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江湖
目錄
自序-讓了解《周易》的過程像閱讀推理小說一樣有趣
如果你的鄰居是“九五之尊”……
教給你算卦的方法
不但介石,而且中正
我的電腦有神鬼莫測之機
古人對《易經》真的相信嗎?
周朝人能看懂卦辭嗎?
很多人家都有蠱
弘揚算卦精神,促進世界和平
一卦算出來八輩子
明夷待訪:明確等待夷狄來訪?
斗法:以各種算命方法來解決同一個問題
做占卜大師的先決條件·熊氏定理
占卜靈,還是烏龜靈?《周易》靈,還是蓍草靈?
降龍十八掌詳解
群龍無首誰為首?
顯赫的出身,隱蔽的思想
絞盡腦汁的段意和中心思想
雖然名言輩出,但請不要曲解
凡事總要聽聽反方意見
這個馬子真正點
談談天,說說地
《周易》小話題集錦
后記
附錄-《周易》經傳全文
自序-讓了解《周易》的過程像閱讀推理小說一樣有趣
《周易》是出了名了撲朔迷離、晦澀難懂,那么,古人是怎么讀《周易》的呢?是怎么用《周易》的呢?本書從考察最貼近《周易》誕生時代的歷史文獻入手,詳細講解《左傳》里的豐富卦例,再和曲折離奇的歷史事件結合起來——敘述是有趣的,講解是易懂的,史料是扎實的,分析和啟發(fā)是可以讓你當成智力游戲一樣來玩的。
閱讀應該是一種享受,所以,別被《周易》的名頭嚇倒,放輕松吧。
熊逸
2006年6月
如果你的鄰居是“九五之尊”……
講《周易》的人太多了,古往今來算一算,單是著書立說的就已經成百上千了,所以呢,既不在乎多我一家,也不在乎少我一家。
我當初讀別人種種相關論著的時候,最感興趣的只有兩個問題:《周易》這東西既然被傳得這么神,那么,它到底算起卦來準不準呢?到底又是怎么來算這個卦呀?
就這么簡單的兩個問題,可看過很多書之后我都沒有找到答案。在古代的著作中,神乎其神的有,微言大義的有,深入淺出的寥寥;在近現代的著作中,很多專家們一上來就開講《周易》的文化背景、相關的考古發(fā)現,然后就去分析卦辭了,再然后就翻到封底了;而江湖上的那些大師們,他們的書倒是經常會講講打卦之道,可我越看疑心越重——舉個例子來說,有人竟然厲害到推算出諸葛亮借東風那一天的氣象狀況,論證出這位臥龍先生確實有著神鬼莫測的能耐,可問題是,作者依據的居然是《三國演義》的記載。
現在,到我自己來談經驗的時候了,我可不玩虛的,還是直入主題、先說清當年我自己最關心的這兩個問題為好。嗯,第一個問題是:《周易》到底準不準?
——根據多年來跑江湖的心得,我的答案是:《周易》實在太準了!百分之一萬的準!
一定有人會問了:“真有那么神嗎?忽悠呢吧?難道你就從來沒失過手嗎?”
別急,我也失過手,而且還是失了大手、吃了大虧、賠了大錢的。我是個實誠人,過五關、斬六將的事情先放在一邊,先來談談走麥城的那段傷心經歷。
話說有一年的春天,一個璀璨明媚的早晨,我正在一處街心花園里一邊遛鳥、一邊打打太極拳,突然間,仿佛改天換地了一樣。天生異像,蔚藍的天空眨眼間就變成了土黃色,空氣里立時散發(fā)出泥土的芬芳,但顯然氣味過于濃郁了一些。抬頭看看,只見成千上萬噸的黃土在天上翻飛,比秦少游失了樓臺的大霧還濃。這是怎么了?老天爺也玩起行為藝術了么?也真是福至心靈,突然之間,我想到了《周易》當中的一個卦像恰恰正是眼前這一神奇景象的貼切象征,這一剎那,我心里不由得激動萬分。
這個卦是六十四卦系統(tǒng)中的泰卦。泰卦是由八卦系統(tǒng)中的乾卦和坤卦組合成的,乾在下,坤在上。歷來對泰卦的經典解釋是:乾象征天,坤象征地;乾在下意味著天往下跑,坤在上意味著地往上躥,于是乎天地相交,大吉大利。
大家都知道有個還算比較常見的詞叫“天地交泰”,就是從這兒來的,對這個詞正確的斷句是“天地交,泰”,也就是說:“天和地搞在一起了,發(fā)生親密關系了,這就是泰卦之像?!?br />
還有一個非常常見的吉祥話叫“三陽開泰”,也是說的這個泰卦。很多人搞不清楚這個詞的出處,只知道是句吉祥話,所以經常會把字寫錯,比如羊年就來個“三‘羊’開泰”,其實“三陽開泰”和羊一點兒關系都沒有——“陽”指的是泰卦最下邊的三個陽爻,所以叫“三陽”,而“泰”指的就是泰卦。
好了,在這段簡單介紹之后,有沒有人想出來我為什么會在這個時候突然想到這個泰卦呢?
答案很簡單啊,成千上萬噸的黃土都飛上天了,這不正是“乾在下,坤在上;天往下跑,地往上躥”么?這不正是泰卦的象征意義么?
看來這一刻天地交泰,是個大吉大利的日子??!——希望北京的鄉(xiāng)親們能夠認同我這句話。
圖-1 泰卦示意圖
天生異像,而且發(fā)生在首都北京,這一定是老天爺對人間政治格局的某種暗示——我們現在不是很流行一個詞叫“天人合一”么,很多人認為這個概念的意思是: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類要與大自然和平共處,這代表著我們的祖先對環(huán)境問題的遠見卓識——其實這是完全錯解了古代概念,我現在說的這個意思才是原汁原味的“天人合一”的內涵。
嗯,我在苦苦思索著老天爺的神秘指示,不過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我這種重視程度,氣象臺好像對這種“天地交泰”的神奇景象就不大以為然,他們對這一奇觀的稱呼一點兒也體現不出古老東方的神秘色彩和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唉,簡直乏味死了——他們叫它“沙塵暴”。
當然了,氣象工作者又不是《周易》專家,可我就不同了,我清楚地知道即將要有大事發(fā)生。可是,到底會是什么大事呢?要不要算上一卦呢?
——急促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一只大手在“咚咚咚”地砸門。一個粗豪的聲音喊了進來:“熊大師,別算卦了,出事了!”
我趕緊開門,來的是張三,是我樓上住的鄰居。
“張三,別著急,慢慢說,怎么回事?”
張三抹了把汗,粗聲說:“我家的馬桶‘嘩嘩’地往外冒水,你看看是不是你這里堵了?”
還沒等我說話,張三突然低頭拉起了褲腳,嘆了口氣,說:“不用看了,是你這里堵了?!?/p>
在維修人員磨洋工的時候,我和張三坐在外面的小花園里等著,實在閑極無聊,我就在這“天地交泰”的天氣里給他算了一卦。
——算卦怎么算?是“掐指一算”嗎?或者是擺弄羅盤嗎?都不是,我用的是最古老的《周易》算法。這一算法的優(yōu)點是最最原汁原味,缺點是太過費時間。不過,反正我和張三這時候都有充裕的時間。
足足過了一個多小時,這一卦才終于算完了。天色越來越黃,也分不清是正午還是黃昏,我捉摸著卦像,心中無比驚異,心臟“咚咚”地跳著,震碎了二十米之外的一盞路燈。好半晌,我才嘆息一聲,緩緩地搖了搖頭。
“熊大師,您別搖頭了行不?”張三哀求著,“您這一搖頭,塵土亂飛的,就跟抖摟破棉絮似的!”
我抬起頭來,直勾勾地盯著張三,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搖搖頭,又點點頭,起身,一言不發(fā),拂袖而去。——我輕輕地揮了揮衣袖,揮去了兩斤半黃土。
我這是失態(tài)呢,還是玩深沉呢?都不是,我是被嚇傻了。
我是被這一卦給嚇傻了。
這是什么卦呢,有這么大的威力?
——這就是乾卦的九五爻。
先簡單介紹一下什么叫“九五爻”。在六十四卦的系統(tǒng)里,一個卦是由從下到上的六根線條組成的,這些線條叫做“爻”;“九五”的“五”就是指從下往上數的第五根線條;“九”在這里卻并不代表數字,而是代表這一爻的屬性是“陽”。所以,所謂“乾卦的九五爻”就是指乾卦的第五根線條,它的屬性是陽性。
在《周易》所有的卦爻當中,再沒有哪一個能比乾卦的九五爻更加貴不可言了,“九五之尊”這個說法就是從這里來的——難道,難道,我的鄰居張三有朝一日會成為九五之尊不成?!
從這以后,我開始一天不落地收看《新聞聯播》,還訂了《人民日報》,對其中有關國家領導人身體狀況的報道尤其關注。當然了,同時也暗中觀察著張三的一舉一動。
圖-2 乾卦九五爻示意圖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天地又交泰了。機緣巧合,一個灰頭土臉的家伙帶著一臉的悲憤,用身上僅有的五塊錢來找我算卦。
“熊大師,久仰您的大名,請您給我算一卦吧!”
我愣了好半天。如果不是因為又一次的天生異像,我一定會毫不留情地把這小子踢出門外的——誰聽說過一向只為達官顯貴們提供咨詢服務的我堂堂熊大師竟會為這種窮小子開金口?。?br />
唉,誰讓現在天地交泰呢,況且我祖上也是農民,今天就破例算一卦吧。
一個多小時過去了,我放下了最后一根蓍草,沉默良久。
好半晌我才說話:“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李四。”
“算什么?”
“算算這回能不能討到工錢?!?br />
“哦,多少工錢?”
“一千二百六十三塊,這是我一年半的工錢。”
“嗯,”我點了點頭,從抽屜里數出一千三百塊錢,“拿著吧,不用去討了,這錢我給你!”
“這——”
“別多說,快回去吧!”
什么,我是個大善人?不不不,你想錯了,我和所有的理性人一樣,希望用最小的投資換來最大的收益。對了,我那一千三百塊錢不是施舍,而是投資,就像我隔三插五地請張三出來大吃大喝一樣,為的什么?還不是為了等張三日后發(fā)達了能提攜兄弟一把!那,李四呢?
李四的卦像也藏著一個驚人的秘密,而且讓我很長時間以來都百思不得其解:我給李四算出來的竟然也是乾卦的九五爻,和張三一樣!
——這怎么可能呢,俗話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怎么張三和李四全都是九五之尊呢?
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我只是知道,我行走江湖這么多年,算卦還從來沒失手過。
看來,老革命遇上新問題了??!
反正,無論如何,張三和李四必有一寶被我押中!
從此,我開始滿懷喜悅的憧憬,,關心起加勒比海豪華別墅的最新施工進度,關注法拉利的最新款式,關注一些緋聞女星的身價……惟一變得糟糕的只有我的睡眠狀況,我經常睡眠不足,因為我經常會從夢中笑醒。
可是,一年過去了。
又一年過去了。
又一年過去了。
張三和李四原來是什么樣,現在還是什么樣。我開始有些怒不可遏,開始懷疑《周易》——不,不會是我錯了,我比那些江湖大師們都強,我有很好的古漢語基礎,我對歷史文化很有鉆研,我有嚴謹的邏輯和科學的思維,所以,怎么可能會是我錯了呢?不會是《周易》這東西不那么可靠吧?
直到有一天看到馬路上的一條標語我才恍然大悟:《周易》沒錯,錯的是我!
為什么錯的是我?
《周易》沒錯,我的演算方法也沒錯,張三和李四都是九五之尊的命也沒錯,錯的是:因為《周易》是本古書,所以我總是習慣性地拿古代的觀念來套,卻忽略了社會是變化發(fā)展的,要知道,現在既不是封建社會也不是古代專制社會了,現在已經沒有了帝王將相,是人民群眾在當家做主了,張三和李四,甚至也包括我自己,包括全中國十三億的人民,全都是社會的主人翁——所以,如果用《周易》來算,每一個平民百姓現在難道不都是九五之尊嗎?
張三和李四,一個是工人(雖然現在下崗了),一個是農民(雖然現在進城務工),但他們所代表的階級才正是我們社會的主導力量——唉,我真是白在新社會接受了這么多年教育,這些最起碼的道理怎么一時就突然想不起來了呢?實在太不應該了!
在此提醒我的江湖同道們:時代變了,我們的觀念也要跟著變啊,很多概念現代的和古代的已經截然不同了,比如,古代的地方官就是當地的父母官,是民之父母,是老百姓的爹媽,是惟皇帝之命是從的,它們升官發(fā)財的惟一途徑是取悅上級而不是取悅老百姓;而現代的地方官卻是人民公仆,是受納稅人的供養(yǎng)并且服務于納稅人、惟納稅人之命是從的?!簿褪钦f,在現代社會里,人民和政府的關系就大體相當于一個居民小區(qū)里全體業(yè)主和物業(yè)公司的關系,業(yè)主們選舉業(yè)主委員會的委員,業(yè)主委員會雇傭并監(jiān)督物業(yè)公司,這不正是現代公民、人大和政府關系的縮影嗎?所以,物業(yè)人員(政府官員)不過是業(yè)主們的雇員而已,真正的“九五之尊”是業(yè)主(公民)。如果我們搞《周易》的還總是固守著古代那些概念解釋,不知會犯多少錯誤呢。
看到了吧,這是一個困惑我很久的例子,甚至讓我懷疑到《周易》的準確性,可結果呢,《周易》一點兒都沒錯。
有人可能會問:“熊大師,這么說來,難道您這一生從來都沒有算錯過嗎?”
我的回答是斬釘截鐵的:“當然沒有!”
有些知道我底細的人可能不大服氣:“熊大師,我可聽說那年您在某某地方給某某算卦,可沒說準?。 ?br />
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我可從不抵賴:“不錯,是有這么件事,可是,這并不能說明我算的不準或者《周易》不靈。我給大家講一講:所謂‘不準’的例子,除了我上面剛剛講過的那種情況之外,還有其他典型的幾種——”
這幾種情況是:
第一,不是卦不靈,是你心不誠。——“我上個月一共給十個人算過卦,其中有五個人心不誠,而另外五個心誠的我全給算準了,所以準確率是百分之百!”
第二,不是卦不靈,是應驗的時間還沒到,你以為卦不靈,其實是靈的。舉個例子,塞翁求我給他算一算占丟了的馬能不能找回來,我給他一算,結果是“吉”。塞翁很高興,念叨著“塞翁失馬,安知非福”,樂顛顛地在家等著,結果不但自己的馬回來了,還勾引回來了幾匹野馬。塞翁這時候想起我來,對街坊鄰居們一挑大指:“熊大師高,真是高,太高了!”
現在換一種情況,如果當初我給塞翁占算的結果不是“吉”,而是“兇”,那又會怎么樣呢?
嗯,塞翁很不痛快,氣哼哼地在家待著,可誰知,丟的那匹馬不但自己回來了,還拐帶了幾匹野馬回來。塞翁這回喜出望外,這么多的馬可夠他老人家忙活的,他這一高興、一忙活,就把不愉快的事給忘了——嗯,這是第一種結果,塞翁很高興,我也沒損失,帕累托最優(yōu),很好,很好。
第二種結果:塞翁得到了這么多馬,喜出望外,可他老人家別看歲數大,心眼卻小,還惦記著我給他占斷的那個“兇”字,從此認定我是個騙子。我倒也無所謂,中國這么大呢,這兒沒蒙對,換個地方接著蒙唄??蓻]過多久,聽說塞翁又到處夸我熊大師料事如神。我很奇怪呀,這老頭兒老年癡呆了不成?仔細一打聽,才知道他老人家當時高興過度,騎馬摔斷了胳膊——這不正應驗了我那個“兇”字么?
所以,我算卦的準確率的百分之百,這一點勿庸置疑。
教給你算卦的方法
好了,現在要進入下一個重頭戲了:教給你算卦的方法。
《周易》到底怎么算卦,很多人搞不清楚,為什么呢?——和搞風水的一樣,山頭太多了,各位大師們用什么招的都有,還都說自己最厲害、最正宗。
那到底誰才最正宗呢?
讀過《孟子他說》的朋友應該知道我對待這種問題的一貫主張,那就是:厘清事物演變的脈絡,從最原始的文獻出發(fā)。
所以呢,什么子平八字、諸葛神算、邵康節(jié)的《皇極經世》、梅花易數、陳摶老祖的河圖洛書、京房和焦贛、等等等等,所有這些都是很靠后的東西,越附會越復雜,也就越讓人找不著北,那么,最原始的文獻是什么呢?——很簡單,就是“四書五經”里的《易經》。
我們一般所謂的《易經》,也就是《周易》,嚴格來說,這里面其實有兩部分的內容,一部分是《易經》,另一部分是《易傳》,《易經》和《易傳》一起構成了《周易》。深究起來,《易經》(狹義的)才是現存的最原始的文獻,而《易傳》則主要是戰(zhàn)國時期的一些學者為《易經》所作的解釋和闡發(fā),在時代上至少也要晚于《易經》幾百年。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把《易經》當作一本教科書的話,那么《易傳》就是教輔。如果從時間的間隔上看,我們可以把《易經》和《易傳》的關系想像成:明朝人寫了一本教科書,從清代到我們現代,很多人都給這本書編寫了不同的教輔,然后,教科書和這些教輔被合編在了一起,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周易》。所以,我們在讀《周易》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把《易經》和《易傳》分開來看?!兑捉洝返膬热莺芎喍?,全是占卜的話,而《易傳》卻借著占卜闡發(fā)了很多哲學思想。大家熟悉的一些名言,比如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很多人都以為是出自《易經》的,其實嚴格講卻是出自《易傳》,更嚴格地講則是出自十篇《易傳》中的《大象》。
那么,從最原始的文獻《易經》來看,我們能了解到什么呢?
答案可能會讓一些人很吃驚:在《易經》里,既沒有提到八卦,也沒有提到算卦的方法。
——大家都知道八卦很神奇,三根爻構成一卦,然后互相重合而成為六十四個六爻卦,其實呢,嚴格來講,我們只能說看上去是這樣,推測起來是這樣,事實是否當真如此卻很難講,因為《易經》里邊只有六十四卦,卻沒有八卦的單獨存在。
另一方面,《易經》只講了占到這一卦代表了什么,占到那一卦代表了什么,卻沒有告訴我們到底該怎么算卦?!這就好比有人扔給你一副撲克牌,告訴你哪個叫黑桃A、哪個叫紅桃K,卻沒告訴你玩法。
有人可能會問了:“這怎么可能呢!從古代到現代,這么多人都拿《周易》算卦,人家是怎么學會的?。俊?/p>
——記錄算卦方法的最原始的文獻就是《易傳》?!兑讉鳌肥且粋€統(tǒng)稱,它包括了十篇解釋《易經》的文獻,這十篇文獻歷來也被稱為“十翼”。“十翼”里有一篇《系辭》,有史以來第一次講解了算卦的方法: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于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后掛。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p>
一定要認真看!仔細看!
考驗你古文功底的時候到了!
能看懂嗎?
不行了吧?看不懂是吧?今年有人大代表在兩會提議案,要把“四書五經”納入今后的公務員考試內容,《易經》可就是“五經”之一啊,要認真學!
怎么,還是看不懂嗎?
——別灰心,也別自卑,別說各位看不懂,就連古代的易學大師們也看不懂。
宋代研究《周易》的出了好幾位頂尖的專家,朱熹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注釋這一段的時候無奈地說:“這段講的是具體的算卦方法,可說得也太簡略了!這套東西到底怎么玩,大概只有上古那些占卜官才曉得,現在早已無從考證了。”
朱熹這番話說明了什么?說明《系辭》里的這段算卦方法的論述根本讓人看不明白。更何況,《系辭》至少已經晚于《易經》好幾百年了,它這些說法還不一定就是原汁原味的呢。
我們想一想,即便《系辭》這段說得一點兒不差,那又如何?我們只要想想撲克牌就容易明白:撲克牌里最簡單的玩法可能要算“捉黑A”,可你能對一個完全不會玩撲克的人用一百字的篇幅說清“捉黑A”的玩法么?
對于《易經》,兩千多年來人們一直就面臨著這個難題——大家誰也不會玩“捉黑A”,眼睜睜看著一百字上下的《“捉黑A”玩法入門》,誰也摸不著頭腦。
怎么辦呢?有辦法: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硬解也要把這段話給解釋出來!
于是乎,這個算卦方法就被前輩高人們解讀出來了。
通行的經典解讀是:
首先,找五十根或者五十五根蓍草。
什么是蓍草?——就是專門用來算卦的一種草。沒有也沒關系,用牙簽和火柴棍也行,我一般用的是圍棋子,不過可不是普通的玻璃或是塑料質地的,而是高檔玉石的圍棋子,在精致的牛骨棋盤上演算,我這是為了讓受騙的傻瓜——說錯了,是來找我算卦的人——感覺我很專業(yè)、很權威!當然,如果你是自己關起門來算著玩,只要方便,用什么都行。如果你力氣夠大,也可以用五十個或者五十五個鉛球來算卦。
那,到底是五十還是五十五呢?為什么還有個“或者”呢?怎么一開始就這么不嚴謹呢?
——按照《系辭》的字面,是“五十”,可一些專家認為這和上下文有矛盾,“五十”后邊脫落了一個“五”字,所以,應該是“五十五”。
為什么是五十五?八十八不是更吉利么?
答案是:五十五是所有數字當中最牛的數,比八十八牛多了!現在很多人手機號碼和車牌號碼都喜歡選帶“八”的,比如手機尾號“5438”什么的,其實呢,這都是對傳統(tǒng)文化缺乏了解,真正的高人會選連著的兩個“五”——五十五是所謂“大衍之數”。
我們的祖先把從一到十的十個數字分為“天數”和“地數”兩種,聽上去很神秘,其實說白了就是奇數和偶數:“天數”是一、三、五、七、九,“地數”是二、四、六、八、十。
下面,做做數學題:
把五個“天數”加起來:1+3+5+7+9=25
再把五個“地數”加起來:2+4+6+8+10=30
再把“天數”之和與“地數”之和加起來:25+30=55
明白了吧,所謂“大衍之數”就是這么得出來的,它是“天數”與“地數”之和。
古人剛有一些數學經驗的時候會對數字有一種神秘的著迷感,認為它們蘊涵著某些我們所不知道的宇宙的奧秘——我們看看古希臘同時代的畢達哥拉斯的研究就會明白這種心理并不是中國人所獨有的了。
下面的問題是:馬上就要開始算卦了,我到底是用五十顆棋子還是用五十五顆呢?
答案是:無所謂,用多少都行。
——這可不是不嚴謹,不是不負責任,而是: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其實只用到四十九顆棋子就夠了,如果你一開始拿了五十顆,那就拿掉一顆;如果你一開始拿了五十五顆,那就拿掉六顆。
有人一定會說:“這不是吃飽了撐的么,一開始的時候直接說用四十九顆棋子不就完了,還搞什么‘大衍之數’?!”
古人可不覺得自己是吃飽了撐的,他們認為這種做法是有神秘的象征意義的,或者是出于技術操作上的方便。我們就不管那么多了,反正記住實際算卦是用四十九顆棋子就好了。——你最好也找出四十九顆棋子或者其他的什么,跟著我下邊的步驟一起來作演算。
現在,算卦第一步開始:把49顆棋子隨機分成左右兩組。別小看這么簡單一個分組,這是有著很高深的象征意義的,象征著混沌初開,天與地一分為二。所以呢,這兩組棋子,一組象征著天,一組象征著地。
第二步:天和地都有了,是不是該有人了?
不錯,從任意一組當中拿掉1顆棋子(也有人說只能從象征地的右邊那一組里拿),這顆棋子象征的就是人。這樣一來,天、地、人,全都有了,我們的祖先管這三種東西叫做“三才”。
圖-3 分“三才”
第三步:把象征天的那組棋子數數有多少顆,數清楚之后把這個數字除以4,看看余數是幾。
任何數字除以4,余數都只有四種可能:1,2,3,整除。
如果遇到整除的情況,我們就當作余數是4。好了,現在把余數拿開。
比如,這組棋子一共有20顆,那么:20÷4=5,沒有余數,那我們就把4當作余數,從這20顆棋子中拿掉4顆。
有人會問:“為什么要除以4呢?這個數字多不吉利?。槭裁床怀?呢?”
答案是:這也是有象征意義的,4在這里象征的是一年四季。(這種象征的說法應該不會早于周代,因為商代社會是沒有四季之分的,只有兩季。)看來那個時代的古人并不認為4這個數字有什么不吉利的,因為整個周易的算卦過程全在圍繞著4。
第四步:把象征地的那組棋子也照貓畫虎,和第三步的做法一樣。
比如,棋子的總數是49,先拿掉了1顆去象征人,于是:49-1=48。
48顆棋子左右分為兩組,左邊20顆,方才已經20÷4了,拿掉了作為余數的4顆棋子,還剩16顆,現在右邊這組總數是:48-20=28,好了,照著第三步來算:28÷4=7,還是被整除的結果,所以,還是把余數當作4,從右邊這組棋子里拿掉4顆。
現在,右邊棋子的總數是:28-4=24。
第五步:把第二步里用來象征人的那1顆棋子,還有第三步被作為余數拿掉的4顆棋子,還有第四步里同樣被作為余數拿掉的那4顆棋子歸堆兒在一起。一共是幾顆呢?很好算:1+4+4=9。
注意:第五步里得出來的這個數字只有兩種可能,不是9就是5,如果你算出來的數字既不是9、也不是5,那就說明你前邊有哪一步算錯了,你就從頭再來吧。
好了,從第一步到第五步,這套動作做完,叫做“一變”,意思是“第一套規(guī)定動作”。
嗯,剛剛在第五步里不是說全部被拿掉的棋子“不是9就是5”嗎,所以,象征天與地的那左右兩組棋子在分別被拿掉余數之后,剩余的棋子總數不是40就是44。
按照上面的例子,左邊一組剩余16顆棋子,右邊一組剩余24顆棋子,總數就是:16+24=40。
從現在開始,“一變”結束,“二變”開始。換句話說:第二套規(guī)定動作開始。
“二變”的第一步:把“一變”最后剩余的左右兩組棋子重新混到一起,然后再隨機分為兩組。
剛才我們“一變”結束的時候,左邊一組剩余16顆,右邊一組剩余24顆,現在混到一起,一共40顆,再隨機分為兩組。
“二變”的第二步:和“一變”的第二步一樣,從任意一組當中拿掉1顆棋子,我們就當是從右邊一組當中拿掉1顆吧。好了,又是天、地、人,三才具備。
“二變”的第三步:和“一變”的第三步一樣,把象征天的那組棋子(左邊一組)數數有多少顆,數清楚之后把這個數字除以4,看看余數是幾。
我們假設這一組的棋子一共13顆,算法是:13÷4=3余1。
余數是1,我們拿掉這一組中的1顆棋子。
現在,這一組棋子的剩余數量是:13-1=12。
“二變”的第四步:和“一變”的第四步一樣。
如果象征天的那組棋子總數是13顆,那么,象征地的這一組(右邊一組)的棋子總數就是:40-1-13=26。
提醒:別忘了為什么要“減1”,那個“1”是象征人的棋子,在第二步里已經被拿掉的。
現在,用右邊這組的總數26除以4:26÷4=6余2。
按老規(guī)矩,從右邊這組的26顆棋子中拿掉2顆。
右邊這組棋子現在還剩下:26-2=24。
“二變”第五步:和“一變”第五步一樣,把第二步里用來象征人的那1顆棋子,還有第三步被作為余數拿掉的1顆棋子,還有第四步里同樣被作為余數拿掉的那2顆棋子歸堆兒在一起,總共是:1+1+2=4。
注意:演算到這一步的時候只可能出現兩種答案,不是4就是8。如果你得出的數既不是4,也不是8,那只能說明你哪步算錯了,重來吧。
我這個例子的得數是4。這時我們再來看看分別象征天和地的那兩組棋子在拿掉4顆之后還剩多少。很好算:40-4=36。
到這時候就該進行“三變”了,方法和前邊的“一變”、“二變”一樣。我這回說簡單一點兒,只繼續(xù)我方才的例子來說:把方才經過了“二變”之后剩余的36顆棋子再歸成一堆兒,再隨機分成兩組,再接著走一遍那五個步驟:
“三變”的第一步:把36顆棋子隨機分成左右兩組。
“三變”第二步:從右邊一組里拿掉1顆棋子。
“三變”第三步:數數左邊一組一共有多少棋子,然后把這個數字除以4。
我們假設左邊一組一共有10顆棋子,那么:10÷4=2余2。
把作為余數的2顆棋子拿掉,這一組還剩8顆棋子(10-2=8)。
“三變”第四步:數數右邊一組一共有多少棋子,然后把這個數字除以4。
右邊一組的總數應該是:36-1-10=25。
繼續(xù)算:25÷4=6余1。
把作為余數的1顆棋子拿掉,右邊一組剩余的棋子還有:25-1=24。
“三變”第五步:左右兩組一共剩下的棋子是:8+24=32。
我們經過了“一變”、“二變”、“三變”,算卦工作暫時告一段落。
現在看看,我最后剩下的棋子一共是32顆。
注意:這三道流程算完,最后的得數只有4種情況:24,28,32,36。
無論你得出了這4個數字中的哪一個,再辛苦一下,做一個小運算,把這個數字再除以4。在我方才的例子當中,最后得數是32,于是:32÷4=8。
算到了這一步,我們才終于算出來了一個爻。
什么是爻?
——爻是卦的最基本的構成單位。爻一共只有兩種,一種是陽爻,符號是“-”;一種是陰爻,符號是“–”,六根爻疊放在一起就成了一卦。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陰爻和陽爻是歷史上最早的二進制,其實這種說法是源于西方學者對東方神秘文化的善意的誤解——陰爻和陽爻你說它們是陰陽對立也好,是奇數、偶數的標記也好,反正和二進制和不沾邊的,古往今來研究《周易》的專家那么多,沒聽說有誰拿這套東西去作數學題的。
話說回來,方才我們一共做了三次演算,最后得出一個數字:8。我們要把這個數字記錄下來——你拿出一張紙來,在這張紙的最下端恭恭敬敬地記下這個數字:8。
記?。阂欢ㄒЧЬ淳吹赜涗洠恼\則靈哦!
圖4-陰爻和陽爻
可是,“8”,這個家伙怎么看怎么都像阿拉伯數字啊,既不像陰爻,又不像陽爻,那它到底是什么爻???
——先不管這個問題,你就照“三變”的方法繼續(xù)演算下去好了。
怎么繼續(xù)呢?一個字:重復!——把所有的49顆棋子重新歸攏到一起,然后再來一次“一變”,然后再來一次“二變”,然后再來一次“三變”,最后的得數再除以4,把這個數字記在方才那個“8”的頭頂上,這就完成了第二爻。
現在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第一個問題是:為什么要把新的得數記錄在“8”的頭頂上呢?為什么不能記在“8”的左邊、右邊,或者下邊呢?
答案是:在一個卦里,爻的順序是從下到上的,所以,你演算出來的第一個爻要放在最下邊,演算出來的第二個爻放在第一個爻的頭頂上,等演算出第三個爻,再把它放在第二個爻的頭頂上,直到全部六個爻都演算完成為止。這就像蓋一座六層小樓,先蓋起來第一層,然后是第二層、第三層,一直到最上面的第六層。
第二個問題是:最后的那個“除以4”,如果除出來余數怎么辦?
答案是:不可能出現余數,除非你算錯了。
剛才不是說過嗎,算到每一個“三變”的最后一步,左右兩組棋子的總數只有4種可能:24,28,32,36。我們除一下看看:
24÷4=6
28÷4=7
32÷4=8
36÷4=9
所以,最終的得數只有6,7,8,9這四種情況,我方才是得出了8,如果再經過一輪的“一變”、“二變”、“三變”,得數照樣出不了這四種情況。
要不我前邊說過需要一個多小時才能算出一卦么,看看,多麻煩??!費了這半天力氣,現在剛剛得出了一個“8”,也就是說,剛剛求出了一卦當中的第一爻。
算卦算卦,是要算出一個完整的卦的。一個完整的卦是由幾個爻組成的呢?——六個。
一個卦是由六個爻組成的,所以,既然要經過三次“變”才能求得一爻,那么求得全部的六爻需要幾“變”呢?
這太好算了:3×6=18。
三變成一爻,十八變成一卦。現在知道了吧,俗話說的那個“女大十八變”就是這么來的。
好了,我們現在假裝已經演算了一遍又一遍,依次算出了從第一爻到第六爻,我們在紙上的記錄由下向上分別是六個數字:8,8,6,9,8,8。
圖5-六爻記錄:8,8,6,9,8,8
這不全是阿拉伯數字嗎?和陰爻、陽爻有什么關系嗎?
當然有關系了!
我們先給6,7,8,9這四個數字分分陰陽——你跟別人故弄玄虛的時候一定要說“分陰陽”,但自己心里要清楚,所謂的“分陰陽”,其實就是“分奇偶”:7和9都是奇數,我們管它們叫“陽”;6和8都是偶數,我們管它們叫“陰”。具體到卦爻里來說,7和9我們用陽爻來表示,6和8我們用陰爻來表示。這樣一來,紙上方才記的這個從下往上排列的“8,8,6,9,8,8”就可以被相應替換為同樣從下往上排列的“陰,陰,陰,陽,陰,陰”,也就是:
圖6-從“8,9,9,7,7,6”轉換為“陰,陽,陽,陽,陽,陰”,豫卦卦像。
這一卦有五個陰爻,第四爻是個陽爻,畫出來就是豫卦。
可以稍微松一口氣了,到了現在,我們終于演算出來完整的一卦了!
現在就可以算命卜吉兇了嗎?
——還不能。還有一些工作要做呢。
有沒有人會產生疑問:為什么我剛才要讓你在紙上記錄下6,7,8,9這些數字呢?直接轉換成陰爻和陽爻記錄下來不是更方便嗎?
我這是有原因的:千萬別以為爻這東西只有陰爻和陽爻兩種,其實卻是四種。
這四種是:老陰、少陰、老陽、少陽。
這四種爻是和6,7,8,9四個數字一一對應的:6是老陰,8是少陰,7是少陽,9是老陽。再拿方才那個豫卦為例,如果僅以陰陽二分法來看,這一卦的構成是:“陰,陰,陰,陽,陰,陰”(六爻從下往上依次來看),可要按這個四分法來看,它的構成就變成了:“少陰,少陰,老陰,老陽,少陰,少陰”。(8,8,6,9,8,8。)
現在就涉及到了《周易》的一個重要原理:老變少不變。
什么叫“老”?
這就好比武林高手出招,第一招的招式用老,就要換第二招。所以,“老”意味著事物的發(fā)展到了末段,該變了。所以呢,我們現在按照方才這個豫卦的六爻順序重新畫一個卦,在這個新卦里,把原來豫卦里的老陰爻變成陽爻,把原來的老陽爻變成陰爻,而少陰爻和少陽爻都照搬不變。于是,在豫卦的基礎上又產生了一個新卦,這就是謙卦:
圖7-豫卦變?yōu)橹t卦
在這個變化當中,我們把豫卦叫做本卦,把謙卦叫做變卦???,我們現在俗話里還常說的“變卦”就是從這兒來的。
有變卦也有變爻,原本豫卦里從下往上數的第三爻的數字是6,也就是老陰,變?yōu)殛栘常坏谒呢车臄底质?,是老陽,變?yōu)殛庁?。所以,豫卦里的第三爻和第四爻在這時便都被叫做“變爻”。
演算到這里,得出了變卦和變爻,我們終于可以占卜吉兇了。不容易呀!
怎么占卜呢?其實前輩高人們演算到這里的時候也都各有各的說法,到了宋朝,朱熹和他的學生蔡元定認真做了一番歸納,總結出七條,我們現在遇到的這個情況就屬于七條中的第二條:如果卦里有兩個爻發(fā)生變動,那就用本卦里這兩個變爻的占辭來判斷吉兇,并以位置靠上的那一個變爻的的占辭為主。
這時候就該查查《周易》了。翻開《周易》,我們先把《易傳》拿開,單看《易經》,這部分記載的全是占辭。占辭是什么?——很好理解,很多人可能都在廟里求過簽,有一種簽是這樣的:簽上只寫著一個編號,你求到了某支簽之后,要按照這簽上的編號到另外一個地方去查,就好像查字典一樣,先從拼音檢字表里找到了要查的字,然后一看這個字的解釋是在第78頁,然后你就翻到字典的第78頁去看對這個字的具體解釋了?!热缯f,你求的簽上寫著“007”,你就在廟里的某一面寫滿字的墻上去找,或者到某位高僧那里請他查查工具書,找到相應的“007”,那里會寫著幾句話,比如“大吉大利,升官發(fā)財”什么的。
這種形式的簽早已很少見了,因為人越來越懶,干脆就在簽上直接寫上“大吉大利,升官發(fā)財”就完了,也省得費事去查。但是,原始形式的簽是要去查的,具體到我們這個例子,豫卦里的這兩個變爻就相當于你求到的簽,《易經》就相當于你要去查的那面寫滿字的墻或者高僧手里的那本《算命求簽大全》。好了,現在我們就在《易經》里來查一下。嗯,得到的結果是:
六三,盱豫,悔,遲有悔。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六三”那句話就是豫卦第三爻的占辭,而“九四”那句話則是豫卦第四爻的占辭。
很費解吧?
看來想學算命沒那么容易??!
我先來解釋一下什么是“六三”和“九四”。
其實很好理解,這就是《易經》獨特的坐標體系。好比我們畫一個橫坐標,小學數學好像就教過,橫坐標軸叫做x軸,x軸上有刻度,我們在表示一個點的位置的時候會說:x1,x2,x3……
“六三”和“九四”是一樣的道理。
在從下數起的第二爻到第五爻里,坐標的第一個數字(六或者九)表示的是這一爻的屬性,六表示陰爻,九表示陽爻;坐標的第二個數字表示序列,也就是說,表示這一爻在該卦的全部六爻里邊排在第幾。所以,“六三”表示的是第三爻,屬性是陰爻;“九四”表示第四爻,屬性是陽爻。
第一爻和第六爻,也就是最下邊的那根爻和最上邊的那根爻,坐標的表示比較特殊,如果第一爻是根陽爻,那就表示為“初九”,“初”表示序列,意思是“第一爻”,“九”表示屬性,意思是:陽爻;再比如第六爻是根陰爻,那就表示為“上六”,“上”表示序列,意思是“最上邊的爻”,“六”表示屬性,意思是:陰爻。
再回過頭來看看方才查到的豫卦兩個變爻的爻辭?!傲焙竺娴脑挕绊煸?,悔,遲有悔”就是“六三”這一爻的爻辭;“九四”后面的“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就是“九四”這一爻的占辭。按照朱熹的說法,這兩句爻辭就昭示著我們這一次占卜的結果,而且,這兩句爻辭的內容要以“九四”的那句爻辭為主。也就是說,我們算的這一卦最后要以“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這句爻辭來判斷吉兇。
哎呀,最后最后,好像有種功虧一簣的感覺啊。費了這老半天的力氣,滿頭大汗,眼看就要算出個結果了,可結果出來了,卻看不懂是什么意思?!
有人可能會說了:“這有何難,找本白話翻譯過來的《周易》,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嘿嘿,說的容易,一句爻辭到底是什么意思,古往今來的專家們分歧多著呢。況且,就算拿個白話翻譯本來,就算你相信這個版本的權威性,恐怕也解決不了太大問題。
咱們試試吧。
中華書局,這可是古籍類圖書最權威的出版社,他們出的周振甫的《周易譯注》里對“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的白話翻譯是:“由于豫悅,大有所得,勿疑。用朋貝組合成簪。”
——雖然也不大容易讓人明白,但從字面上看,好歹比原文稍微好懂一些??墒牵@到底又說明了什么呢?
再看另一家權威出版社的版本,商務印書館的《周易今注今譯》,作者之一還有一位在普通讀者中間也大名鼎鼎的陳鼓應,這本書對“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的白話翻譯是:“做事要猶豫三思,將大有所得;但不要過于猜忌,大家就都會來聚合。”
——和中華書局的《周易譯注》相比,除了“將大有所得”這個意思之外,其余的解釋全不一樣。
再看看北京大學出版社的《周易經傳十五講》,作者是廖名春,也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了。他對這句爻辭的翻譯是:“是說責罪批評驕傲自大,會大有所得,不要懷疑是朋友在說你的壞話?!?br />
——照舊,除了“大有所得”之外,其余解釋和前兩個版本全不一樣。
頭疼吧,三個權威,三種說法。
各位,我舉這個例子可不是特意挑的,而是純屬隨機,大家看看,我們到底該信誰的?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道理想想也很簡單。好比你去算卦,算算你這輩子會生幾個兒子,算命先生是馬三立,給你的占辭是他那句經典名言:“桃園三結義,孤獨一支?!?br />
這句占辭同樣能讓好幾百位專家捉摸好幾百年。
但是,別灰心,別氣餒,其實,要想學《周易》算卦,讀不懂卦辭和爻辭也沒關系,只要把握住很少的幾個基本原則,就能算得八九不離十了。
——看,這東西說難也難,可要想簡單也有簡單之道。
好,還拿方才這個豫卦變?yōu)橹t卦的例子來講,現在我們知道了這一次占卜的結果到底是吉是兇取決于豫卦的九四爻。我們雖然看不懂這一爻的爻辭,可是,沒關系,不看爻辭我也算得出吉兇。
這就要引出兩個新概念——“得位”和“得中”。
不但介石,而且中正
什么叫“得位”?
——很簡單,如果你是男人,逛街的時候突然內急,找?guī)?,一頭扎進男廁所解決問題。你,一個男人,進了男廁所,這就叫“得位”?!暗梦弧本鸵馕吨憧梢园残牡亟鉀Q問題了??扇绻慵贝蟀l(fā)了,一頭扎進女廁所,這就叫“不得位”,意味著你要有大麻煩了!
一個卦從下到上順序排列著六爻,我們已經知道了爻是分為陰爻和陽爻兩種的,可不知道是哪位古人把這六爻的位置也給分出了陰陽:第一、第三、第五爻的位置是“陽位”,第二、第四、第六爻的位置是“陰位”?!F在的有些樓房就是這么蓋的,好比一座六層高的教學樓,一樓、三樓、五樓只有男廁所而沒有女廁所,二樓、四樓、六樓只有女廁所而沒有男廁所。所以,在二樓上課的男生要想上廁所的話,或者得下到一樓,或者得上到三樓;三樓的女生要想上廁所的話,或者得下到二樓,或者得上到四樓——這兩種情況都很辛苦啊,可如果是在三樓上課的男生和在四樓上課的女生,不用爬樓梯就可以很方便地上廁所。
道理就這么簡單,陽爻(男生)如果處在陰位(二、四、六樓),這就叫“不得位”,不是什么好事,因為上廁所很麻煩,要爬樓梯;如果陽爻(男生)處在陽位(一、三、五樓),就叫做“得位”,就很有利,因為上廁所不用爬樓梯。陰爻的道理也是一樣。
我們按照這個“得位”的原則看看困擾我們好半天的那個豫卦的九四爻:嗯,這是個陽爻(男生),卻在四樓(第四爻)上課,四樓可是陰位啊,沒有男廁所,不好不好!結論是:九四爻不得位。
還有一個原則叫做“得中”。
一個卦雖然有六個爻,其實分析起來,這種六個爻的卦都是由三個爻的卦兩兩組合而成的。三個爻的卦就是我們都很熟悉的所謂“八卦”:
圖8-八卦示意圖
現在我們講到的這個豫卦,就是由八卦里的坤卦和震卦組合而成的:坤卦在下,震褂在上,合成了一個豫卦。
圖9-豫卦組成圖,中位示意圖
先看豫卦下半身的這個坤卦:三爻當中的那一爻的位置叫做“中位”,上半身的那個震卦也是同樣道理,中間那一爻的位置叫做“中位”。如果你占到的爻恰好落在一卦的“中位”上,這就叫“得中”,是個吉兆。如果這一爻既“得位”又“得中”,那就屬于吉上加吉了。
按照這個“得中”原則看看豫卦的九四爻:不大好啊,沒“得中”。
嗯,咱們盡看豫卦的三樓和四樓了,其實如果能往下走一層,占到豫卦的二樓(六二爻),那可是一個好爻。大家按照我方才講的“得位”和“得中”的原則看一看,二樓是陰爻(女生)居陰位(有女廁所的樓層),是謂“得位”,而且又位居豫卦下半身那個坤卦的中間位置,是謂“得中”,好事都占全了。
再來挑戰(zhàn)一下你的古漢語水平,看看這一爻的爻辭:
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
是不是有些面熟呢?
那么,這句爻辭是什么意思呢?——和前面那個九四爻的爻辭一樣,也是眾說紛紜。我們看看“十翼”當中的《象傳》對這句占辭的解釋:
《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
這句解釋大家是不是也看不明白???不用理會,只從字面來看好了??闯鰜頉]有,蔣介石的名字就是從這兒來的。“名”用《易經》里的爻辭——介石,“字”用相應的《易傳》里的釋文——中正,這是古人起名字的一種傳統(tǒng)。而所謂“中正”,如果按照我前文里對“得位”和“得中”的講解,那么,在《易傳》里這正是指這一爻的位置既得位、又得中。
毛主席的名字也在《周易》里,《系辭》里說:“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說卦》里還有“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看到了吧——“潤之”,名和字也是關聯的,“澤東”而“潤之”。
現代人起名字很少能有這種水準了,隨著批林批孔、破四舊,傳統(tǒng)文化和現代生活已經有了很大的斷層了?,F代父母煞費苦心地給孩子起名字,往往愛用一些漂亮字、生僻字,可起出“介石”、“中正”這種字面普通卻內涵豐富、又很大氣的名字的人還真不多了。起名公司也很少有懂得傳統(tǒng)文化的,起個名字不是批批五行就是算算筆畫,沒多少正經東西。
順便就再說兩個起名的例子吧?!秶恰防锏姆进櫇u,他的名字就是來自漸卦上九(第六爻,陽爻)的爻辭:“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br />
茶圣陸羽的名字也來自這句爻辭。陸羽是個孤兒,自己給自己算卦起名字,算到了漸卦上九爻,所以姓取了“陸”,名取了“羽”,字取了“鴻漸”,完全取自“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
好了,該對這個系統(tǒng)的算卦手法收收尾了?!懊媾e的豫卦的例子里,我們遇到的情況僅是朱熹列舉出的七種情況之一,在實際算卦當中我們很容易會遇到另外六種,所以簡單介紹一下:
第一種情況:算出來的六爻當中只有一個爻是變爻,也就是說,6個數字中有5個不是7就是8,只有1個是9或者6,這個時候,就用本卦變爻的爻辭來判斷吉兇。
第二種情況:有兩個變爻,這就是我們方才遇到的情況,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第三種情況:有三個變爻,就不能用變爻的爻辭來判斷了,得用本卦和變卦的卦辭,以本卦的卦辭為主。
第四種情況:有四個變爻,這時就用變卦的兩個不變爻的爻辭來判斷吉兇。
第五種情況:有五個變爻,用變卦的那一個不變爻的爻辭來判斷吉兇。
第六種情況:有六個變爻,這得分兩種情況。一是六爻都是陽爻(構成了乾卦),或者六爻都是陰爻(構成了坤卦),那么,如果是乾卦,就用乾卦“用九”的爻辭判斷吉兇,如果是坤卦,就用坤卦“用六”的爻辭判斷吉兇。(什么是“用九”和“用六”,下文再仔細說。)二是除了這兩種情況之外的其他六爻全變的情況,就用變卦的卦辭來判斷吉兇。
第七種情況:六爻一個都沒變,這時用本卦的卦辭來判斷吉兇。
圖10-卦辭和爻辭
有人可能會問了:“朱熹這些說法都可靠嗎?”
我的回答是:“不大可靠?!薄獩]辦法,古人到底是怎么算卦的,這套方法早已經失傳了,我們所看到的歷朝歷代打著《周易》旗號的算卦大師們,其實他們種種的算卦手法都是自己的附會和發(fā)揮,悲觀地說,恐怕一個可靠的都沒有。
歷朝歷代的算卦大師們?yōu)椤吨芤住返牧鱾鞯拐孀隽瞬簧俚呐?,一是往高端靠,二是往低端靠,這也是歷史文化發(fā)展的一貫規(guī)律。
所謂往高端靠,就是把《周易》添加了越來越多的復雜內容,比如陰陽啊、五行啊、紫微斗數啊、生辰八字啊、中醫(yī)啊,其實這些東西原本誰也不挨誰;所謂往低端靠,就是簡化算卦手法,讓人民群眾容易接受。
我前面介紹過的這種可考的最貼近《周易》原始面貌的算卦方法可能已經有人覺得太復雜了,也是,算一個卦怎么也得一個小時左右,而且還得小心翼翼地一步也不能算錯,工具也復雜,不管你用棋子還是用草棍兒,你得備足了四十九個才夠用。——實在是太麻煩了!
多看看歷史你就會猜到,這種時候一定會出現一種新局面。
什么新局面呢?
我們看看佛教的傳播,像唐僧這種文化水平超高的高僧去搞唯識理論研究,復雜極了,水平稍差的人根本就很難入門。但是,農村老太太也有這種信仰需求,你讓人家學唯識?這就等于讓文盲學量子物理。所以就出來了凈土宗滿足這個階層的需求:不用學什么深奧的理論,只要大發(fā)善念、多念念阿彌陀佛,就可以往生西天極樂世界。
再看看馬克思主義,這也夠高精尖的,要把《資本論》讀通了那得多少年的苦功夫!廣大人民群眾哪可能都去讀通《資本論》呢,那,怎么向他們傳播社會主義觀念呢?——“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簡明扼要,瑯瑯上口;“各盡所能,按勞分配”,言簡意賅,一針見血。
所以說,歷史也好,文化也好,無外乎基本人性,《周易》往低端能怎么發(fā)展,用腳后跟都能想得到。唐詩里不是有個還算有點兒名氣的句子叫“暗擲金錢卜遠人”么,這說的就是唐代流行的金錢卦,據說是漢代的京房發(fā)明的:用三枚銅錢來取代四十九根蓍草,而且銅錢每扔一次就能得出一爻,扔六次就把一個卦給算出來了,總共也用不了三分鐘。
三枚銅錢就夠了,那,用什么銅錢呢?有講究沒有呢?
一般說來,要用漢代的五銖錢,這種銅錢外圓內方,象征著天圓地方,反正很有神秘力量就是了。其實用什么都無所謂,只要是一個平面有正反的東西都行?!斎涣?,你要是給別人算卦的話,一定要用五銖錢,好顯得自己很專業(yè)。比如,同樣是我熊大師出去給人算卦,拿五分錢硬幣來算的話,自己都不好意思跟人家開口要高價。可如果我打開一個古色古香的檀香盒子,從里邊取出三枚泛著銅綠的漢代五銖錢(這在潘家園市場上花十塊錢可以買好幾枚),神色莊重,在算卦之前還要燒燒香、拜拜神,再弄出個復雜到自己也搞不明白的羅盤來比劃比劃,這樣的話,到最后開價的時候人家也不會覺得你是在獅子大張口了。
嗯,不過呢,自己練手的時候拿五分錢的硬幣就行了。
一枚硬幣,正面為陽,反面為陰。如果把三枚硬幣同時扔下就會有四種組合:二陰一陽、二陽一陰、三陰、三陽。二陰一陽是少陽,二陽一陰是少陰,三陽是老陽,三陰是老陰,下面的算法就和我前面講的一樣了。比如你扔出來的是二陰一陽,也就是有兩枚硬幣是反面朝上,一枚硬幣是正面朝上,這種情況就是少陰,你在紙上記下“少陰”兩個字就好了,第一爻就這么算出來了,然后再把三枚硬幣扔一回,看看第二爻是什么,依次算出全部六爻。
如果你連這都嫌麻煩,也還有更簡單的算法,只用一枚硬幣就夠:正面是吉,反面是兇,扔完了看看落地朝上的是哪面,這就行了。夠方便吧?
其實,金錢卦雖然一度很普及,很流行,卻在根子上犯了一個重大錯誤。
什么錯誤呢?
——本來,金錢卦是蓍草算法的簡便替代方法,可古人卻不知道,三枚銅錢的落地和四十九根蓍草的演算,這兩者的出卦概率是完全不一樣的。簡單打個比方:如果用最傳統(tǒng)的蓍草算法,得到乾卦九五爻的概率是萬分之一;而用金錢卦來算,得到同樣這個爻的概率卻變成了千分之五。也就是說,金錢卦其實是根本無法取代傳統(tǒng)的蓍草算法的,嗯,對數學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自己算一算這道題。
我的電腦有神鬼莫測之機
很多人都認為《周易》蘊涵著宇宙的無窮奧秘,這在我前面介紹過的蓍草算卦方法里似乎就看得出一些端倪。還記得吧,先是一分為二,象征著混沌初開,天地創(chuàng)始,然后提出一根草來象征人,一分為二之后有了天、地、人這所謂“三才”,然后的“除以4”又象征著四季。這還沒完,奧妙還多著呢!
《系辭》里還說:“占乾卦的蓍草一共260根,占坤卦的蓍草一共144根,加在一起是360根,約合一年的天數,而《易經》占到的蓍草一共11520根,與萬物之數相當……”還有大家比較熟悉的什么“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聽上去還當真是包羅宇宙、囊括萬物。
其實呢,《系辭》屬于《易傳》,是后人對《易經》的附會發(fā)揮。再說了,就算《系辭》說的不錯,可照這個邏輯,我隨便拿出一個什么東西都能說得出同樣的“包羅宇宙、囊括萬物”?!断缔o》里說圣人創(chuàng)作八卦是“近取諸身,遠取諸物”,那我現在也學學圣人,“近取諸身”一回,就說說我現在寫這本書所用的這臺電腦好了。
我用的這臺是一臺筆記本電腦,黑色的,平時不用的時候一直合著,象征著混沌的宇宙。當我要用它的時候,把它打開,顯示器和鍵盤一分為二,象征著開天辟地,太極生了兩儀。而且,顯示器是亮的,鍵盤是暗的,這是明與暗的對立,陰與陽的對立,而他們又同是一臺筆記本電腦的一部分,它們的關系既對立、又統(tǒng)一。亮的顯示器象征著天,暗的鍵盤象征著地,旁邊從USB接口甩出一支鼠標來,象征著人,從此,天、地、人都有了,三才齊備。
更神奇的是,我明明在敲打鍵盤,文字卻出現在顯示器上,這不就是天地交泰、陰陽感應么?正是鍵盤和顯示器的這種天地交泰,才源源不斷地產生出了新的東西,嗯,其中就有我現在寫的這本書。
三才齊備了,還有四象呢。顯示器是長方形的,上下左右四條邊,象征著四象或者四季;而鍵盤這個區(qū)域竟然也是和顯示器一模一樣的長方形,配合得嚴絲合縫的,也是上下左右四條邊,也象征著四象,象征著四季。顯示器和鍵盤“交泰”在一起,一共有八條邊,象征著八卦。
太神奇了!我的鍵盤上方居然還有一組按鍵,從F1到F12,恰好象征著一年的12個月……底下還有一個Fn按鍵,是和從F1到F12的12個按鍵配合使用的,所以,這個Fn按鍵不正好象征的閏月么!
看,要論神鬼莫測之機,我這臺筆記本一點兒不輸給《易經》?。?/p>
很多人對《周易》的另外一種贊嘆是:富有如此深奧的哲學至理??!
其實呢,這往往是因為混淆了《易經》和《易傳》。
前面簡單說過,現在我們看到的這種《周易》,或者叫《易經》,其實包含著兩個部分:《易經》和《易傳》。一般來說,《易經》(狹義的《易經》)的內容全是算卦的占斷辭——前面我們已經見過幾條,專家們眾說紛紜,也解釋不出個統(tǒng)一意見來,反正我覺得很多占斷辭看上去和馬三立的“桃園三結義,孤獨一支”沒多大區(qū)別,如果說有價值,更多的是史料價值,為我們展現了古代社會的一些片斷風貌;而哲學思想則更多地體現在《易傳》,或者叫做“十翼”,主要是戰(zhàn)國時期的知識分子借著《易經》來闡發(fā)自己的哲學思想。
有人可能會問了:“這些知識分子要想闡發(fā)自己的哲學思想,自己著書立說就是了,為什么非要借著《易經》說事呀?”
答案是:“第一,當時的人并沒有著書立說的普遍風氣;第二,這里面恐怕有一些不得已的苦衷?!?br />
什么叫“不得已的苦衷”呢?——這個問題稍稍沉重了些,咱們留到后文再說,先說說排卦算命的事。
我一直都主張溯本求源,現在咱們來看看古人拿《周易》算命的案例,看看古人到底是怎么用這東西的。
講漢、唐、宋、明的案例嗎?——不講,咱們要看就看最源頭的東西?!吨芤住肥侵艽d起的,我們能找到的最早的相關史料就是《左傳》和《國語》。
《左傳》我比較熟,這里邊用《周易》算卦的例子還真不少,很值得講一講。而且,《左傳》到底也是經典,是“十三經”之一,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信史,可總比什么《諸葛神算》和《推背圖》要有公信力多了。
《左傳》講的是春秋時代的史事,可是,我們要了解《周易》,還得從商代開始。
古人對《易經》真的相信嗎?
許許多多的事情都是有淵源的,《周易》算卦也是一樣。并不是突如其來的某一天有哪位圣人寫出來一部《周易》,然后就一下子風靡全國,人人都開始拿這東西來算命。
看過《孟子他說》的讀者應該還記得,商朝人是最信天命鬼神的,動不動的就得占個卜,殷墟出土的那么多甲骨文大多都是他們算命的各種記錄。而革了商朝命的周人卻不一樣,不大相信真有什么天命存在,更相信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但是,周朝的開國統(tǒng)治者很狡猾,他們對自己人一再叮囑,說什么天命這玩意靠不住,要真有天命,也輪不到自己坐江山,所以,好好搞政治才是最要緊的;可是,他們對外人,尤其是對商朝的遺老遺少們卻一再強調天命,這讓后人怎么看怎么覺得像是愚民的政治手段。
所以,要真說周朝的開國巨頭們搞出了什么《周易》,覺得靠這東西就能夠預測吉兇、洞悉天命,遇事就得算算卦,這道理怎么講怎么都講不通。
另外,有沒有人會留心到一個問題:為什么商朝人是用甲骨來占卜,而到了周人這里就改成《周易》了呢?
——答案很簡單:就像上文剛剛講的金錢卦取代了蓍草一樣,《周易》算卦其實很有可能正是甲骨占卜的一種簡化形式。(雖然蓍草的出現可能比甲骨要早,但至少在商代甲骨占卜才是上流社會普遍認可的東西。)而且,即便在周代,專業(yè)占卜師也還用的是龜甲,票友才用《易經》呢。
為什么會這樣呢?
第一,古人認為烏龜是有靈性的,而且,占卜用的烏龜都是幾乎成了精的那種,價值極高,不是大貴族玩不起這東西。玩不起大烏龜的人如果也想算算命,那怎么辦呢?有沒有什么價廉物美的替代品呢?就像我們現代人,想有個別墅,可又買不起真正貴族級別的傳統(tǒng)意義上的那種別墅(硬件設施不說,單是傭人就得一個排),怎么辦呢?可以買聯排別墅,雖然鄰居家和你只有一墻之隔,但這好歹說出去也是別墅。古今人情都一樣,古人玩不起大烏龜,就拿草棍來當替代品,但算命的形式和說辭還是模仿烏龜殼的?!@也是一貫的人情,好比最近新聞經常報道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掃墓燒紙居然燒上了紙做的別墅和二奶。其實這很自然,無非是下層對上層的物美價廉式的模仿,難道不燒別墅還燒經濟適用房不成?——所以,如果我們稍微看看甲骨文,對理解《周易》會大有幫助。后文我會提到一個例子,歷朝歷代沒有甲骨文的考古發(fā)現的時候,對《周易》的文字有過極其經典的誤解,建立在誤解上的哲學思想竟然影響了中國很多朝代!
再說大烏龜。大烏龜比草棍更有靈性,這應該不難理解吧?還別說大烏龜了,那時的古人認為動物比植物更有靈性,比如說,一只狗比一朵花更有靈性,嗯,這也不難理解吧?
第二點是,甲骨的占卜方法非常復雜,雖然具體方法現在也已經不可考了,但從相關記載里我們卻也能夠知道,甲骨的占卜方法比《易經》復雜很多很多,占斷辭也比《易經》要多很多。甲骨占卜是由專門的官員負責的,這些人一輩子全在研究這個,專業(yè)得很,為別人進入這個職業(yè)設置了很高的技術壁壘。自然了,一般人達不到這么高的專業(yè)水平,在高聳的技術壁壘面前望而卻步了,那怎么辦呢,難道就放棄了嗎,當然不,找個物美價廉的替代品唄——這一找就找到了《易經》。
所以,周代社會的普遍認識是:
甲骨占卜是專業(yè)的,《易經》算卦是業(yè)余的;甲骨占卜是更可靠,《易經》算卦是可信度比較低的。
好了,該鋪墊的都鋪墊完了,我們該進入一個個的具體案例了。
《左傳·僖公四年》
初,晉獻公欲以驪姬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從筮?!?br />
卜人曰:“筮短龜長,不如從長。且其繇曰:‘專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夭豢??!?br />
弗聽,立之。生奚齊,其娣生卓子。
及將立奚齊,既與中大夫成謀,姬謂大子曰:“君夢齊姜,必速祭之?!?br />
大子祭于曲沃,歸胙于公。公田,姬置諸宮六日。公至,毒而獻之。公祭之地,地墳。與犬,犬斃。與小臣,小臣亦斃。姬泣曰:“賊由大子?!?br />
大子奔新城。公殺其傅杜原款。
或謂大子:“子辭,君必辯焉?!贝笞釉唬骸熬羌希硬话?,食不飽。我辭,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樂?!?br />
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實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人誰納我?”
十二月戊申,縊于新城。姬遂譖二公子曰:“皆知之?!敝囟计?。夷吾奔屈。
晉獻公要立驪姬為夫人。這可是一件人生大事,必須慎重對待。
驪姬會成為一位了不起的國君的賢內助嗎?唉,誰知道呢!
有人會說了:“排排晉獻公和驪姬的生辰八字不就完了?”
可這是春秋時代,還沒這套講究呢。這時候還在流行大烏龜呢。
遇到這等大事,沒的說,弄只烏龜來占卜吧。于是又是鉆孔又是燒,好不容易占卜的結果出來了:“不吉!”
如果是你,遇到這種情況會怎么辦?——既然烏龜都說“不吉”了,那這事就免談了唄。
可是,如果驪姬是個萬里挑一的大美人呢?
晉獻公現在遇到的恐怕就是這種情況:聽烏龜的,還是聽荷爾蒙的,這是個問題!
壓力產生動力,晉獻公有主意了:再來占卜一次,這次不用烏龜了,改用蓍草!
晉獻公可能擔心的是“一筆寫不出兩個‘龜’字”,烏龜都是一伙的,再來一次占卜的話必須換換家伙。
蓍草的占卜就是《易經》的算卦,這次結果讓晉獻公很滿意:“吉!”
晉獻公很高興:“蓍草說得很有道理,比烏龜的話中聽,咱們就聽蓍草的!”
占卜官可不干了,一臉正氣地說:“大王,專業(yè)問題您得聽我們這些專家的,《易經》那東西不大靈光的,比烏龜可差遠了!而且,烏龜的占辭說得非常明確:‘專寵會使人心生歹意,將要偷走您的公羊;香草和臭草放在一起,過了十年還有臭氣?!笸跄纯矗瑸觚敹及言捳f得這么明白了,就差直接說驪姬要害您了。您可不能聽《易經》的啊,一定得聽烏龜的!”
可晉獻公只聽荷爾蒙的,到底還是立了驪姬。驪姬給晉獻公生了個兒子,叫奚齊,驪姬的妹妹也給晉獻公生了個兒子,叫卓子。而晉獻公早已經立了太子,叫做申生,是個俊彥人物,為晉國立下過不少的汗馬功勞,申生已經過世的親媽曾是晉獻公的正印夫人。
事情講到這兒,下邊會發(fā)生什么,動動腳后跟都能想得出。通觀中國歷史,但凡寵姬生幼子,極有可能會搞陰謀奪權。在當時那種體制之下,這就是理性人最最符合理性的選擇。
驪姬也不例外。她必須要借晉獻公之手除掉太子申生,讓自己的兒子奚齊順利當上太子。
——先把話題岔一岔:如果是你,你會這么做嗎?
以前我讀到這種場面的時候,總覺得驪姬之流喪心病狂,人心不足,后來年紀大了,卻又感覺未必如此:在險惡的權力場中,幾乎很少會有明哲保身的可能。我們設想一種情況:你和幾個陌生人待在一間密閉的房間里,這房間里有一把手槍(只有一把),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利器。這時候你會怎么辦?
你不去搶這把槍嗎?不錯,你可以明哲保身,與人無爭,誰也不得罪,可是,你出不了這個房間,如果槍掌握在別人的手里,那么……
我們想想劉邦的那位著名的戚夫人,她當時也是寵姬幼子的情況,可即便她不和呂后發(fā)生沖突,等劉邦死后她就能有好果子吃嗎?戚夫人是奪槍失敗,下場凄慘,可是,奪槍畢竟是在奪那一線生機??!
這就是環(huán)境使然,體制使然,從這點我們就能推知:凡是類似的政治體制里,能在最高權力場上立得住的,都不會是什么善茬兒。
話說回來,驪姬要害太子申生了。
驪姬一臉關懷地告訴申生:“大王做夢,夢見你親媽了,你快去祭祀一下吧!”
驪姬這話好像莫名其妙啊,如果換了我們在申生的位置上,可能會說:“哦,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我爸一定是想我那死去的媽了。”——感嘆一下也就完了。
可申生和我們不一樣,聽驪姬這么一說,馬上動身前往曲沃祖廟,祭祀老媽。
——這是當時社會的風俗,夢見死去的先人長輩了,就要祭祀人家一下。這又涉及到當時另外的一個風俗傳統(tǒng)了:祭祀的時候要弄不少好酒好肉,這都是獻給被祭的死者的,可臣下在祭祀的時候還要把好酒好肉分出來一部分獻給國君。申生作為太子,自然不會壞了規(guī)矩,等祭祀完畢就把酒肉帶了回來獻給老爸。
可是,巧得很,晉獻公出門打獵去了。
那就把酒肉先放著好了,等晉獻公回來再吃再喝?!谀莻€沒有電冰箱的年代里,這些酒肉一放就放了六天。按說大腸桿菌什么的已經嚴重超標了,可驪姬還嫌不夠,又偷偷下了毒。
晉獻公一回來,知道這是祭祀用過的酒肉,先搞了個以酒祭地,也就是把酒灑在地上,結果很奇怪,沾了酒的地面竟然憑空堆起了一個小墳頭來。晉獻公很納悶:“這是哪位大師在發(fā)功啊?”
驪姬趕緊提醒:“大王,酒有問題,肉您也得小心?!?br />
晉獻公心里一寒,多加了幾分小心,先割了塊肉給狗吃,狗死了;又割了塊肉給手下一個宦官吃,宦官也死了。這場面可夠嚇人的,驪姬被嚇哭了:“這酒肉都是太子送來的?。 ?br />
后來的事情簡短截說:太子申生上吊自殺了,他的兩個兄弟夷吾和重耳也被驪姬誣為同謀,分頭流亡國外,從此,晉國經歷了多次重大的動亂,波詭云譎,而那位重耳在幾十年之后終于成為了笑到最后的人,登上晉國君位,開創(chuàng)了一番霸業(yè),躋身“春秋五霸”的行列,史稱晉文公。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看當初烏龜的話:“專寵會使人心生歹意,將要偷走您的公羊;香草和臭草放在一起,過了十年還有臭氣?!保▽V澹凉|。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這分明就是預言驪姬將會受到晉獻公的專寵,由此而心生歹意,“公羊”應該指的就是太子申生,被“偷走”也就是預言著申生被離間,最后被逼致死。
我們單看甲骨占卜這一占辭的語言風格,不是和《易經》的卦爻辭很像嗎?
我前面說過,《易經》算卦很可能是對甲骨占卜的物美價廉的模仿,從這里是不是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呢?
在這個案例里,并沒有展現出《易經》算卦的具體方法,不過別急,往下看。
周朝人能看懂卦辭嗎?
對于《周易》里邊那些奧妙難解、讓歷代專家們眾說紛紜的卦辭、爻辭,可能有人會說:“這是因為時間太久了,當時的語言文字后人讀不懂了,如果是周朝人,肯定能看懂這些東西?!?br /> 這種懷疑不是沒有道理,那么,我們再來看看下一個《左傳》卦例。這段記載和方才驪姬陷害太子申生的事情還是大有關系的:
《左傳·僖公十五年》
晉侯之入也,秦穆姬屬賈君焉,且曰:“盡納群公子。”晉侯烝于賈君,又不納群公子,是以穆姬怨之。晉侯許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盡虢略,南及華山,內及解梁城,既而不與。晉饑,秦輸之粟;秦饑,晉閉之糴,故秦伯伐晉。
卜徒父筮之,吉。涉河,侯車敗。詰之,對曰:“乃大吉也,三敗必獲晉君。其卦遇《蠱》,曰:‘千乘三去,三去之余,獲其雄狐?!蚝M,必其君也?!缎M》之貞,風也;其悔,山也。歲云秋矣,我落其實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實落材亡,不敗何待?”
三敗及韓。晉侯謂慶鄭曰:“寇深矣,若之何?”對曰:“君實深之,可若何?”公曰:“不孫?!辈酚?,慶鄭吉,弗使。步揚御戎,家仆徒為右,乘小駟,鄭入也。慶鄭曰:“古者大事,必乘其產,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訓而服習其道,唯所納之,無不如志。今乘異產,以從戎事,及懼而變,將與人易。亂氣狡憤,陰血周作,張脈僨興,外強中干。進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备ヂ?。
九月,晉侯逆秦師,使韓簡視師,復曰:“師少于我,斗士倍我?!惫唬骸昂喂??”對曰:“出因其資,入用其寵,饑食其粟,三施而無報,是以來也。今又擊之,我怠秦奮,倍猶未也?!惫唬骸耙环虿豢舍?,況國乎?!彼焓拐垜?zhàn),曰:“寡人不佞,能合其眾而不能離也,君若不還,無所逃命?!鼻夭构珜O枝對曰:“君之未入,寡人懼之,入而未定列,猶吾憂也。茍列定矣,敢不承命?!表n簡退曰:“吾幸而得囚?!?br />
壬戌,戰(zhàn)于韓原,晉戎馬還濘而止。公號慶鄭。慶鄭曰:“愎諫違卜,固敗是求,又何逃焉?”遂去之。梁由靡御韓簡,虢射為右,輅秦伯,將止之。鄭以救公誤之,遂失秦伯。秦獲晉侯以歸。晉大夫反首拔舍從之。秦伯使辭焉,曰:“二三子何其戚也?寡人之從君而西也,亦晉之妖夢是踐,豈敢以至?!睍x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br />
穆姬聞晉侯將至,以大子犖、弘與女簡、璧登臺而履薪焉,使以免服衰绖逆,且告曰:“上天降災,使我兩君匪以玉帛相見,而以興戎。若晉君朝以入,則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則朝以死。唯君裁之。”乃舍諸靈臺。
大夫請以入。公曰:“獲晉侯,以厚歸也。既而喪歸,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且晉人戚憂以重我,天地以要我。不圖晉憂,重其怒也;我食吾言,背天地也。重怒難任,背天不祥,必歸晉君?!惫涌{曰:“不如殺之,無聚慝焉。”子桑曰:“歸之而質其大子,必得大成。晉未可滅而殺其君,只以成惡。且史佚有言曰:‘無始禍,無怙亂,無重怒?!嘏y任,陵人不祥?!蹦嗽S晉平。
晉侯使郤乞告瑕呂飴甥,且召之。子金教之言曰:“朝國人而以君命賞,且告之曰:‘孤雖歸,辱社稷矣。其卜貳圉也?!北娊钥蕖x于是乎作爰田。呂甥曰:“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惠之至也。將若君何?”眾曰:“何為而可?”對曰:“征繕以輔孺子,諸侯聞之,喪君有君,群臣輯睦,甲兵益多,好我者勸,惡我者懼,庶有益乎!”眾說。晉于是乎作州兵。
初,晉獻公筮嫁伯姬于秦,遇《歸妹》之《睽》。史蘇占之曰:“不吉。其繇曰:‘士刲羊,亦無亡也。女承筐,亦無貺也。西鄰責言,不可償也?!稓w妹》之《睽》,猶無相也?!墩稹分峨x》,亦《離》之《震》,為雷為火。為嬴敗姬,車說其輹,火焚其旗,不利行師,敗于宗丘。《歸妹》《睽》孤,寇張之弧,侄其從姑,六年其逋,逃歸其國,而棄其家,明年其死于高梁之虛?!奔盎莨谇?,曰:“先君若從史蘇之占,吾不及此夫。”韓簡侍,曰:“龜,象也;筮,數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數。先君之敗德,乃可數乎?史蘇是占,勿從何益?《詩》曰:‘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僔沓背憎,職競由人?!?/p>
事情發(fā)生在驪姬陷害太子申生的十一年之后。在這十一年中,晉國發(fā)生了不少事情。
太子申生死了,夷吾和重耳流亡國外了,驪姬的兒子奚齊終于成功地被立為了太子。后來,晉獻公死了,照理說,太子奚齊應該繼位成為下一任晉國國君??墒?,晉國的貴族們卻不全是這么想的。
奚齊很快就被刺殺,死時不過是個十一歲的孩子,隨即,準備接替奚齊的卓子(驪姬的妹妹為晉獻公生的那個兒子)也死在政變者的手里。驪姬當初如此的處心積慮,結果老公一死,靠山一倒,忽然仿佛墻倒眾人推一般,竟落了個悲慘收場。
這一來,不管是該死的還是不該死的,都死了,晉國的權力中心一片真空。這個時候,大家想起了當初流亡出去的那兩位公子——夷吾和重耳,該有個人回來當晉國的國君了。
回來當國君的是夷吾,他在鄰國國君秦穆公的支持下順利回國即位,是為晉惠公。算起來,秦穆公的老婆穆姬是晉國太子申生的親妹妹,秦國和晉國之間通婚不斷,所以后來才有了“秦晉之好”這個成語。
可晉惠公卻不大拿“秦晉之好”當一回事。他在即位之前許諾過要把河西五城送給秦國作為對秦國的報答,可屁股在王位上才一坐穩(wěn),立刻就反悔了,宣布割讓河西五城的許諾是不平等條約,馬上廢除!這可真把秦穆公氣得不輕。
晉惠公對外采取強硬立場,對內也不手軟,大力開展肅反運動,鎮(zhèn)壓國內反對派,白色恐怖一時間搞得人人自危。
也許是人怨惹了天怒,老天爺降下旱災,晉國鬧饑荒了。這可怎么辦?
