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陸地仙經(jīng)
<篇名>陸地仙經(jīng)
書名:陸地仙經(jīng)
作者:馬齊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年—1911年
<目錄>
<篇名>序
屬性:仙未必得,但以多壽少病為至驗也。先祖至余四世矣,男女壽百歲以上者十五人,九十者四人
,八十者六人,七十者九人,自成人后夭折者希,亦未有多疾而奇疾者也。余祖任慶陽縣,因感山
嵐氣而病,忽路遇仙師鼓掌嘯詠曰∶得便宜,落便宜,若非感著山嵐氣,安得徐徐告疾歸。邀于館
舍,仙師拈藥一丸,令以涼水送下,遂腹鳴如雷,瀉惡物斗許,疾頓除。仙師曰∶此疾臟腑不實易
中,若精氣堅固,焉得而入耶?祖乞其方,書此言授之。問其姓名,仙師曰∶予姓張,名百字,此法
不拘男女皆可行之,能上卻百病,肢體強健,益壽延年,當為陸地仙矣。言訖不見。至今不輕傳,
予家男女口授于姻戚亦未必全。茲因吳老師、陳宗師、馮年兄、劉年弟、裴年弟諸公屢求此書,于是
啟仙師手筆以付諸公,名為《陸地仙經(jīng)》。愿我同調(diào)之士謹遵而行之,廣而傳焉,則仙師仁人之意
溥矣。
\x賜進士第加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學(xué)士兼戶部尚書總理事務(wù)二等伯加五級馬齊序并注時雍正四年歲
次丙午夏六月望日雨后珍書于槐蔭堂之石笏軒\x
<目錄>
<篇名>總論(共百字二十句五言)
屬性:\x淡食能多補\x(肥濃能滑人腸,令人生痰。早飯淡而早,午飯濃而飽,晚飯須要少,若能常如此
,無病直到老)
五味之嗜,在負重辛苦之人自不可缺,而修養(yǎng)者當漸減之,則谷氣壯而真氣長,并無疾之為害。
\x搓涂自助顏\x(面不離手,金漿玉液常涂面,顏色如童永不改)
先以唾津傅面,次搓手掌極熱,向臉上搓之數(shù)遍,或睡時、或醒時、或清晨行之,俱無不可。
城中云∶馬家顏色好,恰似正開蓮。
\x運睛除眼翳\x
閉目轉(zhuǎn)睛,左右各七次,忽然大睜急視,自覺眼內(nèi)熱氣出,即是妙境,有金花恍惚者更佳。轉(zhuǎn)睛
時口鼻閉氣,睜眼時盡力用口呵出濁氣,吸入清氣,各七次。又東坡云∶酒醒后清晨行之,可消宿疾。
\x掩耳去頭旋\x
每清晨或臨睡時,搓兩耳令熱,以手急掩住,左右扭頸回顧,各七次,又盡力點頭如鳥啄食之狀
,七次,呵出濁氣七口,永無頭旋之疾。
\x叩齒牙無病\x(齒宜頻叩)
睡醒時叩齒三十六通,永無蟲牙之患。周蓮峰云∶勸君
閑時莫挑牙。朱升溪云∶勸君切莫偏冷熱。趙復(fù)陽云∶于大小便時急切牙關(guān),緊唇嚴
密,則無齒疾。
\x兜禮治傷寒\x(兜外腎者,固精除寒也)
偶覺身上寒熱不均,頭痛口苦,類傷寒之狀,即舒兩腿,兩手兜外腎囊,閉氣低頭
,至氣促,張口呵之,如此者七次,則盤膝而坐,鼻納清氣,或行猿臂熊經(jīng)之法亦可
。余家不拘男婦俱行此法,遂少此病。
\x鼓呵消積聚\x
