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傷寒九十論
<篇名>傷寒九十論
書名:傷寒九十論
作者:許叔微述
朝代:宋
年份:公元960-1279年
<目錄>
<篇名>辯桂枝湯用芍藥證(一)
屬性:馬亨道。庚戌春病。發(fā)熱。頭疼。鼻鳴。惡心。自汗。惡風。宛然桂枝證也。時賊馬破儀真
三日矣。市無芍藥。自指圃園。采芍藥以利劑。一醫(yī)曰。此赤芍藥耳。安可用也。予曰。此正當
用。再啜而微汗解。
論曰。仲景桂枝加減法。十有九證。但云芍藥。圣惠方。皆稱赤芍藥。孫尚藥方。皆曰白芍
藥。圣惠方。太宗朝。翰林王懷隱編集。孫兆為國朝醫(yī)師。不應如此背戾。然赤者利。白者補。
予嘗以此難名醫(yī)。皆愕然失措。謹案。神農本草。稱。芍藥主邪氣腹痛。利小便。通順血脈。利
膀胱大小腸。時行寒熱。則全是赤芍藥也。又桂枝第九證云。微寒者去赤芍藥。蓋懼芍藥之寒也。
惟芍藥甘草湯一證云。白芍藥。謂其兩脛拘急血寒也。故用白芍藥以補。非此時也。素問云。澀
者陽氣有余也。陽氣有余。為身熱無汗。陰氣有余。為多汗身寒。傷寒、脈澀、身熱無汗。蓋邪
中陰氣。故陽有余。非麻黃不能發(fā)散。中風、脈滑、多汗、身寒。蓋邪中陽。故陰有余。非赤
芍藥不能刮其陰邪。然則桂枝用芍藥赤者明矣。當參百證歌。
<目錄>
<篇名>桂枝加附子湯證(二)
屬性:有一李姓士人。得太陽。因汗后汗不止。惡風。小便澀。足攣曲而不伸。予診其脈。浮而大。
浮為風。大為虛。此證。桂枝湯第七證也。仲景云。太陽病。發(fā)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
屈伸者。桂枝加附子。三投而汗止。再投以芍藥甘草。而足得伸。數(shù)日愈。
論曰。仲景第十六證云。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shù)。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
湯以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煩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湯。若厥愈。足溫者。更
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蓋第七證。則為發(fā)汗。
漏不止。小便難。第十六證。則為自汗。小便數(shù)。故仲景于證候。紛紛。小變異。便變法以治之。
故于湯不可不謹。
<目錄>
<篇名>桂枝加濃樸杏子湯證(三)
屬性:戊申正月。有一武弁在儀真。為張遇所虜。日夕置于舟 板下。不勝 伏。后數(shù)日得脫。因
飽食。解衣捫虱以自快。次日遂作傷寒。醫(yī)者以因飽食傷。而下之。一醫(yī)以解衣中邪。而汗之。
雜治數(shù)日。漸覺昏困。上喘。息高。醫(yī)者愴惶罔知所指。予診之曰。太陽病。下之。表未解。微
喘者。桂枝加濃樸杏子湯。此仲景法也。醫(yī)者爭曰。某平生不曾用桂枝。況此藥熱。安可愈喘。
予曰非汝所知也。一投而喘定。再投而 汗出。至晚。身涼而脈已和矣。醫(yī)者曰。予不知仲景
之法。其神如此。豈誑惑后世也哉。人自寡學。無以發(fā)明耳。
<目錄>
<篇名>麻黃湯證(四)
屬性:鄉(xiāng)人邱忠臣。寓毗陵薦福寺。病傷寒。予為診視。其發(fā)熱。頭疼。煩渴。脈雖浮數(shù)無力。自
尺以下不至。予曰雖麻黃證。而尺遲弱。仲景云。尺中遲者。營氣不足。血氣微少。未可發(fā)汗。
予于建中湯。加當歸黃 。令飲之。翌日病者不耐。其家曉夜督發(fā)汗藥。其言至不遜。予以鄉(xiāng)人隱忍之。但以建中調理
而已。及六七日。尺脈方應。遂投以麻黃湯。啜第二服??裱詿┰昵覑?。須臾稍定。已中汗矣。五日愈。
論曰。仲景雖云不避晨夜。即宜便治。醫(yī)者亦須顧其表里虛實。待其時日。若不循次第。雖
臨時得安。虧損五臟。以促壽限。何足尚哉。昔范云為陳霸先屬。霸先有九錫之命。期在旦夕矣。
云偶感寒疾??植患霸ナ⑹隆U埿煳牟\視之。懇曰。便可得愈乎。文伯曰。便瘥甚易。但恐二
年后不復起爾。云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況二年乎。文伯以火燒地。布桃柏葉。設席置其臥上。
頃刻汗解。以溫粉撲之。翌日愈。甚喜。文伯曰。不足喜也。后二年果卒矣。夫取汗先期。尚促
壽限。況罔顧表里。不待時日。便欲速愈乎。每見病家不耐三四日。晝夜促汗。醫(yī)者顧利。恐別
更醫(yī)。隨情順意。鮮不致斃。故書此以為龜鑒。
<目錄>
<篇名>大青龍湯證(五)
屬性:何保義從王太尉軍中。得傷寒。脈浮澀而緊。予曰若頭疼。發(fā)熱。惡風。無汗。則麻黃證也。
煩躁。則青龍湯證也。何曰。今煩躁甚。予投以大青龍湯。三投。汗解。
論曰。桂枝。麻黃。青龍。皆表證發(fā)汗藥。而桂枝治汗出。惡風。麻黃治無汗。惡寒。青龍
治無汗。而煩。三者皆欲微汗解。若汗多。亡陽。為虛。則煩躁不眠也。
<目錄>
<篇名>陽明可下證(六)
屬性:一武弁李姓。在宣化作警。傷寒五六日矣。鎮(zhèn)無醫(yī)。抵郡召予。予診視之曰。脈洪大而長。
大便不通。身熱無汗。此陽明證也。須下。病家曰。病者年逾七十。恐不可下。予曰。熱邪毒瓦斯并蓄于陽明。況陽
明經絡多血少氣。不問老壯。當下。不爾別請醫(yī)占。主病者曰。審可下。一聽所治。予以大承氣
湯。半日。殊未知。診其病。察其證宛然在。予曰。藥曾盡否。主者曰。恐氣弱不禁。但服其半
耳。予曰。再作一服。親視飲之。不半時間。索溺器。先下燥糞十數(shù)枚。次溏泄一行。穢不可近。
未離已中汗矣。 然周身。一時頃。汗止身涼。諸苦遂除。次日予自鎮(zhèn)歸。病患索補劑。予曰。
服大承氣湯得瘥。不宜服補劑。補則熱仍復。自此但食粥。旬日可也。故予治此疾。終身止大承
氣。一服而愈。未有若此之捷。
論曰。老壯者形氣也。寒熱者病邪也。臟有熱毒。雖衰年亦可下。臟有寒邪。雖壯年亦可溫。
要之與病相當耳。失此。是致速斃也。謹之。
<目錄>
<篇名>陽明蜜兌證(七)
屬性:庚戌仲春。艾道先染傷寒。近旬日。熱而自汗。大便不通。小便如常。神昏多睡。診其脈。
長大而虛。予曰。陽明證也。乃兄景先曰。舍弟全似李大夫證。又屬陽明。莫可行承氣否。予曰。
雖為陽明。此證不可下。仲景。陽明。自汗。小便利者。為津液內竭。雖堅不可攻。宜蜜兌導之。
作三劑。三易之。先下燥糞。次泄溏。已而汗解。
論曰。二陽明證雖相似。然自汗小便利者。不可蕩滌五臟。為無津液也。然則傷寒大證相似。
脈與證稍異。通變?yōu)橐?。仔細斟酌。正如以格局看命。雖年月日時皆同。貴賤窮通不相侔者。于
一時之頃。又有淺深也。
<目錄>
<篇名>腎虛陽脫證(八)
屬性:朱保義撫辰。庚戌春。權監(jiān)務。予一日就務謁之。見擁爐忍痛。若不禁狀。予問所苦。小腸
氣痛。求予診之。予曰。六脈虛浮而緊。非但小腸氣??謩e生他疾。越數(shù)日再往。臥病已五日矣。
入其室。見一市醫(yī)孫尚者供藥。予診之曰。此陰毒證。腎虛陽脫。脈無根蒂。獨見于皮膚。黃帝
所謂懸絕。仲景所謂瞥如羹上肥也。早晚喘急。未幾而息已高矣。孫生尚與術附湯。灸臍下。予曰。
雖盧扁之妙無及矣。是夕死。故論傷寒以真氣為主。
論曰。傷寒不拘陰證陽證。陰毒陽毒。要之真氣強壯者易治。真氣不守。受邪才重。便有必
死之道。何也。陽證宜下。真氣弱。則下之便脫。陰證宜溫。真陰弱。溫之則客熱便生。故醫(yī)者
難于用藥。非病不可治也。主本無力也。經曰。陽勝則身熱。腠理閉。喘粗。為之俯仰。汗不出
而熱。齒干。以煩冤腹?jié)M死。陰勝則身寒。寒則厥。厥則腹?jié)M死。帝曰。調此二者奈何。岐伯曰。
女子二七天癸至。七七止。男子二八精氣溢。八八止。婦人月事。以時下。故七欲損也。男子精。
欲滿不欲竭。故八欲益也。如此則男婦身常無病。無病精氣常固。雖有寒邪。易于調治。故曰二
者可調。是知傷寒真氣壯者易治也。
<目錄>
<篇名>臍中出血證(九)
屬性:一婦人得傷寒數(shù)日。咽干。煩渴。脈弦細。醫(yī)者汗之。其始衄血。繼而臍中出血。醫(yī)者驚駭
而遁。予曰少陰強汗之所致也。蓋少陰不當發(fā)汗。仲景云少陰強發(fā)汗。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而
出?;驈目诒?。或從耳目。是為下厥上竭。此為難治。仲景云無治法。無藥方。予投以姜附湯。
數(shù)服。血止。后得微汗愈。