有人可能會一撇嘴:“這有什么難辦的?搞地區(qū)封鎖、信息封鎖,堂堂晉國乃是中原大國,餓死幾百萬人不算什么,對內保持住晉惠公的政權穩(wěn)定,對外不墮凜凜然大國之風,這不就結了么!”
這確實是高招!可晉國的統(tǒng)治者當時還缺乏這種政治智慧,覺得大片大片地餓死人自己心里不大落忍,于是決定向外國借糧。
可向哪國借呢?想來想去,也只有秦國了。
晉惠公也不顧當初因為對河西五城的毀約而和秦國鬧掰了的事了,拉下老臉來派出使者向秦國借糧。
秦穆公真是個活雷鋒,雖然心里不高興,可轉念一想:晉國國君雖然是個白眼狼,可晉國的老百姓又沒招我、沒惹我,不能眼看著人家餓死呀!好吧,同意借糧!
秦國的地盤大體在今天的陜西,晉國的地盤大體在今天的山西,秦國的運糧船從雍城開到絳城,源源不斷,蔚為大觀。這一次規(guī)??涨暗募Z食大運輸,史稱“泛舟之役”。
風水輪流轉,到了下一年,晉國糧食大豐收,可秦國卻遭了饑荒了。真是好人沒好報??!
秦穆公倒不太著急,心想:“去年我援助了晉國那么多糧食,今年我有麻煩了,請他們幫幫忙想來他們是不會拒絕的吧?”
可秦穆公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晉惠公還真就白眼狼做到底了,不借糧!
這一回,不單是秦穆公,所有秦國人都氣壞了,新仇舊恨齊刷刷涌上心頭。到了這時候,事情只能以武力解決了。
秦穆公調動軍隊,準備東征。我們要知道,那年頭的國家大事最重要的無非兩類:祭祀和打仗,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前一個例子我們看到:連選老婆都得占卜呢,所以,像打仗這種大事就更得事先占算占算了。
秦國的專業(yè)占卜師卜徒父出場了,他可沒用烏龜,而是直接用的《易經》。
算啊算,不知道是不是和我前邊講的算法一樣,卜徒父一番演算完畢,笑呵呵地告訴秦穆公:“吉。涉河,侯車敗?!?br />
秦穆公愣了一會兒:“你再說一遍,我怎么只聽懂了頭一個字?”
卜徒父講解道:“乃大吉也,三敗必獲晉君。其卦遇《蠱》,曰:‘千乘三去,三去之余,獲其雄狐?!蚝M,必其君也?!缎M》之貞,風也;其悔,山也。歲云秋矣,我落其實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實落材亡,不敗何待?”
——我得再把卜徒父的話來講解講解了。卜徒父最先說的那句“涉河,侯車敗”看上去像是卦爻辭,可遍查《周易》卻沒有這一句話。這是怎么回事呢?
一般的看法是:“易”這東西在當年可不止一個版本。千百年一直流傳下來的這個版本叫做《周易》,在《周易》之前還曾有過兩個權威版本的“易”,一個叫《連山易》,一個叫《歸藏易》,主要流行于夏代和商代。而《周易》恐怕各地也有各地的不同——對于古書來說,這是再正常不過的,當時又沒有印刷術,交通又不發(fā)達,文字又不統(tǒng)一,單看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周易》就和通行版本有很大的差別呢。
再看看這句“涉河,侯車敗”到底是什么意思。別說你我傷腦筋,看看,就連秦穆公都搞不明白,所以需要卜徒父詳細解釋。這不由得讓人懷疑:算卦占卜的解釋權完全掌握在專業(yè)占卜師的手里???!這不就是說:算出來的卦其他人是看不懂的,到底老天爺是怎么指示的,全看占卜師怎么說?!
嗯,字面上看,“涉河,侯車敗”的意思是:“渡過黃河,侯的車子毀壞?!薄@聽上去不像句好話,可前邊又有個“吉”字,而且,到底是誰的車子會壞呢?是晉惠公的還是秦穆公的呢?
再看看卜徒父是怎么解釋的。他說:“這是大吉之兆,我軍會三次打敗晉軍,然后俘虜他們的國君?!薄@話倒說得很具體,能讓人聽明白,可是,從卦的哪里能看出“我軍會三次打敗晉軍”?又從哪里能看出“然后俘虜他們的國君”呢?卜徒父算出來的到底是什么卦呢?
卜徒父說:“我算出來的是蠱卦,占斷辭說的是:‘千乘三去,三去之余,獲其雄狐?!?/p>
圖11-蠱卦
和其他占斷辭一樣,“千乘三去,三去之余,獲其雄狐。”這是什么意思,歷代專家們眾說紛紜。
這句話也不見于今本《周易》,我們首先遇到的難題是,“去”字是什么意思?
“去”,這么簡單的一個字,小學生都認識,可放到這里卻讓大教授們也犯含糊。
一種說法是:這個“去”是遮攔阻擋的意思,于是“千乘三去”的意思就是:千輛兵車的軍隊被三面阻擋。
另一種說法是:這個“去”相當于數學里的“除”,所以“千乘三去”就是說用一千除以三。嗯,我們來算算:1000÷3=333余1。這倒能跟下文勉強聯系得上——所謂“三去之余”,就是一千除以三的那個余數“1”,而這個余數“1”就是“雄狐”。雄狐就是公狐貍,把女人比喻為狐貍或者狐貍精這是后來才有的,在春秋時代,公狐貍通常是被用來比喻一國之君的。具體到卜徒父這一卦,他認為卦辭里所謂的狐貍必然是指晉惠公無疑!
咱們再看第三種說法:這個“去”等于“驅”,聯系全句的意思,就是說:晉軍接連被秦軍打敗三次,秦軍接連三次驅逐晉軍,三次長驅直入。
提出以上這種種解釋的可都不是什么江湖術士,也不是什么易經預測大師,他們都是歷代的知名學者,其中就有顧炎武、章炳麟這樣的角色。
我們再往下看卜徒父的解釋。他說:“《蠱》之貞,風也;其悔,山也。歲云秋矣,我落其實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實落材亡,不敗何待?”——前面講過,八卦是三爻組成一卦,六十四卦是由八卦兩兩重疊而成的,也就是六爻組成一卦,它的下三爻叫做內卦,上三爻叫做外卦。蠱卦的內卦是八卦系統(tǒng)中的巽卦,外卦是八卦系統(tǒng)中的艮卦。卜徒父所謂的“《蠱》之貞”,說的就是蠱卦的內卦,也就是巽卦,他所謂的“其悔”,說的就是蠱卦的外卦,也就是艮卦。他這話也可以這么說:蠱卦的內卦是巽卦,蠱卦的外卦是艮卦。
可是,卜徒父明明說的是蠱卦的內卦是“風”,外卦是“悔”呀,根本就沒提什么巽卦和艮卦呀?這是為什么呢?
——這就涉及到了《周易》系統(tǒng)的又一大原理:取象。
八卦是八個抽象的符號,抽象的東西太難理解,好在每個抽象的符號都有它們各自具像的象征物。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各自最基本的一套象征物是:天、地、雷、風、水、火、山、澤?!€有另一套基本象征體系,分別象征著:健、順、動、入、陷、麗、止、悅。
這兩套是最基本的,其他邊邊角角的象征說法可就多了去了,比較常見的還有把八卦當成一個家庭的,乾卦象征老爸,坤卦象征老媽,震、坎、艮是這家里的三個男孩,分別是大哥、二哥、小弟,巽、離、兌是這家的三個女孩,分別是大姐、二姐、小妹。八口人構成了一個大家庭。
圖12-文王八卦次序與方位 《易經解》 [宋]朱長文撰 影印湖北省圖書館藏明崇禎四年刻本
我們的身體也包含著一套八卦,乾是頭,坤是肚子,震是腳,巽是大腿,坎是耳朵,離是眼睛,艮是手,兌是嘴。我總覺得這像是土匪的黑話,比如咱倆遇到條子了,我招呼你:“兄弟,你攻他乾、坎,我踹他坤!”街頭看見MM:“嘿嘿,這小娘子的離和兌很靚呀!”
還有象征動物的:乾能拉車,坤能耕地,我們都是震的傳人,肯德基家鄉(xiāng)巽,沒吃過坎肉還沒見過坎跑么,掃離打非,艮眼看人低?!@么說話是不是很怪?其實現實生活中就有這種話,你一點兒都不覺得怪:坤包。女人用的包叫坤包,因為坤卦象征女性。
八卦還能表示方向,不過不同的體系表示的方向不一樣,其實說到底也就是東南西北加上東南、東北、西南、西北而已,正好八個。武俠小說里常說大俠練功“走坎位、轉巽位”什么的,聽著好像神秘莫測,其實他們那套話完全可以轉換成“先往東,再轉東北,再往北走,見第一個紅綠燈向右拐……”
象征無限多,舉例子是舉不過來的,其實只要把握基本原理就可以自己隨意發(fā)揮,比如乾卦,你就多想想那些陽剛的、在上邊的、巍峨的、占統(tǒng)治地位的,等等等等。不過一定要有與時俱進的觀念哦,不要犯我在張三和李四身上犯過的錯誤!
知道了八卦的象征意義,再回過頭來看看卜徒父的那句話:“《蠱》之貞,風也;其悔,山也?!薄柏憽敝竷蓉?,“悔”指外卦,風和山又是什么呢?
看看剛講過的象征物,對照一下,就知道風是巽卦,山是艮卦。就這么簡單。
卜徒父這里是用八卦的象征物來解釋蠱卦的意義,所以不說巽和艮,而說風和山。他接下來的解釋是:“歲云秋矣,我落其實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實落材亡,不敗何待!”
這里我們還得先交代一點算卦的原則:秦穆公要和晉惠公打仗,所以這件事情涉及到敵我兩方,在這種情況下卦像的表示是內卦代表我方,外卦代表對方。就這個例子而言,巽卦代表的是秦穆公一方,艮卦代表的是晉惠公一方。
卜徒父說的是:“現在正是秋天,是草木搖落的季節(jié)。我們秦國是內卦的風,他們晉國是外卦的山,卦像顯示的是秋天的風吹過大山——”
我們想想,秋風吹過大山,這會導致什么后果?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錯,秋風一吹就該滿山落葉了。秋風掃落葉嘛。
卜徒父接著說:“所以我們這回進攻晉國會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啊!”
——既然是秋風掃落葉,那就出兵吧!秦國的軍隊開始向晉國挺進了。
戰(zhàn)況如何,我們一會兒再說,現在還得好好分析一下卜徒父的算卦方式。
先說一個小問題。有人可能會問:“為什么秦國沒有使用烏龜來占卜呢?”
我給出的答案是:最有可能的是,秦國當時還只是個位于邊遠地區(qū)的貧苦落后的國家,也沒有什么文化積淀,國君的出身也遠不如中原各國的國君那樣高貴。我在《孟子他說》的第三本里介紹過當時的楚國,說楚國嚴格說來不屬于周朝,是個“外國”,而且還和中原諸國一直都很對立,其實秦國也在前期的很長時間里也不被中原諸國放在眼里,大家對待秦國有點兒對待楚國一樣,不把人家當自己人。當時代表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是中原諸國,也就是以河南為中心的那些諸侯國,秦國在陜西呢,基本上屬于“戎”,楚國在南邊,屬于“蠻”,看字面就知道不是什么好稱呼。所以呢,秦國沒有中原諸國那么多的繁文縟節(jié)倒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還有人可能會問:“卜徒父解釋卦辭怎么和您熊大師前邊講的那些不大呼應得上呢?他也沒算什么本卦和變卦,也沒有占斷變爻的爻辭,怎么直接就用蠱卦的卦辭來解說呢?”
嗯,第一個原因是:熊大師比卜大師更大師。第二個原因是:卜徒父這次算卦有可能算出來的是前面朱熹說過的那個“第七種情況”:“六爻一個都沒變,這時用本卦的卦辭來判斷吉兇?!?br />
也就是說,卜徒父算出來的這個蠱卦,所有的陰爻都是少陰,所有的陽爻都是少陽,所以沒有變爻,于是在這種情況下就以蠱卦的卦辭來占斷。
有誰想過,卜徒父所說的那幾句蠱卦的卦辭雖然在今本《周易》里是找不到的,不過,反正我們知道算出來的是個蠱卦,而且我們還知道對這個蠱卦不要用爻辭而要用卦辭來占斷吉兇,那么,如果我們找來今本《周易》里的蠱卦的卦辭來看看,是不是也能得出相似的結果呢?
這個驗證工作很容易做,我現在就把今本《周易》里蠱卦的內容都摘過來:
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跋燃兹眨蠹兹铡?,終則有始,天行也。
《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初六,干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
《象》曰:“干父之蠱”,意承考也。
九二,干母之蠱,不可貞。
《象》曰:“干母之蠱”,得中道也。
九三,干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
《象》曰:“干父之蠱”,終無咎也。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
六五,干父之蠱,用譽。
《象》曰:“干父用譽”,承以德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
這里出現的《彖》和《象》都屬于《易傳》,是“十翼”里的兩翼,本來是獨立成章的,后來被打散和《易經》的卦爻辭編排在了一起。卜徒父所在的春秋時代,應該還沒有《易傳》呢。所以,單純講蠱卦吉兇的屬于《易經》的部分,其實就只有這么幾句:
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初六,干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
九二,干母之蠱,不可貞。
九三,干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六五,干父之蠱,用譽。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在這寥寥幾句之中,第一句是蠱卦的卦辭,下邊六句話分別是六個爻的爻辭。也就是說,按照前邊講過的演算方法,如果你算出來的蠱卦沒有變爻,那么決定吉兇的就是卦辭,如果有變爻,比如第二爻是變爻,那就拿“九二”那句爻辭來判斷吉兇。
好了,現在卜徒父遇到的情況是(如果按朱熹的說法)蠱卦沒有變爻,所以要以卦辭來判斷吉兇,在今本《易經》里,蠱卦的卦辭就是這句:“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br />
這是什么意思呢?歷代專家們對前兩句一般沒什么分歧,所謂“元亨。利涉大川”,就是說這卦不錯,占到這卦表示你能夠很順利地渡過大河?!啬鹿珊尤ゴ驎x惠公,占到這卦就預示著他不會遇到大風大浪,船不會翻在河里。
在整個《易經》里邊,“涉大川”這幾個字出現的次數很多,看來在編寫《易經》的時代渡河是件難事,而且是件很多人都會經常遇到的難事。如果我生活在古代,住在黃河邊上,這一天要出門辦事,目的地在黃河壺口瀑布的對岸——別說古代了,現在我都不知道該怎么過去。
既然過河是件難事,而且要冒著生命危險,所以在出發(fā)之前認真地算個卦倒不失為一個明智的辦法,如果卦上說了“利涉大川”,那我才出發(fā)。
我想不出這套東西拿到現在該怎么用,比如我在南京長江大橋的南端,想從橋上坐車到北端去。這可不是小河溝啊,是浩浩蕩蕩的長江,古人就算卜出“利涉大川”來都得發(fā)愁一陣子呢,我呢?
回過頭來,再看蠱卦卦辭的后兩句:“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瓷先ズ芄殴峙?。其實這是計算日子的話,那時候的歷法是:一個月分為三旬,一旬十天,分別用十個天干來記,“甲”是十天里的第一天,所以“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就是從“甲”那天往前數三天,再往后數三天?!@都沒有什么歧意,但問題在于——
為了方便理解,我還是拿現代的日期來做說明吧:好比“先甲三日”就是星期一,“后甲三日”就是星期天。好了,首先面臨的問題是:到底是“在”星期一“和”星期天呢,還是“從”星期一“到”星期天呢?而且,這兩個日子放在這里,又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聯系上文,可能的結論是:“吉卦,放心去過河吧,星期一和星期天都是渡河的好日子。”或者是:“吉卦,放心去過河吧,從星期一到星期天都是好日子?!薄趺春孟裼致涞搅笋R三立“桃園三結義,孤獨一支”那個套路?
認為應該解釋成“從”星期一“到”星期天的專家還就此闡發(fā)出了更加深刻的哲理,說這意味著天道的往復,周而復始??晌铱傆X得這種闡發(fā)和“我的電腦有神鬼莫測之機”沒什么本質區(qū)別。
我們再回到卜徒父哪兒,這回可發(fā)現大問題了:無論是“在”星期一“和”星期天,還是“從”星期一“到”星期天,卦上只不過是說了秦穆公可以放心渡河,至于戰(zhàn)爭是勝是敗,能不能俘虜晉惠公,怎么一點兒都看不出來呢?卜徒父不會是在忽悠秦穆公呢吧?
這條路走不通了,我們還是換個角度吧,看看作為卦名的這個“蠱”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從這里是不是能找到什么線索。
——如果你只讀一本參考書,這個問題馬上可以迎刃而解,可讀的書越多,答案也就越多。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且,無論是公還是婆,都是專家,他們說的理雖然互相矛盾沖突,你卻很難去挑他們的理。哎呀呀,這可怎么辦?
這一卦呀,從卦名看到卦辭,從卦辭看到爻辭,到底什么叫“蠱”,專家們有的說是做事業(yè),有的說是搞淫亂,看看,這都差到哪兒去了!唉,蠱啊,蠱啊,你到底是個什么東西呢?
很多人家都有蠱
巧得很,就在《左傳》的另一處地方我們就可以發(fā)現對“蠱”的詳盡解釋。這是在《左傳·昭公元年》,說的還是秦國和晉國的事,不過這已經是在秦穆公和晉惠公的幾代之后了:
晉侯求醫(yī)于秦。秦伯使醫(yī)和視之,曰:“疾不可為也。是謂:‘近女室,疾如蠱。非鬼非食,惑以喪志。良巨將死,天命不佑’”
公曰:“女不可近乎?”
對曰:“節(jié)之。先王之樂,所以節(jié)百事也。故有五節(jié),遲速本末以相及,中聲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彈矣。于是有煩手淫聲,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德也。物亦如之,至于煩,乃舍也已,無以生疾。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jié)也,非以慆心也。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fā)為五色,征為五聲,淫生六疾。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分為四時,序為五節(jié),過則為災。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女,陽物而晦時,淫則生內熱惑蠱之疾。今君不節(jié)不時,能無及此乎?”
出,告趙孟。趙孟曰:“誰當良臣?”
對曰:“主是謂矣!主相晉國,于今八年,晉國無亂,諸侯無闕,可謂良矣。和聞之,國之大臣,榮其寵祿,任其寵節(jié),有災禍興而無改焉,必受其咎。今君至于淫以生疾,將不能圖恤社稷,禍孰大焉!主不能御,吾是以云也?!?br />
趙孟曰:“何謂蠱”
對曰:“淫溺惑亂之所生也。于文,皿蟲為蠱。谷之飛亦為蠱。在《周易》,女惑男,風落山,謂之《蠱》三。皆同物也?!壁w孟曰:“良醫(yī)也?!焙衿涠Y歸之。
晉平公得了重病,看來本國醫(yī)生全都束手無策,只好向外國人求助了。結果,秦景公派來了一位名醫(yī),他就是著名的醫(yī)和,稍微學過一點兒中醫(yī)理論的人都知道這位老前輩。
醫(yī)和給晉平公看了看,很直接了當地說:“您這病沒治了!”
說完這話,醫(yī)和可能還覺得力度不夠,接著又說:“您這不是什么正經毛病,是縱欲過度鬧的。這種病就像蠱??!”
——注意:“蠱”出現了!
醫(yī)和接著又長篇大論了好半天,等出來的時候,晉國的權臣趙孟趕緊拉住他問:“大師,到底什么叫‘蠱’啊?”
醫(yī)和回答說:“過度沉溺于某種事物的病就叫做蠱?!?br />
趙孟想:我們大王過度沉溺的事物就是女色?。?br />
醫(yī)和接著解釋:“‘蠱’字從字面上看,上邊是‘蟲’,下邊是器皿的‘皿’,顧名思義,器皿里的蟲子就是蠱。還有,谷子里、米里生出來的蟲子,本來是蠕蟲,長啊長的就變成飛蛾的那種,那也是蠱。還有一種蠱,就是《周易》里的蠱卦,表示的意思是女人迷惑男人,大風吹落山木。這三種東西其實都是同類的事物,都是蠱?!?br />
——如果米里的蟲子也算蠱,我家里就有過不少蠱,你們家說不定也有。無論如何,醫(yī)和這段話可是解釋蠱卦的相當原始的材料啊,很值得重視!
醫(yī)和方才說蠱卦表示的是“女人迷惑男人,大風吹落山木”,后一句“大風吹落山木”倒是和卜徒父說的一模一樣,也正是蠱卦“下巽上艮”的卦像,可是,“女人迷惑男人”這是從何說起呢?真有這么一說的話,卜徒父為什么不告訴秦穆公呢?秦穆公去攻打晉國,會不會被什么女人給迷惑住呢?
——還記得我前邊講過的“取象說”嗎?“女人迷惑男人”的這個說法就是從八卦大家庭那套象征體系里來的。蠱卦是下巽上艮,巽卦是大姐,艮卦是小弟,組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小弟弟愛上大姐姐,引申的結論是“不般配”。
我們要知道,八卦的象征物可以無窮無盡,卜徒父采取的象征是“巽是風,艮是山”,所以山下刮風,預示著秦穆公攻打晉國將會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墒?,卜徒父為什么不拿“巽是大姐姐,艮是小弟弟”這套象征體系來說事呢?又為什么不用“巽是大腿,艮是手”呢?這好像也能解釋得通啊——內卦代表自己,是大腿,外卦代表對方,是手,胳膊擰不過大腿,所以大腿打胳膊肯定能贏!
可如果再換成別的象征體系呢?比如說,還是我在前邊講過的:“巽是雞,艮是狗”,我們秦國是雞,對方晉國是狗,一般來說雞是打不過狗的。那么,到底用哪一套象征體系來解釋,是不是卜徒父想怎么說就怎么說呢?如果我是卜徒父,我接受了晉國的賄賂,我就會把同樣的這個蠱卦解釋成:“巽是雞,艮是狗;只見過狗撲雞,沒見過雞咬狗。所以,秦國如果攻打晉國,就好比雞給黃鼠狼拜年——有去無回。”
可能有人會覺得我不是專家,人家醫(yī)和才是專家,所以要聽醫(yī)和的,不能聽我的??墒牵揖屯艘徊秸f,讓著醫(yī)和,就算聽他的,可他對蠱卦的解釋明明是“沉溺、迷惑、不般配”,看來這怎么說也不是一個好卦,也就是說,如果秦穆公得到的是這個蠱卦,按照醫(yī)和的解釋,這一仗還是不打為妙。更有意思的是,同樣是說“大風吹落山木”,卜徒父的解釋是“預示著我軍掃蕩敵人就像秋風掃落葉一樣”,而醫(yī)和的解釋卻把它和“小弟弟愛上大姐姐”等同,認為這表示的是“不般配”——拿到秦穆公身上,那還不是說這仗不能打么?
同樣一個蠱卦,經卜徒父一解釋就是個大吉大利的好卦,經醫(yī)和一解釋卻成了一個壞卦。而且,這二位同是春秋時代的人,這兩件事也同見于《左傳》的記載。
剛才我是退了一步,先假定了醫(yī)和的權威,現在我再進一步,質疑一下醫(yī)和的權威。
首先,醫(yī)和對蠱的第一種解釋就是有問題的,“蟲+皿=蠱”這種解字方法絕大多數都是附會的,還有“止戈為武”、“人言為信”什么的,這點我在《孟子他說》第三本里講過,這里不多說了。下面,我們再來看看醫(yī)和對晉平公的那套長篇大論到底都是怎么說的。
醫(yī)和當時說的是:“您這病沒治了!病因既不是因為鬼神,也不是因為飲食,都是縱欲過度鬧的。唉,國家棟梁即將死去,老天爺不再保佑晉國了!”——這聽上去不大像是秦國大夫來治病,倒像是秦國奸細來造謠?!
晉平公問:“難道不應該親近女色嗎?”
醫(yī)和回答說:“親近是可以的,但要有節(jié)制。我來給您講講節(jié)制的哲學吧:先王的音樂是用來節(jié)制百事的,所以有五聲作為節(jié)制,有快慢來互相調節(jié),等五聲都慢慢降下來直到停息,這以后就不能再接著奏樂了,那就該起靡靡之音了,人聽了就會心旌搖蕩,無法再保持和諧平靜了。所以君子是不聽這種音樂的。做什么事也都是這個道理,別等過頭就趕緊停。君子親近女色,是用來表示禮儀的,不是使自己放縱的。天有六種氣象,產生了五味,表現為五色,應驗為五音,過了頭就會產生六疾。什么是六種氣象呢?就是陰、陽、風、雨、晦、明,分為四時,以五音為序,過了頭就會出毛病。陰過了頭就生寒疾,陽過了頭就生熱病,風過了頭手腳就會生病,雨過了頭就生腹疾,晦過了頭就迷迷糊糊,明過了頭就生心病。搞女人這種活動是屬于陽性的,所以要在晚上搞,過了頭就會生出內熱蠱惑的病。大王您搞女人既沒節(jié)制又不分晝夜,能不病成這樣么!”
醫(yī)和這番話可是重要的中醫(yī)理論源頭之一,說的倒是一套一套的,可就是禁不起仔細捉摸。我就尤其有一點搞不明白:醫(yī)和說和女人過性生活是屬于陽性活動,要在晚上搞,是因為晚上屬陰吧?屬陽的事放在屬陰的時間做,是不是為了調和陰陽?可要是照這個道理,現在講男女平等了,那么,對于女人來說,過性生活應該是屬于陰性的活動,出于陰陽調和的需要,所以需要放在白天來搞?!@個矛盾可怎么解決呢?難道男女雙方各讓一步,約定性生活只能在黎明和黃昏進行?
順便說一個可能很多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要是把醫(yī)和這套理論里的那些玄而又玄的東西拿掉,單看什么協調呀、節(jié)制呀、平衡呀、人的健康狀態(tài)才是自然狀態(tài)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呀這些,和時代差不太多的古希臘名醫(yī)希波克拉底的說法簡直一模一樣。當然,希波克拉底雖然在醫(yī)學理論上比不上醫(yī)和那么玄妙,但也有自己的獨門絕活兒,就是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他要求他的學生都得宣誓:“我將依照自身的能力與判斷,采用對病人有利的療法與處方,絕不施以有害或有毒之物。無論應何人之請,我也絕不給予致命藥物或做此類之建議,也絕不協助婦女墮胎。進入病家訪視時,我將以病人的福祉為念,不做任何貪瀆害人之事,不受男女奴仆之引誘。我在執(zhí)業(yè)時之所見所聞,凡不應泄漏者,我將嚴予保密。若我遵行此一誓言,不懈不怠,愿上蒼使我樂享生命、精進醫(yī)事并受世人敬重。若我違反誓言,愿我遭相反之命運?!?br />
這就是深刻影響過西方世界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可是,《希波克拉底誓言》有個毛病:太通俗了,誰一下子都能看懂,我們還是更喜歡玄妙的東西,所以還是覺得醫(yī)和更了不起。
看,人家醫(yī)和還懂解卦呢。
咱們再好好看看這卦,有沒有人注意到,卜徒父和醫(yī)和的解說存在著一個矛盾:他們雖然都說“大風吹落山木”,可醫(yī)和是就卦論卦,那意思是這個蠱卦無論放到哪里都是這個意思,而卜徒父卻引進了算卦時的時間因素,說卦像是風在下,山在上,而現在正是秋天,所以是秋風吹山崗,這不是掃落葉還能是什么呢?
可對我們來說,問題是:為什么還要引進這樣一個時間因素呢?而且,既然你卜徒父可以引進時間因素,那我可不可以引進其他因素呢?比如,秦穆公名叫嬴小峰,晉惠公名叫姬大颯,峰的偏旁是“山”,颯的右邊是“風”,聯系起來,晉惠公姬大颯的“風”要在這秋高氣爽的時刻掃了秦穆公嬴小峰的落葉,這就意味著秦國如果出兵必敗無疑?
引進時間因素所引發(fā)的另一個問題是:如果這次算卦不在秋天呢?如果是春天呢?那是不是“秋風掃落葉”就得改成“春風又綠江南山”了?——看來歸根結底,還是出不了“桃園三結義,孤獨一支”的套路。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易傳》里的解釋。既然《易傳》已經被統(tǒng)一進了《周易》,權威性自然是不容置疑的: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跋燃兹眨蠹兹铡?,終則有始,天行也。
《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彖》的解釋是:蠱這個卦,剛在上,柔在下,謙遜而安寧,是謂蠱卦。蠱卦很不錯,天下大治之像?!袄娲蟠ā?,是說要出門辦事?!跋燃兹?,后甲三日”,是說周而復始,這正是天道的特性。
——所謂“剛在上,柔在下”,應該是說外卦的艮卦(象征山,象征小弟弟)是剛性的,內卦的巽卦(象征風,象征大姐姐)是柔性的。巽有謙遜的意思,艮有靜止的意思,聯系起來就是謙遜而安寧。
《象》的解釋是:山下有風,這就是蠱卦。君子教化人民,培養(yǎng)他們的品德。
——所謂“山下有風”,也是在說象征山的艮卦在上,象征風的巽卦在下。聯系起來看,風在山下吹,這比喻著貴族在教化人民。
孔孟倒是都做過類似的比喻,說貴族君子就像風,人民群眾就像草,風往哪邊吹,草往哪邊倒。不過,要是較真的話,人家卦像又不是風在上,草在下,而是山在上,風在下?!断蟆返慕忉屧趺纯丛趺炊加X得牽強。
看到了吧,《易經》和《易傳》的關系就像教材和教輔,問題是教材和教輔既不是一個班子編的,又隔了好幾百年,我們想想,如果是明朝的教材配合“文革”的教輔,我們能怎么學呢?而且,《易傳》這套教輔還很有可能另藏玄機,這一點我們后文再講。
弘揚算卦精神,促進世界和平
接著說說秦穆公和晉惠公的事。秦穆公得了一個好卦——不管真好還是假好,反正卜徒父說好就是好,這好比請人修電腦,維修人員檢查了一遍,下結論說:“你這是TCP/IP協議沒設置好,SCSI接口和IEEE1394的HIU搭在了一個HGYKJ的HABOR上,需要一個YDHGT來做一遍SFDER……明天來取,先交五百塊錢?!薄妥詈髢删湓捘苈犆靼?。
有最后兩句話也就夠了,秦穆公知道反正一定會打勝仗,會活捉晉國領導人。當下信心倍增,于是秦國大軍迅速開拔。
如果卜徒父所謂的“三去”就是“三驅”的意思的話,那還真讓這小子說對了,秦國侵略軍甫入晉國,便接連打了三個勝仗,把晉軍步步逼退,這就到了韓原?!@個地名有點兒眼熟吧?不錯,春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韓原之戰(zhàn)”即將在這里爆發(fā)。
再說說晉國這邊。面對秦國的大軍壓境,晉惠公有點兒著慌,問身邊的大夫慶鄭:“敵人已經深入國境了,我們可怎么辦???”
——先別管慶鄭怎么回答,先想想,如果是你,你覺得應該怎么辦?
都看了這么多求簽算卦的內容了,這個問題還難回答嗎?很簡單呀,他晉惠公不會也算一卦么!如果卦上說打仗能贏,那就跟秦軍決戰(zhàn);如果卦上說必敗無疑,那就不要做無謂的抵抗了,更不要白白讓群眾送死,趕緊講和才是上策。春秋時代和后來的大一統(tǒng)時代不同,講和并不讓人覺得那么難以接受——好像一提講和就成了漢奸投降派一樣。在這個問題上,春秋時代的人們表現得更加理性,知道權衡利弊,打仗劃算就打仗,講和劃算就講和,割讓領土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們多看看那段歷史就知道,領土經常被割來割去的,家常便飯一樣。
所以,晉惠公要想妥善解決眼下的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像秦穆公一樣,也算一卦。
晉惠公這一卦會算出什么來,我們很容易猜到——秦穆公得到的卦像既然是“秋風掃落葉”,那晉惠公算出來的卦必然會是“落葉被秋風掃”。是呀,如果晉惠公也算了一個“大吉大利,此戰(zhàn)必勝”,《周易》不就自相矛盾了么?
——這個道理給了我們一個很有意義的啟發(fā):如果推廣《周易》,讓這一偉大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不就可以避免很多戰(zhàn)爭了么?
不要覺得這個問題很荒謬哦,對類似的問題,國外的經濟學家還真有過認真研究呢,這可是一個專門的課題。
這問題的大前提是:人是理性的經濟人。中國有句老話叫“無利不早起”,很形象地說明了什么叫“理性的經濟人”。所以呢,人對打仗是要做理性判斷的,覺得有好處才打,得不償失的仗打它做什么!比如說,我和三五個朋友準備好了搟面杖和菜刀,準備跨海攻打日本,計劃三個月拿下日本全境。當然,這件事情后來沒有發(fā)生,原因有兩個:一是第一個行軍步驟是乘坐公共汽車趕到機場,可是,在車站我們?yōu)榱斯卉嚻卞X的分攤問題起了爭執(zhí),吵得面紅耳赤、搟面杖拔菜刀張,最后不歡而散;二是后來酒勁兒一過,大家就想清楚了,這一仗毫無勝算,還是不打為妙。
我們再來看看專家意見,人家是拿數據說話的。布利托統(tǒng)計了某一個時間段的世界戰(zhàn)爭,發(fā)現在全部58場戰(zhàn)爭中,戰(zhàn)爭的發(fā)起方打贏了42場,算一下比例,是72%。這個數字說明了戰(zhàn)爭是理性事件,是預計有好處可撈這才開打的。
但讓布利托很困惑的是:發(fā)動戰(zhàn)爭的人是理性的人,可被迫還手的一方也不是失心瘋啊,他如果預計到打不過人家,那就盡量避免戰(zhàn)爭唄。
怎么避免呢?比如張三要和李四開打,張三很強,李四很弱。張三預計打贏了能得到的好處是100,李四預計打輸了要損失150,所以,李四如果是理性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拿出100的好處來給張三。這樣的話,張三得到了預期的收益,李四雖然受了損失,可這個損失比起真正打起來的損失要少50,這也算兩害相權取其輕了?!绻郎系氖虑槎际沁@么簡單的話,如果人類都是這么理性的話,看來戰(zhàn)爭確實打不起來。
我們把話再繞回來,這個道理如果僅僅放在秦穆公和晉惠公的這場戰(zhàn)爭當中,倒是很能夠應用得上的。秦穆公已經通過算卦知道自己這一戰(zhàn)必定會如“秋風掃落葉”,晉惠公如果也算一卦的話,得到的結果必然是“落葉被秋風掃”,還會知道自己必然要做俘虜,這不是又傷國力又丟人么!于是,理性的晉惠公在一番權衡之下只可能做出講和的決定。這筆賬很容易算:
應戰(zhàn)=損兵折將+自己被俘虜+至少會丟掉河西五城+損失一批糧食
講和=送給秦國河西五城+送給秦國一批糧食
晉惠公肯定也知道,老朋友秦穆公是個大好人,不是窮兇極惡、貪得無厭的家伙,況且,河西五城本來就是答應送給秦國的,是自己一直賴著不給,給秦國糧食也是理所當然的,任何一個稍微有點兒良知的人都會這么做。所以賬算下來,講和比打仗節(jié)省的是“損兵折將+自己被俘虜”——前者會引起全國人民的不滿情緒,后者實在丟人現眼,堂堂一個大國君主被人抓了俘虜,以后還怎么見人啊!
結論是清楚的,除非晉惠公腦子發(fā)昏,或者也像我和那幾個拿搟面杖加菜刀的兄弟一樣喝高了,否則的話,一定會和秦穆公講和。
但是,事實總是讓人大跌眼鏡,晉惠公居然應戰(zhàn)了?!
你一定會問:“晉惠公的卦到底是怎么說的呀?難道他的卦上也說這仗能打贏嗎?”
——這個問題沒答案,因為從《左傳》的記載上看,晉惠公根本就沒算這一卦。
這是不是很奇怪呢?打仗這么重要的事,哪可能不算卦呢?難道晉惠公是一個唯物主義者不成?
——這倒不是,晉惠公在這種緊要關頭也得問問老天爺。咱們切換回剛才的韓原鏡頭,接著往下看:
晉惠公有點兒著慌,問身邊的大夫慶鄭:“敵人已經深入國境了,我們可怎么辦?。俊?br />
慶鄭很不給老板面子,回答說:“事都是你惹起來的,你說怎么辦吧!”
也難怪慶鄭有不滿情緒,任何一位有基本良知的人都知道是晉惠公不占理。晉惠公也不想想,馬上就打仗了,可連國內的自己人都理不直、氣不壯,這仗可怎么打?。?br />
可晉惠公別看不占理,架子還不小,聽不得批評意見,當下呵斥慶鄭說:“你你你,太放肆了!”——在道理上沒法反駁人家,只好在人家的態(tài)度上挑理。
晉惠公已經決定應戰(zhàn)了,而且還要御駕親征,于是,馬上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趕緊確定車右的人選。
什么叫“車右”呢?
春秋時代的戰(zhàn)爭以兵車作戰(zhàn)為主,一輛戰(zhàn)車上定員是三個人,司機在中間,左邊是弓箭手,叫做“車左”,負責遠射,右邊是長矛手,叫做“車右”,負責近戰(zhàn)。對了,說“長矛手”只是個形象的說法,反正你知道車右使的是長兵器就好了。
現在考你一個問題:晉惠公既然要選一個車右,這就說明他自己肯定不是車右,那么,晉惠公應該在車上的哪一個位置呢?
——開會的時候都是領導坐中間,所以,晉惠公一定是在戰(zhàn)車的中間。可問題是,中間是司機的座位,難道國君要親自開車不成?一些小領導都有專職司機,何況一國之君呢!
讓晉惠公當車左嗎?絕對不行,領導可不能靠邊站,說什么也得霸著中間的位置。所以,最后折中的方案是:車左下去,司機換到左邊,領導居中,右邊再上一個車右。——凡是國君上車,基本就是這個模式?,F在的情況只是稍有不同:司機還是在左邊,領導秘書代替了車右,坐在司機的右邊,也就是副駕駛的位子,領導坐在后座的右側。
在國君的車上,左邊的那位司機是要雙手駕車的,也就是說,司機是沒有戰(zhàn)斗力的,于是,保護國君的重擔就完全落在了車右的肩上。車右既然如此重要,所以得請老天爺來給安排人選——占卜或者算卦。
晉國是中原大國,文化底蘊深厚,所以不像秦國那樣排排卦就完了,那太業(yè)余了,晉國是通過甲骨占卜的方式來決定車右人選的,要知道,烏龜才是人和天之間的最佳靈媒。
終于,占卜的結果出來了,老天爺給晉惠公安排的車右是:慶鄭。
晉惠公鼻子都氣歪了,心想:“老天爺可真不長眼啊,要是真讓慶鄭當我的車右,車開不出二里地我就得被這小子的風涼話給噎死,這仗就別打了!”
那,怎么辦呢?
歷史一再告訴我們:如果最高統(tǒng)治者要較真,任誰也拗不過他,老天爺也不行!
于是,晉惠公決定做一回純粹的唯物主義者、無神論者,要嚴厲打擊一切封建迷信活動,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晉惠公不理慶鄭,也不理會占卜官,徑自選了家仆徒來做車右,又選了步揚來做司機,連拉車的馬也自己選,用的是鄭國進貢來的四匹可愛的矮種馬。
既然晉惠公樂意,那就由他安排好了,誰讓他是國君呢??墒?,慶鄭在旁邊又說上風涼話了:“古代打仗一定要用本國的馬來拉戰(zhàn)車,外國馬不適合本國國情,對主人不熟,對路況也不熟,被打仗的場面一驚嚇很容易受驚,一驚了就會‘亂氣狡憤,陰血周作,張脈僨興,外強中干。進退不可,周旋不能?!薄?,“外強中干”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兒來的,原本是慶鄭用來形容外國驚馬的。
慶鄭話糙理不糙,到底是好意,勸晉惠公換本國的馬,可這位爺太不講究溝通技巧,最后說了句:“你不聽我的話一定會后悔的!”——意思是不錯,可對晉惠公這種人,這么說話無異于是拱火。果然,晉惠公根本就不接受意見。
“韓原之戰(zhàn)”終于開始,不過我就不細說了。簡單來講,應了卜徒父“侯車敗”的預言,也應了慶鄭“外國馬不可靠”的預言,晉惠公的馬車陷入了泥潭;又應了卜徒父“雄狐”的預言,在“秋風掃落葉”之后,晉惠公做了秦國軍隊的俘虜。
在秦國的囚室里,晉惠公回憶從前,浮想聯翩,突然想起了老爸晉獻公當年讓史蘇算過的一卦。晉惠公感嘆說:“我那死去的老爸啊,當年您要是聽了史蘇的話,兒子我也不會落到今天這個地步!”
——那么,多年之前,史蘇到底給晉獻公算了怎樣的一卦呢?
當年,晉獻公要把女兒嫁到秦國,這個女兒就是伯姬,是那位冤死的太子申生的親妹妹,后來成為秦穆公的老婆,也是晉惠公同父異母的姐妹。
有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fā)現問題:咦,前文不是提到過這個女子嗎?那會兒不是管她叫穆姬嗎?怎么現在又成了伯姬了?
我得解釋解釋,古代的人名稱謂實在太復雜了。
在沒出嫁之前,這位女人被稱為伯姬,“伯”表示她在姐妹中的排行,她是老大,所以叫“伯”,而“姬”是她的姓,不是“姬妾”的意思,晉國的國君和周天子是一個姓,都姓姬,論起來都是一家人。根據這個規(guī)則,我們假設伯姬有個妹妹,那應該怎么稱呼?——對了,叫“仲姬”,“仲”是排行老二的意思。
后來這位伯姬出嫁了,嫁給了秦穆公。秦國的王室都姓“嬴”,最有名的就是秦始皇嬴政。秦穆公連姓帶名一起稱呼是“嬴任好”,但那年頭不流行這種稱呼方式?!澳隆笔撬篮蟮闹u號,活著的時候是不叫“秦穆公”的?,F在我們就能看出“穆姬”兩個字是怎么來的了——“穆”是老公的謚號,“姬”是娘家的姓,合在一起就是“穆姬”。這個稱呼也是后人叫的,她活著的時候可沒人這么叫。
這位伯姬,也就是后來的穆姬,就要出嫁了,未婚夫是秦國小伙兒,未來“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晉獻公想想:女兒的婚姻大事不可兒戲,還是找專家來算上一卦吧!
被晉獻公找來的這位專家叫做史蘇,他并不是姓史名蘇,其實前邊這個“史”字表示的是他的身份,是史官,正如我們前邊介紹過的那位醫(yī)和其實“醫(yī)”字是表示醫(yī)官一樣。如果你愿意,可以自豪地說英文里的什么Professor Jack之類的稱呼我們中國早就有了。
在古代,醫(yī)、史、巫這三者并沒有什么明確的界限,也就是說,史官也給人算命,巫師也給人看病,其實都是一種職業(yè)。在前邊醫(yī)和的故事里,醫(yī)和給晉平公看病,居然能從晉平公的病上看出來“國家棟梁即將死去,老天爺不再保佑晉國了”,后來他對趙孟說:這位要完蛋的國家棟梁就是他趙孟。這怎么看都不像是醫(yī)生看病能看出來的東西啊!
再比如說我吧,也搞搞歷史,也算算卦,而且,如果有誰對自己的死活不太當回事兒的話,生了病也可以找我來給開藥方。
好了,閑話少說,咱們還是來看看史蘇的這卦到底是怎么算的吧。
初,晉獻公筮嫁伯姬于秦,遇《歸妹》之《睽》。史蘇占之曰:“不吉。其繇曰:‘士刲羊,亦無亡也。女承筐,亦無貺也。西鄰責言,不可償也?!稓w妹》之《睽》,猶無相也?!墩稹分峨x》,亦《離》之《震》,為雷為火。為嬴敗姬,車說其輹,火焚其旗,不利行師,敗于宗丘。《歸妹》《睽》孤,寇張之弧,侄其從姑,六年其逋,逃歸其國,而棄其家,明年其死于高梁之虛?!?/p>
史蘇算出來的卦是“歸妹之暌”。這是什么意思呢?
這是兩個卦,我們可以把“歸妹”看作本卦,把“暌”看作變卦。仔細看看,歸妹卦和暌卦長得很像,只有最上面那根爻(也就是第六爻)不一樣。睽卦最上面的是陽爻,歸妹卦最上面的是陰爻,這根爻我們把它看作變爻,那么,根據前邊講的規(guī)矩,“歸妹之暌”需要用歸妹卦第六爻的爻辭來判斷吉兇。
圖13-歸妹卦和暌卦
這一卦看來很好斷哦,我們只要翻翻書,找到歸妹卦第六爻的爻辭就可以了。
好,在今本《周易》里,這個爻辭是:
上六: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
讓人感覺欣慰的是,史蘇用的《周易》版本和今本差不多,他引的爻辭是“士刲羊,女承筐”,和今本的文字稍有出入而已,主要意思都是一樣的。
對于這句爻辭,我們先溫習一下什么是“上六”。前邊講過,這是爻在卦里的坐標定位,“上”表示的是從下往上數的第六爻,也就是一個卦里最上邊的那個爻;“六”表示的這個爻的屬性——爻的屬性只有兩種,不是陰爻就是陽爻,陰爻用“六”表示,陽爻用“九”表示,所以呢,這個“上六”你可以理解為“第六爻·陰”,同理,如果是“九五”,你就可以理解為“第五爻·陽”。
有沒有人好奇一下:為什么古人要用“六”和“九”來表示陰陽呢?
——還記得我前邊講過的內容吧,經過一套麻煩的演算而終于得出一爻的時候,最后的得數有四種情況:6,7,8,9,這里面的6和8是偶數,屬陰,7和9是奇數,屬陽,6是老陰,8是少陰,7是少陽,9是老陽,而少陰和少陽都是穩(wěn)定不變的,招數用“老”的時候才會變呢,而《周易》的規(guī)矩是:當你算出少陽爻和少陰爻的時候,不用去理會他們,決定占卜結果的是老陰爻和老陽爻,變卦也全是由老陰爻和老陽爻變化出來的。所以呢,只有當你占到老陰爻和老陽爻的時候才需要查查書,看看相應的爻辭都怎么說。既然少陰爻和少陽爻是不用管的,那么,《周易》這本占卜手冊里也自然就沒有對應的爻辭記載。也就是說,在6,7,8,9這四個數字里,7和8不用管,6和9才要看。于是,《周易》的爻辭坐標里才只有“六”和“九”,沒有“七”和“八”。——這里邊其實還有個很可疑的地方,后文再說。
復習完了“上六”,再看后邊的爻辭?!芭锌馃o實”一般的解釋是:女人背著個筐,可這筐卻是空的,筐里沒東西?!吮持鴤€空筐,這是什么意思呢?象征著什么呢?暗示著什么呢?你先自己捉摸捉摸。我估計如果單看這一句,一百人能想出八十多個答案。我們還得聯系下一句來看。
下一句是“士刲羊無血”。在春秋時代,士是最低一級的貴族,是城里人,和國君也算沾親帶故。刲,這個字讀“虧”,是“刺”的意思。整句連起來看,就是說士人刺羊,可沒刺出血來。
現在把兩句話連起來看:女人背著個空筐,士人刺羊卻沒刺出血。嗯,好像隱隱約約是要說點兒什么,可到底是要說什么呢?還是不明白。
——如果你是伯姬,這兩句話你可一定要弄明白啊,這可預示著你后半生的命運?。?/p>
如果按我前邊介紹過的懶辦法,不看爻辭,只看爻位,那么,歸妹卦的上六爻屬于“得位”,但“不得中”。原因前邊講過:第六爻的位置是陰位,而歸妹的第六爻是陰爻,這是陰爻占據陰位,女生上了女廁所,結論是:還不錯;一個卦里有兩個“中位”,就是第二爻和第五爻,現在占到的是第六爻,不在“中位”,所以“不得中”,結論是:不太好。
一個“還不錯”加一個“不太好”,預示著伯姬的婚姻狀況一般,雖然談不上如膠似漆,但也不至于挨打受罵,反正就是搭伙過日子唄。
其實除了“得位”和“得中”之外,還有其他幾種不用看卦爻辭的判斷方式。但說實話,這些東西以后人附會的居多,沒幾個是《周易》的本意??杉热凰忝壬M孢@一套,咱們也就大概講講。
有一種判斷方法是看“乘”和“承”。
什么叫“乘”?——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乘坐”,拿現在這個歸妹卦的第六爻來說,它是全卦里位置最高的一爻,“乘坐”在第五爻的上邊,也可以說成是騎在第五爻的頭上。相應地,第五爻“承受”著頭上的第六爻,也可以說是被第六爻騎著。
乘,就是騎在別人頭上;承,就是被別人騎在頭上。
規(guī)則是什么呢?很簡單:陽爻騎在陰爻的頭上,這就是符合天地造化之道的,所以是“吉”;如果反過來,陰爻騎在陽爻的頭上,這就違背了天地造化之道,所以是“兇”。
這套邏輯我再仔細講講:天騎在地的頭上,乾騎在坤的頭上,男人騎在女人的頭上(你也可以把“頭上”理解為“身上”,如果這樣更形象、更便于記憶的話)——很多環(huán)保主義者不是最愛宣揚我們古人的“天人合一”之道么,其實“天人合一”可沒有什么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意思,而是以政治意義居多,我現在講的這個“男人騎在女人頭上”也是“天人合一”的一個體現,這是從“天在上,地在下;乾在上,坤在下”一路演變下來的,所以說“天尊地卑”是宇宙真理,“男人騎在女人頭上”是人間正道。
現在明白了為什么陽爻騎在陰爻的頭上是好的(至少不壞),而陰爻騎在陽爻的頭上是壞的了吧?——陽爻騎在陰爻之上,這符合事物的常理,而陰爻騎在陽爻之上,術語叫做“乘剛”,預示的是弱者挑釁強者,小人欺凌君子。
我們再回頭來看看歸妹卦第六爻,它是陰爻,它下邊的第五爻也是陰爻,陰爻騎在陰爻頭上,不好不壞,沒什么可說的。第六爻是最高的一爻,上邊沒有第七爻,所以也就沒有了“承”的關系。那么,“乘”與“承”的檢驗結果是:不好不壞。
其他還有“應”、“互體”什么的種種講究,不過,現在還是不說那么多了,接著看這個歸妹卦的第六爻吧。
按照我的不看爻辭的懶辦法,分別用“得位”、“得中”、“乘”和“承”把這根爻檢驗了一遍,得出的結論是:一般般。如果讓我寫一句爻辭,那就是“曾經在幽幽暗暗反反復復中追問,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我會讓晉獻公把這句爻辭隆重地鑄造在一尊青銅器上,作為女兒伯姬的一件陪嫁。
但是,問題是,史蘇的結論竟然和我的不一樣?!
先說最后的大結論,史蘇算出來的是:“不吉!”
再聽聽他是怎么解釋的。史蘇說:“女人拿著筐,筐里空蕩蕩。士人去殺羊,卻不見血光。西鄰有責難,無計可補償。歸妹變成暌,沒人能幫忙。”——到現在算卦先生的嘴里也總是這么一套一套的,《易經》的卦爻辭多是押韻的,這傳統(tǒng)倒是兩千多年都沒變。
史蘇接著解釋說:“震卦變離卦,也就是離卦變震卦,又是雷,又是火,姓嬴的打敗姓姬的。車子熄火拋錨,大火燒掉軍旗,不利于出兵打仗。在宗丘打仗會遭到慘敗?!畾w妹’的意思是嫁女,‘暌’的意思是孤單。敵人的弓張開了。侄子跟著姑姑,六年之后扔下家眷逃回祖國,第二年死在高梁一帶的廢墟?!?br />
——雖然有些話一時還看不明白,但大體上還是能讀出不少相當確定的預言的。
和我一樣,史蘇也是首先從歸妹卦第六爻的爻辭入手解釋的,可我剛才沒看懂爻辭,所以放棄了,史蘇比我功力高,他看懂了。
“女人拿著筐,筐里空蕩蕩。士人去殺羊,卻不見血光”——這大概是說把伯姬嫁到秦國去是個賠本的買賣,撈不到什么好處。
“西鄰有責難,無計可補償。”——我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推出這句話的,哪里表示有什么“西鄰”呢?這話沒根據呀。那就先當他有根據好了,“西鄰”當然是指秦國,晉國主要的領土在山西,秦國在陜西,確實是在晉國的西邊。那么,秦國為什么會有責難?不知道。
“歸妹變成暌,沒人能幫忙。”——這是說,占到的本卦是歸妹卦,從第一爻到第五爻不是少陰就是少陽,第六爻是老陰,所以陰爻變陽爻,全卦也就從歸妹卦變成了暌卦。“歸妹”是嫁女的意思,“暌”是分離、孤單的意思,現在我們不是還有個常用詞叫“暌違”么。把這兩個卦的意思聯系起來看,從歸妹卦變成暌卦,也就是從嫁女變成分離?!@難道是預示著伯姬和秦穆公今后會離婚嗎?從后來的發(fā)展看,婚倒是沒離,離的是晉國和秦國的國際關系。
史蘇對這個“歸妹變成暌”的解釋還倒有幾分道理,可是,如果按照我前邊講過的算卦規(guī)則,在占到一個變爻的情況下,應該以本卦變爻的爻辭來判斷吉兇,在這個例子里,本卦變爻的爻辭就是那句“女人拿著筐,筐里空蕩蕩。士人去殺羊,卻不見血光”,再沒有別的話了??墒诽K在講完了這個爻辭之后,怎么又拿歸妹卦和暌卦這兩卦的卦名來說事了?這是什么規(guī)矩呀?
先把這個疑點放著,往下看。
“震卦變離卦,也就是離卦變震卦,又是雷,又是火,姓嬴的打敗姓姬的?!薄孟窈芷婀峙?,不明明是歸妹卦變成暌卦么,怎么又出來了震卦和離卦,還互相變來變去的?
——這種看卦方法我在前邊已經講過了。歸妹卦是屬于六十四卦系統(tǒng)里的,從下到上一共六根爻,這六根爻的下面三爻構成了一個八卦系統(tǒng)里的兌卦,上面三根爻構成了一個八卦系統(tǒng)里的震卦?!兑捉洝防飳懗桑骸皻w妹,兌下震上?!痹谙旅娴膬敦越凶觥皟蓉浴?,在上面的震卦叫做“外卦”。其他的卦也都是這個規(guī)矩,可以看成“內卦”和“外卦”兩個部分。
分清了內卦和外卦之后,我們再來看看,歸妹卦的第六爻是陰爻,而且是老陰,所以要變成陽爻。歸妹卦的第六爻屬于外卦(震卦),當這一爻變成陽爻之后,震卦也就跟著變成了離卦,而歸妹卦的內卦(兌卦)因為不存在變爻所以沒有任何變動。
外卦震卦變成了離卦,內卦兌卦不變。我們自己來畫一下:上邊畫個離卦,下邊畫個兌卦,嗯,這不正好就是暌卦么!和“歸妹變成暌”是一樣的,只不過看卦的角度不一樣罷了。
圖14-歸妹之暌,內卦和外卦的變化與象征
現在再結合一下前邊講過的八卦的一些象征意義:震卦象征雷,離卦象征火,兌卦象征澤。下面,老規(guī)矩,內卦代表自己,外卦代表對方,于是,代表晉國和伯姬這一方的內卦無論在歸妹卦里還是在暌卦里都是兌卦,而代表秦國和秦穆公一方的外卦卻從先前的震卦變成了后來的離卦?!@又說明了什么呢?
慢慢來。先看歸妹卦:震在上,兌在下;換成象征物來說,就是:雷在上,澤在下。我們想像一下這個場面:在一片水鄉(xiāng)大澤之上,烏云密布,雷鳴電閃,一個個響雷砸下來,大澤里的“枯藤老樹昏鴉”全被劈死了,“小橋流水人家”到處閃著火光,“古道西風瘦馬”全都驚了,亂沖亂撞,“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位斷腸人正騎在一匹瘦馬上,抬頭向蒼天怒喝:“好你個雷公,敢打雷嚇唬我,我拿大錘砸死你!”說完,把手中兩把名震天下的雷鼓甕金錘扔向空中——這就是隋唐第一條好漢李元霸光輝一生的最后一幕。
現在能夠有一些感覺了吧?天上的雷鳴電閃就是震卦,就是秦國,就是秦穆公;地下的水鄉(xiāng)澤國就是兌卦,就是晉國,就是伯姬。嗯,從這個卦像上看,事情似乎不大妙??!
然后,震卦變了,變成離卦了,離卦象征著火。現在的場面是:不是雷在澤上劈了,改成火在澤上燒了。
——史蘇說的“震卦變離卦”倒是很合規(guī)矩,可為什么又說“也就是離卦變震卦”呢?這個問題我是解答不了的,不過呢,現在對他這一整句話的意思我們卻能有個八九不離十的理解了?!罢鹭宰冸x卦,也就是離卦變震卦,又是雷,又是火,姓嬴的打敗姓姬的。”史蘇是說,無論是震卦的雷還是離卦的火,都代表著秦國,對代表我們晉國的兌卦(象征物是“澤”)都會造成傷害;秦國的國君姓嬴,晉國的國君姓姬,姓嬴的會打敗姓姬的。
這句明白了,再看看史蘇下面那句:“車說其輹,火焚其旗,不利行師,敗于宗丘?!?br />
這句話好像比前邊那幾句更讓人費解呀!
別氣餒,聽我慢慢解釋。
“輹”,這個字恐怕多數人都不認識,它讀“服”,是古代馬車上的一種重要零件,如果你會騎自行車,就把這個“輹”當作腳蹬子好了。
“說”,不是說話的說,而是脫落的“脫”。
所以,“車說其輹”,意思就是“馬車脫落了輹”,如果你會騎自行車,你可以把這句話理解成“自行車的腳蹬子掉了”。
那么,史蘇是從哪里看出來自行車的腳蹬子要掉呢?難道卦像上連這都有?!
——不錯,卦像上還真是連這都有。八卦是宇宙萬物無所不包的,比如乾卦,象征天、陽、男性、君……所以,只要你肯動腦子,凡是具有類似特征的東西都可以作為乾卦的象征物。
在“十翼”里有一篇《說卦》,講了好多取象的例子,其中就說到震卦象征著車,兌卦象征著毀折。
這就明白了吧?歸妹卦是震在上、兌在下,聯系起來就是車的下面出故障了。腳蹬子不是正在自行車的下方么,輹也正在古代馬車的下方。
有人可能會較真:“剛才你還說震卦象征雷,兌卦象征澤么,怎么一轉眼震卦又象征車,兌卦又象征故障了?就算是八卦可以包羅萬象,那也得有個譜啊,人家乾卦象征天、象征陽、象征君,誰都能理解,可這個震卦,憑什么又能象征雷,又能象征車呢?雷和車根本就不搭界呀?”
嗯,是呀,為什么震卦既能象征雷,又能象征車呢?
我用李商隱的一句詩來回答你:“車走雷聲語未通?!笨纯?,“車走雷聲”,古代的車又沒有橡膠輪胎,又沒有減震器,開起來轟隆轟隆的。你要是趕上陰天在城里開車,婦女們都得跑到院子里收衣服——以為打雷下雨了呢。
有一些江湖同道玩《周易》比較死板,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都二十一世紀了,給人算卦的時候還拿震卦當車來解釋呢,看看,沒有與時俱進不是?如果還拿這套象征體系來算卦,你說震卦象征拖拉機還行,開起來轟隆轟隆的像打雷,可你要說震卦象征奧迪,奧迪公司非告你誹謗不可!
好了,了解了“車說其輹”,再看“火焚其旗”。有人應該已經能夠舉一反三了吧?
“火”從哪兒來?離卦象征著火,對,剛才離卦就象征火,現在還象征火,沒變。“火焚其旗”就是大火把旗子燒了。
有細心的人可能會問:“旗子是從哪兒來的?難道兌卦這時候又象征旗子了嗎?”
對不起,我也不知道,我沒聽說兌卦還能象征旗子,也想不通兌卦為什么能象征旗子。這里存疑,反正史蘇怎么說,我們就先怎么聽吧。
車壞了,旗燒了,誰都知道這不是個好兆頭,所以“不利行師”,也就是不利于打仗。
——這個推論還容易讓人接受,車壞了,旗燒了,我要是將軍,我心里也得發(fā)毛??墒诽K在“不利行師”之后又作了一個驚人的推論,內容非常具體,非常細節(jié)!
算卦算什么最難?
算具體的事情最難。
好比你是個大學生,我給你算了一卦,說你中學時代暗戀過班上的一個同學。
無論用在誰身上,我這卦的準確率幾乎就是百分之百。
可我如果毫不猶豫地告訴你,你暗戀的這位同學名叫癩痢三,我準確地算出了具體姓名,這才最難?。 斎唬绻銢]把“癩痢三”這個名字文身在顯眼部位的話。
史蘇下邊所作的推論就等于是我算出了“癩痢三”這個具體的人名?!诽K在預言了“不利于打仗”之后,接著說的就是“敗于宗丘”,意思是說:“將會在宗丘這個地方吃敗仗!”
宗丘是哪里?就是韓原。宗丘是韓原的別名。咱們可別忘了囚室里的晉惠公,他在“韓原之戰(zhàn)”里作了秦國的俘虜,正在回想當年史蘇這一卦呢。
有人可能會問:“史蘇既然都算出來‘韓原之戰(zhàn)’了,為什么當時不直接說韓原,而非要說什么宗丘呢?”
推測起來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天機不可泄漏”,算命先生從來都只是稍微給你透透底,剩下的內容要靠你自己去“悟”,不過說實在的,史蘇說的已經夠明確了!二是為了照顧押韻。算命的話古往今來大多都是一套一套的,史蘇這句“車說其輹,火焚其旗,不利行師,敗于宗丘”我們用現在的普通話讀,讀不出押韻來,可在古音里這還真是押韻的,“旗”和“丘”,連同前面句子里的“姬”,在古音里都是一個韻。如果把“宗丘”換成“韓原”,就押不上韻了。
這個問題好解決,可下一個問題就傷腦筋了:史蘇是從卦像的哪一處看出來晉國將來要在宗丘被秦國打敗呢?
我們把這個問題簡化一下,抓住一點,就問問“宗丘”這個地名是怎么算出來的。
這可太厲害了,算卦居然還能算出地名來?!可到底是怎么算出來的,史蘇卻沒有講。遺憾呀,這里面的玄機我們恐怕永遠也不知道了。
這還不算最厲害的,史蘇緊接著又掏壓箱底的絕活了:“《歸妹》《睽》孤,寇張之弧,侄其從姑,六年其逋,逃歸其國,而棄其家,明年其死于高梁之虛?!?br />
這是史蘇的最后一段,依然押著韻:孤、弧、姑、逋、虛,這幾個字用現代普通話也能讀出一些韻味呢。至于意思,說出來的預言比方才“宗丘”什么的更具體:“‘歸妹’這個詞的意思是嫁女,‘暌’這個詞的意思是孤單,然后,敵人的弓張開了。侄子跟著姑姑,六年之后扔下家眷逃回祖國,第二年死在高梁一帶的廢墟?!?br />
前幾句都好理解,“侄子跟著姑姑”是怎么回事?本來不是給伯姬出嫁算的卦么,最后怎么算到什么“侄子”的身上了?這個“侄子”看來命不太好,在“六年之后”(不知道從什么時候算起)拋妻棄子,逃跑了。既然說他“逃回祖國”,那他以前應該一直在外國待著,然后,好不容易回國了,可第二年就死翹翹了——死的地點也算出來了,就在“高梁一帶的廢墟”。
這到底是在說誰呢?
既然是算伯姬的婚姻卦,這位“侄子”不會就是伯姬的侄子吧?
——這個問題稍后再說。先看看史蘇在說到“侄子”之前的那些話,不錯呀,都一一應驗了!晉國想通過聯姻和秦國搞好國際關系,可在晉獻公死后,女婿秦穆公卻對兒子晉惠公發(fā)動了“韓原之戰(zhàn)”,不錯,不錯,“女人拿著筐,筐里空蕩蕩。士人去殺羊,卻不見血光。西鄰有責難,無計可補償。歸妹變成暌,沒人能幫忙。”晉獻公嫁女,徒勞無功啊,秦國反倒打過來了?!罢鹭宰冸x卦,也就是離卦變震卦,又是雷,又是火,姓嬴的打敗姓姬的。車子熄火拋錨,大火燒掉軍旗,不利于出兵打仗。在宗丘打仗會遭到慘敗?!边@也不錯,全在預言著“韓原之戰(zhàn)”,晉惠公乘坐的外國馬拉的車關鍵時刻拋了錨,連這個細節(jié)都算出來了,厲害?。?br />
我們回過頭來再說這位做了秦國俘虜的晉惠公,此刻在囚室里追想往事,想起了史蘇當年的每一句預言,不僅感慨萬千:“唉,當年我家老頭子要是聽了史蘇的話,不把伯姬嫁到秦國,我也不會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啊!”
晉惠公這一感慨,旁邊卻有人不愛聽了。
咱們平心而論,人家秦穆公對晉國真是不錯,幫著晉惠公回國當老大,晉國鬧饑荒的時候秦穆公搞了個國際大援助“泛舟之役”,晉國有多少人都念秦國的好呀,秦國對于晉國,真是“同志加兄弟”,親得不能再親了。正是晉惠公自己才應該對“韓原之戰(zhàn)”負上百分之百的責任。
晉國不是沒有明理的人,此時跟晉惠公被關在一起的晉國大夫韓簡就是一個深明大義的好干部。在“韓原之戰(zhàn)”的前夕,韓簡曾經被晉惠公派出去給秦國軍隊下戰(zhàn)書,結果當面被秦國人一擠兌,韓簡看人家義正詞嚴、士氣高漲,再想想晉國這邊,不說別人,自己就知道這回完全是祖國理虧。韓簡知道這種仗沒法打,必敗無疑,當時他就自言自語說:“我要能活著被秦國人抓俘虜那就燒高香了!”
結果,韓簡如愿以償,還真就作了俘虜了,和老板晉惠公被關在了一起。韓簡一聽晉惠公念叨史蘇算卦的往事,很不愛聽,反駁說:“龜,象也;筮,數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數。先君之敗德,乃可數乎?史蘇是占,勿從何益?《詩》曰:‘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僔沓背憎,職競由人?!?br />
韓簡這番話表現的是春秋時代的人對占卜算卦的另外一種態(tài)度,和周朝的開國先祖周武王、周公旦他們是一脈相承的。不過這段話不太好翻譯,歷來的解釋也多有分歧。我這一家之言的解釋是:烏龜殼那套玩意搞的是形象占卜法,通過觀察燒灼之后的裂紋來判斷吉兇;《周易》蓍草那套搞的是數字占卜法,是用一堆草棍玩排列組合。咱們先得搞明白占卜算命的原理:事情剛剛發(fā)生的時候我們會看到它未來發(fā)展的一些端倪,這些端倪就是“象”,可以燒個烏龜殼來研究研究;事情發(fā)生之后愈演愈烈,頭緒紛繁,這些頭緒就是“數”,可以擺擺草棍用《周易》來研究研究。事情的發(fā)展順序和因果關系咱們要搞清楚,不要倒因為果,先君晉獻公壞事干了那么多,和草棍有什么關系呢?就算他老人家當初聽了史蘇的話,沒把伯姬嫁到秦國去,他留給晉國人還不照樣是個爛攤子!《詩經》里有一句說得好:“百姓的災禍不是老天爺降下來的,全都是人作的孽!”
韓簡這是暗諷晉惠公:“您今天落到這個下場,還不都是自己作的孽,關老天爺什么事,關你死去的老爸什么事,關人家史蘇什么事?”
韓簡說的不錯,可這也不能全怪晉惠公推卸責任,領導嘛,出了事哪能不往外推責任呢?要么就是殺幾個替罪羊,要么就是歸咎于自然災害,要么就是把主要責任推給上一屆領導人——晉惠公現在就是這樣,把責任推到死去的老爸身上了。
晉惠公被抓了俘虜,腦子倒是冷靜一些了,趕緊派人回國傳達最高指示,把首都的大小貴族們召集到王宮門前,以國君的名義給予獎賞,轉告大家說:“我就算將來能被秦國放回來,也給國家?guī)韾u辱了,沒臉再作國君了。還是占卜一下,立我的兒子圉來做我的繼承人吧。”
這一招很奏效,晉國上上下下很快便產生了一種哀兵必勝的勁頭,春秋時代最著名的一次政治體制改革——作爰田——就在這時候,就在晉國,熱火朝天地搞起來了,同時,大家也按照晉惠公的囑托,擁立了太子圉。
國君被俘,就趕緊擁立新的繼承人,這是歷史上一貫的政治技巧,因為這樣一來,被俘的國君就失去了被對手要挾的價值?,F在,咱們先放下牢房里的晉惠公,得重點講講這位太子圉了。
圉,讀作“語”,這個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你覺得會是什么意思呢?
既然是個人名,何況又是國君之子的名字,肯定是個吉祥的字眼吧?
——但是,恰恰不是。
我們不用查別的書,還只看這本《左傳》,圉字當動詞講是“養(yǎng)馬”,當名詞講是“馬夫”。
魯莊公的女兒有一次觀看祭祀表演的彩排,有一個馬夫隔著墻對大小姐吹口哨,大小姐的哥哥發(fā)現了,氣得夠嗆:“好你個馬夫,癩蛤蟆竟敢調戲天鵝,反了你了!”當哥的吩咐手下,賞了這位流氓馬夫一頓鞭子?!@次未遂的調戲事件后來導致了魯國最高政治當局的大換血,而這位流氓馬夫在《左傳》的記載就是“圉人犖”。
還是《左傳》,著名的盲樂手師曠說過:“是故天子有公,諸侯有卿,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朋友,庶人、工、商、皂、隸、牧、圉皆有親昵,以相輔佐也?!币馑际牵荷鐣麟A層的人都有自己的人際關系圈,一個圈子的人互相幫助。我們要注意的是,師曠是把“庶人、工、商、皂、隸、牧、圉”劃在同一個圈子了,“圉”跟工匠、商販、奴隸屬于同一個階級。
現在覺得奇怪了吧?堂堂晉惠公的大公子,為什么起了“圉”這么個名字呢?
太子圉馬上就是晉國的下一代領導人了,貴族們開會的時候一發(fā)言:“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姬馬夫同志為核心的晉國權力中心周圍……”這好像很難讓會議保持嚴肅氣氛???
太子圉的得名是有個典故的:
遙想當年,驪姬搞陰謀,太子申生被逼自殺,重耳和夷吾雙雙逃亡國外,夷吾,也就是后來“韓原之戰(zhàn)”中的主角晉惠公,逃到梁國落了腳。梁國是個小國,位置大體在秦國和晉國之間。
在整個春秋時代,逃亡的政治犯通常是很受外國歡迎的。梁國國君看夷吾不錯,把女兒嫁給了他(這種行為相當普遍,我們可以理解為政治上的期貨投機)。沒多久,這位娘子就懷孕了,可懷了十個月,卻還沒有臨盆的跡像。
這該怎么辦呢?
——很簡單,占卜!在那個時代,有了問題就通過占卜來請示老天爺。
占卜師和當時其他職業(yè)的從業(yè)者一樣,都是世代相傳的,這回看來是老教授要借著這個機會帶實習生來練練手,梁國大師卜招父帶著兒子一起干——這可有看頭:就這同一件事,父子兩人要各占一卜。
兒子的占卜結果先出來了:“將會生下一男一女?!?br />
爸爸的占卜結果也出來了:“不錯,是一男一女,不過還有下文:男孩將來會做人臣,女兒將來會做人妾。”
看來姜還是老的辣!
“男孩將來會做人臣,女兒將來會做人妾?!卑?,雖然是孿生兄妹(或者是姐弟),但今后的命運竟是如此懸殊啊,男孩會做大臣,雖然不知道會做部長還是處長,但好歹是個干部,女孩呢,要是往好了想,雖然處長做不了,好歹也不會一輩子作處女,能找個人家嫁了,只是可惜,是作妾,沒地位呀。
真是這樣嗎?
其實卜招父預言的是:男孩和女孩將來都一樣慘。
追溯一下語源的話,“臣”不是指“大臣”,而是指奴隸。清朝官員在面見皇上的時候,漢人官員自稱“臣”,滿人官員自稱“奴才”,聽上去好像漢人還多了幾分尊嚴似的,其實刨根究底,臣就是奴才,奴才就是臣。
臣是奴才,妾基本上也就是女奴——古代男人官員自稱“臣”,女人自稱“奴家”,看來都不是什么好詞啊。
夷吾兩口子這時候不知道心里怎么想,肯定不大是個滋味。后來,孩子還真生出來了,也果然就是一男一女。夷吾心里憋屈著卜招父的預言,給兒子起名叫“圉”,給女兒起名叫“妾”。
你也許會覺得,夷吾這也太過分了吧,這么給孩子起名字,等孩子上了學,還不得被同學們笑話死啊!