晨起,兩手抱肩,閉氣鼓腹,澄心下視臍輪,待氣促,緩緩呵之,如此九次。又緊抱
其肩左右扭之,各七次,名曰攪轤。腹中自然快利,能消積聚,亦治心疼、腹疼、泄瀉諸
疾,甚驗。
\x膝風摩涌泉\x
膝疼有三種∶曰風痛,曰冷痛,有精血虛而氣不通,注于下部,名曰脛痛。臨睡時,摩
搓左右足心各七遍,令極熱,抱膝而眠,足趾常常自撓之,使血氣能通,而痛自止矣。人年
四五十多感此疾。鄭年兄常患此疾,吳老師教以川椒煮湯,臨睡時將兩足溫泡湯內(nèi)三、四時辰
,又令人于足趾間稍按捏之,至大腿處,不記遍數(shù),未及一月,膝氣盡除。
\x猿臂和血脈\x
左手伸直,以右手探左手心,頭卻右顧,右手亦然。此法當于食后行二、三次,能消食
。孕婦行之,臨產(chǎn)最易,亦無胎產(chǎn)之患。
\x熊經(jīng)免痰涎\x
臨睡時,兩手拘定兩足,直舒其腰,頭卻回顧后視,如此七次,自無痰涎之患。此法可夜
間常行不間。
\x愛惜精與氣\x
精氣乃人之根本,不可妄施,雖不當絕,亦須愛惜。年
友鄭公曰∶余年三十五歲無子,荊妻勸余娶外家,余此后常獨宿,每月見外家面一、二次,亦未嘗
通宵宿處也。余六子三女,并無胎癇疹毒之患。余八十九歲矣,尚能夜書細字,行步如幼,說者
謂有奇術(shù),余自以為愛惜精氣所致也。
\x子午固關(guān)元\x
關(guān)元乃人氣海也,修養(yǎng)家名曰丹田,在臍下一寸三分,乃元氣所蓄。人每心意一動則耗元氣
。子午二時洗心靜坐,鼻息調(diào)勻,反觀內(nèi)顧于關(guān)元之所,則一時有元氣復(fù)長之機矣。年友鄭公曰
∶子乃陽長之候,屬腎;午乃血生之時,屬心。年六十以上者宜守此穴,則大便密而小便少,且
能耐老。
\x托踏應(yīng)無病\x
兩手上托如舉千斤之重,兩腳踏地如豎石柱之直,盡力上托,閉氣不出,待氣促,徐徐呵之
。每清晨或食后,不拘何時常常行之,百病皆除。
\x三眠魂自安\x
病龍眠,拳屈其膝也;寒猿眠,抱其膝也;龜息眠,踵其膝也,手足曲則心自定。大凡臨睡
時,萬念俱絕,閉口瞑目,勻息側(cè)身而臥,甚妙。蓋人自寅而申,應(yīng)事接物精神已倦,唯一睡乃心
神歇息之頃,如有事,可卻之度外。如有掛心事,必著衣端坐,秉燭應(yīng)之,不可枕上懸思,大耗元
氣。
\x飲食必節(jié)制\x(飲食有節(jié),脾土不泄)
道經(jīng)三世上有四百種病,惟有宿食為根本。晚飯少吃,自無宿食之患矣。城中人語曰∶莫問馬
家食,十人餓得九人死,蓋以此也。
\x起居要慎焉\x
邵子四不出,謂大風、大雨。大暑、大寒。周子云∶切
記寅時怒,損肺又傷肝,夏月宜早起,冬天要遲眠,春綿漸漸減,秋夾徐徐添。
\x多行陰騭事\x
陰騭不在修寺設(shè)醮、看經(jīng)念佛,只在人身上打點,若當惻隱之處,勉力行之,
如魏 嫁女,而有結(jié)草之報,宋郊救蟻,而有及第之祥;馮高善德,而有三元之
嗣;燕山賢人,而得五子之榮。但行陰騭之事,不可有望報之心。
\x莫作身后冤\x
作惡事則身后冤也。周蓮峰云∶惟世宦世豪之家多作此冤,寒微之人何由而作?
