們的心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決不可以怪別人,怨天尤人這個罪過太大了。怪自己不好,為什麼把其他人這些不善的事情,要把它放在自己心上,沒有人叫你放,是你自己放在心上,把自己純善的心變成不善。
心不善,語怎麼會善?所以根是心。世出世間大圣大賢教我們修行,所謂「從根本修」。根本是什麼?根本是心,人心跟佛心是一個心。佛的心,我們在經論里面讀到「不容分毫不善夾雜」,這是佛心。凡夫的心,不善的多,善的少,所以才變成六道,所以才變成三途,三途六道就是這麼來的。我們從今天起明白這個道理,自己心中的不善,要趕快把它舍棄掉,把它消除掉,放下。我們要像佛一樣,容納虛空法界一切善法,這個人就成佛了,轉凡成圣。
善不善的標準,佛給我們列的十條:十善業(yè)道?!陡袘犯T位共同在一起學習圓滿之後,我們接著再學習《十善業(yè)道經》。佛給我們訂的標準,可是那個標準也有個根,如果你不知道那個根,這個十善怎麼修,也不過是人天福報而已,修不圓滿。根還是一個念頭,凡夫的念頭是自私自利,用自私自利去斷十惡、修十善,決定不圓滿;也得果報,果報是人天福報,這個要知道。
在中國歷史上福報最大的,這幾千年來福報最大的是乾隆皇帝,在中國歷史上講福報沒有人能超過他。做了六十年皇帝,還做四年太上皇,真的是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中國歷史上找不到第二個人,也長壽。所以他自己稱為「十全老人」,真的,十全是五代同堂,哪個人有這麼大的福報?諸位要曉得,這個福報是自私自利沒有舍棄,修的十善業(yè)能得這麼大的福報。可是要曉得出不了三界,不能夠脫離輪回,你這個福享完之後,你一生還有造作罪業(yè),這個罪報還會現(xiàn)前,於是六道輪回就這麼形成的。
學佛之後,把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搞清楚,我們不再干這個傻事情了,把自私自利的念頭轉過來,一切為正法久住。為什麼?只有正法才能夠覺悟眾生心,能令一切眾生破迷開悟,轉凡成圣,這個功德不可思議。佛與大菩薩會不會去做乾隆皇帝?不會。為什麼?那是享福,不能成就殊勝功德。殊勝功德是什麼?教化眾生。所以佛菩薩一定是以老師的這個身分出現(xiàn)在世間,我們尊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我們的根本老師。他絕對不會搞政治,也絕對不會搞工商業(yè),不會搞這個,全心全力救度一切苦難眾生。
前面跟諸位說過了,十法界的眾生都是苦難眾生,為什麼?沒有見性,智慧沒有圓滿,不免造作罪業(yè)。四圣法界的算是不錯了,相似佛位了,依舊有退轉,大幅度的退轉,所以在法身菩薩看他們是「可憐憫者」。一切苦難眾生是指十法界,只要你智慧不開,這個智慧是佛家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真智慧;沒有明心見性,那智慧不是真的。六道里面,在佛法講得很清楚叫「世智辯聰」,根本不承認他是智慧。四圣法界有智慧而不圓滿,因為他無明沒破,分別沒有斷盡,只是執(zhí)著斷掉了。由此可知,執(zhí)著要不斷,哪來的智慧?執(zhí)著什麼?我。無私無我,你的智慧才開,只要有私有我,你的智慧就不開。
所以智慧開不開,也不是別人的事情,跟老師不相干。你就是遇到釋迦牟尼佛,遇到阿彌陀佛,你自私自利的心不放下,你還是開不了智慧。不是說遇到佛我就會開智慧,沒這回事情!如果把自私自利放棄了,完全沒有了,你遇到一個下根的人給你說法,你也會開悟,這個例子古今中外很多,學生的成就超過老師。憑什麼超過老師?憑放得下。老師所放下的沒有學生多,學生比老師放下得更多,學生就超過了。徹底放下,究竟放下,這個人就成佛了。