可是呢,這就是當時風俗使然,用賤名來壓制不祥,這種風俗到現代還有呢——農村孩子叫“狗?!笔裁吹模@風俗居然能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啊,看來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夠資格了。
夷吾在梁國生下圉和妾這一對雙胞胎小兒女是在魯僖公六年,轉眼間九年過去了,在這九年當中,晉獻公死了,驪姬死了,驪姬的兒子奚齊死了,驪姬妹妹的兒子卓子也死了,夷吾得到了秦穆公的幫助回國登上君位了,又向秦國借糧所以發(fā)生了“泛舟之役”了,又摳門兒不借秦國糧食引發(fā)了“韓原之戰(zhàn)”了,又打了敗仗作了秦穆公的俘虜了,又安排人回國擁立太子圉作接班人了——這個時候,太子圉也已經長到九歲了。
有人可能會說:“卜招父占卜的水平不行啊,預言太子圉今后會當奴隸,可人家這就當上晉國的國君了,晉惠公如果能被秦國釋放回國,得去梁國砸了卜招父的招牌才行!”
——晉惠公即便真有這份閑心,也沒這個機會了,因為秦穆公在發(fā)動“韓原之戰(zhàn)”的前夕率先就把梁國給滅了,誰讓梁國擋在秦國和晉國之間,而且還是晉國的盟友呢!
再者,各位也別為太子圉高興得太早,要知道,《左傳》里各位算命大師的預言幾乎從來都沒有落空過。
后來,晉惠公被秦國放了回去,繼續(xù)作他的晉國國君,而太子圉卻被送到了秦國當人質。太子圉的那個孿生妹妹“妾”也跟著哥哥一起去了秦國。卜招父的預言至此才全部應驗,而這一年,太子圉兄妹還都只是十一歲的孩子。
不過呢,實際情況并沒有那么慘,古代的人質和現代的人質有著本質的區(qū)別?,F代的人質一般是遭到歹徒的脅持,苦不堪言,動不動就有送命的危險,古代的人質一般來說得到的待遇還是不錯的。
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很簡單,這就和梁國的國君把女兒嫁給流亡公子夷吾一樣,是做政治上的期貨投機。人質一般都是太子,或者是太子的弟弟們,我們就拿太子圉來解說一下吧:如果秦國善待太子圉,太子圉在秦國待的時間長了就自然會對秦國產生感情,和秦國上上下下也都能混熟了,萬一今后晉惠公一死,秦國再幫助太子圉回去接班,太子圉掌權以后很容易就成為親秦派,這對秦國很有好處。
所以,當太子圉到秦國作人質的時候,秦穆公就和當初的梁國國君對待太子圉的老爸一樣,把自己的一個女兒嫁給了他?!獓欢ㄒ嗌畠海@可是很寶貴的政治資源!于是,十一歲的小男孩太子圉和秦穆公的女兒懷嬴喜結秦晉之好。這可真是地地道道、名副其實的“秦晉之好”,新郎是晉國太子,新娘是秦國公主。
小兩口兒就這么在秦國生活下去了,但太子圉雖然年紀不大,卻有著很好的政治頭腦,天天收看祖國的新聞聯播。久而久之,懷嬴也受了感染,有一天還問小丈夫:“你老爸可真不簡單,晉國形勢真是一片大好啊!”
太子圉很警惕地把眼珠一轉,確定附近沒人之后,壓低聲音對懷嬴說:“我想回國!”
懷嬴一笑:“你們晉國這么好,連我都想去呢?!?br />
太子圉把嘴一撇:“根據我在祖國的耳目的秘報,我們家老頭子病了好多日子了,說不準哪天就得玩兒完。他要是真死了,我得準備接這個班呀!”
懷嬴沒有很懂。
太子圉接著解釋:“你想想,我老媽是梁國公主,可梁國早在韓原之戰(zhàn)的時候就被你們秦國給滅了,我媽娘家沒人了,指望不上了;你倒是秦國公主,可你老爸好像不大待見我,指望他幫忙看來有難度;可晉國國內呢,在我老爸身邊,還有我一大堆兄弟呢,這些人要是有勢力大的,腦瓜機靈的,拉攏一些重要貴族,很可能就接了班了。不行,我得回國,我得想辦法讓晉國人民都緊密團結在以我姬馬夫同志為核心的新一代領導班子周圍!好老婆,你跟不跟我走?”
懷嬴這回聽明白了,回答丈夫說:“你是晉國的太子,這些年屈居我們秦國,你想回國也是人之常情??晌依习澹彩抢习?,讓我伺候你,是為了讓你能在秦國安心待著。我要是跟你一起走,那就違抗了老板的命令了。不過呢,我雖然不跟你回去,可你放心,我也不把你悄悄回國的打算泄漏出去?!备兄x懷嬴的通情達理,于是,太子圉離別妻子,秘密返回了晉國。
這一年,太子圉十六歲。
機遇從來只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第二年,晉惠公真的死了,太子圉也真的成功當上了老爸的接班人,這位十七歲的小國君后人稱之為晉懷公。
晉懷公剛剛繼位,馬上就頒布了一個奇怪的命令:“無從亡人?!边@是告訴晉國的大小官員們,要和海外流亡分子劃清界限!
按說新君繼位,那么多重要事情要做,怎么弄出這么個古怪命令呢?難道這就是晉懷公此刻要面對的頭等大事嗎?那么,所謂“海外流亡分子”到底是誰呢?
——其實很好猜。咱們想想,統(tǒng)治者最擔心的是什么?外國入侵嗎?也不是很重要,大不了就是個割地賠款唄。國內鬧災荒了嗎?也沒太大關系,大不了死上幾千萬老百姓唄。國內有人提意見嗎?關起來就是,割斷她的喉嚨讓她再也說不出話來!那,最擔心的是什么呢?
很簡單,最擔心的是有奪權資格的人過來跟他奪權。
想起來了吧,當年太子申生被逼自殺之后,申生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流亡海外,其中一個就是夷吾,后來回國作了晉惠公,現在已經死了,可夷吾還有個哥哥呢,公子重耳,從申生自殺直到太子圉繼位,這么多年的時間里,重耳始終都在國際社會上四處流竄。
有人可能會覺得重耳無非是一個流竄犯而已,沒什么大不了的,說不定哪天外國政府一開什么大會,重耳就得被當作盲流給遣返回來。
可是,事情遠沒有這么簡單。政治流亡分子一般不會只是孤家寡人,它們的身邊少不了一大群追隨者,而這些追隨者大多在國內也曾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也有著各種家族勢力等等盤根錯節(jié)的關系。這些人只要趕上機會合適,就有可能在外國勢力的支持下組成一個流亡政府,然后翻回頭來到國內搞政變。
想當年,晉獻公剛死不久的時候,奚齊和卓子相繼被殺,最有可能回國掌權的不是夷吾,而是重耳,而且,重耳素有賢名,在國內有一大批粉絲。
如今,十七歲的晉懷公耿耿于懷:重耳,嘿,此人不除,我將永無寧日!
這就是政治,其實算起來,重耳還是晉懷公的大伯呢。
如果不是晉懷公的命令太苛,就是重耳的人緣太好,反正很快就有麻煩出現了。
晉懷公做事倒稱得上雷厲風行,他放出風去,讓重耳的追隨者們限期回國,回國者無罪;可如果愈期不回,那就別怪咱翻臉無情了!
國內有個老人家叫狐突,德高望重,他的兩個兒子都跟著重耳流亡在外,可狐突就是不肯叫兩個兒子回國,還給晉懷公講了一套大道理。晉懷公氣壞了:好你個老狐貍,敢抗旨,我今天非得殺一儆百不可!
狐突就這么糊里糊涂地被殺了,晉國的算命大師卜偃凄涼地嘆了口氣,從此裝病不出家門。他沒有占卜算卦就直接說了一個預言:“《周書》上說:‘君主偉大而賢明,臣民溫順而服從。’君主如果不賢明,靠殺人來逞一時之快,恐怕位子坐不長了吧?”
這個蒼涼的預言不知道有沒有傳到秦國。就在這一年,重耳流亡到了秦國,受到了秦穆公的盛情款待。秦穆公這是要做新一輪的政治投機,所以,不但給重耳好吃好喝,還一下子給了他五個女人。
真不知道秦穆公這是好意還是陰謀,人家重耳今年都六十出頭了,一下子給五個女人,就連棒小伙子都有精盡人亡的危險??!
一個古怪的細節(jié)是:這五名女子當中,有一位竟然就是當年太子圉的老婆懷嬴,算起輩分來她可是重耳的侄媳婦啊!
我們來看看“懷嬴”這個名字是怎么回事。第一個字“懷”是她老公晉懷公(當年的太子圉)的謚號,第二個字“嬴”是她娘家的姓。所以,“懷嬴”也是后人的叫法,當時是不會這么稱呼的。
我們?yōu)榱朔奖闫鹨?,就叫她懷嬴好了?br />
懷嬴在當年老公太子圉逃回晉國的時候沒有跟著一起跑,結果等來等去,老公確實如愿以償地作了晉國的新任國君,卻沒能把自己給接過去,現在不過才過了一年的工夫,老爸就又把自己交給了老公的大伯——六十多歲的重耳老頭,唉,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
現在民歌里還在唱的“帶著你的妹妹,一起嫁過來”曾經引起過人們的爭議,有較真的人覺得這歌詞沒道理,怎么娶媳婦還把媳婦的妹妹一起娶過來呀?后來專家說了,這是最初犯了一個翻譯錯誤,“妹妹”其實應該是“伴娘”,這句歌詞是說伴娘參加婚禮。于是大家這才釋疑。
民歌到底是怎么唱的,我不了解,不過呢,在春秋時代,“帶著你的妹妹,一起嫁過來”還當真就是流行的社會風俗,而帶著伴娘一起嫁也同樣是一種風俗,伴娘一般都是同宗姐妹,甚至是姑姑或者侄女,輩分倒是無關緊要的。
懷嬴在嫁給重耳的時候,就是作為重耳新婚大老婆的“妹妹”或者說是“伴娘”的,從這以后,史書再提到懷嬴的時候就改口稱呼她為辰嬴了——“嬴”是娘家的姓,不變,“辰”字說不清到底是什么意思,有可能是她死后的謚號。
辰嬴,也就是過去的懷嬴,在新婚的日子里伺候老公洗手洗臉。我們也不知道辰嬴這會兒是怎么想的,看著眼前這位新任老公,怎么看怎么像老公公。老公公還很牛氣,洗完手也不擦,就簡單把手甩了兩下。
有人可能不理解:洗完手甩甩水,我們平時也這樣啊,難道這樣就叫牛氣了呀?
不錯,我們現在這么做不叫牛氣,可重耳當年這么做,那可真叫牛氣。大家別忘了我們中國可是個禮儀之邦,規(guī)矩多著呢。洗手的規(guī)矩是這樣:辰嬴應該端著一個裝水的容器,重耳伸出手來,辰嬴把容器里的水慢慢倒在重耳的手上,重耳洗手,下邊還有個容器接著洗手漏下來的水,重耳洗完手以后,辰嬴要遞上毛巾,重耳用毛巾把手擦干。到此,完成一套完整的洗手程序。
重耳這時候可能心情太好,忘記規(guī)矩了,洗完手,沒等辰嬴遞上毛巾,直接就甩了甩手。
女性讀者請想一想,如果你是辰嬴,現在你會怎么辦?
好像談不上怎么辦是吧?無非是老公一時沒注意罷了,這也算個事?
至多說他一句:“親愛的,我們要講文明、懂禮貌,下回不許再這樣了,嗯嗯——”
可辰嬴不一樣,當時就不干了,怒氣沖沖地對重耳說:“秦、晉兩國是地位相當的大國,你為什么輕視我!”
沒想到吧,重耳不過是沒用毛巾擦手,卻被上升到國際關系高度了。
你要是重耳會怎么辦?“嘿嘿”一笑,抱起辰嬴來先親一口:“小美人兒,你還挺幽默!”
重耳一點兒沒覺得辰嬴幽默,馬上脫了外衣——別想歪了,他老人家可不是要行不軌,這也是當時的禮儀:脫了西服正裝,換一件臟背心,這是降低姿態(tài)向對方俯首的意思。這還不夠,重耳馬上又把自己關了禁閉,向太太賠不是。
這真是高度政治化的婚姻生活啊,看來搞政治的人,洗個手都蘊涵著重要的政治意義。
鑒于重耳對洗手事件的高度重視,且認罪態(tài)度較好,辰嬴決定對重耳從輕處理。很快,重耳在岳父的幫助下——等等,這輩分有點兒亂:如果從伯姬那兒論,秦穆公是重耳的妹夫;如果從辰嬴姐妹來論,秦穆公又成了重耳的岳父;如果從晉懷公那兒論,秦穆公……我也算不過來了,反正一團亂麻就是了??傊囟谇啬鹿膸椭?,終于回到了闊別多年的祖國。
海外流亡分子回國了,晉懷公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他這位大伯重耳在晉國那可稱得上是人心所向、眾望所歸,還別說這回他回來是有秦國在背后支持,就算沒有,單憑重耳的名號,晉國也得有多少人聞風影從啊。
晉懷公今年十八歲,要是放到現在,也許高中還沒念完呢,卻在那個時候卷入了血腥的政治斗爭漩渦,而且很快就敗了大伯重耳的手里。
重耳的推進非常順利,不多日就到了晉國的重鎮(zhèn)曲沃——還記得這個地方嗎,當初驪姬陷害太子申生,申生去祭祀生母,就是在這個曲沃。
曲沃還是那個曲沃,申生死了,重耳來了,多少年過去了。
緊接著,重耳便進入了國都絳城,舉行了即位儀式。而十八歲的晉懷公此刻卻戲劇性地變成了流亡者,不知他在一年前頒布那道古怪政令的時候有沒有想到會有今天的局面?
重耳和晉懷公,如今位置換了,重耳會頒布晉懷公那樣的命令、禁止晉國有人接近新的流亡者晉懷公嗎?
不會的,他沒等晉懷公逃出多遠,就派人在高梁殺死了他。高梁,就在今天的山西臨汾附近。至此,晉懷公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不是我對這個十八歲的男孩子太苛刻,政治斗爭嘛,只要你是失敗的,那你就是罪惡的,管你是大人還是孩子。
重耳即位了,他就是后來“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大家應該都熟悉他吧?
講了這么一大段故事,主要還是為了說明史蘇算卦時最后的那一句預言:“侄子跟著姑姑,六年之后扔下家眷逃回祖國,第二年死在高梁一帶的廢墟?!?br />
現在是不是能看明白了?——“侄子跟著姑姑”,是說太子圉到秦國作人質,他的姑姑就是秦穆公的妻子穆姬(伯姬);“六年之后扔下家眷逃回祖國”,是說太子圉在秦國作了六年人質,最后拋下了妻子懷嬴,回到了晉國,在晉惠公死后接班作了晉國國君;“第二年死在高梁一帶的廢墟”是說太子圉(晉懷公)在作了國君的第二年就被新近回國的大伯重耳趕下了臺,在逃到高梁的時候被追兵所殺。
當年,晉惠公在“韓原之戰(zhàn)”后作了秦國俘虜的時候,想起史蘇的卦辭來,覺得多年前的預言如今竟然一一應驗。其實呢,到他作俘虜的這個時候,史蘇的預言還只是應驗到了“韓原之戰(zhàn)”,晉惠公還不知道史蘇后面那“侄子跟著姑姑”的幾句話還會在不久的將來應驗在自己兒子的身上。
史蘇這卦算的,真是分毫不爽?。?br />
史蘇也太神了吧?《周易》也太神了吧?那么,你想不想學到史蘇這兩手呢?想不想知道史蘇最后這幾句預言是怎么推算出來的呢?
可是,遺憾的是,史蘇到底是怎么推算的,《左傳》里沒說,其他史料里也找不出來,我們只能參考一下歷代專家對這個問題的推測了。
前邊講過,史蘇算的卦是“歸妹之暌”,歸妹卦變?yōu)殛邑?,此時歸妹卦的內卦不變,外卦由震卦變?yōu)殡x卦。震卦三根爻,上邊兩根陰爻,下邊一根陽爻;離卦三根爻,中間一爻是陰爻,上下兩根都是陽爻。
下面我們還要了解一個規(guī)則:八卦是分陰陽的,乾、震、坎、艮屬于陽卦,坤、巽、離、兌屬于陰卦。為什么這么分呢?——我們把一根陽爻當作數字1,把一根陰爻當作數字2,再把一個卦里的三根爻所代表的數字加起來,比如,乾卦是三根陽爻構成的,那么,這三根陽爻變成數字相加,就是:1+1+1=3;震卦是兩根陰爻和一根陽爻構成的,加起來就是:2+2+1=5。我們把所有這八個卦都這么加一遍,凡是得數為奇數的,都是陽卦,凡是得數為偶數的,都是陰卦。所以,震卦是陽卦,離卦是陰卦,在震卦和離卦的關系里,震卦惟一的一根陽爻位于最下方,離卦惟一的一根陰爻位于中間。
接著來推:如果把震卦和離卦的三根爻都當作三層小樓的話,那么,震卦的陽爻在震卦的一樓,離卦的陰爻在離卦的二樓,也就是說,離卦的陰爻比震卦的陽爻要高一層樓。
震卦屬于陽卦,所以代表男人;離卦是女性,所以代表女人。接著推:震卦里的那根惟一的陽爻就代表男人;離卦里的那根惟一的陰爻就代表女人。再接著推:離卦的那根陰爻比震卦的那根陽爻高一層樓,所以,它所代表的女人比震卦所代表的男人要長一輩。好了,可算推出來了:所以,震卦的陽爻就代表了侄子,離卦的陰爻就代表了姑姑。姑姑住的樓層高,所以,侄子要投靠姑姑。
——不管你是不是覺得牽強,反正是給解釋出來了。至于說后面那兩句“六年之后扔下家眷逃回祖國,第二年死在高梁一帶的廢墟”,怎么推得出“六年”,怎么推得出“第二年死”,又怎么推得出“高梁”這么具體的一個地名,唉,其實呢,只要愿意多動動腦子,你恐怕自己也能八竿子給搭上。我們想想“文革”時期那么多從各種文字上硬給讀出來的反動內容,同胞們在這方面的聯想能力從來都不欠缺的。
一卦算出來八輩子
再看《左傳》里的另一個案例。
話說武王伐紂之后,遍封諸侯,為了表示對古代圣王的尊敬(至少是表面上),于是找到了大舜的后人,把他們封在了陳國,就在現在的河南淮陽。
到了陳宣公的時候,陳國出現了一個讓我們非常眼熟的局面:陳宣公早已經立了太子,可是,他有一個很寵愛的小老婆,這個小老婆又給他生了一個無比可愛的大兒子。下面會發(fā)生什么,用腳后跟都想得出來。
果然,太子被殺了。政治陰謀的一個原則是:殺戮絕對不會僅僅因為主角的死就宣告結束,必須斬草除根,把一干黨羽消滅干凈。于是,一個叫陳完的家伙對自己的未來產生了深切的憂慮,誰都知道,他是太子最親近的死黨。
要是換在后來的大一統(tǒng)王朝,陳完必死無疑,可這會兒還好是春秋時代,諸侯林立,陳完腳底下抹油,沒抹太多油就溜出國境了。
陳國在今天的河南淮陽,陳完向東逃,逃到山東,投奔齊國。
在那個年代里,流亡的政治犯通常會在外國受到很好的接待,就說陳完吧,是陳國有名的大貴族,還是個賢者,在國際社會上也是很有名望的,這樣的人物外國巴不得請過來呢。趕巧,齊國現任國君正是大名鼎鼎的齊桓公,他知道陳完來了,非常高興,想請陳完來作齊國的高官。陳完很客氣,不接受高官,只接受了一個小官。從此,陳完在齊國就扎下了根。
人生無常?。”緛硎顷悋拇筚F族,是太子的親信,轉眼間就變成了政治犯,流落到齊國混了一個小官。我們作為后人,作為讀者,可能看看也就過去了,可如果你就是當事人,經歷了如此一場天翻地覆的人生轉折,你會怎么樣呢?
如果你是陳完,你的心里會平靜嗎?
或者,如果你是陳完的老婆,你會不會怨恨老公呢?會不會后悔嫁給他呢?
我們還真不知道陳完的老婆當時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回想往事,當年在陳國,仍然單身的陳完那可是個鉆石王老五啊。于是,陳國的貴族懿氏很想把女兒嫁給陳完,結下這門親事,嗯,下邊會發(fā)生什么事呢?
和晉獻公準備要嫁伯姬的時候一樣,當時的貴族們每當遇到重大的人生抉擇的時候,不是占卜就是算卦,都得問問老天爺的意見。懿氏也不例外,弄了一只上好的大烏龜來,為了表示重視,或者是為了節(jié)約,沒找占卜師,而是請老婆大人親自操盤。
烏龜可能是比人類更早產生詩人的一個物種,懿氏老婆鼓搗的這只烏龜就用詩一樣的語言發(fā)表了自己對這門親事的看法:“吉,是謂‘鳳皇于飛,和鳴鏘鏘,有媯之后,將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與京?!?br />
看來鳳凰很早就被當作美好婚姻的象征了。這里所謂的“鳳皇”就是我們說的“鳳凰”,鳳是雄的,凰是雌的,古龍說:陸小鳳這個大男人不就在名字里有個“鳳”字嗎?說得也是,可王熙鳳這個小女人為什么也在名字里有個“鳳”字呢?
對這個問題咱們就不去較真了,反正呢,“鳳皇于飛,和鳴鏘鏘”,是說鳳和凰一起飛翔,叫聲非常和諧。
“有媯之后,將育于姜”——這就先要說說“姓”和“氏”的區(qū)別了。我們常說的一個詞“姓氏”,大家一般以為“姓氏”就是“姓”,其實“姓”和“氏”是兩種東西。我們講了半天陳完,其實這小子不姓陳,陳是他的“氏”而不是“姓”?!靶铡焙汀笆稀钡膮^(qū)別是后來漸漸消失的,現在我們大家就只有“姓”而沒有“氏”了。
那么,陳完如果不姓陳,又姓什么呢?
他這個姓很奇怪,姓“媯”(讀“龜”)。前邊不是說過陳國是大舜的后代嗎,大舜的姓就是媯。為什么大舜姓媯呢?因為他以前生活在媯水旁邊,就以地名為姓,于是才姓了媯。如果你還要刨根問底,問我那么早以前的歷史可不可靠,那我可就說不出來了,大舜時代的事情咱們就別太當真好了。
話說回來,“有媯之后”的意思就是“姓媯的人的后代”,也就是指大舜的后人,也就是指陳國貴族,具體到當前語境之下,就是指陳完。順便說說:“媯”前邊的那個“有”字是個虛詞,沒有實際意思,我們現在還能看到這種很古老的用法呢,比如“有明一代”、“有清一代”等等。
“將育于姜”,這是說“將會在‘姜’繁衍后代”。整句的意思倒很明確,只是,“姜”是個什么東西???是一個地名嗎?
如果你也生活在那個時代,你不用動多大腦筋就會想到“姜”是什么意思。這確實是一個地名,說的是姜家人的地盤——八成就是齊國。
武王伐紂之后分封天下,姜太公被封到了山東,他的封國就是齊國。所以,“將育于姜”是預言懿氏的女兒嫁給陳完之后將會在齊國而非陳國完成生育繁衍的工作。
再看“五世其昌,并于正卿”,意思也很明確,是說將來到了齊國之后,兩口子生兒育女,兒孫繼續(xù)在齊國繁衍,到了第五代人的時候,陳家就會成為齊國的大族,繁榮昌盛起來,官也作得很大。
最后一句“八世之后,莫之與京”。這里的“京”字不是指京城,而是“大”的意思,全句是說:“再等到第八代人之后,陳家人就牛得不得了了,再沒有人能比他們更牛了?!?br />
這是很吉利的預言啊,看來懿氏的女兒在嫁給陳完之后兩口子要到齊國發(fā)展,到第八代重孫子的時候,陳家在齊國將會貴不可言。
懿姑娘,現在的陳太太,已經和丈夫到了齊國,雖然是作為流亡的政治犯灰頭土臉地逃命來的,可無論如何,這也說明烏龜的預言已經應驗了第一步了。將來又會如何呢,也許因為有了烏龜的預言,所以陳太太并不擔心。
就算陳太太不擔心,那么,陳完擔不擔心呢?
其實,陳完的心里也裝著一套預言。這套預言不是烏龜說的,而是《周易》說的。
我們再來回想當年。
陳國別看都是大舜的后代,可大舜當年的禪讓之風一點兒沒傳下來。陳國一代代的領導人靠了宮廷政變上臺,又被在新一輪的宮廷政變中被搞下臺,陳完的老爸陳厲公就是這么一位。
在陳完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有一天,一位周王室的史官來見陳厲公,隨身還帶了一部《周易》。嗯,如果你是陳厲公,你會做什么呢?
我們要知道,這位史官可是從中央來的啊,是從天子身邊出來的!
我想很多人都會熱情招呼那位史官:“大師啊,用您這雙給天子算過卦的金手,給我也算一卦吧!”
這就叫人之常情,兩千年前和兩千年后都是一樣。
陳厲公請這位大師給兒子算算,小陳完當時可能還不明白大人們這是在玩什么呢。大師排演蓍草,很快就算出了結果——其實也不快,起碼要一個小時,但比起當時流行的燒烏龜殼來可是快得多了——這一卦叫做“觀之否”。
圖15-觀之否
這位來自中央政府的算卦大師是這樣解釋的:
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陳侯使筮之,遇《觀》之《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代陳有國乎。不在此,其在異國;非此其身,在其子孫。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独ぁ罚烈??!顿恪罚L也?!肚罚煲?。風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嵚冒伲钪杂癫?,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賓于王?!q有觀焉,故曰其在后乎。風行而著于土,故曰其在異國乎。若在異國,必姜姓也。姜,大岳之后也。山岳則配天,物莫能兩大。陳衰,此其昌乎?!?/p>
我來慢慢解釋。
還記得晉獻公請史蘇給伯姬算的那卦吧?那一卦叫做“歸妹之暌”,意思是:本卦歸妹卦變成了變卦暌卦。現在這個“觀之否”也是一樣,觀卦變成了否卦,觀卦是本卦,否卦是變卦。
這里的“否”讀作“匹”,這個讀音現在一般只在“否極泰來”這個詞里還用得到,而“否極泰來”正是來自《周易》,本來的意思是“否卦之后就是泰卦”,因為否卦不吉而泰卦吉,所以引申為“倒霉的日子一過去,好日子就要來了”。
觀卦和否卦長得差不多,只有第四爻是不同的,觀卦的第四爻是陰爻,否卦的第四爻是陽爻,所以我們可以推算出來,這位周太史在演算出觀卦的時候,觀卦的一、二、三、五、六爻不是少陰爻就是少陽爻,只有第四爻的陰爻是老陰爻,按照我們前邊講過的規(guī)矩,遇到老陰爻的時候把它變成陽爻,其他爻不變,這就成了新的一卦,這就是否卦。所謂“觀之否”就是這么來的。
咱們先按照前邊講過的規(guī)則自己算一算,看看這個“觀之否”到底預言了什么,最后再把我們的結果和周太史的結果對照一下。
嗯,按照前邊講過的規(guī)矩,當本卦只有一根爻產生變化,也就是說,只有一個變爻的情況下,我們要以本卦的這根變爻的爻辭來判斷吉兇。所以,我們現在可以知道,觀卦第四爻的爻辭就是這次算卦的結果。
我們來查查《周易》,找到觀卦的內容,看到這樣一些文字:
觀:盥而不薦。有孚颙若。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邦露凰],有孚颙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圣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六二,窺觀,利女貞。
《象》曰:“窺觀女貞”,亦可丑也。
六三,觀我生,進退。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能看出我們要找的爻辭是哪一句嗎?
有人可能會說:“就是第一句呀,不是寫著‘觀:盥而不薦。有孚颙若?!置骶褪窃谥v觀卦啊?!?br />
——講觀卦不錯,可這是觀卦的卦辭,回顧一下前邊講過的七條規(guī)矩中的兩條:
第三種情況:有三個變爻,就不能用變爻的占辭來判斷了,得用本卦和變卦的占辭,以本卦的占辭為主。
第七種情況:六爻一個都沒變,這時用本卦的卦辭來判斷吉兇。
看,只有在這兩種情況下,我們才應該用本卦的卦辭來判斷吉兇。就現在這個例子來講,只有觀卦當中有三個變爻,或者一個變爻都沒有的情況下,我們才應該用觀卦的卦辭,也就是方才的那個第一句“觀:盥而不薦。有孚颙若”來判斷吉兇。而現在的情況是,觀卦里邊有一個變爻,所以我們要找到這個變爻的爻辭。
這個變爻是第四爻,是根陰爻,所以坐標就叫做“六四”。“六”表示屬性:陰爻;“四”表示位置:第四爻?!@就找到了吧,是這句:“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边@句下邊接著的那句“《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笔恰断蟆返膬热?,《象》是“十翼”之一,是戰(zhàn)國時代的人用來解釋《易經》的文字。
好了,這一次算卦的結果,就是得到了這一句話:“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币还簿艂€字。
不要小看這九個字啊,這九個字涵蓋了小孩子陳完將來的一生,甚至還涵蓋了陳完的兒子、孫子、重孫子的命運啊!
那么,“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如此重要的九個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觀國之光”,是不是看上去有點兒眼熟?。?br />
有人可能會問:“這是不是和‘觀光’有什么聯系???”
不錯,“觀光”這個詞還真就是從這兒來的。從字面上直譯,“觀國之光”意思是“觀看國家的風光”。
這就要談談當時的風俗了:一國的使者到另一國出訪,接待人員會帶他四處轉轉,觀光一下。如果使者是按照正確路線觀光的話,他就會看到景色都是紅光亮,人民都是高大全,這一切都折射出該國領導的偉光正。所以,觀光是一種政治行為,有身份的人才能出國觀光呢,聯系到卦像上,“觀國之光”應該就預示著小陳完將來會成為一個有資格、有身份出國觀光的人物。
“利用賓于王”,別把“用”字往前靠,讀成“利用”,這里的“用”是“于”的意思,全句連下來就是“利于作君王的賓客”。這和“觀國之光”好像說的是同一件事,既然出國觀光,自然是作外國君王的賓客了。
歸納一下,小陳完未來的命運是:會是個有身份的人,極有可能成為大使或者外交官。
下面再用不看卦爻辭的方法推演一遍。
先看是不是“得中”。觀卦第四爻,嗯,既不是第二爻,也不是第五爻,所以“不得中”,不太好。
再看看是不是“得位”。觀卦第四爻,陰爻居陰位,“得位”,不錯。
再看看“乘”與“承”的關系。觀卦第四爻,頭頂上是根陽爻,腳底下是根陰爻。頭頂上的陽爻“乘”著自己這根陰爻,屬于“陽乘陰”的關系,合情合理,不錯。腳底下被自己乘著的是根陰爻,“陰乘陰”,不好不壞。
最后結合以上幾點,綜合來看,小陳完的命運應該是“中上”水平?!@種算法只能算到這種程度,可算不出來什么將來作外交官那類具體的事情。
現在該來對照一下了,我們算的這卦和周太史算的有什么出入沒有。
周太史用的《周易》(這里是只用《周易》狹義的意思,指的是《易經》,不包括《易傳》)版本和我們的一樣,他一開始得出來的結論也和我們一樣。他說:“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看,一個字不差??伤先思医酉聛硗瞥鰜淼慕Y論可就比我們厲害多了,他說:“代陳有國乎。不在此,其在異國;非此其身,在其子孫?!?br />
所謂“代陳有國”,這話可說得夠猛,意思是說小陳完將來會取代陳氏掌握一國之政。我估計陳厲公聽到這話恐怕得覺得肝顫:難道這小孩子將來要推翻他老爸我嗎?
還好,周太史先用了一個不確定語氣“代陳有國‘乎’”,接下來又趕緊寬慰了陳厲公,說小陳完將來擁有一國之政,不在陳國,而在外國,而且當政的也不是陳完本人,而是陳完的子孫后代。
——周太史說的也太神了吧,同樣是看這個“觀之否”,方才我們怎么就沒看出這么多內容呢?咱們看看周太史是怎么解釋的。
周太史先解釋這句“觀國之光”,他說:“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風也。乾,天也。風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光,也就是“觀國之光”的“光”,它到底是什么樣的東西呢?周太史不把“光”當作“風光”來解釋,他認為“光”就是太陽光、月光、星光那樣的,是“遠而自他有耀者也”,也就是說,是來自于遠方的某個發(fā)光體的光線。
然后,周太史又解釋另外幾個卦像的象征意義。坤,象征著土;巽,象征著風;乾,象征著天。有人可能會問:怎么憑空又多出來這么幾個卦呀?——這可不是憑空多出來的,前邊講過,一個六爻構成的卦可以分為上下兩個三爻卦,所以,觀卦可以分為下邊一個坤卦和上邊一個巽卦,否卦也可以分為下邊一個坤卦和上邊一個乾卦。這在有些版本的《周易》里會寫作:觀,坤下巽上;否,坤下乾上。
如果用象征物來替換一下,那就是:觀卦,土在下,風在上;否卦,土在下,天在上。
先看觀卦,現在充分發(fā)揮你的想像力,使勁想像這個場景:下邊是土,上邊是風,你能從中聯想到什么?
我先想幾個。
聯想之一:我在掃院子,把土掃在了一堆,正要找簸箕來撮,突然刮起一陣風……完了,我剛才白忙了,還得重新打掃。
聯想之二:一片黃土,沒有草,沒有樹,也沒有河流,一陣狂風吹來,把土刮上了天。土跟著風在天上飛呀飛,突然看到一座城市,很是繁榮。土和風商量說:“兄弟,我看這兒不錯,你給踩一腳,我就在這兒下了?!?br />
風一踩剎車,幾百萬噸黃土就傾泄到北京城了,北京人管這叫“沙塵暴”。再看天上,也許是為了紀念張國榮,所以“風繼續(xù)吹,不忍遠離”,還一路吆喝著:“清河,小營,回龍觀,兩塊兩塊……”
可人家周太史不是這么聯想的。周太史說:“風在天上吹,土在地上堆,這是什么?——這是山?!痹氖牵骸帮L為天于土上,山也?!币部梢越忉尦桑骸坝^卦上邊的那個巽卦變成了否卦上邊的乾卦,巽卦為風,乾卦為天,所以是風變?yōu)樘?;觀卦下邊的坤卦不變,觀卦和否卦下邊都是坤卦。結合起來看,就是上邊的風變?yōu)樘?,下邊還是土,這是什么?——這是山?!?br />
不管兩種解釋的哪一種,我們是不是很難看出來為什么搞出來個“山”,我反正絞盡腦汁也聯想不出“山”的意像來。
這個“山”到底是怎么來的呢?
——如果不是周太史的想像力過于豐富或者《左傳》記載有誤的話,那么,惟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周太史在這里用到了“互體”。
雖然沒有幾個《周易》專家認為“互體”是可靠的,或者說是確實存在的,但在這個案例當中,如果不引進“互體”的概念,恐怕很難解釋出來周太史為什么會搞了個“山”出來。
所謂“互體”,就是說卦中有卦,在一個六爻構成的卦里,我們已經知道,下三爻構成內卦,上三爻構成外卦,然而,二、三、四爻還會構成一個“互體”的內卦,三、四、五爻還會構成一個“互體”的外卦。在觀卦當中,二、三、四爻所構成的“互體”卦就是一個艮卦,而艮卦一般是象征山的。周太史所謂的“山”,就是來自于這個艮卦。
圖16-觀卦的互體
有了這個“山”了,周太史下邊就說:“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薄^“有山之材”,是說山上物產豐富:山是個好地方,有山林,也有礦藏。既然有了這么多山上的物產,“而照之以天光”,這就把“光”給聯系上了,是說天上的光芒照耀著山里的豐富物產?!坝谑呛蹙油辽稀保@話很讓人費解,從字面看就是接著上文說“于是就居住在土地上”,嗯,總好像講不太通似的。想來整句話大致的意思是:山上有豐富的物產,又有日月的光芒照射,山是坐落在大地之上的。周太史從這三點再推出一個結論說:“這就叫‘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br />
費解是不是?
“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這句話我在前邊已經作了解釋,如果用我前面的解釋,卻和周太史的這番話調和不到一起。如果硬往一塊兒捏,那周太史的話就應該是這樣的:“山上有豐富的物產,又有日月的光芒照射,山是坐落在大地之上的。所以爻辭才說:‘出國觀光,適合作國君的貴賓?!薄@里有個矛盾,是在對“光”字的解釋上,這個“光”,到底是一國的風光呢,還是日光和月光?而且,周太史的這句話的因果關系也不很明確:因為“山上有豐富的物產,又有日月的光芒照射,山是坐落在大地之上的”,所以“出國觀光,適合作國君的貴賓”。這個“因為”和“所以”之間怎么看怎么都沒有因果關系??!
還有一個文字上的小問題:這里的“利用賓于王”可能是傳抄的時候多出來的,周太史這幾句話只是解釋“觀國之光”的,下面才接著解釋“利用賓于王”。不過這倒無關大局,我們接著往下看。
周太史說:“庭實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賓于王?!薄@會兒才解釋“利用賓于王”。
什么叫“庭實旅百”?那時候外交訪問,到人家的宮廷之后要把禮物陳列在庭院當中,這就叫“庭實”;“旅”的意思是“陳列”,“百”是形容東西很多。
“奉之以玉帛”,這是說“庭實”都是一些好玩意,比如玉呀、帛呀這些值錢的東西。這里又體現著卦的象征意義:乾卦已經在前邊象征過天了,現在又被用來象征金玉;坤卦也已經在前邊象征過土了,現在又被用來象征帛。這些象征內容在“十翼”的《說卦》里是有詳細記載的。而且,正如我前邊所說的,只要你把握住卦的象征原則,宇宙萬物全可以在八個卦里找到對應的象征表現。
“天地之美具焉”,這是說外交活動送的禮物又豐富又值錢,什么好東西都有了。
——于是,最后得出結論是:“適合作君王的貴賓?!编牛@個因果關系倒是講得通的。
現在我們先假定周太史到現在為止推論得全都無懈可擊,那么,下邊的問題是,這卦不是給小陳完算的么,怎么說來說去最后又說到陳完的后代去了呢?這又是怎么推出來的呢?
周太史的回答是:“猶有觀焉,故曰其在后乎。”這就是說:我們看看觀卦的“觀”字,這是觀望、觀看的意思,而一個人既然觀望別人,那么他所看到的自然就是別人的事而不是自己的事,所以,“出國觀光,適合作君王的貴賓”這個結果便不是應在小陳完身上,而是應在陳完的子孫身上。
周太史可真行,又跳到“觀”的字眼上去作發(fā)揮了,可即便真是這樣,為什么陳完一“觀望”,就讓占斷辭應在自己子孫的身上呢?為什么就不是應在別人身上呢?這個推演步驟周太史卻沒說。
好吧,就算是周太史無懈可擊地推演出占斷辭是應在陳完的子孫身上吧,那他又是怎么算出來最后的應驗不是在陳國而是在外國的呢?
周太史的回答是:“風行而著于土,故曰其在異國乎?!薄箫L刮呀刮,最后落在土上,所以說事情最終的應驗是在外國。
仔細分析這句話,所謂“大風刮呀刮,最后落在土上”,這是從觀卦的坤在下而巽在上來說的:坤在下也就是土在下,巽在上也就是風在上,這個風和土的關系前邊已經研究過了,可這時周太史又把這一關系生發(fā)出了新意,唉,這真是我們想不到的??!
大風刮呀刮,看來這是刮出國境了,這也容易理解,我小時候聽天氣預報總是說“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如何如何,所以那時候對蘇聯充滿了仇恨,認為是他們一再放任本國的寒流到中國搗亂。大風(寒流)刮出國境,最后落在外國的土地上,這就象征著卦像的應驗會在外國。
可是,周太史又是怎么知道巽卦所代表的風一定就是能夠刮出國境的風呢?雖然那時候的國家都不大,可巽卦的風難道就不會是徐徐微風嗎?難道就不會是小旋風嗎?難道就不會是很大的大風,一刮就刮到太平洋了呢?如果真刮到太平洋,是不是就預示著小陳完的后代要在海上做出一番事業(yè)呢?
好吧,就算風聽周太史的話,只刮到外國,既不更遠,也不更近,那周太史又是怎么推算出這個外國就是姜姓國家的呢?
周太史的回答是:“若在異國,必姜姓也。姜,大岳之后也。”
這話說得真是斬釘截鐵?。骸叭绻麘谕鈬欢ㄊ墙盏膰??!睘槭裁茨??因為“姜姓是太岳的后人?!?br />
太岳,對,是太岳,沒有筆誤。
可前邊不是才說了“大”岳么,怎么一轉眼又成“太”岳了?
——在古代,“大”、“太”、“天”其實都是一個字,后來才逐漸分開了。明白了這點,你就會知道不少看上去很玄忽的以“太”和“天”為開頭的詞其實并沒有你想像的那樣玄忽,你如果把它們替換成“大”,那感覺就樸素多了。
根據不大可靠的古史記載,太岳是堯舜禹時期的一個古老部落,因為立過功,所以被賜了姓,這個姓就是“姜”。姓里分氏,姜姓里又出了呂氏,大家熟悉的姜太公不是也叫呂尚么,這兩個稱呼一個是從姓來叫的,一個是從氏來叫的。姜太公在輔佐周武王滅了商朝之后,被分封到了齊國為諸侯(事實上他自己沒去,是他兒子去的),這是世襲的。所以,如果說到太岳的后人,說到姜姓的國家,那很可能就是指的齊國。
問題又來了:為什么小陳完的子孫將來的發(fā)達之地就一定會是太岳后人所統(tǒng)治的國家呢?這可能是周太史從觀卦“互體”的那個艮卦推演出“山”的象征,而“太岳”的字面意思就是“大山”,太岳是上古的部落,現在沒有了,所以得找太岳的后人,這一找就找到了姜姓統(tǒng)治的國家——要找大國,那就一定是著名的齊國,要找小國,還有個不大知名的許國,這地方后來以曹操的首都許昌而聞名。
這個彎子繞得實在夠大的啊!
周太史接著又說了兩句飽含哲理的話:“山岳則配天,物莫能兩大。陳衰,此其昌乎?!薄@可能又是把觀卦“互體”的艮卦和否卦外卦的乾卦拿來比較了,艮為山,乾為天,山是很高大的,是可以和天匹配的,可是,有一個原則值得人們警惕,那就是“物莫能兩大”,也就是說:“東西不能兩個都大”,引申的意思是:“不可能所有好處都讓一個人給占全了,那也太沒天理了”。舉個例子說,不工作是很舒服的,可以睡懶覺,可以玩電游;拿高薪也是很爽的,月薪十萬,年終還有高額獎金,人一有了錢,也就有了權,有錢有權就不愁沒女人——可是,兩個好處你最多只能占一頭,要么游手好閑可是兜里沒錢,要么拿著高薪可是流血流汗,既游手好閑又拿高薪的事——嗯,嗯,其實倒也不是沒有,而且好像也不少,呵呵,我這個例子看來舉得不大恰當啊!
算了,簡單一點兒來考慮問題吧,就當既游手好閑又拿高薪的事不存在好了,這就是“物莫能兩大”。根據這個原則,周太史推演出:小陳完的后人既然在外國會有大大的發(fā)展,那么,它們的祖國陳國就必然會衰落;在陳國開始走向衰亡的時候,陳氏家族會在外國繁榮昌盛起來。
時光流逝,后來,陳太太的烏龜的預言全都應驗了,周太史給陳完的預言也全都應驗了。陳完家族在齊國越發(fā)展越壯大,在第八代人的時候,終于成功篡奪了齊國政權,從此,齊國由姜姓國變成了陳姓國,而在這個時候,陳完的老家陳國卻被南方的強國楚國給滅掉了。周太史不愧是御用算卦大師啊,區(qū)區(qū)一卦,就斷了陳完八輩子的命運。
明夷待訪:明確等待夷狄來訪?
明朝滅亡,清朝建國,大儒黃宗羲不愿投靠新政府,甘心做個山野遺民??墒怯腥苏f,黃老先生其實是準備失身的,證據就在他的一本書的書名——《明夷待訪錄》?!耙摹本褪菨M清,“待訪”就是等待滿清朝廷派人來請他。
看上去很有道理哦,至少字面上也能自圓其說。
可要較真的話,會發(fā)現兩個問題,一是“明”字不好解釋,二是“夷”字雖然是指外族,可從古到今這個字都是蔑稱,是貶義詞,如果黃老先生真準備晚節(jié)不保,怎么可能用蔑稱來稱呼他所期待的新老板呢?
其實這真是錯怪人家了,“明夷”不能拆開來讀,這個詞和“夷狄”沒有一點兒關系,它是《周易》里的一個卦名,卦像是:內卦是離卦,外卦是坤卦。我們已經知道了離象征火,放到這個例子里它又象征太陽,我們也知道坤象征土地,這里沒變,還是象征土地,聯系起來看就是:太陽在土地的下邊。
再往下就引申成:晚上。
繼續(xù)引申就是:好人被埋沒,處于黑暗當中。
現在能理解黃宗羲的意思了吧?
有較真的人可能會問:“不對呀,所謂‘太陽在土地的下邊’,其實太陽是在地球的另一側,我們東半球是晚上,人家西半球卻是白天啊。再說了,太陽一直都在太陽系的中心發(fā)著光,只是我們這個小小的地球有個自轉罷了,地球哪里遮得住太陽呢!”
——這話說的倒也不錯,可兩千多年前的古人哪能知道這些呢,《周易》里還認為雷是藏在地底下的東西,跳到天上打完雷還會回到地底下呢。
明夷卦的卦辭是“利艱貞”,意思是說:雖然你現在處境不妙,但占到這一卦,你小子就還有救。明夷卦是很讓人費解的一卦,嗯,雖然其他卦也并不更容易讓人明白。
圖17-明夷卦
——時間前推兩千年,在《左傳》記錄中的魯國,一個政治流亡分子正處于一生最困頓的時刻,而他在以前的一次算卦中也得過一卦“明夷”。
《左傳·昭公四年》
初,穆子去叔孫氏,及庚宗,遇婦人,使私為食而宿焉。問其行,告之故,哭而送之。適齊,娶于國氏,生孟丙、仲壬。夢天壓己,弗勝。顧而見人,黑而上僂,深目而豭喙。號之曰:“牛!助余!”乃勝之。旦而皆召其徒,無之。且曰:“志之?!奔靶箭R,饋之。宣伯曰:“魯以先子之故,將存吾宗,必召女。召女,何如?”對曰:“愿之久矣?!濒斎苏僦桓娑鴼w。既立,所宿庚宗之婦人,獻以雉。問其姓,對曰:“余子長矣,能奉雉而從我矣。”召而見之,則所夢也。未問其名,號之曰:“牛!”曰:“唯”。皆召其徒,使視之,遂使為豎。有寵,長使為政。公孫明知叔孫于齊,歸,未逆國姜,子明取之。故怒,其子長而后使逆之。田于丘蕕,遂遇疾焉。豎牛欲亂其室而有之,強與孟盟,不可。叔孫為孟鐘,曰:“爾未際,饗大夫以落之?!奔染?,使豎牛請日。入,弗謁。出,命之日。及賓至,聞鐘聲。牛曰:“孟有北婦人之客?!迸?,將往,牛止之。賓出,使拘而殺諸外,牛又強與仲盟,不可。仲與公御萊書觀于公,公與之環(huán)。使牛入示之。入,不示。出,命佩之。牛謂叔孫:“見仲而何?”叔孫曰:“何為?”曰:“不見,既自見矣。公與之環(huán)而佩之矣?!彼熘鹬?,奔齊。疾急,命召仲,牛許而不召。
杜泄見,告之饑渴,授之戈。對曰:“求之而至,又何去焉?”豎牛曰:“夫子疾病,不欲見人?!笔怪灭佊趥€而退。牛弗進,則置虛,命徹。十二月癸丑,叔孫不食。乙卯,卒。牛立昭子而相之。
公使杜泄葬叔孫。豎牛賂叔仲昭子與南遺,使惡杜泄于季孫而去之。杜泄將以路葬,且盡卿禮。南遺謂季孫曰:“叔孫未乘路,葬焉用之?且冢卿無路,介卿以葬,不亦左乎?”季孫曰:“然?!笔苟判股崧?。不可,曰:“夫子受命于朝,而聘于王。王思舊勛而賜之路。復命而致之君,君不敢逆王命而復賜之,使三官書之。吾子為司徒,實書名。夫子為司馬,與工正書服。孟孫為司空,以書勛。今死而弗以,同棄君命也。書在公府而弗以,是廢三官也。若命服,生弗敢服,死又不以,將焉用之?”乃使以葬。
《左傳·昭公五年》
五年春,王正月,舍中軍,卑公室也。毀中軍于施氏,成諸臧氏。初作中軍,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季氏盡征之,叔孫氏臣其子弟,孟氏取其半焉。及其舍之也,四分公室,季氏擇二,二子各一。皆盡征之,而貢于公。以書。使杜泄告于殯,曰:“子固欲毀中軍,既毀之矣,故告?!倍判乖唬骸胺蜃游ú挥麣б?,故盟諸僖閎,詛諸五父之衢?!笔芷鋾吨?,帥士而哭之。叔仲子謂季孫曰:“帶受命于子叔孫曰:‘葬鮮者自西門?!奔緦O命杜泄。杜泄曰:“卿喪自朝,魯禮也。吾子為國政,未改禮,而又遷之。群臣懼死,不敢自也?!奔仍岫?。
仲至自齊,季孫欲立之。南遺曰:“叔孫氏厚則季氏薄。彼實家亂,子勿與知,不亦可乎?”南遺使國人助豎牛以攻諸大庫之庭。司宮射之,中目而死。豎牛取東鄙三十邑,以與南遺。
昭子即位,朝其家眾,曰:“豎牛禍叔孫氏,使亂大從,殺適立庶,又披其邑,將以赦罪,罪莫大焉。必速殺之?!必Q牛懼,奔齊。孟、仲之子殺諸塞關之外,投其首于寧風之棘上。
仲尼曰:“叔孫昭子之不勞,不可能也。周任有言曰:‘為政者不賞私勞,不罰私怨?!对姟吩疲骸杏X德行,四國順之?!?br />
初,穆子之生也,莊叔以《周易》筮之,遇《明夷》之《謙》,以示卜楚丘。曰:“是將行,而歸為子祀。以讒人入,其名曰牛,卒以餒死?!睹饕摹?,日也。日之數十,故有十時,亦當十位。自王已下,其二為公,其三為卿。日上其中,食日為二,旦日為三?!睹饕摹分吨t》,明而未融,其當旦乎,故曰:‘為子祀’。日之《謙》,當鳥,故曰‘明夷于飛’。明之未融,故曰‘垂其翼’。象日之動,故曰‘君子于行’。當三在旦,故曰‘三日不食’。《離》,火也。《艮》,山也。《離》為火,火焚山,山敗。于人為言,敗言為讒,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言必讒也。純《離》為牛,世亂讒勝,勝將適《離》,故曰‘其名曰牛’。謙不足,飛不翔,垂不峻,翼不廣,故曰‘其為子后乎’。吾子,亞卿也,抑少不終?!?/p>
讀過《論語》的人都知道,魯國曾經有過三大權貴家族世代把持國政的局面,這三家人稱“三桓”,分別是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叔孫氏里的一位名人——叔孫穆子。
話說叔孫氏的掌門人叔孫莊叔生了兩個兒子,哥哥是叔孫宣伯,弟弟就是叔孫穆子。在叔孫穆子剛剛降生的時候,叔孫宣伯用《周易》算了一卦,演算的結果是“明夷之謙”,他把這個結果拿去給專業(yè)占卜師卜楚丘來看,想聽聽專家的意見。(這個細節(jié)告訴我們:可以自己來排卦,等算出結果了再請專家來斷。)
卜楚丘看了看這個“明夷之謙”,馬上就預言出了小孩子叔孫穆子的一生吉兇。
——咱們還是老規(guī)矩,先自己算一回,算出結果以后再和卜楚丘的答案對照一下。
“明夷之謙”,就是明夷卦變?yōu)橹t卦。我們先看看明夷卦長的是什么樣,再看看謙卦長的什么樣——哦,長得差不多,只有最底下的那根爻(也就是第一爻)不一樣:明夷卦的第一爻是陽爻,謙卦的第一爻是陰爻。
圖18-明夷之謙
由此我們可以反推一下:在叔孫莊叔排演出明夷卦的時候,從第二爻到第五爻不是少陽就是少陰,只有第一爻的得數是9,所以是老陽。是老陽就要變身,于是明夷卦的第一爻從陽爻變成了陰爻,而其他五爻不變,這就構成了一個新卦——謙卦。
規(guī)則在前面講過:如果一個卦里只有一個爻是變爻,那么,我們就用本卦變爻的爻辭來占斷吉兇。
這個“明夷之謙”,本卦是明夷卦,變卦是謙卦,所以我們在《周易》里來查找明夷卦的有關內容:
明夷:利艱貞。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象》曰:“君子于行”,義不食也。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
《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則也。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象》曰:“南狩”之志,乃得大也。
六四,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
《象》曰:“入于左腹”,獲心意也。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國也?!昂笕胩斓亍?,失則也。
以上是《周易》明夷卦的全部內容。諄諄教導不怕麻煩,我再來解釋一回:
第一句“明夷:利艱貞?!边@是明夷卦的卦辭,下邊從“初九”到“上六”分別是明夷卦里六根爻的爻辭,咱們要找的第一爻的爻辭,第一爻也就是初爻,因為是根陽爻,陽爻用“九”來表示,所以叫“初九”。
找到“初九”,內容是: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象》曰:“君子于行”,義不食也。
第二句的“《象》曰……”是“十翼”的內容,“十翼”也叫《易傳》,主要是戰(zhàn)國時代的專家們編寫的對《易經》的解釋和闡發(fā)的文字,又被后人把內容打散,和《易經》編排在了一起,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也包括很多古人看到的)《周易》其實是《易經》和《易傳》的合輯?!兑讉鳌钒选兑捉洝返乃阖詢热萁o哲學化了,而且還有一些和《易經》相矛盾的地方。所以,我們如果只想算卦,就可以把《易傳》拿掉不看,只看《易經》的內容就夠。所以,對于明夷卦的初九爻我們要看的屬于《易經》而非《易傳》的內容只有這一句: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好了,找到了,叔孫穆子的一生吉兇就全在這一句話里了。你如果能解讀得了這句話,那你就可以洞察叔孫穆子的一生。——這對歷史考試會非常有效,比如,考試會考《左傳》的內容,叔孫穆子又是《左傳》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出題的可能性非常大。可是,《左傳》里關于叔孫穆子的記載實在太多了,而且很分散,實在太難背了。可現在我們有辦法了,你只需要背下這明夷卦初九爻的爻辭,只有一句話,需要的時候只要把這句話一解碼,叔孫穆子的一生事跡便完全展現在你的眼前。
什么,你覺得這不可能嗎?
如果不可能,還要《周易》作什么,我鄭重告訴你:這是人家卜楚丘早就做過的事,雖然他并不是為了考試。
一句話斷盡一生,神奇吧?所以呢,雖然這句話看上去比爪哇文還難懂,但它很值得我們費費心思。
《周易》的每一句卦爻辭都好比一個壓縮比超高的ZIP文件包,我們想知道它的內容,可用Word讀,讀不了,用WPS讀,讀不了,用Photoshop讀,也讀不了,只有找到對應的解壓縮軟件,把一個十幾K的文件壓縮包解壓縮成為一個幾百兆的大文件夾,這才能讀到里邊無比豐富的內容。
可是,唉,說來容易做來難??!
首先我們會面臨一個標點問題。要知道,現在你看到的爻辭有逗號、有句號,這都是后人加的,原文是沒有標點的。這就意味著:我們一直按照標點好的句子來讀,讀了半天,如果點標點的人當初就給點錯了呢?
我們把這句話的標點拿掉,看看是什么樣子: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不是我危言聳聽,這句話的標點還真有問題。在前邊的引文里,第一句加標點是“明夷,于飛垂其翼”,有些版本的標點就是這么點的,但這是錯的。按照古代的行文習慣,“于飛”這類詞的前邊要有個主語,而且,聯系上下文看,“明夷于飛”和“君子于行”是對應的,語言結構也應該是一樣的,這也符合《周易》卦爻辭一貫的行文風格。
“明夷于飛”,這里的“于”字是個虛詞,沒有實際意義,所以這四個字實際的意思就是“明夷飛”。這種行文我們在前邊其實已經見過了:陳太太在嫁給陳完之前,烏龜不是告訴她:“鳳皇于飛,和鳴鏘鏘”么?
“于”是虛詞,所以“鳳皇于飛”=“鳳凰飛”。
“明夷于飛”的結構也是一樣,所以“明夷于飛”=“明夷飛”。
下面的問題是:這兩組詞的行文結構是一樣的,而“鳳凰飛”容易理解,鳳凰是鳥類,一展翅膀就可以飛,那么,“明夷”也會飛,難道“明夷”也是一種鳥嗎?
——這可是一個要命的問題!
記性好的同學會覺得奇怪了:不對呀,剛才介紹黃宗羲《明夷待訪錄》的時候好像不是這樣解釋明夷的呀?
咱們找個權威注本來看看吧。嗯,魏人王弼作注、唐人孔穎達作疏的《周易正義》當得起是權威中的權威,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這個本子把明夷的“夷”解釋為“傷”,“明夷”連起來意思就是“光明受到傷害”。應在人事上,意味著賢臣在下,昏君在上。比如岳飛和宋高宗的關系大概就算“明夷”。
——這個解釋倒不是毫無根據,因為“夷”通假為“痍”,也就是“傷”的意思,我們現在不是還會用到一個詞叫“滿目瘡痍”嗎?而且,在明夷卦的爻辭里,就有“夷于左股”的說法,意思是左腿受了傷。
可是,如果較真的話,“明”表示“光明”,“夷”表示“受傷”,連起來是“光明受到傷害”,這種行文風格實在古怪,在古代文獻里恐怕很難找到類似的用法。而“夷于左股”卻是很符合古文習慣的。
退一步說,不較這個真,就當“明夷”就是“光明受到傷害”,那么,《周易正義》又怎么解釋“明夷于飛”呢?難道會是“光明受到傷害飛”?
“明夷于飛”后邊還有個“垂其翼”,意思是“垂下翅膀”。如果明夷是一種鳥,那這句爻辭還真好解釋:明夷鳥在天上飛,可飛的樣子很古怪,不是展翅而飛,而是垂著翅膀在飛。
可如果明夷不是鳥,爻辭可怎么能解釋通呢?
《周易正義》還真就解釋通了。
為什么很多東西都要強調“信則靈”?因為只要你信,你就總有辦法把問題給圓上。
再荒誕不經的話也能圓上。
比如我說:“昨天太陽是從西邊升起來的?!?br />
難道我說的不對嗎?我可是熊大師哎,熊大師的話就是真理哎!
所以我的話不會有錯,如果你站在某個外星球上觀察地球和太陽,你就會發(fā)現,昨天太陽的確是從西邊升起來的。
然后你的工作就是要認真論證出到底要在哪個星球上觀察才會得出這個結論。
其實還有更簡單的辦法。你可以說:“熊大師的話其實是一個比喻,太陽當然不可能從西邊升起來,但是,熊大師是在啟發(fā)我們,所謂的‘東’和‘西’不過都是人為規(guī)定的概念,如果人類一開始把‘西’稱作‘東’,把‘東’稱作‘西’,那太陽不就是從西邊升起的嗎?所以,熊大師這是在用比喻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發(fā),幫助我們認清后天概念的窠臼,拓展我們的眼界,開闊我們的思路?!?br />
如果想趕趕時髦,你還可以說:“熊大師是用比喻來為我們解說什么是‘后現代主義’,什么是‘解構主義’,我們之所以會認為太陽從東方升起,那是因為我們有‘中心’的觀念,而解構主義讓我們‘去中心’,告訴我們這其實是一個多中心、多元的世界,你的東也許就是我的西,我的東也許就是他的西……”
看,可以有無限多的解釋來證明我熊大師的話是千真萬確的,但事實也許只是:我那天喝高了,舌頭不利索。
話說回來,《周易正義》是怎么解釋“光明受到傷害飛”的呢?
答案是:這是一個比喻。在昏君的統(tǒng)治之下,世界一片黑暗——實在太可怕了啊,佛地魔的爪牙無處不在,而勢單力孤的哈利·波特就像一只無助的雙翼低垂的鳥兒,膽顫心驚地四處流浪。
看,“這是一個比喻”,問題就完滿解決了。
但是,也早有專家對此表示懷疑,再聯系明夷卦里其他幾句爻辭來看,明夷這東西怎么看怎么像是一種鳥的名字?!吨芤住愤@書啊,專家們各執(zhí)一詞,說也說不服誰。如果你一定要個答案,那就相信熊大師話,把明夷當作是一種鳥兒好了,而且,還要把標點點成“明夷于飛,垂其翼”,而不是“明夷,于飛垂其翼”。
那么,我們就算搞清了“明夷于飛,垂其翼”的意思:明夷鳥兒飛呀飛,一雙翅膀低低垂。
再解決下面這句:“君子于行,三日不食?!边@句容易理解:君子走啊走,三天沒吃飯。這里的君子不是泛泛而指,而是指這一卦所算的這個人,在本例中就是叔孫穆子。
如果我們認真一點兒的話,可以想想春秋時代的古文里“食”字有沒有這種作不及物動詞的用法。嗯,《左傳》里就有,恰好還和這句的意思差不多,叫做“不食三日”。那么,這個小問題就算解決了吧。
如果你讀過《詩經》,就會覺得“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這句話很有《詩經》的風格,比如先說“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然后一轉,再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現在的不少民歌也經常用到這種手法。如果這樣聯系起來,那就是說,“明夷于飛,垂其翼”和“君子于行,三日不食”可能也有這種關系,那么,從比較容易理解的“君子走啊走,三天沒吃飯”就可以反推出“明夷于飛,垂其翼”的意思應該是“明夷鳥飛呀飛,垂頭又喪氣”。也就是說,明夷鳥之所以垂著翅膀是因為它飛累了,而且肚子餓了。
再往下看:“有攸往,主人有言?!?br />
“有攸往”在《周易》里很常見,意思就是“有所往”,有個要去的目的地?!爸魅擞醒浴笨磥硎钦f到了目的地以后,那里的主人有話要對你說。
——字面乍看是這樣,可實際上不一定就是這樣?!把浴钡囊馑家话阏J為是“責備”,也有人說是通“愆”,指過錯、麻煩?!爸魅恕币膊缓媒猓腥苏J為是指“有所往”之處的主人,比如,你去一家酒店,酒店老板就是“主人”;還有人認為“主人”是指卦主自己,也就是說,這卦算的是誰,誰就是這個“主人”,“主人”在這里和前邊的“君子”是一個意思,只是為了避免文字重復,所以前邊說“君子”,后邊說“主人”。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辟M了半天勁,可算把這句爻辭講完了。有些話能弄明白,有些話弄不明白。這就不錯了,古往今來多少聰明腦子都想不明白呢。不過我們大致也能得出一個結論:這不是個好卦,叔孫穆子以后大概會逃難去,這難逃得還很辛苦,吃喝都成問題,最后雖然也找了個落腳的地方,可過得還是很不順心。
我們這個結論對不對呢?檢驗成果的時候到了,現在該聽聽卜楚丘這位專家的判斷了。
兩千多年前,職業(yè)占卜師卜楚丘看著和我們方才那同樣的一卦,開始了專業(yè)級的推論。卜楚丘說:“是將行,而歸為子祀。以讒人入,其名曰牛,卒以餒死?!睹饕摹?,日也。日之數十,故有十時,亦當十位。自王已下,其二為公,其三為卿。日上其中,食日為二,旦日為三。《明夷》之《謙》,明而未融,其當旦乎,故曰:‘為子祀’。日之《謙》,當鳥,故曰‘明夷于飛’。明之未融,故曰‘垂其翼’。象日之動,故曰‘君子于行’。當三在旦,故曰‘三日不食’?!峨x》,火也?!遏蕖?,山也?!峨x》為火,火焚山,山敗。于人為言,敗言為讒,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言必讒也。純《離》為牛,世亂讒勝,勝將適《離》,故曰‘其名曰牛’。謙不足,飛不翔,垂不峻,翼不廣,故曰‘其為子后乎’。吾子,亞卿也,抑少不終?!薄眉一?,這么長篇大論的,比我們分析出來的內容可多多了!我們一定要耐著點兒性子,一句句來學習。
“是將行,而歸為子祀。”這是對孩子他爹說:“這孩子將來會出門逃難,但您別擔心,他最后還是能回來作您的接班人的?!薄牛与y,這點和我們判斷的一樣,我們總算對了一次!
卜楚丘接著說:“以讒人入,其名曰牛。”這是說叔孫穆子逃難回來的時候,會帶回來一個大壞蛋,這大壞蛋的名字叫“?!?。——神奇吧,連這都算得出來,真不知他是怎么算的!
下一句話可十分驚人:“卒以餒死?!边@是說叔孫穆子將來會是餓死的?!覀兊故强闯鰜砹诉@小子會挨餓,可沒推出來他會餓死。
卜楚丘下面就來解釋卦像了,他的第一句話就夠讓我們捉摸的。他說:“明夷為日?!?br />
日,日是什么?是太陽還是一天?或者是句臟話?
再說了,明夷不是鳥么?即便按另一種權威說法,明夷也是“光明受到傷害”呀?
搞不清了,一個人一個說法,咱們就先聽卜楚丘的吧,明夷是“日”。
下面,“日之數十,故有十時,亦當十位。”——這就更讓人糊涂了,“日”怎么還有個“數”呢?有人說上古時代天上有十個太陽,所以“日之數十”。不管怎么樣,反正“日”是有個數字的,這個數字是“十”,所以,人們根據這個“十”把一天的時間分成了十個單位,這就是“故有十時”。
可是,一天怎么會被分成十個時間單位呢?不是十二個嗎?一般都知道古代記時用的是十二個地支,一個時辰相當于現代的兩個小時,可是,如果再往早了說,古人用的其實不是十二地支而是十個天干,一天的時間是被分成十份的;不過,還有人說一天分成十份不假,可不是用十個天干來分,而是用另外一套記時單位?!@太復雜了,我就不多講了,你喜歡哪個答案就信哪個好了。
“日”不知道為什么有了個具有屬性色彩的數字“十”,人們又據此把一天分成了十個小時,這還沒完,人類也被一一對應著分為十個階級,這就是“亦當十位”。
哪十個階級呢?兩千多年前的職業(yè)占卜師肯定不會把無產階級放在第一位的,他說:“自王已下,其二為公,其三為卿。”也就是說:最高的是王,其次是公,第三是卿,第四以下他沒說,我們也只能瞎猜:不知道第九是不是知識分子?
讀《周易》及其相關文獻的時候我經常感到迷惑,不知道這套東西該如何適用于現代社會,如果單是“日之數十,故有十時”,我們倒還可以把現在的一天二十四個小時換算成古代的十個小時,這只是個技術問題,可對應的十個階級又該到哪里去找呢?我們可是無產階級專政啊,到哪兒去湊另外那九個階級去啊?如果湊不來,這卦又該怎么往下推演呢?
“日上其中,食日為二,旦日為三?!薄?,看到這里,才能明白前邊的話。這句是說:太陽一天的運行,黎明前的黑暗是第一階段,這時候太陽還藏在地底下,這段時間叫做“日上”;黎明是第二階段,叫做“食日”;日出是第三階段,叫做“旦日”。原來,一日的“十時”卜楚丘就是這么分的。
“明夷之謙,明而未融,其當旦乎,故曰:‘為子祀’。”這句落到了具體的卦像上,是說:明夷卦變?yōu)橹t卦,陽光熹微,看來相當于第三階段的‘旦日’,所以從中推論出叔孫穆子將來能夠回來作他老爸的接班人。
不知道這位叔孫莊叔老爹聽沒聽懂卜楚丘這個推論,反正我一下子還真聽不懂,他說的雖然有“因為”、有“所以”,可看不出因果關系??!難道這也屬于蝴蝶效應,一只南美洲蝴蝶扇動翅膀導致了加勒比海的一場颶風?
這個因果關系其實倒沒有蝴蝶效應那么曲折復雜,只需要稍微繞一繞彎子:前邊講過,明夷卦內卦為離、外卦為坤,離卦象征火、象征太陽,坤卦象征大地,所以聯系起來看,就是太陽在下,大地在上。明夷卦變?yōu)橹t卦,謙卦是內卦為艮,外卦為坤,也就是說,外卦和明夷卦是一樣的,都是坤卦,內卦變成了象征山的艮卦。但卜楚丘這段推論好像和謙卦沒什么關系,完全是在從明夷卦來作闡發(fā)。明夷卦的卦像是太陽在下,大地在上,太陽正要從地平線上露頭,這正是一天十個階段中的第三個階段:旦日。前邊已經講過,一天的十個階段又和人世間的十個階級一一對應,“旦日”是第三階段,所以對應的是第三等級,這就是“卿”。叔孫莊叔老爹是叔孫氏的老大,在魯國為卿,兒子如果算出來將來也作卿,那自然就是作了老爸的繼承人。當時可是世襲制啊。
看看,一解釋清楚了,你會發(fā)現卜楚丘的推論還是很合邏輯的。
卜楚丘繼續(xù)解釋:“日之《謙》,當鳥,故曰‘明夷于飛’?!薄磥聿烦鹩玫摹吨芤住泛臀覀冇玫氖峭粋€版本,而且總體上的占斷方法也是一樣的,他也在用明夷卦初九爻的爻辭來判斷吉兇。
我們把他這句話的結構重新厘清一下,也就是:因為“日之《謙》,當鳥”,所以“明夷于飛”。
又是一個因果關系,又看不出來到底因果在何處。
一種權威解釋是:明夷卦的內卦離卦象征太陽(日),也象征鳥,當明夷卦變?yōu)橹t卦的時候,離卦也就跟著變?yōu)榱酥t卦的內卦艮卦,在這種情況下“日光不足”,所以離卦就不象征太陽了,而是象征鳥了。
我也不明白為什么會“日光不足”,也許是艮卦象征山,山把太陽擋住了吧?反正是離卦改成象征鳥了,鳥又是會飛的,所以爻辭說“明夷于飛”?!鎵蚶@的!
然后,卜楚丘說:“明之未融,故曰‘垂其翼’?!薄@是解釋爻辭“垂其翼”是怎么回事。
“融”字一般解釋為“明亮”,或者是“高”,不過,如果是用來形容太陽,“明亮”和“高”其實也差不多,太陽升得高了也就比較明亮嘛,除非是陰天。所以,“明之未融”是說太陽雖然有一點兒亮光了,但是還沒有升高,還不太亮。再聯系起“垂其翼”,這個因果關系就是:太陽不太高、不太亮,所以說“垂著它的翅膀”?!@好像講不大通哦?
古人也有把太陽當成鳥的,我們如果把明夷當作“太陽鳥”,上下文倒是容易講得通了。
再往下看,卜楚丘又說:“象日之動,故曰‘君子于行’?!薄€是在解釋明夷卦的初九爻辭,大概是說:太陽鳥飛呀飛,垂著翅膀飛不高,這正象征著太陽的運行,而算卦的君子也會和這只太陽鳥一樣,走呀走,走得很辛苦。
既然走得很辛苦,會不會餓肚子呢?卜楚丘說:“當三在旦,故曰‘三日不食’。”——這是解釋爻辭里那句“三日不食”是怎么回事。剛才不是知道了太陽運行的位置是在十個階段中的第三階段嗎,那個階段叫做“旦日”,把“第三階段”和“旦日”聯系起來,得出的結論就是:“三天沒飯吃?!薄缓靡馑?,我實在想不明白他老人家這一步是怎么推出來的,存疑好了。
卜楚丘繼續(xù)解釋:“離,火也。艮,山也。離為火,火焚山,山敗。于人為言,敗言為讒,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言必讒也?!薄饕呢宰?yōu)橹t卦的時候,明夷卦的內卦離卦變?yōu)榱酥t卦的內卦艮卦,離卦象征火,艮卦象征山,所以這兩卦的關系是火燒山。你可以想像一下這個卦像的象征表示:一場山林大火,把山給燒光了。
有人可能不明白:火燒了山,這又怎么了?咱們這卦又不是在算護林防火呀!
別急,前邊不是講過嗎,一個卦是可以象征很多東西的,這個艮卦就不僅象征山,如果用在人身上,它還象征著“言”。“言”是什么意思,剛才已經解釋過了。
所以,卜楚丘的邏輯我們用代數來表示:
離+艮=?
如果:離=火,艮=山,那么,“離+艮”就可以表示為“火+山”。
答案是:火+山=光禿禿
如果:艮=言,那么:(火+山)+言=光禿禿+言=讒言
這個計算是不是有點兒太隨意了?為什么要把“光禿禿”(或者可以理解為“毀壞”)和“言”聯系到一起呢?如果艮卦的象征由“山”變成了“言”,為什么離卦的象征卻保持不變呢?而且,這個“讒言”到底是“進讒言”還是“被別人進讒言”呀?
一筆糊涂賬。不過,從下文來看,最后一個問題的答案是“被別人進讒言”。
卜楚丘該解釋那個最離奇的預測了,他不是把將來會出現的一個大壞蛋的名字都算出來了么,說這個壞蛋叫“牛”,他到底是怎么算的呢?我們方才怎么就沒算出來呢?
卜楚丘說:“純離為牛,世亂讒勝,勝將適離,故曰‘其名曰?!?。”——明夷卦內卦是離卦,外卦是坤卦,這種情況我們也可以說成“與離卦相配的是坤卦”,而坤卦這時候又象征牛了。明夷卦象征著亂世,在亂世的時候愛進讒言害人的壞蛋往往會很得勢,得勢的壞蛋會靠向離卦,所以壞蛋的名字叫“牛”。
——這好像還是有點兒邏輯混亂哦?實在很費解。
這里又取了坤卦的一個象征物:牛。至于為什么取牛而不取其他象征,我也不知道。較真問問的話,坤卦的象征物很多很多,從“十翼”之一的《說卦》來看,坤卦至少還象征著布、釜、均、文、柄等等,為什么非要取這個“?!蹦兀吭僬f了,即便有什么理由一定要取“?!钡南笳?,又為什么認為“牛”就是那個進讒言害人的大壞蛋的名字呢?