\x遵行勿間斷\x
自“淡食”至“莫作”一十六條,遵而行之,不可忽焉。
\x可為陸地仙\x
縱不能飛升,亦能延壽十紀,真陸地仙矣。
此書為馬齊作。按《先正事略》∶馬齊姓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一等敏果公米思
翰之次子,由蔭生受員外郎,累遷內(nèi)閣學(xué)士河督尚書武英殿大學(xué)士改保和殿進太保贈
太傅一等伯爵,謚文穆,以乾隆四年薨,年八十有八。銜條與此書頗合,但賜進士第不
實了。
<目錄>
<篇名>〔附一〕治眼九法
屬性:梳∶將兩手之指 開梳,自眉際至眼下,九次。
擂∶屈兩大指骨,自大眼角橫搽至小眼角外,九次。
勒∶并手指,橫勒眼皮,九次。
撮∶ 五指,撮眼皮上,如撮物之狀,九次。一撮一摔,撮時閉目,摔時開目。
攀∶左手從項后攀右眼,右手從項后攀左眼,各九次。
揉∶屈兩大指骨,蘸少津唾,揉大小眼角,各九次。
運∶搓熱兩手心,摩眼上,九次,如勒狀。
轉(zhuǎn)∶閉目轉(zhuǎn)睛各九次。
閉∶閉目良久,忽大睜開。
<目錄>〔附二〕茹穹子入道始終
<篇名>入手
屬性:諸真人說玄說妙,真?zhèn)€玄妙,然皆命寶凝性珠明,譬之秋成以后,谷谷咸熟,粒粒
有味,百千真人,玄門家諸書,言言道妙,如百谷不可缺一,其所以得成熟者,莫不由
春耕夏耨,及時培養(yǎng)得來。今學(xué)人不知真人入手一著,妄冀道妙,從半空而入,備極艱苦,
以為道在是,是何異不耕耨而求秋成者?所以初學(xué)道者,妄冀有神仙之事,才坐思
報,此理必不能深,未始有功□之修,雖得必失,此功□□能久。入手者先有善根,
后堅道念,何患不成?
<目錄>〔附二〕茹穹子入道始終
<篇名>身法
屬性:凝神定氣,閉目合口,盤足而坐,右足疊外,兩手安兩足曲處。從□伸腰背,用力
提兩手起,平肩分開一字,掌仰上伸,至頂合掌,分開彎抱懷中,右手疊左手,掐純陽
訣,疊臍下,則一陽生于陰,而陰陽互包。先旋左肩,次旋右肩,貴圓,轉(zhuǎn)三十六數(shù)。
提撮前后道如忍大小便狀,尾閭左右轉(zhuǎn)亦如轉(zhuǎn)左右肩數(shù)。然后叩齒,齒合定,舌向下攪中
線,自左至右,復(fù)至左為一轉(zhuǎn),開齒,舌向外唇,自下線卷至左,向上線,從右復(fù)下線,
為一轉(zhuǎn),津液滿口,漱吞下。以上俱三十六數(shù),是為身法。
有生以后,人身出孔皆有液,皆不可復(fù)歸,惟舌下津液可飲,復(fù)歸五臟,故曰道水也
。在人身曰氣也、液也,氣衰則液不起,液少則命不長。命之系在三線。舌下線為臟腑泉
脈,線兩旁為陰之都,為百川四海之統(tǒng)匯,外唇上線為年壽,下線為疾病,三線左右無時不
濕。萬物之生化,從陰入陽皆以濕生,則可知人生矣。真人以舌為赤龍,攪神水,吞精液
,液化為精,精化為氣,氣化為神,神復(fù)化為液,液復(fù)化為精,精復(fù)化為氣,氣復(fù)化為神
,輪轉(zhuǎn)無窮,營運無極,天地不足為久壽矣。《九皇上經(jīng)》曰∶始青之時月與日,兩
半同升合成□,出彼玉池入金室,大如彈丸黃如橘,中有佳味甜如蜜。玉池者,舌下線兩
旁之液。液與神氣一合,謂兩
半合也。玉醴金漿原是大藥,而人身亦有之。假如習(xí)不唾法,有唾則咽之,令人精氣常存,
面目光彩。又況液之涌為醴泉,液之聚為華池,液之降為甘露,液之靈為神水,隨攪隨服
,無時不然。養(yǎng)精源于臟腑,宣百脈以長春,玉醴金漿莫過是矣。
舌下津液為在天所以與我之糧,而搬運不窮,資飲不涸,故曰糧泉。每一日可攪得
十六兩,一晝夜計二斤。服津液歸臟腑,歸而復(fù)出,散而復(fù)歸。津液之菁華入丹田,每斤
