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517-望診遵經(jīng)

本書PDF版本

<篇名>望診遵經(jīng)
書名:望診遵經(jīng)
作者:汪宏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年—1911年

<目錄>

<篇名>敘

屬性:予先君石城翁。諱坤堅。字義彰。讀書之暇。嘗謂予曰。醫(yī)之為道。至精至微。明辨而行之。則可以濟眾。冒昧而施之。適足以殺人。爾學(xué)醫(yī)有年矣。抑亦知其要否。予起而對曰。昔軒轅氏定本草。作內(nèi)經(jīng)。盧扁雷桐。莫不遵其規(guī)矩。漢晉唐宋。鮮能出其范圍。今讀其遺文。會其旨趣。其法門有二。一曰診。一曰治。望聞問切者。診法也。針灸藥石者。治法也。將欲治之。必先診之。非診無以知其病。非診無以知其治也。顧欲知其診之所當(dāng)然。究其診之所以然。則凡天地古今之理。南北高下之宜。歲時氣候之殊。晝夜陰晴之變。以至賦稟強弱之不齊。老少居養(yǎng)之各異。莫不著見于四診焉。豈但明乎血氣經(jīng)絡(luò)皮肉筋骨。與夫病之五臟六腑。
癥之七情六淫也哉。蓋著乎外者。本乎內(nèi)。見于彼者。由于此。因端可以竟委。溯流可以窮源。是故寒熱補
瀉之法。因診而定。標本先后之理。因診而分。七方十劑八法九針。莫不因診而決用舍焉。昔賢所謂明理
者。明此理也。辨證者。辨此證也。理不明。則證莫能辨。證不辨。則治莫能分。故治病必須知診。診病必須遵
經(jīng)。予先君曰。入門矣。未入于室也。經(jīng)文深奧。診法精微。既已識其大綱。尤當(dāng)考其細目。慎之哉。窮理盡性
之事也。格物致知之功也。身家之所寄托。生死之所相關(guān)也。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勉旃勉旃。余退而
志之。恒以自警焉。今著遵經(jīng)。有感于是。因書篇首。以告后人。
\x光緒元年三月上浣新安汪宏廣 氏書于西安航埠\x

<目錄>卷上

<篇名>診法常以平旦

屬性:靈素談醫(yī)妙入神。窮源探本在清晨。時平可辨邪和正。法定能分假與真。有疾音容俱轉(zhuǎn)變。無 色脈自
調(diào)勻。常經(jīng)萬世皆師范。診視須當(dāng)永奉遵。原夫昧爽方興。天道之陰陽中正。黎明甫啟。人身之志氣清靈。
觀形以驗溫涼。平能合度。察色而瞻動靜。法不離經(jīng)。斯時也。九候無差。五音悉準。有過易窺。有偏易診。辨
三因之虛實。氣色分明。察五臟之盛衰。精神平允。見微知著。固能判斷吉兇。原始反終。更足周知生殞。蓋
觀日以揣摩。亦援天而指引。由是參病情?;\法。指下融通。心中浹洽。脈息共形容合論。推究無窮。聲音
與氣色交參。變通不乏。譬若權(quán)衡正直。觀俯仰而較錙銖。亦如尺度均同。計毫厘以分闊狹。況乎因人
矩。候氣平章。不似日中之溫暖。不同夜半之清涼。營衛(wèi)會于脈口。氣色見于明堂。有證皆顯。無隱弗彰。經(jīng)
絡(luò)均勻。按法真堪處變。規(guī)模宏遠。持平可以為常。爾乃觀其所由。視其所以?;蚨吮疽猿卧础;蛞虼硕R
彼。寒多熱少。分臟腑之盈虧。暮重朝輕。析陰陽之表里。故察人情。觀日晷。時行則行。時止則止。即從權(quán)而
診視。不執(zhí)其經(jīng)。然觸類以引伸。難逾厥旨。若夫金烏返照。玉兔騰精。病因時而進退。氣隨日以流行。有平
脈時脈。有正聲變聲。診或違夫晝夜。治即昧于重輕。是則望聞問切之方。皆失其正。補瀉迎隨之法。不得
其平。于是圣人。著作內(nèi)經(jīng)。申明平旦。合四診而同觀。會三才以參看。有為有守。廣宇內(nèi)之栽培。無黨無偏。
協(xié)時中之條貫。是以德邁羲農(nóng)。功高霄漢。宜其達四海以謳歌。歷千秋而燦爛。不然。何以為醫(yī)學(xué)之范圍。
妙化育而參贊。

<目錄>卷上

<篇名>望色常宜定靜

屬性:平明診法已敷陳。望色還須氣息勻。更待伊芳人心志定。聆音察理論精神。扶持當(dāng)緩緩。言語莫頻頻。坐臥
情和洽。寒溫服適均。醫(yī)家看視宜恬靜。鄰里瞻觀慢博詢。休談長與短。應(yīng)辨假和真。成敗所關(guān)。死生攸寄。
脈息豈無隱微。聲音亦有同異。神凝志一。始能融會貫通。理明義精。方可引伸觸類。臟腑之情蘊奧。安可
粗心。氣色之道精深。不容率意。若乃晨昏昧昧。樓閣蔥蘢?;蚍笾圪狻N燮漕伾?。或居帷幔兮。蔽其形容。
慢言三折其肱。揣摩弗確。即使十全之技??匆暉o從。卻愁倉卒又持燈。尤恐奔波多亂目。俗醫(yī)治病。還道
這氣色朦朧。無甚差錯。咦??v然仿佛分虛實。只在依稀想像中。

<目錄>卷上

<篇名>明堂周身部位

屬性:欲觀氣色。先識明堂。欲察明堂。先知部位。首面上于闕庭。王宮在于下極。五臟次于中央。六腑挾其兩側(cè)。
靈樞曰。庭者。首面也。闕上者。咽喉也。闕中者。肺也。下極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膽也。下者。脾也。
方下者。胃也。中央者。大腸也。挾大腸者。腎也。當(dāng)腎者。臍也。面王以上者。小腸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
顴者。肩也。顴后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內(nèi) 上者。膺乳也。挾繩而上者。背也。循牙車以下者。股也。中央者。
膝也。膝以下者。脛也。當(dāng)脛以下者。足也。巨分者。股里也。巨屈者。膝臏也。此五臟六腑肢節(jié)之部也。男女異位。
男子色在面王。為小腹痛。下為卵痛。其圜直為莖痛。高為本。下為首。狐疝 陰之屬也。女子在面王。為膀胱
子處之病。散為痛。摶為聚。方圓左右。各如其色形。其隨而下至胝為淫。有潤如膏狀。為暴食不潔。左為左。
右為右。其色有邪。聚散而不端。面色所指者也。此面王之部。男女之分也。所謂明堂者。鼻也。庭者。顏也。闕
者。眉間也。面王者。鼻準也。下極者。闕庭之下。兩目之中也。頰外謂之繩。膝蓋謂之臏??谂源蠹y為巨分。頰
下曲骨為巨屈也。色之見于明堂。猶脈之出于氣口也。氣口者。血脈之大會。明堂者。呼吸之宗氣也。氣口
明堂。其義一也。

<目錄>卷上

<篇名>明堂六部提綱

屬性:明堂望法。有五臟之分。有六部之辨。六部者。中央臟腑之部為內(nèi)。四旁肢節(jié)之部為外。橫分之為上下。豎
分之為左右也。以內(nèi)外言之。色見于內(nèi)部者。其病在內(nèi)。色見于外部者。其病在外。色從外部走內(nèi)部者。其
病自外走內(nèi)。色從內(nèi)部走外部者。其病自內(nèi)走外。內(nèi)者重。外者輕。從內(nèi)走外者。臟傳腑。腑傳表。由重而輕
也。從外走內(nèi)者。表傳腑。腑傳臟。由輕而重也。此內(nèi)外之辨也。以上下言之。色見于上部者。其病在上。色見
于下部者。其病在下。色從下部走上部者。其病自下走上。色從上部走下部者。其病自上走下。上為陽。下
為陰。陽病者。上行極而下。陰病者。不行極而上。陽病自上走下為重。自下走上為輕。陰病自下走上為重。
自上走下為輕。此上下之辨也。以左右言之。色見于左部者。其病在左。色見于右部者。其病在右。色從右
部走左部者。其病自右走左。色從左部走右部者。其病自左走右。左為陽。右為陰。男子左為逆。右為從。女
子右為逆。左為從。男子自左走右為從。自右走左為逆。女子自右走左為從。自左走右為逆。此左右之辨
也。由是而五色交錯。六部合參。則又各有行走。各有逆從。是必察其色之所起。辨其色之所向。以推其順
逆。而斷其吉兇焉。然其色之行走。于意云何。蓋其色上銳者。其行上向。其色下銳者。其行下向。在左右如
法。而內(nèi)外亦然矣。此六部之提綱也。岐伯曰。臟腑之在中也。各以次舍。左右上下。各如其度也。其斯之謂歟。

<目錄>卷上

<篇名>面貌分應(yīng)臟腑

屬性:既察明堂之部位。當(dāng)觀面貌之部位。蓋內(nèi)經(jīng)望法。有因明堂而分者。有因面貌而分者。何則。臟腑經(jīng)絡(luò)相
通。表里上下相貫。血氣周流。無有間斷。以故氣色見于明堂。即以明堂分臟腑。氣色見于面貌。即以面貌
分臟腑。刺熱篇曰。肝熱病者。左頰先赤。肺熱病者。右頰先赤。心熱病者。顏先赤。腎熱病者。頤先赤。脾熱病
者。鼻先赤。此熱病之臟部也。熱病從所部而起者。至期而已。言至其氣正之時日而愈也。推而論之。則熱
病之死生間甚。時日之王相休囚。皆可按法而究焉。然又言少陽之脈色榮頰前。太陽之脈色榮顴骨。則
是以頰前為少陽之部。以顴骨為太陽之部矣。其曰。榮未交者。是病未傳也。則榮已交者。是病已傳也。視
其交于何部。而斷其傳于何經(jīng)也。設(shè)或色見少陽之部。診得少陰之脈?;蛏娞栔?。診得厥陰之脈。
此為陰陽爭見。表里皆病。所謂兩感者是已。不言陽明者。缺文也。夫陽明之脈起于鼻。絡(luò)于目。交 中。挾
口環(huán)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后下廉。出大迎。循頰車。故其為病也。身熱目痛。而鼻干不得臥。如經(jīng)云。面熱者。
足陽明病。仲景云。陽明病。面合赤色。是皆可為陽明之診也。更有腹脅膈之分焉。所謂頰下逆顴為大瘕。
下牙車為腹?jié)M。顴后為脅痛。頰上者。膈上也。此皆部位之分。病色之辨也。皮肉血氣筋骨。亦各有分部焉。
靈樞曰。色起兩眉薄澤者。病在皮。唇色青黃赤白黑者。病在肉。營氣濡然者。病在血氣。目色青黃赤白黑
者。病在筋。耳焦枯受塵垢者。病在骨。蓋以五臟之屬。分五形之部也。若夫風(fēng)病之診又不同。心風(fēng)診在口。
其色赤。肝風(fēng)診在目下。其色青。肺風(fēng)診在眉上。其色白。脾風(fēng)診在鼻上。其色黃。腎風(fēng)診在肌上。其色黑。凡
若此者。務(wù)須沉潛反復(fù)。融會貫通。病雖變出多端。醫(yī)者常若可見。庶乎其不瘥矣。至于幼科五臟之部。痘科八卦之位。
蓋因內(nèi)經(jīng)諸法。隱其文。彰其義耳。能精乎此。亦可觸類旁通矣。(肌上之肌。高士宗作HT 。HT 、頰
肉也。宜從之。)

<目錄>卷上

<篇名>五官分應(yīng)五臟

屬性:既知面貌分五臟。當(dāng)知五官分五臟。何則。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fā)為五色。征為五聲。淫生六疾。故周禮疾
醫(yī)。以五味五谷五藥養(yǎng)其病。以五氣五聲五色 其死生。兩之以九竅之變。參之以九臟之動。是以內(nèi)經(jīng)
望法。以五色分五行。以五官分五臟。于是乎診于面。則面有五臟之分。診于竅。則竅有五臟之別。蓋無往
而非五臟之所屬。亦無往而非五行之所屬也。且五官者。五臟之閱也。經(jīng)曰。十二經(jīng)脈。三百六十五絡(luò)。其
血氣皆上于面。而出空竅。其精陽氣上出于目而為睛。其別氣走于耳而為聽。其宗氣上出于鼻而為臭。
其濁氣出于味。走唇舌而為味。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腎
之官也。故肺病者。喘息鼻張。肝病者。 青。脾病者。唇黃。心病者。舌卷短顴赤。腎病者。顴與顏黑。釋之者曰。
鼻白。肺病也。色深白喘而胸滿者。邪實也。色淺白喘而不滿者。正虛也。目 青。肝病也。色深青者。邪實也。
色淺青者。正虛也。唇黃。脾病也。色深黃者。邪實也。淺黃者。正虛也。舌赤卷短。心病也。色深赤焦卷者。邪實
也。色淺紅滋短者。正虛也。耳黑。腎病也。色深黑者。邪實也。色淺黑者。正虛也。蓋以淺淡為虛。深濃為實。因
五官以分五臟也。然五官之分。有視形容之法焉。有觀氣色之法焉?;蛞蛐稳莘治迮K?;蛞驓馍治迮K。
則又各有提綱。各有條目。詳述于后??梢詤⒂^。所謂耳目不違心。結(jié)諸心形諸色也。夫形色之理。陰陽之
道也。陰陽也者。合之。則臟腑經(jīng)絡(luò)。具一陰陽也。分之。則耳目口鼻。各一陰陽也。身體之大。毫發(fā)之微。莫不
有形色之理焉。莫不有陰陽之道焉。邵子所謂物物具一太極者??刹灰喟l(fā)明哉。

<目錄>卷上

<篇名>五色分應(yīng)五臟

屬性:既知五官分五臟。當(dāng)知五色分五臟。蓋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故經(jīng)云。
以五色命臟。青為肝。赤為心。黃為脾。白為肺。黑為腎。肝合筋。心合脈。脾合肉。肺合皮。腎合骨。故青病在筋。
赤病在脈。黃病在肉。白病在皮。黑病在骨。蓋以色應(yīng)臟。以臟合形也。然或察部以言臟?;虿焐匝耘K。亦
猶診脈之法。或以氣口寸關(guān)尺分五臟?;蛞韵毅^代毛石分五臟。夫弦鉤代毛石者。五臟之氣。見于血脈
也。青赤黃白黑者。五臟之氣。見于氣色也。五臟之氣。見于氣色。因以氣色分五臟。五臟之氣。見于明堂。因
以明堂分五臟。此活法也。亦定法也。至若以氣色分臟腑。則浮澤為外。病當(dāng)屬腑。沉濁為內(nèi)。病當(dāng)屬臟。若
更合氣色部位分臟腑。則色見于臟部者。其色深濃。當(dāng)為臟氣有余之病。其色淺淡。當(dāng)為臟氣不足之病。
見于腑部者。其色深濃。當(dāng)為腑氣有余之病。其色淺淡。當(dāng)為腑氣不足之病。故以陰陽言。則臟陰也。腑陽
也。色見諸陰者。臟病也。見諸陽者。腑病也。察其何部何色。而斷其何臟何腑也。舉凡皮肉血脈筋骨。亦以
氣色部位分之。矧氣色有陰陽。部位有陰陽。臟腑病癥。又各有陰陽。參而伍之。錯而綜之??梢韵笄?。難以
數(shù)推矣。

<目錄>卷上

<篇名>相氣十法提綱

屬性:大凡望診。先分部位。后觀氣色。欲識五色之精微。當(dāng)知十法之綱領(lǐng)。十法者。浮沉清濁微甚散摶澤夭是
也。何謂浮沉。色顯于皮膚間者。謂之浮。隱于皮膚內(nèi)者。謂之沉。浮者。病在表。沉者。病在里。初浮而后沉者。
病自表而之里。初沉而后浮者。病自里而之表。此以浮沉分表里也。何謂清濁。清者清明。其色舒也。濁者
濁暗。其色慘也。清者病在陽。濁者病在陰。自清而濁。陽病入陰。自濁而清。陰病轉(zhuǎn)陽。此以清濁分陰陽也。
何謂微甚。色淺淡者謂之微。色深濃者謂之甚。微者正氣虛。甚者邪氣實。自微而甚。則先虛而后實。自甚
而微。則先實而后虛。此以微甚分虛實也。何謂散摶。散者疏離。其色開也。摶者壅滯。其色閉也。散者病近
將解。摶者病久漸聚。先摶而后散者。病雖久而將解。先散而后摶者。病雖近而漸聚。此以散摶分久近也。
何謂澤夭。氣色滋潤謂之澤。氣色枯槁謂之夭。澤者主生。夭者主死。將夭而漸澤者。精神復(fù)盛。先澤而漸
夭者。血氣益衰。此以澤夭分成敗也。蓋十法者。辨其色之氣也。五色者。辨其氣之色也。氣者色之變。色者
氣之常。氣因色而其理始明。色因氣而其義乃著。氣也色也。分言之。則精微之道顯。合觀之。則病癥之變
彰。此氣色之提綱也。經(jīng)曰。相氣不微。不知是非。屬意弗去。乃知新故。其是之謂乎。

<目錄>卷上

<篇名>望法陰陽總綱

屬性:明堂察色。以臟腑部位為體。以氣色診法為用。故分觀之??梢宰R其常。合參之。可以通其變。然究其常變。
而原其始終。要不離乎陰陽之旨。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
府也。故以五色分言之。青屬少陽。旺于春。赤屬太陽。旺于夏。白屬少陰。旺于秋。黑屬太陰。旺于冬。黃屬中
央土。寄于四季。旺于長夏。以六部分言之。外者上者左者皆為陽。內(nèi)者下者右者皆為陰。以十法分言之。
浮清甚散澤為陽。沉濁微摶夭為陰。于是乎氣色兼見。部位互考。則陰陽相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此陰
陽之總綱也。顧陰陽之道。陽清陰濁。陽升陰降。陽熱陰寒。陽動陰靜。陽外陰內(nèi)。陽上陰下。陽左陰右。陽道
實。陰道虛。陽常有余。陰常不足。是以色見諸陽者易治。見諸陰者難療。外感陰病見陽色者易治。陽病見
陰色者難療。內(nèi)傷陽病見陰色者易治。陰病見陽色者難療。凡此陰陽之理。既可合氣色部位以相參。亦
可合臟腑病癥以相證者也。易傳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測之謂神。內(nèi)經(jīng)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陰
陽變化。一以貫之矣。

<目錄>卷上

<篇名>五色相應(yīng)提綱

屬性:嘗考內(nèi)經(jīng)望法。以為五色形于外。五臟應(yīng)于內(nèi)。猶根本之與枝葉也。色脈形肉。不得相失也。故有病必有
色。內(nèi)外相襲。如影隨形。如鼓應(yīng)桴。遠者。司外揣內(nèi)。近者。司內(nèi)揣外。五色之見。莫不相輸應(yīng)焉。何言之。肝屬
東方木。通于風(fēng)氣。在時為春。在竅為目。在志為怒。在變動為語。其藏魂。其脈弦。其聲呼。其音角。其臭臊。其
味酸。其液泣。其合筋。其榮爪。其腑膽。其日甲乙。其時寅卯。其經(jīng)足厥陰。此青色之應(yīng)也。心屬南方火。通于
暑氣。在時為夏。在竅為舌。在志為喜。在變動為噫。其藏神。其主血。其聲笑。其音征。其臭焦。其味苦。其液汗。
其合脈。其榮色。其腑小腸。其日丙丁。其時巳午。其經(jīng)手少陰。其包絡(luò)手心主。此赤色之應(yīng)也。脾屬中央土。
通于濕氣。在時為長夏。在竅為口。在志為思。在變動為吞。其藏意。其脈緩。其聲歌。其音宮。其臭香。其味甘。
其液涎。其合肉。其榮唇。其腑胃。其日戊己。其時辰戌丑未。其經(jīng)足太陰。此黃色之應(yīng)也。肺屬西方金。通于
燥氣。在時為秋。在竅為鼻。在志為悲。在變動為咳。其藏魄。其主氣。其脈毛。其聲哭。其音商。其臭腥。其味辛。
其液涕。其合皮。其榮毛。其腑大腸。其日庚辛。其時申酉。其經(jīng)手太陰。此白色之應(yīng)也。腎屬北方水。通于寒
氣。在時為冬。在竅為耳。在志為恐。在變動為欠。其藏志。其脈石。其聲呻。其音羽。其臭腐。其味咸。其液唾。其
合骨。其榮發(fā)。其腑三焦膀胱。其日壬癸。其時亥子。其經(jīng)足少陰。此黑色之應(yīng)也。色之應(yīng)乎臟者。亦應(yīng)其腑。
應(yīng)乎腑者。亦應(yīng)其經(jīng)。但當(dāng)分其部位之內(nèi)外。察其氣色之陰陽。五色之見。莫不相輸應(yīng)焉。顧應(yīng)者。常也。不
應(yīng)者。變也。知其常變。則知其生克矣。知其生克。則知其逆從矣。五臟各有病證聲色臭味。當(dāng)與氣口明堂
相應(yīng)焉。其太過不及。相生相克者。皆病也。從外知內(nèi)。蓋本乎此。

<目錄>卷上

<篇名>五色主病提綱

屬性:竊思經(jīng)言。見其色。知其病。命曰明。非特明其色。且明其病也。亦非特明其色。明其病。且明其病之應(yīng)乎色。
色之主乎病也。何以言之。肝色青。心色赤。脾色黃。肺色白。腎色黑。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虛
則目KT KT 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氣逆則頭痛。耳聾不聰。頰腫。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
下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nèi)痛。虛則胸腹大脅下與腰相引而痛。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行善 。腳下痛。虛
則腹?jié)M。腸鳴飧泄。食不化。肺病者。喘咳逆氣。肩背痛。汗出。尻陰股膝髀 足皆痛。虛則少氣不能報息。
耳聾。嗌干。腎病者。腹大。脛腫。喘咳。身重。寢汗出。憎風(fēng)。虛則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此五臟之
病證。五色之所主也。肝合膽。心合小腸。脾合胃。肺合大腸。腎合三焦膀胱。膽病者。寒熱。善太息??诳?。嘔宿汁。
心下澹澹。恐人將捕之。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時窘之后。當(dāng)耳前熱。若寒甚。若獨肩上熱甚。及
手小指次指之間熱。胃病者。腹 脹。胃脘當(dāng)心而痛。上肢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大腸病者。腸中切痛。
而鳴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即泄。當(dāng)臍而痛。不能久立。三焦病者。腹氣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水
留即為脹。膀胱病者。小腹偏腫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熱。若脈陷及足小指外廉。及脛踝
后皆熱。此六腑之病證。五臟之所合也。析而言之。臟主里。腑主表。色之沉者病在里。色之浮者病在表。是
臟腑表里之分也。臟為陰。腑為陽。色之濁者病在陰。色之清者病在陽。是臟腑陰陽之分也。臟有虛實。腑
有虛實。色之淺淡者為虛。色之深濃者為實。是臟腑虛實之分也。如是而知臟腑之為病。氣色之所主。亦
可見其色知其病矣。然而有時相應(yīng)。有時不相應(yīng)。何也。蓋臟腑有盛衰。氣色有生克。太過則薄所勝而乘
所不勝。其不及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也。靈樞曰。腎乘心。心先病。腎為應(yīng)。色皆如是。是則
一隅三反。亦可推測而知。此皆主病之提綱也。(善肌肉痿。千金肌作饑。甲乙作苦饑肌肉痿。)

<目錄>卷上

<篇名>部色主病提綱

屬性:既知氣色之主病。當(dāng)知部色之主病。夫而后可因部位氣色之所主。以言臟腑經(jīng)脈之所病。謹按靈樞經(jīng)
脈篇曰。肺手太陰之脈。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此為臂厥。是主肺所
生病者。咳上氣喘渴煩心胸滿。 臂內(nèi)前廉痛厥。掌中熱。氣盛有余。則肩臂痛。風(fēng)寒汗出。中風(fēng)。小便數(shù)而
欠。氣虛則肩臂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為此諸病。大腸手陽明之脈。是動則病齒痛頸腫。是主津液
所生病者。目黃口干。鼽衄喉痹。肩前 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氣有余。則當(dāng)脈所過者熱腫。虛則寒栗不復(fù)。
為此諸病。胃足陽明之脈。是動則病灑灑振寒。善呻數(shù)欠。顏黑。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
欲動。獨閉戶塞牖而處。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為 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瘧狂溫淫。汗
出鼽衄???唇胗。頸腫喉痹。大腹水腫。膝臏腫痛。循膺乳、氣街、股伏兔、 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氣
盛則身以前皆熱。其有余于胃。則消谷善饑。溺色黃。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則脹滿。為此諸病。
脾足太陰之脈。是動則病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得后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是主脾所
生病者。舌本痛。體不能動搖。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閉。黃膽。不能臥。強立。股膝內(nèi)腫厥。足大趾
不用。為此諸病。心手少陰之脈。是動則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飲。是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黃。脅痛。
臂內(nèi)后廉痛厥。掌中熱痛。為此諸病。小腸手太陽之脈。是動則病嗌痛。頷腫。不可以顧。肩似拔。 似折。是
主液所生病者。耳聾。目黃。頰腫。頸頷肩 肘臂外后廉痛。為此諸病。膀胱足太陽之脈。是動則病沖頭痛。
目似脫。項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 如結(jié)。 如裂。是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瘧狂癲疾。頭囟
項痛。目黃淚出。鼽衄。項背腰尻 腳皆痛。小指不用。為此諸病。腎足少陰之脈。是動則病饑不欲食。面
如漆柴??韧賱t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KT KT 如無所見。心如懸若饑狀。氣不足則善恐。心惕惕如人
將捕之。是為骨厥。是主腎所生病者??跓嵘喔伞Q誓[。上氣。嗌干及痛。煩心。心痛。黃膽。腸 。脊股內(nèi)后廉痛。
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為此諸病。心主手厥陰心包絡(luò)之脈。是動則病手心熱。臂肘攣急。腋腫。甚則胸脅
支滿。心中 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是主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掌中熱。為此諸病。三焦手少陽之
脈。是動則病耳聾。渾渾 。嗌腫喉痹。是主氣所生病者。目銳 痛。頰腫。耳后肩 肘臂外皆痛。小指次
指不用。為此諸病。膽足少陽之脈。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zhuǎn)側(cè)。甚則面微有塵。體無膏澤。足
外反熱。是為陽厥。是主骨所生病者。頭痛頷痛。目銳 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俠癭。汗出振寒。瘧。胸
脅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jié)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為此諸病。肝足厥陰之脈。是動則病腰痛。不
可以俯仰。丈夫 疝。婦人少腹腫。甚則嗌干。面塵脫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飧泄。狐疝。遺溺。閉癃。
為此諸病。此皆經(jīng)脈之病也。經(jīng)脈十二。外絡(luò)形骸。內(nèi)通臟腑。故其為病?;蛞娪谛稳??;蛞娪跉馍?。形容有
部。氣色有部?;蛞蛐稳葜洳 ;蛞驓馍洳 J墙灾鞑≈^也。舉痛論曰。五臟六腑。固盡有部。視其
五色。黃赤為熱。白為寒。青黑為痛。此所謂視而可見者也。夫明堂四體面貌五官。與夫經(jīng)絡(luò)之所行。形層
之所屬。固盡五臟六腑之部也。明察乎是。言病其庶幾乎。

<目錄>卷上

<篇名>四時望法相參

屬性:凡觀五色之殊。當(dāng)審四時之變。經(jīng)曰。春氣在經(jīng)脈。夏氣在孫絡(luò)。長夏氣在肌肉。秋氣在皮膚。冬氣在骨髓。
氣之內(nèi)外。既因乎時。色之浮沉。當(dāng)因乎氣。故可以氣之內(nèi)外。而知其色之浮沉。亦可以色之浮沉。而知其
氣之內(nèi)外。然浮沉若是。而氣色何如。蓋嘗聞之。天有五行。分時化育。以成萬物。春肝木旺。其色當(dāng)青。若甚
而浮清。是謂太過。病在外。微而沉濁。是謂不及。病在內(nèi)。春以澤為本。春時色青。如以縞裹紺。曰平。青多澤
少曰病。但青無澤如草滋曰死。夏心火旺。其色當(dāng)赤。若甚而浮清。是謂太過。病在外。微而沉濁。是謂不及。
病在內(nèi)。夏以澤為本。夏時色赤。如以縞裹朱。曰平。赤多澤少曰病。但赤無澤。如 血曰死。長夏脾土旺。其
色當(dāng)黃。若甚而浮清。是謂太過。病在外。微而沉濁。是謂不及。病在內(nèi)。長夏以澤為本。長夏色黃。如以縞裹
栝蔞實。曰平。黃多澤少曰病。但黃無澤如枳實曰死。秋肺金旺。其色當(dāng)白。若甚而浮清。是謂太過。病在外。
微而沉濁。是謂不及。病在內(nèi)。秋以澤為本。秋時色白。如以縞裹紅。曰平。白多澤少曰病。但白無澤如枯骨
曰死。冬腎水旺。其色當(dāng)黑。若甚而浮清。是謂太過。病在外。微而沉濁。是謂不及。病在內(nèi)。冬以澤為本。冬時
色黑。如以縞裹紫。曰平。黑多澤少曰病。但黑無澤如煤 曰死。凡此四時之色。得其平則不病。不得其平
則病者。亦猶脈之太過實強。病生于外。不及虛微。病生于內(nèi)也。然當(dāng)其時而見其色者。常也。非其時而見
其色者。變也。變或先時而見。后時而退者。為太過。后時而見。先時而退者。為不及。太過則薄所勝而乘所
不勝。其不及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也。以生克言之。色生時者為虛邪。時生色者為實邪。
色克時者為賊邪。時克色者為微邪。色時相應(yīng)者為正邪。五色之見。可比例而推也。時日支干。孤虛旺相。
亦可按法而究焉。第病癥有三因。氣色有十法。又當(dāng)參伍以通其變矣。若夫非其時而有其氣。如冬應(yīng)寒
而反溫。夏應(yīng)熱而反涼?;驎r已至而氣未至?;驓庖阎炼鴷r未至?;蛑炼^?;蛑炼患?。氣色與之相
應(yīng)者。順時者也。不相應(yīng)者。逆時者也。此又四時五色之變。其太過不及??珊驓舛鴧⒂^也。夫邪氣之客于
身也。以勝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勝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臟之色脈。乃
可言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此皆四時之要也。

<目錄>卷上

<篇名>四時氣色主病

屬性:既知四時之色。須知四時之病。知四時之病。以察四時之色。夫而后可按四時之色。以言四時之病。其病
維何。玉機真藏論曰。春脈如弦。太過則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巔疾。其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脅
滿。夏脈如鉤。太過則令人身熱。而膚痛為浸淫。其不及則令人煩心。上見咳唾。下為氣泄。秋脈如浮。太
過則令人逆氣而背痛慍慍然。其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聞病音。冬脈如營。太過則
令人解 。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其不及。則令人心懸如病饑。 中清。脊中痛。少腹?jié)M。小便變。脾脈者。中
央土。孤臟以灌四旁者也。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此皆四時之病也。
然此四時之病。內(nèi)經(jīng)以脈言。而吾以色言者何哉。蓋嘗讀內(nèi)經(jīng)而有悟于岐黃之言焉。岐伯曰。夫色脈與
尺脈之相應(yīng)也。如桴鼓影響之相應(yīng)也。不得相失也。色之變化。以應(yīng)四時之脈。此上帝之所貴。以合于神
明也。黃帝曰。吾得脈之大要。天下至數(shù)。五色脈變。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由此觀之。四時氣色之生克。亦可
以臟腑經(jīng)脈之病癥比例而推矣。何也。五臟之病。四時之色。推之以五行之理。太過則薄所勝。而乘所不
勝。其不及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也。設(shè)或知病而不知診?;蛑\而不知病。則雖能知診。
雖能知病。而究不知診病。即能知診病。而尚不知治病。而況尚不知診。尚不知病耶。嗚呼。靈素之書。若此
其詳也。延醫(yī)之法。若此其備也。然而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爾。(善忘之忘。宋林億等較正千金素問。皆云
當(dāng)作怒。今考素問氣交變大論。亦作怒。宜從之。)