得勢的壞蛋又為什么往離卦上靠呢?這又是怎么回事呢?——可能的解釋是,壞蛋不是坤卦所象征的牛么,明夷卦是坤在上而離在下,坤是壞蛋,踩著太陽,把太陽的光芒給壓下去,嗯,或許是這樣吧?
卜楚丘接著說:“謙不足,飛不翔,垂不峻,翼不廣,故曰‘其為子后乎’?!薄@又是一個因果關系的句子。卜楚丘是說:“明夷卦變?yōu)橹t卦,謙卦有謙沖、不足的意思,所以雖然能飛也飛不了多高;翅膀垂著,所以也飛不了多遠,所以您這兒子以后和您差不太多,所以我才說他會成為您的繼承人。”
卜楚丘的最后一句話是:“吾子,亞卿也,抑少不終。”——意思是:您叔孫莊叔在魯國貴為亞卿,您這兒子雖然能繼承您的事業(yè),而且活得也不會短,但他不會得到善終。
叔孫穆子,一個小孩子,就這樣被算命先生的幾句話定了終生??墒?,這些預言到底應驗了哪些呢?
——多年以后,叔孫莊叔老爹一命嗚呼了,按照規(guī)矩,叔孫氏要立一位新的繼承人。卜楚丘不是預言叔孫穆子會繼承老爸的位子么?然而事實上,繼承位子的是叔孫穆子的大哥叔孫宣伯。
記住哦,當算命先生的預言讓你失望的時候,千萬別急著埋怨人家,大師是不會錯的,《周易》也是不會錯的,你只要耐心等待,一切都會得到預期的結果。
果然,叔孫宣伯還沒在亞卿的位子上把屁股捂熱,就鬧出麻煩來了:亂搞男女關系,還陰謀鏟除“三桓”當中的另外兩桓。叔孫穆子看哥哥鬧得太兇,知道遲早會出亂子,于是明哲保身,溜之乎也。至此,逃難的預言已經應驗。
叔孫穆子逃到一個叫做庚宗的地方,和當地一名女子搞出了一夜情來,我們不知道這兩位是不是先在網上聯系好了。但露水因緣到底不長久,叔孫穆子很快便離開庚宗,前往齊國。
在當時的國際社會,政治流亡分子往往能在外國受到很好的招待,尤其容易討到很有背景的老婆。叔孫穆子也不例外,在齊國完了婚,娶的是國氏的女兒。
齊國很長時間以來都是兩大家族最為顯赫,一個是國氏,一個是高氏,叔孫穆子娶了國氏的女兒,等于有了一個強大的外國靠山。國氏女兒也很為婚姻出力,一連給老公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孟丙,一個叫仲壬。
有了老婆,也有了兒子,叔孫穆子就這么在齊國安頓了下來。有一天,他做了一個惡夢,夢見天塌下來了,壓在自己身上,怎么推也推不開?!绻闵磉叺呐笥岩沧隽诉@樣一個夢,跟你講起來,你恐怕立刻就會告訴他:“你這就是鬼壓床,很多人都有過?!笨纱呵飼r代的叔孫穆子可能還不知道有個“鬼壓床”的說法,更不知道這種現象的科學解釋,更何況他現在還在夢里,這可真是抓瞎了。就在危急關頭,突然出現了一個怪人,膚色很黑,脖子向前探著,眼窩很深,嘴長得像豬嘴似的。叔孫穆子可看見救星了,大喊了一聲:“牛,救我!”
這點可真讓人不大理解,來人明明長得像豬,可叔孫穆子為什么卻喊他“?!??
就當他老兄是夢里說胡話好了,反正,他這么一喊,“牛”還真就過來幫他了,兩人一起使勁,這才把天從叔孫穆子身上給抬了起來。
注意:叔孫穆子生命里的頭等大反派已經現身了!
叔孫穆子此時竟渾然不覺,莫非他老爸沒把卜楚丘的那一卦告訴兒子?叔孫穆子醒來以后,覺得這個夢意義非凡,恐怕蘊藏著什么神秘的意旨。于是,他召集了所有的隨從,一個個地看了個仔細,想找出和夢里的“?!毕嗝蚕嗨频娜藖?。結果看來看去,看誰都不像,這件事也就暫時擱下了。
時光荏苒,祖國魯國的政治局勢連番動蕩,每一場風波,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啊。終于,讓叔孫穆子歡喜的日子也算盼來了:祖國來了消息,請他回國去作叔孫氏的掌門人。至此,又應驗了預言中的一句。
叔孫穆子這個新掌門作得著實不賴,要知道,他可是春秋時代有數的幾位優(yōu)秀政治家之一。但是,再優(yōu)秀的政治家也有可能遭遇到馬克·吐溫式的尷尬——在你正準備向群眾發(fā)表競選演說的時候,突然圍上來十幾個不同膚色的孩子管你叫爸爸。這一天,叔孫穆子就撞到了這樣一件事:庚宗一夜情的女人找來了,還獻上了一只雉雞作為禮物。
老情人找來了,還送來一只雞。嗯,這好像也沒什么嘛。
——當然“有什么”,為什么別的不送,要送一只雞呢?這是一種暗示。
你猜猜看,她在暗示什么?
——老情人,雞,暗示,聯系起來……啊,原來是……哦哦,出于凈化語言文字的考慮,就不具體說了。
呵呵,這個答案不對。有個地方我沒解釋清楚,她送來的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雞,而是雉雞,就是長得花花綠綠還拖個漂亮的大長尾巴的那種,對了,學名叫雉雞,俗名是叫野雞。
這回能猜出來了吧?
這是個非常嚴肅的暗示,如果你還是沒猜到,那可真辜負了我們中國這個“禮儀之邦”的好名聲啊!見面送野雞,這是一項重要的禮儀,不是什么人都能送野雞的,什么人送什么東西,這有著嚴格的規(guī)矩,一點兒也不能錯。
什么人才能拿野雞當見面禮呢?士,也就是最低等的貴族。
如果女人也弄個野雞來送人,那就是大大的失禮。
但老情人沒有失禮,她送野雞,是暗示著有一個“士”跟他在一起。
叔孫穆子不是笨蛋,問老情人說:“原來你還給我生了個兒子??!咱們的兒子怎么樣了?”
女人說:“兒子都好大了,都能捧著野雞跟著我了。”——這話如果換到現代語境,就是“都能自己上街打醬油了”。
叔孫穆子一看到這個從沒見過面的兒子,大吃一驚:怎么和當年夢里的“?!遍L得那么像呢!叔孫穆子連兒子的名字都還沒問,直愣愣就喊了他一聲:“牛?!?br />
說來也怪,這孩子還真就應聲:“唯。”
——古人答應不說“是”,更不說“OK”,而是在不同的場合分別用兩個字,一個是“唯”,一個是“諾”,成語“唯唯諾諾”就是這么來的。
“諾”比較放肆,嗓門放得比較開,有時候還拉長聲;“唯”則比較恭敬,低低的那么一聲,很溫順的樣子。具體在實際應用上,如果是老爸喊兒子,兒子可不能答應“諾”,那就太失禮了,而要答應“唯”??纯矗芭!辈痪痛饝氖恰拔ā泵??
現實中的“?!苯K于出現了,原來竟是叔孫穆子的私生子!
這孩子真是越看越招人愛,叔孫穆子一高興,就讓這孩子在自己家里作豎。
沒錯,是“豎”,這是指未成年的孩子當的小官。后來以“豎”作開頭的詞一般都是罵人的話,比如“豎儒”和“豎子”什么的。
“?!爆F在作了“豎”,按照那個年代的稱呼方式,我們以后就叫他“豎?!焙昧?。
豎牛長大了,雖然我們仍然稱呼他為豎牛,但他已經不再是豎了。也許是上天注定的緣分,也許是豎牛實在太會說話、辦事了,叔孫穆子越來越喜歡這個孩子,甚至讓他作了自己的管家。
有人可能會想:就算是私生子,好歹也是親骨肉啊,讓人家作你的管家,這不是侮辱人家么!
——不是,一點兒也不侮辱這孩子,這種管家的位子不知有多少根正苗紅的貴族都惦記著呢。
管家,管家,都是管,可管的家卻大不一樣。現在中國大富豪的管家最多也就管著一座大莊園,管著幾十名仆人(當然,仆人也是社會的主人翁,大家都是為人民服務,只是社會分工不同),可叔孫穆子的管家卻幾乎相當于一個小國的國家總理。
那時的家和現代社會的家是完全不一樣的,叔孫氏的家占了魯國的三分之一,有自己的城池和軍隊,還有勞役和稅收。要不古人怎么說“齊家而后治國”呢,把這么一個家給管好了,也就真有資格去治國了。所以,豎牛雖然從字面上看只是叔孫穆子的管家,實際上卻稱得上是叔孫國的總理。
講到這里,如果你足夠細心的話,應該會發(fā)現一個問題:豎牛這么受寵,叔孫穆子的齊國老婆會高興嗎?那兩個在齊國生下的合法子肆孟丙和仲壬怎么這么久也不見被提起呢?
答案是:這母子三人沒跟叔孫穆子一起回來,還都留在齊國呢。
更要命的是,叔孫穆子在齊國的一位至交好友趁此機會本著“朋友妻,不客氣”的精神,把叔孫太太娶回自家了。
遠在魯國的叔孫穆子聽到這個消息,真是氣不打一處來,等孟丙和仲壬年紀大些了,就把他們接回了魯國,從此和老婆斷絕了關系。
兩位嫡生公子回到老爸身邊的時候,豎牛已經在這里根深蒂固了,但無論如何,這三個人在一起也是一個尷尬的局面,何況豎牛還是一個充滿理想的有志青年呢。
豎牛的心里一定藏著幾分忐忑,是啊,別看自己現在很得寵,作著叔孫國的總理,比那兩位正經的公子還牛,可是,一旦老爸有個三長兩短,繼承人不是孟丙就是仲壬,絕對輪不到自己,唉,誰讓自己只是個私生子呢!一旦孟丙或者仲壬接管了叔孫國,他們會不會整治自己呢?
這都是人之常情的顧慮呀,如果你是豎牛,你會怎么做呢?
時間緊迫,容不得你多想了,叔孫穆子在一次打獵之后染了病,那個萬惡的舊社會啊,就連大貴族也沒有醫(yī)保,叔孫穆子看樣子病得不輕啊。
老大一病重,小弟們就緊張,千百年歷史莫不如此。小弟們倒不一定真是多么關心老大的身體,他們關系的是:一旦老大有個三長兩短,就會出現最高權力的轉移與分配的問題。誰敢輕視這個問題啊,只要你在權力圈子里,你就無法幸免。誰會飛黃騰達?誰會人頭落地?想想就讓人心里發(fā)涼。
二線人物明爭暗斗,三線以下小心站隊。這種時候,就算你高標獨立,想要明哲保身,根本就做不到——這就好比一塊蛋糕,就要切了,你得選擇站在蛋糕這邊還是那邊,就算你不選,等人家把刀一落,蛋糕一分,你不站隊也等于站隊了。現在,豎牛、孟丙、仲壬,心里都會怎么想呢?
人性的一個特點是:放棄既得利益比什么都難。豎牛就面臨著這個難題:萬一老爸一死,自己這個私生子無論如何也作不了繼承人,真要等孟丙或者仲壬上了臺,還能容得下自己嗎?自己還能有現在這么大的權力嗎?
如果你是豎牛,你會怎么辦?
選擇答案:
A)夾起尾巴做人,兢兢業(yè)業(yè)處理工作,不問其他。
B)寫簡歷,準備跳槽新公司。
C)趕緊和那兩兄弟搞好關系。
D)搞好和孟丙的關系。
E)搞好和仲壬的關系。
如果你選的是A),一定是沒能很好地領會我上文的意思,在現實生活中你很適合做技術工作,盡量避免處于復雜的人際關系之中。
如果你選的是B),建議你在業(yè)余時間多爬爬山、多做做戶外極限運動,培養(yǎng)自己的朝氣,生活得不要太消極。
如果你選的是C),你屬于有心卻沒心計的人。可能很多人都會選C),但從權力斗爭的歷史上看,這是一個非常幼稚的選擇。政治上的人精們一般既不會兩面作戰(zhàn),也不會兩面示好,而是拉一派打一派。那么,如果敵人只有一派又該如何呢?這也很簡單,先分化敵人,把一派分化成兩派,然后還是拉一派打一派。在有些典型的歷史場景中我們會看到,這種拉和打是持續(xù)進行的,打掉一派之后,當初拉過來的那一派又被分化為二,再拉再打,不死不休。把這種手法運用得爐火純青的大有人在,你如果了解了這個規(guī)律,就會對很多事情做出準確的預測。所謂“善易者不卜”,就含著這個道理。
下面就只剩下D)和E)的二選一了。
如果沒有什么特殊情況,這個選擇比較容易:孟丙是嫡長子(大老婆生的大兒子),是當之無愧的家族合法繼承人。所以,豎牛的實際選擇是:拉攏孟丙。
《左傳》并沒有交代這一陰謀的詳細內情,其實從常理來說,豎牛的最佳選擇應該是老二仲壬。因為理論上說,孟丙不需要靠你豎牛的幫助就可以理所當然地接班,即便豎牛的力量值得考慮,那也是錦上添花的事情,所以,這事如果換在后世成熟政客的身上,一定會選擇支持老二仲壬——這是一個雪中送炭之舉,要是聯合起來把孟丙搞下去那可會有豎牛天大的功勞,再者,只有和仲壬的聯合才有可能為自己談出滿意的條件。
注意了:如果你有哪個朋友選的是E),你今后一定要多防著點兒他。
好了,接著講咱們的故事。也許是這件事另有內情,也許是豎牛還不夠成熟,他在一個錯誤的時機作了一個錯誤的選擇。果然,孟丙不理他那套:Kao,你小子倒知道投機,這會兒要跟我結盟,呵呵,去你的!
俗話說的好: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孟丙實在單純,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雖然豎牛作了一個不大明智的選擇,但孟丙的反應更不明智。
老天爺偶爾也會保佑好人,叔孫穆子的病終于好了。這一天,叔孫穆子給孟丙鑄了一口鐘,對孟丙說:“孩子,你也該有點兒正式的社交活動了,等這口鐘落成典禮的時候,爸爸給你安排個大Party?!?br />
——這是不是有點兒透著古怪???
其實,這是叔孫穆子給孟丙的一個暗示。你能猜出這暗示著什么嗎?
嗯,好好想想:爸爸送兒子一件禮物,是一口鐘,爸爸送兒子一口鐘,這好像暗示著——爸爸要給兒子送終(鐘)?!
——這的確是個能夠自圓其說的推測,但是,錯了。在那個時代,鐘的身份非同凡響。我們中國不是禮儀之邦么,鐘就是禮儀之邦的一種重要禮器,是祭祀時候用的。而當時最重大的事情無非兩件:一個是祭祀,一個是打仗,可見鐘的不一般了。
叔孫穆子給孟丙鑄一口鐘,又準備搞大型社交Party,按照當時的習俗,叔孫穆子這就是要在Party上向大家宣告:孟丙這孩子就是我的繼承人。
眼看著就要塵埃落定,對這一切,豎牛一直都在冷眼旁觀。
孟丙高高興興地去做Party的前期準備,看看要置辦什么東西呀,怎么布置環(huán)境呀,請哪些當紅女星呀,忙得不亦樂乎。等準備得都差不多了,孟丙就讓豎牛向叔孫穆子請示一下Party的時間安排?!覀儎e忘了豎牛是大管家,這種事一定是要經過他的。
于是,豎牛進了老板辦公室,耽擱了一會兒,出來告訴孟丙說:定了,就定在某天,準備發(fā)請貼吧。
到了定好的日子,來賓們熱熱鬧鬧地全來了,這可是孟丙的大日子啊。
叔孫穆子在屋里聽到外邊響起了鐘聲,很是奇怪,叫豎牛來問這是怎么回事。
——咦,難道叔孫穆子不知道這是Party開始了嗎?日子不是他親自定的嗎?其實不是,豎牛那天根本就沒跟叔孫穆子說這件事?,F在,叔孫穆子一問,豎牛搬出了早已準備好的回答:“這是孟丙在招待他齊國來的后爸爸呢。”
叔孫穆子的腦袋立時就“嗡”地一聲,直氣得渾身亂顫,氣哼哼就往外沖。豎牛哪能讓他出去啊,馬上攔住,不知道又說了什么花言巧語,反正是沒讓叔孫穆子出門。事后,叔孫穆子派人抓了孟丙,弄到郊外殺了。一件喜事,轉眼就變成悲劇。
這段故事對我們現代人很有教育意義,你看,如果你買的是一套五十平米的單元房,客廳里發(fā)生什么事你不出臥室也不會受人蒙蔽,還是小戶型住房更有助于家庭和睦呀。
孟丙被除掉了,豎牛拉著仲壬非要結盟,可仲壬居然也不干??磥碇偃梢彩莻€單純的孩子,要知道,小人的要求是不能輕易拒絕的,如果你拒絕了,就必須馬上在兩條路中作個選擇:要么躲開他,要么除掉他。
可仲壬居然不當回事,還很有玩的心情。有一天,仲壬和魯昭公的司機一起進王宮里玩,魯昭公看這孩子怪可愛的,一打聽,原來是叔孫穆子的兒子,那就給個見面禮吧。
國君賜了玉環(huán),這可是件大事。仲壬回家以后把玉環(huán)交給豎牛,讓他拿給叔孫穆子去看——這也是禮儀之邦的禮儀規(guī)矩。
豎牛進老板屋里轉了一圈,出來對仲壬說:“老板交代了,讓你戴上它。”
你應該猜到了吧,豎牛故計重施,又一次假傳圣旨。
過了些天,豎牛找了個機會對老板說:“您看,是不是趕緊把仲壬向國君介紹一下???”
豎牛這話的意思是:建議叔孫穆子把仲壬介紹給魯昭公,這樣好確立一下仲壬的繼承人地位。
叔孫穆子很奇怪:“沒頭沒腦地你說這話是什么意思?”
豎牛就等這么一問呢,趕緊回答說:“就算您不引見,人家自己都主動去見過國君了,還把國君賜給他的玉環(huán)都戴在身上了呢!”
這讒言進得很夠火候,叔孫穆子大怒:好你個仲壬,盼著你老爸死呢是吧?
比孟丙幸運的是,仲壬沒被殺,只是被趕出了家門,后來逃到了齊國。
兩個兒子,兩個候選繼承人,就這么一個死、一個逃,叔孫穆子凄凄涼涼、悲悲憤憤,終于又病倒了。到了這時候,他老人家又想起了仲壬,讓豎牛趕緊去召仲壬回來。豎牛當然不會去了,只是嘴里答應罷了。叔孫穆子終于明白了豎牛的用心,但已經晚了,豎牛把叔孫穆子關在屋里,對外聲稱“老人家病重,不想見人”,讓傭人把飯放到門口就退下去,而豎牛緊接著就把飯菜倒掉。
這是十二月,從癸丑日開始,叔孫穆子吃不到一點兒東西,熬到乙卯日他就死了。我們再來回想一下那個“明夷之謙”的卦像,卜楚丘說叔孫穆子會三天吃不到東西,最后是餓死的。果然,從癸丑日到乙卯日,恰好三天。
順便解釋一下這個古代的干支記日怎么算,告訴你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子丑寅卯”你總知道吧?你從“癸丑”的“丑”數到“乙卯”的“卯”,不正是“丑、寅、卯”這三個地支嗎?一個是一天,一共就是三天。
看來,卜楚丘真是神算啊!不管他的解卦過程我們覺得多么不靠譜,但畢竟他的每一句預言最后全都應驗了??墒?,這還是解答不了我們的疑惑:難道卜楚丘這一卦的內容就沒人告訴過叔孫穆子么?叔孫穆子如果知道這一卦的預言,他怎么還會如此地信任豎牛呢?
對這個問題,《左傳》可沒有給我們一點兒線索。不過,從一般的人情世故推測,這個預言如果連《左傳》的作者都知道了,而叔孫穆子本人卻一無所知,這也太令人難以置信了吧?
也許你會說:“從這個故事來看,叔孫穆子就是個大笨蛋,笨蛋做蠢事不也是理所當然的嗎?”
可問題是,叔孫穆子不但不是個大笨蛋,還是春秋時代屈指可數的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家,而且,更加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叔孫穆子竟然本人就是一位預測大師!當然了,他老人家的預測既不是靠著《周易》,也不是靠什么特異功能,而是憑著對人情世故的通透。這也很好理解,比如我看見張三在馬路上很自然而然地就隨地吐痰,又知道他馬上要去新加坡,我就會預言說他不久就會挨一頓鞭子;再比如我看新聞報道里央行領導說房貸不會漲,我就會勸你趕緊提前把按揭還清;如果我看報道說某地要深化國企改革,我就能預測出這些公司的股價近期會有大跌;如果我聽說有人呼吁要以小學生思想品德課的道德標準來要求領導干部,我就會建議你能躲這些人多遠就躲多遠吧……
話說回來,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再牛的人也沒法和命斗?是呀,以叔孫穆子這樣的能人都分毫不爽地被圈在一個“明夷之謙”里面,又何況我們呢?
斗法:以各種算命方法來解決同一個問題
從古到今,各種神算大師的故事非常之多,言者多鑿鑿,我們聽著都像真的。有說風水先生的,某時某地看某家的陰宅,只是看了看山川水勢,馬上就判斷出這家人多少年的吉兇禍福,而且還盡是細節(jié),就像卜楚丘和卜招父這些人說的話似的,當然了,也是斷盡一生,無比靈驗。
還有看面相和手相的,大師也能馬上斷出你的一生,具體到多少歲的時候會做什么官,多少歲的時候會討老婆,等等等等。
這些東西聽得多了,我不免產生了一個疑問:中國有這么多算命的方法,每一種好像都有能力斷盡人的一生,這是不是意味著,無論你是請人相面還是請人看風水,或者批八字、算《周易》,只要算命先生都是貨真價實的能通過各自職業(yè)資格考試的人,那么,它們給你批算的結果都會不約而同?
這也就是說,如果這些大師一起來占卜一件事,得出的結果應該是一樣的?
我那時就在想:如果我有了足夠的錢,就去搞這樣一個研究項目,這該多有意思啊!
——其實呢,這種事還真有人做過。
雖然把全國各個算命大師召集到一起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在皇帝眼里這卻不難。漢武帝如果不是中國歷史上最迷戀方術的皇帝,也是最迷戀方術的皇帝之一,在褚少孫補寫的《史記》里,就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漢武帝召集了各大流派的算命專家,問他們在某一天是不是適合娶媳婦。這場面才真叫“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忙活了一番之后,五行家說適合,堪輿家說不適合,建除家說不適合,叢辰家說不但不適合,而且大兇,歷家說小兇,天人家說小吉,太一家說大吉,這些大師鬧開了鍋了,誰也說服不了誰,反正都說自己對。
那到底該聽誰的呢?
有人可能會說:“那就在這個日子找一對小男女結個婚試試,然后派人觀察著他們,看看他們的婚姻生活到底是幸福美滿還是雞飛狗跳?”
是呀,漢武帝是皇帝,他完全有能力做這個實驗嘛。
——但問題是,即便真做了這個實驗,也不能說明任何問題。你想想,如果這小兩口婚姻美滿,難道就能說明當初說“吉”的那些專家們是正確的嗎?你才觀察了多長時間?兩年?三年?可如果第四年出了變故了呢?如果第四十年出了變故了呢?更可怕的是,如果像陳完那個例子似的,要到第八代重孫子才能看到最后結果,這誰能等得了??!
你可能還會說:“雖然如此,可是,兇比吉要容易判斷,如果這小兩口不到一年就鬧離婚了,不就不用我們再無止境地往后觀察了么,不是馬上就能判斷是當初那些說‘兇’的專家們說對了么?”
——可是,這依然不能說明任何問題。不記得我在最前邊講過的塞翁失馬的例子了嗎?同樣的道理,人家小兩口雖然不到一年就離婚了,可是,也許離婚之后若干年,男人高官顯爵,女人鳳冠霞帔,還各自找到了更好的歸宿,這不正說明了離婚是“吉”么?——如果再深究,如果多年之后又發(fā)生變故了呢?
所以說,無論吉兇,你都驗證不了,哪怕你是皇帝。
如果我是漢武帝,我可能會找一千對男女在這一天搞個盛大的集體婚禮,然后派專人對這一千對夫妻作跟蹤調查,每年把結果作一次數據的匯總和分析,每十年作一個階段性報告。并且,這項工作在我死后也要繼續(xù),跟蹤這一千對夫妻的子孫(這可是幾何級數的人口增長?。?,到五百年之后,研究告一段落,匯總和分析全部的數據,看看能得出什么比較明確的結論。
一個歷時五百年的大項目啊!其實也沒有什么,地球的歷史足有四十六億年,區(qū)區(qū)五百年不過是彈指一揮間,只能讓一只狐貍剛剛成精而已。
但漢武帝可能沒有這么大的耐心,一只狐貍成精的時間足夠讓他投胎好幾十次了。所以,漢武帝對這個八仙過海的結果采取了專制時代特有的決定方式——唯上不唯實,皇帝說了算。漢武帝說:“有死忌的話要避開,其他就聽五行家的好了?!?br />
看來在漢武帝的眼里,五行是所有這些算命方法當中最權威的。這也不難理解,在他那個時代,五行學說非常主流,那位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董仲舒就很擅長這一套,從五行生克到天人感應,神秘非常。
有人可能會說:“這么看來,還是講五行八卦的《周易》最靈光呀!”
——這可不對。很多人都有這個誤解,覺得五行和八卦是一套東西,其實《周易》里邊一點兒也沒有五行的影子,把五行和八卦摻和在一起是后人干的事,他們不但摻和了五行和八卦,還把什么干支、生辰八字、風水等等全都和五行八卦攪在一起,所以就越搞越復雜。我們如果溯本求源,把脈絡看清楚,就會發(fā)現這些東西本來全是各成體系、毫不相干的。
不但五行和八卦本來沒聯系,甚至連陰陽和八卦本來也是沒關系的?!吨芤住返年庁澈完栘畴m然號稱陰陽,其實就是奇數和偶數而已,古代的陰陽家講的另有一套道理,和《周易》完全無關。
我這些話是不是有點兒挑戰(zhàn)了一些人的常識?呵呵,各位不妨自己考證一下。大概也有很多人會質疑:“《周易》怎么會和陰陽都沒關系呢?《周易》里邊明明說了‘一陰一陽之謂道’嗎?”
——我前邊一再提醒大家,讀《周易》的時候要把《易經》和《易傳》分開,這句“一陰一陽之謂道”就不是《易經》里的,而是《易傳》里的,具體說就是《系辭》里的,是戰(zhàn)國以后的人對《易經》所作的哲學化的闡發(fā)。我們如果只看《易經》,會很驚訝地發(fā)現:這里邊不但根本沒有陰陽觀念,就連“陰”和“陽”這兩個字都從來沒有。所謂陰爻和陽爻,你完全可以把它們當作奇數爻和偶數爻,或者當作黑棋子和白棋子,或者當作蘋果和鴨梨,反正是兩種不同的東西就行。陰陽之說完全是《易傳》賦予的,咱們看的《左傳》這些案例,又有哪個在原文里就提到陰陽了?不單我解說的這幾個案例,在《左傳》所有案例中,無論是占卜還是算卦,從沒一次提過什么陰陽。
看過了漢武帝的這個小故事,咱們還得回到《左傳》?!蹲髠鳌防镆灿涊d過一個類似的事件——當然了,《左傳》時代還沒有像漢朝那么多的算命招數,所以只是烏龜和蓍草斗法,也就是甲骨占卜和《周易》算卦斗法。這件事發(fā)生在魯哀公九年,站在漢武帝位置上的是晉國大貴族趙簡子。
我在《孟子他說》第三冊里介紹過趙簡子其人,這里就不多說了,反正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啦,簡單提兩句大家都知道的事:他爺爺就是戲里的那個“趙氏孤兒”,他還射傷過一只著名的狼,這只狼被好心的東郭先生救了一命。
趙簡子現在要打仗了,但他還沒想好到底要去打誰。第一個選擇是攻打齊國,第二個選擇是救援鄭國,鄭國現在正被宋景公打得抬不起頭來。(還記得宋景公吧?以前我可講過“宋景守心”的故事。)
打仗可是大事,需要占個卜請示一下老天爺;遇到疑難問題的時候也需要占個卜。那么,既是打仗的事,又拿不定主意,那是一定要占卜的了。天可憐見,不曉得哪只烏龜又要倒霉了!
一個烏龜殼,經過了一套復雜的擺弄程序,終于呈現出一個兆頭。
一個兆頭可不是一段文字,不是寫得清清楚楚地說該打齊國還是該援鄭打宋。兆頭到底說的是什么,只有專家才能看懂。趙簡子身邊就帶著這樣的專家,而且,還是三個專家。
有看頭吧,三個專家分別解讀同一個兆頭。這個兆頭是:水適火。也就是說:水流向火。
你先想想,水流向火,嗯,你能從中預測出什么嗎?
《左傳·哀公九年》
晉趙鞅卜救鄭,遇水適火,占諸史趙、史墨、史龜。史龜曰:“是謂沈陽,可以興兵。利以伐姜,不利子商。伐齊則可,敵宋不吉?!笔纺唬骸坝?。子,水位也。名位敵,不可干也。炎帝為火師,姜姓其后也。水勝火,伐姜則可?!笔汾w曰:“是謂如川之滿,不可游也。鄭方有罪,不可救也。救鄭則不吉,不知其他?!标柣⒁浴吨芤住敷咧?,遇《泰》之《需》,曰:“宋方吉,不可與也。微子啟,帝乙之元子也。宋、鄭,甥舅也。祉,祿也。若帝乙之元子歸妹,而有吉祿,我安得吉焉?”乃止。
還是看看專家們是怎么預測的吧。
這三位專家分別叫作史趙、史墨、史龜。他們可不是史家的哥兒仨,名字前邊的那個“史”字表示的是“史官”,所以“史趙”這種稱呼其實等同于英文里的Professor Zhao或者Dr. Zhao。
史龜先來解釋:“是謂沈陽,可以興兵。利以伐姜,不利子商。伐齊則可,敵宋不吉。”
這話好像不難理解,沒太多玄的虛的。咦,怎么連“沈陽”都有???“是謂沈陽,可以興兵”難道是說適于兵發(fā)沈陽?而且,看來沈陽的歷史真夠悠久的?。?br />
其實呢,此“沈陽”非彼“沈陽”。中國東北那個沈陽市最早得著“沈陽”兩個字是在元朝,元朝人把沈州改為了沈陽路——元朝的“路”大體相當于我們現在的省。因為當地有一條河叫做沈河,古人把河的北岸稱為陽,河的南岸稱為陰,所以,沈河北邊的這片地方就叫沈陽。
就地理上的陰陽稍微多說兩句。中國很多地名叫什么陰、什么陽,大多都是這么起的。有人可能一下子會想起來王羲之《蘭亭集序》的開頭:“會稽山陰之蘭亭”,那么,這個著名的蘭亭應該就在“會稽山陰”,也就是會稽山的南邊了?
不是,恰恰相反,山陰是在山的北邊。
河與山的陰陽分類是相反的,山的南邊和水的北邊為陰,山的北邊和水的南邊為陽。所以,沈陽是在沈河的北邊,而會稽山的北邊卻叫山陰。
另外,如果你看到的《蘭亭集序》有注釋說“會稽山陰”是指會稽郡山陰縣,你可別馬上認為我說錯了。事實上這兩種說法都對,至于王羲之當時到底想表達的那種說法,他這文字有歧意,所以我們也搞不清。
話說回來,史龜所謂的“沈陽”肯定不是指沈陽市,這個“沈”其實就是“沉”,這在古文里非常常見。記得國民黨有個特務后來經常寫書的,叫沈醉,大概這個筆名就是取“沉醉”的意思。
至于“沉陽”,這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們已經搞不清楚了,可能是指陽氣下沉,或者其他任何一種情況。我們惟一能夠推知的是,“是謂沈陽,可以興兵。利以伐姜,不利子商?!边@幾句是押韻的:陽、兵、商在古音是一個韻。所以,這話可能是出自一套和《易經》類似的記載著各種卜辭的書。
好在,不知道什么是“沉陽”并不妨礙我們理解后幾句的意思。后面幾句實在說得太清楚了,簡直不像算命先生的話了:可以出兵,利于攻打姓姜的,不利于攻打姓子的。于是史龜自己給下了個結論:打齊國會有利,別打宋國。
如果甲骨占卜也像《周易》一樣流傳下來,我們還真不知道當我們占到這樣一兆的時候,得到的卜辭是“利于攻打姓姜的,不利于攻打姓子的”,那我們該怎么辦呢?現在社會上好像已經沒有姓子的了,我們該打誰才好呢?
在當時,所謂“姓姜的”,是指姜姓的人統(tǒng)治的齊國;所謂姓子的,是指子姓的人統(tǒng)治的宋國,而宋國又是商朝貴族的遺民國家,所以卜辭里才說“子商”。
我再稍微羅嗦兩句,借機說個歷史小知識:春秋時代的人名亂得討厭,其中最容易引起誤會的一個是“姬”,一個就是“子”。我們讀到一個女人叫穆姬,以為就是個貴族太太,于是理解成“穆太太”甚至“穆姑娘”,那就錯了,這我在前邊已經說過了。而“子”也和“姬”一樣,是個姓,宋國貴族都姓子,所以,儒家那位“孟子”的意思是“孟先生”,或者“孟老師”,可如果有個女人也叫孟子,那可就不是“孟老師”的意思了,而是表示她是宋國貴族之女,姓子,排行老大(孟表示排行,是老大),所以,這個女孟子就應該翻譯成“子家大小姐”。
聽過了史龜的意見,咱們再看看史墨怎么說。
史墨看了看史龜剛剛看過的烏龜殼,看著這個“水流向火”的征兆,說:“盈,水名也。子,水位也。名位敵,不可干也。炎帝為火師,姜姓其后也。水勝火,伐姜則可。”
甲骨占卜的具體方法早已失傳了,所以史墨前邊這幾句就卜論卜我們是看不懂的,大體上看,他是說有個叫“盈”的不知道什么東西是水的名字,嗯,這話也許就像說“黃河是河的名字”吧,如果假設成立,那就意味著烏龜殼上顯示了一條叫做盈水的河。然后,史墨從烏龜殼上還看出了一個“子”,他解釋說,“子”是水的位置。嗯,這也許是用天干地支表示方位吧,如果假設成立,那么,“子”表示的是北方。
史墨解釋了盈是水的名字,子是水的位置,照我的胡猜,這意思就是:有一條盈河在我們的北方。史墨接著說:“名位敵,不可干也?!币馑际牵好趾臀恢门浜系卯?,所以招惹不得?!@句話可相當明確。
繼續(xù)我的胡猜:烏龜分別顯示了兩個信息,一個是“盈”,一個是“子”,而現實生活中真有一條河叫做盈河,就在我們的北方,北方又恰恰是“子”所代表的方位。所以呢,“盈”和“子”是配合得當的,凡是和“盈”沾邊或者和“子”沾邊的東西我們最好都不要去招惹。
反正,不管史墨那套“盈”和“子”的來龍去脈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們搞不清也沒關系,只要知道最后結論就好:別惹姓子的。這也就是說,別惹宋國。
有人可能不信我的話,會質問一下:“人家原文明明說的是‘名位敵’,表示‘名’和‘位’是敵對關系,所以應該開打才是呀,可你為什么解釋成‘名和位配合得當’呢?”
——要知道,這個“敵”確實就是“相當”的意思。
我以前讀吳梅村寫崇禎皇帝私生活的一首長詩,里邊有一句“故劍猶存敵體溫”,我死活就看不懂,心想:這上下文全是寫夫妻關系呀,怎么突然來了個敵人呢?我當時就是不知道“敵”的這個意思,更要命的是,這句里不但有“敵”,還有個“劍”,更把我往歪處引。這句的正解是:“敵體”就是countpart,皇帝的女性countpart不就是皇后么,那個“故劍”是個典故,是講漢朝皇帝夫妻生活的一個故事,表示對結發(fā)妻子的不忘情??纯?,這么溫存的一句詩,如果從字面上看,意思就像是說:一把隨身多年的寶劍上還存留著敵人的體溫。
不好意思,又扯遠了,再回來聽聽史墨的。他說完了不可攻打宋國之后,接著說:“炎帝為火師,姜姓其后也。水勝火,伐姜則可。”意思是:烏龜說咱們應該去打齊國。
史墨這個結論是怎么得出來的呢?他說炎帝和火有過密切關系,而姜姓是炎帝的后人,所以“水流向火”的這個兆頭就意味著象征子姓宋國的水流向了象征姜姓齊國的火,水把火給澆滅了,那還是打齊國別打宋國好了。
細心的讀者看到這里可能會產生疑問:“不對吧,前邊講陳完那卦的時候不是說姜姓是太岳的后人么,怎么這里又說他們是炎帝的后人了?”
答案是:姜姓確實是太岳的后人,而太岳又是炎帝的后人,至少上古傳說有這種說法。
好了,史墨的結論說完,和史龜的意見一致。我們再請出第三位專家。
第三位專家史趙也過來看了看這個“水流向火”的征兆,貢獻意見說:“是謂如川之滿,不可游也。鄭方有罪,不可救也。救鄭則不吉,不知其他。”意思是說:“這征兆表現的正如大河漲水,沒法游過去;鄭國有罪,不能去救他們。我只從中看出了救援鄭國不吉,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史趙看來功力比前兩位差一些,但結論倒也近似:不救鄭國就等于不向宋國開戰(zhàn),那就去打齊國唄。但他這個邏輯關系是怎么回事,我們只能推測出“盈”和“水”聯系起來表示大河漲水,也“不知其他”了。
一個烏龜,三個專家,雖然說法各有各的,但大致意見倒也差不多。
有人可能會問:“如果按照現在的雙盲實驗原則,讓這三位各自在毫無別人意見影響的情況下來下結論,還會是這個結果嗎?”——這個問題我們恐怕永遠也不會有答案了。
我們這本書到底不是講甲骨的,現在,又出來了第四位專家。
嚴格說,這位還稱不上專家,他只是個票友,要拿《周易》再算一次。
這個票友就是大名鼎鼎的陽虎,春秋時代的超級大反派,和儒家祖師爺孔子很有過一番恩怨瓜葛。現在的陽虎正是虎落平陽的時候,流亡國外,投奔了晉國的趙簡子。讀過《論語》的朋友恐怕沒有不知道陽虎的,可不一定知道陽虎還會算卦吧?
專業(yè)級的大師在正式場合一般都鼓搗烏龜,而《周易》更多時候只是非正式場合或者是票友玩的?,F在,在三位專家之后,票友陽虎也跟著算了一卦,這一卦算出來的是:泰之需。
圖19-泰之需
所謂“泰之需”,就是泰卦變?yōu)樾柝?。泰卦從下數的第五根爻是根陰爻,這根陰爻看來是老陰,所以變?yōu)殛栘?,其他爻不變,這就構成了新的一卦:需卦。
現在我們應該比較熟練了吧,遇到這種卦像,知道決定吉兇的是泰卦第五爻的爻辭。我們查查《周易》里邊泰卦的相關內容:
泰:小往大來,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眲t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初九,拔茅茹以其匯。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無往不復”,天地際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安唤湟枣凇?,中心愿也。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象》曰:“城復于隍”,其命亂也。
哪一句話才是我們需要的呢?這也應該熟練了吧?
不錯,是這句:“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意思是:“帝乙嫁閨女,有福,大吉?!?br />
帝乙是個人名,他是商朝的一位國王,是那位著名的商紂王的老爸。在我們看來,這卦是用帝乙嫁閨女來形容婚禮的喜慶場面。不管這個理解對不對吧,反正爻辭最后是說“大吉”。
對,爻辭的意見很明確:大吉。
可問題是,到底打齊國是大吉呀,還是救鄭打宋是大吉呀?
還是看看陽虎是怎么解釋的吧。
陽虎用的爻辭和我們用的一模一樣,這就說明:第一,我們和陽虎用的《周易》版本相同;第二,我們和陽虎判斷卦像所用的方法也相同。這對我們真是個大大的鼓勵??!
陽虎的解釋是:“宋方吉,不可與也。微子啟,帝乙之元子也。宋、鄭,甥舅也。祉,祿也。若帝乙之元子歸妹,而有吉祿,我安得吉焉?”意思是說:宋國的當家人都是微子啟的后代子孫,而微子啟則是帝乙的長子,所以“帝乙嫁閨女”也就意味著宋國人嫁閨女。宋國人也確實嫁了閨女,他們把女孩子嫁給了鄭國國君,所以宋國和鄭國是聯姻的關系。再推想一下,如果作為帝乙后代的宋國人嫁閨女是大吉,那不就等于大吉是落在宋國的頭上么?如果我們去打宋國,恐怕得不到什么好處。
——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看過了好幾位大師的解卦過程,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反正我覺得就屬陽虎這幾句話邏輯最嚴密,也最合情合理。
如果單從結論來看,三位專家加一位票友,結論一致:鄭國不能救,宋國不能惹,如果非要打,那就打齊國。趙簡子一看,嚯,意見這么統(tǒng)一啊,那就聽你們的吧。
趙簡子的疑難問題倒是解決了,可我們更糊涂了。不錯,陽虎的推論最合邏輯,可是,如果換到現在,我不知道晚飯該吃饅頭還是該吃米飯,于是算了一卦,也得出了這個“泰之需”,那我該怎么解釋呢?帝乙到底是跟饅頭親呢,還是跟米飯親?
別笑,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你以為它荒謬而不會有答案嗎?呵呵,只要認真,就有答案。
饅頭是面做的,面是小麥磨出來的;而米飯呢,是稻子加工成的。
這就有線索了吧?
有人可能根據這個線索很快得出答案:商朝主要活動區(qū)域在現在的河南一帶,北方稻子少,小麥多,所以帝乙跟小麥最親,所以晚飯該吃饅頭。
——可是,錯了!商朝的時候氣候和現在不一樣,當時河南一帶雨量充沛,風景如畫,有片片竹林,還有大象徜徉,宛如西雙版納一般。從考古發(fā)現上看,商朝的領地上不大會有小麥,但有水稻。
而且,稻子還是當時的高級糧食,這一高級,那肯定就是帝乙常吃的唄,而且稻子還能釀酒,這也是上層統(tǒng)治者才能享受的啊。
結果這就出來了:帝乙跟稻子親,和小麥卻沒什么關系,所以,“帝乙歸妹”這個爻辭告訴了我晚飯吃米飯會“大吉”。
看,這個思路還是能夠推廣的嘛。
做占卜大師的先決條件·熊氏定理
看過這么多案例講解了,是不是也明白一些卦該怎么算了?
可是,要想做大師,還有個先決條件必不可少?!蹲髠鳌防镉涊d了那么多占卜和算卦的事例,快到結尾的時候突然又給了我們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左傳·哀公十八年》
巴人伐楚,圍鄾。初,右司馬子國之卜也,觀瞻曰:“如志。”故命之。及巴師至,將卜帥。王曰:“寧如志,何卜焉?”使帥師而行。請承,王曰:“寢尹、工尹,勤先君者也?!比拢珜O寧、吳由于、薳固敗巴師于鄾,故封子國于析。君子曰:“惠王知志。《夏書》曰‘官占,唯能蔽志,昆命于元龜?!涫侵^乎!《志》曰:‘圣人不煩卜筮?!萃跗溆醒?!”
巴人攻打楚國,楚國準備迎戰(zhàn)。老規(guī)矩,打仗之前要占卜。可是,這可不是占卜這仗該不該打,而是占卜讓誰來當軍隊的統(tǒng)帥。大家正準備找烏龜呢,楚惠王卻做了一件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的事——他大手一揮,說:“當初不是說子國會心想事成嗎,何必再占一次呢!”
楚惠王說的這個“當初”和這次戰(zhàn)爭一點兒關系都沒有,那時候是準備讓子國來當右司馬,占個卜看他行不行,占卜結果是個吉兆,說子國心想事成??蛇@都是好久以前的事了啊。
可楚惠王說話到底比烏龜管用,他說不再占卜那就不再占卜了,子國就這么當了統(tǒng)帥。單有統(tǒng)帥還不夠,還有確定副手的人選,楚惠王還是大手一揮:“那個誰誰誰,我看就行!”
說行還真就行,這些沒經過烏龜決定命運的楚國精英一出場就打了勝仗。當時的某位時事評論員說:“楚惠王能夠洞察人心啊?!断臅氛f:‘占卜的官員只有先能洞察人意,然后才能鼓搗烏龜?!f的就是這種情況吧?《志》書還說:‘圣人用不著占卜。’楚惠王就做到這點了啊!”
這就是說:你在給別人算命之前,先要摸清他的心思。
這點很重要哦!下面我來就這個話題談一談本人多年來行走江湖的實戰(zhàn)經驗,這就是著名的“熊逸四大定理”,也被道上的一些朋友尊稱為“熊大師四大定理”,或者“熊半仙四大定理”,所以,一定要認真學習??!
有人可能會問了:“學會這四大定理,是不是算卦的準確率就能提高很多啊?”
呵呵,準確率是不是能提高我不敢說,不過呢,包管你將來跑江湖的時候能多騙一點兒銀子。哦,說錯了,不是“騙”,是“賺”。
熊一定理:人類,尤其是女人,需要的往往并不是正確答案,而是最接近、但不完全等于他(她)的心理預設值的答案。
比如,當有人找你算卦的時候,想讓你算算一加一等于幾。這時候,如果你告訴他一加一等于二,那就大錯特錯了!
你一定覺得很冤枉,一加一明明等于二???!
不錯,一加一確實等于二,但你如果這么說了,人家很可能是非常不滿意的,這一不滿意了,你也就騙不到錢了。
請大家牢記熊一定理,至少等以后這條定理進了教科書,各位的孩子考試要學的時候,你們作家長的還能輔導一下。
再來解釋一下,有人,尤其是女人,在向你求助的時候,也許是個算卦問題,也許是個風水問題,我們先把這個問題簡化描述成“一加一等于幾”。他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在心里其實已經有了預設的答案,你如果有經驗的話,會很容易猜到這個“預設答案”,或者用話把這個“預設答案”給套出來。好了,現在假定你已經知道了他的預設答案是“10”。
所以,雖然明明1+1=2,但這個時候,你就要告訴他:1+1=9.5,或者1+1=10.5。這個時候,他的錢包就有一半已經掌握在你的手里了。
看,9.5也好,10.5也好,都是近似于、但沒有完全等于他的心理預設值“10”,所以,這兩個數字就是最能讓人滿意的答案。你要是說1+1=2,他肯定不是覺得你水平不行,就是覺得你在騙他。
我的經驗是,當這個人,尤其是女人,一定要解答這個“一加一等于幾”的疑難問題的時候,如果在一個你這里得不到9.5或者10.5這類的答案時,他還會再去找下一個算命大師,直到有高人告訴他9.5或10.5為止。
以實際案例來看(用風水來講解吧,比較明確、比較流行,而且規(guī)則都是一樣的),當女人請你幫她參謀室內風水格局的時候,她心里已經預設了一個答案,那就是:“室內風水格局對人生命運影響很大,我這房子的室內格局肯定有問題,會影響我工作、生活很不順利,如果請到高人出主意化解一下,就可以把問題解決了?!?br />
那么,根據熊半仙第一定理,你要給的那個“近似于、但不能完全等于她的心理預設值”的答案,就是先承認她的上述說法大體都是對的,然后在室內風水上挑出幾個問題來,說出這幾個問題可能造成的影響,然后給出個簡便的化解辦法。
舉個反面例子:我熊半仙當初在這點上犯了大錯,我拿古代大師的風水理論來論證,其實影響人生命運和家族命運的風水主要取決于陰宅(就是祖墳),陽宅的影響力本來就小,而陽宅那“本來就小”的影響力更主要落實在居住地的大坐標上,所以,室內風水格局對人生命運的影響其實微乎其微。這就好像,你的陰宅風水和陽宅的大坐標確定了你以后要當官還是要坐牢,而室內風水的影響在于,你當官可能因此而早兩天或晚兩天,你坐牢可能是住在朝南的牢房,也可能住在朝北的牢房。
——這樣的解釋,完全是古代風水學的本源真義,卻因為距離當事人的心理預設值太遠,所以難以被接受。這個教訓,讓熊半仙銘記在心,后來終于研究出了這個著名的“熊一定理”。
熊二定理:熊半仙第二定理:人類,尤其是女人,需要的往往不是明白的答案,而是糊涂的答案。
這條定理看上去匪夷所思,其實卻是千真萬確!
有個笑話,說是醫(yī)生給某患者看病,看完了開了藥方,患者走了,可沒一會兒又回來了,帶著懷疑的神色問醫(yī)生說:“你剛才講的話每一句我都能聽明白,給我開的藥方里每個字我都認識,請問,你到底是不是醫(yī)生啊?”
想想前文《左傳》案例里的那些算卦大師,除了最后一個陽虎之外,有幾個人是能把算卦的推論給講清楚的?
我當年剛出道的時候就受過這種教訓,當時給人看風水,大家可能覺得風水這東西很神秘,其實呢,風水學原本沒那么神秘的,怎么做怎么做,都能講得出道理來,就像白居易給老婆婆念詩,老婆婆也能明白的。
但后來,風水學被搞得越來越神秘了,全都云山霧罩了,而我吃虧就吃虧在總能用通俗的語言把道理給講明白了??傻任抑v明白之后,當事人馬上就不信任我熊半仙了,為什么呢?他們會想?。骸斑@位熊老先生,雖然長得仙風道骨的,可怎么說的話里一點兒玄的虛的都沒有呀,他說的都是真的么?”
所以,只有玄的虛的、摸棱兩可的、糊里糊涂的,能聽懂一點兒又不是全明白的答案,才是他們想得到的答案,他們只有從自己的“不懂”里才能反推出大師的“懂”和大師的“厲害”,然后才會心甘情愿地照著大師的吩咐去做。
這里還有一個小小的技術問題:如果被當事人問倒了,該怎么辦?
比如我正解釋什么“明夷之謙”呢,沒想到當事人也懂一點兒《周易》,突然問我:“熊大師,您在紙上畫的這個明夷卦我怎么看著像泰卦呢?”
這時候會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你仔細一看,果然,還真是泰卦,剛才太馬虎了;第二種可能是:你也弄不清明夷卦什么樣、泰卦什么樣,本想很容易蒙過去了,誰想到這小子還真懂?!
這可怎么辦?
如果是“第一種可能”,千萬不能認錯!一定記?。捍髱熡肋h都不會錯!所以,一旦你發(fā)現自己被糾出錯了,就要趕緊想辦法把錯的糊弄成對了,并且堅持到底。最好的辦法是,用一大堆專業(yè)術語把對方搞暈,比如,你可以說:“是,看來你很有《周易》基礎啊,這的確是六十四卦系統(tǒng)里的泰卦,可我是用七十二地煞的煞神換取泰卦的先互體后移卦,從歸魂和游魂變到旺相,再從甲辰位推演納甲之貪狼有缺,而映像則恰恰就是明夷卦啊!”——這個解釋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自己也不明白,反正就是把亂七八糟的術語往一塊兒堆,肯定能過關!
如果是“第二種可能”,你就算想用這種堆砌術語的辦法,但你連八卦都還數不全呢,五行也只知道兩個,哪說得出什么術語啊。這時候你就裝深沉,微微一笑,用兩手的手指互搭出幾個古怪的手勢,然后悠然地說:“年輕人,不要去問,只要去悟?!币?,我們中國人是很有這種“悟”的傳統(tǒng)的,而且越是層次高的人,他們的話你就越得靠“悟”,不信的話就找?guī)灼I導發(fā)言記錄看看,越高領導說的話你就越不容易明白——雖然每個字你都認識,每句話你都能看懂,但他到底要說的是什么事,要表的是什么態(tài),你就只能去“悟”了。
熊三定理:人類,尤其是女人,往往只會記住她愿意相信的東西,而對不愿意相信的東西卻很容易忘記。
正是因為存在著這條熊三定理,所以呢,我雖然點出了前兩條定理的奧妙,但那都是人們不愿相信、不愿承認的東西,看過去之后沒多久也就忘記了,我熊半仙要想行騙自然還可以繼續(xù)行騙下去,哈哈哈哈!
其實,熊三定理嚴格說不能算我的原創(chuàng),心理學上早已經有了這種說法了。不過呢,我熊半仙既然連行騙的事都做得來,剽竊一下自然就更不在話下啦!
熊三定理有一個重要的引申意義,那就是:來找大師們算命的人一般不會只依靠一位大師,很可能三月剛在熊大師這里算過,六月又在馬大師那里算了一回,第二年又碰上個牛老道,順便算一把,第三年又有人給介紹了一位羊高僧,這么多的大師和高人,他最后只會記住算得最準的那一位,其他幾位的身影早就隨風而逝了。再作個極端化的比方:方程的這邊是五個人,每人都算過五次命,每次都找的是一位不同的大師,五次當中只算準過一次,這一次留下了深刻印象;方程的那邊是五位大師,每位大師都給五個人算過命,都只算準過一次。我們捉摸捉摸,每位大師的算命準確率其實只有20%,但在那五個人心中卻都留有一位神算子的光輝記憶。
這個道理告訴我們,要跑江湖,完全可以放心大膽地去扯淡,不怕算錯,關鍵不是重視質量而是重視數量。
熊四定理:在很多時候,算命的作用等于篩子。
這是我當年從風水實戰(zhàn)中得到的體會。
舉個例子:
第一情況:你去商場買方便面,商場里只有一種熊牌方便面,你二話不說,抓起兩包熊牌方便面就走。這個購買過程是很輕松的,但你會抱怨沒有選擇余地。
第二情況:你再去商場買方便面,,商場里除了熊牌之外還有狗牌和豬牌的方便面,你挑了挑,想了想,拿了兩包熊牌走了。這個購買過程也很輕松,還很舒心。
第三情況:如果商場里有超過一百種牌子的方便面,那可就不輕松了!選這個也不是,選那個也不是,拿起這個又放下,拿起那個又放下。
——這種情況,在生活中非常常見,當然,遇到的選擇其重要程度都比方便面高多了,比如買房子,比如跳槽。
人在面對太多種選擇的時候往往會感覺無所適從。
人們布置房子的時候,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怎么布置?!因為可能性實在太多了!
——所以需要風水先生。
所以我那時在想,為什么風水學越來越復雜,越來越攙雜進更多的東西,講究越來越多,給人的限定越來越窄?為什么?
后來想明白了:拋開事物流變過程中的復雜化與簡單化這兩種基本原則不說,這是有心理學基礎的。人在面對太多可能性的時候,常常會感覺無所適從,反倒沒法做出選擇了,這就需要一面篩子幫助把這太多的可能性濾掉大部分,然后在剩余的寥寥幾個可能性中挑選,形象地說,就是幫助處在上面說的“第三情況”的人返回到“第二情況”中去。打個比方,在這個人面對一百種牌子的方便面無所適從的時候,你過去對他說,這一百種里,只有熊牌、狗牌、豬牌是達到衛(wèi)生指標的,別的牌子不要選?!L水也好,五行八卦也好,星座占卜也好,很大程度上起到的就是這個篩子的作用。
四大定理都介紹完了,江湖上流傳說什么“熊氏四定理,得一天下行”,好好用心體會吧,都是跑江湖用得著的。
占卜靈,還是烏龜靈?《周易》靈,還是蓍草靈?
從《左傳》種種占卜算卦的案例來看,總讓我覺得《周易》是從甲骨占卜簡化來的,這倒也符合事物流變的一般情形,而且,烏龜與《周易》的靈與不靈,似乎在古人的眼里并不是取決于占卜或算卦的方法本身,而是更多地取決于這種特殊的介質——烏龜是很神奇的動物,千年王八萬年龜,占卜用的烏龜都是高檔貨,只有大貴族才養(yǎng)得起、占得起的;《周易》用的蓍草雖然是草,但據說也不是普通的草。咱們還是看看《史記·龜策列傳》里的一段相關記載吧:
略聞夏殷欲卜者,乃取蓍龜,已則棄去之,以為龜藏則不靈,蓍久則不神。至周室之卜官,常寶藏蓍龜;又其大小先后,各有所尚,要其歸等耳?;蛞詾槭ネ踉馐聼o不定,決疑無不見,其設稽神求問之道者,以為后世衰微,愚不師智,人各自安,化分為百室,道散而無垠,故推歸之至微,要絜于精神也?;蛞詾槔ハx之所長,圣人不能與爭。其處吉兇,別然否,多中于人。……
余至江南,觀其行事,問其長老,云龜千歲乃游蓮葉之上,蓍百莖共一根。又其所生,獸無虎狼,草無毒螫。江傍家人常畜龜飲食之,以為能導引致氣,有益于助衰養(yǎng)老,豈不信哉!
褚先生曰:臣以通經術,受業(yè)博士,治春秋,以高第為郎,幸得宿衛(wèi),出入宮殿中十有余年。竊好太史公傳。太史公之傳曰:“三王不同龜,四夷各異卜,然各以決吉兇,略窺其要,故作龜策列傳。”臣往來長安中,求龜策列傳不能得,故之大卜官,問掌故文學長老習事者,寫取龜策卜事,編于下方?!?br />
聞古五帝﹑三王發(fā)動舉事,必先決蓍龜。傳曰:“下有伏靈,上有兔絲;上有搗蓍,下有神龜。”所謂伏靈者,在兔絲之下,狀似飛鳥之形。新雨已,天清靜無風,以夜捎兔絲去之,既以枡燭此地燭之,火滅,即記其處,以新布四丈環(huán)置之,明即掘取之,入四尺至七尺,得矣,過七尺不可得。伏靈者,千歲松根也,食之不死。聞蓍生滿百莖者,其下必有神龜守之,其上常有青云覆之。傳曰:“天下和平,王道得,而蓍莖長丈,其叢生滿百莖?!狈浇袷廊≥檎?,不能中古法度,不能得滿百莖長丈者,取八十莖已上,蓍長八尺,即難得也。人民好用卦者,取滿六十莖已上,長滿六尺者,既可用矣。記曰:“能得名龜者,財物歸之,家必大富至千萬?!币辉弧氨倍俘敗?,二曰“南辰龜”,三曰“五星龜”,四曰“八風龜”,五曰“二十八宿龜”,六曰“日月龜”,七曰“九州龜”,八曰“玉龜”:凡八名龜。龜圖各有文在腹下,文云云者,此某之龜也。略記其大指,不寫其圖。取此龜不必滿尺二寸,民人得長七八寸,可寶矣。今夫珠玉寶器,雖有所深藏,必見其光,必出其神明,其此之謂乎!故玉處于山而木潤,淵生珠而岸不枯者,潤澤之所加也。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蚗龍伏之。王者得之,長有天下,四夷賓服。能得百莖蓍,并得其下龜以卜者,百言百當,足以決吉兇。
神龜出于江水中,廬江郡常歲時生龜長尺二寸者二十枚輸太卜官,太卜官因以吉日剔取其腹下甲。龜千歲乃滿尺二寸。王者發(fā)軍行將,必鉆龜廟堂之上,以決吉兇。今高廟中有龜室,藏內以為神寶。傳曰:“取前足臑骨穿佩之,取龜置室西北隅懸之,以入深山大林中,不惑。”
南方老人用龜支床足,行二十余歲,老人死,移床,龜尚生不死。龜能行氣導引。問者曰:“龜至神若此,然太卜官得生龜,何為輒殺取其甲乎?”近世江上人有得名龜,畜置之,家因大富。與人議,欲遣去。人教殺之勿遣,遣之破人家。龜見夢曰:“送我水中,無殺吾也?!逼浼医K殺之。殺之后,身死,家不利。
人民與君王者異道。人民得名龜,其狀類不宜殺也。以往古故事言之,古明王圣主皆殺而用之?!?/p>
這段記載很有意思,也正好回答了我的一個疑惑:說老實話,我在拍良心捫心自問的時候,也會想想為什么我有時候會算不準呢?
也許不是我的方法問題,而是工具問題?
前文說過,我是用圍棋的棋子來算卦的,我還說過任何東西只要順手都行,別的大師們也會這么說,但是,從《史記》里看,情況恐怕未必如此。
《史記》說:據說夏朝和商朝的占卜,烏龜殼和蓍草用過就扔,因為他們認為這些東西都是有保質期的,過了保質期就不靈了,就不能再用了;可周代的風氣卻不一樣,把烏龜殼和蓍草都當寶貝似的存著,也不知道是為什么。那么,烏龜和蓍草為什么能斷吉兇呢?有人的邏輯是這樣的:圣人雖然很牛,但也不是任何事都很牛,比如說,圣人耕地就不如牛,圣人拉車就不如馬,圣人偷香油就不如老鼠,所以呢,烏龜它們也許讀書沒圣人多,但偏偏就比圣人會算命。
江南地區(qū)的老人說:烏龜長到一千歲以后就喜歡在蓮葉上游泳,蓍草也不含糊,一棵蓍草能長出上百根莖。它們生長的地方環(huán)境優(yōu)美,林子里沒有虎狼,草叢里沒有毒蝎子。太史公還說過:“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方,占卜的方法都是不一樣的,但靈驗卻是一樣的?!薄@句話可實在太值得我們好好捉摸了,如果這是真的,那就說明算命的準確程度主要取決于工具而不是算命方法。就我們鼓搗《周易》的人來說,這么算還是那么算,全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要用貨真價實的蓍草來算。
那么,貨真價實的蓍草又在哪里呢?一百根莖長在一個根上的草恐怕咱們誰都沒見過吧?
《史記》接著說:烏龜和蓍草還是攀得上親的。聽說在百莖蓍草的底下一定有神龜守著,更神奇的是,上空還常有青云覆蓋?!磥砦覀兛梢愿撇收归_搜索行動。
而且,我們居然可以馬上行動。為什么呢?因為《史記》說:“有記載說:‘在天下和平、王道昌盛的時候,蓍草的草莖就會長到一丈長,一棵草就會長出上百莖?!薄y怪以前漫長的封建時代和專制時代都沒聽說有這種貨真價實的蓍草出現呢,因為那可離“天下和平、王道昌盛”差太遠了,現在我們社會主義新中國一定到處都能找到這種一丈高的蓍草。
有人可能會著急:“可我不認識蓍草啊,不知道它長得什么樣?。 ?br />
——你不用管它長得什么樣,只要跟著青云去找,看見有一丈多高的草,那一定就是了!
圖-20 標準蓍草和神龜
《史記》倒也記載了因陋就簡的辦法:“一丈高的草上哪兒找去呀,有六尺來高的就湊合用吧。蓍草找不到的話,找烏龜也好,大烏龜很能聚財,據說誰家里要是弄個大烏龜,銀行的運鈔車就直接往他家開了。要說最佳的算命工具呢,那還得說是烏龜和蓍草的組合,我們叫它‘龜草套餐’,是用那種一丈高的百莖蓍草加上草底下的守衛(wèi)神龜一起來算命,準確率高達百分之百!”
看,這就是“唯武器論”,倒退三十年就得挨批斗了。
可烏龜確實神奇,《史記》說:南方有個老人弄了個烏龜來支床腿,過了二十多年,老人死了,家里人把床搬開,發(fā)現烏龜還活著呢!——這是漢朝有案可查的虐待動物的記載,提醒動物保護主義者注意!
《史記》還記了別的故事,說最近有人得了一只大烏龜,放在家里養(yǎng)著,于是成了巨富。可這位仁兄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找人商量,想把這烏龜給放了。人家勸他不能放,說放了烏龜就會破家,還是殺了它好。烏龜知道了這事,晚上托夢給他,說:“別殺我,把我放回水里吧!”可這人到底還是把烏龜殺了,結果,沒過多久他自己也死了,家也敗了。
補寫這段《史記》的褚少孫大概覺得這些故事前后矛盾,于是解釋說:“老百姓和君王不依一個理,所以老百姓得了大烏龜是不能殺它的,可從古代故事來看,以前的圣明君主們都是把大烏龜殺了來占卜的……”
可大烏龜真就有那么神奇嗎?如果真有無窮神力,能讓人百占百靈,為什么卻保不住自己的性命呢?《史記》這一段里講了個宋元君的故事來回答這個問題,不過《史記》里說得太羅嗦,而且還不是原創(chuàng),這故事的原型我在《莊子》里就見過,所以還是拿《莊子》版本來看看吧:
宋元君夜半而夢人被發(fā)窺阿門,曰 :“予自宰路之淵,予為清江使河伯之所,漁者余且得予?!痹X,使人占之,曰:“此神龜也 。”君曰 :“漁者有余且乎 ?”左右曰 :“ 有?!熬?:“令余且會朝 。”明日,余且朝。君曰 :“漁何得?“對曰 :“且之網得白龜焉,箕圓五尺 ?!本?:“獻若之龜。“龜至,君再欲殺之,再欲活之。心疑,卜之。曰 :“殺龜以卜吉 。”乃刳龜,七十二鉆而無遺筴。仲尼曰 :“神龜能見夢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網;知能七十二鉆而無遺策,不能避刳腸之患。如是則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雖有至知,萬人謀之。魚不畏網而畏鵜鶘。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嬰兒生,無碩師而能言,與能言者處也 ?!?/p>
讀過《孟子他說》的朋友應該還記得那里邊有個說不清到底是大好人還是大壞蛋的宋王偃,這位宋王偃很有可能就是現在我們講的這個宋元君。還要提醒一點:這故事是出自《莊子》的《雜篇》,所以別以為是莊子自己寫的,雖然宋元君一直都是莊子當時頂頭的國君。
話說有一天半夜,宋元君作了個奇怪的夢,夢見有個人在“被發(fā)窺阿門”。
——這得注解一下,我們中國兩千多年前的道家典籍里就有了“阿門”的記載了,看來和基督教有些神秘的淵源。如果你喜歡這種神秘解釋,那你就這么相信好了,雖然“阿門”實際上指的是“側門”、“旁門”,而“被”字通“披”,所以,全句就是說:宋元君夢見有個人披散著頭發(fā)在側門窺探。
宋元君很奇怪:“你是什么人?。俊?br />
那人說:“我是宰路人?!?br />
宋元君一驚:“你要宰過路人?”
那人說:“宰路是個地名,是個大水池子,那是我的老家。我早從老家考出來了,現在作了清江的外交官,這幾天正往河伯那里作外交訪問,要和河伯作親切友好的會談,就兩河關系問題作進一步的磋商……”
宋元君打了個哈欠:“我是國君,跟我實話實說就行?!?br />
那人一愣,隨即口氣就變了:“尊敬的國君啊,救救我吧,我被一個叫余且的漁民非法拘禁了呀!”
宋元君一驚,醒了,越想這個夢越覺得奇怪,于是——
你猜他會做什么?
當然是占卜了!宋元君趕緊找來專家搞占卜,占卜的結論是:“夢里的這個人是個神龜?!?br />
“神龜?”宋元君一樂,“我說怎么打扮得跟忍者似的?!?br />
就這樣,宋元君派人去找這個名叫余且的漁民,還真找到了,一問,他說確實網到過一只白色的大烏龜,個頭比海龜都不在以下。
大烏龜獻上來了,宋元君一看,嚯,好大個兒呀!可拿它怎么辦呢?宋元君一會兒想養(yǎng)著它,一會兒又想放了它,真是拿不定主意。
大家注意,這事如果放在后來,比如明清時代,一般人都知道必然是放生會得好報,殺龜會得惡報,可《莊子》這會兒這種觀念還不大強。那,宋元君到底該怎么辦呢?
當然還得占卜!
遇到疑難問題,就要占卜解決。
這次占卜的結論是:殺!
神龜倒了大霉了,托夢求救,結果反倒被殺。宋元君用這只神龜的殼來做占卜的工具,連占七十二卜,沒有一次不靈驗的。
大家還要注意,這句話透漏給我們另一個信息,那就是說:占卜不是全靈,而且通常都是時靈時不靈,所以有這么一次完全靈驗的才會被當作一件新聞來說。這就如同當你在史書里看到某個朝代大力宣揚某某清官、某某好官,你就該知道,對個別人的宣傳力度一般是和整個朝廷的腐敗程度成正比的,這就是新聞的原則:“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古今中外,道理相通。
后來,宋元君殺大烏龜的事在宋國沒捂住,傳到了孔子的耳朵里。知識分子就是喜歡瞎議論,孔子說:“這個神龜呀,有本事托夢,卻躲不過漁民的漁網;占卜七十二次全靈,卻躲不了被殺的命運。這樣看來,智慧也有盲點,靈異也不是處處管用啊……”
——我們還是別想那么復雜了,也許,靈異的確實不是烏龜和蓍草本身,而是《周易》的神奇演算呢?我們還是懷著“心誠則靈”的心態(tài),進入《周易》第一卦“乾卦”的內容吧,降龍十八掌的理論基礎就全在這里呢。
降龍十八掌詳解
《周易》六十四卦第一卦,乾卦,這是全部《周易》系統(tǒng)的重中之重。只要多花些心思搞明白乾卦的內容,再多了解一下坤卦,整個六十四卦就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古代專家們常說乾、坤兩卦是整個《周易》的門戶,所以,我就重點來講講乾卦和坤卦。
圖-21 乾卦
兩個三爻卦構成一個六爻卦,兩個八卦系統(tǒng)中的乾卦構成一個六十四卦系統(tǒng)中的乾卦。這是一個規(guī)矩:兩個乾卦一摞,還叫乾卦;兩個坤卦一摞,也還叫坤卦;其他八卦里的六個卦的變化也是同理。
《周易》乾、坤兩卦之下的文字比其他各卦都多,也正說明了這兩卦的重要。乾卦內容如下: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皾擙埼鹩谩保栐谙乱病!耙婟堅谔铩?,德施普也?!敖K日乾乾”,反復道也?!盎蜍S在淵”,進無咎也?!帮w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坝镁拧?,天德不可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br />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br />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yè)。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br />
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yè),欲及時也,故無咎?!?br />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br />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br />
“潛龍勿用”,下也?!耙婟堅谔铩?,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盎蜍S在淵”,自試也?!帮w龍在天”,上治也?!翱糊堄谢凇?,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耙婟堅谔铩?,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盎蜍S在淵”,乾道乃革?!帮w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fā)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霸菩杏晔?,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兑住吩唬骸耙婟堅谔?,利見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圣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我們先要分清楚,從“乾:元,亨,利,貞”到“用九:見群龍無首,吉”,這是《易經》部分,后面的《彖》、《象》、《文言》那么長的大段落都屬于《易傳》。
《易經》這部分是不是覺得眼熟?什么“潛龍勿用”、“亢龍有悔”、“飛龍在天”,這不都是降龍十八掌的招數么?不錯,降龍十八掌就是從這兒來的。
對于這部分內容,我先保持緘默,大家先看看一些歷代專家的一些解釋。我隨機拿來幾套古書,按朝代順序展示一下,實在因為《周易》這東西兩千多年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家先對這點有個體會較好。
這乾卦還算是分歧小的,我就拿這些專家講解乾卦的內容出來吧。主要講講乾卦的卦辭,乾卦的卦辭很簡單,一共就只有四個字:“元,亨,利,貞”,可歷代專家們圍繞著這四個字的解釋卻汗牛充棟。
圖-22《馬王堆帛書周易經傳釋文》 廖名春釋文 影印寫本
這就是著名的《馬王堆帛書周易》,是出土的古物,和通行本《周易》內容上有不少的出入,比如大名鼎鼎的乾卦和坤卦在這個本子里卻寫作“鍵”和“川”。評書里的英雄制止壞蛋惡行的時候常有一段套話:“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你竟敢私闖民宅,調戲良家婦女,該當何罪!”如果按帛書版本把兩個重要文字換一下,這句話改成:“光天化日,朗朗鍵川,你竟敢私闖民宅,調戲良家婦女,該當何罪!”——這是不是感覺怪怪的?英雄可能自己說著就沒底氣了,沒準兒還能把壞蛋給逗樂了。
我們仔細看看這個《馬王堆帛書周易》:凡是“乾”的地方都寫作“鍵”,今本《周易》的“君子終日乾乾”到它那里居然成了“君子終日鍵鍵”,真讓人想不明白。還有,坤卦如果是“川”,那象征的就應該是大河而不是大地了。這個懷疑不是沒有道理,要知道,《易經》的卦爻辭里很多處都有“利涉大川”的話,意思是說算到這卦或這爻,表示你能順利渡過大河。
如果當真如此,就又產生一個問題:《尚書·武成》雖然被認定為假冒偽劣,但畢竟在歷史上也產生過不小的影響,里邊出了個成語叫“名山大川”,現代人用這個成語都是泛指,可聯系《尚書·武成》的上下文,再看看一些古人的注釋,你會發(fā)現所謂“名山”很可能就是特指華山,所謂“大川”很可能就是特指黃河。那么,《易經》里的“大川”難道就不可能是實指嗎?難道就不是《易經》的作者家鄉(xiāng)附近的一條大河嗎?也許就是黃河呢?也許就是長江呢?