世間人,我們看到許許多多人生病。今天早晨上海那邊還給我打過電話,有個同修也是生病,身心都不安,問我怎麼辦?為什麼不把病放下,放下就沒有了。你要把病放在心上,那你有的受了。他得的是癌癥,我就告訴他李木源十年前得的癌癥,你們去問他,他把他那個X光片給你們看看,三十多張,癌細胞擴散到全身每個器官,醫(yī)生跟他講他的壽命只有三個月,他也不去治療,也不去吃藥,念佛,等死。到居士林來作義工,活一天做一天,認真努力。做上半年也沒事情,再去檢查沒有了,新加坡醫(yī)學史上是奇蹟,現(xiàn)在又活了十幾年,精神體力哪一個人都比不上他,我叫他作「不休息菩薩」。前天從中國回來,一回來之後馬上就開會,一點休息的時間都沒有。他告訴我晚上睡眠時間,大概只有兩小時,全心全力為佛法、為眾生,沒有為自己,把自己忘掉了,所以病就沒有了。
有我,你就有業(yè)障,你就有業(yè)報;無我,無我報就沒有了,業(yè)也沒有了,報也沒有了。人要做到無我,什麼事情都解決了,這個身體留在世間,為眾生造福,為眾生服務。事情做成功了,眾生有福,自己不居功;事情做不成功,眾生沒有福,自己也沒有過失,自己永遠沒有得失,沒有得失多快樂。事情做成功了,我的功勞多大。那好了,你有「我」,有我你就有業(yè)報,無我就不受業(yè)報,業(yè)報就沒有了,這是佛教給我們的。
『視善』,佛在《十善業(yè)道經》里面教我們,菩薩轉惡為善的方法,非常強調「晝夜常念思惟觀察」,這個「視善」就是觀察,觀察一切善法,不要去看不善法。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里面告訴我們,「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不見世間過」是視善。世間人有沒有過失?沒有,一切人事物里都沒有過失。
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里面也說得很多,他說:「境緣無好丑」,境是物質環(huán)境,緣是人事環(huán)境,我們講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境緣」兩個字都包括了,這里面沒有善惡,沒有好壞,確實是清凈的、是平等的。「好丑起於心」,好丑、善惡從哪兒來的?是我們自己的心動了,我們以為他好、以為他丑,實際上不是這樣的。所以要是放下妄想分別執(zhí)著,這個世界是美好的,這個世界是一真法界,這個世界是極樂世界。
原本是一真法界,原本是極樂世界,搞成這個樣子,都是自己妄想分別執(zhí)著在作祟。我們這個身體原本是金剛不壞身,為什麼搞成這個樣子?就是心里面完全裝的貪瞋癡慢、五欲六塵、是非人我,所以才搞成這個樣子。過去人沒有人教,那情有可原,自己無知,現(xiàn)在佛給我們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我們聽懂了,相信了,就應當放下萬緣,放下妄想分別執(zhí)著,恢復一真法界的生活,你說這個多美滿!這個多自在!多幸福!此地視善就是佛教導我們觀察一切善法,決不要去觀察一切惡法,從根本上回頭。
『行善』是行為,我們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都在這個「行」字上面。一天你能行三善,『三年』這是講積功累德,『天必降之?!唬幸磺械臑牡溇拖?。
佛家常講消業(yè)障,業(yè)障真的消了,福德現(xiàn)前,智慧現(xiàn)前,我們應當要學習。
? ?? ?總結吉兇禍福是我們自己造的,決定沒有鬼神主宰,也決定不是上帝天帝所主宰,更與諸佛菩薩沒有關系,完全在自己的造作?!喝辍挥幸磺眨磺账斓臉I(yè)累積下來,就形成顯著的果報。一千日果報都這麼明顯了,一千年還得了嗎?所以我們看到許多外國的宗教,都講世界末日,世界末日是怎麼形成的?一千年的總結,這個很可怕,尤其到世紀末,這個現(xiàn)象非常不好。一切眾生,不但是我們自己,六道里面的眾生,無量劫來我們累積的習氣,確確實實是惡多善少。如果說是善多惡少,我們就不會到人間來了,最低限度你都在天上,或者是在四圣法界,這是必然之理。凡是在人道以下的,決定是惡多善少。正因為這麼一個事實,所以古圣先賢、諸佛菩薩大慈大悲應化在世間教導我們,這些大圣大賢都是以老師的身分出現(xiàn)在世間,從事於教學的工作,但是我們都知道老師教得再好,也不可以違背國家的教育政策,所以國家護法功德就大了。