<目錄>卷上

<篇名>晝夜陰晴相參

屬性:既講春夏秋冬之異。須知晝夜陰晴之殊。蓋人在氣交之中。與氣候之相應(yīng)也。猶影之隨身。猶水之鑒形。
夫是故晝?yōu)殛?。衛(wèi)氣日行于陽。夜為陰。衛(wèi)氣夜行于陰。天溫日陽。則人血淖溢而衛(wèi)氣浮。天寒日陰。則人
血凝泣而衛(wèi)氣沉。血氣營衛(wèi)之相應(yīng)如此。則色之相應(yīng)可征矣。何者。脈以應(yīng)月。色以應(yīng)日。晝則氣行于陽。
色之見也。當(dāng)光輝而外映。夜則氣行于陰。色之見也。當(dāng)明潤而內(nèi)含。晴則氣熱。熱則氣淖澤。淖澤則黃赤。
陰則氣寒。寒則血凝泣。凝泣則青黑。此皆其應(yīng)也。色之應(yīng)乎晝夜陰晴者。常也。不應(yīng)乎晝夜陰晴者。病也。
夫百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色當(dāng)因病之旦慧、晝安、夕加、夜甚也。其或暮輕朝重。夜減晝加。則不在
乎衛(wèi)氣。而獨主乎臟氣矣。是必以臟氣之所不勝時者甚。以其所勝時者起。夫所不勝者??宋艺咭?。所勝
者。我克者也。蓋以一日分為四時。以四時分應(yīng)五臟。肝日甲乙。其時寅卯。心日丙丁。其時巳午。肺日庚辛。
其時申酉。腎日壬癸。其時亥子。脾日戊己。其時辰戌丑未。以五臟之日時。合五臟之病色。其生克之理。間
甚之候。死生之期。胥于是乎推。亦于是乎斷矣。然而一日之內(nèi)。一時之間。寒暄不齊。雨 靡定。則又各有
所勝。各有所不勝矣。若夫?qū)m室有冷暖之殊。衣服有寒溫之異。病或因之而重輕。色或因之而損益。雖不
當(dāng)以晝夜論。亦皆可作陰晴觀。觸目關(guān)心。存乎人矣。

<目錄>卷上

<篇名>五方望法相參

屬性:夫人之有是身也。資始于天。資生于地。稟精氣以成形。藉陰陽而賦命。顧天地有五方之殊。斯氣化有五
行之異。風(fēng)土于焉而變。氣色由是而分矣。經(jīng)曰。東方之人多青。南方之人多赤。西方之人多白。北方之人
多黑。中央之人多黃。此相應(yīng)之謂也。然相應(yīng)者色之常。不相應(yīng)者色之變?;虺;蜃?。而無過不及者。平色
也?;虺;蜃儭6羞^不及者。病色也。要之天包地外。地在天中。天氣勝地氣為順。地氣勝天氣為逆。五色
之見?;虿缓虾跷宸街?。而合乎四時之平色者。常也。承天而時行地道也。不合乎四時。而與聲音脈
癥相生者。病之順者也。不合乎四時。而與聲音脈癥相克者。病之逆者也。五色之變??杀壤鴧⒂^也。析
而言之。一方之間。一邑之內(nèi)。地形有高下。則風(fēng)氣有寒溫。地形有燥濕。則風(fēng)氣有剛?cè)?。風(fēng)氣既感于中。形
色必應(yīng)于外。是故堅土之人剛。弱土之人柔。壚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細。息土之人美。HT 土之人丑。山林之
民毛而方。得木氣多也。川澤之民黑而津。得水氣多也。丘陵之民專而長。得火氣多也。墳衍之民皙而瘠。
得金氣多也。原隰之民。豐肉而痹。得土氣多也。望其容貌。瞻其顏色。近者小異。遠者大異。皆可以風(fēng)氣之
寒溫。而知其色脈之常變焉。以色脈之生克。而知其病癥之順逆焉。凡四海之大。十室之小。茍有諸中。必
形諸外。準其情。察其理。相其勢。度其時。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風(fēng)土雖變。氣色雖異。豈能外乎五行哉。散
之在理。則有萬殊。統(tǒng)之在道。則無二致矣。

<目錄>卷上

<篇名>氣質(zhì)望法相參

屬性:夫色之同于眾人者。氣候之常。而不同于眾人者。賦稟之變。故夫氣質(zhì)不齊。形色亦異。經(jīng)曰。木形之人青。
土形之人黃?;鹦沃顺?。金形之人白。水形之人黑。蓋其賦稟獨盛。故其氣色獨著也。然五形之人。其臟
腑之盛衰。骨節(jié)之大小。筋之粗細。肉之堅脆。皮之濃薄。血之清濁。氣之滑澀。脈之長短。血之多少。經(jīng)絡(luò)之
數(shù)。營衛(wèi)之度。又各不齊。擴而充之。則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豈僅陰陽五人。五五二十五人而已哉。變化
蓋無窮矣。是故圣人視其顏色。黃赤者多熱氣。青白者少熱氣。黑色者多血少氣。參之四時。合之五行???br /> 以推其生克。斷其吉兇矣。四診心法云。五臟之色。隨五形發(fā)見。百歲不變者。主色也。四時之色。隨四時加
臨。推遷不常者??蜕?。主色人氣之所生??蜕珰q氣之所化。歲氣勝人氣為順。人氣勝歲氣為逆。所謂逆
者。春當(dāng)青而反白。秋當(dāng)白而反赤。夏當(dāng)赤而反黑。冬當(dāng)黑而反黃。長夏當(dāng)黃而反青??呻S時而觀也。夫色
之生于心也。體天地。法四時。則陰陽。順人情。豈特一端而已哉。夫各有所當(dāng)也。

<目錄>卷上

<篇名>老少望法相參

屬性:夫色之不能一致者。氣質(zhì)之變也。而亦有老少之殊。方其少也。血氣盛。肌肉滑。氣道通。營衛(wèi)之行速。及其
老也。血氣衰。肌肉枯。氣道澀。營衛(wèi)之行遲。夫是故老者之色多憔悴。少者之色多潤澤也。經(jīng)曰。人生十歲。
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肉方長。故好趨。三十歲。五臟大定。肌肉堅固。
血脈盛滿。故好步。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jīng)脈皆大盛。已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發(fā)頗斑白。平盛不搖。
故好坐。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六十歲。心氣始衰。善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七
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肺氣衰。魂魄離。故言善誤。九十歲。腎氣焦。四臟經(jīng)脈空虛。百歲。五臟皆虛。神
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蓋五十以前。五臟相生而日長。五十而后。五臟相減而日消。此天年之常也。然
有年已老而體未衰者。有年方壯而形先槁者。雖強弱之不齊。亦盛衰之各異爾。要之盛于中者。必著于
外。衰于里者。必形于表。故望其形色之盛衰。即可知其臟腑之盛衰。臟腑形色。猶根本之與枝葉也。此老
少之同異??梢挥缍慈?。

<目錄>卷上

<篇名>居養(yǎng)望法相參

屬性:形志苦樂不同。氣體居養(yǎng)各異。老少強弱既講。富貴貧賤須詳。藜藿之家。原難例于肉食。文繡之體。豈可
比之布衣。貧賤者。形容枯槁。面貌黧黑。因受酷熱嚴寒之困。富貴者。身體柔脆。肌膚肥白。緣處深閨廣廈
之間。此居養(yǎng)之不齊。而氣色所由異者也。或謂富貴多虛。其治宜補。貧賤多實。其治宜攻。殊不知道貴融
通。虛實勿拘于黑白。法嫌執(zhí)滯。補瀉宜察其淺深。況乎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貧賤恒多空乏。食必大牢。出
必乘車。富貴豈少強盛哉。是故治療之則。必審其因。診視之方。當(dāng)觀其證。五官面貌。無不變色易容。二便
均調(diào)。要皆舍標從本。見于面。盎于背。生色根心。察其理。聆其音。誠中形外。用是見微知著。因此識彼。證治
本于岐黃。針灸循其規(guī)矩。湯遵仲景。博采眾方。藥效神農(nóng)。參觀本草。此圣人之遺范。實醫(yī)士之格言也。

<目錄>卷上

<篇名>變色望法相參

屬性:望診之法。有天道之殊。有人事之變。故凡欲知病色。必先知常色。欲知常色。必先知常色之變。欲知常色
之變。必先知常色變中之變。何則。飲酒者脈滿絡(luò)充。故目紅息粗而色赤。肝浮膽橫。故趾高氣揚而色青。
食入于陰。氣長于陽。故飽食者。血華色而益澤。饑則氣衰。甚則氣少。故腹餒者。色澤減而少氣。奔走于風(fēng)
雪中者。寒侵肌表。故色青而閉塞。奔走于暑日中者。熱襲皮膚。故色赤而浮散。房勞者。精氣下泄。故目下
色青。用力者。血氣上趨。故面上色赤。久臥傷氣。面則壅滯。未睡傷血。色或浮赤。怒則肝氣逆。故悻悻然目
張毛起而面蒼。愧則心氣怯。故赧赧然顏慚汗出而面赤。思則氣結(jié)于脾。故瞼定而色黃以澀。喜則氣發(fā)
于外。故頤解而色紅且散。悲則氣消于內(nèi)。故五臟皆搖。色澤減而聲 以殺。憂則氣并于中。故兩眉雙鎖。
色沉滯而氣郁以塞??謶终?。精神蕩憚而不收。故色脫而面白。驚怖者。血氣分離而乖亂。故氣促而面青。
此皆常色變中之變。固可因其氣色未定而知之。然必待其氣色已定而診之。知其常色變中之變。可診
其病色變中之變矣。

<目錄>卷上

<篇名>望色先知平人

屬性:凡欲知病色。必先知平色。蓋平人之色。不浮不沉。不清不濁。不微不甚。不散不摶。光明潤澤。血華其色也。
五臟生成篇曰。生于心。如以縞裹朱。生于肺。如以縞裹紅。生于肝。如以縞裹紺。生于脾。如以縞裹栝蔞實。
生于腎。如以縞裹紫。此五臟所生之外榮也。夫縞者。白絹也。絹之白。猶膚之白也。絹之光明潤澤。猶膚之
光明潤澤也。光明者。神氣之著。潤澤者。精血之充。其曰朱。謂其色之正赤也。曰紅。謂其白之間赤也。曰紺。
謂其青之間赤也。曰栝蔞實。謂其黃之間赤也。曰紫。謂其黑之間赤也。赤者。血色也??c者。膚色也。其青赤
黃白黑雖不同。要皆有血色之赤。以間乎其中焉。膚色之白。以包乎其外焉。惟此朱紅紺紫者。隱于膚之
內(nèi)。而光明潤澤者。顯于膚之外。故曰。如以縞裹。蓋五色之著。欲其間見。不欲其獨呈。欲其合于中。不欲其
露于外也。五臟之所生也。四時之所成也。氣血華其色。精神彰于面焉。此所謂平人也。平人者何。無病者
也。知其平之為無病??芍洳黄街疄椴∫?。

<目錄>卷上

<篇名>色以潤澤為本

屬性:蓋聞博以窮理。約以知要。色脈之變。雖有萬殊。理義之旨。初無二致。特不求其本。斯散而無紀矣。何則。靈
素論脈。以胃氣為本。望色。以潤澤為本。凡診脈有胃氣者生。無胃氣者死。凡望色潤澤者生。沉夭者死。然
則色之潤澤。豈非猶脈之胃氣乎。經(jīng)言。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雞冠者生。黃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
如烏羽者生。此五色之見生也。以其血色雖變。而猶有潤澤也。青如草滋者死。黃如枳實者死。黑如煤
者死。赤如 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見死也。以其血色已變。而更無潤澤也。夫潤澤之有無。猶
胃氣之有無也。蓋脈之胃氣。脈之神也。色之潤澤。色之神也。脈貴有神。色亦貴有神也。色脈雖殊。其源無
二。實決死生之大要。察病癥之先務(wù)。因舉一言以蔽之曰。色以潤澤為本。蓋潤澤者。血氣之榮光明者。潤
澤之著。有血氣即有潤澤。有潤澤即有光明也。夫光明潤澤者。氣也。青赤黃白黑者。色也。有氣不患無色。
有色不可無氣也。合言之。而氣色之見不可離。分論之。而氣色之辨不可混。何也。脈以胃氣為本。色以潤
澤為本。法異而理同也。

<目錄>卷上

<篇名>五色交錯合參

屬性:竊謂五色交錯。有分見者焉。有間見者焉。生克于是乎推。吉兇以此而斷。所謂分見者。六部之色。彼此不
同也。如青赤分見。赤黃分見。黃白分見。白黑分見。黑青分見。此色之相生者也。青黃分見。黃黑分見。黑赤
分見。赤白分見。白青分見。此色之相克者也。所謂間見者。五色之著。彼此相乘也。如青赤間見。赤黃間見
黃白間見。白黑間見。黑青間見。此色之相生者也。青黃間見。黃黑間見。黑赤間見。赤白間見。白青間見。此
色之相克者也。凡相生者順。相克者逆。然皆各有淺深。則亦各有虛實。是必察其澤夭。而后決其成敗。倘
色夭不澤。雖相生亦難調(diào)治。色澤不夭。雖相克亦可救療。要在合乎四時。參以十法而明辨之。毋致按圖
索驥也可。

<目錄>卷上

<篇名>五色十法合參

屬性:望診之法。五色交錯。已述于前。十法合參。當(dāng)講于后。蓋察其氣色。分其生克。固知其病之順逆。癥之從違
矣。由是參以浮沉之法。則知其病之表里。參以清濁之法。則知其病之陰陽。參以微甚之法。則知其病之
虛實。參以散摶之法。則知其病之遠近。參以澤夭之法。則知其病之成敗。而又合氣色言之。如色赤者。熱
也。赤而微者。虛熱也。赤而甚者。實熱也。微赤而浮者。虛熱在表也。微赤而沉者。虛熱在里也。甚赤而浮者。
實熱在表也。甚赤而沉者。實熱在里也。若更合清濁而言。則知其病之臟腑矣。合散摶而言。則知其病之
輕重矣。合澤夭而言。則知其病之吉兇矣。而凡五官六部。與夫四時五色。皆可錯綜參觀。夫如是。病之傳
變。不亦昭然乎。雖然。病情深奧。望法精微。間有隱于此而顯于彼者。其病蓋又有遁情焉。故必參伍于脈
癥。錯綜于聲音。察之至精。問之至確。然后決其病焉可也。

<目錄>卷上

<篇名>五色六部合參

屬性:明堂望法。五色既可互參。六部亦當(dāng)合論。試舉陰陽相乘之診為例。而凡五色六部。仿此類推。假如上部。
陽位也。黑色。陰色也。黑色見于上部。陰乘陽也。下部。陰位也。赤色。陽色也。赤色見于下部。陽乘陰也。陰乘
陽位。為陰盛陽虛。陽乘陰位。為陽盛陰虛。若陽色見于陽位。為重陽。陰色見于陰位。為重陰。中藏經(jīng)曰。熱
發(fā)于上。陽中之陽邪也。熱發(fā)于下。陰中之陽邪也。寒起于上。陽中之陰邪也。寒起于下。陰中之陰邪也。脈
經(jīng)云。陽乘陰者。腰以下至足熱。腰以上寒。梔子豉湯吐以升之。陰氣上爭。心腹?jié)M者死。陰乘陽者。腰以上
至頭熱。腰以下寒。桂苓丸利以導(dǎo)之。陽氣上爭。得汗者生。此相乘之旨也。然病有表里。色有浮沉。病有虛
實。色有淺深。又當(dāng)參伍十法。以通其變焉。舉一反三。庶乎可矣。

<目錄>卷上

<篇名>氣色部位合參

屬性:嘗謂診視明堂。察其氣色。分其部位。則臟腑之病著。癥候之變明。蓋部位者。體也。氣色者。用也。氣色見于
臟部者。病在臟。見于腑部者。病在腑。見于枝節(jié)之部者。病在枝節(jié)。由是而觀。有相應(yīng)者焉。有相乘者焉。合
五行而推之。變在其中矣。所謂相應(yīng)者。如青為風(fēng)。青見肺部者。風(fēng)中肺也。青見心部者。風(fēng)中心也。青見脾
部者。風(fēng)中脾也。青見腎部者。風(fēng)中腎也。氣色部位。皆當(dāng)相應(yīng)也。所謂相乘者。如青屬肝。青見肺部者。肝乘
肺也。青見心部者。肝乘心也。青見脾部者。肝乘脾也。青見腎部者。肝乘腎也。氣色部位。皆可相乘也。抑又
聞之。本部見本色。淺淡為不及。深濃為太過。不得其平。則皆病也。假如鼻者脾之部。黃者脾之色。脾部見
黃色。則本經(jīng)自病。正邪也。若見白色。則子盜母氣。虛邪也。若見赤色。則母助子氣。實邪也。若見青色。則彼
能克我。賊邪也。若見黑色。則我能克彼。微邪也。太過者屬乎腑。不及者屬乎臟。臟腑相乘??捎墒嵌埔印?br /> 第氣色有散摶。則病癥有輕重。氣色有澤夭。則病癥有生死。氣色有清濁。則病癥有陰陽。浮沉之表里不
同。微甚之虛實亦異。合之四時。參之四診。變在其中矣。吾故曰。察其氣色。分其部位。則臟腑之病著。癥候
之變明。明堂如此。面貌亦然。面貌如此。五官亦然。后之學(xué)人。仿此而推之可也。

<目錄>卷上

<篇名>氣色門戶合參

屬性:望色之法。部位既已參觀。門戶亦當(dāng)合論。蓋明堂察色。以入門戶為兇。所謂門戶者。闕庭肺門戶。目肝門
戶。耳腎門戶??谛钠㈤T戶。若有氣色入者皆死。白色見沖眉上。肺有病。入闕庭夏死。黃色見鼻上。脾有病。
入口者春死。青色見人中。肝有病。入目者秋死。黑色見顴上。腎有病。入耳者。六日死。赤色見頤上。心有病。
入口者冬死。蓋五臟之色。各入本臟門戶。至被克之時。為死期之日也。然必其色沉夭。則可謂云爾。脈經(jīng)
曰。病患首部。耳目口鼻有黑氣起。入于口者。為入門戶。其病主死。是又以黑色為死氣。以口為門戶也。扁
鵲華佗察聲色要訣云。肝病皮白。肺之日庚辛死。心病目黑。腎之日壬癸死。脾病唇青。肝之日甲乙死。肺
病頰赤目腫。心之日丙丁死。腎病面腫唇黃。脾之日戊己死。又凡病患及健人黑色。若白色起入目及鼻
口者。死在三日中。此二節(jié)。皆有門戶吉兇之辨。部位生克之分。學(xué)人當(dāng)參之十法。合之四時。庶可知其常變焉。

<目錄>卷上

<篇名>色病宜忌合參

屬性:嘗謂色分五行。則有生克。色分陰陽。則有宜忌。蓋陽病而見陽色。陰病而見陰色者。宜也。陽病而見陰色。
陰病而見陽色者。忌也。是故邪盛于表。色宜浮清。反見沉濁者。忌也。氣衰于里。色宜沉濁。反見浮清者。忌
也。身熱煩躁。譫語妄言。其色宜赤。反見肢厥面青者。忌也。傷寒發(fā)汗。若吐若下。其色宜黃。反見熱盛色赤
者。忌也。失血脫津液。色宜黃白。反見面色鮮赤者。忌也。下痢便膿血。色宜黃澀。反見身熱面赤者。忌也。麻
痘斑疹。諸痛瘡瘍。色皆宜赤。反見青黑者。忌也?;魜y吐下。諸嘔泄瀉。色皆宜黃。反見青黯者。忌也。由是而
推。一病有一病之宜忌。一癥有一癥之宜忌。凡色病相應(yīng)者。宜也。相反者。忌也。反之微者。難治。反之甚者。
即死。然猶有要焉。則在察其澤夭以知成敗。察其浮沉。以知淺深。察其摶散。以知遠近。視色上下。以知病
處。積神于心。以知往今。故經(jīng)曰。相氣不微。不知是非。屬意弗去。乃知新故。此之謂也。若夫聲音脈息之宜
忌。亦可以相應(yīng)相反。比例而推焉。

<目錄>卷上

<篇名>氣色聲音合參

屬性:嘗謂形容氣色脈病聲音。有時相應(yīng)。有時不相應(yīng)。非相應(yīng)者可憑。而不相應(yīng)者不可憑也。蓋有常焉。有變
焉。因??勺R其同。因變可知其異。故四診分觀。則各有所當(dāng)。四診合論。亦皆有可憑。自其同者言之。診不
變。治亦不變。自其異者言之。診無常。治亦無常。然而常變不離五行。異同難逾四診。參而伍之。錯而綜之。
雖虛實不齊。臟腑相勝。而生克可推。吉兇可斷焉。試先以氣色聲音。合而參之。如肝色青。其聲呼。其音角。
心色赤。其聲笑。其音征。脾色黃。其聲歌。其音宮。肺色白。其聲哭。其音商。腎色黑。其聲呻。其音羽。有是氣色。
有是聲音。此為相應(yīng)。若見其氣色。而不聞其聲音?;蚵勂渎曇?。而不見其氣色。則五臟有盛衰。五行有生
克矣。假令望見青之氣色。而不聞角之聲音。反得心之聲音者。木生火也。得腎之聲音者。水生木也。此相
生之謂也。得脾之聲音者。木克土也。得肺之聲音者。金克木也。此相克之謂也。五色五音。皆可比例以相
參也。然氣色有微甚。聲音有盛衰。病癥有虛實。又當(dāng)因診以通其變矣。要之相生者順。相克者逆。氣色克
聲音者。其死速。聲音克氣色者。其死遲。氣色生聲音者。其愈速。聲音生氣色者。其愈遲。聲色相應(yīng)。而無過
不及者。平人也。聲色相應(yīng)。而有過不及者。病患也。腑病多相生。臟病多相克。太過者病在腑。不及者病在
臟。臟腑相乘??捎墒嵌埔?。此氣色聲音合參之旨也。至若病之定名。癥之定候。其中又各有形容。各有
宜忌。惟精于病癥諸書。熟于療治諸法。識其常。通其變。胸有成竹。目無全牛。庶可迎刃而解矣。

<目錄>卷上

<篇名>氣色脈象合參

屬性:既講聲音合參之旨。當(dāng)明脈象合參之診。靈樞曰。色脈形肉。不得相失。色青者其脈弦。赤者其脈鉤。黃者
其脈代。白者其脈毛。黑者其脈石。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其相勝之脈。則死矣。得其相生之脈。則病已
矣。夫所謂相勝相生者。何也。脈勝色。色勝脈。謂之相勝。脈生色。色生脈。謂之相生。五色五脈。合之五行生
克??深愅埔?。假令色青。其脈當(dāng)弦。今見青色而不得弦脈。反得毛脈者。脈勝色也。得代脈者。色勝脈也。此
相勝之謂也。得石脈者。脈生色也。得鉤脈者。色生脈也。此相生之謂也。脈鑒云。色克脈者其死速。脈克色
者其死遲。色生脈者其愈速。脈生色者其愈遲。然以余觀之。五脈有微甚。五色有淺深。五病有虛實。承制
之理。由是而窺。剝復(fù)之機。由是而測。約而言之。相勝者死。相生者生。相應(yīng)而無過不及者平。相應(yīng)而有過
不及者病。臟病多相勝。腑病多相生。太過屬乎腑。不及屬乎臟。臟腑相乘。可由是而推也。此皆色脈合參
之旨也。

<目錄>卷上

<篇名>氣色病癥合參

屬性:既講脈象合參之旨。當(dāng)明病癥合參之診。十六難曰。假令得肝脈。其外證善潔。面青善怒。其內(nèi)證臍左有
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滿閉。淋溲便難。轉(zhuǎn)筋。有是者肝也。無是者非也。假令得心脈。其外證面赤口
干善笑。其內(nèi)證臍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煩心。心痛。掌中熱而 。有是者心也。無是者非也。假令得
脾脈。其外證面黃。善噫。善思。善味。其內(nèi)證當(dāng)臍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脹滿。食不消。體重。節(jié)痛。怠
惰嗜臥。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無是者非也。假令得肺脈。其外證面白。善嚏。悲愁不樂。欲哭。其內(nèi)證臍右
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灑淅寒熱。有是者肺也。無是者非也。假令得腎脈。其外證面黑。善恐。善欠。
其內(nèi)證臍下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氣。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脛寒而逆。有是者腎也。無是者非也。
此皆相參之法也。由是而參之五官。五官其應(yīng)也。參之五體。五體其應(yīng)也。參之情志形容。聲音臭味。與夫
毛發(fā)皮肉。經(jīng)絡(luò)筋骨。皆其應(yīng)也。蓋應(yīng)者常也。不應(yīng)者變也。知其常變。則知其病癥矣。知其病癥。則知其生
克矣。假如色青而得腎證。水生木也。色青而得心證。木生火也。此相生之謂也。又如色青而得肺證。金克
木也。色青而得脾證。木克土也。此相克之謂也。凡相生者順。相克者逆。色生病者為虛邪。病生色者為實
邪。色克病者為賊邪。病克色者為微邪。色病相應(yīng)者為正邪。太過者病在腑。不及者病在臟。臟腑相乘。可
由是而推也。然病癥有三因。氣色有十法。又當(dāng)因診以通其變焉。時日支干。孤虛旺相。亦可按法而合參
矣。由是而參之四時氣候有異也。參之五方風(fēng)土有殊也。參之氣質(zhì)強弱不齊也。參之老少盛衰不等也。
參之形志苦樂不均也。而況居移氣。養(yǎng)移體。合乎七情六淫以為病。故見于形色。發(fā)于聲音。顯于癥候。應(yīng)
于脈息者。遂千變?nèi)f化。種種不同。夫千變?nèi)f化。種種不同。而究不能出乎四診之范圍者何哉。蓋天以陰
陽五行?;f物。有諸內(nèi)。必形諸外。隱于此。必顯于彼。月暈而風(fēng)。礎(chǔ)潤而雨。一本而萬殊。萬殊而一本也。

<目錄>卷上

<篇名>推展望色大意

屬性:竊謂脈之理微。色之理愈微。蓋有可以意會。難以言傳者。然病癥不同。氣色當(dāng)異。茍推而廣之。擴而充之。
觸類而長之。則雖難以形容者。亦可以擬議焉。如風(fēng)色當(dāng)青。寒色當(dāng)黑。暑色當(dāng)赤。濕色當(dāng)黃。風(fēng)令脈緩。寒
令脈急。暑令脈虛。濕令脈澀。脈緩者。尺之皮膚亦緩。脈急者。尺之皮膚亦急。脈滑者。尺之皮膚亦滑。脈澀
者。尺之皮膚亦澀。脈大者。尺之皮膚亦賁而起。脈小者。尺之皮膚亦減而少氣。合色脈皮膚而參觀。則風(fēng)
令脈緩者。當(dāng)色青而皮膚緩。寒令脈急者。當(dāng)色黑而皮膚急。暑令脈虛者。當(dāng)色赤而皮膚減而少氣。濕令
脈澀者。當(dāng)色黃而皮膚澀。夫如是而風(fēng)寒暑濕之色。難以形容者。不亦心解矣乎。不寧唯是。又如喜則氣
散。怒則氣逆。思則氣結(jié)??謩t氣下。悲則氣消者。亦可因其氣之變。而擬議之也。何也。喜色油然以出。怒色
厲然以侮。欲色嫗然以愉。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瞿然以靜也。色者氣之華。有諸內(nèi)必形諸外也。更進
而推展之。如經(jīng)言風(fēng)寒中于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夫皮膚既閉。則其面色亦閉矣。此可因經(jīng)
言皮膚閉。而知其面色閉。又可因病患面色閉。而知其皮膚閉。即可因面色閉。皮膚閉。而知其傷于寒也。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太陽主表。其證頭項痛。腰脊強。惡寒無汗。夫惡寒無汗。則其皮膚閉也可知。皮膚閉
則其面色閉也又可知。此可因惡寒無汗。而知其面色閉。即可因面色閉而知其惡寒無汗。又可因惡寒
無汗而知其頭項痛。腰脊強。即可因頭項痛。腰脊強。惡寒無汗。而知其太陽病。傷于寒矣。傷寒論云。太陽
病?;蛞寻l(fā)熱?;蛭窗l(fā)熱。必惡寒體痛嘔逆。斯時也。未發(fā)熱者。色或慘然而黑。此外寒之色也。已發(fā)熱者。色
或怫郁而赤。此表熱之色也。若未得汗。其色當(dāng)閉。若已得汗。其色當(dāng)開。若將汗未汗。則色當(dāng)有閉而欲開
之象矣。匪直此也。更可因其赤色之微甚。而知其熱之輕重。因其赤色之浮沉。而知其熱之進退。因其赤
色之散摶。而知其病之聚散。因其赤色之澤夭。而知其癥之成敗。而凡六部十法。與夫四時五色。莫不可
推。傷寒如此。諸病亦然。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難以筆楮形容矣。

<目錄>卷上

<篇名>主病條目大意

屬性:色自內(nèi)而達外。已言其相應(yīng)矣。醫(yī)從外以知內(nèi)。當(dāng)講夫主病焉。夫相應(yīng)之與主病。其義一也。其義一。其用
二。如濕病色黃。疸病色黃。脾病色黃。此內(nèi)外相應(yīng)之理也。萬殊之所以一本也。然脾病之黃。不同于疸。疸
病之黃。不同于濕。此氣色主病之分也。一本之所以萬殊也。蓋相應(yīng)者。言其色之同。主病者。辨其氣之異。
夫色之同者。擬議非難。而氣之異者。形容不易。故今條目諸篇。惟集古圣先賢所言者。分錄于后。學(xué)人不
以文害辭。不以辭害意。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否則如刻舟求劍。膠柱鼓瑟矣。至若病癥不齊。氣色各異???br /> 以象求。難以言盡。然能熟其提綱。識其部位。參伍診法。錯綜病情。雖四海之大。百世之遠。萬病之殊。皆可
因望而知變。因變而知治。大哉。至哉。范圍天地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非岐黃之至圣。其孰能與于斯。