這也很符合邏輯,因為,只有交通發(fā)達了,人的活動范圍廣了,見的山山水水多了,才有必要起名字區(qū)分這山和那山,這河和那河,可上古時代,恐怕很多人一輩子都一直面對著那山、那河、那人、那狗。
當然,我們盡可以大膽假設,但未必就有能力去小心求證,那就存疑好了。
圖-23 《周易新講義》 [宋]龔原撰 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日本文化五年活字印佚存叢書本-1
圖-24 《周易新講義》 [宋]龔原撰 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日本文化五年活字印佚存叢書本-2
這是宋朝龔原的《周易新講義》,看看,“講義”這個詞可不是什么新詞,至少在宋朝就有了。
龔原說:易的大道分為“形而上”和“形而下”兩部分,“形而上”的是陰陽,“形而下”的是乾坤。如果單從形而上的角度來說,那么陰陽就是道的物質體現。(這句原文是“陰陽者道之物也”,這些虛頭八腦的概念很難翻譯。)所以說陰和陽一起使勁,這就形成了天。如果單從形而下的角度來說,那么乾坤就是陰陽的物質體現,所以說乾是陽物,坤是陰物。天地又是乾坤的物質體現,乾為天,坤為地。易之道在于陰陽,陰陽之道體現在乾坤之中,陰陽一起使勁于是有了剛柔之體和九六之數,爻分為奇數和偶數,爻的位置分為上下高低貴賤。乾是陽物,所以用奇數爻來表示;坤是陰物,所以用偶數爻來表示。三根爻構成一卦,這三爻代表了三才;兩個三爻卦摞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個六爻卦。
乾為天道,象征物是天,也象征著圣人的行事;坤為地道,象征物是地,也象征著賢者的行事?!?br />
龔原的講解是典型的“天人合一”風格,很有代表性。有人可能會想:宋朝人就已經知道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人要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了?其實不是,“天人合一”這個概念的環(huán)保意義是被現代人賦予的,這就是古人常用的一招,叫“托古改制”,其實古人哪有多高的環(huán)保意識?。」湃耸前l(fā)現了人和天似乎有種神秘的聯系,不是嗎,你看宇宙分為天和地,人也分為男和女,數字也分奇和偶……龔原在下文還講:一年有春夏秋冬,人也有仁義禮智。這不是很奇妙嗎?
“天人合一”觀念最早的明確表述大概是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天亦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以類合之,天人一也。”簡單來說,人就是宇宙的一個微縮模型,人和天可以互相感應,我們可以靠觀察天來了解人。比如天上出現個臭氧空洞了,這就說明我們的皇帝太缺心眼了;首都刮起沙塵暴了,這就說明有人要謀反了;首都一帶經常下毛毛雨,一陣一陣的,一兩分鐘就停,你要是有心計,就趁這時候趕緊向皇帝貢上些人參、鹿茸——為什么呢?理論依據是:毛毛雨表示老天爺尿頻量少,腎虧,那么,既然“天人合一”,所以咱們萬歲爺肯定也這樣。
“天人合一”在古代還有其他意思,這里就不多講了。咱們看看龔原是怎么解釋乾卦的卦辭的。乾卦的卦辭很簡單,一共只有四個字:“乾:元,亨,利,貞。”可這四個字到底是什么意思,還真不容易讓人明白。
龔原說:乾是道,元亨利貞是德。
一個道,一個德,合在一起就是道德。但要注意哦,古代的道德和我們現在所謂的道德并不一樣,以前道和德是單獨的詞:道是指真理、原理、宇宙最根本的真理;德是指屬性,就是你在電腦上用鼠標點中一個文件,然后單擊鼠標右鍵,在右鍵的彈出菜單里最下邊的那個“屬性(R)”。
龔原接著就要“天人合一”了。他說:元亨利貞在天上的體現就是春夏秋冬,在人事上的體現就是仁義禮智。
這書的下文缺了不少字,所以“亨,利,貞”就解釋不清了,不過也沒關系,咱們先記住一點:乾是道,元亨利貞是德,所以,元亨利貞也被叫做“四德”,這個說法是相當主流的。而這個“四德”之說,最早是《易傳·文言》里說的,后邊會講到。
圖-25《易經訓解》 [宋]熊禾訓解 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十六年刻本
宋人熊禾解釋“元亨利貞”,說元是指大,這好理解,我們說“元首”,直譯過來就是“大腦袋”,國家元首就是一個國家的大腦袋,腦袋指揮身體,讓抬胳膊就抬胳膊,讓踢腿就踢腿。
亨的意思是通暢、通順,中醫(yī)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看來一個人的身體里血管呀、神經呀、消化道啊,這些都通暢了,身體感覺就是舒服的。另外,記得我剛學會吸煙的時候常買的一個牌子就叫“亨通”,把這兩個字連起來用,一口煙吸進去,進口腔、走氣管、進肺頁和支氣管,再從口腔或者鼻腔里噴出來,果然很亨通。
利的意思是適宜、適合。
貞的意思是堅貞、堅定。
熊禾認為,皇帝如果效法乾卦,就可以百事通、萬事達,可以“大亨”——這個詞本來不是大富豪的意思,而是說“大大的暢通無阻”。
圖-26《周易通義》 [元]黃超然撰 影印上海圖書館藏明抄本
這是元朝人的解說了。
黃超然老師說:“乾就是健?!?br />
健這個字我們可以照字面理解,健康,精力充沛,充滿活力。黃老師說:“乾就是健,兩個三爻的乾卦組成一個六爻的乾卦,這就是——”
應該很好猜吧?一個健已經很健了,再加一個健,這就是“健之至也”,健康到家了,比健康更健康,比精力充沛更精力充沛。
那“元亨利貞”又怎么解呢?黃老師說:這四個字是周文王用天道來闡明乾卦的深刻涵義的。黃超然對這四個字的具體解釋和熊禾一樣,最后還說,你要是算卦得出了這個乾卦,那就意味著你會事事順遂,穩(wěn)穩(wěn)當當。
圖-27《周易訂疑》[元]董養(yǎng)性撰 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正誼堂刻本
元人董養(yǎng)性這書的說法淵源于程子之學,說我們抬頭看見的天是天的形體,而乾是天的性情。天是精力非常充沛的,怎么都不會累,所以我們說它很“健”,這就是乾卦的特性。
圖-28《周易》 [元]董中行撰 影印國家圖書館分館藏清孔氏岳雪樓抄本
元人董中行說:乾卦的六爻都是奇數爻,都是陽爻,在所有的六十四卦里,只有這個乾卦純粹都是陽爻,這就叫“陽之純,健之至”,所以才叫乾。周文王認為國家領導人的才能和道德品質都是最拔尖的,所以政令才會暢行無阻,做事圓融無礙,這就是所謂“元亨”,而領導人只有一直端正思想態(tài)度,全心全意做好事,不要腐化墮落了,“元亨”才能保持下去。也就是說,領導人如果心術不“貞”,也就做事不“利”,也就達不到“元亨”之境。
換句話說,“元亨”是外,是說王道暢行四海;“利貞”是內,是說心里正直無私。
——這個解釋很儒家吧?我們如果換用儒家術語來說,“元亨”就是“外王”,“利貞”就是“內圣”。這是儒家兩千多年的一貫主張:領導人首先應該是道德品質完美無缺的圣人。這種傳統(tǒng)讓中國人普遍認為最高領導人除了是我們的偉大領袖之外,同時還是我們的偉大導師,我們在接受他的偉大領導的同時還要積極學習他的偉大思想。在我引的這幾本古書里已經出現兩次周文王了,這位周文王不但據說是《易經》的作者,而且還正是內圣外王的一位模范,是儒家知識分子最愛樹的典型。這一點是和西方文化大相徑庭的,我在《孟子他說》里介紹過布坎南的公共選擇理論,人家首先就要把政府官員當作和普通老百姓一樣的人,認為它們的道德品質并不比我們更高,也和我們一樣滿腦子小算盤和一肚子花花腸子,所以,要靠制度的完善設計來制約和規(guī)范政府官員的行為。
事實上,這種思想在西方出現得非常早,但中國從來不是。西方傳統(tǒng)是“依法治國”,中國傳統(tǒng)是“以德治國”和“以法治國”。
“依法治國”的意義在于,政府處于憲法之下,權力受到憲法的限制,而“以法治國”別看只差了一個字,意思卻完全相反,它的涵義是政府位于憲法之上,法律只是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國民的工具,而不具備絲毫的對統(tǒng)治者本人的約束力。這也就是說,法律是隨他玩的,統(tǒng)治者擁有對所有法律的最終解釋權?!@很可怕是吧?有人可能會問:“這樣的統(tǒng)治者又怎么能有正當性呢?”
答案是:這要結合“以德治國”來看,最高領導人就是道德品質最高的圣人,是全國人民的偉大導師,他的智慧與道德既然無人可及,那么,大家把自己的命運交托給他豈不是比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更能迎來美好的明天么?
圖-29《八卦余生》 [明]鄧夢文撰 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乾隆四十二年文會堂刻本
這是明朝人講《周易》了。鄧老師說:“六十四卦里的這個乾卦蘊涵著所有的天之大德。我心里覺得,元亨是陽德,利貞是陰德,乾卦里這不就陰陽全有了么,把坤卦的意思也包括進去了。別的卦的卦辭也有這個‘元亨利貞’,但我覺得那些個‘元亨利貞’和乾卦的‘元亨利貞’沒法比,因為那些‘元亨利貞’都只不過是就一時一事而言,而乾卦的‘元亨利貞’卻是至高無上、包羅一切的?!?br /> 我們注意一下鄧老師這話里蘊涵的一條重要信息:“元亨利貞”不是乾卦的專利,其他卦的卦辭也有的,而且還不少呢。這點我們后文再論。
圖-30《生生篇》 [明]蘇浚撰 影印浙江省圖書館藏明萬歷二十五年刻本
蘇老師說:“乾是天德,天就是一股氣,這一股氣生長萬物、養(yǎng)育萬物,所以分為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也一樣,天有春夏秋冬,人有仁義禮智。天以四德賦予人,人以四德效法天,天人合一之妙全在乾卦里體現著呢?!?br /> 蘇老師這里明確提出了“天人合一”這四個字,看看,和環(huán)保沒關系吧?
圖-31《易筌》 [明]焦竑撰 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明萬歷四十年刻本
焦老師說:“乾卦蘊涵了‘元亨利貞’這四德,大概是因為這一卦全是陽爻,是純陽之體,只有老天和圣人才配得上這一卦,所以,雖然別的卦里一般都會有些告誡之辭,比如讓你留心小人陷害什么的,可這個乾卦卻只說了‘元亨利貞’而沒有任何告誡的話,這大概是因為這卦實在太牛了,算出這卦就會無往而不利,百無禁忌,所以沒什么可告誡的吧。
“元的意思是至善;亨字通‘享’,是指大party上的好吃好喝;利的意思是順利,好比鐮刀割麥子,很順手;貞就好比大樹的樹干,堅定挺拔?!?br />
這里要注意的是,焦老師對“亨”的解釋和別人不大一樣。不過他這種解釋其實也很主流。
圖-32《新刻易測》 [明]曾朝節(jié)撰 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明萬歷刻本
曾老師說:“陽氣在一開始的時候,動靜不大,慢慢的、很溫和的樣子,所以它的屬性是‘元’,意思是‘剛開始’;之后,陽氣促動生機盎然,蓬勃發(fā)展,所以叫‘亨’;之后,陽氣略微收斂了,萬物也都成熟了,人就又收糧食又摘果子的,大大獲利,所以這就是‘利’;之后,陽氣就不動了,這就是‘貞’;之后,陽氣又蠢蠢欲動了,又開始‘元’了,然后又‘亨’了,又‘利’了,又‘貞’了,如此循環(huán)往復,永不停止。所以,‘元亨利貞’體現在季節(jié)上就是‘春夏秋冬’,體現在萬物的孕育上就是‘生長收藏’?!?br /> 這也是一種有代表性的解釋,“元亨利貞”又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圖-33《周易禪解》 [明]釋智旭撰 影印上海圖書館藏清初刻本及釋通瑞刻本
馮友蘭曾經對《周易》有過一個相當有趣的評價,大意是:“《周易》是個筐,啥都往你裝。”現在看看,和尚也來講《周易》了,書名叫得響亮,叫《周易禪解》,看來那么早的時候就有跨學科研究了。
古時候有一種三教合一的風潮,是說儒家、佛家、道家其實講的都是一回事,學者也喜歡作個通家——我們來看宋人的半闋《行香子》:“野叟長年。一室蕭然。都齊收、萬軸牙簽。只留三件,三教都全。時看《周易》,讀《莊子》,誦《楞嚴》?!闭f老頭最后就看三部書:《周易》,這是儒家經典;《莊子》,這是道家經典;《楞嚴經》,這是佛家經典,三教一網打盡。
所以,儒者談佛、道士讀孔孟、和尚解《周易》,這也沒什么太稀奇的。
這位釋智旭大師把佛門觀念引入了《周易》,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周易》的新的讀法,他倒是也說乾就是健,但他接著說:“健于上品十惡的人一定會下地獄?!?br />
所謂“上品十惡”就是最壞的十種行為,那么,全句就可以解釋為“孜孜不倦地去做最壞的十類壞事的家伙一定會下地獄”。他接著說:“孜孜不倦地去做中等壞的十類壞事的家伙一定會墮入畜牲界,孜孜不倦地去做不太壞的十類壞事的家伙會墮入鬼界,孜孜不倦地去做十類小小善事的人會進修羅界,孜孜不倦地去做十類中等善事的人會投生人界,孜孜不倦地去做十類上等善事的人會升到天界?!薄阋詾檫@就完了吧?不是,還有好多呢:“孜孜不倦地去做十類上等善事同時還修持禪定的人一定會轉生于色無色界,孜孜不倦地去做十類上等善事同時還修持四諦十二因緣的人一定會獲得二乘果證……”我就不再多講了,反正舉一反三即可,后邊還一大堆佛門專業(yè)術語呢,對于“元亨利貞”也完全是佛教化的解釋。
這么多的版本,好像誰說的都有道理哦??磥怼吨芤住肥桩斊錄_的這個乾卦卦辭“乾:元,亨,利,貞”蘊涵著如此豐富的內容,包容宇宙,囊括萬象啊!
這些專家們的講解都很出色,但是,就這“元亨利貞”四個字,我們還是再回過頭來,看看最早的解釋版本——《易傳》。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先解釋一下《彖》。不好意思,到現在才解釋這個家伙?!板琛弊x“團”的四聲,大意是“判斷”,“從卦像判斷吉兇”。《彖》是《易傳》中的一傳,本來是獨立成章的,后來被漢朝人把它和《易經》的卦爻辭混排了。
再來解釋幾個詞。
“品物流形”是說萬物變化,生長成形,文天祥《正氣歌》里有一句“雜然賦流形”就是出自這里。
“大明”是指太陽,現在有家大明眼鏡店很有名,看,別以為這個名字俗,其實大有來頭呢。
“時乘六龍以御天”,是說按時駕著由六條龍拉的車子在天空馳騁。——按照古代禮制規(guī)定,天子的座駕由六匹馬拉,諸侯以下等而下之,拉車的馬越來越少。所以“禮儀之邦”和講文明、懂禮貌關系不大,而是很嚴格的官本位的社會,夠什么級別才能坐什么車,不能亂了。這種六匹馬拉的車考古發(fā)現還真出土過,看來文獻記載不差。
“性命”,這么簡單一個詞其實也有些個講頭,有誰較過真沒有,這個“性”字在這兒當什么講?。俊鸢甘牵哼@個“性”其實就是“生”,所以“性命”也就是“生命”。不少版本把“性”解釋成性質、屬性、特性,恐怕不確。
“大和”,這和日本沒關系,“大和”就是“太和”,故宮的中心建筑太和殿,就是俗稱的金鑾寶殿,名字就是從這兒來的?!疤汀钡降资鞘裁匆馑?,有人說是陰陽調和,有人說是沖和之氣,有人說是最最和諧的境界,還有人說……你自己挑吧。
“萬國”,如果按現代標準,一萬個國家那得什么規(guī)模啊!可上古時代不是這樣,那時候一個所謂的“國”可能也就有現在一個村子大,小部落而已。
好了,整段翻譯一下:
啊!乾元之氣太酷了!它萌生了萬物,主宰著宇宙。它行云降雨,生養(yǎng)無數。太陽東升西落,周而復始;于是確立了上下前后左右六個方位,按時駕著由六條龍拉的車子在天空馳騁。天道變化,給萬物以生命,保持陰陽和諧,使萬物走上正軌。元氣稍稍一動,萬物便蓬勃生長,萬國人民都有好日子過。
這是已知最早的對“乾:元,亨,利,貞”的闡釋。因為《易傳》和《易經》都被混編在一起了,所以不少人總以為它們都是一個東西,我一再提醒大家,千萬得把《易經》和《易傳》分清楚?,F在這個解釋只不過是《易傳》里邊《彖》的觀點,它雖然從時代上距離《易經》最近,可它當真就是對《易經》卦爻辭的一五一十的解說嗎?不要輕信哦。
《彖》后邊是《象》,內容是闡釋爻辭的,先略過不表,直接看下邊的《文言》。
《文言》是《易傳》當中專門闡釋乾、坤兩卦的,文字很多,我們先只看它有關“元亨利貞”的部分:
“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p>
這里就已經把“元亨利貞”稱作“四德”了。咱們前邊看過的歷代專家對“四德”的闡述都是源自這一段的。翻譯一下:
“元”,是善的首位;“亨”,是美的集合;“利”,是義的和諧;“貞”,是事的主干。君子履行仁德就足以作領導,集合美善就足以合乎禮,施利于萬物就足以合乎義,堅守正道就足以治事。君子能夠履行這四種美德,所以說:“乾:元,亨,利,貞”。
這一段主要在“‘亨’者,嘉之會也”一句上后來的專家們有些分歧,前邊焦竑的《易筌》不就認為“亨”字其實就是“享”么,所以,“嘉之會”應該就指大party了。古人的大party是很正式的,前文講過的豎牛陷害孟丙的故事里,不就是在一個大party上搞的么?在這種正式而隆重的場合,會擺滿很多好吃好喝好東西,很可能所謂“嘉之會”說的就是這個呢。
“乾:元,亨,利,貞”,就這么幾個字,我們從《易傳》到歷代專家的解說看了這么半天了,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到底哪個解釋才是正解呢?
想一想啊,他們每個人都把“元亨利貞”解釋得那么精彩,那么涵義深刻,那么飽含古老東方的神秘智慧,但惟一的遺憾是:這些解釋全是錯的。
是的,我鄭重地告訴大家:以上這些解釋全是錯的。
近現代在安陽殷墟的考古發(fā)掘使我們獲得了大量的商代占卜用過的烏龜殼,專家們從這里解讀出了不少的甲骨文,對甲骨占卜的語言有了不少的了解。咱們從前邊那幾個案例也看出來了,《周易》算卦和甲骨占卜是很有淵源的,所以,近現代的甲骨文研究成果使我們對《周易》也多了幾分了解。
幾乎確鑿無疑的解釋是:“元亨利貞”的那個“貞”字其實就是“占卜”的“占”——單這一個字的新解就把從《易傳》以來歷代的“四德”說全給擊破了?!霸嗬憽备揪蜎]那么深刻的涵義,其實就相當于:“大吉大利,你求的這根簽是根上上簽!”這就是說,如果你算卦算出的結果是乾卦,那么這四個字的卦辭就會告訴你:“這是個好卦,大吉大利!”
你再讀《周易》的時候就要注意了,我不是一再提醒要把書里的《易經》和《易傳》分清楚嗎,這個“貞”字在《易經》里全當“占”講,而在《易傳》里卻當“堅定”講??纯?,《易傳》的作者沒弄清《易經》的字句,根據自己的理解,把一句“大吉大利”闡發(fā)成了無比深刻的哲學道理。
《易傳》的作者真的誤讀了《易經》了嗎?——這事還有后文,暫且按下不表。
“乾:元亨利貞”,這句是乾卦的卦辭,我們可算是看完了,下面再看看乾卦六爻的爻辭:
初九:潛龍,勿用。
“初九”,這是坐標。“初”,表示這根爻是初爻,也就是從下數起的第一爻;“九”表示這根爻的屬性——陽爻。
如果你算了一卦,最后得出的是一個乾卦,在六根陽爻中只有初九爻是老陽,那你知道該怎么判斷吉兇嗎?
——前邊從方法到案例已經講過好多遍了,這時候就該以這根初九爻的爻辭,也就是這句“潛龍,勿用”來判斷吉兇。
有人可能案例看得仔細,這時候就會產生一個疑問:“如果乾卦在六根陽爻中只有初九爻是老陽,那應該把這根陽爻變成陰爻,再和上邊五根陽爻組成一個新卦,嗯,這個新卦是姤卦,所以,這次算卦結果應該就叫‘乾之姤’,然后用乾卦初九爻的爻辭來定吉兇,難道不是嗎?”
——如果你真能問出這個問題,那我會相當欣慰的。不錯,你說的一點兒都不錯,前邊的所有案例在算法上都是這么講的。
但是,難道你一直就沒有發(fā)覺有什么可疑之處嗎?
疑點之一:
請再仔細看一遍這句話:“如果乾卦在六根陽爻中只有初九爻是老陽,那應該把這根陽爻變成陰爻,再和上邊五根陽爻組成一個新卦,嗯,這個新卦是姤卦,所以,這次算卦結果應該就叫‘乾之姤’,然后用乾卦初九爻的爻辭來定吉兇?!?br />
然后,請再仔細看一遍這句話:“如果乾卦在六根陽爻中只有初九爻是老陽,那就該以這根初九爻的爻辭來定吉兇。”
這兩個方法,一個復雜,一個簡單,可結果難道不是一樣的嗎?
疑點之二:
《周易》爻辭里不是都有什么“初九”、“九三”、“六二”的嗎,可前文那幾個《左傳》案例里為什么完全不見這些名詞呢?
——這和“疑點一”是有關聯的:如果用“乾卦初九爻”就足以表達清楚,為什么要說什么“乾之姤”呢?這不是舍近求遠嗎?
疑點之三:
前文講過朱熹和蔡元定歸納出來的占斷的“七種情況”,講到有一根變爻怎么辦,有兩根變爻怎么辦,一直到六根爻全是變爻的時候怎么辦,可是,從《左傳》的這些案例來看,除了有一次是看卦辭定吉兇之外,為什么從來都是只有一個變爻的情況呢?
如果你早就產生了這種懷疑,那你可實在太聰明了。
先說“疑點一”和“疑點二”。通觀《左傳》所有算卦的記載,沒有一處出現過“初九”、“九三”、“六二”之類的說法,而全是“某卦之某卦”,最典型的例子是,有一次晉國絳城的郊區(qū)出現了龍,魏獻子就龍的問題請教蔡墨,蔡墨的解釋當中引用了不少乾卦的爻辭:“《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潛龍勿用?!渫嗽唬骸婟堅谔铩!浯笥性唬骸w龍在天?!鋲唬骸糊堄谢?。’其坤曰:‘見群龍無首,吉?!ぶ畡冊唬骸垜?zhàn)于野。’若不朝夕見,誰能物之?”
這段記載我在《孟子他說》第三冊詳細介紹過,當時我講的重點是龍,現在我講的重點是卦。蔡墨這里可不是算卦,而是直接引用爻辭,向魏獻子說明在以前的時代里龍是相當常見的,要不怎么《周易》乾卦的爻辭里全是用龍來打比方呢,還把龍的生活習性講得這么活靈活現的?——在我們看來,蔡墨如果要舉乾卦爻辭作例子,直接說“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這不就完了么,為什么還非要自找麻煩地去用那種“乾之姤”、“乾之同人”、“乾之大有”的說法呢?表達的意思不都是一樣的么?
所以,最合乎邏輯的解釋就是:“初九”、“九三”、“六二”之類的說法都是后來才有的,至少在春秋時代還沒有,從這點推測,歷代流傳到今天的這部《周易》恐怕并不能反映《易經》的原貌。那么,《易經》的原貌到底是什么樣子呢?這只有等待未來的考古新發(fā)現了。
再說“疑點三”。不錯,我這里講的《左傳》案例雖然不多,可通觀《左傳》,情況全都如此,從沒見有兩個、三個、乃至更多變爻的例子。最合乎邏輯的解釋是:春秋時代的算卦方法早已失傳了,而所謂變卦呀,變爻呀,老少陰陽呀這些東西都是后人的推測,恐怕做不得準。后世出了很多算卦大師,各自研究出了很多算卦方法,但問題是,所有這些方法都是從《周易》那四十九根蓍草的玩法上發(fā)展出來的,具體說,源頭都在《易傳·系辭》,而《系辭》又不那么可靠,所以,后世所有那些被渲染地神乎其神的算命法門其實都是在沙灘上建城堡,用永動機作一套復雜機械裝置的核心動力。
腦子里有了這根弦,我們再來捉摸乾卦的這些爻辭。
“初九:潛龍勿用?!蹦阋部梢栽凇皾擙垺焙汀拔鹩谩敝g點個逗號。一般的解釋是:這根爻位于全卦的最下邊,好比龍?zhí)幱跐摲鼱顟B(tài),所以,這就是在建議你如果占到了這一爻,最好在近期不要輕舉妄動。
比如你剛從黃世仁那兒借了一筆高利貸,準備開家公司做做買賣,這么大的事自然要事先算上一卦,你就先支了十萬塊錢請我熊大師出馬。我雖然是位世外高人,看不上錢財這種俗物,但可憐你一片誠心,就破例排個卦吧。四十九個圍棋子排了一個多小時,最后得出的結論是:“該以乾卦初九爻的爻辭定吉兇?!蔽乙徊闀@句爻辭是“潛龍勿用”,我就會建議你:“最近不能開公司,這段時間一定要夾起尾巴做人?!?br />
如果你聽了我的,這段時間就會平安度過;可如果你不聽我的,過不了多久你就得拿喜兒去抵債了。
——這里有一個小細節(jié)不知道有誰注意到沒有,就是那句“我一查書……”
有人會問了:“你不是大師么,大師算卦怎么還得查書???”
這你就不知道了,大師算卦一樣得查書的。六十四卦的卦爻辭都加起來足有好幾百,如果你愿意背得滾瓜爛熟,那我會一挑大指,夸你有毅力,但這其實根本沒有必要——你最好把《周易》當成一本大字典,不必把字典里的所有字都認識了,把所有解釋條目都背下來,只要能知道查字典的方法,能讀懂詞條釋文的意思,這就夠了。
再看第二爻的爻辭:“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br />
先說說“田”。有人可能會想:這有什么好說的,不就是田地么!
——有可能是田地,但也有可能是獵場,別忘了古文有個詞叫“田獵”,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打獵”,“田”不一定就是種地的那個田。還曾有人研究商代的生產方式,認為那時候基本都搞畜牧業(yè),沒什么農業(yè),而那時候的“田”字全是在說獵場。
雖然這種說法現在看來不大靠得住了,但是,“田”的困惑卻依然還在。從《易經》所有的卦爻辭里看,除了這句“見龍在田”不容易搞清楚之外,其他帶“田”字的句子全是在說打獵的事,和種田一點兒關系都沒有。
所以,如果我們非要把“見龍在田”的“田”解釋成農田,雖然也不是不可以,但在上下文里確實是一個旁證都找不到的。
好在這點小疑惑并不影響大意,總之,龍是從初九爻的潛伏狀態(tài)進步了一些,不再繼續(xù)潛伏了,露出地面了。
再說說“見”?!耙婟堅谔铩辈皇钦f“看見田里有條龍”,這個“見”其實是“現”,是“出現”的意思?!袄姶笕恕背S腥私忉尦伞皶龅劫F人相助”,算命先生不是常說這句話么。其實這個“見”字也還是“現”,而“大人”也并不是你會遇到的哪位貴人,而是指你自己。
《周易》里邊常說“君子”如何如何,“大人”如何如何,其實“君子”和“大人”基本上是一回事,都是指當時的貴族。《易傳》往往把“君子”作為第三人稱來作哲學闡釋,而《易經》講“君子”其實就是說“你”。比如說,你來請我給你算算事業(yè)卦,我算完之后,卦爻辭上的“君子”也好,“大人”也好,其實說的就是你。
你可能會問:“我是社會主義新中國的主人翁,不是封建社會的貴族,我怎么會是‘君子’呢?”
這話問得好。按照當時的標準,你并不是君子,而是小人。
別生氣,“君子”和“小人”在最初并沒有褒貶的色彩,而是分指兩個不同的階級?!熬印笔亲≡诔抢锏?,是貴族階級,他們一般都是國君的同姓,雖然他們也從高到低分為若干等級,但好歹都算貴族;而“小人”一般都是鄉(xiāng)下人,面朝黃土背朝天,和國君不是同姓,是被征服、被奴役的勞動者。占卜和算卦早先都是貴族的事情,就算向草民放開,可草民們一來沒文化,二來負擔不起高昂的成本。再說了,算命這事是非常神圣的,關乎政治穩(wěn)定。我們想想,如果有幾個草民心懷不軌,請來一位算命大師問道:“我們想造反,麻煩您給算算這事能不能干!”大師鼓搗了一陣,最后神秘兮兮地說:“卦辭是:‘不畏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銈兎攀秩ジ砂?!”——呵呵,統(tǒng)治者哪能容許這種情況出現呢!
《周易》里邊關于君子和小人的內容有不少,看得出他們之間的階級界限非常分明?;氐轿覀冞@句乾卦的九二爻辭,這里的“大人”就是指你——求卦者本人,因為你的身份在當時只可能是貴族。當然,《周易》里也有些卦爻辭的“君子”、“大人”是泛指,還有專門針對女人的卦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吧。
話說回來,“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這個九二爻在位置上比初九爻高了一層,爻辭里的龍也相應地高了一層,本來是潛伏狀態(tài),現在露出地面了,這就意味著:君子的出頭之日到了。但要注意,這還僅僅是剛冒出個小頭而已,并沒有多大的作為。
再看看第三爻的爻辭:“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br />
這句話歷來對標點應該怎么點大有分歧。有人說應該點成:“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庇腥苏f應該是:“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币灿腥苏f是:“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不管怎么點吧,大致意思是說:“君子整天都很努力上進,晚上非常謹慎小心。形勢很緊張,但也沒太大害處?!?br />
這個九三爻比九二爻在位置上又高了一層,爻辭的內容好像緊承著九二爻似的,而九二爻的爻辭內容又緊承著初九爻。所以,如果說初九爻表現的是一個人正在大學念書,窩在校園里不能在社會上大展拳腳,那九二爻表現的就是這個家伙已經畢業(yè)了,開始去招聘會上投簡歷了,到了九三爻,這家伙進入了一家公司成為一名新丁,對公司環(huán)境還不熟悉,既摸不透老板的脾氣,對手頭的工作又毫無經驗,同一個辦公室的張三、李四可能還看他很不順眼,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工作,夾緊了尾巴做人,每天第一個上班,最后一個下班,堪稱任勞任怨的模范。如果能堅持下去,可能就會在不久之后在公司站穩(wěn)腳跟,甚至得到提拔,如果稍有善失,可能就面臨下崗再就業(yè)的問題了。
這句爻辭里有一個詞值得講講:“惕若”。
“惕若”的意思就是“惕”,表示警惕,“若”是虛詞,沒有實際意義。這種加“若”字作為后綴的詞在《周易》里還真不少,但在其他古代文獻里卻不多見。
這種構詞法有個重要的實用功能,那就是:起名字。
話說張三豐帶著少年張無忌去少林寺求醫(yī),歸途中在一只民船上見到一個船家貧女,看上去十歲左右,破衣爛衫的,赤著腳。張三豐見她楚楚可憐,問道:“姑娘,你叫什么名字?”那女孩道:“我姓周,名叫周芷若?!睆埲S心想:“船家女孩,起的名字倒好?!?br />
——周芷若,這個名氣確實好啊,可到底怎么好呢?好處之一就是:很古雅。以“若”字為后綴,這是《周易》的風格。
這就是高人起的名字,你看上去用字很簡單,一個“若”罷了,其實卻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不像現代不少父母給孩子起名字,不是算筆畫,就是用模樣漂亮的生僻字。
周芷若,這個美麗的名字使小說增色不少,如果將來和張無忌搞三角戀的大美女是叫周翠花,還很愛吃酸菜,這感覺可就古怪了。
在《周易》里和“若”的構詞類似的還有個“如”,比如“屯如邅如,乘馬班如”,這一樣適合被用在起名字上,《仙劍》的女主角林月如,你覺得“月如”是很俗氣的字眼嗎?看看,其實它很古雅。
第四爻的爻辭:“九四:或躍在淵,無咎?!币馑际牵河袡C會在一片大水面里翻騰翻騰,不會有害。
對這句爻辭的解釋也是眾說紛紜,但無論如何,這是一支好簽,到底如龍得水了,能跳跳腳、伸伸腰了。好比九三爻里的那個公司里的新丁,任勞任怨了那么長時間了,如今終于被主管派了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差使,有機會展展拳腳了。爻辭的忠告是:放手去干吧,年輕人,不會對你有害處的!
第五爻的爻辭:“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币馑际牵糊埧伤泔w上天了,你露臉的時候來啦!
分析一下九五爻的特點:第五爻處在外卦的中間位置,還記得吧,這叫“得中”;第五爻是陽位,而乾卦九五爻恰恰就是陽爻,陽爻擱在陽位,還記得吧,這叫“得位”。所以,乾卦九五爻既得中又得位,處在乾卦最重要的位置,而乾卦又是所有六十四卦中最重要的一卦,于是乎,乾卦九五爻便堪稱吉中之吉,貴中之貴,“九五之尊”這個說法就是從這兒來的。好比還是公司的那個年輕人,這時候一路摸爬滾打,坐到公司老總的位子上了,如果這是國企,那他還會一分錢不花就通過MBO把價值多少億的國有資產一夜之間變成自己的私有財產了,真真正正地在這家公司里當家作主了。
有人可能會問:“從第一爻到第五爻,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一步更比一步好,可第五爻上邊還有個第六爻呢,第五爻都已經吉利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了,第六爻還能怎么更好呢?”
是呀,第五爻已經perfect了,可perfect沒有比較級和最高級,第六爻又該怎么辦呢?
第六爻的爻辭是:“上九:亢龍,有悔?!?br /> “悔”字有人解釋為“悔恨”,也有人說其實是“晦”。但總體意思都差不多,正所謂物極必反,龍飛得太高了,就有危險了。好比那位公司的新東家,玩得太大了,按說把國家變成自家這手玩得夠漂亮了,可他還不知足,又萌生了更大的野心,這可一不小心就得罪了一些誰都不敢得罪的人了,前途也就步步危機了。
——從第一爻到第六爻,仔細捉摸捉摸這幾句爻辭,飽含著一些人生哲理。九四爻告訴我們該出手時就出手,上九爻又警告我們該收手時就收手。
乾卦和坤卦都有個特殊的地方,在第六爻之上還有一句爻辭,在乾卦叫做“用九”,在坤卦叫做“用六”。這在前文講過一些,是那個“七種情況”中的第六種情況。如果乾卦的六根爻全都是老陽,也就是說,全都是變爻,這時候就要用“用九”的爻辭來定吉兇。
這句爻辭是:“用九:見群龍無首,吉?!边@就是“群龍無首”這個成語的出處。
咱們如果平時看見“群龍無首”這個詞,誰都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實在是個太普通的成語了,小學生寫作文都會用。可是,“群龍無首”在《周易》里原本到底是什么意思,誰也說不清楚。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薄覀冎皇侵?,出現了“群龍無首”這種景象或者局面,是“吉”。
不好理解是吧?好比一個國家里皇帝剛剛被暗殺了,全國上下陷入了群龍無首的混亂狀態(tài),這怎么說也不可能是“吉”吧?
但《周易》告訴你說:群龍無首就是吉。
那惟一合理的解釋就是:“群龍無首”這個詞原本不是我們現在使用的這個意思。
在這個問題上,歷代專家們給了我們紛紛紜紜的解釋。有人說“群龍無首”的意思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也有人說它的意思是“一大群龍,沒有頭領”——這又有兩種解釋,一是:可能龍的習性和狼一類的動物不一樣,雖然群居,但沒有領頭的;二是:龍的習性也和狼一樣,群居,有個領頭的,但現在爻辭里的這群龍卻沒有領頭的,很奇怪。
你如果愿意動腦子細摳,還能捉摸出一大堆引申解釋,比如接著上一段里的“二”來說,正因為現在群龍沒有領頭的,所以該換屆選舉了,德才兼?zhèn)涞男碌凝堉蓄I袖就要出現了,所以是“吉”;你還可以說:正因為現在群龍沒有領頭的,所以每條龍都有機會成為新的頭領,這是一個攀登權力寶座的好機會,所以是“吉”。不知道你怎么樣,反正如果讓我坐在這兒想,我能捉摸出一百個理由,每個理由都能把這句爻辭給解釋圓了?!銊e以為這很可笑,其實你好好看看歷代汗牛充棟的易學類著作,有不少都是我這種風格的。要知道,中國人一向都有“唯上不唯實”的傳統(tǒng),研究問題偏重感悟而缺乏實證精神。
有人可能會說:偏重感悟這正是東方文化優(yōu)秀于西方文化之處。
嗯,這話很有道理,那么,就這句“群龍無首”的爻辭,我也來談談自己的感悟。
群龍無首誰為首?
乾卦九五爻“九五之尊”,歷代通常都把它解釋為帝王之位,是君德。那么,九五爻往上一步,變成了“亢龍有悔”,看來帝王也有走到頭的一天,在“亢龍有悔”之上,又憑空出來一個“用九”,告訴人們“群龍無首,吉”,這看上去似乎真有什么隱秘的涵義在里邊的。
這個隱秘的涵義,國外倒有專家研究過呢。
這個研究是從一個二戰(zhàn)時期的問題開始的,關注點在于納粹德國這個由流氓和殺人犯的集團建立起來的政權。這個政權近乎于帝制,而且一度勢力鼎盛,用《周易》的話說就是正處在乾卦九五爻“飛龍在天”這個“九五之尊”的位子上。但是,這位子上的家伙以及他身邊的伙伴們,都是些大大小小的壞蛋,那么,問題是:壞蛋們爬到最高的權力中心,這到底是極權主義在歷史上的一次偶然巧合,還是極權主義發(fā)展下去的必然結果?也就是說,如果當初是一些是正派的人來作最高領導,同樣在極權體制之下,難道就不可能為社會帶來巨大的福音嗎?
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我們想想,中國歷史上的乾隆時代如果不是兩千多年來中國最鼎盛的時代,至少也是屈指可數的最鼎盛的幾個時代之一,但這既是一個皇權專制的時代,同時還是一個臭名昭著的腐敗時代——別忘了和珅可就是這時候的第一權臣,他很可能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官。
很奇怪吧,超級盛世居然和超級腐敗并存?!
也許你的解釋是:“這多虧了乾隆皇帝是個好樣的,是個圣明君主?!辈诲e,在專制體制里,獨裁者如果是個大好人、大能人,老百姓們簡直想不到有什么能比這更值得燒高香了。同樣,這也是中國歷代知識分子們普遍夢寐以求的。
所以,從知識分子到普通百姓,大家全都呼喚圣主獨裁。
但圣主獨裁的問題是,當獨裁者是乾隆皇帝的時候,總體上國富民強,貪官們也貪得舒服,大家都滿意,可你很難保下一位獨裁者一定就不會是隋煬帝?!糯R分子們對這個問題很傷腦筋,所以經常會有大儒勸皇帝要“正心誠意”,也就是說,希望獨裁者通過自律,通過接受儒家的道德準則,來作一位圣主,一位好人皇帝。
——你知道嗎,我就是一個大好人,而且儒家經典我也讀過不少,所以,有時候我會就這個問題捫心自問:如果我看見地上有個大錢包,里邊有十萬塊錢,并且我還知道當我把這十萬塊錢揣在自己口袋里以后不會受到任何懲罰,那,我會這樣做嗎?
內心經過一番激烈的天人交戰(zhàn),最終良知占了上風,我終于把大錢包交給警察叔叔了。
可是,如果錢包里不是十萬,而是一百萬呢?
這真是個要命的問題啊!我得趕緊復習一下孔孟之道,想想什么仁義禮智、禮義廉恥。可是,這可是一、一、一百萬??!雖然道理上說交給警察叔叔光榮,揣進自己腰包可恥,可是,無論我怎么做,沒人任何人能制裁得了我?。∧?,那,那……又一番激烈的天人交戰(zhàn),良知流著眼淚占了上風,我終于用一雙顫抖的雙手把大錢包交給警察叔叔了。
可是,如果錢包里不是一百萬,而是一千萬呢?
…… …… ……我終于出賣了自己的良知!
看,我已經很能夠“正心誠意”了,可如果給我無限的權力,我一點兒也沒有信心認為自己不會胡作非為。如果我真是皇帝,一旦“正心誠意”沒守住,一大片人就得跟著倒霉了。
但是,緊接著出現的問題是:我承認我做不到,可我既是個好人,又熟讀過儒家經典,所以呢,如果我這樣一個熟讀儒家經典的大好人都做不到的,別人就一定能做到嗎?
或者,即便剛開始的時候還做得到,時間一長還能做到嗎?
——這問題在歷史上到處都是答案。所以,回到我們的《周易》,如果從君權角度來看乾卦的爻辭,那么“飛龍在天”之后必然會是“亢龍有悔”。
外國專家的解釋是,雖然專制的效果會因為最高統(tǒng)治者是好人還是壞人而有較大的區(qū)別,但“我們很有理由相信,在我們看來似乎是構成了現存的極權主義制度的最壞特點的那些東西,并不是偶然的副產品,而是極權主義遲早一定會產生的現象”。這也就意味著,雖然圣主獨裁會創(chuàng)造出一個繁榮富強的局面,但專制體制在權力領域里可以說是一架劣幣驅逐良幣、壞蛋淘汰好人的永動機,是壞蛋和無恥小人的投機天堂。
有人可能會不以為然,畢竟很多人都相當迷戀漢武大帝和康熙大帝的時代,這可都是偉大的專制帝國啊,文治武功都很不得了,版圖也空前遼闊。
這種情緒并不是中國人的專利,偉大的蕭伯納就曾經主張過:“世界注定屬于強大的國家,小國必須并入大國的版圖,否則就一定要被消滅?!?br />
——如果“強大的國家”是由圣主明君領導著,開疆拓土至少乍看上去并不像什么不可饒恕的壞事。
是啊,一個全國范圍內最偉大的圣人,最大的大好人,會做什么壞事呢?
——他不但只會做好事,還很會教給人民好的道理。一般來說,圣主明君除了政治上的最高地位之外,同時還是所有國民的偉大導師,他會把自己所認可的道德標準強加在所有人身上,想當官的人需要認真學習帝王圣訓,以便通過必要的考試。其結果就是,在圣主明君之下形成了一個思想上整齊劃一(至少是貌似整齊劃一)的統(tǒng)治集團。
外國專家說:“這樣一個人數眾多、有力量而又相當志同道合的集團,似乎在任何社會中都不可能由最好的分子,而只能由最壞的分子來建立,這其中有三個主要原因?!?br />
第一個原因是:“一般說來,各個人的教育和知識越高,他們的見解和趣味就越不相同……”這很好理解,比如我們提出一個議題:“符合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的制度就是好制度?!卑堰@個議題交給十個文盲討論,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這十個人一致舉手贊成??梢前淹瑯舆@個議題交給十個哲學家或者社會學家討論,十個人至少得有七種意見。
再比如說,第二個議題:“施瑯是不是民族英雄?”如果交給十個對歷史毫無興趣的官僚來討論,答案很可能還是一致的:“愛是不是,根本沒聽說過這人。”可要是交給十個具有獨立思想的知識分子討論,結果可能就得打起來。
第二個原因是:社會上還有著很多的缺乏獨立思考能力而且懵懵懂懂的人,他們是非常懶于思考的,只要高聲地、喋喋不休地向他們鼓吹一套什么,他們很容易就會接受。
第三個原因是:塑造出一個強大的敵人形象,這有助于團結和吸納更多的“我們自己人”?!驗槲覀兪艿綇姶髷橙说耐{,所以必須緊密地團結在一起。所以一個聰明的獨裁者是非常善于制造敵人的。
嗯,這樣下去的結果會是什么呢?
外國專家接著說:如果社會或者國家比個人更重要,那么,這就會導致只有那些為社會共同目標而奮斗的人才會被認為是這個社會的成員,進而,個人的存在意義僅僅在于成為團體的一分子,而不在于個人的特質。而“把從前許多人獨立行使的權力集中在某個單個集團的手里,會使權力膨脹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其影響極為深廣,幾乎使它變成了另外一樣東西。”
下面我們還是直接看看一段原文摘要好了:
Advancement within a totalitarian group or party depends largely on a willingness to do immoral things. The principle that 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 which in individualist ethics is regarded as the denial of all morals, in collectivist ethics becomes necessarily the supreme rule. There is literally nothing which the consistent collectivist must not be prepared to do if it serves ‘the good of the whole’, because that is to him the only criterion of what ought to be done. Once you admit that the individual is merely a means to serve the ends of the higher entity called society or the nation, most of those features of totalitarianism which horrify us follow of necessity.
From the collectivist standpoint intolerance and brutal suppression of dissent, deception and spying, the complete disregard of the life and happiness of the individual are essential and unavoidable. Acts which revolt all our feelings, such as the shooting of hostages or the killing of the old or sick, are treated as mere matters of expediency; the compulsory uprooting and transportation of hundreds of thousands becomes an instrument of policy approved by almost everybody except the victims.
To be a useful assistant in the running of a totalitarian state, therefore, a man must be prepared to break every moral rule he has ever known if this seems necessary to achieve the end set for him. In the totalitarian machine there will be special opportunities for the ruthless and unscrupulous. Neither the Gestapo n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a concentration camp, neither the Ministry of Propaganda nor the SA or SS (or their Russian counterparts) are suitable places for the exercise of humanitarian feelings. Yet it is through such positions that the road to the highest positions in the totalitarian state leads.
A distinguished American economist, Professor Frank H.Knight, correctly notes that the authorities of a collectivist state ‘would have to do these things whether they wanted to or not: and the probability of the people in power being individuals who would dislike the possession and exercise of power is on a level with the probability that an extremely tender-hearted person would get the job of whipping master in a slave plantation’.
最后我們回顧一下,如果拋開世襲的權力不談,那么,弗蘭克·奈特的話確實是值得認真體會的:“倘若一個人對權力并沒有太大的欲望,那么,如果這個人居然能夠當權,包惜弱就也能投靠到奴隸主手下做一名揮著皮鞭的嚴厲監(jiān)工了?!?br />
——不會告訴我你不知道包惜弱是誰吧?她可是楊康的媽!
不會告訴我你還沒想到這位外國專家是誰吧?他是哈耶克。
參考一下他山之石還是有必要的。好了,我們回頭再看《周易》,從“飛龍在天”到“亢龍有悔”,再到“群龍無首”,是不是有了些新的體會呢?
“群龍無首”被捧到最高位置,是不是暗含著對“飛龍在天”的反動呢?
有人可能會一撇嘴:“感悟歸感悟,可也不能悟得太離譜了吧?兩千多年前的人能有這么前衛(wèi)的思想么?”
哎,這還真不是沒有可能。
我這么說,當然是有依據的。這依據暫且不談,先請大家欣賞兩首詩:
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幫。
政治流氓文痞,狗頭軍師張。
還有精生白骨,自比則天武后,鐵帚掃而光。
篡黨奪權者,一枕夢黃梁。
野心大,陰謀毒,詭計狂。
真是罪該萬死,迫害紅太陽。
接班人是俊杰,遺志繼承果斷,功績何輝煌。
擁護華主席,擁護黨中央。
——《水調歌頭·粉碎四人幫》
再來一首新詩:
《題毛主席在飛機中工作的攝影》
在一萬公尺的高空,
在圖—104的飛機之上,
難怪陽光是加倍地明亮,
機內和機外有著兩個太陽!
不倦的精神啊,崇高的思想,
凝成了交響曲的樂章,
象靜穆的叢山峻嶺,
也象浩渺無際的重洋!
這兩首詩,想來許多人都會覺得眼熟。不錯,這都是郭沫若寫的。很肉麻是吧?很惡心是吧?但請少安毋躁,靜下心來,聽我說上兩句。
郭沫若同時代的史學大家們的著作,我或多或少也讀過一些,有個感覺是:要論扎實,都夠扎實的;可要論聰明,恐怕郭老得名列前茅。
郭老的書,不但觀點強、學問深,而且到處都透著那股子聰明,他老人家又出入于文史之間,把文采帶入史筆,每每讀來,常讓我佩服到五體投地。后來我就奇怪,這么一位人物,怎么就能寫出上邊那種詩呢?都說他諂媚無恥、文人無行,這些爛詩誰看誰說惡心,可是,當真像大家說的那樣嗎?
我怎么想怎么覺得不會,以郭老的才學,如果認真來寫歌功頌德的詩歌,絕對能寫得夠水準,絕對能寫得又讓被捧的人覺得舒服,又讓大家不覺得膩味。所以我覺得,他老人家這很可能是故意的。
就看那個《水調歌頭》,內容不說,平仄就不講究,出律,按說這是寫詩填詞的基本功,郭老這般身手哪能出錯呢。毛主席在世的時候,郭老寫的認錯詩就沒這樣,夠工整的,想來因為主席本人就是詩詞高手,不好輕易糊弄。
這倒讓我聯想起我以前的寫作經歷?!?,可能有人覺得我寫書不怎么樣,有這可能,因為寫這類東西不是我的長項,我的長項是寫檢查。
記得上初中的時候,學校很講“代表”:你熊逸可不是你自己哦,在學校你代表著你們班級體,出了學校你就代表著學校,等等等等。(大家正好可以聯系一下上文里哈耶克那些觀點。)
在我表現不好的時候,就被要求寫檢查,我心里不服氣,可又沒有反抗的力量,那么,既然要寫檢查認錯,我就“使勁”認!這種檢查我寫過很多,所以還有些印象?!一旧鲜前选按怼钡倪壿嫴粩喾糯螅何覚z討,我錯了,我的錯誤如果被外班同學看見,他們會說某某班的學生怎么這么差勁,我這是給班級體抹黑了;如果被外校的同學看見,他們會認為某校的學生很差勁,我這是給學校抹黑了;如果被外國人看見,他們會認為中國人很差勁,我這是給中國抹黑了;如果被外星人看見,他們會認為地球人很差勁,我這是給地球抹黑了;如果外星人因此輕視地球人,挑起了星際大戰(zhàn),導致了銀河系的毀滅……這,這都是因為我今天早晨沒交作業(yè)??!
呵呵,所以我覺得郭老寫爛詩的心態(tài)和我寫檢查是一樣的。
為什么我現在要出來給郭老說幾句公道話呢,因為我前邊提到的那個“依據”主要就是郭老的研究。可郭老現在的名聲實在太臭,我一引他的觀點,怕不少人馬上就會生出抵觸情緒。雖然郭老研究《周易》的一些結論現在基本被推翻了,但在沒被推翻的那些內容當中,確實有著一些非常有力的見解。
場面上交代過了,下邊就該接著開講了:難道《周易》真的藏有反對獨裁專制的觀念嗎?那年頭的人怎么可能會有如此前衛(wèi)的思想呢?獨裁專制不一直都是中國的歷史傳統(tǒng)嗎?
——這就需要好好查查《周易》的來歷了。
顯赫的出身,隱蔽的思想
《周易》的作者是誰?傳統(tǒng)的說法是:伏羲創(chuàng)作了八卦,周文王把八卦兩兩重疊,發(fā)展出了六十四卦,這就完成了《周易》當中的《易經》部分;后來孔子為《易經》編寫學習輔導材料,一共寫了十篇,這就是《易傳》,也稱“十翼”?!兑捉洝泛汀兑讉鳌芬黄饦嫵闪艘徊客暾摹吨芤住?。
所以說,一部《周易》是經由三個時代的三位圣人才創(chuàng)作完成的,這就是所謂的“人更三圣,世歷三古”。這樣一來,所有的經典再沒有比《周易》時間更早、出身更顯赫的了。
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一個常識:凡是伏羲時候的事,三皇五帝什么的,沒多少是靠得住的,只要沒拿出扎實的考古證據,任何上古時代的言之鑿鑿你都大可不必當真;周文王雖然時代晚了不少,可情況其實也是一樣。所以,雖然說“人更三圣”,就好比“昆侖三圣何足道”,其實只是一個人。這個惟一可靠的人,就是“三圣”的最后一圣——孔子。
那咱們就先從最可靠的部分說起吧。
孔子對《易經》的研究是極深的,對它的評價也很高。在《論語》里孔子說過:“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這句話主要有兩種解釋,一種是說:“再讓我多活幾年,五十歲的時候學學《易經》,就不會再犯什么大錯了?!绷硪环N解釋是:“讓我再多活幾年,花上五年、十年的工夫好好學學《易經》,就不會再犯什么大錯了?!?br />
誰讓孔子時代沒有標點符號呢,所以,這兩種解釋全能講得通。
無論取哪種解釋,這段話都能告訴幾點重要信息。第一:《易經》不是孔子作的,要不他怎么自己還要學呢,雖然伏羲和周文王的故事很不可靠,但孔子看來確像是只作了《易傳》;第二:《易經》很難學,儒家其他學問在本科就可以學,唯獨這個《易經》,博士生恐怕都不能輕易去碰,簡直就是歌德巴赫猜想;第三:《易經》很神,雖然難學,可你一旦真學會了它,就可以用它來指導生活,避免犯錯。(是不是能逢兇化吉、遇難呈祥就不知道了。)
孔子的時代是個亂世,雖然接踵而來的戰(zhàn)國時代更是亂得不行,但孔子這會兒就已經夠亂的了??鬃颖瘺龅嘏杂^著身邊的這個世界,覺得越來越看不懂了:為什么有那么多臣子殺國君、兒子殺老爸的事情呢?每天的報紙不用仔細看,只瀏覽一下頭版的大標題,就覺得世界末日快要臨頭了??鬃涌丛谘劾?,痛在心里,他大聲疾呼著:“我們周朝是個禮儀之邦啊,禮儀之邦是最講究官本位的啊,每個階級都要守好自己的本分,不能亂來啊!”
要讓世界由亂到治,這可不是件容易的工作,如果你是孔子,你想改良春秋亂世,你會從哪里開始入手呢?
嗯,一定要先找到病根,從根子上入手。
那么,根子又在哪里呢?
——兩千多年之后,胡適在講解這個問題的時候說,引用了孔子在《易傳·文言》里的一段名言:
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兑住吩唬骸奥乃?,堅冰至”,蓋言順也。
孔子的意思是說:臣子殺國君,兒子殺老爸,這都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兑捉洝飞险f:“出門踩到霜了,預示著天寒地凍的日子就不遠了?!?br />
所以說,別等到天寒地凍了再去找破冰船清理航道去,最好在地面剛剛結霜的時候就早做準備——舉個極端的例子,別等希特勒發(fā)動世界大戰(zhàn)了再去跟他兵戎相見,如果一開始就把一戰(zhàn)之后的德國重建工作搞好,如果法國和它的歐洲盟友們在那時候就有了清楚的歐盟概念,那可能就不會有后來的二戰(zhàn)了。
孔子就決定從根子上入手,胡適說:“孔子學說的一切根本,在我看來,都在一部《易經》?!?br />
——胡博士這話讓人不大容易馬上理解。其實孔子抓的根子主要是重新明確周朝初年的等級制度,讓作老板的好好作老板,作員工踏實作員工,員工別想翻身當老板,工農也別想當家作主人,人生觀和世界觀都要全國統(tǒng)一,移風易俗要自上而下。胡適認為,這些內容全都蘊涵在《易傳》之中。
可郭沫若倒不認為《易傳》真有孔子的手筆,也就是說,前邊胡適認為是孔子說的那段話(也是歷代基本公認是孔子說的話)不是孔子說的,他說這《系辭》什么的很可能是孔子的弟子們搞的。但若干年之后,郭沫若又把自己的說法給推翻了(推翻原論并不就意味著倒向胡適和歷代公論),原因是新證據的出現使得《論語》里的那句“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變得靠不住了。
要知道,所有先秦文獻里明確提到孔子和《周易》的親密關系的只有這么一句,如果這句話出了問題,那可真是出了大問題了。
問題在哪兒呢?原來,這句話里的那個“易”字其實應當是“亦”,逗號也應該點在“亦”字的前邊,這就變成了:“加我數年,五十以學,亦可以無大過矣。”看,這就變得和《易經》一點兒關系都沒有了。
郭沫若接著又有一段論證,最后的總結有兩點,第一:孔子和《周易》并沒有什么關系;第二,在孔子的時代《易經》還沒有成形。
這觀點好像太大膽了一些吧?就算孔子和《周易》無關,可《易經》卦爻辭的文字那么古樸,難道還會是孔子以后的文辭嗎?
我在前邊已經介紹過了卦爻辭里的“若”字和“如”字,其實還有一些明顯特征,有人專門從文字風格來分析過,認為《易經》的卦爻辭確實非常古老。
哦,如果非常古老,那就早于孔子;如果晚于孔子,那就不很古老。到底誰說的對呢?
——可能都對。
這可不是和稀泥,因為卦爻辭雖然有不少文字可能非常古老,但也有一些不太古老,所以,《易經》不像是由“某某著”,倒更像是由“某某編著”,也就是說,這書是由什么人,或許是晚于孔子的什么人,把一大堆新的和舊的卦爻辭收集起來,再組織組織,再編輯編輯,再校訂校訂,一番拷貝粘貼的功夫,最后完成了這部《易經》。
那么,這位編著者能不能查到呢?
郭沫若說他查到了,這個人就是馯臂子弓。
馯臂子弓,這個名字很古怪吧?不過他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復姓。他姓“馯”(這個字既讀“千”,也讀“漢”),名“臂”,字“子弓”。
《漢書》里叫他馯臂子弓,《史記》里叫他馯臂子弘,郭沫若認為“弘”是“肱”的筆誤,姓“馯”,名“臂”,字“子肱”,名和字的意思是呼應的,這很合乎古人的習慣。大家都該記得郭靖給楊過起的名字吧,姓楊,名過,字改之,“過”和“改之”就是意思的呼應,表示“過而能改”。不過我總懷疑郭靖那個老粗起不出這么有水平的名字。
圖34-《今文周易演義》 [明]徐師曾撰 影印國家圖書館藏明隆慶二年董漢策刻本-1
圖35-《今文周易演義》 [明]徐師曾撰 影印國家圖書館藏明隆慶二年董漢策刻本-2
傳統(tǒng)上認為,《周易》的學問從孔子完成《易傳》之后就一代一代往下傳,有說馯臂子弓是第三代傳人的,也有說他是第四代??墒枪魠s說,馯臂子弓既不是第三代傳人,也不是第四代傳人,《周易》里的《易經》部分根本就是這小子編著的,他才是貨真價實的第一代!
奇怪吧,創(chuàng)始人怎么倒成了傳人了?
這不難理解。好比我去推銷一種包治百病的新藥,如果老實介紹:“這藥是我們內蒙某某旗衛(wèi)生所的大夫精心研制的”,你聽著可能就會眉頭一皺:“哦,蒙古大夫?!”
我還是改口的好,我會說這藥的研制者是紐約醫(yī)療中心愛德華·李博士的專利,而這位愛德華·李博士是位華裔科學家,他爺爺是李時珍,他外公是孫思邈。
——馯臂子弓的遭遇正是如此這般,雖然他確實就是孔子的再傳弟子。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研究生的成果最后變成了導師的,這也是很多人都能理解的吧?
下一個問題是:如果《易經》的創(chuàng)始人是孔子的再傳弟子馯臂子弓,那《易傳》的作者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是孔子了。
郭沫若的意見是:《易傳》的作者以南方的楚國學者為主,主要都是荀子的學生?!兑讉鳌防锊皇怯心敲炊嗟摹白釉弧眴??方才胡適不是還引了《系辭》里孔子的話嗎?郭沫若說:這都是《易傳》作者為了掩人耳目,其實“子曰”難道一定就是“孔子曰”嗎?不一定的,很可能不是“自己曰”就是“荀子曰”呢。
荀子是先秦時代最后的一位儒家大師,此人學養(yǎng)深厚,思辨能力極強,還教出了李斯和韓非這兩個很不儒家的著名學生。
荀子是趙國人,后來到南方的楚國發(fā)展,老板就是“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上海有個簡稱“申”,就是從春申君這兒來的)。荀子沒趕上好時候,他的時代正是秦滅六國如火如荼的當口,而且,很可能在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之后他老人家仍然健在。
荀子如果遙想當年,儒門之中,祖師爺孔子雖然一生都無法施展政治理想,但好歹也能周游列國,講學授課,傳播自己的主張和學說,一般也能受到各國國君的禮遇;孔子的后學們,子夏講學西河,作了魏文侯的老師,聲譽極??;曾子在魯國的時候,魯繆公簡直拿他當爹當媽似的伺候,可人家曾子還挺挑理;孟子也不得了,一開路就帶著一大幫研究生一起,浩浩蕩蕩一個車隊,走到哪兒吃到哪兒,整個兒一群蝗蟲,最可恨的是,他拿著韋爾奇的薪水還不知足,一輩子到處跑,就是要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唉,唉,唉,可到了荀子這里,前輩們的所謂苦難都變得比蜜還甜了——對于一個思想家來講,再沒有什么能比生活在專制時代更加不幸了。荀子悲涼地看了看四周,全國上下忽然變得只有一個秦始皇思想了,人民群眾至少在表面上取得了思想上的高度統(tǒng)一,團結一致向前看,而為了維護秦始皇思想的權威性、絕對性和惟一性,開始出現了無所不在的秘密警察。
中國人都知道“焚書坑儒”,“焚書”消滅了出版自由,“坑儒”消滅了——
得為秦始皇說句公道話,其實“坑儒”并不像很多人以為的那樣是坑殺儒家知識分子,是對全國的知識分子們起到殺一儆百作用的殘酷大屠殺。“坑儒”所坑的“儒”其實并非儒家人物,而都是些方士,也就是神棍一類的人,而且秦始皇是具體針對這批神棍來“坑”的,并沒有要擴大打擊面或者剿滅一切反動知識分子的意圖。
所以,雖然“焚書坑儒”是一直連在一起說的,但性質大不一樣,“焚書”是全國性的政治行為,意在愚民,而“坑儒”則是一個小范圍的具體行動,端掉了一個以神棍為主要成分的反動團伙。
天下一統(tǒng)了,秦帝國需要穩(wěn)定。對老百姓來講,國家讓你往東,你就別想往西;國家讓你打狗,你就別去罵雞。每個老百姓都不是有獨立思想的獨立個人,而是秦帝國國家大機器里的一個小小零件。
對于零件來講,最好多干活兒,少讀書,手腳要勤,大腦要懶,這才是好零件,好國民。
在焚書令之后,好國民只有三種書可看:醫(yī)書、算命書、種樹書。
大家先想想南宋大英雄、大詞人辛棄疾有一首詞,詞中有很著名的一句是:“且將萬字平戎策,換取東家種樹書。”這里的“種樹書”是個很高明的修辭,如果你不知道它另有出處,單從字面上理解,也能夠正確理解作者的意思,但如果你知道了“種樹書”可能是藏著用典的意思的,那你就更能體會到辛棄疾當時憤懣的心境了。
恰恰就生活在這個時代里的荀子難道不會比辛棄疾更加憤懣嗎?
那些荀門學者,那些懷著亡國之痛的楚國知識分子,難道不會比辛棄疾更加憤懣嗎?
早在周厲王時代,大貴族召公就能說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這樣的至理名言,而其實,鉗制人民群眾的思想和言論倒并不是一定就鉗制不住的,只是技術難度比較大罷了,而且需要統(tǒng)治者具有極大的權力。
在周代,政治體制主要還是封建制,封建制表現為貴族民主政治和貴族寡頭專制,一國之君并不具有絕對的權力,貴族們對國君不滿意的時候甚至可以聯合起來趕走國君,趕走周厲王的那場“國人暴動”就屬于這種性質。所以,對于那時候的一般統(tǒng)治者來說,“防民之口”確實“甚于防川”。
可歷史一進入秦朝,封建體制就轉變?yōu)閷V企w制了,諸侯自治也變?yōu)橹醒爰瘷嗔耍蕶嚅_始有了至高無上的地位了,所以“防民之口”也就相應地具備了技術上的可行性了。
于是,秦政府以重法鉗制出版著述,更嚴厲的是,還不許大家交頭接耳——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喜歡扎堆聊天的,如果有的話,放在秦朝,這個習慣會害你掉腦袋。
這些政策對普通百姓倒也沒什么,反正吃飯睡覺唄,就算讓讀書還不識字呢,可對知識分子來說,這簡直就如同阻撓西門慶去勾引潘金蓮,是可忍孰不可忍!
那,不可忍,他們又能怎么辦呢?
有人可能會說:“嗯,遇到難題的時候不都是占個卜、算個卦么,現在也一樣做唄?!?br />
可再靈的烏龜、再神的蓍草,也抗拒不了專制皇權啊。所以,辦法就只剩一個了。
還記得我在《孟子他說》里介紹過清代文字獄盛行的時候知識分子都去搞考據學了么?高手即便在尋章摘句這樣的枯燥工作中也能夠發(fā)現機會傳播思想,不動聲色地顛覆著主流觀念。
秦帝國專制之下的學者們一看,不是還有三種書可以流通么,嗯,這個算命書有些搞頭,咱們就研究算命好了。
——這是個非常合乎邏輯的解釋。郭沫若給出了不少證據,認為尤其是楚國的荀門知識分子們把精力都投入到了對《易經》的闡釋當中,通過對卦爻辭的解說,闡發(fā)那些無法在秦帝國光明正大地表達出來的政治思想和哲學思想,《易傳》就是這樣成形的。
我們一般所熟悉的《周易》思想,諸如陰陽的相互作用、事物的演進變化等等,其實都是《易傳》里的思想。郭沫若認為,《易傳》這分明就是針對秦始皇,就是在和秦帝國唱對臺戲。
秦始皇把自己叫做“始皇帝”,自己的子孫就“二世”、“三世”這么往下一直叫,直到“萬世”??伞兑讉鳌穫鬟_的思想是:沒有什么東西是永遠不變的,陽極生陰,陰極生陽,寒過后是暑,暑過后又是寒。荀門學者們唱著:“太陽落山明朝還會爬上來,花兒謝了明年還會一樣地開?!?br />
如果你負責秦帝國的宣傳工作,你可能會和這些搗蛋分子對對歌:“我的青春一去無影蹤,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哈哈,世界是線性發(fā)展的,哪有什么輪回!”
荀們學者會回答:“你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因為它飛到你兒子那兒去了。所以這世界依然是輪回變化的,歷史不是線性的進程?!?br />
當然了,秦帝國不會給異見分子唱歌的機會,可人家會在《易傳》里偷著唱,其中思想的隱蔽涵義是:別以為你們秦帝國就真能千秋萬代一統(tǒng)江湖,嘿,風水輪流轉,明年還不知道會轉到誰家呢。別以為你們秦帝國真能一萬世不動搖,這個世界的真理是:物極必反,盛極而衰,萬事萬物永遠都在不停地變化著。
在兩千多年前的另一個東方世界上,釋迦牟尼說:“事物都有成、住、壞、滅,生命都有生、老、病、死。一切全是因緣聚合,空幻不實?!薄苍陉U釋變化之道,重點是在人生觀。
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方世界上,赫拉克里特說:“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薄苍陉U釋變化之道,重點是在宇宙觀。
而《易傳》闡釋變化之道,重點卻在于政治思想。
現在我們再回來看看最初的那個問題:難道《周易》真的藏有反對獨裁專制的觀念嗎?那年頭的人怎么可能會有如此前衛(wèi)的思想呢?獨裁專制不一直都是中國的歷史傳統(tǒng)嗎?
現在再來想想,乾卦九五爻、上九爻和用九爻的關系,想想用九爻“群龍無首,吉”的爻辭,想想這一爻為什么能夠高踞于通常認為象征帝王的九五爻之上,并且是“吉”,而不是像上九爻那樣物極必反式的“有悔”?
有了前文這些鋪墊,這時候如果讓我對這個問題推測一下的話,我就會產生一些新的疑問:為什么六十四卦里只有乾卦和坤卦才有“用九”的爻辭,其他卦卻全都沒有呢?而且,“用九”爻辭是有辭無爻——乾卦也和所有卦一樣是由六根爻構成的啊,到第六爻“上九爻”就到頭了,并沒有一個第七爻呀?再有,乾卦六根爻的爻辭從“潛龍勿用”到“亢龍有悔”,表達了一個完整的事物發(fā)展周期,闡明事物從萌生到發(fā)展,再到鼎盛,最后物極必反的一個過程,圓滿無缺,并不需要再加入一個“用九”???
我對“用九”的這些疑問早有無數前輩研究過了,但結論都沒什么太令人信服的。當然,我的推測更不足以讓人信服,在沒有新證據出現的情況下,這只能是一樁無頭公案。我對這樁無頭公案的推測是:“用九”恐怕不是《易經》原來就有的,而是被荀門學者們篡改上去的。
從人之常情上講,“群龍無首”充分表達著亡國的遺老遺少們對舊制度的懷念。是呀,封建社會到此結束了,貴族民主制度到此結束了,除了皇帝沒有人再對國事有任何有保障的發(fā)言權了,分封諸侯變成了設立郡縣,諸侯分治變成了中央集權,一個容得下國民制約君權、容得下百家爭鳴的時代徹底結束了。
大家習慣于把漫長的中國古代社會統(tǒng)稱作封建社會,這其實是一個誤解,從秦始皇變封建為郡縣之后,中國就進入了專制社會、極權社會,而封建時代的貴族民主遺風便被專制社會的皇帝獨裁所取代。(關于這一點的具體分析都在《孟子他說》第一冊,誰要有興趣可以到那里去找。)
也別太當真,我這只是推測罷了,所依據的除了不充分的證據之外,還有人之常情和世之常態(tài)。就后者而言,從歷史上看,只要制度和外部環(huán)境是相同或者相似的,那么基本上說,不管把什么人擱進去,他們都會做出同樣的表現。
舉個例子來說吧,都說我們中國農民是吃苦耐勞的,是任勞任怨的,是有著典型東方式的勤儉美德的,可你會看到,一旦制度和外部環(huán)境一變,嗯,比如在大鍋飯時期,農民們就不再吃苦耐勞了,不再任勞任怨了。我們再把眼光往前放放,往外放放,這種制度其實當年歐文早就搞過試點,列寧也搞過試點,全都是同樣的收場。看,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家,不同的人種,只要制度和外部環(huán)境一樣,結果就一樣。
所以,別以為人的地域性啊、時代性啊就真有多重要,要知道,人的趨利避害的天性都是一樣的,只有這點才是最重要的,從這點出發(fā)來考慮問題,制度設計和外部環(huán)境才是最重要的。再看上邊的例子,大鍋飯時期的懶漢們到了承包制實行以后,馬上又變回具有吃苦耐勞的傳統(tǒng)美德的中國農民了。這可是全國范圍的大事件啊,太有說服力了。
這可不僅僅是我的個人體會而已——我曾經這么以為過,后來發(fā)現早有很多人認清這個規(guī)律了,郭沫若在當年反動派大造輿論說共產主義不適合中國國情的時候,就寫過這樣的話:“只要是一個人體,他的發(fā)展,無論是紅黃黑白,大抵相同。由人所組成的社會也是一樣。中國人有一句口頭禪,說是‘我們的國情不同’。這種民族的偏見差不多各個民族都有。然而中國人不是神,也不是猴子,中國人所組成的社會不應該有什么不同?!?br />
——這觀點可是出自一位歷史學家之口哦!
其實就往身邊看看,這個邏輯在很多地方也都適用,比如,你看到甲城市的公交車查票很嚴,乙城市恰好相反,你不要以為乙城市就民風淳樸,司機和售票員更容易信任乘客,要知道,如果在同樣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這兩座城市同樣是外來流動人口很多的大都會,如果這種情況是普遍情況而非個案,那么惟一的可能就是兩地公交公司的收入分配制度不同,司乘人員的個人收入和車票銷售額度的掛鉤緊密程度不同。好習慣都是逼出來的,壞習慣都是慣出來的,這個道理,無論在社會、國家、公司、家庭,全都適用。
我講這些是為了說明:我們很清楚清朝文字獄興盛時期的那段歷史,而那時是極權統(tǒng)治,秦帝國也是極權統(tǒng)治;那時是鉗制思想,鉗制出版,秦帝國也是鉗制思想,鉗制出版;那時的學者們被迫退到了看似和政治毫無關系的考據領域,秦帝國的學者們難道不也會退到看似和政治無關的算命領域嗎?文字獄那時的學者在考據當中謹慎而隱蔽地提出了顛覆性的思想觀念,難道秦帝國的學者們不也會在算命書的隱蔽之下表達自己的非主流見解嗎?
我方才說:“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家,不同的人種,只要制度和外部環(huán)境一樣,結果就一樣?!比绻姓J這一點的話,那么,《易經》里的“用九”之謎和《易傳》的政治哲學思想不也很容易被理解了嗎?
有人可能會問:“照這么說,這些個作者和編者都是些楚國的愛國學者了?可《易傳》里看不出有愛國主義的成分在???”
第一個理由是:真把話說那么明顯,也就說不出話來了。
第二個理由是:別以為愛國的觀念很早就有,事實上,這個觀念是出現得很晚的?!皣遗d亡,匹夫有責”,這話是明朝末年才由大學者顧炎武提出來的,而且這句話還不能就這么單獨來看,而要和顧炎武的亡國和亡天下之辨一起讀才行,因為顧老師這話的前后文是外族滅了漢人政權,這才是當時的正統(tǒng)知識分子最不能容忍的。
——這個問題值得仔細說說。讀歷史千萬要小心的是,不要拿現代觀念去套古人。我們現在都認為愛國是天經地義的,這是因為社會制度不一樣了,我們新中國是人民群眾當家作主,通過人大行使政治權利,層層選舉,我這片每到居委會換屆選舉的時候都會掛出橫幅,請大家投出神圣的一票。所以,國家是屬于全體人民的,屬于我們每一個人的,我們用稅款養(yǎng)活著政府,政府是被人民雇傭的,是為人民服務的。這樣的話,我們愛我們的國家,這是天經地義的??晒糯鐣皇沁@樣啊。
從秦朝到清朝,是漫長的極權專制,無論是土地還是人民,整個國家都是皇帝一個人的私有財產,如果你生活在那個時候,從你一降生開始,你就是屬于皇帝的,你是沒有獨立人格的,只是一部分作為你自己、一部分作為皇帝的私有財產而存在著。如果皇朝鼎盛,你可能也會拔拔胸脯,遇到外國人欺負的時候會一瞪眼:“打狗也不看主人?!”可如果你正趕上昏君統(tǒng)治的時候呢?如果皇帝不把你當人,你還會去“愛”他的其他私有財產嗎?