論曰。本少陰證。而誤汗之。故血妄行。自臍中出。若服以止血藥??梢娖錁?。而不見其本。
予以治少陰之本。而用姜附湯。故血止而病除。
<目錄>
<篇名>陰中伏陽證(十)
屬性:鄉(xiāng)人李信道。權獄官。得病。六脈俱沉不見。深按至骨。則弦細有力。頭疼。身溫。煩躁。
手指末皆冷。中滿。惡心。更兩醫(yī)矣。而醫(yī)者不曉。但供調藥。予往視之曰。此陰中伏陽也。仲
景方無此證。而世人患者多。若用熱藥以助之。則陰邪隔絕。不能引導其陽。反生客熱。用寒藥。
則所伏真火。愈見銷鑠。須是用破陰丹。行氣導水。奪真火之藥。使火升水降。然后得汗而解。
予令以冷鹽湯。下破陰丹三百丸。作一服。不半時煩躁狂熱。手足漸溫。譫語躁擾。其家甚驚。
予曰汗證也。須臾稍寧。略睡。 然汗出。自 達旦方止。身涼而病除。(破陰丹方。硫黃水銀
各一兩。結沙子青皮半兩。為末。面糊。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冷鹽湯送下。出中臟經方脈
舉要。)
<目錄>
<篇名>傷寒暴死證(十一)
屬性:己未歲。一時官病傷寒。發(fā)熱狂言煩躁。無他惡證。四日死。或者以為兩感。然其證初無兩
感證候。是歲得此疾。三日四日死者甚多。人竊怪。予嘆之。曰是運使然也。己為土運。土運之
歲。上見太陰。蓋太乙天符為貴人。中執(zhí)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貴人者。
其病暴而死。謂之異也。又曰臣為君則逆。逆則其病危。其害速。是年少宮土運。木氣大旺。邪
中貴人。故多暴死。氣運當然。何足怪也。
<目錄>
<篇名>夜間不眠證(十二)
屬性:陳姓士人。初得病。身熱。脈浮。自汗。醫(yī)者麻黃湯汗之。發(fā)熱愈甚。夜間不得眠。頭重。
煩悶。悸悸然。中風證強責汗之過也。仲景云太陽病。發(fā)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燥。不得眠。其人欲得飲水者。少少與
之。令胃氣和則愈。予先與豬苓湯。次投之以當歸。地黃。麥門冬。芍藥。烏梅之類為湯。飲之。不汗而愈。
論曰。黃帝針經曰。衛(wèi)氣者晝行陽。夜行陰。衛(wèi)氣不得入于陰。常行于外。行于外則陽滿。
滿則陽蹺盛而不得入于陰。陰虛則夜不得眠也。今津液內竭。胃中干燥。獨惡于陽。陰無所歸。
其候如此。故以當歸。地黃補血。用烏梅以收之。故不汗自愈。
<目錄>
<篇名>大柴胡湯證(十三)
屬性:羽流蔣尊病。其初心煩喜嘔。往來寒熱。醫(yī)初以小柴胡湯與之。不除。予診之曰。脈洪大而
實。熱結在里。小柴胡安能除也。仲景云傷寒十余日。熱結在里。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二
服而病除。
論曰。大黃為將軍。故蕩滌濕熱。在傷寒為要藥。今大柴胡湯不用。誠誤也。王叔和曰。若
不加大黃。恐不名大柴胡。須是酒洗生用。乃有力。昔后周姚僧坦名善醫(yī)。上因發(fā)熱。欲服大黃。
僧坦曰。大黃乃是快藥。至尊年高。不宜輕用。上弗從。服之。遂不起。及至元帝有疾。諸醫(yī)者
為至尊至貴不可輕服。宜用平藥。僧坦曰。脈洪而實。必有宿食。不用大黃。病不能除。上從之。
果下宿食而愈。此明合用與不合用之異也。
<目錄>
<篇名>陽明急下證(十四)
屬性:鄉(xiāng)里豪子得傷寒。身熱。目痛。鼻干。不眠。大便不通。尺寸俱大。已數(shù)日矣。自昨夕汗大
出。予曰。速以大柴胡下之。眾醫(yī)駭然。曰。陽明自汗。津液已竭。當用蜜兌。何故用大柴胡藥。
予曰。此仲景不傳妙處。諸公安知之。予力爭。竟用大柴胡。兩服而愈。
論曰。仲景論陽明云。陽明病。多汗者。急下之。人多謂己自汗。若更下之。豈不表里俱處
也。論少陰云。少陰病一二日??诟稍镎?。急下之。人多謂病發(fā)于陰。得之日淺。但見干燥。若
更下之。豈不陰氣愈盛也。世人罕讀。予以為不然。仲景稱急下之者。亦猶急當救表。急當救里。
凡稱急者。急下之。有三處。才覺汗出。多。未至津液干燥。速下之。則為徑捷。免致用蜜兌也。
蓋用蜜兌。已是失下。出于不得已耳。若胸中識得了了。何疑殆之有哉。
<目錄>
<篇名>傷寒自解證(十五)
屬性:閩人李宗古得疾。口中氣熱。唇干。屈體臥。足冷。舌上有苔。予診之。尺寸俱緊?;蛘咧^
氣熱口干。疑其陽勝。蜷足臥。足冷。疑其陰勝。而又陰陽俱緊。是誠可疑也。若不熟讀仲景方
法。何能治。予曰尺寸俱緊。是寒邪勝也。仲景云陰陽俱緊。法當清。邪中于下焦。又云陰陽俱
緊??谥袣獬?。唇干舌燥。蜷臥。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苔滑。勿妄治也。到七日以來。其人發(fā)
熱。手足溫者。此為欲解。蓋以上證候。皆是陰盛陽弱。故仲景云勿妄治者。誠恐后人之疑也。
故予以抑陰助陽溫劑與之。緊脈漸退。四體和。不汗而自解矣。
<目錄>
<篇名>熱入血室證(十六)
屬性:辛亥二月。毗陵學官王仲景妹。始傷寒。七八日。 寒。喉中涎響如鋸。目瞑不知人。病勢
極矣。予診之。詢其未 寒以前證。母在側曰。初病四五日。夜間譫語。如見鬼狀。予曰。得病
之初。正值經候來否。答曰經水方來。因身熱病作而自止。予曰。此熱入血室也。仲景云婦人中風發(fā)熱。經水適來。晝
日明了。夜則譫語。發(fā)作有時。此為熱入血室。醫(yī)者不曉。例以熱藥補之。遂致胸膈不利。三焦不通。涎潮上
脘。喘急息高。予曰。病熱極矣。先當化其涎。后當除其熱。無汗而自解矣。予急以一呷散投之。
兩時間。涎定得睡。是日遂省人事。自次日以小柴胡湯加生地黃。三投熱除。無汗而解。
<目錄>
<篇名>筋惕肉證(十七)
屬性:鄉(xiāng)里市人姓京。鬻繩為業(yè)。謂之京繩子。其子年近三十。初得病。身微汗。脈弱。惡風。醫(yī)
者誤以麻黃湯汗之。汗遂不止。發(fā)熱。心痛。多驚悸。夜間不得眠臥。譫語。不識人。筋惕肉 。
振振動搖。醫(yī)者以鎮(zhèn)心驚風藥治之。予視之曰。強汗之過也。仲景云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
服青龍湯。服之則筋惕肉 。此為逆也。惟真武湯可收之。仲景云太陽病發(fā)汗。汗出不解。其人
仍發(fā)熱。心下悸。身 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予三投而大病除。次以清心丸竹葉湯解
余毒。數(shù)日瘥。
<目錄>
<篇名>陽明當下證(十八)
屬性:鄉(xiāng)人李生。病傷寒。身熱。大便不通。煩渴郁冒。一醫(yī)以巴豆丸下之。雖得溏利。而病宛然
如舊。予視之曰。陽明熱結在里。非大柴胡承氣不可。巴豆止去寒積。豈能蕩滌邪熱溫毒耶。亟
進大柴胡。三服而溏利止。中夜汗解。
論曰。仲景一百十三方。丸者有五。理中。陷胸。抵當。麻仁。烏梅也。理中。陷胸。抵當。
皆大彈丸。煮化而服之。與湯散無異。至于麻仁治脾約。烏梅治濕 。故須小丸達下部。其他皆入經絡。逐邪毒。破堅
癖。導血潤燥屎之類。必憑湯劑也。未聞巴豆小丸以下邪毒。且如巴豆性熱大毒。而病熱人服之。非
徒無益。而為害不小矣。李生誤服不死。其大幸歟。
<目錄>
<篇名>桂枝加葛根湯證(十九)
屬性:庚戌。建康徐南強。得傷寒。背強。汗出。惡風。予曰。桂枝加葛根湯證。病家曰。他醫(yī)用
此方。盡二劑而病如舊。汗出愈加。予曰。得非仲景三方乎。曰然。予曰。誤矣。是方有麻黃。
服則愈見汗多。林億謂止于桂枝加葛根湯也。予令生而服之。微汗而解。
<目錄>
<篇名>葛根湯證(二十)
屬性:市人楊姓者。病傷寒。無汗。惡風。項雖屈而強。醫(yī)者以桂枝麻黃各半湯與之。予曰。非其
治也。是謂項強KT KT 。葛根證也。三投。 然微汗解。翌日項不強。脈已和矣。
論曰。何謂KT KT 。如短羽鳥之狀。雖屈而強也。謝復古謂病患羸弱。須憑幾而起。非是。此
與成氏解不同。
<目錄>
<篇名>剛證(二十一)
屬性:宣和戊戌。表兄秦云老病傷寒。身熱。足寒。頸項螈 。醫(yī)作中風治。見其口噤故也。予診
其脈實而有力。而又腳攣。嚙齒。大便不利。身燥無汗。予曰。此剛 也。先以承氣湯下之。次以
續(xù)命湯調之。愈矣。
論曰。五常政大論曰。赫曦之紀。上羽與正征同。其收齊。其病 。蓋戌太陽寒水羽也。戊
火運。正征也。太過之火。上見太陽。則天氣且剛。故其收齊。而人病 者。過氣然耳?;鹉居龉誓瓴 4俗C多剛 。
<目錄>
<篇名>厥陰證(二十二)
屬性:里中一中表病??噬?。飲水不止。胸中熱疼。氣沖心下。八九日矣。醫(yī)者或作中 。或作賁
豚。予診之曰。證似厥陰。曾吐蟲否。曰昨曾吐蛔。予曰。審如是。厥陰證也。可喜者脈來沉而