<目錄>卷上

<篇名>青色主病條目

屬性:經(jīng)云。青黑為痛。夫青者。肝膽之色。亦風(fēng)木之色也。雖為痛為風(fēng)。宜以部位診法參觀。然后言其寒熱虛實。
如鼻頭色青者。腹中痛也。青黑甚者。痛甚為攣也。面青而唇口撮者。疼痛方殷也。鼻頭色青腹中痛。若冷
者。死證也。心痛色蒼蒼如死狀。終日不得太息者。肝心痛也。頭痛頰青黃。目眩暈不欲閉。身體沉重。兀兀
欲吐者。厥陰太陰為病。痰厥頭痛也。腹痛。尿白。爪甲白。面多青。喜熱飲?;蚋?jié)M下利者。寒痛也。腹中作痛。
面色乍赤乍青乍白。其痛時作時止。時吐清水者。蟲也。色青。脈至長而左右彈者。有積氣在心下肢 。名
曰肝痹。得之寒濕。與疝同法。腰痛足清。頭痛也。青而閉滯者。痹痛也。環(huán)目鼻而青者。筋骨酸痛也。目間青
脈見者。膽滯掣痛也。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者。陰毒之為病也。煩躁如狂。心
腹攪痛。頭旋欲吐。面目青黑。四肢冷逆者。中砒霜之毒也。中毒。手足面皆青者。時過救之。恐不及也。 青
者。肝病也。色微蒼。嗌干。善悲。善怒。時憎女子。多汗惡風(fēng)。目下色青者。肝風(fēng)也。風(fēng)門青者。風(fēng)病發(fā)搐也。乍赤
乍青者。螈 也。面青吐沫。卒不知人者。癇也。面青目反視。手足搖者。肝癇也。癇發(fā)手足厥冷。偃臥拘急。面
青吐沫。聲音微小。脈沉細者。陰癇也。病發(fā)似癲癇。面色青黃者。食芹得之。蛟龍病也。色蒼而爪枯者。肝熱
也。耳前青者。風(fēng)也。肝病色青。手足拘急。脅下苦滿?;驎r眩冒。其脈弦長者??芍沃C也。面青心悶亂。吐逆
嘔沫。脅痛頭眩重。耳不聞人聲。偏枯筋急。曲拳而臥者。肝風(fēng)發(fā)也。色青蒼白。見于目下。善悲。指爪皆痛。好
轉(zhuǎn)筋者。筋虛傷風(fēng)。為肝虛風(fēng)也。善怒嗌干??葎t脅下痛。不能轉(zhuǎn)側(cè)。腳下滿痛者。筋實傷熱。為肝實風(fēng)也。面
目青黑。卒然喑啞不聲。踞坐不得。四肢緩弱。遺失便利者。肝虛寒。厲風(fēng)所損也。面青頰赤者。瘧病寒熱也。
瘧病色蒼蒼然太息者。肝瘧也。先頭重頰痛。顏青欲嘔身熱。熱爭則腰痛不可以俯仰。腹?jié)M泄。兩頷痛者。
脾熱病也。小兒面青肉冷。目陷干嘔。利下如水者。夏月積冷。暴涼加之。而胃氣虛弱也。小兒夜啼。面色青
白。手足俱冷。不欲吮乳。曲腰不伸者。脾寒也。兩頰如青黛者。中惡也。卒然面青氣促者。驚怖也。小兒初生。
眉青臉赤口撮者。臍風(fēng)也。小兒上氣氣逆。面青喘嗽。晝夜不息者。風(fēng)冷入肺也。面青目瞠者。氣喘也。小兒
面色時青時白時赤時黑者。險證也。青遮口角者。必難治也。目下胞青者。胃寒也。青而紫者。惡血也。瘀血
上沖。中心悶亂。色青者。死證也。筋痹好悲思。顏色蒼白。四肢痿痹。手足拘攣。伸動縮急。腹中轉(zhuǎn)痛者。筋虛
極也。色青逆噫。喜恍惚失氣。狀似悲泣之后。舌強咽喉干。寒熱惡風(fēng)。不可動。不嗜食??嘌!I仆哉?。脈極
也。青黑慘暗者。陽氣虛也。青白形瘦如柴者。元氣衰弱也。青或兼白者。陽虛陰勝也。脈澀面色青者。營氣
不足也。目下色青者?;蚨鄳n驚?;蚨嗌病C嫒鐗m垢者。少陽病也??人悦媲嗾?。肝乘肺也。面青奪色者。
久病也。色青脈弦而細。兩脅下痛。邪氣走心下。足脛寒。脅痛引小腹。善轉(zhuǎn)筋。爪甲枯黑。春瘥秋劇者。肝積
之病。男子積疝。女子瘕淋也。婦人面青者。肝強脾弱?;蚨嗯偈?。或經(jīng)脈不調(diào)也。妊娠右目下青者。女胎
也。妊娠目上青者。生女又產(chǎn)難也。妊娠溝洫青者。雙生也。無病而青色見于天庭者。將病瘟疫也。青如點
染者?;逇鈺r侵也。山根年壽青者。頻逢疾病也。面青多言而熱者。陰中之陽邪也。面青多言而寒者。陰中
之陰邪也。面青不言而寒者死。陰之極也。面青目黃者。必難治也。青白色如拇指大。 點見于顏頰上者
肝病。雖少愈。必卒死也。青黑色如拇指大。 點見于顏頰上者脾病。雖少愈。必卒死也。青色橫于正面者。
行尸也。脫色而面蒼蒼然者。陰陽俱脫。表里相離也。吐瀉目陷。瞼青如磕傷者。土敗木賊也。青色繞耳者。
半年損壽也。勞病青色自發(fā)際接印堂者。死在六十日也。勞病青色自發(fā)際接印堂至鼻者。死在三十日
也。勞病青色自發(fā)際至鼻及人中者。死在十七日也。滿面色青者。即死也。耳聾百節(jié)皆縱。目HT 系絕。色先
青白。乃死者。少陽終也。痰涎壅極。吞吐不能。呃逆不止。腹脹色青黑者。脾胃氣絕也。眼閉不開。躁急擾亂
懊。囊縮。色青灰白者。肝臟絕也。面青但欲伏眠。汗出如水不止者。肝絕也。四肢 習(xí)。唇吻反青者。肝絕
也。面色青。眼視人不直。數(shù)淚出者。肝絕也。真肝脈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責(zé)責(zé)然。如按琴瑟弦。色青不澤。毛
折乃死者。脈無胃氣。金克木也。脾病色黃體青。夫溲直視。唇反張。爪甲青。飲食吐逆。體重節(jié)痛。四肢不舉。
其脈當(dāng)浮大而緩。今反弦急。其色當(dāng)黃而反青者。此是木克土。為大逆。十死不治。是皆青色之目也。

<目錄>卷上

<篇名>赤色主病條目

屬性:經(jīng)云。赤為熱。夫赤者。心與包絡(luò)小腸之色。亦暑熱之色也。然熱有表里陰陽虛實之辨。色有浮沉清濁微
甚之分。推而言之。則四時六部。亦各不同。如額赤者。上熱也。頤赤者。下熱也。目痛鼻干面赤者。陽明病也。
面赤如醉者。胃熱也。兩頰微赤。環(huán)目鼻而青者。惡寒發(fā)熱也。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郁在表也。頰赤面
青者。寒熱往來也。面赤多言而寒者。陽中之陰邪也。面赤多言而熱者。陽中之陽邪也。面赤而光者。上熱
下寒也。面赤而郁者。下熱上寒也。少陰病。不利清谷。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者。里
寒外熱也。傷寒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面赤不退
者。邪盛病進也。面赤漸退者。邪解病退也。脈浮而遲。面赤而戰(zhàn)惕者。六七日當(dāng)汗出而解。反發(fā)熱者瘥遲。
遲為無陽。不能作汗。其身必癢也。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小腹上沖胸咽。手足痹。其面
翕熱如醉狀。因復(fù)下流陰股。小便難。時復(fù)冒者。當(dāng)治其氣沖也。陽明病。面合赤色。不可攻之。攻之必發(fā)熱。
色黃。小便不利也。先不樂數(shù)日乃熱。熱爭則卒心痛。煩悶善嘔。頭痛。面赤無汗者。心熱病也。傷寒下利。脈
沉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腸滿善喘
咳。面赤身熱。喉咽中如核狀。右寸陽實者。手陽明大腸熱實也。滿面色紅而氣盛者。實熱也。面色微赤?;?br /> 隱或見者。虛熱也。頰上赤青唇白者。中風(fēng)也。面赤目上竄者。風(fēng)中太陽也。色赤身熱自汗口渴。脈虛者。傷
暑也。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吐膿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者。陽毒之為病也。小兒發(fā)熱。面赤氣粗。涕
淚交流。四末獨冷。鼓栗惡寒者。痘疹也。發(fā)熱面赤。眼中含淚。指梢冷者。痘也。頭痛身熱。咳嗽噴嚏。呵欠頓
悶。鼻流清涕。面腫腮赤者。疹也。面浮赤。而眼光利射者??癫∫?。面赤心下有熱。短氣息微者。心癇也。癇發(fā)
身熱。自汗。仰臥面赤。牙關(guān)緊急。啼叫不已。口吐涎沫。脈象洪數(shù)者。陽癇也。癇發(fā)。吐吞急叫。面色乍紅乍白。
悚惕不安。如人將捕之狀者。驚而致癇也。面翕然赤。 熱有汗。胸中煩熱。洗洗惡寒。翕翕發(fā)熱者。肝中寒
也。小兒夜啼。面赤唇紅。身腹俱熱。小便不利而煩躁者。心熱也。鼻紅燥者。脾熱也。兒生頭面肢體赤若涂
丹者。胎赤之病也。咳嗽病。面赤咽干。痰黃氣穢。多帶稠粘。頻頻咳嗽者。熱嗽也。太陽紅黑。面如桃色者。痢
疾也??诟赡槼唷N逍臒?。痢不止者。中巴豆之毒也。喜寐不知痛處。面赤如醉。下利膿血。其下部孔稷稷
然赤者。 瘡也。乍赤乍白乍黑者。狐惑也。顴如涂紅粉者。腰痛也。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
獨頭搖。卒口噤。背反張者。有汗不惡寒。為柔痙。無汗反惡寒。為剛痙也。年壽赤光者。多生膿血也。肝與腎
脈并至。其色蒼赤者。當(dāng)病毀傷也。胃脈搏堅而長。其色赤。當(dāng)病折髀。其 而散者。當(dāng)病食痹也。癘風(fēng)面紫
發(fā)泡者。病在肝也。年壽目堂赤者。疝氣也。蘭臺庭畔赤如絲者。遺精白濁也。面色唇舌紫黯者。中毒也。顴
上起紅點如火者。男痔瘡。女產(chǎn)厄也。妊娠左目下赤者。男胎也。妊娠無病。身更輕健。其性多喜。面色加紅。
左脈大者。男胎也。妊娠準頭赤者。必產(chǎn)難也。產(chǎn)后發(fā)熱。面正赤。喘而頭痛者。中風(fēng)也。色赤焦絕。善怒嚇。多
汗惡風(fēng)。甚則言不可快??谏嗾?。心風(fēng)也。面赤翕然而熱。悲傷嗔怒。張目呼喚者。心風(fēng)發(fā)也。脈沉而芤。胸
滿悸。腹中熱。上下無常處。面赤咽干。心煩掌中熱。甚則唾血。身螈 。夏瘥冬劇者。心積之病也。心病色赤。
心痛短氣。手掌煩熱?;蛱湫αR詈。悲思愁慮。身熱脈實大而數(shù)者??芍沃C也。色赤而絡(luò)脈溢者。心熱也。
面若涂朱者。心火也。氣滿胸中。喘息。面赤者。氣海有余之病也。色赤。脈喘而堅者。有積氣在中。時害于食。
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慮而心虛。故邪從之也。勞倦即頭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自煩發(fā)熱。當(dāng)臍跳。其脈弦
者。此為心臟受傷所致也。顴赤舌卷短者。心病也。赤甚者。血病也。午后色赤如妝者。血虛也。兩顴深赤者。
陰火上乘。虛損勞疾也。兩顴鮮赤。如指如縷者。陰虛也。兩顴鮮赤?;蜃骰蛑拐摺4麝栆?。兩頰炎赤者。骨蒸
勞疰也。赤而索澤者。氣虛也。面赤目白。憂恚思慮。心氣內(nèi)索。面色反好者。不過十日死也。中風(fēng)面赤如妝
者。不可治也。面赤目白喘氣者?;鹂私鹨?。虛極面赤。發(fā)喘痰多。身熱趺腫。溏泄。脈緊不食者。死證也。人病
面上忽見紅點者。多死證也。呼吸不相通。五色不華者?;曛畵p也。蘢蔥華色者?;曛烈病6匡E頰皆赤
者。死在五日中也。熱病汗不出。大顴發(fā)赤。噦者。死證也。赤色出于顴。大如拇指者。病雖少愈。必卒死。大氣
入于臟腑也。肺病赤黑如拇指。點 見顏頰上者。病雖少愈。必卒死也。神氣脫而昏沉不醒。面赤黑者。心
絕也。面赤如脂者。心絕也。面赤黑。汗綴如珠者。心絕也。真心脈至。堅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
澤。毛折乃死者。脈無胃氣。水克火也。肺病身當(dāng)有熱??人远虤?。唾出膿血。其脈當(dāng)短澀。今反浮大。其色當(dāng)
白而反赤者。此是火之克金。為大逆。十死不治。是皆赤色之目也。(稷稷然一作搜搜然)

<目錄>卷上

<篇名>黃色主病條目

屬性:經(jīng)云。黃赤為風(fēng)。又云。黃赤為熱。夫黃者。脾胃之色。亦濕土之色也。六部十法。咸可交推。五色四時。皆當(dāng)參
究者也。如一身盡疼。發(fā)熱。身色如熏黃者。濕家之為病也。面黃發(fā)熱。身重體痛者。濕在表也。面黃潤而微
者。濕熱也。濕家病。身上疼痛。發(fā)熱面黃而喘。頭痛鼻塞而煩。其脈大。自能飲食。腹中和無病。病在頭中寒
濕。故鼻塞也。黃而昏滯者。寒濕也。身痛。面色微黃。齒垢黃。爪甲上黃者。黃膽也。黃如梔子者。黃膽也。風(fēng)濕
相搏。食谷即眩。谷氣不消。胃中苦濁。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被其寒。熱流膀胱。身體盡黃者。谷疸也。黃而
昏黑者。女勞酒疸也。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齏狀。大便正黑。皮膚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者。黑疸也。疸
病面紅黃??诳?。尿赤色亮。身熱者。陽黃也。疸病口不渴。面色暗黃。身冷如冰者。陰黃也。疸病面黑黃。作渴
腹脹者。難治也。兒生遍體面目皆黃。其色如金者。苔黃也。一身面目黃腫。其脈沉。小便不利者。里水也。唇
黃者。脾病也。色萎黃者。脾虛也。鼻端色黃。腠理開。汗大泄。體癢淫淫如鼠走者。肌痹不已。復(fù)感于邪。內(nèi)合
于脾也。風(fēng)氣二池如黃土者。脾傷也。色薄微黃。不嗜食。身體怠惰。四肢不欲動。多汗惡風(fēng)。鼻上色黃者。脾
風(fēng)也。面黃身體不仁。不能行步。飲食失味。夢寐倒錯。與亡人相隨者。脾風(fēng)發(fā)也。面黃腹大。喜痢者。脾癇也。
癇發(fā)面黃腹?jié)M。吐利酸臭。時時發(fā)搐者。食癇也。色黃而肉濡動者。脾熱也。面黃目赤。季脅痛滿者。脾熱也。
喜欠善嚏。清涕出。發(fā)熱色黃者。中寒也。黃而兼白者。脾胃虛寒也。黃而兼青者。脾虛泄瀉也。黃白無澤者。
脾肺氣虛也。黃而枯 者。胃病虛熱也。黃而色淡者。胃病虛寒也。腹脹食少。精神倦怠。面黃肌瘦者。虛脹
也。黃而虛腫食少者。虛極也。色蒼黃。腹筋起。腹脹身皆大。大與膚脹等者。鼓脹也。面黃大便黑。喜忘如狂
者。內(nèi)有蓄血也。凡面黃者。知其大便難也。一黃一白如蟹爪路者。食積也。安臥色黃。脈小而澀者。不嗜食
也。小兒面黃腫者。積證也。面色青黃。肌肉消瘦。皮毛憔悴。眼睛發(fā)HT 。腹堅且大。青筋暴露者。疳病之證也。
面色乍黃乍白者。疳積也。面黃羸瘦。毛發(fā)作穗。鼻癢者。腦疳也。脊骨如鋸。拍背如鼓。面黃瘦者。脊疳也。項
內(nèi)有核。便利膿血。羸瘦面黃發(fā)熱者。無辜疳也。腹脹筋青。面色萎黃。毛焦骨立。好食泥土。乳食不消。身有
瘡疥者。脾疳也。腹大頭細。黃瘦者。丁奚疳也。身瘦面黃。有瘡疥?;驗a青黃白色?;蛉绻改伻鐮€泥者。疳瀉
也。身熱腹大?;杷纥S。四肢無力。鼻爛汁臭。齒齦生瘡?;蛳吕谘?。小兒疳 。腹中有蟲也。面目青黃。
力乏身痛。唇舌焦干。眉發(fā)脫落。腹中切痛?;蛉缦x嚙?;蛉缦x行者。蟲疰也。腹中塊起。按之不見。腫聚往來。
痛無休止。五更心嘈。牙關(guān)強硬。嘔吐涎沫清水。面色青黃。飲食不生肌膚者。蟲證也。眼眶鼻下青黑。面色
萎黃。臉有血絲幾條如蟹爪者。亦蟲證也。面黃唇白者。虛寒泄瀉也。色深黃者。傷食吐利也。脈弦浮大而
短氣。腹部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干。不得汗。嗜臥。一身及面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
前后腫者。陽明中風(fēng)之證也。面目悉黃。有潮熱者。胃熱也。黃而目窠下微腫者。痰飲也。色黃脈大而虛者。
有積氣在腹中。厥疝之證也。色黃而赤。腎脈搏堅而長者。當(dāng)病折腰。其 而散者。當(dāng)病少血。至令不復(fù)也。
脾脈搏堅而長。其色黃。當(dāng)病少氣。其 而散。色不澤者。當(dāng)病足 腫。若水狀也。色黃脈浮大而長。心下累
累如桃李。腹?jié)M嘔泄腸鳴。四肢重。足脛腫厥。不能臥者。脾積之證。饑則見。飽則減。 氣與谷爭減也。黃而
枯燥者。熱傷津液也。黃而昏暗者。津液耗也。天庭黃赤者。上焦熱也。脈微面色黃者。衛(wèi)氣衰也。寸口脈微
而澀。面色青黃。寒栗咳逆唾腥吐涎沫者。營衛(wèi)俱微也。鼻頭色黃者。胸上有寒也。鼻色慘黃者。脾敗也。鼻
尖青黃者。其人必淋也。候其鼻準色黃者。知其小便難也。婦人面色如熏黃者。經(jīng)脈不調(diào)也。肥人脈細色
黃者。胸上有寒也。小兒初出腹。面目繞鼻口左右悉黃。閉目而啼。聚口撮面。口中干燥。四肢不能伸縮者。
其血沮敗。肌肉不成。血脈不斂也。黃而膏潤者。膿也。黃而奪色者。久病也。久病色黃能食者。內(nèi)熱也。傷寒
太陽病。汗下后。復(fù)加燒針。心下痞。胸?zé)C嫔帱S。膚 者難治。色微黃。手尺溫者。易愈也。鼻頭山根亮。目
黃者。病有起色也。脈和其人大煩。目重瞼內(nèi)際黃者。病欲解也。久病面轉(zhuǎn)黃者。病欲愈也。隱隱微黃者。
病向愈也。諸病之色。如云徹散者。病將愈。易治也。兩 有黃色起者。病方愈也。承漿黃者。不治之病也???br /> 角黃者。脾絕之候也。腎病黃黑色。 點如拇指應(yīng)耳者。必卒死也。熱病喘咳唾血。手足腹腫。面黃。振栗不
言者。肺先死。魄與皮毛俱去也。面黃目青。手亂者。邪風(fēng)在胃。木克土也。面無精光如土色者。脾絕也。面無
精光若土色。不受飲食者。四日死也??谀縿幼?。善驚妄言。色黃。其上下經(jīng)盛不仁者。陽明終也。病者萎黃。
燥而不渴。胸中煩實。利不止者。脾胃絕也。真脾脈至。弱而乍疏乍數(shù)。色青黃不澤。毛折乃死者。脈無胃氣。
木克土也。腎病手足逆冷。面赤目黃。小便不禁。骨節(jié)煩疼。小腹結(jié)痛。氣沖于心。其脈當(dāng)沉細而滑。今反浮
大。其色當(dāng)黑而反黃者。此是土之克水。為大逆。十死不治。是皆黃色之目也。

<目錄>卷上

<篇名>白色主病條目

屬性:經(jīng)曰。白為寒。又曰。少熱氣。夫曰寒。則知其陽衰矣。曰少熱氣。則知其氣少矣。然白者。肺與大腸之色。亦燥
金之色也。雖為寒為虛。當(dāng)按四時五行辨之。六部十法分之。如面色 白者。寒也。面色青白。鼻尖冷??跉?br /> 不熱者。亦寒也。面色白甚者。皮不仁也。色 然白。時咳短氣。多汗惡風(fēng)者。肺風(fēng)也。面白。咳逆唾膿血。上氣
奄然而極者。肺風(fēng)發(fā)也。色白而毛敗者。肺病也。厥心痛。臥若從心間痛。動作痛益甚。色不變者。肺心痛也。
肺病色白。身體大寒無熱。時時咳。其脈微遲者??芍沃C也。面白少澤者。氣虛也。面白色枯者。血氣俱虛
也。脈形如循絲累累然。其面白脫色者。恐怖也。脈浮而面色乍赤乍白者。愧也。色白夭然不澤。其脈空虛
者。血脫也。白而微青。或臂多青脈者。亦血脫也。白而淡黃氣不足者。失血也。鼻頭色白者。亡血也。面白無
血色者。衄血也。色白不澤。氣不足者。奪血奪氣。脫津液也。婦人面色黃白如雞皮者。產(chǎn)后奪血也。面無血
色。無寒熱。脈沉弦者。衄也。面無血色。無寒熱。脈浮弱。按之絕者。下血也。面無血色。無寒熱。煩咳者。必吐血
也。男子面色薄。主渴及亡血。卒喘悸。其脈浮者。里虛也。 白淺淡者。非脫血。即心不生血也。男子脈虛沉
弦。無寒熱。短氣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時目瞑兼衄。少腹?jié)M者。此為勞使之然也。男子面無血色。女子月
經(jīng)不通者。心勞也。淫而奪形。身熱。色夭然白。及后下血 。血 篤重者。皆逆證也。婦人產(chǎn)難。面無顏色。氣
欲絕者。血氣上搶心也。婦人飲食減少。面無光色。腹中冷痛。經(jīng)候不調(diào)。吸吸少氣無力者。勞冷虛損也。崩
中面目脫色。唇干口燥者。虛極乏氣也。色白干燥不澤。飲食不為肌膚者。脈熱極。血氣脫也。色白。脈喘而
浮。上虛下實者。有積氣在中。喘而虛。名曰肺痹。寒熱。得之醉而使內(nèi)也。飲食不為肌膚??让撗I撞粷?。
其脈空虛??诖揭姵嗌?。脈痹不已。復(fù)感于邪。內(nèi)舍于心也。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者??纫?。上氣面浮腫
息肩者??人詺饽嬉?。咳嗽病。面色 白。痰多清稀。鼻流清涕者。嗽寒也。呼吸張口短氣者。肺痿吐沫也。而
以手按之綿 者。氣虛有痰也。面上有白點者。蟲積也。色白。脈浮而毛。按之辟易。脅下時痛。與背相引。善
忘少氣。目瞑。皮寒。皮中時痛時癢。如虱緣針刺之狀。冬愈夏劇者。肺積之證也。疳勞咳嗽。骨蒸勞熱。盜汗
泄瀉。腹硬如石。面色如銀者。不治之證也。癇病面白。色不變者。病在足陽明太陰也。面白少神。手足逆冷
者。胃虛泄瀉也。腸鳴腹脹。時復(fù)疼痛。所瀉澄澈清冷。面色淡白。四肢逆冷者。中寒泄瀉也。目上色白者。腹
疾也。血少面無色。驚悸盜汗夢遺。甚則心痛咽腫者。曲運神機。心之勞也。肺風(fēng)之癥。視目下鼻上。兩邊下
行至口。色白者。尚可治。若色黃者。為肺已傷。不可治也。風(fēng)懿病。眼下及鼻人中左右白者。可治。一黑一赤。
吐沫者。不可治也。面白奪色者。久病也。聲嘶色脫者。癰疽之逆證也。色夭面脫者。不治之證也。白發(fā)印堂。
黃發(fā)口者。亦不治之證也。病患唇面青黑。及五官起黑色。白如擦殘汗粉之狀者。雖不病。亦主卒死也。五
色口邊繞循者。死色也。產(chǎn)婦口邊有白色者。死在五七日也。病患面 白。直視息肩者。死在一日中也。小
腸病。痛劇有定處。喜仰臥舒足。若呃逆脈亂。四肢逆冷。白瘦無神。忽然痛止者。死征也。戴眼反折螈 。其
色白。絕汗出者。太陽終也。色灰白。大急大喘。氣脫失聲者。肺腎絕也。面白目黑者。肺腎絕也。真肺脈至。大
而虛。如以毛羽中人膚。色白赤不澤。毛折乃死者。脈無胃氣?;鹂私鹨?。肝病胸滿脅脹。善恚怒叫呼。身體
有熱。而復(fù)惡寒。面白體滑。其脈當(dāng)弦強而急。今反短澀。其色當(dāng)青而反白者。此是金之克木。為大逆。十死
不治。是皆白色之目也。

<目錄>卷上

<篇名>黑色主病條目

屬性:經(jīng)言黑為痛。又言多血少氣。蓋主痛者。言其病。多血少氣者。言其常。且黑者。腎與三焦膀胱之色。亦寒水
之色也。雖主痛主寒。當(dāng)按其部位。審其病情。推之以四時。辨之以十法。如顴與顏黑者。腎病也。色黑齒槁
者。腎熱也。黑色淺淡者。腎病水寒也。黑甚者。在脈則麻痹。在筋則拘攣也。色黑脈沉而急。脊與腰相引痛。
小腹里急。咽腫傷爛??诟?。善忘。目KT KT 。骨中寒者。腎積之證。饑則見。飽則減也。色黑脈堅而大者。有積
氣在小腹與陰。腎痹之證也。骨痹不已。色黑耳鳴者。復(fù)感于邪。內(nèi)舍于腎也。面腫垢黑。腰脊痛。不能久立。屈
伸不利。發(fā)墮齒槁。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唾者。骨極虛寒也。面龐然浮腫。脊痛不能正立。其色 。隱曲不
利。多汗惡風(fēng)。肌上色黑者。腎風(fēng)也。面黑手足不遂。腰痛難以俯仰。骨痹痛者。腎風(fēng)發(fā)也。腎病色黑。其氣虛
弱。吸吸少氣。兩耳苦聾。腰痛。時時失精。飲食減少。膝以下清。其脈沉滑而遲者??芍沃C也。邪熱傷腎。面
黑黃。耳色不應(yīng)者。亦尚可治也。耳鳴面黑。尿赤陰瘡者。腎勞也。面目干黑。精神不定。不能獨臥。目視不明。
頻頻下淚者。肝勞也。面色黧黑。形瘦耳焦。小便濁而有脂液者。下消也。鼻頭色微黑者。有水氣也。色黑目
窠下微腫者。水病也。眼下如煙煤者。痰飲也。面色黧黑。其人喘滿。心下痞堅。脈沉緊者。膈間有支飲也。面
色慘然青黑者。中寒也。身冷反躁。欲投井中。唇青面黑??视嬎?。水入則吐。大便自利。脈或伏?;虺良毝?br /> 疾者。傷寒陰盛格陽也。紫濁者。時疫也。慘黑帶紫者。邪氣盛也。鼻孔干燥。黑如煙煤者。陽毒熱深也。鼻出
冷氣?;谡?。陰毒冷極也。陰毒身重背強。腹中絞痛。咽喉不利。心下堅強。氣不得息。嘔逆。唇青面黑。四
肢厥冷。其脈沉細緊數(shù)。身如被打者。毒瓦斯攻心。五六日可治。七日不可治也。黑滯而驚恐不寐者。客邪為
害也。黑如煙煤者。中惡腹痛也。耳前黑者。疝痛也。唇舌面色皆紫黯青腫者。中毒也。癇發(fā)面黑。直視不搖。
如尸狀者。腎癇也。血脈不榮。顏色憔悴者。心之經(jīng)病也。面見青黑斑點者。神氣衰也。形枯色灰者。表虛也。
身瘦面晦暗如鉛色。吐出瘀血色黑。胃脘痛。按之更痛而堅。如咬如焚。食時則痛。食后痛止者。癰在上口。
若食時不痛。食后則痛者。癰在下口也。面黑顏黑者。胃病也。小腹?jié)M。額上黑。足下熱者。黑疸也。額上黑。微
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fā)。膀胱急。小便自利者。名曰女勞疸。若腹如水狀。則不治也。額上昏黑面黃者。亦
女勞疸也。陰黃面色黧黑。冷汗 者。死證也。陽黃黃如煙熏。目暗。唇清者。死證也。凡黃家。寸口近掌無
脈。口鼻冷黑者。皆不可治也。蒼黑而枯槁者。血涸也。血凝目下。狀如豚肝者。寒厥相遂。為熱所壅也。婦人
羸瘦弱甚。肢體煩痛。面目瘀黑。憂恚不樂者。久虛不能食。冷結(jié)臍下也。面枯槁而略帶黑者。血質(zhì)有壞而
然也。妊娠色暗不開。忽爾明者。欲產(chǎn)也。乍暗乍明者。產(chǎn)難也。婦人眼眶灰黑者。崩中帶下也。婦人面黑無
顏色。皮肉相連。月經(jīng)失度。小腹弦急或絞痛至心。兩脅腫脹。食不生肌膚者。當(dāng)病崩中漏下。且腐臭也。腰
痛而面色忽紅忽黑者。心腎交爭。難治之證也。病患卒腫。其面蒼黑者。死證也。面青黑暗。瀉血者。死證也。
病患面黑。兩脅下滿。不能自轉(zhuǎn)側(cè)者。死證也。香港腳沖心。目額皆黑?;秀弊d妄者。水克火。命難全也。腰腳腫。
小便不通。氣上喘急。目額皆黑。左尺脈絕者。香港腳入腎之死證也。真心痛。面黑四肢厥冷者。旦發(fā)夕死。夕
發(fā)旦死也。臍下忽大痛。人中黑者。死色也。破傷風(fēng)。頭面青黑。眼小目瞪。身汗如油者。邪入于臟。難治之證
也。吐瀉之后。四肢逆冷。面黑氣喘。冷汗自出。外腎搐縮。不省人事者。元氣不接。脫陽之證也。面黑直視惡
風(fēng)者。死證也。色澤去。面黑如黧者。手少陰氣絕。血先死也。髦色不澤。面黑如漆柴者。手少陰氣絕。血先死
也。脈不通。血不流。發(fā)不澤。面黑如漆葉者。血先死。手少陰氣絕也。赤黑色。黯點見顏上。
若度年上者。心病少愈。必卒死也。黑色出于庭。大如拇指者。必不病而卒死也。色枯黑。語聲
不轉(zhuǎn)者。心先死。若天中等分。墓色應(yīng)之。即死不治也。病患黑氣出于天中。下至年上顴上者。
死色也。病患黑色出于額上。發(fā)際下直鼻脊。及兩顴上者。死在五日中也。面黑目白者。腎氣內(nèi)
傷也。面黑目青者。腎氣內(nèi)傷。病因留積。八日當(dāng)亡也。黑色橫目三陽者。死在半年間也。面目
帶黃黑。連耳左右者。年四旬以上。百日死也。額上黑如霧者。死在百日內(nèi)也。臉上黑如霧者。
死在七日內(nèi)也。人中口吻黑繞者。脾腎絕。七日死也。印堂黑暗。耳門黑氣入口者。不治之證也。
氣黑暗于耳前者。亦不治也。黑掩太陽者。盧醫(yī)莫救也。黑如濕灰者。扁鵲不治也。氣色搏聚凝
滯者。病將進。難治也。平人眼下青黑。面色如灰塵者。必病也。眼角或青或黑者。主大病也。
氣如煙霧者。病欲纏身也。黑滯漸退者。病欲退也。病愈而面色如煤不開者。終不吉也。面黑齒
長而垢。腹脹閉。上下不通者。少陰終也。齒為暴枯。面為正黑。目中黃。腰欲折。自汗出如流
水者。腎絕之證。四日死也。腹脹閉。不得息。善噫善嘔。嘔則逆。逆則面赤。不逆則上下不通。
面黑皮毛焦者。太陰終也。病患及健人。面忽如馬肝色。望之如青。近之如黑者。肝腎絕也。形
體如煙熏。直視搖頭者。心絕也。鼻如煙煤者。肺絕也。鼻孔黑燥無涕者。肺絕也。環(huán)口黧黑者。
腎絕也。環(huán)口黧黑。柔汗發(fā)黃者。脾絕也。耳葉焦黑者。腎絕也。真腎脈至。搏而絕。如指彈石。
辟辟然。色黑黃不澤。毛折乃死者。脈無胃氣。土克水也。心病煩悶。少氣火熱。熱上撞心。嘔
咳吐逆??裾Z。汗出如珠。身體厥冷。其脈當(dāng)浮。今反沉濡而滑。其色當(dāng)赤。而復(fù)黑者。此是水
之克火。為大逆。十死不
治。是皆黑色之目也。(漆柴之柴。千金作葉。齒長而垢之垢。千金作枯。宜從之。)