得一毫。勤學(xué)之士除飲食游臥荒廢六個時,計一晝夜只得六個時服液,是每日有一毫至
丹田。由外入內(nèi)之功一年,計液入臟腑之數(shù)有三百六十斤,計液之菁華入丹田之數(shù)止三分
六厘。行之一年,溉臟潤身;行之二年,化養(yǎng)萬神;行之三年,與天地齊。其徑又況抱藥
飛身,晝夜咽升,得十二卣,全在于此。故曰∶神水不離身,華池日月親,若能常得飲,
便是大羅人。
\x由外入內(nèi)之功\x(此功行一年)
《易》曰∶一合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合辟往來見之鼻息,故曰氤氳開辟,
其妙無窮。凡人胎中隨母呼吸,氣足受生,一點元陽聚于臍下,而上通于鼻,是云呼吸。
呼吸者,氣之最先者也。氣之在人身,有八百十丈,經(jīng)絡(luò)相纏,靡刻不運。朱紫陽曰∶天
地間只是一氣。自今年冬至到明年冬至,只是一呼吸,大則為天地一歲之呼吸,小則為
人身一息之呼吸。天地人身萬物、精氣神合聚,去所不過呼吸兩字,然則入道者安得不
于此處下手也?古真人多言服氣,是以有閉息至十至百至千者,世人不知其竅,亦
效之。豈知閉息者,先吸多呼少,漸有吸無呼,后并呼吸俱無。故有一坐數(shù)日,一睡數(shù)年,
即千百年猶是也,此已至仙之化境也。初學(xué)人不可效,何也?蓋閉息之功,妙在不動心,
若忍住不出則心氣阻抑,神先囂矣。已動之心而復(fù)阻其息,內(nèi)氣既亂,必招之疾。人心上
千頭萬緒便是千生萬死。無生子仙師開示由外入內(nèi)之功∶由外者,由鼻息入也。吞液以來,
將訣⊙頓在心上,數(shù)息一百以調(diào)和氣息,然后將前所頓在心上之訣⊙取出,安在兩鼻孔內(nèi),
每一吸有五訣⊙,綿綿而進,至于呼則聽其自出。行之純熟,此時之心但能領(lǐng)略惟是皈依道
訣,自無暇作別想,不收心而心自收。其妙在頓,初猶知有五進,已覺氣脈和暢,及至融貫
,竟似不出,漸至不知有進,并不知有訣,乃是合外于內(nèi),而內(nèi)之瑩然者出焉。五數(shù),且二
五,漸至三五、四五、五五,自然而進,毫無勉強。有從此得忘者,是云坐忘,靜極則忘,
道根乃生;有從此得睡者,是云坐睡,精氣不倒,魂魄乃靈。忽然有氣自丹田起,涌至喉間
為橐,漸至泥丸,氣沖下為龠。橐龠既見,其聲如雷,是云內(nèi)呼吸。內(nèi)呼吸已至,便不用鼻
息,并無暇用訣。以由外入者,以外呼吸觸取內(nèi)呼吸,今內(nèi)呼吸已至,則外者可廢矣。世人
無一事不用心,自用訣頓心,此如爐中火焰正飛,忽以一物頓于其上,焰自不起,而火之力
皆為所頓之物之所用。頓心亦猶是,其以五數(shù)送入,如有聲者,即以鼻為口;其以五數(shù)輪轉(zhuǎn)
,悉能照者,即以鼻為心。心死而神生,譬之汞然。汞之體無刻不動,有法以死之,汞死
而寶成。此數(shù)在身為五官,在天為五行。儒體天之教,而以五倫治天下;佛出天之外,而空五
蘊見吾心。不觀之易數(shù)乎?一三五七九,陽數(shù)也,天數(shù)五五二十有五;二四六八十,陰數(shù)也,
地數(shù)六五得三十。天地之數(shù),合五十有五。蓋以
干二五成十者,一九合也,坤二五成十者,四六合也;巽兌二五成十者,二八合也;震艮
二五成十者,三七合也;離單得五,坎二五成十,坎離無偶??傊迨形?,不離五數(shù)
也。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大易衍五,天地之數(shù),咸備人身。五官在父母胎中,官官皆⊙象。
今訣以一⊙還一⊙,每一吸還五官,原自⊙之數(shù)而還之,既久仍自歸一,如大易五數(shù)之相生是為真