緩遲耳。仲景云厥陰。為病消渴。氣上撞心。饑不欲食。食則吐蛔。又曰厥陰病??视嬎摺?br />
少少與之愈。今病患飲水過多。乃以茯苓甘草白術桂枝湯治之。得止。后投以烏梅丸。數(shù)日愈。
論曰。病至厥陰。若太陽傳者。三陰三陽皆已遍。惟恐脈強。則肝邪盛。脾土受克。故舌卷
囊縮而死。今脈來遲緩而沉。則土脈得氣。脾不受克。故有可喜之道。仲景云衛(wèi)氣和。名曰緩。
營氣和。名曰遲。遲緩相搏。名曰沉。又曰寸口脈。緩而遲。緩則陽氣長。其色鮮。其顏光。其
聲商。遲則陰氣盛。骨髓滿精血生。肌肉緊。營衛(wèi)俱行。剛柔相濟。豈非安脈耶。
<目錄>
<篇名>太陰證(二十三)
屬性:曹生初病傷寒。六七日。腹?jié)M而吐。食不下。身溫。手足熱。自利。腹中痛。嘔。惡心。醫(yī)
者謂之陽多。尚疑其手足熱。恐熱蓄于胃中而吐嘔?;蛞娡吕鵀榛魜y。請予診。其脈細而沉。
質之。曰太陰證也。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予止以理中丸。用
仲景云如雞子黃大。晝夜投五六枚。繼以五積散。數(shù)日愈。
論曰。予見世醫(yī)論傷寒。但稱陰證陽證。蓋仲景有三陰三陽。就一證中又有偏勝多寡。須是
分明辯質。在何經絡。方與證候相應。用藥有準。且如太陰少陰。就陰證中。自有補瀉。豈可止
謂之陰證也哉。
<目錄>
<篇名>太陽中證(二十四)
屬性:毗陵一時官得病。身疼痛。發(fā)熱。體重。其脈虛弱。人多作風濕?;蜃鳠岵?。則又疑其脈虛
弱不敢汗也。已數(shù)日矣。予診視之。曰中 證也。仲景云太陽中 者。身熱體疼。而脈微弱。此
以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予以瓜蒂散。治之。一呷而愈。
論曰。仲景論 有三證。一則汗出。惡寒。身熱而渴。此太陽經中 也。一則發(fā)熱惡寒。身
疼痛。其脈弦細芤遲。一則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身熱。疼痛重而脈微弱。不可下。不可行溫
針。上二證皆宜用白虎加人參湯。后一證宜用瓜蒂散方治。不見于本論。而見于金匱要略。其脈
證云。治太陽中 。身熱。疼痛。而脈微弱者。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宜瓜蒂散。蓋謂此也。
<目錄>
<篇名>指甲黑青證(二十五)
屬性:干明僧人。病傷寒。目赤。頗渴。咽干。飲水無 。腰疼。身熱。脈沉而微細。此少陰證也。
恣縱不慎忌。乃飲水。遂致痞氣。痞氣結聚。身如被杖。數(shù)日變?yōu)殛幎疽?。脈見于皮膚上。大而且
虛。鼻中如煙煤。甲青。須臾發(fā)喘。是夕死。
論曰。扁鵲云手足爪下青黑者死。宋迪陰證訣云。陰毒盛。則指甲黑青。病至此則為不治。
<目錄>
<篇名>瞪目直視證(二十六)
屬性:田仲容得傷寒。數(shù)日。身熱。手足時厥。腹?jié)M。瞪目直視??裱圆蛔R人。予診之曰。不可治
也。心腎俱絕矣。夜死。
論曰。仲景云直視搖頭。此為心絕也。又曰狂言。反目直視。此為腎絕也。目者五臟精華之
所聚。今直視而不 。則知五臟有死絕矣。故不治。
<目錄>
<篇名>舌卷囊縮證(二十七)
屬性:句容縣豪子李姓。初得傷寒。手足冷。氣上沖心。饑不欲食。脈緊而弦。予診曰。厥陰悉具。
脈有刑克。最忌舌卷囊縮。翌日卷舌而死。
論曰。內經云。厥陰者肝也。肝者筋合之。筋者聚于陰器。絡于舌本。厥陰之氣。故舌卷而
囊縮也。
<目錄>
<篇名>循衣摸床證(二十八)
屬性:儀真一婦。病傷寒。八九日。發(fā)熱?;钀灢蛔R人。手循衣縫。摸床。譫語。不識人事。他醫(yī)
不識。或汗或利。旬日增甚。予診之曰。此脈澀而小便不利。不可治也。翌日死。
論曰。華佗云。病患循衣摸床譫語。不可治。仲景云傷寒。吐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
發(fā)潮熱不識人。循衣。撮空。微喘。直視。脈弦者生。脈澀者死。又云小便利者可治。今脈澀。
小便不利。見其兩死。不見一生。吾莫能為也。
<目錄>
<篇名>邪入大經證(二十九)
屬性:維揚謝康中。任儀真酒官。咽干。煩渴。腰疼。身熱。脈細而微急。予診視之曰。此真少陰證也。
六經之中。少陰難治。少陰病傳之經絡。此證有補瀉法。仲景瀉者用承氣。補者用四逆。誤之則
相去遠矣。此證當溫。勿以水證為疑也。予適以事出境。后七日歸。則為他醫(yī)汗之矣。經絡既虛。
邪毒流入大經之中。手足螈 。如驚癇狀。其家野狼狽求救。予曰。不可治也。予驗此甚多。是謂邪
入大經。不旋踵。其家已哭矣。
<目錄>
<篇名>太陽桂枝證(三十)
屬性:鄉(xiāng)人吳德甫得傷寒。身熱自汗。惡風。鼻出涕。關以上浮。關以下弱。予曰。此桂枝證也。
仲景法中第一方。而世人不究耳。使公服之。一啜而微汗解。翌日諸苦頓除。公曰仲景法如此徑
捷。世人何以不用。予應之曰仲景論表證。一則桂枝。二則麻黃。三則青龍。桂枝則治中風。麻
黃治傷寒。青龍治中風見寒脈。傷寒見風脈。此三者人皆能言之。而不知用藥對證之妙處。故今
之醫(yī)者多不喜用。無足怪也。且脈浮而緩。中風也。故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fā)熱。仲景以
桂枝對之。脈浮緊而澀。傷寒也。故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皆疼。惡風。無汗而喘。仲景以
麻黃對之。至于中風脈緊。傷寒脈浮緩。仲景皆以青龍對之。何也。予嘗深究三者。審于證候。
脈息。相對用之。無不應手而愈。何以言之。風傷衛(wèi)。衛(wèi)。氣也。寒傷營。營。血也。營行脈中。
衛(wèi)行脈外。風傷衛(wèi)。則風邪中于陽氣。陽氣不固。發(fā)越而為汗。是以汗出而表虛。故仲景用桂枝
以發(fā)汗。芍藥以利其血。蓋中風病在脈之外。其病稍輕。雖同曰發(fā)汗。特解肌之藥耳。故桂枝證
云。令遍身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如水淋漓。病必不除。是知中風不可大發(fā)其汗。發(fā)其
汗。反動營血。邪乘虛而居中。故病不除也。寒傷營。則寒邪干于陰血。而營行脈中者也。寒邪客于脈中。非特營受病
也。邪自內作。則并于衛(wèi)氣犯之。久則浸淫及骨。是以汗不出而熱煩冤。仲景以麻黃大發(fā)其汗。又以桂枝辛甘助其發(fā)散。
欲捐其內外之邪。營衛(wèi)之病耳。大抵二藥皆發(fā)汗。而桂枝則發(fā)衛(wèi)之邪。麻黃并衛(wèi)與營而治之。仲
景桂枝第十九證云。病常自汗出者。此為營氣和。營氣和者外不諧。以衛(wèi)氣不共營氣和諧故耳。
營行脈中。衛(wèi)行脈外。復發(fā)其汗。營衛(wèi)和。則愈。宜桂枝湯。又第四十七證云。發(fā)熱汗出者。此謂
營弱衛(wèi)強。故使汗出。欲救風邪。宜桂枝湯。是知中風汗出者。營和而衛(wèi)不和也。又第一卷云。
寸口脈浮而緊。浮則為風。緊則為寒。風則傷衛(wèi)。寒則傷營。營衛(wèi)俱病也。麻黃湯中。并桂枝而
用。此仲景之意歟。至于青龍。雖治傷寒見風脈。傷風見寒脈。然仲景云汗出惡風。不可服之。
服之則厥逆。筋惕肉 。故青龍一證尤難用。須是形證的當。然后可行。王 大夫證治中。止用
桂枝麻黃各半湯代之。蓋慎之也夫。
<目錄>
<篇名>桂枝證(三十一)
屬性:里間張?zhí)t(yī)家一婦。病傷寒。發(fā)熱。惡風。自汗。脈浮而弱。予曰。當服桂枝。彼云家有自
合者。予令三啜之。而病不除。予詢其藥中用肉桂耳。予曰。肉桂與桂枝不同。予自治以桂枝湯。
一啜而解。
論曰。仲景論用桂枝者。蓋取桂枝輕薄者耳。非肉桂之肉濃也。蓋肉桂濃實。治五臟用之。
取其鎮(zhèn)重。桂枝清輕。治傷寒用之。取其發(fā)散。今人一例。是以無功。
<目錄>
<篇名>少陰證(三十二)
屬性:有人病傷寒數(shù)日。自汗。咽喉腫痛。上吐下利。醫(yī)作伏氣。予診之曰。此證可疑。似是之非。乃
少陰也。其脈三部俱緊。安得謂之伏氣。伏氣脈必浮弱。謂非時寒冷。著人肌膚。咽喉先痛。次
下利者是也。近雖有寒冷不時。然當以脈證為主。若誤用藥。其斃可待。予先以吳茱萸湯救之。
次調之以諸藥而愈。
論曰。仲景論伏氣之病。其脈微弱。喉中痛。似傷寒非喉痹也。實咽中痛。今復下利。仲景
少陰云。病患手足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陰證。法當咽痛而復吐利。此證見少陰篇。今