<目錄>卷上

<篇名>主病條目附識

屬性:嘗謂氣色之于癥候也。有有定者。有無定者。主病條目。有定之言也。診法提綱。無定之論也。知主病之有
定。而不通乎法。其失也膠。知診法之無定。而不究其病。其失也泛。且主病之言雖有定。而合之于法則無
定。診法之論雖無定。而合之于病則有定。病同者。其法同。病異者。其法異。法者有物有則。無體無方。有定
而無定。無定而有定者也。是故以千變?nèi)f化之法。察千變?nèi)f化之病。病無定。法亦無定。以千變?nèi)f化之法。
察千變?nèi)f化之證。證有定。法亦有定。夫千變?nèi)f化之病。形于外者。固有無定之證。而千變?nèi)f化之證。由于
中者。實有有定之義。故以病為有定。而病則因人而無定。以病為無定。而病則因證而有定。證也者。病之
著于形色。發(fā)于聲音。顯于癥候。應(yīng)于脈息者也。證定焉。法斯定矣。后之學(xué)人。勿執(zhí)有定之條目。以測無定
之病情。當(dāng)知無定之病情。必見有定之氣色。斯有病即有證。有證即有定矣。由是化而裁之。推而行之。則
夫主病之條目。增之可也。刪之可也。因而損益之。亦無不可也。雖然。病之有色。病之已形者也。色之有象。
色之已見者也。已形已見者。可以言定。未形未見者。不可以言定。況有已定而難于形容。未定而難于擬
議者。是以提綱易詳。而條目難盡也。高明之家。讀書而精究其意義。臨癥而熟察其情形。其所得于觀感
之間。語言之外者。抑又深于此矣。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余著是書。上卷推而言之。故不厭其詳。下卷約而言之。故不嫌其簡。然詳者當(dāng)約之以求簡。簡者當(dāng)
推之以求詳。若讀一句只一句。讀一篇只一篇。則詳者近穿鑿。簡者近缺略矣。其自五官以下。條目
亦從簡者。蓋提綱已挈其要領(lǐng)。而條目之見于古書者。皆醫(yī)所必讀。醫(yī)所必閱。缺之于此。欲其求之
于彼也。至若所引圣經(jīng)賢傳?;驍嗾氯×x。或互文見意。以為辭不顛倒。則義有不顯。理不合參。則意
有不達。原欲人因是明經(jīng)。非欲人以是荒經(jīng)。譬之作文題目。拆開意義自見。不比注解經(jīng)傳。句不可
移。字不可減。且經(jīng)傳具在。或不以是為罪乎。

<目錄>卷下

<篇名>目分臟腑部位

屬性:凡觀氣色。當(dāng)視精明。精明者目也。五臟六腑之精也。營衛(wèi)魂魄之所常營。神氣之所生也。心之使也。肝之
官也。宗脈之所聚也。陰陽之所會也。氣之清明者也。靈樞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之精。精
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luò)。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
血氣之精。而與脈并為系。上屬于腦。后出于項中。夫筋骨血氣肌肉者。五臟之所屬也。是故以眼分五臟。
血絡(luò)屬心。黑珠屬肝。白珠屬肺。瞳子屬腎。約束屬脾。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從下上者。陽明病。從外走內(nèi)
者。少陽病。從內(nèi) 始者。陽蹺病。瞳子黑眼。法于陰。白眼赤脈。法于陽。陰陽合傳而精明也。此臟腑之部。陰
陽之分也。由是而觀。有形焉。有容焉。有氣焉。有色焉。分而論之。所以明其理。合而診之。所以通其變。形也。
容也。氣也。色也。無往而非臟腑之征。亦無往而非陰陽之理也。臟腑陰陽。形容氣色。有諸中。形諸外。要皆
以神為本也。寤則神棲于目。寐則神處于心。神也者。視瞻平正。黑白分明。容色精爽。光彩清瑩。朗朗然。不
可須臾離也。神之昭著于目者蓋如此。至若目之五輪。睛之八廓。名雖附于羲黃。實則乖夫體用。殊不知
眼科診目之法。當(dāng)遵圣人診目之法。若附會圣人之法以立法。則附會圣人之法即非法。然則求眼科之
法者。其知所以法乎。

<目錄>卷下

<篇名>眼目形容提綱

屬性:診目形容之法。相士觀人賢否。宜識其常。醫(yī)家論病吉兇。當(dāng)明其變。用是考古參今。刪繁就簡。約而言之。
其大綱有四。以形象察氣質(zhì)。以開闔分陰陽。以目瞼辨虛實。以眼珠決死生。四者既明。而合之氣色。參之
病情。庶乎其可見矣。以形象言之。目者。肝之外候也。目大者肝大。目小者肝小。目深者肝堅。目露者肝脆。
目高者肝高。目下者肝下。目偏傾者肝偏傾。目端正者肝端正。此形象之變。氣質(zhì)之常也。以開闔言之。
目者。陽證也。瞑目者。陰證也。目不合者。氣留于陽。目不開者。氣留于陰。目綱筋急而不合者。太陽陽明之
筋寒。目綱筋縱而不開者。太陽陽明之筋熱。目圓者陽氣絕。目小者陰氣亡??谘?斜者。陽明中風(fēng)??谀?br /> 動作者。陽明將絕。昏睡露睛者。陰陽俱不足也。此開闔之變。陰陽之分也。以目瞼言之。上瞼屬脾。下瞼屬
胃。瞼動遲者脾動遲。瞼動速者脾動速。上瞼氣壅者。脾衰于內(nèi)。下瞼微腫者。水聚于中。目胞腫痛者邪氣
實。目眶陷下者正氣虛。此目瞼之變。虛實之辨也。以眼珠言之。目腫脹者為實。目陷下者為虛。上視者太
陽不足。下視者宗氣虧虛。斜視者。少陽已絕。直視者。少陰已終。目轉(zhuǎn)目運者。陰經(jīng)之絕證。目HT 戴眼者。陽
經(jīng)之死候也。此眼珠之變。死生之異也。蓋察目之形容者。所以辨其臟腑經(jīng)絡(luò)也。觀目之氣色者。所以辨
其寒熱虛實也。合形容氣色以觀之。參聲音脈癥以辨之。分其臟腑經(jīng)絡(luò)。以審其寒熱虛實。庶乎知病之
所。而無泛治之虞。不則寒熱虛實雖明。而臟腑經(jīng)絡(luò)未達。其猶風(fēng)馬牛不相及歟。

<目錄>卷下

<篇名>眼目氣色提綱

屬性:凡診眼目。既察形容。當(dāng)觀氣色。夫目者心之符。肝之竅。五臟六腑之精氣也。華色者。其榮也。論疾診尺篇
曰。目赤色。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黃在脾。黑在腎。黃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此以目色分五臟也。由是而
觀。有明暗之辨焉。有清濁之分焉。有淺深之異焉。明則神氣充足。暗則神氣虧虛。清者病在陽。濁者病在
陰。淺深者。言乎其虛實也。合而論之。則深而清明者為太過。淺而濁暗者為不及。太過者病在外。不及者
病在內(nèi)。察其氣色而言臟腑。察其臟腑而言病癥。明暗者言其光彩。清濁者論其氣色。氣色淡者謂之淺。
氣色濃者謂之深也。以寒熱言之。黃赤者多熱氣。青白者少熱氣。以證候言之。黃赤為風(fēng)。青黑為痛。白為
寒。其聲色臭味情志變動。與夫部位之生克。色病之從違。皆可以面部相應(yīng)之法。比例而推也。然面目相
應(yīng)者。固可同斷。面目不應(yīng)者。亦可合觀。蓋應(yīng)者其常。不應(yīng)者其變。知其所以變。則知其所以病矣。經(jīng)曰。精
明五色者。氣之華也。赤欲如帛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青欲如蒼璧之澤。不欲如藍。黃欲
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由此觀之。則目色之欲清明。不欲濁暗。益可見矣。
夫清明者。神之著。靈動者。神之用。得神則生。失神則死。神也者。心之精爽也。左傳云。心之精爽。是謂魂魄。
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其是之謂乎。(地蒼。朝鮮本作地炭。見東醫(yī)寶鑒。)

<目錄>卷下

<篇名>瞼色望法提綱

屬性:既述瞼之形容。當(dāng)觀瞼之氣色。夫瞼者。眼弦也。上為陽。下為陰。左為陽。右為陰。小 在外為陽。大 在內(nèi)
為陰。察其色之所見。以言其病之所在。脾胃之候也。脈經(jīng)云。脾之候在瞼。以氣色言之。青屬木。赤屬火。黃
屬土。白屬金。黑屬水。此臟腑五行之分也。察其澤夭。以知成敗。察其浮沉。以知淺深。察其清濁。以知陰陽。
察其微甚。以知虛實。察其散摶。以知遠近。浮清為外。沉濁為內(nèi)。視氣色而言臟腑。審臟腑而言病癥。參之
以五色相應(yīng)之理。其常變可推也。參之以五行生克之理。其順逆可推也。合氣色部位而參之。其相乘之
理。又可推也。黃赤為風(fēng)。青黑為痛。白為寒。皆可比例以相參也。析而觀之。合而斷之。變化無窮矣。圣人之
法。所操者約。所及者廣。五官氣色。皆當(dāng)作如是觀也。然經(jīng)言五色決于明堂。又當(dāng)參伍以通其變焉。合四
診而察之。庶乎其可矣。

<目錄>卷下

<篇名>面目望法相參

屬性:察目之法。形色既可參觀。面目亦當(dāng)合論。經(jīng)曰。凡相五色之奇脈。面黃目赤。面黃目青。面黃目白。面黃目
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者。皆死也。蓋不死者。以其有黃色也。死者。以其
面無黃色。目亦無黃色也。夫黃者。土色也。猶脈之胃氣也。故凡病患。準頭印堂年壽及目瞼。有黃氣明潤
者。皆為欲愈之候。扁鵲華佗察聲色秘訣云。病患面目俱等者不死。病患面黃目青者不死。青如草滋死。
病患面黃目赤者不死。赤如 血死。病患面黃目白者不死。白如枯骨死。病患面黃目黑者不死。黑如
死。病患面黑目青者不死。病患面青目白者死。病患面黑目白者不死。病患面白目黑者死。病患面青目
黃者五日死。病患面赤目青者六日死。病患面黑目白者。八日死。病患面黃目青者。九日死。病患面赤目
白者十日死。此皆相參之法也。詳求扁鵲華佗所謂生死者。面目以貴明潤而忌枯槁也。其與內(nèi)經(jīng)有異
同者。當(dāng)以是貫通之。(秘訣面目之色。傳寫多誤。今從宋元校正王氏脈經(jīng)。)

<目錄>卷下

<篇名>眼目形容條目

屬性:凡察目之形容。前已述其提綱。今當(dāng)集其條目。如開目喜見人者。屬陽。閉目不欲見人者屬陰。 目者陽
氣盛。瞑目者陰氣衰。目瞑不得臥者。衛(wèi)氣留于陽。不得入于陰。目閉不得視者。衛(wèi)氣留于陰。不得行于陽。
陽病 目而動者輕。陰病閉目而靜者重。閉目而渴。心下牢者。脈當(dāng)?shù)镁o實而數(shù)。而反得沉濡而微者死
也。閉目不欲見人者。脈當(dāng)?shù)孟壹倍L。而反得浮澀而短者死也。目瞑耳聾。上虛下實者。過在足少陽厥
陰也。強上瞑視。唾出若涕。惡風(fēng)而振寒者。勞風(fēng)也。目不合。卒口僻者。足陽明之筋急也。目不開。卒口僻者。
足陽明之筋縱也。翕翕發(fā)熱。形如醉人。腹中煩重。皮目 而短氣者。脾中風(fēng)也。眼皮垂下。而不能展上
者。因于風(fēng)濕。將有半身不遂之患也。眼畏光不能開者。眼內(nèi)發(fā)熱也。中風(fēng)。合眼鼻鼾者。不治之證也。目閉
而青。時小驚者。癇候也。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fā)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發(fā)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也。視
而時瞑。非開目者。衄之常候也。脈浮大上關(guān)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者。三陽合病也。脈微細。但欲寐者。少
陰病也。熱病身重。骨痛耳聾。而好瞑者。病在骨也。目不合者。目氣不營。陰蹺病也。目瞑直視。毛焦面黑者。
陰氣絕也。目澀欲睡者。肝絕也。厥不知人。目合。爪甲青者。肝絕也。目正圓者。痙病之死證也。目正圓。手撒。
戴眼者。太陽絕也。病癰疽。眼小。白珠青黑者。逆證也?;杷毒φ?。脾胃虛極也??谘?斜者。風(fēng)中經(jīng)絡(luò)也。
瞼澀嗜臥者。脾病也。瞼浮腫者。脾虛不健運也。上瞼腫者。脾氣熱也。目下腫者。水在腹也。目下有臥蠶。面
目鮮澤。脈伏。消渴者。病水也。目窠下微腫。如新臥起之狀。頸脈動。時咳者。風(fēng)水也。面目腫大。有熱者。風(fēng)水
也。諸有水者。微腫先見于目下也。眼胞腫。十指頭微腫者。久咳也。眼胞忽陷者。五臟絕也。目眶陷者。陰陽
竭絕也。目眶陷。視不見人。真臟脈見。頃刻而死。若能見人者。至所不勝之日時而死也。眼眶爛者。風(fēng)也。嬰
兒目胞邊赤爛痛癢難睜者。胎中蘊熱。生后上攻也。 瘍者。燥火流行而目病也。目赤腫痛者。歲火盛行
而目病也。目生翳膜 肉者。外障也。黑珠脹起者。肝氣郁滯也。疳病白膜遮睛?;驗a血黃瘦者。肝疳也。目
腫。腹脹瀉利青白者。疳在內(nèi)也。眼珠脫出?;虿粍??;蛎撀湔摺oL(fēng)毒也。癘風(fēng)目先損者。病在心也。目如脫。喘
咳上氣者。肺脹也。目如脫狀。虛而滿喘??饶嬉邢?。其脈浮大者。亦肺脹之證也。吐瀉。目陷瞼青者。土敗木
賊也。目內(nèi)陷者。死證也。先不樂。頭重痛。視舉目赤煩心者。癲疾始生也。目不明。上視喜陽者。癇證也。喜反
目上視者。亦癇證也。目反。四肢不舉者。膈癇也。上視者。太陽不足也。戴眼螈 。色白絕汗出者。太陽終也。
戴眼足不可屈伸者。足太陽氣絕也。頭傾視深者。精神將奪也。平人忽然眼垂下視者。壽不永也。視下言
徐者。無守氣也。目眶陷。目系傾。汗出如珠者。陽絕也。病患目系傾者。七日死也。身熱目時直視?;蛞暡痪?br /> 者。癇候也。瞳子卒大。黑如常者。亦癇候也。目正直視。腹大者。牛癇也。病肺瘧。其人語聲本雄烈。忽爾不亮。
拖氣用力。方得出言。呼與語。直視不應(yīng)者。此肺病聲音之候。勢不久也。目精脫?;秀闭?。陰結(jié)陽絕之死證
也。熱病瞳子青小。爪枯發(fā)墮身澀。齒挺而垢。面濃塵黑??榷卵???视麛?shù)飲。且大滿者。五臟絕也。息肩回
視。目亭亭者。二日死也。直視不回。息肩者。一日死也。兩目回回直視。息肩者。心絕。一日死也。息肩回視。心
絕者。立死也。直視搖頭者。心絕也。陽反獨留。形體如煙熏。直視搖頭者。心絕也??裱?。目反直視。溲便遺失
者。腎絕也。直視譫語喘滿者死。下利者亦死也。目多直視。視不轉(zhuǎn)睛者。五臟俱絕也。睛定不轉(zhuǎn)者。神亡之
候也。傷寒吐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至十余日。日晡所發(fā)潮熱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fā)則不識
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微者。但發(fā)熱譫語者。有燥屎也。額上陷。脈緊急。汗出。
直視不能 。不得眠者。衄家亡血。復(fù)發(fā)汗。陰陽俱虛也。目眩轉(zhuǎn)者。邪入于腦。目系急也。目 眩轉(zhuǎn)者。三陰
絕。志先死也。目運者。目系轉(zhuǎn)。志先死。五陰氣俱絕也。口目動作。善驚妄言。色黃。其上下經(jīng)盛不仁者。陽明
終也。耳聾百節(jié)皆縱。目HT 系絕者。少陽終也。瞳子高者。太陽不足。戴眼者。太陽已絕。此決死生之要也。至
若悲哀動中而泣出者。五臟皆搖也。泣出不止者。液道開也。見風(fēng)泣下者。風(fēng)中目也。瘦人泣出者。風(fēng)中陽
明也。喘咳寒熱。背痛腰疼。目泣自出者。膈上痰滿也。目赤熱痛者。流淚則輕。成膿則重也。目視而不見人。
泣出如水不止者。肝絕也。初生赤子。泣而無淚者。死證也。若夫瞳仁。處暗則大。處明則小者。是隔簾舒縮
之常。非疾病之變也。其或處暗不大。處明不小。則精神亦病焉。可比例交參也。此 目之形容也。

<目錄>卷下

<篇名>眼目氣色條目

屬性:既述目色之提綱。當(dāng)集目色之條目。謹按金匱要略云。目色青為痛。色黑為勞。色赤為風(fēng)。色黃者便難。色
鮮明者有留飲。此固目色之要略也。然析而論之。又各不同。如白珠色赤者風(fēng)也。目赤從內(nèi) 始者。陰陽
二蹺之病也。目色淡紅者。虛熱也。傷寒厥逆。目脈赤。睛不慧者。熱多厥少也。面赤目脈赤。獨頭搖。卒口噤。
背反張者。痙也。少陽中風(fēng)。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則悸而驚也。病者脈數(shù)無熱。汗出
微煩。默默但欲臥。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七八日四 黑。若能食者。內(nèi)癰之膿已成也。眼如醉眼而
含淚。發(fā)熱腮赤。指梢冷者。痘疹也。傷寒目 紅者。將發(fā)疹瘍之兆也。疳病上攻于眼。時癢赤爛。眼胞腫疼。
白睛起膜。大時流淚。閉目羞明者。眼疳也。白珠色鮮明者。有留飲也。眼白失色者。膽蒸也。目色及目
肉。爪甲俱白者。血虧也。目下有臥蠶。面目鮮澤。脈伏者。病水而消渴也。面赤目白者。憂恚思慮。心氣內(nèi)索
也。面黑目白者。腎氣內(nèi)傷。病因留積也。肝先病。目則為之無色。肝前死。目則為之脫精者。神氣先衰也。白
珠色青者痛也。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者。陰毒也。面黃目青者。風(fēng)入胃。膽氣泄也。面目爪甲皆青。眼
生眵淚。搖頭揉目。眼澀難睜。腹大筋青。羸瘦煩渴。糞青如苔者。肝疳也。白珠色黃者。小便難也。面赤目黃
者。心主所生病也。目黃善笑者。心所生病也。肥人目黃者。風(fēng)熱在陽明也。傷寒發(fā)汗已。身目為黃者。寒濕
在里不解也。尺脈浮。目睛暈黃者。衄未止也。目暈黃。去而慧了者。知衄今止也。外感目色若赤若黃者。邪
已傳里也。白睛淡黃者。脾虛泄利也。目黃如金者。將發(fā)黃也。目黃且濁如煙熏者。黃膽濕甚也。目老黃色
者。濕熱也。黃如橘明者。黃膽濕熱也。面黃、目黃、溺黃、齒垢黃、爪甲上黃者。黃膽也。目黃白目胞腫者。谷疸
也。目淡黃色者。積聚也。目黃青紫脈芤者。瘀血在胸中也。婦人眉低眼皺。目色微黃。其脈陰搏陽別者。妊
子也。病患目黃而大煩。脈不和者。其病為進。以其邪勝也。黑珠純是黃色者。兇證也。白珠色黑者。勞也。五
勞虛極羸瘦。腹?jié)M不能飲食。肌膚甲錯。兩目黯黑者。內(nèi)有干血也。目黑頰赤者。痰也。目黑面黃者。四肢痿
痹也。面白目黑者。榮華已去。血脈空索也。瞳子內(nèi)不見黑瑩。或紅紫?;蚯喟渍?。血貫瞳仁。目病而人不久
也。瞳仁變綠者。綠水灌瞳仁。難治之癥也。瞳黃唇白。面紅中有青點者。中風(fēng)之先兆也。瞳仁或微黃?;虻?br /> 白者。腎虛也。瞳仁或散大。或集小者。皆腎虛也。瞳仁散大。左右不均者。中風(fēng)極險之證也。病者瞳仁漸散
漸大。不能舒縮。視一物見兩形。手足搖顫。面色青白。身出冷汗。二便遺泄。不省人事者。死證也。瞳仁無光
彩。發(fā)黃者。腎氣不足也。晚視不見。瞳子如金色者。名曰黃風(fēng)。不治之證也。瞳仁黑減?;蛲换钫?。目將
壞也。目無精光。牙齒黑者。瘰 不治之候也。目無精華者。腎精枯涸也。羸瘦氣少無力。身無膏澤。眼無精
光。立不能定。身體苦癢者。精極也。眼目青盲者。精不灌目也。目無神者。壽促之征也。目無光者。命絕之候
也。目光晦暗者。此為神短。病死之候也。目光清瑩。了了分明者。此為神足。不病之候也。若夫寒熱瘰 。反
其目視之。中有赤脈。上下貫瞳子。見一脈。一歲死。見一脈半。一歲半死。見二脈。二歲死。見二脈半。二歲半
死。見三脈。三歲死。其赤脈不下貫瞳子者。可治也。此皆目之氣色也。

<目錄>卷下

<篇名>望舌診法提綱

屬性:蓋聞道原于天。而具于心。心者生之本。形之君。至虛至靈。具眾理而應(yīng)萬事者也。其竅開于舌。其經(jīng)通于
舌。舌者心之外候也。是以望舌。而可測其臟腑經(jīng)絡(luò)寒熱虛實也。約而言之。大綱有五。一曰形容。二曰氣
色。三曰苔垢。四曰津液。五曰部位。五者分論。則其體明。五者合觀。則其用達矣。由是察其形容。舌常有刺
也。無刺者。氣衰也。刺大刺多者。邪氣實。刺微刺少者。正氣虛。舌常無紋也。有紋者。血衰也。紋少紋淺者。衰
之微。紋多紋深者。衰之甚。舌腫者。病在血。舌痿者。病在肉。舌偏斜者。病在經(jīng)。舌缺陷者。病在臟。舌戰(zhàn)動者。
病在脾。舌縱舌縮者。病在心。舌裂舌爛者。病在脈。舌卷舌短者。心肝之證候。舌強舌硬者。心脾之病形。弄
舌者。太陰之形癥。嚙舌者。少陰之氣逆。諸太過者病在外。諸不及者病在內(nèi)。此皆形容之目也。由是觀其
氣色。舌赤者。心之正色也。深赤者為太過。淡紅者為不及。深而紫者。血分熱。淡而白者。氣分寒。深青者。瘀
血疼痛。淡黑者。氣血虛寒。深赤而黑者。熱極。淡白而青者。寒深。諸色淺者正虛。諸色深者邪實。明潤而有
血色者生??莅刀鵁o血色者死。此皆氣色之目也。由是視其苔垢。舌常有苔也。無苔者虛也。苔垢薄者。形
氣不足。苔垢濃者。病氣有余。白苔者病在表。黃苔者病在里?;液谔φ?。病在少陰。苔色由白而黃。由黃而
黑者。病日進。苔色由黑而黃。由黃而白者。病日退。此皆苔垢之目也。由是審其津液。滋潤者其常。滑澀者
其變?;瑸楹?。寒有上下內(nèi)外之辨。澀為熱。熱有表里虛實之分。此皆津液之目也。由是分其部位。手少陰
通舌本。足少陰挾舌本。足厥陰絡(luò)舌本。足太陰連舌本。散舌下。舌本在下。舌尖在上。舌中為內(nèi)。舌邊為外。
左病者應(yīng)在左。右病者應(yīng)在右。而凡形容之變。氣色之殊。與夫苔垢之分。津液之辨。皆可以是推之。此部
位之目也。夫然后舉夫五者之大綱。以參究五者之細目以合觀?;弥?。推而行之。其理無窮。其用不
盡矣。雖然五者之用。固在通變。而五者之變。又在求神。神也者。靈動精爽。紅活鮮明。得之則生。失之則死。
變化不可離。斯須不可去者也。是又五法之本也。他如諸書之條目。選錄于后篇。學(xué)人合五法而察之。參
四診而治之。庶乎其不悖矣。

<目錄>卷下

<篇名>診舌形容條目

屬性:凡察舌之形容。前已述其提綱。今當(dāng)集其條目。蓋舌者心之苗。心者身之主。故觀舌之形??稍\身之病也。
舌有形容??煞峙K腑。色有淺深??杀嫣搶崱H慌K腑之病癥。皆有虛實之分。則形容之氣色。當(dāng)有淺深之辨。
諸書謂滿舌黑苔而生大刺。干燥底紅者。實熱也。舌生芒刺者。結(jié)熱甚也。舌上無刺而津潤者。中寒也。舌
赤而脹大滿口者。少陰陽明之熱也。舌下腫出如舌者。重舌也。舌忽腫而木硬者。木舌也。舌腫滿口溢出
如豬胞。氣息不得通?;蛴踩缒臼?。血壅氣滯也。舌赤而有重舌者。熱入心胞也。舌赤腫滿不得息者。手
少陰熱甚而血壅也。舌腫大者。或因熱毒?;蛞蛩幎疽病I嘧锨夷[濃者。酒毒上壅也。耳干舌腫。下血不止。
腳浮者。六日死。足腫者。九日死。腎絕也。耳干舌腫。溺血大便赤泄。足腫者。肉絕九日死。胃絕五日死也。舌
赤而出血如衄者。熱傷心胞也。聲亂咽嘶。舌痿聲不得前者。厥而脈緊。誤發(fā)其汗也??戎估恍?。胸如蟲
嚙。粥入則出。小便不利。兩脅拘急。喘息為難。頸背相引。臂則不仁。谷氣多入。口雖欲言。舌不得前者。除中
也。舌紅而痿軟難言者。心脾虛也。心清語澀。舌軟無力難言者。營衛(wèi)不足也。腹?jié)M。舌痿黃燥。不得睡者。屬
黃家。言其發(fā)黃也。舌紅而干癟不能言者。死證也。舌紅而干癟能言者。因癥治之?;蚩删纫?。病患身寒。口
吐涎沫。舌即難言者。邪入于臟也。舌無苔而黑瘦者。津枯血燥也。舌痿。人中滿。唇反者。足太陰氣絕。肉先
死也。面目相引??谄?。牙車急。舌不得轉(zhuǎn)者。風(fēng)中血脈也。舌偏語澀??谘?斜。手足不遂者。偏風(fēng)也。舌
偏斜者。左癱舌向左。右癱舌向右也。舌形沿邊缺陷如鋸齒者。臟氣虛憊。不治之癥也。熱病舌難伸出。伸
則頻振。語言不清者。正氣虛弱之險癥也。舌縱涎下。煩 者。足少陰之證也。癇病喜揚目吐舌者。羊癇也。
舌出不能收。及不能語者。心絕也。吐舌伸長而收緩。面紅煩躁??诳誓绯嗾?。心經(jīng)有熱也。發(fā)熱口噤。臨死
舌出數(shù)寸者。女勞復(fù)。陽氣虛也。陰陽易。舌出數(shù)寸者。死證也。舌出數(shù)寸者。產(chǎn)后與中毒。大驚之候也。小兒
病舌出不能收者。心氣散也。舌本縮??卩浯角嗾?。小腸腑寒也。言聲憂懼。舌本卷縮者。木克土也。舌形灰
色。漸干縮者。死證也。舌卷縮如丹。咽唾不得。足踝小腫者。肉絕也。熱病舌赤碎爛如蠶蝕者。少陰證也。舌
赤裂而生瘡者。手少陰之邪熱也。舌上生瘡。裂破引唇揭赤者。心臟熱也??谏嗌徝訝€者。心脾二經(jīng)之
蘊熱也??谏嗌徰誓[者。膀胱之熱未已也??谏嗌徴摺I辖怪疅嵋?。舌黑而中爛者。不治之證也。熱病。
舌本爛。熱不已者。死證也。顴赤。舌卷短者。心病也。舌卷。而煩滿囊縮者。厥陰病也。喉痹舌卷??诟蔁┬?。心
痛。臂內(nèi)廉痛。不可及頭者。邪客于手少陽之絡(luò)也。舌卷不能言者。手少陰之經(jīng)病也。語聲憂懼。舌本卷縮。
嗔喜無度。 悶恍惚脹滿者。脾寒受風(fēng)也。唇青舌卷。卵上縮者。足厥陰氣絕。筋先死也。中熱嗌干。善溺心
煩。甚則舌卷。卵上縮者。厥陰終也。汗出不流。舌卷黑者。心絕也。吐舌下卷者。死證也?;魜y。舌卷筋縮。卵陰
入腹者。難治也。腰痛引膺。目KT KT 然。甚則反折不能言者。昌陽之脈。令人腰痛也。熱病舌干黑而短者。厥
陰熱極也。舌本強。食則嘔者。足太陰之病也。舌強難言。神氣不清者。中風(fēng)之證也。舌強不能言者。手少陰
病也。奄忽不知人。喉中噫噫然有聲。舌強不能言。發(fā)其汗。身轉(zhuǎn)軟者生。汗不出。身直者。七日死。風(fēng)懿之候
也。小兒撮口臍風(fēng)。舌強直者。死證也。咽嗌不能言。邪結(jié)在舌根者。死證也。膈偏枯。男子發(fā)左。女子發(fā)右。不
喑舌轉(zhuǎn)者。可治也。舌紅而戰(zhàn)動難言者。心脾虛也。失音不能言者。二日半死。陰陽俱絕也。舌木硬者。厥陰
病也。舌紅而強硬失音者。死候也。弄舌搖頭者。癇候也。舌在口中。時時搖動。唇焦舌干。煩熱便穢者。名曰
弄舌。心脾熱也。小兒面黃肌瘦。弄舌者。疳也。弄舌者。脾臟虛熱也。舌黑爛而頻欲嚙者。必爛至根而死也。
嚙舌者。厥氣逆走上。少陰之脈氣輩至也。舌色灰黑。時時自欲嚙舌者。少陰氣逆之死證也。此皆診法之
條目。論舌之形容也。