皇帝們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所以一再宣傳忠孝。
什么是忠孝?
忠是忠,孝也是忠,我們講中華民族的孝道往往會拿和《周易》同列于“十三經”的《孝經》說事,其實《孝經》在本質上就是一本《忠經》。很多人覺得中國歷來講究孝道倫理,這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其實你只要把《孝經》通讀一遍就不會再這么看了。這個問題詳見《孟子他說》第三冊,這里就不再細說了。
皇帝苦口婆心,教育人民要忠君。其實這也怪不得皇帝,人性都是這個樣子——想想什么東西最“忠”呢,當然是狗,所以狗才是人類的朋友。
狗對同類會很兇,但對主人永遠都很溫順,要不怎么那么多人都喜歡養(yǎng)狗呢。以前流行過一首歌,名字好像叫《交個女朋友還是養(yǎng)條狗》,這個名字很說明問題啊。你就算把狗扔了,一般來說,狗還會千里迢迢找回家,一點兒不會怨你,可你要是做了一丁點兒對不起女朋友的事,女朋友就得跟你急。如果你是皇帝,你是希望臣民們都像你女朋友呢,還是都像狗?
在強大的宣傳之下,老百姓們覺得自己天經地義就是狗,天經地義就該服從主人。而看家護院是狗的天職,所以老百姓們自然應該看護好皇帝的家業(yè)。所以說,在有皇帝的時代里,忠君才是第一位的,甚至是惟一的,愛國的意思主要是愛護皇帝主人的私有財產,而既然有了忠君觀念,愛國也就成了不言而喻的,沒有特別提出的必要。
在秦帝國之前,周代主要都是封建制度,前文講過,是貴族民主政治和貴族寡頭政治的局面,沒有中央集權。而且,時間越往前,“家”的概念就越是重要于“國”的概念,也就是說,一個貴族可以不愛國,這沒什么,沒人因為他不愛國就唾棄他,但他一定要愛家,不愛家的人才是被人唾棄的。
先解釋一下,我為什么只說“貴族”如此,而不說平民?因為那時的社會是由貴族把持的,貴族人數很多,從高級貴族到低級貴族,都住在城里,他們都是所謂統(tǒng)治階級,都是享有政治權利的;而勞動人民一般是原住民或者被征服者,或者既是原住民,同時也是被征服者,這些人不享有任何政治權利。
周朝,尤其是西周和春秋時代,是個宗法社會,治國依靠的是禮制,簡單說就是非常強調等級秩序,等級秩序的穩(wěn)定就意味著社會的穩(wěn)定,我們說中國是個禮儀之邦,源頭就在這兒。而禮制是針對貴族階級的,對草根階級用不上,所以說“禮不下庶人”,這可不是指對草民百姓可以不講禮貌。即便到了禮崩樂壞的戰(zhàn)國時代,孟子還都認為“無恒產者無恒心”,對草根階級是沒什么高要求的。讓他們“愛國”?根本談不上。
國家是貴族的,而且是貴族集體的,在周代前期尤其如此。那時的社會“群龍無首”,周天子并沒有多大的權力,自己的直轄地盤只有很小的一塊,其他地方都分封出去了,地方諸侯們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只要經常向天子進進貢,有事的時候幫天子打打仗就可以了。那么,貴族們有強烈的愛國觀念嗎?也沒有。諸侯們愛自己的封國勝于愛他們頭頂上的周朝,到底自己的封國才真正是“我的地盤我做主”,是自己的命根子。
那,每個諸侯國里的貴族們都愛各自的諸侯國嗎?也不是。當時的社會制度是:像周天子分封諸侯一樣,諸侯也要分封自己手下的那些小貴族,這些小貴族其實也不算小,他們有自己的領地和軍隊,對諸侯國國君要盡的義務就和諸侯國國君要向周天子盡的義務一樣。而這些小貴族還要把自己的領土、人口和軍隊再分封給更小的貴族,互相的權利和義務也還依次類推。所以,在那個時代里,“家”的觀念勝過“國”的觀念,一個叛國的貴族并不就會受到普遍的非議,可他如果叛了家,或者把自家給搞垮了,那可是不容原諒的罪過。
這一點現代人不容易理解。要知道,當時較大貴族的“家”幾乎就是一個小國,我在前文不是講過叔孫穆子和豎牛的案例嗎,叔孫穆子是魯國的大貴族,他的“家”幾乎相當于全國的三分之一,比一些小諸侯國的全國都大,豎牛作為他家的管家,也幾乎就相當于一個小國總理。而叔孫穆子作為叔孫氏的當家人,在處理重要事務的時候,按照當時的一般標準,是要把自家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前的。
周朝這種政治結構發(fā)展下來,就使得每個諸侯國里幾乎都產生了國君和大貴族的權力之爭,爭斗的趨勢是掌權者越來越少。有的國家最后是君權壓倒了大貴族,而有的國家則相反,比如魯國,三家大貴族實際上已經把魯國瓜分了,魯國甚至有一位國君被三家聯合趕到國外去了,一直都回不了國。這三家大貴族就是孔子經常念叨的“三桓”:季孫氏、仲孫氏、叔孫氏。叔孫穆子就是叔孫氏某一代的大當家。
晉國比魯國更過分,六大家族斗來斗去倒了三家,剩下的三家居然公然瓜分了晉國,從此中原大地再沒有了晉國的名號,原來的晉國版圖分裂成了韓國、趙國和魏國,這就是標志著春秋時代和戰(zhàn)國時代分野的重大事件“三家分晉”。
任何事情好像都很難說沒有特例,在戰(zhàn)國時代的楚國,出了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這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首先,屈原這時候已經到了戰(zhàn)國時代,社會體制和社會風氣都和西周、乃至春秋時代不大一樣了。再者,楚國對于周朝來講其實是個“外國”,受中原華夏文明影響不大。這點我在《孟子他說》第三冊詳細講過,現在簡單講講:楚國原本是在商代晚期加盟到周人陣營的,后來又退了出來,這就大體相當于一個加盟國退出了邦聯(簡單說,邦聯是比聯邦更加松散的聯邦制),倒也無可厚非。而且事實上,楚國一直以外國自居,楚王很早就稱了王,和周天子平起平坐,中原諸侯們也都不把楚國當自己人,只當他們是南蠻子,是未開化的蠻族。還有第三點是:屈原是楚國貴族,和楚國王室是同姓的一家人。所以,雖然他只是個小貴族,但楚國也有他的一份,甚至可以說,楚國就是他們羋家的。
羋,讀“米”。奇怪吧,屈原怎么又成羋家人了呢?
楚國的國王姓羋,前邊講過,一個“姓”會漸漸分成許多“氏”,羋姓就分出來熊氏、屈氏、景氏等等,所以屈原的“屈”并不是他的姓,而是他的氏,“原”也不是他的名,而是他的字,如果按照現代人的稱呼習慣,我們應該叫他“羋平”——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羋平。
所以嚴格說起來,愛國主義是個后起的觀念,甚至可以說是個現代觀念,最好不要輕易往古人身上去套。話說回來,對于可能是《易傳》作者的那些楚國學者來說,他們對秦帝國的態(tài)度恐怕不是出于什么愛國主義,而是出于歷史上的仇恨淵源和既得利益的被剝奪,還有自由思想的被鉗制。
——呵呵,一家之言,推想而已,可別問我要什么充足證據。不過我倒愿意順手把托馬斯·潘恩的一句名言摘錄過來,讓大家看看他老人家在這個問題上的一種心態(tài)——“我的國家是世界,我的宗教是行善”。
絞盡腦汁的段意和中心思想
郭沫若研究《易傳》,估計《彖》、《系辭》、《文言》是荀子的門徒在秦帝國統(tǒng)治時期寫下的作品,《象》在《彖》之后,是另一派學者寫的。
這幾篇《易傳》我們都已經接觸到了,它們的觀點有些互相呼應,有些互相矛盾,有些像是脫胎于老子,有些又像是淵源于荀子。我們接著來看看乾卦內容當中還沒講到的部分吧,上邊講的這些問題在下文里會逐漸地顯露出來的。
馬上要遇到的就是《象》,《象》闡釋乾卦的這一小節(jié)堪稱《周易》當中的重中之重,其中的一些經典漂亮話也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東西了: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耙婟堅谔铩?,德施普也?!敖K日乾乾”,反復道也?!盎蜍S在淵”,進無咎也?!帮w龍在天”,大人造也?!翱糊堄谢凇保豢删靡??!坝镁拧?,天德不可為首也。
第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恐怕無人不曉。這是闡釋乾卦的內涵,說人要向老天學習——你看老天,風刮了又刮,雨下了又下,沙塵暴來了又來,怎么就不累呢?嘿,他不累,我們人也不能喊累,只有自強才不會落后。
我這是把整句的意思串著解釋了,可你有沒有想過較較真,問問“天行健”這耳熟能詳的三個字到底怎么講呢?
這三個字太常見了,意思倒也囫圇明白,可真要較起真來,還真不大好說。
我最贊同的解釋是:“健”就是“乾”,就是指乾卦,這三個字應該斷成“天行,乾”,直譯就是:天的運行,就是乾卦的意像。
還有一個詞一較真也讓人糊涂:自強不息。
現在我們是把這個詞當成成語來用了,誰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可在《象》的原文里,這個詞好像還不該這么解——如果把“自強不息”當作一個詞,那么,前邊那個“以”字到底是派什么用場呢?
“君子以自強不息”,應該是說:“君子通過‘自強’來達到‘不息’?!?br />
再看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全句聯系起來,意思就應該是:乾卦的意像是天,天的特征是運動不息,君子要效法天,也要達到運動不息的程度,而達到這一程度的途徑就是自強。
——看來最熟悉的東西也禁不起較真。
《象》下邊開始逐個闡釋乾卦六根爻的爻辭。
《象》說:“之所以‘潛龍勿用’,是因為這根爻位于全卦的最底下?!薄鋵崉e看就這么簡單的幾句話,專家們的解釋也有好多分歧呢,有不少人從分析卦爻的結構入手,說陽爻是陽性的,應當向上騰飛才合適,可現在卻在最底下,位置太差,所以才“潛龍勿用”。
這話看似有道理,可再一捉摸,如果從卦爻結構分析,這一爻是陽爻居陽位,男生在有男廁所的樓層上課,爻的位置是“得位”的,只是不“得中”罷了,說不上有多不好。如果從“乘”和“承”的關系來說……算了,還是不說了,反正這是一團亂賬,《象》的原文只字沒提爻位分析,我們也別想太多,還是只就字面理解好了。
《象》接著說:“之所以‘見龍在田’,是因為君子的高尚情操影響著廣大人民群眾?!?br />
爻辭里本來說的是“龍出現于田”,象征人有出頭的機會;《象》給引申成君子在野,默默感化著身邊的百姓。
這個引申很儒家。孔子在野的時候就搞教育,孟子也說過古時候人得志了就為天下人民謀福利,不得志了就在老家靜悄悄地待著,好好修身,在提高自己的同時也給身邊的人一些潛移默化的好影響。這種思想在后世影響很大,而且內容也被發(fā)展開了,《岳陽樓記》里不是就說知識分子在朝的時候要“憂其民”,在野的時候要“憂其君”,思想余波一直波及到現代,“居廟堂之高”的人是不是都“憂其民”,這我沒有發(fā)言權,可我知道北京不少出租汽車司機就屬于典型的“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恐怕很多人都有同感。
《象》說:“‘終日乾乾’,這是說……”
暫停一下,這里需要先來解釋一下《象》的語言風格:在單引號里邊的那部分都是引用的爻辭,雖然只引用前幾個字,但表示的卻是爻辭的全句。比如現在這個“終日乾乾”,就是“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的省略形式,而單引號外邊的話則是對這句爻辭的解釋和闡發(fā)。
《象》是怎么解釋九三爻的爻辭的呢?原文只用了四個字:“反復道也?!?br />
古人沒發(fā)明標點啊,所以這四個字到底該怎么斷句,說法就不一樣了。
解釋之一:反復道也=反復之道也。
解釋之二:反復道也=反復,道也。
從這兩個不同的斷句,又生發(fā)出了很多的解釋。太復雜了啊,我還是只說說我自己的解釋好了:
爻辭里不是說“白天努力上進,晚上謹慎小心”嗎?白天和晚上翻來覆去這么搞,有前途!
我們想像一個有志青年,白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晚上在宿舍的被窩里打著手電學習領袖思想,這樣一個白天、一個晚上,反反復復,持之以恒,難道不是大有前途嗎?
《象》記者說說:“‘或躍在淵’,你就大膽往前走吧,沒壞處的。”
到了九四爻,如龍得淵,這有點兒如魚得水的意思。所有這些爻和爻辭都是有脈絡、有順序的,九三爻那個有志青年又是努力上進,又是謹小慎微,咬緊牙關做事,夾起尾巴做人,這樣的日子已經熬了許久了啊,可熬到九四爻了,魚終于看見水了,龍終于看見淵了,有志青年終于看見有個好位子出了缺了。怎么辦?上,還是不上,這是個問題。
九四爻的爻辭告訴你:經過了前邊那么多積淀,是時候了,遇到機會就大膽上吧,不妨事的。
《象》接著說:“之所以‘飛龍在天’,是因為有志青年終于大展宏圖了?!?br />
從“潛龍勿用”到現在的“飛龍在天”,五個爻,看起來就像一個有志青年的五個人生階段,又像是謀大事者的成功步伐。嗯,現在我們也能從中捉摸出一些易理了——
易理心得:要有把握時機的觀念,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該出手時就別出手,時機不到時應該“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覀內绻堰@句詞里的“猛虎”替換成“龍”,把“忍受”替換成“勿用”,不就是“潛龍勿用”的意思嗎?還記得嗎,“恰如猛虎臥荒丘”這首詞是宋江在殺惜之后被刺配江州,題寫在潯陽樓的墻壁上的。
說到宋江,他的九四爻恐怕就是“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大膽造反,大膽殺人吧,“無咎”。
《象》接著說:“所謂‘亢龍有悔’,是說月滿則虧、器滿則盈,凡事都是物極必反,巔峰狀態(tài)無法持久?!?br />
這等于是給九五爻的“飛龍在天”注射了一針穩(wěn)定劑。人生好比爬山,攀石越坡,克服一個個艱難險阻,終于登到山頂了,這時候就該下山了,就該走下坡路了。
這好像有點兒消極是吧?不過這畢竟是事物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下山倒也不是不好,前邊不是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么,要想“不息”,就得“自強”,下了這山,再登那山,一山望著一山高,生命不息,爬山不止。
有人可能會問:“‘一山望著一山高’,這句諺語不是勸人知足常樂、不可盲目攀比的么?”
嗯,沒錯,不過同一句話,放在不同的語境里就是不同的意思。假如你看見報紙新聞標題說:“熊逸認為,我們應該一山望著一山高?!辈灰R上就摔下報紙痛斥,先把上下文搞清楚了再發(fā)表意見。順便一提,黑格爾說:“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边@句話經常被人引用,可有誰了解過這句話是在什么上下文里說的,是針對什么問題說的?
《象》接著說:“‘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br />
這句話我沒翻譯,因為實在很難翻譯。
“天德不可為首也”,看上去很簡單的一句話,越捉摸越想不明白,歷代各家的解釋照舊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仔細想想,誰的理好像都不太有足夠的說服力。
古人的一種經典解釋是:天的屬性是“剛健”,所以要以柔待人,如果再把剛健的東西作為主導,那就太剛了。打個比方,《三國演義》里劉備的五虎上將“關張趙馬黃”個個都是勇冠三軍的人物,如果再有個張飛那樣的人來作他們的領導,這個組合恐怕玩不了多久,所以呢,非得是武功不高又愛流眼淚的劉備來作領導,這才合適。這道理反過來說也一樣:“全是娘子軍,一個黨代表”。
——這種解釋不管正確與否,但至少邏輯合理,字面上也能夠自圓其說。
其他的解釋還有各式各樣的,有人說這句話的意思是:“群龍無首是符合天德的,不應該有首領”,也有人說:“天德是無始無終的”。這兩種解釋看起來都很有道理,但字面上解釋不圓,關鍵是把“為”字都解釋成了“有”,但這一解似乎是沒有出處的,“為”在哪里還有“有”的意思呢?
反正這又是眾說紛紜的一句話,我們對任何解釋都不要太當真。還有,重申一下:天德的“德”可不是道德品質的意思,而是指屬性、特征。
我們現在已經看過了解釋乾卦的《彖》和《象》,該仔細看看《文言》了。
“文言”可不是“文言文”的意思,“文”字在古代有很多意思,其中一種重要的意思是花紋、斑紋、紋理,古代的“章”字也有這個意思,所以《詩經》里有一句叫做“織文為章”。唐朝有個武將寫了一首詠寶劍的詩,有一句是“文章片片綠龜鱗”。注意哦,在古文里遇到“文”、“章”,還有“文章”的時候,可別一下子就把它們當作現代漢語里的“文章”。
“文”字既然有這個意思,所以我們就能理解現在很流行的“文身”為什么不是“紋身”。
《易傳·文言》的“文”就是這個意思,引申一下就是渲染、鋪陳。所以《文言》就是對乾坤兩卦的卦爻辭極盡鋪陳、發(fā)揮、闡釋的長篇大論。
有人可能會問:“把那一共才幾十個字的卦爻辭發(fā)揮出一大套深刻哲理,這靠得住嗎?”
靠得住還是靠不住,請往下看,看完之后自己判斷。
但無論如何,《文言》的這種方法還真是中國人的長項。我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課總要對每篇文章都分析歸納出段意和中心思想,若干年的訓練下來,我和同學們已經非常習慣于在任何文字里發(fā)掘深刻的內涵了。有一次學到朱自清的散文《綠》,課堂上大家突然面面相覷,因為分析歸納了這么多年的中心思想,今天終于被朱自清給難住了,這一篇寫景抒情的小情小調的小品文,到底蘊涵著怎么樣的深刻思想呢?
終于有某位同學打破了沉默:“本文通過對祖國景色的描寫,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反映了作者深刻的愛國主義思想和奮發(fā)向上的革命樂觀主義激情?!?br />
——這真是一個經典的中心思想啊,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好了,咱們一段段地進入《文言》吧。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這是在闡發(fā)乾卦的卦辭?!兑捉洝非缘呢赞o一共只有四個字:“元亨利貞”,《文言》分別來講這四個字都是什么意思。這個問題我們在前邊已經講過不少了。
《文言》說:“元”,是最大的善;“亨”,是最大的美;“利”,是最大的便利;“貞”,是事物的主干。
以上這幾點講的是“天”,下邊接著就講“人”。天,也就是乾卦,既然有“元亨利貞”這四大特點,君子也要向天學習,也要做到“元亨利貞”。
這就是《文言》的主旨:人要效法天。
有人可能會問:“我倒想向天學習呢,可天會刮風下雨,我怎么學也學不會呀!”
——刮風下雨是技術層面的事,而我們要學的是天的基本特點。
《文言》下邊分頭細講我們該怎么向天學習,反正就是抓住“元亨利貞”這四個基本原則。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這是讓君子學習“元”,是說君子按照仁的標準為人處事,這就足以作大家的領導。明朝有個著名的大官叫溫體仁,名字就是出自這兒的。
“嘉會,足以合禮”,這是讓君子學習“亨”,說君子把美好的東西聚在一起,就足以合乎禮法了?!@話不是很好理解,不過結合當時的禮制,好吃好喝好器物一般都是有各種復雜的規(guī)矩講究的,都是有禮儀意義的,都是有政治色彩的。
“利物,足以和義”,這是讓君子學習“利”,可這個“義”到底是“義”還是“宜”,“利物”到底是“給萬物以利益”還是“從萬物獲得利益”,還是什么什么,從來眾說紛紜,咱們就不管那么多了,取一家之言,聯系上下文來看,這是在說君子能給社會帶來很多好處。
“貞固,足以干事”,這是讓君子學習“貞”,是說君子應該行得正,坐得端。
《文言》這一段最后歸納說:“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四德”之說就是來自這兒的。天有“元亨利貞”四德,所以君子要向天學習,要以“元亨利貞”來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要說這“四德”的內容確實是好,所以歷代統(tǒng)治者也沒少號召大家學習“四德”,一個讀書做官的人如果不知道“四德”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但是,“四德”雖然經常是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一直講了兩千多年啊,可那些“四德”學習標兵們卻不是缺這個德就是缺那個德,一千人加在一起能把“四德”湊出三樣來就很不容易了,這也不知道是為什么?
“四德”在中國歷史上一講就講了兩千多年,可近幾十年來,殷墟大量甲骨出土,甲骨文的研究不斷發(fā)展,人們驚訝地發(fā)現:《文言》說的那“四德”純屬拍腦門兒。“元亨利貞”哪有那么深刻的哲理啊,其實意思就是“大吉大利,上上簽”。
看,中國歷朝歷代無數的聰明人,無數的有學問的人,就被這四個字忽悠了兩千多年。
這也難怪古人,我們就想想身邊的事,一千年后的人看到二十一世紀的北京地圖上有天安門廣場,也有中糧廣場,他們能想明白“廣場”的意思嗎?再比如現在流行的“高尚社區(qū)”,將來的人們顧名思義,會認為這里住的都是高尚的人,都是雷鋒和歐陽海那樣的,如果是貪官和黑心煤老板來買房,不管給多高的價錢,開發(fā)商也絕對不會賣。
我們現在雖然知道了“四德”只是沙上建塔,但這套內容畢竟影響了中國歷史兩千多年,如果你想認真了解歷史,還是應該好好讀讀《文言》的。
《文言》下邊該一條條地解釋爻辭了。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一問一答的形式。先來一個設問:“初九爻的爻辭說‘潛龍勿用’,是什么意思呢?”然后老師回答說……
這里“子曰”的字,以前一直是被當作孔子的,現在看來也不大靠得住了,我們也不要直接就說荀子,還是翻譯成“老師”好了。
老師回答說:“龍,象征的是品德高尚的隱居的君子,他不趕時髦,不求成名,遠離世俗過著恬淡的生活。他離群索居,自得其樂,高興了就做做事,不高興了就掉頭而去。他的操守無人可以動搖,這就是所謂‘潛龍’?!?br />
我這解釋也只是多種當中取了一種,不一定就對,只是我覺得比其他的好像更靠譜一點兒。
大家看了老師這個回答,有什么想法沒有?
是不是馬上想起一位古人?
“龍,象征的是品德高尚的隱居的君子”=臥龍。
“遠離世俗過著恬淡的生活”=“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前出師表》)。
“他不趕時髦,不求成名”,“他離群索居,自得其樂”=“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前出師表》)。
——這不分明就是高臥隆中的諸葛亮嗎?
《文言》這已經明顯是把《易經》里的算卦吉兇之辭生發(fā)成了君子的人生哲學了。還記得吧,初九爻的爻辭一共只有“潛龍勿用”四個字,如果把意思直接翻譯出來的話,我也只用四個字:“貓著別動”。
如果一個犯罪團伙找我來算卦,問的是最近適不適合搶銀行,我算出的是乾卦初九爻,我就告訴他們“潛龍勿用”。這個犯罪團伙的成員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聽不懂“潛龍勿用”是什么意思,我就給他們解釋說:“卦上說了,最近最好貓著別動,沒看報紙么,正嚴打呢!”
如果我不這么解釋,而是按照《文言》來說:“卦上說了,龍,象征的是品德高尚的隱居的君子,他不趕時髦,不求成名,遠離世俗過著恬淡的生活……”從此以后,大家就再也見不到可親可敬的神算熊半仙了。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兑住吩唬骸婟堅谔?,利見大人’,君德也?!?/p>
繼續(xù)設問:“九二爻的爻辭說‘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這是什么意思呢?”
老師回答說:“這里所說的龍,象征的是道德高尚、立身正直的君子。他說話很靠譜,做事很謹慎,一身正氣,從不搞什么邪的歪的。他把社會風氣向好的方面引導,卻從不夸耀自己的功勞,正所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所以,《易經》里說的‘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這是人君之德??!”
——你是不是也能一下子聯想起誰呢?
你可能想不起,但儒家讀書人一定馬上就能想起,他就是上古的大圣人——舜。
如果說中國歷史上只出現過惟一一個完美的人,那這個人就是舜。舜在當時的禪讓體制下接了堯的班,成為全天下的新一代最高領導人,他大公無私、勤勤懇懇、高瞻遠矚、德才兼?zhèn)?,反正人世間的一切好詞你都可以用在他身上。在他的治理下,社會井井有條,人民豐衣足食,好人受到提拔,壞蛋全遭了殃。但是,這都是舜“飛龍在天”時候的事情,他在沒有發(fā)跡之前,也只是個小小草民,靠雙手吃飯,家里還有一個著名的壞爹和一個著名的壞弟弟。
所以,舜的生活一點兒都不輕松,干的比民工還多,吃的比模特還少,家里一個老黃世仁,一個小南霸天,整天算計舜,多次設毒計要把舜害死。
這種日子換誰誰受不了,可舜受得了,不但受得了,還天天高高興興的,孝順黃世仁,友愛南霸天,幸福死了。
舜從事過多種職業(yè),種過地,做過陶,也打過魚,凡是他工作過的地方,用不了多久社會風氣就會為之一變。就比如說舜在農村種地吧,本來上邊下命令說要征地,補貼給每家二兩陳谷子,讓全村人搬到一百里地之外的鹽堿地去。村里人不干啊,又哭又鬧的,結果雙方好幾次發(fā)生沖突,死傷慘重。等舜一來這里種地,沒多久風氣就變了,大家知道互相謙讓了,村民說:“我們還是去鹽堿地吧,戰(zhàn)天斗地才有樂趣,這邊兒的地太肥了,一點兒挑戰(zhàn)性都沒有。”領導說:“這怎么好意思呢,你們還是在原地安居樂業(yè)吧,這段日子打死你們這么多人,真是過意不去,得好好賠償你們?!贝迕裾f:“咳,這就見外了不是,還賠個啥呦,我們小老百姓的,您就拿我們當豬當狗好了,高興了給口吃的,不高興了隨便打、隨便殺。”
這就是舜的本事,他從來沒有大張旗鼓地搞宣傳,只是埋頭把事情做好,說靠譜的話,做靠譜的事,不知不覺間就起了移風易俗之功。到了后來,舜把家里的黃世仁和南霸天也都感化了。
《文言》不是說“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表現的是人君之德么,我們看舜,一個笑嘻嘻的小草民,身上卻具備了國君才有的素質。當然,舜后來確實也當上了全國最高領導人了。
不過就算卦來講,所謂“君德”不一定就非得指什么天子和皇帝。有一次我去一家機關辦事,閑來給那里一個小干部算了一卦,算出來就是乾卦九二爻。我對他說:“你這卦是‘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你快有出頭之日了,對了,這是‘君德’,說明你有當領導的潛質?!?br />
我這話說完,本以為他會很高興,沒想到這小子突然臉色煞白,直勾勾盯著我的身后,失魂落魄一般。我一回頭,見一個中年男子臉色鐵青,也在盯著我們。后來我才知道,這個中年男子就是他們部門的領導。至于那個有“君德”的小干部,后來據說混得有點兒那個那個,看來天機還真是不可泄漏?。?br />
這一段里還有個詞值得講講?!坝寡灾?,庸行之謹”,這是一句名言,是一句指導了很多正直知識分子一生的人生座右銘,我翻譯的是“說話很靠譜,做事很謹慎”。
“庸”怎么講?《周易正義》里說這就是“中庸”。
“庸”,看上去不像個好字,“中庸”現在更不是個好詞。我們說一個人很“中庸”,意思是這家伙做事沒原則,老好人,和稀泥。我們說一個人“庸”,一般是庸碌、庸俗、庸才、平庸什么的,反正都不是好話。
其實這都是望文生義鬧的。
只要稍微動動腦子就不會犯這個錯誤:“四書”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如果是《大學》、《和稀泥》、《論語》、《孟子》,好像不大和諧吧?
儒家可從來不教人和稀泥,而且越到后來,君子和小人之分越是嚴格,在后儒那里,這世界非黑即白、非正即邪、非此即彼,哪可能會容許和稀泥的主張呢?
如果不作庸俗化解釋的話,和稀泥其實是非常后現代的概念,所謂“去中心”、“多元化”,你有你的標準,我有我的尺度,你可以認為吃米飯光榮,我也可以堅持吃米飯可恥,只要我們都不違法,也都不把自己的標準強加給對方,那就可以和諧共存。但這可不是儒家的主流思想。儒家,尤其是漢儒以后,基本都在堅持價值一元論,他們要是認為吃米飯光榮,就絕對不容許有人出來唱反調說吃饅頭光榮,對異端邪說一定要斬盡殺絕。
所以,既然《中庸》也是儒家經典之一,“中庸”這個詞怎么可能是和稀泥的意思呢?
“庸”在這里的意思其實是“常”、“平常”,如果說我“庸言之信”,那就是說,我這個人平常一貫說話都很靠譜,很有分寸,從來都不忽悠誰。
“庸”字后來才有了“平凡”的引申意,大家可別以為這個意思是一開始就有的。
如果好好看看“四書”,我們會發(fā)現“中庸”這個概念和我們望文生義想當然的那個意思完全是相反的,也就是說,真正孔子講的“中庸”和我們平日里認為的“中庸”恰恰能構成一對反義詞。
“中庸”本來是儒家修身的最高境界,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中”就是不偏不倚,既不過頭,也無不及,還有,堅持原則,自己有主心骨,不管潮流怎么變,不管生活怎么苦,也會堅持原則不動搖;“庸”就是一貫如此,好比實事求是是一個人的原則,那他無論在哪里都會實事求是,面對鮮花和掌聲他會實事求是,脖子上架著鋼刀他一樣會實事求是。所以,中庸的人是偉大的人,在社會上根本是鳳毛麟角的,孟子說的“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這才是真正的“中庸”。
這個標準實在太高了,孔子那時候就知道有資格稱得上“中庸”的人少之又少,退而求其次,憤青也不錯,潔身自好的人也不錯——孔子管憤青叫“狂者”,管潔身自好的人叫“狷者”,合起來就是“狂狷”,從偏旁上看就不像是好詞,不過孔子說了:這兩種人雖然都還差著點兒,可憤青有股子沖勁,潔身自好的家伙有所不為。
“狂狷”,這個標準其實也不算低,尤其是“狷”,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有所不為”呢?想想以賽亞·伯林說的什么“積極自由”和“消極自由”……
孔子最推崇的是“中庸”,覺得還過得去的是“狂狷”,那他最看不上眼的是什么呢?
——是“鄉(xiāng)愿”。
“鄉(xiāng)愿”這種人,孔子說他們是“德之賊”。孟子后來解釋祖師爺這句話,對“鄉(xiāng)愿”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寫:
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鬃釉唬骸皭核贫钦撸簮狠?,恐其亂苗也;惡佞,恐其亂義也;惡利口,恐其亂信也;惡鄭聲,恐其亂樂也;惡紫,恐其亂朱也;惡鄉(xiāng)原,恐其亂德也?!?/p>
意思是說:鄉(xiāng)愿這種人,你看他不順眼想批評他吧,可也挑不出他什么錯來,想罵他兩句又沒地方下嘴,這種人與世俗同流合污,平時一副忠厚老實的樣子,看上去還很廉潔,大家都覺得他不錯,他自己也認為自己是個大好人,但他的所作所為和堯舜之道其實是格格不入的??鬃诱f過:“最可恨的就是那些似是而非的東西:討厭稗子,因為它長得像禾苗;討厭歪才,是怕他敗壞大義;討厭伶牙俐齒,因為這會敗壞誠信;討厭鄭國的靡靡之音,是怕它冒充正統(tǒng)音樂;討厭紫色,是怕它冒充紅色;討厭鄉(xiāng)愿,是怕他們冒充有德君子?!?br />
這段文字很精彩,“同乎流俗,合乎污世”,這就是“同流合污”的出處,讀起來還要注意“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當中的這個“似”字。
這會兒有人可能會問問題了:“咦,這不明明是中庸么?”
不錯,我們平日里說的“中庸”其實在孔子眼里根本就是“鄉(xiāng)愿”,這種人是他老人家最最深惡痛絕的??鬃尤绻纼汕Ф嗄旰蟮闹腥A兒女普遍把他最推崇的中庸之道當成了他最痛恨的“鄉(xiāng)愿”,這得是什么心情??!——想想看,如果你是張靚穎的鐵桿粉絲,可同學們都說你是李宇春的嫡系,你會不會痛不欲生???
“中庸”這個概念,在《文言》這里就能找到苗頭:“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看,先說的“中”,又說的“庸”?!爸小本秃美斫舛嗔耍绻f做人,那就是行得正、坐得端。再把“庸”的意思給加上,那就是:行得正、坐得端,一貫如此。
講完“中庸”,又有一個重要概念即將出現: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yè)。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p>
《文言》繼續(xù)設問:“乾卦九三爻的爻辭說:‘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這是什么意思呢?”
老師回答說:“這是在說君子提高道德,做好事業(yè)的道理。君子靠講求忠信來提高道德,靠提升文化修養(yǎng)和保持內心的誠摯來做好事業(yè)。一個人如果知道該出手再出手的道理,那就可以和他談談潛規(guī)則了;一個人如果知道該收手時就收手的道理,這就晚節(jié)可保。所以說,地位高的不要驕傲,地位低的不要憂慮,這就是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的道理?!?br />
——我得聲明,這個解釋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段难浴返倪@一段里,“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這句話到底是什么意思,十個專家能有十二種意見。而且這句話還不能不重視,因為它提出了易理的一個重要概念:“幾”。
“幾”這個東西這里只是小小地露了一臉,將來《系辭》會有專門的討論——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兑住吩唬骸橛谑唤K日,貞吉?!槿缡?,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從《系辭》來看,“幾”這東西神奇得很,人要是能夠“知幾”了,差不多就能未卜先知了?!瞥袀€大史學家,叫劉知幾,名字應該就是從這兒來的。
到底什么是“幾”呢?就是“微”,這兩個字連起來就是“幾微”,這個詞我們現在還在用著。比如說,一年之前我看到黃河的大堤上有一群螞蟻爬來爬去的,一年之后這一處決堤了,淹了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那么當初那群螞蟻的活動就是后來大堤決口的“幾”;歷史上,看到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中原,漢人政權節(jié)節(jié)失利,漢人百姓不斷南逃,我就知道若干年后河水所攜帶的泥沙會有明顯減少——我為什么能做出這個結論呢,一方面因為我精通《周易》,排排卦就能算出來,一方面因為我看到了“幾”:農耕的人走了,游牧的人來了,植被會得到恢復了,水土流失的情況會減輕了。
記得一篇文章,說某人“文革”期間坐了牢,有一天他突然在牢里發(fā)言攻擊林副主席,這還得了!可一些天之后,林彪墜機的消息被公之于眾,大家這才佩服這位仁兄的遠見卓識。奇怪吧,他天天在牢里蹲著,哪兒來的如此敏銳的政治嗅覺呢?原來他只是在最近的報紙上發(fā)現一個現象:以前經常出現在頭版的林副主席不大露面了,根據常識稍稍判斷一下,答案只可能有一個——林彪出事了。
這些都是見“幾”?,F在是不是想到了,我們用慣了的那個成語“見機行事”說成“見幾行事”也很有道理吧?上邊引的那段《系辭》里就有“君子見幾而作”,這可能是“見幾”的最早出處。
其實“幾”的“機”的意思有重合的地方。對了,這回得拿繁體字來說話,不然容易搞糊涂。
簡體字里的“幾”在繁體里寫作“幾”,“機”寫作“機”,其實,在繁體字里,既有“幾”,也有“幾”;既有“機”,還有“機”。我們現在說的這個“知幾”、“見幾”的“幾”,在繁體字里是“幾”,被我們簡化為“幾”;而繁體字里出現“幾”的時候,一般都是指“茶幾”——我小時候總不明白什么叫“窗明幾凈”,以為是說“窗子明亮而且有幾分干凈”,很困惑,后來想通了:是“窗子明亮,茶幾干凈”。
繁體字里的“機”也有“征兆”、“原由”的意思,它最先可能是指弩上發(fā)箭的那個小機件,大概相當于手槍的撞針,后來引申為各類機械,還指事情的關鍵和人的機智,還有時機、機會。這個“機”后來被我們簡化為“機”。
但令人討厭的是,繁體字里也有個“機”,是指一種樹。我也不知道這種“機樹”是什么模樣,不過漢朝大文學家、也是算卦高人的楊雄在《蜀都賦》里寫過“春機楊柳,裊弱蟬杪”,看來是一種婀娜多姿的漂亮樹。繁體字的“機”也通繁體字的“幾”,當“茶幾”講。我們在繁體字的書里不但會看到“幾”和“機”,還會看到“幾”和“機”,真夠亂的。好了,以后再說到“知幾”的“幾(幾)”,我就一律用簡體字來寫了。
關于這個奇妙的“幾”,我再引一段新儒家的大師牟宗三的話,很多人一定都會愛聽:“任何一件事在人世間,在宇宙間生起,開始一發(fā)動,將來的結果就統(tǒng)統(tǒng)包括在內,這一開始發(fā)動就是‘幾’。占卜最重要是看幾,能看到幾,將來的結果都可以算到了,占卜就是用最具體的心態(tài)看事物。中國人的頭腦很靈活,但這靈活要根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養(yǎng)講。西方人講本質屬性那一套很死板?,F在,中國人忘記自己的長處,學西方人那一套,但又學不好,所以現代中國人最麻煩?!?br />
“占卜最重要是看幾,能看到幾,將來的結果都可以算到了”——有人可能會問:“這是不是宿命論???”
——難道不是嗎?宿命論難道不正是算卦的基礎嗎?
有人可能還會追問:“我們不是都學過必然性和偶然性嗎?就算必然性和宿命論有點兒關系,那偶然性又怎么解釋呢?”
——不,這世界其實并不存在什么偶然性。
繼續(xù)追問嗎?你也許會說:“我買彩票偶然中獎了,出門偶然被石頭絆到了,這不都是偶然性嗎?怎么會不存在呢?”
——如果承認有必然性,當然就不存在偶然性,所謂偶然性事件其實也都是必然發(fā)生的,只是我們認識不到其中的因果關系罷了。好了,我用兩個三段論來推演一下:
第一個三段論:
1. 大前提:整個宇宙是有一個“第一因”的。(佛教不承認這點,但我們這里先不涉及先驗性的內容。宇宙大爆炸學說也不是科學上的定論,只是被大多數人認可罷了。承認宿命論的前提是承認宇宙大爆炸學說。)
2. 小前提:因果規(guī)律是嚴密的。(只不過因果關系過于錯綜復雜,有些我們能粗淺地認識,便歸入“必然性”,有些我們認識不到,便歸入“偶然性”。但“偶然性”之所以“偶然”,其實并不是真的偶然,只不過我們認識不到促成這個結果的各種原因罷了。)
3. 結論:命運全是注定的。(在“第一因”的作用之后,萬事萬物都會按照因果的既定軌道發(fā)展,哪怕我們現在在想什么,今天晚上吃什么,甚至信不信命,我現在在寫什么,都是被注定好的。)
第二個三段論:
1. 大前提:即上面的結論——命運全是注定的。
2. 小前提:對某一事物的未來發(fā)展,我們已經知道全部的“因”,并且能夠從這全部的“因”當中再按照因果關系嚴密地推導出后面一步步、一個個的“果”(此事的“果”又會變成彼事的“因”),這里面所有錯綜復雜卻都嚴絲合縫地吻合著因果規(guī)律的關系我們全都能夠知道。
3. 結論:那我們當然就能精確地推導出該事物的未來變化情況。
(補充說明:要知道,我們所做的這個“算卦”工作及其對該事物未來的影響也是被注定好了的,算卦這件事本身也要被演算進去。)
舉個例子:
我剛才才一出門,就被天上掉下來的一塊隕石給砸死了。
這個事情看上去夠“偶然”的吧?
但是,如果算命先生事先知道了所有的“因”,必然能推算出我會這么被隕石砸死。
具體說:算命先生者要知道:
1. 我的拖鞋剛剛壞了,
2. 我的心理活動,
3. 我是急性子,我要馬上去買拖鞋,
4. 我穿外衣的時間,
5. 太陽系所有天體的運行軌道和運行位置,
6. 地球大氣層的狀況和特性,
7. 地球的自轉速度,
8. 隕石的質量、體積和物理結構,
等等等等……
大概會有上億、甚至幾億億的信息匯總,然后再按照因果規(guī)律來精密演算,必然能夠得出結論:在某一個精確到毫秒的時間,在某一個精確到微米的地方,我會被天上掉下來的隕石砸死。呵呵,這就是命中注定,毫厘不差。
如果能做到這點的話,就連每個人下一秒鐘腦子里會想什么,都能準確地算出來。
但要注意的是:這個運算過程中只要有一個因素沒算周詳,有一個極其微小的偏差,都有可能導致完全不同的后果——比如,那顆隕石在外太空的位置如果偏差了哪怕只有一毫米,那它掉下來的時候可能砸死的就不是我,而是千里之外的某個人了。
可見,在這種“上億、甚至幾億億的信息匯總,然后再按照因果規(guī)律來精密演算”的情況下,一個極其微小的偏差就已經足已使運算結果變得完全不準確了。
還要知道,算命先生并不是生活在我們這個宇宙之外的,他們自己也同樣受著因果規(guī)律的支配。
所以,牟大師說的“占卜最重要是看幾,能看到幾,將來的結果都可以算到了”,理論上可能確實成立,但在實際操作上,就需要你具備驚人的演算能力了。
好吧,先假定你已經具備這種能力了,那么接下來你很可能會關系另一個衍生問題:命運可不可改?
一提到這個問題,很多人就會拿《了凡四訓》說事,關于這本書的一些內容我在《孟子他說》里論及了一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這里就不再細說了??傊?,這問題的肯定性答案的前提是:要么因果規(guī)律不是嚴絲合縫的,甚至是不真實的(休謨就懷疑過);要么邏輯是靠不住的,邏輯上的嚴密并不一定意味著事實如此(芝諾就討論過);要么就是有外力的干涉(內力不改變物體的運動)。
了解了這個“幾”,再來看那句難解的“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
“知至至之”,讀起來像繞口令,有人說,第一個“至”是指事物的發(fā)展,第二個“至”是說你自己相應的行動。也就是說,第一個“至”是說你發(fā)現手紙漲價了,小區(qū)里的鄰居們全趕往超市排隊搶購呢;第二個“至”是說你自己也意識到了手紙漲價問題的發(fā)展趨勢和重要程度,趕緊回家拿存折,把存款都取了,跟著大家去排隊搶購手紙。
那么,“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這就是說,如果你的腦瓜聰明到看見大家搶購手紙了也知道跟著去搶購,你就夠資格跟我來學習“幾”的深刻哲理了。
“知終終之”,第一個“終”是指事物發(fā)展的終極階段,第二個“終”是說你在認清了事物發(fā)展的終極階段以后所采取的相應行動。比如,還說搶購手紙那件事吧,第一個“終”是說你認識到了提出全部存款用來搶購手紙將會導致的結果是:如果每天不鬧幾回肚子,你就會覺得對不起自己;第二個“終”是說你今后的一日三餐全在無證小吃攤解決,而且哪家臟就專門去哪家。
那么,“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這就是說,你能做到“知終終之”了,為人處世也就不會有什么行差踏錯之虞了。
——這是一種解釋,再說另一種。
“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這都是接著前文“進德”和“修業(yè)”來說的。
“知至至之”,第一個“至”是說思想品德的高尚程度,第二個“至”是說你要去達到這個程度,那么,“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這就是說你給自己樹了個目標,要爭當“四有新人”,有了這個目標之后你就天天努力學習,思想覺悟越來越高,如果你是個這樣的人,那就可以跟你講講“幾”的深刻哲理了。
“知終終之”,第一個“終”是指事業(yè)可能達到的結果,第二個“終”是說你努力去達到這個結果?!爸K終之,可與存義也”,就是說你在思想品德上要做“四有新人”,在實際工作中你還要爭當“三八紅旗手”,為此你天天努力工作、加班加點、廢寢忘食、嘔心瀝血,最后終于如愿以償,如果你是這樣一個人,那你在為人處世上也就不會有什么行差踏錯之虞了。
——我再介紹一種解釋,這是魏人王弼作注,唐人孔穎達作疏的《周易正義》,是古人學習《周易》的一個非常經典的版本,這個本子對“知至至之”這段話的解釋特別深入,很值得一看。
《周易正義》是從爻位分析入手的,說九三爻從位置上看,是內卦的最上邊的一根爻,再往上就是外卦了,所以,“知至至之”的第一個“至”是說九三爻如果再往上邁一層,就到外卦了,就是九四爻了;“知終終之”的第一個“終”是說九三爻是內卦的終極,已經到頭了么。而引申涵義就是,嗯,我還是打個比方吧,好比說你今年已經五十好幾了,在某單位作個副局長,這時候有消息傳來,說某個平級單位的正局長退休了,你如果惦記著臨退休再升一級,于是弄了點兒錢,不就是花個幾百萬跑個官么(知至至之),那我就可以跟你講講這里邊的彎彎繞,誰跟誰是什么什么,誰跟誰不大怎么怎么,誰跟誰一定得什么什么(可與言幾也)??扇绻銢]這么大的上進心,覺得一輩子了,副局就副局了,這位子不顯山、不露水的,雖然風頭出的沒別人多,可貪的一點兒都不比別人少,如果再升一步,鬧不好碰了哪根蜘蛛絲,再被誰給惦記上,咳,犯不上的(知終終之),該收手時就收手,實惠也夠了,晚節(jié)也保了,這多好啊(可與存義也)。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那到底是再爬一級啊,還是收手???
《周易正義》給出的答案是:可進則進,可退則退,你自己看著辦。
你如果問我這些解釋到底該信哪個,我的回答也是這一套:可信則信,可疑則疑,你自己看著辦。
反正我覺得,和《周易》里的很多話一樣,這句話實在太費解了,作者的本意到底是什么,我們只能根據一些線索來猜,要想從字面上把它解釋清楚這恐怕根本是不可能的。這是因為作者的思想太深邃了,所以后人無法理解嗎?嗯,有這個可能,說到這里,我引一段后現代主義大師拉康的話給各位看看:
這一圖表[麥比烏斯帶](索科注:麥比烏斯帶是指:取一張狹長的紙條,扭轉半圈并把端頭連在一起,這樣,就構造出了一種單側曲面,它的“正面”和“背面”是連在一起的。)在構成主體的節(jié)點中可被視作一種本質上的inscription的基礎。這比你一開始所能想到的要超出很多了,因為你能找尋那種可以接受這類inscription的表面。你也許會看到那球面、那老式的整體的象征物是不適合的。一個環(huán)面,一個克萊因瓶,一個cross-cut表面(索科注:“環(huán)面”是指由空心的管狀物所構成的表面??巳R因瓶有點兒像個沒有邊緣的麥比烏斯帶,如果想正確地理解它,那就需要對至少四維的歐幾里德空間有一定認識。Cross-cap[這里寫作“cross-cut”,或許是因為筆誤],是另一種形式的表面。)是可以接受這樣一種橫切的。其多樣性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它解釋了有關心理癥狀的結構的許多事情。如果可以用此基本的橫切來象征性地表現這一主題,那么用同樣的方式也可以表現出,環(huán)面上的切口就如同精神病患者,而在cross-cut表面上的切口則對應著另一種精神病癥。
我已經盡我所能非常忠實地翻譯了這段話(雖然是從索科煞費苦心的英譯轉譯過來的),我不知道該怎么翻譯的詞就直接擺上原文了,所以應該不會有什么由誤譯帶來的麻煩。拉康這是在用拓撲學的概念來解釋精神病問題,這位弗洛伊德之后的世界級的精神分析大師滿嘴都是這類晦澀的表述。請認真看看,再看一遍,再看一遍,看懂了嗎?
在各個后現代大師當中,這種語言風格是非常流行的,別說再過兩千年,就算僅僅再過兩百年,專家們恐怕就得把一部部的后現代名家作品當作《周易》一樣來解讀了。我們想想,如果《周易》的一些作者也有拉康一樣的風格呢?如果他們還有濃重的方言口音呢?如果《易傳》的作者在極權的鉗制下發(fā)明了一套獨特的隱語呢?
——這都不是沒有可能,但也不是一定可能。
再簡單說說這一段的最后一句:“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边@是典型的儒家修身格言,一個“君子”要保持平常心,得志了別趾高氣揚,失意了也別作憤青,為人處世要謹小慎微,你如果能做到這些,到哪家公司都是個好員工,哪家公司的老板都不會輕易炒了你。
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yè),欲及時也,故無咎?!?/p>
《文言》繼續(xù)設問:“九四爻說‘或躍在淵,無咎’,這是什么意思呢?”
老師回答說:“這個,這個這個嘛……”
呵呵,不是老師不知道怎么回答,而是我不知道怎么講解老師的回答?!吨芤住氛媸墙^難讀順的一本書??!
老師首先說的是:“上下無常,非為邪也。”什么叫“上下無?!??這個“無?!焙退髅暮诎谉o??蓻]有一點兒關系,這是在說龍到水池子里撲騰去了,往上也是撲騰,往下也是撲騰,到底往哪邊撲騰,龍的地盤龍做主,我們誰也不知道。但是,龍的這種撲騰我們該怎么解釋呢?老師說“非為邪也?!?br />
“非為邪也”,稍有古文基礎的人都不會覺得這四個字有什么不好理解的,但其實還真不好理解。先說這個“為”字,到底是當“做”講,還是當“為了”講,還是當別的什么意思講,搞不清。
有人可能覺得這有什么搞不清的,上下文一串不就完了么!可問題是,“為”后邊的這個“邪”字是什么意思,也搞不清,這可怎么串呢?
所以,“龍在池子里撲騰,一會兒上,一會兒下,但不管怎么撲騰,它也不會走邪路?!薄@是一種解釋,字面上是講得通的。
“龍在池子里撲騰,一會兒上,一會兒下,但它可不是撒癔癥呢?!薄@么理解也可以。
“龍在池子里撲騰,一會兒上,一會兒下,但不管它干什么,都是一心為公,不是為私利打算。”——這么理解也沒錯,你看著古怪,其實“邪”還有“私”的一解。
講三個解釋就夠讓人撓頭了,其他的解釋我就不講了,但大家也要知道,雖然很多解釋都能講得通,但也有講不通的,比如有人把“邪”當作了妖魔鬼怪之類的東西,這就不對,因為“邪”字雖然有妖魔鬼怪的意思,但這個意思是后起的,在《周易》時代還沒有呢。
“進退無恒,非離群也”,天哪,這句話也沒有固定的解釋,分歧產生的關鍵就在“離”字。
如果不較真,可能覺得這句話說得很清楚,是說龍在池子里時進時退,但它并沒有離開集體?!@確實就是可以成立的一解,“離群”這個詞現代人也并不陌生,形容一個人很孤僻,我們會說他“離群索居”。
和前一句聯系起來再看:“龍在池子里時上時下,不走邪路;時進時退,不脫離群眾?!鄙舷挛拇煤茼樑?,而且這時候你還可以再作一個推理:這個句子是有對仗感覺的,所以,既然“離”是動詞,那么和它對應的“為”也應該是動詞才對,嗯,這就把“為”的“為了”、“因為”的解釋給排除掉了。
但麻煩的是,“離群”不一定就是“離開群體”,它還可能是“依附于群體”,也就是說,“離群”既可以當“脫離群眾”講,也可以當“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講。奇怪吧,一個詞怎么可能同時存在兩個完全相反的意思呢?
——難道不可能嗎?
請看這兩句話: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保斞冈姡?br />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詩)
“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保ā犊兹笘|南飛》)
“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保ㄉ袝?br />
——至少前三句都還眼熟吧?
第一句“忍看朋輩成新鬼”,忍=不忍。
第二句“朱門酒肉臭”,臭=香。
第三句“進止敢自?!保遥讲桓?。
第四句“亂臣十人”,亂=治。
除了第二句的“臭=香”一直爭議較大之外,其他三句的解釋基本都是板上釘釘的,而且這種例子還相當不少呢。這種情況在古代訓詁學里有個專門的術語,叫“反訓”。好比你罵了幾個干部說“那幫亂臣”,人家告你誹謗,你就可以拿出訓詁證據來,給法官看看《尚書》里的“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這個“亂臣”明明是夸人家嘛,是說人家是治國良臣,是好干部!
你以為“反訓”只在古文里才有嗎?民間不是有句俗話,叫“老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什么叫“老兒子”?明明是說“小兒子”嘛,還有什么“老舅”,其實是指“小舅”,按訓詁的說法,這都是“反訓”。
現在明白了吧,“一個詞怎么可能同時存在兩個完全相反的意思呢?”——當然可能。
那么,“離群”的“離”也一定就是這種情況了?
——別急著下結論,這還真不一定。
八卦和六十四卦里不是都有個離卦么,我們看看,離卦的《彖》解釋說:“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边@是說:所謂“離”,就是“麗”。
哦,看來“離”是“美麗”的意思哦。往后聯系一下上下文,“日月麗乎天”,是說太陽和月亮在天空中非常美麗,“百谷草木麗乎土”是說花草樹木在土地上盛開,非常美麗。嗯,原來如此!
——原來并非如此。
我們現在知道了“離”和“麗”是通假字,可是,“麗”當真就是“美麗”的意思嗎?
大家可能都知道有個詞叫“金生麗水”,是五行生克里的一個說法。如果只說“金生水”,這好理解,可為什么是“金生麗水”呢?這個“麗”字是什么意思呢?
我的不少江湖同道們都從“美麗”的意思出發(fā)來解釋這個“麗”字,有人說麗水就是優(yōu)質礦泉水——這倒真有說服力,大家想想,礦泉水帶個“礦”字,那么礦泉水不就是金生的水么,再加個“麗”字,就是優(yōu)質礦泉水;還有人說“麗水”就是形容水量充足,甚至是水包含的營養(yǎng)成分高。
唉,作為一個老江湖,我對這些同道的表現真是痛心疾首??!俗話說“盜亦有道”,不能忽悠客戶,現在市場形勢這么嚴峻,大家更要苦練內功。
好了,我來解釋一下這個“麗”是什么意思。
麗=附著。
所以,“金生麗水”的意思就是金屬上邊會附著有水分。
就這個“附著”的意思來說,“麗”和“離”是通假的。如果嚴格一點兒來說,繁體字里既有“離”,也有“離”,我們現在講的這個“離”如果還原成繁體字就是“離”,和繁體字里的“離”無關。所以,“麗”通假的是“離”,意思是“附著”。
現在該回到“離群”了。如果“離=麗=附著”,那么,“離群”的意思不就從“脫離群眾”變成了“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了么?
那么,這兩個解釋,哪個正確呢?
答案還是我們一貫的風格:都講得通。
——兩個意思完全相反的解釋,都講得通。
別急,這還不算完呢,從這兩個解釋里還能引申出新的解釋。
“脫離群眾”是好是壞?
你可能會說:“當然是壞了,這還用問么!”
你之所以會這么說,因為我用的“脫離群眾”這個現代詞匯在我們的現代語境里是有褒貶色彩的,如果把它的褒貶色彩拿掉,你再想想,上古時代的大隱士許由,還有那位“鳳歌笑孔丘”的楚狂,不都是“脫離群眾”么?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不也是“脫離群眾”么?
同樣,“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如果往不好的一面解釋,也可以說成是“隨波逐流”呀。
那么,到底取哪個意思呢?
——你自己看著辦。
《文言》說完了這句費解的“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接著說:“君子進德修業(yè),欲及時也,故無咎?!边@是進一步解釋,說君子提高道德修養(yǎng),努力做好工作,“欲及時也”,所以九四爻的爻辭才會說:“或躍在淵,無咎”。
很討厭,“欲及時也”也是個麻煩東西,到底是說“應該把握時機”,還是說“要趕緊有所成就”,也是讓人難以弄清的。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p>
《文言》繼續(xù)設問:“九五爻的爻辭說‘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這是什么意思呢?”
老師這回的回答非常經典,又出成語,又出名言,而且最可愛的是,居然比較好懂,沒什么歧意。
老師說的是:“相同的聲音會互相應和,相同的氣會往一塊兒聚攏,水向濕處流,火往干處燒,云跟著龍,風跟著虎,圣人大展拳腳而萬眾仰望。從天上來的還愿意上天,從地上來的就愿意下地,萬事萬物各從其類?!?br />
下邊我來仔細講講?!吨芤渍x》對這一段的闡釋非常好,我就主要采用這書里的說法了。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這八個字現在已經成了成語了。到底什么叫“同聲相應”?《周易正義》說:“‘同聲相應’者,若彈宮而宮應,彈角而角動是也?!边@說的是古代樂理,翻譯過來就是:屋子里有兩把吉他,音高都是一樣的,你一彈這把吉他的第一弦,另一把吉他的第一弦也跟著響,而且你還能看到這根弦沒人彈自己就開始顫,這就是聲音的共振。至于天快下雨的時候臺階上發(fā)潮,這就是“同氣相求”。
《周易正義》把“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歸納為“聲氣相感”,把“水流濕,火就燥”歸納為“形象相感”,把“云從龍,風從虎”歸納為“同類相感”(因為龍是水里的動物,而云是水氣;老虎是威武的動物,風是震動之氣,所以龍吟則景云出,虎嘯則谷風生),一步步就推導到“圣人作而萬物睹”,說這也是“同類相感”。
猛一看好像很奇怪,圣人怎么和萬物成了同類了呢?而且還會互相感應?
《周易正義》說:“圣人生養(yǎng)了萬物,萬眾是被圣人生養(yǎng)的,所以互相會有感應。這兩句正是說明‘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的,圣人大展拳腳,于是乎‘飛龍在天’,萬眾仰望,于是乎‘利見大人’,前邊那些龍啊、云啊什么的,全是為了烘托這一句。”
可能有些人還是理解不了這層意思,也難怪,畢竟有了時代的隔閡了,要知道,現在的官員都叫人民公仆,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而古代的官員有個俗稱叫“父母官”,這主要是指地方官,顧名思義,他們不是人民的公仆,而是人民的爹媽,那年頭又大力提倡所謂孝道,所以爹媽打兒女那是天經地義,可兒女卻無論如何也得孝順爹媽。當然了,爹媽自然心疼兒女,可問題是,如果一萬個兒子和一萬個女兒總共才有一個爹,那恐怕也享受不到獨生子女的溫情待遇吧?
可儒家的一個觀念是:如果天下的最高領導是個圣人,那他就堪稱全國人民的好爹——嚴格來說,應該是兼好爹和好媽于一身的。聽上去很荒謬是吧,其實這才是人家高明的地方,我們好好看看歷史,凡是成功的極權統(tǒng)治,乃至于成功的宗教,只要是存在一個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威的,幾乎無一例外都在嚴父形象之外同時還有一個慈母形象:耶穌身邊有圣母瑪利亞,佛祖身邊有觀音菩薩,玉皇大帝身邊有王母娘娘,就連這兩年流行的清宮戲里,乾綱獨斷的乾隆爺的頭頂上也有個溫和的皇太后。正所謂陰陽調和、剛柔相濟,表現在信仰層面,嚴父神慈母神并存;表現在政治層面,極權統(tǒng)治既要有嚴父的一面也要有慈母的一面——這也是極權政體和民主政體的一個重要不同,在民主制度里,政府是人民的雇員,在極權制度里,政府是人民的爹媽。
有人可能會問:“你前邊不是說,周代是封建制度,是貴族民主政治和寡頭政治嗎,中國不是從秦始皇以后才進入極權時代嗎?”
不錯,但《周易正義》卻是極權時代的出版物,所以,《文言》未必真有多少由《周易正義》所闡發(fā)出來的那么“深刻”的思想呢。
那,《文言》的本意該怎么解呢?
其實,這一小段話并不是全都容易理解,其中有一個難點,就是“圣人作而萬物睹”。我前邊把它翻譯成“圣人大展拳腳而萬眾仰望”,你有沒有覺得奇怪呢?原文的“作”怎么會是“大展拳腳”的意思呢?原文的“萬物”怎么我翻成“萬眾”呢——這尤其荒謬,一個是說“物”,一個是說“人”,這不是瞎解釋么!
如果你有這樣的懷疑,那恭喜你了,讀書一定要有懷疑精神。——不單是讀書,假如你聽到張三在說李四的壞話,別聽風就是雨,仔細想想,而且,你至少一定要聽過李四自己怎么說,然后再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根本沒機會去聽李四說話,對張三最好只報以“姑妄聽之”的態(tài)度。
話說回來,“圣人作而萬物睹”,這里的“作”,原本的意思應該是“站起來”,我是把它意譯了,也可以說成“大展宏圖”什么的。而“物”字,現在雖然大多只是“物質”、“物體”的意思,古時候的意思可就多了,你想得到它本來還指“顏色”嗎?
有一個詞現在還在用,叫“物議”。比如說,出租車要漲價的消息一傳出來,“物議沸騰”。
想想看,你自己是不是也曾經就這件事發(fā)表過議論呢?可是,關心出租車價格的明明都是人類,人的議論為什么說成“物議”呢?
“物議”就是輿論,這個詞很可能是來源于“物”字的一個古意:“人”。
看看,“物”不但指物體,還指“人”,而且還有“眾人”的意思。
現在明白了吧,“圣人作而萬物睹”,圣人站起來,花花草草們是不會抬眼去看的,只有人才會去看,所以“萬物”就是“萬眾”。乾卦九五爻是貴中之貴,《文言》把它解釋成:圣人崛起,萬眾歸心。
現在我們最好回顧一下,乾卦九五爻從爻辭到《文言》的闡發(fā),再到曾經作過古代經典教科書的《周易正義》的闡發(fā),意思是不是越羅列越豐富了?
接著往下看。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文言》繼續(xù)設問:“乾卦上九爻的爻辭說‘亢龍有悔’,這是什么意思呀?”
老師說:“這是在說這個人雖尊貴卻沒有位置,雖高卻沒有民眾,賢人在下位所以無法上來輔佐他,這就叫‘亢龍有悔’?!?br />
我這幾句翻譯得不太流暢,可能大家讀起來有點兒吃力,這也不全怪我,因為原文是有雙關的,很難翻譯。
“貴而無位”,從卦上看,這個上九爻位于全卦的最上邊,比下邊那五根爻都高,這么看來,它應該比下邊那五根爻都牛才對,可偏偏全卦最牛的位子是第五爻。第五爻和第六爻的關系就有點兒像皇帝和太上皇的關系,你說太上皇是皇上他爹,按說是最牛的吧,可偏偏這世上皇上最大。所以,你想想太上皇,就會明白什么叫“貴而無位”了。
這應該很容易理解吧,名義上尊貴無比,實際上狗屁不是,這樣的人不是很多很多嘛。
再說說“高而無民”,如果從“民”字的源頭來看,是指奴隸,到后來這個“民”字就指老百姓了?!艺f“老百姓”是按這個詞的現代意義來用的,“百姓”本來是指貴族。
如果仔細想想,“民”所指的老百姓很可能指的是住在城里的平民,這時候所謂的平民,主要都是低等貴族。這問題就不多講了,扯起來話就長了。反正,“高而無民”是說上九爻位置最高,但草民百姓都在底下待著,那么高的地方就你孤家寡人一個。
“賢人在下位而無輔”:在《文言》的系統(tǒng)里,把一卦六爻從上到下分成了三個部分,象征著天、地、人,是謂“三才”,九三爻就是“人”的位置。對上九爻來說,九三爻在很靠下的地方呢,這就意味著“賢人在下位”,既然賢人在比自己低那么多的地方窩著,自己孤家寡人一個,可不就是“無輔”(沒人輔佐)么。
——這種解釋也只是一家之言,信不信由你,反正我覺得比較牽強。就拿“賢人在下位而無輔”來說吧,如果賢人在上位呢,那不成了有人要奪權了么,不是更糟!
雖然名言輩出,但請不要曲解
“潛龍勿用”,下也?!耙婟堅谔铩?,時舍也?!敖K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帮w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什么叫唐僧?《文言》就是最早的唐僧,前邊剛把乾卦從第一爻“潛龍勿用”到第六爻“亢龍有悔”仔仔細細闡釋了一遍,大力發(fā)掘爻辭當中的隱蔽意義,本以為再說個“用九”就結束了,可誰想到,《文言》突然甩下“用九”,卻把從“潛龍勿用”到“亢龍有悔”再到“用九”重新解釋了一遍。這還不算完,《文言》一會兒還會再解釋第三遍的。
這一輪是說:初九爻“潛龍勿用”是指君子處在卑下的位置,九二爻“見龍在田”是指君子稍稍顯露了頭角,九三爻“終日乾乾”是指君子做事勤勉,九四爻“或躍在淵”是指君子嶄露才能,九五爻“飛龍在天”是指君子在上位治國,上九爻“亢龍有悔”是指君子位置高到極點而出現災難,最上邊的“用九”爻是指天下大治。
這段文字里有個小疑點,就是“‘見龍在田’,時舍也”,這句話里“舍”當什么講,歷代專家們有好幾種解釋,可每種解釋都有點兒牽強,我這里暫取一說,看看上下文倒也意思通順,就這樣好了。咱們趕緊進入下面一段,這一段里短短幾十個字卻出來好幾個名言: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耙婟堅谔铩?,天下文明?!敖K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帮w龍在天”,乃位乎天德?!翱糊堄谢凇保c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這是說初九爻的“潛龍勿用”表示的是陽氣處于潛伏和藏匿的狀態(tài)。這句話在字面上很好理解,可你如果較較真,問問到底什么才是所謂“陽氣”,這可真難回答了。
這就好像我們平日里說的“上火”,誰都知道“上火”是怎么回事,也知道上了火該怎么辦,可這個“火”到底是什么,這恐怕沒多少人能答得出來了。
什么是“陽氣”?如果往了玄了說,我們可以拉來太極圖和陰陽魚,還有河圖、洛書等等等等,用幾萬字構造出一個模糊的影像,讓你從里邊去“悟”;如果說得實在一點兒,“陽氣”其實也很簡單,春天來了也就是陽氣來了,相應的,冬天來了也就是陰氣來了,大文豪柳宗元就說“寒而暑者世謂之陰陽”,看看,即便在古人的眼里,陰陽也未必就是玄而又玄的東西。
如果這樣來看,那么,所謂“陽氣潛藏”也就是說地球公轉到某個位置了,冬天就要結束了,春天就要來臨了——要注意哦,這只是對北半球中緯度地區(qū)說的,如果說這話的這位古人生活在赤道附近,不知道他還會不會講什么陰陽?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币粋€讓我們意想不到的詞出現了——文明。
可能不少人都以為“文明”是個外來語,而且是近代才有的詞,沒想到吧,兩千多年前中文里就有“文明”了。
但這時候的“文明”還不是civilization的意思?!拔摹弊智斑呏v過,有“彩色花紋”的意思,而“‘見龍在田’,天下文明”,這是承接初九爻的“‘潛龍勿用’,陽氣潛藏”來說的,陽氣本來潛藏著沒出來,現在春天來了,是‘見龍在田’的時候了,陽氣出來了,草也綠了,花也紅了,春光明媚,這就是兩千多年前的“文明”。
下一句里出現的詞比“文明”還要重要:“‘終日乾乾’,與時偕行”,這是在說九三爻。
九三爻可不簡單,“與時偕行”,這幾個字很眼熟是吧?我見過不止一個人說,“與時俱進”就是出自這個“與時偕行”——其實不是,這兩個詞雖然看似非常相似,實際的意思卻截然不同。
“與時偕行”的“時”并不是“時代”的意思,如果說得玄妙一些,它是指“天時”,如果說得樸素一些,它指的就是四季輪回?!皶r”字在古代常常表示“四時”,也就是“四季”。我們來聯系上下文一起看看:前邊講了“陽氣潛藏”,緊接著陽氣顯露,花紅草綠,到了“天下文明”的時候,全都是以季節(jié)的變化來打比方的,而且,前邊也已經講過古人對乾卦的一種解釋,就是把春夏秋冬和仁義禮智什么的都給結合在一起的。
所以,“與時偕行”說的其實只是順應季節(jié)變化的意思,如果再聯系下文,你就知道“與時偕行”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是“與時俱進”了。
“與時偕行”在損卦的《彖》里也出現過,叫做“損益盈虛,與時偕行”,是說讓多的少一些,讓少的多一些,跟著“時”一同前進……
“‘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這是接著來說九四爻,天道在這時候發(fā)生了變化。然后就是最尊貴的九五爻,“‘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是說君子登上了天德的位子,也就是登上君位了。最要命的是下邊這句,是解釋上九爻的:“‘亢龍有悔’,與時偕極”。
看,這里用了一個和“與時偕行”結構完全相同的詞,叫“與時偕極”。前邊“與時偕行”還是順應季節(jié)變化呢,經過了天道的一次變革(通俗說就是換季了,商場這時候要搞大酬賓了),上升到了頂點(君位),但季節(jié)是要輪回的,這時候就該“與時偕極”了,也就是說,好日子到頭了。這就好比九五爻的時候正是秋收,今年是個豐收年,平均畝產萬斤糧,可大豐收之后就該冬天了,畝產萬斤糧之后就該三年自然災害了,就該信陽事件了。——現在明白了吧,“與時偕行”發(fā)展下去就是“與時偕極”,跟著春姑娘的腳步歡天喜地地往前走,走著走著就會走到數九寒冬,這怎么可能會是“與時俱進”的精神呢?
這段里的最后一句,“乾元‘用九’,乃見天則”,這是解釋“用九”,也就是“群龍無首”那句爻辭,說“群龍無首”的狀態(tài)才是上天的法則。
——如果這話真是荀子門徒說的,那他們的意思大概是:你秦始皇現在再怎么牛,終于也會“與時偕極”的,被你破壞了的當年諸侯分治的封建制度才是合乎上天的法則的,合乎宇宙的運行規(guī)律的。
這可能是目前對這句話最圓融無礙的一個解釋,上下文的意思因此而全部貫通,遺憾的是,不管說什么都沒有足夠的證據。
另外,“天則”這個詞有沒有覺得眼熟啊?那個一度很有影響的天則研究所應該就是從這里取的名字吧?!吨芤住氛媸且粋€起名的寶庫啊。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袄憽闭撸郧橐?。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fā)揮,旁通情也?!皶r乘六龍”,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新一輪的闡釋又開始了,《文言》真堪稱是不厭其煩、誨人不倦的典范,連番解釋完了爻辭,現在還要把《彖》也給闡發(fā)一遍。
先說的是“元亨利貞”,說是天(乾)生養(yǎng)了萬物,萬物茁壯成長,天(乾)雖然這么好,雖然有這么大的功勞,卻一點兒也不居功,這可真是太偉大了啊!
“元亨利貞”我在前邊已經講過很多了,知道這四個字其實不過是“大吉大利”的算命套話而已,現在我們再看《文言》的附會也就不會相信了??墒?,《文言》這里卻講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內容,那就是:萬事萬物都是天創(chuàng)造的,但天一點兒也不居功。這好像說的是一個非常物質化的“天”,不大像是“老天爺”,更像是說“大自然”。
這是周朝人才有的觀點,而且很有些荀子和老子的風格,我們如果再想想上帝創(chuàng)造了世界之后是如何讓人類不斷地贊美他、顯揚他,就更能體會出《文言》的唯物傾向了。
有人可能會問了:“既然是唯物立場,還搞什么算卦呢?”
答案是:首先,再提醒大家一回,要把《易經》和《易傳》分開來看,然后,算卦如果說是源自甲骨占卜的話,算卦的過程就應該是通過排演蓍草來向老天爺討主意的過程,可如果站在《文言》的唯物立場,這個過程也許就不再意味著向老天爺討主意,而是意味著人類在通過《易經》來了解宇宙規(guī)律。
——這可是《文言》的一個核心精神:不再是向老天爺討主意,而是向大自然尋規(guī)律。
這規(guī)律就體現在卦爻之中?!段难浴氛f:六爻的運動變化包含著萬物的情理,仿佛六龍駕車在天上有規(guī)律地奔跑;陰天下雨也都按照季節(jié)的規(guī)律,天下萬物各得其所。
這里得注意一個詞,“旁通”,并不是“別有一番心得體會”的意思,而是“遍通”、“匯通”,“旁”字是“普遍”的意思,可別按現代漢語去理解。
《文言》接著又一次全部闡發(fā)了乾卦六爻的爻辭涵義。
初九爻,“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疂摗疄檠砸?,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是要提升道德修養(yǎng),建立豐功偉業(yè)的,如果世道不好,那可別貿然行動,這時候還是找個深山老林,自己修煉九陽神功為好。
九二爻,“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兑住吩唬骸婟堅谔铮姶笕恕?,君德也?!薄討撏ㄟ^努力學習來增長知識,通過多問問題來辨明是非,通過開闊胸懷來待人接物,以仁德作為行事的準則。九二爻的爻辭“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所說君子已經具備了君主的潛質。
九三爻,“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薄F代漢語里有個詞叫“陽剛”,是形容男子漢的,這詞也是從《周易》來的。乾、健、陽、剛,這些字眼在《周易》里差不多都是一回事,陽爻是剛性的,連起來說就是“陽剛”,陰爻是柔性的,連起來說就是“陰柔”。再看原文,所謂“重剛”,就是說九三爻的上邊也是剛爻(陽爻),下邊也是剛爻(陽爻);所謂“不中”,是說九三爻從位置上說沒有“得中”;所謂“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是說九三爻處在六爻的中間,上不著天,下不著地。這三個因素——重剛,不得中,上下不挨——聯系在一起看,怎么看怎么都不像好事,所以君子要咬緊牙關做事,夾起尾巴做人,這才有望化險為夷。
九四爻,“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薄途湃车脑u語一樣,也是“重剛”,也是“不中”,也是“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但還多出一個“中不在人”。前邊講過,六爻可以分為上、中、下三段,分別代表天、地、人三才,《文言》是把九三爻當作“人”的代表,那九四爻就慘了,上不著天,下不著地,中間還不是人,所以爻辭說“或躍在淵”,有個“或”字,這是表示“或者這樣,或者那樣”,很猶豫,很謹慎。猶豫和謹慎都是對的,這時候只有萬分謹慎才能避免災禍的發(fā)生。
九五爻,“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九五爻“飛龍在天”的這位“大人”,道德可比天地,賢明可比日月,行事如同四季流轉般有規(guī)矩、有信用,還能夠洞悉吉兇如有鬼神相助,既能察知事物的先機,又能按照客觀規(guī)律辦事。這樣的人,天都不會難為他,何況人呢,又何況鬼神呢?