人三部脈俱緊。而又自汗。咽痛下利。與伏氣異。然毫厘之差。千里之謬。須講熟此書。精詳分
別。庶免疑惑矣。
<目錄>
<篇名>少陽證(三十三)
屬性:市人周姓者。同里俱病頭痛發(fā)熱。耳聾目赤。胸中滿悶。醫(yī)中見外證胸滿。遂吐之。既吐后
病宛然在。又見其目赤發(fā)熱。復利之。病不除。惴惴然恂栗。予診視之。曰少陽誤吐下之過也。
仲景少陽中風。兩耳無聞。目赤。胸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驚而悸。此當用小柴胡湯。今
誤吐下。遂成壞證矣。乃以牡蠣四逆湯調于前。繼之以桂枝柴胡各半湯。旬日瘥。
論曰。仲景雖云三陽受病。未入于臟者??珊埂H簧訇柮}弦細。則不可汗。將入少陰經也。
若誤吐下之。是逆之。且當以救逆。先待驚悸定。后治余證。此所謂急其所當先也。
<目錄>
<篇名>兩感證(三十四)
屬性:族弟初得病。頭痛口干煩渴。第三日。予往視之。則已耳聾囊縮。昏冒不知人。厥逆。水漿
不下矣。予曰。速治后事。是謂兩感證。不可治矣。越三日死。
論曰。仲景論傷寒兩感云。凡傷于寒。熱雖甚不死。若兩感于寒而病者必死。又曰兩感病俱
作。治有先后。發(fā)表攻里。本自不同。既云必死。又云治有先后。何也。大抵此病。表里雙傳。臟腑
俱病?;即苏呤疅o一生。故云必死。然仲景豈以己見而重誣后人哉。故有發(fā)表攻里之說。以勉后
人??秩f世后遇大圣而得之。不欲絕望于后人。仲景之心仁矣。
<目錄>
<篇名>三陽合病證(三十五)
屬性:有市人李九妻。患腹痛。身體重。不能轉側。小便遺失。或作中濕治。予曰。非是也。三陽
合病證。仲景云。見陽明篇第十證。三陽合病。腹?jié)M。身重難轉側??诓蝗?。面垢。譫語。遺尿
不可汗。汗則譫語。下則額上汗出。手足逆冷。乃三投白虎湯而愈。
<目錄>
<篇名>白虎加人參湯證(三十六)
屬性:從軍王武經病。始嘔吐。俄為醫(yī)者下之。已八九日。而內外發(fā)熱。予診之曰。當行白虎加人
參湯?;蛟萍韧聫拖?。是里虛矣。白虎可行乎。予曰。仲景云見太陽篇二十八證。若下后。七八
日不解。熱結在里。表里俱熱者。白虎加人參湯。證相當也。蓋吐者為其熱在胃脘。而脈致令虛
大。三投而愈。
論曰。仲景稱傷寒若吐下后七八日不解。熱結在里。表里俱熱者。人參白虎湯主之。又云傷
寒脈浮無汗。發(fā)熱不解。不可與白虎湯。又云脈滑。為表有熱。里有寒。白虎湯主之。國朝林億
校正。謂仲景此法必表里
字差矣。是大不然。大抵白虎能除傷寒中 。表里發(fā)熱。故前后證或云表里俱熱?;蛟票頍崂锖?。
皆可服之。宜也。中一證。稱表不解不可服者。以其宜汗發(fā)熱。此全是傷寒麻黃與葛根湯證。安
可行白虎。林但見所稱表里不同。便謂之差。是亦不思不精之過也。
<目錄>
<篇名>發(fā)熱惡寒證(三十七)
屬性:人患發(fā)熱惡寒自汗。脈浮而微弱。予以三服桂枝投之。遂愈。仲景云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
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fā)熱。宜桂枝湯。
論曰。仲景云假令寸口脈微。名曰陽不足。陰氣上入陽中。則灑淅惡寒也。尺脈弱。名曰陰
不足。陽氣下陷入陰中。則發(fā)熱。此醫(yī)發(fā)其汗。使陽氣微。又大下之。使陰氣弱。此為醫(yī)所病而
然也。大抵陰不足陽從之。故陽內陷發(fā)熱。陽不足陰往乘之。故陰上入陽中。則惡寒。陰陽不歸
其分。是以發(fā)熱惡寒也。故孫真人云有熱。不可大攻之。熱去則寒起。
<目錄>
<篇名>結胸可下證(三十八)
屬性:維揚李寅始病。頭疼。發(fā)熱。惡風。醫(yī)者下之。忽爾心下堅硬。項強。短氣。宛然結胸中證
也。予曰幸爾脈不浮。心不煩躁。非陷胸湯不可。投之。一宿乃下。
論曰。仲景言病發(fā)于陽而反下之。熱入于胸。因作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蓋惡寒尚有表
證未罷。而下之。故陽氣內陷。陽內拒痛。脈浮者不可下。下之則死。結胸煩躁者必死。此是惡
證。辯者仔細。
<目錄>
<篇名>結胸可灸證(三十九)
屬性:城東李氏子。年十八。病傷寒結胸。狀如 。自心至臍。手不可近。短氣心煩。真結胸也。
醫(yī)者便欲下之。予適過其門。見其愴惶面無色。予曰公有憂色何也。曰以長子病傷寒作結胸證。
醫(yī)者將下之。而猶豫。予就為診之。自關以上浮大。表證未罷。不可下也。曰事急矣。予以黃連
餅子。灸臍中數(shù)十壯。得氣下。心腹軟。繼以和氣解肌藥。數(shù)日瘥。當時若下。定是醫(yī)殺。
<目錄>
<篇名>汗后吃逆證(四十)
屬性:張保義得汗后吃逆?;蛘咭晕柑搫t噦。故吃逆也。投以干姜橘皮等湯。不下。命予治之。予
曰。此證不可全作胃虛治。六脈尚躁。是余毒未解耳。投以小柴胡湯。兩啜而俞。
<目錄>
<篇名>漏風證(四十一)
屬性:癸卯秋九月。牒試淮南僧臺。同試有建陽彭子靜。得疾。身熱頭痛。嘔逆。自汗如洗。已數(shù)
日矣。召予診視。謂予曰。去試不數(shù)日。而疾勢如此。為之奈何。予曰。誤服藥多矣。此證當先
止汗。幸無憂也。予作術附湯與之。三投而汗止。次日微汗 。身涼。五日而得愈。
<目錄>
<篇名>小便出血證(四十二)
屬性:里人有病中脘吐。心下煩悶。多昏睡。倦臥。手足冷。蓋少陰證也。十余日不瘥。忽爾通身
大熱。小便出血。予曰。陰虛者陽必湊之。今脈細弱。而臍下不痛。未可下。桃仁承氣。且以芍
藥地黃湯。三投而愈。
<目錄>
<篇名>妊娠傷寒腳腫證(四十三)
屬性:里巷一婦人妊娠。得傷寒。自腰以下腫滿。醫(yī)者或謂之阻?;蛑^之香港腳?;蛑^之水分。予曰。
此證受胎脈也。病名曰心實。當利小便。醫(yī)者曰利小便。是作水分治。莫用木通葶藶桑皮否。曰當
刺勞宮關元穴。醫(yī)大駭曰。此出何家書。予曰。仲景玉函經曰。婦人傷寒。妊娠。及七月。腹?jié)M。
腰以下如水溢之狀。七月太陰當養(yǎng)不養(yǎng)。此心氣實。當刺勞宮及關元。以利小便。則愈。予教令
刺穴遂瘥。
<目錄>
<篇名>風溫證(四十四)
屬性:己酉虜騎破淮俱疫癘大作。時有王朝奉寓天慶。得疾。身熱自汗。體重難以轉側。多眠。鼾睡。
醫(yī)作三陽合病。或作漏風證。治之不愈。予曰。此風溫病。投以葳蕤湯。獨活湯。數(shù)日瘥。
論曰。仲景云見太陽病脈篇。太陽病。發(fā)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若發(fā)汗已。身灼熱者。
名曰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若被下者。小
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微發(fā)黃色。劇則如驚癇。時螈 。又云陽脈浮滑。陰脈濡弱。更
遇于風。變?yōu)轱L溫。大抵溫氣大行。更遇風邪。則有是證。令當春夏。病此者多。醫(yī)作傷寒漏風
治。非也。不是火不可下。不可大發(fā)汗。而仲景無藥方。古法謂可取手少陰火。足厥陰木。隨經
所在而取之。故用葳蕤湯。獨活湯輩為宜。若發(fā)熱無下證者。當用知母石膏湯。誤汗之。則防己
黃湯救之。
<目錄>
<篇名>狐惑證(四十五)
屬性:句容縣東豪子李姓者。得傷寒數(shù)日。村落無醫(yī)。易師巫者五六日矣。或汗下。雜治百出。遂
成壞病。予時自江北避寇。遁伏江左。求宿于其家。夜半聞呻吟聲。詢之。云患傷寒逾旬矣。予
為診視。其脈見于上下唇皆已 蝕。聲嘶而咽干。舌上白苔。齒無色。予曰病名狐惑。殺人甚急。
秉燭為作雄黃丸瀉心湯。投之。數(shù)日瘥。
<目錄>
<篇名>發(fā)黃證(四十六)
屬性:五月。避地維揚東面里沙中。一豪子病傷寒八九日。身體洞黃。鼻目皆痛。兩膊及項頭腰皆
強急。大便澀。小便如金。予診曰。脈緊且數(shù)。其病脾先受濕。暑熱蘊蓄于足太陰之經。宿谷相
搏。郁蒸而不得泄。故使頭面有汗。項以下無之。若鼻中氣冷。寸口近掌無脈。則死。今脈與證
相應。以茵陳湯調五苓散與之。數(shù)日瘥。
<目錄>
<篇名>濕家發(fā)黃證(四十七)
屬性:人病身體疼痛。面黃。喘。滿。頭痛。自能飲食。大小便如常?;蛘叨嘁砸痍愇遘呱⑴c之。
予診其脈曰。大而虛。鼻塞且煩。其證如前。則非濕熱與宿谷相搏。乃頭中寒濕。仲景云疼痛發(fā)
熱。面黃而喘。頭痛。鼻塞而煩。其脈大。自能飲食。腹中和無病。病在頭中寒濕。故鼻塞。納
藥鼻中則愈。而仲景無藥方。其方見外臺刪繁證云。治天行熱毒。通貫臟腑。沉鼓骨髓之間。或