<目錄>卷下

<篇名>診舌氣色條目

屬性:診舌之法。既講形容之條目。當(dāng)集氣色之條目。夫舌者心之官。色者心之華。心生血而屬火。色赤而主舌。
是赤者。舌之正色也。故察舌色之變??芍“Y之殊也。舌有赤白青黑之色。可分臟腑寒熱。色有淺深明
暗之辨??膳刑搶嵥郎?。推而論之。如赤為熱。赤之淺者。虛熱也。赤之深者。實熱也。青為寒。青之淺者。虛寒
也。青之深者。實寒也。明潤而或赤或青則生??莅刀虺嗷蚯鄤t死。明潤之深者。雖病重而可生??莅抵?br /> 淺者。雖病輕而當(dāng)死。合之形容。亦可知其臟腑也。諸書謂舌紅紫者。熱也。舌淡白者虛也。舌赤而鮮艷者。
病在血分也。舌中見紅赤點。目色黃。頭汗。小便不利者。將發(fā)黃也。舌見紫斑。身體疼痛。惡寒發(fā)熱。腮赤者。
將發(fā)斑也。舌上赤裂。大渴引飲者。上消之證也。三消病。熱甚飲多。舌紫干者。病久則發(fā)癰疽而死也。舌赤
起紫泡者。手少陰之熱證也。舌純紅露黑紋數(shù)條。而苔滑者。水乘火位。寒證也。舌淡紅。中見紫黑筋數(shù)道
者。厥陰之寒證也。舌灰黑無苔。脈沉遲者。直中三陰也。舌無苔垢而色變者。虛也。舌白無苔而明淡。外證
熱者。胃虛也。舌白唇白者?;蛄餮^多?;蚱⒂胁∫病I喟淄傺?。脾蒸也。舌上青黑無刺。而津潤者。中寒
也。舌無苔而冷滑者。少陰之寒證也。舌黑少神而潤滑者。虛寒也。舌黑無苔而燥者。津液受傷。虛陽上越
也。熱病口干舌黑者。死證也。舌變棕黑色者。熱病將死也。熱病七八日。其脈微細。小便不利。暴加口燥脈
代。舌焦干黑者。死證也。唇舌紫黯青腫者。中毒也。舌見純紫色者。酒毒也。唇青舌黑如豬腰者。九死一生
也。舌上無苔。如去油腰子者。亡津液。不治之證也。疳病耳邊有青脈。舌上有焦點者。不治也。疳渴飲水不
止。舌黑者。死證也。舌腫黑者。心火極也。舌見藍色者。微可治。深必死。肺氣傷也。妊娠面舌俱帶白者。寒證
也。妊娠舌色太赤者。熱入血分。恐胎墮也。產(chǎn)婦面舌俱赤者。母子俱生也。產(chǎn)婦面舌俱青??谥心稣?。母
子俱死也。產(chǎn)婦面赤舌青者。母活子死也。產(chǎn)婦面青舌赤??谥心稣摺D杆雷踊钜?。產(chǎn)婦面舌俱白。證逆
色夭者。血氣俱虛。亦死證也。產(chǎn)后舌紫黑者。血先死也。病患胸滿。唇痿舌青口燥。漱水不欲咽。無寒熱。脈
微大來遲。腹不滿。其人言我滿者。有瘀血也。若夫跌仆而舌青黑者。瘀血內(nèi)蓄也。痘疹而舌青黑者。疫氣
內(nèi)陷也。癰疽而舌青黑者。毒瓦斯內(nèi)攻也。中寒而舌青黑者。邪氣入臟也。發(fā)斑而舌青黑者。胃爛也。痢疾而
舌青黑者。胃腐也。赤子初生時。舌如豬肝者。死證也。舌純黑者。無不死也。此皆舌色之條目也。辨其色之
明潤枯暗??膳衅洳≈樐婕獌匆?。

<目錄>卷下

<篇名>診舌苔垢條目

屬性:既述舌色之條目。當(dāng)集舌苔之條目。夫苔因病生。病以苔著。察色而不觀苔。究難辨其虛實。觀苔而不察
色。安能測其盛衰。且三因百病。莫不有苔。則亦莫不可驗。豈特傷寒而已哉。然稽諸古昔。惟傷寒家言之。
以為傷寒舌上有苔者。必自潤而燥。自滑而澀。由白而黃。由黃而黑。甚至焦干?;蛏⒋?。此邪氣傳里。由
淺入深之證也。如舌有白沫白涎。頭項強痛者。太陽病也。白屑滿舌。身熱目痛鼻干不得臥者。陽明病也。
舌苔白滑。胸脅痛而耳聾。或寒熱往來??诳嘌矢赡垦U?。少陽病也。舌上白苔。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者。
陽明病。柴胡證也。白苔干濃。惡寒體痛者。表未解也。濕家下早則噦。或胸滿。小便不利。舌上如苔者。以丹
田有熱。胸上有寒??视盟?。而不能飲。則口燥煩也。心中懊 。舌上苔者。邪客胸中也。舌上白苔。煩躁。脈
數(shù)實。六七日不大便者。其后必便膿血也。舌苔白而濕。濕而濃者。身發(fā)小熱也。如結(jié)胸狀。飲食如故。時時
下利。寸脈浮。關(guān)脈小細沉緊。名曰臟結(jié)。舌上白苔滑者。難治也。臟結(jié)無陽證。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
苔滑者。不可攻也。苔白而黃者。邪將傳里也。舌苔中黑。邊白而滑。惡寒脈微弱者。表里虛寒也。舌苔中見
灰黑色兩條。癥見三陰者。邪傳入里也。兩感一二日。舌苔中黑邊白者。不治之癥也。苔白而舌根俱黑。汗
后脈躁者。死證也。舌苔初微黃。次深黃。甚則焦黃。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者。陽明病。胃家實也。舌上
黃苔。雙垂夾見。手足 然汗出。潮熱譫語者。正陽陽明也。苔黃燥。不大便而潮熱譫語。手足 然汗出者。
胃腑實熱也。病者腹?jié)M。按之而痛。舌黃。未下者下之。黃自去也。苔黃而滑。目黃。頭汗出。劑頸而還。小便不
利者。身必發(fā)黃也。苔黃舌中有斑。體疼發(fā)熱。腮赤者。身已發(fā)斑也。苔如姜黃色。及松花色。津潤而冷?;蚋?br /> 痛吐利者。陽衰土敗也。苔黃中有小黑點。腹?jié)M嗌干者。邪傳太陰也。黑暈兩條而中灰色??谠锷喔烧?。邪
傳少陰也。苔黑舌干而短。煩滿囊縮者。邪傳厥陰也。舌中苔黑而干者。邪傳少陰。熱甚津枯也。苔如黑。軟
潤而滑者。水克火。寒癥也。苔黃黑。癥見不足者。元氣大虧也。舌心焦黑。質(zhì)地紅活。不大便而潮熱譫語。手
足然汗出者。邪并于胃。即可下也。舌根起黑苔。咽不結(jié)者??芍我病I喔鸷谔?。咽結(jié)者。不可治也。舌根
起黑苔。瓣底黑者。必死不治也。兩感一二日。舌見黑苔者。死證也。黑色連地而灰黯無神者。敗證也。妊娠
病熱。苔黃而焦。胃家實者。瀉其實所以安其胎也。此集傷寒之論苔者。宜合病癥而察之也。其他舌苔干
澀如雪者。脾熱也。舌苔黃黑。小腹脹痛。小便自利者。有瘀血也。小兒初出腹。舌上有白屑如米。劇者口鼻
亦有之。此由胞胎中受谷氣盛。所謂鵝口者也。是皆舌苔之條目也。愚謂舌色深赤者。邪氣實。舌色淡紅
者正氣虛。舌深赤。苔薄而滑者。正勝邪。舌淡紅。苔濃而澀者邪勝正。舌深赤而明潤。苔濃而燥澀者。形氣
病氣俱有余。舌淡紅而枯暗。苔薄而冷滑者。形氣病氣俱不足也。顧前人獨言其苔。后學(xué)當(dāng)察其色。參之
五法。合之四診。則凡黃白灰黑之苔。莫不有寒熱虛實之辨。即雜病亦有可驗者。非特傷寒而已也。金剛
經(jīng)云。如來常說。汝等比邱。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yīng)舍。何況非法。然則學(xué)斯法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胸中有一定法。無一成法。庶幾其有法歟。

<目錄>卷下

<篇名>診舌津液條目

屬性:既集舌苔之條目。當(dāng)集津液之條目。夫腎主津液。內(nèi)溉臟腑。經(jīng)系舌本。外應(yīng)病癥。故察津液之多少??芍?br /> 腎氣之盛衰。察津之滑澀??芍庵疅帷S墒嵌?。有因外寒而滑者。有因內(nèi)寒而滑者。有因虛熱而
澀者。有因?qū)崯岫鴿?。諸書謂舌上白苔而膩滑??饶娑虤庹摺L碉嬕???榷谥杏薪蛞骸I嗌咸?。肺
寒也。脈陰陽俱緊??谥袣獬觥4娇诟稍?。蜷臥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苔滑。勿妄治也。到七八日來。其人微發(fā)
熱。手足溫者。此為欲解。到八日以上。反大發(fā)熱者。此為難治。設(shè)使惡寒者。必欲嘔也。腹內(nèi)痛者。必欲利也。
舌上無苔而冷滑。脈微惡寒。身蜷而臥者。少陰中寒也。臟結(jié)舌上白苔滑者。難治也。兩臂不舉。舌本燥。善
太息。胸中痛。不得轉(zhuǎn)側(cè)。食則吐而汗出者。肝中寒也。舌無苔而干燥者。腎臟不足。津液虛竭也。舌苔中心
黑濃而干者。謂之焙舌。邪傳少陰。熱甚津枯也。惡寒發(fā)熱。而津液如常者。邪在太陽之表也。白苔干濃。無
汗惡寒。身疼痛者。表未解也。熱病五六日??谠锷喔啥收?。少陰病也。舌干咽腫。上氣嗌干及痛。煩心心
痛者。病在足少陰也。嗌干口渴。苔不滑而澀者。邪傳厥陰也。津液干燥。舌上苔者。表邪傳里也。舌焦唇槁
臘干嗌燥者。腠理閉。汗不出也。傷寒吐下后。七八日不解。時時惡風(fēng)。大渴。舌上干燥而煩。欲飲水?dāng)?shù)升者。
熱結(jié)在里。表里俱熱也。渴欲飲水。口干舌燥者。熱在里而耗其津液也。黑刺破裂而干燥者。熱甚而津涸
也。舌灰黑中有干刺。咽干口燥者。熱結(jié)在少陰也。滿舌黑苔而生大刺。干燥底紅者。實則可下之證也。傷
寒十一日。舌干已而嚏者。少陰病衰也。下痢舌黃燥而不渴。胸中實。下不止者。死證也。腹?jié)M口干舌燥者。
腸間有水氣也。舌中黑無苔而燥者。津液受傷。虛火用事也。此集諸書之言津液者。愚謂舌色淡紅。苔薄
而滑者。內(nèi)寒也。舌色深赤。苔濃而滑者。外寒也。苔薄而澀。舌淡紅者。虛熱也。苔濃而澀。舌深赤者。實熱也。
然正虛者。邪氣有有無之辨。邪實者。正氣有盛衰之分。宜合之五法。參之四時。庶不至虛虛實實。損不足
而益有余矣。第察舌之時。病患宜診而后食。則苔之濃薄易分。診而后飲。則苔之滑澀易辨。至于干黑之
舌。又當(dāng)以蜜拭苔垢。然后視其形色。紅赤者可治。青黑者不可治。亦望舌之所宜知也。若夫部位之分?;?br /> 因形色?;蛞蛱浮;蛞蚪蛞???梢灶愅?。故不復(fù)集。

<目錄>卷下

<篇名>診口形容提綱

屬性:聞之舌以舒卷為用??谝蚤_闔為用。各一其陰陽也。且口者脾之竅。心之外戶也。難經(jīng)七沖門。謂唇為飛
門。齒為戶門。以其開闔運動。聲音從口出。飲食從口入。四通五達。為臟腑之沖要也。察之之法。蓋有十焉。
曰張、曰噤、曰撮、曰僻、曰振、曰動、曰頦落、曰口嚙。由是分其燥濕。辨其寒熱。其為病亦可見矣。何言之。張則
開而不閉。噤則閉而難開。撮則上下有蹙聚之形。僻則左右有緩急之狀。振者寒栗鼓頷。急急搖振。動者
開闔其口。頻頻運動。頦落者似張。而頦不能闔??趪д咚苿?。而嚙不頻開。燥由津液之干。濕屬唾涎之滑。
是故張主虛。噤主實。撮為邪正交爭。正氣衰而邪氣勝。僻是經(jīng)筋相引。急為正而緩為邪。振乃陽明之虛。
動緣胃氣之絕。頦落者。頰車不收。病在陽明之脈??趪д摺DI臟將敗。病達胃腑之經(jīng)。是皆口之形容也。然
形容雖有燥濕之分。燥濕亦有虛實之辨。故燥雖屬熱。濕雖屬寒。而上下表里不同。臟腑陰陽亦異。茍不
合之四診。參之五官。則知其燥而不知其所以燥。知其濕而不知其所以濕。將治熱而熱不除。療寒而寒
不退。其不倒行逆施也者幾希。若夫口之五色著于唇??谥逦对斢趩?。又當(dāng)參伍相證焉。庶乎體益明
而用益達矣。他如浸淫瘡。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推而論之。即痘瘡廣瘡。及
諸痛瘡瘍。其順逆亦猶是也。

<目錄>卷下

<篇名>診口形容條目

屬性:既識口之提綱。當(dāng)知口之條目。如書云。目瞪口開。兩手舒展。若驚怖之狀者。大驚卒恐。氣血分離也。呼吸
張口短氣者。肺痿吐沫也。癇病張口搖頭馬鳴。欲反折者。馬癇也。肉熱口開舌破。咽塞聲嘶者。心臟實。為
陽毒所侵也??趶埳徴摺P∧c傷熱也。發(fā)熱惡寒。身重而疼痛。其脈弦細芤遲。小便已。灑灑然毛聳。手足
逆冷。小有勞。身即熱??谇伴_板齒燥者。太陽中 也。脫肉又臥??谟脧?。時時手足青。目瞑瞳仁痛者。此
為肝臟受傷所致也。肺病言音喘急。短氣好唾。熱而狂。閉目悸。言非常所說??诔喽鴱?。飲無時度者。熱傷
肺?;鹂私?。不治。若面赤鼻不欹??芍我病V酗L(fēng)口開者。心絕也。痙病目瞪口開。神昏不知人者。死證也。病患
口張者。三日死也。鼻口虛張短氣者。肺絕也??趶埖珰獬霾环嫡?。肺絕。三日死也。病患口張開者。心先病
也。病患脈絕。口張足腫者。五日死也。口如魚口。不能復(fù)閉。氣出多不返者。死證也??谌玺~口。不能合者。脾
絕也。目瞪口呆。勢危者。必絕也。神脫口開。天柱傾欹者。死證也??卩潆y言者。風(fēng)痙也。言遲者。風(fēng)也。牙關(guān)緊
急??陉H不得開者。風(fēng)寒中于陽明也。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沖胸??卩洳坏谜Z者。欲作剛痙也。胸
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 齒者。痙之為病也。產(chǎn)后發(fā)疾口噤。倒悶吐沫。螈 。眩冒不知人者。卒中風(fēng)
也。口不能言者。肝風(fēng)之候也。卒不能語??卩?。手足不遂而強直者。風(fēng)痱也。煩悶無知。口沫出。四體角弓。目
反上??卩洳坏醚哉?。風(fēng)眩發(fā)。大人癲。小兒癇。其實一也。神昏卒倒。口噤不語者。中惡尸疰之候也。傷寒五
六日以上不解??卩洳荒苷Z。惟欲飲水者。熱在胸中。為壞傷寒也。諸乘寒。郁冒不仁??诩辈荒苎?。戰(zhàn)而栗
者。胃無谷氣。脾澀不通也。煩疼口難言者。榮氣不足也。病六七日。手足三部脈皆至。大煩而口噤不能言。
其人躁擾者。病邪必欲解也。妊婦項背強直。筋脈攣急??卩湔Z澀。昏迷發(fā)搐。時作時止者。子癇也。小兒初
生。面青身冷??卩湔摺Lズ?。臍風(fēng)口噤舌大痰壅者。不可治也。面青口撮者。疼痛也。小兒初生。唇口撮。多
啼不能吮乳者。臍風(fēng)也。小兒初出腹。面目繞鼻口悉黃。閉目聚口撮面而啼??谥懈稍铩K闹荒苌炜s者。
今人以為臍風(fēng)。實則其血沮敗。肌肉不成。血脈不斂也。小兒初生??诖槿缒?。吮乳不得。舌強唇青。面色黃
赤者。即名之為撮口也。撮口臍風(fēng)。唇口收束鎖緊。舌強直者。死證也。撮口吐白沫。四肢厥冷者。不治之證
也??谄д?。足陽明之筋。有寒則急。有熱則緩也。 僻不遂者。邪氣反緩。正氣即急也。口歪于左者。右邊癱
瘓。左臉動肉縮短也。口歪于右者。左邊癱瘓。右臉動肉縮短也。口眼 斜者。風(fēng)中經(jīng)絡(luò)也??诙鸀槠?。 急
不能卒視者。足陽明手太陽之筋急也???唇疹者。足陽明病也。驚掣悸。語聲寬急混濁???冒昧好自
笑者。心虛寒。厲風(fēng)傷心也。病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頷。腰脊俱痛。寒去則內(nèi)外皆熱。頭痛如破。渴
欲冷凍飲料者。瘧始發(fā)之狀也。瘧而寒栗鼓頷者。陽明虛也。平人口振者。亦陽明虛也??谀縿幼髡?。陽明終也。
下頦脫落者。謂之落架風(fēng)。陽陰之脈。縱緩不收也。小兒睡熟嚙牙者?;蚋褂邢x積。或欲出新牙也。狀如感
冒風(fēng)寒。畏風(fēng)特甚。時作狗聲。每欲嚙人及衣物。小腹墜脹。小便難者。癲狗咬傷而毒發(fā)也。小兒咬爪甲者。
疳病有蟲也。小兒嚙齒咬人者。腎絕也。痘癥切牙。甚則脫落者。疫氣內(nèi)陷于腎也。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
不欲咽者。必衄血也。傷寒一日。頭痛口干而煩滿者。巨陽與少陰俱病也。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
必痛??诟稍镎?。急下之證也。少陰病。得之二三日??谠镅矢烧?。亦急下之證也??谠锒I磉\而重。冒而
腫脹者。肺中風(fēng)也。唇口干燥生瘡者。胃中客熱也。脈自澀。唇口干燥者。其人不欲飲也。病者如有熱狀。煩
滿。口干燥而渴。脈反無熱者。此為陰伏。是瘀血也。傷熱氣喘。甚則唾血。短乏不欲食??谠镅矢烧摺鈽O也。
熱病七八日。脈微小。溲血??谥懈伞R蝗瞻胨?。脈代者。一日死也。熱病不知所痛。耳聾不能自收??诟?。陽熱
甚。陰頗有寒者。熱在髓。死不治也。丁腫五六日不瘥。眼中見火。神昏口干心煩者。死證也。嗌干口中熱如
膠者。足少陰之證也。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者。胃上有寒也。小兒流涎不已者。脾氣虛也。流涎滯頤者。
脾冷也。口中多涎者。上焦寒也。虛滿而咳。善嘔沫者。手太陰厥逆也。人之涎下者。蟲動也。吐涎心痛。發(fā)作
有時者?;字疄椴∫病;仔耐础P母怪型?。發(fā)作腫聚。往來上下行。痛有休止。腹中熱。善涎出者。是蛔咬也。脾
脈微急。食飲入而還出。后沃沫者。膈中病也。癇發(fā)痰涎壅盛。氣促昏倒??谕绿的摺L蛋B也。喜吐沫者。豬
癇也。癲疾嘔多沃沫。氣下泄者。皆不治也。發(fā)直如麻??谕履?。死證也。反胃口中多出沫。沫大出者。死證
也。膈噎吐如蟹沫者。脾敗也。心下熱痛。掌中熱。時時善嘔??谥袀麪€。左寸脈陰絕者。心虛也??诏徃癄€者。
心病也??诿诱?。膀胱移熱于小腸也。病苦身熱未去。口中生瘡。心中煩滿。汗不出。身重。左寸脈陽實者。手
太陽小腸實也。口中生瘡。脹滿不通者。大腸實熱也??诏徴?。邪之出也。口爛蝕齦者。三焦相溷。內(nèi)外不通。
臟氣相熏也。此皆口之形容也。

<目錄>卷下

<篇名>診唇望法提綱

屬性:既視其口。當(dāng)察其唇。唇也者。齒之垣也。脾之官也。肌肉之本也。經(jīng)曰。脾者。諫議之官。知周出焉。其充在肌。
其華在唇。故視唇之好惡。可知脾之吉兇。何則。黃色小理者脾小。粗理者脾大。揭唇者脾高。唇下縱者脾
下。唇堅者脾堅。唇大而不堅者脾脆。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舉者脾偏傾。此形容之常也。左病者應(yīng)在
左。右病者應(yīng)在右。上應(yīng)乎上。下應(yīng)乎下。而凡形容之變。氣色之殊。皆可以是推之。此部位之分也。按部位
而視形容。則唇腫者。病氣實。唇痿者。形氣虛。唇短縮者。脾傷。唇不收者。脾病。唇爛者。陽明之證。唇反者。太
陰之終。唇焦干者。病在肉。唇枯槁者。病在脾。唇瘡者。邪從外解。唇裂者。毒從內(nèi)發(fā)。唇內(nèi)生瘡者。腹中有蟲。
唇上碎裂者。胃經(jīng)有熱。唇口僻者。風(fēng)中陽明之筋。唇口撮者。風(fēng)入陽明之脈。諸太過者。病在外。諸不及者。
病在內(nèi)。此皆形容之變也。視形容而觀氣色。則唇赤者。常色也。深赤者。為太過。淡紅者。為不及。淡白而黑
者。寒甚。深赤而黯者。熱深。青而深者。主痛。青而淡者。為寒。唇白者。脾虧。唇黃者。脾病。諸色淺者。正氣虛。
諸色深者。邪氣實。明潤而有血色者生??莅刀鵁o血色者死。此皆氣色之殊也。夫分形容氣色而言之。所以
識其常。合形容氣色而觀之。所以通其變。然究其常變。而原其始終。體用雖殊。莫不以神為本。夫神也者。
明潤精爽。而有血色者也。得則生。失則死。易傳云。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其死生之謂乎。

<目錄>卷下

<篇名>診唇形容條目

屬性:診唇形容。既已述其提綱。還當(dāng)集其條目。如唇口俱赤腫者。肌肉熱也。上唇濃大。下唇細小者。腹脹也。唇
白而腫者。脾絕也。唇舌皆腫。大便赤泄。溺血。足腫者。九日死。肉絕也。唇腫齒焦黑者。脾腎絕也。唇薄似有
笑狀者。內(nèi)癰之危證也。唇肉縮小?;兴婆c人笑者?;螂蹰g熱。或腹中痛也。脾傷唇雖萎黃。語音若轉(zhuǎn)者。猶
可治也。唇縮流津者。脾冷也。虛勞唇寒齒宣露者。死證也。病苦頭痛。目眩。驚狂。喉痹痛。手臂卷。唇吻不收。
右寸脈陰陽俱實者。手太陰陽明肺與大腸俱實也。唇吻不收。舌不轉(zhuǎn)失音。耳聾目瞀者。邪中臟也。唇爛
而齒牙脫落者。邪伏陽明。發(fā)為牙疳也。唇反黑無紋者。脾敗也。病患唇反人中滿者。三日死也。唇反人中
滿。舌痿者。肉先死。足太陰氣絕也。病患鼻下平者。胃病也。肌肉不滑澤。肉滿唇反者。肉先死也。唇焦干者。
病在肌肉也??诳嗌鄰姟I逆酸心。氣脹唇焦者。脾勞也。唇焦者。脾蒸也。下唇焦者。小腸蒸也。熱病口燥唇
焦者。病在脾也。唇焦枯無澤者。脾熱也。病苦胸中喘。腸鳴虛渴。唇干目急。善驚泄白。右寸陽虛者。手陽明
大腸虛冷也。寸口脈不出。反發(fā)其汗。陽脈早索。陰脈不澀。身體反冷。內(nèi)煩多吐。唇燥小便難。便如爛瓜豚
腦者。傷其津液。肺為之痿也。唇焦肉白。腠理萎瘁者。血滅之證也。病患唇口忽干者。脾胃內(nèi)絕也。脾前病。
唇則焦枯無潤。脾前死。唇則干青漸縮急。齒噤不開。若天中等分墓色應(yīng)之者。必死不治也。平人色暗。唇
皮干者。夭壽之征也。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shù)十日不止。暮即發(fā)熱。少腹里急。腹?jié)M。手掌煩熱。唇口干燥
者。此病屬帶下。曾經(jīng)半產(chǎn)。瘀血在少腹不去也。皮膚痛。唇舌槁。無汗者。肌寒熱也。唇口瘡者。邪之出也。瘧
病唇口生瘡者。邪將解也。唇裂齒齦青黑。九竅血出者。中莽草之毒也。唇口舌頭皆破裂。皮肉似湯火
起。漸次成膿者。中金蠶之蠱毒也。身發(fā)小 。作青黑色。眼睛聳出。舌上生小刺 綻出??诖狡屏?。腹膨脹。
爪甲青黑者。中砒霜之毒也。病患上唇有瘡者。蟲蝕其臟也。下唇有瘡者。蟲食其肛也。齒齦無色。舌上盡
白。甚則唇里有瘡。四肢沉重。忽忽喜眠者。蟲病也。唇上如瘡。面黃肌瘦。腹大者。疳病有蛔蟲也。上唇內(nèi)有
瘡如粟。心內(nèi)懊 痛悶。唾血者。此蟲在上。蝕其臟也。下唇內(nèi)生瘡。其人喜眠者。此蟲在下。蝕其下部也。口
唇動而偏 者。風(fēng)入其脈也??诖骄o小。不能開合。飲食不得者。繭唇也。舌如針刺。唇上微麻??跐u收小不
能張。甚則腹鳴且脹者。中河豚之毒也。小兒生下五六日。口唇撮聚。不能吮乳者。人以為臍風(fēng)也。此皆唇之形容也。

<目錄>卷下

<篇名>診唇氣色條目

屬性:既集唇形之條目。當(dāng)集唇色之條目。諸書謂唇紅紫者。熱也。唇赤而吐者。胃熱也。唇色赤黑者。胃中熱也。
上下唇皆赤者。心熱也。上唇赤。下唇白者。心腎不交也。唇色深紅。灑淅寒熱喘咳者。肺之虛熱也。唇紅喉
耳生瘡。腹脹痛。身熱。脈滑數(shù)者?;酌浺?。久病唇紅者。難治也。唇舌鮮赤。腮紅。發(fā)熱。咳嗽噴嚏者。疹也。唇舌
鮮赤。腮紅。發(fā)熱。眼如醉眼而含淚。指梢冷者。痘也。脈大身熱。不能飲食。舌赤唇紅。喜飲冷水。頻頻下痢者。
噤口痢也。食入即吐。口渴思冷。嘔吐酸涎。身熱唇紅溺赤者。熱吐也。小兒唇紅濃者。脾胃健。易養(yǎng)也。婦人
唇紅濃者。沖脈盛。易產(chǎn)也。唇淡白者。虛也。唇慘白而吐者。胃虛也。唇白食少喘咳者。脾肺氣虛也。朝食暮
吐。乳食不化。四肢逆冷。面唇色白者。寒吐也。唇色或紅或白。胃口時痛時止。頻嘔清涎者。蟲吐也。齒齦無
色。舌上白。煩憒不知痛癢之處?;蛳裁?。下痢者。蟲蝕其肛也。面上白斑。唇紅能食。顏色不常。臉上有蟹爪
路者。便有蟲也。痛如咬心。時作時止??谕虑逅H酥斜谴揭粫r青黑者。蟲痛之證也。妊娠唇白者。血不足。
產(chǎn)或難也。唇白而地庫光明者。病可治也。唇白目內(nèi) 白。面瘦而白。四肢腫?;蚰X痛。脈跳而數(shù)者。心虛血
不足也。面唇清白??氏矡犸?。痢時腸鳴切痛者。此為寒痢。虛寒之證也。舌赤唇焦。喜飲冷水。腹中窘痛。溺
短色赤。頻頻下痢者。此為熱痢。里熱之證也。脾疳肚大青筋。唇口無色。人中平。痢不止者。不治之證也。唇
白如枯骨者。死證也??卩浯角?。舌本縮者。小腸寒也。唇口青白而黑者。寒也。唇青額黑者。血氣虛怯。為冷
所乘也。卒厥唇口青者。身冷為入臟。即死。身溫汗自出為入腑。即愈也。唇口俱青黑者。冷極也。筋不能轉(zhuǎn)。
爪甲皆痛。舌卷唇青。轉(zhuǎn)筋卵縮。 脈疼急。腹中絞痛?;虮阌^。不能飲食者。筋虛極也。笑而伸。伸而反憂。
熱而且狂。悶亂冒昧。言多謬誤者。此心已傷。若口唇正赤可療。青黃白黑。不可療也。唇青紫者。胃氣虛寒
也。唇色黑瘀。目睛凸露。呼吸上逆者。哮喘也。干霍亂。吐瀉不得。胸腹脹硬。手足冷過腕膝。脈伏喘急。舌卷
囊縮。唇青黑者。死證也。癰疽證。聲嘶色脫。唇鼻青黑。面目四肢浮腫者。惡候也。唇青人中反者。三日死也。
病患唇青體冷。遺尿者。膀胱絕。四日死也。唇黑者。胃先病也。環(huán)口黧黑者。脾腎絕也。唇色如漆黑者。脾胃
將絕也。水病唇黑者。肝傷不可治也。兩顴昏暗。唇色慘黑者。氣不足。血已枯也。唇口青黑。吐逆。腸腹絞痛
不可忍。發(fā)狂。七竅迸血?;蛲饽I脹大者。中砒霜之毒也。唇色青黑者。即刻身亡也。面青唇黑。面黑唇青者。
皆死證也。舉體消瘦。語音沉澀。聲如破鼓。舌強不轉(zhuǎn)。而好咽唾??卩浯胶?。四肢不舉。身體極重。便利無度
者。脾虛寒甚。則不可治也。此皆唇色之條目也。

<目錄>卷下

<篇名>四白望法提綱

屬性:既視其唇。當(dāng)察唇之四白。四白者??诖剿碾H之白色也??贾畠?nèi)經(jīng)。督脈至人中。任脈至承漿。沖脈絡(luò)唇口。
足陽明之脈。挾口環(huán)唇。手陽明之脈。挾口交人中。經(jīng)曰。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
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此至陰之類。通于土氣。故五閱五使篇曰??诖秸摺F⒅僖?。以
部位言之。上為陽。下為陰。左為陽。右為陰。察其色之上下左右??杀嫫洳≈舷伦笥乙?。青赤黃白黑五
色。合之五行。應(yīng)乎五臟也。太過者。病在外。不及者。病在內(nèi)。腑主乎外。臟主乎內(nèi)也。于是乎有澤夭之分焉。
所以辨其成敗也。有浮沉清濁之分焉。所以辨其表里陰陽也。有微甚散摶之分焉。所以辨其虛實久新
也。以五色相應(yīng)之理推之。其病癥可知也。以五行生克之理推之。其順逆可知也。以氣色部位合而推之。
其臟腑相乘之理又可知也。經(jīng)云。五臟六腑。固盡有部。視其五色。黃赤為熱。白為寒。青黑為痛。此所謂視
而可見者也。千金云。病患鼻下平者。胃病也。微赤者。病發(fā)癰。微黑者有熱。青者有寒。白者不治。唇黑者胃
先病。微燥而渴者可治。不渴者不可治。此皆診色之要也。若合四診而觀之。參四時而辨之。推之無窮。用之不盡矣。

<目錄>卷下

<篇名>牙齒望法提綱

屬性:蓋聞上曰齒。下曰牙。兩旁曰牙。當(dāng)中曰齒。然齒者??傊^口中之骨。主 嚙者也。家語曰。男子八月生齒。八
歲而 。女子七月生齒。七歲而 。蓋齒者。骨之所終也。經(jīng)言丈夫八歲齒更。三八真牙生。七八齒槁。女子
七歲齒更。三七真牙生。七七齒槁。夫齒之為言。始也。年也。腎之標。骨之余也。少長別乎此。盛衰見乎此也。
以形言。則齒食多長也。食少者幼也。以色言。則齒色黃者長也。色白者幼也。是皆長幼之常。非疾病之變
也。及其病而察其變。則又有提綱焉。一曰形容之變。二曰氣色之變。察其滋潤干燥??芍≈疅帷2炱?br /> 枯槁明亮。可決病之死生。形容之變者。切牙為邪入于胃。 齒為風(fēng)入其經(jīng)。下齒齲者手陽明。上齒齲者
足太陽。長而枯者。骨先絕。脫而落者。癥多兇。氣色之變者。齒忽黃。為腎虛。齒忽黑。為腎熱。滋潤者。津液猶
充。干燥者。津液已耗。形色枯槁者。精氣將竭。形色明亮者。精氣未衰。析而言之?;ザ^之。合五官。參四診。
而吉兇之辨。虛實之分。了然如指掌矣。若夫牙齦形色。當(dāng)以腫起為實。陷下為虛。深赤為太過。淡紅為不
及??膳c診唇之法。比例而推也。