上九爻,“‘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圣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所謂“亢龍有悔”,是說只知進卻不知退,只知道現狀不錯卻看不出將會出現的風險,只知道有所得卻看不出還會有所失。能明白進退存亡的道理而又不偏離正道的人,一定就是圣人!
《文言》闡釋乾卦的內容到此結束。回頭看看,對這六爻的最近的解說哪一段最精彩呢?我想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是九五爻那段:“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你只要把原文大聲朗讀幾遍,別管意思能不能明白,單是讀就能體會到那股子牛氣!
這段話看上去神乎其神、玄乎其玄,如果你聽傳銷課能聽得心潮澎湃,那你讀這段文字應該也能讀到神采飛揚。
中國是很有這種慷慨激昂漂亮話的傳統(tǒng)的,你再讀一遍“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然后再讀宋儒張載的那段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看看,同一種結構,很像吧?
但這些話好聽是好聽,卻禁不起深究。
再看這個“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很玄吧?什么是“先天”,什么又是“后天”?這兩個名詞玄妙得不得了,后來又有人推出什么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先天八卦方位和后天八卦方位。其實呢,如果把話說白了,比如張三看到“八九河開,九九燕來”,看到冬眠的大熊從樹洞里鉆出來了,他就知道春天馬上就要來了,得趕緊買幾條紗巾準備著——因為張三住在北京,北京的春天多風,出門得用紗巾把臉蒙上。紗巾一蒙臉,老天也奈何不了他了。張三這就叫“先天而天弗違”。
至于“后天而奉天時”,比如李四,刮風了知道買紗巾,夏天了知道換短褲,秋天了知道貼秋膘,冬天了知道穿棉襖。如果你覺得這都沒什么,你也能做到,那可恭喜你了,這說明你也能“后天而奉天時”。
所以,“先天”和“后天”根本沒什么玄的,分別是說“先于天時”和“后于天時”而已。
借這個問題多說兩句:讀書可別輕易就被大話嚇唬住?!肚f子》里的《逍遙游》想必大家都了解吧,看人家文章一開頭:“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边@是何等的氣勢,何等的逍遙!再往后讀,越來越瀟灑:“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
可咱們再往后讀,讀讀《莊子》雜篇里的《外物》(雖然這很可能不是莊子本人寫的),有這么一段: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jiān)河侯。
監(jiān)河侯曰 :“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
莊周忿然作色曰 :“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 :‘鮒魚來,子何為者耶?’對曰 :‘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 :‘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 :‘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 。’”
這個“涸澤之魚”的故事也是個名段,說莊子家里窮,有一天可能是揭不開鍋了,就去找監(jiān)河侯借糧食。監(jiān)河侯很慷慨:“沒問題,不就是一點兒糧食么,等我收完了稅,我借你一百萬美元!”
莊子一聽,臉都氣白了,本想破口大罵,可轉念一想:知識分子罵人是不該帶臟字的,嗯,那就講個故事好了。于是,莊子開講:“我昨天走路的時候聽見有人叫我,一看,車轍壓的溝里有一條魚。魚很著急,對我說:‘我是東海的水官,落難在這里,快渴死了,你能給我弄一點兒水嗎?’我說:‘好啊,等我到美國轉一圈,引太平洋的水來救你?!~一下子把臉板起來了:‘等你小子把太平洋的水引來,我就只剩下太平洋的深深傷心了,你也別來這兒找我了,直接到超市賣魚罐頭的地方找我好了,對了,要想從那么多魚罐頭里認出我來,一定注意看標簽上印的生產日期?!?br />
——我們把《莊子》前后這兩篇聯系起來看看,一個人再怎么“逍遙游”,到餓肚子的時候畢竟沒法“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啊,還是得向勢力小人低頭借糧食去。
所以呢,不必拿那些虛頭八腦的東西太當回事,必要的時候你就可以用莊子的肚子來當一塊試金石。
凡事總要聽聽反方意見
乾卦的內容基本講完了,這里有哪句話讓你印象最深呢?我想,可能是這一句:“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說得實在太牛了,如果一個人真能修煉到這個份上,說明他的《周易》已經學到博士水平了??墒牵瑲v史上也有人不拿這話太當回事,咱們聽聽他是怎么說的。
——凡事總要聽聽反方意見,最好再多聽幾個第三方的意見,這是我的一項個人習慣??葱侣勅绱?,看書也是如此?,F在《周易》的內容講了這么多了,尤其是《左傳》里那些案例,神乎其神的,尤其顯出《周易》的深不可測,可偏偏有人出來唱反調,太討厭了!可討厭歸討厭,聽還是要聽的,就當他是梁漱溟好了。
這位古代梁漱溟是唐朝人,名叫李華,他有一篇《吊古戰(zhàn)場文》被收在《古文觀止》里,所以大家可能對他不算十分陌生。李華寫過一篇《卜論》,把甲骨和《周易》一塊兒批了:
天地之大德曰生,舜好生之德洽于人心?!鹃_頭這兩句各有出處,“天地之大德曰生”,這是《系辭》里的名言,是說天地的偉大功德是生養(yǎng)萬物,使萬物生生不息;“舜好生之德洽于人心”是脫胎于《尚書》,說舜圣人有好生之德,澤被萬民。“好生之德”這個詞可能很多人都覺得是和尚愛說的話,應該是出自那部佛經的,其實卻是儒家經典《尚書》里的?!?br />
五福首乎壽,麟鳳龜龍,謂之四靈。【“五?!保腥酥肋@是一家連鎖茶藝館的名字,還有人知道有個“五福臨門”的吉祥話,把“五”字去了就是個食用油的牌子,年畫上有畫五只蝙蝠的,也是取的“五?!钡闹C音?!拔甯!钡恼f法來源已久,始見于《尚書》,說的是人生五種幸福之事:長壽、富裕、平安、道德、善終。李華著重指出“五福首乎壽”,是說“五?!碑斨凶钪匾木褪情L壽。然后又說麟、鳳、龜、龍,這是四種最有靈性的動物?!?br />
龜不傷物,呼吸元氣,于介蟲為長而壽?!練w結到烏龜這兒來了,說烏龜誰也不招惹,是個和平主義者,是甲殼類動物中最長壽的?!?br />
古之圣者刳而焌之,觀其裂畫,以定吉兇。殘其生,剿其壽,既剿殘之,而求其靈,夫何故?愚未知夫天地之心、圣達之謨。靈之壽之,而夭戮之,脫其肉,鉆其骸,精氣復于無物,而貞悔發(fā)乎焦朽,不其反耶?【李華很不滿:可古人竟然把既長壽又和平又有靈性的烏龜給殺了!殺完之后還要肢解,肢解完了還要燒,燒一次不夠,還要燒燙很多次,太過分了!“好生之德”這時候哪去了!——大家要注意這種論辯風格,這是很儒家的。孔子當年講求“正名”,說過很著名的那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主張你是什么你就做什么,名份上要求你怎么做,實際上你就要怎么做,你是哪個社會等級的,所作所為就要符合這個等級的要求。換到現在,舉個小例子,花園就得真是花園,廣場就得真是廣場,蓋幾棟樓叫某某花園、某某廣場,這不行,得改。好像很迂腐是吧,很孔乙己是吧?其實也不盡然,“因名求實”這個原則要看你怎么去用。往大點兒說,蘇聯建立的時候,全稱是叫“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人家這就是先給自己正名,你注意到沒有,這個全稱里根本沒有一般的民族國家的概念,這體現的就是“共產主義是無國界的”這種重要精神;再好比美國,不是有個民主黨么,我們如果也因名求實一番,就可以質問民主黨到底哪里民主了——資本主義的民主都是假民主,所以對這個問題他們就無力回答;同理,因名求實,朝鮮的全稱叫“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這說明人家實行的是“民主主義”,而且是“人民”的國家,是“共和國”的體制。說件近的事,李文娟的堅持不就是對憲法的“因名求實”么?看,所謂“正名”并不全是那么迂腐的,李華在這里就說:這片地方既然名字叫花園,就一定得真是花園,既然口口聲聲說“好生之德”和“五福”,為什么說一套做一套虐殺烏龜呢?】
夫大人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不當妄也。壽而夭之,豈合其德乎?因物求徵,豈合其明乎?毒靈介而徼其神,豈合其序乎?假枯殼而決狐疑,豈合其吉兇乎?《洪范》曰:“爾有大疑,謀及卜筮?!笔ト瞬划斢幸捎谌艘泽咭?。夫祭有尸,自虞、夏、商、周不變。戰(zhàn)國蕩古法,祭無尸。尸之重于卜,則明廢龜可也?!景涯蔷洹芭c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搬出來了,李華重申:話是漂亮,可你們是怎么做的??!他這里提到了一個咱們沒講過的東西:“尸”——這可不是尸體,而是古人祭祀儀式上需要有個活人裝扮成被祭的死者的樣子受大家拜,這個角色叫做“尸”。李華說,尸在以前比占卜的地位要高,可戰(zhàn)國的時候世道就變了,祭祀開始不用尸了,既然這樣,咱們不用烏龜來占卜了不也是可以的么?】
又聞夫鑄刀劍者不成,則屠犬彘血而祭之,被發(fā)而哭之,則成而利,蓋不祥器也。其神者,躍為龍蛇,穿木石,入泉源,以至發(fā)炯光聲音。人不能自神,因天地之氣、化天地之物而為神,固無悉然,是亦為怪。古者成宮室必落之,鐘鼓器械必釁之,豈神明貴殺享膻腥歟?今亡其禮,未聞屋室不安身,而器物不利用。由是而言,則卜筮陰陽之流,皆妄作也?!纠钊A講了講古,說以前鑄刀鑄劍出不來活兒的時候,人們會殺豬殺狗來祭祀,披散著頭發(fā)使勁哭,這么一搞,刀劍就鑄好了。以前宮殿剛剛建好的時候要搞祭祀儀式,鐘鼓剛剛做好的時候也是要殺牛殺羊搞祭祀,難道神明就那么喜歡殺生嗎?難道神明就那么喜歡血腥嗎?現在我們都唐朝了,早不搞那一套了,也沒聽說刀劍就鑄不出來了,宮殿就成豆腐渣工程了,鐘鼓就不響了啊?!槑Ы忉屢粋€詞:“落”。現在有個常用詞叫“落成”,有沒有人想過,為什么不說“建成”,不說“蓋成”,而說“落成”?這個“落”字和土木工程有什么關系嗎?仔細看看,李華文中說“古者成宮室必落之”,意思是宮殿蓋好了一定會先“落”一下,其實這個“落”就是建筑物的一種完工祭祀儀式,“落成”這個詞就是從這兒來的。順便一提,這種完工后的祭祀儀式在民間叫做“開光”,現在這個詞一般都被寺廟里用了,是說物件經過高僧的開光之后就會帶上靈性,其實這本來是中國的本土風俗,和佛教無關?!?br />
夫潔壇墠單而布精誠,求福之來,緬不可致。耕夫蠶婦,神一草木,禱一禽畜,鼓而舞之,謂妖祥如答,實歟妄歟?犧、文之《易》,周、孔之述,以為至矣。楊子云為《太玄》,設卦辨吉兇,如《易》之告。若使后代有如子云,又為一書可筮,則象數之變其可既乎?專任道德以貫之,則天地之理盡矣,又焉假夫蓍龜乎?又焉徵夫鬼神乎?子不語是,存乎道義也。【李華又換了角度來說:算命的方法多種多樣,總在變,就說《周易》吧,一開始是伏羲搞的,后來周文王又給發(fā)展了一下,后來周公又發(fā)展了一下,后來孔子又發(fā)展了一下,后來漢朝楊雄又發(fā)展了一下,這真不知道有頭沒有了!其實,??康赖戮涂梢砸灰载炛覀冎灰训赖陆ㄔO搞好了就什么都有了,別靠什么烏龜和蓍草,也別拿鬼神太當回事?!?/p>
這個馬子真正點
乾卦講完了,該講坤卦了。乾坤兩卦是整個六十四卦的門戶,多花些力氣搞清楚這兩卦都是怎么回事,再看其他諸卦也就容易舉一反三了。
乾卦的六爻前是陽爻,是謂“純陽”(想想純陽真人呂洞賓);坤卦的六爻全是陰爻,是謂“純陰”。如果你已經把前邊講解乾卦的部分全部讀通了,就可以去修煉九陽真經了,現在要講的坤卦則是九陰真經的入門基礎課。
練九陽真經的同學不知道有誰想過沒有,為什么是“九陽”,而不是“八陽”或者“十陽”?
武俠小說看得多的同學可能會回答說:“這有什么好奇怪的,武功一般都是有級別的,練功升級天經地義,沒玩過RPG呀?乾坤大挪移不就是好幾重功力么,‘九陽’一定說的是這門功夫一共有九重境界,你要一重一重來練。”
——這個解釋非常合情合理,可是,你聽說過有哪位高手練過九陽真經的第一重嗎?或者說,你聽說過有誰練過“一陽”嗎?沒有吧,只聽說大理段氏有個“一陽指”。
再往上數,好像還有個什么“小三陽”,但那是說肝功,不是武功。
其實,最合理的答案前文已經交代過了,《易經》里每一卦的六爻都用“九”和“六”來表示,“九”表示陽爻,“六”表示陰爻,“九”和“陽”在這里根本就是一個意思。所以,九陽真經的意思其實就是“陽真經”,大概是這門功夫的祖師爺嫌“陽真經”這個名字不好聽,才在前邊加了一個“九”字。
道理很清楚吧?
可是,如果這個解釋成立的話,就引發(fā)出來一個新的問題:九陰真經又是怎么回事呢?
是啊,如果按照上面的邏輯,九陰真經應該叫做“六陰真經”才對啊。
這個問題可真把我難住了,還是等有機會去問問張三豐好了。
乾和坤是對立的,這也就意味著九和六是對立的(如果用阿拉伯數字來表示就一目了然了),天和地是對立的,陽和陰是對立的,剛和柔是對立的,嗯,可能有一個對立是你猜不出的——龍和馬也是對立的。
把龍和馬放在一起,你會想到什么?
提示:一個成語。
想到了沒?就是——龍馬精神。
龍馬精神,這是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因為它一般都被用作祝福的吉利話,尤其要到龍年的時候,你就看吧,媒體上到處都是和龍有關的吉利話,龍馬精神就是其中出鏡率很高的一個。
可是,較真一下問問,到底什么是龍馬精神?
——想像一下,龍年又到了,有客人上你家登門拜訪,滿臉堆笑,祝你“龍馬精神”。你把眼皮一翻,問了一句:“‘龍馬精神’到底是什么精神???這個詞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客人最有可能的反應是:馬上一愣,張口結舌,半晌才說:“你是發(fā)神經了還是存心找茬啊?”
這確實是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你問十個人,至少得有九個答不出來。
看,凡事最怕認真,我們認真想想,“龍馬”,到底是龍和馬,還是一種叫做“龍馬”的馬,還是指像龍一樣的馬?
一個最周詳的解釋是:所謂“龍馬”,就是唐僧去西天取經騎的那匹白龍馬,人家本來是一條龍,后來因為種種機緣才變成了白馬為唐僧出力,那么“龍馬精神”就是說像唐僧胯下這匹白龍馬一樣精力充沛。
當然,如果你比較嚴謹的話,這個答案就變得不那么可取了。古代有人解釋什么是龍,說駿馬就是龍,可備一說;我們在前文還看到過《彖》說“時乘六龍以御天”,你可以想像自己坐在一輛豪華車乘上,前邊是六條龍拉著,在天空疾馳。
——這種想像并非毫無根據的,《左傳》里說過,在夏朝孔甲統(tǒng)治的時代,孔甲很聽上帝的話,上帝一高興,就送了四條龍給他拉車。這四條龍里,有兩條是黃河龍,一公一母;有兩條是漢水龍,也是一公一母。而且,當時還有專門養(yǎng)龍的人呢。(詳見《孟子他說》第三冊。)
如果龍只是駿馬的話,那么龍拉車也就是馬拉車,不足為奇;如果龍拉車在天上跑,馬拉車在地上跑,這就形成了對應的關系——對應關系是這樣的:天上的車是六條龍來拉的,地上的車是六匹馬拉的,而六匹馬拉的車是人間專車的最高級別,是天子才能坐的,這也就對應出天上那位乘客應該就是老天爺了。
這樣一來,在地和天、陰和陽、剛和柔的對立(對應)之外,就又有了一對龍和馬——龍給神拉車,馬給人拉車。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所以,乾卦那一整套的爻辭都是拿龍說事,到了坤卦就該說馬了。
《周易》坤卦的內容如下: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初六:履霜,堅冰至。
《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fā)也?!盎驈耐跏隆?,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六五,黃裳,元吉。
《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龍戰(zhàn)于野,其血玄黃。
《象》曰:“龍戰(zhàn)于野”,其道窮也。
用六,利永貞。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兑住吩唬骸奥乃?,堅冰至”,蓋言順也。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爸?、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fā)于事業(yè),美之至也。陰疑于陽必戰(zhàn),為其嫌于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這回能看出一些眉目了吧?——這一段和乾卦的內容在結構上是一樣的:先是坤卦的卦辭,然后是《彖》給解釋了一段,然后是《象》的一句簡短解釋,然后是六爻的爻辭,每條爻辭下邊跟了一條《象》的解釋,最后還是一大段《文言》。——《象》怎么出現了兩次呢?方才在乾卦里也是這樣的。嚴格來說,跟在卦辭后邊的《象》叫做《大象》,是闡發(fā)卦辭的,跟在爻辭后邊的叫做《小象》,是闡發(fā)爻辭的,所以,無論是《大象》還是《小象》,都和elephant沒有關系。
先看看坤卦的卦辭: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還記得乾卦的卦辭吧?四個字:“元亨利貞”,現在坤卦的卦辭也有這四個字,不過給拆開說了,成了“元亨,利牝馬之貞”。這是什么意思呢?和“元亨利貞”有什么不同么?
先解釋一下“牝馬”,就是母馬?!瓣颉弊x“聘”,意思是“母的”。
馬出現了,還是匹母馬。
“元亨,利牝馬之貞”直譯過來就是:大吉,利于母馬占算。
可這怎么看都不像是通順的人類語言,難道母馬自己還會求簽算卦不成?
這還真讓人傷腦筋,那,先看看母馬到底有什么與眾不同之處吧——為什么卦辭不說馬,不說公馬,而非說母馬呢?
——在文獻里還算能找到一點兒線索。
《韓非子》寫過:“孫叔敖相楚,棧車牝馬,糲餅菜羹,枯魚之膳,冬羔裘,夏葛衣,面有饑色,則良大夫也,其儉偪下?!边@位孫叔敖是楚國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總理,他雖然身居高位,卻很以驕奢淫逸為恥,吃的是粗茶淡飯,穿的是破衣爛衫,一臉營養(yǎng)不良的顏色,他的專車是母馬拉的。
看來母馬拉車是能夠和吃粗茶淡飯、穿破衣爛衫相提并論的,這也就是說,官員們威風凜凜地出門的時候,車子都是公馬拉的,可能因為公馬高大壯實夠力氣吧,母馬拉的車是屬于不上檔次的,是上不了長安街的。
漢朝的《鹽鐵論》說過:“當此之時,卻走馬以糞。其后師旅數發(fā),戎馬不足,牸牝入陣,故駒犢生于戰(zhàn)地也?!边@是說特殊時期戰(zhàn)爭頻繁,戰(zhàn)馬不夠用的,只好把母馬也編到騎兵營里去了,結果發(fā)生了母馬在戰(zhàn)場上生小馬駒的事情。
這樣看來,漢朝的戰(zhàn)馬用的都是公馬,母馬是不得已而湊數的。
不管怎么看,母馬都不像是尊貴的動物,可如果和龍對舉,怎么說也得是一種尊貴的動物啊。你也許覺得公馬和龍配對就沒問題了,恰當得很,可是,要說尊貴,要說和老天爺關系的密切程度,不管母馬還是公馬都排不上號。在商、周時代,最尊貴的動物其實是牛。
為什么呢?
答案也許很簡單:老天爺最愛吃牛肉。
語言是非常反映文化特色的,比如英語里對親屬的稱謂就很少,brother,sister,uncle,aunt,這四個詞就足夠稱呼一大圈人了,可換到中國,這四個詞就要區(qū)分成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叔叔、伯伯、舅舅、舅媽、嬸子、姨,英文里再來一個cousin,就包括了中文的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堂兄、堂弟、堂姐、堂妹。從這個比較里,兩種語言背景下的文化特色就可見一斑了。
我們用同樣的方法來觀察一下周朝的牛和馬。
牛有很多種,一頭一頭地拉出來遛遛。
“特”這個字誰都認識,可你知道它為什么是牛字旁嗎?原因很簡單,“特”原本有個很主要的意思,就是“公牛”。如果為了語言簡潔,“芝加哥公牛隊”應該翻譯成“芝加哥特隊”。
牻,這是黑白花的牛。
犉,黃牛黑嘴唇。
犎,封+牛,不是瘋牛,而是一種長得有點兒像駱駝的牛。
犍,這個字很多人都見過,買牛肉的地方有一種肉寫成“牛犍”,看上去好像很結實、很強健,其實“犍”原本指的是閹牛。
犗,也是閹牛,《莊子》里邊有個任公子在海邊釣鯨魚,用的魚餌就是五十頭“犗”。
犛,一種長毛牛。
物,你想不到這個字也指牛吧?這是指雜色牛。
還有好多呢,可字都很怪,輸入法打不出來,我也就不給自己找麻煩了,反正我們知道牛的細致名詞非常多就夠了。
認完了牛再認認馬。馬的各類名稱嘛——呵呵,也不比牛少。不過我就偷一回懶,不再列舉了。
你不會以為我在前邊的鋪陳就是為了得出一個馬的名詞比牛少的結論吧?讀書不要先入為主哦。我只是鄭重其事地提出了一個看似很科學的分析方法,用上一用,但不保證它就能夠解決我們當下的問題。^_^
還是看看那時候牛和馬的不同用途吧。從商朝到西周,馬和牛都被人用來拉車,但馬車拉的是人,牛車拉的是貨。牛除了不大經常的拉車之外,最重要的功能是被用作祭祀,祭祀里凡是用到牛的一般就是最高規(guī)格的祭祀,而祭祀在當時和打仗一樣,都是國家的頭等大事。到了東周,牛的身上又加了耕地的任務,但祭祀的意義依然存在。
所以,《易經》既然是個算命的東西,又很可能是從甲骨占卜脫胎而來,和老天爺的關系應該不小,再加上時代那么古老,理當對牛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馬才對。為什么坤卦的卦辭說“利牝馬之貞”,而不說“利牝牛之貞”呢,況且,祭祀用的牛都是很講究的公牛啊。
——我最早有這個疑問的時候,心里還覺得自己是不是有點兒太無聊了,問這種問題多少有些搗亂的嫌疑。后來讀《周易正義》才發(fā)現,還真不是我無聊,古代專家確實是認真研究過這個問題的。
圖-36 《周易正義》(嘉靖中福建刊本)很嚴肅地解釋“為什么是馬不是?!薄?/p>
《周易正義》的解釋是:為什么乾卦的卦辭是“元亨利貞”,而坤卦的卦辭多了個“牝馬”呢,這是以“牝馬”象征柔順,說明坤卦表示的柔順之德。牛雖然也很柔順,吃的是草,擠的是奶,任勞任怨,可走路太慢,沒法在廣袤的大地上自由馳騁,顯不出坤卦的“廣生之德”;馬雖然比不上龍,可腿腳利索,到處都能跑,象征著大地廣育萬物。
這是古人的解釋?,F在我們既然知道卦爻辭里的“貞”字其實就是“占”,對這句“利牝馬之貞”就得有新的解釋了??墒牵缓媒忉尠?!
“利牝馬之貞”直譯過來就是“利母馬之占”,可難道母馬也來占卜不成?還是說當時的人重視母馬,所以就像現代人算卦算算自己會不會發(fā)財一樣,當時的人是算自家的母馬會不會多生小馬?——這也不是沒有可能,因為在離卦的卦辭里就有一句很明確的“畜牝牛吉”,意思是“畜養(yǎng)母牛有利”。
可這里在“利牝馬之貞”后邊跟的是“君子有攸往”,是說君子出門,這樣一聯系,也許“牝馬”是說君子出門乘坐的是母馬拉的車,而母馬性情溫和,所以車子穩(wěn)當;或者是說君子很廉潔,象楚國總理孫叔敖一樣,出門坐的是母馬拉的車;或者是說君子有點兒落魄,沒有公馬車可坐了,出門只好講究著坐母馬車……
到底是哪個意思呢?老規(guī)矩:你自己看著辦。
“牝馬”后邊的話也很費解:“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薄柏弊质莻€虛詞,在這里你可以把它當成“所”,那么,“君子有攸往”也就是“君子有所往”,是說君子要出門,要到什么地方去。“先迷,后得主,利”,這可能是說君子出門沒多久就迷路了,不過有驚無險,后來還是到了目的地,受到主人的招待,所以總體來看還是吉利的。——還有一種解釋,斷句就不同,是“先迷,后得,主利”,是說先開始迷了路,后來又找到了路,吉利。這個“主利”一般認為就是后來那些算命先生常說的“主兇”、“主發(fā)財”之類說法的源頭。
最后這句是尤其費解的:“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這句話表面上看好像很簡單,說的無非是君子出門,如果往西南走就會交到朋友,往東北走就會喪失朋友,總體還算平安吉利。
——事實上可不這么簡單。先說說“安貞吉”,它到底是獨立的一句話,還是跟著前邊“西南得朋,東北喪朋”意思連貫下來的?
北京人可能會說:“這好理解,說的是我們北京的事,是說別往東北走,往西南走,走到安貞橋一帶就會有好事,所以才叫‘安貞吉’?!?br />
嗯,如果你是在北京的某個地下通道里給人算命,倒真可以這么解釋。
古代的《周易》專家一般都把“貞”解釋為“正”,“堅定”等等這類意思,但他們之間也有分歧,一種主要說法是:在西南交了朋友,在東北丟了朋友之后,獲得了“安貞之吉”,也就是平安和順;另一種說法是:在西南交了朋友,在東北丟了朋友,安安分分走正道就會獲得大吉。
——這都是古人的煞費苦心,現在我們知道了卦爻辭里的“貞”其實是“占”,按說對這句話應該容易理解一些了。想來“安貞”有可能是個占卜算卦的術語,畢竟專業(yè)領域需要一定的專業(yè)術語,否則唬不了外行,這是人之常情,古今中外盡皆如此。但這只是一種推測,并沒有足夠的證據,有限的證據是《史記》里記載烏龜殼卜辭的一句“呈兆若橫吉安”,可以參考,這個“吉安”和“安貞吉”或許有些關聯。
另外,有人注意到沒有,我這幾本書的裝幀設計是“吉安工作室”,當家人名叫夏吉安,他是東北人,所以和曾國藩、王陽明經常提到的那個吉安府沒有關系,那看來一定和《周易》、和甲骨文有一些神秘的聯系。我們如果能有破解“達·芬奇密碼”的精神,說不定能從他身上破解出全部的《周易》秘密。
可我們現在對這位身懷絕世秘密的關鍵人物還沒有任何研究,所以至今也說不清“安貞吉”到底是什么意思,只能模糊判斷這應該是一句好話。
可是,問題依然在。如果這是一句好話,那它和前邊的“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到底有什么聯系?如果“東北喪朋”了,難道還說得上是“安貞吉”嗎?
是啊,朋友都完蛋了,不是掰了就是死了,這怎么會是“吉”呢?
嗯,這個“西南得朋,東北喪朋”也許和朋友無關。
什么是“朋”?
很多人可能都會說:“這也叫問題!不就是朋友么!”
錯!我們現在習慣說“朋友”,其實在以前,朋是朋,友是友,意思是不一樣的。
《論語》一開篇的第一段第二句話就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舊注中一個經典的說法是:“同門曰朋”,還說過:“同門為朋,同志為友”——念一個學校的叫“朋”,志同道合的叫“友”。比如,同樣是風清揚,對于岳不群來說,就是“朋”而不是“友”,對于令狐沖來講,既是“朋”也是“友”。所以,古人解釋《論語》,有人就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是指孔子那些個畢了業(yè)的學生們遠道回來看望老師,孔子很高興。
“朋”字還有“朋黨”的意思,《離騷》里有“世并舉而好朋兮,夫何煢獨而不予聽”,屈原很憤懣,覺得全世界都是一伙的,都跟自己作對。
無論是同門還是朋黨,如果依照這種解釋的話,“西南得朋,東北喪朋”的意思就不再是“往西南走就會交到朋友,往東北走就會喪失朋友”,而是“往西南走就會遇到同門師叔伯、師兄弟或者朋黨,往東北走就會喪失同門師叔伯、師兄弟或者朋黨”。
——這就是正確的解釋嗎?
也不是。只能說這個解釋比剛才那個更準確,卻還不能說它就是正確答案。
因為“朋”字在當時還有另外一個主要意思,放在句子里也能講得通。
“朋”在當時還是一種貨幣單位,比如《詩經》里有一句“既見君子,錫我百朋”。這里的“錫”就是“賜”,整句是說有個大人物來了,賜給我一百塊錢。
如果依照這個解釋的話,那么“西南得朋,東北喪朋”的意思就變成了“往西南走會發(fā)財,往東北走會破財”——這種說法很熟悉吧,現在的不少算命先生還常說這種話呢。
可是,說來說去,到底這個“朋”是什么意思呢?
——現在還看不出來,因為無論是當同門講,還是當貨幣單位講,都講得通?!芭蟆弊衷凇兑捉洝防锏降资鞘裁匆馑?,還得看看這個字在《易經》的其他地方都是怎么用的。
泰卦里有:“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边@里雖然有個“朋”字,可句意不明,還屬于十個專家有十二種解釋的那種,沒法作參照。不過呢,多數專家都認為這個“朋”字和人有關,而不是和錢有關。
順便一說,從泰卦這句爻辭里我們有可以發(fā)現一個人名的線索,就是最后“得尚于中行”的“中行”,前不久去世的張中行老先生的名字可能就是從這兒來的,不過還有一點要注意,如果真是從這兒來的,那“行”字就應該讀“航”,而不是“形”,這從爻辭的讀音規(guī)律就可以推知——爻辭一般都是押韻的,而在這句里“行”字只有讀“航”才和其他韻腳押得上韻。爻辭押韻這個規(guī)律很重要,它可以幫我們分析很多東西,比如乾卦和坤卦的“用九”爻辭都不押韻,這就讓人覺得很可疑。
還得接著找“朋”。
豫卦里有:“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唉,這也是個歧意紛紜的句子,不說了,再往下找找看吧。
復卦的卦辭有:“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薄@個也麻煩,當人講和當錢講都能講通。只好再往下找了。
咸卦有:“九四,貞吉?;谕觥c裤客鶃?,朋從爾思。”——同上,當錢當人都能講通。
蹇卦:“九五,大蹇朋來?!薄?,當錢當人都能講通。
解卦:“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同上。
損卦:“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薄炜蓱z見,終于有了個意思明確的“朋”了!“十朋之龜”顯然就是價值十朋的烏龜,這里的“朋”字只可能當貨幣單位講。再往下找找看。
兌卦:“《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薄@里出現了“朋友”,不過別以為這就是我們現在的“朋友”的意思,古文里遇到這種情況一般都要點個標點的,就這句來說,應該讀作“君子以朋、友講習”。但無論如何,這里的“朋”字肯定指人,問題是,這句話是《象》里邊的,屬于《易傳》,不屬于《易經》,說服力就不大了。順便一說的是,有人注意到“麗澤”沒有,北京現在不是還有座立交橋叫“麗澤橋”嗎?“麗澤”的“麗”字不當“美麗”講,而是“依附”,前面講過這個字的,所以“麗澤”就意味著兩片水泊相連。這是古文的講法,現在北京的麗澤橋一帶可是看不到什么水泊的。
好了,閑話少敘,繼續(xù)往下找找“朋”吧。
找啊找,沒了。
這就沒了,有用的資料不多??!
不過,也沒關系,在好幾個爻辭里“朋”字無論是指人還是指錢不是都能講通嗎,在我們傷透腦筋的這句“西南得朋,東北喪朋”也是一樣,無論是錢還是人,反正都是有好處的,好比你要打通一家機構的關系,托我?guī)兔Γ瑹o論我是把那家機構的領導介紹給你認識,還是我送你一筆錢讓你自己去跑關系,對你都是幫助。所以,無論這里的“朋”指的到底是什么,我們都可以把它理解為“有益處的東西”。這樣一來,“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就意味著往西南走會獲得好處,往東北走會喪失好處。
那么,再往深里問一步:為什么往西南去就有好處,往東北去就有壞處呢?
有人考證過這個問題,說周朝當時的情況是西南多友邦,東北有強敵,可備一說。
可是,解決了這個問題,又有新問題出現了:如果“往東北走會喪失好處”,那為什么還“安貞吉”呢?如果卦辭說的是“西南得朋,安貞吉,東北喪朋”,這道理人人都能明白,可它明明說的是“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沒道理啊?!
一個非常合情合理的解釋是:從八卦所代表的方位來看,西南是坤位,坤卦是代表陰柔的,“朋”取“朋黨”的意思,代表同類,那么,陰的同類還是陰,所以,“西南得朋”就好比女人和女人扎堆。不是有一句俗話么,叫“三個女人一臺戲”,女人和女人扎了堆,一般來說不是好事,肯定會搞出不少矛盾,同性相斥嘛。所以,“西南得朋”其實不是好事。
東北是和西南對應的方位,既然西南是坤位,屬陰,那么東北就該屬陽,“東北喪朋”就好比女人離開了女同伴,和男人扎堆去了,這一來,男女搭配,干活兒不累。所以,“東北喪朋”雖然看上去不是個好詞,其實意思卻是好的,所以才“安貞吉”嘛。
進一步看,“西南得朋,東北喪朋”聯系到人事上,就象征著臣子離開了同伴,進了朝廷去效忠君主,也象征著女人離開了娘家嫁進了婆家。這是古代最權威的一種解釋,信不信由你。
再來看《彖》對方才這個卦辭的發(fā)揮: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意思是:坤很偉大啊,順承天道,生養(yǎng)萬物。坤卦所代表的大地非常厚實,負載著地面上的一切,有很強的包容性,正所謂地大物博。母馬是屬于陰性的,這點和大地一樣,而且還能在大地上撒開了猛跑。君子出門,先開始迷了路,后來順著道兒又找回正路上來了。向西南走會遇到同伴,向東北走失去同伴,這是大有好處的。無垠的大地既安穩(wěn)又堅固,人的修養(yǎng)如果也能到這份上,那是非常好的。
這段的重點在“萬物資生”四個字上,聯系一下乾卦的《彖》,是“萬物資始”,也就是說,乾(天)創(chuàng)造了萬物,坤(地)養(yǎng)育了萬物。
這段《彖》全是四個字一句的,我有時會擔心這里邊會不會有一些以辭害義的成分。也就是說,即便有些文字完全沒有在流傳過程中受到增刪,就是作者當時寫作的原貌,有沒有一種可能,作者的文字表達能力不足夠高,文章又有比較苛刻的體材限制,所以會寫出病句來呢?
他寫了病句,自己能懂,同行能懂,當時的一些聰明人稍微動動腦筋也能猜出來,可后人就不懂了啊。我們冥思苦想地研究哪個句子,說不定這個句子本來就是個病句呢。
別以為只有我們普通人才會寫病句,古代不少大文學家也寫病句呢。王勃的《滕王閣序》名氣大吧?稱得上是最著名的一篇駢文了吧?咱們看看里邊有這么一句:“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期;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边@是駢文里一組標準的對句,駢四驪六嘛,“楊意不逢”是四個字,“撫凌云而自期”是六個字,一共構成一個上聯,“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是接的一個下聯,工整極了。但問題是,“楊意”是個人名,這個人其實不叫“楊意”,而叫“楊得意”,但文章里如果寫成“楊得意不逢”,那就壞了駢四驪六的規(guī)矩;下聯當中,“鐘期”其實就是大家都熟悉的那個“高山流水覓知音”里的鐘子期,為了照顧文章格式,鐘子期也被少寫了一個字,成了“鐘期”。王勃假如是個現代社會里的播音員,把領導的名字也給這么省略的話,這可就是天大的政治錯誤了。再有,這種對人名的簡略在古文里簡直就是大家習以為常的。
前幾天我還為類似問題傷了一回腦筋,那是看到唐朝詩人李嶠的一首詩,題目叫《檄》,是說檄文這種東西的,后四句是“毛義持書去,張儀韞璧行。曹風雖覺愈,陳草始知名”。當時一看,馬上能判斷的是這四句全是用典,都是和檄文有關的典故,可最后這兩句“曹風雖覺愈,陳草始知名”我怎么也想不出來是用的什么典故,到底什么叫“曹風”,什么叫“陳草”?后來終于想通了,“曹風”是說曹操的頭風,曹操不是有頭疼的毛病么,華佗還曾要給他做開顱手術,這個病就叫“頭風”;“陳草”說的是陳琳,當年袁紹和曹操打仗,陳琳為袁紹寫了一篇檄文來罵曹操,這篇檄文寫得很是犀利,曹操讀著讀著就出了一身大汗,連頭風的癥狀都消除了。這樣看來,“曹風雖覺愈,陳草始知名”,寫得還是很流暢的,可把這個典故簡化成“曹風”和“陳草”,這也實在太隱晦了吧!
這種情況是很多的,這不由不讓我懷疑,在那些因為年代久遠而很難索解的文獻里是不是也存在這種情況呢?眼下這個《彖》就很可疑:那么早的作品,文字那么規(guī)整,講的又是很玄妙的東西,難道就全沒可能出現“楊意”和“曹風”這種語言嗎?
接下來看看《象》: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這可是《周易》里邊一等一的名言。
這個《象》是《大象》,是解釋卦辭的,這個“大象”和elephant可沒關系,它是區(qū)別于解釋爻辭的《小象》的。
這句話雖然非常著名,可很少有人能說清它到底是什么意思。一般的解釋是:這是強調坤卦的“順”的意義,坤表示地,所以這也是在說地的特征是“柔順”?!暗貏堇ぁ币簿褪恰暗貏萑犴槨?。
可是,讓我們想想生活常識,地勢真的“柔順”嗎?
如果地勢真“柔順”,登山運動也不會死那么多人了。從古代詩詞里看看,有什么“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還有“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都不是好走的道兒!
這問題確實不好回答,乾坤相對,乾卦代表剛健,坤卦代表柔順,可坤卦的象征物大地卻怎么看怎么也不柔順??!
古代專家們認真研究了這個課題,得出的結論是:“地確實不夠柔順,可地是承著天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地確實是柔順的。我們覺得不順的那什么‘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是指地形——地形不順,這不假,可地勢卻是柔順的。”
還是不大好理解是吧?我理解古人的意思是,我們先要把地分成“地形”和“地勢”兩個概念,從地勢上看,地是被天騎在頭上的,也就是說,天一直騎在地上的頭上拉屎撒尿(你可以把打雷下雨看成老天的拉屎撒尿),可大地對此毫無怨言,默默承受而已,這難道還不夠柔順嗎?
古意,“形”字偏重于“外形”、“形象”,“勢”字偏重于“趨勢”、“姿態(tài)”,所以,說地形不柔順但地勢柔順也并非沒有道理。
也有人研究說“勢”字在這里當“靜”講,和乾卦的“天行健”聯系起來,就是“天行健,地勢坤”,標點的點法應該是“天行,??;地勢,坤”,“健”通“乾”,所以再推一步就是“天行,乾;地勢,坤”,再推一步就是“天動為乾,地靜為坤”,這也是一種很有道理的說法。
——有人看出疑點了沒有?既然這里“天行,乾;地勢,坤”是對應的說法,作為和“勢”字對應的“行”就不應該讀作“形”,而應該讀作“航”,也就是說,大家都念習慣了的“天行(讀‘形’)健”其實該是“天行(讀‘航’)健”,所謂“天行”不是說天的運行,而是在指“天道”,這里的“行(讀‘航’)”當“道路”講。而且,“天行”在蠱卦和剝卦的《彖》里也出現過,從押韻的規(guī)則推論,都是應該讀作“航”的。
不過,我估計如果真有人讀成“天航健”,馬上就得有十幾萬條短信一起指責他讀錯了。
姑且存此一說好了,咱們接著往下看。
往下,“君子以厚德載物”,這里的“德”字無論是當“特性”講,還是當“思想品德”講,都講得通,是說君子要效法大地的柔順和負載萬物的特征,要寬厚待人,要有包容心,也就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意思。再和乾卦對應的那句聯系起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樣意思就完整了,君子既要效法天,也要效法地,既要自強不息,也要厚德載物。翻譯成簡單的現代語言就是:既要有毅力,又要有包容心——嗯,是不是很有些勵志書的味道?
下面該看看坤卦的爻辭了。第一爻的爻辭是:“初六:履霜,堅冰至。”意思是說:出門腳下一滑,低頭看看,哦,有霜,天冷了,看來再過些日子就該天寒地凍了。
《象》的解釋是:“‘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边@個解釋大體不差,當你看到地上霜的時候,仔細看看,嗯,確實是霜,不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說明陰寒之氣開始露頭了,發(fā)展下去的話,陰寒之氣漸漸積累,寒冬就要來了。
這和前邊講過的“見幾”是一個道理,霜在這里就是寒冬的“幾”,你看到了這個“幾”,又知道季節(jié)變化的規(guī)律,那你就能夠推測出未來的天氣是什么樣的。當然,“履霜,堅冰至”,這只是一個比喻,告訴我們見微知著的道理??扇绻媾R具體問題的時候,也就是說,你在算卦的時候給自己算到了這個坤卦初六爻,從這個爻辭你該怎么判斷自己未來的吉兇呢?
這倒真是個很現實的問題,因為爻辭也沒說是吉是兇,你如果真遇到這一爻,就按著爻辭的意思自己捉摸好了,大體上也能夠捉摸出來的。比如你計劃要搶銀行,一切都準備好了,晚上在家喝口小酒放松一下,打開電視,沒想到正好看見新聞里說明天開始要搞“嚴打”。這下你可有點兒慌了,銀行到底還搶不搶呢?算一卦吧,結果算出來的就是這個“履霜,堅冰至”,那你就應該想到,新聞里的那段報道就是你“履”到的“霜”,還是放棄原計劃吧,接著做官好了,錢掙的不比搶銀行還多?。?/p>
第二爻的爻辭是:“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边@既是極著名的一句,也是歧意極多的一句。——《易經》里哪句話歧意都多,是吧?
這句里的重中之重就是“直、方、大”這三個字,宋朝大儒程顥、陸九淵都對之非常推崇。古人認為這三個字表現的是大地的特性,說大地既直,又方,又大?!胺健焙汀按蟆边€好理解,古人確實認為天圓地方,不知道大地其實是個球體,可“直”在這里怎么解釋呢,難道大地是直的不成?古人解釋說:九二爻是陰爻居陰位,不但“得位”,而且“得中”,這就是“直”,還有進一步的解釋說:“生物不邪”,這句話很難解釋,所謂“生物”不是biology,也不是creature,而是“生養(yǎng)萬物”,至于和“不邪”怎么串起來,你自己捉摸吧。
君子要效法大地,所以君子也要“直、方、大”,也就是要做到正直、端方、大度。
——聽上去很像回事吧?但這里邊是有疑點的。我前邊講過,爻辭一般分兩段,前一段是比喻,后一段是判斷,比喻的那一段是押韻的。就拿這個坤卦的爻辭來說:(初六)履霜,(六三)含章,(六四)括囊,(六五)黃裳,(上六)龍戰(zhàn)于野,其血玄黃,除了一個“用六,利永貞”不押韻,前邊講過,乾卦和坤卦的“用九”和“用六”都不押韻,很可疑,而現在坤卦爻辭的六二爻居然也不押韻,這就很奇怪了。各位請看,把(六二)直、方、大放進去,是不是讀起來很別扭?
早有人覺得這很可疑,想來想去,咦,如果把“直、方、大”的“大”字拿掉,只剩下“直、方”,就和其他爻辭押上韻了:(初六)履霜,(六二)直方,(六三)含章,(六四)括囊,(六五)黃裳,(上六)龍戰(zhàn)于野,其血玄黃。所以,那個“大”字可能是古人抄書的時候抄錯了,多寫了一個字。
這是可以理解的,誰抄書沒個丟字落字啊,現在的正式出版物還號稱“無錯不成書”呢,我就敢說市面上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書我要想挑都能給挑出錯來,何況是古代呢?!绻@個說法成立的話,那就意味著一代代的大儒們都是從一段抄錯了的書上生發(fā)出深刻的哲理來的,這可太有諷刺意味了。
不過,沒了那個“大”字,意思似乎也差不太多,正直端方也很好啊,只少了一個“大度”而已。
——別把結論下得太快,想想看,如果沒了那個“大”字,你能說“直方”這兩個字就是形容大地的嗎?一個箱子也可以又直又方啊。(更要命的是,如果是一個大箱子,那連“大”都有了。)可不是么,單憑“直方”這兩個字,解釋成什么不行?。?br />
有人就說了:這個“方”字不是指四四方方,更沒有品行端方的引申涵義,它說的其實是船。
奇怪吧,“方”怎么會是船呢?
一點兒都不奇怪,有沒有想過,《圣經》里著名的那個“諾亞方舟”為什么叫“方舟”呀?難道它是一艘四方形的船嗎?
我可不懂希伯萊文,只能看看英文《圣經》,這里的“方舟”是ark,就是一種大船,可不是方的,那,咱們?yōu)槭裁唇o人家翻譯成“方舟”呢?
——《詩經》里有一首很著名的情詩,叫《漢廣》,有一句是“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是說江水又寬又長啊,“方”過不去啊。
這個“方”有兩個意思,一是指筏子,一是指連在一起的船,作為第二種意思講的時候也通“舫”。不管取哪個意思吧,我們現在知道了,“直方”的“方”可能會是指船。
直方=直船?
好像講不通吧?
是講不通,不過呢,這個“直”如果不取方才講的那個意思,還是可以講通的。
再看《詩經》,里邊還有一首《宛丘》,其中有一句“值其鷺羽”,是說拿著鷺鷥的羽毛,這個“值”就是“拿著”的意思,而“直方”里的“直”有可能就通“值”,當“拿著”講。
這樣一來,“直方”就從原先的正直端方變成了拿槳操舟了。哪個解釋才對呢?這得聯系一下下文。
全句是“直、方、大,不習,無不利”,我們得看看“不習,無不利”當什么講。
這句話也不好解釋?。?br />
什么叫“不習”?是“不學習”嗎?
先得知道什么是“習”。
什么是“習”?這可是個常用字,誰都認識的,大家也都知道《論語》第一句就是“學而時習之”,圣人教導我們下了課還要回家好好復習,不然的話,學完了是很容易忘記的。
可是,“學而時習之”真是這個意思嗎?
不見得。
牟宗三講過“不習”就是“完全是original,從最根本的地方講簡易之道,簡易才能‘直、方、大’,不簡不易,彎彎曲曲,出小花樣,做小手腳,這種人沒有什么意思,這種生命沒有意思的?!薄@也是一個能夠自圓其說的解釋,而且很有哲理,只是我不清楚牟老師這么說的出處在哪里。
要說這個“習”字,咱們還是看看它的繁體字比較容易明白:“習”,上邊是個羽毛的“羽”,它的本意是小鳥拍著翅膀練習飛行。所以,“習”字引申出來就偏重于“實踐”和“練習”、“訓練”的意思,你可以查查《論語》里其他地方的“習”字,一比較就明白了??鬃赢敃r的課程里,書本教學并不占主要位置,他還教什么射箭呀、開車呀什么的,所以“時習之”就更不會是回家背書的意思了?!傲暋弊值牧硪粋€意思就是“習慣”,比如“習俗”這個詞,把“習”和“俗”放在一起,這是有原因的。
好了,這樣看來,“不習,無不利”要么就是說“不練習,不實踐,也能取得好結果”,要么就是說“雖然不習慣,可也能有好結果”。
再回過頭來,聯系一下前邊那個“直方”。如果“直方”取“正直端方”的意思,那么,全句的意思就是:“只要為人正直端方,那么做事即便既不練習,也不實踐,最后也能取得好結果”,或者是:“只要為人正直端方,雖然不習慣,可也能有好結果”——后一種說法是講不通的;如果“直方”取“操舟行船”的意思,那全句的意思就是:“操舟行船,不練習,不實踐,也能取得好結果”——這好像不大可能,開車還得靠駕照呢;或者是:“操舟行船,雖然不習慣,可也能有好結果”。
到底該取哪個意思呢?老規(guī)矩:你自己看著辦!
《象》對這句爻辭的解釋是:“六二之動,直以方也?!涣暉o不利’,地道光也?!边@肯定是把“直方”取“正直端方”的意思,“地道光”的“光”字其實是“廣”,全句是說六二爻又正直又端方,“不練習,不實踐,也能取得好結果”,這是因為君子效法了大地。
再看第三爻:“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br />
這句就簡單說說好了,意思是:內心懷有美德,宜于算卦,有可能追隨君王做事,建不了太大的功業(yè),但也能混個不錯的結果。
《象》的解釋是:“‘含章可貞’,以時發(fā)也?!驈耐跏隆?,知光大也?!薄断蟆肥前选柏憽倍籍敵伞罢薄薄ⅰ皥远ā眮碚f的,所以它誤以為“含章可貞”就是“心懷美德,可以堅守正道”,于是推論說這是讓你抓住時機、發(fā)揮才干,如果你能夠“有可能追隨君王做事,建不了太大的功業(yè),但也能混個不錯的結果”,那就說明你腦子好使,知道金光大道怎么走。
第四爻的爻辭:“六四,括囊,無咎無譽?!?br /> “括囊”,這是說一個袋子被封了口,是個比喻的說法,可比喻的是什么呢?有人說袋子被封了口之后,外邊的東西放不進去,里邊的東西也拿不出來;也有人說袋子比喻自己的嘴,嘴被封上也就是告誡“三緘其口”,別到處亂說話去。不管怎么樣吧,反正最后歸結為“無咎無譽”,這意思是很明白的,就是說“不好也不壞”,“沒人夸你也沒人罵你”。《象》的解釋是:“‘括囊無咎’,慎不害也”,謹慎小心就能消災避禍。
第五爻的爻辭:“六五,黃裳,元吉?!?br />
六五爻的爻辭就只有這么四個字,看上去很簡單,后邊的“元吉”好理解,就是表示吉利,還記得吧,李世民搞玄武門事變殺了哥哥和弟弟,他弟弟就叫李元吉?!包S裳”看上去是不是也眼熟呢?是不是也很像一個人名呢?——不錯,老作家黃裳,現在一些書店還有他的文集賣呢,好像是六卷本吧。
“黃裳,元吉”,竟然是兩位名人?!
說說黃裳,這兩個字一不小心就會讀成“皇上”,老作家如果生活在古代那就有掉腦袋的危險了,但其實呢,“裳”字本不讀作輕聲的“商”,而是讀作“?!保覀兂Uf的“衣裳”,“衣”和“裳”本是各有所指的。“衣”是上身穿的,“裳”是下身穿的,像是裙子,男女都穿,古人就是這樣上面穿的是“衣”,下面穿的是“裳”。所以呢,唐朝那個“霓裳羽衣曲”該讀作“霓裳(常)羽衣曲”,白發(fā)魔女練霓裳也該讀作練霓裳(常)?!峨x騷》里有“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屈原穿的也是這么一身——那時候的人是不穿褲子的,褲子要到漢朝才有。
所以,“黃裳”就是黃裙子,只不過這種裙子是男人也穿的。
知道了“黃裳”是什么,可還是搞不清為什么“黃裳”就意味著吉利。
《象》的解釋是:“‘黃裳元吉’,文在中也。”好像是說把黃裙子穿在里邊,裙子上繡著花紋。很奇怪哦,還是不明白。
再看看《文言》對這句話有什么說法:“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fā)于事業(yè),美之至也?!薄八闹А本褪恰八闹?,好像是說君子心靈美,表現在事業(yè)上,好到了極至。可前邊的“黃中通理,正位居體”還是讓人很困惑。
想想看,黃色是一種怎樣的顏色?
黃色的衣服都是什么人穿的?
有點兒眉目了吧?
——黃色是人間最最尊貴的顏色,黃色的衣服可不是普通人能穿的,是皇家專用的。所以,雖然《周易》這時候還沒有皇帝,但“黃裳”必定也是很尊貴的。再看看爻位:這一爻是第五爻,還記得乾卦的第五爻吧,那可是九五之尊,坤卦作為乾卦的對應,第五爻一定也是陰性中最尊貴的,看來《文言》所謂的“正位居體”就是從爻位上說的。那么,如果乾卦的九五爻代表了君王,那么,坤卦的六五爻就應該代表王后,如果把時間換到專制時代,乾卦九五爻代表皇帝,坤卦六五爻代表皇后,這倒是合情合理的。所以,“黃裳,元吉”應該是以“王后穿著尊貴的黃裙子”的形象來象征處于陰性的、或者說處于從屬地位的人將會大吉大利。
嗯,這個解釋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如果你在一家機關里擔任副職,占到這一卦應該就說明你升遷的機會到了。
——推論合理。只有一點小小的遺憾:對“黃裳”的解釋完全錯了。
黃色確實是尊貴的顏色,我們只要看看故宮,看看任何有點兒規(guī)模的古代建筑都會了解到這一點,但問題是,這是從唐朝開始才規(guī)定下來的。想想你看過的歷史電視劇,你見過漢朝的皇宮鋪著金黃色的琉璃瓦么?見過漢朝的皇帝穿著黃色的龍袍么?(我在好幾本現代人注解的《周易》里都發(fā)現過這個疏忽,所以這里特別提醒一下。)
和《周易》一起被編入儒家“十三經”的還有個《糓粱傳》——傳說孔子作了一部《春秋》,后來又有人為《春秋》作傳,也就是把《春秋》當成教科書來編寫相應的教輔,流傳下來的教輔有三部:《左傳》、《公羊傳》和《糓粱傳》,合稱“春秋三傳”,這也是我以后要講的東西,現在既然說到,就順便給自己打個小廣告。嗯,還得話說《糓粱傳》,它里邊有這么一句話:“禮,天子、諸侯黝堊,大夫倉,士鷬(造字:左‘黃’右‘主’)。丹楹,非禮也。”這是《春秋》里記載了一句“秋,丹桓宮楹”,說某年秋天魯國給魯桓公廟前的柱子涂上了紅色。《春秋》就這么簡單一說,后人哪看得懂是什么意思,不就是刷個柱子么,愛刷什么顏色就刷什么顏色好了,這也值得當個事給記下來?!所以《糓粱傳》就給解釋,說按照禮制的規(guī)定,天子和諸侯廟前的柱子要刷成淡黑色,墻上刷白土,大夫廟前的柱子刷青色,士人廟前的柱子刷黃色,所以《春秋》記載的這次把柱子刷成紅色的事情是很不合規(guī)矩的,屬于“非禮”。
我得作幾個注釋:這時候講的“非禮”是指“不合乎禮制的規(guī)定”,這是“非禮”的本意,可不是指女孩子被流氓欺負。還有,所謂的“廟”跟和尚沒有關系,這時候佛教還沒有傳入中國呢。嚴格來說,“廟”是祭祖的場所,比如我們知道的一些詞有什么祖廟、宗廟,中國人是從商代開始就特別講究祭祖的;和尚的“廟”只是老百姓的俗稱,其實應該叫“寺”,而“寺”的來源是政府機關的名稱,大家看歷史電視劇應該常聽說有個審案子的“大理寺”。
這都是順便一講,關鍵各位還得注意《糓粱傳》里說:士的刷柱子的禮制標準才是黃色呢。而前邊講過,士是最低等級的貴族。這樣看來,在周朝人的眼里,黃色居然是個等級如此之低的顏色!
那么,等級這么低的顏色除了讓士人刷柱子,還會在什么地方使用呢?
也許是——內衣。
古代的《周易》權威對這一爻辭有過這樣的解釋:黃色一般都是內衣的顏色,所以,“黃裳”大概就相當于現在的襯裙,是穿在里邊的。這下意思可明確多了:黃色是內衣的顏色,襯裙是穿在下身的,這就說明……呵呵,好像有點兒下流的意思哦,不過這確實是古代專家的話,說這表現了坤卦六五爻的陰性色彩和柔順特性。
《象》所說的:“‘黃裳元吉’,文在中也”,這個“中”并不是“中間”,而是通“衷”——大家都知道有個詞叫“由衷”,你可以說:“熊大師,我由衷地欽佩您算卦的本領!”那我就要問問你了:你這個“由衷”到底由的哪里?
我們會說:一扇門由里邊打開了;我是由北京來的;這件事由領導做主;那么,“由衷”到底由的哪里?
在《周易》時代,“衷”字就已經有了好幾個意思,它既指人的內心,也指人的內衣,這兩個意思是有關聯的,很可能“內衣”的意思更早,“內心”是個引申義。所以,《象》所說的“文在中也”也就是“花紋在內衣上”,也就是說黃色襯裙上繡有花紋。但這為什么就是吉利的象征,還真說不清。
第六爻的爻辭:“上六,龍戰(zhàn)于野,其血玄黃?!?br />
這一句的意思一目了然:龍在野地里打起架來了,流了好多血,黑一片黃一片的。
龍的血看來不是紅的,而是“玄黃”,“玄”是黑色,所以“玄黃”就是黑和黃。古代小孩子們背的《千字文》一開頭就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是說天是黑的,地是黃的——看來這應該是晚上的景象,可是,如果是晚上,沒有光,天是黑的,地也不應該看見黃色啊。也有人說玄是青蒼色,是淡黑色,嗯,我們就先不較這個真了。
這句爻辭有個讓人撓頭的地方:它只給出了“龍戰(zhàn)于野,其血玄黃”這樣一個象征的、比喻的說法,卻沒跟著解釋這到底是“利貞”啊,還是“元吉”啊,還是別的什么,也就是說,這到底是個吉兆還是個兇兆啊?
想想看,好像是兇兆的可能性比較大。
原因之一:又打架,又流血的,應該不是什么好事。
原因之二:看看乾卦六爻從“潛龍勿用”到“亢龍有悔”的結構,昭示著事物從萌芽到完蛋的整個發(fā)展過程,最頂上的這根爻有物極必反的意思,是說發(fā)展到頭了,也該完蛋了,至少是也該走下坡路了。所以,坤卦最上邊的這根爻應該也有這種意思在。
這句爻辭里還有一個細節(jié)很值得留心:為什么會出現“龍”呢?
要知道,龍應該是乾卦的象征物啊,象征著陽剛,怎么象征陰柔的坤卦里也出現龍了呢?不但出現了龍,還不止一條龍,而且還非常陽剛——打得那么兇??!這是怎么回事呢?
歷朝歷代很多人都捉摸過這個問題,比較主流的意見是:坤卦代表陰性,陰性的特點是柔順,那么,當柔順者越來越強了之后,變得不再柔順了,和陽性的感覺差不多了,這時候陽性勢力可就不干了,兩方面這就打起來了。舉個例子,坤卦從第一爻發(fā)展到第六爻,這就好比一個孤身闖深圳的弱女子終于成長為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長了,成了女強人了,女強人可是不讓須眉的,足以和最強的男人分庭抗禮,所以我們也有理由稱她為“龍”;換個說法,女人的地位從“三從四德”發(fā)展到新社會的“半邊天”了,這就等于到達坤卦六爻的頂點了,和男人各占半邊天,那么,一貫以來的男權社會被女性挑戰(zhàn)到了如此程度,自然也不甘心,最后就搞得“龍戰(zhàn)于野,其血玄黃”,開始有沖突了。
這倒是講得通,不過有人可能會問:“有那么殘酷嗎,鬧到‘其血玄黃’的地步,這也太過分了吧?”
這是個好問題。我們細致研究一下,會發(fā)現方才的解釋里存在著一些疑點。首先,“其血玄黃”未必就是說龍流的血又黑又黃。
當然,誰也沒見過龍的血到底是什么顏色,但有人從《詩經》里找到了佐證:“陟彼高岡,我馬玄黃”,這里的“玄黃”也作“泫潢”,明顯是形容馬兒累了在流汗,所以,“玄黃”不是指血的顏色,而是說龍在流汗。
可是,爻辭里明明是說“其血玄黃”啊,又不是“其汗玄黃”,這怎么講得通呢?
嗯,這倒是,那么,“其血玄黃”說的就是龍的血像流汗一樣嘩嘩地淌,反正不是指血的顏色。
——真的嗎?
呵呵,也不一定,備此一說而已,同樣在《詩經》里還有支持反方的證據:“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這是說女孩子在為公子做衣服,用了玄色的染料,用了黃色的染料,把紅色染料用得最足?!靶焙汀包S”在這里是分開說的,怎么看怎么都是在指顏色。
其他的眾說紛紜之處也很不少,比如有人就認為“血”字可能應該是“率”,也就是“帥”,所以,“龍戰(zhàn)于野,其血玄黃”意思就是龍在野地打仗,它們的首領都累慘了,進而引申說坤卦陰柔,這是在說反戰(zhàn)的主張;還有人說“戰(zhàn)”不是打仗,而是交配,“血”是龍的精液,反正說法都夠前衛(wèi)的,當然,人家也提供了相關的證據。到底該信誰的呢?這就看你自己了,不過在對這句爻辭的理解上,我還是屬于保守派的。
再看看《象》的解釋:“‘龍戰(zhàn)于野’,其道窮也?!薄@可真是句明白話,是解釋“龍戰(zhàn)于野,其血玄黃”說“它的路走到頭了”。是啊,這是坤卦的上六爻,是最頂頭的一爻,是到頭了。
這里要注意的是,以前的“窮”字意思和現在不一樣,是“盡”、“到頭了”的意思,而并不表示一個人沒錢,表示沒錢的是“貧”。那時候“貧”和“窮”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現在的語言里還保留有“窮”的本意的有“窮盡”、“理屈詞窮”、“窮途末路”等等,多體會一下就明白了。
在六爻之上,坤卦還有個“用六”,和乾卦的“用九”意思一樣。
“用六,利永貞。”爻辭只有三個字,字面上看,就是“利于永遠占卜”,捉摸一下,意思應該是:如果你這卦問的是一件長遠性的事情,那占到“用六”就意味著大吉大利。
好比說,你來找我算卦,問的是你們公司能不能在未來的五百年里每年的純利都以不低于百分之五的速度增長,我一算,得出一個坤卦的“用六”,那就是說這五百年你是不用擔心了。
——到底是不是這么講呢?呵呵,也不一定。
古人是把“貞”普遍解釋為“正直”、“堅定”的,如果像前邊懷疑的那樣,“用六”的爻辭不是《易經》作者的原創(chuàng)而是被后人(也許就是《易傳》的某位作者)添加進去的,那么這里的“貞”倒還真有可能不是“占”而是“正直”、“堅定”的意思,所以“利永貞”也就是“利在永貞”——如果你能夠正直到永遠,那你就大吉大利了。
所以,在前人看來,“永貞”可是一個好詞,含有正直、長遠和吉利這三重意思,起名字就用它好了,馬永貞大家都熟悉吧,名字就是從這兒來的。唐朝還有用“永貞”作年號的,晉朝也有個很有代表意義的事情,晉明帝即位的時候把老婆庾氏冊封為皇后,詔書寫道:“夫坤德尚柔,婦道承姑,崇粢盛之禮,敦螽斯之義,是以利在永貞……”這話就是從坤卦來的,也是把“利永貞”取“利在永貞”的解釋。故宮里邊,皇帝有乾清宮,皇后在坤寧宮,兩口子搞搞新意思有個交泰殿,都是取《周易》里的這些說辭??滴趸实劢o某大臣寫過“永貞”兩個大字,說:“這是問候你母親的?!薄暶?,人家這可不是臟話,確實是寫給老太太的吉祥話。
《象》對這句爻辭的解釋是:“用六‘永貞’,以大終也?!笔裁唇小耙源蠼K也”,有點兒費解,捉摸一下,意思應該是:坤卦的“用六”是最后的一個爻辭,“最后”也就是“終”,而“永貞”的意思是“如果你能夠正直到永遠,那你就大吉大利了”,所以,“永貞”算得上是一個偉大、光榮、正確的詞,也就是“大”詞,用這個大詞來作全卦的結束語,這就是“以大終也”。
當然,還有若干專家的若干解釋,不過我覺得還是這個解釋最靠譜,所以就不介紹其他了。下邊就該講坤卦的《文言》了。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兑住吩唬骸奥乃?,堅冰至”,蓋言順也?!爸薄逼湔?,“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爸?、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兑住吩唬骸袄?,無咎無譽”,蓋言謹也。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fā)于事業(yè),美之至也。陰疑于陽必戰(zhàn),為其嫌于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文言》不愧叫做《文言》,的確文采斐然,名句迭出?!袄ぶ寥岫鴦右矂?,至靜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這一段是押韻的,應該搖頭晃腦地來讀。
“坤至柔而動也剛”是說坤卦六爻全是陰爻,是所有六十四卦里最陰最柔的,所以叫“至柔”,可“至柔”發(fā)展下來卻有點兒往“剛”的路線上走,初六爻的爻辭不是說“履霜,堅冰至”么,霜是柔和的東西,一踩就化,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堅硬的冰塊就出現了。霜和冰塊,它們的成分可基本都是水啊,最陰最柔的水。
“至靜而德方”,這句可能從坤卦象征著大地來說的,在古人的眼里,大地安安穩(wěn)穩(wěn)、方方正正,這些特點確實都是君子應該學習的。
“后得主而有常”,坤卦是陰性的,是從屬于乾卦的,如果乾是君,那么坤就是臣,如果乾是丈夫,那么坤就是妻子,所以坤得往后站,把露臉的位置讓出來。這在古代官場上可是一句至理名言,你如果是個大臣,立了功勞,皇帝親切接見了你,和你進行了熱情洋溢的會談,夸了你一句:“你小子干得不錯嘛!”這時候你該怎么回答呢?
對這個問題,恐怕所有中國人都知道正確答案,你可以鏗鏘有力地說:“全賴領導英明,屬下不敢居功!”也可以含蓄內斂地說:“小的只是嚴格按照領導的指示辦事罷了?!比绻噬贤蝗徽f:“這事辦得雖然不錯,可也有個小小的遺憾……”這時候你就得痛心疾首說:“都怪小人辦事不力,請領導重重責罰!”——看,有了功一定要推給領導,哪怕領導屁事沒干,也得歸功于他的英明偉大;有了過一定要自我檢討,哪怕這過錯跟你一點兒關系沒有。這都是虛招子,領導不會因為你大功之下有個小過就真的罰你,所以你是安全的,既然知道安全,就要勇于攬責任,如果你非要較真,說這個過錯都是誰誰誰的原因,這是一點兒不討好的,損人不利己,還讓領導覺得你太會推卸責任。
不僅是上下級之間如此,看看歷史,皇帝視察地方,找了個農民問問收成。農民說:“今年收成還不錯,我起早貪黑、沒日沒夜地忙活,可算多打了一點兒糧食?!薄阋娺^有這樣的記載么?即便真有哪個不識趣的農民這么說,史官也不會記載。農民的標準回答是:“托陛下的洪福,今年收成不錯,這都是因為陛下英明,政策好,我代表本朝所有農民給陛下磕頭了!”——咱們先別管其他農民有沒有委托過這位老兄代表自己給皇帝磕頭,單看這種回答的風格和心態(tài):如果糧食歉收,如果鬧了饑荒,那全怪自己倒霉,如果收成好了,那全是皇帝照顧,也就是說,壞事全是自己招的,好事全是上邊賞的。我倒覺得,這句“后得主而有?!崩镞叺摹俺!弊挚梢岳斫鉃椤皩V苽鹘y(tǒng)下的社會常態(tài)”。
“含萬物而化光”,這里的“光”其實是“廣”,是說大地包容萬物,生養(yǎng)無限。接下來“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這里的“行”字看來是“行動”的意思,一般注家也都是這么講的,但從上下文的押韻來看,“行”應該讀“航”。
“行”字在最初只當“道路”講,后來才衍生出了“行走”、“行動”的意思,讀音我就不知道是怎么變化的了。反正,我們就把現在這個“行”當作“行動”,讀作“航”好了。
這句是說:坤的特性是“順”,坤代表大地,大地順誰呢?當然是順天,天進入春天了,大地上就萬物復蘇,天進入夏天了,大地上就草木繁茂,反正天怎么動,地就怎么跟著反應,這就是“承天而時行”。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這句話稱得上是名言中的名言,中國人恐怕沒幾個不知道的,可知道它是出自《文言》的人恐怕就不多了。這句話看上去是典型的明清時期民間勸善文的風格,沒想到居然出處如此顯赫,時間如此久遠。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語言是大白話一樣,意思也通俗易懂,卻在中國社會上持續(xù)產生著有力的影響。要持家就得多念叨念叨這句話,你要想日子過得好,那就積德行善,善積累得多了,日子也就越來越好了,反之,壞事做多了,也會有數不清的難關在未來等著呢。
清代汪輝祖寫過一本《雙節(jié)堂庸訓》,這是中國歷史上一部著名的家訓,和《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都有一拼,而且大道理講得不多,最貼近老百姓的生活。這書里就說過給人看陰宅的風水先生最是可恨,說這些人給你看祖墳的位置,說起道理來一個人一種說法,而且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盡忽悠人家遷墳,要知道遷祖墳這在以前可是天大的事??!汪輝祖說:“積善之家,自獲吉壤。積不善之家,雖有吉壤,而福不足以承之,轉為厲階?!边@是說積善之家自然會有好地,積不善之家就算有了好地也無福消受。他接著說:“我親眼見過的因為要選好地段而折騰破產的就有不少人家,最后樂呵呵數錢的都是開發(fā)商?!保ㄎ崮恐兴?,因求地而破產者,比比也。)——這是對“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這個道理的非常貼近百姓的解說。
清代著名的人生格言勵志書《圍爐夜話》也拿這句名言說過事:“積善之家必有馀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馀殃,可知積善以遺子孫,其謀甚遠也。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蠢而多財則益其過,可知積財以遺子孫,其害無窮也?!边@是說給兒孫留遺產的時候別留太多錢財,因為,兒孫如果是好樣的,錢太多只會損害他們的志向,本來他們可以好好讀書的,結果錢一多,就敞開了打網游了;如果兒孫是蠢材,那更不能有錢,比如有恐怖分子來游說:“資助我們偉大的恐怖事業(yè)吧!”蠢材一聽,不錯,應該支持——如果沒錢的話,再支持也只會捐個百八十塊的,只夠買幾顆子彈的;可要是有了錢,一捐款就捐幾個億,原子彈都能買下來了!所以說,給兒孫留遺產千萬不能多留錢財,那該留什么呢?很簡單,“積善之家必有馀慶”嘛,多積一些善就好了。
這話有點兒虛是吧?“善”應該怎么個“積”法呢?
也很簡單,比如你是個官,不必給兒孫留什么錢財,只要把關系網給鋪好了,讓關系網里的各位大爺都念著你的“善”,等你退了,他們也會多多關照你的兒孫,你的兒孫就可以靠著你積下來的“善”大發(fā)橫財了。
——???有人說我這不叫積善,叫缺德?嗯,那要看你站在什么立場上了。
看到這里,有沒有哪位產生這樣一種懷疑呢: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怎么越捉摸越像是佛家講的因果報應,倒不像是儒家態(tài)度?。∪绻@句名言是佛教傳入中國以后才有的,那還容易理解,可它明明就是《文言》里的,再晚也晚不過秦朝,這是怎么回事呢?難道儒家(或者說在佛教傳入之前的中國古人)也講因果報應嗎?
這也難怪,這句名言實在太像和尚說的話了,但事實上,善惡有報是世界各地哪里都講的。古人說過:“世上一種顛倒之人,只信佛門因果報應,不知我儒門因果報應一毫不差,那書上道:“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彪y道不是因果報應么?”
這話出自明朝周楫編的《西湖二集》,這書是和“三言二拍”一樣性質的,其中一則故事里說:
話說儒、釋、道三教一毫無二,從來道:“釋為日,儒為月,道為星,并明于天地之間,不可分彼此輕重。就有不同,不過是門庭設法,雖然行徑不同,道理卻無兩樣?!彼酝蹶柮飨壬赖煤?,譬如三間房子,中一間坐了如來,左一間坐了孔子,右一間坐了老子,房子雖有三間,坐位各一,總之三教圣人: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發(fā)披緇,便是釋迦牟尼佛;頂個道冠兒,便是太上老君。世上一種顛倒之人,只信佛門因果報應,不知我儒門因果報應一毫不差,那書上道:“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難道不是因果報應么?你只看我孔夫子作《春秋》,那稱贊的自然流芳千載,那責罰的自然遺臭萬年。就把佛門的因果報應來論,我孔子代天從事,那一枝筆就是玉帝的鐵案一般,一稱贊決然升于天堂,一責罰決然入于地獄,何消得閻羅天子殿前的判官小鬼、牛頭夜叉。可恨世上不忠不孝、無禮無義之賊,造了逆天罪案,卻都去躲在佛門,思量做個遮箭牌。這樣說將起來,那佛菩薩便是個亂臣賊子的都頭、奸盜詐偽的元帥了。既做了孔夫子的罪人,難道佛菩薩偏饒過了你不成?