為黃膽。須瓜蒂散。瓜蒂二七枚。赤小豆秫米各二七枚。為末。如大豆許。內鼻中。縮鼻當出黃
水。慎不可吹入鼻中深處。
<目錄>
<篇名>黃入清道證(四十八)
屬性:夏有高師病黃證。鼻內 疼。身與目如金色。小便赤澀。大便如常。則知病不在臟腑。今眼
睛疼。鼻額痛。則知病在清道中矣。清道者華蓋。肺之經也。若服大黃。則必腹脹為逆。當用瓜蒂散。先含水。次
搐之。令鼻中黃水盡則愈。如其言。數(shù)日而病除。
<目錄>
<篇名>先汗后下證(四十九)
屬性:己酉夏。一時官病傷寒。身熱頭疼無汗。大便不通。已五日矣。予適自外邑歸城。訪之。見
醫(yī)者治大黃芒硝輩。將下之矣。予曰子姑少待。予適為診視。視之脈緩而浮。臥密室中。自稱惡
風。予曰。病患表證如此。雖大便閉。腹且不滿。別無所苦。何遽便下。于仲景法。須表證罷。
方可下。不爾。邪毒乘虛而入內。不為結胸。必為協(xié)熱利也。予作桂枝麻黃各半湯。繼之以小柴
胡湯。 然汗出。大便通。數(shù)日愈。
論曰。仲景云。傷寒病多從風寒得之。始表中風。寒入里。則不消矣。擬欲攻之。當先解表。
方可下之。若表已解。而內不消。大滿大堅。實有燥屎。方可議下。若不宜下而遽攻之。諸變不
可勝數(shù)。輕者必篤。重者必死。
<目錄>
<篇名>太陽瘀血證(五十)
屬性:仇景莫子儀病傷寒七八日。脈微而沉。身黃發(fā)狂。小腹脹滿。臍下如冰。小便反利。醫(yī)見發(fā)
狂。以為熱毒蓄伏心經。以鐵粉牛黃等藥。欲止其狂躁。予診之曰非其治也。此瘀血證爾。仲景
云陽病身黃。脈沉結。小腹硬。小便不利。為無血。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也。可用抵當湯。
再投。而下血幾數(shù)升??裰埂5煤苟?。經云血在下則狂。在上則忘。太陽膀胱經也。隨經而蓄
于膀胱。故臍下脹。自闌門會滲入大腸。若大便黑者。此其驗也。
<目錄>
<篇名>陰病陽脈證(五十一)
屬性:劉中道初得病。四肢逆冷。臍中筑痛。身疼如被杖。蓋陰證也。急投金液來復之類。其脈得
沉而滑。蓋沉者陰證也?;哧柮}也。病雖陰而是陽脈。仲景所謂陰證見陽脈生也。于是再灸臍
下丹田百壯。謂手足溫。陽回。體熱。而汗解。
或問滑脈之狀如何。曰仲景云翕奄沉名曰滑。古人論滑脈。雖云往來前卻。流利展轉。替替
然與數(shù)相似。曾未若仲景三語而足也。翕合也。言張而復合也。故云翕為正陽。沉言脈降而下也。
故曰沉為純陰。方翕而合。俄降而下。奄謂奄忽之間復降也。仲景論滑脈。方為諦當也。
<目錄>
<篇名>辯少陰脈緊證(五十二)
屬性:玄華得傷寒六七日。煩。昏。睡多吐嘔。小便白色。自汗出。予診其脈。寸口尺中俱緊。謂
曰寒中少陰經中。是以脈緊。當作少陰治也。仲景云病患脈緊反汗出。亡陽也。屬少陰證。當咽
痛而復吐利。蓋謂此也。
有難者曰。脈訣以緊為七表。仲景以緊為少陰。緊脈為陰耶。予曰寸口脈俱緊者??谥袣獬?。
唇口干燥。蜷臥。足冷。鼻中涕出。舌上白苔。勿妄治也。又云緊則為寒。又云曾為人所難。緊
脈從何而來。師曰。假令亡汗若吐。以肺里寒。故令脈緊。又曰寸口脈微。尺中緊。其人虛損多
汗。由是觀之。則是寒邪入經絡所致。皆虛寒之脈也。其在陽經則浮而緊。在陰經則沉而緊。故
仲景云浮緊者名為傷寒。又云陽明脈浮而緊者。必潮濕。此在陽則脈浮而緊者。仲景又云病患脈
陰陽俱緊者。屬少陰。又云寸口脈微。尺脈緊。其人虛損多
汗。則陰常在絕不見陽。又云少陰。脈緊至七八日。自下利。脈暴微。手足反溫。脈緊反去者。
此欲解也。此在陰沉而緊也。仲景云浮為在表。沉為在里。數(shù)為在腑。遲為在臟。欲知表里臟腑。
先以浮沉遲數(shù)為定。然后兼余脈而定陽陰也。若于脈訣而言。則疏矣。故予嘗謂傷寒脈者。當以
仲景脈為準法。
<目錄>
<篇名>青筋牽引證(五十三)
屬性:吳德甫戊申春病傷寒。先寒后熱。項筋強急。腳蜷縮不得伸。醫(yī)者欲以麻黃輩除其頸強。又
欲桂枝加附除其足縮。予曰。皆非治也。此時行疫氣。病。為青筋牽引。投以柴胡地黃湯。三服
而病已。
論曰。龐安常論四時受乖氣。而成臟腑陰陽濕毒者。春名青筋牽。夏曰赤脈攢。秋名白氣貍。
冬名黑骨溫毒。四季中十八日名黃肉。隨毒瓦斯在頭項。使人青筋牽急。故先寒后熱。腳縮不得伸。
蓋謂此。夫天行之病。大則流毒天下。小則方次一鄉(xiāng)。亦有遍著一家者。悉由氣運郁結。變成乖
戾之氣。人命遭之所成病者。能調護將理。庶可免耳。
<目錄>
<篇名>下膿血證(五十四)
屬性:遠族人患傷寒。他醫(yī)以陰證治之。硫黃附子相繼而進。旬日大脹下膿血?;蛉绯喽怪?。醫(yī)尚
作少陰證治。復下桃花湯治之。予因診視曰所誤多矣。表里虛。熱氣乘虛入腸胃。而又投以燥藥。
是以下膿血也。遂投梅煎散。數(shù)劑愈。
<目錄>
<篇名>刺陽明證(五十五)
屬性:庚戌五月。李氏病傷寒。身熱頭痛無汗。渾身疼痛。脈浮大而緊。予投以麻黃湯。數(shù)服。終不得
汗。又多用張苗燒蒸之法。而亦不得。予教令刺陽明。少間汗出 遍身。一時間。是夕身涼病退。
論曰。刺熱論云。熱病先手臂痛。刺陽明而汗出。又曰刺陽出血如大豆。病已。蓋謂刺也。
陽明穴。在手大指內側。去爪甲角。手陽明脈之所出也。刺可入同身寸之一分。留一呼。大凡傷
寒熱病。有難取汗者。莫如針之為妙。仲景云凡治溫病可刺五十九穴。素問云病甚者為五十九刺。
其詳在注中。
<目錄>
<篇名>陰陽交證(五十六)
屬性:里有張姓者。病傷寒。醫(yī)汗之。汗雖出。身熱如舊。予診之曰。得汗。宜身涼脈靜喜食。今
脈躁。身熱。不食??裱?。病名陰陽交。不可治也。素問黃帝問有溫病。汗出輒復熱。而脈躁。
病不為汗衰??裱圆荒苁?。名何疾。岐伯曰病名陰陽交。交者死也。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
谷生于精。今邪氣交爭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卻而精勝也。精勝則能食而不復熱矣。汗者精氣。
今汗出而復熱者。是邪勝也。不能食者精無俾也。其壽可立而傾也。果半日死。
<目錄>
<篇名>陰陽易證(五十七)
屬性:己巳。鄰人王友生以販京為業(yè)。蓄一婢?;紓?。熱八九日。予為治之。得汗而愈。未數(shù)日
生自病。身熱頭重不欲舉。目中生花。召予視之。予曰。是必傷寒初愈。婦人交接得之。即令陰
頭上必腫。小腹絞痛。然是陰陽易也。生曰前患者婢子、意謂已安。遂與之交。翌日得此疾。良苦。予曰。失所治。必
吐舌數(shù)寸而死。予作 鼠糞。燒 散等。以利其毒瓦斯。旬日安。
<目錄>
<篇名>叉手冒心證(五十八)
屬性:乙巳六月。吉水譚商人寓城南。得傷寒。八九日。心下惕惕然。以兩手捫心。身體振振動搖。
他醫(yī)以心痛治之。不效。予曰。此汗過多之所致也。仲景云持脈時。病患叉手自冒心。心下悸。
所以然者以重獲汗。虛。故如此。又云發(fā)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
草湯證。予投黃 建中真武。及甘草桂枝。漸得平復。
<目錄>
<篇名>傷寒耳聾證(五十九)
屬性:戊申年。類試山陽。一時官病傷寒八九日。耳聾而無聞。楚醫(yī)少陽治。意謂仲景稱少陽受病。
則脅痛而耳聾也。予診之曰。兩手脈弱而無力。非少陽證也。若少陽則渴飲水。心煩。但寐。咽
痛。今俱無此證。但多汗驚悸。必汗過多所致也。仲景云未持脈時。令病患咳。而不咳者。兩耳聾
無所聞也。所以然者。因重發(fā)汗。虛。故如此。病家曰醫(yī)者嘗大發(fā)汗矣。遂投以真武白術附子湯
輩。數(shù)日。耳有聞而愈。
<目錄>
<篇名>揚手躑足證(六十)
屬性:己酉。王仲賢患傷寒。發(fā)熱頭痛。不惡風。身無汗。煩悶。脈浮而緊。八九日不退。予診之
曰。麻黃證也。所感多熱。是以煩躁。遂投以麻黃湯三服。至暮。煩愈甚。手足躁亂。揚躑不止。
或以為發(fā)狂。須用寒藥。予爭之曰。此汗證也。幸勿憂。切忌亂服藥。守一時。須稍定。比寐少
時中。汗出矣。仲景云至六七日三部大。手足躁亂者。欲解也。蓋謂此耳。若行寒劑。定是醫(yī)殺。
<目錄>
<篇名>遺尿證(六十一)
屬性:城南婦人。腹?jié)M身重。遺尿。言語失常。他醫(yī)曰。不可治也。腎絕矣。其家驚憂無措。密召
予至。則醫(yī)尚在座。乃診之曰。何謂腎絕。醫(yī)家曰仲景謂溲便遺失??裱?。反目直視。此謂腎絕
也。予曰。今脈浮大而長。此三陽合病也。胡為腎絕。仲景云腹?jié)M身重。難以轉側??诓蝗?。譫
語。遺尿。發(fā)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厥冷。白虎證也。今病患譫語者。以不當汗而汗