息。故曰∶息心明理儒之極,息氣凝神道之玄,息玄達本禪之機。古詩曰∶諦觀三教圣人書
,息之一字最簡直,若于息上做工夫,為佛為仙不勞力。其歸一者,一水也,道水一也。水
之數(shù)原是五數(shù),觀之土德一氣,火德三氣,金德七氣,木德九氣,而水德五氣,其數(shù)皆以單
行,要不外二五成十之數(shù)。
寂兮寥兮,恍兮惚兮,杳兮冥兮,此何物也?⊙也?!褍?nèi)取真汞,⊙內(nèi)采真陽。爐何在?太極
是也;丹母何在?清凈是也∶龍虎鄞鄂何在?無所為而為,不期然而然是也。行住坐臥皆可見
此⊙。行之時,形動神凝,住之時,休靜神照;坐之時,心死神生;臥之時,氣精神一,是之謂
真息。
鼻氣之入,止一寸二分而即出,出一尺二寸而未盡。人身之氣,大抵入數(shù)少出數(shù)多,此
其驗也。訣之妙,只取其入而非苦于入,其入也,悠焉長焉。五進,非真以五吸而進也,綿綿
耳;出,亦非聽其出而不之照也,出乃所以入耳。曷為其然?假如入數(shù)止一寸二分而即出,則雖
有五入,而未能達于重樓,直至一出乃得下降,恍有一股暖氣自喉引至臍下,此時之心,領(lǐng)略出
之妙勝于領(lǐng)略入之妙,是出非出也,出乃所以入也。
<目錄>〔附二〕茹穹子入道始終
<篇名>得手
屬性:由外者,取天地之氣也,外呼吸也,以外取內(nèi),橐龠已到,喜怒哀樂見未發(fā)矣,風火雷電云
見已發(fā)矣。橐龠升降,肢體動蕩,無為而為,不期然而然。此時鼻內(nèi)竟無呼吸,所謂內(nèi)呼吸也。
人既得此,其樂無比,其喜無極,其變百出,一年來亦盡受用矣。然得手以后,大通原無可喜
,雖已得手,有未得者,有得之更無窮者,喜樂之念亦隔礙念也。
\x由內(nèi)入內(nèi)之功\x(此功第二年)
得手所喜,在內(nèi)呼吸,然猶有出入,在由內(nèi)者,無出入而有上下。蓋天地之所以長久,惟中
氣不息。人秉中氣以生,因有官骸魂魄是為命。有生以后,能不失中氣,以合于天地之中氣,是
為理。在開關(guān)時,此理入于臟腑肢竅而得極樂。為理與欲戰(zhàn),欲不能勝理,久之而理著,又久之
而理融。雖曰心死神生,然死者妄也,妄死而真生,真即為理。理即為神,既得真心,則萬化從
心,心忘其心,惟有神行,而存于中,此“中”非中外之“中”,四維六合之“中”,中央之“
中”,兩腎中間之“中”,心下腎上肺左肝右之“中”。靜中觀照,內(nèi)呼吸漸生漸長,漸融漸細
,上至泥丸,下入海源,而以心領(lǐng)略其妙,無弗會于中宮。塵心雜念一毫不起謂之中,四大五行
一毫不著謂之中。吾神吾氣有持行之道,不可太過;有補虧之道,不可不及。故曰∶寂然不動者
,中之體;感而遂通者,中之用。就形以求之,心之上盡處為天,臍之下盡處為地,上盡處至下盡
處計八寸四分。
自上下四寸二分,自下上四寸二分之中為中,即玄門所謂規(guī)中也,規(guī)者尺也。地之去天
八萬四千里,而以規(guī)合之,人處其中,為三才,人一身咸備之,天地之中氣在人身也。無呼吸
而有上下者,益融益細,每一氣從中而上,有五⊙送上,每一氣從中而下,有五⊙送下,上至于
心盡之天,下至于臍盡之地。行之既久,自覺忘氣合神,欲盡理見。始也精神魂魄意各安其位,
既也精神魂魄意各安其居。中之兩頭,上下皆|,或以上|作頭,或以下|作頭,分道而行,油然融然。
其以上作頭者,|貫上泥丸,從重樓直達而不由夾脊。其以下作頭者,|貫下涌泉,從氣海直達而不
由脛骨。|所到之處便是玄關(guān),至此不復(fù)用訣⊙上下,只以訣⊙安中處,如玄門存想法。是時受用,又
非復(fù)開關(guān)時景象矣。其所以致此|者,大道猶大路也,由內(nèi)之路,不以路為路而以水為路,水路既
足,任其上下,當在一年之后,糧泉足乎一千八十時也,若初入手開關(guān)即思行此,則未有水路,