<目錄>卷下

<篇名>牙齒望法條目

屬性:既知牙齒之提綱。當(dāng)知牙齒之條目。諸書謂雜病切牙者。胃實也。痘癥切牙者。死候也。痘癥切牙齒落者。
無不死也。小兒齒嚼咬人者。腎絕之證也。人之自嚙舌者。厥逆走上。脈氣不至也。嚙舌者。少陰氣至也。嚙
頰者。少陽氣至也。嚙唇者。陽明氣至也。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又 齒者。痙病也。痙者腰折螈 。齒
噤也。小兒蝕齒者。疳蟲之候也。齒齲者。手陽明絡(luò)實。則齲聾之證也。肉濡而卻。齒長而垢。發(fā)無潤澤者。
骨先死。少陰絕也。骨枯肉軟。齒長而垢。發(fā)無澤者。骨先死。足少陰氣絕也。面黑齒長而垢。腹脹閉。上下不
通者。少陰終也。腎中風(fēng)者。其人踞坐而腰痛。視脅下左右。未有黃色如餅粢大者。尚可治。若齒黃赤。鬢發(fā)
直。面土色者。不可治也。小兒齒落久不生者。腎氣虧也。病患齒黃枯落者。骨絕也。牙黃落者骨絕。十日死
也。牙床腐爛。牙齒脫落者。牙疳之兇候也。齦肉赤爛疼痛??诔粞?。牙枯脫落。穿腮蝕唇者。牙疳也。牙疳
穿腮齒落者。難治也。齒如黃豆者。腎氣絕也。齒如熟小豆。其脈躁者。陰陽俱竭也。齒垢黃。面目爪甲上黃
者。黃膽也。唇腫齒黑者。死證也。唇腫唇黑齒焦者。腫脹之死證也。病患齒忽變黑者。十三日死也。目無精
光。齒齦黑者。心肝絕也。色黑而齒槁者。腎熱也。熱病唇焦齒燥者。津液耗也。虛極之病。唇枯齒干者。死候
也。齒為暴枯。面為正黑。目中黃。腰欲折。自汗出如流水者。四日死。一曰人中平。八日死。腎絕也。病無所在。
汗注不休。齒本槁痛者。骨寒熱也。骨寒熱。病無所安。汗注不休。齒未槁者可治。齒已槁者不可治。骨厥亦
然也。齒黑腰痛。足逆冷者。骨蒸也。至若黃發(fā)兒齒者。壽考之征也。唇亡齒寒者。衰憊之兆也。牙床紅腫者。
陽明之病也。牙床潰爛者。腸胃之證也。重齦病齒。齦腫如水泡者。熱蓄于胃也。小兒面色黧黑。齒齦出血。
口中氣臭。足冷如冰。腹痛泄瀉。啼哭不已者。腎疳也。齒齦間津津出血不止者。陽明之經(jīng)病也。牙肉色白
者。非久病血少。即失血過多也。牙肉之際。有藍跡一線者。沾染鉛毒也。若服水銀輕粉。亦令牙床壅腫也。
此皆診齒之目也。

<目錄>卷下

<篇名>診鼻望法提綱

屬性: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五官先生鼻。五臟先成精。精乃一身之本。頭為五體之尊。是以
雷公問道。黃帝傳經(jīng)。五色獨決于明堂。四診先觀其天牝。蓋鼻者。形之始也。氣之門戶也。呼吸之間。通乎
天地。貫乎經(jīng)絡(luò)。五臟六腑。無不畢達。四體百骸。無不周遍者也。分其部位。則臟腑六部之提綱是已。辨其
氣色。則陰陽十法之提綱是已。其相乘之理。合之部位可推也。其相應(yīng)之理。合之氣色可推也。肝青、心赤、
脾黃、肺白、腎黑。與夫聲音臭味情志脈病。亦無有不可推者。凡諸望法。皆當(dāng)比例以相參也。金匱要略云。
鼻頭色青腹中痛。若冷者死。鼻頭色微黑者。有水氣。色黃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設(shè)微赤非時者死。
是宜以四時參之。以十法辨之矣。第色雖當(dāng)辨。形亦宜分。望之之法。又有提綱焉。蓋鼻者。肺之合也。鼻大
者。臟氣有余。鼻小者。臟氣不足。腫起者。邪氣盛。陷下者。正氣衰。鼻煽張者肺虛。鼻仰息者肺實。鼻枯槁者。
寒熱之證。鼻蝕爛者。疳瘡之形。鼻竅干燥者。陽明之經(jīng)病。鼻柱崩壞者。癘風(fēng)之?dāng)“Y。鼻下紅腫如瘡者。腹
中有蟲之疳病。鼻流濁涕者。外受風(fēng)熱。鼻流清涕者。外感風(fēng)寒。鼻淵者。腦中熱。故涕下滲。鼻衄者。陽絡(luò)傷。
故血外溢。鼻生 肉謂之 。鼻生粉刺謂之 。此皆鼻形之望法也。析而言之。合而觀之。察五官。參四診。
變在其中矣。至于骨部起者壽。骨部陷者夭。故鼻準貴乎豐隆焉。他如氣之粗細。息之疾徐。嚏之有無。竅
之通塞。當(dāng)詳各門。容后續(xù)述。

<目錄>卷下

<篇名>診鼻形容條目

屬性:診鼻條目。氣色已述明堂之中。形容當(dāng)集提綱之下。靈樞云。五色之見。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于
病。其色部乘襲者。雖病甚不死。是亦察色分部之要也。至其形容諸書。以為喘息鼻張者。肺病也。初病鼻
煽者。邪風(fēng)壅塞肺竅也。引息鼻張。呼吸急促。惕惕悶悶無痰聲者。憂思氣郁也。鼻煽喘汗者。肺絕也。鼻煽
張者。肺絕也??诒翘搹埗虤庹摺7谓^。三日死也。喘喝胸盈仰息者。肺實也。鼻槁臘不得汗。毛發(fā)焦。皮不可
近席者。皮寒熱也。鼻孔忽仰者。死證也。鼻爛者。疳瘡也。身熱目痛身干。不得臥者。傷寒陽明經(jīng)之證也。傷
寒鼻干燥者。陽明病將衄血也。陽明病。脈浮發(fā)熱??诟杀窃?。能食者。衄證也。傷寒脈浮。鼻中燥者。必衄血
也。鼻孔燥黑如煙煤者。陽毒熱深也。鼻口干燥。大小便不利者。癇候也。酒癉無熱。靖言了了。腹?jié)M欲吐。鼻
燥者。脈浮先吐之。弦先下之也。鼻干喘促氣逆者。氣蒸也。鼻孔干者。肺枯也。鼻干黑燥者?;鹂私鹨?。鼻孔
黑燥無涕者。肺絕也。鼻柱壞而色敗。皮膚潰而有瘍者。風(fēng)寒客于脈而不去。發(fā)為癘風(fēng)也。癘風(fēng)鼻柱壞者。
骨先死也。癘風(fēng)鼻梁崩塌。眼弦斷烈。唇翻聲啞者。骨死也。癘風(fēng)鼻柱崩倒。鼻中生 肉者。蟲食其肺也。鼻
塞涕濁者。風(fēng)熱也。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頏顙開分氣泄也。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發(fā)熱色和者。善嚏
也。欲嚏不能者。此人肚中寒也。鼻塞流清涕者。邪未解也。鼻塞流清涕。發(fā)熱咳嗽。自汗惡風(fēng)者。傷風(fēng)也。痰
清涕清者。寒未去也。少腹膀胱按之內(nèi)痛。若沃以湯。澀于小便。上為清涕者。胞痹也。鼻流清涕。呵欠煩悶
咳嗽噴嚏。面腫腮赤者。疹也。濁涕下不止者。膽移熱于腦。則辛 鼻淵也??诒浅鲅恢拐?。腦衄也。鼻衄
發(fā)熱。身無汗??诟杀窃镎摺P皻鈱嵰?。鼻衄面黃白。身無熱。血出多而不止者。正氣虛也。衄而不止。脈大者。
逆證也。血外溢而衄者。陽絡(luò)傷也。鼻 肉者。熱滯于陽明之經(jīng)絡(luò)也。鼻 者。寒氣之所薄也。小兒頻揉
耳鼻者。疳證也。鼻塞赤癢疼痛。浸淫潰爛。下連唇際成瘡。咳嗽氣促。毛發(fā)焦枯者。鼻疳也。千金云。肺前病。
鼻則為之孔開焦枯。肺先死。鼻則為之梁折??组]青黑色。若天中等分墓色應(yīng)之。必死不治。此皆診鼻之
條目也。

<目錄>卷下

<篇名>診耳望法提綱

屬性:既察其鼻。當(dāng)觀其耳。耳也者。腎之官也。故察耳之好惡??芍I之強弱也。何則。黑色小理者。腎小。粗理者。
腎大。耳高者腎高。耳后陷者腎下。耳堅者。腎堅。耳薄不堅者。腎脆。耳好前居牙車者。腎端正。耳偏高者。腎
偏傾。此察耳形之常也。以色言之。有左右之殊。有上下之辨。左為左。右為右。上應(yīng)乎上。下應(yīng)乎下也。腎之
候也。腎主骨。故耳起五色者。病在骨也。黃赤者。多熱氣。青白者。少熱氣。黑色者。多血少氣。黃赤為風(fēng)。青黑
為痛。白為寒。屬分五行。亦應(yīng)乎五臟也。氣色之變??梢允ㄍ浦I酥?。可以五行推之。其余望法。有
可比例者。宜察其病。辨其證。而合參之也。若夫耳形之診。當(dāng)以濃而大者為形盛。薄而小者為形虧。腫起
者。邪氣實。消減者。正氣虛。潤澤則吉??蓍聞t兇。合之于色。亦可辨其寒熱虛實焉。他如下消則耳葉焦干。
腸癰則耳葉甲錯。腎前病。耳則為之焦枯。腎前死。耳則為之KT 黑焦癖。若天中等分墓色應(yīng)之。必死不治。
是皆主病之目也。痘科尚有觀耳后絡(luò)脈之詩。因續(xù)四句于其后。其詩曰。耳后紅筋痘必輕。紫筋起處重
沉沉。兼青帶黑尤難治。十個難求三五生。予續(xù)之曰。冷暖陰晴色更改。須將痘證辨分明。望聞問切能參
悟。不看紅筋徹底清。

<目錄>卷下

<篇名>眼眉望法提綱

屬性:蓋聞精之榮以須。氣之榮以眉。眉也者。稟木氣而側(cè)生者也。以經(jīng)絡(luò)言之。則屬乎手足太陽陽明矣。其有
多少疏密粗細長短之殊者。亦由氣血有多少。賦稟有清濁耳。相家知其常。固可察人之賢否。醫(yī)家辨其
變。亦能測病之死生。道雖不同。其揆一也。今求其法。蓋有六焉。眉系傾者。膽將絕。眉沖起者。命將亡。眉睫
墮落者。癘風(fēng)之證。眉毛頻蹙者。疼痛之容。潤澤者。血氣足。枯槁者。血氣衰也。至若眉中之色。前人亦有言
者。其詩曰。黃色入目一年期。黑色從眉繞目悲。若然白色連眉目。知是皮膚肺疾微。眉中若見青赤黑。遠
候還須半年期。近看三五七日內(nèi)。忽然暴死更無疑。然以余望之。當(dāng)察澤夭以分成敗。觀清濁以辨陰陽。
視微甚以知虛實。四診合參。其庶幾乎。

<目錄>卷下

<篇名>髭須望法提綱

屬性:聞之發(fā)屬心。稟火氣而上生。須屬腎。稟水氣而下生。故男子腎氣外行而有須。女子宦人無須。而眉發(fā)不
異也。然分部位而言。則唇上曰髭。屬手陽明。頦下曰須。屬足少陰陽明。兩頰曰髯。屬足少陽。其經(jīng)血氣盛。
則美而長。氣多血少。則美而短。氣少血多。則少而惡。氣血俱少。則其處不生。氣血俱熱。則黃而赤。氣血俱
衰。則白而落。察其經(jīng)絡(luò)之部位??芍浣?jīng)絡(luò)之血氣矣。然部位雖殊。要皆屬于腎。通于經(jīng)而生于沖任焉。
經(jīng)曰。沖脈任脈。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為經(jīng)脈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會于咽喉。別而絡(luò)唇口。血
氣盛則充膚熱肉。血獨盛則滲灌皮膚生毫毛。婦人有余于氣。不足于血。以其數(shù)脫血也。沖任之脈不榮
口唇。故須不生?;抡呷テ渥诮睢錄_脈。血瀉不復(fù)。皮膚內(nèi)結(jié)。唇口不榮。故須亦不生。天宦未嘗被傷。不
脫于血。而沖任不盛。宗筋不成。有氣無血。唇口不榮。故須亦不生。此皆須之常也。如因病而觀之。惟癘風(fēng)
有須眉墮落者。然余謂血氣未衰。須色當(dāng)潤澤。血氣已竭。須色當(dāng)枯槁。其由黑而白。由白而黃者。乃壯老
之常。盛衰之變也。至若氣有滑澀。血有清濁。而其須不同者。皆可以經(jīng)絡(luò)部位推測而知也。

<目錄>卷下

<篇名>發(fā)望法提綱

屬性:竊聞腎之華在發(fā)。血之榮以發(fā)。蓋發(fā)者血之余。血者水之類也。經(jīng)言女子七歲發(fā)長。丈夫八歲發(fā)長。五八
發(fā)墮。八八發(fā)去者。蓋腎主腦。腦者髓之海。發(fā)者腦之華。腎盛則發(fā)長。腎衰則發(fā)墮。腦減則發(fā)素也。其或年
少而發(fā)白。年老而發(fā)黑者。賦稟不同也。以部位分之。頭上曰發(fā)。耳前曰鬢。中行屬督脈。二行屬太陽。三行
屬少陽。頭維額角。足陽明也。曲鬢懸顱。足少陽也。其經(jīng)血氣盛。則美而長。氣多血少。則美而短。氣少血多。
則少而惡。氣血俱少。則其處不生。氣血俱熱。則黃而赤。氣血俱衰。則白而落。察其經(jīng)絡(luò)之部位??芍溲?br /> 氣之盛衰。其因病而變者。察之又有六法焉。曰逆上。曰沖起。曰直。曰落。曰潤澤。曰枯槁。蓋逆上者。死證也。
沖起者。絕候也。因疳積而發(fā)亂 者。可療。因氣竭而發(fā)直干枯者。不治。病久而發(fā)落者。精血虛。病風(fēng)而
發(fā)落者。血液燥。潤澤者。血氣未竭。故生??蓍抡?。血氣已竭。故死。善診者。察其發(fā)。觀其證??梢灾淠鎻囊?。
若夫發(fā)直如麻者。小腸絕。發(fā)結(jié)如穗者。小兒疳。面無血色。頭發(fā)墮落者。血極之證。面色不變。頭發(fā)逆上者。
癇病之征。汗出發(fā)潤。喘不休者。肺先絕。齒長骨枯。發(fā)無澤者。骨先死。此皆診發(fā)之目也。

<目錄>卷下

<篇名>診頭望法提綱

屬性:頭為五體之尊。百骸之長。自囟至心。如絲相貫不絕。是謂諸陽之會。精神之府。望之之法??刹簧钋笃淅?br /> 哉。按內(nèi)經(jīng)陽明之脈行于前。太陽之脈行于后。少陽之脈行于側(cè)。厥陰之脈會于巔。督則自背中行而上
頭至鼻。任則自腹中行而上頤循面。此皆經(jīng)絡(luò)之行。即部位之分也。由是以形言之。則骨部皆大者多壽。
骨部皆小者多夭。皮肉腫起者為實。皮肉陷下者為虛。囟陷者。腦髓不足而難治。囟腫者。臟腑不調(diào)而難
療。骨縫不合者。賦稟弱。頭項皆軟者。血氣虧。此察頭形之綱領(lǐng)也。以容言之。則仰首者。其病在陽。俯首者。
其病在陰。蹙其額者。頭痛。皺其眉者。心憂。頭項強直者。邪氣實。頭垂傾欹者。正氣虛。頭獨動搖者。風(fēng)也。更
有心絕之證。頭難回顧者。寒也。亦屬陽明之經(jīng)。此察頭容之綱領(lǐng)也。夫如是。視上下以辨其經(jīng)絡(luò)。審左右
以究其逆從。合之五官。參之四診。而形容之變。病癥之殊。皆可識常通變矣。至于妊娠四月。欲知男女。遣
妊娠面南行。還復(fù)呼之。左回首者是男。右回首者是女。亦想當(dāng)然耳。

<目錄>卷下

<篇名>面形分屬五臟

屬性:嘗思診面之法。非特明堂五色。面貌五官??煞治迮K也。其面形亦有可分者二。一則因形層以分之。如肝
合筋。心合脈。脾合肉。肺合皮。腎合骨。筋者肝之部。脈者心之部。肉者脾之部。皮者肺之部。骨者腎之部。推
而論之。皮有濃薄澤夭。肉有肥瘦消長。脈有小大遲數(shù)。筋有粗細緩急。骨有大小堅脆。太過者為有余。不
及者為不足。皆可辨其盛衰虛實焉。此形層之分也。一則因經(jīng)絡(luò)以分之。如督脈自背中行而上頭至鼻。
任脈自腹中行而上頤循面。沖脈榮于唇口。蹺脈會于睛明。聽宮顴 之分。手太陽也。眉沖五處之分。足
太陽也。迎香禾 之分。手陽明也。頰車巨 之分。足陽明也。耳門和 之分。手少陽也。前關(guān)聽會之分。足
少陽也。推而論之。腫起者為實。陷下者為虛。腫起為太過。其病在外。陷下為不及。其病在內(nèi)。此經(jīng)絡(luò)之分
也。由是觸類旁通。即一指之小。四體之大。其形層經(jīng)絡(luò)。無不皆然。至若因證言病。如諸書所謂大頭瘟。兩
目鼻面腫者。陽明。耳前后并額角腫者。少陽。腦后項下腫起者。太陽。面腫曰風(fēng)。面目腫大。時熱。脈沉滑。中
有水氣。曰風(fēng)水。面浮腫。氣逆多涕唾。曰咳上氣。面浮腫。息肩。脈浮大。曰不治。短氣面腫。鼻不聞香??人酝?br /> 痰。兩脅脹痛。喘息不定。曰肺勞。面目浮腫。曰陽虛胃冷。面目浮腫至項。曰陽虛氣結(jié)。病患營衛(wèi)竭絕。面浮
腫。曰死。面腫色蒼黑。曰死。咳嗽羸瘦。脈堅大。曰死??人悦撔伟l(fā)熱。脈小堅急。曰死。肌瘦下脫。形熱不去。曰
死。兩腮消瘦縮入。曰胃虛肉絕。外此而痘疹、癰疽、癘風(fēng)、時疫。其病在頭面者。皆可按部位。分經(jīng)絡(luò)。合之面
容。參之面色。以辨其同異。而判其吉兇也。然其中腫起為實。浮腫為虛。何也。蓋形之聚散不同。色之澤夭
亦異。實者邪氣實。虛者正氣虛。腫而屬虛者。邪氣實而正氣虛也。推之于痘疹癰疽。其義一也。

<目錄>卷下

<篇名>面容分屬五臟

屬性:診面之法。有形焉。有容焉。分而言之。則理明。合而診之。則病著。夫形也者。言乎其體也。容也者。言乎其態(tài)
也。以形為體。以態(tài)為用。而五臟之分。五志之辨??捎墒嵌煅伞:握?。怒則厲然而目張。喜則油然而頤解。
思則嫗然而瞼定。悲則瞿然而泣出。恐則薄然而氣下。怒者肝之容。喜者心之容。思者脾之容。悲者肺之
容??终吣I之容。此面容五臟之分也。怒則氣逆。喜則氣緩。思則氣結(jié)。悲則氣消??謩t氣下。此五臟之分。五
志之病也。由是而觀。有太過。有不及。太過者。病在外。不及者。病在內(nèi)。太過則薄所勝。而乘所不勝。其不及
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也。然此就太過不及而言。又當(dāng)隨時以處中焉。中庸云。喜怒哀樂
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蓋中者無所偏倚。和者無所乖戾。當(dāng)喜怒而喜怒。當(dāng)哀樂而哀樂。無
病之容也。其或發(fā)而不中。則有偏倚。發(fā)而失節(jié)。即有乖戾。故經(jīng)曰。多陽者多喜。多陰者多怒。肝氣虛則恐。
實則怒。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謩傧?。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
思勝恐。蓋以五志之變。合五行而推也。善診者。觀察病患之態(tài)。推而極之。補其偏。救其弊。則失中者中。而
違和者和矣。

<目錄>卷下

<篇名>診腹望法提綱

屬性:嘗觀銅人內(nèi)景諸圖。臍在腹中。胃居臍上。腸居臍下。其中行直行者。任脈也。次于任脈者。足少陰。次于少
陰者。足陽明。陽明之旁。足厥陰也。厥陰之旁。足太陰也。若少陽則行于側(cè)。太陽則行于背矣。然其分屬臟
腑者。又與脈行異。如胸膈之上。心肺之部也。脅肋之間。肝膽之部也。臍上屬胃。臍下屬腸。大腹屬太陰。臍
腹屬少陰。少腹屬厥陰。沖任在于中央。腎部主乎季脅。以及左脅屬肝。右 屬脾。皆診家所宜究心者。由
是而觀。則上下左右不同。前后中外亦異。按其經(jīng)絡(luò)。分其部位。而病癥之殊。治療之辨。亦有確可憑者。如
腹大支滿。或上肢兩脅者。屬胃。脅下脹痛。善太息??诳嗾?。屬膽。腹氣滿。少腹尤堅者。屬三焦。少腹偏腫而
痛者。屬膀胱。少腹 脹。引腰而痛者。屬小腸。腸鳴而痛。飧泄不化者。屬大腸。 脹經(jīng)溲不利者。為脾。喘而
兩滿者。為肺。腹?jié)M引腰背者。為腎。脅下滿而痛。引小腹者。為肝。小腹?jié)M大。上走胃至心者。足厥陰。腹?jié)M
大便不利。上走胸嗌者。足少陰。厥而腹?jié)M。響響然者。足太陰。是皆部位上下之分。臟腑經(jīng)絡(luò)之辨也。析而
言之。臟病為積。腑病為聚。積終不移。聚則轉(zhuǎn)移。居臍上為逆。居臍下為從。皮濃色蒼者。皆屬氣。皮薄色澤
者。皆屬水。腫起者。為實。陷下者。為虛。腹腫脹者。病氣有余。腹消減者。形氣不足。腹?jié)M按之痛者。為實。按之
不痛者。為虛。腹?jié)M時減。復(fù)如故者。為寒。腹?jié)M不減。且燥實者。為熱。新積痛可移者。易已。積不痛不可移者。
難已。腹脹心窩未滿者??芍巍P母C已滿者。不可治。缺盆未平者??芍巍H迸枰哑秸?。不可治。筋未青。漲高起
者??芍巍=钜亚?。漲高起者。不可治。從上腫下者。屬氣。其邪在外。從下腫上者。屬水。其邪在內(nèi)。男從身上腫
下。女從身下腫上者。易治。男從身下腫上。女從身上腫下者。難治。先起于腹。而后散于四肢者??芍巍O绕?br /> 于四肢。而后歸于腹者。難治。旋消旋減者。正勝邪。為可治。旋消旋起者。正不勝邪。為不可治。石水起臍以
下至小腹。 然。上至胃脘者。死不治。久病腹皮甲錯。著于背而成深凹者。腸胃干癟。亦死不治。是皆診
腹之要也。至若按其腹。 而不起。腹色不變。為膚脹。隨手而起。如囊裹水之狀。為水脹。腫聚往來上下。為
蛔脹。彈之而聲空者。是氣。彈之而聲實者。是水。婦人腹皮寬大者。子多。緊急者。子少。妊娠腹形如箕者。是
男。腹形如釜者。是女。男胎腹硬。女胎腹軟。如覆杯者則男。如肘頭參差起者。則女。冷者為死。溫者為生。若
是雙軀。令人摸之。冷在何面。則知死在何處。凡諸診候。能參合而行之。皆確有可憑者焉。

<目錄>卷下

<篇名>診背望法提綱

屬性:嘗思古圣以背為陽。腹為陰。先賢以背為陰。腹為陽。豈前后有異。而上下不同歟。然愚謂以體之剛?cè)嵫浴?br /> 則背陽而腹陰。以用之動靜言。則背陰而腹陽。且陽化氣。陰成形。是腹背皆可謂之陰。陽在外。陰在內(nèi)。是
腹背皆可謂之陽。陰陽之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豈特一端而已哉。夫背者。胸中之府。其中行乃督脈之
所行。其第二行挾脊各一寸半。第三行挾脊各三寸者。太陽之所行也。其經(jīng)脈自上而下。則部位有上下
之分。其疾病或左或右。則部位有左右之辨。推而言之。身半以上為陽。身半以下為陰。左為陽。右為陰。皮
膚在外為陽。筋骨在內(nèi)為陰。是故上下標本不同。左右逆從亦異。診之之法??刹痪笃淅碓?。言乎其形。
則腫起者。邪氣實。陷下者。正氣虛。背高如龜曰龜背。脊骨如鋸曰脊疳。背爛透膜者。形壞豈能治。背平病
水者。肺傷不可療。此形之因病而變者。言乎其容。則脊強者。病在太陽。反折者。病在督脈。背曲肩隨者。胸
中之府將壞。項強腰折者。背上之經(jīng)已傷。頸直背強。稱身回側(cè)者。肝實之狀。骨枯髓減。腰脊不舉者。骨痿
之形。呼吸搖肩者。心中堅。轉(zhuǎn)搖不能者。腎將憊。諸反張。大人脊容側(cè)手。小兒脊容三指者。不可治。此容之
因病而變者。于是合氣色以觀其同異。參脈癥而辨其本標。將虛中有實。實中有虛。雖變化無窮。而意見
有定。庶幾其各當(dāng)歟。且凡言實者。邪氣實也。言虛者。正氣虛也。邪氣實者。正氣有有余不足。正氣虛者。邪
氣有有余不足。一切精微法。應(yīng)作如是觀。非惟診背宜爾也。

<目錄>卷下

<篇名>診手望法提綱

屬性:四肢為諸陽之本。脾實主之。然有上下左右內(nèi)外之分焉。嘗觀經(jīng)脈篇。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
手走頭。陽行于外。陰行于內(nèi)。陽則自下而上。陰則自上而下。析而言之。左為陽。右為陰。上為陽。下為陰。手
臂之在外者為陽。在內(nèi)者為陰。自肩至肘曰 。自肘至腕曰臂。臂下謂之掌。掌下謂之指。其大指曰拇指。
其次指曰食指。內(nèi)屬太陰。外屬陽明。其中指曰將指。其屈而不伸者。曰無名指。內(nèi)屬厥陰。外屬少陽。其小
者。曰小指。內(nèi)屬少陰。外屬太陽。此皆經(jīng)絡(luò)之行。即部位之分也。推而論之。男女有左右逆從之異。經(jīng)絡(luò)有
上下標本之殊。病癥有內(nèi)外淺深之辨。望之之法??筛ド罹科淅碓铡R孕窝灾?。則形盛為有余。形瘦為不
足。手之壅腫者為實。手之枯細者為虛。左右偏枯曰偏風(fēng)。手指墮落曰癘風(fēng)。手掌腫無紋。曰陰虛氣絕。手
背腫至腕。曰陽虛氣結(jié)。此皆以形言也。以容言之。則強者。病氣實。痿者。形氣虛。撒手者。陽氣外脫。握手者。
陰邪內(nèi)伏。手之伸者。病在陽。手之屈者。病在陰。屈不易伸。伸不易屈者。陰陽交合。陰陽俱病也。屈而不伸。
其病在筋。伸而不屈。其病在骨。汗漏不止。四肢微急者。亡陽之證。小腹急痛。手足拘攣者。將死之容。攣急
轉(zhuǎn)筋者。邪氣實而傷于寒。弛縱不收者。正氣虛而因于熱。螈 不定者。筋脈相引而難瘳。振搖不定者。血
氣俱虧而可療。兩手不舉者。脾實。四肢不收者。脾虛。掣衣?lián)P手者。煩躁猶可解。循衣摸床者。實熱已難除。
叉手冒心者。血液大虧。交手目瞀者。肺病臂厥。捶胸者。脹悶之狀。拒按者。疼痛之容。手如數(shù)物者。風(fēng)癇。手
不欲動者。脾虧。指不用者。屬脈。臂不遂者。為痹。手足 習(xí)者。肝絕之形。手足 曳者。風(fēng)懿之狀。此皆以容
言也。于是合形容而診之。按經(jīng)絡(luò)而驗之審其寒溫。察其部位。參四診以究同異。分三因而辨本標。病癥
之殊。療治之變。庶乎知所適從矣。

<目錄>卷下

<篇名>診足望法提綱

屬性:嘗考內(nèi)經(jīng)。陽氣起于足五趾之表。陰氣起于足五趾之里。足之三陽。從頭至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陽行
于外。陰行于內(nèi)。陽則自上而下。陰則自下而上。析而言之。左為陽。右為陰。上為陽。下為陰。足之在外者為
陽。在內(nèi)者為陰。自臀至膝。曰髀。自膝至踝。曰脛。踝下謂之跗。跗前謂之趾。其大趾。則少陽、陽明、厥陰、太陰
之所行。其次趾、中趾。則陽明之所行。其次于小趾之次趾。則少陽之所行。其小趾。則太陽。少陰之所行。此
皆經(jīng)絡(luò)之辨。部位之分也。望之之法。可弗深究其形容哉。以形言。則形盛為有余。形瘦為不足。脛腫跗腫
者。水氣之實。脛枯腳小者。脾胃之虛。脛有大小者。腎壅偏枯。股無生肉者。脾虛氣竭。足下平滿者。傷腎之
絕征。腳底先穿者。癘風(fēng)之?dāng)∽C。十指墮落者。筋死。十趾不用者。經(jīng)病。兩腿消瘦。曰腎消。獨膝腫大。曰鶴膝。
足腫至踝。曰陽虛氣結(jié)。腳腫上脛。曰香港腳逆沖。身體羸瘦。獨足腫大者。營衛(wèi)俱微。足趺壅腫。兩膝如斗者。
胃氣欲絕。此皆以形言也。以容言。則屈者為陰。伸者為陽。強者邪氣實。痿者形氣虛。拘急者。寒邪??v緩者。
熱疾。螈 者。筋脈相引。振掉者。血氣俱虛。屈伸不能者。筋將憊。屈伸不利者。腎已虧。屈而不伸者。病在筋。
伸而不屈者。病在骨。陰緩而陽急者。陽蹺病。陽緩而陰急者。陰蹺病。跌蹶能前不能卻者。太陽經(jīng)之傷。
跛或左而或右者。風(fēng)寒濕之病。轉(zhuǎn)筋者。寒邪在筋。掣節(jié)者。寒邪在節(jié)。足縱而不任地者。大經(jīng)空虛。足搖而
不任身者。骨髓枯減。足不收者。脾氣虛。足不舉者。脾氣實。揚手擲足者。煩燥。逾垣上屋者。怒狂。筋緩不能
行者。肝勞。棄衣而狂走者。胃實。立不能坐。坐不能起者。陰陽交合。陰陽俱病也。此皆以容言也。合形容而
視之。審經(jīng)絡(luò)而辨之。驗其足之寒溫。切其脈之動靜。參以四診。究其三因。而病癥之變。標本之殊。亦可知
其大略矣。