世上沒有這樣糊涂的佛菩薩。況且從古來決無不忠不孝、無禮無義之賊可以成佛作祖之理。有一等昏迷之人,不論好歹,專好去護那佛門弟子。若是好的,自然該尊禮敬重他,就如我儒門的圣賢一般;若是犯了三皈五戒,擾亂清規(guī),酗酒奸淫,無惡不作,這是佛門的魔頭,敗壞佛法,最為可恨,他還要去蓋護他,這個叫做護魔,不是護法。還要說“僧來看佛面”,不知儒門弟子做了不忠不孝、無禮無義之事,難免笞、杖、徒、流、絞、斬之刑,難道還說他是儒門弟子,看孔夫子面上么?比如那黃巢原是個秀才,及至造了反,難道還是儒門弟子?后來事敗,削發(fā)做了和尚,難道便是佛門弟子?敗壞儒門,孔子之所深惡;敗壞佛門,如來之所深惡,總是一樣。還有沒廉恥之人,假以護法為名,與和尚通同作弊,坐地分贓,誆騙十方錢糧,對半烹分,遂將個能言舌辯之僧以為奇貨可居,拱在高座,登壇說法,招集婦女,夜聚曉散。就是楊璉真伽那樣惡禿驢,他卻口口聲聲稱為大菩薩、大羅漢、大祖師,假裝賊形,鞠躬禮拜,做成圈套,誆騙愚民。那愚民那識真假!只道是如來出世、彌勒下生,翕然聽信,至于出妻獻子有所不顧,破壞風俗,深可痛恨。只圖佛面上刮金,果然是佛頭上澆糞。
這段文字很有代表性,值得仔細體會。這說的是曾經流行過的一種“儒、釋、道三教合一”的說法,佛教講因果報應,難道儒家就不講嗎?哎,一個重要的證據就是《文言》里的這句“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這句名言在官場一直行之不遠,在民間卻廣為流傳,我們看看古代的一些話本小說,經常會看到它的身影。名言一經流傳,便被不少人闡釋發(fā)揮,就像《易經》流傳便有“十翼”一樣,前邊講的《西湖二集》那是一種發(fā)揮,《鏡花緣》里的另一種發(fā)揮,而且還正是和占卜、算卦、看風水都有關的。這是書中君子國的高官吳之知對主人公唐敖三人說的一段話,很有批判色彩:
小子向聞貴處世俗,于殯葬一事,作子孫的,并不計及“死者以入土為安”,往往因選風水,置父母之柩多年不能入土,甚至耽延兩代三代之久,相習成風。以至庵觀寺院,停柩如山;壙野荒郊,浮厝無數。并且當日有力時,因選風水磋跎;及至后來無力,雖要求其將就殯葬,亦不可得:久而久之,竟無入土之期。此等情形,死音稍有所知,安能瞑目!
況善風水之人,豈無父母?若有好地,何不留為自用?如果一得美地,即能發(fā)達,那通曉地理的,發(fā)達曾有幾人?今以父母未曾入土之骸骨,稽遲歲月,求我將來毫無影響之富貴,為人子者,于心不安,亦且不忍。此皆不明“人杰地靈”之義,所以如此。即如伏羲、文王、孔子之陵,皆生蓍草,卜筮極靈;他處雖有,質既不佳,卜亦無效。人杰地靈,即此可見。今人選擇陰地,無非欲令子孫興旺,怕其衰敗。試以興衰而論,如陳氏之昌,則有“鳳鳴”之卜;季氏之興,則有“同復”之筮:此由氣數使然呢,陰地所致呢?卜筮既有先兆,可見陰地好丑,又有何用??傊禾煜率路谴笊撇荒苻D禍為福,非大惡亦不能轉福為禍?!兑捉洝贰坝鄳c余殃”之言,即是明證。今以陰地,意欲挽回造化,別有希冀,豈非緣木求魚?與其選擇徒多浪費,何不遵著《易經》“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之意,替父母多做好事,廣積陰功,日后安享余慶之福?較之陰地渺渺茫茫,豈不勝如萬萬?據小子愚見:殯葬一事,無力之家,自應急辦,不可磋跎;至有力之家,亦惟擇高阜之處,得免水患,即是美地。父母瞑目無恨,人子捫心亦安。此海外愚談,不知可合尊意?
看到這里有用典故的地方了吧?“如陳氏之昌,則有‘鳳鳴’之卜;季氏之興,則有‘同復’之筮”,這都是《左傳》里講到了算卦的故事,如果你前邊看得仔細,應該已經知道“陳氏之昌,則有‘鳳鳴’之卜”說的是陳完的故事。古人就算寫話本小說這種在當時很不入流的東西,也經常到處含著知識、典故的,因為這些典故的出處,“十三經”也好,“四書五經”也好,都是當時社會上讀書人讀得爛熟的東西,大家都有共同語言。我們現代讀者沒受過傳統(tǒng)教育,讀這些書就有不少隔閡了。
《鏡花緣》里還有一段小姐妹辯論賽,把這個問題闡發(fā)得最透,作者其實是借幾個小姐妹之口,虛擬了一場傳統(tǒng)儒家和大另類王充之間的辯論。王充其人,我在《孟子他說》里介紹過的,是個著名的大刺兒頭,處處找茬,專和經典主流思想作對,惹人不痛快,但是,他老人家學問極大,腦瓜極聰明、辯才極好,所以大家還都拿他沒辦法?!@是個古代的李敖哦!
王充就對“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這種說法很不以為然,他的論調是“福虛禍虛”,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禍福無憑,甚至是好人不長命,惡人活百年,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尸骸,當然了,這都是萬惡的舊社會才有的現象。但是,就是在舊社會里,不少正統(tǒng)知識分子對這種論調是非常不認可的。好了,咱們看看《鏡花緣》辯論賽吧,辯論是從討論顏淵的早夭開始的。顏淵,也就是顏回,后人尊稱他為顏子,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他身上閃耀著很讓孔子欣賞的圣人的光芒。顏淵哪兒都好,惟一的缺點就是:沒錢。
人如果沒錢,有什么都沒用。顏淵吃不飽、穿不暖,結果很年輕就死了??鬃与y過極了,認為這是老天爺剝奪了自己的學術繼承人?!剁R花緣》里的錦云美眉不理解了:顏淵這么個小圣人,到底哪里做錯了,老天爺要讓他早死呢?——
錦云道:“以顏子而論,何至妄為,不知他獲何愆而至于夭?”
蘭言道:“他如果獲愆,那是應分該夭的,夫子又哭他怎么?就同嘆那‘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一個意思,因其不應夭而夭,所以才‘哭之慟’了。固云‘命也,’然以人情而論,豈能自己。即如他這論上‘泣’字,自然也是當泣才泣的,我們哪里曉得?!?br />
錦云望著眾人笑道:“蘭言姐姐的話,總要駁駁她才有趣。剛才她說;‘善惡昭彰,如影隨形?!乙猛醭洹墩摵狻贰L摰溙摗?,的話去駁她,看她怎么說?”
蘭言道:“我講的是正理,王充扯的是邪理,所謂邪不能侵正,就讓王充覿面,我也講得他過。況那《論衡》書上,甚至鬧到問孔刺孟,無所忌憚,其余又何必談他。還有一說:若謂《陰騭文》‘善惡報應’,是迂腐之論,那《左傳》說的‘吉兇由人’,又道‘人棄常則妖興’,這幾句,不是善惡昭彰前證么?即如《易經》說的‘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下善之家必有余殃’;《書經》說的‘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這些話,難道不是圣人說的么?近世所傳圣經,那《墳》、《典》諸書,久經澌滅無存。惟這《易經》、《書經》最古,要說這個也是迂話,那就難了?!?br />
錦云笑道:“設或王充竟是這樣駁你,你卻何以對答?”
蘭言道:“他果如此,我就不同他談了?!?br />
錦云道:“敢是你辭窮么?”
蘭言道:“并非辭窮。我記得《家語》同那《大戴禮》都說:‘倮蟲三百六十,圣人為之長?!ト思仁潜娙酥L,他的話定有識見,自然不錯,眾人自應從他為是。況師曠言,‘鳳翥鸞舉,百鳥從之?!P力禽之長,所以眾鳥都去從他。你想:畜類尚且知有尊長,何況于人!妹子下去答他者,因他既以圣人為非,自然不是我們倮蟲一類,他自另有介蟲或毛蟲另歸一類,我又何必費唇費舌去理他?!?br />
這一番話,說得眾人齊聲稱快。錦云道:“若非拿王充去駁她,你們哪里聽這妙論?!?/p>
很有趣吧?看來我們的辯論技術比起古人來并沒有多大的進步啊,蘭言最后駁斥王充“福虛禍虛”,先說明自己是“正說”,王充是“邪說”,既然有了正邪之分,就不必擺論據、講邏輯了,一番分析下來,原來王充不是人!那就沒話可說了。
不過蘭言也告訴了我們很重要的線索:儒家三大經典《尚書》、《周易》、《左傳》都講過善惡有報的話,看來這種觀念很儒家哦。那么,難道這和佛家講的因果報應不謀而合嗎?也不盡然,和很多人想像的不一樣,佛家的因果觀念原本是不帶多少善惡之類的道德判斷的,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一些所謂佛家觀念其實并不佛家,這點詳見《孟子他說》第一冊里的《人間佛國》一篇,誰要有興趣可以找來看看。
蘭言一開始說的孔子哭顏淵“就同嘆那‘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一個意思”,這個“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也是《論語》里的典故,說孔子的學生伯牛生病了,孔子去看他,從窗戶拉著伯牛的手,很難過地感嘆說:“小子,你要玩完了,這就是命?。∵@樣的人竟有這樣的??!這樣的人竟有這樣的病!”
這段《論語》很難解,往齷齪了想,好像是正人君子得了花柳病,還有傳染的可能。反正不管怎么說吧,伯牛和顏淵后來經常被一并提起,作為好人沒好報的代表,這里不就是錦云一問顏淵,蘭言首先就提伯牛么。蘭言引述《周易》和其他儒家經典來解釋顏淵和伯牛的倒霉遭遇,這到底是小說家言,而大詩人白居易也說過同樣的話,這可是真實不虛的。
白居易寫過一篇祭文,叫做《祭烏江十五兄文,時在宣城》,其中就說:“《易》云:‘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稌吩唬骸翘熵踩?,人中絕命?!瘎t冉求斯疾,顏回不幸;何繆舛之若斯?諒圣賢之同病?!比角缶褪遣?,白居易也不明白:《周易》里明明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可為什么伯牛得了絕癥,顏淵年紀輕輕就死了,沒道理呀!
這世上講不通道理的事多著呢,還是聽蘭言的吧,別想那么多了,有些事情也許就是由命不由人,顏淵論命當死,孔子論人情當哭,如此而已。
那么,伯牛和顏淵的悖論到底有正解沒有呢?或者說:如果伯牛和顏淵在活著的時候用盡渾身解術來積德行善,按照“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的說法,他們會不會不再“由命不由人”,而是由人來改命呢?
改命?!
很多人一聽“改命”這兩個字,就知道我要說什么了。
不錯,《了凡四訓》。該書的作者明朝人袁了凡曾經一生都被一位算卦高人批得準準確確,讀幾年書,拿多少工資,大事小事沒有一件不準的,所以袁了凡越活越沒有積極性了,直到有一次他在南京棲霞山遇到了云谷禪師。
——瞧這名號,棲霞山云谷禪師,一看就知道是高人,如果是保定肉聯廠朱二貴,就算水平比云谷禪師更高,大家也不容易信他。
云谷禪師對袁了凡說:命是可以自己改的。他有一段話是:“《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兇;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趨,兇何可避?開章第一義,便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汝信得及否?”這是說《易經》是幫人趨吉避兇的,如果命運真是嚴絲合縫卡死的,你就算靠算卦知道了買哪個號碼的彩票可以中大獎,如果你命里沒這個獎你也得不著;你算出來明天會丟一百塊錢,到了明天你再怎么小心也照樣得丟,如果真是這樣,《易經》還怎么幫人趨吉避兇呢?所以《周易》開篇沒多久就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這是《周易》的第一原則,你難道還不相信嗎?
其實云谷禪師沒分清《易經》和《易傳》,但無論如何,照袁了凡的說法,他后來真就開始使勁地積德行善了,還真把命運給改變了。
這樣看來,伯牛和顏淵當初積的德、行的善還不夠,如果他們早知道學習袁了凡,說不定都能長命百歲呢。
其實這道理還是王陽明說得實在,他在《悟真錄》里有一則“諭俗四條”,講述老百姓身邊的故事,說一個人多做好事,不但親戚朋友喜歡他,街坊鄰居也會喜歡他,連鬼神都會喜歡他,而一個人要是盡做壞事,不但親戚朋友討厭他,街坊鄰居也會討厭他,連鬼神都會討厭他,這就是“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別看王陽明平時盡說一些玄而又玄的深刻哲理,可這番話卻實在得很,說《周易》里這句名言沒有那么玄,說的其實就是老百姓身邊的生活小體會。
你是信袁了凡的,還是信王陽明的,都由你自己。
關于這句名言,最后再說一個讀音問題。我前邊講過,“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這些話都是押韻的。細心的人應該注意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唯獨這句話押不上韻,從結構上看很不合理。嗯,這是為什么?
我也不知道為什么,不過可能性最高的答案是:“慶”字在當時是和“光”、“?!薄ⅰ把辍彼鼈冄阂粋€韻的,只是后來讀音變了。
這個疑問宋朝人就有,沈括在《夢溪筆談》里說:音韻的學問是從南朝沈約創(chuàng)建了四聲開始搞起來的,后來隨著佛教的流傳(主要是因為音譯梵文的咒語,想想郭靖背的那個《九陰真經》),這門學問越來越精深,可考察古代的押韻,有很多不能理解的地方。
沈括舉的例子就有坤卦里的這幾句話,大家仔細看這里的“慶”字:
例句一:西南得朋,乃以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
例句二: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沈括只是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沒答案,我就更沒有答案了。
讀音問題看上去是個很小很小的問題,不過它也是一種了解《周易》的可用線索,前邊講過的對乾坤兩卦“用九”和“用六”兩個爻辭的懷疑就部分地因為這兩個爻辭跟其他爻辭不押韻,這就讓人猜了:可能原本《易經》并沒有這兩句爻辭,這是后人出于某種目的給加上去的。
我們接著看《文言》下一句:“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兑住吩唬骸奥乃瑘员痢?,蓋言順也?!边@句話暴露了春秋戰(zhàn)國時代混亂的政治生活,有臣下殺掉君主的,有兒子殺死老爸的,簡直亂到家了??鬃赢斈陮@種狀況深表憂慮,所以一再主張恢復周朝初年的禮制,讓各階層的人各安其位,“正名”也是這個目的,你既然是臣下,那你就做臣下該做的事,如果你僭越君權了,我就會質問一聲:“這些事是你該做的嗎?”如果“名”真的都能“正”了,社會也就安定下來了??鬃赢斈赀€沒有太多的歷史可以參考,我們就可以透過兩千多年的史料得出結論:大到治國,小到管理一家公司,如果要搞什么“德治”,要靠管理者提升自己的思想覺悟,靠他們自覺,這是根本不可能的。誰不知道修橋補路是行善,殺人放火是作孽啊,這還用全國上下掀起多大的學習熱潮?。繉W歸學,做歸做,如果利益巨大,監(jiān)督巨松,懲罰巨輕,這就是赤裸裸地鼓勵大家去殺人放火謀私利呢。我們讀讀《左傳》,會看到那年頭滿是“臣弒其君,子弒其父”的勾當,難道這些“臣”和“子”就不知道自己是在為非作歹么?那真是一個動蕩的時代??!
不過大家也別把以往的時代想得過于恐怖了,牟宗三當年講解《周易》,談“卦之德方以知”的時候,說過:“權力斗爭的時候也要有相當的限制呀。以前的大皇帝政治斗爭起來誰也不讓誰,但它有一定范圍。李世民爭皇位的時候把他的兄弟都殺掉了,但與老百姓沒有關系呀。他只與跟他有政治沖突的那幾個人有關系,跟其他人沒有關系,跟儒、釋、道三教也沒有關系呀!他殺他的兄弟,那是爭皇位。現在政治斗爭牽連很多……”牟老師這話雖然過于樂觀了些,但在一定程度上還是適用于春秋時代的,越到后來,就越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事情了。順便一提,“卦之德方以知”,“知”字通“智”,晚明時期有著名的“四公子”,其中一人姓方,名字就叫方以智,正是脫胎于此。
再看《文言》,說“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這種重大悲劇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故”,正是坤卦初六爻“履霜,堅冰至”的道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相應的,如果真要解決這種問題,最好別等到冰凍三尺的時候,而是一看到地面上剛剛結霜就早做準備。這種見微知著的能力并不見得就是什么特異功能,或者是靠算卦算出來——你如果走路踩著霜就知道將來會冰凍三尺,那你為什么就沒可能預知幾十年后的社會發(fā)展呢?
這可不是聳人聽聞,具備這手本領的不乏其人,別說中國人行,外國人也行。F.A. Hayek早就做到了,雖然他從來沒研究過《周易》。
很多人都讀過F.A. Hayek的The Road to Serfdom,其實還有人就這本書編過一個漫畫版,把作者的高超預見明確地分成了十八個步驟,簡單明了。我們可以把第一個步驟看作是“履霜”,然后根據已知的規(guī)律一步一步地推知以后的情況。我這里就只引步驟,不放漫畫了——
1-War forces “national planning”
To permit total mobilization of your country’s economy, you gladly surrender many freedoms. You know regimentation was forced by your country’s enemies.
2-Many want “planning” to stay …
Arguments for a “peace production board” are heard before the war ends. Wartime “planners” who want to stay in power, encourage the idea.
3-The “Planners promise Utopias ….
A rosy plan for farmers goes well in rural areas, a plan for industrial workers is popular in cities — and so on. Many new “planners” are elected to office …
4-but they can’t agree on ONE Utopia
With peace, a new legislature meets; but “win the war” unity is gone. The “planners” nearly come to blows. Each has his own pet plan, won’t budge.
5-And citizens can’t agree either ….
When the “planners” finally patch up a temporary plan months later, citizens in turn disagree. What the farmer likes, the factory worker doesn’t like.
6-”Planners” hate to force agreement …
Most “national planners” are well-meaning idealists, balk at any use of force. They hope for some miracle of public agreement as to their patchwork plan.
7-They try to “sell” the plan to all …
In an unsuccessful effort to educate people to uniform views, “planners” establish a giant propaganda machine — which coming dictator will find handy.
8-The gullible do find agreement ….
Meanwhile, growing national confusion leads to protest meetings. The least educated — thrilled and convinced by fiery oratory, form a party.
9-Confidence in “planners” fades ….
The more that the “planners” improvise, the greater the disturbance to normal business. Everybody suffers. People now feel — rightly — that “planners” can’t get things done!
10-The “strong man” is given power …
In desperation, “planners” authorize the new party leader to hammer out a plan and force its obedience. Later, they’ll dispense with him — or so they think.
11-The party takes over the country …
By now, confusion is so great that obedience to the new leader must be obtained at all costs. Maybe you join the party yourself to aid national unity.
12-A negative aim welds party unity …
Early step of all dictators is to inflame the majority in common cause against some scapegoat minority. In Germany, the negative aim was Anti-Semitism.
13-No one opposes the leader’s plan …
It would be suicide; new secret police are ruthless. Ability to force obedience always becomes the No.1 virtue in the “planned state.” Now all freedom is gone.
14-Your profession is “planned” ….
The wider job choice promised by now defunct “planners” turns out to be a tragic farce. “Planners” never have delivered, never will be able to.
15-Your wages are “planned” ….
Divisions of the wage scale must be arbitrary and rigid. Running a “planned state” from central headquarters is clumsy, unfair, inefficient.
16-Your thinking is “planned” ….
In the dictatorship, unintentionally created by the planners, there is no room for difference of opinion. Posters, radio, press — all tell you the same lies!
17-Your recreation is “planned” ….
It is no coincidence that sports and amusements have been carefully “planned” in all regimented nations. Once started, “planners” can’t stop.
18-Your disciplining is “planned” ….
If you’re fired from your job, it’s apt to be by a firing squad. What used to be an error has now become a crime against the state. Thus ends the road to serfdom!
厲害吧,人家這可能就叫“善《易》者不卜”,一個卦沒排,就推演出了幾十年后的社會發(fā)展,現在幾十年過去,我們回頭一看,八九不離十啊!
回到《文言》,下一句:“‘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薄@是解釋六二爻的爻辭的,把“直方大”好好發(fā)揮了一回。
“敬以直內,義以方外”,這是后儒非常推崇的一句話,意思是說,自己的個人修養(yǎng)要做到內心端正(這是對內),待人做事要有原則(這是對外)?!熬础边@個字很神奇,不大好解釋,大體來說,就是要有恭敬之心,要拿自己當回事。接下來,做人如果做到“敬以直內,義以方外”的份上,也就不會有太多猶豫不決的問題了,自然“不習無不利”,坦坦蕩蕩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薄@是闡發(fā)六三爻的爻辭“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說坤卦所象征的陰柔雖然是很好的,但要收斂自己,甘做默默無聞的老黃牛,事要自己來干,風頭要讓領導去出,這是大地之道,妻子之道,人臣之道,雖然風頭全給了天(丈夫、領導),但自己也能落些好處。
女同志可能該有意見了:這不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么!可我們要知道,在古代男權社會里就是這個樣子啊。還別說古代中國,就連當代西方,又何嘗真正男女平等了?女作家Jane Smiley問過一個擲地有聲的問題:“在黑暗房間里獨處的女人是不是女人?”
這話得捉摸一下才能明白,她的意思是,女性是依附男性而存在的,女人只有作為“男人身邊的女人”時才有意義,他們之間的關系是藤纏樹的關系,所以,“在黑暗房間里獨處的女人是不是女人”這個問題就等同于“沒有纏著樹的藤是不是藤”。
當然,個案并不說明問題,可貝姆性別角色調查表(BSRI)可是心理學的權威工具,它在當代美國白人中產階級家庭的調查結論是完全支持Smiley的那個問題的。我們還是接受現實吧,直到另一個母系氏族社會來臨。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兑住吩唬骸?,無咎無譽’,蓋言謹也?!薄@是闡發(fā)六四爻的爻辭的:天地變化,草木茂盛,天地閉塞,賢人隱居,爻辭所謂“括囊,無咎無譽”,大概是說要謹慎吧。
《文言》的作者很老實,最后一句“大概是說要謹慎吧”(蓋言謹也),意思是說自己對這句爻辭也拿不大準。連《易傳》有時候都拿不準《易經》的意思,兩千多年后的我不就更拿不準么。
《易傳》拿不準《易經》的意思,這在《周易》里可不是絕無僅有的例子,而且,有時候《易傳》明顯把卦爻辭的意思解釋歪了,十篇《易傳》之間也有互相矛盾的地方。所以《周易》是本很難讀的書啊。
“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fā)于事業(yè),美之至也?!薄@句是闡發(fā)六五爻的爻辭“黃裳,元吉”的,前邊已經介紹過了?;貞浺幌拢骸包S中”說的是黃色的內衣。
談談天,說說地
“陰疑于陽必戰(zhàn),為其嫌于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這句是闡發(fā)上六爻的爻辭“龍戰(zhàn)于野,其血玄黃”的,也是《文言》的最后一句。都到最后了,還是給我們出難題,這句話不好理解啊!
“陰疑于陽必戰(zhàn),為其嫌于無陽也,故稱‘龍’焉”,這是解釋為什么坤卦的爻辭會出現陽性的龍,可這個解釋比沒解釋更讓人糊涂。從字面上看,似乎是說陰懷疑陽,所以一定會打起來,陰擔心自己會失去陽。——這是兩口子鬧矛盾吧?
專家的解釋多種多樣,比較有說服力的是:“疑”通“擬”,“陰疑于陽”是說陰發(fā)展得和陽勢均力敵了,所以陰和陽要開打?!跋印蓖ā凹妗保盀槠湎佑跓o陽也”是說陰要兼并陽。陰既然這么厲害,所以叫“龍”,這意思大概和“女強人”、“鐵娘子”差不多?!把笔顷幮缘?,方才說的那個陰雖然很強,但到底還是陰,所以又稱之為“血”,這就是“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嗯,比較牽強,姑妄聽之吧?!胺蛐S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這是把“玄黃”當顏色來講,天地雜糅,天是黑的,地是黃的??蛇@又說明了什么呢?不知道,也許藏著什么深奧的玄機吧?
——當然,這也許沒那么多玄機,只是個很樸素的說法罷了,其實,別說天地玄黃,就是那些個陰陽啊、元氣啊,或許也很樸素呢。有人就說過:“彼上而玄者,世謂之天;下而黃者,世謂之地;渾然而中處者,世謂之元氣;寒而暑者,世謂之陰陽。”照他的話來看,他那個時候大家所認為的陰陽無非就是寒暑季節(jié)罷了,天玄地黃也不過是個客觀描述。
說這話的人是誰呢?他就是唐代大文豪柳宗元,這句話出自他的一篇名文《天說》?!以谇越庹f的結尾介紹了一篇李華的《卜論》,作為反面意見來參考,現在坤卦講完,就拿柳宗元的這篇《天說》來給大家看看吧。這篇文章前后涉及到了當時三大文學巨匠:除柳宗元自己之外,還有韓愈和劉禹錫,他們之間的這場辯論是中國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筆。
天說
韓愈謂柳子曰:“若知天之說乎?吾為子言天之說。今夫人有疾痛、倦辱、饑寒甚者,因仰而呼天曰:‘殘民者昌,佑民者殃!’又仰而呼天曰:‘何為使至此極戾也?’若是者,舉不能知天。夫果蓏,飲食既壞,蟲生之;人之血氣敗逆壅底,為癰瘍、疣贅、瘺痔,蟲生之;木朽而蝎中,草腐而螢飛,是豈不以壞而后出耶?物壞,蟲由之生;元氣陰陽之壞,人由之生。蟲之生而物益壞,食嚙之,攻穴之,蟲之禍物也滋甚。其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繁而息之者,物之仇也。人之壞元氣陰陽也亦滋甚:墾原田,伐山林,鑿泉以井飲,窾墓以送死,而又穴為偃溲,筑為墻垣、城郭、臺榭、觀游,疏為川瀆、溝洫、陂池,燧木以燔,革金以镕,陶甄琢磨,悴然使天地萬物不得其情,倖倖沖沖,攻殘敗撓而未嘗息。其為禍元氣陰陽也,不甚于蟲之所為乎?吾意有能殘斯人使日薄歲削,禍元氣陰陽者滋少,是則有功于天地者也;繁而息之者,天地之仇也。今夫人舉不能知天,故為是呼且怨也。吾意天聞其呼且怨,則有功者受賞必大矣,其禍焉者受罰亦大矣。子以吾言為何如?”
柳子曰:“子誠有激而為是耶?則信辯且美矣。吾能終其說。彼上而玄者,世謂之天;下而黃者,世謂之地;渾然而中處者,世謂之元氣;寒而暑者,世謂之陰陽。是雖大,無異果蓏、癰痔、草木也。假而有能去其攻穴者,是物也。其能有報乎?番而息之者,其能有怒乎?天地,大果蓏也;元氣,大癰痔也;陰陽,大草木也;其於能賞功而罰禍乎?功者自功,禍者自禍,欲望其賞罰者大謬;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謬矣。子而信子之義以游其內,生而死爾,於置存亡得喪于果蓏、癰痔草木耶?”
文章不長,第一段寫的是韓愈問柳宗元的話:“你知道天是怎么回事嗎?不知道吧,那就聽我給你講講吧!人在倒霉的時候仰天疾呼:‘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尸??!’還喊什么:‘老天爺你怎么不長眼啊!’說這種話的人都是不明白天道的。舉個例子來說吧:蘋果好吃吧,可如果放的時間長了,壞了,就該生蟲子了;人的內循環(huán)出毛病了,就長包生瘡了;木頭腐爛了就生蟲子,糧食放久了也長蟲子。可見,東西壞了才會生蟲,同樣道理,元氣陰陽敗壞了,才生出人類來。再想想看,就說木頭吧,原本就腐爛了,蟲子生出來之后,木頭被蟲子一啃,就壞得更厲害了,如果有誰能把蟲子除掉,木頭一定會非常感激他的,如果有誰不但不除蟲,反倒給灑上營養(yǎng)液,那木頭非跟他急!人也一樣啊,自從有了人類之后,人類又起樓、又挖溝,給河筑堤,給山剃頭,對元氣陰陽的破壞實在太大了。所以,對元氣陰陽來說,希特勒才是好樣的,計劃生育政策也算不錯。人倒霉了怎么能去怨天呢,天還巴不得所有人都死光光呢!”
文章第二段是柳宗元答復韓愈的話:“小韓,你丫整個兒一憤青!對社會不滿是不是?不知道現在正大力提倡網絡文明呢是不?人家都公開招網特了,你丫收斂收斂吧!什么叫天道,我來給你上上課。頭頂上黑乎乎的那個東西,人們管它叫天,腳底下黃乎乎的那個東西,人們管它叫地,渾然在中間的就是人們所謂的元氣,冬去又春來,這就是大家說的那個陰陽。這些玩意雖然個兒大,但實質上和蘋果、西瓜什么的沒啥區(qū)別。你削蘋果吃,蘋果會跟你翻臉么?所謂天地,就是大號的蘋果;所謂元氣,就是大個的癤子;所謂陰陽,就是大號的草木,這些東西能賞功罰過嗎?會同情倒霉蛋嗎?笑話!”
韓愈確實像個憤青,看看《古文觀止》里收錄的韓愈文章,他當年考中進士以后,在長安一耗就是三年,就好比大學畢了業(yè)來北京到處跑人才市場,三年沒找到工作,這換誰誰不急??!他托關系、走后門,接連給宰相寫信,信寫得無比那個,可宰相一直也沒理他。韓愈做官之后路也不順,越看社會越不順眼,還很愛較真。要說他對老天爺較的這個真,其實也有幾分道理。韓愈是非常推崇孟子的,別看和孟子隔了好幾個朝代,可他自稱是孟子的正宗學術繼承人,儒家道統(tǒng)說就是從韓愈這里開始的??催^我的《孟子他說》的朋友應該知道,孟老師最好辯論,有點兒像個杠頭,但那時候的辯論技術還不成熟,他老人家雖然在當時能夠所向披靡,但以我們現代眼光來看,那些經典名辯里還是有若干不太嚴密的地方的。韓愈受孟子影響極深,把孟老師的辯論技術學到九成,可把老師的缺點也一起學來了。如果你看看孟子的類推方法,再捉摸捉摸韓愈方才那套類推,就知道他的問題所在了。
韓愈像個憤青,柳宗元更像個社會搗亂分子,他本是個有志有為的政治家,一腦子新觀念,但他再強也斗不過傳統(tǒng)勢力,所以政治生活很不如意。但柳宗元是個強者,真當得起乾卦“自強不息”四個字,能在逆境中笑,很不簡單。他的這篇《天說》是反駁韓愈的,其實更是和傳統(tǒng)觀念作對的。也就是說,韓愈和柳宗元在對“天”的看法上雖然都屬于離經叛道,但叛法不一樣,韓愈顯得激憤,柳宗元顯得平和。我們體會一下柳宗元的文字,似乎陰陽啊、元氣啊、天玄地黃啊,都是人們對自然界的很樸素的粗淺觀感罷了,哪還有一點兒玄妙呢?!兑讉鳌分v了半天陰陽,什么“陰陽不測之謂神”,“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贊于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于陰陽而立卦,發(fā)揮于剛柔而生爻,和順于道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于命”,簡直就是通神之道,可經柳宗元一說,什么陰陽啊,無非就是寒來暑往而已。
柳宗元這篇文章得到了志同道合的劉禹錫的贊賞。劉禹錫大家不陌生吧,《陋室銘》的作者,大家讀他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可是比喻的說法,劉禹錫其實是不大拿仙啊、龍啊當回事的。
話說劉禹錫讀著柳宗元的《天說》,雖然覺得寫得很好,可遺憾的是,文章太短了,沒把問題說透。劉先生一激動:我來接著寫,你那只是篇小隨筆,我這才是夠格發(fā)在一級刊物上的學術論文。
劉禹錫寫的這篇學術論文叫做《天論》。看看,從“天說”到“天論”,發(fā)展到現代,就有了“天意”、“天成”還有其他“天”字打頭的北京那些小商品批發(fā)市場。
天論(上篇)
世之言天者二道焉。拘于昭昭者,則曰:“天與人實影響:禍必以罪降,福必以善徠,窮厄而呼必可聞,隱痛而祈必可答,如有物的然以宰者。”故陰騭之說勝焉。泥于冥冥者,則曰:“天與人實剌異:霆震于畜木,未嘗在罪;春滋乎堇荼,未嘗擇善;跖、蹻介焉而遂,孔、顏焉而厄,是茫乎無有宰者。”故自然之說勝焉。余友河東解人柳子厚作《天說》,以折韓退之之言,文信美矣,蓋有激而云,非所以盡天人之際。故余作《天論》,以極其辯云?!臼郎嫌懻摗疤臁钡膯栴}的大體有兩派,一派認為老天爺是我們大家在天上的老大,管著我們;另一派認為天就是大自然,既沒頭腦也沒心沒肺。我的朋友柳宗元最近寫了個《天說》來反駁韓愈的觀點,小柳文章寫得還不錯,就是嫩了點兒,比較偏激,沒把問題談透。所以還得我老劉親自出馬,寫這篇《天論》,把道理掰開了、揉碎了都講清楚?!?br />
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動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故余曰:天與人交相勝耳?!镜灿行蔚臇|西都不是全能的。天,是有形之物中最大的;人,是動物里邊最牛的。有些事天能干可人干不了,也有些事人能干可天干不了,所以說,天和人各有所長?!獎⒂礤a這里提到的“天與人交相勝”是中國思想史上一個重要命題?!?br />
其說曰: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強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天的規(guī)律是生養(yǎng)萬物,它能使萬物強壯,也能使萬物衰弱;人不一樣,人是搞法制的,要明辨是非?!?br />
陽而阜生,陰而肅殺;水火傷物,木堅金利;壯而武健,老而耗眊,氣雄相君,力雄相長:天之能也。陽而爇樹,陰而揫斂;防害用濡,禁焚用光;斬材窾堅,液礦硎铓;義制強訐,禮分長幼;右賢尚功,建極閑邪:人之能也?!具@段具體來說天怎么工作,人又怎么工作。天用四季輪回來調節(jié)萬物的生老病死,還讓生物們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看,劉禹錫雖然沒研究過《進化論》,可早就知道“氣雄相君,力雄相長”的道理?!送娴氖嵌Y義,尊老愛幼,表彰好人,懲罰壞蛋?!?br />
人能勝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則是為公是,非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賞,違之必罰。當其賞,雖三旌之貴,萬種之祿,處之咸曰宜。何也?為善而然也。當其罰,雖族屬之夷,刀鋸之慘,處之咸曰宜。何也?為惡而然也。故其人曰:“天何預乃事耶?唯告虔報本,肆類授時之禮,曰天而已矣。福兮可以善取,禍兮可以惡召,奚預乎天邪?”【人比天強在哪兒呢?就強在法。在一個公正嚴明的法治氛圍里,是非明確,賞罰也明確。如果依法受賞,就算你已經高官厚祿不在乎那點兒小錢,你也理直氣壯地接受獎勵,為什么呢,因為你做了好事必然就要受賞;如果你做了壞事,就算是對你抄家滅門,你也得認,為什么呢,因為你做了壞事,必然就要受罰。在這樣一個公正嚴明的法治社會里,天能做什么呢?人們也就是在祭祀儀式和頒布歷法的時候才會和天發(fā)生一點兒走走過場的關系。人如果做好事就會獲得好處,做壞事就會受到懲罰,誰還會把老天當回事呢?——劉禹錫這話說得很是一針見血,“福兮可以善取,禍兮可以惡召,奚預乎天邪”,我們想想,如果竇娥能受到公正審判,她還會在刑場上悲憤地呼喚蒼天么?如果古代社會能有健全的醫(yī)療保障體系,還會有那么多人要靠練功“接地氣”什么的去治病強身么?】
法小弛則是非駁,賞不必盡善,罰不必盡惡?;蛸t而尊顯,時以不肖參焉;或過而僇辱,時以不辜參焉。故其人曰:“彼宜然而信然,理也;彼不當然而固然,豈理邪?天也。?;蚩梢栽p取,而禍或可以茍免?!比说礼g,故天命之說亦駁焉?!救绻ㄖ紊鐣雒×?,不再那么公正嚴明了,做好事不一定受賞,做壞事不一定受罰,十個勞模里塞了兩個壞蛋,十個死刑犯里插著三四個無辜的人。大家看到這些情況就疑惑了:怎么會這樣呢,沒道理啊,這難道是天意嗎?造假可以賺大錢,花錢就可以擺平執(zhí)法機關,這種時候,天命之說就開始小有市場了?!?br />
法大弛,則是非易位,賞恒在佞,而罰恒在直,義不足以制其強,刑不足以勝其非,人之能勝天之具盡喪矣。夫實已喪而名徒存,彼昧者方挈挈然提無實之名,欲抗乎言天者,斯數窮矣。故曰:天之所能者,生萬物也;人之所能者,治萬物也。法大行,則其人曰:“天何預人邪,我蹈道而已?!狈ù蟪冢瑒t其人曰:“道竟何為邪?任人而已?!狈ㄐ〕?,則天人之論駁焉。今以一己之窮通,而欲質天之有無,惑矣!余曰:天恒執(zhí)其所能以臨乎下,非有預乎治亂云爾;人恒執(zhí)其所能以仰乎天,非有預乎寒暑云爾;生乎治者人道明,咸知其所自,故德與怨不歸乎天;生乎亂者人道昧,不可知,故由人者舉歸乎天,非天預乎人爾?!具@段是個總結歸納。法治敗壞的時候,享福的大多都是壞蛋,受苦的大多都是善良之人,哪還有正義,哪還有公理,人要是到了竇娥那份上,除了呼天喊地還能做什么呢?還能指望什么呢?所以說,天能做的是生養(yǎng)萬物,人能做的是治理萬物,人類社會越是缺乏治理,人們就越是看不懂這世間的道理,也就越來越仰賴蒼天了。小韓和小柳都是以個人體會來闡釋天人規(guī)律,這是不嚴謹的,個案不能說明普遍規(guī)律。嗯,要像我老劉這么研究分析才嚴謹?!?/p>
天論(中篇)
或曰:“子之言天與人交相勝,其理微,庸使戶曉,盍取諸譬焉?!薄居腥苏f:“你講的這套‘天與人交相勝’的道理太深奧了,你要真想讓我們明白,最好打個比方,講得通俗一點兒?!薄獎⒂礤a這人不錯,知道講道理要講通俗了才好,從這層意思上說,劉老是我的老前輩。】
劉子曰:“若知旅乎?夫旅者,群適乎莽蒼,求休乎茂木,飲乎水泉,必強有力者先焉,否則雖圣且賢莫能競也。斯非天勝乎?群次乎邑郛,求蔭于華榱,飽于餼牢,必圣且賢者先焉,否則強有力莫能競也。斯非人勝乎?茍道乎虞、芮,雖莽蒼猶郛邑然;茍由乎匡、宋,雖郛邑猶莽蒼然。是一日之途,天與人交相勝矣。吾固曰:是非存焉,雖在野,人理勝也;是非亡焉,雖在邦,天理勝也。然則天非務勝乎人者也。何哉?人不幸則歸乎天也,人誠務勝乎天者也。何哉?天無私,故人可務乎勝也。吾于一日之途而明乎天人,取諸近也已?!薄緞⒗蠋熥詥栕源穑骸按騻€比方有什么難的,你知道旅游是什么回事么?好比我們一伙人組團旅游,到了荒郊野嶺什么的,需要大樹上摘果子,深潭里取水,誰體格好誰就占便宜,哪怕你有錢鐘書那么大的學問,這時候一點兒轍也沒有;可如果到了大城市,想到市政府食堂混口飯吃,胳膊再粗也不管用了。如果是去維也納,即便在鄉(xiāng)下也如同在大城市一般,靠的是彬彬有禮;如果在戰(zhàn)火中的巴格達,雖然是大城市也如同在荒原,得靠叢林法則來找吃的。這道理很清楚明白吧?”】
或者曰:“若是,則天之不相預乎人也信矣,古之人曷引天為?”答曰:“若知操舟乎?夫舟行乎濰、淄、伊、洛者,疾徐存乎人,次舍存乎人。風之怒號,不能鼓為濤也;流之溯洄,不能峭為魁也。適有迅而安,亦人也;適有覆而膠,亦人也。舟中之人未嘗有言天者,何哉?理明故也。彼行乎江、河、淮、海者,疾徐不可得而知也,次舍不可得而必也。鳴條之風,可以沃日;車蓋之云,可以見怪。恬然濟,亦天也;黯然沉,亦天也。阽危而僅存,亦天也。舟中之人未嘗有言人者,何哉?理昧故也?!薄究赡苓€有人問:“如果真像你說的那樣,天不會幫人什么忙,那古人為什么常常說天呢?”我的回答是:“這就和行船的道理一樣。如果是在公園的人工湖里劃船,你想快就快,想慢就慢,想在哪兒停就在哪兒停,就算有翻船的,人們也不會把翻船的原因歸到老天頭上;可你如果是在黃河壺口瀑布或者長江瞿塘峽劃船,人力能控制的因素就很有限了,船沒翻得謝天謝地,船翻了那叫天不作美?!薄?br />
問者曰:“吾見其駢焉而濟者,風水等耳。而有沉有不沉,非天曷司歟?”答曰:“水與舟,二物也。夫物之合并,必有數存乎其間焉。數存,然后勢形乎其間焉。一以沉,一以濟,適當其數乘其勢耳。彼勢之附乎物而生,猶影響也。本乎徐者其勢緩,故人得以曉也;本乎疾者其勢遽,故難得以曉也。彼江、海之覆,猶伊、淄之覆也。勢有疾徐,故有不曉耳?!薄具€有人問:“你的說法有些道理,可怎么解釋那些一起行船卻一個沉、一個不沉的情況呢?”這也很簡單,告訴你吧:“水和船是兩種東西,作用在一起,其間有數有勢。”——我來解釋一下劉老師的話,他在這里提出了兩個看似很玄妙的概念:一個是“數”,一個是“勢”,不少算命先生常說這兩個詞,其實在劉禹錫這里,“數”就是指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勢”就是指事物發(fā)展的趨勢,還有一點兒“慣性”的意思。好了,接著聽劉老師講?!皵岛蛣菀黄鹱饔?,勢這東西是依附在物體上的,物體運動得快,它的勢就強,運動得慢,它的勢就弱。船劃得慢也可能會翻,但它是怎么翻的,我們看得明白;船要是太快,以每小時二百公里的高速在壺口瀑布一帶行進,勢很疾,翻了船我們也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劉老師這個解釋有點兒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意思:所謂偶然事件其實也是必然的,只不過我們了解不到導致這個事件的所有成因,所以它才“看似”偶然?!?br />
問者曰:“子之言數存而勢生,非天也,天果狹于勢邪?”答曰:“天形恒圓而色恒青,周回可以度得,晝夜可以表候,非數之存乎?恒高而不卑,恒動而不已,非勢之乘乎?今夫蒼蒼然者,一受其形于高大,而不能自還于卑??;一乘其氣于動用,而不能自休于俄頃,又惡能逃乎數而越乎勢耶?吾固曰:萬物之所以為無窮者,交相勝而已矣,還相用而已矣。天與人,萬物之尤者耳?!薄具€有人問:“你那么看重數和勢,卻不拿老天當回事,天的作用難道還比不上勢嗎?”我的回答是:“天的形狀一直都是圓的,顏色一直都是青的,天運動規(guī)律我們都測得出來,所以說天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這就是數;天一直那么高高在上,一直運行不止,這就是它的勢。天的運動也無非在于數和勢罷了。我一再說:萬物都是‘交相勝,還相用’的。愛默生不是有一首寓言詩么,說大山看不起小松鼠,松鼠不服氣,說:‘我雖然背不起一座森林,可你也磕不了一枚核桃?!薄?br />
問者曰:“天果以有形而不能逃乎數,彼無形者,子安所寓其數邪?”答曰:“若所謂無形者,非空乎?空者,形之希微者也。為體也不妨乎物,而為用也恒資乎有,必依于物而后形焉。今為室廬,而高厚之形藏乎內也;為器用,而規(guī)矩之形起乎內也。音之作也有大小,而響不能逾;表之立也有曲直,而影不能逾。非空之數歟?夫目之視,非能有光也,必因乎日月火炎而后光存焉。所謂晦而幽者,目有所不能燭耳。彼貍、狌、犬、鼠之目,庸謂晦為幽邪?吾固曰:以目而視,得形之粗者也;以智而視,得形之微者也。烏有天地之內有無形者耶?古所謂無形,蓋無常形耳,必因物而后見耳。烏能逃乎數耶?”【提問題的人接著問:“就算你說的對,天因為有形體存在而逃脫不了數的限制,那么,對那些無形的東西你又怎么用你的數來作解釋呢?”我的回答是:“你所謂的無形的東西,是不是空啊?空這個東西也是有形體的,只不過它的形體要依附其他東西而存在。一間屋子,里邊是空的,這是四四方方的空;一只杯子,里邊是空的,這是圓柱體的空。不管你說什么空,就照我這個說法自己推理好了。難道天地之內真有無形的東西存在嗎?沒那回事!古人所謂的‘無形’,其實是‘無常形’,也就是沒有固定的形狀,依附在物體上也就現了形了。所以,你所謂的無形的東西也一樣逃不了數的限制?!薄?/p>
天論(下篇)
或曰:“古之言天之歷象,有宣夜、渾天、《周髀》之書;言天之高遠卓詭,有鄒子。今子之言,有自乎?”答曰:“吾非斯人之徒也。大凡入乎數者,由小而推大必合,由人而推天亦合。以理揆之,萬物一貫也。今夫人之有顏、目、耳、鼻、齒、毛、頤、口,百骸之粹美者也。然而其本在夫腎、腸、心、腹;天之有三光懸寓,萬象之神明者也。然而其本在乎山川五行。濁為清母,重為輕始。兩位既儀,還相為庸。噓為雨露,噫為雷風。乘氣而生,群分匯從。植類曰生,動類曰蟲。倮蟲之長,為智最大,能執(zhí)人理,與天交勝,用天之利,立人之紀。紀綱或壞,復歸其始。堯、舜之書,首曰‘稽古’,不曰稽天;幽、厲之詩,首曰‘上帝’,不言人事。在舜之廷,元凱舉焉,曰‘舜用之”,不曰天授;在殷高宗,襲亂而興,心知說賢,乃曰‘帝賚’。堯民知余,難以神誣;商俗以訛,引天而驅。由是而言,天預人乎?”【還有人問:“古時候研究天的問題有三大學派:宣夜、渾天和《周髀》,最著名的專家有個叫鄒衍的,你劉禹錫師承哪家哪派?。俊薄蚁忍鎰⒗蠋熃忉屢幌拢^“宣夜”,大體是說天是個真空的東西,日月星辰都漂浮在上邊,靠氣來推動;“渾天”大家可能比較熟悉,就是說天像個雞蛋,地就是雞蛋黃,被天包著;《周髀》是個書名,這書主張的說法叫“蓋天”,大家可能更熟悉,你找一個四方的煙灰缸,拿個碗扣在上邊,這個碗就是天,煙灰缸就是地,“天圓地方”就是從這兒來的。鄒衍是和孟子同時代的一位大學者,有個外號叫“談天衍”,是說他是位研究天的專家,對了,我以后也可以給自己起個外號叫“談《易》熊”,拿這個外號出去招搖一定很牛氣?!医忉屚炅耍瑒⒗蠋熢摮鰜砘卮饐栴}了:“哈哈,我老劉沒師承,無門無派!我的理論不是跟他們學來的,是自己推理推出來的。但凡‘入乎數’,也就是有規(guī)律的東西,都可以小中見大,我們從人來推天很容易推得出來。人長著五官,五官之本在于內臟,天上掛著日月星辰,日月星辰之本在于山川五行,清澈的東西來自于溷濁之物,輕微的東西來自于厚重之物,而溷濁、厚重的就是地,清澈、輕微的就是天,天和地各就各位,互相發(fā)生作用,產生了風雷雨霧,產生了植物、動物?!薄€有一點需要我來替劉老師解釋一下。有誰注意到沒有,剛才劉老師說“日月星辰之本在于山川五行”,提到了“五行”,可這個“五行”怎么感覺上沒有相生相克的意思???其實呢,“五行”最早的出處是《尚書·洪范》,原本是個分類的概念,所謂相生相克那都是后人附會上的。給世界萬物分成幾個大類,這在世界各地的古老文明都是有過的,古希臘好幾位哲學家都思考過萬物本源的問題:到底是什么基本物質構成了世界萬物?佛教講的“四大皆空”,這個“四大”,也是物質的基本分類。——我的話講完,劉老師繼續(xù)上課:“在天和地產生的所有生物里,人是腦子最好使的,能和天各擅勝場。人建立了人類社會的綱紀,我們可以從歷史上看到一種顯著的現象:堯舜時代是上古的黃金時代,那時候的書開頭就說‘稽古’,不說‘稽天’?!薄€得打斷一下劉老師。他這里說的“那時候的書”是指《尚書》里最古老的那幾篇文獻,據說是堯舜時代的,劉老師很當真,但現在我們知道這些東西不大當得真的。還有這個“稽古”,是那些文獻里開頭的用語,本來是四個字“曰若稽古”,就這么四個字,歷代無數人考證研究也弄不清個所以然,我們就簡單把它當成“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好了。——劉禹錫接著說:“到了周幽王和周厲王這兩位暴君的時代,文獻上一開篇就談‘上帝’了,不講人事了。在舜圣人的政府里,好干部得到提拔,說這是舜提拔他們,不說職位得自天授。商王武丁是個有為之君,看傅說有能耐,想重用他,于是就假裝說上帝托夢給自己,讓自己提拔傅說。他這么做,是因為他即位的時候接的是個爛攤子,不得不拿上帝糊弄人。道理很清楚了吧,在好世道里,‘天’這個字的使用頻率就少;在壞世道里,領導只好拿天命來糊弄老百姓,老百姓受了不公正待遇也只有哭天搶地這一條路好走。天,不就是這么回事嗎?”】
劉禹錫這《天論》三篇算得上唐代討論天人關系的重頭文章,是從柳宗元的《天說》生發(fā)來的。這個話題從韓愈到柳宗元,再到劉禹錫,還沒完,柳宗元看了《天論》三篇之后,很不領情,又寫了一篇《答劉禹錫〈天論〉書》,很有趣:
答劉禹錫《天論》書
宗元白:發(fā)書得《天論》三篇,以仆所為《天說》為未究,欲畢其言。始得之,大喜,謂有以開明吾志慮。及詳讀五六日,求其所以異吾說,卒不可得。其歸要曰:“非天預乎人也。凡子之論,乃《天說》傳疏耳,無異道焉。諄諄佐吾言,而曰有以異,不識何以為異也。【柳宗元說:看到老劉的《天論》三篇,一開始就說什么我的《天說》沒把道理說透,他要來做這個“說透”的工作。我開始還很高興,很想看看老劉的高論,可我翻來覆去把他這老三篇看了五六天,想找出一點兒和我觀點不同的地方,居然沒找到。老劉寫了這么多字,說實在的,一點兒自己的觀點沒有,全在給我的《天說》作注解呢。老劉你虧心不虧心啊,一開始語重心長的要幫我把道理說透,說什么有不同觀點,哼,小心我把你這老三篇貼到“新語絲”上去!】
子之所以為異者,豈不以贊天之能生植也歟?夫天之能生植久矣,不待贊而顯。且子以天之生植也,為天耶?為人耶?抑自生而植乎?若以為為人,則吾愈不識也。若果以為自生而植,則彼自生而植耳,何以異夫果蓏之自為果蓏,癰痔之自為癰痔,草木之自為草木耶?是非為蟲謀明矣,猶天之不謀乎人也。彼不我謀,而我何為務勝之耶?子所謂交勝者,若天恒為惡,人恒為善,人勝天則善者行。是又過德乎人,過罪乎天也。又曰:天之能者生植也,人之能者法制也。是判天與人為四而言之者也。余則曰:生植與災荒,皆天也;法制與悖亂,皆人也,二之而已。其事各行不相預,而兇豐理亂出焉,究之矣。凡子之辭,枝葉甚美,而根不直取以遂焉?!具@一段都是給劉禹錫挑理的,說你老劉所謂的新觀點我看也不怎么樣,而且還把問題給搞復雜了,還是我的文章說得精辟,天和人互不相干,這就結了。你老劉的文章看上去枝繁葉茂的,可都說不到點子上。】
又子之喻乎旅者,皆人也,而一曰天勝焉,一曰人勝焉,何哉?莽蒼之先者,力勝也;邑郛之先者,智勝也。虞、芮,力窮也,匡、宋,智窮也。是非存亡,皆未見其可以喻乎天者。若子之說,要以亂為天理、理為人理耶?謬矣。若操舟之言人與天者,愚民恒說耳。幽、厲之云為上帝者,無所歸怨之辭爾,皆不足喻乎道。子其熟之,無羨言侈論,以益其枝葉,姑務本之為得,不亦裕乎?獨所謂無形為無常形者甚善。宗元白?!纠^續(xù)批劉:你自以為高明的那個旅游的比喻更是比得不恰當,你說什么一種情況是“天勝”,一種情況是“人勝”,沒道理??!在荒郊野嶺那是“力勝”,在大都會那是“智勝”,在維也納是“力窮”,在巴格達是“智窮”,全是人的事,和天有什么關系!劃船的比喻也不恰當,那都是愚民的老生常談。周幽王和周厲王那段也說得不著調,那是老百姓無可奈何之下只好呼天搶地。你這些比喻全是瞎忽悠。嗯,到底你也算站在我這邊的,我也不好意思就這么把你一棒子打死,最后無論如何也得說你一句好話。Kao!想夸你還真找不著可夸的地方,那,那就這樣吧,你說的那個和主題關系不大的“‘無形’其實是‘無常形’”的說法還算有幾分道理,說得不錯。落款:yours sincerely,宗元?!?/p>
劉禹錫后來給沒給柳宗元回信我就不清楚了,老劉熱臉貼了個冷屁股,讓人好生同情。我把這幾篇文章放到坤卦內容的結尾,也算讓大家換換腦子。到現在,乾坤兩卦就都講完了,后邊還有六十二卦和《易傳》的其他幾篇,留待以后再講。為什么我在乾坤兩卦上費了這么多筆墨呢?因為這兩卦歷來被認為是《周易》的門戶,你把這兩卦搞明白了,整個《周易》的原理也就認識得差不多了。在這本書里,我詳細介紹了算卦的方法,分析了《左傳》里的卦例,講解了乾坤門戶,你要把這些內容都看明白了,《周易》初級班就可以畢業(yè)了。
什么?你以為初級班畢業(yè)不算回事是么?唉,我敢說,在江湖上摸爬滾打了多少年的那些同道們也未必就夠這個初級班的水平啊。對了,畢沒畢業(yè)不是你自己說了就算的,你可以匯五千塊錢工本費過來,我就給你寄去一張加蓋鋼印的《周易》初級班畢業(yè)證書,呵呵,有證書的算命先生身價可是不一樣的哦!
《周易》小話題集錦
輕松一下,談幾個和《周易》有關的小話題。
關于《周易》,社會上流行著不少傳說,這些傳說到底是真是假,有沒有足夠的說服力,且聽我慢慢道來。
【萊布尼茨、二進制和《易經》】
我的一些江湖同道最喜歡談的就是這個故事,他們是如此津津樂道,以至于我很想做一項基于海量調查結果的統(tǒng)計分析,看看這個故事對算卦所收取的費用到底能有多少百分點的幫助。
萊布尼茨是生活在十七、十八世紀的德國哲學家和數學家,搞出來了二進制,這就是現代計算機的運算原理。萊布尼茨偶然看到了中國的《易經》,這讓他大吃一驚:中國人居然早就搞出二進制了!據說萊布尼茨當時如遭雷擊,差點兒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付之一炬,后來又對中華文明崇拜得五體投地,申請加入中國國藉。
這真是一個讓中國人振奮的消息。后來又有外國學者撰文,說二進制和《易經》是東西方文明契合點的象征。嗯,看來意義確實非常重大。
但是,事實是,萊布尼茨這是看走眼了。用心理學的話來說:你的老婆懷孕了,你就會發(fā)現街上的孕婦比平時多了。
還有一點可能的心理因素是:對神秘東方文化的高估。很多發(fā)達國家的人都這樣,其實大家想想,這些年的西藏旅游熱不是一樣的道理么?一下子有那么多人追捧密宗,這很可能都和萊布尼茨一樣的心理。
另一個可能的心理因素是:萊布尼茨無意中陷入了尋求有利證據的心理陷阱。這種錯誤很多人都會犯的,好比現在有一百個讀者,在萊布尼茨的這個問題上有五十個人本來就和我的觀點相同,另外五十人則和我的觀點相反,然后,讓這一百人讀兩本書,一本是我這本,一本是和我的觀點相反的。大家讀過之后的結果將會是:原來支持我的觀點的人會更堅定地支持我,原來反對我的觀點的人會更堅定地反對我。——這可不是我瞎說哦,是國外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這叫Confirming-Evidence Trap,誰要不信可以去查。對了,順便提醒有志于算卦跑江湖的朋友:一定要好好研究心理學,對你未來的事業(yè)而言,精通心理學遠比精通《周易》重要。
話說回來,你如果真相信陰爻和陽爻就是古代的二進制,那你應該查查文獻里有誰拿陰陽爻算過算術。好吧,就算是文獻缺失了吧,那你想想:22+5-8×9+3-16÷(2+2)=?這道題用陰陽爻該怎么算?
前邊講過的,陰陽爻就是奇和偶、黑和白、正面和反面,方塊和三角,反正能分清是兩種不同的東西就行,從“意義”來說,不但和二進制沒關系,和陰陽都沒關系,陰陽的觀念是《易傳》給附會上的。再來簡要總結一下:《易經》里邊既無陰陽觀念,也無五行觀念,更和二進制沒有關系。
【什么是太極?】
“太極”,這個詞每個中國人都知道,可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就不是每個人都清楚了。
“太極”之說來自“十翼”里的《系辭》:“是故《易》有大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边@里寫的是“大極”,以前“大”、“太”、“天”經常不分,所以“大極”就是“太極”。
《系辭》的這段話很經典,通行的大體上解釋是:“太極”是指天地未分時的混沌狀態(tài),后來混沌中生出了兩儀,兩儀生出四象,四象生出八卦,八卦可以判斷吉兇,能預知吉兇了就可以做大事、成大業(yè)。
這樣看來,“太極”一說倒很像宇宙大爆炸,和現代科學很合拍。至于兩儀和四象到底是什么,這就怎么說的都有了。有人說兩儀是陰和陽,四象是老陰、老陽、少陰、少陽,嗯,很有道理,能夠自圓其說。也有人說,兩儀是天和地,四象是金、木、水、火?!腥藭X得奇怪:怎么只有金、木、水、火呀,土呢?是啊,土呢?可湊上土不就成五象了么!
——這是有說法的,大意是:土的身份特殊,居中,管理四方,所以,雖然四象里邊不提它,其實每個象里都有它。嗯,也算說得過去吧。
還有人說:兩儀是晝和夜,四象是一年四季。
還有人說……說法很多了,誰都有道理。
那么,哪個說法才是正確答案呢?
不知道。但我們得先搞清楚一點:所謂“太極”,這個概念在《易經》里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是《易傳·系辭》里提出來的,而《系辭》里的這段話到底該怎么講,這是一筆糊涂賬。如果非要我說,我覺得牟宗三的意見很值得參考,他說:“這幾句話就像上章‘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拿一套數學表現宇宙開發(fā)變化一樣,二者作用相同?!枪省兑住酚写髽O’,從太極這里說起,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種演化最單純,毫無道理,沒有多大意義呀!所以,只能把這種話看作一套symbolism,就像以數學表現宇宙變化一樣,不能看成是真的,講哲學問題不能拿這個做根據呀!”
其實“太極”以前還另有講法,有人說它就是“天”。
——很奇怪吧,居然有這種解釋!那么,這么講有沒有道理呢?《莊子·大宗師》里講什么是“道”,說“道”這個東西“在太極之上而不為先,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在莊子這里不但有個太極,還有個六極,不知道和大學英語考試有沒有關系。
專家研究,覺得“在太極之上而不為先”應該是“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太極”就是指天,“六極”就是“六合”——李白詩里說“秦王掃六合”,武術里有個六合槍,彩票有六合彩,六合的意思很復雜,但最早應該是指天地四方,也就是上下左右前后,引申為天下世界。那么,問題又出現了:既然“六合”已經包含了“天”的意思,前一句里的“太極”就不應該是指“天”。費解吧?太極到底是什么?不知道。
漢朝人搞過不少“緯書”,這是和“經書”呼應的,有“經”還要有“緯”么。這里邊就有人寫道:“天地未分之前,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有太極,是為五運?!笨纯?,天地未分之前還不止一個太極,有五個東西吶,太極排名最后。
到了宋朝,理學先驅周敦頤搞了個著名的《太極圖說》,在太極前邊加了個無極,認為是無極生了太極,太極又生了后面那些東西的。學說不斷發(fā)展,越來越讓人看不明白,后來好像還有人在無極后邊加了個饅頭?!
哎呀,真的無解嗎?
其實我倒覺得有個線索。大家把這句話再反復讀上幾遍:“是故《易》有大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現在來推理一下:如果太極是指宇宙未開之前的混沌狀態(tài),那么,“是生兩儀”先當它是分了天地吧,天地又生出金、木、水、火——到現在為止,這是在描述宇宙的誕生,生出來的都是“物質”,各種物質,按這個邏輯往下推,四象應該生出八種物質才對,然而,四象生出來的卻是八卦,是八個算卦的符號?!
邏輯上講不通了,上下文串不下來了!
有人可能會說:“如果上下文意思連貫的話,那么所謂八卦應該也是物質,所以,這里的八卦說的肯定是八卦的具體象征物,也就是天、地、雷、風、水、火、山、澤,這不也是地球上的主要物質么,很合理啊?!?br />
不錯,這么解釋確實合理,可問題是,再下面那兩句“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這可就沒著落了!如果八卦在這里指的是“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物質,那怎么“定吉兇”,又怎么“生大業(yè)”??!
所以,如果讓這段話合乎邏輯的話,八卦必然要和前邊的太極、兩儀、四象是同樣性質的東西,而八卦又明確是能夠“定吉兇”的,所以必然不會是指象征物而言,那么,如果是:太極生陰陽(是謂“兩儀”),陰陽生老陰、老陽、少陰、少陽(兩儀生四象),然后這老少陰陽又生八卦(四象)生八卦,八卦可以定吉兇,定了吉兇就可以生大業(yè)。嗯,這就合乎邏輯了。但這么一來,太極就不應該是指宇宙創(chuàng)生之前的那個混沌原點了,而應該是和陰陽八卦一樣性質的東西,還是牟宗三說的有道理:“只能把這種話看作一套symbolism,就象以數學表現宇宙變化一樣,不能看成是真的?!?br />
還有一種解釋也是合乎邏輯的,就是把八卦解釋成“八節(jié)”,也就是春分、夏至等等八個主要節(jié)氣,這樣一來,太極生的兩儀就是寒和暑,再生出來的四象就是一年四季,四季再分出八個主要節(jié)氣,從八個節(jié)氣定吉兇、從吉兇成大業(yè)。
有人可能覺得奇怪:“節(jié)氣能定什么吉兇呢?”——當然能定了,中國可是個農業(yè)國家,古時候農業(yè)技術不發(fā)達,靠天吃飯,能夠掌握天時才能保障糧食的收成,如果不懂天時,錯過了播種時機,可能整個一年都得餓肚子。所以,懂得天文歷法的人在那個時候自然是最吃香的,應該拿高薪,甚至會做管理者。嗯,如果這種說法成立,往回一推的話,所謂太極指的就是“一年”。那么“大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也就是一年分寒暑,寒暑分四季,四季分八個節(jié)氣,八個節(jié)氣決定糧食適合什么時候播種,知道糧食的播種時機了才能獲得大豐收。
還有一種解釋也是能夠自圓其說的,是說這段文字講的是蓍草占卜的大體步驟??梢月撓狄幌虑拔闹v過的算卦方法那部分,那么,太極也就是那四十九根蓍草,生兩儀就是把這堆蓍草分成兩堆,四象就是再除以四,最后求出八卦,查看卦爻辭來預知吉兇。
這些說法都能講得通,到底信哪一個就看你的口味了。然后,太極再往前推,不是無極,而是“《易》有太極”,這句話怎么理解呢?發(fā)揮你的想像力好了。
圖-45 一個圓圈,這恐怕是最簡單的太極圖了。左邊那張圖是說“易”字的來歷,上邊是日,下邊是月,這也是一樁眾說紛紜的無頭公案?!段疖幰讓W啟蒙圖傳通義》 [宋]熊禾述 影印國家圖書館藏清抄本
【河圖、洛書、太極圖】
如果這世上還存在著什么比《易經》更加神秘莫測的東西,那一定就是河圖、洛書和太極圖了。這幾件東西啊,從古到今,不知難倒了多少絕頂聰明的腦瓜。很多人都試圖破解它們的秘密,說這套東西蘊涵了宇宙全部的奧秘。
有興趣嗎?想搞明白嗎?
反正我是不去費這個勁的,成千上萬頂尖的聰明腦瓜都破解不了的秘密如果能讓我解開,那真是沒天理了!所以,我只是在這里簡單介紹一下,當然,我也會在介紹的過程中稍微談一些自己的粗淺的、含糊的、不成熟的、未經任何證實的、小小的、可有可無的看法。
先說說河圖和洛書。
《系辭》里說:“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這里的“河”是指黃河,“洛”是指洛水,這兩條河繁衍出了河洛文明,中心地帶就在現在和河南省。
傳說在伏羲時代,黃河出了圖,就是河圖;大禹時代,洛水出了書,就是洛書,伏羲仿照河圖創(chuàng)作了八卦,大禹仿照洛書作了“洪范九疇”。這樣看來,河圖居然還是整個《周易》的源頭。
有的傳說比較具體,說黃河里的圖是龍馬背上的圖案,洛水里的書是一只大烏龜背上的圖案。這也不知道是否可信,反正我以前只知道這世上有龍貓,不知道有龍馬的。
可傳說歸傳說,文獻歸文獻,這河圖和洛書那么神奇,可到底什么樣子,卻從來沒人見過。這就像江湖傳說有兩部絕頂的武功秘籍,得之可以練成蓋世神功,可千百年只是傳聞不絕于耳,到底誰真見過了,不知道!
一直到了北宋初年,有“華山老祖”之稱的神奇道士陳摶召開記者招待會,隆重公布說自己發(fā)現了千年之秘——河圖、洛書。
這可是爆炸性新聞,舉國上下炸開了鍋,當然了,有信以為真的,也有滿腹質疑的。質疑者以儒家人物居多,結果論壇上整天硝煙彌漫,馬甲滿天飛,陳摶的主頁還被黑了。
陳摶玩的這是真的么?確實可疑。我們回顧一下易學的流傳:《系辭》里不過泛泛一提“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沒具體講,《論語》里孔子傷感地說:“鳳鳥不至,河不出圖”,也沒有什么具體解釋。而在孔子以后、陳摶以前,那么多研究《周易》的專家,根本就沒幾個人直接解釋過這個問題,有談到的也只是一帶而過,而且,就連一帶而過的說法都各不一樣。
但陳摶到底勝利了,后來,河圖、洛書又經過大儒朱熹的推廣,終成經典,還生發(fā)出了伏羲先天八卦方位、文王先天八卦方位等等說法,后來談《周易》的書里就經常會把河圖、洛書和八卦方位也大大地畫上去,這也算是那個時代的繪本了。
圖-37 河圖、洛書圖片?!兑捉浗狻?[宋]朱長文撰 影印湖北省圖書館藏明崇禎四年刻本
圖-38 河圖、洛書圖片,配上了方位和五行?!段疖幰讓W啟蒙圖傳通義》 [宋]熊禾述 影印國家圖書館藏清抄本
圖-39 河圖,這個圖案就樸素多了?!吨芤着宰ⅰ?[明]朱升撰 影印首都圖書館藏明刻本
圖-40 洛書《周易旁注》 [明]朱升撰 影印首都圖書館藏明刻本
圖-41 伏羲八卦次序 《易經解》 [宋]朱長文撰 影印湖北省圖書館藏明崇禎四年刻本
圖-42 伏羲八卦方位 《易經解》 [宋]朱長文撰 影印湖北省圖書館藏明崇禎四年刻本
圖-43 伏羲六十四卦方位 《易經解》 [宋]朱長文撰 影印湖北省圖書館藏明崇禎四年刻本
圖-46 伏羲六十四卦次序 《易經解》 [宋]朱長文撰 影印湖北省圖書館藏明崇禎四年刻本
圖-44 文王后天八卦方位次序圖 《易經圖釋》 [明]劉定之撰 影印上海圖書館藏清乾隆二十八年崇恩閣刻本
我們如果在古籍里看到“圖書”這個詞,不要以為這就是現代的“圖書”,看到“圖書之學”,也別認為是古代的出版研究或者圖書館管理學,這里的“圖”和“書”之間應該加個頓號,它們分別表示河圖和洛書。
當河圖和洛書之學成為經典之后,雖然質疑的聲音很微弱了,卻也不絕如縷。
換了我一樣覺得可疑,這河圖和洛書怎么憑空就出來了啊?來源在哪里???一個文字都沒有,數列而已,什么意思???不會是陳摶忽悠大伙兒吧?
是啊,如果兩張辦公桌就可以忽悠十三億人,為什么這位陳摶老祖就忽悠不了全國人民呢?
直到清代,終于有人找到有力的線索了。
這個人叫做胡渭。胡渭說:“我給陳摶正正名,他那河圖、洛書應該不會是自己拍腦門兒瞎畫的?!?br />
——哦,看來是真的了?
胡渭說:“也不是真的,他是把漢朝人對《周易》的一些注釋文字用圖的形式給表示出來了。也就是說,他在變相抄襲漢朝《周易》學者的研究成果。”
胡渭的帖子才在“新語絲”貼上,馬上就招來一頓批評:“小樣的胡渭,自己出不來什么像樣的學術成果,成天就知道舉著棒子砸人,我把你……”(省略號代表的是胡渭一家上到祖爺爺、下到重孫子的所有親屬。)
這也難怪,從陳摶到胡渭,宋、元、明、清好幾個朝代下來,河圖、洛書之學早已成了不少人吃飯的家伙,哪能讓人輕易去碰?。?br />
但胡渭沒有足夠的證據也不敢隨便說話,他根據漢代大儒鄭玄對一段《周易》緯書的注釋,什么“每四乃還于中央”,什么“合于十五”等等,捉摸捉摸,自己畫出圖來一看,嘿嘿,分明就是陳摶所謂的洛書,或者河圖。
——咦,到底是洛書還是河圖???什么叫“洛書,或者河圖”?。?br />
這是一筆糊涂賬。當時陳摶同時公布了河圖和洛書,但到底哪個是河圖,哪個是洛書,越說越亂,在宋朝就搞不太清,所以我們看歷代河圖、洛書的圖片,有拿河圖當洛書的,有拿洛書當河圖的,到底誰是誰,早已不知道了。
事情到胡渭這里也還沒有結束,現在又有了一些不太充分的考古證據,把河圖和洛書的起源追溯到了五六千年前,推測這兩個東西可能和天文歷法有關。
再來說說太極圖。
陰陽魚的太極圖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是東方神秘智慧的象征。諸葛亮的形象就經常有衣服胸口處畫個太極圖的,可事實上,諸葛亮那時候還沒這東西呢。
宋朝周敦頤做過一個太極圖,還寫了一篇《太極圖說》,這是儒家學術史上重要的一筆,但是,周敦頤的太極圖和我們熟悉的陰陽魚完全不是一回事。
陰陽魚的圖案,如果從傳說上看,可以追溯到南宋(也不算很早哦),真正看得見、摸得著的是在明朝初年,它當時剛剛出現的時候名字還不叫太極圖,而是叫做“天地自然河圖”——居然是河圖的一個新版本?!
這圖后來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不少人都認為它是八卦的起源,蘊涵著天地陰陽平衡運動之理,是宇宙大法,至高無上。其實我覺得,只要你肯用心捉摸,找一本平面構成的畫冊來,里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圖片能讓你引申出深刻的哲理?!獎e忘了,我在前文已經把我的筆記本電腦這么引申過一次了,沒什么難的。
但無論如何,這個陰陽魚后來就被叫做太極圖了,和《周易》緊密聯系在一起了,不但在中國深入人心,甚至流傳海外,成了韓國的國旗圖案?!乙恢倍际沁@么以為的,直到有一次偶然看到資料,說韓國的那個太極圖在中國唐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中國一些學者可不干了,說圖雖然你們有得早,可圖上蘊涵的思想卻是我們中國的;也有人認為圖也是中國先出現的,后來從民間秘密傳到了海外,所以中國文獻上從無記載。
看來又是一筆糊涂賬啊。
圖-47-《周易經典釋文殘卷》 [唐]陸德明撰 影印法國國家圖書館藏卷-1
圖-55-《周易經典釋文殘卷》 [唐]陸德明撰 影印法國國家圖書館藏卷-2
從圖-48到圖-53,我們來見識一下明代的《周易》圖文混排
圖-48-《周易旁注》 [明]朱升撰 影印首都圖書館藏明刻本-1
圖-49-《周易旁注》 [明]朱升撰 影印首都圖書館藏明刻本-2
圖-50-《周易旁注》 [明]朱升撰 影印首都圖書館藏明刻本-3
圖-51-《周易旁注》 [明]朱升撰 影印首都圖書館藏明刻本-4
圖-52-《周易旁注》 [明]朱升撰 影印首都圖書館藏明刻本-5
圖-53-《周易旁注》 [明]朱升撰 影印首都圖書館藏明刻本-6
圖-54-洪范九疇圖 《周易時論合編》 [明]方孔照撰 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順治刻本
后記
《周易》講到這里就告一段落了,如果這還沒有滿足你的好奇心,你也可以等著看我今后的《周易六十四卦通說》和《周易系辭通說》。
盡管《周易》兩千多年來一直都是個疑云密布的東西,但它畢竟深刻地影響了我們的歷史,影響了我們祖祖輩輩的思維方式,這一點真是勿庸置疑的。
熊逸
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