舟安從行?故曰∶經(jīng)營鄞鄂體虛無,便把元神里面居,息往息來無間斷,全胎成就合元初。天地之
中氣在此,人體天地之中氣以為氣在此,生天、生地。生人、生萬物之中氣靡不在此。
\x由內(nèi)化內(nèi)之功\x(此功第三年)
入道之妙,至無呼吸,天身、地身、人身,三身渾然一片,瑩然在中矣。猶有上下,則是有中
間,而后有兩頭。兩則不一,上頭多|,下頭亦多|,未還于太極之⊙象,原未有上下之至一處也。無
天無地無人則一矣,有天有地有人,歷不一而無不一則化矣。一從何生?生于無,自無生育,太極
中一畫是也。上一畫天,下一畫地,中一畫人,畫三為干。
三身露矣,六畫成坤,三身之配,生二生三生萬,身愈多配愈多,不可復(fù)歸于一矣
。然而無處非一何也?動靜一交而兩儀生,陰陽一交而四象生。一之見于老陽
者,干一兌二;一之見于老陰者,艮七坤八;一之見于少陰者,離三震四;一之見于
少陽者,巽五坎六。卦之化生無非一之分現(xiàn),故曰∶一者天地之根,陰陽之祖,
萬物之首,乃生神也。天地以一之根,生人而為神,人復(fù)以神之靈,生天生地生萬
而歸于一,得一畢萬,確有其驗也。由內(nèi)入內(nèi)后,亦既得一而未化也?;呒磸那爸爸小保?br />
今去其上|、下|、并去其○,豎者作橫,以一頓于中,而用訣⊙五數(shù),自左之一頭,以訣運
轉(zhuǎn),自左下轉(zhuǎn)至為上,四五訣,五 \r圖\pt147a1.bmp\r 也。運轉(zhuǎn)行訣,微微綿綿,純一不已,此其時也。一者
剛也,陽也。五訣運動,而柔之,而陰之,忽焉五 \r圖\pt147a1.bmp\r 初如豆,漸如日如月,久得天左旋之體
,自然而然,運轉(zhuǎn)如車輪,分頭入五臟六腑九竅四肢,遍歷毛孔,迨其止也,忽然不見,而
不知何所去。千變?nèi)f化,其妙不可言,又非復(fù)由內(nèi)入內(nèi)時快活矣。和合三家,混一三元,攢簇
五行,鑿開七竅,調(diào)和五臟,返氣三田,周流六虛,一得永來,與玄門家到頭化境,總之一
理。道家三乘,禪家五派,儒家五教,見為分別,實無分別。譬之燈然,處處光照,千燈萬燈
,共成一火,是為歷不一而無不一,則化一之說也,故曰道一生,蓋水藏也。由外由內(nèi),兩
年足乎七百二十斤之數(shù),然后 \r圖\pt147a1.bmp\r 者,可得運轉(zhuǎn),其化如龍,龍不得水,何以神其變化耶?
<目錄>〔附二〕茹穹子入道始終
<篇名>進步
屬性:入內(nèi)化內(nèi),行之三年,足乎糧泉。此時靜中受用,靜中
體認,于極樂無比處,見陰陽之根,于極樂無比渾忘處,入混沌之竅。周身是理,不戰(zhàn)而勝,
三尸六賊,不殺自殺。不滅自滅矣。然采取時,一千八十是液之精華;烹煉時,一錢八厘為
丹之糟粕。其分頭入五臟六腑九竅四肢,遍歷毛孔,千變?nèi)f化者,液也,即丹也。而非丹之
化而神,神而生,生而復(fù)化,化而復(fù)神者也,夫陰之氣,至亥而極,一陽乃生,故曰活子。人
一身之氣之神,由午歷亥,陰濁不堪用,子時乃清。是時清神靜坐,清也,活也,皆水也,
慮有道外之想,棼吾靜念,故曰息棼。息棼之息即胎息之息。息棼飲泉,行三線之功,向者但
卷赤龍,今則舌至在線,略存一存,存而后攪,攪而復(fù)存。此時之液,即一千八十菁華所升,
其液較向時每一錢加重一分,是以當伸頸仰面,以力送下,向用吞,如日用飲食;今用咽,宜
然有聲。已清之神,神之最靈動處為意,存誠神化之意,原非從心上起的,是為死心以后,去
妄存真之意。意即道水,水活意活,水清意清。以此意送所攪之水,由重樓規(guī)中,從容送入臍下丹
田,隨于丹田中,略存一存,運訣⊙,自左至右 \r圖\pt147a1.bmp\r 五數(shù),覺有暖氣發(fā)動,
