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四卷,卷一概述針灸學基礎知識,有針法、灸法、點穴、辨穴以及十四經穴位置和針刺深淺等;卷二論述骨度法以及按人體部位詳述包括內、外、婦、兒等各科疾病的針灸療法;卷三、卷四詳論各經穴和經外奇穴的適應證及其配合其他穴位的治療作用,并擇要節(jié)錄歷代關于穴位主治的歌賦,作為治驗的引證。該書主要特點是:作者以求實的態(tài)度,引錄了《內經》、《難經》、《甲乙經》、《千金方》、《資生經》等古代醫(yī)著中關于針灸論述的精華,并在《銅人經》的基礎上,對穴位作了審慎的考證,其中“別穴”、“訛穴”二節(jié),解決了不少存疑問題。另外,書末列有禁針穴、禁灸穴,如針合谷、三陰交可以墮胎,孕婦禁針;灸啞門則令人啞。這些都是經驗之談,同時,作者強調“針灸不可并施”;“用針須合天時”以決補瀉之施,“月生無瀉,月滿無補”(《針灸集成·卷一》)。由此可見,作者不僅在繼承整理前人經驗方面有所貢獻,同時也有許多個人見解。
《勉學堂針灸集成》,針灸學著作,又名《針灸集成》,4卷。清代廖潤鴻編,刊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本書首先介紹九針的制煉法、針刺、艾灸法及針灸補瀉、子午流注、針灸禁忌、十四經經穴、十二經氣血多少、是動所生病等;次述折量尺度法,并分部論述各部疾病的針灸療法,以及按精、氣、神、血、內傷、虛勞及疾病(瘧、溫疫等)、外邪(風、寒、蟲獸傷等)致病等分類介紹針灸療法;后2卷述經脈、腧穴及主治,并引證多種著作考證腧穴,引證皆注明出處。這種闡述方法與古代針灸學著作先述經脈、腧穴,再述取穴治病有異曲同功之用。
現(xiàn)存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光緒五年(1879)北京文寶堂刻本,1956年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6年中國書店出版影印本,2008年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作者簡介
廖潤鴻(1835~?)清代針灸學家,字逵賓,湖南淥江(今醴陵)人。
在線閱讀
文件大小: 9.21 MB