<目錄>卷下

<篇名>毫毛望法提綱

屬性:心主身之血脈。肺主身之皮毛。皮毛者。肺之合也。太陰者。肺也。行氣溫于皮毛者也。若析而論之。則經(jīng)絡(luò)
之行。部位之分。又各有所主。何則。督行于背。任行于腹。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
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陰行于內(nèi)。陽行于外。視其經(jīng)絡(luò)。分其部位。其經(jīng)之血氣盛。則充膚熱肉。
血獨盛。則滲灌皮膚。生毫毛。彼言十二經(jīng)之氣血多少者。論其常。此言充膚熱肉生毫毛者。察其變。毫毛
有長短粗細美惡。由氣血有多少清濁盛衰。是皆因人而異者也。其因病而變。又各不同。毫毛畢直者。風(fēng)
寒外感之證。毫毛折落者。肺臟內(nèi)絕之形。灑灑然毛聳者。太陽中 。灑灑然毛立者。虛邪中人。毛焦者。寒
熱在于皮肌。毛悴者。情志傷其臟腑。毛敗者。肺熱而金受火之克。毛枯者。疳病而金乏土之生。此皆診法
之略也。由是而觀。當(dāng)以粗而長者為血多。細而短者為血少。聳與直立為邪實。焦與枯敗為正虛。悴同折
主死。美而澤主生。善診者。察毫毛。觀氣色。聽聲音。參脈證。可以知其吉兇矣。若夫毛竅之多寡?;蜓园巳f
四千?;蜓允f八千。而究竟不知幾萬幾千。即能知其幾萬幾千。亦何取乎幾萬幾千。夫經(jīng)絡(luò)之曲折。病
證之紛紜。古圣述之于前。昔賢驗之于后。雖西醫(yī)剖視。不能如此其詳。而況針穴之微妙。石藥之功能。斷
非技巧所能窺者乎。然則今人不逮古圣也遠甚。書曰。事不師古。鮮克有濟。

<目錄>卷下

<篇名>腠理望法提綱

屬性:聞之津液滲泄之所曰腠。紋理縫會之中曰理。腠者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理者是皮膚臟腑之紋理也。
字書謂膚肉之間為腠理。以其有脈理焉。三說合觀。體用備矣。考之內(nèi)經(jīng)。則曰開、曰闔、曰粗、曰細。曰疏、曰
密。有因天者。有因人者。有因腑而異者。有因病而異者。因天者何。熱則人氣在外。皮膚緩。腠理開。汗大泄。
血氣減。皮淖澤。寒則人氣在中。皮膚致。腠理閉。汗不出。血氣強。肉堅澀。此腠理之開閉。因天之寒暑也。因
人者何。膏者其肉淖。而粗理者身寒。細理者身熱。脂者其肉堅。細理者熱。粗理者寒。此腠理之粗細。因人
之脂膏也。何謂因腑而異。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yīng)。密理濃皮者。三焦膀胱濃。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
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緩。皮急而無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疏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
胱結(jié)。此腠理之疏密。因腑而異者也。何謂因病而異。陽勝則身熱。腠理閉。喘粗為之俯仰。汗不出而熱。齒
干以煩冤。腹?jié)M死。能冬不能夏。陰勝則身寒。汗出身常清。數(shù)栗而寒。寒則厥。厥則腹?jié)M死。能夏不能冬。此
陰陽更勝之變。病之形能也。然陽病亦有汗出者。陰病亦有不汗出者。其開也衛(wèi)氣虛。其閉也衛(wèi)氣實。是
又因證而異??膳c診汗之法參觀也。要之。開則有汗。閉則無汗。察腠理之開閉。視汗液之有無一也。此腠
理之開閉。因病而異者也。蓋觀粗細與疏密者。欲明其體。而觀開闔之常變者。欲達其用也。且夫腠理之
開闔。非腠理之自為開闔也。有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焉。蓋衛(wèi)氣也。衛(wèi)氣者。下焦之所出。太陰
主其內(nèi)。太陽主其外者也。陰平陽秘。衛(wèi)氣和矣。衛(wèi)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調(diào)柔。腠理致密矣。如是而云開
闔。則似開非開。似闔非闔。然非不開也。非不闔也。有時而開。有時而闔?;蛞蚝睢;蛞蚶渑;蛞騽屿o。非
病也。常也。時開則開。時闔則闔者也。設(shè)或不當(dāng)開而開。不當(dāng)闔而闔。豈得謂之無病哉。合汗而診之。因時
而驗之。參證而辨之。知其開闔之常。即知其開闔之變矣。經(jīng)曰。謹察衛(wèi)氣。為百病母。腠理之開闔。衛(wèi)氣之
虛實也。開闔虛實。蓋可以忽乎哉。

<目錄>卷下

<篇名>尺膚望法提綱

屬性:嘗謂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故謂之寸。從尺澤至高骨。卻行一尺。故謂之尺。尺膚者。尺澤至高骨之膚
也。蓋氣口為肺之脈。皮膚為肺之合。脈行膚內(nèi)。膚在脈外。故視膚而有取乎尺也。其視之之法有六。曰緩、
曰急、曰滑、曰澀、曰賁而起、曰減而少氣。夫緩者尺膚縱緩不急也。急者尺膚緊急不緩也?;瑒t不澀。而有
流利之容。澀則不滑。而有蹇滯之貌。賁而起者。沸起之狀。減而少氣者。損少之形。蓋緩則為熱。急則為寒。
滑屬陽而氣淖澤。澀屬陰而血凝泣。賁而起者。太過為實。減而少氣者。不及為虛。六者合觀。變在其中矣。
經(jīng)曰。脈急者。尺之皮膚亦急。脈緩者。尺之皮膚亦緩。脈滑者。尺之皮膚亦滑。脈澀者。尺之皮膚亦澀。脈大
者。尺之皮膚亦賁而起。脈小者。尺之皮膚亦減而少氣。然則色脈皮膚。皆當(dāng)相應(yīng)也。合而觀之。亦可推其
順逆焉。千金云。風(fēng)病則滑。痹病則澀。氣血盛。則尺之肉豐盛。氣血虛。則尺之肉虧竭。此亦診尺之要也。論
疾診尺篇曰。尺膚滑。其淖澤者。風(fēng)也。尺肉弱者。解 。安臥脫肉者。寒熱不治。尺膚滑而澤脂者。風(fēng)也。尺膚
澀者。風(fēng)痹也。尺膚粗如枯魚之鱗者。水 飲也。尺澀脈滑。謂之多汗。尺寒脈細。謂之后泄。尺粗常熱者。謂
之熱中。尺堅大。脈小甚少。氣 有加。立死。是又診尺膚以參脈證。參脈證以決死生矣。至若尺之部位。手
之寒溫。因切而知者。容后續(xù)述。

<目錄>卷下

<篇名>診皮望法提綱

屬性:嘗思診尺膚之法??刹炱ぶ瑵T\腠理之法??刹炱ぶ旨殹H黄げ粌H觀尺膚。法不僅觀腠理。則夫周
身之皮。當(dāng)講周身之法。而尺膚腠理之診。亦宜比例而觀焉。何則。周身之皮。實由周身之脈以灌溉。周身
之脈。當(dāng)分周身之部以參觀。故經(jīng)言。欲知皮部。以經(jīng)脈為記。夫皮者。肺之合也。筋骨在內(nèi)為陰。皮膚在外
為陽也。析而論之。如形充而皮膚寬緩者壽。形充而皮膚緊急者夭。皮與肉相裹則壽。皮與肉不相裹則
夭。薄皮弱肉者。不勝時之虛風(fēng)。濃皮堅肉者。能勝時之虛風(fēng)。皮虛者寒。皮實者熱。皮膚腫脹者。邪氣實。皮
膚消減者。正氣虛。皮膚腫痛者。病氣有余。皮膚潰爛者。形氣不足。皮膚潤澤者。太陰氣盛。皮毛枯槁者。太
陰氣衰。皮毛焦者。手太陰氣絕。皮膚著者。足太陰肉絕。皮聚毛落者。肺損。皮枯毛折者。肺絕。皮毛虛弱者。
肺熱葉焦。皮膚頑痹者。癘風(fēng)皮病。身冷膚硬者。脾不上下。皮膚薄著者。經(jīng)脈空虛。皮膚不收。肌肉堅聚者。
寒濕之證。皮膚空疏。三焦經(jīng)絕者。血崩之征。肌膚甲錯。兩目黯黑者。內(nèi)有干血。身皮甲錯。腹中急痛者。內(nèi)
生癰膿。皮膚潰而有瘍者。癘風(fēng)也。皮膚脫若蛇皮者。癘風(fēng)也。癘風(fēng)遍身如癬者。脾病。癘風(fēng)潰爛無膿者。血
死。少年皮生黑斑者。不吉。痘兒頭項皮赤者。多兇。凡腫脹。皮濃色蒼者。皆屬氣。皮薄色澤者。皆屬水。諸痛
瘡瘍。斑疹麻痘。色赤而紅者順。青而黑者逆。諸病癥。皮寒而燥者。陽不足。皮熱而燥者。陰不足。身澀而脈
滑者死。身滑而脈澀者死。此皆皮部之診也。由是推而言之。則壽夭診于緩急。強弱診于濃薄。消減腫脹。
以診其虛實。潤澤枯槁。以診其盛衰。八者交參。則診視之法備。而皮膚之變詳。夫如是。按經(jīng)絡(luò)而分內(nèi)外
陰陽。察部位而分上下左右。參伍以觀。錯綜以變。庶乎其有得歟。

<目錄>卷下

<篇名>診肉望法提綱

屬性:經(jīng)言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肉之大會為谷。肉之小會為 。分肉之間。 谷之會。以行營衛(wèi)。以會
大氣。圣人于此。不啻三致意焉。且脾胃屬土。其充在肌。故觀肌肉之消長??芍⑽钢⑺?。夫脾者。孤臟
以灌四旁者也。胃者。五臟六腑所稟氣者也。診脈雖以胃氣為本。觀形當(dāng)以肌肉為先也。若夫形肉已脫。
九候雖調(diào)。圣人不曰可生。而曰猶死。則是肌肉之消長。尤關(guān)胃氣之有無矣。診之之法。其可不講乎。析而
言之。如形充而大肉 堅而有分者肉堅。肉堅則壽矣。形充而大肉無分理不堅者肉脆。肉脆則夭矣。肥
而澤者。血氣有余。肥而不澤者。血有余。氣不足。瘦而無澤者。血氣不足。瘦而澤者。血不足。氣有余。肥者耐
寒。瘦者耐熱。肉瘦削者脾虛。肉壅腫者脾實。肉蠕動者脾病熱。肉 者脾中風(fēng)。筋惕肉 者陽虛。食減
肉消者意損。瘦削干黑者。肉極之證。肉宛 弱者。肉痿之征。肉上粟起者。寒客皮膚。肌膚不仁者。邪入絡(luò)
脈。肌肉充盛者。形氣有余。肌肉消減者。形氣不足。肥人肉如棉絮者。謂之無氣。婦人肌若魚鱗者。謂之帶
下。骨痛肉枯者。寒勝其熱。爛肉腐肌者。熱勝其寒。疳病形容羸瘦者。癥起腸胃之內(nèi)。癉瘧肌肉消爍者。邪
舍分肉之間。脫肉者死。破 者死。大肉陷下。大骨枯槁者皆死。肌肉不滑澤。肉滿唇反者。肉先死。癘風(fēng)割
切不痛者。肉先死。肉痿軟。唇反。人中滿者。肉先死。此皆肌肉之診也。由是約而言之。當(dāng)以堅脆診壽夭。以
肥瘦診血氣。以有澤無澤診盛衰。以消減壅腫診虛實。八者交推。則診候之法備。而肌肉之證明。所謂肌
者。四肢間附骨之肉也。 者。肘膝后如塊之肉也。曰 曰谷。則以血之流注。如水之流注。水注川曰 。注
曰谷也。若夫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是又合脈以觀之。因癥以辨之。
審其順逆。而判其吉兇矣。大凡診法。皆當(dāng)錯綜相參。非獨診肌云爾。

<目錄>卷下

<篇名>絡(luò)脈望法提綱

屬性:聞之直行曰經(jīng)。橫行曰絡(luò)。諸脈之浮而外見者。皆絡(luò)脈也。絡(luò)也者。本經(jīng)別出之旁支。聯(lián)系于他經(jīng)者也。析
而論之。經(jīng)十二。絡(luò)十五。皆辨其行。以分其部。按其部。以診其病焉。經(jīng)絡(luò)論。黃帝問于岐伯曰。夫絡(luò)脈之見
也。其五色各異。青黃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岐伯對曰。經(jīng)有常色。而絡(luò)無常變也。言經(jīng)脈之色有常。絡(luò)脈
之色無常也。帝曰。經(jīng)之常色何如。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黃、腎黑。亦皆應(yīng)其經(jīng)脈之色也。言五臟之經(jīng)。
應(yīng)五臟之色也。帝曰。絡(luò)之陰陽。亦應(yīng)其經(jīng)乎。岐伯曰。陰絡(luò)之色應(yīng)其經(jīng)。陽絡(luò)之色變無常。隨四時而行也。
言陰絡(luò)之色應(yīng)五臟。陽絡(luò)之色應(yīng)四時。陽外而陰內(nèi)也。其寒多則凝泣。凝泣則青黑。熱多則淖澤。淖澤則
黃赤。此皆常色。謂之無病者。以其變之因乎時。不因乎病。故亦以為常也。五色具見者。謂之寒熱。以其不
應(yīng)時之寒。不應(yīng)時之熱。故以為寒熱也。皮部論曰。其色多青則痛。多黑則痹。黃赤則熱。白則寒。五色皆見。
則寒熱也。蓋陽絡(luò)隨時而行者。變從乎外。天道之常也。因病而見者。變從乎內(nèi)。人道之變也。合時與病而
察之??芍渥冎兄?。常中之變矣。至于兩跗上脈豎堅陷者。足陽明病。魚絡(luò)血者。手陽明病。手魚絡(luò)青
者。胃中有寒。魚際絡(luò)赤者。胃中有熱。魚際脈黑者?;蛘甙B候。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青短者。少氣也。頸脈
動。喘疾咳曰水。耳間青脈起者。為掣痛。耳后完骨上青絡(luò)盛。臥不靜者。是癇候。臂多惕脈者。謂之脫血。經(jīng)
脈動惕者。久而成痿。驚跳不定者。即為脈虛。青紫之脈。散見于面者。多病風(fēng)熱。紅赤之脈。散見于腮者。多
病痘疹。此皆陰陽之絡(luò)。因病而變者。亦宜合時與病而察之也。然愚謂營行脈中。衛(wèi)行脈外。絡(luò)脈之見。皆
當(dāng)有血色以間乎其中焉。變見于左者。應(yīng)在左。變見于右者。應(yīng)在右。左右皆見。左右皆病。察其何部何色。
而斷其何臟何腑也。至于絡(luò)之形容。亦有粗細浮沉長短緩急之殊焉。推而論之。則絡(luò)之粗者。病氣有余。
絡(luò)之細者。形氣不足。猶脈之大則病進。細則氣衰也。絡(luò)之浮者病在外。絡(luò)之沉者病在內(nèi)。猶脈之浮為在
表。沉為在里也。絡(luò)之長者氣治。絡(luò)之短者氣病。猶脈之長則氣治。短則氣病也。絡(luò)之緊急者為寒。絡(luò)之縱
緩者為熱。猶脈之急為寒。緩為熱也。于是乎因人大小。而定絡(luò)之粗細。因人肥瘦。而定絡(luò)之浮沉。相時寒
暑。以驗緩急。相時冷暖。以驗短長。八法互觀。合之絡(luò)色。參之脈證。庶乎可通其變矣。經(jīng)曰。凡此十五絡(luò)者。
實則必見。虛則必下。其見浮而堅。其見大而明者多血。細而沉者少氣。亦此意歟。若夫幼科食指之紋。即
手太陰之絡(luò)也。痘科耳后之筋。即手少陽之絡(luò)也。皆可以是參觀者也。

<目錄>卷下

<篇名>絡(luò)脈主病提綱

屬性:絡(luò)脈已言其診法矣。然必先知其部。與其病焉。靈樞曰。手太陰之別。名曰列缺。實則手銳掌熱。虛則欠KT 。
小便遺數(shù)。手少陰之別。名曰通里。實則支膈。虛則不能言。手心主之別。名曰內(nèi)關(guān)。實則心痛。虛則頭強。手
太陽之別。名曰支正。實則節(jié)弛肘廢。虛則生 。手陽明之別。名曰偏歷。實則齲聾。虛則齒寒痹膈。手少陽
之別。名曰外關(guān)。實則肘攣。虛則不收。足太陽之別。名曰飛陽。實則鼽窒。頭背痛。虛則鼽衄。足陽明之別。名
曰豐隆。實則癲狂。虛則足不收。脛枯。足少陽之別。名曰光明。實則厥。虛則痿 。坐不能起。足太陰之別。名
曰公孫。厥氣上逆則氣亂。實則腸中切痛。虛則鼓脹。足少陰之別。名曰大鐘。氣逆則煩悶。實則閉癃。虛則
腰痛。足厥陰之別。名曰蠡溝。氣逆則 腫卒疝。實則挺長。虛則暴癢。任脈之別。名曰尾翳。實則腹皮痛。虛
則癢瘙。督脈之別。名曰長強。實則脊強。虛則頭重。脾之大絡(luò)。名曰大包。實則身盡痛。虛則百節(jié)皆縱。凡此
十五絡(luò)者。實則必見。虛則必下。視之不見。求之上下。人經(jīng)不同。絡(luò)脈異所別也。夫經(jīng)言虛實者。絡(luò)脈之病。
經(jīng)言名目者。絡(luò)脈之部。知其病而察其部。則察其部而知其病矣。經(jīng)又曰。凡診絡(luò)脈。脈色青則寒且痛。赤
則有熱。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熱氣也。其青短者。少氣也。是則不但知其虛實。且知
其寒熱矣。合前篇觀之。其體用不已備乎。(別也之別當(dāng)作故)

<目錄>卷下

<篇名>診筋望法提綱

屬性:竊聞筋者力也。肉中之力。氣之元也。靳固于身形也。其候在目。其主在肝。膝為之府。爪為之余者也。以部
位分之。則手之筋行乎手。足之筋行乎足。陽明行于前。太陽行于后。少陽行于側(cè)。陰筋行乎身之陰。陽筋
行乎身之陽。皆根據(jù)經(jīng)脈而行??筛鶕?jù)經(jīng)脈而分也。詳觀經(jīng)筋篇。手陰陽之筋。皆起于手指。陽筋自手而上行
于頭面。陰筋自手而上行于胸腹。足陰陽之筋。皆起于足趾。陽筋自足而上行于頭面。陰筋自足而上行
于胸腹。其為病也。皆當(dāng)其所過者。轉(zhuǎn)筋支痛。治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shù)。以痛為輸。蓋燔針所以治寒。不燔
針所以治熱。診候之法。寒則見其筋攣反折。熱則見其弛縱不收。在陽筋則見其不能俯。在陰筋則見其
不能仰。見于膝則行走難以屈伸。見于身。則左右難以動搖。損在筋者。筋緩不能自收持。痹在筋者。筋攣
不可以行走。筋極肝傷。則腰背相引。難以俯仰。筋死肝絕。則舌卵卷縮。不能展舒。及夫痙癇螈 。頹疝陰
病。紐痛腫痛??谀科Ъ?。皆可按部位而知經(jīng)筋也。若望其筋。知其病。惟腫脹有筋起之證。傷寒有筋惕之
文。腫脹以青漲高起者。為不可治。則知未青漲高起者。猶可治也。傷寒以筋惕為發(fā)汗亡陽所致。則知用
溫經(jīng)益陽之法。當(dāng)可治也。至于筋溜者。有所疾前。筋屈不能伸。邪氣居其間而不反也。疹筋者。尺脈數(shù)甚。
筋急而見。其腹必急。白色黑色見。則病甚也。斯二者。亦可望筋而知病也。其他筋 、筋急、筋攣。筋弛。亦有
可見。有不可見。然察其病情。按其部位。皆可知其病在何經(jīng)之筋也。由是合而察之。切而驗之。見而得之。
而經(jīng)筋之病。庶可知其要矣。

<目錄>卷下

<篇名>診骨望法提綱

屬性:聞之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屬天者。清而散。屬地者。濁而聚。是故陽化氣。陰成形。精神為陽。骨
骸為陰。且骨者髓之府。髓者骨之充。其候在耳。其主在腎。診之之法。盛則見其筋骨勁強。衰則見其形容傴
僂。骨損則見其骨痿。不能起床。骨極則見其齒動。不能久立。見于痹。則骨重而難舉。見于病。則肢伸而不
屈。其行而振掉。立不能久者。則知骨之將憊。發(fā)無潤澤。肉不相親者。則知骨之先亡。及夫頭背腰膝之骨。
得強則生。失強則死。此皆骨之形容于外者也。若見其骨。知其病。如靈樞云。顴骨者。骨之本也。顴大則骨
大。顴小則骨小。其形充而顴不起者骨小。骨小則夭矣。然則形充而顴起者骨大。骨大當(dāng)壽矣。千金云。兒
生枕骨不成者。能言而死。尻骨不成者。能倨而死。掌骨不成者。能匍匐而死。踵骨不成者。能行而死。臏骨
不成者。能立而死。頭四破不成人。通身軟弱如無骨者。不壽。此亦得強則生。失強則死之謂也。若夫經(jīng)言
五色之見。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于病。其色部乘襲者。雖病甚不死。則知部骨不陷者??擅庥诓?。
部骨陷而色乘襲者。若病甚則危也。是又合氣色骨部而觀之也。他如大骨枯槁。大肉陷下。皆為死證者。
以其脾腎絕于內(nèi)。骨肉消于外??蓍聞t皮著。骨陷下則肉消盡也。至于賦稟不齊。骨骸有異。又如本藏篇
所謂赤色小理者。心小。粗理者。心大。無 者。心高。 小短舉者。心下。 長者。心堅。 弱小以薄
者。心脆。 直下不舉者。心端正。 倚一方者。心偏傾。白色小理者。肺小。粗理者。肺大。巨肩反膺陷喉
者。肺高。合腋張脅者。肺下。好肩背濃者。肺堅。肩背薄者。肺脆。背膺濃者。肺端正。脅偏疏者。肺偏傾。青色小
理者。肝小。粗理者。肝大。廣胸反 者。肝高。合脅兔 者。肝下。胸脅好者。肝堅。胸脅弱者。肝脆。膺腹好相得
者。肝端正。脅骨偏舉者。肝偏傾。此又骨骸之常也。至若骨之小大多寡。合骨度篇、洗冤錄觀之。可知其要。
然非診家之急。故不備錄。

<目錄>卷下

<篇名>爪甲望法提綱

屬性:竊聞爪之生。發(fā)之長。營衛(wèi)之行。無頃刻止。且爪者。筋之余。膽之外候也。靈樞曰。膽應(yīng)爪。爪濃色黃者膽濃。
爪薄色紅者膽薄。爪堅色青者膽急。爪濡色赤者膽緩。爪直色白無約者膽直。爪惡色黑多紋者膽結(jié)。蓋
膽者肝之腑。爪者肝之華。故以爪候膽也。然候膽者言其常。而診病者論其變也。其變維何。爪甲青者多
兇。爪甲赤者多熱。爪甲黃者疸病。爪甲白者寒證。爪甲黑者?;蛞蜓龆础;蛞蜓?。要之潤則吉。
枯則兇。爪色雖殊。其變皆決于此矣。諸書謂痹病骨痛爪枯者。足少陽血氣皆少。色蒼爪枯者肝熱。爪甲
黑。干嘔面青。肢厥冷者病兇。病患爪甲白者不治。爪甲青者死。爪甲下肉黑者。八日死。手足爪甲青。呼罵
不休者筋絕。九日死。小兒爪甲青黑。忽作鴉聲者肝絕。小兒咬爪甲者。乳少成疳。心病為瘧。心煩甚。欲得
清水。反寒多熱不甚。若其人本來心性和雅。今忽弊急。言未竟便住。以手剔腳爪。此人心死。名曰行尸。是
皆診爪之目也。能參合而行之。庶無虛虛實實之弊矣。

<目錄>卷下

<篇名>診乳望法提綱

屬性:診乳之法。內(nèi)經(jīng)未言。李梃醫(yī)學(xué)入門云。女人屬陰。陰極則必自下而上沖。故乳房大而陰戶縮也。男子屬
陽。陽極則必自上而下降。故陰莖垂而乳頭縮也。楊士瀛曰。男子以腎為重。婦人以乳為重。上下不同。而
性命之根則一。診乳之法。觀此亦可心解矣。何也。相書謂婦人乳頭朝上。生子易養(yǎng)。乳頭朝下。生子難養(yǎng)。
以脾胃沖任之有強弱也。乳大者子多。乳小者子少。以脾胃沖任之有盛衰也。白小低偏者。子息難。以形
色虧也。黑大堅硬者。子息好。以形色全也。男胎則左乳先脹硬。女胎則右乳先脹硬。陽從左。陰從右也。婦
人受孕。其乳當(dāng)轉(zhuǎn)黑。小兒臍風(fēng)。其乳當(dāng)結(jié)核。有諸中。形諸外也。至于婦人乳中堅硬。不紅不痛者。乳巖也。
乳中腫脹。色紅且痛者。乳癰也。癰者壅也。疽者阻也。六腑有所壅。則為癰。五臟有所阻。則為巖也。合色脈
而察之。亦診婦人赤子之一助云爾。

<目錄>卷下

<篇名>臍府望法提綱

屬性:臍之為言。齊也。以其當(dāng)兩腎之中。前直神闕。后直命門。而上下齊也。臍也者。人之命蒂也。或謂胎中之息
在臍。道家之息在臍。殊不知雞乳而卵中不閉。水脹而臍內(nèi)不通。況觀于剪臍而帶中血出。懷孕而腹中
子鳴。益可知母氣通于兒鼻。母血通于兒臍矣。然此特論臍之理。非望臍之法也。望之之法。諸書謂臍大
者多壽。臍小者多夭。以臍中為神闕。相體之本也。婦人臍深者子多。臍淺者子少。以臍內(nèi)為子宮。沖任之
屬也。人病臍腫反出者。死。以倉廩之本既竭。飲食之精不輸也。水病臍腫突出者死。以決瀆之令不行。州
都之氣不化也。積聚腫脹。臍不凸者可治。臍凸者不可治。微則在于臟腑血脈之間。甚則舍于臟腑血脈
之外也。懷孕三四月。臍便平滿者。女胎也。懷孕八九月。臍方平滿者。男胎也。女胎背母而懷。男胎面母而
懷也。小兒多啼而臍凸者。氣逆于內(nèi)也。小兒撮口而臍黑者。氣絕于中也。懷孕之外證。臍色當(dāng)紅黑。臍風(fēng)
之死候。臍府當(dāng)青硬。此謂誠于中。形于外。知微之顯也。膿從臍出。瘡繞臍生。腸癰之候也。任脈循臍而上。
沖脈俠臍而行。又察臍之所宜知者。若合病癥而觀之。亦診家之一助云爾。

<目錄>卷下

<篇名>腎囊望法提綱

屬性:嘗謂肝脈絡(luò)陰器。囊形屬腎臟。故以腎為名也。然任脈起于會陰之分。督脈絡(luò)于合篡之間。是二經(jīng)亦各
有所主焉。察之之法。其惟形色乎。以形言之。囊宜小。紋宜細。小兒囊緊實者。多壽。氣勝形也。囊墜下者。多
病。形勝氣也。傷寒六七日。囊縮者。厥陰病甚。邪氣傳入其經(jīng)也。傷寒十二日。囊縱者。厥陰病衰。邪氣傳出
其經(jīng)也。囊脹者謂之疝。任脈為病也。囊腫者謂之水。關(guān)門不利也。陰囊更加腫脹。漸漸潰腐者。病水死征。
睪丸偏有大小。時時上下者。陰狐疝氣。此觀形之法也。以色言之。小兒腎囊緊細色紫者多壽。氣血足也。
寬大色白者多疾。氣血虧也。陰囊縐黑有弦者易養(yǎng)。形色皆順也。陰囊色赤無紋者難養(yǎng)。形色皆逆也。此
察色之法也。合而診之。可通變矣。

<目錄>卷下

<篇名>陰莖望法提綱

屬性:夫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也。其精竅通于腎。溺竅通于脬。陰器屬于肝。督脈絡(luò)之。帶脈束
之。沖任滲灌之。陽明主潤而為之長。動乎情。宰乎心。而其病則生于房室。診之之法。如經(jīng)言宗筋縱者。陽
明虛。宗筋痿者。肝氣弱??v挺不收者。足厥陰之經(jīng)傷于熱。縮入不用者。足厥陰之經(jīng)傷于寒。陽強則有腎
熱強中之證。陰痿則有魂傷骨極之因。陰氣不起者。傷于內(nèi)。囊莖腫脹者。屬于疝。陰囊及莖俱腫者。水病
之死證。陰囊及卵俱縮者。肝經(jīng)之絕候。疳瘡者。淫穢之毒。腫痛者。濕熱之征。凡此諸候。當(dāng)參四診。辨其寒
熱虛實。察其輕重淺深。庶可識常通變矣。至于兒生陰物不起。亦為死證者。豈以賦稟不足。形體未備歟。
特察小兒。宜從望診。故并述之。

<目錄>卷下

<篇名>診汗望法提綱

屬性:嘗思汗液之有無。由于腠理之開闔。而腠理之開闔。則因衛(wèi)氣之虛實。故經(jīng)云。陽氣有余。為身熱無汗。陰
氣有余。為多汗身寒。陰陽俱有余。則無汗而寒。夫汗者。心之液。在營則為血。在衛(wèi)則為汗者也。若因而診
之。有部位之分。有形色之辨。部位者何。在陽經(jīng)之部者屬乎陽。在陰經(jīng)之部者屬乎陰。頭額汗出者。病在
諸陽。手足汗出者。病在于胃。心窩汗出者。心臟虧虛。陰下汗出者。下焦?jié)駸?。汗出偏沮者。使人偏枯之?br /> 兆。汗不至足者。熱病咳衄之危證。此皆部位之分也。形色者何。三陽實。三陰虛者。汗不出。三陰實。三陽虛
者。汗不止。有汗身熱者。陽邪在營。無汗身熱者。陰邪在衛(wèi)。汗出少者為自和。汗出多者為太過。風(fēng)濕發(fā)汗。
微微似欲汗出者。風(fēng)濕俱去。 如水流漓者。病必不除。黃汗者。濕熱之證。白汗者。厥氣之征。紅汗者。氣
虛之候。小兒初生。汗出如血者。多夭壽。小兒初生。汗出不流者。不成人。汗出如浴者。酒風(fēng)之候。汗出如油
者。命絕之容。汗出如流珠。脈浮者。衛(wèi)氣衰。汗大如貫珠不流者。元氣絕。 然汗出者。表將解。 然汗
出者。里未和。汗出不止者。陽亡于外。奪血無汗者。陰虛于內(nèi)。此皆形色之分也。若夫時有寒暑。衣有冷暖。
形有動靜。腠理因之而開闔。汗液因之而有無。非病也。常也。其或飲食飽甚。汗出于胃。驚而奪精。汗出于
心。持重行遠。汗出于腎。疾走恐懼。汗出于肝。搖體勞苦。汗出于脾。是皆人事之異。非病候之殊也。故善診
汗者。必視寒暑。觀冷暖。察動靜。知其汗之常。以審其汗之變。夫而后可按部位。辨形色。以分其表里。而判
其虛實焉。他如熱汗為陽。冷汗為陰。宜合體之冷熱而分之。合病之陰陽而辨之。則其診益?zhèn)?。其用益明矣?/p>