然后以訣將 \r圖\pt147a1.bmp\r 者拽橫分開為兩頭,向后分入兩腎,復(fù)合為一,穿入命門,略存一
存,然后以訣⊙作。 \r圖\pt147a1.bmp\r 五數(shù),引直而上,歷轆轤、夾脊、玉枕上泥丸,
以訣⊙作 \r圖\pt147a1.bmp\r 五數(shù),覺有冷氣旋轉(zhuǎn),意以為有水下至上 ,以舌頂上 ,迎入三線為一
轉(zhuǎn)
,又照前行起。初行九轉(zhuǎn)為率,后至二九三九至九九,其數(shù)以行功三日,乃如一九。初以意為有水
下至上 者,非真有也,訣也。行之九九,液中有菁華,菁華中有神化,入內(nèi)化內(nèi)之入丹田者,一千
八十灌滿丹田,太極圈中不容空缺也,九九之入丹田者,一錢八厘猶嫌其多,損之又損,混淪圈中不
著一毫也。三年所積,自一毫至十至百至
千,而今九九功成,多者少之,少者微之,微者神之。去其千百十而復(fù)歸于一毫,此一毫為
水中金,他處容不得,故仍歸氣海之母,乃丹田中,并此一毫容不得毛,猶有倫是也。又煉
之至于微,微而無,無而神,神而復(fù)生,生而復(fù)化,丹之中,實無有丹,而真丹成矣,是之謂
圣胎寶珠。其珠上升泥丸,有真水一點。香美不可名言,下于上 ,為真玉醴真金漿,即以
此一點入三線,又攪又煉,此時有自然而然之功,不復(fù)用意與訣,而自然有聲,達至丹田。所
至之路,其路以水為路,小則五湖,大則四海;而百川細流無不具。其聲以空為聲,五音八
音,大塊噫氣,迦陵梵聲無不具。行之九九,以丹之中為無物,而物外有物,以丹之中為有物,
而不物于物。無無有有,生生化化。神乎!神乎!言仙必加神,故曰神仙。人生甲子當去世,
成丹以后,多留數(shù)十年,謂龜身難得,從此當愈加修煉也。
進步之說,去凡步而仙步也。進則不復(fù)退轉(zhuǎn),無上之門也,前篇服活時之旨,原該浹死晝
在內(nèi),復(fù)申言之。六陽至巳而絕,至午則梏亡而化為煙。煙從火,午者,火盡熾,既熾不名為
火,名為煙。子之水不收拾而涸,午之火不收拾而煙,一也,其法亦照活時,清神靜坐,攪三線
,水含于口中,未即行咽,而以意引起規(guī)中以上,至于心盡之天之火,其火之化而煙者,原是
死心以后未盡滅之根,其火之可不化為煙,而仍還于水者,即是化內(nèi)以來所最真之息。此火引起
上重樓,而頓于中線,以一火而與三線之水交,水火濟,陰陽生,漸至少陰少陽,復(fù)歸老陰老陽
。三水亦化為火,而純陽成,梏者浹之,死者生之,煙盡火明,是煉火之法也?;鸷谥?,與三
線交,約用訣⊙五五之數(shù),然后以意送下, 然有聲,照前以意送所煉之火,由重樓規(guī)中,從容送
入丹田,略
存一存,運訣⊙自左至右 \r圖\pt147a1.bmp\r 五數(shù),覺有冷氣發(fā)動,然后以訣將 \r圖\pt147a1.bmp\r 者橫分為兩頭,
向后分入兩腎,
復(fù)合為一,穿入命門,略存一存,然后以訣⊙作 \r圖\pt147a1.bmp\r 五數(shù),引直而上至泥丸、以訣⊙作
\r圖\pt147a1.bmp\r 五數(shù),覺有暖氣
旋轉(zhuǎn),意以為有火下至上 ,以舌頂上 ,迎入三線,水火相見為一轉(zhuǎn),至九九為率。
此法與服活時,子午每日兼行,俟其自然而然,不見為水,不見為火,并不必行活時死晝之
功,斯入圣矣。
玄門下手時,即攪華池,抵上 ,用子午功,鼻吸清氣,咽下有聲,以意會及心,送至臍
下,穿腎堂,過夾脊、陶道、天柱、風府、玉枕,透入泥丸,與服活時氣亦用意相似。而今用意
何以在三年化境之后也?蓋玄門家所以誤人,在初下手即用意。意者火也,火動阻氣,氣郁生疾