之。非狂言反目直視。須是腎絕脈。方可言此證。乃投以白虎加人參湯。數(shù)服而病悉除。
<目錄>
<篇名>舌上滑苔證(六十二)
屬性:丁未五月。鄉(xiāng)人邢原暉病傷寒。寒熱往來。心下郁悶。舌上白滑苔。予曰。舌上滑苔有數(shù)證。
有陰陽脈緊。鼻出涕者。有臟結而不可治者。有溫瘴。丹田有熱者。有陽明。脅下堅者。此證屬
陽明。宜梔子湯吐之于前。小柴胡繼于其后。數(shù)日汗解而愈。
<目錄>
<篇名>衄血證(六十三)
屬性:睢陽張士美病傷寒七八日??谠镲嬎谎嗜?。俄而衄血。脈浮緊。身熱。醫(yī)者云傷寒。脈
浮緊。不發(fā)汗。因致衄血者。屬麻黃湯。予曰。不可。古人雖云當汗不汗。熱化為血。此證亦有
不可汗者。仲景云陽明病??谠?。但欲飲水而不咽者。必發(fā)衄。衄家不可發(fā)汗。發(fā)汗則額上陷。
不得眠。不能 。此只可用犀角湯。地黃湯。若當時行麻黃。必額上陷。直視不眠也。
<目錄>
<篇名>傷寒脅痛證(六十四)
屬性:董齊賢病傷寒數(shù)日。兩脅挾臍。痛不可忍?;蜃鞅茧嘀?。予視之曰非也。少陽膽經。循脅入
耳。邪在此經。故病心煩。喜嘔。渴。往來寒熱。默不能食。胸脅滿悶。少陽證也。始太陽傳入
此經。故有是證。仲景云太陽病不解。傳入少陽。脅下滿干嘔者。小柴胡湯主之。三投而痛止。
續(xù)得汗解。
<目錄>
<篇名>傷寒溫瘧證(六十五)
屬性:友人孔彥輔病傷寒。身大熱。頭痛。自汗。惡熱。陽明證也。此公不慎將理。病未除。當風
取涼以自快。越半月。寒熱大交作。予再視之。則為壞病溫瘧矣。仲景云若十三日以上。更感異
氣。變?yōu)樗≌?。當依舊壞病證而治之。若脈陰陽俱盛。重感于寒。變成溫瘧。脈之變證。方治
如法。乃小柴胡湯之類。加桂枝。治之。愈。
論曰。往來嘗見一士人施瘧方。以榜睢陽市肆。柴胡白虎之類也。俗人不問是何瘧證。例用
前方。往往反變大疾。嗚呼。將欲濟人。反致?lián)p人。豈理也哉。予嘗謂瘧證最多。有暑瘧。食瘧。
脾寒瘧。手足三陰三陽皆有瘧。脾肺腎肝心胃亦有瘧。各各不同。安得一概與柴胡白虎湯耶。誤
治尚可擬議。惟脾寒中暑二證。若水火不相將。素問曰夏傷于暑。秋為 瘧。又曰夏暑汗不出者。
秋成風瘧。始因伏暑。得秋氣乃發(fā)。故先熱后寒?;驘岫嗪佟n^目昏痛。虛則發(fā)戰(zhàn)。汗出一時
而止。蓋心惡暑氣。心為君。心不受邪。而心包絡痰涎所聚。暑伏于涎中。豈比脾寒而濃樸草果
所能驅溫瘧。而柴胡黃芩所能止也。非砒 腦麝之屬不能入。故暑瘧脾寒患者多。而醫(yī)者不識。妄投以寒藥。真氣先受
病。所以連綿不已也。予嘗精究瘧證一病。須詳審諦當。然后行藥。十治十中無有失者。眾人以瘧為難療。予獨以為易
治。要在別其證類。識其先后耳。因論溫瘧言及此。亦欲使患者知藥不可妄投也。素問瘧論甚詳。當精觀之。
<目錄>
<篇名>發(fā)斑證(六十六)
屬性:族有乳媼?;紓甙巳瞻l(fā)斑。肌體如火。脈洪數(shù)而牢。心中煩滿不快。俄而變赤黑斑。其
家甚驚惶。予曰。此溫毒也。溫毒為病最重。而年齒為邁。是誠可憂也。仲景云傷寒脈洪數(shù)。陰
脈實大。更遇濕熱。變成溫毒。溫毒最重也。故斑疹生。心下不快。痞悶。遂以升麻玄參湯與之。
日夜四五服。斑退而愈。
論曰。華佗云傷寒五日在腹。六日在胃。入胃則可下也。若熱毒未入于
胃。而先下之者。其熱乘虛入胃。則胃爛。然熱入胃。要須復下之。不得留在胃中也。胃若實。
為致此病。三死一生。其熱微者赤斑出。劇者黑斑出。赤斑出者五死一生。黑斑出者十死一生。
但看人有強弱耳。病者至日。不以時下之。熱不得泄。亦胃爛斑出。蓋此是惡候。若下之早。則
熱乘虛入胃?;蛳逻t。則熱入不得泄。須是乘機不可失時。庶幾輕可也。
<目錄>
<篇名>臟結證(六十七)
屬性:甲辰。鹽商艤舟江次。得傷寒。胸膈痞。連臍下旁不可忍。飲食不進。予診之曰。此非結胸。
乃臟結也。不可救矣。臟結者寸脈浮。關脈細小沉緊者。尚有白苔。痛引小腹則死。仲景云痛引
小腹。入陰經者死。次日痛引小腹。午時果死。
<目錄>
<篇名>陽結證(六十八)
屬性:豫章劉商人。傷寒。發(fā)熱??诳嘌矢?。腹?jié)M。能食。大便閉。醫(yī)作陽明治。召予視。同坐。
予問醫(yī)曰。何以見證屬陽明。醫(yī)曰。仲景云陽明中風??诳嘌矢筛?jié)M。又云陽明病若能食名曰中
風。不能食名曰傷寒。又曰少陽陽明者胃中煩。大便難。是審茲三者。全是陽明證也。予曰。陽
明之脈長而實。中風者必自汗。今證雖陽明。然脈反見數(shù)。而身無汗。果可作陽明治否。醫(yī)無以
應。予曰。以仆觀之。所謂陽結也。今計其日已十六日矣。來日當病劇。當與公治之。其家疑而
不決。來日病果大作。亟召。予曰。是陽結證也。仲景云脈有陰結陽結。何以別之。答曰其脈浮
而數(shù)。能食不大便。此為實。名陽結也。其脈沉而遲。不能食。身體重。大便反 。名曰陰結。
期十四日當劇。今病者十七日而劇者。是其候也。乃投以大柴胡。兩啜而病除矣。
論曰。仲景云。脈來靄靄如車蓋者。名曰陽結。脈來累累如循長竿者。名曰陰結。靄靄如車
蓋。則是浮是數(shù)之狀。仲景所謂善取象矣。然則陽結何以十七日當劇。陰結何以十四日當劇。蓋
十七日老陽少陽之數(shù)。十四日老陰少陰之數(shù)也。老陽之數(shù)九。少陽之數(shù)七。七九計十六。更進一
數(shù)。陽之數(shù)而其道常繞。又陽數(shù)奇。故也。老陰之數(shù)六。少陰之數(shù)八。八六計十四日。不進者。
陰主靜。而其道常乏。又陰數(shù)偶也。如此盈虛消長。不能逃乎時數(shù)。
<目錄>
<篇名>傷寒協(xié)熱利證(六十九)
屬性:庚戌四月。鄉(xiāng)婦吳氏病傷寒。頭疼身熱。下利不止。眾醫(yī)多以附子理中金液治之。煩躁而利
愈甚。予視之
曰。脈遲而沉。若臍下熱。則協(xié)熱利也。投三黃熟艾湯。三服而利止渴除。漸投以解肌汗藥。而
得汗瘥。
<目錄>
<篇名>胃熱嘔吐證(七十)
屬性:丁未歲夏。族妹因傷寒。已汗后。嘔吐不止。強。藥不下。醫(yī)以丁香硝石硫黃藿香等藥治之。
蓋作胃冷治也。予往視之。曰。此汗后余熱尚留胃脘。若投以熱藥。如以火濟火。安能止也。故
以香薷湯。竹茹湯。三服愈。
<目錄>
<篇名>霍亂轉筋證(七十一)
屬性:夏。鐘離德全一夕病。上吐下瀉。身冷。汗出如洗。心煩躁。予以香薷飲與服之。翌日遂定。
進理中等調之痊。
論曰。仲景云。病發(fā)熱。頭痛。身疼。惡寒。吐利者。此屬何病。答曰此名霍亂。自吐下又利。
止而復作。更發(fā)熱也。此病多由暑熱。陰陽不和。清濁相干。飲食過傷。三焦溷亂。腹中撮痛。
煩渴不止。兩足轉筋。殺人頗急。不可緩也。
<目錄>
<篇名>兩脛逆冷證(七十二)
屬性:江西茶客吳某。病。頭疼如裹。兩腳自膝以下皆冷。胸間多汗。時時譫語。醫(yī)作陰證。治以
附子輩。意其足冷而厥也。予診其脈關濡尺急。遂斷以濕溫脈證。其病先日受濕。而又中 。濕
熱相搏。故此證成。急以白虎三投而解。
<目錄>
<篇名>汗后勞復證(七十三)
屬性:有人傷寒。得汗數(shù)日。忽身熱自汗。脈弦數(shù)。宛然復作。斷之曰。勞心所致也。神之所舍。
未復其初。而又勞傷
其神。營衛(wèi)失度。當補其子。益其脾。解其勞。庶幾便愈。醫(yī)者在座。難之曰。虛則補其母。今
補其子。出在何經也。予曰。出千金方論。子不知虛勞之證乎。難經曰。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
子。此虛則當補其母也。千金方。心勞甚者。補脾氣以益其心。脾旺則感于心矣。此勞則補其子
也。蓋母生我者也。子繼我助我者也。方治其虛。則補其生我者。與錦囊所謂本骸得氣。遺體受
蔭同義。方治其勞。則補其助我者。與荀子未有子富而父貧同義。故二者補法各自有理。醫(yī)唯唯
而退。
<目錄>
<篇名>汗后瘡瘍證(七十四)
屬性:李琛大夫病傷寒。發(fā)熱。面目俱赤。氣上沖。腹?jié)M大小便閉。無汗。脈緊而長。予令服大承
氣湯。他醫(yī)以小柴胡湯與之。不驗。又以大柴胡湯與之。亦不效。又增大柴胡湯大劑。大便通。
下燥屎得愈。乃夸曰果不須大承氣。予笑曰。公茍圖目前。而不知貽禍于后。病雖瘥。必作瘡瘍
之證。后半月。忽體生赤瘡。次日背發(fā)腫如盤。堅如石。痛不堪忍。渠以為背疽憂甚。急召予。
予曰。瘡瘍之證也。若當日服承氣。今無此患矣。治以數(shù)日瘥。或者問何以知其瘡瘍之證。予曰
仲景云。趺陽脈滑而緊者。胃氣實。脾氣強。持實擊強。痛還自傷。以手把刃坐作瘍。蓋病勢有
淺深。藥力有輕重。治者必察其病者如何耳。疾勢深則以重劑與之。疾勢輕則以輕劑與之。正如