我們稱中國古代的君王,提起來都稱作古圣先王,稱帝王都稱圣人。圣人是什麼意思?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一切理事因果,他懂得,他明白,這種人稱「圣」。所以他們制定的教育政策,可以跟諸佛菩薩完全配合,我們講「弘護」。佛菩薩、這些圣賢人弘法,帝王護法,護法比弘法還要重要。如果沒有這些護法的人,佛菩薩再有智慧、再有能力,不能發(fā)揮,影響力不大,他能教幾個人?影響社會,影響國家,影響世界,一定要圣賢的領導人來護持正法。在中國古代的君王,沒有一個不重視教育,沒有一個不護持教學,正式列入國家政策的是漢武帝,漢武帝將孔孟的學說,訂為國家教育政策,教育的方針。這個政策定下來之後,一直到清朝末年,幾乎兩千年當中,歷代的君王都遵守。雖然有改朝換代,這個教育政策永遠沒有變更,所以儒家孔孟學說變成中國教學的主流。
漢明帝時候佛教傳到中國,由於佛教的教學跟孔孟教學是立在同一個基礎上,就是孝道,所以傳到中國來之後,就被中國朝野普遍歡迎,帝王親自主持佛陀教育,於是孔孟教學跟佛陀的教學,在中國同時并行。佛教教學的效果超過了儒家,原因在哪里?儒家的教育是隸在宰相下面的一個部,叫教育部,歸宰相管,佛教教育歸帝王親自來掌管。中國人尊敬皇帝,總比尊敬宰相要殊勝得多,所以皇帝自己親自主持推行的,這個效果超過了儒家教學。在中國諺語常講「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這是帝王護法。儒跟佛教人什麼?都是教人明了人與人的關系,懂得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吉、什麼是兇,教你有智慧有能力,辨別真妄、辨別邪正、辨別善惡、辨別是非利害,教我們這個。
今天我們讀的《感應篇》是道教的,「儒、釋、道」三家的教學,奠定中國文化的根基。《感應篇》所說的字字句句都是吉兇禍福的標準,我們今天念到這個地方做總結了。這個地方所說的善與惡,就是前文所說的,文字不算太多,只有一千七百多字,容易受持,要把它念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想一想與《感應篇》所講的善惡標準,相應不相應?如果是惡的,就不可以想,不可以說,不可以做;如果是善的,就應當去想,應當去說,應當去做。
現(xiàn)在世界亂了,滿清推翻之後,民國成立,非常不幸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教學的政策也給推翻了,學習西方人的民主自由開放。民主自由開放是什麼?大家可以胡思亂想,可以胡說八道,可以胡作妄為,這就是民主自由開放。那就是今天我們念的「語惡、視惡、行惡」,不止三年,滿清推翻到現(xiàn)在也快到一百年了,要算總帳了。我這個年齡,在童年的時候,還沾到一點邊,還有老人給我們講孝悌忠信,還講幾句五倫八德,可是抗戰(zhàn)以後沒人講了??箲?zhàn)以前還有些老先生講這些話,我們那時候念小學、念中學,老師還常常講,我們還聽到一些,現(xiàn)在學校聽不到了,家庭沒有了,徹底的毀滅了。所以許多宗教家講世界末日,這就是世界末日的徵兆,能避免嗎?有大禍臨頭。這個大禍從哪里來的?就是我們這些人「語惡、視惡、行惡」,就從這些來的。大災難能不能避免,古人也說得好,完全看我們人心的轉變。如果人心能夠轉惡為善,這個災難可以化解;如果繼續(xù)不斷去造惡,這個災難不能避免。