,不開關(guān)猶可言也,若開關(guān)則夾脊一路,通道泥丸,天一之水,混沌已破,從此閉精,可得中法,
倘欲念一動,其水已不能自安,加之媾淫一泄,其腦髓即從夾脊直流,下至腎堂,一泄無余,為
患將不可言矣。無生仙師道妙,在三年化境以后,始用此意,是為死心來、去妄存之意。意即道水
,以訣⊙行之,訣不過引路,初猶有訣,水之既行,并從前訣一毫不用,存誠神化,可以了生死矣。
故不死者死者也,死者不死者也??梢栽诩?,享用一切,而為不損其真之至人;可以出家,抱藥飛
升,而成金身不壞之仙子。
<目錄>〔附二〕茹穹子入道始終
<篇名>入手
屬性:直體正坐,平手頂天。抱胎疊手,用力貴圓。捏純陽
訣,垂簾勿愆。旋左右背,提撮谷便。尾閭擺折,叩齒漱玄。行是數(shù)者,六六皆然。維虛與靜
,鼻息綿綿。風火雷電,云開氣旋。橐龠已見,卻病延年。
<目錄>〔附二〕茹穹子入道始終
<篇名>進步
屬性:清神靜坐,息棼飲泉。服活時氣,浹死晝煙。見祖在腦,云升惟淵,多行善事,漸寡世緣。胎
成果結(jié),魔閻避焉。后天而老,蛻形化仙。
<目錄>〔附二〕茹穹子入道始終
<篇名>數(shù)息
屬性:凡數(shù)息乃初入之工夫。人為物誘已久,一旦離境,不能自主,未凝而復(fù)散,故用心息相根據(jù)法,拴
系此心。由粗入妙,自一息數(shù)至百千息,方得此心離境,漸漸純熟,而息自調(diào)矣,此法最快捷方式,最容易
,最無病,與守丹田、守泥丸、守黃中者不同。
<目錄>〔附二〕茹穹子入道始終
<篇名>調(diào)息
屬性:凡息有四種∶曰風,曰喘,曰氣,曰息。坐時鼻息有聲謂之風,往來頻促謂之喘,出入不細謂之氣
,綿綿密密謂之息。風則散,喘則戾,氣則勞,息則定。所謂調(diào)者,但欲其不風不促不喘不勞而已,與
數(shù)息不同。調(diào)息無意,數(shù)息有意。綿綿密密,若存若亡,息調(diào)則神自歸根,所以謂之胎息。
<目錄>〔附二〕茹穹子入道始終
<篇名>胎息
屬性:夫調(diào)息久,而神愈凝,而息愈微,又久則鼻中全無呼吸,只有微息在臍上往來,
如嬰兒在母腹中一般,所以謂之胎息。息者,心無思,目無視,耳無聞,四體無動
,如種火相似,真意燔結(jié),雌雄相聚,微息綿綿,與虛空同體,自然與虛空同壽。
<目錄>〔附二〕茹穹子入道始終
<篇名>丘真人呼吸歌
屬性:呼吸歌,呼吸歌,呼吸原來是橐龠。呼吸上下閑來往。呼吸升降有著落。呼吸
采藥知老嫩,呼吸法度不要錯。呼吸中間有一竅,呼吸惟恐無聲樂。呼吸以喉風順去,
呼吸以踵圣逆奪。人人盡把呼吸過,不認呼吸空打坐。呼字坐在北斗下,吸字住在
南宮角。呼字搬上昆侖頂。吸字運入三清閣。呼字洪 開至竅,吸字未生弄橐龠。不是
口鼻呼吸處,實笑愚人大弄錯。人死若得真呼吸,復(fù)舊如初又在世。有人識破呼吸處
,拜訪明師說仔細。
\x桑榆漫志\x(陶輔)
鼻陽也,飲天之六氣;口陰也,食地之五谷。氣以滋元,谷以養(yǎng)血。氣附血而固,
如天之附地,血根據(jù)氣而榮,如地之根據(jù)天。血氣和而精生,精神堅而神爽。一不能招存,
兩不能禁止。能禁者久視,能存者神乎。
\x推蓬寤語\x(云間李豫亨)
丹書曰∶五行順行,法界火坑;五行顛倒,大地成寶。夫地至廣大,何以能成寶也?
蓋五行相生,俱自土中,而形見于外,故生金生水生木生火,而坤土之氣遂泄。如水不外
流而藏體于金,火不外揚而藏體于木,金木交并復(fù)歸真土,則氣不散逸,為人物、為草木
禽魚,而堅固不散,盡成黃金。氣不敗朽矣。故曰∶遍地俱黃金也。知此,人能內(nèi)固精
神,不外施用,身中三寶亦如金之不敗朽矣,其長生久視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