持衡。錙銖不偏也。不然。焉用七方十劑。今病患毒邪如此深。須藉大黃、樸硝。蕩滌臟腑經絡
毒瓦斯。利三二行。則邪毒皆去。今醫(yī)小心謹慎。又不能了了見得根源。但以大柴胡得屎。因謂大
便通行。便得安痊。不知遺禍于后。必瘡瘍。當時若聽予言。豈有斯患。
<目錄>
<篇名>面垢惡寒證(七十五)
屬性:一尼病頭痛身熱。煩渴。躁。診其脈大而虛。問之曰小便赤。背惡寒。毛竦灑灑然。面垢中
暑也。醫(yī)作熱病治。但未敢服藥。予投以白虎湯。數(shù)日愈。
論曰。仲景云脈虛身熱。得之傷暑。又云其脈弦細芤遲何也。素問曰寒傷形。熱傷氣。蓋傷
氣不傷形。則氣消而脈虛弱。所以弦遲芤細。皆虛脈而可知矣。
<目錄>
<篇名>傷寒下利證(七十六)
屬性:呂商得傷寒。自利腹?jié)M。不煩。不渴。嘔吐。頭痛。子診趺陽脈大而緊。曰太陰證也。若少
陰下利必渴。今不渴。故知太陰證。仲景云自利不渴屬太陰。調治數(shù)日愈。
論曰?;騿杺我栽\趺陽。予曰仲景稱趺陽脈大而緊者。當即下利。脈經云下利脈大為未
止。脈微細者今日愈。仲景論趺陽脈九十一處。皆因脾胃而設也。且如稱趺陽脈滑而緊。則曰滑
乃胃實。緊乃脾弱。趺陽脈浮而澀。則曰浮為吐逆。水谷不化。澀則食不得入。趺陽脈緊而浮。
浮則腹?jié)M。緊則絞痛。趺陽脈不出。則曰脾虛。上下體冷。膚硬。則皆脾胃之設可知矣。大抵外
證。腹?jié)M自利。嘔惡吐逆之類。審是病在脾胃。而又參決以趺陽之脈。則無失矣。其脈見于足趺
之陽。故曰趺陽。仲景譏世人握手而不及足。
<目錄>
<篇名>傷寒閉目證(七十七)
屬性:李思順得傷寒。惡寒發(fā)熱??谥袣鉄崛缁?。不絕七八日矣。而目閉不肯開。予診其脈。陰陽
俱緊。是必汗之而復下之故也。此壞證矣。病家曰。一醫(yī)于三日前汗之不愈。一醫(yī)復下之。而目閉矣。遂投以小
柴胡湯。五啜而愈。
論曰?;騿柡我灾浜瓜露块]。予曰。仲景稱傷寒發(fā)熱??谥袣獠?。頭痛目黃。若下
之則目閉。又云傷寒脈陰陽俱緊。惡寒發(fā)熱。目赤。脈多睛不慧。醫(yī)復汗之。咽中傷。若復下。
則兩目閉。此壞證。須小柴胡湯。調之愈。
<目錄>
<篇名>傷寒表實證(七十八)
屬性:羽流病傷寒。身熱頭痛。予診之曰。邪在表。此表實證也。當汗之。以麻黃輩。數(shù)日愈。
論曰?;騿杺蛱?。故邪得以入之。今邪在表。何以為表實也。予曰。古人稱邪之所湊。
其氣必虛。留而不去為病則實。蓋邪之入也。始因虛。及邪居中反為實矣。大抵調治傷寒。先要
明表里虛實。能明此四字。則仲景三百九十七法。可坐而定也。何以明之。有表實。有表虛。有
里實。有里虛。有表里俱實。有表里俱虛。予于表里虛實百證歌中。嘗論之矣。仲景麻黃湯類。
為表實而設也。桂枝湯類。為表虛而設也。里實。承氣之類。里虛。四逆理中之類。表里俱實。
所謂陽盛陰虛。下之則愈也。表里俱虛。所謂陰盛陽虛。汗之則愈也。
<目錄>
<篇名>手足逆冷證(七十九)
屬性:酒家朱三者。得傷寒。六七日。自頸以下無汗。手足厥冷。心下滿。大便秘結?;蛘咭娖淠胬洹?br />
又汗出滿悶。以為陰證。予診其脈沉而緊。曰此證誠可疑。然大便結者為虛結也。安得為陰。脈
雖沉緊。為少陰證。然少陰證多矣。是自利未有秘結。予謂此半在表。半在里也。投以小柴胡湯。大便得通而愈。
論曰。傷寒。惡寒。手足冷。心下滿??诓挥场4蟊?。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
有里也。脈沉亦在里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里。此為半在表半在
里也。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
胡湯。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也。難者曰。仲景云病患脈陰陽俱緊。及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
陰。今云陰不得有汗。何也。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何以頭汗出。則知非少陰。予曰。此說
正是議議處。謂四肢冷。脈沉緊。腹?jié)M。全是少陰。然大便硬。頭汗出。不得謂少陰。蓋頭者三
陽所聚。三陽自胸中而還。有頭汗出。自是陰虛。故曰汗出為陽微。是陰不得有頭汗也。若少陰
有頭汗。則九死一生。故仲景平脈法云。心者火也。名火陰。其病。頭無汗者可治。有汗者死。
心為手少陰。腎為足少陰。然相與為病。以意逆志。是謂得之。
<目錄>
<篇名>寒熱類傷寒證(八十)
屬性:一尼病。惡風。體倦。乍寒乍熱。面赤心煩。時或有汗。他醫(yī)以傷寒溫瘧治之。見其寒熱往
來。時方疫氣大作也。大小柴胡雜進。數(shù)日愈甚。轉劇。予診之曰。兩手不受邪。厥陰。脈弦長
而上魚際。此非傷寒。乃陰動不得陽也。此正與倉公治一繡女病同。投以抑陰等藥。數(shù)日愈。
論曰。昔褚澄云。治師尼寡婦。別制方。蓋有為也。師尼寡婦。獨居怨曠。獨陰而無陽。欲
心屢萌。而不適其欲。是以陰陽交爭。乍寒乍熱。虛汗倦怠。全類溫瘧。久久成癆瘵矣。嘗記史
書倉公傳載。濟北王侍者繡女病。腰背寒熱。眾醫(yī)皆為寒熱也。倉公曰病得之欲男子而不可得也。何以知之。診其脈。
肝部弦出寸口。是以知也。男子以精為主。女子以血為主。男子精溢則思室。女子血盛則懷胎。肝攝血者也。
今肝脈弦長上寸口及魚際。則血盛欲男子之候也。然則治師尼寡婦。尤不可與尋常婦人一概論也。
<目錄>
<篇名>失汗衄血證(八十一)
屬性:里人秦氏子得傷寒。發(fā)熱。身疼。骨節(jié)疼痛。惡風無汗?;蛘邉衿洳豁毞?。待其自安。如
是半月矣。而病不除。不得已召醫(yī)治之。醫(yī)至問日數(shù)。又不審其脈與外證。但云已過期矣。不可
汗下矣。且與調氣藥以正氣。復延予。予診其脈。浮澀而緊大。此麻黃證無疑者。但恐當汗不汗。
化為衄血。必有是證。言未已。衄血作。予急以麻黃湯與之。繼之以犀角地黃湯。血止汗解愈。
論曰。仲景云凡作湯藥。不可避晨夜。覺病須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則易愈?;蛏赃t。
病即傳變。雖欲除必難為力。今醫(yī)不究根源。執(zhí)以死法。必汗之于四日之前。下之于四日之后。
殊不知此惑也。又云病不服藥。猶得中醫(yī)。此為無醫(yī)而設也。若大小便不通。必待其自瘥乎。蓋
前后不得溲。必下部腹脹。數(shù)日死矣。又況結胸蓄血。發(fā)狂發(fā)斑之類。未有勿藥而愈者。知者知
變。愚者執(zhí)迷。以取禍也。須是隨病淺深。在表在里?;蜿幓蜿枴T鐬橹委?。如救火及溺然。庶
易瘥。素問云邪風之至。疾如風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
其次治五臟。治五臟者半死半生也。扁鵲望齊侯而逃。其斯之謂歟。
<目錄>
<篇名>脾約證(八十二)
屬性:一豪子郭氏。得傷寒數(shù)日。身熱。頭疼。惡風。大便不通。臍腹膨脹。易數(shù)醫(yī)。一醫(yī)欲用大
承氣。一醫(yī)欲大柴胡。一醫(yī)欲用蜜導。病家相知凡三五人。各主其說。紛然不定。最后請予至。
問小便如何。病家云小便頻數(shù)。乃診六脈。下及趺陽脈浮且澀。予曰。脾約證也。此屬太陽陽明。
仲景云太陽陽明者脾約也。仲景又曰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shù)。浮澀相搏。大便
則。其脾為約者。大承氣大柴胡恐不當。仲景法中麻仁丸不可易也。主病親戚尚爾紛紛。予曰。
若不相信??謩e生他證。請辭。無庸召我。坐有一人。乃弟也。逡巡曰。諸君不須紛爭。既有仲
景證法。相當。不同。此說何據(jù)。某雖愚昧。請終其說。諸醫(yī)若何。各請敘述。眾醫(yī)默默。紛爭
始定。予以麻仁丸百粒。分三服。食頃間盡。是夕大便通。中汗而解。
論曰。浮者風也。澀者津液少也。小便頻數(shù)。津液枯竭。又爍之以風。是以大便堅 。乃以
大黃樸硝湯劑蕩滌腸胃。雖未死??謩e生他證。嘗讀千金方論香港腳云。世間人病有親戚故舊遠近
問病。其人曾不經一事。未讀一方。騁騁詐作明能。詭論。或言是虛?;蜓允菍?。或以為風?;?br />
以為蟲。或道是水?;虻朗翘?。紛紛謬說。種種不同。破壞病患心意。莫知孰是。遷延未定。時
不待人。忽然致禍。各自走散。凡為醫(yī)者要識病淺深。探賾方書。博覽古今。是事明辨。不爾。
大誤人事。識者宜知以為醫(yī)戒。
<目錄>