<目錄>卷下

<篇名>診血望法提綱

屬性:嘗思血之為物也。和調(diào)于五臟。灑成于六腑。其色屬火。其形類水。內(nèi)主于心。外行于營。循環(huán)上下。灌溉周
流。以應(yīng)度數(shù)。以奉生身。故經(jīng)曰。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yǎng)。若乃將息失宜。嗜欲過度。外感六淫之邪。內(nèi)
動五臟之志。營衛(wèi)不調(diào)。臟腑相勝。有過不及。病斯見焉。彼謂諸見血皆熱證者。是知其屬火。而不知其類
水。知其太過。而不知其不及也。析而論之。則出于九竅。曰九竅出血。出于小便曰尿血。曰血淋。出于大便。
曰腸風(fēng)。曰血痔。從鼻出曰鼻衄。從舌出曰舌衄。從齒齦出曰齒衄。從汗孔出曰肌衄。因嘔而出曰嘔血。因
吐而出曰吐血。因咯而出曰咯血。因唾而出曰唾血。因咳而出曰咳血。因嗽而出曰嗽血。凡諸血證。所出
不同。所因亦異。而況有毆傷出血。跌仆出血者乎。況有月事逆行。傷寒誤汗者乎。他如外科之瘡瘍出血。
女科之崩漏奪血。以及胎前產(chǎn)后。半產(chǎn)下痢。亦指不勝屈矣。故內(nèi)經(jīng)謂諸血皆屬于心則可。丹溪謂諸見
血皆熱證。則斷斷不可。且就血而論其形色。亦有可辨。如諸書謂精壯者。血輪多。故色濃而赤。虛弱者。血
輪少。故色淡而稀。陽證溢出鮮血。陰證下如豚肝。新血鮮紅。舊血瘀黑。色之鮮紫濃濃者。為氣盛。色之晦
暗無光者。為氣衰。風(fēng)證色青。寒證色暗。暑證色赤。濕證色如煙煤屋漏。便血淺褐色者已重。深褐色者尤
重。褐色變黑者極重。吐血帶痰沫及粉紅色者屬于肺。正赤如朱漆光澤者。屬于心包絡(luò)。鮮紫濃濃者屬
于脾。青紫稠濃。或帶血縷?;蛴薪Y(jié)塊者屬于肝??┩孪√?。中雜如珠。血無幾。色不鮮者屬于腎。成盤成盞。
多兼水谷痰涎者屬于胃。若從大便出者。多屬大小腸。從小便出者。多屬膀胱腎。此皆因形色而分也。其
出于五官四體。又當(dāng)因經(jīng)絡(luò)而分焉。故經(jīng)曰。陽絡(luò)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陰絡(luò)傷。則血內(nèi)溢。血內(nèi)溢。
則后血。凡血證。陽證則身熱多渴。陰證則身冷不渴。有潮熱者重。無潮熱者輕。上行多逆。下行多順。若吐
出便凝。摸之不粘指者。為守臟之血??诒蔷愠鋈缬咳?。為心肺脈破。則皆不可治也。然予猶有說焉。如
吐血先鮮紅而后凝紫。先多而后少。先疾而后徐者。其勢漸減。先凝紫而后鮮紅。先少而后多。先徐而后
疾者。其勢漸增。亦皆可以相參也。若夫因氣色而病異。因脈證而病異。又當(dāng)合四診而觀之。此特粗舉隅
焉。以明諸見血。非皆熱證也。丹溪謂知其要者。可一言而終。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何也。不知其要。斯害
也已。

<目錄>卷下

<篇名>診痰望法提綱

屬性:嘗謂虞書記時以鳥獸。月令占候于蟲魚。是因天之物以驗天也。內(nèi)經(jīng)診病于水液。后世辨證以痰涎。是
因人之物以驗人也。蓋天道遠。人道邇。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其事雖異。其理則同。而況痰因病生。病以痰
著。又事理之至明且顯者乎。間嘗考之于書。以為痰形稠而濁。飲色稀而清。寒痰青。濕痰白?;鹛岛?。熱痰
黃。老痰膠。其滑而易出者。濕痰屬脾。燥而難出者。燥痰屬肺。清而多泡者。風(fēng)痰屬肝。堅而成塊者。熱痰屬
心。有黑點而多稀者。寒痰屬腎。病新而輕者。清白稀薄。病久而重者。黃濁稠粘。多唾者胃寒。流涎者脾冷。
舌難言??谕履?。邪入于臟。腹時痛。口吐涎者?;讈y于中??韧傧涯?。口張氣短者。肺痿之證??韧倌撗????br /> 干胸痛者。肺癰之征。其吐如米粥。吐而腥臭者。皆肺癰之候。形如敗絮。色如煤 者。悉老痰之容。此諸書
因痰涎之形色。診病之淺深也?;蛑^痰聲相應(yīng)為輕。不相應(yīng)為重。由稀而稠者。病日退。由稠而稀者。病日
進。因痰嗽而吐血者。多起于外感。因吐血而痰嗽者。多屬乎內(nèi)傷。亦可因證以相參也。會而觀之。析而論
之。則稀者為飲。稠者為痰。清者形氣不足。濁者病氣有余。青白者少熱氣。黃赤者多熱氣。而凡痰形之變。
痰色之殊。胥于是乎推。亦于是乎斷矣。

<目錄>卷下

<篇名>大便望法提綱

屬性:莊生言道在屎溺。豈道果在屎溺耶。然就屎溺而言。亦可以見道。道固無不在也。是故諸書論大便。亦因
之以診病焉。愚謂屎以得黃色之正者為中。得干濕之中者為常。知其正。則知其偏。知其常。則知其變矣。
設(shè)因飲食之殊。而有形色之異。亦其變之常也。診之之法。諸書以為暴注下迫。皆屬于熱。澄徹清冷。皆屬
于寒。出黃如糜者腸中熱。腸鳴滲泄者腸中寒。濡泄者因于濕。飧泄者傷于風(fēng)。糞如 溏者。泄瀉之病。大
腸寒。糞如羊矢者。噎膈之病。大腸枯。如水傾下者屬濕。完谷不化者為寒。泄利無度者腸絕。下利清谷者
里寒。自利清水。色純青者少陰病。急下之證。行其大便。燥且結(jié)者。胃家實。下后之征。諸下血先便后血為
遠血。先血后便為近血。從腸中來者。其色紅。從胃中來者。其色黑。白痢者。屬乎氣。赤痢者。屬乎血。便色白
者。大腸泄。便膿血者。小腸泄。泄青白者。大腸虛。便腸垢者。大腸實。純下青水者。風(fēng)痢。泄如蟹渤者。氣痢。黑
如豆汁者。濕痢。黃如魚腦者。積痢。白如鼻涕者。虛痢。黑如雞肝者。蠱疰痢。五液注下。痢兼五色者。脾弱之
證。谷道不閉。黃汁長流者。腸絕之征。腹脹泄蛔者。疳脹。糞黑如狂者。蓄血。痢下蛔未死者。胃氣未絕。痢下
蛔已死者。胃氣將絕。臥而遺屎。不知覺者死。病而大便如污泥者死。此皆因便以診病也。然難經(jīng)以入者
為實出者為虛。是則便閉者。形氣雖不足。而病氣有余。便泄者。病氣雖有余。而形氣不足。故標本病傳論
曰。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小大不利。治其標。小大利。治其本。先小大不利。而
后生病者。治其本。病發(fā)而有余。本而標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標。病發(fā)而不足。標而本之。先治其標。后治其
本。傷寒論因之有急當(dāng)救里。急當(dāng)救表焉。合四診而觀之。標本之分。先后之辨。其如示諸掌乎。

<目錄>卷下

<篇名>診溺望法提綱

屬性:竊聞春夏氣行于外。故汗多而溺少。秋冬氣收于內(nèi)。故汗少而溺多。然有飲水同。飲之時又同。而壯者溺
少。老者溺多。何也。蓋壯者如春夏之氣。升多而降少。老者如秋冬之氣。降多而升少。此其所以異也。知其
異。以診其變。則診其變??芍洳⊙?。診法維何。閉癃者。三焦實。遺溺者。三焦虛。水泉不止者。胱膀不藏也。
得守則生。失守則死。小便不通者。膀胱不利也。頭有汗則死。頭無汗則生。外感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
表也。外感小便濁者。知其在里。不在表也。水液混濁。皆屬于熱。澄徹清冷。皆屬于寒。溲便變者。中氣不足。
小便數(shù)者。腑氣有余。小便黃者。小腹中有熱。小便白者。小腹中有寒。濁赤而短者。下焦實熱。清白而長者。
下焦虛寒。溺如黃柏汁者。黃膽?yīng)q輕。溺如皂角汁者。黃膽已重。尿變米泔者食滯。溺如脂膏者腎消。溺如
血者血淋。溺如膏者膏淋。溺如沙石者石淋。溺有余瀝者。氣淋。病淋者。頻欲小便。痛澀滴瀝。欲去不去。欲
止不止也。白淫者。思想無窮。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也。是皆診溺之法也。由是觀之。遺閉者。虛實
之征也。清濁者。表里之征也。赤白者。寒熱之征也。短長者。邪正之征也。遺閉清濁赤白短長交推。則虛實
表里寒熱邪正之變可知。虛實表里寒熱邪正交推。則遺閉清濁赤白短長之變可知。他如淋濁消疸諸
證。亦舉此而措之耳。

<目錄>卷下

<篇名>月經(jīng)診法提綱

屬性:素問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
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蓋天癸者。女子之精。月事者。女子之血。謂血為月事者。以事應(yīng)月也。謂血為月經(jīng)
者。以月為常也。后人謂先期而至者為熱。后期而至者為寒。其實先期有虛實。后期亦有虛實。故先不可
偏用寒。后不可偏用熱。而況有先后不定。通閉無常者乎。況有避年居季。逆行暗行。盛胎漏胎者乎。然則
就形色而診者。是或一道也。診之之法。諸書以為根據(jù)期消長為安。血紅不結(jié)為正。來去失時為弱。色雜而
凝為病。濃而多者血盛。淡而少者血衰。赤而紫者屬熱。淡而紅者屬虛。陷經(jīng)漏下。黑不解者。治用膠姜。以
其下寒也。行經(jīng)暴下。血去多者。則為奪血。以其中虛也。鮮紫而成塊成條者。多由血熱。黑敗而或散或摶
者。必屬虛寒。成塊者氣之滯。疼痛者血之凝。行后作痛者為虛。將行作痛者為實。非時血下。淋瀝不止者。
謂之漏下。忽然暴下。傾注不斷者。謂之崩中。至若如屋漏水。如豆汁水者。前人謂其病氣實。而屬于濕。吾
直以為形氣虛。而感于寒。然必參之脈證。合之形容。以辨其虛實。而判其寒熱焉。若夫五崩之診。王氏脈
經(jīng)以為白崩者形如涕。赤崩者形如絳津。黃崩者形如爛瓜。青崩者形如藍色。黑崩者形如 血。釋之者
曰。五色帶下。傷肝則青如泥色。傷心則赤如紅津。傷肺則白如鼻涕。傷脾則黃如爛瓜。傷腎則黑如 血。
五色各應(yīng)五臟。五臟俱虛。五色并下。是皆血之為病也。愚謂帶之為病屬乎任。經(jīng)之為病屬乎沖。而經(jīng)色
之分。又當(dāng)以紅紫辨寒熱。濃淡分虛實。鮮敗分新久。六法合觀。則紅紫濃淡鮮敗之變。皆可交推以解。而
其寒熱虛實新久之變。亦可錯綜而知。第色雖屬望。而理不容觀。其將因問而得歟。醫(yī)為司命。尚其毋忽。

<目錄>卷下

<篇名>形體周身部位

屬性:竊聞人之生也。藉五行而化育。仗四大以成形。是故靈素視形容。觀體態(tài)。內(nèi)則以臟分五行。外則以形合
五臟。如肺合皮。脾合肉。心合脈。肝合筋。腎合骨。皮者肺之部。肉者脾之部。脈者心之部。筋者肝之部。骨者
腎之部。皆以形體分臟腑也。然臟腑之經(jīng)絡(luò)。營運于形體。則形體之部位。又當(dāng)分臟腑之經(jīng)絡(luò)。謹按靈樞
經(jīng)脈篇曰。肺手太陰之脈。起于中焦。下絡(luò)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 內(nèi)。行少陰
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nèi)。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后直出次指內(nèi)廉。出
其端。大腸手陽明之脈。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
外廉。上 外前廉。上肩出 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luò)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
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胃足陽明之脈。起于鼻之交 中。旁約
太陽之脈。下循鼻外。上入齒中。還出挾口環(huán)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后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
人。循發(fā)際。至額顱。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luò)脾。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nèi)廉。下
挾臍。入氣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氣街中。而合以下脾關(guān)。抵伏兔。下膝臏中。下循脛外廉。
下足跗。入中趾內(nèi)間。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別下入中趾外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趾間。出其端。脾足太陰
之脈。起于大趾之端。循指內(nèi)側(cè)白肉際。過核骨后。上內(nèi)踝前廉。上 內(nèi)。循脛骨后。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
內(nèi)前廉。入腹。屬脾。絡(luò)胃上膈。挾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復(fù)從胃。別上膈。注心中。心手少陰之脈。起于心
中。出屬心系。下膈。絡(luò)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系。其直者。復(fù)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下循 內(nèi)
后廉。行手太陰心主之后。下肘內(nèi)。循臂內(nèi)后廉。抵掌后銳骨之端。入掌內(nèi)后廉。循小指之內(nèi)。出其端。小腸
手太陽之脈。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側(cè)。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上廉。出肘內(nèi)側(cè)兩筋之間。上循 外后
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luò)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 。卻入
耳中。其支者。別頰上 抵鼻。至目內(nèi) 。斜絡(luò)于顴。膀胱足太陽之脈。起于目內(nèi) 。上額交巔。其支者。從巔
至耳上角。其直者。從巔入絡(luò)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nèi)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luò)腎。屬膀胱。其支者。從腰中
下挾脊。貫臀入 中。其支者。從膊內(nèi)左右。別下貫胛。挾脊內(nèi)過髀樞。循髀外。從后廉。下合 中。以下貫
內(nèi)。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側(cè)。腎足少陰之脈。起于小趾之下。斜趨足心。出于然骨之下。循內(nèi)踝之
后。別入跟中。以上 內(nèi)。出 內(nèi)廉。上股內(nèi)后廉。貫脊。屬腎絡(luò)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
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luò)心。注胸中。心主手厥陰心包絡(luò)之脈。起于胸中。出屬心包絡(luò)。下膈歷絡(luò)三焦。其
支者。循胸中。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 內(nèi)。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
指。出其端。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三焦手少陽之脈。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
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 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絡(luò)心包。下膈。循屬
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 。其支者。從耳后入耳中。出走
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 。膽足少陽之脈。起于目銳 。上抵頭角。下耳后。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
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后。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 后。其支者。別銳 。下人迎。
合手少陽。抵于 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膈絡(luò)肝屬膽。循脅里。出氣街。繞毛際。入髀厭中。其
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
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之間。循大指歧骨內(nèi)。出其端。還爪甲。出
三毛。肝足厥陰之脈。起于大趾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nèi)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后。上 內(nèi)
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luò)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后。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
與督脈會于巔。其支者。從目系下頰里。環(huán)唇內(nèi)。其支者。復(fù)從肝。別貫膈。上注肺。陰陽相貫。如環(huán)無端。其流
溢之氣。入于奇經(jīng)。轉(zhuǎn)相灌溉。奇經(jīng)凡八脈。陰維、陽維、陰蹺、陽蹺、沖也、任也、督也、帶也。陽維起于諸陽之會。
由外踝而上行于衛(wèi)分。陰維起于諸陰之交。由內(nèi)踝而上行于營分。所以為一身之綱維也。陽蹺起于跟
中。循外踝而上行于身之左右。陰蹺起于跟中。循內(nèi)踝而上行于身之左右。所以使機關(guān)之蹺捷也。督脈
起于會陰。循背而行于身之后。為陽脈之總督。故曰陽脈之海。任脈起于會陰。循腹而行于身之前。為陰
脈之承任。故曰陰脈之海。沖脈起于會陰。夾臍而行。直沖于上。為諸脈之沖要。故曰十二經(jīng)脈之海。帶脈
則橫圍于腰。狀如束帶。所以總約諸脈者也。于是乎因經(jīng)絡(luò)以分部位。按部位而知經(jīng)絡(luò)?;蛞越?jīng)絡(luò)分臟
腑?;蛞孕误w分臟腑。而凡證候之殊。形容之異。與夫痘疹癰疽一切病患。皆可由是而察焉。黃帝曰。經(jīng)脈
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diào)虛實。不可不通。諺曰。不熟十二經(jīng)絡(luò)。開口動手便錯。醫(yī)寄死生??刹患又夂酢?/p>

<目錄>卷下

<篇名>身形望法提綱

屬性:竊思診形之法。必先知經(jīng)絡(luò)之部位。辨形體之淺深。審其異同。察其常變。其病情乃可測焉。何言之。剛強
者。形氣有余。柔弱者。形氣不足。肥者常多血少氣。瘦者常多氣少血。心肺有邪。其氣留于兩肘。肝有邪。其
氣留于兩腋。脾有邪。其氣留于兩髀。腎有邪。其氣留于兩 。風(fēng)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干。寒勝則浮。身
強痛者。邪氣有余。身痿弱者。正氣不足。腫起者。邪氣實。陷下者。正氣虛。上腫曰風(fēng)。下腫曰水。從上腫下者
屬氣。其邪在外。從下腫上者屬水。其邪在內(nèi)。先腫而后痛者。形傷氣。先痛而后腫者。氣傷形。無形而痛者。
陰之類。有形不痛者。陽之類。無形而痛者。其陽完而陰傷之也。有形不痛者。其陰完而陽傷之也。此皆形
之綱領(lǐng)也。善診者。推而極之。變而通之。按形體之淺深。審部位之經(jīng)絡(luò)。合之氣色。參之形容。則其病雖異。
而其應(yīng)不窮。夫乃嘆靈素之中多活法。岐黃以后少完醫(yī)。否則率意而言。執(zhí)方而療。欲其絲絲入扣。滴滴
歸原也難矣。諺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若取法乎中。豈不流于下乎。而況學(xué)其下焉者乎。

<目錄>卷下

<篇名>身容望法提綱

屬性:經(jīng)言察觀病患之態(tài)。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然則臨證之際。何可恃其脈息。而不觀夫體態(tài)乎。夫體以形
言。態(tài)以容言。觀其體。察其態(tài)。斯病證明而病情著。庶乎指有目。而首有目焉。其態(tài)維何。陽證多語。陰候無
聲。多語者易治。無聲者難療。罵詈笑歌。其行日夜不休者??駪B(tài)也。直視僵仆。其脈陰陽俱盛者。癲態(tài)也。厥
者。陰陽不足。冒者表里俱虛。昏沉者。陰陽虧而神氣少?;秀闭?。津液亡而心血虛。起臥不安。反復(fù)顛倒。心
中懊 者。虛煩之證。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神亂之征。僵仆者屬乎陽。病由機關(guān)不利。傴僂者
屬乎陰。痛為心腎之 。如狂者。血蓄膀胱。熱結(jié)未瀉。如醉者。邪侵六腑。閉塞不通。妄言妄見者。邪在于胃。
不識不知者。邪入于腑。默默然不慧者。厥陰之候。兀兀然欲吐者。陽明之形。倚息者。氣逆而中不和。懈惰
者。腎虛而胃不實。身偏不舉者。病在分腠之間。指偏不用者。病在經(jīng)絡(luò)之內(nèi)。不可轉(zhuǎn)側(cè)者。足少陽之實。不
能動搖者。足少陰之虛。不能自轉(zhuǎn)側(cè)者。風(fēng)濕相搏之容。不能自收持者。陰陽二維之病。尻以代頭。脊以代
踵者。腎痹之證。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者。胃實之形。難以屈伸者。風(fēng)濕在于骨節(jié)。難以俯仰者。水氣在于腹
中。不能俯者病在陽。不能仰者病在陰。項不可以俯仰者。足太陽之脈。腰不可以俯仰者。足少陽之經(jīng)。腰
不可以行走。項不可顧者。少陽之厥。腰不可以俯仰。項不可顧者。陽明之厥。脊痛腰重。形體不可翻身反
覆者。胃絕。毛悴色夭。腰脊不可俯仰屈伸者。志傷。此皆病患之態(tài)也。而言其態(tài)者。或在實義之中。或在虛
神之內(nèi)。或見于坐臥動作之際?;蛑谄と饨罟侵g。善診者。合五官之狀貌。參四體之形容。精乎靈素
二書。熟乎軒岐四診。庶可豁然貫通焉。內(nèi)訓(xùn)曰。儀式刑之。齊之則圣。下之則賢。否亦不失于從善。誠哉。有
智婦人。勝于男子。

<目錄>卷下

<篇名>形容望法大綱

屬性:蓋聞人之生。氣之聚也。形者生之舍。氣者生之元。形無氣則壞。氣無形則散。形氣也者。相須而不可離者
也。設(shè)有偏勝。體態(tài)異焉??偠灾?。其要有八。曰動、曰靜、曰強、曰弱、曰俯、曰仰、曰屈、曰伸。八法交參。則
雖行住坐臥之際。作止語默之間。不外乎此。診之之法。以表里言。則動者、強者、仰者、伸者、為在表。靜者、弱者、
俯者、屈者、為在里。是容貌表里之分也。以陰陽言。則動者、強者、仰者、伸者、皆屬陽。靜者、弱者、俯者、屈者、
皆屬陰。是容貌陰陽之分也。以寒熱分之。則在表屬陽者多熱。在里屬陰者多寒。是容貌寒熱之分也。以虛實
分之。則陽道實。陰道虛。陽常有余。陰常不足。是容貌虛實之分也。然以表里陰陽寒熱虛實。八者合觀。將
動靜中各有俯仰。強弱中各有屈伸。而變化無窮。則就動靜強弱俯仰屈伸八者合觀。將表里中各有寒
熱。陰陽中各有虛實。而變化亦無窮。且夫動靜交相養(yǎng)也。強弱交相濟也。俯仰屈伸。交相為用也。得其中。
則之八者。皆不可言病。不得其中。則之八者。皆可言病。然而中無定體。病不易言。蓋天有寒暑。人有陰陽。
體有勞逸。年有老少。寒則多屈。熱則多伸。陰則多俯。陽則多仰。勞則多強。逸則多弱。少則多動。老則多靜。
而況老少勞逸陰陽寒暑。又皆有動靜強弱之殊。俯仰屈伸之辨乎。然則天之于寒暑也。人之于陰陽也。
體之于勞逸也。年之于老少也。四者。果能隨時以處中。方可因證而知病。不然。將以常為變。以變?yōu)槌!N?br /> 識厥中。焉知允執(zhí)。其不顛倒也者幾希。

<目錄>卷下

<篇名>行止動靜提綱

屬性:人身一太極也。太極一陰陽也。診法之分動靜。猶太極之分陰陽也。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猶人身之
動屬乎陽。靜屬乎陰也。動以行言。靜以止言。行有遲速。止有屈伸。猶太極之分兩儀。兩儀之分四象也。由
是而剛?cè)岬梦?。動靜有常。論陰陽則無咎。論身體則無病矣。然而陰陽有偏勝之時。身體有違和之日。故
圣人測陰陽于氣候。驗病癥于形容。就行而言。則速為陽。遲為陰。行之速者。陽之陽。行之遲者。陽之陰。就
止而言。則伸為陽。屈為陰。止之伸者。陰之陽。止之屈者。陰之陰。陰陽之要。有表里焉。有臟腑焉。陽入之陰
則靜。陰出之陽則怒。重陰者癲。重陽者狂。以寒熱分之。則陽多熱。陰多寒。以虛實分之。則陽道實。陰道虛。
陽經(jīng)之病。實則見其棄衣而走。虛則見其身重難行。陰經(jīng)之病。實則見其坐而欲起。虛則見其臥而卷身。
陽主乎動。行之速者。陽有余。行之遲者。陽不足。陰主乎靜。止之伸者。陰有余。止之屈者。陰不足。欲動而不
能動者。其病在陽。欲靜而不能靜者。其病在陰。乍靜乍亂。水漿不入。形體不仁者。陰陽離散。時動時靜。容
止可觀。進退可度者。血氣調(diào)勻。善診者。觀動靜之常。以審動靜之變。合乎望聞問切。辨其寒熱虛實?;?br /> 裁之。推而行之??芍^知陰陽矣。

<目錄>卷下

<篇名>診坐望法提綱

屬性:嘗思觀形容者。非但欲診之于行。抑且欲診之于坐。茍能心領(lǐng)神會。雖一動一靜。莫不有昭著者焉。間嘗
驗之于病。見有坐而仰者。坐而伏者。坐而叉手冒心者。坐而以手護腹者。以及坐而下一腳。坐而掉兩手。
或坐而不得眠?;蛎叨坏米?。由是稽之于古。則謂坐而仰者肺實。實則胸盈仰息。坐而伏者肺虛。虛
則伏而短氣。叉手冒心者。汗后血虛。以手護腹者。里實心痛。其坐而下一腳者。腰痛之貌。坐而掉兩手者。
煩躁之容。但坐不得眠。眠則氣逆者??人苑蚊洝5卟荒妥?。坐則昏沉者。血奪氣虛。其他坐不能起者。陰
經(jīng)之證。立不能坐者。陽病之征。坐而欲起者。陰氣實。坐不欲起者。陽氣虛。轉(zhuǎn)側(cè)不能者。痿痹之狀。坐臥不
定者。煩躁之形。是皆顯而易見者也。然合五官而察之。合五體而辨之。其坐臥之間。形容之變。竟有難于
言傳者矣。是篇舉其一隅。導(dǎo)夫先路。至若聽聲寫形。尚有待于來者。

<目錄>卷下

<篇名>診臥望法提綱

屬性:在昔圣賢之于望也。不惟欲觀其行止。抑且欲省其衷懷。故雖寤寐之間。鑒察之下。亦有診法存焉。蓋嘗
以是論之。臥之狀。有多睡者。無睡者。但欲寐者。不得眠者。轉(zhuǎn)側(cè)不能者。起臥不安者。其形又有仰伏舒卷
之殊。內(nèi)外左右之異。稽之于古。以為多睡者脾虛。無睡者胃實。但欲寐者。少陰之證。不得眠者。陽明之征。
轉(zhuǎn)側(cè)不能者。風(fēng)濕相搏。起臥不安者。腹?jié)M心煩。臥不得安者。胃中不和。坐不得臥者。肺中氣逆。其睡而仰
者屬乎陽。睡而伏者屬乎陰。不得正偃者。胃不和而肺氣實。但欲伏眠者。腹中痛而肝氣虛。仰而舒足者。
小腸之證。仰而卷足者。腎臟之征。舒為陽。卷為陰。舒而不欲卷者。陽經(jīng)實熱。卷而不欲舒者。陰經(jīng)虛寒。睡
向內(nèi)者屬陰。是熱已去而正虛。睡向外者屬陽。是熱未去而邪實。腰痛左臥。卷左足而痛減者。病在左腎。
右臥。卷右足而痛減者。病在右腎。痛在肝者。屬左脅。故左著床則更痛。痛在脾者。屬右 。故右著床則更
痛。病在肺之左者。宜于左。病在肺之右者。宜于右。其肺癰生于左者。右臥則更痛。生于右者。左臥則更痛。
其水病。左半著床。則左半身愈腫。右半著床。則右半身愈腫。此皆臥診之大略也。合形狀而觀之。不有可
見者乎。若夫因脈證而異。因氣色而異。又當(dāng)參之四診。辨其三因。庶乎標本明而虛實判。不至以不平平之矣。

<目錄>卷下

<篇名>身容四法提綱

屬性:臨癥之際。已視其形容。觀其坐臥矣。然有法焉。不拘于行住坐臥。難列于俯仰屈伸。屈指而計之。其綱有
四。曰KT KT 。曰振振。曰戰(zhàn)。曰栗。KT KT 者何。項背強。KT KT 然。猶短羽之鳥。欲飛而不能飛也。振
振者何。身體動。振振然。若聳悚之容。欲定而不能定也。戰(zhàn)則身為之搖矣。戰(zhàn)之與振。振輕而戰(zhàn)重也。栗則心為之戰(zhàn)
矣。栗之與戰(zhàn)。戰(zhàn)外而栗內(nèi)也。故其為病也。KT KT 者太陽實。甚則有臥不著席之形。振振者元氣虛。甚則有身欲
擗地之狀。戰(zhàn)者其人本虛。邪在外而正與之爭。正勝其邪。故勢順而易解。栗者其氣愈微。邪入內(nèi)而正與
之爭。邪勝其正。故勢逆而難瘳。且KT KT 者。太陽實。其證有有汗無汗之分。振振者。太陽虛。其證有汗前汗
后之辨。戰(zhàn)在外。太陽之所屬也。身溫汗出。邪斯退矣。栗在內(nèi)。少陰之所主也。身寒肢厥。邪則陷焉。故凡臨
癥之際。雖分觀以審其常。必合論以通其變。蓋不但不知其法者。不可為醫(yī)。即知其法而泥于法?;蛑?br /> 法而離于法。亦皆不可為醫(yī)也。經(jīng)曰。能合色脈。可以萬全。斯誠活法也已。

<目錄>卷下

<篇名>意態(tài)望法提綱

屬性:望診之法。既觀身體視形容矣。然有時雖見于身體之外。實著于意態(tài)之間。又當(dāng)存心省察。以診其病焉。
析而言之。有因人之好惡者。有因時之寒暑者。有因體之寒熱者。何謂因人之好惡。五十一難曰。病有欲
得溫者。有欲得寒者。有欲見人者。有欲不見人者。而各不同。病在何臟腑也。然病欲得寒而欲見人者。病
在腑也。病欲得溫而不欲見人者。病在臟也。何以言之。腑者陽也。陽病欲得寒。又欲見人。臟者陰也。陰病
欲得溫。又欲閉戶獨處。惡聞人聲。故別知臟腑之病也。是蓋以寒熱分陰陽。以陰陽分臟腑也。推之于喜
明屬陽者。元氣實。喜暗屬陰者。元氣虛。以及喜熱飲寒飲。惡熱飲寒飲??蓮V其好惡之意也。何謂因時之
寒暑。傷寒論曰。夏月盛熱。欲著復(fù)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陽微則惡寒。陰弱則發(fā)熱。此醫(yī)發(fā)其
汗。令陽氣微。又大下之。令陰氣弱。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nèi)微。不能勝冷。故欲著復(fù)衣。十
一月之時。陽氣在里。胃中煩熱。以陰氣內(nèi)弱。不能勝熱。故欲裸其身。推之于夏月惡熱者。知其陽氣勝。冬
月惡寒者。知其陰氣勝。以及春秋之惡寒惡熱。喜寒喜熱??蓮V其寒暑之意也。何謂因體之寒熱。傷寒論
曰。病患身大熱。反欲得近衣被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被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
也。推之于身熱不欲近衣被者。則知骨髓不寒。身寒欲近衣被者。則知骨髓不熱。以及外無寒熱。欲近衣
被者。骨髓寒。外無寒熱。不欲近衣被者。骨髓熱。而凡衣多惡熱。衣少畏寒之常。衣少惡熱。衣多惡寒之變。
亦可廣其寒熱之意也。是皆見于意態(tài)之間。著于身體之外??刹淮嫘氖〔?。以診其病歟。
醫(yī)書汗牛充棟。何須禍棗災(zāi)梨。然余有不能已于言者。何則。炎黃之書。其旨深遠。漢晉之書。其文缺
略。醫(yī)家因陋就簡。遂推趨時者為大名家。病家聞譽即延。亦信趨時者為真實學(xué)。自是術(shù)愈疏。方愈
亂。病不至死。而醫(yī)死之。醫(yī)不欲誤。而書誤之。安得岐黃復(fù)起。明其道以辨其非耶。是用忘其狂瞽。著
述遵經(jīng)。非惟欲醫(yī)家以是診病。亦欲病家以是試醫(yī)。且不欲醫(yī)病之家以是遵我。亦欲醫(yī)病之家以
是遵經(jīng)。果爾。則雖禍棗災(zāi)梨?;蛭幢?zé)o小補。

目錄
黑水县| 恭城| 漾濞| 盖州市| 张家界市| 高雄市| 宝丰县| 张掖市| 临西县| 灌云县| 南和县| 沾益县| 漳浦县| 乌兰浩特市| 丹江口市| 巴东县| 婺源县| 财经| 贡觉县| 长子县| 潞城市| 柳林县| 西平县| 中卫市| 安庆市| 西峡县| 德令哈市| 铁力市| 松江区| 泗洪县| 蒙城县| 色达县| 涟水县| 沁水县| 城步| 淮阳县| 哈密市| 石渠县| 渭源县| 和平县| 丰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