印光大師,這是傳說里面都講他老人家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大勢至菩薩最有智慧。諸位提起菩薩,都知道文殊菩薩表智慧,而不知道大勢至代表的是絕頂聰明智慧。怎麼知道?他老人家提倡的「一門深入,專修專弘」。一門,選擇的是哪一門?念佛法門。他教人的「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絕頂聰明智慧,簡單明了,單刀直入,求取成佛之道,這稱為大勢至。諸位要記住,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里,贊嘆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佛中之王」的左右手,還能比別人差嗎?那還能稱「佛中之王」嗎?於是我們就能體會到,觀音勢至在一切諸菩薩之上。佛是佛中之王,他們兩位是菩薩中之王,這我們可以想像得到的,文殊、普賢不能比,文殊、普賢在華嚴會上,我們看到求愿往生極樂世界。這兩位大士是阿彌陀佛教化眾生的助手,西方極樂世界的老師,文殊、普賢到那里去還是學生。必須了解這些事實真相,我們對佛菩薩那個尊敬心才能生得起來,敬仰之心、學習的心才發(fā)得出來,才知道他們的教誨重要。二菩薩教的東西非常簡單,愈是簡單,愈是不可思議,愈是深奧,能夠普度法界一切眾生。
所以總結的這兩句,苦口婆心,慈悲到了極處。末後,『胡不勉而行之』,「胡」是為什麼,為什麼我們不勉勵自己努力去修行,斷惡修善,得好處、得利益是自己,不是別人。我們斷惡修善是不是太上他得利益?不是。是不是佛菩薩得好處?也不是。與哪個人都不相干,自己得好處。這些大圣大賢、諸佛菩薩教化眾生,對於一切眾生毫無所求,這才叫圣人。
我們自己要常常讀誦《感應篇》,我們有印《感應篇》簡單的注解小冊子,大家可以方便隨身攜帶。我過去在臺灣,勉勵我們同學每天晚上要把《感應篇》念一遍作為晚課,就是晚課要附加《感應篇》,念這個認真反省檢點,我們這一天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善法相應不相應?如果與善法相應,我們的善要保持,不要失掉;如果與惡法相應,一定要改過自新、要懺悔,這叫真修行。修行決定不是把經文念一遍,念給佛菩薩聽,那叫騙人,那個不是真修行。真修行是對佛菩薩的教誨,真的懂了,相信了,依教奉行,這才是真正修行,才能真正得利益,這個利益就是『天必降之?!唬约河谐浞值男判?。
今天諸位有很多新來的同修,新加坡這邊有一位居士,一百零一歲的年輕人,一百零一歲很年輕,不老!我們有個錄像帶會送給你們,你們都帶回去看看,為什麼人家一百零一歲還這麼年輕?她的身體體力,耳目聰明,反應敏捷,就跟三、四十歲的人一樣。一百歲沒有生過病,什麼原因?語善、視善、行善,她做到了。她充滿了信心,老天爺保佑,她常常講老天爺保佑她,無憂無慮,無牽無掛,每天還替窮苦的人服務,天天到外頭奔波。就是做到了,沒有別的,她能做得到,每個人都能做到。她的本事是一生不見別人的過失,這是她的本事,她只看到別人的好處,她不看別人的過失,心地純善。與別人相處,遇到障礙,她總是回來想自己不好,「我自己做得不好,為什麼叫別人不歡喜」,從來沒有說別人不好,這就是她一百零一歲還能保持三、四十歲的身體,原因就在此地。
古人常講:「憂能使人老」,一個人妄想分別執(zhí)著,心里面專記一切眾生的不善,這種人很快就衰老。心善、念善、行善,永遠不老。我常講不但不老,他不病,這都是事實。後面怎麼樣?不死,人家死了到什麼地方去,清清楚楚。死了他不念佛到極樂世界,他生天。
有同學問我,像許哲這樣的人,她生天生到哪一層天?我跟大家講,最低限度她生兜率天。我怎麼知道她生兜率天?知足,兜率天叫知足天。她樣樣知足,一絲毫貪求都沒有,只知道為社會、為老人、病人、苦難的人服務,她沒有第二個念頭,這種人生天決定生兜率天,知足天。我們從她一生行誼上來觀察、來判斷,欲界六層天她到哪一層,比四王天、忉利天高多了。她到一百零一歲才皈依三寶,才學佛,她在居士林皈依的,天天念阿彌陀佛,她要求生極樂世界。這種人念佛求生極樂世界,肯定上品上生。這是我們的模范,我們的典型,所以應當要勉勵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