<篇名>格陽關陰證(八十三)
屬性:張養(yǎng)愚患傷寒八九日以上。吐逆。食不得入。小便疰悶不通。醫(yī)作胃熱而吐。傳入膀胱。則
小便不通也。予診其脈。見寸上二溢。而尺覆關中。伏而不見。乃斷之曰。格陽關陰證也。陽溢
于上。不得下行。陰覆于下。不得上達。中有關格之病。是以屢汗而不得汗也。予投以透膈散。三啜而吐止。小便利而
解。
論曰?;騿柡沃^格陽關陰。答曰難經云關以前動者。陽之動也。脈當見九分而浮。過者。法
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遂入尺為覆。為內關外格。此陰乘之脈也。又曰陰氣太盛。陽氣不得
營。故曰關。陽氣太盛。陰氣不得營。故曰格。陰陽俱盛。不能相營也。故曰關格。關格者不得
盡期而死矣。素問曰人迎。四盛以上為格陽。寸口。四盛以上為關陰。人迎與寸口。俱盛四倍以
上為關格。仲景云在尺為關。在寸為格。關則小便不利。格則吐逆。又趺陽脈浮而澀。浮則吐逆。
水谷不化。澀則食不得入。名曰關格。由是言之。關脈沉伏而澀。尺寸有覆溢者。關格病也。何
以言之。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在卦為泰。泰者通也。天氣不降。地氣不升。在卦為否。否者閉
也。今陽不降。上魚際為溢。故其病吐逆。名為外格。陰不得上浮入尺為覆。故其病。小便不通。
為內關。此關格之異也。
<目錄>
<篇名>太陽陽明合病證(八十四)
屬性:有豪子病傷寒。脈浮而長。喘而胸滿。身熱頭疼。腰脊強。鼻干。不得眠。予曰。太陽陽明
合病證。仲景法中有三證。下利者葛根湯。不下利嘔逆者加半夏。喘而胸滿者麻黃湯也。治以麻
黃湯。得汗而解。
論曰?;騿杺魅胫蔚凇W蕴栮柮魃訇柼幧訇庁赎幒卧?。說者謂陽主生。故足太陽水。
傳足陽明土。土傳足少陽木。為微邪。陰主殺。故太陰土傳少陰水。水傳足厥陰木。為賊邪。少
陰水傳厥陰木。安得為賊也。故予以為不然。素問陰陽離合論云。太陽根起于至陰。結于命門。
名曰陰中之陽。陽明根起于厲兌。名曰陰中之陽。少陽根起于竅陰。名曰陰中之少陽。太陰根起于隱白。名曰陰中之陰。
少陰根起于涌泉。名曰陰中之少陰。厥陰根起于大敦。名曰陰之絕陰。大抵傷寒始因中之氣得之于陰。是以
止傳足經者。是陰中之陽。陽中之陰。亦自然之次第也。故此篇因黃帝問三陰三陽之離合。岐伯
自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而推之。且以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太陰為開。厥陰為闔。
少陰為樞。六經不得相失。則其序有授矣。不特此也。以六氣在天而考之。厥陰為初之氣。少陰
為二之氣。太陰為三之氣。少陽為四之氣。陽明為五之氣。太陽為六之氣。此順也。逆而言之。
則太陽而后陽明。陽明而后少陽。少陽而后太陰。太陰而后少陰。少陰而后厥陰。傷寒為病。在
氣則逆而非順。自太陽而終厥陰也。
<目錄>
<篇名>懊怫郁證(八十五)
屬性:士人陳彥夫病傷寒八九日。身熱無汗。喜飲。時時譫語。因下利后。大便不通三日。非煩非
躁。非寒非痛。終夜不得眠。但心沒曉會處。或時發(fā)一聲如嘆息之狀。醫(yī)者不曉是何證。但以寧
心寬膈等藥。不效。召予診視。兩手關脈長。按之有力。乃曰懊 怫郁證也。此胃中有燥屎。宜
與承氣湯。服之。下燥屎二十枚。次復下溏糞。得利而解。
論曰。仲景云陽明病下之。心中懊 而微煩。胃中有燥屎。可攻。宜承氣湯。又云病者小便
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怫郁不得眠者。有燥屎也。承氣湯主之。蓋屎在胃則胃不和。
素問曰。胃不和則臥不安。此所以夜不得眠也。仲景云胃中燥。大便堅者。必譫語。此所以時時
譫言也。非煩非躁。非寒非痛。所謂心中懊 也。聲口嘆息。而時發(fā)一聲。所謂水氣怫郁也。燥屎得除。大便通利。陰
陽交和。是以其病得除。
<目錄>
<篇名>兩手撮空證(八十六)
屬性:市人張某。年可四十。病傷寒。大便不利。日晡發(fā)熱。手循衣縫。兩手撮空。目直視急。更
三醫(yī)矣。皆曰傷寒最惡證也。不可治。后召予。予不得已往診之。曰此誠惡候。染此者十中九死。
仲景雖有證而無治法。但云脈弦者生。澀者死。況經吐下。難于用藥。謾以藥與。若大便得通。
而脈強者。庶可料理也。遂用小承氣湯與之。一投而大便通利。諸疾漸退。脈且微弦。半月得瘥。
論曰?;騿栂轮}得弦者生。何也。答曰。金匱玉函經云循衣摸床。妄撮。怵惕不安。微喘直
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微者但發(fā)熱譫語。承氣湯與之。余嘗觀錢仲陽小兒訣法。手循衣領。及
亂捻物者。肝熱也。此證玉函列在陽明部。陽明胃也。肝有邪熱。淫于胃經。故以承氣湯瀉肝。
而得強脈。則平而和。胃且堅不受。此百生之理也。予嘗謂仲景論。不通諸醫(yī)書。以發(fā)明隱奧。
而專一經者。未見其能也。須以古今方書。發(fā)明仲景余意。
<目錄>
<篇名>下利服承氣湯證(八十七)
屬性:客有病傷寒。下利。身熱。神昏多困。譫語。不得眠?;蛘咭娖湎吕?。以譫語為鄭聲。皆陰
虛證也。予診其脈曰此承氣湯證也。眾皆愕然曰下利服承氣。仲景法乎。答曰。仲景云下利而譫
語者。有燥屎也。屬小承氣湯。乃投以小承氣。得利止。而下燥屎十二枚。俄得汗解。
論曰。內經云微者逆之。甚者從之。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從少從多。觀其事也。帝曰何謂
反治。岐伯曰寒因寒用。通因通用。王冰以為大熱內結。注瀉不止。熱宜寒療。結伏須除。以寒
下之。結散利止。此寒因寒用也。小承氣止利。正合此理。
<目錄>
<篇名>濕溫證(八十八)
屬性:丙午歲。商人張皓。季夏得疾。胸項多汗。四股時冷。頭痛譫語。予診其脈。關前濡。關后
數(shù)。斷曰當作濕溫治。蓋先受暑。后受濕。暑濕相搏。是謂濕溫。投以白虎加參。次以白虎蒼術。
頭痛漸退。足漸溫。汗?jié)u止。數(shù)日愈。此病名賊邪。誤服藥則死。
論曰?;蛘唠y云。何謂賊邪。予曰。難經論五邪。有實邪。虛邪。正邪。微邪。賊邪。從后
來者為虛邪。從前來者為實邪。從所不勝者為賊邪。從所勝者為微邪。自病者為正邪。又曰假令
心病中暑者為正邪。中濕得之為賊邪。今心先受邪。而濕勝之。水克火。從所不勝。斯為賊邪。
五邪之最逆者也。難經有云濕溫之脈。陽濡而弱。陰小而急。濡弱見于陽部。濕氣搏暑也。小急
見于陰部。暑氣濕蒸也。故經曰暑濕相搏。名曰濕溫。是為賊邪也。
<目錄>
<篇名>血結胸證(八十九)
屬性:丁未歲。一婦患傷寒。寒熱。夜則譫語。目中見鬼??裨瓴粚?。其夫訪予詢其治法。予曰。
若經水適來適斷??质菬崛胙乙病T饺肇礁嬖?。已作結胸之狀矣。予為診之曰。若相委信。急
行小柴胡湯等必愈。前醫(yī)不識涵養(yǎng)至此。遂成結胸證。藥不可及也。無已。則有一法。刺期門穴?;蚴鼛子H缃潭?br />
愈。
論曰?;騿枱崛胙?。何為而成結胸。予曰。邪入經絡。與正氣相搏。上下流行?;蛴鼋浰?br />
適來適斷。邪氣乘虛而入血室。血與邪迫。上入肝經。肝既受邪。則譫語如見鬼。肝病則見鬼。
目昏則見鬼。復入膻中。則血結于胸也。何以言之。蓋婦人平居。經水常養(yǎng)于目。血常養(yǎng)肝也。
方未孕。則下行之以為月水。既妊娠。則中蓄之以養(yǎng)胎。及已產。則上壅。得金化之以為乳。今
邪逐之并歸肝經。聚于膻中。壅于乳下。非刺期門以瀉。不可也。期門者肝之膜原。使其未聚于
乳。則小柴胡尚可行之。既聚于乳。小柴胡不可用也。譬如兇盜行于閭里。為巡邏所迫。寡婦處
女適啟其門。突入其室。婦女為盜所迫。直入隱奧。以避之。盜躡其蹤。必不肯出。乃啟孔道以
行誘焉。庶幾其可去也。血結于胸。而刺期門。何以異此。
<目錄>
<篇名>六陽俱絕證(九十)
屬性:一達官乘舟悉歸。四月風雨。飲食不時。得疾如傷寒狀。頭重自汗。身體悉疼。醫(yī)作中風濕
證治投以術附姜附等湯。汗不止。單服附子。及灸臍下。亦不止。予往視之。曰六陽俱絕。不可
治也。(其汗必如珠。驗之果然。半時卒。)
論曰。難經云六陽氣俱絕者。陰與陽相離。陰陽相離。則腠理開。絕汗乃出。汗出如珠。轉
而不流。夕占旦死。旦占夕死。此之謂也。蓋病者之汗。有陽盛陰虛。陰盛陽虛。陽盛者如骨蒸
熱病之汗。則流溢如潤。陽絕者如此證。則凝聚而止。假如甑 之蒸物。出汗而散者。陽盛之類
也。假如置冰于金銀瓦器中。汗出而凝聚不流。陽絕之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